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成果轉化率
1、怎樣提高專利成果轉化率?
對於我們來說,加入世貿組織後,一個顯著的不同便是知識產權的位置凸顯出來了。過去的一二十年裡,我國在跟蹤國際前沿領域的最新科技進展方面,不斷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使我國的綜合創新能力大大增強。可以說,過去的20年,我們的創新之路是將別人已有的,而我們過去沒有的,經過努力變為我們自己的創新性成果。但今後,面對全球化浪潮和加入世貿組織的新環境,我國的創新之路將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今後20年,我們所要做的是別人也還沒有的。今後的競爭,說到底是創新能力的競爭,而專利轉化的能力就是創新能力最直接的表現。因此,國家知識產權局正在大力推動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從加強知識產權知識的普及,建立知識產權信息平台的基礎入手,推動全社會專利意識的提高。
齊建國:專利成果轉化的重點,是激發企業實施專利成果轉化的熱情。現在,我國的企業一方面是知識產權的意識還不強,缺乏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有些成果即使轉化了也沒申請專利。另一方面,由於專利的成熟度和組裝配套程度不夠,為企業實現專利成果轉化帶來了困難。因此,為企業創造更好的條件,增強其取得專利和實施專利的能力,是提高我國綜合創新能力的重要保證。
楊起全:專利成果轉化問題,實際上是一個科技如何更好地與經濟相結合的問題。我認為,不同時期對智力價值的評價會發生一定變化,我們說從成果到產業的投入的比例大致為1∶10,實現專利成果轉化,不僅要靠研究人員創造專利成果,更要靠風險資金的支持,才能實現專利成果的轉化。因此,從科技界來說,現在需要轉變觀念,重新定位自己的利潤空間,為風險資金留出足夠的利潤空間,這樣才會有更多的風險資金參與專利轉化,也才能大幅提高專利成果轉化率。
另外,我國在各級科技計劃中,已開始重視知識產權。在國家「863」計劃中,已對科技成果的知識產權化提出了定量的要求,但現在還缺乏對轉化環節的要求,一些專利成果實際上只是科技成果的延伸,很難實施轉化。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還在於提高企業的專利成果轉化能力,要把專利戰略的重心放到企業。企業要做到將各種資源進行重新配置,把實施專利的各項技術、工藝組裝配套,結合市場需求開發出具有競爭力的產品。
2、電商專利侵權網購平台要擔責嗎
平台需要擔責的。首先是對電商平台進行了制約。比如,電商平台要承擔通知刪除、管理的義務;一定要設置假冒侵權產品的告塌衡喊知義務,如果不告知,發生侵權案件,電商網路平台須承擔連帶責任,如果行政部門處理後,電商平台必須按照要求進行刪除或者屏蔽。新的條例將專利發明人的收益提高到六成以上;在一定條件下,電商網路平台要對侵權案件承擔連帶責任,在國內,知識產權成果轉化率低是不爭的事實。有數據顯示,中國各類知識產權轉化率大約在10%左右,西方國家在40%以上。知識產權成果轉化率低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專利發明和設計人的所有權模糊。
法律依據: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如果網路交易攔棚平團野台無法提供銷售者或服務者的真實名稱、地址和有效聯系方式,消費者可以向網路交易平台提供者要求賠償。
3、為何我國專利轉化率不高?
專利轉化率較低,是擺在我們科技工作者、知識產權專家、科研人員、專利發明者的一道難題。這也是我們從專利大國變成專利強國的必經之路。哪些因素導致轉化率低下?社會因素 在實行改革開放的前20年,我國的高新技術基本上是走引進消化吸收的創新之路,在拿來中消化,不斷提升自己的科技水平,逐漸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產品,因此,回頭來看前20年的專利成果轉化,不僅轉化率不高,而且從專利成果來看,也是非核心技術專利多,專利的質量還有待提高。 這和我國還處於發展中狀態時息息相關的,這與我國仍是發展中國家的地位是一致的,因為當今世界科技前沿技術的80%為發達國家所掌握。因此我國在將技術進行「拿來主義」的過程中,也在慢慢研發新的技術。思想因素 很多人認為:申請的專利一定要是轉化的。但實際上,並不是每個專利都是為了轉化的。國內的企業或個人申請專利很多是為了申請專利而申請,大部分專利都是單個申請的,幾乎沒有策略上的安排和規劃考慮。而成熟的專利申請會有很多策略上的考量,其中有些專利不是為了對該技術進行保護,而是為了防備他人起訴侵權而申請的。有些專利是組合申請的,其目的只是為了保護某個核心的專利技術。那麼為了防備他人起訴侵權而申請的專利,以及「眾星捧月」的「星」這些專利都不是為了實施而申請的,因而這些專利是不需要轉化的。