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產權 » 天價電視劇網路版權

天價電視劇網路版權

發布時間: 2023-05-25 01:57:52

1、未播出賣13.5億天價8年單集漲900倍宮廷劇為何屢試不爽?

要說當下什麼類型的電視劇最受追捧,毫無疑問當屬古裝劇,無論男女老少、白領工人都喜歡看。據說,一位男青年如廁時觀看《錦綉未央》因下蹲時間過長昏迷在廁所,醒來的第一件事情竟是拿起手機繼續觀看。可見古裝劇的魅力之大。

古裝劇稱霸熒屏,其中又以宮廷劇最為火爆,打開電視目之所及盡是後宮佳麗三千的明爭暗鬥。明年不僅有《琅琊榜2》,還有周迅、范冰冰、景甜、章子怡等花旦在宮廷劇中「輪番爭寵」。對此,有人說這是治療「上班偏頭痛症」最好的解葯,有人說這是無益於精神文明建設的文化糟粕。

宮廷劇憑什麼那麼火?

宮廷劇之所以這么火,直接原因是收視有保障。就拿被觀眾戲稱為「馬桶台」的湖南衛視來說,曾經的湖南台也像如今的山影一樣,也是以歷史正劇而聞名的。強如《雍正王朝》《恰同學少年》《大明王朝1566》等都是湖南廣電投資拍攝的。其中《大明王朝》在當時的收視率低得可憐,也許《大明王朝》的撲街讓湖南台意識到歷史正劇沒有市場,而成本相對低的古裝雷劇、宮廷劇卻能火得一塌糊塗。於是我們看到了後來的《宮鎖心玉》《步步驚心》等等。雖然每一部都遭遇了網友吐槽,卻每一部都問鼎過收視冠軍。

另外《武媚娘傳奇》、《羋月傳》分別是2014年和2015年的收視冠軍。《武媚液缺娘傳奇》首播收視率平均2.959,穩居全國第一寶座。《羋月傳》東方衛視、北京衛視平均收視分別為2.867、2.809。

沒辦法,觀眾就喜歡看這樣的,且百看不厭,偶爾還跟隨著女主角的心情波瀾起伏,比如看到女主被人算計恨不得跑到劇組暴揍反派一頓,看到女主被男主誤會也跟著落淚...在宮廷劇中,很多情節都能引起共鳴,尤其是能引起小女生的情感共鳴,比如女主被男主誤會時,小女生就可能帶入到自己生活中:哎,這不就是我嗎,前幾天男朋友看到我跟一位男生接吻就囔囔著要分手,你倒是聽我解釋啊,那隻是我的表哥...

可見,宮廷劇火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於劇中情節折射著現實生活。除此之外,宮廷劇還包含著一種「勵志+復仇」的套路。其實很多熱門美劇走得也是「勵志+復仇」套路,其中看得最過癮的當屬《絕命毒師》,主角從一名碌碌無為、身患絕症的化學老師「成長」為一代毒梟的過程,想必也讓很多觀眾輕嘆一聲:為何當初不學好化學。而國內大熱的《琅鋣榜》走得也是復仇的套路。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自己不能成功,便在虛構情境中希望別人成功。由於人性本身潛藏的這種心理慾望,使得「勵志+復仇」類型在任何時代、無論是美劇還是國產劇都能得到歡迎。

宮廷劇也是如此,只不過「勵志+復仇」的故事主角由男性變為女性,或許這也是當下社會女性力量增長的一種表現。以《甄嬛傳》為例,這部劇就完美抓住了這一「勵志+復仇」的結構和節奏,女主角甄嬛在宮中一敗塗地、受盡凌辱,被趕出宮之後,為保全自己的家族和腹中的孩子,她設計重回皇宮,搖身一變成為光彩逼人的熹妃,向曾經傷害過她的鬧瞎辯人展開節節報復,最終達到了人生的頂點——成為太後。

觀眾所傾慕的是她在復仇過程中展示出的力量、美麗、無所不能,和徹底擊倒仇敵後那種共鳴般的快感。通俗來講就四個字:看得賊爽。

對於為何宮廷劇至今仍這么火,或許也可以從這樣一個角度解讀:中國觀眾目前還沒有擺脫農耕時代經濟權利爭奪的思維模式。

宮廷劇是毫無營養的精神鴉片?

