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技術論文
1、關於專利與論文的關系
你是笨笨,你干嗎把秘密拿出來吹牛?
自找苦吃,你自己看著辦吧.
專利也可以真真假假的.......看你如何認識專利.
你可以申請一個專利,讓它公開忽悠哪些不懂的人,如果他們在仿你的專利技術,哪不就是在走彎路嗎?
2、李學剛的部分研究論文和專利技術
論文
1. Jun Yi, Xiaoli Ye, Dezhen Wang, Kai He, Yong Yang, Xujing Liu, Xuegang Li. Safety evaluation of main alkaloids from Rhizoma Coptidis.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013.145:303-310。
2. Jinfeng Wu, Xiaoli Ye, Xuelong Cui, Xuegang Li, Lifeng Zheng and Zhu Chen. Recing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cigarette smoke on oral peroxidase activity by addition of berberine in cigarette filter. Toxicology and Instrial Health. 2013. 29(4):317.
3. Kai He, Xiaoli Ye∗, Xuegang Li∗∗, Hongying Chen, Lujiang Yuan, Yafei Deng, Xin Chen, Xiaoo Li。Separation of two constituents from purple sweet potato by combination of silica gel column and 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B。2012,881-882:49~54.
4. Cytotoxicity and antihyperglycemic effect of minor constituents from Rhizoma Coptis in HepG2 cells.Hong-Ying Chen, Xiao-Li Ye, Xue-Long Cui, Kai He, Ya-Nan Jin, Zhu Chen, Xue-Gang Li. Fitoterapia。 2012, Vol 83, Iss 1, pp 67-73.
5. Yafei Denga, Kai He, Xiaoli Ye, Xin Chen, Jing Huang, Xuegang Li, Lujiang Yuan*, Yalan Jin,Qing Jin, Panpan Li. Saponin rich fractions from Polygonatum odoratum (Mill.) Druce with more potential hypoglycemic effects.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141 (2012) 228– 233。
6. Chen Zhu, Ye Xiaoli, Yi jun, Chen Xin, Li Xuegang. Synthesis of 9-O-glycosyl-berberine derivatives and bioavailability evaluation. Med Chem Res, 2012.V21(8):1641~1646.
7. Baoshun Zhang,Tingting Chen,Zhu Chen,Mingxue Wang,Dengyu Zheng,Jinfeng Wua,Xiaofei Jiang, Xuegang Li。Synthesis and anti-hyperglycemic activity of hesperidin derivatives。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2012,22:7194-7197。
8. Kai He, Xuegang Li, Xiaoli Ye, Lujiang Yuan, Xiaoo Li, Xin Chen, Yafei Deng. A mitochondria-based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antioxidant activities using 2』,7』‐dichlorofluorescin diacetate oxidation.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48 (2012) 454–461.
9 Xiaoli Ye,Kai He,Xiaokang Zhu,Baoshun Zhang ,Xin Chen,Jun Yi,Xuegang Li. Synthesis and antihyperlipidemic efficiency of berberine-based HMG-CoA Rectase Inhibitorrectase inhibitor。Med Chem Res, (2012) 21:1353–1362.
10. Jinfeng Tian, Xiaoli Ye, Xuegang Li 。Preparative 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harpagoside and angroside C from the root of 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Hemsley by 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J. Sep. Sci. 2012, 35, 2659–2664。
11. Teng-Wen Ma, Xiao-Li Ye, Xue-Gang Li, Bao-Shun Zhang, Xiao-Fei Jiang and Zu Chen. Synthesis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8-Alkylpalmatine Derivatives.Letters in Drug Design & Discovery, 2011, 8,464~468.
12. Yang yong, Ye xiao-li, Zhang Bao-shun, Li Xue-gang. Effect of 8-alkyberberine homologues on erythrocyte membrane. Indian Journal of experimemtal biology. 2011. 49(5):319~323.
132. Xiaoli Ye, Xin Chen, Kai He, Jun Yi, Xuegang Li, Ping Li and Xiaohong Wang. Study of antihyperlipidemic effect on rabbits of 8-alkylberberine derivatives. Journal of Medicinal Plants Research. 2011, 5(8), 1390-1394.
14. Baoshun Zhang, Xiaoli Ye, Zhu Chen, Xiaofei Jiang, Lujiang Yuan, Jun Yi, Xuegang Li. Synthesis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7-alkoxyhesperetin derivatives. Med Chem Res, (2011) 20:1200–1205
15. Xiao-fei Jiang, xiao-li Ye, Baoshun Zhang and Xue-gang Li. Synthesis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8-Alkyl Coptisine Derivatives. Asian Journal of Chemistry. 2011, 23(9): 3849~3852
16. Kai He,Xuegang Li,Xin Chen,Xiaoli Ye,Jing Huang,Yanan Jin,Panpan Li,Yafei Deng,Qing Jin,Qing Shi,Hejing Shu 。Evaluation on Antidiabetic Potential of Select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in STZ-inced Diabetic Rats。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137:1135~1142。2011.
17. Xiao-li Ye,Wen-wen Huang,Zhu chen,Xue-gang Li,Ping Li,Ping Lan,Liang Wang,Ying Gao,Zhong-qi Zhao,Xin Chen。Synergetic Effect and Structure- Activity Relationship of 3-Hydroxy-3-methylglutaryl Coenzyme A Rectase Inhibitors from 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 J. Agric. Food Chem. 2010. 58 (5):3132–3138.
