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雷德專利
1、諾貝爾是哪國人最初創建的是什麼獎
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 (Nobel Prize) 創立於1901年,它是根據瑞典著名化學家、硝化甘油炸葯發明人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 (Alfred Bernhard Nobel, 1833.10.21--1896.12.10) 的遺囑以其部分遺產作為基金創立的。諾貝爾獎包括金質獎章、證書和獎金支票。
諾貝爾生於瑞典的斯德哥爾摩。諾貝爾一生致力於炸葯的研究,因發明硝化甘油引爆劑、硝化甘油固體炸葯和膠狀炸葯等,被譽為「炸葯大王」。他不僅從事理論研究,而且進行工業實踐。他一生共獲得技術發明專利355項,並在歐美等五大洲20個國家開設了約100家公司和工廠,積累了巨額財富。
1896年12月10日,諾貝爾在義大利的聖雷莫逝世。逝世的前一年,他立囑將其遺產的大部分(約920萬美元)作為基金,將每年所得利息分為5份,設立物理、化學、生理與醫學、文學及和平5種獎金,授予世界各國在這些領域對人類作出重大貢獻的人。據此,1900年6月瑞典政府批准設置了諾貝爾基金會,瑞典議會通過了《頒發諾貝爾獎金章程》,並於次年諾貝爾逝世5周年紀念日,即1901年12月10日首次頒發諾貝爾獎。自此以後,除因戰時中斷外,每年的這一天分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和挪威首都奧斯陸舉行隆重授獎儀式。1990年諾貝爾的一位重侄孫克勞斯·諾貝爾又提出增設諾貝爾地球獎,授予傑出的環境成就獲得者。該獎於1991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之際首次頒發。 諾貝爾遺囑
1968年瑞典中央銀行於建行300周年之際,為紀念諾貝爾,出資增設了諾貝爾經濟獎(全稱為「瑞典中央銀行紀念阿爾弗雷德·伯恩德·諾貝爾經濟科學獎金」,亦稱「紀念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在經濟科學研究領域作出重大貢獻的人。該獎於1969年開始與其他5個獎項同時頒發。
1990年諾貝爾的一位重侄孫克勞斯·諾貝爾又提出增設諾貝爾地球獎,授予全世界為保護環境作出重大貢獻的人士。這項被稱為綠色諾貝爾獎的「聯合國——地球是一體」獎於1991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之際由「地球是一體」協會在聯合國的贊助下首次頒發。
諾貝爾獎包括金質獎章、證書和獎金支票。其中獎金數視基金會的收入而定,獎金的面值由於通貨膨脹逐年有所提高,最初約為3萬多美元,20世紀60年代約為7.5萬美元,80年代約為22萬美元,90年代達到100萬美元左右。2001年每項諾貝爾獎獎金金額為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95萬美元)。2005年每項貝爾獎獎金金額為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30萬美元)。 諾貝爾遺產到底有多少錢
金質獎章約重半鎊,內含黃金23K,獎章直徑約為6.5厘米,正面是諾貝爾的浮雕像。不同獎項、獎章的背面飾物不同。每份獲獎證書的設計也各具風采。頒獎儀式隆重而簡朴,每年出席的人數限定在1500人至1800人之間,其中男士要穿燕尾服或民族服裝,女士要穿嚴肅的晚禮服,儀式中所用的鮮花從世界各地空運而來,以表示對知識的尊重。
諾貝爾獎自1901年頒發以來,共有六位華人獲得諾貝爾科學獎,他們分別是李政道、楊振寧、丁肇中、李遠哲、朱棣文和崔琦。>>>
根據諾貝爾遺囑,在評選的整個過程中,獲獎人不受任何國籍、民族、意識形態和宗教的影響,評選的唯一標準是成就的大小。但也有人指出,諾貝爾獎特別是和平獎在評選過程中有時仍受政治等因素影響。
諾貝爾獎評選的全過程都是保密的,而且沒有復議。在發表最後結果時,也只有獲獎人的姓名和簡要理由。有關評選的記錄和候選人材料等,50年內都不得向外界公開。即使過了這一時限,也僅供研究諾貝爾獎的專業人員查閱。諾貝爾獎各頒獎機構都極為強調其嚴格的獨立性。即便是瑞典和挪威政府,對評選結果也不能施加任何影響。 諾貝爾獎的紕漏
2003年12月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市中心的音樂廳內,物理學獎得主阿列克謝·阿布里科索夫(左)接受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的頒獎。新華社/法新
遵照諾貝爾遺囑,物理學獎和化學獎由瑞典皇家科學院評定,生理學或醫學獎由瑞典皇家卡羅林醫學院評定,文學獎由瑞典文學院評定,和平獎由挪威諾貝爾委員會選出。1968年又增設了經濟學獎,獎金由瑞典中央銀行提供,委託瑞典皇家科學院評定。負責評定諾貝爾文學獎的瑞典文學院首建於1786年,是以維護和發展瑞典文學和文字為宗旨的國家學院。18名終身院士組成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每年10月的一個星期四公開宣布當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根據古老的傳統,退出文學院的院士名額將不添加,只有在現任院士去世後才增添新的院士。2005年10月11日,瑞典文學院院士、諾貝爾文學獎評委克努茨·安隆德教授在當日出版的《瑞典日報》上撰文宣布退出瑞典文學院,原因是他對文學獎評委會2004年評選奧地利女作家埃爾弗里德·耶利內克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不滿。
諾貝爾獎的每個授獎單位設有一個由5人組成的委員會負責評選工作,這個委員會三年一屆。其評選過程和原則為:
——評選過程的第一步是推薦候選人。推薦者必須有一定資格,他們必須是:前諾貝爾獎獲得者、諾貝爾獎評委會委員、特別指定的大學教授、諾貝爾獎評委會特邀教授、有代表性的作家協會主席(文學獎)、某些國際性會議和組織的成員(和平獎)、各國議會議員和內閣成員(和平獎)。任何人都不能推薦自己為獲獎者。瑞典和挪威政府無權干涉諾貝爾獎的評選工作,不能表示支持或反對被推薦的候選人。推薦候選人工作在每年2月1日前結束,9月份左右推薦人把推薦報告遞交有關評選機構。評選委員會在對候選人的成就進行討論後,於10月中旬公布評選結果。各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對候選人的評審工作都是秘密進行的。
2004年諾貝爾獎頒獎儀式>>>
——每年9月至次年1月31日,接受各項諾貝爾獎推薦的候選人。通常每年推薦的候選人有1000—2000人。
——2月1日起,各項諾貝爾獎評委會對推薦的候選人進行篩選、審定,工作情況嚴加保密。到9月份時,各領域的獲獎人已基本內定,然後由評委會召開大會正式決定。
——10月的第二個星期里,選出本年度諾貝爾獎獲得者。選舉結果揭曉,立即通知獲獎者。
——12月10日是諾貝爾逝世紀念日,這天分別在斯德哥爾摩和奧斯陸(和平獎)隆重舉行諾貝爾獎頒發儀式。在瑞典,由國王為獲獎者授獎。
諾貝爾獎」對中國,意義何在
據統計,平均一個國家在建國後30年就有第一位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中國成立50年了,為何竟沒有一位中國本土科學家戴上這頂科學皇冠?
1999年,毋國光、陳佳洱、楊福家和朱清時四位院士一起提出「中國需要諾貝爾獎」,緊接著經濟學家何煉成就此也談了自己的意見。如今,「中國需要諾貝爾獎」成了中國人共同的呼聲。
諾貝爾獎對中國科學家的意義有多大?趙忠賢院士認為,對中國科學家來說,得獎的意義在於鼓勵大家在基礎研究方面進行原始創新。諾貝爾獎對人類有重要的影響,在這些方面,中國科學家也應該做出應有的貢獻。
趙忠賢院士強調,諾貝爾獎並不是唯一的科學標准,並不能把它當做科學研究的唯一目標。因為大量工作———探索宇宙規律———必然要進行科學研究,但不是所有的研究取得了成果就能拿到諾貝爾獎。獲獎並不是一個科學家從事科學研究的目的,認為從事科學研究不得諾貝爾獎不行,這就不對了。
■中國科學家為何沒獲「諾貝爾獎」
中國科技館館長、科學史專家王渝生介紹,中國科學傢具有諾貝爾獎水平的研究甚至可追溯到建國前。最主要的科研成果有20年代的「康普頓———吳有訓效應」、30年代趙忠堯的正負電子湮滅早期實驗、40年代錢三強、何澤慧夫婦的鈾核三分裂的發現、1965年人工第一次合成了胰島素結晶。
不可否認,我國曾多次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趙忠賢院士認為,從科技史的角度講,中國沒有得到「諾貝爾獎」是有原因的。1901年頒發了第一次「諾貝爾獎」,而在1900年的時候,八國聯軍進北京,從此往後的半個世紀,中國都處於戰亂和列強壓迫之中,總體上說,基礎科學研究沒有什麼重大的發展。解放後,在科技上有了很大發展,但改革之前處於封閉的狀態。對我國來說,有很多問題,經濟、科學、國防,這時主要科技成就是「兩彈一氫」的研究,這一領域集中了一大批優秀的科學家。在基礎研究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如在1965年人工第一次合成了胰島素結晶,但是,畢竟還很少。改革以後,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政策,特別是近年來,又提出「科教興國」的戰略,對科學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趙忠賢院士認為,建國後沒有拿到諾貝爾獎有很多原因,從客觀上講,十年「文革」期間,國際上科技高速發展,而我們對基礎研究造成了很嚴重的破壞,這需要很長時間的恢復和積累;從主觀方面講,我們原始創新型基礎研究比較少,在改革之初,在原始性創新科技強調得不夠。
■百年中國科技史,給人何種啟示
楊振寧教授說,諾貝爾獎是一個非常復雜的事情。對於諾貝爾文學獎委員會評選的方法和成績,我不認為是正確的。關於物理、化學和醫學這些方面,中國大陸到現在還沒有人獲諾貝爾獎。這個原因非常簡單。第一是沒有足夠多的經費。今天,不論是做生物、物理或化學研究,設備是非常貴的。中國現在漸漸上來了,可是與先進國家最好的設備相比還差一截。第二個原因是學術要有傳統。學術傳統的最重要的一點,是可以使年輕人知道哪個問題是值得去做的,哪個問題容易有發展前途。中國科學的傳統一時還發展不上來,我認為這是最主要的。趙忠賢院士說,一個實驗室、研究所的學術積累和學術傳統非常重要。要注意積累,發揚傳統,不斷培養年輕一代。在20年代,索默菲沒有拿到諾貝爾物理獎,但是索默菲實驗室卻有七個學生都拿到該獎,這就是因為索默菲實驗室的學術傳統影響到了下一代。我想,在積累和傳統方面都做到了,不斷有年輕人發展起來,更多的重大的原始性創新科技就會出現,有人獲獎那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中國科技與國際水平有差距原因何在
據1996年統計數據,中國科研開發經費只佔GNP的0.5%,相對於發達國家(美國是2.45%,日本是2.9%),不但比例低而且絕對數量少,如果按人均則更少,甚至不如像印度這樣的發展中國家。這無疑是嚴重製約中國科技發展的一大因素。
談及產生差距的原因,我國著名科學家趙紅州教授認為有四點:其一,科學知識積累不夠;其二,科學研究時間不足;其三,缺乏科學家群落;其四,缺乏科學人才識別和甄選機制。
楊振寧認為,制約中國科技發展的主要原因還是經濟的落後。但他也逐漸樂觀起來,他認為中國科學家做出能夠獲得諾貝爾獎級工作的條件正在成熟。他說,兩年前,也就是中國大幅度增加科學家薪金之前,我研究了10所最好的大學正教授的年薪,算下來人均還不到2000美元。兩年來我看到政府給他們增加了許多,如果這樣發展下去,我覺得中國人可以做出很多能夠得到諾貝爾獎級的工作。
中國科技與國際水平存在差距,這恐怕已經有300年的歷史,當近代科學興起之後,中國卻出現落後了,而在700年前中國科學技術發展在世界上一直走在最前列。中國科技的興盛與衰落的原因難道僅僅是經濟方面的嗎?
