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防禦措施
1、初創企業怎麼避免知識產權的風險
一注意創業形式的選擇
個人創業可以選擇的法律形式主要有:申請登記從事個體工商戶,設立合夥企業,設立個人獨資企業,設立有限責任公司。各自承擔的責任形式是不一樣的。
二注重各類協議、章程和公司制度
比如投資者之間要簽訂合夥協議、投資協議、章程。合夥協議和公司章程都是企業的「憲法」,是投資者之間權利義務分配的依據,主要涉及了利潤分配和權力的行使等。一旦有一方違反相關規定就守約方是可以依據約定追究違約方責任。
三注重知識產權保護問題
不少企業對商標、專利、商業秘密等知識產權普遍不重視,以致發生技術泄密和侵權事件。為此創業者需要建立知識產權整體保護策略、方案設計,建立企業內部商號、域名、商業秘密保護制度,及時進行商標專利申請、及時申請版權注冊,申請著名商標、馳名商標認定,及時進行知識產權海關備案、質押登記;發生侵權的時候要及時提出異議、復審行政程序,發生糾紛時注意知識產權保護調查取證。綜合運用行政保護與司法保護兩種途徑開展知識產權保護。
注意合同簽訂事項
簽訂前對合作對象的主體資格進行審查。
1、審查合作方的基本情況。先要了解對方是否具備法人或者代理人資格,有沒有簽訂合同的權利。
2、審查合作方有無相應的從業資格。
3、調查合作方的商業信譽和履約能力。
4、查閱國家對該交易有無特別規定,目的在於確定雙方的權利義務是否合法有效;涉及特種經營行業的,還需要查看是否有特殊的經營許可證。
5、涉及專利、商標、著作權的需要查看是否為專利、商標、著作權的所有權人。
五注意用工問題
六債權債務管理
企業自身要建立賬款回收制度以及逾期款催收制度,也要結合對合同的審查和履行的規范來規避風險。對重大的項目和合同要提前進行資信調查,對遇到有逾期情況的客戶要主動了解其經營狀況和資產情況,摸清其資產范圍、性質和權屬,一旦發生訴訟可以直接進行保全,防止損失的擴大。
2、軟體知識產權保護對策?
以上主要介紹了計算機軟體保護的發展,以及主要幾種方法。但目前我國的軟體企業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方面仍然與國外同類企業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在兩個方面問題上比較突出:一是保護軟體知識產權法制意識比較薄弱;二是知識產權歸屬關系不清。甚至還有一些企業尚未將保護軟體知識產權的內容納入企業管理制度之中。調查顯示,2008年中國軟體產業銷售額達7572億元,市場規模巨大,然而和國際先進技術產品相比,我國軟體行業發展還處於較為落後狀態。要想提高軟體產品國際競爭力,需要加大投入研發核心軟體技術產品,同時還要利用相關法律為其軟體研發、生產保駕護航顯得尤為重要,軟體企業建立良好的知識產權保障制度是當務之急。1、增強軟體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深入了解國內外有關軟體保護的法律法規首先應該加強自身保護意識,企業要清醒地意識到知識產權所能帶來得的相關權利與利益,同時明確私自使用和仿造他人產品將會承擔的法律責任和財產損失。世界各國各地區有關軟體保護的法律法規不盡相同,企業應該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有的放矢的了解相關國家與地區的法規,積極主動的規避法律侵權風險以及最大限度保障自身利益。有條件的軟體企業還可以聘請常年法律顧問,及時為軟體企業提供法律咨詢,幫助軟體企業應對軟體法律糾紛。2、對研發成功的新軟體及時依法登記軟體企業一旦研發出具有新的功能的軟體,應及時向國家軟體登記部門進行登記,從而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同時,向軟體登記部門登記後所獲得的證書,也能成為日後發生軟體侵權糾紛處理時的有效證據。3、為軟體產品通過其外包裝注冊商標軟體企業可以對新研發的軟體產品注冊商標,例如在軟體外包裝上或介質上標識和申明該商標,以防止其他企業仿冒本企業的軟體產品。這樣也可以為自身軟體產品增加一道安全保障。4、企業與員工簽訂保護軟體商業秘密協議軟體企業須建立健全防範不正當競爭的管理體制,並完善掌握企業軟體產品商業秘密的相關員工管理制度。在當今社會,某些企業為了在商業競爭中取勝,往往採用非法手段盜竊、利誘收買、脅迫或以其他不正當手段挖走競爭對手企業掌控軟體核心技術人才。對此,軟體企業應通過員工管理和保密制度加以防範。