18. H.-P. Wei, X.-L. Ye, Z. Chen, Y.-J. Zhong, P.-M. Li, S.-C. Pu, X.-G. Li. Synthesis and pharmacokinetic evaluation of novel N-acyl-cordycepinderivatives with a normal alkyl chain. 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2009, 44:665~669。
19. Li-Jun Wang, Xiao-Li Ye, Zhu Chen, Xue-Gang Li, Qing-Lei Sun, Bao-Shun Zhang, Xiao-Gang Cao, Gang Yu, Xiao-Hua Niu. Synthesis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3-octyloxy -8-alkyljatrorrhizine derivatives. Journal of Asian Natural Procts Research, 2009, 11(4):365~370。
20. G.-J. He a, X.-L. Ye, X. Moua, Z. Chen, X.-G. Li a。 Synthesis and antinociceptive activity of capsinoid derivatives。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2009。44:3345~3349。
21. Zhu Chen, Xue-Gang Li, Yong-Sheng Xie and Xiao-Li Ye. 9-O-Butyl-berberrubine bromide. Acta 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 E, 2009, E65,o1370。
22. Xiaoli Yea, Li Xua, Xuegang Li b,∗, Zhu Chenb, Baoshun Zhangb, Lujiang Yuanb, Xing Chenb, Huajin Zhanga, Wen Changa, Shengliang Suna。 Antibacterial mechanism of houttuyfonate homologues against Bacillus subtilis。Colloids and Surfaces A: 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350 (2009):130–135。
23. WANG Li-Jun,YE Xiao-Li,LI Xue-Gang*,YU Gang, Cao Xiao-Gang,liang yan-tin,zhang hua-san。Synthesis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3-alkoxy-jatrorrhizine Derivatives。Planta Medica, 2008, 74:290~292。
24. Ye Xiaoli, Li Xuegang, Lujiang Yuan, Linhu Ge, Shaobo Zhou. Interaction between houttuyfonate homologues with the cell membrane of Gram-positive and Gram-negative Bacteria. Colloids and Surfaces A: 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 2007,301:412~418.
25. Yuan Luijiang,Ye Xiaoli, Li Xuegang. Effect of octadecanoyl acetal sodium sulfite series with different numbers of double bond on their immunologic and surface activities. Journal of Asian Natural Procts Research, 2007, 9(1):49~58.
26. Yang Yong, Ye Xiaoli, Li Xuegang, Zhen Jing, Zhang Baoshun, Yuan Lujiang. Studies on Synthesis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8-alkyl Berberine Derivatives with Long Aliphatic Chain. Planta Medica, 2007, 73:602~604.
27. Ye Xiaoli, Li Xuegang . Interaction between houttuyfonate homologues and erythrocyte plasma membrane of rabbit in vitro. Colloids and Surfaces A: 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 2006,279:218~224.
28. Ye Xiaoli, Li Xuegang,Yuan lui jiang, he hong mei.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ntibacterial and immunologic activities of Houttuyfonate homologues and their surface activities. Journal of Asian Natural Procts Research, 2006, 8(4):327~334
29. Ye Xiaoli, Li Xuegang. Effect of the Surface Activity on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Octadecanoyl Acetal Sodium Sulfite Series. Colloids and Surfaces A: 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 2005, 268:85~89。
30. Wang B.J., Zhang Z.G, Li X.G, Wang Y.J., He C.Y., Zhang J.S., Chen S,Y., 「Cloning and analysis of a disease resistance gene homolog from soybean」, Acta Botanica Sinica, 2003,45(7):864~870.
31. Ye Xiaoli, Li Xuegang, Shu Changbing, Chen Shihong, Wang Qiang. (2000) The effects of surfactants on the activity of invertase and SOD of soybean leaf in vitro and in vivo. Colloid and Surface, 175:249~255.
32. Ye Xiaoli, Li Xuegang, Chen Shihong, Wang Qiang. (2000) Effects of SFE on the activity of invertase of soybean leaf in vitro and vivo. Acta phytophysiologia Sinica, 26(5):446~452.
33. Li Xue-gang,Zhang Guang-xian, Zhang Min-xiao, Wu Guang-quan. (1996) The surface activity and solubilization of anionic-cationic surfactant. Colloid and Surface, 111:161~166.
34. Li xue-gang,liu Fa-min. (1995) Phase separation of the aqueous solution and the surface activity of oxyethylenated cationic anionic surfactants. Colloid and Surface, 96:113。
35. Zhao Guo-xi,Li Xue-gang, (1991) Solubilization of n-octanol and n-octane by mixed aqueous solution of cationic-anionic surfactants. J.Colloid & Interf. Sci, 144:185.
36. 陳紅英,李學剛,葉小利,晉亞楠,黃 靜,吳金鳳。黃連中膽鹼的分離及其對小檗鹼在HepG2細胞中糖代謝作用的影響.中國中葯雜志,2012,37(12):26~31。
37. 丁陽平; 葉小利; 周潔; 羅賽; 練夢菲; 李學剛. 小檗鹼衍生物合成及生理活性研究進展。有機化學,2012.32:667~685。
38. 金 清,白曉華,鄧亞飛,李學剛,袁呂江。木香降血糖有效部位及有效成分研究。中草葯,2012,43(7):1371.