很多宮廷劇存在情節大同小異,肢解歷史,胡編亂造等問題。它們大多根據網路小說改編而成,《甄嬛傳》是先火爆網路再改編成電視劇,《錦綉未央》也是改編自網路小說,原著還被指涉嫌抄襲200多部書。

網路文學作品主打虛構,隨意性大,行文天馬行空,轉換到熒屏上,就造成這些古裝劇對歷史把控的先天不足,「戲說」成分過多,甚至到離譜的程度。

《甄嬛傳》的歷史背景由小說中虛構的大周帝國坐實到清朝年間,使得歷史真實問題成為質疑的中心。堂堂雍正皇帝,居然整天在後宮流連,還被戴了綠帽子。這很明顯是「創作」過度,只用了人物,拋棄了歷史和常理。

更為重要的是,這些沒有歷史文化根基的宮廷劇,提供的思想價值觀也有問題。不管這些人用什麼心計,目的只是為了達到榮寵和權勢的巔峰。一堆女人為了一個男人,為了一時的權勢,掐的你死我活,題材的過度娛樂化讓其變得惡神含俗。

當然,或許看個電視劇也沒必要這樣上綱上線,大家找的就是一個樂子。對於那些有別於歷史的事情,一笑泯之就好,就像某個網友所說的,電視劇原本的功能是給人休閑娛樂,給人造夢的,讓人跟隨劇情逃離現實生活進入一個烏托邦,而不是大規模的傳播知識文化。如果都是按照歷史來拍攝,那跟紀錄片有什麼區別?還不如去買一部中華上下五千年通讀呢。

宮斗劇還能火多久?

關於宮廷劇還能火多久這個問題,早在4年前就有媒體下過定論:去年(2011年)「限宮令」「限穿令」頒出,宮廷劇和穿越劇無一過審,除早已申報批復的作品外,2012年將鮮有宮廷劇露面。昨天上星播出的《甄嬛傳》和今天將在愛奇藝、湖南衛視開播的《太平公主秘史》可稱為宮廷劇「最後的瘋狂」。

然而4年多時間過去了,再看下現如今宮廷劇狀況是什麼樣的:由唐嫣主演的《錦綉未央》僅網路日播放量就達到1.2億。一方面,《錦綉未央》熱播的背後,是宮廷劇的繼續走紅。另一方面,隨著宮廷劇的收視率持續走紅,其網路版權價格也是水漲船高。

(歷年電視劇網路版權價格一覽表)

先有最貴的電視劇《如懿傳》已經賣出單集1500萬的天價。據了解,今年4月,該劇還未開機,就已經定檔於明年的東方衛視和江蘇衛視。兩家衛視分別出價300萬元一集,騰訊視頻拿到網路獨家版權的價格是900萬元一集。

後有天貓技術以4.8億元獲得電視劇《贏天下》的網路傳播權。10月27日午間,唐德影視發布公告,稱公司已於10月25日與天貓技術簽署《電視劇信息網路傳播權采購協議》,天貓技術以4.8億元獲得唐德影視電視劇《贏天下》信息網路獨播權。按照協議,《贏天下》單集800萬元,暫定集數60集。《贏天下》由唐德影視斥資5億元出品,由《武媚娘傳奇》原班人馬巨資打造的古裝傳奇劇,范冰冰領銜主演。

值得注意的是,兩年前,樂視以7800萬買下《武媚娘傳奇》網站獨播權,單集價格才95萬。如今,《贏天下》網路傳播權可以賣到800萬一集,翻了將近9倍。

另外,由東陽正午陽光影視有限公司、愛奇藝聯合出品、黃曉明主演的《琅鋣榜2》也將於2017年在北京衛視首播;由趙麗穎、林更新主演的《特工皇妃楚喬傳》將於2017年暑期在湖南衛視播出;由被譽為「萬達一姐」的景甜主演的《大唐榮耀》將於明年1月同觀眾見面; 一直活躍在大熒幕的章子怡竟然接演了一部《帝王業》 ,傳為改編自寐語者的同名小說,講述出身貴族的王儇與出身寒族武人的蕭綦先婚後愛,共定天下的故事, 《帝王業》的播放權售價有沒有可能超過《如懿傳》成為最高價格電視劇,目前還不得而知

可以預見的是,作為一種電視劇類型,宮廷劇還會拍下去,而且挖掘深刻的人性,體現深沉的命運感與歷史感,宮廷劇其實可以大有可為。但如何在劇中體現深厚的文化審美,如何重塑充滿現代意識的價值觀,這是宮廷劇必須面對的時代命題。

責編:蔣瑋

主編:邱庄

2、顧漫的小說何以笙簫默版權買了多少錢

以網路小說言情天後顧漫為例,她的代表作《杉杉來吃》、《何以笙簫默》、《專微微一笑很傾城》全部賣屬出了影視版權,此中,《何以笙簫默》更被同時改編成電視劇和影戲兩個版本。據業內子士吐露,《何以笙簫默》的電視劇版權費達七位數,「在網路小說的電視作品版權費中,已屬天價。」然而,這一「身價」,放在影視圈,卻何足道哉。

縱然是網路小說作者中身價一線的桐華和顧漫,現在的影視版權費也僅過百萬元。
應該是過了100w,具體多少不知道

3、網路版權的天價版權

<

4、廣告主如何不再錯過下一個《太陽的後裔》?

