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碼專利 » 組培容器專利

組培容器專利

發布時間: 2022-06-11 21:12:44

1、植物非試管高效快繁技術

植物非試管高效快繁技術是著名科技實業家李長瀟研究員花費二十餘年時間,在國內外首次推出的一個系統配套,用於多種經濟植物大規模無性快繁產業化生產的高新技術。此技術是一項嶄新經濟植物苗木快繁技術體系,它將植物組織培養快繁苗從試管培養基中解放到田間大地,是一場無性繁殖快速育苗的革命!是現代農業生物技術研究的一大創舉!
該技術育苗生產成本低,適用於國內外苗木交易市場和經濟植物種苗繁殖工程。綠色快繁產業是一個永久性高效益產業,它可以帶動制葯產業、林紙產業、林草產業、園林綠化等其它產業,進而促進農業產業化、林業產業化、制葯產業化和農業現代化的快速發展。還有利於生態城市、園林城市、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的建設、生態環境改善、城市生態系統的改變、無性系造林、天然林保護工程、城市綠化工程以及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如糧食作物、花卉、蔬菜、無公害蔬菜、野生蔬菜、瀕危野生植物、果樹、山野菜、葯用植物、珍稀植物等高效經濟植物以及新經濟資源的開發利用。
植物快繁技術是古今中外人們十分關注的問題。從傳統的扦插繁殖、嫁接繁殖、種子育苗,到植物組織培養、王濤發明的abt生根粉、各種生根劑、生根靈誘導生根、全光照噴霧育苗等等各種方法,人類總是在不斷地尋求綠色產業快速發展的通路。
以植物組織培養為例,它是快速繁育優良品種無性系苗木的現代高新技術,具有繁殖系數、代數多、育苗時間長、材料消耗少、繁殖效率高的優點,但由於植物組織培養存在一次性投資大,成本高,技術步驟繁雜,技術易傳性差,農民在生產上不能直接利用試管苗,成活率低,推廣難度大等缺點,該技術在實際工廠化育苗中所形成的生產力還相當有限,真正形成大規模產業化的植物品種在世界范圍內不超過上百個。常規育苗如扦插、嫁接、壓條、分株法、種子繁殖在人類歷史上已經應用了近2000年。目前國內外還在使用,甚至還用它在作論文。它技術簡單,容易推廣的優點決定了它使用壽命很長。但繁殖慢,育苗時間長、材料消耗大、受氣候影響大,每年生產代數少,不能工廠化生產的缺點,長期沒有得到解決。
植物非試管高效快繁技術用許多植物的一葉一芽類似試管莖段、莖尖培養的微型繁殖材料單位,用科隆補液對「一葉一芽」材料切口進行處理後直接接種在輔助有簡易條件的大田沙床上(可以是現代化設施農業育苗或用育苗袋容器育苗),使大多數經濟植物離體材料在第二代後4-11天獲得再生完整植株,並且成活率高達80%至100%。每20-60天繁殖一代,可按幾何級數高效快繁。繁殖系數達到2-15以上,比試管內快繁系數高。在完全離開植物組織培養試管的簡易條件下,實現了多種植物在試管條件下才可能達到的高效快繁。植物非試管高效快繁技術經過在全國各地各種氣候帶、各種土壤連續十三年的研究、試驗、開發、生產、推廣,已形成一個完整的技術體系,是一項十分成熟的植物高效快繁技術。由於可在簡易條件下使千千萬萬個經特殊訓練的普通人員直接在田間實施,增強了快繁技術的易傳性和大眾化;增強了實際上的綜合快繁效率,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工廠化育苗的生產成本(一次性投資比組織培養快繁技術低幾十倍,完美巧妙地克服了植物組培試管快繁和常規育苗技術的全部缺點,並保留和發揮了它們二者的全部優點)。生產投資效益比可達1:5-1:10以上。它非常節約植物種質材料,僅用植物一葉一芽微型材料開始繁殖,對多數植物若連續生產一年就可繁殖數十萬甚至上千萬株純種苗。
植物非試管高效快繁技術與植物組培試管快繁和傳統育苗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先進性:
1、用一葉一芽植物外植體為繁殖單位材料,直接接種在大田沙床或營養袋中,一次成苗直至供應生產,不需任何移動,成活率高。
2、無論南方北方.不同緯度不同土壤.不同氣候,一年四季都可用此法連續快繁,從第二代起多數品種均可達6―12代。一年中365天任何時間都可用此快繁技術啟動生產,拓展了技術應用的時間和空間。
3、技術操作快已推廣。經過一段時間培訓合格的普通勞動力每天(8小時)可接種3000--5000個單位材料。長期推廣實踐證明:一是對生產技術人員素質要求不高,技術培訓期短、適應性極廣,易於推廣;二是個人操作速度比組織培養快繁和常規育苗均快,如組織管理得當,在其他條件滿足的情況下,每天每個基地可快速接種20萬--100萬個單位繁殖材料,技術易於大面積推廣,這是試管快繁技術所不可比擬的。
