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商標圖片
1、我這個是艾草嗎?
野艾蒿(拉丁名:Artemisia lavanlaefolia DC),別名:野艾蒿(救荒本草、植物名實圖考)蔭地蒿(內蒙古植物志),野艾(俗稱),小葉艾、狹葉艾(河北),艾葉(江蘇),苦艾(廣西),陳艾(四川),「色古得爾音一沙里爾日」、「哲爾日格一荽哈,」(蒙語名) 多年生草本。莖直立,上部有斜升的花序枝,被密短毛。下部葉有長柄,頭狀花序,橢圓形或長圓形,花序凸起;花冠狹管狀,紫紅色,花柱線形,兩性花,花葯線形,花果期8-10月。 多生於低或中海拔地區的路旁、林緣、山坡、草地、山谷、灌叢及河湖濱草地等。 野艾蒿具有理氣行血,逐寒調經,安胎,祛風除濕,消腫止血等功能。能治感冒,頭痛,瘧疾,皮膚瘙癢,癰腫,跌打損傷,外傷出血等症。因此,在盛夏季節,不妨家養一盆野艾,每當握罩汪被蚊蟲叮咬、奇癢難耐之時,可隨手摘一兩片野艾葉,搓揉後敷於被叮咬處,即刻癢痛頓消。如果手腳等因不慎而導致外傷出血,也可摘一兩片艾葉,揉軟後敷於傷口處,即可達到悶畝止血之功效。
野艾蒿和艾草的區別,主要有以下方面:
1、葉片的區別
野艾蒿的葉片比較薄,外表為鮮綠色,在生長前期葉片上長有短絨毛,生長後期絨毛會逐漸脫落。艾草的葉片比較的厚,並且葉片的兩邊都長有絨毛,後期不會脫落。
2、花的區別
野艾蒿開花時,顏色為橙黃色,其中,雌性野艾蒿的花冠為狹管狀,兩性野艾蒿的花冠為管狀。艾草開花時,顏色為黃色,花冠為高腳杯狀。
3、生長環境的區別
野艾蒿是野生生長段仔,生命力頑強,它的莖干要比艾草略粗。而艾草是人工進行養殖,生命力相對較弱。並且野艾蒿的功效也比艾草的要好,所以市場上野艾蒿的價格會貴一些。
4、口感區別
野艾蒿食用時,口感比較苦澀,味道也比較濃重。相比之下,艾草苦澀感會輕一些,味道也是比較清淡。
2、這是艾草嗎?
這是菊花,不是艾草。
菊花
艾草
艾草有去濕、散寒的功效。
用法:
感寒腹痛或老人臍痛腹冷痛者,可用熟艾入布袋兜於臍部。
寒濕瀉痢不止者,可與乾薑同煎。
艾草泡腳可溫肺:取30至50克干艾草煮水泡腳,用艾草泡腳期間應當注意,同時多喝溫開水,少吃寒涼的食物,注意休息。
艾草可提高機體免疫力。
艾灸療法是以艾為主要材料, 在人體的經絡、穴位或病痛部位進行熏酌灸烤,藉助灸火的熱力給人體以溫熱性刺激,從而激發經氣、通氣。
艾灸療法的主要材料為艾絨,艾絨是由艾葉加工而成。選用野生向陽處5月份長成的艾葉,風干後在室內放置1年後使用,此稱為陳年熟艾。取陳年熟艾去掉雜質粗梗,碾軋碎後過篩,去掉尖屑,取白纖絲再行碾軋成絨。也可取當年新艾葉充分曬干後,多碾軋幾次,至其揉爛如棉即成艾絨。
艾絨捏壓越實越好,根據需要,艾炷可製成拇指大、蠶豆大、麥粒大3種,稱為大、中、小艾炷。
將適量艾絨用雙手捏壓成長條狀,軟硬要適度,以利炭燃為宜,然後將其置於寬約5.5厘米、長約25厘米的桑皮紙或純棉紙上,再搓捲成圓柱形,最後用面漿糊將紙邊粘合,兩端紙頭壓實,即製成長約20厘米,直徑約1.5厘米的艾卷。
艾葉中提取的艾葉油,則可作為多種香水、化妝品的原料。利用艾蒿原材料生產的化妝品對人體無副作用,使人皮膚光滑細嫩,有延緩衰老的功效。艾蒿香水濃郁,艾蒿揮發油具有很強的除蟲除菌功效。是一種純天然又廉價的除蟲劑,其還可用於動物飼料、保健品、香水、調控清新劑等。
生物農葯
艾蒿提取原材料可以用於生物農葯的研製,有研究表明,艾蒿的不同溶劑量所提取的提取液可防除蚜蟲、鱗翅目幼蟲、硃砂葉蜻等有害農作物昆蟲。利用艾蒿資源開發植物性農葯具有低毒、高效、高選擇、少殘留的安全性, 是一種「綠色農葯」,艾蒿已成為純綠色農葯的首選對象之一。隨著有機蔬菜的上市, 生物農葯代替了化學農葯,多數植物性農葯具有高選擇、高效率、低毒、少殘留、更安全等特點,再加上艾蒿好種植、產量高、價格低等原因,因此,艾蒿的葯用開發與應用前景十分廣闊。