如果說以往IP只是一個概念炒作,那麼從2015年開始IP則當之無愧地成為核心生產力。


從《花千骨》《琅琊榜》到《太陽的後裔》,這些超級IP仰仗著超高的人氣和粉絲帶動了現象級商業效應,成為可圈可點的案例。「誰能搶到優質IP,誰就能在品牌曝光和產品銷售上占盡先機」,也成了品牌廣告主的共識。


如何選擇有效的內容進行投放,並與內容相互融合進而提高精準度及產出比,也許是廣告主面臨的最大困惑。


通過剖析經典案例,我們發現內容營銷能力較為突出的廣告主通常具備三種特質,即對內容的敏感度、對優質平台的把握、對創新模式的嘗試。他們的實戰經驗,或許具有廣泛的借鑒意義。


▌以小博大,尋找優質IP


無處不在的廣告已令人生厭,與內容互為載體的IP營銷開始大行其道。我們正從一個營銷溝通的「打擾時代」,進入一個「參與時代」。


一些廣告主成立自己的「內容公司」,全心打造優質內容,試圖找尋突破口。比如紅牛自建了媒體帝國,雜志、電影、真人秀樣樣不差;而樂高除了《樂高大電影》制勝法寶之外,還將內容交給用戶以此打造參與感;百事CMO李自強則一直踐行「把廣告做成新聞」的理念,打造了《把樂帶回家》《誰是你的菜》等精品內容;就連杜蕾斯也越來越像一家媒介公司,源源不斷的跨界合作,令杜蕾斯得以組建內容生態鏈。


當然這些只是巨頭的游戲,對於大多數廣告主來說,最穩妥的做法則是「抱大腿」:選擇那些具有專業能力的平台,嫁接強勢IP。


所謂的專業能力,不僅體現在內容創意的開發能力,還包括平台運營能力、話題宣傳推廣能力、成品發行能力以及商業變現能力。

以《太陽的後裔》為例,愛奇藝憑借「內容力+平台力+運營力」,助推《太後》爆紅,為國內廣告主創造了一個內容營銷的絕佳機會。


內容力:愛奇藝之所以能天價買斷現象級韓劇版權,靠的並不是運氣,而是愛奇藝對韓娛內容的重視及成體系的運作。看出《太後》的劇王品相後,果斷高價買下版權,為國內廣告主做了一次內容賽選。


平台力:基於平台及資本的優勢,愛奇藝得以在立項前期就與韓方開展深入合作,並在播出 模式上突破革新,使得《太後》可以中韓兩國同步上映,為營銷創新打下基礎。


運營力:播出前愛奇藝就通過平台資源的整合,製造出「未播先熱」的場景現象;開播伊始,愛奇藝著重在社交輿論引領話題,打造熱詞,花樣包裝,精準輻射粉絲,帶動粉絲影響力。


《太陽的後裔》播出後,帶動了「爆品效應」,如劇中同款的海外直購在短短三周內即實現了整體銷量的翻番,愛奇藝商城3月日均整體銷量同比增長高達180%,其中喬妹同款氣墊BB日銷量翻了10倍,一款手錶翻了8倍。


再如999在《爸爸去哪兒》不被看好的情況下堅持贊助,美特斯邦威大膽選擇題材創新的《奇葩說》,他們都憑借對內容的高度敏感並果斷出手,低價付出獲得了超高性價比的回報。


▌跨界思維,模糊廣告與內容的邊界


「內容營銷與傳統硬廣最大的區別是,消費者是否樂於被你的廣告所騷擾。而強勢IP的優勢就是在俘獲消費者喜好之後,使得消費者主動要求被騷擾。」聯合利華市場總監林文威曾表示。


