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侵權思科
1、華為賠償思科多少
華為在2019年的一項專利侵權案旦爛粗中被判賠償思科公模鎮司8.7萬美元,主要是因為華為未經思科歷源授權使用了其專利技術。具體來說,華為在其路由器和交換機產品中使用了思科的四項專利技術,而這些專利技術涉及到數據包傳輸、網路管理和網路安全等方面。因此,思科公司將華為告上法庭,並獲得了勝訴。
賠償的具體數額是根據華為使用思科專利技術的時間和數量來計算的。在法庭判決中,華為被要求賠償思科公司每個專利技術每天使用的費用,同時還要支付思科公司的律師費用和其他相關費用。最終,華為被判賠償思科公司8.7萬美元,這個數額相對較小,但是對於專利侵權案的影響卻非常大,因為它對於華為和其他企業都是一種警示。
2、這幾年華為大火了一把,那華為的「死對頭」思科去哪了?
早在03年,思科就曾指控華為「抄襲代碼」,當時思科是交換機這個互聯網和通信網核心設備的絕對市場霸主、龍頭企業,當時華為剛剛崛起,也從交換機產品開始嶄露頭角。中國企業的後發崛起,少不了「借鑒」、「模仿」先進產品,英雄不問出處嘛。當時思科明顯感到了華為會是一個厲害畝友的對手,因此從各個方面提高了重視,甚至業界傳言內部成立了所謂「打華辦」。
7月4號,美國媒體報道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思科交換機出現了一個低級別的小「漏洞」,而這個「漏洞」就是在思科的交換機內部竟發現了華為的安全證書,事後,思科也對這件事情做出了回應,並表示是自己忘記刪掉了。
思科和華為競爭的除了運營商市場,還有企業網市場。按理說,美國企業具有企業網市場的天然基因,思科也曾經是這個市場的行業標桿企業之判首一,但是,華為中興等中國企業的崛起,也改變了行業現狀。
目前國內企業網路市場的整體情況是華為絕對領先,思科的一些行業仍然佔有一席之地,可以說,這十幾年來,華為慢慢地佔據了思科的市場。從IDC報告來看,華為路由器和交換機在國內企業網路中占迅沖槐有近50%的份額,這非常可怕,所以思科交換機基本上是沒有機會的。但是對於路由器,思科依然是有部分行業的份額。
其實現在的思科早就不是當年的思科了,由於曾經的股價和市值以及利潤都很高,思科手握大量現金,於是走上了買買買的持續發展之路。
3、為什麼華為抄襲思科,連源代碼都懶得改一下
因為當時華為技術捉急,想改也改不了,後邊才慢慢改的。最初據說是從黑客手中購買的代碼,有隱藏的內容,設備crash後會提示思科的支持信息。後來嘛,就打官司,最後和解了。
4、華三是如何分裂的?
第一階岩喚段,「華為3Com」的誕生。
上世紀末,數據通信行業兩大巨頭思科和3Com進行了激烈的競爭,最終思科取得了勝利,成為了當時該行業的霸主,但就在兩大巨頭打的不可開交之時,華為悄然崛起,並成功進入美國市場。2003年,思科向美國法院起訴華為知識產權侵權,想藉此手段將華為擠出美國市場。為了應對思科的起訴,爭取美國網路通信市場,華為與美國的3Com公司聯合成立了合資公司——「華為3Com」,當時華為控股 51%,3Com 控股 49%,總部位於杭州。
第二階段,華為出售全部股權,H3C(華三)正式成立。
2006年-2007年,華為分兩次將「華為3Com」2%和49%的股權判備出售給了3Com公司,並將全部企業網業務給了H3C,自此「華為3Com」成為 3Com 全資子公司,並正式更名為 「H3C」(華三),至於出售的原因並沒有一個官方的說法。
第三階段,惠普收購華三,業務急劇下滑。
2008年3Com由於經營不善打算出售華三,華為當時一直專注於運營商市場,而華三在企業網市場位居前列,因此華為想要收購自己一手創建的華三以全面抗衡思科,但由於美國政府的干預未能成功,其中思科應該使了不少壞心眼,最終,3Com連同華三一同被惠普收購。
