物理實驗中心專利
1、北京科技館新館的物理實驗. 簡單點兒。不要長篇大論。
1、大力士「紙」手(紙托水):
步驟:首先,將杯子接滿水【不溢出】;然後將紙蓋在杯子上,將紙和杯子一同顛倒;這時,水不會流出來,也不會將紙浸濕。
原理:將水裝滿杯子,紙張蓋住後,杯內沒有空氣,顛倒後,外界大氣會對杯子和水產生浮力,致使水不流出。
2、空氣在搗鬼(氣球吹不大):
步驟:准備一個氣球和一個空的飲料瓶,將氣球塞進瓶內;拉大氣球的吹氣口,反扣在瓶口上;嘴對瓶口用力吹氣,你盡管使出最大的勁,吹得面紅耳赤,看看有什麼結果;氣球只不過大了一點點,但卻怎麼也鼓不起來。
原理:瓶子內本來是有空氣的,當把氣球的吹氣口反扣在瓶口上後,這些空氣就被密封在瓶內。當吹氣時,瓶內空氣的體積被壓縮而減小,因此,瓶內的壓強增大,對氣球的壓力也增大,當瓶內的壓力與吹氣球產生的壓力相當時,氣球就再也吹不大了。
3、書的拔河大賽(兩本書分不開):
步驟:把筆記本放到桌子上,它們裝訂的一邊相對,且中間空出一個筆記本的寬度(為了不毀壞書,可以使用兩個筆記本做實驗);把筆記本的每一頁依次重疊;直到所有的紙張都重疊在一起,此時我們輕輕壓合一下;雙手把筆記本拿起來,試著把它們分開。
原理:是藉助了摩擦力的緣故。物體接觸並有相對運動的趨勢就會產生摩擦力。拉力大於摩擦力或接觸面較光滑的時,就能分開兩個物體。兩張紙疊在一起也有摩擦力,但不足以使我們察覺,而隨著紙張數目的增加,紙之間的摩擦力也就越大,並超出我們的拉力,所以我們怎麼也分不開這兩個筆記本。
(1)物理實驗中心專利擴展資料:
北京科技館展品介紹
新館的公共空間也有很多特色鮮明的展項,分布在新館展廳地下一層至四層,獨特的展品有:
小球陣列——位於一層西大廳天花板,由鋼絲懸掛的805顆直徑26厘米的小球組成長18米、寬12米的陣列;在計算機控制下,電機操縱著小球在空中上下直線運動,組成不同的幾何圖案。
生命螺旋——位於一層南大廳,由人體組成的巨大雙螺旋雕塑造型(高47米),表現DNA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基礎及其造型之美。
機械旋律——位於一層科普長廊,組合各種齒輪、連桿、氣缸、活塞、凸輪、光圈、滑塊、車輪和擺動結構等,以復雜機械裝置及其聯動關系和運轉過程,表現機械及其金屬材料本身的美感。
分子運動牆——位於一層南大廳,20多個半球形「分子滑塊」自由運動、相互碰撞,在表現類似於布朗運動的微觀粒子運動之美的同時,再現分子與分子之間的自由運動及相互碰撞的過程。
動態變形牆——位於二層北環廊。通過計算機控制的電磁閥帶動數百個氣缸桿伸縮運動,使牆面產生有規律的起伏變形,組成特定圖案或字元等,並可對背靠牆面的觀眾產生推出的效果。
生命歷程——位於地下通道。長達68米的藝術玻璃浮雕壁畫自西向東依次表現地球生命誕生、演化的歷程,內含生命進化的思想以及生命進化與環境的關系。
時間之輪——位於三層北環廊。透明表盤顯露出其內部復雜精巧的機械結構和零部件,通過鍾表結構造型和機械運動,表現鍾表內部復雜精巧的機械結構和運轉過程。
2、北京交通大學理學院的概況
理學院自成立以來,始終堅持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師資隊伍建設為核心,以條件建設為支撐,以制度建設為保障,不斷深化改革,在師資隊伍建設、學科建設、教學研究、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現有教職工183人,教師155 人,擁有中國科學院院士徐敘瑢,國家級和北京市教學名師王玉鳳教授,兼職教授洪濤院士、姚建銓院士、陳志南院士等。擁博士生導師28名(含外聘1名),教授36名,副教授70名,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占教師總數的53.5%,超過35%的教師有三個月以上的出國經歷。 在校本科生約1500人,碩士研究生280餘人,博士研究生130餘人,理學院本科生近三年的深造率一直名列學校前茅。
理學院作為本科生理學基礎的培養基地,以國家級物理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國家工科基礎課程物理教學基地為基礎,以國家級教學名師為帶頭人的師資隊伍致力於教學研究、教材建設,在大學物理及物理實驗等基礎教學方面成績顯著。2005年獲得國家教學成果特等獎一項、二等獎一項,實現了學校教學成果特等獎零的突破。2005年國家工科物理基地榮獲優秀基地稱號,2006年物理實驗中心通過評審成為國家級教學實驗中心。同時,全面啟動了工科數學基地的建設工作。2002 年以來我校本科生在全國和國際大學生數學競賽中成績突出,一共獲得一等獎20個,二等獎23 個,三等獎43 個,處於北京市高校前列。已出版國家「十五」教材及研究生、本科生系列教材 47部,其中北京市精品教材2部,北京交通大學第1部教育部推薦的研究生教材。
