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標示範城市
1、關於廣州創建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城市的問題(懸賞)
東風西路195號廣醫四樓406A
http://www.tm939.cn/index.asp
參考資料:了解
2、泉州是不是經濟很發達?
改革開放以來,泉州市把握機遇,發揮優勢,銳意創新,經濟綜合實力顯著增強。2009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02.29億元,,財政總收入316.15億元,經濟總量連續11年位居福建省第一,所轄縣(市)全部躋身福建省經濟實力「十強」或經濟發展「十佳」行列,其中5個縣(市)進入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民營經濟獨領風騷,全市現有工業企業2萬家,個體工業戶7.5萬家,商業戶近25萬家;全市100家重點企業中,民營企業佔98家,民營企業無論是企業數量、產值還是就業人數均佔全市九成以上。開放型經濟生機勃勃,累計批准外商投資企業12388家,外商實際到資202.7億美元.累計批准台資企業1372家,實際到資17.06億美元。2009年,外貿出口總值達58.9億美元,在中國城市外貿綜合競爭力100強中居第29位。集群經濟支撐帶動,形成了紡織鞋服、建築建材、食品飲料、工藝製品、機械製造五大傳統產業,培育了石油化工、電子信息、修船造船、汽車製造、生物醫葯、旅遊服務「5+1」新興產業,成就了紡織服裝、鞋業、石化3個超千億元產業集群和石材、機械製造、食品飲料等超百億元產業集群,是海峽西岸重要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國家能源九大基地之一。品牌經濟再造實力,全市共擁有中國名牌產品46枚、中國馳名商標51件、國家免檢產品139項,總數位居全國地級市前列,榮膺「國家商標戰略實施示範城市」、「中國十大品牌城市」、「中國品牌經濟城市」、「感動世界的中國品牌城市」稱號。投資環境日臻完善,福廈高速鐵路貫穿境內,公路通車總里程位居福建省第一位,公路密度分別是全國和全省的3.5倍和1.76倍,泉州晉江機場獲批對外開放,躋身全國50強,港口貨物吞吐量7666萬噸、集裝箱吞吐量125萬標箱,中心城市面積擴展到98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達57.5%,海灣型大城市框架逐步構成。創新創業轉變提升,我市大力發展低碳經濟,推出「調結構、降能耗、優能源、促循環、推交易、增碳匯」六項工作,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生態文明城市,力爭到2012年,新能源產業實現產值150億元以上,培育扶持壯大一批新能源骨幹企業,形成 1~2家年產值50億元以上企業,3~5家年產值10億元以上企業,初步建成特色鮮明、重點突出的專業園區,形成在國際國內具有一定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新能源產業集群;改革開放以來,泉州市第二、三產業分別以年均21.6%、17.1%的速度快速增長,三次產業結構從1978年的38.6∶32.8∶28.6調整為2009年的3.9∶59.9∶36.2;2009年我市萬元GDP能耗0.795噸標准煤,比2005年萬元GDP能耗0.90噸標准煤下降11.5%。政通人和民生寬裕。2009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22913元、8563元,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均居全省第二位。先後榮膺最佳中國魅力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中國優秀創新型城市、中國十大和諧城市和中國人居環境獎等稱號和榮譽。科學發展風光無限。泉州市圍繞「先行先試、加快轉變、民生優先、黨建科學」和現代化泉州建設的總要求,聚焦980平方公里中心城區,統籌2980平方公里城市規劃區發展,實施「一環(環泉州灣核心地區)引領、兩灣(泉州灣地區<不含一環>、湄洲灣南岸地區)聯動、三軸(以沿海交通干線、長泉鐵路、泉三高速公路為發展軸)拓展、多區(泉州開發區、泉州出口加工區等國家級開發區以及泉州台商投資區等各類工業園區)支撐」的產業布局戰略,全力實施「百千萬億倍增計劃」(力爭在5年內實現超百億企業15家,形成5個超千億產業集群,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萬億元以上),努力把泉州建設成為經濟總量大、產業結構優、綜合效益好、發展後勁足和人民生活質量好、受教育程度高,城市宜居宜業,公共服務和管理水平高的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心城市。
3、"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城市"有哪些要求?
