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血科專利
1、天津市胸科醫院的特色科室
胸科醫院跑那麼遠建設新院,害苦了患者。建在市內大家都不太遠。建在南郊區。你方便了誰?不去那裡看病。
2、賽奧金生物科技擁有多少保護專利?
賽奧金生物科技擁有1000+世界重大技術保護專利,這些保護專利涵蓋了很多領域,主要包括有腫瘤領域、輸血領域和抗衰老的領域。
3、叫什麼醫療設備?
「醫療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間接用於人體的儀器、設備、器具、體外診斷試劑及校準物、材料以及其他類似或者相關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計算機軟體;其效用主要通過物理等方式獲得,不是通過葯理學、免疫學或者代謝的方式獲得,或者雖然有這些方式參與但是只起輔助作用;其目的是疾病的診斷、預防、監護、治療或者緩解;損傷的診斷、監護、治療、緩解或者功能補償;生理結構或者生理過程的檢驗、替代、調節或者支持;生命的支持或者維持;妊娠控制;通過對來自人體的樣本進行檢查,為醫療或者診斷目的提供信息。
醫療器械,讀音:[yī liáo qì xiè]
造句:
1、我們醫院有最先進的醫療器械。
2、科技的發展促使著醫療器械不斷更新,人們生病的治癒率也越來越高。
背景:
醫療器械行業涉及到醫葯、機械、電子、塑料等多個行業,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知識密集、資金密集的高技術產業。而高新技術醫療設備的基本特徵是數字化和計算機化,是多學科、跨領域的現代高技術的結晶,其產品技術含量高,利潤高,因而是各科技大國,國際大型公司相互競爭的制高點,介入門檻較高。即使是在行業整體毛利率較低、投入也不高的子行業也會不斷有技術含量較高的產品出現,並從中孕育出一些具有較強盈利能力的企業。因此行業總體趨勢是高投入、高收益。
常用醫療器械類型:
家庭保健器材:疼痛按摩器材、家庭保健自我檢測器材、血壓計、電子體溫表、多功能治療儀、激光治療儀、血糖儀、糖尿病治療儀、視力改善器材、睡眠改善器材、口腔衛生健康用品、家庭緊急治療產品;家庭用保健按摩產品:電動按摩椅/床;按摩棒;按摩捶;按摩枕;按摩靠墊;按摩腰帶;氣血循環機;足浴盆;足底按摩器; 手持式按摩器、按摩浴缸、甩脂腰帶;治療儀;足底理療儀;減肥腰帶;汽車坐墊;揉捏墊;按摩椅;豐胸器;美容按摩器;
家庭醫療康復設備:家用頸椎腰椎牽引器、牽引椅、理療儀器、睡眠儀、按摩儀、功能椅、功能床,支撐器、醫用充氣氣墊;制氧機、煎葯器、助聽器等
家庭護理設備:家庭康復護理輔助器具、女性孕期及嬰兒護理產品、家庭用供養輸氣設備;氧氣瓶、氧氣袋、家庭急救葯箱、血壓計、血糖儀、護理床
醫院常用醫療器械:外傷處置車、手術床、手術燈、監護儀、麻醉機、呼吸機、血液細胞分析儀、分化分析儀、酶標儀、洗板機、尿液分析儀、超聲儀(彩超、B超等)、X線機、核磁共振等
新型醫療器械
隨著科技的發展,一些院校的科技成果也迅速的轉化出成果.一些新型場家生產的專利產品也出現在市場.包括一些家用和醫院常用的設備.例如醫用外傷處置車等.
東莞泰杉科技工業有限公司是一家不錯的醫療器械代加工生產廠家:網頁鏈接
4、誰能告訴我什麼東西是在20世紀發明的
這些東西是在20世紀發明的。
1901年無線電
20世紀初期,幾乎沒有人能夠想像一種電磁波可以在沒有任何金屬線或電纜作導體的情況下穿行任何有意義的距離。那麼無線電信號怎麼可能沿著地球的表面行進呢當然它可以沿著一直線射離地平線。但是古格里爾莫·馬可尼認為,如果提供一些條件的話,無線電波是可以沿著地球表面行進的。1895年,在他的出生地義大利,他發射了一個無線電信號,穿行了1�5英里;6年後,即1901年12月12日,年僅27歲的馬可尼創造了奇跡,他將無線電天線牢牢地系在高飛的風箏上,發射了一個摩爾斯電碼「S」。它穿行了約2000英里,橫跨了大西洋。這個信號從英國康沃爾郡的波爾德胡鎮發出,在不到1秒鍾的時間內就到達了接收地紐芬蘭的聖約翰,馬可尼聽到了三聲微弱的滴答聲。這是通訊事業宣告誕生的聲音,是電子時代到來的第一道沖擊波。這個時代包括了無線電廣播、電視和蜂窩式電話———因此這是一項將會打開我們想像力的發現。
1903年飛機
1903年12月17日,在太陽下山以前,奧維爾·萊特和威爾布·萊特已經能使他們用木頭、電線和布料製成的飛機飛行59秒鍾了。但卻很少有報社願意對這件事作出評論,因為人類飛上天空成為當代的代達羅斯和伊卡洛斯的念頭,被大多數頭腦清醒的人認為是荒誕可笑的。可是一旦成功了,這項事業的發展就是極為迅猛的。事實上,僅僅在15年後,所有現代飛機的各種部件即使沒有全都製造出來,那麼至少關於它們的想法已經誕生了。
1907年塑料
在得知塑料的發明之後,全世界最開心的莫過於大象了。幾百年來,從小刀的把手到檯球,一切都以象牙為標准原料。19世紀80年代,象牙供應的逐步減少與檯球運動的興起就曾引發了一場危機。美國最大的檯球生產商費蘭與考蘭德公司迫不及待地懸賞價值1萬美元的黃金———這是一筆很可觀的獎賞———招募任何能夠提供代替象牙的合成品的「發明天才」。