不過,華三在惠普的日子並不好過,先是自己的大量業務被惠普剝離,緊接著由於「斯諾登事件」引發的信息安全呼聲越來越高,再加上阿里巴巴提出的「去IOE運動」(IOE即為IBM 、Oracle、EMC ,去IOE是使用國內產品替代上述三家公司的產品,目的是減少對國外產品的依賴),因此當時抵制國外產品的情緒高漲,華三作為外資公司自然也不好過,業務大幅下滑。當然惠普更難,2014 年,因經營不善將公司分為 「惠普公司(HP Inc.)」和「惠普企業(HP Enterprise)。
第四階段,浴火重生,「新華三集團成立」。
經歷了多年的煎熬後終於在2016年迎來曙光,紫光集團以25億美元的價格從惠普手中收購了華三公司51%股權,惠普企業(HPE)持有另外49%的股權,紫光集團成為華三的控股股東,自此華三有了夢寐以求的國企背景和國內企業身份,並正式成立了「新華三集團」,之前失去的和被剝離的業務也開始慢慢回歸。
現在新華三是紫光集團的核心企業,擁有晶元、計算、存儲、網路、5G、安全、終端等全方位的數字化基礎設施整體能力,有9大產業和7個海外分支,50多個銷售和服務機構,產品服務於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專利申請數量超過12000件,其中90%以上為發明專利。公司有大量的產品位居國內前列,其中企業級WLAN、乙太網交換機、non-x86伺服器、刀片伺服器、雲管理平台、國產品牌伺服器虛擬化、SDN軟體、IT統一運維軟體等產品國內第一,X86伺服器、存儲、企業網路由粗沖凱器、超融合等產品國內第二,同時,新華三還是HPE伺服器、存儲和技術服務的中國獨家提供商。
未來的「新華三集團」前景一片光明。
5、這幾年華為大火了一把,而華為的「死對頭」思科去哪了?
華為和思科都是世界知名的 科技 公司,而且兩者都是通訊網路設備供應商,所以雹攔形成了直接的競爭,有競爭難免就會有摩擦。
對於 科技 發燒友來說,估計華為跟思科的恩怨大家都不陌生,思科作為美國最具有代表性的 科技 企業之一,在全球都有較高的地位。然而從華為進入北美的哪一天開始,華為跟思科的恩怨就沒有停止過, 思科一直在尋找各種察啟辦法來阻止華為。
為了打擊華為,思科打出一系列「組合拳」,比如包括給客戶發「黑材料」勸誘客戶不要和華為做生意;指責華為抄襲其源代碼;花費數百萬美元動員美國國會議員、政府高管阻止華為在美國本土與其競爭等等。其中最直接的正面沖突是2003年,當年1月思科宣布對華為及其子公司就華為非法侵犯思科知識產權提起法律訴訟,指控包括非法抄襲、盜用包括源代碼在內的的IOS軟體等等。在近的起訴書中,包括了二十多項項罪名,幾乎涵蓋了知識產權訴訟的所有領域。
最終在2004年7月28日雙方達成共識,思科撤訴,而華為在沒有侵犯思科的知識產權的前提下,華為同意修改其命令行界面、用戶手冊以及幫助界面和部分源代碼,以消除思科公司的疑慮,此後思科跟華為的恩怨開始了長達十幾年年的拉鋸戰,雖然這裡面有些事情思科並沒有正式出面,但是大家都知道華為所面臨的一些問題背後或多或少都有些思科的影子。
經過多年的競爭,雖然華為百般受到思科的阻撓,但是這仍然阻擋不了華為成長的步伐,華為已經從一個不知名的企業成長為世界最大的通訊設備商,而且在很多地方都已經超過了思科。
首先、從營業收入上來看,華為比思科多。2018年華為的營業收入是7212億人民幣,營收超過1000億美元,而2018年思科的營收只有493億美元,相當於華為的營收是思科的2倍以上。
其次,在通訊設備和手機製造上面,思科跟華為是沒法相比的,從2017年開始華為通訊設備的銷售規模就超過了愛立信,成為全球最大的通訊設備供應商,與此同時2018年華為手機全球出貨量超過2億部,成為世界銷量第三的手機廠家。
但是我們需要清醒的看到,思科的底蘊還在,不是誰幾年就可以超越的,目前思科在不少領域仍然有很強的競爭力。
第一、思科企業網和交換機等數通設備仍然有很強的競爭力