3、艾草怎樣辨別 圖片
艾草識別方法:
1.正品艾草比較高大,桿粗,葉厚;
2.野艾矮小,且有座地現象,只有扎堆的才會有稍高的幾根;
3.正品艾草葉不但厚,而且頁面背部白絨稍厚,有絨毛;
4.野艾不但葉薄,頁背面基本沒有白絨,只有一層薄薄的青絨;
5.整體來說艾草看上去比野艾白;
6.野艾草則青色為主;
7.正品艾草晚上所有葉子會閉合,所以純陽,有點像花生葉,或者含羞草。
(3)艾草商標圖片擴展資料:
植物文化
艾蒿具有特殊的馨香味,做成馨香枕頭,還有安眠助睡解乏的功效。艾蒿葉熬汁,然後稀釋兌水沐浴,可除身上長的小紅疙瘩。此外還可以驅蚊蠅、滅菌消毒,預防疾病。艾蒿還用於針灸術的「灸」, 「灸」就是拿艾草點燃之後去熏、燙穴道。
用艾蒿泡腳有很多保健功效。因為它有著治病的功能,特別是在五月節這天乘著露水採到後,葯效最好。.艾蒿還是一種食用植物,艾草可作「艾葉茶」、「艾葉湯」、「艾葉粥」、艾蒿饃饅、艾蒿糍粑糕、艾蒿肉丸等食譜,以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懸艾草: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每至端午節之際,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以防蚊蟲。
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稈枯後的株體泡水熏蒸以達消毒止癢,產婦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
4、艾草的五大種類圖片
艾草的分類:北艾、海艾、蘄艾、宛艾。
1、北艾:
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有言曰:「湯陰者謂之北艾」。湯陰伏道之艾,聞名於世,因扁鵲墓而得名,名醫扁鵲被秦太醫令李醯殺害於湯陰伏道,後人為之修墓建廟,墓旁土地普植艾苗,歷宋、金、元、明、清各代,歲永年久,號稱艾園。
2、海艾:
海艾即今天浙江寧波及其附近地區的艾草。宋代蘇頌的《圖經本草》則記載曰:「艾葉,……今處處有之,以復道及四明者為佳。」這里的四明,就是今天粗和蠢的寧波地區。《本草綱目》記載:「四明者謂之海艾」。
3、蘄艾:
明弘治年間定稿的《本草品匯精要》記載:「生田野,今處處有之,……道地:蘄州、明州。」蘄州就是今天的湖北蘄春,明州就是今天的浙江寧波及附近地區。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首次提出了「蘄艾」之名。書中寫道:「自成化以來,則以蘄州者為勝,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謂之蘄艾。」從此,蘄艾躋身中國名艾之列。
4、宛艾:
宛艾是指生長在伏牛山脈的艾草,伏牛山脈主要位於河南棚鄭南陽,河南南陽,古時簡稱宛,所以就把南陽的艾草,稱為宛艾。南陽最早有關艾草的文字記載可追溯到東漢末年,張仲景所撰寫的《傷寒論》是我國一部劃時代的醫學專著。
艾草種植條件要求:
1、溫度條件:
艾草耐寒性比較好,不同的季節,對溫度的需求不一樣,冬季岩陪溫度保持在8攝氏度左右即可,其他季節溫度保持在15—25攝氏度即可,在北方,冬季天氣過於寒冷,需要做一些保暖措施來保證它不被凍傷,比如搬入室內、蓋膜等。
2、光照條件:
艾草喜歡陽光充足的環境,光照供應充足,有利於艾草生長,陽光過於強烈,艾草植株容易被曬傷,所以夏季要適當遮陰。
5、這是艾草嗎?
