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碼專利 » 王朝中專利

王朝中專利

發布時間: 2022-05-30 01:00:57

1、西周王朝詳細?

文王

姬姓,名昌,是周太王之孫,季歷之子,周朝奠基者。其父死後,繼承西伯侯之位,故稱西伯昌,在位50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代明君。周文王七年(前1056年),周文王薨,葬於畢陌。前1046年,其子周武王姬發滅商建周,追尊他為文王。

善施仁德

當時商紂王發明了炮烙之刑,也就是命犯人走在塗滿油的銅柱上,一滑倒就會倒在火坑裡,頓時皮焦肉爛。但是商紂的寵妃妲己看見此慘狀笑個不停,所以商紂就一直讓犯人這樣做,以博得妲己一笑。周文王很是氣憤,諸侯和人民無不痛恨的咬牙切齒。周文王被拘羑里獲釋後,向紂王表示願意獻上周國洛河西岸的一塊土地,願以此換取廢除炮烙之刑。紂王答應了西伯的要求,廢除了炮烙之刑,周文王姬昌得到了天下百姓的愛戴。

武王

姬姓,名發,周文王姬昌與太姒的次子,其正妻為邑姜 ,西周王朝開國君主,在位13年。姬發因其兄伯邑考被商紂王所殺,故得以繼位。繼承父親遺志,於公元前11世紀消滅商朝,奪取全國政權,建立了西周王朝。表現出卓越的軍事、政治才能,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的一代明君。

牧野之戰

牧野之戰又稱「武王伐紂」,是周武王聯軍與商朝軍隊在牧野進行的決戰。由於帝辛(商紂王)先征西北的黎,後平東南夷,雖取得勝利,但窮兵黷武,加劇了社會和階級矛盾,最後兵敗自焚,商朝滅亡。

分封諸侯

周武王滅商後,為了鞏固全國政權,晝夜不寐。定都鎬京(今陝西西安西南)。追封父親為文王,另外作出一系列政策調整:

將枉死於紂王之手的比干改葬,釋放被紂王禁錮的箕子。

對其他部落實行大分封:神農氏的後人封於焦,黃帝的後人封於祝(江蘇贛榆),堯的後人封於薊(天津薊縣),舜的後人封於陳(河南淮陽),夏朝的後人封於杞(河南杞縣)。

將紂王的兒子武庚安放在商朝的首都殷。為了包圍武庚的地盤,又分封了自己三個弟弟:管叔鮮於管(河南鄭州),蔡叔度於蔡(河南上蔡),霍叔處於霍(山西霍州),是為三監。

為了加強對已經受周朝的控制下土地管理,對周的開國元老實行大分封,如將呂尚封於齊,公旦封於魯,召公奭封於燕,叔鮮封於管,叔度封於蔡。據記載,周初總計分封了71個諸侯國,其中兄弟之國15個,同姓之國40餘個。繼而派兵征討商朝各地殘餘力量以及東夷勢力,據記載,當時共討伐了九十九國,有六百五十二國向武王臣服。還封了一些前王之後,如焦、祝、薊、陳、杞等。

成王

姬姓,名誦,周武王姬發之子,母邑姜(齊太公呂尚之女),西周王朝第二位君主,在位21年。

周成王繼位時年幼,由周公旦輔政,平定三監之亂。 周成王親政後,營造新都洛邑、大封諸侯,還命周公東征、編寫禮樂,加強了西周王朝的統治。公元前1021年,周成王駕崩,享年35歲。

周成王與其子周康王統治期間,社會安定、百姓和睦、「刑錯四十餘年不用」,被譽為成康之治,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的一代明君。

周公輔成王

周武王克殷商後兩年去世之時,姬誦被立為成王,由於成王年幼,天下初定,叔父周公惟恐諸侯叛周,於是乃親自攝政治理天下。

周公親踐天子之位,引起了管叔、蔡叔等弟兄懷疑,於是管、蔡聯合武庚發動叛亂,背叛周朝。周公奉成王的命令,平復叛亂,誅殺了武庚、管叔,流放了蔡叔。讓微子開繼承殷朝的後嗣,在宋地建國。又收集了殷朝的全部遺民,封給武王的小弟弟封,讓他做了衛康叔。晉唐叔得到一種二苗同穗的禾穀,獻給成王。成王又把它贈給遠在軍營中的周公。周公在東方接受了米穀,頌揚了天子賜禾穀的聖命。

周公攝政六年制禮作樂,頒度量,天下大服。周公在攝政的第七年,成王年長能親政,於是周公還政於成王,北面就臣之位。

成王以周公治理天下有功,將周公分封到曲阜,地方圓七百里,革車千乘。並命後世魯公可以天子禮儀祭祀周公。

厲王

姬姓,名胡,周夷王姬燮之子,西周第十位君主,夏商周斷代工程將其在位時間定為公元前878年—公元前841年。

周厲王在位期間,任用榮夷公實行「專利」,即以國家名義壟斷山林川澤,不準國人(指工商業者)依山澤而謀生,藉以剝削人民。他違背周人共同享有山林川澤以利民生的典章制度。 致使百姓起來反叛,襲擊周厲王,周厲王逃到彘地(今山西霍縣東北),最終死於彘地,謚號厲王。

厲王止謗

周厲王暴虐成性,奢侈專橫,百姓都公開議論他的過失。召公勸諫說:「百姓不能忍受暴虐的政令!」周厲王大怒,找到一個衛國的巫師,讓他來監視那些議論的人,巫師告誰議論,周厲王就殺掉誰。這樣一來,議論的人逐漸減少,但同時諸侯也不來朝拜。