其一,可以利用勞動用工合同制防止掌握軟體關鍵技術員工以及在管理、營銷等重要崗位上的員工隨意「跳槽」而可能帶來的軟體商業秘密的泄密,軟體企業可依據《勞動法》的規定,在勞動合同中簽訂最低工作年限、競業限制、保密事項等法律條款來約束與防範員工隨意「跳槽」帶走企業商業秘密,並在本企業員工泄露本企業軟體等商業秘密時,便於企業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另外,軟體企業應制訂保護企業的商業秘密的嚴格規章制度,特別要注意與掌握軟體核心技術的員工簽訂專門的保密協議,採取周密的防止泄密的措施。針對侵犯商業秘密的各種復雜情況,軟體企業應加強日常管理,如建立相應的檔案管理制度、重大決策形成和軟體開發各個環節情況的記錄備案制度,對工作日誌等文檔要嚴格管理,不得丟失,對已經開發完成的軟體技術,由專人管理,及時封存備案。5、依靠軟體企業行業協會,應對軟體商業運作中的各種糾紛行業協會是市場經濟的一部分,更是市場不可缺少的運作機制,行業協會可以在WTO規則下對本行業企業進行政府所不能的公開保護。比如,美國杏仁行銷全球,能夠取得今天的成績與加利福尼亞杏仁協會的努力是分不開的。2003年,美國對中國紡織品設限,消息一經傳出,中國棉花協會立即有所反應,以行業協會的身份表示強烈反對。美國方面十分重視,立即派特使前來交涉,這是政府在WTO機制下所不能做的。再如,中國溫州產的打火機上世紀九十年代,暢銷整個歐洲,占據了歐洲百分之八十的市場份額,其後遭到歐盟的反傾銷調查,溫州打火機協會聯合相關打火機企業發揮群體優勢和作用積極應對,終於贏得歐盟反傾銷訴訟的勝利。軟體企業應積極加入地方軟體行業協會,在地方軟體行業協會的引導下,開展生產經營活動,在國內外軟體市場運作中一旦遇到了麻煩,可以尋求行業協會出面應對法律糾紛,面對法律糾紛,避免單打獨斗。6、依據軟體產品的特點,採取與硬體捆綁銷售模式軟體企業根據軟體自身的特點,摸索適合軟體特點的營銷模式,例如軟體企業可以將自己研發的軟體與硬體生產商或經銷商的硬體產品捆綁在一起進行廣告宣傳和捆綁銷售。既節約了廣告宣傳成本,又免去了增設營銷人員。軟體企業也可以採取「先予後擒」的銷售方式獲利,比如在新開發的軟體剛開始投放市場時,價格可以定得低一點,以利於佔領市場份額,一旦建立起牢固的市場基礎,就可以採取軟體的更新換代或技術升級等方式獲利。微軟公司的Office在中國有了牢固的市場基礎後,制訂了較高的產品價格就是一例。7、軟體企業的國內外預警機制軟體企業的應急和預警機制,是指企業對突發的利爭端的快速反應和對將要發生的軟體爭端的預告制度。軟體企業建立應急和預警機制是制定軟體戰略的需要,是軟體產生、利用和保護的需要,也是提高市場競爭力的需要,同時也是企業應對入世和經濟全球化,特別是實施「走出去」戰略的需要。軟體企業建立軟體應急和預警機制可以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贏得主動,以應對跨國公司和發達國家軟體企業在軟體技術領域里對我國企業的挑戰,維護我國企業的利益,避免軟體知識產權糾紛的發生,規避軟體侵權行為,保護好自主開發的軟體合法權益。企業軟體應急和預警機制的主要內容包括:第一,了解競爭對手在做什麼,從軟體相關資料庫中檢索競爭對手軟體技術發展信息,包括軟體登記情況、企業出版物、項目發布、招投標、廣告等。第二,對自主研發的軟體知識產權的產生、利用和保護的措施,特別是對軟體自主知識產權權受到侵害時的反應,通過實施防禦與進攻策略,保護企業自身的權益。第三,當企業被控侵犯他人的軟體知識產權時,企業應認真應對,指派有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和法律人員製作是否侵權的技術判定報告,合理利用司法或者行政規則進行反訴或者利用交叉許可與原告商談合作意向,以及啟動快速反應程序,充分利用外部資源。第四,發布近期有可能被訴侵權的警示,在研究競爭對手的情況後,在競爭對手將要提出軟體侵權訴訟之前,向企業決策層提前發布警告,當企業被起訴時,作為被告對策方案的制訂,或者進行反訴,作為原告對策方案的制訂,包括警告的時間,選擇行政還是司法途徑、請求處理或起訴的時間、訴前證據保全、邊境措施等。8、跟蹤國內外軟體發展趨勢實時調整研發計劃方案軟體企業應及時了解國內外同行或競爭對手在軟體開發方面的實力、已經開發的軟體產品功能、作用、銷售情況、市場所佔份額、軟體研發的新動向等,及時調整經營方向和研發計劃。比如得知研發實力很強的同行對手已經領先開發某一應用軟體,而自身的實力難以與其爭奪市場,那麼還是及早改弦易轍,另闢蹊徑,比如國外一些大軟體廠商憑借其雄厚的財力和豐富的人力資源占據了某些高端軟體市場,國內一些開發實力較弱的軟體企業可以採取靈活機動的經營策略,搶占某些軟體的低端市場。軟體安價值越高,越要注意保護勞動成果,注重軟體的知識產權保護。通過閱讀上述材料,相信你對軟體保護有了新的認識。
