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染料專利
1、陶博士的植物染發劑的專利號為什麼在國家知識產權局檢索不到,難道是在美國申請的專利?
對照這個專利號,找到一個專利文獻。
一種不含對苯二胺、雙氧水的不過敏植物染發劑
申請號:201110347744.7 申請日:2011-11-04
摘要:本發明公開一種不含對苯二胺、雙氧水的不過敏植物染發劑。它包括1劑和2劑:所述的1劑,按質量百分數100%計,由以下組份組成:愛瑪膏7~12%、DL-半胱氨酸鹽酸鹽5~15%、乙醇胺3~7%、五倍子提取物5~15%、沒食子酸丙酯1~2%、油醇醚-5?2~5%、尿素5~8%,餘量為水;所述的2劑,按質量百分數100%計,由以下組份組成:愛瑪膏7~12%、硫酸亞鐵2~6%、油醇醚-5?2~5%、異抗壞血酸0.2~0.5%,餘量為水。本發明採用天然植物材料作為染發劑的原料,不含苯二胺、雙氧水等成分,不過敏,無致突變性,無刺激性氣味,配方中使用五倍子提取物和沒食子酸丙酯復配,使黑發效果更理想。
申請人: 廣州綠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化學工業的發展
從18世紀中葉至20世紀初是化學工業的初級階段.在這一階段無機化工已初具規模,有機化工正在形成,高分子化工處於萌芽時期.
無機化工
第一個典型的化工廠是在18世紀40年代於英國建立的硫酸廠.先以硫磺為原料,後以黃鐵礦為原料,產品主要用以制硝酸,鹽酸及葯物,當時產量不大.在產業革命時期,紡織工業發展迅速.它和玻璃,肥皂等工業都大量用鹼,而植物鹼和天然鹼供不應求.1791年在法國科學院懸賞之下,獲取專利,以食鹽為原料建廠,製得,並且帶動硫酸(原料之一)工業的發展;生產中產生的氯化氫用以制鹽酸,氯氣,漂白粉等為產業界所急需的物質,純鹼又可苛化為,把原料和副產品都充分利用起來,這是當時化工企業的創舉;用於吸收氯化氫的填充裝置,煅燒原料和半成品的旋轉爐,以及濃縮,結晶,過濾等用的設備,逐漸運用於其他化工企業,為化工單元操作打下了基礎.呂布蘭法於20世紀初逐步被索爾維法(見)取代.19世紀末葉出現電解食鹽的.這樣,整個化學工業的基礎——酸,鹼的生產已初具規模.
有機化工
紡織工業發展起來以後,天然染料便不能滿足需要;隨著鋼鐵工業,煉焦工業的發展,副產的煤焦油需要利用.化學家們以有機化學的成就把煤焦油分離為,,,,蒽,菲等.1856年,英國人由合成苯胺紫染料,後經過剖析確定天然茜素的結構為二羥基蒽醌,便以煤焦油中的蒽為原料,經過氧化,取代,水解,重排等反應,仿製了與天然茜素完全相同的產物.同樣,制葯工業,香料工業也相繼合成與天然產物相同的化學品,品種日益增多.1867年,瑞典人發明代那邁特炸葯(見),大量用於採掘和軍工.
當時有機化學品生產還有另一支柱,即乙炔化工.於1895年建立以煤與石灰石為原料,用電熱法生產電石(即)的第一個工廠,電石再經水解發生乙炔,以此為起點生產乙醛,醋酸等一系列基本有機原料.20世紀中葉發展後,電石耗能太高,大部分原有乙炔系列產品,改由為原料進行生產.
高分子材料
受熱發粘,受冷變硬.1839年美國用硫磺及加熱天然橡膠,使其交聯成彈性體,應用於輪胎及其他橡膠製品,用途甚廣,這是高分子化工的萌芽時期.1869年,美國用樟腦增塑硝酸纖維素製成塑料,很有使用價值.1891年在法國貝桑松建成第一個人造絲廠.1909年,美國製成酚醛樹脂,俗稱電木粉,廣泛用於電器絕緣材料.
這些萌芽產品,在品種,產量,質量等方面都遠不能滿足社會的要求.所以,上述基礎有機化學品的生產和高分子材料生產,在建立起石油化工以後,都獲得很大發展.