周厲王三十四年(公元前845年),當時周厲王更加嚴苛,百姓沒有誰再敢開口說話,路上相見也只能互遞眼色示意而已。周厲王見此非常高興,告訴召公說:「我能消除百姓對我的議論,百姓再不敢有怨言。」召公說:「這只是把他們的話堵塞回去而已。堵住百姓的嘴巴,要比堵住河流的害處更嚴重。水蓄積太多,河流一旦決口,所傷害的人一定很多;不讓百姓說話,道理也是一樣。所以,治水的人要疏通河流,使流水暢通;治理百姓的人要開放言論,使百姓敢說話。因此天子治理國政,要使上至公卿、下到列士都能進獻諷喻朝政得失的詩篇,樂官進獻反映民情的樂曲,史官進獻前代得失利弊的史書,太師進獻有勸戒意義的文辭,然後由盲人樂師朗誦和宣讀。百官可以直接進諫言,平民則可以把意見輾轉上達天子,左右近臣要盡規諫的責任,內親外戚要考察和彌補天子的過失,樂師和太史要負責教導、誨育天子。老臣匯集、整理各方面意見,然後君王斟酌考慮衡量取捨。這樣政事施行起來就很順當,不會違背常理。百姓有嘴巴,就如同土地有山川,人類財富用度都從這里產生。百姓有嘴巴,又好比土地有饒田沃野,百姓衣服糧食也是從這里生產出來。百姓把話從嘴裡說出來,善事加以推行,惡事加以阻止,這是能夠產生財用衣食。百姓心裡想什麼嘴裡就說什麼,心裡考慮好就去做。如果堵住他們的嘴巴,那麼贊同你的,跟隨你的能有幾個呢?」周厲王不聽勸阻。從此百姓都不敢說話。

國人暴動

公元前841年,因不滿周厲王的暴政,鎬京的「國人」集結起來,手持棍棒、農具,圍攻王宮,要殺周厲王。 周厲王下令調兵遣將。臣下回答說:「我們周朝寓兵於國人,國人就是兵,兵就是國人。國人都暴動了,還能調集誰呢?」周厲王帶領親信逃離鎬京,沿渭水河岸,一直逃到彘,國人攻進王宮,沒有找到周厲王,便轉而尋找太子姬靜。召穆公將姬靜藏了起來,國人圍住召穆公家,要召穆公交出太子,召穆公「乃以其子代王太子」。在大臣周定公、召穆公的勸解下,國人平息了一些怨恨,紛紛離去。 此時宗周無主,周公和召公根據貴族們的推舉,暫時代理政事,重要政務由六卿合議。這種政體,稱為共和(一說由共國國君共伯和代行天子職務)。史稱「周召共和」或「共和行政」。

幽王

姬姓,名宮湦,周宣王姬靜之子,母姜後,西周第十二任君主,前782年―前771年在位。前782年,周宣王去世,姬宮湦繼位,是為周幽王。前771年,犬戎攻入西周都城鎬京,殺死姬宮湦,西周滅亡。姬宮湦死後,謚號幽王,諸侯共同擁立其子姬宜臼繼位,是為周平王,史稱東周。

烽火戲諸侯

據《史記》記載,褒姒不愛笑,周幽王想出各種辦法讓她笑,但褒姒始終不笑。周幽王設置烽火台和大鼓,有敵人來到就點燃烽火召集援兵。有一次,周幽王點燃烽火,諸侯都率兵趕來。諸侯到後卻發現沒有敵人,褒姒看到諸侯驚慌失措的樣子,果然哈哈大笑。周幽王非常高興,因此多次點燃烽火。後來諸侯們不再相信,漸漸不肯應召而來。 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申國聯合繒國、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周幽王點燃烽火召集諸侯援救,諸侯卻沒有前來援救。犬戎最終在驪山之下殺死周幽王,俘虜褒姒,西周滅亡。

三川地震

周幽王二年(前780年),西周鎬京和附近的涇、渭、洛三條河川都發生震動。大夫伯陽甫(一作伯陽父)說:「周朝將要滅亡。天地間陰陽二氣,不能失掉規律,如果失掉規律,便是人擾亂了它。陽氣伏在地下不能出來,陰氣壓迫著陽氣不能上升,這樣就會發生地震。現在涇、渭、洛三河一帶都發生地震,是由於陽氣失去應有的位置,而被陰氣鎮壓著。陽氣失序而在陰氣下面,河川的源頭一定阻塞了,源頭阻塞,國家一定要滅亡。水土氣通而濕潤,便能生產東西,為民所用。土地沒有水源,民眾缺乏財物日用,國家不滅亡,要等到何時!從前伊水、洛水枯竭,夏朝滅亡,黃河枯竭,商朝滅亡。如今周朝的德行也像夏、商二朝的末代了,河川的源頭又被阻塞,源頭阻塞必定枯竭。國家的建立必須依靠山川,山崩塌,川枯竭,這是亡國的象徵。川枯竭一定會發生山崩塌。若國要滅亡不會超過十年。因為十是天數的一個輪回。上天所要拋棄的國家,不會超出十的期限。」同年,涇、渭、洛三條河川枯竭,岐山崩塌。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河枯山崩事件發生正好十年,周幽王被犬戎所殺,西周滅亡。

2、化妝不止是女子的專利,歷史上有哪些朝代男子也會化妝?

《漢書·佞幸傳》中載有: 「孝惠時,郎侍中皆冠、貝帶、傅脂粉。」漢代還流行帽子上插鮮艷的羽毛,脖子上傅白粉,被稱為羽林郎。



羽林郎

古代的粉,其實就是磨碎了的米,再加一點鉛,鉛不能加太多。中國古代的 l審美觀是要整得很白,比如魏晉時期的何晏,被人稱為 「美姿儀而色白」
,說明臉塗的白並非古代女子的專利。



何晏

那時還好熏香,「服丹行散後,香飄萬里香」 ,連皇帝也不例外,《魏志·朱建平傳》記載曹丕: 「帝將乘馬,馬惡衣我匡香,驚嚙文帝膝。 」



曹丕

南北朝時期是男人愛美的黃金時代,官員頭頂金冠,那時開始流行小冠,露出黑油的鬃發,塗白粉並修眉,眉用螺袋,與女子一樣,說話溫雅又輕柔,穿寬袖馳的大衫,露出胸膛,用金革帶束腰,謂之
「沈腰」 ,堪比 「柳腰」 。


小冠

以細腰寬胯為邃喵噴美,主創者是南朝沈約,他 「以風流見稱,而肌腰清灌,時語沈郎腰瘦」 ,李煜詞幼中有 「沈腰潘鬃消磨」
,潘鬃指的是潘安容貌。上穿大袖服,如飛鳥振翅,寬敞的滴等幼交領,腰處緊收,下穿白紗做的寬褡皺紋大口褲子,是何等的瀟灑飄逸!

