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球pct專利申請量
1、中國專利申請連續七年世界第一,中國迎來了科技井噴的時代了嗎?
4月26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知識產權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24日在國新辦召開的發布會上介紹,2017年我國知識產權量質齊升,全年發明專利申請量達138.2萬件,連續7年居世界首位;PCT國際專利申請受理量5.1萬件,排名躍居全球第二;受理商標注冊申請574.8萬件,連續16年居世界第一。
記者了解到,2017年我國知識產權法律法規建設穩步推進。知識產權保護更加嚴格,全國法院新收知識產權民事、行政、刑事一審案件21.35萬件,審結20.30萬件。
檢察機關共批准逮捕涉及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2510件4272人,起訴3880件7157人。公安機關共破獲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犯罪案件1.7萬起,涉案金額64.6億元。
知識產權運用效益明顯提升,積極培育版權交易中心和版權貿易基地,在全國布設10個國家級版權交易中心,知識產權使用費進出口總額超過300億美元。
知識產權重點領域改革不斷深化,2017年推進「放管服」改革,累計減免專利費用58億元,強化國家科技計劃實施過程中的知識產權管理和分類評價制度,加強對境外著作權認證機構的監管。知識產權對外合作交流深入開展,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簽署加強「一帶一路」知識產權合作協議及司法交流與合作諒解備忘錄。
專家分析認為,近年來我國國內發明專利擁有量穩步增長,尤其京津冀地區和長江經濟帶覆蓋省市等國家重點區域專利布局態勢良好。此外,我國申請人向外專利申請增勢穩定。
新時代創業創新不斷加速,迫切需要更高質量、更多數量的知識產權提供支撐。「在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基礎上形成的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中也包含大量的知識產權。及時以專利法等知識產權法律法規保護創新成果,是激勵知識產權創造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礎。」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曹新明說。
2、美國的經濟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1、鐵路是經濟增長的重要貢獻之一。 毫無疑問鐵路是非常重要的。鐵路為經營大規模商業運作的新的發展鋪平了道路,創造了一個為未來商業所使用的藍圖。鐵路成為了大規模商業企業。
2、18世紀,工業革命從北方開始,到19世紀初期時,迅速席捲了整個美國。
3、到19世紀中葉,美國的購買力水平已經超過沙俄、普魯士,並幾近與法國或印度相平。
4、到1860年,美國的製造業空前發達,生產收入達到全國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
5、南北戰爭結束之後迅速發展的美國經濟奠定了現代美國工業的基礎。1880年代,美國超越英國成為經濟最發達的國家。
(2)2015年全球pct專利申請量擴展資料
1、根據目前的統計顯示,美國人民已經達到世界很高的生活水準。美國經濟制度曾經多次受到責難,可是它的確刺激人們開發土地上的資源,並且鼓勵他們去尋找更新更好的途徑。
2、美國的經濟體系兼有資本主義和混合經濟的特徵。在這個體系內,企業和私營機構做主要的微觀經濟決策,政府在國內經濟生活中的角色較為次要;然而,各級政府的總和卻佔GDP在36%;在發達國家中,美國的社會福利網相對較小,政府對商業的管制也低於其他發達國家。
3、在全國各地區,經濟活動重心不一。例如:紐約市是金融、出版、廣播和廣告等行業的中心;洛杉磯是電影和電視節目製作中心;舊金山灣區和太平洋沿岸西北地區是技術開發中心。
4、中西部是製造業和重工業中心,底特律是著名的汽車城,芝加哥是該地區的金融和商業中心;東南部以醫葯研究、旅遊業和建材業為主要產業,並且由於其薪資成本低於其他地區,因此持續的吸引製造業的投資。
3、去年中國受理PCT國際專利申請有多少?