一直到1907年,利奧·貝克蘭,一位曾因發明了用於拍攝快速運動照片的相紙而獲豐厚利潤的比利時籍發明家,無意中發明了苯酚和甲醛的化合物。這種首創的純合成塑料———酚醛塑料,具有防熱、防電和防腐蝕的功能。它不僅使檯球游戲獲益,塑料的一大好處在於其用途的多面性,從電話機到馬桶,從煙灰缸到飛機零件,一切東西都用得上塑料。到1968年,年輕的畢業生若要在一個有前途而又會成功的行業里找一份工作,就一定要聽從一個詞———塑料。
1928年青黴素
人們稱青黴素是本世紀最有貢獻的葯品,它的發明者是英國細菌學家亞歷山大·弗萊明。1928年,這位發明家在一次細菌培養實驗中偶然地發現有一種後來被稱為青黴素的黴菌正吞噬他在培養皿中培養的細菌。根據弗萊明研究的成果,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者們經過十年的努力,終於找到了提煉這種黴菌的辦法,並投入醫學治療試驗。1943年,為了醫治在二戰中負傷的戰士,盟軍開始將青黴素投入工業生產。在半個多世紀中,青黴素救活了無數人的生命,並促使人們開始重視抗生素家族的研究開發。
1923年電視機
電視機的發明者是英國的電子工程師約翰·貝爾德,1923年他為自己發明的能產生8線圖像的裝置申請了專利。1930年底賣出了第一台電視機。1932年,英國廣播公司播出了世界上第一個規范的電視節目。從此,人類開始步入了電視時代。今天,人們利用衛星等途徑,將電視信號傳播到地球的每一個角落。
1942年核武器
原子時代開始於1942年。為了打敗軸心國法西斯,美國最高當局決定啟動旨在研製原子武器的「曼哈頓工程」。年底,作為「曼哈頓工程」的一部分,第一個核反應堆在芝加哥大學一個體育設施下面建成並開始運行。1945年的7月16日,一團蘑菇雲從位於美國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原子能研究中心騰空而起,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是年的8月6日和9日,美國先後將兩顆取名為「胖子」和「小男孩」的原子彈投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日本天皇隨後宣布無條件投降,原子彈似乎為贏得二戰的勝利立了大功,但是人類從此便生活在可怕的原子武器的陰影中。
1943年計算機
計算機是人類社會進入信息時代的基礎,但它是因戰爭而誕生的。1943年,為破譯德國的密碼,英國數學家阿蘭·圖靈設計了第一台名為「巨人」電動機械式計算機,雖然這僅僅是一台用於解碼的假想計算機,但卻開創了計算機技術發展的先河,從此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1947年,晶體管計算機問世;1959年,集成電路計算機誕生;1970年,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產生;從80年代開始,新一代微型計算機異軍突起。在此基礎上,人類迎來了網路新時代。
1953DNA
1953年2月28日,英國著名遺傳學家弗朗西斯·克里克宣布他「發現了生命的秘密」。克里克和他美國的同行詹姆斯·沃森多年來一直致力於生命科學的研究,終於從細胞核中發現了決定生命遺傳的脫氧核糖核酸雙螺旋分子結構,破譯了人類、植物和動物的遺傳密碼。這個發現初步揭示了生命的秘密,推進對各種疾病的研究和醫治,也促進了人類對改善食物結構的研究。在下世紀的前20年,人類就可能通過採用基因治療的辦法消除遺傳缺陷,進而攻克癌症、心臟病、血友病、糖尿病以及其它致命的機能失調症。人類對DNA分子結構的研究成果,無疑是對人類研究生命、治療疾病具有極大的作用,但是也使人們面臨著因此而造成的道德危機,比如克隆技術的發展,就給人類自己出了個難題。
1954年,避孕葯:
1954年,美國醫師格雷戈里·平卡斯發明了避孕葯,它是由兩種抑制女性排卵的激素組成的混合物。避孕葯之所以被列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科學成就之一,原因就在於它把婦女從被動的生育中解放出來從此婦女們可以自主地控制生育,按照自己的意願決定是否要小孩,根據自己的情況決定何時懷孕。更重要的是,它打破了禁錮婦女性自由的枷鎖,使她們有權走出家庭參加社會工作,最終擴大婦女們在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影響。
1957年人造衛星
1957年10月4日,蘇聯為了紀念十月革命勝利40周年,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標志著航天時代的開始。1961年4月2日,蘇聯宇航員加加林乘飛船進入太空,成為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1969年7月20日,美國兩名宇航員乘宇宙飛船登上月球。衛星可以傳輸電視、廣播節目信號,還可以為航空、海航、天氣預報、科技信息等提供服務,從而把地球大大地「縮小」了。為了進一步探索宇宙的奧秘,人類在太陽系的主要行星上投放了許多探針,並且一個建立國際太空站的宏偉計劃也在醞釀之中。
1967器官移植