3、公司員工應採取哪些措施,防範軟體版權侵權風險
公司員工應採取以下措施,防範軟體版權侵權風險:
1、對公司員工進行有關知識產權的普法教育,使員工對使用盜版軟體可能帶來的法律風險有比較清楚的認識, 只有普遍提高公司員工的版權意識,公司才能有效地杜絕使用盜版軟體;
2、主動對公司使用軟體的情況進行全面自查,看是否存在使用盜版軟體的情形,如果在公司的電腦中確實安裝有盜版軟體,可先對不同類型的盜版軟體的使用情況進行登記、分類;
3、尋求比較少的投資盡快實現公司軟體正版化的途徑。即根據上述自查的結果,盡快購買國產正版軟體來取代各種盜版軟體。最後,一旦出現企業侵犯他人公司的軟體著作權糾紛時,需要盡快實施事後補救機制,妥善解決矛盾糾紛。
法律依據
《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
第二十三條 除《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或者本條例另有規定外,有下列侵權行為的,應當根據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
(一)未經軟體著作權人許可,發表或者登記其軟體的;
(二)將他人軟體作為自己的軟體發表或者登記的;
(三)未經合作者許可,將與他人合作開發的軟體作為自己單獨完成的軟體發表或者登記的;
(四)在他人軟體上署名或者更改他人軟體上的署名的;
(五)未經軟體著作權人許可,修改、翻譯其軟體的;
(六)其他侵犯軟體著作權的行為。第二十四條 除《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本條例或者其他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外,未經軟體著作權人許可,有下列侵權行為的,應當根據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同時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由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侵權行為,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銷毀侵權復製品,可以並處罰款;情節嚴重的,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並可以沒收主要用於製作侵權復製品的材料、工具、設備等;觸犯刑律的,依照刑法關於侵犯著作權罪、銷售侵權復製品罪的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復制或者部分復制著作權人的軟體的;
(二)向公眾發行、出租、通過信息網路傳播著作權人的軟體的;
(三)故意避開或者破壞著作權人為保護其軟體著作權而採取的技術措施的;
(四)故意刪除或者改變軟體權利管理電子信息的;
(五)轉讓或者許可他人行使著作權人的軟體著作權的。
有前款第一項或者第二項行為的,可以並處每件100元或者貨值金額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有前款第三項、第四項或者第五項行為的,可以並處20萬元以下的罰款。
4、小程序知識產權的保護
1.軟體的知識產權保護
計算機軟體的知識產權保護》從理論和實務兩方面介紹和討論了計算機軟體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第一章首先介紹了國際社會對計算機軟體保護制度的探索以及筆者對於建設我國計算機軟體知識睜滾產權制度框架的建議,認為當前對於計算機軟體應該以著作權法為基礎,同時依靠專利、商業秘密等方面的法律對其實施綜合保護。第二章至第四章分別討論了對計算機軟體實施著作權保護、專利保護以及商業秘密保護的法律基礎,具體討論了著作權法在保護計算機軟體時將遇到的專門問題、計算機程序的可專利性和作為計算機軟體商業秘密保護根據的企業保密管理制度的建設實務。第五章至第七章針對軟體行業在計算機軟體的研發、流通和使用實務中常常遇到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進行了分析和探討,介紹了國際知識產權界為合理處理這些問題所進行的探索和經驗,包括在計算機軟體的產品流通和權利轉移中草擬許可證或合同的具體建議。