也就是說,如果你仍然在媒體上單方面闡述品牌理念,消費者是很難買賬的。品牌不如走進消費者的生活圈,把品牌態度滲透在足夠有價值的內容里。「內容與廣告的邊際在逐漸消失,內容正全面解構傳統營銷業態」,愛奇藝首席營銷官王湘君曾經在一次采訪中分享了自己觀察到的三個內容營銷領域正在發生的趨勢。


趨勢一:廣告融入內容與消費者愉快玩耍


麥當勞CMO須聰認為,只有站在消費者的立場去理解他們所喜歡的價值觀念,才能贏得消費者的心,這才是內容營銷真正能給品牌帶來回報的合作方式。2015年《小黃人》在北美上映,麥當勞洞察到國內粉絲對小黃人的喜愛之心,立即推出了各種特色套餐、餐廳及玩具,並在社交媒體上與粉絲互動,迅速拉近了與年輕人的距離。


而京東則更進一步,京東吉祥物Joy直接化身第三主角,植入到《麥兜我和我的媽媽》中。通過場景及角色的代入,讓觀眾迅速了解並喜歡上京東的「多、快、好、省」。


趨勢二:廣告倒逼營銷理念和產品變革


在網路綜藝《奇葩說》節目里,廣告竟然擁有比肩純內容的娛樂效應,比如「有錢有勢不如有范」、「國際扛餓大品牌」、「喝了才能愉快聊天」這些廣告語簡直就是段子。


這些段子式的廣告語,同時還倒逼了品牌的營銷理念、廣告產品發生變革。海飛絲等品牌就從高高在上的說教,變成了和受眾一起玩。根據節目內容完善了slogan、推出節目版定製產品、與節目實現了co-branding。



趨勢三:廣告縮短「知曉→購買」路徑


通過內容營銷將粉絲快速轉化為品牌消費者,直接拉動銷量增長,不失為縮短「知曉-購買」路徑的新方法。


「我記得第二季《奇葩說》播出後,新上線的有范App一度沖到下載排行榜前5名」,有范APP品牌總監蔡敏旭高度肯定《奇葩說》節目內容的優質性。


除此,《女神的新衣》的T2O模式,還是《愛上超模》的邊看邊買模式,也是值得廣告主嘗試的。


▌強強聯合,巧借產業東風實現整合營銷


有時,即便尋找到了優質IP及營銷方法,很多廣告主依舊苦惱。原因是PGC的夥伴太多,管理工作太復雜,整體效率太低。


針對此,愛奇藝近期在愛奇藝世界大會上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SPGC合夥人計劃。合夥人計劃包括「內容方、平台方、廣告主」三大類核心公司,實質是利用愛奇藝強大的平台資源和能力,為優秀個人和團隊合夥夥伴提供內容生產、分發、營銷等系列服務,同時為廣告主帶來更加標准化、多元化、高投資回報率的內容營銷產品和模式。


娃哈哈是第一批嘗試SPGC的品牌廣告主。娃哈哈冠名了《十三億分貝》網路綜藝,同時又通過SPGC的矩陣定製了不同類型的四類PGC來去生產不一樣的內容,最後在同一時間去利用愛奇藝的社交矩陣去擴散。 「如果每個類目下的PGC可以挑5個頭部的內容來合作,那麼在一個月內可以產生的話題傳播量將超過5億,這是簡單內容營銷難以實現的效果,這是新機會」 愛奇藝銷售副總裁陳瀟在愛奇藝世界大會-iJOY悅享會上表示。

除此之外,其他網路視頻巨頭也提出了類似的生態概念,如樂視的「生態營銷是個球」,合一集團的「合+」生態藍圖。其實,各種花哨概念的背後,大家都在基於內容IP開發多種商業模式,以此打通整個鏈條。


就拿《花千骨》《琅琊榜》《太子妃傳》來說,一個IP以電視劇、網劇、游戲等不同形式呈現,充分發揮了大IP各種形態產品和服務的協同效應。這讓我們看到了,當傳統優質內容、優質團隊、網路平台、廣告主相互融合碰撞,將產生意想不到的產業價值。


對於廣告主而言,加入生態、從早期介入,才能獲得更好的端到端服務,實現匹配度更高、針對性更強、目標更精準的投放。


總的來說,國內的IP開發正在日益得到重視,開發形式也越來越多元化,這為品牌內容營銷提供了絕佳的機會。但廣告主切忌「真正做內容營銷的門檻極高,唯有真正強大的IP內容才能引爆市場、最終實現品牌營銷效果。」

5、中國影視版權費單集費用過千萬是怎麼回事?