1967年,南非外科醫師克里斯蒂安.巴納德成功地進行了首次心臟移植手術。此後,隨著醫葯和醫療器械越來越先進,醫學家們逐漸解決了移植器官感染等難題,成功地進行了手肢、肝臟、皮膚、視網膜甚至睾丸的移植手術。醫學界認為,器官移植的下一個前沿技術就是腦細胞移植,來根治諸如老年痴呆症和帕金森氏症等醫學頑症。下世紀,醫學家們將致力於攻克異種器官移植難題,將其它動物的器官移植到人體中。
1978試管嬰兒:
英國姑娘路易斯.布朗是世界上第一個試管嬰兒,現在21歲。當年,她的母親的卵子和她父親的精子在試管中交配成功,孕育了她。此後,體外孕技術不斷發展完善,1984年,胚胎冷凍技術試驗成功;1990年,胚胎移植技術試驗成功。試管嬰兒的培育成功,給了那些不育夫婦很大的希望,但是這也引起了人們對一個道德問題的憂慮,比如說,一個婦女在50多歲甚至60歲時通過體外孕技術生一個孩子,有可能在孩子還未成年時,老人就會去世,那麼誰來撫養這個孤兒呢
5、上海市血液中心的概況
上海市血液中心座落於長寧區虹橋路1191號,毗鄰繁華的虹橋經濟開發區,佔地13320平方米,是一所集血液採集、制備、供應、科研及教學於一體的,市區唯一的采供血服務機構。中心於1988年被世界衛生組織命名為世界衛生組織輸血合作中心,1999年通過芬蘭政府無息貸款建造了建築面積20000平方米的16層綜合業務大樓,並裝備了先進的專業儀器設備。上海市血液中心承擔著為全市160家醫療單位提供臨床用血和保障安全用血的重任。中心除設立13個固定獻血點外,還在鬧市街頭停放流動獻血車,提供全年無休獻血服務。每年採集血液近28萬單位,向臨床供應血液及血液成份製品約80萬單位,血液成分分離率為96%以上,臨床血液成分輸注率為99%,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同時,中心還開展疑難血型鑒定及配血、新生兒溶血病的檢查、輸血反應鑒定、強直性脊椎炎的診斷、組織配型等輸血相關服務項目。此外,中心也是「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上海市定點HLA組織配型實驗室」、「全國免疫血液學基礎學習班」培訓基地,還是上海第二醫科大學臨床教學基地,同時與復旦大學研究生院、華東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聯合成立了研究生培養基地。中心始終以血液安全為最高宗旨,以保證血液質量為首要職責,以獻血者和受血者為關注焦點,嚴格執行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行業標准和技術操作規范,並於1999年在國內輸血領域率先建立了ISO質量管理體系。為了促進輸血科研工作的發展,中心於1985年成立了上海市輸血研究所。每年撥出專款100萬元用於發展輸血科研工作。研究所下設5個研究室,有正副高級職稱的研究人員12名,歷年來申請各類科研項目基金資助120項,其中包括國家自然基金2項,國家專利6項,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5項榮獲:在國內外雜志上發表論文338篇,目前承擔各類科研課題19項。近年來,中心黨委堅定政治目標,帶領廣大黨員和職工與時俱進,深化改革。把精神文明建設和凝聚力工程建設,規范服務和優質服務,作為這個優秀團隊的文化構築工程。連續15年榮獲上海市衛生局文明單位稱號;2005年榮獲上海市衛生系統精神文明單位和長寧區精神文明單位;連續三年獲虹橋社區精神文明建設「十佳」共建單位;被授予上海市衛生局「創建女性人才工程示範點」工作示範單位;中心工會榮獲上海市醫務工會系統先進職工之家;中心采血室榮獲上海市「三八紅旗集體」稱號。
6、江蘇省人民醫院的特色科室
醫院臨床醫技科室設置齊全,重點科室技術特色顯著。有3個省級重點學科,分別是內科、普外科、皮膚性病科;省級135重點學科15個,分別是心血管內科、內分泌科、呼吸內科、消化內科、腎臟內科、老年醫學科、普外科、肝臟外科、泌尿外科、皮膚與性病學科、感染病科、耳科學與聽力學科、臨床生殖醫學、麻醉科、臨床生物學診斷與治療實驗室;省級重點臨床專科24個。省級醫療診治中心4個,分別是江蘇省心臟介入中心、江蘇省肝臟移植中心、江蘇省急診醫學中心、江蘇省耳科疾病與聽力障礙診治中心。
醫院是一級學科臨床醫學博士點,是臨床醫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臨床醫學博士、碩士學位授予點。南京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就設在醫院內,共有5個學系,45個教研室,擔負著南京醫科大學的臨床教學和實習任務。
江蘇省人民醫院整形燒傷科是集臨床醫療、教學和科研為一體的專業科室,,擁有本科學位以上醫師14名。其中,主任醫師2名,副主任醫師6名,博士學位4名,碩士學位2名。科室成員分別擔任中華醫學會醫學美學與美容學分會中青年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分會燒傷分會委員,中華醫學會創傷分會多發傷與復合傷急救與治療學組委員,江蘇省整形燒傷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委員,江蘇省康復醫學會理事、修復與重建學分會秘書、常委,南京醫學會醫學美容專科分會副主任委員,江蘇省醫學會醫學美學與美容分會副主任委員、委員,華東六省一市燒傷學會委員,江蘇省生物醫學工程學會醫學組織工程與移植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委員等學術職務。