4、經過有計劃培訓一段的普通人員即能參加快繁操作工作,接種速度極快(超過組培試管快繁接種速度好幾倍,從第二代起多數植物既超過了超過常規育苗操作速度,也超過了試管快繁的操作速度。極大地節約了人工開支和提高了勞動效率)。
5、經技術發明人或發明人技術助理指導每個經過一段培訓合格的技術工人每月可生產管理2-10萬株苗木,每個骨幹加上一定數量的輔助工人每半年至少可生產30萬株幼苗,創經濟效益極高。新職工經強化培訓4個月後在技術助理的指導下可對單一植物品種進行大規模生產育苗工作。
6、多數植物利用植物非試管高效快繁技術培養到第2代以後,4-11天即可獲得完整再生植株,再生植株率達90%以上,真正實現了高效快繁。有些科屬植物生根繁殖情況特殊,如雞毛松、雲杉、紅豆杉、油樟、岩桂、中國蘭草、牡丹等生根持續時間較長。但仍然比試管快繁和常育苗要快,綜合快繁效率要高。
7、多數植物從第二代後,每一再生植株每30-60天繁殖一代,每代增殖系數為2-15倍(在原種植物數量基數上按幾何級數高效增殖)。這一點比組織培養試管快繁的優點還突出。越到後面的代數,繁殖的種質資源材料越多,繁殖的速度越快。
8、技術步驟少,所用時間短,極大地節約了綜合生產成本和提高了人員的生產效率.從微型材料開始繁殖,可直接培育出在自然條件下生長的植株,不需任何移栽對多數植物僅需要15-60天的培育即可用於生產栽培,而且植株均表現開花結果早,豐產性好。(如西紅柿,4天開始生根,20天開花結果,枸杞當年在苗圃地就開花結果,脫毒薯一葉一芽材料從接種至40天就能分化出小薯,當年栽培可直接在大地收獲大脫毒薯。脫毒薯幼苗當年大田栽培產量可達3至4噸,不僅給農民每畝地可節省300斤種薯,而且可是農民每年都能種上原種種薯.切花月季不需移栽從接種一片葉起70天就開花,花大而艷,開花周期比其它方法培育要長。針葉樹種如紅豆杉、北美紅杉、川西雲杉、日本落葉松等一般上山定植需4個月的時間。第一代一般20-40天開始生根,第二代後生根時間約縮短三分之一的時間。而針葉樹種有許多植物組織培養難度很大,基本上不能大規模生產。常規扦插又存在著生根慢、成活率低。致使這些品種的苗木一直在用種子繁殖,後代性狀變異非常大。
9、此法培養的成熟種苗,純度高、無病蟲、根系發達完整、根長25厘米以上,根數在3-6根,成熟芽飽滿,莖高20-60厘米,定植生產大田成活率90%以上。針葉樹種5厘米-15厘米,上山定植一般成活率高達95%以上。
10、在植物生長季節中直接接種培養在營養袋中的綠苗純度高,無病蟲,生長3-5片葉以上,腋芽飽滿,發枝能力強,根系發達,煉苗質量高,定植生產大田成活率達95%以上.
11、對許多植物來說,第一代就很正常。立即就可以進行大規模快繁生產。但有些難繁殖的植物從第2代才能達到該技術要求的指標。對這些種苗第一代主要追求的目標是盡可能的得到更多的原始基礎種苗,為第二代後正常生產打下良好基礎。
植物非試管高效快繁技術可用於絕大多數曾用植物組培莖尖快繁和常規扦插育苗技術可繁殖的植物,或上述兩項技術均不適於繁殖的植物;可用於植物育種工作中固定雜種優勢;可用於特種轉基因植物育苗工程、太空育種新植物、各種新種質材料或瀕危經濟植物的快繁推廣和保護、林木育苗、種子工程和種子產業化;可用於自然突變植株、優良單株及多倍體優勢株無性系的選擇純化和大量生產利用;可用於無病毒原種苗的隔離擴繁;可用於國內外新品種引種擴散、雜交育種等等。在這些方面此項技術具有技術的最佳性和市場的相對無窮性。
科隆苗的生產技術相當於在進行植物克隆,能保持與原種植物相同的基因型和表現型,保證苗木純度,使植物在組織器官水平達到了大規模克隆的生產目的,而科隆公司就好比一個植物克隆工廠。目前已推廣生產各種無性系植物6500多萬株,應用生產145000多畝,有許多品種已設立種苗基地並大規模生產推廣近15年.通過該技術入股已在全國各地區創建如四川科森克隆這樣的聯營公司或快繁基地30多家以及許多栽培示範基地.有力地促進了全國各地農林、園藝產業化的發展和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首創了網上苗木市場,實現了苗木電子商務,解決了許多地區的失業、下崗職工再就業問題,在經濟建設中顯示出了巨大的潛力。因此,先後有1000多名專家、學者、教授、科學家、企業家論證、考察、推廣,確認這是一項國內外重大科技創新,而且是具有極大推廣價值的技術,被譽為復制綠色的偉大創舉。技術發明人李長瀟也被譽為「復制植物的巨匠」。
科隆的發展方向是立足中國,走向世界。在這個知識經濟的時代,將自己的技術推廣到像美國、加拿大、歐洲、荷蘭、日本、以色列、台灣等一些農業生物技術發達的國家和地區,真正實現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化。
植物非試管高效快繁技術的產業化,必將在今後的生態建設和經濟建設中發揮巨大作用,為人類的綠色產業做出重大貢獻!為「綠我地球」而奮斗不息!