《計算機軟體的知識產權保護》可供計算機軟體行業、知識產權領域以及國際技術貿易等方面的從業人員以及高等院校有關專業師生參考使用。
2.知識產權的保護包括哪些措施
主要有三大方面:
一 專利管理戰略:
1.吸收專利管理人才,建立專利管理部門;2.制訂專利管理制度,規范專利管理行為;3.完善專利檔案,跟蹤專利動態;4.組織專利申報,引進保護措施;5.提出專利保護訴訟,進行專利訴訟抗辯。
二 專利申請戰略:保護自己的發明創造,佔領市場。
三 專利保護戰略: 1.專利未報,保密先行;2.產品未銷,專利先有;3.市場未明,防禦先做;4.合同未簽;文獻先查;5.訴訟未提,漏洞先補;6.官司未應,無效先得;7.銷路未衰,技改先出;8.廣告未出,外觀先遞;10.麻煩未出,律師先請。
3.知識產權的保護范圍都有哪些
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or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 ,WIPO)《建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約》的規定,知識產權包括下列客體的權利:
(1) 文藝、藝術的科學作品。
(2) 表演藝術家的表演、錄音和廣播。
(3) 人類一切領域的發明。
(4) 科學發現。
(5) 工業品外觀設計。
(6) 商標、服務商標、廠商名稱和標記。
(7) 制止不當競爭。
(8) 在工業、科學、文學和藝術領域內由於智力活動而產生成果的一切其他權利。
根據作為《世界貿易組織》WTO一攬子協議的重要組成部分的《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悉搜余議》(簡稱TRIPS協議)的有關規定,知識產權包含下列權利;
(1) 版權與鄰接權。
(2) 商標權。
(3) 地理標志權。
(4) 工業品外觀設計權。
(5) 專利權。
(6) 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權。
(7) 為披露過的信息專有權。
由於TRIPS協議與國際貿易制裁掛鉤,具有相當的強制力,其對知識產權客體權利的規定,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知識產權理發所認同和遵守的保護范圍。
4.知識產權的保護范圍有哪些
知識產權是指人們就其智力勞動成果所依法享有的專有權利,通常是國家賦予創造者對其智力成果在一定時期內享有的專有權或獨占權,我國知識產權法主要包括《商標法》、《專利法》、《著作權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基礎法律漏枯制度,以及《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集成 電路布圖設計保護條例》、《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規定》等相關法律規范。
其中專利法保護的對象是發明創造,包括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商標法保護的對象是商標,商標是識別某商品、服務或與其相關具體個人或企業的顯著標志。
著作權保護的是具備獨創性的文學、藝術和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工程技術等作品。反不正當競爭法是保護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制止不正當競爭行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一條:為了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鼓勵和保護公平競爭,制止不正當競爭行為,保護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制定本法。
5.知識產權的保護
知識產權
知識產權是一種無形產權,它是指智力創造性勞動取得的成果,並且是由智力勞動者對其成果依法享有的一種權利。