江蘇省人民醫院整形燒傷科擁有先進的燒傷治療懸浮床,Zimmer電動取皮機,燒傷專用浸泡設備,燒傷專用電子體重磅,皮瓣多普勒血流測定儀,皮膚磨削儀,紅光治療儀和電動負壓抽脂機等醫療器械。擁有專業的攝像室和獨立的門診美容手術室及手術設計軟體系統。
醫院科室列表 內科心血管內科 呼吸內科內分泌科血液內科消化內科腎內科神經內科風濕免疫科感染病科腫瘤科皮膚科普通內科(全科醫學)婦幼心血管內科(普通內科)外科麻醉手術科ICU骨科胸外科心臟大血管外科普外科普外科·肝臟外科泌尿外科神經外科整形燒傷科耳鼻咽喉科眼科口腔科乳腺病科(普通外科)老年醫學科老年ICU老年CCU老年腎科老年心血管科老年呼吸科老年神經內科老年血液科老年消化科老年內分泌科老年綜合病區老年診療體檢科康復醫學科婦產科婦科產科生殖醫學中心婦女保健科兒科兒科兒童保健門急診急診中醫科針灸科臨床心理科醫技葯劑科檢驗學部放射科介入放射超聲診斷科病理科核醫學科營養科輸血科HLA實驗室放射治療科診療中心胰腺中心消化內鏡中心肝臟移植中心康復醫學中心重症醫學中心冠脈中心生殖醫學中心司法鑒定所 江蘇省人民醫院暨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感染病科(原傳染病科)創建於1954年。在著名熱帶病學家許本謙教授和陳鍾英、賈輔忠、王明秀、唐保元、黃祖瑚、李軍等歷屆科主任的帶領下,經過數十年的艱苦努力,在常見重大傳染性疾病的診斷治療、臨床教學、科研工作、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於2001年被評為江蘇省臨床醫學重點學科,是目前省內唯一的內科學傳染病專業博士學位授予點。
目前感染病科門診分設發熱門診、肝炎門診、腸道門診,年門診量近4萬人次,常年有專家坐診。病房設有兩個病區,共50餘張床位,年出院病人超過1200人次。住院病人中近一半是來自外地,包括外省、市的基層醫院的疑難、危重患者,充分體現了科室醫療水平和整體實力被同行認可度和信賴程度的提高。我科除對病毒性肝炎的診療有豐富的經驗及較高的水平外,近幾年對發熱待查、重症感染、各類肝病及多臟器功能衰竭的診療亦有長足進步,並取得一定突破,已成功救治多名復雜感染及重症肝病病人,如成功搶救重症結核性腦膜腦炎合並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亞急性肝衰竭合並腦膿腫、肺部感染患者、重症CMV病、病毒感染伴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以及甲亢合並重症肝炎患者等等。對這些疾病的成功救治,不僅挽救了病人的生命,同時也提高了全科的診療水平,提升了科室的學術地位。
今天的感染病科設施優良,寬敞明亮的門診大廳、寧靜溫馨的病房、設備先進的重症監護室、功能齊全的人工肝支持系統、按GLP標准建成的細胞治療室、現代化的教學設施以及布局合理、裝備一新的感染與免疫研究室為感染病科的全面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科室現有病床50餘張,近3年門診量近4萬人次,年住院病人1000人次。學科有多位省內乃至全國著名的感染病學專家,現有博士生導師2名,碩士生導師7名。專業人員隊伍中有教授2人,副教授5人,省333工程培養對象1名,江蘇省「興衛工程」重點人才1名,13人具有博士或碩士學位,其中8名曾在美國、澳大利亞、日本和德國進修學習。
感染病科是我國高校首批碩士學位授予點,我省最早的內科學傳染病專業博士學位授予點和SFDA批準的葯物臨床試驗機構抗感染專業,也是傳染病專科醫師進修基地,並承擔以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學為主的多層次高等醫學教學任務。學科於1997年被批准為江蘇省臨床重點專科,2001年被評為江蘇省臨床醫學重點學科,2007年被評為江蘇省「興衛工程」的感染病學重點學科。
學科以各類肝病和感染性疾病的診治為其特色,並選擇病毒性肝炎的治療作為主要發展方向,圍繞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特異性細胞生物治療、建立重型肝炎的新型綜合療法和研究開發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療性核酸疫苗為主攻目標。與美國麻省大學醫學院基因疫苗研究室共同組建了「中美疫苗研究中心」。 江蘇省人民醫院(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葯劑科現有工作人員100餘人,其中高級職稱15人,中級職50人。年調配門、急診處方166萬張,完成了5168份TDM監測,上報ADR 946份。