2、組織培養的植物組培發展簡史

植物組織培養與細胞培養開始於19世紀後半葉,當時植物細胞全能性的概念還沒有完全確定,但基於對自然狀態下某些植物可以通過無性繁殖產生後代的觀察,人們便產生了這樣一種想法即能否將植物體的一部分在適當的條件下培養成一個完整的植物體,為此許多植物科學工作者開始了培養植物組織的嘗試。最初的問題仍然是集中在植物細胞有沒有全能性和如何使這種全能性表現出來。
1839年Schwann提出細胞有機體的每一個生活細胞在適宜的外部環境條件下都有獨立發育的潛能。1853年trecul利用離體的莖段和根段進行培養獲得了愈傷組織,愈傷組織是指一種沒有器官分化但能進行活躍分裂的細胞團,但這還不能證明細胞具有全能性,因為由愈傷組織沒能再生出完整植物體。1901年Morgan首次提出一個全能性細胞應具有發育出一個完整植株的能力。所謂全能性細胞就是指具有完整的膜系統和細胞核的生活細胞,在適宜的條件下可通過細胞分裂與分化,再生出一個完整植株。White指出:如果一個給定的有機體的所有細胞都大致相同,並具有全能性,那麼在有機體內所觀察到的細胞分化必定是這些細胞對有機體內微環境和周圍環境的反應。就是說機體內每個細胞所以沒有表現出全能性,是因為該細胞所處位置的不同,致使其某些功能被抑制(suppressed),這充分說明機體內的微環境因素在細胞分化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按照現代發育生物學和細胞生物學的理論,細胞分化是受基因在時間和空間兩個方面的調控,空間就是指細胞在機體內所處的位置。不同位置的細胞,其基因的表達不同,細胞所表現出的形態結構和行為就不同。如果將一個生活的細胞從植物體內分離出來,使之脫離開原有的環境,細胞被抑制的功能將有望得以恢復,重新表現出全能性。基於這種認識,科學工作者便萌生出了植物組織培養的念頭。
Haberlandt(1902)首次提出細胞培養的概念,也是第一個用人工培養基對分離的植物細胞進行培養的人。與rechinger不同,Haberlandt相信切塊大小不會影響細胞增殖,但由於Haberlandt使用的培養液成分簡單,培養的細胞是高度分化的細胞,又沒採取消毒技術,所以實驗失敗,培養的細胞雖然存活了幾個月但沒能分裂。Haberlandt轉而對損傷修復發生興趣,提出激素作用的概念(leptohormone),與維管組織特別是韌皮部有關;另一類是創傷激素(woundhomone),與細胞損傷有關,為後來激素理論的建立和在組織培養中的廣泛應用奠定了基礎。但自Haberlandt的實驗之後直到1934年White培養番茄離體根尖的成功,其間的30多年裡,植物組織培養技術幾乎沒有什麼進展。分析其原因,主要就是培養基的成分和實驗所選取的材料不夠合適。
1934年White用離體的番茄根建立了第一個活躍生長的無性系,使根的離體培養實驗首次獲得了真正的成功,並首次發現和提出B族維生素B1、維生素B6和煙酸的重要性。與此同時,Cautheret在山毛柳和黑楊形成層組織的培養中也發現了B族維生素的作用,並使培養獲得了成功。Nobecourt也用胡蘿卜建立了類似的連續生長的組織培養物。因此,Haberlandt、White和Nobecourt一起被譽為植物組織培養的奠基人。人們現在所用的若干培養方法和培養基,原則上都是他們在1939年所建立的方法和培養基演變的結果,幾乎所有的培養基中都添加了不同種類和不同數量的B族維生素。從此植物組織培養進入快速發展時期。1941年,Overbeek、Conklin和Blakeslee等用附加椰乳到培養基中,獲得了Datura離體胚培養的成功。椰乳成分復雜,含有多種不同的有機物,後來的研究發現,其中在組織培養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腺嘌呤類激素或類似物。1944年,Skoog報道DNA的降解產物腺嘌呤和腺苷可以促進愈傷組織的生長,解除生長素對芽形成的抑製作用,誘導芽的形成。1948年,Caplin和Steward用實驗證明椰乳與2,4-D配合,對培養的胡蘿卜和馬鈴薯組織的增殖起到明顯的促進作用。在用煙草髓細胞誘導愈傷組織的實驗中,Skoog,Miller等分離確定了6-呋喃氨基嘌呤對細胞分裂有促進作用,並命名為「激動素」(Kinetin)。之後,與此相關的同系物6-苄氨基嘌呤被合成,它也刺激培養物的細胞分裂。於是,出現了「細胞分裂素」這一集合名詞,專門用來指能刺激培養物細胞分裂的一組6-某基團的氨基嘌呤化合物。爾後,玉米素、異戊烯基腺嘌呤和其他細胞分裂素等植物激素的相繼發現,更增加了細胞分裂素的種類。由於發現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相互配合能調節細胞的分裂與分化,控制器官的分化,生長素高時可誘導根的形成,細胞分裂素高時可促進芽的分化,使植物組織培養的工作迅速取得突破。1958年美國的Steward和德國的Reinert分別由培養的胡蘿卜細胞誘導形成了胚狀體,1965年由Vasil和Hildebrandt用單個分離的細胞培養獲得整個植株的再生,從而使植物細胞全能性的理論真正得到了科學的證實。從此之後,一批又一批植物的組織或器官通過培養的方法獲得了再生植株。
20世紀60年代,在植物組織培養方面的另外兩項成就就是劃分小孢子培養和原生質體培養的成功。Guha和Maheshwari(1966,1967),Rourgin和Nitsch(1967)先後利用煙草和胡蘿卜的小孢子培養獲得單倍體植株,並成功地實現了染色體的加倍,使這種同源二倍體植株在5個月內收獲到種子。Cocking等用純化的纖維素酶和果膠酶處理煙草細胞,獲得原生質體,通過調節滲透壓的方法控制原生質體膨脹,使培養獲得成功,得到了再生植株。自20世紀60年代始,植物組織與細胞培養逐漸走向了工廠化和商品化階段。
現在已不能確切統計有多少種植物通過組織培養的方法獲得了再生植株,因為幾乎每天都有可能出現利用新的植物種類獲得培養成功的報道。植物組織培養已經變成了一種常規的實驗技術,廣泛應用於植物的脫毒、快繁、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遺傳研究、次生代謝物質的生產、工廠化育苗等多個方面;從高級的研究機構、大專院校到普通的生物技術公司,甚至農民專業戶都在不同程度的利用或開展組織培養工作。
植物組織培養已經走過了近百年的歷程。它的歷史不僅證明了植物的每一個生活細胞都含有一種植物的全部遺傳信息,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發育成一個完整的植株,而且在一定范圍內人們可以按照意願,改變和調節植物的發育。但這種調節和改變只是局部的,主要是通過改變培養基中的激素和培養條件,從遺傳基礎上的徹底改造僅僅是開始。但是,生命的奧秘是很深遠的,植物也如此,科學家至今仍不能實現對所有植物的組織培養再生,對基因型對組培成功的影響至今仍迷惑不解,而且對已經獲得成功的植物,也還是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即便像煙草和擬南芥這樣的模式植物,也沒能實現讓它們在組培容器中遂願的生長發育和開花結實。人們對植物的認識、了解和掌握,仍然處於必然王國階段,單就其組織培養而言,還有十分漫長的道路要走。

