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池山商標
1、安慶懷寧的特產有哪些
安慶懷寧的特產有哪些
導語:懷寧縣,隸屬於安徽省安慶市,位於安徽省西南部、長江下游北岸,皖河下游。東臨安慶市,西與潛山縣、太湖縣相連,北隔大沙河與桐城市相望,南與望江縣相連。下面我將為大家介紹安慶懷寧的特產有哪些。希望大家喜歡。
1、懷寧貢糕
懷寧貢糕是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的特產。懷寧貢糕色澤潔白,軟綿酥鬆、香甜可口,糕片具有厚薄均勻、搓推似牌、曲卷如紙、點火即燃之特點。屬貢糕之精華,是饋贈親友和招待賓客之珍品。
懷寧貢糕是安徽省懷寧縣傳統名特產品,相傳此糕在大明永樂年間曾做為貢品上貢給皇帝朱棣品嘗,因此得名為"貢糕"。至今已有500多年生產歷史。懷寧貢糕生產廠家眾多,其中品質最為上乘的是懷寧縣食品廠生產的頂雪貢糕,因其色如高山之巔白雪,故名「頂雪糕」。
懷寧貢糕(頂雪貢糕)主要原料選用優質糯米和精煉麻油,以及多種高營養、高品味的上等輔料,依託懷寧地方傳統生產工藝精製而成,輔以現代化的科技水平和包裝技術,開發生產出口味豐富、包裝精美的各式貢糕,潔白柔軟、香甜味美、老少皆宜,其特點:薄如紙、捻如牌、白如雪、燃如燭。屬貢糕之精華,是饋贈親友和招待賓客之珍品。
「頂雪貢糕」曾收錄於《中國名食網路》,1985、1989年兩度被評為國家輕工部優質產品稱號;1988年獲中國首屆食品博覽會銀獎;1990年獲中國婦女兒童用品四十年博覽會銀獎;1995年獲全國焙烤食品糖製品行業優質名牌產品金獎;1998年被安慶市人民政府授予「質量信得過產品」稱號,並被安徽省旅遊局指定為旅遊定點產品。2009年,「頂雪貢糕」製作工藝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縣級保護。
懷寧貢糕為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懷寧貢糕為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2、 龍池香尖茶
龍池香尖茶產於安徽省懷寧縣清河鄉,黃墩鎮,江鎮鎮,洪鋪鎮,石鏡鄉。生產茶園坐落在植被繁茂,土壤肥沃,溪泉縱橫,終年雲霧籠罩,海拔400米上下的游覽勝地,龍池庵附近的雙尖山周圍。生態環境優越,且又採取傳統的管理方式,以施農家肥、漚肥為主,茶樹生長健壯,病蟲害受天敵和環境制約,從未使用過農葯,茶葉潔凈,無污染,具有高山茶特有香氣,色澤翠綠,故取茶名「龍池香尖」。該茶屬懷寧縣綠茶中之珍品。據民國四年(1915年)《懷寧縣志》記載:「……龍池尖,所產品絕勝,清明前後采之制出如新蠶,泡以山泉味不在蒙頂下。」古往今來流傳著「揚子江心水,蒙山頂上茶」之說,這足以說明它的品質之優。近兩年來在省市專家多次親臨現場指導、縣農業部門的大力支持與幫助下,採制工藝均得到進一步改進,新製品投放市場後深受廣大消費者的歡迎。其品質特點是外形扁直,色澤翠綠顯毫,湯色綠亮,香氣清香持久有花香,滋味鮮醇爽口,葉底嫩綠明亮成朵.
龍池香尖(龍池尖茶)產地范圍為安徽省懷寧縣清河鄉、江鎮鎮、洪鋪鎮、黃墩鎮、石鏡鄉等5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
龍池香尖為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3、
產於懷寧縣,歷史悠久。相傳北宋時,懷寧石牌鎮有人在朝中為官,七十壽辰時,其弟千里迢迢將家鄉的「長壽面」送京祝壽,其兄又將此面送給宋太祖趙匡胤進「御膳」。宋太祖因覺美味可口,傳旨年年進貢,故稱「龍鳳貢面」。龍鳳貢面與一般面條製作不同。它採用精製麵粉、雞蛋精、小磨麻油、精鹽等多種精料,經手工精心拉制而成。成品白如銀,細如絲,絲絲成縷,長短一致。其烹調食用亦有講究,先備好雞湯或肉湯於碗內佐以醬油、味精、蔥花,再將鍋內煮沸的面格撈出,放進湯碗內,調伴食用,人口柔軟,味道鮮美,富有營養,最適宜老弱婦孺食用。
4、頂雪貢糕
是懷寧縣傳統名產,因其色如高山之巔白雪,故名「頂雪糕」清朝光緒年間作為貢品進京,遂稱「頂雪貢糕」。頂雪貢糕選料講究,做工精細。主要原料採用本地出產的優質糯米,佐以精細白糖、麻油、桔餅、核桃仁、紅綠絲,經過精炒、細磨、潤潮、清蒸、切片等多道工序精製成。該產品外觀潔白,質地柔軟,香甜適度,酥鬆可口,營養豐富。當地群眾將頂雪貢糕視為吉慶的象徵,每逢佳節喜慶,互相饋贈,以示糕(高)為糕(高)去之吉祥寓意。
5、芭比饅頭
口味獨特
皮薄——外皮輕薄、入口即化。
餡大——餡肉豐滿、細而不膩。
湯濃——純正渾厚、孜孜入味。
品種豐富
目前,已經有10餘種口味的'饅頭供顧客選擇。
同時,我們並將不定期推出新口味的品種。
文化特色
傳承中華飲食文化,結合現代科學工藝,我們已經創造出獨特的巴比饅頭。
「輕輕提、慢慢移」
蒸籠內饅頭蒸熟後,需要輕輕提起籠屜,並慢慢移動至一旁,使熱氣均勻散發,底氣透出,口味可保持最佳;
「先開窗、後喝湯」
首先將饅頭打開窗戶,即咬開一角,然後輕輕吸允湯汁,待湯汁喝至大半,方開始細細咀嚼品味;
「櫻桃口、爬犁走」
在食用之時,需要像櫻桃小口一樣小口小口地咬下,像爬犁耕地一樣慢慢地咀嚼,方可品得其中美味。
6、稼仙大米
產地安徽省懷寧縣。懷寧縣地處我國十大優勢農業(水稻)產業帶上,是國家優質米基地縣和全國商品糧基地縣之一,糧食生產歷史悠久且優勢得天獨厚。在革命戰爭時期,該縣是遠近聞名的產糧大縣,懷寧大米通過附近的長江水路販往安慶、蕪湖、南京等地,因此懷寧也一度成為兵家必爭之地,縣志上記錄的當年與糧食有關的紛爭就有幾十起。改革開放後,懷寧的糧食產業得到迅猛發展,該縣組織成立了以稼仙米業集團為母公司、以各鄉鎮糧站為子公司的糧食生產企業,擁有總佔地面積260餘畝的現代化工業生產園區,從日本佐竹、瑞士布勒等知名企業引進了多條國際先進水平的分級、碾米、拋光、色選等自動化生產線和精良的檢測設備,年生產大米能力達40萬噸,集原糧訂單種植、收購、加工與銷售一條龍。此舉不僅使懷寧的稼仙大米成為安徽省糧食行業重點整合的旗幟性品牌產品,而且稼仙集團也成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而今稼仙大米遠銷上海、南京、廣州、南昌等國內二十多個省市。
稼仙大米主要產品特點:所需的原糧全部為實行訂單農業的優質品種;無公害、無污染,在加工過程中完全不加入添加劑、拋光劑、防腐劑;生產設備精良,通過精選、色選、拋光、徹底消除了一般大米中含有的「三子」、「三粒」,即「稻子、稗子、砂子,黃米粒、病斑粒、霉變粒」;稼仙大米包裝過程採用先進工藝,產品保質期比一般大米長30天,品種繁多、規格齊全,現有四個系列、六個類型、二十八個品種。
「稼仙大米」先後榮獲中國綠色食品、中國放心米、國家免檢產品、全國十大金獎大米、安徽省名牌產品、安徽省名牌農產品等稱號,「稼仙」商標於2003年被評為「安徽省著名商標」,「稼仙大米」於2007年榮獲「中國名牌產品」稱號。
7、「皖山」牌野葫蘆籽
「皖山」牌野葫蘆籽是選用野生栝樓籽,經科學配方。採用現代加工工藝精製而成的純天然綠色食品。該產品具有對人體多種保健作用,據《中華葯海》記載,野葫蘆仁具有抗癌、防癌、潤肺、健腸胃之功能。又據《中葯大辭海》記載.野葫蘆仁對冠心病有一定療效,能有效預防「三高」症(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脂)。九九年十月,做為建國五十周年成果參加北京的』國際農業博覽會。本品實為防病健體、家常宴客、旅遊饋贈之珍品。
8、懷寧蟹粉獅子頭
原料:豬肋條肉800克,蟹黃50克,蟹肉125克,青菜心200克,蝦子1克,清湯500克
製作過程:豬肉斬成石榴米狀;放碗中,加蔥、薑汁、蟹肉、蝦子、鹽、料酒、澱粉攪拌上勁;青菜心洗凈過油碼入沙鍋內,加肉湯燒開;拌好的肉擠成肉丸,碼在菜心上,再點上蟹黃,上蓋菜葉,加蓋微火燜2小時即成。
9、米粉蒸肉
人們把大米加八角、桂皮等香料炒熟後研磨成粉,將五花肉切成厚片浸漬上辣椒油、醬油,再加白糖、料酒、味精等調味 品,然後倒入米粉拌勻,再將粘滿米粉的肉一片片疊在碗內,上籠蒸熟至爛,吃時將肉扣在盤內即可。有的在肉內又拌入適量豌豆,使菜有粉香,又有碗豆清香,葷素鮮膩,別有風味。
米粉蒸肉製法:
1、將豬肉洗凈切成厚1公分以下片,放在盆中,用鹽、紹酒、醬油、糖、甜面醬、蔥末、姜絲、五香粉和香油拌勻待用。
2、把大米洗凈,瀝干水分後,在炒鍋中用小火炒成微黃色,取出晾涼後,擀成粗顆粒米粉。
3、把米粉倒入豬肉盆里,加少許水,讓米粉濕潤,使每片肉都能裹上厚厚的米粉,肉皮朝下,逐片碼在碗里,放入蒸鍋里蒸熟,取出扣在盤里即可。
附: 豬肉要新鮮,一定要收拾干凈;拌豬肉時可加入少許腐乳和腐乳汁;蒸豬肉用的碗 ,以能碼下所有的豬肉片為好,成菜後才好看。
10、步步糕
步步糕是安徽省各地結婚常用喜糕,新娘進門時腳蹋步步糕,取其步步高升之意。合肥市發發工貿有限公司生產的香奈爾的步步糕為懷寧縣特產懷寧貢糕製作。懷寧貢糕是安徽省懷寧縣傳統名特產品,相傳此糕在大明永樂年間曾做為貢品上貢給皇帝朱棣品嘗,因此得名為"貢糕"。至今已有500多年生產歷史。該產品潔白柔軟,香甜味美,是老少皆宜的營養食品,在省內外享有盛名,暢銷全國各地。懷寧貢糕生產廠家眾多,其中品質最為上乘的是懷寧縣食品廠生產的頂雪貢糕,合肥市發發工貿有限公司出產的香奈爾步步糕正是以懷寧縣頂雪貢糕製成,因其色如高山之巔白雪,故名「頂雪糕」。其貢糕選料講究,做工精細,主要原料採用本地出產的優質糯米,佐以精細白糖、麻油、桔餅、核桃仁、紅綠絲,經過精炒、細磨、潤潮、清蒸、切片等多道工序精製成。該產品外觀潔白,質地柔軟,香甜適度,酥鬆可口,營養豐富。當地群眾將頂雪貢糕視為吉慶的象徵,每逢佳節喜慶,互相饋贈,以示糕(高)為糕(高)去之吉祥寓意。