趙忠賢院士在談到中國技術史時說:「在文化上,我認為儒家文化抵禦了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盡管儒家文化也有其精華,在培養人的修養、為人處世、修身養性方面是先進的。從總體上看,這種文化機制不利於培養標新立異的科技人才。」
■中國科學家要拿到「諾貝爾獎」,應該具備哪些條件
巴丁教授在同一領域曾兩次獲得諾貝爾獎,他在訪問中科院物理所時,曾半開玩笑地談到了這個問題。他講了獲得諾貝爾獎應該具備的三個條件:第一是努力;第二是機遇;第三是合作精神。
趙忠賢院士說,這些方面對中國科學家來說很重要。他所說的「努力」,不僅指勤奮,還指要選准方向,全身心投入,這樣才能做出原始創新成果。他所說的「機遇」,還包含著所選的工作的意義大不大,有的雖然工作完成得很漂亮,但是意義不一定大,也不可能得獎;他所說的「合作精神」,也就是我們常講的集體主義精神。
中國人的特點也許是受儒家文化的影響,比較中庸,不太允許標新立異,雖然大家都知道「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但做起來就困難了。今後我們要學會容忍標新立異,鼓勵不同的學術觀點,同時要有安定、自由的環境和穩定的支持,為科學家創造能全身心地投入研究的條件。
真正的科學家的快樂是通過解決一個個科學問題來享受的,雖然他的生活條件比較差一些,但他不會要求太奢侈的條件,當前最需要的是穩定的支持。吸引那些熱愛科學、有科研素質的人才從事科技工作。如果能夠貫徹江總書記在美國《科學》雜志上發表的文章的精神,中國科學家做更多更大原始創新工作,得獎的幾率就會增加。
■與其他國家比較,中國得「諾貝爾獎」有什麼有利條件
中國農業科學家生物技術研究所劉德虎研究員說:中國最大的優勢是人才優勢。在國外,幾乎所有著名的研究室里都有華人,甚至一些在國內我都看不上的學生,到了國外,不知怎麼就成了人才了。
中國有人才,這當然是第一要素。楊振寧認為,要說優勢,我認為就是中國具有得這個大獎的人才條件。楊振寧切身感受到,在西方教書的人接收了很多中國學生,大家都認為中國學生質量最好,可以說中國教育工作已成功地供應了大量科技人才。
要想在科技方面大大發展,中國這樣的人才是不成問題的。還有新中國成立以來有一個好傳統,就是政府對教育非常重視,中國的年輕人非常勤奮。楊振寧認為,過去,制約中國科技發展的是經濟落後,而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本土離諾貝爾獎已不是遙遙無期,而僅一步之遙!
■與其他國家比較,中國得「諾貝爾獎」有什麼不利因素
趙忠賢院士認為,對中國來說拿到國際大獎的不利因素是,中國科學家參與國際活動太少。過去不先進,人家有成見,還需要了解我們。作為基礎研究,與國際接觸、交流,尤其是與世界一流實驗室的交流是非常必要的。
國際間交流不夠,原因往往是由於經費不足。劉德虎研究員說,一些科學工作者應邀參加國際會議,去前要先寫信給人家,看人家願不願意給你提供來往機票、食宿等經費。這就像「要飯的」一樣,花自己的錢理直氣壯,干嗎不花自己的錢?因為一年一個項目經費只一二十萬元人民幣,你去國外開會,宣傳自己的研究成果,一去一回,科研經費還會有多少呢?按項目進行投資,項目申請必須寫得非常完備,但是作為原始創新科技,又有誰能看得那麼細、看得那麼遠、看得那麼准呢?如果能先寫出結果再進行創新的話,那不任何人都可以創新了嗎?
有專家認為,現在有的項目投入不算太少,但是,還要避免分散,應該把錢集中在真正獻身科學又有科學素養的人身上,鼓勵他們的好奇心。現在的評估體系不是把資金投資給科學家身上,甚至出現了該拿錢的人拿不到錢的現象;申請專利的體系跟不上,對已有科研成果的保護不力;科研的連續性不夠,不斷地申請,科研過程不斷地被打斷,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
■中國科學家離「諾貝爾獎」究竟有多遠
中國多少年能夠拿到這個獎?楊振寧說,假如經濟增長快,還不止一個中國人會獲「諾貝爾獎」。因為中國的經濟增長很快,而且中國領導人對科技發展的速度有很殷切的要求,對研究工作的投資也有大幅度的增長。
諾貝爾獎與中國擦肩而過的機會畢竟太少了。趙忠賢院士說,如果對個別事件做估計這很難。但是從整體水平來說,中國要拿諾貝爾獎,需要更多原始性創新科技。
任何一個原始創新科技都不是憑空出來的,不僅需要前人的研究作為基礎,也要不斷地產生新的觀念,不斷進行總結,才能挖掘出來。真能在前沿問題上做出比較深入的研究,會有重大原始性創新發現。
劉德虎研究員認為,關鍵不在於人聰明不聰明,而在於環境怎麼樣,只要科研環境改變了,中國科學家一定能拿到「諾貝爾獎」。最基本的還是那句話:發展才是硬道理。真的做出成果了,別人不了解的會了解,有成見的會改變。
■中國哪些科技領域最有可能拿到「諾貝爾獎」
專家認為中國在高能物理、生物科技等領域具有問鼎諾獎的水平。丁肇中說,中國在高能物理方面的成就與貢獻是世界一流的,中國高能研究無論理論還是實驗,其水平在世界上也是先進的。他特別談到了他和中科院高能所、電工所以及中國運載火箭研究院合作的探求宇宙暗物質的實驗。這一研究一旦獲得突破進展,當然是具有獲諾獎水平的。該實驗設備已於1998年在美國「發現號」太空梭上飛行,獲得了許多數據和成果,這是世界上公認的。而且參與這一研究的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長陳和生,正是他在麻省理工學院培養的博士生。
此外,高能所專家與義大利合作在深岩洞尋找暗物質的研究也備受國際矚目。一旦他們的研究能領先美、日完成,則必獲諾獎。據悉,截至199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已五次授予粒子物理學領域的科學家。中國是少數建成原子對撞機的國家。在粒子物理學研究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中科院同志信心十足地介紹,高能物理所有不少科研課題是世界一流的,一旦研究成功,中國科學家將獲得不止一項諾貝爾獎。
在生物科技方面,中國人類基因組工程負責人楊煥明博士不止一次說,基因研究不光拼技術,還拼資源,而中國的生物資源豐富。在這片資源的沃土上,隨時可能結出生物科技的奇葩。
中科院動物所從事的克隆大熊貓胚胎實驗一直令外國科技同行羨慕不已,因為他們根本沒有這樣的實驗材料。在中國,由於生物資源豐富,中國科學家可以做許多外國科學家想做但沒有條件做的研究。這種得天獨厚的優勢有望形成中國生物科技的異軍突起。楊煥明說,在基因研究方面,中國已形成了上游基礎性研究與下游功能研究兼備的完整科研隊伍。中國是世界上參加人類基因組計劃僅有的六國之一,發展速度已位於世界前列,從長遠看,中國有追上美、英等國的實力。
2、愛迪生一生獲得的專利大概有多少項:
1026個
愛迪生 (1847-1931)
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ThomasAlvaEdison )是位舉世聞名的美國電學家和發明家,他除了在留聲機、電燈、電話、電報、電影等方面的發明和貢獻以外,在礦業、建築業、化工等領域也有不少著名的創造和真知灼見。愛迪生一生共有約兩千項創造發明,為人類的文明和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愛迪生於1847年 2月11日誕生於美國中西部的俄亥俄州的米蘭小市鎮。父親是荷蘭人的後裔,母親曾當過小學教師,是蘇格蘭人的後裔。愛迪生7歲時,父親經營屋瓦生意虧本,將全家搬到密歇根州休倫北郊的格拉蒂奧特堡定居下來。搬到這里不久,愛迪生就患了猩紅熱,病了很長時間,人們認為這種疾病是造成他耳聾的原因。愛迪生8歲上學,但僅僅讀了三個月的書,就被老師斥為「低能兒」而攆出校門。從此以後,他的母親是他的「家庭教師」。由於母親的良好的教育方法,使得他對讀書發生了濃厚的興趣。「他不僅博覽群書,而且一目十行,過目成誦」。8 歲時,他讀了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劇作家莎士比亞、狄更斯的著作和許多重要的歷史書籍,到9 歲時,他能迅速讀懂難度較大的書,如帕克的《自然與實驗哲學》。10歲時酷愛化學。11歲那年,他實驗了他的第一份電報。為了賺錢購買化學葯品和設備,他開始了工作。12歲的時候,他獲得列車上售報的工作,輾轉於休倫港和密歇根州的底特律之間。他一邊賣報,一邊兼做水果、蔬菜生意,只要有空他就到圖書館看書。他買了一架舊印刷機,開始出版自己的周刊——《先驅報》,第一期周刊就是在列車上印刷的。他用所掙得的錢在行李車上建立了一個化學實驗室。不幸有一次化學葯品著火,他連同他的設備全被扔出車外。另外有一次,當愛迪生正力圖登上一列貨運列車時,一個列車員抓住他的兩只耳朵助他上車。這一行動導致了愛迪生成為終身聾子。