目前思科能提供數通領域的全套解決方案,尤其是在企業網設備更是處於優勢地位。雖然華為的核心路由器在2017年的市場份額就超越了思科成為全球第一,但是核心路由器的質量和穩定性跟思科仍然有一些差距,只不源沒胡過華為的價格明顯比思科低很多,所以把思科趕下了第一的寶座。
除了核心路由器之外,思科在企業網更是處於壟斷的地位,其市場份額超占很大的比例。而目前華為的企業網市場佔有率比較小,這裡面主要的原因是企業網的渠道鋪設和市場營銷手段都不一樣。華為的優勢在於做運營商,而一個國家的運營商是很少的,一般就幾家,所以只需要通過招標等方式把運營商拿下,那基本就可以准率佔領這個國家的通訊市場,但是對應的與運營商市場的利潤要比企業網低很多。雖然這幾年華為也在積極拓展企業網市場,但是短期之內很難撼動思科的地位。
第二、思科在技術服務上比華為強
大家都知道思科是一家硬體公司,但是其軟體服務其實並不差,目前思科吃了提供硬體之外,還提供咨詢服務、實施服務、優化服務、託管服務、技術服務,培訓服務,基於人工智慧的預測服務,這些服務內容每年給思科創造的收入至少達到120億美元以上。
此外,思科在雲IT市場上也比華為更有優勢。未來雲業務將會對傳統的基礎架構產品如交換機和路由器產生較大的沖擊,所以目前很多巨頭都在布局雲IT市場,在這方面目前思科要比華為走在前面。
最近幾年華為發展可謂是高歌猛進,不論是通訊設備市場還是手機是市場都是風生水起,不過和華為迅猛發展相比,思科過去幾年發展並不順利。比如思科2018財年凈營收為493億美元,相比2017財年的480億美元之增長了增長3%,而利潤更是只有1億美元,相比比2017財年的96億美元下滑99%。
而前幾年思科還進行了多次重組和裁員,比如2014年思科宣布將進行第四次重大重組行動,並裁減6000名員工,而從2011年至2013年,思科已經通過裁員、出售業務等方式共計減員約2萬人。直到目前思科的發展仍然不太順利。
目前來說,思科還是相當大的企業,但是華為已經成為全球第一的通訊設備供應商了。
思科很華為一樣,都是以交換機起家的企業。當年的思科實在非常強啊,可以說是全球頂級網路通訊巨頭。
起家於美國的思科創始人是斯坦福大學的教師夫婦,1984年12月在美國成立。當時的思科要技術有技術,要資金有資金。所以在1996年的時候,思科就成為了全球頂級的網路交換機的企業了。
思科跟華為的恩怨很早就開始了,在2003年的時候,思科指控華為抄襲他的代碼。後來在2007年的時候才和解了。
後來的前段時間,思科被發現在伺服器上使用了華為的密鑰,雖然說是思科表示這是測試人員在測試的之後忘了刪除。但是也從側面印證了華為的實力。
華為在2012年的時候就成為了全球最大的通訊設備供應商。不過華為和思科的競爭也一直沒停止,甚至還有專門一個本書來講華為和思科的競爭,可以看到這兩家企業對通訊行業影響之大。
雖然說思科真的沒有以前強大了,但是思科現在依然還是很強的。
2018年7月19日,《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發布,思科公司位列212位。2018年12月18日,世界品牌實驗室編制的《2018世界品牌500強》揭曉,思科排名第15位。
我們看看思科的市場份額:IDC的數據顯示,企業在2018年第一季度在伺服器、存儲和網路基礎設施產品上花費了驚人的129億美元,其中思科的份額排名第三;
2017年第一季度思科路由器市場份額遙遙領先,達到了75.7%;
思科在企業網、交換機、核心路由器上依然是領先,占據很大的優勢。在技術和產品上都極其牛逼,能提供數通領域的全套解決方案。
而且最近的思科還在考慮收購的事情:思科對外公布了其打算收購矽谷的一家光通訊領域的核心器件廠商—Acacia Communications,此家公司主要做光互聯產品以每股高達70美金的現金收購。平均每股價錢為70美元若按AcaciaCommunications周一收盤價(48美元)計較,該邀約收購的溢價率到達46%。而且還是現金收購,只能說思科還是真的十分有錢.......