;2、大禹是哪裡人 大禹的故鄉是哪裡
大禹的故鄉目前爭議比較大的就兩個,一個說是河南的禹州,一個說是四川的北川,這個兩個大的爭議點,然而在四川的內部,又有三大爭議,一直在內訌,分別是:汶川版、北川版、都江堰版,那麼具體怎麼說呢:
1、大禹故鄉汶川版
大禹出生於四川,最早見於戰國時代的《竹書紀年》:「帝禹夏後氏,母曰修已,修已背剖而生於石紐」。司馬遷《史記·六國年表》說:「禹興於西羌」。魏晉皇甫謐也在《帝王世家》中註解道:「孟子曰,禹生石紐,西夷人也。傳曰:禹出西羌,是也」。1979年,國家啟動《中國民族民間文藝集成》工作,調研中發現了原流行於汶川一帶的「花燈戲」。劇目中有《大禹治水》,歌頌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唱詞中的「耶格西」即大禹的羌族名字。
石紐究竟在哪裡呢?漢代學者、川人揚雄在《蜀王本紀》中說:「禹本汶山郡廣柔縣人,生於石紐。」唐代顧胤在《括地誌》中說:「石紐山在汶川縣治西七十三里」。今天阿壩州汶川縣綿池鎮境內,山岸壁立,「石紐山」三個鐫刻大字至今猶存。
綿池鎮石紐山、刳兒坪、飛沙關,也就是現在九寨溝旅遊環線飛沙關加油站附近,是汶川人認為的大禹出生地。現在汶川縣境內仍然保存著歷史典籍中所記載的「刳兒坪、塗禹山、禹王宮、禹王廟、洗兒池、禹跡石紋、禹碑嶺、聖母塔」等眾多的遺跡。距綿池鎮15公里的羊龍山腰,還有一個村落叫禹碑嶺,村中有一通石碑被一棵大樹包裹,相傳那裡是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地方。
為打造大禹這一文化和旅遊品牌,深入挖掘「大禹故里」所蘊涵的巨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汶川縣不遺餘力。該縣領導介紹說,阿壩州大禹旅遊區規劃已通過專家評審,該項目計劃投資7億元,建成後將成為我國禹羌文化的旅遊核心,景區將申報成為我國第三個公祭地和阿壩州第四個遺產地。同時,該縣還捷足先登,注冊了「大禹」系列商標。
2、大禹故鄉北川版
綿陽市北川縣除拿出《史記》、《竹書紀年》、《蜀王本紀》等歷史證據外,還搬出了大量佐證。唐代貞觀八年,在今天的北川縣禹里設置了石泉縣,此後,幾乎所有有關大禹的文獻都明確無誤地載明:大禹出生在石泉縣。《蜀志》記載:「蜀之石泉,禹生之地。」《禹廟記》說:「石泉之山曰石紐,大禹生焉。」
他們說,1914年,因與陝西省石泉縣同名,大禹的出生地在經歷1400年後又恢復為北川縣。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北川縣就組織開展大禹研究。在北京圖書館,北川人找到了乾隆年間1768年編撰的北川縣志,這部縣志清楚記載了大禹的遺跡,此後道光、民國年間的縣志都明確記載了具體內容。北川人按照乾隆年間的縣志記載按圖索驥,在深山溝壑中逐一找到了石紐山、禹穴溝等歷史遺跡。
在北川縣禹里南一里許,石紐山巍然屹立,巨石上有陽刻隸書「石紐」二字,相傳為楊雄所書。從峽谷金鑼岩至洗兒池的峽谷溪流中,有許多白石,白石上紅斑點點,好像血浸入一樣,相傳是禹母生大禹洗滌時隨水而下的血漬。禹穴溝大峽谷相傳為大禹出生地,歷代文人墨客在溪河溝中留下不少墨跡。
現存於浙江紹興大禹陵的《姒氏世譜》以大禹為第一代先祖,記載了姒氏自大禹以來四千多年140餘代的傳承關系。對於大禹的出生地,大禹的第142代孫姒元翼、第143代孫姒承家在其所著《大禹世家》中,也明確肯定大禹出生地在四川省北川縣禹里鄉湔江南岸的石紐山。
3、大禹故鄉都江堰版
北川、汶川為大禹故鄉爭得面紅耳赤之際,成都都江堰市也不失時機地加入了「PK」的行列。
據史書記載,公元前3376年的六月初六,大禹出生在廣柔縣西70里,而根據歷史考證,廣柔縣是現都江堰市、汶川一帶。川大歷史學教授彭邦本稱,都江堰景區的禹王宮、龍池景區的禹王廟,以及唐代大詩人杜甫在游覽龍池時留下的《禹廟》詩作等,都說明大禹誕生在都江堰。
4、大禹故鄉河南禹州版
關於大禹的出生地,史籍上有多種記載,史學家也頗有爭論,依有關史籍和考古發掘,一般傾向於潁河上游,禹州西北部山區。著名古史學家徐旭生教授多次來禹考察,在1959年發表了《豫西調查「夏墟」的初步報告》,證明禹州是「有夏之居」。史學家張鳴歧在《炎黃子孫祖根在中原》一書中說得十分確鑿和具體。他說:「帝堯戊戌二十八載六月六日,修己背坼而生禹於石紐鄉,即今河南禹縣石紐村禹穴是也。」並且進一步說:「禹州城西玲瓏山腳下金盆石家峪村一帶地方,古湧泉河西來繞山匯成深潭而後東流,地稱石紐。」史籍記載:黃帝是有熊部落的首領。譚其驤先生主編的《中國歷史圖集》中指出:有熊氏之地,南有潁水,北有大隗。地理學宗酈道元在《水經注》中確切指出:「大隗山,即具茨山也」。《禹州市志》及歷代考古也證明,具茨山就在禹州城西北。
又有史籍明確記載,禹的父親鯀本是夏部落首領,禹,也是夏人首領而被封於「夏地」(今禹州市),稱為夏禹國。《漢書?地理志》記載:「陽翟,夏禹國。」郭沫若在《中國古代社會研究》中,也明確指出,「禹是夏族的祖先,而禹州古稱夏地、夏邑、夏禹國,是夏部族棲息與繁衍的根據地。「近幾年,考古界經過不斷地發掘和調查,發現位於禹州潁河兩岸的閆寨、下毋、谷水河、瓦店、吳灣遺址,為4000多年前華夏文明的起源--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遺址。這也充分證明了禹州是「有夏之居」。尤其是位於禹州市火龍鎮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瓦店遺址的發掘,證明瓦店遺址是夏代早期的都城級遺址。
禹的遠祖、禹的父親及大禹本人與禹州有著密不可分的地緣和空間關系,這於史籍、於考古都有據可查。
禹州,也因禹生於這里,封於這里,建都於這里,興盛於這里,而成為中華民族數千年文明史的發端,成為中華文明的發祥地。
5、總結:所以這個大禹的故鄉到是哪爭議真的非常大,而且考古學家也不能斷定,其實為打造大禹這一文化和旅遊品牌,深入挖掘大禹故里所蘊涵的巨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無可厚非,但是爭來爭去大禹故里只有一個,而凡是傳說中大禹行跡所至之地,也都是需要精心打造和經營的品牌,因為大禹屬於某縣某市某省,也屬於中華民族,屬於世界。
3、執子之手,擇一城居
如果,遇到一個傾心的人,執子之手,與子擇一城終老,你會選擇哪裡?
最美的地方,我認為應該是嵩縣,這里有山有水有美食有文化底蘊。
嵩縣的山有名。嵩字,會意字,山高之意,但不是那種望而生畏的高,最高的海拔2000多米,可遠觀,更可親近。從洛陽入嵩縣境,有九皋山,《詩經·小雅》:「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講的就是這里,還留下名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順九皋山望去,還有七峰山,七峰相聚,如七兄弟開會,以前嵩縣的工廠注冊商標,經常以七峰山為圖標。
如今白雲山、天池山、木札嶺成了遠近聞名的五A四A風景名勝。白雲山以白雲在山間繚繞而聞名,天池山以飛來石、偉人卧像而稱奇,木札嶺以原始森林而神秘。另外還有一處沒有開發的龍池曼,是驢友們的天堂。
嵩縣的水有靈。有水,才有靈氣,山才有精神。嵩縣有伊河和汝河環繞全境,伊河在西,汝河在東,民眾依水而居。山山溝溝更有小溪小泉,數不勝數,水清洌見底,游魚細石,小景更怡人。
水多了就有大湖。陸渾湖是一個人工湖,名列河南省第三。陸渾湖美在能親水,或游泳,或釣魚,可湖畔漫步,如今成了陸渾濕地公園,風景就在身邊,還緊鄰臨水而居的嵩縣城。以九皋山、七峰山為首的群山,懷抱一泓湖水,一條伊河,一座城,哪裡還有這么美的地方?
山水嵩縣,嵩縣山水。春天最美的風景有大坪的山山嶺嶺的杏花和油菜花,庫區陸渾湖畔的十里桃花;夏天的美景應該在嵩縣的白雲山、天池山、木札嶺、陸渾湖,也就是三山一水,天然氧吧,天然避暑勝地。秋天的美景應該在上寺、下寺、五馬寺的千年銀杏林里,樹上樹下滿是黃金一樣的葉子;還有卧龍谷的紅葉,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更美的是何村的百年老柿樹,虯曲的枝幹上掛滿了紅燈籠一樣的柿子。冬天的美景應該在山上,雪後初晴,樹啊草啊,全是霧淞,美麗極了。
嵩縣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以陸渾湖周圍的仰韶文化和二里頭文化,以有蛟氏為代表的聖母文化,以華夏第一名相伊尹為代表的聖人文化,以程顥、程頤二程為代表的理學文化,以伊尹、孟詵為代表的廚聖烹飪和食療養生文化,以雲岩寺、紅椿寺為代表的佛教文化,以石頭部落為代表的建築文化,震古爍今,源遠流長。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楚莊王「伐陸渾之戎,問鼎中原」,詩經中「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二程故里的「如坐春風、程門立雪」,朱熹的「源頭活水」等著名文化典故,記錄著嵩縣歷史的燦爛與輝煌。
嵩縣之美在於美食。嵩縣以湯文化為代表,羊肉湯、牛肉湯、驢肉湯、雞湯、豆腐湯、胡辣湯,湯湯鮮美,形成了一些品牌,如鐵軍羊肉湯、韓記豆腐湯、王家雞湯等等。陸渾的一魚八吃,特別是陸渾度假村的魚宴做的更是一絕。舊縣、車村刀削麵也很有名氣。嵩縣還有各種山珍野味,來嵩縣,這里是吃貨的天堂,可以過一把舌尖上美食的癮。
擇一城終老,遇一人白首。選擇嵩縣,有山有水有美食有底蘊,早晨坐看陸渾日出,傍晚品嘗特色美食,做一閑人,暢游山水,垂釣陸渾。天不老,地不荒,情長長,意綿綿,豈不美哉?