科學因素 很多人在申請專利的時候,違背申請專利的最基本的原則和動機。例如永動機這種違背自然規律的發明引得無數英雄盡折腰,黃維在淮海戰役被俘,經特赦後就醉心於永動機的發明,南街村為永動機的發明也投入了大量資金。理論上有關永動機的發明不能獲得專利,如果因為其他原因僥幸獲得專利,那麼這樣的專利是不可以轉化的。因此申請專利違背了自然科學,還談何轉化。市場因素還有,某專利權人擁有一件實用新型專利,該專利是在圓珠筆上附加一個塗改液裝置,他堅信自己的專利技術具有非常大的市場前景,具有很高的價值。其實相同的專利在專利資料庫中可以檢索到很多,而且現在圓珠筆的使用率已經非常的低,這樣的專利也不具有轉化的價值。技術人員自我陶醉在技術的創新的標新立異中,不考慮是否適合消費者的使用,不考慮價格是否適應市場的銷售,實用性極差或者不符合市場要求,這類專利技術因為沒有市場價值必然是轉化困難。風險因素 專利也有各種不同的種類,比如非職務發明,這些發明人發明的創意大多來自生活實踐,其發明具有很強的實用性,這樣的專利可以直接用於現實生活,轉化相對比較容易。有些職務發明直接是為了改進生產工藝,改進現有產品,這樣的專利也容易轉化。但是科研院所前瞻性的發明,比如施樂公司的帕洛阿爾托研究中心發明大量的非常先進的技術,但是始終找不到市場方向而不能轉化。我國在1958年就提出了無線通訊技術(手機通訊技術的前身),但是我們手機相關技術卻靠引進。帕洛阿爾托研究中心的高新技術孵化了蘋果、微軟、3com這樣著名的公司,但是該研究中心並沒有自己進行轉化,因為該技術過於前沿,該技術可以生產什麼樣的產品?該技術是不是可以直接生產出產品?從技術到產品還要多少技術配套等等都是未知和不確定的,因而從商業角度而言轉化的風險極大。編者的話: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專利制度實行的初期階段,首先要提高專利成果的申請數量,這是必然的。數量是質量的基礎,但到了今天,專利申請量已突破百萬件,提高專利成果的質量,提高專利成果的轉化率,已經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任務。哪些措施可以提高專利轉化率?建立交易平台破解專利轉化難,政府做了很多工作,為此各地都在建立產權交易中心或交易平台,其目的在於在專利權人和專利使用人建立橋梁,讓需要專利的人找到專利權人,讓專利權人的專利找到買家。例如江蘇教育廳和江蘇高校發展中心建立了江蘇高校科技網,為江蘇的高校成果專利的轉化鋪平道路。但是目前看來,成效並不大。因為專利資料庫是公開的人,任何人都可以進行查詢,專利權人的信息在專利庫也是公開的,需要專利的人很容易在資料庫中檢索到需要的專利,也很容易找到專利權人的信息和專利權人直接聯系,而專利權人同樣可以通過網路找到潛在需求方直接和需求方聯系,花費大量資金建立的交易平台其實在網路上可以免費實現。設立輔助機構 前幾年,許多個人發明者開始了自己研發的道路。例如很多農民工用專利技術創造新的產業,這是相當不錯的想法。但是購買專利不像買機器設備那麼簡單,這個專利值多少錢?無論是賣方還是買方都不清楚,在實踐中專利權人總認為專利至少可以賣幾百萬以上,這個價格當然沒有人買。那麼應當引進獨立的評估機構對專利的價值進行評估,目前知識產權價值評估還比較空白。購買專利還需要知道專利的技術含量,那些技術適合農民工的購買使用,投資比較少,生產工藝相當比較簡單,農民工當然無法評估這些,那麼還需要一批懂技術的人員對這些專利技術進行遴選。專利轉化過程中含有大量的法律問題,需要專業的律師來把關。如果沒有這些專業的輔助機構,則有平台也無法運轉,因而在轉化平台上必須引進專業的中介服務機構。指導發明人 很多專利因為其本身實用性差,沒有市場價值,因而註定該專利的轉化困難。實用性差和市場價值低不等於沒有技術含量,這樣的專利可以通過改造而使其具有市場價值。曾經有一個專利權人,他的發明點很好,可以有效解決了新鮮水果的就地加工問題,使水果保持極高的新鮮度。但是該技術卻無法推廣,原因是該技術需要投入100萬元以上的設備,因而該專利的潛在的消費者中,具有加工能力的工廠不需要,因為工廠本身有設備,而水果銷售商也不會買,這個價格難以承受。後來問道這個產品是不是可以將價格降低,發明人說很簡單啊,完全可以降到10萬元以下,這個價格農戶也可以購買。同一個技術改變一下消費者的定位,立刻顯現市場的價值。我們可以通過各種資訊通道對發明人進行恰當的指導,使其發明更加貼近實際需求,更加具有使用價值,那麼專利轉化也就要容易得多。引進技術風險投資 風險投資即在公司成長的關鍵時期,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而後在該公司上市後,從股市中套取幾倍、幾十倍的回報。其實風險投資也可以直接從技術投資開始,這樣風險大,時間長,但是回報更高、投資卻非常的少。可能只有區區幾百萬元甚至更少都可以做到。技術創投在我國有成功的案例,清華同方對清華大學的一個即將解散的課題組的一項技術進行投資,目前這項技術生產的產品佔有世界70%的份額,年贏利高達幾個億,這個產品在機場、車站都可以看到,就是檢查包裹的機器,這就是同方威視。目前我國的政策支持直接用專利出資成立公司,有的高新開發區給予一定的孵化資金,由政府進行第一筆的技術創投的天使基金。光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夠,應當鼓勵民間資本進入技術創投才能將整個技術孵化市場做起來。結語: 專利轉化困難是世界的難題,解決這個難題需要理性的頭腦進行分析,找到原因,有針對性去解決。