化學工業的大發展時期編輯
從20世紀初至戰後的60~70年代,這是化學工業真正成為大規模生產的主要階段,一些主要領域都是在這一時期形成的.和石油化工得到了發展,進行了開發,逐漸興起.這個時期之初,英國和美國的等人提出的概念,奠定了化學工程的基礎.它推動了生產技術的發展,無論是裝置規模,或產品產量都增長很快.
合成氨工業
20世紀初期異軍突起,用物理化學的反應平衡理論,提出氮氣和氫氣直接合成氨的催化方法,以及原料氣與產品分離後,經補充再循環的設想,進一步解決了設備問題.因而使德國能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建立第一個由氨生產的工廠,以應戰爭之需.合成氨原用焦炭為原料,40年代以後改為石油或天然氣,使化學工業與石油工業兩大部門更密切地聯系起來,合理地利用原料和能量.
石油化工
1920年美國用生產,這是大規模發展石油化工的開端.1939年美國標准油公司開發了臨氫催化重整過程,這成為芳烴的重要來源.1941年美國建成第一套以為原料用制乙烯的裝置.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由於化工產品市場不斷擴大,石油可提供大量廉價有機化工原料,同時由於化工生產技術的發展,逐步形成石油化工.甚至不產石油的地區,如西歐,日本等也以原油為原料,發展石油化工.同一原料或同一產品,各化工企業卻有不同的工藝路線或不同催化劑.由於基本有機原料及高分子材料單體都以石油化工為原料,所以人們以乙烯的產量作為衡量有機化工的標志.80年代,90%以上的有機化工產品,來自石油化工.例如,等,過去以電石乙炔為原料,這時改用氧氯化法以乙烯生產氯乙烯,用丙烯氨氧化(見)法以生產丙烯腈.1951年,以天然氣為原料,用蒸汽轉化法得到一氧化碳及氫,使得到重視,目前用於生產,,個別地區用生產.
高分子化工
高分子材料在戰時用於軍事,戰後轉為民用,獲得極大的發展,成為新的材料工業.作為戰略物質的天然橡膠產於熱帶,受阻於海運,各國皆研究.1937年德國法本公司開發獲得成功.以後各國又陸續開發了順丁,丁基,氯丁,丁腈,異戊,乙丙等多種合成橡膠,各有不同的特性和用途.方面,1937年美國 成功地合成尼龍 66(見),用熔融法紡絲,因其有較好的強度,用作降落傘及輪胎用.以後滌綸,維尼綸,腈綸等陸續投產,也因為有石油化工為其原料保證,逐漸佔有天然纖維和人造纖維大部分市場.塑料方面,繼酚醛樹脂後,又生產了,醇酸樹脂等熱固性樹脂.30年代後,品種不斷出現,如迄今仍為塑料中的大品種,為當時優異的絕緣材料,1939年高壓用於海底電纜及雷達,低壓聚乙烯,等規聚丙烯的開發成功,為民用塑料開辟廣泛的用途,這是齊格勒-納塔催化劑為高分子化工所作出的一個極大貢獻.這一時期還出現耐高溫,抗腐蝕的材料,如,,其中聚四氟乙烯有塑料王之稱.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一些也陸續用於汽車工業,還作為建築材料,包裝材料等,並逐漸成為塑料的大品種.
精細化工
在方面,發明了活性染料,使染料與纖維以化學鍵相結合.合成纖維及其混紡織物需要新型染料,如用於滌綸的,用於腈綸的,用於滌棉混紡的活性分散染料.此外,還有用於激光,液晶,顯微技術等特殊染料.在方面,40年代瑞士P.H.米勒發明第一個有機氯農葯之後,又開發一系列有機氯,有機磷,後者具有胃殺,觸殺,內吸等特殊作用.嗣後則要求高效低毒或無殘毒的農葯,如仿生合成的類.60年代,,發展極快,出現了一些性能很好的品種,如吡啶類除草劑,苯並咪唑殺菌劑等.此外,還有抗生素農葯(見),如中國1976年研製成的井岡黴素用於抗水稻紋枯病.醫葯方面,在1910年法國製成606砷制劑(根治梅素的特效葯)後,又在結構上改進製成914,30年代的類化合物,甾族化合物等都是從結構上改進,發揮出特效作用.1928年,英國發現,開辟了抗菌素葯物的新領域.以後研究成功治療生理上疾病的葯物,如治心血管病,精神病等的葯物,以及避孕葯.此外,還有一些專用診斷葯物問世.擺脫天然油漆的傳統,改用,如醇酸樹脂,,丙烯酸樹脂等,以適應汽車工業等高級塗飾的需要.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丁苯膠乳製成水性塗料,成為建築塗料的大品種.採用高壓無空氣噴塗,靜電噴塗,電泳塗裝,陰極電沉積塗裝,光固化等新技術(見),可節省勞力和材料,並從而發展了相應的塗料品種.