39. 李瓊,葉小利,曾紅,陳新,李學剛。天花粉凝集素的提取工藝及降糖活性研究。中草葯,2012,35(3):475。
40.賀凱,李學剛, 陳紅英, 葉小利, 鄧亞飛, 陳新, 孫勝亮. 薄層色譜-熒光法聯用測定黃連生物鹼分配系數. 分析化學,2011,39(4):572~575.
41. 張保順,葉小利,陳竹,姚波,譚平,李學剛。有特色已完成的甲基橙皮素-7-烷基醚同系物的合成及其抗炎作用。葯學學報,2011, 46 (7):811~817.
42. 蔣小飛,李學剛,湯琳,葉小利。8-烷基黃連鹼同系物的合成及體外降糖作用。中草葯。2011,42(4):640~643。
43. 楊紅軍,孫鳳青,李朝榮,王豪舉,馮昌榮,李學剛,張建明。利用中葯防治長毛兔熱應急。中國獸醫雜志。2011,47(5):75。
44. 王亮,葉小利,李學剛,陳竹,陳曉丹,高英,趙中啟,黃文文,陳新,易駿。黃連生物鹼在大鼠體內的代謝轉化及分布.中國中葯雜志,2010, 35(15):2017~2020.
45. 黃文文,葉小利,李學剛,藍萍,王亮,高英,朱家穎,李平,馮平.山楂中抑制HMG-CoA還原酶的活性成分及其協同效應的研究.中國中葯雜志,2010, 35(18):2428~2431.
46. 朱小康;葉小利;袁呂江;朱家穎;丁陽平;李學剛. 微波輻射下6-烷氧基大黃酸的合成及抑菌活性研究. 有機化學,2010,30(9):1335~1341
47. 丁陽平,葉小利,朱家穎,朱小康,李學剛。8-烷基—13-溴代鹽酸小檗鹼合成及對人體肝癌細胞株增殖的影響。中草葯,2010,41(11):1765~1770。
48. 李萍,王小紅,馮平,李學剛,何臣。平抑舒治療 2 型糖尿病陰虛熱盛型 30 例臨床觀察。新中醫,2010,42(9):31~33。
49. 於剛, 曹曉鋼, 葉小利, 李學剛, 陳竹, 袁呂江, 王立軍. HPLC測定3-羥基-3-甲基戊二酸單醯輔酶A還原酶抑制劑的活性. 分析化學,2009,V37(1):87~90。
50. 許理,李學剛,陳竹,張飛,葉小利.HPLC測定魚腥草素對鴨肝脂肪酸合成酶活性影響.分析化學,2009, 37(5):729~732。
51. 李亞梅,葉小利,李雪梅,褚浩鋒,胡莎莎,劉國印,朱炎,李學剛. 助劑對小鼠吸收黃連總生物鹼的影響及葯代動力學的研究. 中國中葯雜志(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2009, 34(3):344~348.
52.韋會平,葉小利,張華英,李學剛,鍾英俊。用蛹蟲草固體發酵法高效生產蟲草素的研究。中國中葯雜志。2008,33(19):2159~2162。
53. 李逐波, 葉小利, 袁呂江, 李學剛, 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動物組織中魚腥草素同系物含量。分析化學,2007,35(2):297~300。
54. 楊 勇, 葉小利, 鄭 靜, 張保順, 李學剛.8-烷基鹽酸小檗鹼的合成及活性研究. 有機化學, 2007,27(11):1438~1440。
55. 張蘭輝,李學剛. (1993) 鹽酸胍、脲對溶液中疏水鏈疏水能的影響. 化學學報, 51(8):869~873.
56 李學剛, 鄒承魯. (1993) 鹽酸己烷基雙胍對肌酸激酶的活力及構橡的影響. 生物物理學報, 9(1):1~5.
專利技術
1、「綜合利用胱氨酸母液廢水生產單一氨基酸及消除污染的方法」。專利號:ZL01132740.5。
2、 黃連花或/和葉茶。發明人:李學剛、袁呂江、葉小利。中國技術發明專利,專利號:ZL 2005 1 0020601.X。
3、 黃連農葯增效劑。發明人:李學剛;吳光權;葉小利;何紅梅。中國技術發明專利,專利號:ZL 2005 1 00206005。
4、 8-辛基小檗鹼鹽酸鹽、合成方法及應用。發明人:葉小利;李學剛。中國技術發明專利,專利號:ZL200610095288.0。
5、長鏈烷基小檗鹼鹽衍生物、合成方法及應用。發明人:葉小利;李學剛。中國技術發明專利,專利號:ZL200710078505.X。
6、4-烷氧基-香豆素脂肪酸酯、合成方法及應用。發明人: 葉小利;李學剛;袁呂江。中國技術發明專利,專利號:200810070223X。
7、8-烷基加蘭他敏鹽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發明人: 葉小利;李學剛。中國技術發明專利,專利號:ZL200910103606.7。
8、黃連鹼的提取方法。發明人:李學剛;葉小利;袁呂江。中國技術發明專利,專利號:ZL2009101916207。