3、一個組培瓶可以培養多少株

一個組培瓶大概可以培養幾株苗。
組培材料是放在組培瓶或試管內培養的,通常一間30平方米的培養室就能擺放1萬多個組培容器,可以繁殖幾萬株苗。而且周轉快,全年均可連續培養。
組織培養的難點:相比於傳統的扦插、嫁接,組織培養需要具備的條件更高些,而且對設備也有一定的要求,培養時要保證無菌的環境,需要一定的投入,並不是隨便在某個角落就能夠輕松的完成的。組織培養首先要准備合適的培養基,但是一種植株的品種很難找到合適的培養基,需要逐漸的實驗篩選,有一定的周期。這也給組織培養的普及,帶來一定的困擾。

4、組織培養繁殖是如何進項的?

在人工培養基中,使離體組織細胞培養成為完整植株的繁殖方法。屬於微體繁殖的一種,因開始應用的培養容器多是試管,又稱試管繁殖或試管育苗。果樹的組織培養材料是植株離體材料,稱外植體。根據所使用的不同外植體可分為幾種培養方式。用頂端分生組織及其下的第1~2個葉原基切離培養的,稱莖尖培養;以小段成熟枝條進行培養的稱莖段培養;以葉片或葉鞘組織進行培養的,稱葉片培養;還有胚培養等。

利用組織培養方法繁殖果樹植株具有佔地面積小,繁殖周期短,全年都能進行繁殖,繁殖系數高等特點。而且,還可以消除果樹的某些病毒病,適應果樹向品種更新快、矮化密植以及無病毒栽培方向發展的需要。但是目前果樹的組織培養繁殖除了草莓的繁殖已進入實用階段,蘋果,柑橘等已用於無病毒苗培養等外,其他木本果樹還處於試驗階段,有些已獲成功。

概況

果樹組織培養繁殖的研究,始於20世紀40年代。法國G.Morel(1944)首先進行了葡萄莖尖組織培養的嘗試,獲得了愈傷組織和根。美國Miller等(1963)通過莖尖培養獲得了脫病毒的草莓苗。此後研究工作進展迅速,各國對柑橘、獼猴桃、扁桃、桃、櫻桃、李、梨、蘋果等樹種進行了組織培養繁殖的研究,並利用組織培養苗木建立了葡萄園、草莓園、蘋果園等,及無毒苗木的繁殖。中國在這方面的研究起步較晚,但發展較快。已在蘋果、葡萄、柑橘、草莓、獼猴桃、菠蘿、枇杷等樹種上開展了組培脫毒和苗木繁殖工作,建立了蘋果、葡萄、草莓、獼猴桃等果樹的組培苗木果園。

組織培養的途徑

G.Hussey(1977)將組織培養歸納為3種途徑:①頂端分生組織培養。利用激素處理抑制頂端優勢,促成腋芽或不定芽發育成新梢。再切下分化的芽和新梢,繼續培養,增加繁殖系數。將達到生根標準的新梢轉接於生根培養基上,使其發育成完整植株。這種繁殖途徑變異少,在實際應用中是比較理想的。②器官培養。採用果樹的某種器官,通過刺激使其不定分生組織發生芽或新梢。將長成的新梢轉移於生根培養基上,發育成完整植株。③愈傷組織的培養。對果樹植物體的不定分生組織通過造傷、激素等各種刺激,促使產生愈傷組織,再使愈傷組織不斷增生,然後通過分化培養使之產生分生組織,分化出芽,長成新梢,再作生根培養,長成完整植株。但植株易發生變異,在需要保持果樹優良性狀的繁殖中不宜採用,但可用於誘變育種。