3、化學染料是怎樣形成的?
1856年的暑假,年僅18歲的英國大學生威廉?亨利?潘琴在化學合成金雞納霜的過程中意外發現瓶底的黑色的沉澱物溶解到酒精里會變成鮮艷奪目的紫色。這奇妙的影像使潘琴萌發出用顏色染布的念頭。他將自己的白色手帕放進溶液中,手帕立刻變成紫色,而且顏色再也沒褪去。潘琴將此顏色命名為「阿尼林紫」。潘琴在其發明獲得英國政府專利後,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個人造染料工廠。
1863年前後潘琴相繼發明了阿尼林紅、阿尼林青、阿尼林黃、霍夫紫等合成染料。1868年,德國的格雷貝和利貝曼合成了人工茜草紅顏色。1880年,德國的拜爾公司合成了號稱「天然染料皇帝」的印度藍。
4、200510039196.6這個國家發明專利號怎麼查詢
在『中國知識產權網』中的『中國知識產權網----專利檢索』網頁上輸入專利號即可。
5、潘琴用什麼樣的實驗發現了染料?
一次,潘琴將重鉻酸鉀加入從煤焦油里提煉出的苯胺里,結果還是失敗了。潘琴氣急之下,正准備將試管扔了。突然,他發現試管底部有一些奇怪的黑色沉澱物。潘琴正打算把這團沉澱物倒掉,忽然心生一念:給沉澱物加熱,看它是否還原。他點然酒精燈,仔細觀察沉澱物的變化,結果驚奇地發現,黑色的沉澱物漸漸地變成紫色的液體。
這顏色太美麗了!潘琴馬上想到這東西或許可以作染料。他把一些紫色液體塗在白紙上,白紙立刻變成了紫色。他又將紫色液體塗在幾種絲織品上,效果非常理想。他看到了這種紫色液體的應用前景。當時的染料都是天然顏料,來源不廣,價格昂貴,而且只有很少的染料可以牢固地附著在織物上。而他的染料的主要原料苯胺,是從煤焦油中提取的,來源充足,效果也很好。
潘琴把他的紫色化合物樣品寄給蘇格蘭的一家染坊。復信是令人振奮的,說經它染的絲非常漂亮,而且永不褪色,還問這種染料是否容易製取。
潘琴滿懷信心地作出了決定,他將這種染料的製作方法申請了專利,父親和哥哥鼎力支持他。1857年,潘琴一家辦了一座染料工廠,經過六個月的不懈努力,終於生產出了紫色染料,工藝技術也不斷提高。
6、食用色素在什麼情況下會褪色?