這不是艾草,是水蒿,本草綱目草部第十五卷記載:水蒿氣味甘雀毀甜無毒,主治五脹邪氣,風寒濕脾,補中益氣,長毛物培發,久食輕身頃螞備,耳聰目明,防衰。中醫認為其除食用之外還有清熱、利濕、殺蟲之功能,但葯效不如艾草。
6、這是艾草嗎?
對的,這就是艾草呀,一般聞一下味道就知道了。艾葉,多皺縮、破碎,有短柄。完整葉片展平後呈卵狀橢圓形,羽狀深裂,碰嫌裂片橢圓狀披針形,邊緣有不規則的粗鋸齒;上表麵灰綠色笑侍手或深黃綠色,有稀疏的柔談老毛和腺點;下表面密生灰白色絨毛。質柔軟。氣清香,味苦。
7、下圖的艾草能不能食用?
艾草的品種只有一種,與它外形相似的是蒿草和艾葉,與艾草是不一樣的,屬於菊譽友科植物帆虛彎。在食用艾草時,需要控制好分量,不宜使用過多,艾草裡面含有側柏酮這種具有肝毒、神經毒性的元素,尤其是老草裡面含量特別態悶高,所以在食用時,應當選擇嫰尖和嫩葉。
8、艾草長什麼樣
艾草是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並答木狀植物,植株有濃烈香氣。
葉厚紙質,上面絕租慧被灰白色短柔毛,並有白色腺點與小凹點,背面密被灰白色蛛絲狀密絨毛;基生葉具長柄,花期萎謝;型旅莖下部葉近圓形或寬卵形,羽狀深裂,葉脈明顯,上部葉與苞片葉羽狀半裂。頭狀花序橢圓形,無梗或近無梗,每數枚至10餘枚在分枝上排成小型的穗狀花序或復穗狀花序,並在莖上通常再組成狹窄、尖塔形的圓錐花序,花後頭狀花序下傾;
花冠狹管狀,檐部具2裂齒,紫色,花柱細長,伸出花冠外甚長,先端2叉;兩性花8-12朵,花冠管狀或高腳杯狀,外面有腺點,檐部紫色,花葯狹線形,先端附屬物尖,長三角形,瘦果長卵形或長圓形,花果期7-10月。
9、這是什麼植物,是不是艾草啊?