可以用「今非昔比」,甚至「刮目相看」這樣的詞彙來形容華為和思科這對老對手的關系變化。
最近有幾個事情可以很形象地描繪華為與思科在行業里角色的變化。
早在03年,思科就曾指控華為「抄襲代碼」,當時思科是交換機這個互聯網和通信網核心設備的絕對市場霸主、龍頭企業,當時華為剛剛崛起,也從交換機產品開始嶄露頭角。中國企業的後發崛起,少不了「借鑒」、「模仿」先進產品,英雄不問出處嘛。當時思科明顯感到了華為會是一個厲害的對手,因此從各個方面提高了重視,甚至業界傳言內部成立了所謂「打華辦」。
這些都是往事了!但華為的迅速崛起似乎並沒有因為思科等的狙擊而放慢腳步,在思科最厲害的交換機行業,華為迅速實現了反超,這導致思科在行業的翹楚位置不保,尤其是在運營商路由器市場,思科很難和華為的價格戰抗衡,現在基本退出了中國運營商的路由器市場。
不僅如此,最近思科卻被爆出在自己的網路設備里發現含有華為的代碼,這讓思科尷尬至極。
7月4號,美國媒體報道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思科交換機出現了一個低級別的小「漏洞」,而這個「漏洞」就是在思科的交換機內部竟發現了華為的安全證書,事後,思科也對這件事情做出了回應,並表示是自己忘記刪掉了。
思科和華為競爭的除了運營商市場,還有企業網市場。按理說,美國企業具有企業網市場的天然基因,思科也曾經是這個市場的行業標桿企業之一,但是,華為中興等中國企業的崛起,也改變了行業現狀。
目前國內企業網路市場的整體情況是華為絕對領先,思科的一些行業仍然佔有一席之地,可以說,這十幾年來,華為慢慢地佔據了思科的市場。
從IDC報告來看,華為路由器和交換機在國內企業網路中佔有近50%的份額,這非常可怕,所以思科交換機基本上是沒有機會的。但是對於路由器,思科依然是有部分行業的份額。
其實現在的思科早就不是當年的思科了,由於曾經的股價和市值以及利潤都很高,思科手握大量現金,於是走上了買買買的持續發展之路。
思科最近剛剛宣布了一個收購案,思科本周二對外宣布,計劃以每股70美元的現金收購Acacia Communications。思科表示,此次收購將增強思科的光學系統產品組合。Acacia目前是思科的網路供應商,是矽谷的一家光通信領域的核心器件廠商,主要提供高速相干光互連產品,通過改進性能和容量以及降低相關成本,重塑雲基礎設施運營商、內容和通信服務提供商所依賴的通信網路。主要通過在基於硅的平台上實現光學互連技術。它為思科、中興等光通信的主要企業供貨。注意,這個企業沒有給華為供貨哦。
這是思科第三次並購硅光子公司,而且都是行業內領先的硅光子公司。思科在硅光領域的持續投入值得傾佩,也向業界展現出其在硅光領域的決心。硅光子技術自提出以來,以其低功耗、高速率、結構緊湊等突出優勢,被認為將解決信息網路所面臨的功耗、速率、體積等方面的瓶頸。
思科通過收購了三家硅光子公司,其中兩家是該領域的頭部企業,讓市面上優質的硅光子企業越來越少,這樣思科能夠控制這個行業的上游產業鏈。這讓思科這種老牌大廠商走上了一條拼技術拼不過,就壟斷關鍵元器件資源的資源發展道路,這跟日本的幾家大牌 科技 企業很像,比如松下、NEC、東芝等,他們基本上退出了曾經風光一時的消費電子產業,因為來自首先是韓國,後來是中國的品牌廠商的激烈競爭,於是他們只能退守上游,給中國企業提供消費電子產業的關鍵元器件。
所以,看得出來,華為的競爭力還是非常恐怖的,北美曾經有好多非常著名的通信工業品牌,什麼北電、朗訊、摩托羅拉,他們都在華為的競爭下消失了。思科從互聯網交換機路由器起家,慢慢地也讓出了行業龍頭位置給華為,現在思科還有資源買買買,這也算是研發和運營競爭難以跟上新時代的一種無奈的選擇吧。
思科沒落了,市場開拓方法比較落後,加上美國政府竊聽門的影響,市場和消費端沒了需求,目前歐洲市場也在萎縮。華為後來居上,除了華人人努力以外,得益於兩點:一、華為物美價廉,技術先進。花一半錢可以滿足運營商的需求,運營商也會考慮成本,所以,思科沒有優勢;二、服務優勢,華為圍繞服務已經做到了極致,採用「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把非洲以及思科不做的市場做了,擴大了世界市場份額,又用時間積累做到了技術升級。後來通過服務和價格加上技術,慢慢搶佔了歐洲等發達國家市場。思科越來越沒優勢。可以預見要麼被收購,要麼倒閉。
思科已經改造啦!主要任務,一是滿世界造華為的謠,二是推動美國政府制裁華為!
不太熟悉這一塊,但就個人感覺而言,市場應該會縮小,而且思科好多協議都私有的,有點像當年索尼諾基亞的感覺,不知道會不會是下一個崩塌的帝國
↗√『『『∵√.
思科很好,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總體競爭也是不落下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