不要以為隋唐男人就不愛美,隋唐起家於北朝,愛美的文化,從漢到隋唐一脈相承,隋唐文化有著大量的南北朝文化遺風。



從唐時期流行的答花習俗宋代一直發揚光大,那時士大夫,也白面玉唇,科舉後,頭頂官帽井插鮮花。宋朝男子的襆頭(古代男子用的頭巾)
,有好多種,不亞於女子的發式變換,而且都是朝著「俏」邁進,什麼 「花裝」 ,什麼 「曲翅」 ,光聽名就夠艷了,把帽子飄帶編成好多花樣,盤在頭上,個個都成了
「花樣美男子」 。



唐朝男人

明朝男人愛美其實比女人還甚,或者說打扮的比女人還漂亮。錦衣衛這名字多響亮,錦衣錦衣,名副其實,上面堆滿了金織刺綉,每次列隊出行時,裙擺飄飄,雷聲振動。民間男子把頭發紮起來戴上網巾,保持頭發的平整,可見明代男子很重視自己的形象儀表,如果風吹亂了哪怕一根頭發絲,估計都是不雅。大家的公子們,穿著艷麗花紋的衣服,精美的湖綢絲綉,腰間別著香囊,拿著扇子招搖過市。明代男子服飾顏色一改宋朝的清雅,清秀艷麗,經常著粉,流行鵝黃等。



明朝男人

女孩家顏色的衣服。戲曲中流行的
「彩衫」就是常看到小生穿綉花的直身,色澤清雅又艷麗,刺綉的帽子,也是粉黨白臉,可見明代的審美不比前朝差在哪,這些戲曲的元素,應該都是明朝男子愛美的佐證和遺存。



歷代男人也都是愛美的,但什麼時候打扮、修飾就變成另類了呢?這與清朝後期大男子主義盛行有關,男人們覺得女人就該打扮給男人看,憑什麼男人要給女人欣賞,自尊心受不了。

3、是什麼因素導致西周王朝開始由盛轉衰的?

在討論西周崩盤的根本原因時,我們必須先明確一個概念:

在當時,並沒有「西周」和「東周」的區分,都叫「周」。所謂的「西周」和「東周」,不過是後世史學家方便區分而起的名稱。

還有許多類似的例子,比如「西晉」和「東晉」都叫「大晉」、「北宋」和「南宋」都叫「大宋」、「大明」和「南明」都叫「大明」等,不多贅述。

雖說「西周」和「東周」是後世史學家方便區分而起的名稱,那麼他們為什麼要以「周平王東遷」為標志性事件呢?

主要原因就在於:周平王東遷之後,整個天下的格局變了。

在西周立國之時,周武王占據了以長安和洛陽為中心的兩個地區,這也是當時的經濟、政治和軍事中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除了這兩個核心地區之外,周武王把剩餘的地盤分割成上百塊,最好的地盤分封給自己的親戚、朋友和親信,其餘的分給在各地有重大影響力的人,以及在剪商過程中立有大功的人。

如果我們以公司做類比,那麼股權分配大概是這樣的:

周武王作為董事會主席,擁有總股權的20%;第一級別諸侯擁有3%-5%的股權,第二級諸侯擁有1%-2%的股權,第三級諸侯擁有0.3%-0.5%的股權……以此類推。

註:本數據僅供舉例參考,並不嚴謹,無需較真。

這樣一來,形勢就很清晰了:周武王所佔據的地盤,對比其他諸侯有絕對優勢,周王室自然是當之無愧的領袖。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生了各種各樣的事,使得周天子控制的股權變得越來越少,最終無法維持自己在公司內部的地位。

或許有人會問:周天子控制的股權越來越少,是因為出現了一些極其昏庸的君主嗎?

這自然是一個理由,但最重要的理由則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各地的經濟發展速度不一,也使得從前穩定的權力格局開始變得極不穩定。

這就好像一家集團公司內部,以董事長為代表的董事會最大,以CEO為代表的管理層次之,下面是各分公司,然後是各部門,最後是各小組,再具體到個人。

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各部門和各小組的體量居然在商業活動中迅速擴大,有的甚至成長到了分公司的體量。

事情發展到這一地步,各部門和各小組的領導人,自然不會心甘情願地繼續受制於分公司,便打算向董事會或管理層報備,自己獨立出去成立一家新公司。

這一切雖然還在周天子最初設計的權力格局中打轉,但我們必須承認:問題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凸顯的。

發展到後來,董事會和管理層之間不定時會產生內訌,雙方在內訌過程中,都會大肆提拔一些分公司來為自己搖旗吶喊,在此過程中,董事會和管理層的權力也開始慢慢流失。

歷史上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典故,叫「防民之口,甚於防川」,說的就是周幽王的爺爺——周厲王時期的事情。

據說,周厲王在位期間,任用一個名為榮夷公的奸臣,搞所謂的「專利」,就是從國家層面搞壟斷,范圍包括山林川澤。

厲王即位三十年,好利,近榮夷公。

這一高壓手段使得天下民怨沸騰,最終有好漢站出來振臂一呼,直接把周厲王從國都鎬京(今陝西西安市長安區)趕到了彘地(今山西臨汾霍州市東北部),再也不敢回來,並最終死在那裡。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國人暴動」。