9、一種黃連總生物鹼提取工藝技術。發明人:葉小利;李學剛;袁呂江。中國技術發明專利,專利號:ZL200810069671.8。
10、一種預防和治療兔子熱應急的復方中草葯制劑。發明人:李學剛;馮昌榮。中國技術發明專利,專利號:ZL200910103145.3。
11、一種預防和治療豬冬痢疾的中草葯復方制劑。發明人:李學剛;馮昌榮。中國技術發明專利,專利號:ZL200910103144.9。
12、降血壓葯物3-烷氧基—芒果苷、合成及應用。發明人:葉小利,李學剛。中國技術發明專利,專利號:ZL200910104184.5。
13、一種以黃連須根為原料聯產黃連生物鹼提取方法。發明人:李學剛;葉小利。中國技術發明專利,專利號:ZL200810233362.X。
14、一種治療糖尿病的中葯復方制劑。發明人:謝正傑。中國技術發明專利,專利號:200910103527.6。
15、一種從黃連種提取阿魏酸和綠原酸等酸性成分的方法。發明人:李學剛;葉小利。中國技術發明專利,專利號:ZL201010514629.X。
16、一種治療濕熱困脾型糖尿病的黃連復方制劑。發明人: 李學剛;葉小利。中國技術發明專利,專利號:ZL201010547697.6。
17、N-烷醯基蟲草素在制備治療腫瘤疾病的葯物中的應用。發明人:葉小利;李學剛。中國技術發明專利,專利號:ZL200910104006.2。
18、一種具有降糖作用的黃連生物鹼與阿魏酸復合物。發明人:李學剛;葉小利。中國技術發明專利,專利號:ZL201010514620.9。
19、一種多功能復方黃連中草葯牙膏。發明人:李瓊、葉小利、李學剛、袁呂江。中國技術發明專利,專利號:201110085036.0。
20、一種預防和治療糖尿病腎病的中葯復方制劑。發明人:李學剛、易駿、葉小利。中國技術發明專利,專利號:201110258401.3。
21、3-烷氧基-6-羧基大黃酸或其可葯用鹽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發明人:李學剛;朱小康。中國技術發明專利,專利號:200910104466.5。
22、提高殼斗科植物葉提取物抗菌活性的方法。發明人:袁呂江,李學剛,金清,鄧亞飛。中國技術發明專利,專利號:201110031074.8。
23、用於治療糖尿病的中葯組合物及其制劑。發明人:李學剛、葉小利。中國技術發明專利,申請號:201110444253.4。
24、葛根黃酮提取物的制備方法及其產品。發明人:李學剛、袁呂江、葉小利。中國技術發明專利,專利號:201110458717.7。
25、具有減肥美容作用的玉葛粉及其制備方法。發明人:李學剛、葉小利。中國技術發明專利,專利號:201210035015.2。
26、9-O-糖苷-小檗鹼鹽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發明人:袁呂江,葉小利,李學剛。中國技術發明專利,專利號:201010589543.3。
3、專利與論文哪個更好
發明專利和科研論文有類似的地方,也有不同之處。
發明專利申請書的第一部分為背景技術介紹,要求專利發明人對背景技術及其不足之處進行總結。科研論文第一步部分和發明專利申請書很類似,也是介紹前人的研究工作及不足之處。不同之處在於科研論文必須引用和列出相應的參考文獻,而發明專利申請則可以不列參考文獻。
發明專利申請書的第二部分為發明的技術方案。這部分和論文的方法(method)比較類似,但不同之處居多。這部分要求發明人用文字和公式闡述發明的技術方案,不能用圖表。即使發明的技術方案用圖表更容易說明問題,發明人也必須把圖表內容轉換成文字。尤其是涉及到復雜裝置的技術方案,用文字表述需要特殊技巧。論文的方法部分則沒有多少限制,論文撰寫人可以選擇更容易讓讀者理解和明白的論文撰寫方式。可以有詳細的公式推導和圖表。
發明專利申請書的第三部分為實施例和發明專利,這部分要求發明人必須結合發明專利附圖說明發明的具體實施方案。這部分和論文的實驗部分類似,但差別很大。發明專利實施例為實現發明技術方案的一個或多個例子,很多論文的主體部分就相當於一個實施例。
發明專利申請書的第四部分為發明的技術效果,這部分和論文的結論部分類似。不同之處在於說明發明的技術效果一兩句話就行了,也不需要基於嚴格的邏輯推理。而論文的結論部分則是基於對實驗數據的分析和推理,可靠性高。
發明專利由專利審查人審查,重點判斷發明的技術方案和現有文獻有無重復之處。科研論文由同行審稿,重點判斷實驗數據是否可靠,結論是否准確。由於專利審查員一般不是同行,發明的技術效果無法通過專利審查保證。發明專利從申請到授權的周期一般為2年,科研論文的發表周期一般在一年之內。
4、論文專利提前發表有哪些壞處?