1862年8月,愛迪生以大無畏的英雄氣魄救出了一個在火車軌道上即將遇難的男孩。孩子的父親對此感恩戴德,但由於無錢可以酬報,願意教他電報技術。從此,愛迪生便和這個神秘的電的新世界發生了關系,踏上了科學的征途。
1863年,愛迪生擔任大幹線鐵路斯特拉福特樞紐站電信報務員。從1864年至1867年,在中西部各地擔任報務員,過著類似流浪的生活。足跡所至,包括斯特拉福特、艾德里安、韋恩堡、印第安那波利斯、辛辛那提、那什維爾、田納西、孟斐斯、路易斯維爾、休倫等地。
1868年,愛迪生以報務員的身份來到了波士頓。同年,他獲得了第一項發明專利權。這是一台自動記錄投票數的裝置。愛迪生認為這台裝置會加快國會的工作,它會受到歡迎的。然而,一位國會議員告訴他說,他們無意加快議程,有的時候慢慢地投票是出於政治上的需要。從此以後,愛迪生決定,再也不搞人們不需要的任何發明。
1869年6月初,他來到紐約尋找工作。當他在一家經紀人辦公室等候召見時,一台電報機壞了。愛迪生是那裡唯一的一個能修好電報機的人,於是他謀得了一個比他預期的更好的工作。10月他與波普一起成立一個「波普——愛迪生公司」,專門經營電氣工程的科學儀器。在這里,他發明了「愛迪生普用印刷機」。他把這台印刷機獻給華爾街一家大公司的經理,本想索價5000美元,但又缺乏勇氣說出口來。於是他讓經理給個價錢,而經理給了4萬美元。
愛迪生用這筆錢在新澤西州紐瓦克市的沃德街建了一座工廠,專門製造各種電氣機械。他通宵達旦地工作。他培養出許多能乾的助手,同時,也巧遇了勤快的瑪麗,他未來的第一個新娘。在紐瓦克,他做出了諸如蠟紙、油印機等的發明,從1872至1875年,愛迪生先後發明了二重、四重電報機,還協助別人搞成了世界上第一架英文打字機。
1876年春天,愛迪生又一次遷居,這次他遷到了新澤西州的「門羅公園」。他在這里建造了第一所「發明工廠」,它「標志著集體研究的開端」。1877年,愛迪生改進了早期由貝爾發明的電話,並使之投入了實際使用。他還發明了他心愛的一個項目——留聲機。電話和電報「是擴展人類感官功能的一次革命」;留聲機是改變人們生活的三大發明之一,「從發明的想像力來看,這是他極為重大的發明成就」。到這個時候,人們都稱他為「門羅公園的魔術師」。
愛迪生在發明留聲機的同時,經歷無數次失敗後終於對電燈的研究取得了突破,1879年10月22日,愛迪生點燃了第一盞真正有廣泛實用價值的電燈。為了延長燈絲的壽命,他又重新試驗,大約試用了6000多種纖維材料,才找到了新的發光體——日本竹絲,可持續1000多小時,達到了耐用的目的。從某一方面來說,這一發明是愛迪生一生中達到的登峰造極的成就。接著,他又創造一種供電系統,使遠處的燈具能從中心發電站配電,這是一項重大的工藝成就。
他在純科學上第一個發現出現於1883年。試驗電燈時,他觀察到他稱之為愛迪生效應的現象:在點亮的燈泡內有電荷從熱燈絲經過空間到達冷板。愛迪生在1884年申請了這項發現的專利,但並未進一步研究。而旁的科學家利用愛迪生效應發展了電子工業,尤其是無線電和電視。
愛迪生又企圖為眼睛做出留聲機為耳朵做出的事,電影攝影機即產生於此。使用一條喬治伊斯曼新發明的賽璐珞膠片,他拍下一系列照片,將它們迅速地、連續地放映到幕布上,產生出運動的幻覺。他第一次在實驗室里試驗電影是在1889年,1891年申請了專利。1903年,他的公司攝制了第一部故事片「列車搶劫」。愛迪生為電影業的組建和標准化做了大量工作。
1887年愛迪生把他的實驗室遷往西奧蘭治以後,為了他的多種發明製成產品和推銷,他創辦了許多商業性公司;這些公司後來合並為愛迪生通用電氣公司,後又稱為通用電氣公司。此後,他的興趣又轉到熒光學、礦石搗碎機、鐵的磁離法、蓄電池和鐵路信號裝置上。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研製出魚雷機械裝置、噴火器和水底潛望鏡。
1929年10月21日,在電燈發明50周年的時候,人們為愛迪生舉行了盛大的慶祝會,德國的愛因斯坦和法國的居里夫人等著名科學家紛紛向他祝賀。不幸的是,就在這次慶祝大會上,當愛迪生致答辭的時候,由於過分激動,他突然昏厥過去。從此,他的身體每況愈下。1931年10月18日,這位為人類作過偉大貢獻的科學家因病逝世,終年84歲。
愛迪生的文化程度極低,對人類的貢獻卻這么巨大,這里的「秘訣」是什麼呢?他除了有一顆好奇的心,一種親自試驗的本能,就是他具有超乎常人的艱苦工作的無窮精力和果敢精神。當有人稱愛迪生是個「天才」時,他卻解釋說:「天才就是百分之二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八的汗水。」他在「發明工廠」,把許多不同專業的人組織起來,裡面有科學家、工程師、技術人員、工人共100多人,愛迪生的許多重大發明就是靠這個集體的力量才獲得成功的。他的成就主要歸功於他的勤奮和創造性才能以及集體的力量,此外,他的妻子也曾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愛迪生發明創造年表:
1868年10月11日發明「投票計數器」,獲得生平第一項專利權。
1869年10月與友人合設「波普——愛迪生公司」。
1870年發明普用印刷機,出讓專利權,獲4萬美元。在紐約克自設製造廠。
1872—1876年發明電動畫機電報,自動復記電報法,二重、四重電報法,製造蠟紙炭質電阻器等。
1875年發明聲波分析諧振器。
1876年在新澤西州的門羅公園建立了一個實驗室——第一個工業研究實驗室。它是現代的「研究小組」這一概念的創始。發明碳精棒送話器。申請電報自動記錄機專利。
1877年在門羅公園改進了早期由貝爾發明的電話,並使之投入了實際使用。獲得三項專利:穿孔筆、氣動鐵筆和普通鐵筆。 8月20日發明了被證實為愛迪生心愛的一個項目——留聲機。
1878年愛迪生宣稱要解決電照明的問題。英國皇家學會舉辦留聲機展覽。改良留聲機,設計微音器,擴音器,空中揚聲器,聲音發動機,調音發動機,微熱計,驗味計等。2月19日獲留聲機專利。7月與賓夕法尼亞大學派克教授赴懷俄明觀察日全蝕,並用他發明的氣溫計測量太陽周圍全體的溫度。8月返回門羅公園,重新投入科研實驗當中。英國批准愛迪生「錄放機」專利申請。9月訪問康涅狄克州的威廉·華萊士。開始進行發明電燈的研究。10月5日提出等一份關於鉑絲「電燈」的專利申請。
1879—1880年經數千次的挫折發明高阻力白熾燈。改良發電機。設計電流新分布法,電路的調准和計演算法。發明電燈座和開關。發明磁力析礦法。
1879年8月30日愛迪生和貝爾在薩拉托加溪市的市政廳各自演示了電話裝置,結果愛迪生的電話比貝爾的清晰。10月21日發明高阻力白熾燈,它連續點燃了40個小時。11月1日申請碳絲燈專利。12月21日《紐約快報》報道了愛迪生的白熾電燈。12月25日對來自紐約市的3000名參觀者在門羅公園作公開電燈表演。
1880年研究直升機。獲得電燈發明專利權。製成磁力篩礦器。1月28日提出「電力輸配系統」專利書。2月18日《斯克立柏月刊》發表了《愛迪生的電燈》一文,正式發表了電燈的發明。5月第一艘由電燈照明的「哥倫比亞號」輪船試航成功。
12月成立紐約愛迪生電力照明公司。
1881紐約第五大街總部設立。成立一個白熾燈廠於紐約克。設立發電機,地下電線,電燈零件的製造廠。在門羅公園試驗電車。
1882發明電流三線分布制。申請專利141項。9月4日成立第一所中央廠。 12月底美國各地建立了150多個小電站。
1885年5月23日提出無線電報專利。
1887—1890年改良圓筒式留聲機,取得關於留聲機的專利權80餘份。經營留聲機,唱片,授語機等製造和發售事業。
1888年發明唱筒型留聲機。
1889年參加巴黎百年博覽會。發明電氣鐵道多種。完成活動電影機。
1890—1899年設計大型碎石機,研磨機。在奧格登礦地親自指揮用新方法大規模開發鐵礦。
1891年發明「愛迪生選礦機」,開始自行經營采礦事業。獲得「活動電影放映機」專利。5月20日第一台成功的活動電影視鏡在新澤西州西奧蘭治的愛迪生實驗室向公眾展示。
1893年愛迪生實驗室的庭院里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座電影「攝影棚」。
1894年4月14日在紐約開辟第一家活動電影放映機影院。
1896年年4月23日第一次在紐約的科斯特—拜厄爾的音樂堂使用「維太放映機」放映影片,受到公眾熱烈歡迎。
1902年使用新型蓄電池作車輛動力的試驗,行程為5000英里,每充一次電,可走100英里,獲得成功。
1903年愛迪生的公司攝制了第一部故事片《列車搶劫》。
1909年費時十年,蓄電池的研究,終於成功。製成傳真電報。獲得原料機、加細碾機、長窯設計專利。
1910—1914年完成圓盤式留聲機,不損唱片和金鋼石唱片。完成有聲電影機。
1910年發明「圓盤唱片」。
1912年發明「有聲電影」。研製成傳語留聲機。
1914—1915年發明石碳酸綜合製造法,並合留聲機和授語機為遠寫機,一方電話機可自動紀錄對方說話。自行製造苯、靛油等。
1915—1918年完成發明39件之多,其中最著名的是魚雷機械裝置,噴火器和水底潛望鏡等。
1927年完成長時間唱片。
1928年從野草中提煉橡膠成功。
3、諾貝爾發明了什麼?