於是國莫敢出言,三年,乃相與畔,襲厲王。厲王出奔於彘。

共和十四年,厲王死於彘。

周厲王搞壟斷最終客死異鄉的真相是什麼呢?其實並沒有一個定論。

但有一點我想提醒大家:按照周武王構建的權力格局來看,整個天下並不屬於老百姓,而都屬於大大小小的貴族。

周厲王搞壟斷,並沒有逼得老百姓造反,只是傷害了大多數貴族的既得利益,被他們聯起手來趕出國都而已。

《詩經·大雅》中有一首名為《桑柔》的詩,據說是周大夫芮良夫所著,內容是譴責周厲王用小人、行暴政、招外侮、禍人民的罪行。

聽上去非常有正義感,可這首詩的內容卻是「好是稼穡,力民代食,稼穡惟寶,代食維好」。

意思就是說:周厲王就喜歡「稼穡」(農業),並把它當寶貝,完全不顧體面。

按照今天的語境來看,周厲王的所作所為就是大力發展農業。

詩中同時還寫道「維彼不順,自獨俾臧。自有肺腸,俾民卒狂。」

這就是赤裸裸地詛咒了:你這個君王不是好東西,有好處只會獨享,我們一點好處都分不到,誰還會支持你?

按照今天的語境來看,周厲王的所作所為就是大力加強集權,或許是方式方法可能過於激進,但或許也是被現實逼得沒辦法。


從一個君王的角度來看,周厲王只是在勸農和加強集權,何錯之有?如果是周武王時期,他大搞勸農和加強集權,誰敢多說半句話?

可到了周厲王時期,由於周王室的實力已經衰退,所以周厲王的這種行為,自然會受到領地內各種大小貴族的抵制。

在這種背景下,內訌自然不可避免,周邊的蠻族看到周王室內訌,自然不會放過趁火打劫的好機會,這才是周厲王時期蠻族頻繁入侵的根本原因。

按照《竹書紀年》的說法就是「厲王無道,戎狄寇掠,乃入犬丘,殺秦仲之族。王命伐戎,不克。」

周厲王命令將士征討蠻族,得到的結果卻是「不克」。

到底是打不過,還是消極應對呢?大家心裡有數。面對這樣一個動了大小貴族利益的君王,誰還願意給他賣命呢?

我之所以要詳細解構周厲王時期的「國人暴動」事件,就是想以此為論據,向大家揭示周王室逐漸衰微的原因。

周平王東遷則被後世史學家認為是周王室衰微的代表性事件,才有了後來長達五百年的春秋戰國。

請注意,周平王東遷只是代表性事件,卻不代表周王室衰微是從周平王東遷開始的。

周平王之所以東遷,周王室之所以衰微,周幽王或周平王只是點燃了導火索而已,其根源則是數代甚至數十代周天子遺留下來的痼疾。

以上是歷史事件的角度,如果我們從生產力的角度來看,周王室日漸衰微的過程大概是這樣的。

以西周初期的生產力水平,當時人們所能開發出來的地區相對有限,基本局限於現在的河南省北部、山西省南部和陝西省南部。

其他地方絕不貧瘠,但相對荒涼是肯定的。

可隨著分封的出現和時間的推移,再加上青銅器高度成熟和鐵器逐漸發展等一系列原因,以前無法開發的地區都逐漸被開發出來。

在這種背景下,周王室曾經所擁有的絕對優勢,開始變得越來越小。

除此之外,以鎬京為中心的周王室核心區域日益富庶,周邊的蠻族威脅也越來越大。

其實不止是西周晚期,早在商朝晚期也有類似的問題發生,商紂王的死因和周幽王的死因也沒有非常大的區別。

最初,中國的核心區域是河南省北部和山西省南部,這個區域在商天子的掌握之中。

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生產力的發展,陝西省南部逐漸被周人開發出來,並依據此地的資源,最終反殺了控制著河南省北部和山西省南部的商王朝。

這種事情放在近現代也毫不罕見。

在十九世紀時,能稱得上工業文明發達的國家和地區也只有英法德等寥寥數國而已。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生產力的發展,美洲、東亞和東歐也逐漸進入工業文明時代,英法德等寥寥數國對世界的影響力也越來越低。

在這種背景下,不甘心被淘汰的英法德等寥寥數國只得開始內訌,寄希望於通過這種方式,重現帝國的輝煌,這也是兩次世界大戰的起源。

近現代史資料豐富,我用這種方式來描述世界歷史的發展,只是方便大家進行理解。

事實上,商周時期的歷史脈絡,也是按照這種邏輯來行進的。

這種線性發展的歷史軌跡,也可以解釋周武王為什麼要構建一個分封天下的權力格局。

這是因為周武王大公無私,所以不願意建立中央集權嗎?這是因為周武王時期的人比較愚昧或單純,大家想不到中央集權嗎?

答案都是否定的:不是不想做,也不是想不到,而是做不到。

正如我前文所引用的公司股份一樣,當董事長突然決定,要把所有股份歸到自己名下的時候,如果你是董事會成員之一,會心甘情願地奉上本屬於自己的股份嗎?

集權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流血的過程,做這種事情必然要考慮成本。

擺在周武王面前的事實是:能夠舒舒服服地把河南省北部、山西省南部和陝西省南部這種核心區域捏在手上,整個天下就是自己說了算。

只要能夠牢牢掌控核心區域,就能夠擁有號令天下的權力。如果還想把周邊區域全部控制住,難免會讓別人沒有安全感,剛剛完成的剪商大業恐怕會出現反復。

但即便如此,周武王依然把自己的親戚、朋友和親信分封在最重要的地區,史稱「漢陽諸姬」。

這就很清楚地表明一點:周武王絕對是在自己能力范圍內,把「多吃多佔」這一精神發揚到了極致。

那些對西周開口必稱「禮儀」的人,我倒是想請教一下:為什麼我看不到「禮儀」,只看得到「利益」呢?

4、總督是清朝官場的專利,清朝九大總督中權力最大的是誰?