中國專利 亮出更多國際范兒(大數據觀察·專利支撐創新發展(下))
2017年我國受理PCT國際專利申請5.1萬件
核心閱讀
近年來,我國專利海外布局能力不斷增強,許多體現創新指標的排行榜上出現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名字。從專利大國邁向專利強國,我國專利布局進一步為企業「走出去」保駕護航,借「一帶一路」倡議加強合作,在新興技術領域搶抓先機,不斷提升創新實力和國際影響力。
數據來源:國家知識產權局 制圖:張芳曼
近10倍
中國企業在美擁有專利10年增長
更開放:海外專利布局能力不斷增強
從北極的皚皚冰川,到萊茵河上的捕魚船,一個個俯瞰視角彷彿為人們打開了「上帝之眼」,讓自然造物的玄妙和科技賦予的機巧交織融匯。
這是剛剛揭曉的無人機攝影大賽獲獎作品。如今,提起民用無人機,人們首先會想到的品牌就是大疆,這一聯想已經不僅局限於國內,其消費級無人機80%左右的收入來自中國內地以外的市場。
短短幾年,大疆如何做到在民用無人機領域異軍突起?也許下面一組數據可以揭曉:截至2017年底,大疆公司全球專利授權量接近1900件,其中中國176件,美國超過100件,日本接近100件,歐洲18件。
近年來,我國企業海外專利布局能力在不斷增強。2017年,年度提交PCT(專利合作條約)國際專利申請100件以上的國內企業達到44家,較2016年增加18家。
2016年,中國申請人的PCT申請量為4.3萬件,排名全球第三;2017年,我國知識產權局共受理PCT國際專利申請5.1萬件,同比增長12.5%,其中4.8萬件來自國內。我國利用PCT申請專利的情況越來越活躍,體現了我國創新實力和國際影響力在不斷提升。「這說明我們的創新者開始在全世界開拓市場、謀求利益。」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研究員劉海波說。
近年來,中國企業在美國獲得專利數量也在穩步上升,受到業界關注。美國商業專利資料庫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不到10年時間,中國企業在美國擁有的專利數量增長了近10倍;特別是2017年,較2016年增長28%,達到11241件,成為僅次於美國、日本、韓國、德國的第五大專利申請來源地。
應當看到的是,我國與國外專利強國相比,仍有不小差距。從2016年各國在海外獲得的發明專利授權量來看,中國僅為2.0萬件,排名全球第七位,與排名第一的美國(13.3萬件)相比僅為其1/6。
16%
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申請量增長
更精準:為企業「走出去」保駕護航
2017年12月,歐亞專利局頒發第五萬件專利申請證書,包攬了吉爾吉斯斯坦海關安檢設備的中國同方威視公司作為聯合申請人,獲得了由歐亞專利局局長索里·特萊芙列索娃頒發的證書和獎章。該專利申請系「準直器和檢查系統」,主要應用於車輛安全檢查領域。這也是中國申請人向歐亞專利局提交的第625件專利申請。
2017年,第一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京順利召開,國家知識產權局代表中國政府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簽署加強「一帶一路」知識產權合作協議,初步建立「一帶一路」知識產權國際合作常態化機制。
藉助「一帶一路」倡議的東風,我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專利申請加快落地,這也體現了專利布局對於企業「走出去」保駕護航的支撐作用。2017年,我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不含中國)專利申請公開量為5608件,同比增長16.0%。其中,在印度專利申請公開量為2724件,在俄羅斯專利申請公開量為1354件,專利申請初具規模。2017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華申請專利4319件,較2016年增長16.8%;在華申請專利的國家數達到41個,較2016年增加4個。
按照國民經濟行業分類進行統計,2017 年,中國在其他沿線國家專利申請公開量排名前十的產業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是專利申請公開涉及最多的產業,申請公開量遠高於其他行業。
劉海波表示,加大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的專利申請力度,提前謀篇布局,既有利於我國企業構築相應的競爭優勢高地,也有利於我國和沿線國家、地區開展多向、雙向和單向的技術轉移業務,還有利於促進沿線經濟欠發達國家、地區建設符合國際規則的經貿制度,更有利於「一帶一路」倡議的全面、充分展開。
全球第二
中國人工智慧專利申請量
更智能:新興產業積極投身國際競爭
一邊由機器人進行腦部血管瘤的外科手術,一邊病人在清醒地拉著小提琴,這不是科幻電影中的一幕,而是來自柏惠維康的手術機器人Remebot(睿米)進行的一次輔助手術。
執行手術的機器人睿米今年即將滿20歲,它是國內第一台可以做腦外科手術的機器人,創造了多項國內第一的紀錄:第一次在國內成功應用於臨床,第一次在國內實現遠程手術,第一個在國內進入醫保的機器人手術項目……「20年間做到這樣的成就,最根本在於我們對核心技術的掌握。」柏惠維康創始人劉達說,迄今,柏惠維康已獲得相關領域18件專利,已提交的專利申請有40件。
專利和科技研發、產業發展、市場環境密不可分。當前,傳統產業積極謀劃專利布局,重視研發開拓創新,新興產業更是抓住機遇強化核心競爭力,積極投身國際競爭,在許多領域都有不俗表現。劉海波表示,這些新興技術領域,都是專利密集型領域,科技、產業的發展,高度依賴於專利布局的情況。因此,要在這些領域實現彎道超車,專利布局必須未雨綢繆、提前行動。
人工智慧領域成為我國可能實現彎道超車的領域之一。烏鎮智庫的數據顯示,在人工智慧專利數上,2016年中國新增的人工智慧專利數突破9000,超過美國的兩倍。中國人工智慧企業數量、專利申請數量及融資規模均僅次於美國,位列全球第二。如今,中國人工智慧領域正在頂層設計與實踐落實兩個方面努力發展,抓住機遇,蓄勢待發,開啟新一輪的沖刺。
雲計算也是如此。全球權威的調查機構加特納(Gartner)公布的2017年第三季度全球伺服器市場報告顯示,全球伺服器市場份額前6位企業中,有3家來自中國,雲伺服器市場份額前6位中,包括浪潮、聯想、曙光、華為4家中國企業。而在技術創新方面,中國企業申請的伺服器專利數也位居全球前列。
證明創造能力高了。
4、去年一年中國在專利申請數量上排名第一,為何我們依然需要進步?