附件2
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城市評定指標(暫行)
一級指標
二級指標
序號
三級指標
最高分值
內容及說明
記分
備 注
知識產權管理能力與水平
190(最高分)
110(基本分)
組織領導60
1
領導意識
20
市政府是否將知識產權工作納入市政府(政府一把手)年度工作考核目標。(10)
是為滿分;否為零分。
政府定期研究、部署知識產權工作的情況。包括專門召開知識產權工作會議次數、聽取知識產權工作匯報次數以及是否及時有效地解決了知識產權工作中的實際問題並產生顯著成效等。(5)
定期督導、檢查、落實知識產權工作情況。(包括工作部署的落實和成效等)(5)
2
工作投入
20
市政府對知識產權工作手段、環境、設備、資金等支持的情況,特別是示範創建期間對工作條件的改善和資金增加的情況。
3
決策支撐
20
政府是否建立重大項目知識產權審議機制;(10)
政府是否運用該機制,於立項前對投資的重大項目進行知識產權審查論證。(10)
是為滿分;否為零分
工作體系
建設90
4
知識產權
綜合管理機制
建設情況
10
政府知識產權協調機制建立及運行的情況。(包括機制建設和履行職能等情況)(5)
城市知識產權試點示範工作領導小組建立的情況。(包括機制
建設和履行職能等情況)(5)
5
市級知識產權局機構建制完善情況
40
市級知識產權局機構建設情況:指市級知識產權局機構性質、
級別、編制、工作條件等情況。
有獨立機構及專職人員(40);合屬辦公(15);有專職人員,無辦事機構的(5)
6
縣(市)、區
知識產權局
機構建設情況
10
所轄縣(市)、區知識產權局機構建設情況:指市所屬城區、開發區、縣(市)設立知識產權局的情況。
全部建立(10);50%以上(5分以上);50%以下(5分以下)
7
城市知識產權社會服務機構建設情況
10
本市知識產權中介服務機構情況,包括專利代理、專利信息服務及無形資產評估機構的數量,從業人員數量及工作情況,提供相關數據。
8
行業保護協會建立情況
10
本地區建立行業知識產權保護機制情況。對是否建立、建立的數量及工作開展情況進行評價。
9
企業知識產權工作機構
建設情況
10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設立知識產權工作管理部門的比例。
政策法規
體系40
10
政策法規體系建設情況
20
人大頒布法規與政府頒布規章、政府政策文件(5)
四個層次均出台(20分),每個層次
5分。沒有相應許可權的城市不考核
部門聯合發文(指知識產權局和政府其他部門或司法機關聯合制定的知識產權工作有關文件)(5)
部門文件(指知識產權局制定的知識產權工作有關文件)(5)
企業內部規章制度的制定情況(5)
11
政策法規內容完善情況
20
上述出台的有關推進知識產權工作的政策和規定,是否涉及創造、管理、保護、運用、宣傳和人才培養等全面內容。
知識產權創造能力與水平150(最高分)
90(基本分)
促進知識產權創造的措施和成效
12
職務發明獎酬制度落實情況
15
職務專利的單位對發明人(設計人)的獎酬情況,是否高於
《專利法》實施細則的標准。
13
引導專利產出的措施及
落實情況
15
採取多種方式引導知識產權產出情況。(包括:支持專利申請、
獎勵專利產出、獎勵馳名商標的產出等)
知識產權
的產出
14
年申請國內
專利增長率
10
示範創建期間每年比上一年的
國內申請增長率。
15
年申請國外
專利增長率
10
每年申請國外專利的增長率。
16
年專利申請量中發明專利比例的增長率
10
每年發明專利申請佔全部專利
申請的比例的增長率。
17
年專利申請中企業所佔比例的增長率
10
本市每年企業專利申請佔全部
專利申請的比例的增長率。
18
年專利申請中主導產業所
佔比例
10
本市每年主導產業專利申請占
全部專利申請的比例。
19
每十萬人年發明專利申請量
10
本市每十萬人年度發明專利申請的數量,達到或高於本省平均量。
應高於全省平均量;若低於平均量記零分。
20
年注冊商標
數量的增長率
10
本市每年注冊商標的數量較上年注冊商標的增長率。
21
馳名商標
擁有量
10
本市馳名商標的擁有量和示範
創建期間內增加的數量。
22
職務發明申請所佔比例的
增長率
10
本市職務發明申請佔全市專利
申請的比例的年度增長率。
23
著名商標
增加數量
10
本市著名商標增加的數量。
24
已注冊登記的地理標志數量
10
本市擁有注冊登記地理標志的
數量。
25
年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登記
數量
10
本市每年登記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的數量。
知識產權保護的能力
與水平
150(最高分)