培養基

培養基是外植體賴以生長和發育的基質。適宜的培養基是達到培養目標的關鍵,應根據不同樹種、不同培養材料在各個生長和發育階段中所需的營養來配製。常用的培養基有含鹽種類較少,鹽量較低的White、Nitsch、Knop培養基;也有含鹽種類較多,鹽量較高的B5、B6、H·Ls及Ms等培養基。其中以Ms培養基應用較普遍,培養效果也較好,它的主要成分包括N、P、K、Ca、Mg等大量元素和Mn、Zn、Cu、Co、B、I、Mo、Fe等微量元素、蔗糖及氨基酸、B族維生素、煙酸、肌醇等有機成分。培養基中加用6~8%的瓊脂做凝固劑。此外,為達到一定的培養目的,在Ms基本培養基中還須加入一些附加成分,如水解酪蛋白(或水解乳蛋白)、植物激素。常用的植物激素有細胞分裂素,如激動素(KT)、六苄基腺嘌呤(BA)、玉米素(Zi)等;以及生長素,如吲哚乙酸(IAA)、吲哚丁酸(IBA)、萘乙酸(NAA)及2,4-二氯苯氧乙酸(2.4-D)等;有的還加入赤黴素。對植物激素的應用,在培養的前期(接種外植體階段)為加速苗的分化,應採用無或低濃度生長素,而含有較高濃度細胞分裂素的分化培養基;在生根培養階段,則宜採用含有生長素而無細胞分裂素的生根培養基。為了配製方便,常將培養基中各種成分依化學性質分組,先配成母液備用。用時以培養基用水量的一半左右與蔗糖和瓊脂加熱溶化,再加入相應量的母液,最後加入定容。再用1摩爾NaOH或1摩爾HCl調整pH,使之達到pH5.8或適宜的酸鹼度。充分攪拌後裝瓶。每個三角瓶裝置以形成厚約1厘米的培養基層為宜,裝後盡快封蓋,在1個氣壓,121℃下滅菌15~20分鍾,滅菌後冷卻到室溫即可應用。

接種

常用的接種材料有莖尖、莖段、葉片等,一年四季都可取摘、接種,各季節的材料都能分化、出苗。其中以芽萌動前後取材接種的分化率最高,分化新苗的生長速度也快。接種材料的大小,因培養目的而不同,為脫除繁殖材料的病毒,應取0.1~0.2毫米的莖尖;對一般繁殖材料,可取大莖尖或莖段培養,以提高分化率和分化速度。培養材料要求既不帶菌,又保持良好的生活力。為此,一般要經過以下兩個滅菌過程,先用濕潤劑處理使殺菌劑能很好滲入培養材料,濕潤劑有70~75%酒精等,酒精兼有殺菌能力;再選擇滅菌快而徹底,容易從材料上去除,並對接種材料毒害作用小的葯劑。不論以那種滅菌劑浸過的材料,都須用無菌清水沖洗3~5次,除去殘留葯劑。之後在無菌操作台的條件下,使用嚴格消毒過的針、刀,剝離、切取材料,並立即接種到培養基上,注意不能把整個材料埋入培養基內。

繁殖培養

接種後的繁殖材料要求置於25~30℃恆溫和1500~3000勒克斯(lx)光照強度,每日光照16小時的條件下培養,苗的分化速度較快,分化苗的生長正常而迅速。每培養30~50天結合轉換新鮮培養基進行一次分苗,以擴大繁殖。分苗時掌握1厘米以上的苗,每2~3節切為一段,1厘米以下的小苗每5~7節切為一塊。分苗後有的樹種如蘋果無性系砧木和品種,擴大繁殖的初期階段,應在暗培養中進行,才可以加快繁殖速度。經暗培養2~3代後,再轉入光照培養,以保苗勢健壯。光照期間分苗主要是分塊,對高2厘米以上苗剪下進行生根培養,余者5~7節切為一塊,接入新培養基中繼續繁殖。在進行莖段培養時,苗的分化、生長速度都較快,應隨時剪取高2厘米以上的分化苗的先端,轉入生根培養,其餘的切塊轉入新培養基繼續繁殖(見圖)。

生根培養

採用1/2Ms、1/2B5、White、Knop等含鹽量低的培養基。蔗糖的用量減為1/2或1/4。附加成分中,一般不使用水解酪蛋白類物質和細胞分裂素,主要使用生長素類,如IAA、IBA、NAA等。多數單用一種生長素,也有混加幾種生長素的。使用方法,有的把生長素加到培養基中,直接接種綠苗:有的先用高濃度生長素無菌溶液浸蘸綠苗基部,經一段時間後再接種於生根培養基上;也有將培養基所用的鹽類和生長素配成營養液,把夠標準的綠苗基部浸於營養液中培養生根。生根培養期間的溫度與擴大繁殖期間基本相同。而光照強度一般要求在2000勒克斯(lx)以上。

土壤培養

組培生根苗移栽到土壤時,由於培養條件和外界條件差異很大,影響成活率。一般莖基直接產生不定根,根多而粗壯,葉大、厚、色深綠的健壯生根苗,移栽土壤的成活率普遍較高。弱苗,特別是不定根發自莖基愈傷組織的,則葉小苗弱,很難成活。生根苗移出後,先栽於洗凈、滅菌的河沙中,初期加蓋燒杯或塑料罩,以保持較高的空氣相對濕度。以後逐漸降低到外界水平。沙培期間只澆清水,經2至3個星期後移栽於裝有培養土的木箱或花盆中,再培養4~5個星期後,帶土栽於田間,便可成活。此間要求光照強度穩定在2000勒克斯(lx)以上;氣溫控制在15~20℃,沙培中沙的含水率保持在7~10%,空氣相對濕度初期保持在80%以上,以後逐漸降至50~60%,土培中的土壤含水率在20%左右,空氣相對度為50~70%。