建院以來,學院的學術水平和科研社會服務能力得到穩步提升,先後承擔有國家973、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和面上項目、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國家科技支撐項目、國際合作項目、以及各部委各行業、地方政府的科研項目,服務國防科技的能力也大大提高。「十五」期間科研合同經費是「九五」的4.6倍,年科研合同經費近2000萬。學術論文從數量到質量也年年提高,「十五」期間發表SCI 論文占學校總數的41.2%,理學院SICE檢索論文已連續 5年居全校之首,年發表學術論文已近400篇。已授理專利86項,授權發明專利49 項。 獲得省部級科技獎4項。
理學院積極為教師和學生創造學術交流平台,每年組織學術報告80場左右,邀請國內外大學和研究機構的學者前來交流介紹最新科研進展。不斷拓展對外聯系,先後與美國、德國、加拿大、日本以及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大學或學院建立了廣泛的學術交流、科研、教學項目的合作,每年教師出國外訪人數近20人。
理學院經過十年建設,已形成一批有鮮明特色的學科研究方向,著力培養和選聘了一批青年專家和學科帶頭人,形成了以基礎科學研究為主、以交叉學科為新興增長點的科研新格局。保持學科已有方向的特色、優勢與國內領先水平的基礎上,力爭在更多方向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力爭使學院成為承擔國家基礎研究的基地和人才的培育基地。
3、世界著名的國家實驗室,中國有嗎
全人類智慧頂峰!盤點世界最著名的14個頂尖實驗室
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LBNL),美國最傑出的國家實驗室之一,位於美國著名學府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後山,隸屬於美國能源部。在科學界,LBNL相當於「卓越」的同義詞。截止2016年,從勞倫斯伯克利實驗室走出13位諾貝爾獎獲得者、70位美國國家科學院(NAS)的院士等諸多學界領軍人物。研究領域主要包括生命科學、化學,物理學、能源效率、迴旋加速器、先進材料、加速器、檢測器等。
MIT於1951年在麻省的列克辛頓創建了林肯實驗室。其前身是研製出雷達的輻射實驗室。該實驗室由聯邦政府投資,其基本使命是把高科技應用到國家安全的危急問題上,在防空系統的高級電子學研究上蜚聲國際,其研究范圍又迅速擴展到空間監控、導彈防禦、戰場監控、空中交通管制等領域,是美國大學第一個大規模、跨學科、多功能的技術研究開發實驗室。實驗室與國防部深度合作,不失為美國軍事電子系統大本營。
橡樹嶺國家實驗室(0RNL),隸屬於美國能源部,成立於1943年,起初為曼哈頓計劃一部分,以生產、分離鈾和鈈為主要目的建造,現由田納西大學和Battelle紀念研究所共同管理。實驗室在許多科學研究領域處世界領先地位,主要從事中子科學、能源、高性能計算、復雜生物系統、先進材料和國際安全6個領域的研究。現有雇員3800人、客座研究人員3000人,年度經費超10億美元。
阿貢國際實驗室(ANL),是美國最早建立的國家實驗室,隸屬於美國能源部和芝加哥大學。著名物理學家費米曾在此領導小組建立了人類第一台可控核反應堆,人類從此邁入原子能時代。年度科研經費約5億美元,雇員3500人。
冷泉港實驗室(CSHL),是一個非盈利的私人科學研究與教育中心,位於美國紐約州長島上的冷泉港,被譽為世界生命科學聖地、「分子生物學搖籃」,名列世界影響最大的十大研究學院榜首。泉港實驗室負責人詹姆斯·杜威·沃森先生是DNA雙螺旋結構圖的發現者之一,被稱為DNA之父,諾貝爾獎得主。該研究所歷史上共誕生8位諾貝爾獎獲得者。
卡文迪什實驗室創建於1871年,由當時劍橋大學校長W.卡文迪什私人捐款興建。研究的領域包括天體物理學、粒子物理學、固體物理以及生物物理等等。卡文迪什實驗室在近代物理學的發展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近百年來培養出的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已達20餘人,卡文迪什至今仍不失為世界著名的實驗室之一。
費米實驗室,以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恩利克·費米的名字命名,建立於1967年,是美國最重要的物理學研究中心之一,位於美國伊利諾斯州巴達維亞附近的草原上。它官方上屬於美國能源部,但也隸屬於芝加哥大學和大學研究協會(URA),並由這兩個機構負責其運作,其中URA由90所研究型大學組成,目前實驗室有2000名雇員。