這種權利被稱為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也稱之為精神權利和經濟權利。所謂人身權利,是指權利同取得智力成果的人的人身不可分離,是人身關系在法律上的反映。例如,作者在其作品上署名的權利,或對其作品的發表權、修改權等等,即為精神權利;所謂財產權是指智力成果被法律承認以後,權利人可利用這些智力成果取得報酬或者得到獎勵的權利,這種權利也稱之為經濟權利。
知識產權的對象是人的心智,人的智力的創造,屬於「智力成果權」,它是指在科學、技術、文化、藝術領域從事一切智力活動而創造的精神財富依法所享有的權利。
盜版碟就是侵犯行為.
我國頒布實施的知識產權保護法有哪些?(你已經知道)
保護知識產權通過什麼樣的途徑?
首先,通過知識產權的行政保護途徑。(l)專利權的行政保護:主管機關為國家知識產權局和地方知識產權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對專利糾紛進行行政調處。專利糾紛主要包括:專利侵權糾紛、專利權屬糾紛等。知識產權管理機關受理專利糾紛案件的條件如下:調處請求人必須是與糾紛和爭議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單位或個人;有明確的被請求人;有具體要求和事實依據;屬於知識產權管理機關管轄范圍和受案范圍;當事人尚未向人民法院起訴。(2)商標權的行政保護:主管機關為侵權行為地的縣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對侵犯商標權的行為進行行政處罰。(3)著作權的行政保護:主管機關為國家版權局和地方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對侵犯著作權的行為進行行政處罰。
其次,通過知識產權的司法保護途徑。(1)管轄權的確定:因案件性質不同,分別由具有管轄權的法院及侵權行為地人民法院或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2)提起知識產權侵權訴訟應滿足的條件: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明確的被告;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5、我們可以採取哪些措施避免侵權違法?
(一)作好立法工作,依法有效治理
1、制定一部比較完善的網路管理基本法。目前針對網路管理的法律規章立法層次較低,大多數是分散的屬於管理性質的行政規章,不具有基本法的性質,因此制定一部完善的網路管理基本法尤為必要。
2、完善侵權責任認定方面的立法工作。侵權案件往往會涉及到網路內容提供者和網路服務提供商,二者侵權責任如何認定問題是目前立法工作亟待解決的問題。
3、解決網路管理立法滯後的問題。目前網路管理方面的立法工作相對落後,以至於網路侵權案件發生後沒有具體法律可依,而只好套用相關的基本法律條款,所以立法部門必須加快網路管理的立法速度,以適應目前的網路發展速度。
(二) 「把關人」作好把關工作,及時制止侵權信息的傳播
傳播學奠基人盧因在其「把關人」理論中指出:「信息總是沿著包含有門區的某些渠道流動,在那裡或是根據公正無私的規定,或是根據守門人的意見,對信息是否被允許進入渠道或是在繼續渠道里流動作出決定。」網站作為網路服務的提供者,要切實起到「把關人」的作用,作好「把關」工作,及時阻止那些可能產生侵權的信息在網路上流動,如通過精選信息內容,刪除侵權信息等方式,從而及時阻止網路侵權行為的發生。而網民在通過網路發布信息時也要把好「自己」這一關,要對自己所發布的信息要三思而後行,慎重考慮所發布的信息是否會對他人造成危害,從而及時避免侵權信息進入網路渠道。
(三)加強網路監管技術的研發,為防止網路侵權提供技術支持
有效防止網路侵權,除了法律手段外,使用技術手段也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措施,它將促使公民權利保護機制更加完善。有效防止網路侵權行為的發生,在技術層面上應該作好研發工作。
(四)加強管理隊伍建設,培養專業管理人才
網路侵權的治理是一項復雜的工程,需要培養一批具有高素質的網路管理人才隊伍。網路管理人才不但要具備高學歷、懂管理,還應該對計算機網路知識和民法、知識產權法等各種法律比較精通。擁有這樣一支專家型、律師型、網路管理型等復合型人才隊伍,是執行各類涉及網路侵權的法律、法規,有效保護公民在網路環境下的各種權益的重要基礎和保障。
6、中國就國外產品知識產權如何規避侵權?