組織培養繁殖1.剝取的M7腋芽生長點,解剖鏡下放大40倍;2.暗培養的M7,接種後30天;3.暗培養的M26,接種後70天;4.富士品種,轉入光照培養30天;5.生根培養30天的圓葉海棠生根苗;6.沙培15天的M4苗;7.軟棗獼猴桃生長點培養苗,土培2個月;8.遼紅山楂生長點培養苗,土培5個月;9.M7苗,土培10個月;10.生長點培養M4+富士苗,定植當年開花狀;11.生長點培養金矮生自根苗,定植4年結果狀;12.暗培養的M26,分苗後20天。左:分苗時保留愈傷組織,右:分苗時清除愈傷組織;13.光照培養的M26,分苗後30天。左:分苗時清除愈傷組織,右:分苗時保留愈傷組織

5、組織培養的植物組織培養應用

<

6、設計一種植物組織培養的方法

一、培養材料的採集
組織培養所用的材料非常廣泛,可採取根、莖、葉、花、芽和種子的子葉,有時也利用花粉粒和花葯,其中根尖不易滅菌,一般很少採用。
對於木本花卉來說,闊葉樹可在一、二年生的枝條上採集,針葉樹種多采種子內的子葉或胚軸,草本植物多採集莖尖。
在快速繁殖中,最常用的培養材料是莖尖,通常切塊在0.5厘米左右,如果為培養無病毒苗而採用的培養材料通常僅取莖尖的分生組織部分,其長度在0.1毫米以下。
二、培養材料的消毒
(一)先將材料用流水沖洗干凈,最後一遍用蒸餾水沖洗,再用無菌紗布或吸水紙將材料上的水分吸干,並用消毒刀片切成小塊。
(二)在無菌壞境中將材料放入70%灑精中浸泡30-60秒。
(三)再將材料移入漂白粉的飽和液或0.01%升汞水中消毒10分鍾。
(四)取出後用無菌水沖洗三、四次。
三、制備外植體
將已消毒的材料,用無菌刀、剪、鑷等,在無菌的環境下,剝去芽的鱗片、嫩枝的外皮和種皮胚乳等,葉片則不需剝皮。然後切成0.2-0.5厘米厚的小片,這就是外植體。在操作中嚴禁用手觸動材料。
四、接種和培養
(一)接種
在無菌壞境下,將切好的外植體立即接在培養基上,每瓶接種4-10個。
(二)封口
接種後,瓶、管用無菌葯棉或蓋封口,培養皿用無菌膠帶封口。
(三)溫度
培養基大多應保持在25℃左右,但要因花卉種類及材料部位的不同而區別對待。
(四)增殖
外植體的增殖是組培的關鍵階段,在新梢等形成後為了擴大繁殖系數,需要繼代培養。把材料分株或切段轉入增殖培養基中,增殖培養基一般在分化培養基上加以改良,以利於增殖率的提高。增殖1個月左右後,可視情況進行再增殖。 (五)根的誘導
繼代培養形成的不定芽和側芽等一般沒有根,必須轉到生根培養基上進行生根培養。1個月後即可獲得鍵壯根系。
五、組培苗的練苗移栽
試管苗從無菌到光、溫、濕穩定的環境進入自然環境,必須進行煉苗。一般移植前,先將培養容器打開,於室內自然光照下放3天,然後取出小苗,用自來水把根繫上的營養基沖洗干凈,再栽入已准備好的基質中,基質使用前最好消毒。移栽前要適當遮蔭,加強水分管理,保持較高的空氣濕度(相對濕度98%左右),但基質不宜過濕,以防爛苗。

在根據內容目的修改一下就行

7、如何處理組培苗的玻璃化

下面的是我摘抄的片段,希望能給你點幫助:

如何防止組培苗的玻璃化現象
瓊脂和蔗糖濃度與玻璃化呈負相關,即瓊脂和蔗糖濃度越高,玻璃化苗比率越低。碳源不僅為芽的形成提供能量,也起到滲透調節作用,主要是影響培養基硬度增加,從而影響其襯質勢和水分狀況。有研究表明,液體培養是導致玻璃化的主要原因。可以判定,試管苗玻璃化可能是培養基內水分狀態不適應的一種生理變態。
許多學者證明,培養基中細胞激動素濃度和生長素濃度與玻璃化呈正相關,細胞激動素濃度或生長素濃度越高,玻璃化苗比率越大。玻璃化苗的一個重要特徵是葉脈生長明顯加快,而赤黴素也有類似效應。也許赤黴素促進了細胞過度生長,從而導致玻璃化。生長素可以改變細胞壁機械特性,使其具有更大的可塑性。
防止玻璃化苗的措拖
控制香蕉苗的玻璃化要從培養基的環境條件和生理生化方面入手。具體措施如下:利用固體培養,增加瓊脂濃度,降低成本培養基的襯質勢,造成細胞吸水阻礙;提高瓊脂純度,也可降低玻璃化;適當提高培養基中蔗糖含量或加入滲透劑,降低培養基中的滲透勢,減少培養基中植物材料可獲得的水分,造成水分脅迫;降低培養容器內部環境的相對濕度;適當降低培養基中細胞激動素和赤黴素的濃度;控制溫度,適當低溫處理,避免過高的培養溫度,在晝夜變溫交替的情況下比恆溫效果好。試驗發現,玻璃苗放於自然光下幾天後,莖、葉變紅,玻璃化逐漸消失,因自然光中的紫外線能促進試管苗成熟,加快木質化

8、普通人可以進行組織培養嗎?