美國貝爾實驗室是晶體管、激光器、太陽能電池、發光二極體、數字交換機、通信衛星、電子數字計算機、蜂窩移動通信設備、模擬語言、有聲電影以及通信網等許多重大發明的誕生地。自1925年以來,貝爾實驗室共獲得兩萬五千多項專利,現在,平均每個工作日獲得三項多專利。實驗室一共誕生8項諾貝爾獎獲得者(其中7項物理學獎,1項化學獎)。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是世界上最大型的粒子物理學實驗室,也是萬維網的發祥地。它的內部深藏著一個升降機,整個機構位於瑞士日內瓦西部接壤法國的邊境。它成立於1954年,主要研究物質如何構成和物質之間的力量。雇員大約3000人,並有來自80個國籍的大約6500位科學家和工程師,代表500餘所大學機構,在CERN進行試驗。這大約佔了世界上的粒子物理學圈子的一半。
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BNL)位於紐約長島,隸屬美國能源部,由石溪大學和BATTELLE成立的公司布魯克海文科學學會負責管理。該實驗室成立於1947年,歷史上該實驗室所7個項目12人次獲得過諾貝爾獎。
噴氣推進實驗室 (JPL),其研究的飛船已經到過全部已知的八大行星,是位於加州帕薩迪那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一個下屬機構,負責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開發和管理無人空間探測任務,行政上屬於加州理工學院管理,始建於1936年,由當年加州理工學院的教授西奧多·馮·卡門領導創建。
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LANL),隸屬於美國能源部。創建於1943年,建立者包括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氫彈之父愛德華·泰勒和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歐內斯特·勞倫斯等,是世界上最大的多功能實驗室之一,曾發明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
德國聯邦技術物理研究所(PTR),建於1884年,相當於德國國家計量局,以精密測量熱輻射著稱。十九世紀末該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致力於黑體輻射的研究,導致了普朗克發現作用量子,可以說這個實驗室是量子論的發源地。191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維恩及1918年諾獎得主普朗克先後擔任該實驗室帶頭人,此外愛因斯坦、波特、勞厄等物理學家都曾在此工作過。
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隸屬美國能源部國家核安全局, 現由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安全機構負責運行。實驗室創建於1925年,現有約6300名雇員、2700餘名科學家和工程師(40%以上擁有博士學位),科研經費逾15億美元,其中對武器研發占總經費62%、國防科技佔12%。
4、太原科技大學的應用物理怎麼樣
太原科技大學考研資料
鏈接: https://pan.baidu.com/s/1HANX3JDEheVBuvfDaAYkHw 提取碼: jr5h
若資源有問題歡迎追問
5、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怎麼樣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前身是成立於1928年的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和成立於1929年的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1950年在兩所合並的基礎上成立了中國科學院應用物理研究所。1958年更名為物理研究所。至今,已有50餘位院士先後在物理所工作過,包括吳有訓、趙忠堯、嚴濟慈、吳健雄、錢三強等著名科學家。 經過幾代人不懈努力,物理所現已發展成為以物理學基礎研究與應用基礎研究為主的多學科、綜合性研究機構。研究方向以凝聚態物理為主,包括凝聚態物理、光物理、原子分子物理、等離子體物理、軟物質物理、凝聚態理論和計算物理等。擁有磁學、超導、表面物理等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光物理、電鏡、真空物理、極端條件物理等4個院重點實驗室。 