註:文章摘自白老師語絲
4、安徽茶葉有哪些品種
中國十大名茶安徽佔4個,黃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門紅茶、六安瓜片,其他名茶還有屯綠、頂谷大方、天柱玄月、岳西翠蘭、桐城小花、_溪蘭香等。
中國十大名茶:
西湖龍井
西湖龍井主要是指產於中國杭州西湖風景[1]區龍井一帶的一種炒青綠茶,以「色、香、味、形」而聞名,是中國最著名的綠茶之一,流傳著「不是畫而勝於賞畫,不是詩而勝於吟詩」的美譽。2012年12月,由龍井秋茶製作而成西湖龍井紅茶正式推出市場,每年可製作10多萬斤。多少年來,杭州不僅以美麗的西湖聞名於世界,也以西湖龍井茶譽滿全球。相傳,乾隆皇帝巡視杭州時,曾在龍井茶區的天竺作詩一首,詩名為《觀採茶作歌》。西湖龍井茶向以「獅(峰)、龍(井)、雲(棲)、虎(跑)、梅(家塢)」排列品第,以西湖龍井茶為最。龍井茶外形挺直削尖、扁平俊秀、光滑勻齊、色澤綠中顯黃。沖泡後,香氣清高持久,香馥若蘭;湯色杏綠,清澈明亮,葉底嫩綠,勻齊成朵,芽芽直立,栩栩如生。品飲茶湯,沁人心脾,齒間流芳,回味無窮。
洞庭碧螺春
洞庭碧螺春產於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原吳縣)太湖的洞庭東、西山,屬於綠茶。中國十大名茶之一。
洞庭山有洞庭東山、和洞庭西山,位於遼闊,碧水盪漾,煙波浩渺的太湖之濱,氣候溫和,冬暖夏涼,空氣清新,雲霧彌漫,是茶樹生長得天獨厚的環境,加之採摘精細,做工考究,形成了別具特色的品質特點。碧螺春茶條索纖細,捲曲成螺,滿披茸毛,色澤碧綠。沖泡後,味鮮生津,清香芬芳,湯綠水澈,葉底細勻嫩。尤其是高級碧螺春,可以先沖水後放茶,茶葉依然徐徐下沉,展葉放香,這是茶葉芽頭壯實的表現,也是其他茶所不能比擬的。
碧螺春茶從春分開采,至穀雨結束,採摘的茶葉為一芽一葉,對採摘下來的芽葉還要進行揀剔,去除魚葉、老葉和過長的莖梗。一般是清晨採摘,中午前後揀剔質量不好的茶片,下午至晚上炒茶。目前大多仍採用手工方法炒制,其工藝過程是:殺青——炒揉——搓團焙乾。三個工序在同一鍋內一氣呵成。炒制特點是炒揉並舉,關鍵在提毫,即搓團焙乾工序。
清朝王應奎所著《柳南隨筆》中對「碧螺春」茶名的來歷有這樣的典故。洞庭山碧螺峰的石壁上原有幾棵野茶樹,當地老百姓進山採茶有幾十年。康熙年間茶葉豐收,當地少女入山採茶葉,茶筐滿了,便將茶葉放在胸口的衣襟內,茶得到體溫,突發襲人香氣,採茶女驚呼「嚇煞人香」,稱茶為「嚇煞人」。
康熙十四年(1675年),康熙皇帝南巡,到了太湖洞庭山,吳縣巡撫宋犖購買朱家所產「嚇煞人」茶獻上,康熙以為「嚇煞人」不雅,御賜名「碧螺春」,此後地方官年年采辦碧螺春進貢。
碧螺春茶條索緊結,捲曲成螺,白毫密被,銀綠隱翠。號稱「三鮮」即香鮮濃、味道醇、色鮮艷,花香果味,沁人心脾,別具一番風韻。
清李純客《水調歌頭》詞曰:「時有惠風徐至,贏得嫩香盈抱,綠唾上衣妍。」
洞庭碧螺春茶風格獨具,馳名中外,為北京人民大會堂指定用茶,常用之招待外賓或作高級禮品,它不僅暢銷於國內市場,還外銷至日本、美國、德國、新加坡等國。
黃山毛峰
黃山毛峰,綠茶,是中國著名的歷史名茶,由於其色、香、味、形俱佳,品質風味獨特,1955年被中國茶葉公司評為全國「十大名茶」,1982年又獲中國商業部「名茶」稱號,1983年獲中國外經貿部「榮譽證書」,1986年被中國外交部定為「禮品茶」。
黃山毛峰產於中國安徽秀麗的黃山之中,成茶外形細嫩扁曲,多毫有鋒,色澤油潤光滑,沖泡杯中霧氣繞頂,滋味醇甜,鮮香持久。
黃山毛峰是1875年由徽州商人謝正安在歙縣富溪村研製成功。謝正安原本家境富裕,後因戰亂躲進富溪村的充山源,為重振家業,自己帶領家人照料茶園,採摘鮮葉,精心製作了一批形狀如雀舌的茶葉,並運往上海銷售。他以茶形命名,「白毫披身,芽尖似峰」,就名作黃山毛峰。
廬山雲霧
廬山雲霧產於江西省九江市境內的廬山,古稱「聞林茶」,宋朝時奉為「貢茶」,因廬山的茶樹主要生長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含鄱口、五老峰、汗陽峰、小天池、仙人洞等地,常年雲霧繚繞,一年中有霧的日子可達195天之多。從明代起始稱「廬山雲霧茶」,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
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產於安徽省六安地區的齊山等地,其中以六安及下屬金寨縣和霍山縣兩縣所產的最佳。這種著名的綠茶片茶品種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它最先源於金寨縣的齊山村,現在也以齊山村蝙蝠洞區域所產的品質最佳,故又名「齊山瓜片」。
六安產茶歷史久遠,明代許次紓在茶疏中提到「天下名山,必產靈草。江南地暖,故獨有茶。大江以北,則稱六安」。
盡管六安茶葉種植時間久遠,但是六安瓜片的產生是近百年的事情。民間的流傳虛實難辨,但是有三點可以確定:一,六安瓜片問世於1905年左右;二,瓜片產地為金寨縣齊頭山附近;三,採制技術是在大茶的基礎上,汲取蘭花茶、毛尖製作技術,逐漸創制的。
六安瓜片外形似瓜子,色澤翠綠,香氣清高,味鮮甘美,耐沖泡。片茶指全由葉片製成的不帶嫩芽和嫩莖的茶葉品種。沏茶時霧氣蒸騰,清香四溢,亦有「齊山雲霧瓜片」之稱。
君山銀針
君山銀針是出產於中國湖南洞庭湖中君山島的一種名茶,只採集剛抽出尚未張開的茶樹嫩芽製作,由於嫩芽細卷如針,故名君山銀針。是一種黃茶。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因為產地范圍很小,細芽分量很輕,因此產量很少,所以非常名貴。
清代,君山茶分為「尖茶」、「茸茶」兩種。「尖茶」如茶劍,白毛茸然,納為貢茶,素稱「貢尖」。
沏泡後黃湯黃茶,芽尖很輕,經沏泡張開後,在杯中根根直立不倒,如同「刀山劍硭」,並上下運動。芽片很嫩,喝完茶後殘茶可以吃。
信陽毛尖
信陽毛尖,產於河南省信陽市的西南山區,比如說車雲山、連雲山、集雲山、天雲山、雲霧山、白龍潭、黑龍潭、何家寨等。信陽毛尖茶屬於綠茶。中國十大名茶之一。信陽毛尖茶是傳統名茶之一,也是河南省著名的特產。因其條索細秀、圓直有峰尖、白滿披而得名「毛尖」,又因產地在信陽故名「信陽毛尖」。以「細、圓、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濃、色綠」的風格著稱。在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獲金獎,1959年被譽為中國十大名茶之一。1982年、1986年與1990年被商業部評為全國名茶,1985年榮獲國家質量獎銀質獎,1990年榮獲國家質量獎金質獎,1999年在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上榮獲金獎。
信陽毛尖品質優異,炒制工藝獨特。全國茶學專業大、中專統編教材《制茶學》等及眾多的茶學專著如《中國農業百科全書·茶業卷》、《中國茶經》、《中國茶學辭典》、《中國名優茶選集》、《茶業大全》、《中國名茶志》、《中國茶葉大辭典》等均收錄入冊。
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產於福建省北部的武夷山地區,是中國烏龍茶中之極品。中國十大名茶之一。
武夷山多懸崖絕壁,茶農利用岩凹、石隙、石縫,沿邊砌築石岸種茶,有「盆栽式」茶園之稱。因為有「岩岩有茶,非岩不茶」之說,岩茶因而得名。武夷岩茶主要分為兩個產區:名岩產區和丹岩產區。
岩茶中以大紅袍、白雞冠、鐵羅漢、水金龜等著名,其它品種還有瓜子金、金鑰匙、半天腰等品種。
武夷岩茶自南北朝時期己開始有名氣,至唐朝時孫樵更美稱武夷岩茶為「晚甘侯」,亦是現時得知武夷岩茶最早的茶名。
大紅袍是武夷岩茶中品質最優異者。武夷岩茶產於福建的武夷山。武夷山位於福建崇安東南部,方圓60公里,有36峰、99名岩,岩岩有茶,茶以岩名,岩以茶顯,故名岩茶。武夷產茶歷史悠久,唐代已栽制茶葉,宋代列為皇家貢品,元代在武夷山九曲溪之四曲畔設立御茶園專門採制貢茶,明末清初創制了烏龍茶武夷山栽種的茶樹,品種繁多,有大紅袍、鐵羅漢、白雞冠、水金龜「四大名樅」,此外還有以茶樹生長環境命名的,如不見天、金鎖匙等;以茶樹形狀命名的,如醉海棠、醉洞賓、釣金龜、鳳尾草、玉麒麟、一枝香等;以茶樹葉形命名的,如瓜子金、金錢、竹絲、金柳條、倒葉柳等;以茶樹發芽早遲命名的,如迎春柳、不知春等;以成茶香型命名的,如肉桂、石乳
由於武夷岩茶的名氣,元朝在武夷山設有御茶園,負責監制進貢的武夷岩茶。御茶園在明朝晚年荒廢,現時遺址上建有御茶園茶樓。香、白麝香等。
鐵觀音
鐵觀音是烏龍茶的一種,原產於福建安溪縣。鐵觀音屬介於綠茶和紅茶之間的半發酵茶,[1]且被認為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
鐵觀音原是茶樹品種名,由於它適制烏龍茶,其烏龍茶成品遂亦名為鐵觀音。所謂鐵觀音茶即以鐵觀音品種茶樹製成的烏龍茶,亦有一種說法稱「鐵觀音」名稱乃乾隆皇帝所賜。在台灣,鐵觀音茶則是指一種以鐵觀音茶特定製法製成的烏龍茶,所以台灣鐵觀音茶的原料,可以是鐵觀音品種茶樹的芽葉,也可以不是鐵觀音品種茶樹的芽葉。
祁門紅茶
祁門紅茶,又稱祁門功夫紅茶,是一種具有酒香和果味的紅茶,出產於中國中部的安徽祁門縣,簡稱祁紅。祁門紅茶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中唯一的紅茶,與印度的大吉嶺紅茶、斯里蘭卡的烏伐紅茶一同被譽為世界三大高香名茶。
祁門紅茶首次出現是在清朝光緒年間。在這之前,在安徽省只製作綠茶,有「安綠」之稱。光緒元年(1875年),黟縣人余干臣從福建罷官回籍開設茶莊,學會了製作紅茶的秘訣,即在製作初期加入一道特殊的發酵工序,使茶葉的葉底和茶湯呈現紅色,因此得名「紅茶」。結果製作出來的紅茶大受歡迎,超出了他的預期,並很快就在英國流行起來,成為混合茶英式早餐茶最主要的成分,也成為伯爵茶的基茶,並認為是高貴身份的象徵。1915年在巴拿馬舉辦的萬國博覽會上,祁門紅茶獲得了金質獎章。
祁門紅茶有水果的香味,有松木的味道(像正山小種)和花香,但又不像大吉嶺紅茶的香味那麼絢麗,因此也被稱為「祁門香」。祁門紅茶的咖啡因含量比阿薩姆紅茶低。由於氣候與土壤的原因,製作〖祁門紅茶〗的最佳茶草是取自祁門南鄉〖溶口〗至西鄉〖歷口〗一帶。
通常祁門紅茶適合於不加奶和糖的清飲,但是加奶飲用也不減茶香。祁門紅茶被認為是最適合用作下午茶和睡前茶的茶種之一。
1980年代以後,祁門紅茶多次獲得中國國家級獎章,並成為中國政府招待外國賓客和中國茶葉出口的重要茶種,主要出口國為英國。但1990年代以來,祁門紅茶受到廣泛批評。批評者認為,由於原料和加工等方面以及惡性競爭的原因,祁門紅茶的品質有所下降,出於經濟原因,當地很多茶商甚至只用茶季末期的的茶草製作紅茶,同時由於品牌保護和監管不力,一些仿冒產品充斥市場。在這種壓力下,當地政府採取了改良品質、扶持龍頭企業、加強原產地認證和商標注冊等措施促進紅茶生產。
5、成都平原的主要產業
該地為平原,適合水稻生植物生長,故主要出產水稻。在由通過都江堰的岷江等河流的灌溉下,這片平原水患、旱災較少,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經濟最為發達、物產最為富饒的地區之一,也是整個中國西部經濟較為活躍的地區,被譽「天府之國」。
整個平原地表鬆散沉積物巨厚,第四紀冰川的沉積物之上覆有粉砂和粘土,結構良好,宜於耕作。經過不斷的治理改造和擴建,土地利用率高達60%以上,農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麥和油菜。四川和全國著名的商品糧油生產基地。
成都平原耕地集中連片、土壤肥沃、河渠縱橫密布,梯田較多,屬典型的水田農業區,農作物一年兩熟或三熟。
成都是中國重要的水稻、棉花、油菜籽、小麥、柑橘、柚子、油桐、茶葉、葯材、蠶絲、香樟產區,享有天府之國美稱。其中水稻、小麥和油菜,產量高而穩定,常年提供的商品糧、油分別約佔四川全省的1/5和2/5,養豬水平居全省前列,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和四川生豬基地。
當前,成都已有的農產品品牌數量只佔成都農產品品種很小一部分,與「天府之國」和四川農業大省的形象極不相稱。成都農產品品牌中,能在全國叫得響的更少。即使有幾個聽起來還比較耳熟的牌子(如龍泉驛水蜜桃),在全國范圍內的知名度也遠遠遜於煙台蘋果、河北鴨梨,品牌中蘊含的無形資產較低。縱觀省內市場,大部分高中檔農產品被外省占據,本省的特色農產品市場,如高級大米、麵粉、食用油、優質肉類及其製成品等市場也漸漸失去了優勢。外省農產品以其質優價廉和優秀的經營戰略乘虛而入,不只是在省城市場,就是在產區市場上也有外省產品批量上市。
在省外,「成都造」的農產品不僅面臨著貼著「洋商標」進口農產品的競爭,而且國內不少地區也以強大的市場營銷攻勢,與成都平原地區搶占市場。成都平原擁有豐富的干鮮果品,卻沒有開發出像河北的「露露」杏仁露、海南的「椰風」椰子汁、北京的「匯源」果汁等名牌飲品;成都平原每年生產出大量的蔬菜,但是當你走進北京、上海的大型副食品商場和連鎖超市時,卻很難找到身帶條形碼的高價位成都蔬菜;這個地區也有全國著名的穩產、高產商品糧油基地,但是卻沒有像山東「金龍魚」那樣的名牌成品油,沒有自己的高檔大米品牌和類似湖南「旺旺」牌大米膨化類兒童食品;這里還有全國最大的生豬、水牛、蠶繭產區,但僅有的「美好」火腿腸和「老成都」牛肉乾卻只能以低檔形象出現於省外市場。
從兩漢時期一直到唐宋,成都平原的蜀綉、蜀錦、藤藝、竹器、漆器等奢侈品營造工藝一直處於高度發展狀態。 這里美景如畫,風景秀麗的龍泉山如蛇亘東方,靜謐清凈的武侯祠滿懷著思念,煙霧繚繞的青羊宮充盈著虔誠,清幽的青城山上依然可尋仙風道骨,俊秀的峨眉山前依然還聞寥寥梵音。這里的江山不僅有江南的嫵媚,更有西部的豪情,貢嘎山、四姑娘山如巨人般守衛著她,長江、嘉陵江滔滔河水逝者如斯。
它擁有肥沃平坦的綠野平原、舒適宜人的氣候條件、豐富綿亘的水渠河川和幾千年的時間傳承。「九天開出一成都,千門萬戶入畫圖」,詩仙李白走遍神州,他的贊嘆為「天府之國」的山水平添了一分書卷氣質,也因此吸引了不少海內外遊客前來參觀。每年的三月是龍泉山桃花盛開的時節也是成都平原一年中天氣最好的時節,漫山遍野的粉色桃花,吸引大批遊客前去踏青賞花,其景色非常壯觀,全國聞名的龍泉桃花節也在3月開幕,自古以來有天府之國之稱。 ①歷史
唐時射洪、綿竹同屬劍南道,兩縣的釀酒史都可以追溯到唐朝以前,而且兩縣和成都地理位置極接近,三城的關系緊密,形成了一個小的美酒帶。
從瀘州和宜賓北上,經樂山,進入川西。這里又稱成都平原,是沱江和岷江水系灌溉之地。川西平原的釀酒歷史可以追溯到商周和戰國。巴蜀考古中發掘出土了大量的青銅器,如尊、壺、壘、觶、鈁、缶、彝、鍪、勺等等。特別是金沙遺址發掘出的大量器物,都展示了當時酒業的發達。是什麼力量塑造了川西平原濃郁幽雅、醇甜凈爽的白酒風味?