4、指出即使有很多嚴肅引證,論文也並非就正確的科學家是誰
冷靜看待兩個「世界第五」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08日07:58 解放日報
本報記者徐瑞哲
最近中國接連拿了兩個「世界第五」,都是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機構組織的量化排名:其一,湯姆森-路透集團數據顯示,中國科研論文發表量列「世界第五」;其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數據顯示,中國國際專利申請量列「世界第五」。
以總量評估各國科技發展水平,中國實力的確不凡;但細究兩份榜單可知,中國科技指標的「質量排行」並不理想,面臨量與質「不同步」、「不同速」的尷尬。
單篇論文引用量「不及格」
湯姆森-路透集團發布的 《近十年論文發表前20名國家(地區)排行榜》,包括論文發表總數、總引用次數和單篇論文引用次數3個單項指標。按「論文總數」排位,美國、日本、德國、英格蘭、中國依次占據前五位。其中,美國共發表被SCI(科學引文索引)收錄的論文297萬多篇,3倍於排位第二的日本,中國同期發表65萬余篇SCI論文。
科研論文之所以有價值,因為論文為科學界貢獻了已被證明的實驗和理論結果,這些結果可被其他各國科學家反復引用、作為新的科學論據。就像「名人名言」總被頻繁援引一樣,論文引用量越大,表明影響力越大。通常而言,諾貝爾獎得主的重要論文,單篇引用量可達數百次到上千次。
在這份排行榜中,以論文「總引用次數」來排名,上述前4個國家(地區)還在四強之列,只是排名略有變化,依次為美、德、英、日;而原來的「老五」中國不僅被法國取代,還一路「掉隊」,落在了加拿大、義大利、荷蘭之後,居第九位。可見,中國龐大的論文總量還是保證了比較龐大的被引用總量。
然而,進一步考察「單篇論文引用次數」——這一最體現論文質量的指標,原來的位次被大大打亂。瑞士所發論文,平均每篇被引用15.73次,最高;美國論文「量大」同樣「質高」,每篇引用率也超過15次,居次;緊隨其後的有丹麥、荷蘭、蘇格蘭、英格蘭等。中國「單篇論文引用次數」沒有跨入上榜的「最低門檻」——每篇10.52次,平均僅5.24次,略高於印度(5.08次)。
應該看到,中國論文的這項「硬指標」已從2008年度排名時的「4.6次」進入了「5次」的區間。盡管這與世界平均水平「10次」還有不小差距,但僅用一年時間實現如此提高「實屬不易」——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總工程師武夷山這樣評價。
企業進專利百強者僅個位數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 (WIPO)近日公布2009年度國際專利申請數據,顯示該組織全年共收到國際專利申請15.59萬件。其中,美國共申請4.58萬件專利,仍高居世界第一,佔全球約三成份額。排名第二的是日本,2.98萬件;德國第三,1.67萬件;韓國以微弱優勢居中國之前,共8066件;中國以7946件的總量,居世界第五,依次領先法國、英國、荷蘭、瑞士和瑞典。
中國專利申請量排名較上一年提高一位,且數量增長極快。由於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去年全球專利申請量30年來首次下降,但中國的申請量卻逆勢上漲,同比增長30%左右,增速居世界各主要國家之首。
中國專利有「量」又有「速」,但專利申請的「主體」——企業的情況就不怎麼樂觀了。以全球企業專利排行榜為例,日本松下公司成為「專利王」,2009年共申請1891項專利,占日本全國專利的6%。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總幹事弗朗西斯·加利披露,在申請專利最多的前20家公司中,幾乎全是美國、日本和歐洲公司。
目前,在全球企業專利申請量百強中,中國企業還僅僅是個位數,只有華為、中興、大唐電信、騰訊等幾個「老面孔」能進入前200名。其中,華為尤其一枝獨秀,以1847項國際專利緊隨松下,成為年度申請量「亞軍」。但若從全國角度冷靜思考,華為一家公司的國際專利量就佔中國四分之一,若加上深圳另一家公司中興通訊,兩者就佔掉全國四成——這不能不說「過於集中」了。
論文和專利結構不均衡
作為後發國家,中國科技的 「增量」很大——湯姆森-路透集團報告稱,今日中國的論文數量是上世紀80年代初的64倍,按此速度,中國將於2020年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科研大國;《金融時報》也參照中國國際專利申請量的增速,預測中國2020年將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科學知識產權大國。