該學科率先在全省開展治療葯物監測工作,成立了江蘇省第一家葯物靜脈配置中心。並先後建立了葯品不良反應監測辦公室,抗菌葯物合理應用辦公室,門診葯物咨詢台,開展了臨床葯師工作,為患者提供合適的治療葯物和最佳的給葯方案,承擔新葯Ⅰ期臨床葯代動力學工作,協助臨床開展治療葯物監測、臨床用葯品評價、新葯試用和療效評價工作。該學科獲得衛生部科技基金2項,江蘇省科技基金項目2項,省中醫葯管理局項目1項,江蘇省衛生廳基金9項,南醫大基金4項。 江蘇省人民醫院(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醫學檢驗科是江蘇省重點臨床專科,博士點、碩士點。現有工作人員71餘人,其中高級職稱15人,中級職稱33人。現有實驗用房的總面積為2500M2。
該科是江蘇省政府重點支持的「江蘇省醫學診斷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下設臨床血液學、臨床生物化學、臨床免疫學、臨床微生物學、臨床分子生物學診斷實驗室,開展各種常規及特殊的臨床檢驗診斷項目近八百項。於2002年被確認為江蘇省當時唯一的省級臨床重點專科(醫學檢驗科)。近年來,獲得各種研究課題共6項,申報國家技術發明專利兩項,獨立或參與獲得省級以上成果獎2項,主編各種論著十部。每年發表學術論文達30篇。 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病理科建於1962年,由南京醫學院病理解剖教研組高達教授兼主任,顧元方任副主任,附屬醫院許勤安任第二副主任。建科初由醫學院病理解剖教研組派醫技人員輪流來科進行日常病理工作。1965年增加技術人員2人,1972年增加住院醫師1人。1977年許勤安任科主任,工作人員繼續增加,1984年夏開屏任副主任,1988年後范欽和歷任副主任,主任至今。
病理科為南京醫科大學臨床病理碩士、博士學位授權點。現在編人數為26人,其中高級職稱6人,中級職稱12人,初級職稱8人。近幾年來,每年完成外科病理檢驗4萬余例,細胞學檢查1萬余例,TCT1萬5千餘例,免疫組化2千餘例,快速冰凍診斷2千餘次,全國各地病理會診5千餘例,屍體解剖20餘例。承擔省部級以上課題5項,發表論文60餘篇,出版專著2部,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2項。近幾年來,病理科培養博士、碩士生10餘人,培養省內外進修醫師100餘人。自2007年以來,我科已接收實習醫生及技術員10餘人。 營養科屬於醫院醫技科室,是南京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臨床營養教研室,有從事臨床營養工作多年的主任營養醫生、副主任營養醫生、營養醫生、營養師及營養護士10名。承擔著醫院營養治療、門診會診、教學科研等工作。
多年來,營養科在加強科室基本建設和基礎管理的同時,不斷進取、不斷創新,承擔著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肥胖、腎臟疾病、肝膽胰疾病、外科術前術後等各類病人的營養會診工作,根據病情提出營養治療的方案,並進行營養教育,對疾病的治療、康復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積極配合臨床各科室開展對重症、疑難及臟器移植等病人的營養支持;在健康意識日益強化的當今社會,利用科室優勢和專業特長,開展營養與慢病的干預研究。開設營養門診、專家門診,對各類有營養需求的人提供營養咨詢和營養干預,確實起到防病治病、增進健康的作用。 輸血科成立於2003年,由原先功能單一的血庫轉變為目前涉及多學科、多技術的綜合科室,其主要職能是負責臨床用血的技術實施和技術指導,確保供血、儲血、配血和科學合理用血措施的執行;監測和預防輸血傳播疾病;負責全院臨床用血會診;進行造血幹細胞單采,血漿置換等治療性輸血以及造血幹細胞研究。
目前,輸血科科室使用面積200平方米,設有儲血室、血型室、配血室、治療室、發血室、資料室等功能間。現有工作人員12人,均是經過輸血專業理論和實驗技術培訓合格的具有專業技術職稱的醫療、檢驗專業畢業的人員。其中碩士2人,本科7人,高級職稱2人,中級職稱5人,初級職稱5人。近年來更新輸血理念,大力推廣成分輸血,成分輸血比例達90%以上,遠超過衛生部衛生廳的三級甲等醫院的要求(成分血比例70%)。我院全年用血量達1800萬毫升以上,位居全省之首,我科為臨床所提供的血液成分品種有紅細胞懸液、少白細胞紅細胞懸液、洗滌紅細胞、輻照紅細胞、單采血小板、冷沉澱、新鮮冰凍血漿、普通冰凍血漿等。輸血科包括廣州路本部、江東北路河西分部,均向臨床提供24小時服務。
目前開展的服務項目ABO血型及Rh血型檢測、不規則抗體篩選和效價測定、交叉配血等輸血前常規檢查,疑難血型的鑒定,疑難配血,新生兒溶血產前實驗室診斷等,自身輸血,外周血幹細胞採集。我科在江蘇省內率先引入進口抗人球微柱凝膠技術交叉配血、自動血型加樣系統並建立了全方位的輸血信息化管理系統,輸血信息化技術和水平在省內及華東地區均處於先進水平,不僅保證常規用血安全及稀有血型和疑難病例的安全輸血,同時作為中華骨髓庫江蘇省分庫外周血造血幹細胞定點採集單位之一,每年完成數十例志願者的捐獻前動員和採集工作。
輸血科現為江蘇省臨床輸血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2001年以來先後承擔省部級課題4項,參編學術專2部,發表核心期刊論文40餘篇,其中SCI收錄7篇。正在開展與德國Ulm大學的血型專家Fleg.WA 「關於Rh(D)陰性的基因分型和遺傳學分布」研究課題的國際合作。承擔了南京醫科大學醫學檢驗系臨床輸血專業的理論教學以及其他醫學院校的實習帶教任務。