把蒸好的糧食加上曲葯,倒入窖池,就會產生濃香醉人的瓊漿。這個過程中,曲葯是自然接種,在窖池中的發酵也是自然過程,產生香味的微生物都是自然環境的產物。這種微觀生態環境的狀況如此復雜,地域和風土在相當程度上決定著白酒的風味。「水,土,氣,生(包括植物與動物),這四個地理要素決定了微觀的生物環境。 」
②品牌
從成都出發,往東到射洪,沿途經過平原,進入射洪的丘陵和低山地帶,覆蓋著成片的柏木林,柳樹鎮臨著涪江。1946年,成都酒師郭炳林受泰安酢坊老闆李吉安的聘請來到該鎮,將蜀酒釀藝帶入射洪,創立「沱牌」曲酒。他來時正是7月,應該看到沿岸收獲過後的水稻田中成片的黃壤,體會到的是射洪的夏涼。他看到龍池、青龍山脈結合部的沱泉水,已經不再是酒的水源,而成為酒的歷史標志。現代化大規模生產的酒廠在距涪江上游5公里處打下深井,引河水到蓄水壩。
③窖泥
射洪酒的窖泥主要是黃泥黏土,區別於宜賓的白鱔泥。水稻土是長期耕作熟化發育起來的,「黏性好,水分多,呈微酸性,土壤微生物多」,李家民說。這也是川西平原的共同特徵,土壤的差別可以很好地解釋汾酒和川酒的差異。「北方泥土沒有黏性,乾燥,保不住水分,無法生產微生物,而且還會垮窖,所以山西用陶缸發酵,而不是窖池。」徐占成告訴記者。窖泥的微生物和香味物質在漫長的時間中和發酵過程中富集,那些百年來連續發酵的「老窖」正是川酒的特色。進入沱牌捨得酒的「泰安酢坊」,作坊經過修繕仍然抹不去蒼老的痕跡。潮濕隱蔽的作坊里,十幾口窖已封上了窖皮泥,帶著窖香的酒味兒滲過窖皮泥彌散在空氣中。
④濃香
另一個可以解釋川西產濃香型白酒、北方產清香型酒,而四川以南的貴州產醬香型酒的因素是氣溫。「北方平均溫度低,產低溫曲,發酵時間短,生產清香型的酒。濃香型一般是中溫和中高溫蓄槽發酵,醬香型則是高溫曲堆積發酵。」徐占成這樣對我解釋地理氣候帶分布和香型的對應關系。
以成都為中心,北至綿竹,「5·12」地震破壞的痕跡在綿竹的平原地區已經不那麼明顯,農田裡建起江南風格的房子,白牆上裝飾著年畫,顯得喜氣,但是占綿竹面積約60%的龍門山脈地區依然還未清理完廢墟。正是這條山脈賦予劍南春酒廠水源,海拔4000多米的大山終年積雪,冰川水浸下來,經過鹽層過濾成為泉水。據《綿竹縣志》載,「惟城西一脈泉水可釀此酒,別處則否」。水是好酒地域特徵的靈魂。在沱牌的「泰安酢坊」和成都的水井坊中,都可以看到一口井。這些井早已枯竭,卻記錄著酒坊的起源。
劍南春的「天益老號」在地震中倖存,古老的牆健在。這里還保留著傳統的釀酒設備:作坊工人肩挑背扛把加入了曲葯的糧食送進窖池,密封好;待到發酵完畢,依著窖池壁爬下扶梯,在池底用鐵鏟鏟起發酵好的酒糟,再用雞公車把酒糟推到晾堂上,然後在甑子上蒸,在冷凝器中過濾後成酒。
再回到成都。與射洪、綿竹略有不同,成都的酒坊位於城市之內的水井坊,也就是全興燒坊,就在一環內的市中心。這個地理位置把水井坊和都市文化聯系在一起。水井坊位於府河和南河的交匯處,為岷江分流的水。府河繞過城北,南河繞過城西、城南,最終匯合向東流去,融入長江。馬可波羅曾經描繪這里的景象為「有一大川,經此大城,川中多魚,川流甚深……水上船舶甚重」。相傳這里有多處井水,作為城市內的作坊,作坊內還保留著「前店後坊」的格局,依然可以想像當時門市的熱鬧景象:用小鐵爐做桌子,供客小酌,酒菜放其上,雖冬不涼;酒用錫制的高腳小口酒器,稱為「棒子」,每棒大約一兩裝或二兩裝,下酒菜為花生、豆腐乾;隔壁還有個「葉矮子抄手」,供應的下酒菜有「魚香排骨」、「青筍燒雞」和「土豆燒肚條」。
在1998年新的酒窖遺址在水井坊作坊內被發現之前,全興燒坊的年代可追溯到1786年。乾隆年間的這幾口老窖仍然在發酵,作坊內充盈著濃郁的窖香。參與考古挖掘的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副研究員陳劍告訴我,「對酒窖最早年代下限的判斷是元明之際,距今大概600年。主要的斷代依據是晾堂。通過對最下層三合土的檢測,確定其成分是石灰、糯米黏合物,與唐宋和明代成都城牆的黏合物一致。這些城牆主要分布在東門大橋、成都軍區武丹山和同仁路。晾堂周圍砌邊的磚與成都明代攀王墓、蜀王府太監墓所使用的磚一致 」。
6、長沙概況導游詞精選
長沙人重視生活品質,多具有超前消費觀念,儲蓄率相對較低,而在餐飲和休閑娛樂方面的支出較多。下面是為大家帶來的長沙概況導游詞,希望大家喜歡。
長沙概況導游詞精選
歡迎大家來到長沙!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於大家參觀遊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長沙位於湘中東北部之湘江下游,跨湘江兩岸,既是全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我國長沙開發帶中洞庭湖地帶開放開發的依託中心和國務院道貌岸然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長沙”的名稱始於西周時代,乃3000年楚漢古都,近代湖湘文化的策源地,中華民國時期素有“中國芝加哥”之美譽。長沙具悠久的文明歷史,有著燦爛的古代文化,境內古墓古跡遍布。
悠久的歷史留給長沙眾多的名勝古跡,其中最著名的古跡有嶽麓書院、馬王堆、開福寺、天心閣等,有名的旅遊景點有嶽麓山、烈士公園、橘子洲等,這些地方都值得細細探訪。長沙人文薈萃,有“瀟湘洙泗”之稱。
早在宋代時,長沙就已成為全國文化教育事業最發達地區之一,形成了著名的“湖湘學派”,明清以來又先後出了王夫之、曾國藩、左宗棠、譚嗣同等歷史名人。長沙又是一個“革命搖籃”,黃興、蔡鍔、陳天華、宋教仁等一批仁人志士曾在這里從事反清斗爭,為建立共和立下不朽功勛;毛澤東、蔡和森、何叔衡、劉少奇等早年在此求學,為日後的革命活動打下堅實基礎。
長沙概況的導游詞
宗教
長沙的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新教、伊斯蘭教五大宗教俱全,有宗教教職人員近300人,受洗和皈依的信徒幾萬人,信眾10萬人以上。麓山寺、開福寺、密印寺、石霜寺、雲麓宮、河圖觀、青陽山道院、清真寺、天主教堂和基督教城北堂10處宗教場地被列為省級以上重點宗教活動場所,麓山寺、開福寺、密印寺、石霜寺均為千年古剎,其中麓山寺和開福寺還是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之一;麓山寺、開福寺、密印寺、陶公廟、天主教堂、基督教城北堂和基督教北正街教堂等7處宗教活動場所被列為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長沙作為省會城市,既是市級宗教團體所在地,亦是省級宗教團體的所在地,宗教界人士相對集中。
民國時期,長沙有古開福寺、麓山寺、華林寺、上林寺、洪恩寺、谷山寺、杲山禪寺和桐溪寺譽為“長沙八大叢林”。後因為經歷文夕大火、四次長沙會戰、「」等劫難,很多寺廟慘遭毀滅,近些年來,有一小部份寺廟得到重建,如谷山寶林寺。古開福寺,每年香火十分旺盛。另外嶽麓山上有古麓山寺;洪山廟地區有洪山寺;寧鄉有密印寺等,都是長沙地區重要的廟宇。長沙人也愛去衡山的南嶽大廟燒香拜佛,多以祈福為目的。而位於長沙縣榔梨鎮的道教聖地陶公廟,始於南北朝時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
傳媒
長沙的媒體力量是不可以被忽視的,國內主流媒體“湖南電視台”就坐落在長沙市開福區馬欄山,除此之外長沙戶外傳媒、報紙雜志傳媒、數字網路傳媒更是節節高升,長沙娛樂傳媒已漸漸成為中國大陸、乃至世界的強勢媒體。湖南衛視為中國大陸年收入和收視率最高的地方電視台,網羅了一大批著名主持人和媒體工作者。其主要作品有《快樂大本營》、《天天向上》、《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兒》電視劇《還珠格格》等。“超級女聲”、“快樂男聲”等選秀節目的成功舉辦和《大長今》、《軒轅劍》、《一起來(又)看流星雨》《最美的時光》等電視劇的播出又進一步提升了影響力。
湖南經濟電視台為湖南本土最受歡迎的電視台之一,其收視率和支持度都與湖南衛視不相伯仲。湖南經視注重本土觀眾,所以經常有帶有湖南地方特色的節目播出。如綜藝節目《越策越開心》、家庭劇《一家老小向前沖》等。2010年又與青海衛視聯合推出一檔選秀節目《花兒朵朵》,它是2010年新裝改版試播後推出的一檔全民選秀活動,旨在挖掘優秀人才,提供平台。中國的本土動漫在長沙的發展也很快,這也讓政府決心打造動漫之都。國家廣電總局首批批准建立的九家動畫產業基地中,長沙獨占兩家。
中國金鷹電視藝術節,長沙為永久舉辦地,金鷹獎為中國影視界最重要的獎項之一。長沙發行的有影響力的報紙有當地報紙《三湘都市報》、《長沙晚報》、《瀟湘晨報》,全國性報紙《體壇周報》和《今日女報》,都曾多次獲得“全國地方報社管理先進單位”稱號。《體壇周報》為中國發行量最大的體育類報紙。
隨著互聯網和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傳統媒體開始轉向互聯網發展,各大報紙紛紛推出了電子網頁版,使市民閱讀效率更高,獲取信息渠道更便捷,其中《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瀟湘晨報》、《長沙晚報》、《星辰在線》電子版深受市民喜愛。同時各種長沙生活網和長沙分類信息網、紅網也不斷涌現,共同繁榮著長沙互聯網經濟。
休閑娛樂
長沙的娛樂業十分具有特色。由於消費觀念的不同,長沙人在娛樂方面投入很大資金。足浴按摩店遍布全城,密度之大讓人稱為“腳都”,從2010年後有所好轉。長沙解放西路酒吧一條街大大小小幾十家酒吧,具有代表性的酒吧為魅力四射、水木年華等。化龍池和太平街也是娛樂的好地方,這兩個地方主要以小型清吧、演藝吧為主。夜總會也是場場爆滿,以田漢大劇院和歐陽胖胖歌舞廳最具特色,內容有雜技、歌舞表演、相聲小品、特技表演等等。夜總會和歌舞廳的發展,豐富了市民的夜生活,並成為長沙媒體娛樂業的強勁的推動力,為長沙培養了眾多本土人才,提供了很多媒體娛樂發展的素材。
長沙的公園有世界之窗、烈士公園、月湖公園、橘子洲公園、嶽麓山公園、南郊公園、曉園公園、省森林植物園、天心閣(天心閣公園)、王陵公園等。世界之窗是長沙最大的游樂園。
長沙人重視生活品質,多具有超前消費觀念,儲蓄率相對較低,而在餐飲和休閑娛樂方面的支出較多。這種消費觀也使得許多商家願意落戶長沙。
歷史古跡
由於八年抗戰、文夕大火和破四舊,長沙城區古建築古文物幾乎損失殆盡。1978年大陸推行改革開放以來,城區建設發展較快,但沒有完整考慮對歷史街區的保護,尚不存在完整的歷史文化街區,完整的麻石街僅存4條。近幾年開始關注對古城區的搶救,設立了五個“歷史文化街區”進行保護性搶救,這些街區為:太平街、潮宗街、化龍池、小西門、天心閣歷史文化街區。
長沙地下文物豐富,重要的考古發現有長沙馬王堆漢墓,寧鄉炭河裡遺址的青銅器,長沙走馬樓簡牘,春秋戰國楚墓,銅官窯等。以下列舉重要的歷史紀錄。
長沙概況導游詞
長沙是湖南省省會,全省政治、經濟、文化、科教、信息中心,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和第一批對外開放的旅遊城市。轄芙蓉、天心、嶽麓、開福、雨花五區,長沙、望城、寧鄉三縣和瀏陽市,全市土地總面積1.18萬平方公里,市區面積556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170平方公里;總人口601.8萬人。長沙,山青水秀、氣候宜人,有風景獨秀“霜葉紅於二月花”的嶽麓山,有水洲相擁“春來江水綠如藍”的湘江;長沙,人傑地靈、歷史悠久,有在海內外享有盛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跡馬王堆漢墓、千年學府嶽麓書院及三國東吳簡牘;“惟楚有才,於斯為盛”,在中國近現代史上長沙更涌現了一批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
改革開放20多年以來,經濟實力明顯增強,城鄉建設日新月異,人民生活不斷改善。2003年,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928.22億元,人均GDP達15425元。2004年長沙市生產總值(GDP)突破1000億元,達到1108.8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4.8%,增幅比全國快5.3個百分點;比全省快2.8個百分點;GDP增速比上年加快0.8個百分點,為1994年以來增長最快的一年。按戶籍人口計算,人均GDP達18296元,同比增加2769元,同比增長13.4%;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達17638元,同比增加2828元,同比增長14.6%。
初步測算,2005年長沙市全年實現GDP1519.90億元,同比增長14.9%。在GDP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12.59億元,同比增長6.9%;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655.27億元,同比增長18.5%,其中工業實現增加值469.28億元,同比增長17.0%;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752.04億元,同比增長13.0%。在GDP增幅中,第一、二、三產業分別拉動0.5、7.9、6.5個百分點,三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3.3%、52.8%、43.9%。三產業的比例為7.4:43.1:49.5,與上年同期相比較,一、三產業比重分別降低0.6、0.7個百分點;二產業提高1.3個百分點。
農業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87.13億元,同比增長7.0%,增幅同比回落0.3個百分點。
工業、交通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320.73億元,同比增長20.3%,其對GDP的增長貢獻率為31.7%。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國有控股企業完成增加值143.23億元,佔全市規模工業增加值的44.7%,同比增長8.6%。大中型企業完成增加值214.19億元,同比增長13.0%。在各種經濟類型企業中,國有、股份制、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對全市規模工業增長起到決定性作用,增加值同比增幅分別為7.5%、30.1%、23.4%。
全年完成全社會工業總產值1300.62億元,同比增長27.3%;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955.13億元,同比增長28.1%,規模以上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9.5%,同比上升0.2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整體經濟效益保持上升勢頭,全年規模以上獨立核算工業企業實現利潤59.85億元,同比增長25.48%;虧損企業虧損額為4.30億元,同比下降22.21%;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86.46%,同比提升13.06個百分點。