食用色素在高溫情況下會褪色。用戶應盡可能在低溫時候加入食用色素,越晚越好,加入色素後產品最好不需要進一步加熱。耐熱性最好的是檸檬黃、胭脂紅、亮藍。靛藍不耐熱。
按其溶解性可分為水溶性和非水溶性兩類。合成色素色澤鮮艷,著色力強,性能穩定,不易褪色,而且用量較少,相對來說,價格便宜,曾被大量應用。
發展歷史人類為食品著色的發展歷程大致可概括為:天然色素--人工合成食用色素--天然色素與人工合成食用色素並用--更加安全、穩定的天然使用色素。
(6)天然染料專利擴展資料:
許多天然食品具有本身的色澤,能促進人的食慾,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因而有利於消化和吸收,是食品的重要感官指標。但是,天然食品在加工保存過程中容易退色或變色,為了改善食品的色澤,人們常常在加工食品的過程中添加食用色素,以改善感官性質。
在食品中添加色素並不是現代人的專利,其實,在古代,人們就知道利用紅曲色素來製作紅酒。自從1856年英國人帕金合成出第一種人工色素——苯胺紫之後,合成色素也登台上場,扮演著改善食品色澤的角色。
食用色素最初來自天然物,以後一度被食用合成色素所取代,又向食用天然色素的方向發展。世界各國許可使用的主要食用色素基本一致。1986年中國許可使用的食用天然色素為20種,食用合成色素8種。
7、合成染料的發展歷史
具有悠久的歷史,古代採用天然物質作染料。自煉焦工業發展後,從副產品煤焦油中分離出苯、萘、蒽等芳烴化合物,為合成染料提供了原料,染料生產逐漸發展成為一個獨立的產業。
1856年,英國化學家帕金(W.H.Perkin,1838-1907)在製取奎寧的試驗中意外地發現一種紫色染料——苯胺紫。1857年苯胺紫投入生產,這標志著合成染料工業的開端。
1868 年,德國化學家格雷貝(C.Graebe,1841-1927)和利伯曼(C.Liebermann,1842-1914)合成出茜素;1880 年,德國化學家拜爾(A.von Baeyer,1835-1917)注冊了合成靛藍的專利;1901年,德國化學家博恩(R.bohn,1862-1922)合成了藍色染料——陰丹士林。這三種化合物是合成染料工業發展中三個里程碑式的發明。
8、威廉·亨利·柏琴對化學有什麼研究?
染料是人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質。很難想像,如果沒有染料,人類的生活會變成什麼樣子。在現代合成染料問世之前,人們所用的染料,或者取自植物,例如取自靛藍植物的靛藍和與之關系密切的菘藍;或者取自動物,例如取自蝸牛類動物的推羅紫;或者取自礦物,丹砂就是其中之一。在這些天然染料中,色澤鮮艷、耐洗耐磨的優質染料寥寥無幾。直到合成染料工業興起後,這種局面才得到徹底改觀。而現代合成染料工業的創始人,是英國有機化學家威廉·亨利·柏琴爵士。
一想到自己可能發現了一種新染料,柏琴十分激動。他知道,人類有史以來就對染料感興趣,因為染料可以把那些色澤平淡單一的絲、棉、毛、麻的織品染出各種絢麗悅目、豐富多彩的顏色來。但可惜的是,在自然界存在的各種染料中,能夠把顏色牢固地附著到織物上,做到水洗日曬,永不褪色的,實在寥寥無幾。偶爾有種好的染料,就會被人們當做珍寶秘藏起來。例如有一種從地中海的水生貝殼類動物身上提煉出來的紫紅色染料,人們用它來裝染土耳其的蒂雷古城,效果非常好。這種染料是如此的華貴和受人歡迎,以至於被列為皇家專用,不許平民染指。如果自己真的找到了一種可以人工合成的新染料,那就意味著染料工業的歷史性突破。一想到這一點,他怎能不激動?
但是,這種化合物究竟是不是一種新的染料呢?柏琴一時還拿不準。在一位朋友的建議下,他精心提煉了一些樣品,寄給著名的普拉爾印染公司,請該公司進行鑒定。很快,公司給了他迴音,說是這種化合物染色性能良好,並詢問他能否廉價供應。
接到這個迴音後,柏琴很受鼓舞,他決定申請專利,然後退學轉入實業界,用自己的技術辦工廠,製造人工合成染料。
柏琴的決定引起了軒然大波。首先是他的恩師霍夫曼堅決反對。霍夫曼不同意他到實業界「折騰」,希望他留在學校,繼續從事自己的化學研究。與霍夫曼善意的反對不同,有些人則對他冷嘲熱諷,說他一個18歲的年輕人想獲得專利是異想天開。