諾貝爾是「黃色炸葯」的發明者。
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瑞典化學家、工程師、發明家、軍工裝備製造商和「黃色炸葯」的發明者,1833年10月21日出生於斯德哥爾摩,1896年12月10日逝世。
諾貝爾一生發明極多,獲得的專利就有355種。發明了TNT炸葯、安全雷管引爆裝置、氣體計量儀、液體計量儀和改良型的液體壓力計等,涉及到化工、機械、電氣、醫療等多個領域,並在歐美等五大洲20個國家開設了約100家公司和工廠,積累了巨額財富。
1895年,諾貝爾立囑將其遺產的大部分(約920萬美元)作為基金,將每年所得利息分為5份,設立諾貝爾獎,分為物理學獎、化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獎、文學獎及和平獎5種獎金。
(3)諾雷德專利擴展資料:
諾貝爾的父親伊曼紐爾·諾貝爾是位發明家,他發明了家用取暖的鍋爐系統、設計了一種製造木輪的機器、設計製造了大鍛錘、改造了工廠設備。1853年,俄國沙皇尼古拉一世為了表彰伊曼紐爾·諾貝爾的功績,破例授予他勛章。
諾貝爾不僅喜歡閱讀文學作品,而且也曾嘗試過進行文學創作。他寫過詩,《一則謎語》就是他的一首自傳體式的長詩。
諾貝爾一生沒有妻室兒女,他的愛情是悲劇性的。青年時代的歐美之旅中,諾貝爾曾在巴黎與一位法國姑娘有過短暫的戀情,但那位姑娘不久就病逝了。
1863年10月,諾貝爾獲得炸葯發爆劑的發明專利權。這項發明人們稱之為「諾貝爾引燃器」。
諾貝爾不僅把自己的畢生精力全部貢獻給了科學事業,而且還在身後留下遺囑,把自己的遺產全部捐獻給科學事業,他的名字和人類在科學探索中取得的成就一道,永遠地留在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文明史冊上。
為了紀念諾貝爾,諾貝爾獎各獎項頒獎儀式要在每年的諾貝爾逝世紀念日舉行。頒獎儀式上,男士要穿燕尾服或民族服裝,女士要穿嚴肅的晚禮服,儀式中所用的白花和黃花必須從義大利的聖莫雷運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
4、諾貝爾一生的發明極多獲得的專利255種,他還做過哪些器具零部件的研究呢?
諾貝爾一生的發明極多獲得的專利255種,他還做過很多的器具零部件的研究,可以查閱書籍
5、諾貝爾一生發明了什麼
在世界科學史上,有這樣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他不僅把自己的畢生精力全部貢獻給了科學事業,而且還在身後留下遺囑,把自己的遺產全部捐獻給科學事業,用以獎掖後人,向科學的高峰努力攀登。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學獎,已經成為舉世矚目的最高科學大獎。他的名字和人類在科學探索中取得的成就一道,永遠地留在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文明史冊上。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就是世人皆知的瑞典化學家阿爾弗雷德·伯恩哈德·諾貝爾。
諾貝爾1833年出生於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
諾貝爾的父親傾心於化學研究,尤其喜歡研究炸葯。受父親的影響,諾貝爾從小就表現出頑強勇敢的性格。他經常和父親一起去實驗炸葯,幾乎是在轟隆轟隆的爆炸聲中度過了童年。
諾貝爾到了8歲才上學,但只讀了一年書,這也是他所受過的唯一的正規學校教育。
為了使他學到更多的東西,1850年,父親讓他出國考察學習。兩年的時間里,他先後去過德國、法國、義大利和美國。由於他善於觀察、認真學習,知識迅速積累。很快成為一名精通多種語言的學者和有著科學訓練的科學家。回國後,在工廠的實踐訓練中,他考察了許多生產流程,不僅增添了許多的實用技術,還熟悉了工廠的生產和管理。
就這樣,在歷經了坎坷磨難之後,沒有正式學歷的諾貝爾,終於靠刻苦、持久的自學,逐步成長為一個科學家和發明家。
諾貝爾一生的發明極多,獲得的專利就有255種,其中僅炸葯就達129種。他的發明興趣不僅限於炸葯,作為發明家、科學家,他有著豐富的想像力和不屈不撓的毅力。他曾經研究過合成橡膠、人造絲,做過改進唱片、電話、電池、電燈零部件等方面的實驗,還試圖合成寶石。盡管與炸葯的研究相比,這些研究的成果不是很大,但是他那勇於探索的精神卻為後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諾貝爾把他的畢生心血都獻給了科學事業,他一生過著獨身生活,大部分時間是在實驗室中度過的。他謙虛謹慎,對別人親切而忠誠。他拒絕別人吹捧他,不讓報紙刊登他的照片和畫像。長期緊張的工作,使他積勞成疾,但在生命的垂危之際,他仍念念不忘對新型炸葯的研究。1896年12月10日,這位大科學家、大發明家和實驗家,由於心臟病突然發作而逝世。
阿爾弗里德·諾貝爾雖然於一八九一年正式定居在聖雷莫,但這並不是說,在一八九一 年至一八九六年他的晚年期間,他已經安於已得的名譽,或者只是在陽光明媚的地中海休養 地消磨時間。這不是他的品性。從他在那裡寄出的很多信件中可以看出,他因工作需要而進 行的沒完沒了的奔走,即使現在也不能讓他平靜下來。他訪問了他的工廠和公司所在的幾個 歐洲首都和很多地方。巴黎佔了他出訪次數的一半,並且他在那裡逗留得最久。盡管法國政 府和報刊對他進行過迫害,他同這座首都仍然有著很多聯系。他盡可能地避免卷進政治和商 業糾紛,但是如果一旦陷入這些糾紛中去了,他也無所畏懼,並且很快地用嘴和筆來進行斗 爭。如果他認為事情不對頭地威脅到干擾他的研究工作時,他還有一手消遁的決竅。他用舊 了的能夠捲起來的筆記本和信箋,他自己設計的自來水筆,這在當時肯定是獨一無二的新玩 藝兒,以及一隻特製的手提箱,所有這些東西,都曾伴隨他旅行,並且表明他即使在火車、 輪船和旅館的房間里,也都要埋頭於工作。
十九世紀九十年代中期,由法國政府和炸葯龔斷當局演奏的那場對那種遠非無煙的炸葯 進行政治宣傳的插曲,已經沉靜下來了。巴布和巴拿馬丑聞的時代已經消逝,使人煩惱的線 狀無煙炸葯訴訟案也完結了。這位發明家的巨大商業事務有利地發展著,並且帶來了很大的 收入。新的總經理們和獨立經營的公司與卡特爾,分擔了他肩上的許多沉重工作,特別是現 在,他已辭掉了所有董事會的職務。 這位以聖雷莫為大本營的花甲老人,已經被他生活中的遭遇弄得疲乏不堪。然而,雖然 感到勞累,他卻仍然認為還有很多事情在等待著他去完成。那些急需解決的有興趣的問題, 給了他堅持工作的力量。他在這個時候曾經說過:「我斷斷續續地工作著。有時我感到孤 戚,然後接著再干。我常常是那樣工作著,但對於那些我覺得最後必將成功的事情。我會始 終抓住不放。」這就是典型的諾貝爾。
這位發明家信任的喬治·費倫巴克,被看作是在多產的巴黎年代一位精通理論的化學家,他不願意離開他的故鄉。因此,諾貝爾允許他領取退休金離職;他又聘請了英國人 休·貝克特,作為新的實驗室首席化學家;他的這座實驗室,建立在聖雷莫別墅的大花園里,是用最新的德國儀器裝備起來的。
在一八九三年,他還聘請了二十三歲的瑞典炸葯化學家拉格納·索爾曼(1870— 1948),他是剛剛離開美國的技術工作崗位回來的。實踐證明,這是很重要的一步。索爾曼 這位天才,謙虛而又廉潔高尚的人,不僅成為諾貝爾自己所說的:「我的幾名得意的人之 一」而且成為他的遺囑的主要執行人。在實現這項使世界受益的異乎尋常的遺囑方面,他是 那些有功勞的人之一。他以不倦的努力,常常是在引人注目的情況下,克服了在建立諾貝爾 基金會的道路上、以及在接收這份遺囑中所包含的用來授獎的基金方面所遇到許多困難與障 礙。他還終生獻身於諾貝爾在很多方面遺留的事務工作。
諾貝爾在聖雷莫建築了一座伸向海里的小碼頭,用來進行炸葯和火器試驗;他在那裡進 行了五年高度緊張的工作。諾貝爾生前沒有完成的幾項重要發明的基礎工作,就是在那裡做 的;後來,這些發明被別人接著試驗成功,並且在某些重大事件中起了推動作用。 諾貝爾在炸葯領域的最後發現,即所謂「改進型無煙炸葯」(瑞典注冊的首次發明專利 權是一八九六年第7552號),是適應某些特殊目的而進一步發展了的混合無煙炸葯,它就 是在這座實驗室里搞出來的。如果要徹底地講清這項發明,就要涉及大炮和內彈道學的技術細節;所以在這里只能簡單地說,它的目的是「增加拋射體的初速,而不增加武器內部的最 大壓力;這樣做是通過在炸葯燃燒時誘導出一定加大了的遞增力,從而當拋射體在槍炮腔膛 內前進時,能夠保持住壓力,而且整個彈道作用能夠增加。這種前進的炸葯消耗來自兩個方 面:從機械方面來說,是通過在燃燒過程中炸葯小丸表層的累進增加;從而化學方面來說, 則是通過單獨的炸葯小丸,它被做成各種各樣的層次,這種多樣的層次使得內層的燃燒率更大,從而在燃燒過程中能夠增加效果。」