關於學術性的文章發表需要注意是否已經是申請專利,因為專利申請之後再進行論文發表也是也可以的,專利人切勿為了一時之急將專利技術直接就公之於眾,而後想把專利技術申請為專利就難了,針對論文專利發表好不好,想告訴大家還是等專利申請完成之後再進行專利論文發表比較靠譜。
一般專利論文發表可能出自於專利人比較激進的心理,想將專利技術表現出來,展現在人們的視線中,當然論文發表的可行性也是讓人值得議論的,對專利人的技術領域有著很大的認可,但是如果專利技術進行申請的時候卻會因為錯失新穎性而導致專利技術申請失敗。
還有其他情況便是,專利在未進行專利保護的時候發表論文。這也極其容易讓他人進行專利先申請,專利技術為他人所用。當然如果是眾人皆知的情況,無非使得專利成為公眾共享的專利技術,因此很不值得;
5、發明專利和科研論文到底有什麼區別
發明專利和科研論文有類似的地方,也有不同之處。
發明專利申請書的第一部分為背景技術介紹,要求專利發明人對背景技術及其不足之處進行總結。科研論文第一步部分和發明專利申請書很類似,也是介紹前人的研究工作及不足之處。不同之處在於科研論文必須引用和列出相應的參考文獻,而發明專利申請則可以不列參考文獻。
發明專利申請書的第二部分為發明的技術方案。這部分和論文的方法(method)比較類似,但不同之處居多。這部分要求發明人用文字和公式闡述發明的技術方案,不能用圖表。即使發明的技術方案用圖表更容易說明問題,發明人也必須把圖表內容轉換成文字。尤其是涉及到復雜裝置的技術方案,用文字表述需要特殊技巧。論文的方法部分則沒有多少限制,論文撰寫人可以選擇更容易讓讀者理解和明白的論文撰寫方式。可以有詳細的公式推導和圖表。
發明專利申請書的第三部分為實施例和發明專利,這部分要求發明人必須結合發明專利附圖說明發明的具體實施方案。這部分和論文的實驗部分類似,但差別很大。發明專利實施例為實現發明技術方案的一個或多個例子,很多論文的主體部分就相當於一個實施例。
發明專利申請書的第四部分為發明的技術效果,這部分和論文的結論部分類似。不同之處在於說明發明的技術效果一兩句話就行了,也不需要基於嚴格的邏輯推理。而論文的結論部分則是基於對實驗數據的分析和推理,可靠性高。
發明專利由專利審查人審查,重點判斷發明的技術方案和現有文獻有無重復之處。科研論文由同行審稿,重點判斷實驗數據是否可靠,結論是否准確。由於專利審查員一般不是同行,發明的技術效果無法通過專利審查保證。
發明專利從申請到授權的周期一般為2年,科研論文的發表周期一般在一年之內。
6、論文和專利的區別?
1、所保護的側重點不同
論文是某一學術課題在實驗性、理論性或觀測性上具有新的科學研究成果或創新見解,或是某種已知原理應用於實際中取得新進展,這些論文的目的主要是用於在學術會議上宣讀、交流或討論,或者在學術刊物予以發表,也有一些形成項目文件作為項目申報或者答辯的依據。
從這個角度來看,論文有時候完全是純理論的東西,如一些數學公式、演算法推理等等,同時,對於論文所要表達的內容並無太多限制。論文帶給作者的很多時候只是榮譽以及著作權。
專利明顯不同,專利可保護的內容有限制,象數學公式、科學發現、外科手術方法、克隆技術等可以用論文形式發表的,都不能用專利來保護。這些在專利法中被歸結為智力活動或者治療方法,不屬於專利法保護范疇。
申請專利的重點在於知識產權保護,發表科研論文的目的在於知識傳播和分享。
2、撰寫方式不同
專利申請書的第一部分為背景技術介紹,要求申請人對背景技術及其不足之處進行描述和總結。論文或者項目的第一步部分和發明專利申請書很類似,也是介紹前人的研究工作及不足之處。不同之處在於論文必須引用和列出相應的參考文獻,而專利申請則可以不列參考文獻。
專利申請書的第二部分為技術方案。這部分和論文的方法比較類似,但不同之處居多。這部分內容中,要求申請人用文字和公式闡述發明的技術方案,而不能用圖表。即使發明的技術方案用圖表更容易說明問題,發明人也必須把圖表內容轉換成文字。
尤其是涉及到復雜裝置的技術方案,用文字表述需要特殊技巧。論文的方法部分則沒有多少限制,論文撰寫人可以選擇更容易讓讀者理解和明白的論文撰寫方式,可以有詳細的公式推導和圖表,甚至可以直接插入實驗器材照片,而這些在專利申請文本中是不允許的。
3、審查不同
從審查角度,專利由專利審查人審查,重點判斷發明的技術方案和現有文獻有無重復之處,專利檢索新穎性是是否能獲得授權的重要一環,專利審查員往往會從專利庫、論文庫以及國際專利庫、論文庫中進行國際性檢索。
而科研論文由同行審稿,重點判斷實驗數據是否可靠,結論是否准確。由於專利審查員一般不是同行,發明的技術效果無法通過專利審查保證。
7、專利最多可以參考多少篇博碩士論文
1.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相對來說比較簡單,但是目前專利審查比較嚴,國家提倡高質量的專利申請,目前純杜撰的專利申請授權比較難,特別是那種隨意增加技術特徵,把牛頭按到馬嘴上那種專利,還有生活類的小專利純杜撰的也比較難,特別要注意的是醫院類專利是嚴打的對象,醫院類專利再接的話要慎之又慎。
2.發明專利的授權就比較難了,其中發明專利又可以具體分為
1)開拓性發明:這種發明如果你研究出來授權是比較容易的,因為沒有相關的對比專利,審查員審查的時候很難發現對比文件,創造性肯定有,授權率就高。
2)組合發明:這種發明授權率比較低,特別是那種化學或中葯成分類發明想授權很難,現在屬於嚴打的對象,想要授權必須做好專利說明書布局,主要是說明書中要突出說明各個組分之間混合後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3)選擇發明:這種發明授權率有50%,是指從現有的技術中公開的寬范圍中,有目的的選出現有技術中未提到的窄范圍或個體發明。在進行選擇發明創造性的判斷時,選擇所帶來的預料不到的技術效果為主要評判標准。
4)轉用發明:是指將某一技術領域的現有技術轉用到其他技術領域中的發明。這種發明杜撰起來比較容易,屬於性價比較高的專利,代理人也喜歡杜撰這種專利 ,如果轉接過來的技術隱蔽的好,授權還是比較容易的。
5)新用途發明:這種專利如果發現某產品新的用途,一般授權也比較容易。
6)要素變更發明:包括要素關系改變的發明、要素替代的發明和要素省略的發明。這種發明創造起來難度也比較大,如果真的有成熟的方案,授權起來也比較容易。
3.如果專利申請一旦被駁回,就還有其他的辦法進行挽救,如請求復審、進行分案申請等,也可以增加專利的授權率。