在清朝官員中,除了以品級官階區分身份之外,還可以分為:京官與地方官。京官在朝廷中樞衙門擔任官職,而地方官則在地方衙門擔任官職。

總督一詞,可以說是清朝官場的專利,因為,總督一職是從順治年間才開始設置的。從總督之“督”可見,在名義上不是地方官,是中央差遣的“派出”性質,由此可見,中央是將地方權力牢牢握在手上的。地方沒有名義上的大員,提督、知縣等也皆屬於中央官。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總督代表著一個地區的最高行政長官,掌握著無數人的生死,是許多人畢生的追求與夢想。但是,同樣是在享受權力的同時,也要擔負相應的責任,維護清朝王族以及百姓的利益。

這里,先說一下總督的作用:

一方面在於以文臣鉗制武臣,防止武臣割據。

另一方面在於協調各省、各鎮之間的關系,統一事權,防止各省、各鎮有利互相爭搶,無利互相推倭的情況,這也體現了中央對地方控制權的加強。

根據史料的記載,總督的轄區有三個省之大,本來官至正二品,如果,再兼有尚書的頭銜,就是從一品,同樣,總督還有軍事的實權。這樣的總督,在清朝共有11個,其中,2個是漕運總督和河道總督,總領運輸業。另外9個則是封疆大史,分別是:東三省、直隸、兩江、兩廣、閩浙、湖廣、陝甘、四川、雲貴總督。

雖然,表面上總督之名沒有區別,都以地區命名,享有的權力與職責,也沒有什麼不同。但是,其實內里的9個總督之間,地位和權力的差別,卻是非常之大的。

那些靠近政治中心的總督,地位和權力都非常之高,反之,遠離政治中心的總督,地位和權力就沒有那麼高了。然而,遠離也有遠離的好處,落得清閑自在。正所謂,天高皇帝遠,沒有上面人的約束,也沒有繁雜的突發情況與危機需要應對,只需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這樣的日子可是非常愜意的。

直隸總督的轄區管理著京城,也就是皇帝所在的區域。當然,肯定不是要去管皇帝,只是對皇宮外的區域進行管理。而直隸二字,也是非常直白的告訴我們:是皇帝直接直隸的轄區,也是這9個總督中權力最高的。在歷史上,坐在這個位置上的人,都是威名赫赫的,絕非浪得虛名之輩。

李鴻章在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位置上,幹了足足28年之久,興辦洋務,打造北洋水師,成為晚清中國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除此之外,做過直隸總督的名人中,還有曾國藩、袁世凱等知名人物。

兩江和兩廣的總督則不相上下。

兩江總督管理著江蘇和江西,以及現在安徽的少部分區域。因為,臨近河道,有著天然豐富的水資源,所以,這個地區的生產水平在九個總督中是最高的。同時,這個地區有著“天下糧倉”之稱,想來做這個地區的總督,身家是不會少的。除了左宗棠,岳鍾琪、林則徐、鄧廷楨等名人都做過兩江總督。

而兩廣總督的轄區,則是指廣西和廣東,這是一個與外國有著通商口岸的地區,所以,做這個地區的總督,對個人的要求還是很高的:

首先,要思維活絡,因為要和來華的外國商人打交道。並且,還要有遠見有魄力有膽識,既要維護清朝上國的面子和利益,也要保證貿易能夠順利展開。

其次,特別是戰爭時期,兩廣總督位置可以說是舉足輕重。歷史上,清王朝在衰敗的時候就選擇了東南互保,這就是由當時的兩廣總督李鴻章發起的。而且,嘉定年間的三屠揚州,乾隆帝六次下江南,以及太平天國都是在這個轄區內發生的。

除此之外,還有東三省的總督,管理著黑龍江、吉林以及奉天,這三個有著滿清後花園之稱的地區。因為,地理位置是在清王朝的北部地區,一般也沒有什麼戰事威脅,雖然,這個地方也比較重要,但是,卻是比較容易管理的一個總督。徐世昌就成了清朝第一任東三省總督,後來還做過民國大總統。

看了前面幾個地位比較高的總督,讓我們繼續看看後面的。

閩浙總督在其中的地位不高不低,雖然,現在的台灣問題一直沒有解決,但是,在清朝台灣被設置成省級行政區劃的時候,閩浙總督可是統領福建、浙江、以及台灣地區的。

湖廣總督總領的是湖北和湖南,據記載,這個職務是在順治年間被設立的,在康熙年間廢除又建。而歷史上,也僅有周天爵一人被卸職發配到了邊疆。

陝甘總督的轄區是陝西,甘肅和伊犁。陝甘總督兼轄新疆,光是新疆一省的面積,就有166萬平方公里,加上陝西、甘肅兩省,遠超其餘總督。這個轄區的總督職位更替十分迅速,改動也十分頻繁。

陝甘總督的地位一直不怎麼樣,但唯一的例外就是左宗棠擔任陝甘總督期間,由於左宗棠的影響力,使得陝甘總督的地位急劇上升,一時之間,陝甘總督在九大總督中僅次於直隸總督和兩江總督。

順治時期,偶有兼管四川的情況,在乾隆時期,進行了川陝的合並,也將其改名為了川陝總督。而到了雍正時期,四川則被分開,最後,到了乾隆統治時期,才正式確立了四川的統治問題。即公元1748年,乾隆最終確立:四川總督兼任巡撫、督察員右都使,以及兵部尚書的官職,位列從一品。

最後的雲貴總督,這個管理雲南貴州的總督職位,從1660年開始,有過77位大臣。然而,這77位雖然也是封疆大臣,但是,他們的權力和地位卻與前幾位有著天壤之別。

因為,他們遠離政治核心,也不屬於經濟發達的地區,所以,存在感並不高,其中,又以雲貴總督和陝甘總督最不顯著。而四川總督則不一樣,他轄區內的保路運動引發了辛亥革命的發生,從某種意義來說,是這個地方的導火索最終導致了清王朝的覆滅。

如今總督府建築尚有遺存的只有直隸總督府和兩江總督府,其餘總督府建築基本不存或只剩遺址。東三省總督府現存西洋樓,為近代建築。位於江蘇省淮安市的明、清兩代統管全國漕運事務的漕運總督的官署建築群,規模宏大,保存完好,布局嚴謹。

5、封建社會的朝廷都有什麼樣的辦法來剝削老百姓?