製造和試驗改進型炸葯,是在諾貝爾的幾座工廠里開始的,主要是於一八九五年至一八九六年間,在這位發明家於博福斯附近的比耶克博恩新建的那座瑞典實驗室進行的。 諾貝爾作為一個發明家的興趣,決不是僅限於炸葯,他具有高度的想像力,這是那些真 正的發明天才必不可少的品質。他不僅有能力,而且急於將他那些卓越的思想,落實到自己周圍的事物上。這包括著種類繁多的科目和應用化學——電氣化學、光學、機械學和炮學、 生物學和生理學。提到的這些,還只是技術和自然科學領域的學科。象他的父親伊曼紐爾一樣,他的創造力有時竟走得遠到異想天開的地步。這通常是在一剎那間,故意這樣做的。據他的助手們說,他有時劃不清那些空想的主意與劃時代的發明設想之間的界線。當他在某個 主題方面的知識較淺薄的時候,例如某些大炮的建造方沒,以及某些生物和生理問題,當然 他就較難分清這種界線了。 隨著歲月的消逝,阿爾弗里德·諾貝爾將很多這些不同的想法,變成了專利發明。申請取得的發明專利權的總數字,無法准確地說出來;但在清算他的財產時搞出的那張數字接近 的登記表中,包括他在各國取得的不少於三百五十一項發明專利權,這是來自一個頭腦中的令人驚佩的數字。
從十九世紀八十年代末起,並且作為混合無煙炸葯研究的直接結果,諾貝爾自己對於火 器技術方面的興趣越來越大。據他一再對索爾曼和其他人所說的話,這個特定方面吸引了他 的興趣,主要是精神上的問題。與些同時,由於他天性強烈地厭惡戰爭和暴力,很不合常理 的是,他變成一位越來越強烈反對實際使用這些發明的人。他在這時候曾經寫道:「就我這方面來說,我希望能把所有的槍炮、它們的附屬物和一切東西,都送到地獄里去,那裡是展 覽和使用它們的恰當地方。」雖然如此,在他的晚年期間,他的理論和試驗工作仍然在這方 面作了很多改進,諸如含有硝化甘油的導火線,槍炮的無聲發射,金屬的淬火與焊接,拋射 體的穩定、旋轉與冷卻,它們的氣體封閉與安全,以及海上救險用的一種火箭等許多發明。
他對早年從他父親那裡繼承來的一種想法,曾難以忘懷並且煞費過苦心,這就是試圖用 與製造炸葯緊密相連的原料,來製成橡膠、杜仲膠和皮革的代用品。他還在溶解於各種半揮 發性溶解液中的硝化纖維素的基礎上,發展了各種油漆。在這些發明的試驗階段,在聖雷莫的實驗室和後來在瑞典比耶克博恩的實驗室里,發現了很多硝化纖維素的新溶劑。它們不僅對於與炸葯混合在要求降低燃燒溫度和腐蝕作用方面是重要的,而且在作為我們現代硝化纖 維素型號的油漆成份方面,也是重要的;這種油漆,現在通過例如帝國化學公司和 I·G·化學公司的許多產品,而聞名於全世界。事實上,導致生產這些東西的早期之路,幾乎肯定是被諾貝爾的專利發明指出的。
諾貝爾對早期合成橡膠製造的興趣,盡管在他生前沒能取得多少進步,卻對後來人造橡 膠和人造革的製成,無疑起了推動作用。 諾貝爾在初期階段感興趣的硝化纖維素的另外一個用途,是製造人造絲。一八九三年至 一八九四年間,他曾在聖雷莫的實驗室里,與瑞典工程師斯特雷勒納特一道,進行過這方面 的試驗。他發明的洞孔極細的玻璃壓力噴嘴,在一八九六年得了專利權。這種噴嘴,是將硝 化纖維素或賽璐珞溶液擠壓出來,然後硬化成絲狀纖維所必需的工具。它的製法,是用很細 的白金絲穿進溶液的玻璃里,冷卻之後,再用王水①將白金絲腐蝕掉。這種主意,曾被後來 的很多繼承者所發展。幾十年來曾以很多商標知名與估價的人造絲或真絲,現在已經以數不 清的形式和不斷出現的新名稱,成為一種暢銷世界的產品。
自本世紀初以來,人造絲商品便由德國、英國、義大利和法國的一些大工廠生產。諾貝爾公司是最早與它們組成卡特爾的企 業,諾貝爾曾對他的某些公司提供過設計與資金支持。
①一分濃硝酸和三分濃鹽酸的混合液,腐蝕性極強,能溶解黃金和某些在一般的酸 類中不能溶解的金屬。——編者注 阿爾弗里德·
諾貝爾還從事過改進唱片、電話、電池、白熱電燈零件的試驗,並且用融合礬土試制半寶石或全寶石(剛玉石、紅寶石、藍寶石等)。所有這些探索性的工作,都曾 幫助後來有著更好設備的發明家們,解決了很多問題。 阿爾弗里德·諾貝爾對很多發明家和工業家曾經給予支持。這里,只能提到很少的幾件事。 我們已經知道,在十九世紀八十年代,當他的哥哥路德維格處於俄國石油工業的困境 時,他曾提供過有效的援助;這種幫助不僅是財政方面的,而且對這項工業的技術改進,曾幾次研究出方案。鋪設從產油地到裝運港口的輸油管的首創建議,就是他提出來的;原油提 煉和蒸餾方面的幾項革新,以及利用石蠟照明等技術,也是基於他的專利發明試驗成功的。
一八八二年他向他哥哥提出的「在某些船上用爆發性發動機代替蒸汽機」的建議,似乎預見到諾貝爾兄弟石油公司的產品能作為燃料的另外一種用途。 一八九五年,他同瑞典工程師魯道夫·利列克維斯特一道,在崩茨佛斯建立了一座電氣 化學公司。這是瑞典的第一座生產電鍍產品和工業及醫葯用化學品的工廠,後來發展成為在 布胡斯擁有幾座工廠的大企業。諾貝爾對利列克維斯特的人格很信任,在起草自己的遺囑時,他指定利氏為執行人之一。 兩位年輕的瑞典工程師,想用自己的發明來譜寫工業歷史,他們從諾貝爾那裡得到了第一筆財政支持。這兩名工程師是伯格爾·里揚斯特羅姆(1872—1948)和他的弟弟弗雷德里 克(生於1875年)。
諾貝爾在談到他們時寫道:「同里揚斯特羅姆先生這種有相當能力而 又真正謙虛的人一起工作,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受到資助的設計,可以提到的還有帶加快 軸的斯維自行車,以及一種大馬力蒸汽鍋爐。里揚斯特羅姆的許多發明,例如空氣預熱器、 蒸汽和燃氣渦輪、渦輪機車等,後來曾通過他的斯文斯卡渦輪機製造廠及其他公司成功地向 全世界提供過產品。 在一八九○年,他把當時是一位有希望的年輕科學家、後來成為斯德哥爾摩卡羅琳醫學 院教授的約翰森找了來,讓他在巴黎的塞夫蘭實驗室里進行六個月的輸血試驗,這在當時是 諾貝爾非常感興趣的一項新技術。他在給約翰森的信里曾解釋說,他正在考慮建立一座自己 的醫學試驗研究所,並且以通常的遠見寫道:「如果此事可行,將會取得很多預想不到的結 果。」諾貝爾與約翰森的合作,促使他在同一年從他母親留下的錢里拿出了五萬克朗,捐獻 給卡羅琳醫學院去建立一項「卡羅琳·安德烈特·諾貝爾基金,供各科試驗醫學研究、出版上述研究成果及輔導這種研究之用」。當建立諾貝爾基金會和起草它的規則,以及在成立諾 貝爾醫學院的時候,都曾考慮到他的這些意見。 假如說多才多藝的諾貝爾對飛機不感興趣的話,那將是一件怪事。他在一九八六年曾向 瑞典的氣球駕駛者安德烈乘坐汽船到達北極的計劃提供過資助。
諾貝爾向這一計劃提供大量資助的理由,是值得注意的。他寫道:「如果安德烈到達他 的目的地,或者假如他只飛到半路,那麼,這項功績本身將是件發揚想像力的事情,並將產 生新的設想和改革。在這方面,我也要為和平的思想服務,因為每一種新的發現總要在人類 的頭腦里留下痕跡,從而使它有可能代代相傳,以便能夠在更多的頭腦里喚起新的文化思 想。」 但這些還並不是一切。諾貝爾的特色是始終站在時代的前面,從阿爾弗里德在十九世紀 九十年代初的通信中可以看出,他對於通過空中攝影來進行勘測和製作地圖也有興趣。由於 當時還沒有飛機帶著照相機上天,諾貝爾建議用氣球或飛彈來實現這一目的。
當讀到他在臨 死前四個月結索爾曼寫的一封信時,我們就好象嘗到了當代宇宙探測的滋味一樣:「……我 打算將一個帶著降落傘、照相機和小鍾表或計時引線各一件的小氣球送上天。在適當的高 度,氣球將自動地放氣或者同降落傘分開,然後,在降落傘逐漸下降時,照相機就拍下照片 來。」 他還清楚地預見到,未來的空中交通將不是通過氣球或飛船發展起來的,而是通過快速 的由推進器推進的飛機。在一八九二年,也就是說,較賴特兄弟在基蒂霍克進行的第一次飛 行還要早十年,他就已經這樣寫道:「飛行真的使我感到興奮,但是,我們一定不要以為通 過氣球的手段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當一隻鳥高速飛行時,只要輕輕搖動它的翅膀,就能夠克 服重力。這並不是通過魔術辦到的。鳥兒能做的事,人類當然也能。我們必須有高速推進的浮筏,一隻能在三小時內從巴黎飛到聖雷莫的紅雀……」他還寫道:「自從電力及其伴隨物 發明之後,只要四分之一秒鍾就可以繞地球轉一周。我對於我們這個小小的地球,持輕蔑的 態度;而對於一個更小得多的實體,也就是原子,卻表示極大的興趣,在單獨情況下,或者 作為宇宙萬物生命細胞的一個組成部分,它的形式、運動和定數,都比它們應有的位置更多地佔據我的思想。」
阿爾弗里德·諾貝爾的助手和朋友拉格納·索爾曼,後來在評價他在炸葯科學之外作為 一個發明家的造詣時說:「當精讀阿爾弗里德·諾貝爾的專利發明目錄時,那些抱嚴重偏見 的人,毫無疑問將會找到很好的理由來懷疑諾貝爾的技術判斷力。在那些嚴肅的技術家和工 業家看來,他的很多思想只不過是心血來潮和異想天開而已。但是不要忘記,被現代技術家 們這樣認為的很多想法,曾被諾貝爾在實際上加以實現,並成為最重要的東西。人們也不應 該忘記,他的另外一些設想,已經被應用到與他本人當初打算不同的別的方向或領域。在他 豐富的思想方面,這位天才的發明家,就好象大自然在培育新的生命種子那樣,一點都不吝嗇。作為一條規律,只有其中少數種子,立即得到適宜的土壤,從而發芽成長。有些則是癟皮;另外一些也許落在肥沃的地方,只不過時間對它們不夠吉祥如意,然而,這些思想種子 能夠在幾十年、有時甚至在幾個世紀內,保持著它們的生命力。當出現改變了的條件時,它 們就會象被風吹到沃土上的種子一樣,開始發出芽來。
「此外,從歷史上看,技術的發展是以各種努力、以不同的發明家在解決問題方面所付 出的一切思考為條件的,且不管在每一特別情況下這種工作是否能產生直接的成果。正因如 此,技術和發明史目前引起了人們更大的興趣,象所有的歷史一樣,它也開拓了進步過程的 廣闊眼界,從而為現在和未來提供寶貴的指示。」 諾貝爾有一次寫道:「如果說我在一年之內有一千種設想,而其中只有一種結果是好 的,那麼,我也就滿意了。」
6、人人都知道諾貝爾獎,但不一定都知道諾貝爾,諾貝爾究竟是怎樣的存在?