90(基本分)
行政執法
26
年專利糾紛受理量、立案量
10
本市每年專利糾紛受理量、立案量。
27
年專利糾紛結案率、平均
每個案件的
結案周期
10
本市每年專利糾紛結案率,及三種專利(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的結案周期。
28
年假冒他人專利案件查處量
10
本市每年查處假冒他人專利案件的數量。
29
年冒充專利案件查處量
10
本市每年查處冒充專利案件的數量。
強化行政
執法的措施與手段
30
重大假冒他人專利案件及時移交公安
部門情況
10
構成犯罪的假冒他人專利案件
移交公安部門的情況。
31
執法專項行動、執法檢查活動數量
10
示範創建期間開展執法專項
行動、執法檢查活動的次數、
規模等。
32
執法隊伍
建設情況
10
本市擁有行政執法資格的知識
產權人員的情況。包括:人員
數量、培訓次數、素質結構等。
33
跨部門執法
協作情況
10
與工商、版權、公安、葯監、質監等部門進行執法協作的情況,包括協作執法次數、出動人數、時間等數據。
34
跨地區執法
協作情況
10
到其他地區或協助其他地區在
本地執法情況。
行政執法與司法途徑的協調性
35
行政執法案件數與司法
案件比率
10
本市行政執法案件與司法比率和經行政途徑又經司法途徑解決的案件,行政機關勝訴的案件比例。
36
是否及時有效遏止大規模群體性侵權事件
20
有無此類案件發生,發生後是否採取措施及時制止,具體情況如何。
引導知識產權保護規則的措施及成效
37
運用知識產權規則提起訴求和積極應訴
的情況
20
本市有關單位或者個人靈活運用知識產權規則提起訴求和積極應訴並取得有利結果的情況(特別是涉外的糾紛),重點考察本市知識產權局在這方面開展工作的情況。
司法保護
38
司法案件結案率、平均每個案件結案周期
10
本市每年知識產權訴訟結案率,及三種專利(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的結案周期。
專利實施與知識產權制度規則運用的能力與水平150
(最高分)
90
(基本分)
規則運用
39
城市、行業、企業知識產權發展戰略與規劃的研究、制定與實施情況
30
包含:城市知識產權發展戰略、規劃(可以是城市知識產權發展綱要或發展計劃);行業知識產權發展戰略、重點行業的知識產權發展戰略分析報告;重點企業、重點產品知識產權發展戰略分析。要求提供戰略研究報告正本或階段性研究報告。
40
知識產權預警機制的建立
15
本市重點行業或重點產品研發和出口工作中規避知識產權風險的預警機制建立的情況。
促進專利實施的措施
41
專利技術實施風險投資機制建立情況
15
產學研結合、鼓勵實施他人專利的政策、企業獎酬政策。
42
專利交易平台建設和機制
建設情況
15
包括知識產權交易、風險投資中知識產權歸屬規則的設立與
實施。
43
促進專利實施的財政投入
情況
15
本級或下級政府設立專利實施產業化專項資金的情況。包括額度、用途和效果等。
知識產權對經濟促進效果
44
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知名品牌和較強競爭力的優勢企業增加數量
20
本市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知名品牌和較強競爭力的優勢企業增加數量。
45
知識產權貿易交易額
10
現用技術交易額數據。
46
有馳名商標的品牌的銷售額
15
本市有馳名商標的品牌的銷售額。
47
主導產業專利實施率的
增長率
15
本市主導產業專利實施率的 增長率。
促進專利信息傳播與利用的措施與成效90
(最高分)
50
(基本分)
信息平台建設情況
48
建立專利信息平台數量、
種類、運行
方式、名稱
40
本市提供專利信息服務的各類平台(包括政府、行業、企業和社會組織建立的各類專利信息平台和知識產權(專利)信息公共閱覽室等)的建設運行及政府投入情況。
信息服務的內容
49
開展專業性、深層次專利信息加工服務
的情況
20
能夠提供專利信息服務的內容。
專利信息
取得的成效
50
在戰略制定、重大項目、技術立項和技術引進過程中有效利用專利信息的情況
30
在戰略研究制定、重大項目、經濟項目、技術立項或技術引進時利用專利信息進行專利檢索、分析,有效利用失效專利信息的情況。包括有效規避專利風險、節約研發經費並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情況,重點考察本市知識產權局在這方面開展工作的情況。
加強宣傳教育與交流合作的措施與成效90
(最高分)
50(基本分)
宣傳活動的措施與成效
51
宣傳活動
開展情況
40
新聞媒體專題:指利用新聞媒體,設立專門欄目宣傳知識產權工作情況。要求提供有關證明材料。(10)