進入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後,物理所圍繞凝練出的科研目標調整學科布局,經過整合和新建,形成了由超導物理、磁學、表面物理、光物理、先進材料與結構分析、極端條件物理、納米物理與器件、軟物質物理、固態量子信息與計算、凝聚態理論、微加工實驗室等十一個實驗室,並成立了國際量子結構中心,構成了物理所的研究體系;由微加工實驗室、機械加工工廠、電子學儀器部、分析測試部、圖書館、網路中心構成了全所的技術支撐體系。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物理所積極引進和培養傑出人才,經過多年的努力,物理所已經形成了一支結構合理、具有較強科研實力和創新能力的人才隊伍。截止2005年底,412人,其中科研人員184人,技術支撐人員69人。中國科學院院士13人,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百人計劃」入選者累計達到41人;「海外知名學者」20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累計達50人(其中B類18人)。在讀碩士研究生240人,博士研究生409人,博士後24人。 近年來,物理所圍繞學科布局,加大對重要科研設施及實驗儀器裝備的投入力度,進口或自行研製了一批達到國內一流、國際先進水平的科研實驗裝置,主要有金屬有機化學氣相淀積(MOCVD)設備、磁性金屬超薄膜生長/超高真空變溫SPM/原位穆斯堡爾譜儀聯合系統、有機分子外延-低溫掃描隧道顯微鏡-納米四探針探測(NP-OMBE-LTSTM)系統、TMR R&D Sputtering System、變溫掃描隧道顯微鏡/原子力顯微鏡-角分辯光電子譜-分子束外延聯合系統、多功能高分辨電子能量損失譜儀、場發射透射電子顯微鏡、極低溫強磁場雙探針掃描隧道顯微鏡、FEI DB235聚焦離子束刻蝕與沉積系統、Raith 150 電子束曝光系統、IBM SP 690大型計算機、模塊式三級拉曼光譜系統以及自行研製的超高真空低溫強場雙探針STM、高解析度TEM-掃描探針SPM原位物性研究系統、激光分子束外延系統II型激光分子束外延系統和極光Ⅱ號太瓦級激光裝置等。 多年來,物理所先後與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等十幾個國家開展了合作,包括與英國皇家學會、法國國家科研中心、德國馬普學會、荷蘭皇家科學院、日本學術振興會等國家級科學研究機構建立起了長期、穩固的友好合作關系,還與其它國家的數十個科研機構和大學建立了廣泛的所級國際合作關系。廣泛、頻繁、高水平的學術交流有力地推動了物理所在學術上與國際接軌的進程。 同時,物理所在完善學術環境和營造學術氛圍方面進行了不斷的探索,逐步建立了一套適合自身發展需求的學術評價體系和學術交流體系。實施了「國際評價機制」和「學術交流與考核評價相結合」的方式,以促進重大原創性成果的產生。設立了「崔琦講座」、「中關村凝聚態論壇」、「凝聚態物理前沿講座」、「科學之家學術漫談」以及「明理時空」等形式多樣的學術活動,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學術交流體系。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經過多年的努力,物理所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在基礎研究方面,取得了以「液氮溫區氧化物超導體的發現及研究」、「低純度釹鐵硼永磁材料」、「定向碳納米管的制備和結構和物性研究」為代表的一批原創性重要研究成果,獲國際、國內獎共300多項,其中第三世界科學院物理獎4項,國家自然科學獎17項,國家科技進步獎21項,國家發明獎8項。 在應用基礎研究方面,1998年以來,物理所共獲授權專利215項。部分專利技術如"新一代固態全色激光顯示"已顯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另有部分專利技術已經以技術入股的形式進入產業化,典型的範例有以鋰離子電池專利為核心技術的蘇州星恆電源有限公司;以LED專利為核心技術成立的北京聖科佳公司。物理所現有控股、參股公司9個,其中以知識產權入股的有7個。 此外,掛靠物理所的中國物理學會主辦的科技期刊《物理學報》、《Chinese Physics》、《Chinese Physics Letters》和《物理》已成為國內外有重要影響力的物理學學術期刊。 2003年11月25日,以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為依託單位的"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經國家科技部批准正式開始籌建。放眼世界,展望未來,隨著第三期知識創新工程的啟動,物理所面臨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任重而道遠。物理所人將以「建成國際一流凝聚態物理研究基地」為目標,面向國際科學前沿、面向國家戰略需求,不斷做出新的基礎性、戰略性、前瞻性的貢獻。