他是一個著名的發明家和化學家,他的一生一共創作了幾百個重大發明,其中最最為熟知的就是使用硝化甘油製作炸葯。除了這些方面之外他還是一個相當成功的商人,在歐洲、美洲等五個大洲十幾個國家的地區上,成立了一百多企業、工廠,組建了屬於自己的商業帝國。
諾貝爾,全名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世界著名的瑞典化學家、發明家、工程師、軍火商,1833年出生於斯德哥爾摩一條偏僻的小巷中。諾貝爾的父親是一位機械工程師,母親是一位農民。諾貝爾8歲入學,他的學習接受能力完全超過其他小朋友,成績自然也一直名列前茅。
諾貝爾的父親只是一位普通的工程師,但是為了工作需要,他不得不自行摸索學習化學,甚至在一次實驗中引發了爆炸。這使得鄰里關系開始惡化,諾貝爾一家甚至時常遭到惡意攻擊,無奈之下,諾貝爾的父親獨自前往芬蘭尋找工作。
但是他並沒有放下他摸索出來的化學,一邊工作,一邊繼續研究,最終他發明了一種水雷。這件事被俄國公使得到消息,當即邀請諾貝爾的父親前往俄國,還把遠在斯德哥爾摩的小諾貝爾一家人也接到俄國。初到俄國,小諾貝爾便感到生活乏味了,因為他不懂俄語,於是諾貝爾的父親給他請了一位老師。
要說這位老師對諾貝爾也是盡心盡力,不僅教授他俄語,還教授他一些科學技術知識,小諾貝爾對此十分感興趣,學習起來也很認真,甚至沉迷。1850年,17歲的諾貝爾前往歐洲學習造船方面的工程技術,四年後才回到父親身邊,當時父親的研究還在繼續,諾貝爾便幫父親研究炸葯。
1847年,義大利科學家蘇博諾研製出硝酸甘油——一種強爆炸性液體,稍有震動就可能引起這種液體爆炸。諾貝爾從中深受啟發,繼續深入研究,終於在四年後研製出了一種引爆炸葯——雷酸汞。不過,研究總是有代價的,甚至有兩次爆炸都差點要了諾貝爾的性命。
第一次是在雷酸汞研製之後,在進一步的一次研究中,葯物發生了爆炸,房倒屋塌,人們都以為諾貝爾已經被炸死了,他卻沒事一樣的從一堆磚瓦中爬了起來。第二次發生於1876年9月3日,這次大爆炸帶走了諾貝爾弟弟的性命,諾貝爾的父親也癱瘓了,甚至很多人都在嘲笑諾貝爾一家。
7、所有名科學家的背後的故事
電燈的發明
燈是人類征服黑夜的一大發明。19世紀前,人們用油燈、蠟燭等來照明,這雖已沖破黑夜,但仍未能把人類從黑夜的限制中徹底解放出來。只有發電機的誕生,才使人類能用各色各樣的電燈使世界大放光明,把黑夜變為白晝,擴大了人類活動的范圍,贏得更多時間為社會創造財富。
真正發明電燈使之大放光明的是美國發明家愛迪生。他是鐵路工人的孩子,小學未讀完就輟學,在火車上賣報度日。愛迪生是個異常勤奮的人,喜歡做各種實驗,製作出許多巧妙機械。他對電器特別感興趣,自從法拉第發明電機後,愛迪生就決心製造電燈,為人類帶來光明。
愛迪生在認真總結了前人製造電燈的失敗經驗後,制定發詳細的試驗計劃,分別在兩方面進行試驗:一是分類試驗1600多種不同耐熱的材料;二是改進抽空設備,使燈泡有高真空度。他還對新型發電機和電路分路系統等進行了研究。
愛迪生將1600多種耐熱發光材料逐一地試驗下來,唯獨白金絲性能量好,但白金價格貴得驚人,必須找到更合適的材料來代替。1879年,幾經實驗,愛迪生最後決定用炭絲來作燈絲。他把一截棉絲撒滿炭粉,彎成馬蹄形,裝到坩鍋中加熱,做成燈絲,放到燈泡中,再用抽氣機抽去燈泡內空氣,電燈亮了,竟能連續使用45個小時。就這樣,世界上第一批炭絲的白熾燈問世了。1879年除夕,愛迪生電燈公司所在地洛帕克街燈火通明。
為了研製電燈,愛迪生在實驗室里常常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有時連續幾天試驗,發明炭絲作燈絲後,他又接連試驗了6000多種植物纖維,最後又選用竹絲,通過高溫密閉爐燒焦,再加工,得到炭化竹絲,裝到燈泡里,再次提高了燈泡的真空度,電燈竟可連續點亮1200個小時。電燈的發明,曾使煤氣股票3天內猛跌百分之十二。
繼愛迪生之後,1909年,美國柯進而奇發明了用鎢絲代替炭絲,使電燈效率猛增。從此,電燈躍上新台階,日光燈、碘鎢燈等形形色色的燈如雨後春筍般登上照明舞台。
燈使黑暗化為光明,使大千世界變得更光彩奪目,絢麗多姿.