全年郵電業務總量為47.98億元,同比增長14.65%。全社會運輸周轉量為142.59億噸公里,同比增長3.79%。客運量為1.12億人,同比下降3.56%;貨運量為1.12億噸,同比增長1.90%;旅客周轉量為96.28億人公里,同比下降1.59%;貨物周轉量為101.23億噸公里,同比增長3.33%。
固定資產投資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81.44億元,同比增長31.93%,增幅同比回落6.97個百分點,其中建安工程533.76億元,同比增長32.22%。城鎮固定資產投資為791.18億元,同比增長33.97%,增幅同比回落5.53個百分點,其中更新改造投資同比增長30.65%;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46.04%。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增長14.13%,增幅同比回落45.45個百分點;住宅銷售額同比增長9.00%,增幅同比回落57.81個百分點。
國內市場與對外經濟貿易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43.43億元,同比增長16.1%。按銷售單位所在地分組,市的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6.5%,所佔比重為80.80%,縣及縣以下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4.4%。按行業分組,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零售額626.72億元,同比增長14.8%;餐飲業實現零售額109.78億元,同比增長23.2%;其他行業實現零售額6.92億元,同比增長25.1%。
全年進出口總額(海關口徑)為26.83億美元,同比增長9.3%,其中出口總額為15.95億美元,同比增長16.7%,進口總額為10.88億美元,增幅與去年同期持平。市歸口管理進出口企業進出口總額為20.05億美元,同比增長23.5%,其中出口總額為10.07億美元,同比增長41.9%;進口總額為9.98億美元,同比增長9.2%。
全年新批利用外資項目(企業)150個,同比增加16個;合同外資金額15.71億美元,同比增長73.2%;實際使用外資金額9.02億美元,同比增長80.0%。
財政、金融全年完成地方財政收入139.38億元,同比增加35.02億元,同比增長33.56%;完成上劃中央“兩稅”33.66億元,同比增長17.00%;完成基金收入16.77億元,同比增長29.66%。
全年金融機構現金收入5224.37億元,同比增長11.31%;金融機構現金支出5132.34億元,同比增長11.14%;貨幣回籠92.02億元。12月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本外幣合計,下同)2322.32億元,比年初增加存款341.94億元,其中城鄉居民儲蓄余額954.42億元,比年初增加存款153.53億元;金融機構貸款余額2055.35億元,比年初增加貸款258.83億元,其中短期貸款余額751.94億元,比年初增加貸款17.96億元。
物價、人民生活
全年全市(含城市及農村)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為102.3;商品零售價格指數為101.7。
全年城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為101.9,價格增幅同比回落1.3個百分點;商品零售價格指數為100.4,增幅同比回落0.9個百分點。
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2434元,同比增長12.8%,增幅同比提升1.8個百分點;城市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9660元,同比增長7.0%,增幅同比回落1.4個百分點,城市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3.4,與上年同期持平。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4908元,同比增長13.75%,增幅同比回落1.47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4735元,同比增長13.30%;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為4166元,同比增長14.25%,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為42.6,同比下降1個百分點。
長沙工業發展迅速。目前長沙已擁有長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兩個國家級開發區,並正在規劃建設國家級嶽麓山大學城,初步形成了電子信息、機械製造、煙草食品、新材料、生物醫葯等支柱產業,涌現了一批名牌產品。白沙系列卷煙單品牌銷售量以及計算機終端、直燃式中央空調銷售量均居全國同行業第一位;混凝土泵占國內市場銷售量的60%,連續化帶狀泡沫鎳生產能力在國際上處於領先地位。白沙、夢潔獲中國馳名商標稱號。湘綉、銅官陶瓷、瀏陽花炮、菊花石雕、中國紅瓷器等工藝產品久負盛名,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長沙農業特色鮮明。是中國重要的商品糧、商品豬生產基地,水產品、蔬菜、水果、花木、煙草、湘蓮、茶葉、食用菌等農副產品品種豐富。
長沙商業繁榮興旺。自古以來商賈雲集,交易興旺,清末即成為全國四大米市之一。一批現代化商品設施相繼建成,全市集散物商品量、交易額、商業活動的輻射面在全省乃至全國具有重要地位。餐飲、文化、旅遊、房地產等服務產業獨具特色。銀行、保險、證券、外匯交易日趨活躍,與國際金融接軌步伐明顯加快。
長沙教育科技發達。現有普通高等院校37所,在校學生27萬人,科研開發機構97個,各類科技人員27萬多人,特別是在系統工程、信息工程、生物工程、材料工程等方面擁有一批高尖人才,專利申請量居全國省會城市前列,雜交水稻、銀河巨型計算機、試管嬰兒、遺傳工程、磁懸浮列車等技術均達國際領先水平。
7、春申君故里到底在哪裡?
——西南江夏文化(2014重慶)論壇論文
作者:黃景澤
《史記》記載:歇公春申君學識淵博、生性豪獷、博聞多智、才華出眾,不僅有政治遠見,還以能言善辯著稱,是當時著名的政治家、軍亊家、社會活動家。
司馬遷著的《史記》之中,只是說其是楚國人,未具體指明楚國何地。那麼,春申君的故里在哪裡?遂成一大歷史之迷。
根據《中華姓氏通史·黃姓》記載,「禾坪譜、潮州譜等說他祖籍湖廣武昌江夏縣黃鶴鄉仁義村,出身新羅(今朝鮮),君返回楚國仍居江夏」。《湖南黃氏世譜》則認為春申君仍居古黃國地,並說:「蓋黃入楚居,其宗族未嘗他徙也。」在各地爭先恐後打名人牌的今天,河南潢川憑借潢川是古黃國祖地,楚王曾賜淮北12縣與春申君,故推想此地乃他的故鄉。賜者,非故居也。河北沙洋縣只據《荊門州志》一個地方記載說有春申君的故居,但無詳細記錄。一志之記,難已為定。湖南常德又憑《中湘四修譜》說黃歇居黔中(常德),一句話而自定為黃歇故居,也難以令人信服。重慶巫溪借歷史上曾與太平縣接壤,也把萬源市的萬頃池搬到距原邊界數百里的紅池壩,重慶市政府還撥款數億打造所謂春申君的故鄉。上述四地均無正史典籍記載,只可以說黃歇到那些地方去過、待過;或游歷,或為官。
春申君的故鄉到底在哪裡呢?學界尚無確論,現有歷史文獻來看,春申君故鄉應在四川達州境內。
一、史載春申君故鄉在達州
關於春申君故鄉,史書記載不多,最早見於《圖經》 :「萬頃池,春申君故居之遺也。」其後一些史書也有類似表述。也就是說,正史記載的春申君故鄉在萬頃池,只要能找到萬頃池,就可確定春申君故鄉所在。那麼,萬頃池又在哪裡呢?
宋元豐八年,《元豐九城志·附錄》「達州」目說:「萬頃池,《圖經》雲:春申君故居之遺也」,這是歷史典籍最早把萬頃池、春申君和達州連在一起的記載。
南宋寶慶三年成書的《輿(音:余)地紀勝》 ,據《蜀中名勝記》卷二十一,「太平縣」條轉引前書稱:「(縣)東北八十里,萬頃池,是春申君故居。旁有平田萬頃,鄰邑諸水皆源於此。」
明洪武九年,降達州為達縣,原諸縣皆省,成書於明大順五年的《大明一統志》載萬頃池在達縣,對萬頃池的直接記述與《元一統志》相同。
清乾隆六十年鍾蓮主編的《太平縣志》記載:「萬頃池,縣東三百里,一名千頃池,在峽口山之南,交大寧縣界,接近萬頃山,幽谷深箐(音:慶),水瀦(音:朱)為池,水分四道,一出縣北江,一出大寧,一出奉節,一出雲陽。」
《類書》:「池在達州,相傳為春申君故居也。其旁平田可萬頃,多花果園林之勝。」
二、春申君黃歇故里在達縣麻柳
(一)「上海之父」竟是達州人
近日,我市知名地方旅遊文化史學者鄧高先生約見《達州日報》記者,公布了一項他經過11年艱辛考證而得出的驚人結論:「戰國四公子之一,有著上海之父美譽的春申君是達州人!」這一考證如果最終得到證實的話,那麼我市的歷史文化又將添上璀璨的一筆。
中國歷史上鼎鼎有名的春申君,如何又成了達州人呢?據鄧高先生介紹,早在1992年,他便從新編《達縣志》初稿中查閱到有關春申君故里在達縣麻柳古萬頃池的記載。這一發現引起了鄧高的濃厚興趣。但由於《達縣志》中的記載有傳說之嫌,鄧高沒有匆匆下結論,之後便開始了長達11年的認真考證歷程。1995年,他從四川大學陳應鸞(音:巒)校注的《太平縣志》中得到了春申君故里萬頃池的進一步論證;1997年,他從《達川地區志·建置卷》中獲悉達州歷史上曾因境內有萬頃池而名萬州;1999年,他查閱到民國《達縣志》中有春申君故里乃萬頃池的記載;2000年,他從《上海市志·建置卷》中獲悉上海其戰國時為春申君封地而得名申城;2003年,經過實地踏勘及大量翻閱《辭海》 、《中國通史》 、《史記》 、《四川通志》等書籍,鄧高先生終於得出了春申君故里萬頃池確實在今天的達縣麻柳境內的結論。
春申君是達州人!鄧高先生這一結論如果得到最終論證的話,不但可以解開春申君故里究竟在哪裡的一大懸案,而且還可以為我市歷史文化增添濃墨重彩。
(二)春申君故里萬頃池在達縣麻柳
《達縣志·社會風土篇·民間傳說》中記錄:「達縣城東南90里麻柳壩有一池,周長約數百丈,形似長扁,爛泥頗深,不可耕種,農人留作蓄水,當地人叫『爛泥湖』。相傳為古之萬頃池,又名鑒湖,楚春申君故里。」
又據清乾隆《達州志》中也有關於春申君故里在達州的記載。知州宋名立在序中寫道:「維殺川之綉壤,實西蜀之名區,風嶺嵯峨,巴渠盪潏(音:預);池名萬頃,春申君結客之鄉,山號峨城,舞陽侯[樊噲]揮戈之地;夜月射丁溪之館[元稹],杜宇啼紅;春風鳴丙穴之泉,嘉魚養碧。若夫德堪俎豆,代產偉人;品重璚璋(音:瓊章),世傳令范。」這也佐證了《達縣志》中記載之事並非空穴來風。
四川大學陳應鸞註:「以萬頃池為名者有三,一在城口,一在萬源之石塘壩,一在達縣。」《太平縣志》又載:「冠帽山,縣東南一百二十里,半山有池,其深莫測,昔年壩田缺水,決此水灌田,而池中吼聲大作,雷雨驟至,水自陷下不流。是夜,居民夢人言,令民躲路。民人遂於溝中及前山、青龍各立廟,名曰回龍觀,至今久雨不涸,決缺猶存。」清光緒本和民國本《太平縣志》載:冠帽山為石塘壩主山,山半有龍池,大逾十畝,不溢不竭,相傳即為千頃池。因此,不是達縣麻柳萬頃池。
經綜合論證:春申君故里在達縣麻柳萬頃池。一是因為城口縣萬頃池地處深山老林,地勢高峻,為四水之源,且戰國時期該地尚為地老天荒,人跡罕至的動物世界,故不是春申君故里。二是萬源市石塘壩冠帽山之龍池,只有十畝大,與萬頃(15萬畝)池的稱呼是大相徑庭,故不是春申君故里。三是今麻柳尚存萬頃池的遺址爛泥湖,至今面積近500畝,圍湖造田之前近1000畝,今爛泥湖村由此而名。據實地踏勘,古萬頃池以今爛泥湖村為中心,以明月江為軸線,以今碾盤灣、地藏寺、銅鼓堆、四方碑、聯寨、大風場、土橋、雙堰塘、沙河、石寶寨和麻柳場為湖濱,面積與萬頃誤差不大,乃名副其實。四是今大風高拱橋處河岸有被疏通的痕跡。據分析,古時此處有巨石阻塞,形成瀑布,內側阻明月江水成萬頃池,外側瀑布高懸沖刷成今大風潭。今之明月江大風以下河道的疏通工作從未停止過,尤以明朝萬曆時期今亭子鎮花園村的衛承芳官至吏部尚書後,倡導明月江水運,至今尚傳衛閣老開河的故事於民間。
南朝梁時期大同二年(公元前536年),因境內有萬頃池,在今達州市通川區設萬州,州領6郡,可見萬頃池的影響深遠。據史考證,今銅鑼山脈(雷音鋪)為古楚國和巴國的天然國界。時萬頃池往楚國都城郢,今湖北省荊州江陵縣]的交通較為便利,主要路線是經檀木、開江至開縣的巫山坎、鐵橋、臨江後,即可乘船沿西河和小江至雲陽通長江而一帆風順。
古代萬頃池遺址爛泥湖地帶,建有地藏寺,正門有楹聯:「林密溪幽,憶當年春申落籍;鍾鳴谷應,觀此地佛像藏山」。白雲寺有詩仙李白拜謁春申君而賦的《白雲寺詩》曰:「一支鳳凰落南埡,兩條真龍戲珠沙。白雲連生萬寶寨,紅日高照七里峽。」爛泥湖村有土丘古冢,高丈許,傳為黃歇墓。昔日人稱當地百姓「任俠尚氣,有黃歇遺風」。通過對麻柳和大樹片區地名詳查,發現了大量飽含歷史信息的地名,尤其是「黃都鄉」和「黃庭鄉」等關聯性很強的地名。
(三)達縣政府全力打造春申君故里
1、達縣春申君塑像落戶世博
近日,達縣縣委、縣政府向上海世博會組委會贈送了一尊春申君塑像。
上海和達縣因為春申君而產生了深厚的感情,為加強上海和達縣的經濟文化交流,搭建兩地友好合作的橋梁,達縣特邀請我國頂級雕塑家葉毓山教授創作了一尊高85厘米、底座配1·2米高烏木座的寫實性春申君青銅塑像,贈送給上海世博會陳列展出。
2、達州市地方誌辦公室的鄧高告訴記者,據了解,達縣近年來在多種場合宣傳當地是春申君故里,四川文理學院還為此舉辦了學術研討會。
3、今年3月16日,達縣縣委領導在會見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走遍中國》欄目達縣篇攝制組時,明確表示達縣將全力打造春申君故里歷史文化名片。
中央電視台國際頻道(CCTV-4)《走遍中國》黃金強檔欄目於2010年6月6日晚20點,用30分鍾時間播出了專題片《傳說中的春申君故里在達縣》,引起了許多人的好奇和關注。公元前262年,楚王同意改其封地於吳,春申君在封地內大興水利,發展經濟,民生安富,深得吳地人民愛戴,並且世代傳承,被上海敬稱為「上海之根——春申君」 和「中國城市之父——春申君」 。因此,《傳說中的春申君故里在達縣》專題片也是《走遍中國》欄目為上海世博會打造的一部特別節目。
4、央視聚焦達縣「火龍」,探尋春申君故里傳說。
春申君是戰國四君子中唯一非王室中人,民間稱春申君故里在達縣,達縣麻柳一帶有不少關於春申君的傳說。近日,央視4套《走遍中國》欄目組走進達縣,實地拍攝了石橋鎮、東興鄉「燒火龍」和「傳說中的春申君故里」。欄目組還先後前往達縣麻柳、黃都、黃庭等地探尋「春申君故里」的蹤影。電視紀錄片,挖掘了我市特色文化和歷史古跡,展示了達州厚重的歷史文化。
5、互聯網己認可春申君故里在達州。
6、國家工商總局批准以春申君為名的注冊商標。
7、《春申君故里在達州》的創作歌曲已由重慶市歌舞團製作。