1853年冬天,太平天國在南京頒布《天朝田畝制度》。該制度規定,天國的男女每人都可以分到一份田地來種 ,但是,所有的糧食收成,“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則歸國庫”,“凡麥噬芋麻 布帛雞犬各物及銀錢亦然”。也就是說,農民只能留下一份勉強維持生存的口糧——成人一石未成人半石 ,其餘的都要上繳給國家。

不得不說,洪秀全在剝削農民這方面做得實在是太狠了。中國歷代王朝,剛剛建政時都會實行輕賑薄賦的政策,以此來安定人心,恢復百廢待興的經濟,正如明太祖朱元璋所說,“初飛之鳥,不可拔其羽”。然而,洪秀全一上來就要把初飛之鳥的羽毛拔的一干二凈,這導致很多地主和農民望風而逃。

中國歷代王朝,在社會經濟恢復之後,都會開始逐步加重對農民的剝削,一直到農民可以承受的極限。在農業社會,一個大一統政權要想維持其運轉,以及滿足帝王的私慾,最大限度的剝削農民是唯一選擇。但是,剝削的方式如果都像太平天國一樣簡單粗暴,那就必然會動搖帝國的根基。 正如科爾貝爾所言:“稅收是盡量多拔鵝毛而少讓鵝叫的藝術”。所以,中國古代的政府在剝削方式上大多採用“巧取”,而不是“豪奪”。雖然結果都是農民苦不堪言,但是卻可以推遲農民起義爆發的時間,延續帝國的壽命。相比歷代帝王拔鵝毛的藝術,洪秀全的拔毛技術顯然還需要多加鍛煉。

一、鹽鐵專利收消費稅

對於中國古代政府而言,清查土地佔有的狀況,是一項相當龐大、復雜、繁重而又零碎的工作,需要投入難以想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在物質投入之外,還需要建立一套復雜的制度,來解決一些技術性的問題。即使如秦始皇,他能統一六國,但是在土地清查方面也是一籌莫展,只得下令“黔首自實田”,讓六國老百姓自己呈報土地佔有的數額,作為政府徵收田賦的依據。你想老百姓都會老老實實的上報真實的土地佔有數額?做夢去吧。

以秦朝的嚴刑峻法,尚且做不到清查土地佔有狀況,更遑論其他的王朝。所以,並非中國古代的政府都不想平均土地給農民,而是實在心有餘而力不足。事實證明,洪秀全的“天下田 , 天下人同耕 ”其實也成了一張空頭支票。

既然無法履畝而稅,那就“舍地而稅人”,因為人口狀況比較好清查,一旦登記在冊,按人收稅就可以了。但是現實情況還是沒那麼簡單,因為會有士族挾藏人口,人民逃亡隱匿等問題。以明朝為例,“太祖當兵燹之後,戶口顧極盛,其後承平日久,反不及焉!” 清朝康熙皇帝為了清查人口,更是直接跟老百姓說,我調查戶口只是為了弄清楚國家的人口數據,而不是為了向你們徵收人頭稅,所以大家都別隱瞞了。

為了填補人口隱漏的問題,早在春秋戰國時代管仲就提出了絕佳的解決方案——鹽鐵專利。管仲說,國家可以通過對人民生活與生產的必需品進行壟斷,然後加價銷售。無論老百姓怎麼隱匿,你總得吃鹽吧?你避得了交人頭稅,但你避不了買高價鹽時交的消費稅。所以這么一來,政府等於間接收到了所有人的稅,而且不用吭哧吭哧的去清查田地和人口。

更絕的是,政府不需要包攬鹽鐵生產和運銷的全過程,只需要發個營業執照給商人,讓商人自己去煮鹽開礦就行了。

政府對商人課以重稅,商人再把重稅轉移到鹽鐵中,最後由人民,尤其農民來買單。這種制度,簡潔、高效,是統治者們心頭的那一抹白月光。秦朝商鞅變法,主張鹽鐵官營,結果“鹽鐵之利二十倍於古”,解決了“軍旅之費”,“國賦之急”;唐朝第五琦,這個名字很怪的人,主持食鹽專利,將鹽價從每斗10錢增加到每斗110錢。從此,唐朝僅用10年左右的時間,鹽利收入就從每年40萬猛增到600萬元——不然你以為唐王朝怎麼還能苟延殘喘那麼長時間。

這種專利制度,一方面簡化了政府壓榨農民的程序,減輕了政府收稅的成本,一方面又可以讓廣大農民一邊吃著高價鹽,一邊沒有直接感受到自己所受的壓榨。他們可能會怨恨鹽鐵商人,罵他們是奸商,但不會直接怨恨政府。政府還能得到“利不及民”、“取人不怨”的美名。

所以這套好用不貴的壓榨制度,一直延續到清末。

二、貨幣地租,谷賤傷農

僅僅是通過專利制度來間接壓榨農民油水還不夠,中國古代政府還有貨幣地租這么一個設計巧妙的榨汁機。

跟貨幣地租比起來,勞役地租存在著諸如“運糧草一天”這樣的難以確定和量化的問題,所以,將勞役折算為固定的貨幣額度,勞役地租的任意性就會完全消失;而實物地租又存在著運輸、儲藏和交換方面的限制,不利於提高國家的財政儲備能力。

所以,貨幣地租成為帝國的頭號選擇,漢朝有“口賦”、“算賦”,南朝有“口錢”、唐朝有“青苗錢”、“地頭錢”,明清有“金花銀”、“一條鞭”、“地丁銀”······朱元璋也曾經想建立一個完全徵收實物地租的財政體制,但是後來發現實物的儲藏實在是太麻煩,最後還是以金、銀、錢、鈔折納賦稅。