輸血科牢固樹立「質量就是生命」的意識,健全科室質量管理工作制度,全方位加強質量和學科建設。為臨床提供安全、及時、有效的服務。 超聲診斷科成立於l982年1月,2001年更名為超聲醫學科。科室目前擁有主任醫師3名,副主任醫師3名,主治醫師4名;副教授3名,講師3名,碩導3名。共有超聲臨床醫師15人,其中碩士研究生5人,在讀碩士4名。預約登記2人,其中一人為主管護師兼介入治療護理工作。現任科主任胡建群教授,是南京醫科大學影像醫學系碩士生導師,中國超聲醫學工程學會理事,中國超聲醫學工程學會淺表小器官和外周血管超聲專業委員會全國常委,眼專業委員會委員,江蘇省超聲醫學工程學會副會長、江蘇省聲學會理事,腹部超聲專業組副組長;汪惠寧副教授為南京市醫學會超聲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葉新華副主任,是南京醫科大學七年制碩士生導師,中國超聲醫學工程學會永久會員,中國超聲醫學工程學會肌肉骨骼超聲專業委員會委員和中國醫學影像技術研究會介入性超聲專業委員會委員。
南京醫科大學影像系超聲診斷教研室,同時也是省超聲醫師進修基地,每年完成影像本科、專科、進修醫師教學320學時。承擔省級課題4項,主編或參編超聲有關專著十五部,在省級以上雜志發表論文數十篇,「十五」期間獲中華醫學科技獎二等獎一項,獲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省衛生廳新技術引進二等獎三項,院診療新技術一等獎、二等獎、鼓勵獎各一項。獨立獲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南京醫科大學創新基金各一項,院內創新基金三項,參與多項。每年除完成一萬人次以上腹部,淺表小器官,外周血管等常規彩超檢診任務,還開展了各種囊腫的穿刺引流減壓硬化治療;甲狀腺腺瘤,亞甲炎的超聲引導穿刺葯物治療;肝癌的無水酒精治療,配合微波、射頻超聲引導治療肝腫瘤以及各種腫瘤超聲引導下的組織穿刺活檢和肝移植的術中、術後形態、供血的觀察等新技術、新項目。腹部及小器官超聲擔負了全省的會診任務。超聲醫學科的學術水平始終處於省內領先,國內先進。 1、 心臟電生理技術
室性心律失常的發病機制及介入診治研究:成功建立缺血性心臟病致室性心律失常的動物模型,並進行了幹細胞移植的干預研究;室性心動過速的射頻消融及惡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心內轉復除顫器治療例數及在該領域的學術地位居全國前兩名。三維標測系統的臨床應用:應用三維標測(EnSite 3000/Navx)系統研究心律失常的病理基質和電生理學機制。根據動態基質標測原理自行設計了在竇性心律下線性消融的新策略,顯著提高了難治性室性心動過速的成功率。心臟離子通道疾病的臨床診斷:研究並建立了診斷隱匿性Brugada綜合征及先天性QT間期延長綜合征的新方法。
2、缺血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及瓣膜病的診治技術
缺血性心臟病生物學治療和介入治療:在國內較早開展了腺病毒介導的VEGF165、Angiopoietin-1生物學治療和幹細胞移植治療缺血性心臟病的研究;制備並獲得抗心肌肌鈣蛋白I單克隆抗體,獲國家專利2項及II類新葯證書1項。先天性心臟病及瓣膜病介入治療:在國內較早開展了室間隔缺損的介入治療;自主設計並完成了導管微創自膨三葉式主動脈生物瓣膜裝置的制備,設計並完成了能在左心耳自動定位的封堵器,獲國家專利2項。
3、心血管疾病分子細胞機制研究
心肌炎、心肌病病因及發病機制研究:1986年成立江蘇省心肌病研究基地,現已建立了全國心肌病研究協作組。血管內皮、平滑肌功能研究: 證明了內皮源性收縮因子是可擴散、可傳遞的物質,其作用靶點之一為血管平滑肌;發現白藜三醇能有效抑制血管平滑肌細胞的增殖和血管內皮損傷後的內膜增生。
4、心血管病相關危險因素的流行病學
在人群水平研究心血管疾病相關危險因素的流行病學特徵及多因素綜合干預的防治效果;多次組織和參加了國家和省級心血管流行病學研究,參加了多項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積累了豐富的流行病學研究經驗。 [2] 結合學科基礎和臨床需求,普外科在器官移植、微創外科、胰腺外科、乳腺外科等的基礎與臨床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績,並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國內和國際上具有一定的影響,某些方面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1、肝臟移植技術
江蘇省肝病外科中心2005年成立衛生部掛牌的中國活體肝移植研究所,含2個病區、100張床位、1個實驗中心,對臨床和科研工作形成強有力的支撐。已成為中國能獨立開展活體肝移植,並形成一定規模的單位之一。已完成活體肝移植79例,為目前國內完成病例數最多的單位之一。目前已完成親體肝移植治療Wilson病40例,是目前全球研究最為系統、深入的最大一組單中心病例報告。至今共施行肝癌肝切除術4500餘例,1、3、5年生存率分別為89.2%、50.4%和33.3%,有60餘例存活10年以上。