8、達縣縣委、政府決定:由縣有關部門組織,以麻柳鎮為主體承辦,編制春申君故里的建設規劃方案。
公元前648年古黃國被楚國所滅,黃國貴族和人民遭到楚國流放和愴惶逃亡,背井離鄉到了楚國和巴國結合部的萬頃池地區,也就是今天達縣的麻柳和大樹片區。「黃都」和「黃庭」充分反映了國破家亡的黃國人思念故國和故鄉,並把他們那已不可能復國的夢想淋漓盡致地浸染在了給予庇佑和希望的第二故鄉。
8、2018年荊門市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全文
2018年荊門市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全文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14年工作回顧
過去一年,面對經濟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新形勢,我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監督支持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實施「兩大戰略」,致力「加速轉型、縮差領跑」,較好地完成了全年工作目標任務。
——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10.59億元,增長9.9%,高於全省平均水平0.2個百分點,增幅居全省第1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2%,居全省第2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51.78億元,增長14.1%,增幅居全省第1位;財政總收入139.29億元,增長13.5%,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9.83億元,增長20.3%。納入全省縣域經濟考評的縣(市、區),東寶位列一類第7名,鍾祥、京山分列二類第3、4名,沙洋進位態勢明顯。
——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全市三次產業結構比由15.8:54.2:30.0調整為15.1:53.9:31.0。完成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144.62億元,增長15%;高新技術企業達到78家。強力推進節能減排,超額完成省定目標。
——項目投資進一步擴大。實現固定資產投資1190.15億元,增長21.6%;實際外商直接投資29559萬美元,增長12.5%;出口76749萬美元,增長24.4%;實施億元以上項目516個。
——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全市民生投入146億元,增長21.7%。2014年初承諾的民生實事全部辦結。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控制在1.9%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3%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4%。;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9.6%、11.6%。
一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著力推動工業轉型。大力調整優化工業結構,全市實施工業技改項目325個,投資169.4億元,占工業投資的35.2%;淘汰水泥產能88萬噸、平板玻璃產能85萬重量箱、造紙產能2.5萬噸。全國首個通用航空綜合體——中航荊門愛飛客鎮正式落戶並獲民航經營許可,省內首條低空訓練和旅遊航線開通;武漢國家生物產業基地荊門產業園獲批;我市通過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市驗收,獲批國家資源綜合利用「雙百工程」示範基地。院士專家工作站達到21個,國家電子廢棄物循環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格林美掛牌。「一核六片十五園」實現工業總產值1659億元,增長15.1%。荊門國家高新區輻射帶動「一區四園」發展格局初步形成。深入開展工業經濟「六比六看」競賽和「進百企、解難題」活動,共設立5.6億元調度資金,投入2.9億元政府風險補償鋪底資金,清理處置低效閑置土地3550畝,推動「招工大篷車」下鄉,開通「電力報裝動車組」,全力支持企業生產經營。全市新增規模企業135家,達到1027家。培育工業化、信息化「兩化融合」示範企業59家,凱龍進入國家級示範企業行列。
(二)著力夯實農業基礎。中國農谷三大示範區建設扎實推進,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創建工作通過專家考察,中興農谷產業園奠基開工,農村綜合產權交易中心掛牌,屈家嶺農產品交易大市場(一期)主體工程完工,農業物聯網生產管理平台、趙集智慧農業園智能控制系統投入運行,雙碑農業示範園被評為全省十大設施蔬菜基地,石牌「1+5」生態文明新農村示範區、雙龍苑等新型社區建設有序推進。大柴湖經濟開發區規劃體系基本形成,吉象貝兒童裝等項目落戶柴湖工業園區,移民生態新城開工建設。奮力「一抗三保」,戰勝「五年連旱」,糧食總產達到54.59億斤,實現「十一連增」。大力發展高效農業,推廣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117項、面積180萬畝。畜牧業發展水平進入全省前列,水產品產量增幅保持全省首位。農產品加工產值與農業總產值之比達到3.28:1,新增10億元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家、「三品一標」企業176家,「龍池橋」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75%,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3%。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突破1.6萬家。實施土地整治50萬畝,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4200畝。完成溝渠清淤1996公里,擴挖改造塘堰5210口,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積40萬畝。屈家嶺漢江引水工程全面啟動。鍾祥位居全省「三農」發展綜合考評第一名,京山、沙洋進入前十強。
(三)著力增強內生動力。著眼「快增長、擴投資」,扎實開展項目建設、招商引資「兩大競賽」,全年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245個,格林美東區、京峻汽車零部件、化工循環產業園管廊工程、牧原40萬頭生豬產業園等項目建設進展順利,華能熱電聯產、台灣寶成工業園、渝楚化工異辛烷、明達LOW-E浮法玻璃等項目建成投產。荊門石化油品質量升級及適應性改造前期工作基本完成,進入環保部最後評審階段。漳河機場改擴建可研報告通過評審;蒙華鐵路即將開工建設,武荊城際鐵路規劃方案通過專家咨詢論證;棗潛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完成並與省交投公司簽約,荊門城區繞城公路建設步伐加快,鍾祥漢江二橋動工興建,荊新線一級公路全線改造基本完成;沙洋港中心港區一期綜合碼頭水工工程竣工,鍾祥港石牌綜合碼頭建設啟動。編制完成荊門現代綜合物流園規劃,萬達廣場、多輝農產品物流中心、聚四海水產品批發市場、金瑞物流園等重點項目加快推進。舉辦油菜花旅遊節、菊花展等特色旅遊活動,我市榮獲新華網「最美中國·人文休閑旅遊目的地城市」稱號,全年接待國內外遊客2114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07億元。新建和改造村級綜合服務社150家,建成再生資源回收站點200個。新增總部企業3家,總數達到7家;財政總收入過億元鄉鎮達到6個。開展柴湖「新農金」試點,建成77個「雙基雙贏」信貸工作室,湖北銀行在我市設立分行,市中小企業擔保公司提供擔保貸款19億元,全市各項貸款余額669.13億元,比年初增加101.18億元。新洋豐、雄韜股份成功上市,金源食品等11家企業在四板掛牌,市城投參股的光大幸福國際租賃有限公司在上海自貿區成立,上海股權託管交易中心荊門中小企業孵化基地落戶。創辦「荊門電子商務孵化中心」,入駐企業11家,東寶被列為全省首批電子商務進農村試點。
(四)著力打造美麗城鄉。堅持城鄉一體化與新型城鎮化同步發展,全市城鎮化率達到52.76%。《荊門市城市總體規劃(2013-2030)》獲省政府批准,鄂中城市群總體規劃和建設行動方案編制完成,「數字荊門」地理空間框架建設與應用示範項目通過驗收。漳河新區骨架初步拉開,漳河大道城區段基本完工,漳河國家濕地公園試點通過國家驗收。竹皮河綜合治理工程全面啟動,匯合口瀏河段和海慧溝段截污改造項目即將竣工。葛洲壩水泥異地技改項目開工建設,老城區生產線徹底關停。在全省率先啟動中心城區全域集中供熱項目,關停小鍋爐160多台(套)。完成象山大道等35條道路維修工程,新增空調公交車100台、公共停車位300個。開展環境衛生、經營秩序、建築渣土、車窗拋物、雜訊油煙等專項治理,省級市容環境美好示範路創建穩步推進,違法建設得到有效遏制。各縣(市、區)新區建設步伐加快,鍾祥入選「2014中國最美30縣」,京山成為全省首個省級生態縣。錢場、後港、子陵、漳河、團林等10個鎮入圍全國重點鎮,胡集進入省十強鄉鎮行列。建成155個新型農村社區。完成29座農村污水處理站建設,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體系不斷完善。強化土地礦產衛片執法,我市被列為全國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試點市。基地造林15.6萬畝,新建綠色通道654公里。建設二級公路139.56公里、縣通鄉公路247公里、通村公路686公里。
(五)著力深化各項改革。強化頂層設計,「6+N」重點改革事項全面啟動。開展第9輪審批流程再造,市級行政審批事項縮減至126項,服務時限提速15%,零收費率達到95%,免收費用1.4億元。借鑒上海自貿區經驗,在荊門高新區成立行政審批局和綜合執法局,實行「一枚印章管審批、一支隊伍管執法」。京山建成全省首家縣級公共檢驗檢測中心。在9個鄉鎮開展公共資源交易試點。完成衛生計生機構改革和食品葯品監管體制改革。實施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市直事業單位從355家整合為268家,核減編制980名。市直國有企業清產核資和分類工作有序推進。整合財政涉農資金25億元。實行「工商新政」和企業登記注冊「三證聯辦」,市場主體達到15.13萬戶。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確權登記頒證完成60%,農村產權融資體制改革全面啟動,新增流轉土地55.19萬畝,轉移農民12.96萬人。
(六)著力增進群眾福祉。新增城鎮就業5萬人,扶持創業7000人,組織就業創業培訓2.6萬人,設立1000萬元專項資金扶持高校畢業生創業就業。五大社會保險參保194.6萬人次,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達99.87%。在沙洋、鍾祥開展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推廣「先看病、後付費」服務模式;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工作;市一醫南院、市精神衛生中心、市中醫醫院住院大樓主體工程竣工。在全省率先出台鄉村醫生生活補貼政策。新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棚戶區改造住房17164套,基本建成12792套,分配入住9687套,新增發放租賃補貼1190戶。全市平價蔬菜直銷店達到65家。城鄉低保再次提標,發放醫療救助金2937萬元、臨時救助金2077萬元。建成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58個、農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動中心109個、青少年陽光家園18所。新建或改擴建幼兒園20所、留守兒童服務站10所,楚天學校建成投入使用,全域通過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評估,荊門技師學院被認定為「國家級重點技工院校」。新廣播電視發射塔投入使用;新建村級體育健身工程208個;我市獲省十四運會群體類金牌第三名。落實「單獨兩孩」政策,計劃生育基層基礎工作經驗在全國交流。第三次經濟普查有序開展。圓滿完成第九屆村委會換屆。深入開展社會矛盾糾紛排查化解,辦理法律援助等事項12770件。農村網格化建設在全省率先實現全覆蓋。食品葯品監管全面加強,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完善社會治安動態防控體系,嚴密防範和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群眾的安全感、治安和執法滿意度大幅提升。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全市各條戰線開拓創新,奮發有為。國防動員、人民防空、民兵預備役、雙擁共建工作不斷加強,工會、青少年、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等事業全面發展,市檔案館晉升國家二級檔案館,機關事務管理、新聞出版、移民、保密、仲裁、地方誌、對台、氣象、防震減災、住房公積金、政府采購等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民族宗教、外事僑務、扶貧開發、援疆援恩等工作取得新成績。
過去的一年,我們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著力轉變職能、改進作風,政府自身建設進一步加強。全市行政事業單位「三公」經費下降35%,市政府會議和發文數量分別減少11%和20%。堅持依法行政,修訂完善政府工作規則,出台重大行政決策程序規定、市級政府投資項目建設資金管理、政府合同管理等辦法,全面清理規范性文件,聘請政府法律顧問,行政負責人出庭應訴率達100%,政府透明度排名全國地市級第4位。自覺接受監督,共辦理人大建議109件、政協提案391件,滿意率達98%以上。加強審計監督、行政監察和行風評議等工作,在全國率先推行財政大監督機制,舉辦3期電視問政活動。認真落實「一崗雙責」,深入開展糾風治亂,嚴肅查處違法違紀案件,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縱深推進。