任何事情都是術業有專攻,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去辦,一個成熟的專利代理人應對這些問題還是比較簡單的,本人從事專利代理行業已有七年了,有什麼不懂的盡管來問,必定知無不言。
好了,以上全是手工輸入的,麻煩給點個贊,謝謝了。
8、提交了專利申請,還能寫學術論文嗎
可以的。根據《專利法》的規定:發明,是指對產品、方法或者其改進所提出的新的技術方案。實用新型,是指對產品的形狀、構造或者其結合所提出的適於實用的新的技術方案。根據《科學技術報告、學位論文和學術論文的編寫格式》中對學術論文的定義:學術論文是某一學術課題在實驗性、理論性或觀測性上具有新的科學研究成果或創新見解和知識的科學記錄;或是某種已知原理應用於實際中取得新進展的科學總結,用以提供學術會議上宣讀、交流或討論;或在學術刊物上發表;或作其他用途的書面文件。
由此看出,專利和學術論文在保護客體上是有差異的。此外,還有法律意義上的差別,專利實際上是專利權的簡稱,它是國家或地區給與專利權人的一種排他權,除非專利權人允許,他人不得實施同樣的專利技術,法律強制性很強,但是論文則完全沒有這種法律約束,研發人員發表的論文,並不能制約其他人實施該論文所記載的技術。
因此,期刊審稿人在審核學術論文的創新性時,並不像專利中對技術方案的新穎性要求那麼嚴格,審稿人更加側重於機理的討論、是否形成新的理論體系等等,而技術方案的作用大多在於推導和證明最終的結論,因此,哪怕技術方案已經被公開,為公眾所獲知,只要其見解和觀點具有創新性,也不會影響其發表的價值。
其次,一項專利從申請到公開需要半年到一年半的時間,在專利未公開前,審稿人是檢索不到該專利的。若發明人對此不放心,還可以選擇發明專利自申請日十八個月後再公開。
想要發布論文可以找文華氏,文華氏有一支500+的醫學資深科研專家團隊針對學者的研究方向,結合學者的思路和想法,匹配最合適專家;一對一跟進,沉澱式輔導,幫助學者提升科研能力、順利完成科研項目。
9、求一篇關於知識產權的論文
論國際貿易中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現存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摘要] 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知識產權保護已經成為國際貿易中最為重要的問題之一。知識產權貿易在國際貿易中所佔的比重日益增大,作用更加顯著,隨著加入世貿組織,重視和加強對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培育國民的知識產權意識,對於我國的健康、穩定、持續發展國際貿易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從知識產權理論與國際貿易的關系為切入點,重點分析了我國知識產權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並從國家和企業的戰略高度提出知識產權保護的對策。
[關鍵詞] 知識產權保護保護戰略
知識產權主要指個人及其組織在腦力勞動方面創造並完成的智力成果而依法享有的專有權利。它具有無形性、雙重性、確認性和獨占性的特點。根據我國知識產權法的相關法律規定,公民和法人所享有的知識產權有著作權(版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現權、發明權,以及其他科技成果權等。知識產權保護在當今知識經濟社會顯得非常重要,它不但激勵發明,創新知識,而且可以引進先進技術和資金,加快配置技術創新資源,促使新技術商品化和產業化。本文從知識產權理論與國際貿易的關系為切入點,重點分析了我國知識產權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並從國家和企業的戰略高度提出知識產權保護的對策。
一、知識產權保護與國際貿易的關系
知識產權保護是以知識為基礎的對國際及國際經濟關系的反映,是新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根據馬克思的剩餘價值學說,只有物質資料生產才能產生剩餘價值,而知識產權作為一種非物質經濟本身不產生剩餘價值,只有參與物質生產部門的價值分割才能產生價值。在國際貿易的過程中,一些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壓低物質部門的產品價格,而提高與知識相關的非物質經濟部門的價格,從而在國際貿易中取得較為有利的地位。隨著國際貿易的不斷發展,知識產權在國際貿易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國際上把知識產權與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相提並論,其重要性可見一斑。1994年在關貿總協定烏拉圭第十回合談判過程中,形成了《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Agreement on Trade-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簡稱《TRIPS》協議;1995年世貿組織成立,《TRIPS》協議同時生效,2001年我國加入世貿組織,《TRIPS》協議也當然成為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准則。知識產權保護對國際貿易將產生重要的影響。
1.重視知識產權保護有利於我國對外貿易的健康發展
眾所周知,對外貿易是經濟增長的發動機。隨著國際貿易的發展,商品和服務的知識含量和技術含量越來越高,其中涉及知識產權的商品佔有較大的比重,且這個比重還在不斷攀升。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之所以能夠大量成功地引進外資和國外的先進技術,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我國建立並實行了知識產權制度,為正常的國際貿易活動和投資活動奠定了基礎性的保障制度。只有在良好的知識產權保護環境中,國際貿易和投資才能得到有效發展。
2.知識產權保護對發展中國家的不利影響