2、腹腔鏡技術
成立了中華醫學會首批認證的腔鏡外科技術培訓基地。相繼開展了腹腔鏡膽總管切開取石、脾切除、胃腸腫瘤根治、甲狀腺切除、甲狀旁腺全切、胰十二指腸切除、胰島素瘤摘除以及胃底折疊、膽腸Roux-en-Y吻合、門奇斷流術等多項手術。成功開展ERCP、EST累計4000餘例,在微創手術的復雜性、多樣性、手術質量和數量、手術成功率等方面均居國內前列。
3、腫瘤射頻治療技術
圍繞RFA領域進行了系統深入研究。在電極優化,影像組織對應和實驗方法學方面取得了出色的成績。與企業合作已開發出擁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和技術專利的射頻腫瘤治療儀,2005年獲得國家批准進行批量生產並應用臨床;臨床應用方面,是國內最早少數幾家將該技術應用於肝癌、肺癌、腎癌和顱內腫瘤治療的單位之一。協助神經外科在國際上首次應用RFA技術切除了常規手術無法切除的顱內巨大血管瘤。 「實體腫瘤射頻滅活的實驗和臨床研究」獲得2006年江蘇省政府科技進步一等獎。
4、胰腺疾病診治技術
「胰腺疾病診療中心」為全國五大胰腺外科中心之一。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和胰腺癌診治方面國內領先;省內率先開展腹腔鏡胰十二指腸切除、胰島素瘤摘除、胰腺假性囊腫內引流和胰體尾切除,均國內先進。手術數量質量跨入國內先進行列。省內首先開展胰腎聯合移植,國內先進。作為主要協作單位參與「十一五」國家科技部重大科技支撐項目「胰腺癌綜合治療技術體系研究」子項目。
5、乳腺疾病診治技術
乳腺癌前哨淋巴結活檢、微小轉移等研究位居國內同行前列,開展「乳腺癌幹細胞」及「新型胞苷脫氨酶hDCA基因在乳腺癌中功能」等方面的研究。申請「乳腺癌幹細胞新的分離方法」和「骨轉移動物模型」 國家發明專利2項,首創微波固化治療乳腺腫瘤的新技術。已完成國家「十五」攻關項目「早期乳腺癌規范化保乳綜合治療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 1. 支氣管哮喘基礎與臨床研究
數十年來該科一直以支氣管哮喘作為主攻方向,作了大量的基礎與臨床研究,形成了自己的診治特色,達到國內領先水平。近年來深入研究了哮喘時氣道炎症的發生機制及其無創性診斷、臨床干預的新方法,成績顯著:「支氣管哮喘患者β2受體異常及其臨床意義」獲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支氣管哮喘診治的實驗研究」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支氣管哮喘氣道炎症的實驗和臨床研究」同時獲中華醫學科技三等獎和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承擔部省級課題十餘項,發表相關論文200餘篇(其中SCI收錄14篇),參加國際研討會交流10餘人次。近8年來我們牽頭組織「南京地區哮喘之家」活動,對哮喘進行群防群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少來自外省的難治性哮喘患者慕名來我科門診或住院診治。
2. 睡眠呼吸障礙疾病的發病機理及診治
2001年建立的睡眠呼吸障礙疾病診治中心,購置了國際先進的多導睡眠監測儀、PTT睡眠呼吸監測儀、等離子低溫射頻消融儀和匹配伺服全自動氣道正壓呼吸機等先進設備。每年成功診治睡眠障礙疾病患者千餘名,在國內外雜志發表論文50餘篇(其中SCI論文8篇),在國內外獲獎10項,受到國內外同行們的高度關注和好評。承擔省級國際合作課題一項,主持和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各一項,主辦國際睡眠呼吸障礙研討會2次。該科在該領域的技術特色為對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與心血管疾病的相關性及干預治療的系列研究。該領域醫療和科研工作已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3. 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診治與研究
該科對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臨床診斷率和治癒率高。殷凱生教授是全國抗感染學組成員、華東區肺部感染協作組副主任委員。2003年「非典」流行期間,殷凱生教授擔任江蘇省防治「非典」專家組組長,黃茂教授擔任江蘇省支援內蒙防治「非典」專家組組長,成績突出,均獲得國家和省政府的表彰。該科主編的《非典型肺炎的防治》獲「國家圖書獎」、《實用抗感染葯物手冊》(人衛出版社)受到廣泛好評。主持了42種抗感染新葯的臨床研究,均順利獲得證書。近年來開展了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實驗研究。