涉外專利也有可能會被其他公司或是個人侵權,在發明申請到了涉外專利之後,就需要做些對該專利具有保護性的措施,幫助避免專利侵權的事情發生。那麼,如何避免涉外專利侵權,發生了涉外專利侵權怎麼辦?跟著小編一起來議論下。如何避免涉外專利侵權,發生了涉外專利侵權怎麼辦
1.加快科技創新
我國企業在知識產權方面受到境外公司的制約,主要原因是自主知識產權太少,特別是在產品開發和產品營銷這兩個環節很薄弱。要想在這兩個環節有所突破,關鍵在於技術創新和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有條件的企業建立知識產權部門,專門管理本企業的知識產權的申請注冊和保護,及時對專利進行國際注冊,最好採取專利網策略(即在基本專利周圍申請防禦性專利以及對基本發明相關的微小改進均申請專利),以防他人搶注對自己造成被動和損失。通過技術創新所取得的一系列專利權,將其轉變為行業標准、國家標准,並積極參加國際標准化組織的活動,將其轉化為國際標准,進而獲得合法的國際產業壟斷地位(2)。
2.創立國際品牌
「打鐵還需自身硬」。企業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勝,必須依靠科技進步、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降低產品生產成本,提升產品品質,變「以量取勝」的戰略為「以質取勝」的戰略。為此,企業要加強對國際標准和質量認證體系的學習和借鑒,掌握本行業的標准前沿,加強與國內外企業的合作,結合自身特點和市場發展的狀況,選取適當可行的技術標准,生產出深受國內外消費者喜愛的產品。企業在打造品牌的過程中,就應當及時進行商標的國際注冊,將相近的商標和標識都進行注冊,以防他人搶注或「傍名牌」等行為,侵害自己利益。
3.維護自主知識產權
「以子這矛攻子之盾」。
眾所周知,知識產權已成為市場競爭中強有力的競爭和法律武器。一些國外公司在知識產權上有優勢,但也存在著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現象。我國企業通過自主研發的知識產權,一旦遭遇他人侵犯,具備足夠的抗爭意識,對踩法者進行痛擊,「以子這矛攻子之盾」,不應退讓隱忍,例如:遇有我國商標被搶注等侵權事項,要率先進行相關的調查取證,主動提起訴訟。但由於現在行業進入門檻低、行業不夠規范、法制還不夠健全、執法的力度還有待加強的情況下,企業可以通過兩種方式來限制仿造、侵權,以求自保:一是樹立知名品牌,因為當企業由產品的競爭上升到品牌的競爭的時候,其他企業仿冒產品的做法已經很難撼動品牌企業的產品在市場中和客戶心目中的地位;二是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與製造水平,因為提高產品的工藝水平與技術含量後,其他企業難以仿冒或者仿冒成本較大,如此可大大減少仿造和侵權行為的發生。
發生了涉外專利侵權怎麼辦
1.建立預警機制,防範於未然
第一、在產品開發期,進行專利檢索。「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為了避免訴訟風險,企業應當在產品的開發期就進行專利檢索,以了解本行業及所開發產品的專利情況,避免在研發期間就落入侵犯他人專利的不利境地,同時也可節約產品開發時間和開發成本。
第二、通過專利迴避設計,避免侵權。在產品開發過程中,如果發現所研發的產品與他人專利有交叉之處,有可能侵犯他人知識產權,則可通過研究國際貿易規則、國內外相關知識產權的法律法規以及他人專利的請求書和說明書,對自己的產品進行改良,以避免侵權,這通常叫「專利迴避設計」
第三、建立建立預警機制,做到「未雨綢繆」。
建立預警機制是非常必要的,力求在短時間內做出應對方案。一般來說,跨國公司一般會在前期進行大量的調研活動,在廣播、報紙上進行,試探對方的反應,而後採取談判、發律師函等方式,最後才是訴訟。企業面臨專利訴訟問題,有兩個原因:一是我們的發展已經影響到了競爭對手的生存空間;二是我們已經侵犯了別人的知識產權。這是先兆問題。