政府強迫農民以貨幣形式繳納賦稅,這就迫使農民只得去市場賣糧換錢。由於同時有大量農民賣糧,必然導致谷價大幅下跌,加劇“錢重物輕”的情況。如此一來,大量增值的貨幣上繳給政府,政府賺得盆滿缽滿。又是我們的管仲同志,他率先提出,“凡五穀者,萬物之主也。谷貴則萬物必賤,谷賤則萬物必貴,兩者為敵,則不俱平,故人君與穀物之秩相勝,而操事於其不平之間。故萬民無籍,而國利歸於君也。”

然而,與此相對,農民則辛辛苦苦幹一年,一朝回到解放前, 白居易詩雲,“私家無錢爐,平地無銅山;胡為夏秋稅,歲歲輸銅錢?錢力日以重,農力日以殫。賤糶粟與麥,賤貿絲與綿。歲暮衣食盡,焉得無飢寒!”而根據顧炎武的記載,明朝時很多農民“歲甚豐,谷甚多,而民相率賣其妻子”。

正是因為如此,中國古代從秦漢以後,只有魏晉南北朝實打實的採取過實物地租的政策。北宋時期的王安石,更是主張全面利用商品貨幣經濟增加國家財富,藉以鞏固中央集權制度。在他變法之後,米、絹價格驟然下跌,出現了“年豐谷賤”,農民倒霉,但是政府卻“ 府庫充盈” 的局面。

當然,政府並非完全採用單一的貨幣地租政策,畢竟小農經濟要靠天吃飯,一旦出現農業歉收情況,穀物價格也會隨之上漲。這時政府就會調節貨幣地租與實物地租的比例,主要向農民徵收實物。所以說,政府在壓榨農民這筆賬上,算得門兒清。

根據我的理解,貨幣地租曾經推動歐洲瓦解封建經濟,走向近代文明,正如馬克思說的:“在進一步的發展上,貨幣地租——把一切中間形態,例如小佃農的地租,除開不說——不是使土地變為自由的自耕農的財產,就是導向資本主義方式的形態,導向資本主義和地農業家支付的地租。” 然而在中國,由於封建經濟早已在2000多年前解體,導致後來出現的

貨幣地租成為大一統政權壓榨農民的重要手段,使得中國的社會再生產能力被泰山壓頂,動彈不得。如果不是明末清初從外國流入大量白銀,估計農民所受的貨幣地租剝削會更嚴重。

三、濫發紙幣,讓你手裡的錢變成廢紙

北宋仁宗年間,國家開始發行紙幣,即“交子”,中國也因此成為世界上最早使用紙幣的國家。在此之前,中國人使用的都是金屬貨幣。根據凱恩斯的理論,貨幣金屬存在三個無法克服的問題,第一,金屬貨幣生產彈性很小,因為礦山數量有限。由於無法擴大供應,不能滿足生產需要,從而導致生產擴大受貨幣供應量制約;第二,金屬貨幣的替換彈性近似為0,同樣導致供應量難以擴大;第三,金屬貨幣本身具有價值,而且具有周轉靈活性和流動性,人們樂意儲藏,需求旺盛,帶來實際流通數量減少,影響經濟發展。歷史經驗表明,金本位時代的經濟衰退和蕭條頻率反而高於紙幣時代。

前面講過,由於貨幣地租的政策,導致“錢重物輕”。“錢重物輕”,所以大家都會在家裡存儲貨幣,使得大量貨幣退出了市場上的流通過程,於是整個國家就出現了“錢荒”的情況,即凱恩斯上面所說的第三個無法克服的問題,這就從根本上違背了國家利用商品經濟來增加農業賦稅的目的。於是,紙幣的發行勢在必行。紙幣輕便易攜,代表著一種先進的貨幣形態,然而在中國古代,紙幣也是大一統政權壓榨農民的手段——雖然並非最主要的手段。

一開始,北宋的紙幣發行配備有準備金制度。然而,到了南宋之時,紙幣的發行已經是隨心所欲,准備金制度早已被扔進了太平洋。南宋紙幣發行量最大的時候,高達億余貫。南宋滅亡後,元朝繼續發行紙幣。蒙古統治者不僅僅只識彎弓射大雕,還知道紙幣發行必須要有嚴格的准備金制度。所以,元朝的紙幣幣值穩定,整體運行良好,馬可波羅曾記載,“凡州郡國土及君主所轄之地莫不通行。臣民位置雖高,不敢拒絕使用,蓋拒用者罪至死也。茲敢為君等言者,各人皆樂用此幣,蓋大汗國中商人所至之處,用此紙幣以給費用,以購商物,以取其售物之售價,竟與純金無別。其量甚輕,致使值十金錢者,其重不逾金錢一枚”。

然而,隨著元朝統治的日益腐敗,紙幣的准備金制度也形同虛設。為了解決國家的財政危機,元朝政府開始濫發紙幣,通貨膨脹一發可收拾,農民被壓榨的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最後只好武裝起義。正如元朝末年流傳的一首民謠,“堂堂大元,奸佞專權,開河變鈔禍根源,惹紅巾萬千。”所謂的”變鈔“,就是指亂發、濫發紙幣,它成為元朝滅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明朝建立後,於洪武八年開始發行“大明寶鈔”。為了強制全國人民使用紙幣,朱元璋曾下令罷寶源局、寶泉局,停止鑄錢,並“禁民間不得以金銀物貨交易,違者治其罪”。然而,短短19年,“大明寶鈔”就貶值到不足面值的20%,不僅農民叫苦不迭,就連官員都深受其害——因為官員的一大部分薪水都是發給紙幣的。

直到正德年間,朝廷終於懸崖勒馬,不再印發寶鈔,恢復了銅錢作為流通貨幣。

相比之下,清朝不再發行紙幣,確實是一種明智之舉。因為在一個中央集權完全不受制衡的時代,政府很容易就濫發紙幣來解決財政赤字問題,從而引起經濟危機。與其自我放縱,不如提前自我約束。