艾草學名艾
菊科蒿屬
多年生草本或亞灌木狀,植株有濃香。莖、枝被灰色蛛絲狀柔毛。葉上面被灰白色柔毛,兼有白色腺點與小凹點,下面密被白色蛛絲狀線毛;基生葉具長柄;莖下部葉近圓形或寬卵形,羽狀深裂,每側裂片2-3,裂片有2-3小裂齒,干後下面主、側脈常深褐或綉色,葉柄長0.5-0.8厘米;中部葉卵形、三角狀卵形或近菱形,長5-8厘米,一(二)回羽狀深裂或半裂,每側裂片2-3,裂片卵形、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橡旦攜,寬2-3(4)毫米,干後主脈和側脈深褐或誘色,葉柄長0.2-0.5厘米;上部葉與苞片葉羽狀半裂、淺裂、3深裂或不裂。頭狀花序橢梁伏圓形,徑2.5-3(-3.5)毫米,排成穗狀花序或復穗狀花序,在莖上常組成尖塔形窄圓錐花序;總苞片背面密被灰白色蛛絲狀綿毛,邊緣膜質;雌花6-10;兩性花8-12,檐遲散部紫色。瘦果長卵圓形或長圓形。花果期7-10月。
10、請問這是可以吃的艾草嗎?
從圖片上看,這種植物就是艾草。新鮮的艾葉味辛微苦性溫,含有大量的營養成分,營養價值比較高,新鮮幼嫩時是可以用來當菜吃的,可以做涼拌菜。艾草可以做湯吃,艾草加紅糖、雞蛋、生薑一起煮湯吃,還可以焯水後打碎加入白糖和糯米粉、粘米粉製作成青團吃。
擴展:
艾草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狀,植株有濃烈香氣。主根明顯,略粗長,直徑達1.5厘米,側根多;常有橫卧地下根狀莖及營養枝。莖單生或少數,高80-150(-250)厘米,有明顯縱棱,褐色或灰黃褐色,基部稍木質化,上部草質,並有少數短的分枝,枝長3-5厘米;莖、枝均被灰色蛛絲狀柔毛。葉厚紙質,上面被灰白色短柔毛,並有白色腺點與小凹點,背面密被灰白色蛛絲狀密絨毛;基生葉具長柄,花期萎謝;莖下部葉近圓形或寬卵形,羽狀深裂,每側具裂片2-3枚,裂片橢圓形或倒卵狀長橢圓形,每裂片有2-3枚小裂齒,干後背面主、側脈多為深褐色或銹色,葉柄長0.5-0.8厘米;中部葉卵形、三角狀卵形或近菱形,長5-8厘米,寬4-7厘米,一(至二)回羽狀深裂至半裂,每側裂片2-3枚,裂片卵形、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2.5-5厘米,寬1.5-2厘米,不再分裂或彎稿每側有1-2枚缺齒,葉基部寬楔形漸狹成短柄,葉脈明顯,在背面凸起,干時銹色,葉柄長0.2-0.5厘米,基部通常無假託葉或極小的假託葉;上部葉與苞片葉羽狀半裂、淺裂或3深裂或3淺裂,或不分裂,而為橢圓形、長橢圓狀披針形、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
生於低海拔至中海拔地區的荒地、路旁河邊及山坡等地,也見於森林草原及草原地區,局部地區為植物群落的優勢種。艾極易繁腔悄衍生長,對氣候和土壤的適應性較強,耐寒耐旱,喜溫暖、濕潤的氣候,以潮濕肥伍鬧渣沃的土壤生長較好。人工栽培在丘陵、低中山地區,生長繁盛期24-30℃,氣溫高於30℃時,莖桿易老化、抽枝、病蟲害加重;冬季低溫小於-3℃時,當年生宿根生長不好。
艾草的主要價值:
葯用:全草入葯,有溫經、去濕、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過敏等作用。歷代醫籍記載為「止血要葯」,又是婦科常用葯之一,治虛寒性的婦科疾患尤佳,又治老年慢性支氣管炎與哮喘,煮水洗浴時可防治產褥期母嬰感染疾病,或制葯枕頭、葯背心,防治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或哮喘及虛寒胃痛等。
經濟:艾葉曬干搗碎得「艾絨」,制艾條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此外全草作殺蟲的農葯或薰煙作房間消毒、殺蟲葯。艾曬乾粉碎成艾蒿粉,是畜禽優質飼料添加劑。還可以做天然植物染料使用。
食用:嫩芽及幼苗作菜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