各位代表,上述成績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監督和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上下團結一心、奮力拚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工商聯和人民團體,向駐荊部隊、武警官兵和政法幹警,向在荊中省單位和廣大外來投資者,向所有關心、支持荊門發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宏觀環境錯綜復雜,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國內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增幅雖然「高於全省平均、同類城市領跑」,但與預期目標還有一定差距;經濟總量不大和結構不優並存,「快增長」與「調結構」平衡難度增大;實體經濟發展面臨諸多困難挑戰,融資難、融資貴和結構性缺工問題依然突出;民生工作還存在薄弱環節,公共服務資源配置不夠均衡,城鄉居民持續增收難度增加;政府職能轉變有待進一步深入,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等。我們將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2015年工作安排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市的開局之年,也是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攻堅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我們既要正視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又要看到我市經濟持續向好的態勢已經形成;既要正視荊門發展不夠的`階段性特徵,又要看到轉型升級是我市行穩致遠的動力之源;既要正視財政實力、社保水平與民生需求的差距,又要牢牢守住民生底線,適應新常態,搶抓新機遇,干出新作為。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及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市場、綠色、民生「三維綱要」,堅持「加速轉型、縮差領跑」基本思路,深入實施「兩大戰略」,著力抓調整、促轉型,抓投資、促增長,抓改革、促創新,抓民生、促和諧,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目標任務,為提前全面小康、建設「四個荊門」奠定堅實基礎。
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左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左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2%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5%,實際外商直接投資增長10%,出口總額增長11%,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3%以上,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2%,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以內,節能減排完成省定目標。
重點抓好以下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堅持優化結構,打造荊門工業經濟「升級版」
以壯大總量、調整存量、做優增量為主攻方向,大力實施工業轉型升級「四大工程」,進一步夯實工業主導地位。
實施傳統產業提升工程。編制並落實傳統產業轉型升級「1+X」規劃,推動石化產業向煉化一體化轉變,磷化產業向食品級、電子級方向深化,建材產業向新型化、鏈條化邁進,機械產業向成套化、智能化躍升,紡織產業向規模化、精品化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向精細化、高端化轉型,力爭六大傳統產業總產值突破2800億元。推廣沙洋玻璃產業轉型經驗,鼓勵各類企業開展技術改造,突出抓好荊門石化油品質量升級及適應性改造、盈德煤制氫、沃裕化工硫酸鈣晶須、葛洲壩水泥異地技改、楚商產業城、中興農谷產業園等項目建設。堅定不移化解過剩產能,壓減水泥產能195萬噸、平板玻璃產能76萬重量箱。
實施新興產業培育工程。大力發展高端裝備製造、節能環保、通用航空、新材料、電子信息、生物醫葯和健康等新興產業,力爭總產值突破300億元。抓好中集化工能源裝備、葉威智能物聯網及糧食機械等項目,加快推進荊門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園建設。用好國家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範市政策,依託國家資源綜合利用「雙百工程」和格林美國家「城市礦產」示範基地,實施鄂中再生資源大市場等50個循環經濟項目,完成節能減排示範項目投資16.7億元,積極創建國家循環經濟示範市。以愛飛客鎮建設為重點,做大做強荊門航空產業園,打造通用航空創意經濟示範區。支持金泉新材料、智展光學、金龍非、金漢江等企業搶占發展制高點,培育新材料產業集群。推進華工科技荊門光電子信息產業園、鴻創科技等項目建設,力爭盡快形成產能。依託武漢國家生物產業基地荊門產業園,積極發展生物醫葯、農用生物製品、生物能源等特色產業,支持神地、欣胱、潤紅等企業擴規增容。
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選擇一批成長性好的企業進行重點培育,引導食品、建材、機械、磷化等行業的小微企業聯合壯大,確保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0家以上。鼓勵龍頭企業外引內聯、做大做強,力爭億元以上企業新增75家,推動新洋豐、京山輕機、國寶橋米、洪森等向百億企業進軍。引導企業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和現代企業制度,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眼光的優秀企業家。深入推進質量興市、品牌強市戰略,選擇200家創新能力強、發展前景好的中小企業爭創精品名牌。
實施工業園區增效工程。以擴園強園為抓手,深化「一核六片十五園」建設。對符合條件的省級開發區進行擴區調區,努力在功能配套、產業聚集、環境提升等方面取得新進展。建立健全入園項目「六度」考評體系,支持各園區做大做強優勢產業,力爭全市園區實施億元以上項目360個,總產值增長25%。發揮荊門國家高新區體制機制優勢,通過擴大管轄權、下放審批權、整合執法權、賦予人事權和優化財稅權,扎實推進「一區四園」建設。支持沙洋經濟開發區創建省級高新區。
(二)堅持強農富農,深入推進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
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全面提升農業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水平,使農業強起來、農民富起來、農村美起來,在全省率先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
強化示範引領。持續推進中國農谷三大示範區建設,打造「三農特區」。在農谷核心區,加快實施聯想高檔水果產業園、萬畝玫瑰產業園等項目,依託中興、匯源等企業發展智慧農業,建成院士村一期項目,創建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在「荊三角」,提升五洋公路油菜花景觀生態農業旅遊線檔次,推進凱躍農機博覽城建設;在楊竹流域,抓好石牌「1+5」示範區、雙龍苑萬人社區建設,力爭漢光農業物流園、富硒米業等項目盡快投產見效。大力推進大柴湖開發區建設,深化柴湖工業園與武漢東湖高新區結對共建,扶持羅成村整村推進土地流轉和發展高效農業,加快移民生態新城建設步伐,完成1000戶危房改造任務。
大力調整農業結構。圍繞「一高三新」和「一抗三保」,進一步優化農業種養結構,積極推廣「香稻嘉魚」「42養羊」等27種生態種養模式,力爭主推優質品種普及率提高到75%以上。繼續開展糧食穩定增產行動和高產創建活動,突出抓好100萬畝小麥、250萬畝優質水稻、160萬畝雙低油菜核心示範區建設,力爭糧食增產1億斤。實施「菜籃子」工程,確保全市最低菜地保有量50萬畝。推進「退耕還草」「種草養畜」項目,新建畜禽標准化養殖示範場80個;發展特色水產,高標准建好一批現代漁業示範園區。深入實施「四個一批」工程,打造一批自主創新能力強、加工水平高、處於行業領先地位的產業化龍頭企業,農產品加工值與農業總產值之比達到3.3:1以上,新認證有機、綠色、無公害食品30個以上。
完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力爭總數突破2萬家,其中農民專業合作社4400家、家庭農場780家。加強氣象預警防災、疫病防控、森林防火及農業政策性保險等工作,推行統一供種、統一育秧、統一植保、統一肥水管理、統一農機作業等專業化服務,建設農機化綜合示範區。創新「三資」管理模式,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完成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落實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政策,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深化農村產權融資改革,力爭農村土地經營權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貸款規模達到2億元。
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加快屈家嶺漢江引水、荊門漢江以西水系連通及城市備用水源工程建設,完成42座小(2)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任務,加固漢江堤防17公里。拉通鄉村斷頭路300公里,健全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機制。新增清潔能源入戶1萬戶,戶用沼氣使用率提高3-5個百分點。堅持最嚴格耕地保護制度,實施土地整治項目36萬畝、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3000畝、工礦廢棄地復墾項目5000畝。
(三)堅持提速提質,保持經濟「快增長」態勢
切實強化擴投資、促消費、強實體、增效益的各項措施,積極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努力實現有質量的「快增長」。
高位推進項目建設。把「擴投資」作為「快增長」的關鍵,持續推進項目建設、招商引資「兩大競賽」,全年億元以上項目完成投資850億元。健全重點項目推進機制,完善領導掛點包保、部門對口包聯制度,開展項目拉練活動,促進項目快落地、快建設、快投產。大力推行政府購買服務和PPP等投融資模式,鼓勵引導民間資本投向支柱產業、基礎設施、民生改善等領域。加大項目策劃包裝、宣傳推介、向上爭取力度,力爭普惠性項目獲得更多份額、個性化項目取得更大突破。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促進製造業、商貿流通業與電子商務深度融合,做大做強電子商務園區,建成淘寶網荊門(中國農谷)館,鼓勵和扶持一批優秀電子商務企業發展壯大。支持東方百貨、金城集團重組成立供銷集團,打造百億商貿航母。加快推進武商荊門廣場、星球·世界城、一馬光彩大市場等項目和各縣(市、區)現代物流產業園建設。組建文體產業集團,提升文化產業發展水平。促進大洪山風景名勝區、紀南-紀山楚文化旅遊景區、大太子(大口、虎爪山、太子山)森林休閑養生區資源整合,實施屈家嶺考古遺址公園、匯源生態產業園、太子森林小鎮等重點旅遊項目。支持綠林山、明顯陵創建5A級景區,漳河創建4A級景區,馬河創建全省旅遊名鎮,積極籌備2016年中國(荊門)菊花展,辦好第八屆油菜花旅遊節及首屆紫薇花旅遊節、首屆中航愛飛客通用航空大會和中國(京山)第二屆網球節,力爭全年接待遊客2500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30億元。培育規范房地產市場,促進房地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加快「智慧荊門」建設,大力發展健康服務業,不斷擴大保險、家政、文化創意等熱點消費,推進特色商業街和夜市建設,確保服務業發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強化財稅金融工作。以總部經濟、支柱產業為重點,統籌推進市、縣、鄉財源建設,力爭新引進總部企業5個左右,財政收入過億元的鄉鎮達到8個。加強稅收征管,促進財政收入穩定增長。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強政府性債務管理。引導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開展縣域金融工程試點,加快創建普惠金融和信用建設示範區,加強對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性擔保企業的監管和引導,力爭新增貸款100億元以上。強化金融信用體系建設,大力防控金融風險,優化金融生態環境。建立荊門中科創新創業投資基金,創新科技投融資機制。支持凱龍加快上市步伐,力爭一批企業分別在三板、四板和上海股權交易中心掛牌。
加強對實體經濟的支持。落實中小微企業發展扶持政策,深化「進百企、解難題」活動,建立中介服務超市,完善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功能。發揮財政資金杠桿作用,探索建立產業發展基金,市財政投入資金3億元支持企業發展。加強土地資源統籌配置,繼續清理處置低效閑置土地,確保重點項目建設用地。加強校企合作、定向培訓和村企對接,實行「一對一」「點對點」招工,破解企業「用工難」問題。嚴控各類涉企檢查,堅決取消各種不合規收費,不斷優化經濟發展環境。
=
9、龍池大鯽魚注冊過商標嗎?還有哪些分類可以注冊?