6、魯東大學物理學院怎麼樣??
魯東大學物理學院成立於1958年,經過物理科、物理系、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和物理學院4個發展階段。物理學專業自1984年開始招收本科生,1988年獲得學士學位授予權,2009年被評為山東省特色專業,2008年增設應用物理學專業。已有21屆2505名本科生獲得物理學學士學位,其中有487名考取碩士研究生(近5年來考取率均超過50%)。目前在校本科生554名。2005年以前曾獲國家教學成果獎和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各1項。近5年來,獲山東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三等獎1項,獲省級教學研究項目2項(其中重點項目1項,)。省級精品課1門。在全國大學生物理教學技能大賽、省大學生物理科技創新大賽中獲得國家級一等獎7項,省一等獎19項。由於在校期間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嚴格的訓練,物理學院畢業生在各用人單位普遍受到好評,發展後勁大。據不完全統計,畢業生中有20餘人到國外攻讀博士學位。12位在著名高校擔任博士導師。我院2002級畢業生車麗在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攻讀博士期間在世界最高級別雜志《Science》上發表了3篇論文。有1人被評為全國模範教師,有7人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有23人被評為省級優秀教師,有20多人擔任中學校長。畢業生喬延春是山東省政協副主席,曲植凡擔任過省長助理,另有廳局級幹部3人。
現有原子與分子物理和理論物理兩個碩士點以及課程與教學論(物理)、學科教學(物理)兩個招生方向。此外,學院還培養學科教學(物理)方向的在職教育碩士和原子與分子物理專業的同等學歷申請碩士學位的研究生。碩士導師7人,其中3人兼任其它高校博士導師,有2人被評為山東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學院已有38名研究生畢業獲得碩士學位,其中1人考取葡萄牙全獎博士生,8人考取國內中科院或著名高校博士生,8人到高校工作。獲得山東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1篇,山東省研究生優秀創新成果獎三等獎3項。畢業教育碩士12。目前在校全日制研究生42名,教育碩士研究生25名。
曾獲國家發明四等獎1項,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近5年來,發表論文被SCI收錄210篇、EI收錄75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2項。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項。獲得山東高校優秀科研成果獎7項。目前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項、省自然科學基金3項,省高校科技計劃項目1項,省教育廳項目2項,校科研基金項目24項,在研總經費200餘萬元。
物理學院下設物理系、應用物理系、研究生教育中心和物理實驗中心。有原子與分子物理省重點實驗室,包含分子反應動力學、激光與原子分子相互作用、團簇與納米結構、薄膜材料、理論物理等5個研究室。並設有分子與納米材料校重點實驗室。全院在編教職工41人,專任教師34名,教授10人,副教授13人,其中博士21人(5人博士後出站)。有3名教師曾獲國務院津貼。現有全國優秀教師、山東省優秀青年知識分子、山東高校優秀共產黨員各1名。
設備固定資產達到1750多萬元。有曙光4000A超級計算機、HP伺服器、Dell工作站等大量高級計算模擬設備。並配有Material Studio、MedeA 2.0, GAUSSIAN98/03、ADF2006、Crystal03/06、MOLPRO2000/2009、MOLCAS5.4、JAGUAR6.0 、VASP 4.6、Amber 9.0、ACES II 3、Nanosuiete(ATK2.1 +VNL1.3)、Turbomole 5.8等軟體。擁有PLD-450激光蒸發、JGP450H磁控濺射和DZS-500電子束等材料制備設備和Veceeo DI原子力顯微鏡、Tensor 37紅外、TU-1901紫外和WFY-28熒光譜儀等測試設備。
7、中國海洋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實驗中心
<
8、燕京理工學院的具體位置在哪?