在人們的爭論聲中,柏琴獲得了自己的專利。他謝絕霍夫曼的挽留,毅然決然離開學校,開始了自己辦工廠的艱難經歷。社會上關心這種新染料的人士對他的舉動給予了熱情鼓勵。普拉爾家族的一個成員給他寫信說:「欣聞社會上的太太女士們非常喜歡你的染料。她們是一股巨大的力量。如果她們對這種染料著了迷,而你又能滿足其需要的話,你將名利雙收。」他的父親一改反對他研究化學的初衷,對他鼎力支持,把一生的積蓄統統拿了出來,交給他做資本。他的哥哥也加入了進來。就這樣,1857年,他們全家齊心協力創辦的染料工廠正式開張了。
工廠開張之初,面臨重重困難。因為這是一項前無古人的事業,每一步都得自己完成。市場上買不到必需的原料苯胺,柏琴只好買來苯自己製取。要製取苯胺又需要硫酸,這也得自己制備。生產過程中的每一流程,都需要專門設備,這些設備都得由他自己設計。盡管工廠的發展舉步維艱,但沒過6個月,他居然製造出了他稱之為苯胺紫的染料了。這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合成染料,其色度范圍超過任何一種天然染料。
苯胺紫的問世引起了染料界的關注。蘇格蘭人很快就採用了它。英國的工匠們比較保守,在他們還舉棋不定之際,法國的工匠們已經開始推廣它了。法國人把這種顏色叫做木槿紫,而把這種染料叫做木槿紫染料。這種染料風行一時,以至於那10年竟有木槿紫時期之謂。英國人很快也接受了它,維多利亞女王對它十分青睞,英國政府還用它來印郵票。
苯胺紫的成功,使得柏琴一下子聲名鵲起。盡管年齡才23歲,可他已經成為世界染料界的權威。有一次,他在給倫敦化學協會講解染料時,發現台下坐著的聽眾中有一位他很熟悉的人物。這位聽眾不是別人,正是他的啟蒙恩師——邁克爾·法拉第。
柏琴的發明開創了合成染料工業,也開辟了一個既吸引人又賺錢的研究領域。在他的成功的刺激下,很多學者開始轉向這個領域。甚至對他的舉措持反對態度的霍夫曼也轉而從事對薔薇苯胺的研究,這是一種紫紅色的人工合成染料。霍夫曼於1858年成功地合成了這種染料。1864年,霍夫曼帶著對合成染料的新興趣返回德國,繼續進行這個領域里的研究,並領導德國化學界發展起了巨大的染料工業。一些化學家還用人工合成的方法製造出了原有的天然染料。例如德國化學家格雷貝就於1868年合成了天然茜素染料;另一位德國化學家拜耳則於1880年研製出了靛藍的合成方法。顯然,所有這些成果,都是在沿著柏琴開辟的道路上前進時取得的。沒有柏琴的開創性研究,也就沒有後來的合成染料工業。所以,德國合成染料工業的崛起,從某種程度上說是霍夫曼對英國化學事業發展做出貢獻之後,英國對德國的回報。
柏琴在開辟了人工合成染料這一新的有機化學領域以後,並沒有停止自己的探索。他和格雷貝分別獨立而又幾乎同時合成了茜素(格雷貝先於他一天申請專利)。他還設法合成了香豆素——一種帶有令人愉快的香草精氣味的白色結晶物。他的這一發明,標志著合成香料工業的開端。因為成就卓著,1866年,柏琴被選為倫敦皇家學會會員。這一年他才28歲。
到35歲那年,柏琴因生產苯胺紫這種染料,已經是殷富不羈、優游有餘了。他不願意繼續經營染料業,而當時德國染料工業對英國的競爭又方興未艾,而要增強英國化學工業的競爭力,就必須加強基礎研究,於是柏琴決定賣掉他的工廠,重新回到他從內心喜愛的化學研究事業上來。
重回化學界以後,柏琴在探討化學未知世界方面游刃有餘。他參加了合成各種不同的碳原子化合物的綜合法的重大研究,目的是要設計出全新的化合物生產流程。在化工生產第一線的經歷,使他在研究此類問題時,有著別人不可企及的優勢。他發現了一種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化學反應,叫做柏琴反應。
9、化學染料是怎麼由來的?
1856年的暑假,年僅18歲的英國大學生威廉·亨利·潘琴在化學合成金雞納霜的過程中意外發現瓶底的黑色的沉澱物溶解到酒精里會變成鮮艷奪目的紫色。這奇妙的影像使潘琴萌發出用顏色染布的念頭。他將自己的白色手帕放進溶液中,手帕立刻變成紫色,而且顏色再也沒褪去。潘琴將此顏色命名為「阿尼林紫」。潘琴在其發明獲得英國政府專利後,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個人造染料工廠。
1863年前後潘琴相繼發明了阿尼林紅、阿尼林青、阿尼林黃、霍夫紫等合成染料。1868年,德國的格雷貝和利貝曼合成了人工茜草紅顏色。1880年,德國的拜爾公司合成了號稱「天然染料皇帝」的印度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