要始終記住世界都在發展,你若停滯不前,必定會落後,然而落後就要挨打。3月2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公布了全球2020年的PCT專利申請情況。據悉,盡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但2020年的PCT專利申請量還是增長了4%,達到27.59萬件的歷史新高。本次,在全球教育機構中,深圳大學以252件位居全球第三!中國第一!僅次於加利福尼亞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 2019年,中國總共提交了58990份國際專利申請,首次超過美國成為全球國際專利申請量最大的國家。而2020年,中國共提交了68720件申請,同比增長16.1%,仍是產權組織PCT體系的最大用戶。
在教育機構中,深圳大學以252件的PCT國際專利申請公開數量,連續第三年進入全球教育機構三甲,僅次於加利福尼亞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清華大學(231件)和浙江大學(209件)位居第四和第五位。上榜的前十所高校中,有5所來自中國、4所來自美國,1所來自日本。
PCT國際專利申請是由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的國際局進行國際公開,並由國際檢索單位進行國際檢索的國際專利體系。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產權組織)是一個推廣知識產權政策、服務、信息和合作的全球主要論壇。作為聯合國的一個專門機構,產權組織協助其193個成員國制定兼顧各方利益的國際知識產權法律框架,滿足社會不斷發展的需要。它提供有關在多個國家獲得知識產權以及解決爭端的業務服務,還提供能力建設計劃,幫助發展中國家從利用知識產權中受益。此外,它也提供免費使用獨有的知識產權信息知識庫的機會。
專利合作條約(PCT)方便申請人在國際上尋求對其發明的國際專利保護,幫助專利局作出專利授予決定,便利公眾查閱這些發明中涉及的豐富技術信息。根據PCT提交一件國際專利申請,申請人可以同時在全世界大多數國家尋求對其發明的保護。
5、2020年全球專利申請量達到多少?
3月2日消息,今日,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最新公布的數據,2020年中國通過專利合作條約(PCT)申請了68720件專利,穩居世界第一。中國自1993年起向WIPO提交專利申請。據悉,當年申請量只有1件,直到1999年也不過276件,經過28年時間,這個數字增長百倍。
緊隨其後的是專利申請量59230件的美國,日本、韓國分列三、四位。報告指出,2020年全球專利申請量增長4%,總申請量達到27.59萬件,創下了有史以來最高數量。
(5)2015年全球pct專利申請量擴展資料
企業方面中國華為申請量遙遙領先:
企業方面,中國華為憑借5464件申請量遙遙領先,連續四年成為世界最大申請來源。位居其後的是韓國三星(3093件)、日本三菱(2810件)、韓國LG(2759件)、中國京東方(1892件)以及中國OPPO(1801件)等。前十名中,中國企業占據三位,主營數字通信領域企業過半。
教育機構方面,加州大學以559件申請位居首位,深圳大學、清華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緊隨其後。據統計,上榜的前十所高校中,有五所來自中國,四所來自美國,一所來自日本。
6、中國注冊專利數量在世界上的排名?和其他國家的排名
2006年上半年韓國PCT申請量升至全球第5
據WIPO 2006年9月25日消息,2006年1月至7月,韓國PCT申請量達2,554件,全球排名第5。2002年、2003年和2004年的韓國排名分別為全球第9、第7和第6。同期,美國PCT申請量高達21,742件,繼續保持全球領先;日本13,392件,居第二;其次是德國,為7,892件;英國 2,790件;法國2,343件,降至第6(2005年排名第4)。(夏佩娟)
7、世界哪個公司國際專利最多
1.IBM公司,2005年獲得了2941項專利.2005年
2.佳能,2005年獲得了1828項專利。
3.惠普公司,2005年獲得了1797項專利
4.松下電氣公司,2005年它的專利數量為1688項.