愛問為什麼的孩子愛迪生
1847年2月11日,在美國俄亥俄州的一個叫米蘭的小鎮上,一個長著圓臉蛋、藍眼睛、淡色的頭發的小男孩降生了。男孩長得很秀氣,跟媽媽像極了。但男孩的身體卻很單薄,一副弱不經風的樣子,嬌嫩得讓人心疼,可他的腦袋出奇的大,讓人擔心長大了自己的脖子都頂不動。
這個小男孩就是後來聞名世界的「發明大王」托馬斯·阿爾伐·愛迪生。愛迪生祖居荷蘭,父親山墨爾是個勤勞耕作的農民,母親當過鄉村教師。他在家中排行第七,是最小的一個孩子,因此備受媽媽的寵愛。
愛迪生從小體質比較弱,三歲以前的一千多個日子,他不知得過多少次病,不知哇哇大哭過多少回,媽媽又是擔心,又是著急,整天坐立不安。後來在媽媽耐心周到的照料下,愛迪生的身體一天天壯實起來。
愛迪生體質雖弱,卻愛動腦筋。他的好奇心特別強,老愛問為什麼,看見想不明的事情就問,問了就轉著眼珠想。
「為什麼鍋上冒蒸氣?」「為什麼凳子四條腿?」「金子是什麼?」父親常常被兒子的問題弄得張口結舌。
小愛迪生愛「打破砂鍋問到底」的興趣得到了媽媽的充分肯定。媽媽當過小學的教師,她知道,好奇是打開神秘知識寶庫的一把萬能鑰匙,沒有好奇心的孩子成不了大器。所以每當愛迪生問她為什麼時,媽媽總是微笑著,細心地開導他,把其中的道理講給他聽。這個時候,愛迪生總是歪著大腦袋,睜大眼睛聽著,聽完後,還會有一大堆新的「為什麼」從他的頭腦中冒出來。
愛迪生不僅愛問為什麼,而且什麼事都想親自試一試,也鬧過不少笑話。
四歲的時候,有一次,他和小夥伴們一起在大樹下玩兒,不知是誰發現了樹杈上有一個馬蜂窩。
「窩里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大家都搖搖頭。
「不如我們把它捅下來瞧一瞧,好不好?」愛迪生向小夥伴們建議說。
「大馬蜂會蟄人的,要捅你去捅!」小夥伴們都躲得遠遠的。
愛迪生一心想弄清楚其中的奧秘,於是找來一很長樹枝,硬是把馬蜂窩給捅了下來。頓時,一群大馬蜂都向愛迪生涌來。片刻之間,愛迪生已被馬蜂蜇得滿臉紅腫,幾乎連眼睛都睜不開了,即使這樣,他還要把蜂巢的構造看清楚。
還有一次,那是六歲的時候。一天早飯後,媽媽正在做針線活兒,愛迪生「咚」一下撞開了門,連跳帶蹦跑進來了,嚇得媽媽把手都扎了。
愛迪生氣喘吁吁地問:「媽媽,大母雞趴在雞蛋上做什麼呀?」
媽媽笑著說:「在孵小雞呀。雞媽媽就是用自己的體溫、用自己的身體一天天將雞娃娃孵出來的。」
「噢,原來是這樣,太有趣了。」愛迪生拍拍大腦袋,一臉恍然大悟的表情,推開門出去了。
到了中午吃飯的時候,也不見愛迪生的蹤影。媽媽很著急,一家人四下尋找。一直到傍晚時分,大家才發現這個小傢伙竟然在院雞舍旁邊做了個「窩」,裡面放了幾個雞蛋,他正小心翼冀地趴在雞蛋上,一動也不動。
媽媽看他專心致志的樣子問:「孩子,你在做什麼呢?」「我在孵小雞呢!」他一本正經地回答。
一家人笑得前仰後台,想不到他居然餓著肚子,從早到晚趴在雞蛋上,整整「孵」了一天。就是如此濃厚的興趣以及超人的耐心,成了愛迪生一生事業成功的重要因素。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愛迪生得知母雞在孵小雞時,學著母雞的樣子蹲在草堆里孵小雞。這個可笑的行為充分體現了他善於觀察、善於思考、敢於實踐的優秀品質。
一
愛迪生在幾十年間幾乎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愛迪生在七十五歲的時候,還每天准時到實驗室上班。有個記者問他:「愛迪生先生,你打算什麼時候退休呢?」愛迪生為難地說:「糟糕,這個問題,我活到現在還沒有來得及考慮呢!」
二
愛迪生未成名前是個窮工人。一次,他的老朋友在街上遇見他,關心地說:「看你身上這件大衣破得不象樣了,你應該換一件新的。」 「用得著嗎?在紐約沒人認識我。」 愛迪生毫不在乎地回答。幾年過去了,愛迪生成了大發明家。有一天,愛迪生又在紐約街頭碰上了那個朋友。「哎呀」,那位朋友驚叫起來,「你怎麼還穿這件破大衣呀?這回,你無論如何要換一件新的了!」 「用得著嗎?這兒已經是人人都認識我了。」 愛迪生仍然毫不在乎地回答。
三
1862年8月,一天早晨,愛迪生正在某個小車站上賣報。猛一抬頭,只見一個三四歲的小男孩蹲在鐵軌旁玩石子,一列貨車正朝他飛馳而來。愛迪生「哎呀」一聲,扔下報紙,奮不顧身地沖下站台,一把搶出小孩。這時候,火車擦著他的耳朵呼嘯而過。好險哪!愛迪生抱著小男孩摔倒在鐵軌旁,他的臉和手被劃破了,然而,孩子得救了。
小男孩的爸爸叫麥肯基,是這個站的站長,他是一位優秀的報務員。麥肯基親眼看到這驚險的場面,感動得話都說不連貫了:「謝……謝謝,謝謝你救……救了我的孩子!」
愛迪生卻毫不在意地笑了笑,他從地上撿起報紙,拍打拍打身上的灰土,登上火車就走了。
第二天,當愛迪生乘坐的火車進站的時候,麥肯基早已在站台上等候著了。他十分誠懇地對愛迪生說:「我沒有什麼可以酬謝你的。聽說你對電報很有興趣,要是你願意,我可以教你收發報技術,使你成為一名報務員。」這番話正說在小愛迪生的心坎上。他高興地接受了麥肯基的好意,跟著他學習收發電報的技術。
愛迪生學習很專心,進步很快。才三個月的工夫,他收發電報的技術已經很熟練,麥肯基推薦他擔任了火車站的報務員工作,這次非常意外的學習機會,為愛迪生以後進行的偉大發明,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科學家愛因斯坦
(1879-1955)
愛因斯坦是20世紀最偉大的自然科學家,物理學革命的旗手。1879年 3月14日生於德國烏耳姆一個經營電器作坊的小業主家庭。一年後,隨全家遷居慕尼黑。父親和叔父在那裡合辦一個為電站和照明系統生產電機、弧光燈和電工儀表的電器工。在任工程師的叔父等人的影響下,愛因斯坦較早地受到科學和哲學的啟蒙。1894年,他的家遷到義大利米蘭,繼續在慕尼黑上中學的愛因斯坦因厭惡德國學校窒息自由思想的軍國主義教育,自動放棄學籍和德國國籍,隻身去米蘭。1895年他轉學到瑞士阿勞市的州立中學;1896年進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師范系學習物理學,1900年畢業。由於他的落拓不羈的性格和獨立思考的習慣,為教授們所不滿,大學一畢業就失業,兩年後才找到固定職業。1901年取得瑞士國籍。1902年被伯爾尼瑞士專利局錄用為技術員,從事發明專利申請的技術鑒定工作。他利用業余時間開展科學研究,於1905年在物理學三個不同領域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特別是狹義相對論的建立和光量子論的提出,推動了物理學理論的革命。同年,以論文《分子大小的新測定法》,取得蘇黎世大學的博士學位。1908年兼任伯爾尼大學編外講師,從此他才有緣進入學術機構工作。1909年離開專利局任蘇黎世大學理論物理學副教授。1911年任布拉格德語大學理論物理學教授,1912年任母校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教授。1914年,應M·普朗克和W·能斯脫的邀請,回德國任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長兼柏林大學教授,直到1933年。1920年應H·A·洛倫茲和P·埃倫菲斯特(即P·厄任費斯脫)的邀請,兼任荷蘭萊頓大學特邀教授。回德國不到四個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他投入公開的和地下的反戰活動。他經過8年艱苦的探索,於1915年最後建成了廣義相對論。他所作的光線經過太陽引力場要彎曲的預言,於1919年由英國天文學家A·S·愛丁頓等人的日全食觀測結果所證實,全世界為之轟動,愛因斯坦和相對論在西方成了家喻戶曉的名詞,同時也招來了德國和其他國家的沙文主義者、軍國主義者和排猶主義者的惡毒攻擊。1933年1月納粹攫取德國政權後,愛因斯坦是科學界首要的迫害對象,幸而當時他在美國講學,未遭毒手。3月他回歐洲後避居比利時,9月9日發現有準備行刺他的蓋世太保跟蹤,星夜渡海到英國,10月轉到美國普林斯頓,任新建的高級研究院教授,直至1945年退休。1940年他取得美國國籍。
1939年他獲悉鈾核裂變及其鏈式反應的發現,在匈牙利物理學家L·西拉德推動下,上書羅斯福總統,建議研製原子彈,以防德國佔先。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夕,美國在日本兩個城市上空投擲原子彈,愛因斯坦對此強烈不滿。戰後,為開展反對核戰爭的和平運動和反對美國國內法西斯危險,進行了不懈的斗爭。
1955年 4月18日因主動脈瘤破裂逝世於普林斯頓。遵照他的遺囑,不舉行任何喪禮,不築墳墓,不立紀念碑,骨灰撒在永遠對人保密的地方,為的是不使任何地方成為聖地。
蘋果與萬有引力
——牛頓的故事
依撒克·牛頓(1642-1727)英國科學家。他發現萬有引力定律,建立經典力學的基本體系,在光學、熱學、天文學方面都有創造性的貢獻,在數學方面又是微積分的創始人之一。
三百多年前的一天晚上,一位青年坐在花園里觀賞月亮。他仰望那鑲著點點繁星的蒼穹,思索著為什麼月亮會繞著地球運轉而不會掉落下來。忽然,有個東西打在了他的頭上,這並不很重的一擊,把他從沉思中驚醒。他低頭一看,原來,是一隻熟透的大蘋果從樹上掉落下來。他撿起蘋果,又一次陷入了沉思:為什麼蘋果不落向兩旁,不飛向天空,而是垂直落向地面?這一定是地球有某種引力,把所有的東西都引向地球。青年眼睛一亮:蘋果是這樣,月亮也是如此,月亮一定是在地球引力的吸引下做高速運轉。因為有引力,使它不能遠離地球;因為有速度,使它不會像蘋果一樣掉落下來……夜漸漸地深了,青年手中拿著蘋果,開心地笑了。他就是發現萬有引力的英國科學家牛頓。這一年,他才24歲。
牛頓,1642年12月25日出生在英國。他爸爸是個自耕農,在他出世前兩個月就死去了。他兩歲起就跟著年邁的祖母過著貧困孤苦的生活。
牛頓在12歲的時候進入格蘭鎮小學讀書。他從小就非常熱愛科學,經常製造一些靈巧的小機械。他自己製作了一個小巧的水鍾,是仿照沙漏的作法製成的。用一個小水池,使池中的水緩緩流出,水面逐漸降低,水面上的浮標就跟著逐漸下降,於是帶動指針轉動,指示時刻。
放風箏,是孩子們都喜愛的游戲。聰明的小牛頓更玩出了新花樣:一天晚上,他把一隻紙燈籠系在了風箏上放到天空。許多看見了空中風箏的人,都叫起來:「彗星!」當人們知道天空中閃亮的是風箏上的燈籠,才恍然大悟了。
牛頓是個意志堅強的孩子。在學校里,當他受到大同學的侮辱時,他總是拚命反抗。他常說:「無論做什麼事情,只要肯努力奮斗,是沒有不成功的。」正是這種頑強的精神,帶領牛頓登上科學群山那一個又一個巔峰。
牛頓在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時,常常會忘記自己和別人的存在,陷入一種「痴迷」的狀態。
有一次,他請朋友到家裡做客。當他走出房門去拿酒時,忽然想起關於月球軌道的運算,於是就把請客的事忘到了九霄雲外,自顧自地忙著計算起來。朋友知道牛頓的脾氣,只好自己吃掉了盤子里的雞,把骨頭吐在了桌子上。牛頓終於計算完了,這才想起請客的事。走回桌前一看,雞只剩下了骨頭,他恍然大悟地說:「我以為我還沒有吃飯呢,原來已經吃過了。」
盡管牛頓在科學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卻仍然十分謙虛。他曾這樣說過:「如果我所見的比笛卡爾(法國17世紀著名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哲學家)要遠一點兒,那是因為我是站在巨人的肩上的緣故。」
在英國烏爾索普牛頓老家的花園里的那棵蘋果樹,一直被精心地保護著。1820年,這棵樹死後,被分成好幾段,分別在英國皇家學會等處保存了起來。這棵與科學結緣的蘋果樹,不僅留有牛頓嚴謹學風的印記,更流傳著牛頓謙遜的美德。
天才少年——比爾·蓋茨
美國人比爾·蓋茨靠著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在20年裡,魔術般地把900美元變成139億美元,讓世人大吃一驚。有人說,蓋茨和他的微軟公司將會改變整個世界。
1955年10月28日晚,可愛的小蓋茨出世了,盡管當時沒人能預見到這孩子將是個了不起的人物,但大家對他備加喜愛。蓋茨非常愛讀書,當別的孩子還沉迷於電視卡通片時,他已學會像大學者一樣獨坐房裡翻閱父親的藏書了。他成天泡在書堆里,有時可以幾個小時一動不動地翻看厚厚的《世界圖書百科全書》。
小蓋茨天生精力旺盛,非常好動。還是在嬰兒時,他就喜歡讓搖籃長時間不停地晃動,這好像很有趣。直到今天,他還是喜歡不停地搖晃,這幾乎成了美國婦孺皆知的蓋茨特徵。他七八歲時,母親擔任社區服務工作,經常帶他到學校里去給學生講解西雅圖的歷史,蓋茨總是坐在前排極為專心地聽講,這時好動的習慣卻一點兒也找不到了。
蓋茨從小志向遠大。上四年級時,他就對自己的好友說:「與其做一株綠洲中的小草,還不如做一棵禿丘上的橡樹。」
他和許多孩子一樣,夢想成為人中豪傑。對於老師布置的作業,無論是演奏樂器還是寫作文,一概都認真完成,就是花很長時間,也要盡力爭第一。一次,老師讓每人寫一篇故事,不超過20頁即可,他卻寫了100頁。蓋茨善於思考,喜歡創新。他覺得人人都應有自己的創造發明。
他也像許多美國孩子一樣,當過童子軍。長途行軍時,別的孩子叫苦連天,蓋茨磨破了雙腳,鮮血直流,他卻忍著傷痛和疲憊,堅持到底。
蓋茨生於名門世家,但父母卻不過度奢華。在母親的安排下,一家人的吃飯、出遊,包括孩子們的穿衣都井井有條。家庭這種嚴謹、精細的作風自然而然也影響了比爾·蓋茨,養成他節儉的習慣。
「時間」和「觀念」是蓋茨最注重的兩個條件。在他的讀書筆記中清楚地記下這樣一句座右銘:「機會加時間等於金錢。」自從他在中學就讀後,便迷上了計算機,從此蓋茨與計算機結下了不解之緣。
8、阿爾弗雷德?諾貝爾創立了諾貝爾獎,他一生中獲得了什麼偉大成就呢?