四、剝削地主,不管土地兼並

在中央政府的權力比較強勢之時,它可以通過剝削地主來間接的剝削農民。正如某學者之言,“中國封建地產中體現的產權關系包括了國家、地主、農民三級主體:國家擁有法律上的土地所有權(最終支配權),地主擁有經濟上的土地所有權(實際所有權),農民擁有部分的使用權和收益權……但在實際層面,國家不可能經常性地、高頻率地行使(或是表現)它的最高所有權,地主這一級主體在地權關系中的作用就至關重要。”所以,皇帝沒有必要再去管土地的兼並情況,宋太祖就說,“富室連我阡陌,為國守財爾”,土地掌握在誰手裡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課征。

這個思路其實跟利用商人資本來剝削農民的專利政策一樣,都是借他人之手來達到自己的目的。通過剝削地主,國家避免了盯住數量龐大的農民,只要盯住數量有限的地主就可以了。而且,農民會將自己的怨恨投射在地主身上,而不是那個遠在天邊的皇帝。

自從唐朝實行兩稅法之後,中央政府剝削地主的方式,主要是分割地租。政府不會管地主的營收到底是好壞,它只管伸手。政府索要的賦稅越多,地主的壓力就越大,因為地主加重佃戶地租的空間有限,你再增多人家就不幹了,人家會去當自耕農或是去其他地租較輕的地主家。所以在清代時,出現了“富民以有田為累”的情況。

宋代的“衙前”之役,就是由地主擔任,負責國家賦稅的徵收,而國家不付給任何報酬。如果當地農民因為避稅而跑路,那麼所欠的稅款就攤派給其他稅戶。如果其他稅戶也都跑了,那麼所有的欠稅都由地主來承擔。而地主為了繳納欠稅,就必須對自己的佃戶加重剝削。所以,最後為欠稅買單的,還是農民。

明朝的“糧長”制度,也是如此。糧長制度,即各地以納糧一萬石為一區,選其中“田土多者”的地主擔任糧長,負責該區田賦的督收和繳納,如果完不成任務,也是由地主自己掏腰包填上。當然,最終買單的還是農民。

6、都說龍是中國古代皇帝的專利,那為什麼在道教里還能看見龍?

龍不只是皇帝的專利吧,況且龍的種類也是有很多的。
如果說道教里能見到龍,那也許是當時的王朝比較崇尚道教。
這或許與某些朝代,佛教的主持可以穿與皇帝同顏色的袍子是有些相同意義的。
表示當時朝廷對此教的尊敬,也說明了道教或佛教在當時的朝廷也是有一定地位的。

7、龍飾是皇家專利嗎?聽說以前的東西如果上面有龍的圖案都是皇家用的,是嗎?

親,專利的最長保護時間是三十年,是發明專利。龍飾應該保護的是外觀吧,最多十年。中華民國成立之後,中國最後一代王朝結束,從此再無皇家,198幾年,中國開始實施專利法。終上所述,龍飾應該不是皇家專利。據我所了解,封建社會時期的確只有皇家才能用有龍的東西。

8、烏紗帽並非官員專利,中國歷史哪些朝代人人可戴烏紗帽?

在現代漢語詞彙中,烏紗帽就是官員的代名詞,說你烏紗帽不保,已經是職務犯罪了,要讓你下台甚至小命難保了。

事實上烏紗帽最早不是官員的專利,在中國歷史上它就是一頂普通的帽子。後來為什麼演變成官員的專用之物呢?我們來看看烏紗帽有趣的沿革。

烏紗帽始興於東晉,盛行於南北朝

烏紗帽,發源於東晉宮廷,由黑紗製成,故得此名。後來傳入民間,因其樣式好看,遮陽效果佳,深受百姓歡迎,在民間盛行開來。到南北朝時期,烏紗帽幾乎成了人人佩戴之物!

烏紗帽隋唐有了等級區分

隋唐時期,皇帝、官員、百姓,全都佩戴烏紗帽。為了區分等級,政府便出台了烏紗帽等級規定:以烏紗帽上的玉的多少來劃分官員等級。一品九塊玉,類推至五品五塊,六品以下不準配玉,平頭百姓更是無資格配玉了!

宋太祖為烏紗帽加翅,堪稱奇葩

趙匡胤性格溫厚,做了皇帝後,文武百官說話無所忌憚,經常在大庭廣眾之下便議論紛紛,讓趙匡胤很難堪。

於是,趙匡胤命人改裝了官帽,在烏紗帽上安裝兩個軟翅,上朝時大臣只要搖一下頭,兩旁的軟翅就搖個不停。官員從此不敢隨便交頭接耳。

朱元璋下令,只許官員佩戴烏紗帽

到了明朝,烏紗帽地開始成為官員的專利,朱元璋上台後,頒發命令,不許老百姓再戴烏紗帽,至少要有了狀元或進的功名士才能戴烏紗帽,至此,烏紗帽完全完成了功用的蛻變,成為身份地位的象徵。

現代人很少戴帽了,烏紗帽的語境只存在象徵意義了。原天下有烏紗帽的官員,不負民望,好好珍惜你的「烏紗帽」!

熱點內容
我要開店淘寶 發布:2020-09-09 12:06:51 瀏覽:854
十大相機品牌 發布:2020-08-29 10:57:46 瀏覽:788
淋浴器十大品牌 發布:2020-08-29 01:52:31 瀏覽:627
開店寶支付 發布:2020-09-15 10:25:50 瀏覽:560
技術專利申請 發布:2020-08-27 21:42:43 瀏覽:545
怎麼掃條形碼 發布:2020-08-29 10:28:31 瀏覽:538
怎麼保護知識產權 發布:2020-08-29 01:30:26 瀏覽:535
濟南創新谷 發布:2020-09-10 04:19:14 瀏覽:533
淘寶開店照片要求 發布:2020-09-09 12:08:29 瀏覽:532
開店美發 發布:2020-09-02 20:04:55 瀏覽: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