大型宣傳活動:指宣傳面廣、參加人數多、影響力大、具有明顯效果的宣傳活動開展的情況。(20)
知識產權論壇:指舉辦省級及省級以上知識產權論壇的情況,包括次數、規模、范圍、參加人員等。(副省級以下城市不考核)。(10)
培訓活動的措施與成效
52
知識產權教育培訓的情況
30
對國家幹部、科技人員、企業管理者及有關人員開展知識產權培訓的情況。評價內容包括知識產權培訓是否納入公務員及幹部培訓課程及考核,舉辦知識產權培訓班的次數和培訓人數等。
國際合作交流活動開展情況與成效
53
知識產權國際交流的情況
20
開展知識產權國際交流活動的次數、名稱、內容、規模、影響等。
加強人才培養的措施與成效90
(最高分)
50
(基本分)
知識產權人才培養及隊伍建設
54
培訓基地的
建立情況
30
本市知識產權培訓基地(含高校)的數量、名稱、運行方式及相關工作開展情況
55
培養規劃
及計劃
30
本市知識產權人才培養的長遠
規劃、年度實施計劃等。
56
人才庫建設
30
現有知識產權人才結構、知識
產權人才引進的措施及現狀。
創新舉措及突出成效90
工作特色
57
思路、制度
(體制、機制)、手段等
方面的創新
50
工作成效
58
成效及獲得
肯定
40
使用說明:
1.以上各項指標考核的均為示範創建期間的情況。
2.對於上述各項指標,均應提供相應的正式文件、會議記錄、工作總結及其他有關證明材料。
4、商標法案最近是在什麼時候修改的?具體有哪些?
1978年至1992年
1978年9月,國務院決定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工商行政管理總局,下設商標局。同年11月12日就做出了恢復商標統一注冊工作的決定,並立即對原有商標進行了清理,共清理商標5萬余件,清理登記編號32589件。
1980年6月3日,中國政府正式加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
1980年11月1日,我國正式恢復全國商標集中注冊。
1985年3月19日,我國正式成為《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成員國。
1989年10月4日,我國加入《商標國際注冊馬德里協定》生效,正式成為該協定成員國。
1992年9月1日,商標局開始管理國內商標續展注冊申請,續展注冊工作全面展開。
1993年至2003年
1993年7月1日,我國正式開始受理服務商標注冊申請。
1994年12月30日,國家工商局第22號令發布了《集體商標、證明商標注冊和管理辦法》,並於1995年3月1日開始受理集體商標、證明商標的注冊申請。
湖南溥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是2003年經湖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成立的專業知識產權代理公司。秉承優質、高效服務客戶為宗旨,以創立一流知識產權代理公司為目標,堅持服務第一、質量第一、信譽第一的原則,為客戶提供全方位、優質高效的知識產權代理服務。實現三對一,細致服務;三對一,全程服務;三對一,專業服務。
溥天商標 小蔣 2548968629 158 9854 8281
1996年7月13日,國務院第202號令發布《特殊標志管理條例》。
2000年1月1日,《商標代理管理辦法》開始施行。
2002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公布。
2005年至今
2005年9月,國家工商總局局務會審議通過了修改後的《商標評審規則》,並自同年10月26日起施行。
2005年12月,首屆中國商標節在深圳開幕;商標局和商標評審委員會聯合發布了《商標審查及審理標准》,並在「中國商標網」上予以公布;商標注冊信息網上查詢系統向社會開通,自此,任何人均可登錄「中國商標網」在線免費查詢商標注冊信息。
2009年9月15日,我國年商標注冊申請審查量突破百萬大關,達100.5萬件。至此,我國商標的注冊申請量、審查量、有效注冊商標量均位居世界第一,成為世界第一商標大國。
2010年6月1日,國家工商總局召開商標戰略實施示範城市(區)、示範企業授牌大會,並公布了首批示範城市(區)、示範企業名單。
2010年12月9日,我國徹底解決商標審查積壓問題,商標審查周期從加快審查前的3年縮短到1年之內。
2011年6月,為期9個月的全國開展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結束,工商系統立案數和搗毀窩點數均占行政機關統計數據的一半以上。
2012年6月,國家工商總局發布《關於構建商標保護長效機制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