5.韓國三星電子公司,2005年獲得了1641項專利.
8、2015年五省市pct專利佔全國多少
2015年,中國通過《專利合作條約》(PCT)途徑提交的國際專利申請達2.9846萬件,增速為16.8%,創下歷史新高。其中廣東2015年PCT國際專利申請量佔中國一半多。
9、世界大國美國應怎樣做
多方面的觀點和數據均顯示,中國的創新勢頭強勁,創新能力大幅提升,發展水平大幅超越了其經濟發展階段,促進了多個產業的蓬勃發展。
近日,瑞銀中國證券主管侯延琨表示,他們的研究顯示一股創新風暴正在中國崛起,主要集中在IT和新興產業,其規模之大,可能在中國乃至世界的未來產生深遠影響。從世界最大的無現金交易總量到世界最快的大數據計算速度,從世界最大的電動車市場到世界最先進的高鐵網路,從世界最多產的人工智慧科學論文到世界最領先的光伏產業鏈,中國在許多行業突破科技瓶頸,成為世界的領跑者。
創新成就明顯
在創新上,中國正在快速發展。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發布的《國家創新指數報告2016-2017》英文版顯示,中國國家創新指數排名比上年提升1位,來到第17位。《報告》稱,中國創新資源投入持續增加,創新能力發展水平大幅超越了其經濟發展階段,遙遙領先於世界其他發展中國家。
對於這個結論,畢馬威今年3月發布的對全球841位技術行業高管的調研結果也形成呼應。這份調研報告稱,美國和中國會是未來技術突破發生的主要地區,其影響可能波及全球。而且,中國獲得的支持率,從2016年的23%,增長到了2017年的25%。
而從一些量化指標來看,中國在創新領域也的確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
在專利申請量上,過去幾年來這一數字在激增。從國內專利來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專利申請量達到了263.94萬件,其中含金量最高的發明專利110.18萬件,佔比41.74%。
從國際專利來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全球提交的PCT申請為21.72萬件,比上年增長1.4%。其中中國PCT專利申請量為2.98萬件,美日兩國分別為5.69萬件和4.41萬件,中國約為美國的50%,日本的70%。雖然數量仍然相差較大,但是整體差距已經出現了縮小的趨勢。往前倒推10年,2005年時,美國的申請數為4.68萬件,中國僅為2502件,中國約相當於美國的5%。
在學術論文的發表上,侯延琨近日刊文時引用了一組數據:2015中國的科學工作者在SCOPUS雜志上共發表448221篇學術論文,低於美國的635127篇,全球排名第二。單篇平均引用為3.09次,低於美國的3.92次,但是略高於傳統科研強國日本。雖然這些學術論文的H指數(高強度引用)只排名14,仍落後於其他科研強國,但中間的差距在過去數年間迅速收窄。
創新推動產業快速發展
侯延琨在文章中也表示,他們的研究顯示一股創新風暴正在中國崛起,主要集中在IT和新興產業,雖然在高端製造業和醫療衛生行業還有所欠缺,其規模之大可能對中國乃至世界的未來產生深遠影響。
一些地方政府的數據顯示,在創新風暴的席捲下,重點產業比如新興產業,發展的速度驚人。就拿製造業重鎮深圳來說,早在幾年前,深圳就已經提出要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互聯網、新材料、生物、新能源、節能環保、文化創意產業等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過去5年,深圳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7.4%,2016年新興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53%左右,已成為穩定深圳經濟增速的強大動力。
在創新力量的大力推動下,企業的成長步伐比之前幾年邁得更快。2017年11月,會計事務所德勤公布了他們調研並製作的中國高科技高成長50強企業榜單。2017年12月26日,德勤高科技高成長項目全國負責人趙錦東在於深圳舉行的深商大會上表示,2017年的榜單和過去12屆相比較有幾個明顯的不同之處。其中一個主要的不同就是,今年50強企業的平均增長率將近3000%,也就是30倍,非常驚人。
多方面因素促進研發能力進步