1863年10月,諾貝爾獲得炸葯發爆劑的發明專利權。這項發明人們稱之為「諾貝爾引燃器」。1864年,取得硝化甘油炸葯發明的專利權。 1865年,他多次實驗,反復鑽研,研製成了固體韌性燃料,並先後在瑞典、英國和美國取得炸葯的專利。1866年,製造出能吸收比本身多三倍的硝化甘油,並且像粘土一樣軟硬適中的「矽藻土炸葯」,這一產品成為以後諾貝爾國際性工業集團的基石。
1867年,發明安全雷管引爆裝置。1888年,發明了用來製造軍用炮彈、手雷和彈葯的無煙炸葯,亦稱諾貝爾爆破炸葯。1896年,取得開有細孔的玻璃制壓榨噴嘴的專利,發明對紡織工業也造成相當大的影響。
諾貝爾不僅在炸葯方面做出了貢獻,而且在電化學、光學、生物學、生理學和文學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建樹。諾貝爾的一生中,僅在英國申請的發明專利就有355項之多。 除了炸葯,諾貝爾對於使用硝化甘油的導火線、無聲槍炮、金屬的硬化處理、焊接、熔接,以及子彈的安定、使用瓦斯的海底裝備極其安全性、救助海難用火箭等,都獲有理論與實際的成就;他在人造橡膠、人造皮革及以硝化纖維素為基礎製造真漆或染料、人造寶石等方面的實驗研究都有創造。
諾貝爾去世前於1895年立下遺囑,將其財產大部分920萬美元作為基金,以其年息(每年20萬美元)設立物理學獎、化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獎、文學獎以及和平獎5種獎金(1969年瑞典銀行增設經濟學獎),獎勵當年在上述領域內作出最大貢獻的學者。從1901年開始,獎金在每年諾貝爾逝世時間12月10日下午四點半頒發。
9、諾貝爾發明炸葯的經過
諾貝爾發明的是達納炸葯,19世紀60年代,諾貝爾在法國進行炸葯的研究。回租了一條駁船,在馬拉倫答湖上尋起了新的實驗室。一次試驗中,一隻裝有硝化甘油瓶破碎,流出的硝化甘油被瓶底下用來減少震動的惰性粉末硅土吸收。
諾貝爾意外地發現,硝化甘油與硅土混合物不僅使炸葯威力不減,而且生產、使用和搬運更加安全。後來,他用木漿代替了奎土,製成了新的烈性炸葯──達納炸葯, 「達納」一詞源於希臘文 「威力」。
(9)諾雷德專利擴展資料:
炸葯原理
炸葯的爆炸通過一定的外界激發沖量的作用,爆轟是炸葯中化學反應區的傳播速度大於炸葯中聲速時的爆炸現象,是炸葯典型的能量釋放形式。爆炸實際上分兩個階段。
大部分破壞是最初的膨脹造成的。它還會在爆炸源周圍製造一個壓力很低的區域,氣體快速向外移動,從而將大部分氣體從爆炸 「中心」向外吸。向外沖擊之後,氣體涌回到部分真空的中心地帶,形成第二個破壞力較小的內向能量波。
由於炸葯爆炸時化學反應速度非常快,在瞬間形成高溫高壓氣體。以極高的功率對外界作功,使周圍介質受到強烈的沖擊、壓縮而變形或碎裂。
10、居里夫人為什麼沒有申請雷的專利,卻兩次榮獲諾貝爾獎?
居里夫人在18年前提煉出第一克鐳時,竟然毫無保留地公布了鐳的提純方法.居里夫人的解釋異常而平淡:"沒有一個人應該因為鐳制富,它是屬於全人類的.''人類需要勇於實踐的人,他們能從工作中取得極大的收獲,既不忘記大眾的福分,又能保障自己的利益.但人類也需要夢想者,需要醉心於事的大公無私.
皮埃爾·居里夫人――原子能時代的開創者之一,是世界上第一個兩次諾貝爾獎獲得者。作為一位偉大的女性,她贏得了世界人民的同情、支持和敬仰。
居里夫人出生於一個被沙俄佔領的波蘭教師家庭。民族的壓迫,社會的冷遇,生活的貧困,激發了她的愛國熱情和發奮精神。1891年,她靠自己當家庭教師積攢下的錢,從華沙到法國巴黎大學求學,三年中她先後獲得了物理和數學兩個學士學位,並取得進研究室工作的機會。1894年,她結識了居里先生。位科學獻身的理想,把他們永遠聯系在一起。
他們生活清貧,工作、學習卻十分緊張。在1896年,法國亨利·貝克勒耳發現了鈾的放射性基礎上,居里夫人在分娩大女兒依萊娜期間,對當時已知的80種元素一一進行測試,發現了兩個比鈾的放射性更強的新元素,並用波蘭(Poland)命名第一個新發現的元素為"釙"(Polonium),另一個新元素為"鐳"。
他們的研究工作是在自己修整的簡陋"實驗室"里。經過整整四年的辛勤勞動,終於第一次提煉出了十分之一克多一點的純氯化鐳,並測定了鐳的原子量,後來還第一次獲得了金屬鐳。1903年,巴黎大學授予居里夫人國家理學博士學位,她和居里先生、貝克勒耳一起獲得了這一年的諾貝爾物理獎。
1906年,居里先生因車禍不幸逝世。居里夫人仍然以堅強的意志生活著,工作著,她繼任了居里先生在巴黎大學的講座,指導實驗室工作,潛心研究著各種放射性元素;同時,她還全部擔負起供養老居里先生和教育兩個女兒的責任。
居里夫人成了世界公認的卓越科學家以後,還不斷受到科學界頑固保守勢力的冷遇和壓抑。1911年,他接受朋友的勸說,參加了法國科學院院士的競選,結果卻以一票之差落選。反對者所持理由之一是,女人不能成為科學院院士。然而公正的人們敬仰她,就在同年12月,她第二次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不久,法國醫學科學院選她為院士。
科學不是為了個人榮譽,不是為了私利,而是為人類謀幸福。這是居里夫人和居里先生一貫遵循的原則。在發現鐳後,為了使鐳盡快地服務於人民,他們拒絕申請專利權,立即公開了提取鐳的方法,即使那時他們自己的生活還很艱難。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救護傷員,居里夫人把X射線設備安裝到汽車上,奔走於戰場各處進行輪回醫療,挽救了大批受彈傷士兵的生命。在她剛開始從事放射性研究時,由於不了解射線對人體的破壞作用,沒有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後來又長期在條件很差的環境里工作,致使有害物質嚴重危害了她的身體,得了惡性貧血病。就是在她生命垂危的時刻,她也沒有因為一生的磨難和不幸遭遇,有過絲毫抱怨和遺憾。
使她興奮的是,巴黎大學為她蓋起了鐳學研究所,東邊是居里實驗室,西邊是研究射線對生物的作用的巴斯德實驗室。在居里實驗室這個名副其實的國際科學機構里,她每天指導各種有關物理與化學的研究工作。在她的指導下,居里實驗室完成了有關放射性研究的論文達500篇以上,其中有許多是開創性的研究成果;最為突出,同時也是她最高興的,是1934年她的長女依萊娜和女婿約里奧發現了人工放射現象,並於1935年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也的實驗室培養了一批優秀的法國和外國的科學家,後來法國的學生們大多數成為法國原子能事業的骨幹,現任法國原子能總署高級專員的泰亞克,就是其中的一個。
在了解了居里夫人的光輝一生以後,我們從中得到的教益和啟迪是深刻而廣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