我國對種苗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僅僅*目前傳統的育苗方法遠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需要,種苗生產逐漸開始了專業化、產業化的生產。從世界規模來看,種苗生產企業的數量在不斷增加。穴盤育苗和組培苗生產逐漸普及。利用穴盤和組織培養的方法培育出來的優質苗,可以減少後期栽培中農葯、肥料的施用量,減輕人工管理的勞力,達到增產、增收的目的。 一般來說,穴盤苗容易適應栽培環境,可使產量和品質得到提高。20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國引進穴盤育苗技術,該技術在「八五」和「九五」期間都被農業部和科技部列為國家重點科研項目。可以說,無論從美國、荷蘭,還是日本這些發達國家的經驗未看,目前穴盤育苗是實生苗(即用種子育苗)種苗生產產業化的最有效的方法。 另一方面,對干無性繁殖苗木,則多採用組織培養的育苗方法。組培苗可大量生產具有優良遺傳性狀,而且不被病原菌污染的種苗,但目前由於組培苗的生產成本較高,除利用價值較高的園藝作物外,普及率還不是很高。 除人工費用以外,培養植物生長緩慢,培養及馴化過程中植株死亡率高,形態及生理異常多等都是造成組培苗生產成本高的原因。這主要是由於目前的組培方法使用了含糖培養基,雜菌很容易侵入培養培養器和在培養基中繁殖。為了減少因雜菌繁殖造成的培養植物損失,必須採用無菌條件下的小型培養器的手工操作。 由此可知:小型培養容器的有糖培養,也就是我們現在所使用的常規培養,具有以下特點: l)由干培養基中含有糖,一旦被微生物(雜菌侵染,將很快在培養基上繁殖,造成污染,使培養植株枯死。 2)由干培養容器是密閉的,所以容器內相對濕度很高,一般都在 96%以上,甚至達到 100%,培養容器內壁經常結露。在這種相對濕度高和弱光環境下(一般組培容器內的光照度只有3 000 lx,遠低於室外和溫室內)植株生長纖弱,葉片上調節蒸騰速度的氣孔開閉機構極不發達,葉表面基本沒有形成充分的蠟質層,植株徒長,嚴重的還會出現水浸狀。而且培養植物的蒸騰弱,抑制了植物從培養基中吸水也抑制了植物的發根,因此從培養容器中移出後,容易引起植物體的過度蒸騰,使生育延緩或枯死。 3)由於培養容器是密閉的,所以在照明開始1~2 h之內, CO2濃度迅速下降,基本在 100 μL/L以下,這個濃度從植物生理學上未講,幾乎接近二CO2濃度的補償點,即凈光合速度等於零。培養植物的光合成明顯受到抑制,植株生長緩慢。 4)由於容器內的空氣幾乎不流動,所以乙烯濃度和暗期的CO2濃度較高,造成植株生理代謝異常。 為解決以上問題,從 1992年開始日本千葉大學古在豐樹教授的研究小組進行了無糖培養法(光獨立營養培養法)的開發和研究。他們首先注意到在溫室內或露地栽培的植物,即使開始只有米粒大小的葉片,也能長成一顆很大的植株,實驗證明,只要具有 20 mm2含有葉綠素的葉片,就能夠獨立地進行光合作用。植物組織培養的快繁階段,基本上使用的是帶有一段莖及一片或數片葉片的植物片。也就是說在這一階段,即使不在培養基中加糖,植物片也應該能夠進行光合作用,自養生長。如果把培養基中的糖去掉,污染就可以大大減輕,就沒有必要密閉得那樣嚴實,這樣組培的氣相環境就可以得到改善。而且如果污染問題得到了解決,還可以在大型容器內或設施內進行培養,增加光照,補充CO2,以達到提高植物生長速度,縮短培養時間,降低成本的目的。 光獨立營養培養法(無糖培養法)主要引進了以下新技術: l)去除培養基中的糖,導入大型培養容器 去除了培養基中的糖後,減少了污染的機會,使大型培養容器得以導入。大型培養器內的CO2、相對濕度、氣流速度等環境因於可以比較容易地進行調節。另外,使用大型培養容器還可以減少人工操作的工作量,為實現自動化、機械化操作提供條件。比如:東芝公司開發的機械手,可以利用高解像度的攝相機,從培養植物的三維立體形態上判斷莖、節、葉的位置,決定獲得植物組織切斷的位置,然後從上方用鑷於挾起,用剪刀切斷,再用鑷子移植到新的培養基中。