龍池大鯽魚商標總申請量1件
其中已成功注冊1件,有0件正在申請中,無效注冊0件,0件在售中。
經八戒知識產權統計,龍池大鯽魚還可以注冊以下商標分類:
第1類(化學制劑、肥料)
第2類(顏料油漆、染料、防腐製品)
第3類(日化用品、洗護、香料)
第4類(能源、燃料、油脂)
第5類(葯品、衛生用品、營養品)
第6類(金屬製品、金屬建材、金屬材料)
第7類(機械設備、馬達、傳動)
第8類(手動器具(小型)、餐具、冷兵器)
第9類(科學儀器、電子產品、安防設備)
第10類(醫療器械、醫療用品、成人用品)
第11類(照明潔具、冷熱設備、消毒凈化)
第12類(運輸工具、運載工具零部件)
第13類(軍火、煙火、個人防護噴霧)
第14類(珠寶、貴金屬、鍾表)
第15類(樂器、樂器輔助用品及配件)
第16類(紙品、辦公用品、文具教具)
第17類(橡膠製品、絕緣隔熱隔音材料)
第18類(箱包、皮革皮具、傘具)
第19類(非金屬建築材料)
第20類(傢具、傢具部件、軟墊)
第21類(廚房器具、家用器皿、洗護用具)
第22類(繩纜、遮蓬、袋子)
第23類(紗、線、絲)
第24類(紡織品、床上用品、毛巾)
第25類(服裝、鞋帽、襪子手套)
第26類(飾品、假發、紐扣拉鏈)
第27類(地毯、席墊、牆紙)
第28類(玩具、體育健身器材、釣具)
第30類(面點、調味品、飲品)
第31類(生鮮、動植物、飼料種子)
第32類(啤酒、不含酒精的飲料)
第33類(酒、含酒精飲料)
第34類(煙草、煙具)
第35類(廣告、商業管理、市場營銷)
第36類(金融事務、不動產管理、典當擔保)
第37類(建築、室內裝修、維修維護)
第38類(電信、通訊服務)
第39類(運輸倉儲、能源分配、旅行服務)
第40類(材料加工、印刷、污物處理)
第41類(教育培訓、文體活動、娛樂服務)
第42類(研發質控、IT服務、建築咨詢)
第43類(餐飲住宿、養老托兒、動物食宿)
第44類(醫療、美容、園藝)
第45類(安保法律、婚禮家政、社會服務)
10、山東福膠集團守信用嗎?
山東福膠集團是以生產福牌阿膠及系列產品為主的綜合性集團。集團現有總資產2.5億元,員工1500餘人, 生產能力達10億元。秉承東阿鎮歷代精湛熬膠工藝,依託東阿鎮得天獨厚的地理資源,集團在董事長周廣森、總經理楊福安的帶領下,逐步發展成為中國醫葯行業奇葩,中華老字型大小企業,全國中葯五十強企業,山東省高新技術企業、質量明星企業,省級中葯現代化科技示範企業,省食品衛生A級單位,濟南市30家重點發展企業之一,濟南市醫葯支柱產業,濟南市「守合同、重信用」企業。
一、底蘊深厚的阿膠歷史文化。李時珍《本草綱目》載:阿膠----出東阿,故名阿膠,與人參、鹿茸並稱中葯三寶,具有補血止血、滋陰潤燥之功效。說起阿膠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在東阿鎮一帶流傳著這樣一首民謠,「小黑驢白肚皮,粉鼻子粉眼粉蹄子,獅耳山上來啃草,狼溪河裡去喝水,永濟橋上遛三遭,少岱山上打個滾,至冬宰殺取其皮,熬膠還需陰陽水」。《中國葯學大辭典》中有這樣的記載:「古法熬膠,每到冬季,擇純黑無病健驢,飼以獅耳山之草,飲以狼溪河之水,至冬宰殺取皮,浸狼溪河內四五日,刮毛滌垢,再浸漂數日,置入寶鍋,取阿井水,桑木文火,銀鏟攪動三晝夜熬製成膠,即真阿膠也」。
古東阿是國家認定的中國阿膠之鄉,是國家質監總局認證的「阿膠原產地」,也就是現在的平陰縣東阿鎮。東阿鎮是歷代東阿縣城,城西南有獅耳山,城中有狼溪河穿流而過。獅耳山上草茂林豐,生有枸杞、白菊、遠志、甘草等幾十種中草葯,此地放養的家驢,體健膘肥、毛色烏亮,皮質奇佳,用這樣的皮熬制而成的阿膠,療效甚佳。狼溪河系由龍池泉等九泉匯流而成,經地下岩石層層過濾,水質清冽甘甜,用它熬膠,膠塊冬天不易破碎,夏天不易變軟,它含有鈣、鍶、鎂、鋰等20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與阿膠所含的蛋白質結合形成有機鹽,更容易被人體吸收,形成了狼溪河畔福牌阿膠的獨特功效。如今狼溪河水成為現存唯一的傳統熬膠用水。
東阿鎮自古以來是九省通衢、商賈雲集之地,這里有2500多年的阿膠生產歷史。至明末清初,東阿鎮熬膠業達到鼎盛時期,出現了以鄧氏樹德堂、塗氏懷德堂為代表的阿膠作坊幾十家,其制膠工藝冠絕一時。其中鄧氏樹德堂生產的阿膠與皇家結下了不解之緣。史書記載,清咸豐皇帝晚年無子,懿貴妃懷胎卻患「血證」,太醫束手無策,戶部侍郎推薦服用東阿鎮鄧氏樹德堂阿膠,「血證」得愈足月生下一男孩,這就是後來的同治帝,懿貴妃母以子貴,成為慈禧太後。咸豐帝龍顏大悅,賜給東阿鎮鄧氏樹德堂堂主鄧發3件禮物,一是四品朝服「黃馬褂」一身,二是進宮通行證「手摺子」一個,三是賜「福」字作為阿膠品牌稱號,以表其功。如今,「黃馬褂」已經隨主下葬;手摺子珍存在福膠集團,成為代表福牌阿膠身價的見證;「福」字被注冊成為福膠集團獨家專用商標。
福牌阿膠被榮為「貢膠」,是皇家品牌,由此譽滿神州,聞名遐邇。
1950年,公司前身山東平陰阿膠廠成立後,不僅集東阿鎮眾家制膠作坊技藝於一體,還把該地諸作坊使用在「阿膠」上的「福」、「祿」、「壽」、「財」、「禧」等著名牌號集中使用,並在出口和內銷阿膠上主打「福」牌。從此,阿膠生產實現了從手工作坊到企業化批量生產的重要一跳,掀開了阿膠發展的新篇章。
二、依託文化優勢、實施文化營銷。深厚的阿膠歷史文化底蘊是福膠用之不竭的資源優勢。稟承阿膠歷史文化特色,福膠100餘營銷將士分布在全國29個省區,設立14個大區70多個辦事處,招聘了3倍的人馬,發揚「敬業務實、勇於挑戰、踏平坎坷、志在成功」的營企精神,實施大市場競爭戰略,營銷福膠產品,市場覆蓋率達90%以上。如今,福膠集團生產的「福」牌、「東阿鎮」牌阿膠暢銷全國,產品自營出口,遠銷港、澳、台、新、馬、泰、日、美、歐等地。「福」牌阿膠更因其千年歷史正宗地道的品質、皇室品牌的高貴身價,為廣大海外人士所鍾愛,在同行業中創下海外市場開拓最早、銷售額最大、知名度最高的輝煌業績,成為民族醫葯行業的奇葩。
三、主副業並駕齊驅、共同發展,形成了多元化的發展格局。福膠集團下設四個生產基地,位於東阿鎮的山東福膠集團東阿鎮阿膠有限公司是阿膠生產基地,主產福牌阿膠、參茸阿膠、海龍膠等膠劑產品;在集團總部屬地的山東福膠集團有限公司是阿膠系列產品生產基地,能生產6個劑型幾十個品種中成葯;食品、保健品生產基地——山東福膠集團濟南東方保健品有限公司主產阿膠婦寶、山東阿膠漿、阿膠蜂蜜;玫瑰酒、阿膠參芪酒、福順酒;機床生產基地——濟南三機床有限公司主營高速精密數控車床、高效螺紋旋風銑。最新成立的山東福膠葯業有限公司是具有獨立經營資格的葯品食品批發企業。以生產銷售阿膠及系列產品為主業,以發展機床為副業,主副業主副業並駕齊驅、共同發展,形成了多元化的發展格局。
四、推進中葯現代化進程,形成多品種規模優勢。福膠集團設有市級技術中心,現正申報省級技術中心,建立了30餘人的科技專家隊伍,兩位技術帶頭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貼,10人具有本科以上學歷水平,完全具有開發新產品的創新能力和豐富的實踐經驗。 在致力於阿膠研究與開發的同時,以中醫理論為指導,以臨床療效為基礎,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實施自主創新,進行產品研發,由單一品種增加到7個劑型40多個品種,還延伸產品鏈條,形成了阿膠、普葯、保健品、食品四大系列,完全採用先進的國家GMP標准生產,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增加了後勁。十五以來,企業已連續開發國家級新葯6個;保健食品6個;現還承擔了3項國家級新葯研製項目。近年來,企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發揮企業科研優勢,又相繼推出了禮品包裝食品阿膠、即開即服的即食阿膠等新一代阿膠產品。
五、科學嚴密、與國際接軌的質量保證體系。福膠集團始終視質量為企業的生命,以「質量第一、用戶至上」為質量方針。福牌阿膠生產堅持選用優質純正的獅耳山驢皮原料,使用現存唯一的傳統制膠用水狼溪河水,採用逐輩流傳的熬膠技術,保持其正宗傳統特色。為保證產品質量,在推行全面質量管理理論、開展群眾性質量攻關和技術革新活動的基礎上,提出了「誰砸質量的牌子就砸誰的飯碗」等口號,集團內部實行「質量否決」、「質量索賠」和「質量處罰連帶」制度,評比聘任技術能手、技術工人、工人技師並發放津貼,營造濃厚的質量文化。制定了優於國家標準的內控質量標准,實施質量跟蹤,從原料采購到阿膠熬制,到最後的產品包裝,都建立了完善的質量監控系統,並按GMP要求建立了高標準的生產車間和質量檢測體系,保證生產既符合國家質量標准,又使消費者滿意的產品,保證產品質量安全可靠,以過硬的技術打造阿膠第一質量,樹立阿膠第一品牌。福牌阿膠、東阿鎮牌阿膠雙獲山東省名牌產品。 2002年獲得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疫衛生注冊證書。與國際食品檢疫接軌,擴大產品出口創匯,2004年、2005年,集團葯品、食品生產取得GMP認證資格。2006年,企業又被評為省級中葯現代化科技示範企業,省食品衛生A級單位。
六、多種自有知識產權為福膠帶來不可估量的無形資產。《商標法》實施前的1979年至今,已在五個商品類別上注冊了國內外商標30餘件。同時還注冊了「福膠」商標,使商標和商號統一。為進一步開拓國際市場,在香港、新加坡、紐西蘭、澳大利亞、泰國、台灣等國家和地區注冊了「福」、「阿井」等商標。集團擁有20多個葯品的產品生產權。參茸阿膠、福牌山東阿膠膏、速溶阿膠沖劑、福牌阿膠膠囊、阿膠補血口服液等產品為國家級新葯,被列為國家中葯保護品種。產品包裝的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的發明專利等不斷增加。目前,我集團已在10餘類商品上成功注冊了40餘件國內外商標,其中「福」、「東阿鎮」、「阿井」商標為山東省著名商標。現正在申報中國馳名商標。前不久,首屆中華老字型大小品牌價值百強榜公布,福膠集團「福」品牌,以3.82億元的品牌價值名列第30位,在山東省上榜的8家中排第一位。
七、創新機制,科學發展,以文化凝聚發展的力量。福膠集團規范了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創新了管理理念,以人為本,形成了獨特的福膠文化,逐步形成了適應福膠發展和參與市場競爭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了競爭機制、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三大機制,有效地激發了企業活力,帶來了較好的經濟效益,為地方財政收入做出了貢獻。2006年,福膠集團正全面落實黨的改革開放政策,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走中葯現代化之路,深化改革,推進現代化管理,創建節約型、創新型、學習型企業,進一步增強市場競爭能力,保持企業持續發展,穩定提高企業經營質量,改善提高員工生活質量,為社會多做貢獻。
八、整合阿膠文化資源,打造核心競爭力。十一五期間,繼續整合弘揚阿膠文化資源。一是建設園林式狼溪河公園,加強狼溪河水源地的保護和管理,切實保障福牌阿膠生產的唯一傳統用水資源不被污染,深度研究狼溪河水對阿膠功效的作用。二是修繕恢復古城原貌,再現明清阿膠作坊盛景,把阿膠原產地區域設成阿膠自然博物館。三是建立獅耳山養驢基地生態園,成立相應的研究機構,進行產業鏈開發。最終形成以福牌阿膠文化為中心,以參觀阿膠生產現場、毛驢養殖現場、游覽獅耳山、狼溪河、洪範泉9大泉群等自然風光、名勝古跡為重點的旅遊觀光景點,宣傳傳統民族品牌,弘揚中醫葯文化。主要經濟指標以每年50%以上的速度增長,到2010年實現銷售收入6億元,利稅過2億元。
今天,隨著醫葯保健品市場的飛速發展,蓬勃發展的福膠集團,在齊魯大地上冉冉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