在弗農的產品生命周期理論中,一般來說,一個國家的工業都將經歷以下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創造新產品,進入國內市場;第二階段,國內市場飽和,向國外市場出口;第三階段,對外投資,向外國市場提供產品;第四階段,外國生產,向母國市場出口。從發達國家角度說,當處於產品周期的二、三階段時,它會極力支持自由貿易;而當到了第四階段時,國內市場的產品為進口產品所替代時,該國產品的市場地位開始衰落,其市場佔有率受到挑戰。此時,它會轉向知識產權保護,在貿易政策中會極力與知識產權保護掛鉤,通過強制性措施來實施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以設法減慢產品周期的步伐。這對在技術上處於相對落後的發展中國家而言,無疑是有失公平的。這樣知識產權的保護無疑擴大了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差距,貧富差距愈加嚴重。
二、當前我國國際貿易中知識產權保護面臨的問題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隨著世界步入經濟全球化時代,以及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中國政府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建立和制定了相關法律制度,取得了世界各國公認的成績。但從我國社會還正處在初級階段,市場經濟制度還有待完善,在國際貿易中,我國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1.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比較薄弱
企業對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薄弱,我國企業每年取得省部級以上的重大科技成果有幾萬個項目,而申請的專利數卻不到10%,企業較為重視有形資產的保護,卻忽視了其作為無形資產的保護,從而導致我國每年有很多知識產權被「搶注」 。所以增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已成為企業家的共識,加強企業知識產權法律保護也已成為企業發展的「原動力」和「分水嶺」。目前,我國缺乏一套有效的知識產權保護機制,知識產權保護涉及很多方面,包括法律、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如山西老陳醋商業秘密泄露事件的發生;景泰藍、宣紙等民族絕技的泄密,國內大量的知名商標在國外被搶注。因此,在大力保護國外的馳名商標時,應加強對國內馳名商標的扶植與保護。
2.知識產權人才缺乏
國內大多數企業尚未建立知識產權管理部門,沒有專門負責知識產權工作的人員,真正了解和懂得知識產權知識的人才不多。企業萬一牽連到知識產權爭端,要麼處於極其被動的地位,要麼要支付高額費用聘請外部人員應訴。一些專業性很強的包括專利申請、商標注冊、產權談判及分析工作,因為專業人才的缺乏而無人勝任。
3.與知識產權保護相關法律亟待完善
我國有些法律和TRIPS相關法律還有很多不同甚至有許多空白。知識產權是法律賦予的一種合法壟斷。一些跨國公司企圖利用知識產權中的非法限制和排斥競爭實現其壟斷地位。針對濫用知識產權的非法壟斷行為,許多發達國家都通過制定反壟斷法進行制約,但我國目前還沒有出台反壟斷法,知識產權保護法律中也沒有可操作的反壟斷條款。這樣,我國企業在遇到知識產權爭端時就可能遭遇不利的被動狀態,從而在國內市場上對其他企業的壟斷行為束手無策、在國外市場上遇到嚴格的反壟斷法控制而使自身陷入尷尬境地。
三、我國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對策
在國際貿易過程中,各國都非常重視知識產權的保護,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法律保護制度,來保護自己的經濟利益。對我國而言,知識產權保護是一個涉及面較廣的系統工程,雖然我國政府在這方面也制定了相關的法律制度,但真正從國民意識上重視知識產權問題還需一個過程。就目前看,應該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1.實施國家的知識產權保護戰略
(1)政策傾斜,資金扶持。政策上要從籠統扶持轉到重點支持專利項目上來,特別是那些高科技專利項目,建設擁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科技民族工業群體。同時,採取有力措施,保證專利制度各項獎酬的兌現,重獎一些重大發明專利技術。在資金上,面對「入世」後的新形勢,各級政府都應建立專利基金,以財政、企業為主體,廣開資金來源,多渠道、多形式籌集資金。重點支持那些有廣泛的市場前景、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專利技術,如火炬計劃、星火計劃、高新技術產業化、技術改造項目、新產品開發項目等各種科技和經濟計劃項目。
(2)加強立法,完善法律。知識產權法律法規的制定要以鼓勵創新、優化環境為宗旨,進一步形成既與國際接軌又符合我國國情的知識產權法律法規體系。抓緊修訂和完善《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以及民間文學藝術作品著作權保護辦法、保護遺傳資源、傳統知識等的立法。 同時,進一步完善行政執法程序,依法公正、高效地解決好知識產權糾紛。積極發揮跨部門執法協作機制和區域協作執法機制的作用,打擊和防範群體侵權、反復侵權行為。鞏固知識產權重大案件聯合督辦制度以及與外國政府、國際組織間的溝通對話機制。加強「奧運會」和「世博會」等各類展會的知識產權保護。提升我國農業技術、農用工具、農葯化肥等領域的知識產權保護水平,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強化知識產權司法保護,認真落實知識產權司法解釋,依法追究侵犯知識產權犯罪行為的刑事責任。