「第一大國」或許並不難當,因為中國擁有龐大的科研人群,而由於科技系統評價機制的刺激作用,論文和專利一直與職稱、薪資、項目評審等要素掛鉤,這也是它們數量猛增的「助推劑」。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發布的《科學與工程指標2010年報告》指出,中國現有約142萬科研人員,擴容速度達美國兩倍以上。但中國每1000名就業者中,科研工作者只有2人左右,與科技強國德國的「7.2人」相去甚遠。
因此,絕不能被這兩個「世界第五」的名次搞得頭腦發熱。憑借人數優勢和後發效應,中國在短時間內超越各個科技強國應該不成問題,關鍵應在論文和專利的內在質量上多加考量,尤其是注意結構的不均衡性。
論文和專利都不是最終的科技產物,有人為做論文而做論文,為報專利而報專利,成果轉化成功率不高,產業化效益也不高。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09年上海國內專利申請量達6.2萬件,居全國第五,但專利轉化率僅10%左右。同時,中國專利「成色」尚顯不足:最具含金量的「發明專利」在2009年全國各種專利中只佔1/4強;中國最多的專利品種是「外觀設計專利」,約佔全球注冊量1/4。
中國論文和專利還都表現出學科領域不均衡。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統計,化學、計算機、物理學、材料科學等領域的論文較多,而免疫學、心理學、微生物學、社會科學、農學等領域論文明顯較少。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報告則稱,我國在生物技術、葯物、運輸等技術領域的專利研發實力與發達國家差距不小。同時,專利地域分布也不均衡,去年來自深圳的國際專利申請量達3800多件,佔去全國近一半。
也許,中國科技信息所最新完成的《中國在世界科學中的地位和影響評估》較為客觀:中國科學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仍然不高,在19個主要國家中排名第13,「中國要真正超越傳統科學強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本科畢業論文存廢」之爭源於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新聞系主任張小元的一則言論。他認為,新聞專業本科生所學知識難以達到論文「在某一領域有獨到見解」的要求,學生為了完成任務,只好大量復制、粘貼。他的觀點得到諸多網民支持,在某網站所作的調查中,贊成取消「本科畢業論文」者為反對者近八倍之多。成都電子科技大學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教授也直言:「看看畢業前校園內那些『槍手』廣告,就能知道現在的大學論文還有沒有意義。」一位學生坦言,論文答辯老師為了讓大多數人通過,對學生的抄襲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答辯已成了學生畢業的一種程序,只是在走過場。甚至一些新聞單位的負責人也贊同取消新聞專業的本科畢業論文。他們認為取消本科畢業論文不僅在於其「太水」,更是為了解決大學教育與實踐嚴重脫節的問題。
5、專利技術轉化率可以如何提高
專利技術轉化率可以如何提高,根據數據顯示,我國專利技術轉化的成功率已經突破15%,比世界的平均水平高出了4個百分點,但是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的。那麼專利技術轉化率可以如何提高呢?專利技術轉化率專利技術轉化率可以如何提高?第一點、技術轉移平台專利技術轉化的信息不對稱也影響了大部分專利的產業化進程,以致許多優秀專利至今待字閨中。因此議,社會各界結合自身特點,為專利技術轉化搭建一個長期展示的平台,提高轉化率尤為重要。第二點、認清實際情況專利技術轉化的實用性,是大部分普通專利的最大特點。這類發明技術含量並不是很高,但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而且往往用較小的代價就能投入生產。因此知識產權服務要從實際出發去開發這類普通專利,不要一味追求高科技。第三點、正確評估專利價值專利技術轉化的心理價位是造成評估價值懸殊的重要原因。一方面,由於專利屬於無形資產,不少專利僅是設計中的概念,專利技術受要為此投入試驗費用並承擔風險,而高昂的轉讓費更是令人望而卻步;另一方面,專利持有者往往以投入精力財力多少作為自己發明創造的定價依據,以致其在價值評估上有較大的感情因素。專利技術轉化仍存在違背客觀價值作出虛假評估的情況。所以必須為專利技術轉化打造公正的評估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