2.尋求和解,力求雙贏
和解也是企業選擇解決問題的一條路徑。通常,法庭不過是企業爭奪市場和獲得利益的一個手段。對方真正要得到的,可能是通過訴訟增加談判的砝碼,以得到更高的專利使用費,也可能是通過訴訟以排擠競爭對手。因此,企業應該在與對方開展談判前,先摸清對方的真實意圖:如果對方的目的在於爭奪市場通過專利限制對方的生產規模,企業可以採用專利合作的方式,包括技術的交叉許可和專利互換的方式達成和解;如果對方是為了使用費,就應該把握好談判的時機,促成和解。這樣,對權利人來說,既保護了專利權,又可以收取可觀的使用費,從而達到雙贏的效果。對使用人來說,通過支付使用費不僅免去了「侵權」的惡名,為企業挽回了名譽,又可以繼續使用權利人的專利獲取自己的利益。但是達成和解是有條件的。一是適當的讓步或者優惠條件,如生產工藝調整、優惠的合作條件、支付專利使用費等;二是原告在案件中勝訴的成功率;三是被告是否有和解的砝碼(如作為交叉許可的專利、證明原告專利無效的證據等)。
怎麼避免涉外專利侵權,發生了涉外專利侵權怎麼辦 面對涉外專利給自己帶來了損失,專利主人可以結合具體的情況通過訴訟來維權。關於避免涉外專利侵權方式或是遇到了涉外專利侵權的情況,建議你直接在線咨詢律師。
7、我國互聯網企業如何保護知識產權?
1.知識產權(英語:Intellectual property),指「權利人對其所創作的智力勞動成果所享有的專有權利」,一般只在有限時間期內有效。各種智力創造比如發明、文學和藝術作品,以及在商業中使用的標志、名稱、圖像以及外觀設計,都可被認為是某一個人或組織所擁有的知識產權。主要分類有: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版權)等。
2.從企業來講,企業要主動維護自己的知識產權。積極向有關部門申報各項知識產權,如專利,商標。創造自己的品牌形象,發揮知識產權的無形力量。
3.同時,樹立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在保障自己的權力下,也要維護自身權利。在發現有侵權或其他侵犯公司權益的違法行為後,不要迴避,要積極應對,主動出擊。利用知識利用法律保護自身權益。
8、如何防範知識產權糾紛
於中小企業而言,需要以下幾個方面防範知識產權糾紛:設置專門的知版識產權權崗位
尋找合適的知識產權代理機構
建立合理的知識產權管理和獎勵以及培訓機制
先行專門的知識產權狀況檢索資料庫,再改善產品開發流程
於科技成果而言,應做到以下幾方面防範糾紛:強化意識,自覺防範
加強管理,主動防範:1)切實加強技術合同管理,消除糾紛隱患;2)加強科研全過程管理避免糾紛產生
積極處理糾紛,以利防範
不斷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法律制度
9、知識產權的風險與防範
明確在知識產權范圍內可能會面臨的法律風險,企業就可以通過法律的保護,以及採取相應措施免受損失。具體來講,在知識產權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幾類法律風險:1.專利侵權的法律風險
專利權是法律賦予申請人實施發明創造的權利,企業須利用專利生產經營,而其他企業要想實施專利,必須得到專利權人的許可,並按照雙方協議支付費用,否則就侵犯了專利權。
2.著作權的法律風險
著作權,是指作者和其他著作權人對文學、藝術和科並陸學工程作品所享有的各項專有權利。企業在著作權方面可能發生的侵權行為包括:企業未經著作權人許可,發表其作品或者未經合作作者許可,將與他人合作創作的作品當做自己單獨創作的作品發表的;沒有參加創作,為謀取個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的;歪曲、篡改他人作品的;剽竊他人作品的;未經出版者許可,使用其出版的圖書、期刊的版式設計的;未經表演者許可,從現場直播或者公開傳送其現場表演,或者錄制其表演好做等。