燕京理工學院位於河北省三河市燕郊經濟技術開發區迎賓北路45號。
燕京理工學院成立於2005年,是經教育部批准設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其前身是北京化工大學北方學院。
學校2012年獲得學士學位授予權,2013年經教育部批准轉設更名為燕京理工學院,2015年成為河北省首批轉型發展試點高校,2016年入選河北省碩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學校位於燕郊高新技術開發區。
截至2018年5月,學校有9個二級學院,工、管、藝、文、經、理、法、醫、教育9個學科門類,56個本科專業以及29個專科專業。
(8)物理實驗中心專利擴展資料:
建設成果:
2005年至2017年,燕京理工學院共承擔各級各類科研課題317項,發表學術論文1300餘篇,編寫出版專(譯)著、教材265部,獲得國家專利24項[1] 。
科研平台:
燕京理工學院有14個大型實驗實訓中心,122個實驗室,化工、高分子材料、汽車電控、經管類實驗室達到國內高校的先進水平。
其中14個大型實驗實訓中心為化學實驗中心、物理實驗中心、化工與材料實驗中心、工程訓練中心、汽車實訓教學中心、計算機管理中心、信息實驗中心、經濟管理實驗教學中心、護理實訓中心、藝術實驗中心等。
學術資源:
截止到2017年8月底,圖書館紙質藏書約有200餘萬冊,報刊300多種,擁有多種電子資源。並加入了BALIS原文傳遞中心,與全國1500多所高校圖書館共享文獻資源[5] 。
學術交流:
至2018年,燕京理工學院與200多家優秀企業合作,先後與北美、亞洲、歐洲多所大學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在加拿大投資建設了「海外課堂」學習實踐基地,很多學生獲得出國深造的機會。
9、可以申請發明專利的技術有哪些?
可以申請發明專利的技術,申請發明專利的技術一定是該技術具備一定的新穎性、創造性和必要的實用性。並且根據我國的《專利法》規定,所申請發明所指的是相應的發明的產品,所用的技術方法或者是將其現有的技術進行相應的改進所提出的新的關於技術的方案。那麼可以申請發明專利的技術有哪些?可以申請發明專利的技術可以申請發明專利的技術有哪些?根據申請發明專利的定義可知,凡是能產生相應的技術效果的創新的方案均可以申請相應的發明專利。其法律規定,申請發明專利受法律保護20年不變。其中發明專利所具有的新穎性是指該發明現在還沒有出現在現有的技術中,並且是沒有向任何的專利機構或者是個人提出過申請的技術。發明專利所具有的創造性是指該發明專利和現實生活中所具有的技術相比較,這個發明專利具有比較突出的實質性的特點和能給現在技術帶來明顯的進步。發明專利所具有的實用性是指該發明能夠讓人們應用在現實生活中,並且要能夠產生積極的效果。因此,能授予發明專利權的實質性條件是要其發明專利擁有其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並且關於產品的發明專利是指人們經過非常嚴謹的研究證明所開發出來的各種的新產品、新材料和新物質等。其中主要包括:一系列的設備、在生產生活中所應用的各種各樣的裝置、物品和工具以及在實驗室中所應用的各種化學、物理儀器等等以及生物中的基因等等都屬於產品的發明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