4.肺動脈高壓的發病機理研究和治療
肺動脈高壓作為COPD發展至肺心病的關鍵病理生理環節,是影響COPD預後的重要因素。主持參加過國家「1035」子課題及江蘇省科學技術廳課題「ATP敏感性鉀通道開放劑對肺動脈高壓的發生、發展的影響及治療學研究」(2000051) 等課題計6項。共發表論文40餘篇。2007年獲得中華醫學科技三等獎,曾獲全國中青年優秀論文一等獎、中國賽克勒醫師年度獎、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國家醫葯管理局科技進步二等獎、江蘇省科學進步二等獎等獎項。
5.呼吸內鏡的診斷和治療
該科在省內較早開展了經支氣管鏡肺活檢術、支氣管肺泡灌洗術、纖支鏡代胸腔鏡診治術、支氣管鏡下支架植入術、經支氣管鏡針吸活檢術、胸腔鏡檢查診治術、纖支鏡下高頻電刀術等。2007年獲江蘇省衛生廳課題「經纖支鏡支架介入肺減容術治療肺氣腫模型的應用研究」。呼吸內鏡中心於2007年被衛生部評為全國內鏡診療技術培訓基地。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內科現由二個病區(70張床)、門診、急診、神經電生理實驗室和臨床神經病學研究室(腦脊液細胞研究室)所構成。每年收容各類神經系統疑難危重病人1000人次,門診診治7萬多人次,急診搶救近1萬人次。本學科在神經系統各類疾病的診治方面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尤其是在卒中病人的急診救治有著許多顯著地特色。曾在江蘇省重大招標項目《腦卒中急救關鍵技術的應用示範研究》(BS2006007)負責卒中急救綠色通道流程、卒中急救規范以及卒中急救關鍵技術方案的制定和實施。大量的疑難雜症疾病得到成功的診斷和救治。目前該學科可以開展常規腦電圖、動態腦電圖、腦血流超聲檢測、肌電圖(包括單纖維肌電圖)、誘發電位、經顱磁刺激診斷和治療等技術。除此之外,還開展顱高壓實時檢測、小腦頂核刺激等新技術。部分技術具有國內先進水平。各項設備儀器總值400多萬元,有效的滿足了臨床醫療的需要,保證了高質量的專科醫療護理水平。
該學科目前具有優秀的學術梯隊和穩定的研究方向,先後承擔並參與國家、省部級各項科研項目二十餘項,每年年均在國內外發表論文30餘篇,先後獲得國家、省部級校級獎勵殊榮20餘項。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缺血性腦血管病發病機制與救治、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的病因診斷與技術研究、頭痛的規范化診斷和治療、中樞神經系統損傷與修復的方法與技術研究、老年性痴呆臨床特點與醫護方法技術的應用等,已培養博士、碩士五十餘人,是重要的江蘇省高級專業人才培訓基地。
7、上海市血液中心的成就
為了促進輸血科研工作的發展,中心於1985年成立了上海市輸血研究所。每年撥出專款100萬元用於發展輸血科研工作。研究所下設5個研究室,有正副高級職稱的研究人員12名,歷年來申請各類科研項目基金資助120項,其中包括國家自然基金2項,國家專利6項,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5項榮獲:在國內外雜志上發表論文338篇,目前承擔各類科研課題19項。
近年來,中心黨委堅定政治目標,帶領廣大黨員和職工與時俱進,深化改革。把精神文明建設和凝聚力工程建設,規范服務和優質服務,作為這個優秀團隊的文化構築工程。連續15年榮獲上海市衛生局文明單位稱號;2005年榮獲上海市衛生系統精神文明單位和長寧區精神文明單位;連續三年獲虹橋社區精神文明建設「十佳」共建單位;被授予上海市衛生局「創建女性人才工程示範點」工作示範單位;中心工會榮獲上海市醫務工會系統先進職工之家;中心采血室榮獲上海市「三八紅旗集體」稱號。
8、賽奧金生物科技有什麼成就?
賽奧金生物科技近幾年獲得了不少的成就,賽奧金擁有1000+世界重大技術保護專利、涵蓋腫瘤領域、成分輸血領域及抗衰老領域。
9、白求恩敏捷記從傷員的腹腔里取出一塊彈片應用的描寫什麼方法
細節
成就貢獻
1924年,白求恩身患肺結核,仍然頑強拼搏,發明了「人工氣胸療法」,並在自己的身上實驗大獲成功。其獨創的胸外科醫術在醫學界享有盛名。
1931年夏,白求恩和美國費城皮林父子公司簽署了特許專利協議,後者負責全權製造和銷售由白求恩發明、並以「白求恩器械」命名的外科手術器械——這類器械共有22種之多,這些器械在當時處於極為領先的地位。
1936年至1937年,白求恩到西班牙作為支持國際反法西斯志願者投身西班牙內戰。在此期間他創辦了一個移動的傷員急救系統,成了日後被廣泛採用的移動軍事外科醫院的雛形。為了輸血以搶救失血過多的傷員,他發明了世界上第一種運輸血液的方法,在醫學上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1937年,中國的抗日戰爭爆發,白求恩率領一個由加拿大人和美國人組成的醫療隊來到中國解放區,1938年4月經延安轉赴晉察冀邊區,在那裡工作了近兩年,他的犧牲精神、工作熱忱、責任心均稱模範,直至以身殉職。他的事跡受到中國人民的廣泛贊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