侯延琨分析稱,有四項最主要推動創新的因素:一是政府對初創企業、研發和創新的政策扶持。過去十年,中國的研發支出以18%的年化復合增速快速增長,並於2016年達到1.55萬億人民幣,以美元購買力平價計算高居全球第二,有望在2018年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研發投入第一大國。
二是靈活的市場生態。在國內龐大市場的刺激下,中國企業往往會採用「試錯法」,即常常在產品尚未完善之前就推向市場,之後根據消費者得反饋頻繁地對產品進行升級。
三是工程師紅利,中國充裕且便宜的理工科研發人才將使中國的研發成本持續保持低於外國的水平。而這種中國的工程師紅利,侯延琨認為,現在才開始逐漸顯現並有望在未來十年持續。
四是充裕的儲蓄提供了大量創新資金。近年越來越多的資金正從房地產與股市流向風投和其他的創投領域,從而實現投資多元化。
就拿政府對創新的政策扶持來說,不少企業在獲得政府實實在在的幫助後研發動力增強。深圳市普羅醫學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張激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他們正在研發的、治療婦科疾病和胰腺癌的手術機器人剛剛獲得了深圳市政府專項基金的支持。
張激說:「准確地說,這是深圳未來產業重大專項基金,我們獲得了1500萬元,這是最高金額。雖然這筆資金是免費拿到的,但是有要求的,我們必須在兩三年之內完成一定的產能。另外對知識產權方面也有要求,必須有一定數量的發明專利出來。這些要求,反過來又會促進我們的研發和持續創新。」
此外,促進中國研發能力持續進步的因素,比如說靈活的市場生態,也正在讓城市與城市之間的聯系日益增強,推動各城市的協同發展。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新經濟研究所執行所長曹鍾雄對第一財經記者說,從創新創業的群體、創投機構、以及上市公司或並購基金等產業生態來說,被譽為「創新之城」的深圳是相當完善的。在深圳,雙創活力、機構投資和民間投資都很活躍,創新氛圍濃厚。但是,深圳的創新環境不僅僅是深圳的,而是由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的創新環境集體構成的,大家的創新體系和產業生態密不可分,或者說這種靈活的市場生態拉近了這些城市之間的距離。
在人口紅利逐漸消退的同時,債務水平持續走高,經濟增長過於依賴基礎設施建設,市場開始擔心中國經濟增長的持續性。怎樣維持高增長,順利跨越中等國家陷阱成為重要的課題。侯延琨說,「創新」是中國跨越中等發達國家陷阱的必經之路,只有持續提高勞動生產效率,中國才有可能完成從「工業大國」向「工業強國」的轉變,實現從「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型。
10、2021年PCT國際專利申請達6.9萬件,這個數據代表了什麼?
2021年我國PCT國際專利申請數量達到了6.9萬件,位居全球首位。對於專利的申請,我國在近幾年當中對這一領域的申請數量呈指數上升。相比於2015年,我國在2020年的創新指數排名當中上升了15位,目前位列全球第14位。這一系列的數據表明,我國在專利技術方面的重視程度相比於以前更高。同時,我國人們對於專利技術的認識和保護觀念越來越強。專利技術是無形資產的一種,除了專利技術以外,非專利技術,商標等都是無形資產的體現。目前許多的高新技術企業對於無形資產的研發投入比例占收入的3%~5%。這已經是一個非常高的數據,因此只有通過不斷的研發,才能夠更好的推動企業的發展,推動技術的進步。
研發通常是為了能夠更好的改變目前的工藝技術或者是能夠達到更高效的水平,因此許多的企業都希望能夠通過研發的方式進行技術上的突破。通過對技術上的突破及改變,能夠更好的讓企業在這一市場當中擁有更大的市場份額。這一數據也體現了我國許多企業及研發機構對於產品研發都採取了重視的態度。一個國家的發展是要依靠其綜合國力的提升,而綜合國力的提升應當覆蓋每一個行業方方面面。
通常對於行業的專利申請也就意味著在這一層面當中,目前相關的人員已經達到了這一領域的最高層。因此,我國的專利技術申請能夠位居世界前列,也是我國綜合國力提升的一種表現。
科學進步是經濟發展的第一動力,研發一直都是對於綜合國力提高最大的動力。因此,加大對於技術研發以及其他領域上的突破,是每一個國家向前發展的必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