(3)重視人才,培養人才。科技以人為本,人才是國家的第一資源。國家間的競爭實際上是人才的競爭,誰佔有的人才越多,誰就能在競爭中獲得優勢,取得勝利。近年來,跨國公司已經加大了對中國本土人才的爭奪,中國企業如果還不加強對人才的重視,將會失掉企業未來發展的動力源泉;同時,企業還應該加快深化自身的人才制度和結構變革,培養自己的人才隊伍。要多渠道、多層次地開展人才隊伍培養工作,特別是加大知識產權工作高層次人才培養的力度,全面提升知識產權工作水平,造就一支包括各類專業人才和管理人才在內的規模宏大的知識產權隊伍。繼續加強對各級政府領導和企事業單位負責人的知識產權宣傳與培訓工作。
(4)突出特色,借鑒經驗。發展經濟有特色,保護知識產權也應該有自己的特色。要有符合本國和地區特色的知識產權保護戰略重點和方向。近年來,美國將打擊盜版等作為知識產權保護的重點,其中媒體盜版是重中之重。同時,它們根據現代標准改進美國知識產權法規——特別是刑事懲處手段,包括通過修訂及更新美國簽署的雙向司法援助及引渡條約,讓盜版者及偽冒者在美國受到法律的制裁。
我國也應注重在尋求傳統知識資源的聯合保護。當發達國家對全球現代工業知識產權「圈地運動」基本完成後,我們的「傳統知識」便成為新世紀圈地運動的新目標。中國應當積極運用現行知識產權法律機制,對傳統知識資源進行保護的同時,積極尋求國際聯合集團式的保護。
2.實施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戰略
(1)樹立品牌 ,增強意識。知識經濟時代,品牌之「名」越來越在於產品的知識含量之高,企業應保持產品在知識含量上的優勢來謀求產品的競爭優勢,只有企業掌握了過硬的知識產權,才能在市場上推出叫得響的民族品牌,才能在國際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有了自己叫得響的民族品牌,更應該樹立品牌保護意識,洞悉跨國集團在我國運用的品牌戰略,以品牌的國際化帶動知識產權戰略。不僅要利用國內的資源條件和市場,更要充分利用國外的資源與市場,進行跨國經營,使我們的品牌發展成為全球化品牌。由於我國的一些企業在早些年沒有商標保護意識,大量的國內馳名商標被在國外搶注,例如「同仁堂」「青島啤酒」等,使這些企業在國外的發展受到了重重阻力,因此我們要吸取這些教訓,要時刻注意自己的馳名商標的保護問題。否則無異於在扼殺企業在國外的發展之路。
(2)加強申請,促進保護。據報道,僅加入世貿以來我國企業因知識產權糾紛引發的經濟賠償累計超過10億美元。因此我們應從多個角度、立體地實施專利保護戰略。實施專利保護戰略作為企業發展的護身符已是我國企業的當務之急。
第一,成立專門的知識產權機構,建立專利信息中心收集信息,構建知識產權保護網,通過專利信息中心,對與本企業產品相關的專利作分類管理。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統計表明,每年新技術發明創造的90%以上都會在專利文獻中檢索到,所以我們可以不斷地更新我們的專利資料庫,對相似技術進行排查並通過專業人員對相關內容進行侵權分析,在不構成侵權的情況下,使企業的研發人員了解本行業的技術發展趨勢,為創新項目提供方向,保持研究開發中的合法性。
第二,提高專利申請率,設置專利網戰略。對每一項創新方案都申請一項專利,並在基本專利的周圍設置大量原理基本相同的不同權利,並且技術開發本來就是一個不斷升級的過程,因此當一個企業擁有自己的自主專利權時,應通過不斷改進原有技術而獲得網狀的專利保護范圍。
(3)加大創新,提高效率。實施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必須加快建立企業技術創新體系, 增加知識產權的產出量,形成企業在技術創新和科技投入中的主體地位。一要在企業技術創新過程中確立知識產權的概念,充分利用知識產權文獻,注意發現、申報和形成知識產權;二要加強企業技術中心建設,使技術中心成為新產品、新技術開發和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的載體,成為吸引、凝聚科技人才,調動和發揮其積極性和創造性的平台;三要加強產學研合作,按照「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原則,共同開發新產品和新技術,建立研究所和實驗室,共同培養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田曉菁:我國企業在國際貿易中的知識產權摩擦及應對策略[J].甘肅省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7(1)
[2]黎 奔 劉路遙 盧鵬論:WTO框架下國際貿易中的知識產權濫用問題[J].商場現代化,2007(1)
[3]丁永剛 張海鵬:論國際貿易中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現存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商場現代化,2007(5)
其他相關文獻:
1.《知識產權與國際競爭》 中國科學技術促進發展研究中心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2.《中國:直面國際經濟摩擦》劉力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3.《知識產權學術前沿問題研究》南振興 中國書籍出版社
4. 《以制度和秩序駕馭市場經濟》 洪銀興著 人民出版社
5.《WTO與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研究》唐民皓主編 上海人民出版社
6.《我國知識產權貿易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李浩 《國際貿易問題》2005/11期
7.《知識產權保護:中國式跨越》劉勇 《國際技術貿易》2005/3期
8.《跨國集團在華知識產權戰略研究》呂文舉 《國際技術貿易》2005/4期
9.《知識產權保護的「西學中用」》 《國際技術貿易》2006/1期
10.《中國知識產權戰略若干問題》 鄭成思 《新華文摘》2006/15期
11.《知識產權-民營企業出口繞不過的壁壘》 夏瑞林《對外經貿實務》2004/6
12.《建立大類出口商品技術標准預警機制的建議》 江榕 《對外經貿實務》2003/9
13.《廣州市大類出口商品技術壁壘預警機制的建立及改進》 江榕等 《世界標准化與質量管理》2004/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