據媒體報道,2017年中國主板上市影視公司正陷入新一輪困境。上半年,愛奇藝燒掉了57億,阿里影業虧損了5億,近四成影視公司凈利潤下滑,多家公司營收嚴重依賴少數作品,5部作品最高占據整體營收80%以上,未來岌岌可危。有媒體感嘆:「影視的錢沒那麼好賺了」。事實上,在中國影視的錢從來沒有好賺過,而視頻網站就是其中的最大受害者。從2004年起到2017年,為了爭搶內容版權,視頻網站入不敷出已是眾人皆知。

BAT深陷版權坑:愛奇藝4年虧70億阿里影業1年虧10億

拼版權就是比燒錢能力。過去十餘年,中國影視版權成本翻倍暴漲,大量獨立視頻網站不堪重負,最終只能賣身或倒閉,市場果實被BAT收割:優酷土豆委身阿里、騰訊視頻依託騰訊、愛奇藝依靠百度,BAT形成事實上的寡頭壟斷,占據了超過80%的市場份額,樂視、搜狐、PPTV等在二線梯隊艱難求生。有媒體將這一現象稱為「BAT吃肉,其它平台只能喝湯」。但事實遠未如此樂觀,BAT旗下視頻網站營收雖逐年增長,投資規模急劇擴大,但同時虧損也在持續擴大化。

2016年,阿里影業全年虧損額超過9.59億。2017年上半年,阿里影業凈虧損4.85億,高於去年同期的4.6億,未能扭轉虧損局面。百度旗下愛奇藝為了維持市場份額同樣不停地燒錢。自2013年到2016年,4年內總虧損達到70億,2016年虧損額達27.7億元,運營利潤率也在不斷下滑。所謂「吃肉」仍遙不可期。

影視版權費10年暴漲8000倍單集費用過千萬

在線視頻版權大戰中,「獨播」是核心關鍵詞。視頻網站行業無論經過何種整合、競爭,內容版權始終是核心。為了壓倒對手、爭搶更多用戶,愛奇藝、優酷土豆、騰訊、樂視等視頻網站拚命燒錢搶獨播劇,力求「人無我有」,版權價格也為此暴漲。

2006年前,熱門口碑劇《武林外傳》80集的網路版權僅售10萬,單集僅售1250元,如今《羋月傳》的單集版權費就超過1000萬,10年飆升了8000倍。騰訊前高管劉春寧任職期間,騰訊視頻也不斷加快版權內容資源建設,高價購入《宮2》獨家版權,獨家包攬《宮鎖珠簾》、《北京愛情故事》、《新西遊記》等2012年熱播大劇,導致影視劇單集版權從2009年的數萬元上漲至上百萬。如今一集數百萬、近千萬已不新鮮,突破二千萬、三千萬也是指日可待。對於視頻行業,「天價」似乎永遠生生不息,每一年行業都在感嘆電視版權費創下的新紀錄,但未等大家緩過神來,另一個更高的價碼已將其甩在身後。

在視頻的獨家版權模式之下,電視劇版權成本的增長速度之快,讓視頻行業真正成了「無底洞」。優酷土豆、愛奇藝、騰訊視頻,傻傻燒了幾年錢,但最後誰也沒有壓倒誰,虧損反而越來越大。2013年到2016年四年間,愛奇藝分別虧損了7.43億元、11.1億元、23.83億元、27.7億元,直接拉低百度營收。而騰訊總裁劉熾平在財報會議中同樣表示,「在線視頻業務恐怕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實現收支平衡」。在一輪又一輪的獨家版權爭搶過後,BAT親手吃下了自己種下的苦果:在線視頻盈利點被無限拖延,而愈演愈烈的版權大戰卻未有停手的跡象。在線視頻真正成了玻璃上的蒼蠅——前途光明,但沒有出路。

熱點內容
我要開店淘寶 發布:2020-09-09 12:06:51 瀏覽:854
十大相機品牌 發布:2020-08-29 10:57:46 瀏覽:788
淋浴器十大品牌 發布:2020-08-29 01:52:31 瀏覽:627
開店寶支付 發布:2020-09-15 10:25:50 瀏覽:560
技術專利申請 發布:2020-08-27 21:42:43 瀏覽:545
怎麼掃條形碼 發布:2020-08-29 10:28:31 瀏覽:538
怎麼保護知識產權 發布:2020-08-29 01:30:26 瀏覽:535
濟南創新谷 發布:2020-09-10 04:19:14 瀏覽:533
淘寶開店照片要求 發布:2020-09-09 12:08:29 瀏覽:532
開店美發 發布:2020-09-02 20:04:55 瀏覽: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