9、組培瓶的介紹

組培瓶也是菌種瓶(俗稱:菌瓶)。用於培育種子幼芽品種培育的一種玻璃包裝容器,玻璃包裝容器無毒、安全、衛生、透明度和透光度都比較好。

10、開放式組培有誰試過成功了

有菌環境條件下的月季植物組織堷養技術(此文發表在《現代農業科技》2012年第8期)
月季屬薔薇科薔薇屬。是風靡世界的名花,素有"花中皇後"之美譽,它與菊花類、香石竹類、唐菖蒲等並列為四大切花。我國將月季列為巿花的城市有六十多個城巿。月季的品種繁多,近一百年來累計的品種數以萬計,目前流行的也有數千個品種,而且每年在許多國家裡仍在源源不斷新品種選育出來。月季除種類繁多外,用途也很廣泛。如用藤本月季布置長廊、拱門;樹狀月季裝飾主幹道;灌木狀月季作綠籬;聚花類月季點綴花壇;茶香月季供展覽;微型月季供室內陳設;切花月季製作花籃等等。
現在許多國家都在用組織堷養技術來繁殖月季的優良品種,目前這種快速繁殖方法技術成熟,已進行工廠化生產,對加速老品種的更新換代,迅速普及月季名優新特品種將起到重要的作用。月季常規組培技術報道很多,但在有菌環境條件下的月季組織培養技術未見報道。
技術工藝如下:
一、堷養基組成
1、誘導萌芽堷養基:MS+BA0.5~1mg/l+S106殺菌劑0.3ml∕l
2、增殖堷養基:MS+BA1~2 mg/l +NAA0.1~0.2 mg/l +S106殺菌劑0.3 ml∕l
3、生根堷養基:1∕2MS+NAA0.1~0.2 mg/l +IAA1 mg/l或NAA0.5 mg/l +S106殺菌劑0.3 ml∕l
二、技術程序
1、培養瓶滅菌:根據堷養瓶的大小、數量,以浸沒培養瓶及蓋為度,在水池或容器中量取適度的自來水,然後按水量毎升自來水加入S105殺菌劑0.2毫升,攪拌均勻,放入洗凈的堷養瓶及蓋浸泡2小時以上。然後撈取堷養瓶及蓋倒扣在干凈的工作檯面上濾干水,待用。
2、滅菌培養基的製作
以製取一升堷養基為例:量取1l自來水放在電飯煲內加熱(因加熱蒸發加入母液後到分裝時煮沸剛好是定容要求的1100ml,冷卻後就是1l,故配一升培養基量取1l自來水),稱取白糖30g、瓊脂4 g,加入電飯煲鍋水中,待全部溶解,再加入100倍MS母液:其中:大量元素A:10ml、大量元素B:10ml、鐵鹽:10ml、微量元素:10ml、有機物:10ml、細胞分裂素每毫升1亳克濃度的BA0.5~1ml,煮沸。用1 mol NaOH或Hcl調PH5.8,最後加入S106殺菌劑溶液0.3ml,繼續煮沸2~3分鍾使殺菌劑在堷養基中混合均勻,再進行分裝。
分裝前拿起堷養瓶使瓶口朝下用力甩凈附著在瓶壁和瓶口水珠,使瓶口朝上放在工作檯面上,然後倒入堷養基均勻分裝,最後拿取培養瓶蓋用力甩干瓶蓋附著的水珠,扣在倒了堷養基的瓶口上,待凝固接種。
3、取材
在春季或秋季,連續晴天上午露水干後,選取生長健壯的當年生半木質化無病蟲害的優良品種枝條帯回實驗室。
除去枝條上的葉片和皮刺,切去枝條上端嫩莖和下端木質化的莖稈,選留中間半木質化飽滿未萌發的帶腋芽莖段做外植體,切成1厘米長帶腋芽莖段。
4、材料處理
先用洗潔精少許滴入一個干凈的瓶中,加入整理好的外植體莖段,加入占瓶體積三分之二的自來自水振盪洗滌5~6分鍾(也可把瓶子放在磁力攪拌器上攪動洗滌5~6分鍾),倒去瓶中帶泡沫的水,找一塊醫用紗布扎住瓶口放自來水龍頭下流水沖洗至無泡沫為止。
倒去自來水,把莖段轉移到一個經S105殺菌滾處理過的瓶中,倒入75%酒精浸泡8~10秒,倒入自來水,立即倒出瓶中水,再倒入自來水沖洗一次。倒出並濾干瓶中自來水倒入0.1%的升汞溶液振盪浸泡8~12分鍾(也可放在磁力攪拌器上攪拌浸泡8~12分鍾),時間從倒入升汞溶液至倒出升汞溶液加入自來水為止,加入自來水振盪洗滌每次不少於3分鍾,連續洗滌5~6次。
根據外植體數量,按100毫升涼開水加入S106殺菌劑0.5亳升的比例,製作外植體處理液,把外植體轉移到此處理液中,處理液的體積為外植體的3~4偣,浸泡1.5至2小時(也可放在磁力攪拌器上攪拌浸泡1.5~2小時,待接種。
5、接種
鑷子、剪刀經滅菌器滅菌或經酒精灼燒攤涼浸泡在75%的酒精中,左手拿起鑷子,右手拿起剪刀,用鑷子從處理液中夾起外植體莖段,甩干附著在外植體上的處理液,用剪刀剪去帶腋芽莖段二端接觸殺菌處理液的斷面,打開扣在培養基瓶蓋按極性方向插入堷養基,一瓶插一個莖段,扭緊瓶蓋,把用過的剪刀、鑷子重新浸泡在酒精瓶中浸泡。取出另一套剪刀、鑷子重復操作直至全部接種完。
6、堷養
把接種好的堷養瓶用記號筆寫上接種日期,轉入堷養室堷養架上堷養。堷養室光照10~12小時/天,光強800~1800LX,溫度20~23℃,最高24~26℃。堷養20~25天,當腋芽萌發至1~2厘米時,可進行繼代增殖堷養。在培養期間發現污染及時把污染瓶移出堷養室。
7、繼代增殖培養

熱點內容
我要開店淘寶 發布:2020-09-09 12:06:51 瀏覽:854
十大相機品牌 發布:2020-08-29 10:57:46 瀏覽:788
淋浴器十大品牌 發布:2020-08-29 01:52:31 瀏覽:627
開店寶支付 發布:2020-09-15 10:25:50 瀏覽:560
技術專利申請 發布:2020-08-27 21:42:43 瀏覽:545
怎麼掃條形碼 發布:2020-08-29 10:28:31 瀏覽:538
怎麼保護知識產權 發布:2020-08-29 01:30:26 瀏覽:535
濟南創新谷 發布:2020-09-10 04:19:14 瀏覽:533
淘寶開店照片要求 發布:2020-09-09 12:08:29 瀏覽:532
開店美發 發布:2020-09-02 20:04:55 瀏覽: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