這些侵權行為要根據具體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損害公共利益的,可以由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侵權行為,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銷毀侵權復製品,並可處以罰款;情節嚴重的,如果構成犯罪的,還會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3.知識產權出資投資中的法律風險
知識產權的評估價值關繫到市場應用及其盈利價值,如果企業在評估過程中,審核高新技術前期開發費用不實,對同類產品或技術的市場風險預測不準確,市場潛力和價值分析出現偏差,後續開發費用投入預測失當,那麼技術出資方將在知識產權價值保護上承受重大不利。
4.企業經營過程中的法律風險
企業在轉讓技術中,如果利用相關條款欺詐受讓方、變相高價出賣設備、已轉讓技術進行再轉讓、利用不實報道進行欺詐,那麼轉讓方企業的信譽就會受損,所以企業在簽訂合同時,為了防止風險發生,要選擇那些信譽度高的客友蔽衡戶作為交易夥伴。
5.注冊商標的法律風險
企業在注冊商標時一定要進行查詢,如果不進行查詢,與其他商標出現相似者相同,那麼商標根本無法注冊。另外,查詢商標也有盲期,盲期的時間以商標局數據錄入時間為准,查詢盲期為3個月到6個月。當前商標如果在盲期內,即使有人和你申請相同的商標,是無法查詢出來的。
在商標的審查階段,如果未注冊的商標出現與其他商標近似,商標就會被商標評審委員會駁回。在商標公告與異議方面,商標公告期為三個月,如果在這期間,出現商標類似、商標搶注、侵犯某個體利益等問題,商標就無法注冊,甚至還有可能會面臨法律糾紛。
二、知識產權法律風險防範措施
造成企業知識產權面臨法律風險的原因主要是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注重生產經營、追求經濟利益,忽視了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同時大部分企業又沒有建立完善系統的知識產權管理體制,發現問題,也沒有辦法採取有效的措施解決問題。所以如何採取有效的手段預防保護知識產權的法律風險是企業所面臨的重要問題。
1.提高全員風險防範意識
從企業負責人到基層人員,都應樹立正確的知識產權保護與法律風險防範意識,學習知識產權方面的法律知識,加強知識產權相關培訓,提高員工整體素質,並落實到所有崗位的工作流程中,要堅持事前防範、事中控制和事後救濟工作相輔相成的原則,進一步維護企業利益和品牌形象。
2.加強對知識產權法律風險的動態評估
企業要加強對專利信息的搜索能力,在保護自己的同時,也要避免侵犯他人的知識產權。比如,可以利用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專利文獻信息查詢系統,避免重復研發技術和引起專利糾紛。國際工商總局網上商標信息查詢系統可以幫助企業全面監控信息商標動態,保護自身商標權不受侵害。
3.企業應制定保護知識產權的相關制度
建立有關知識產權的制度在發達國家中已經司空見慣,國內企業也可以結合自身性質和經營目標建立自己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具體來講,企業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可以包括專利和商標的管理制度、技術合同的管理制度、保密制度及知識產權檔案制度。同時,設置企業知識產權法律顧問,也是建立健全知識產權法律風險防範機制的重要組織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