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龍鄉村商標
1、豐城什麼最出名
特產凍米糖
凍米糖,是豐城食品生產中享有盛名的地方傳統名優特產品。相傳已有兩百多年的生產歷史,以「江南小切,而出名。每年中秋一過,農村家家戶戶把糯米飯涼干,炒成爆花米,用米糖拌粘,切成塊塊,待客解茶。這種糕點叫做「炒米糖」、「米花糖塊」。更講究者,用上等糯米飯做成凍米「干飯」,再用清茶油煎泡「干飯」,使「干飯,變成爆花米,再用飴糖粘結,冷卻後用薄刀切成小塊,前後經過半成品和成品共20個工序加工而成,俗稱「小切.」"子龍"牌凍米糖系列,誕生在民族英雄鄧子龍的故里─豐城市杜市鎮.該廠生產的"子龍"牌凍米糖系列,幾十個品種,選用當地無公害優質桂香絲糯米,經食用植物油膨化,配以白糖,麥芽糖,芝麻,桂花等純天然原料,採用傳統工藝加現代科技精製而成,含有人體所需的多種氨基酸,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成份.具有清白如雪,清香爽口,味甜酥脆,入口消溶的特點, 風味獨特口感美,食後令人回味無窮.該產品不含色素,防腐劑,香精等 有害成份,常食可養容護顏,開胃健脾,是迎賓喜慶, 贈親友的理想綠色保健營養佳品.產品暢銷全國二十六個省市,遠銷日本,新加坡,吉爾吉斯,香港等地,還成為民航配餐,鐵路專供的食品. 該產品1985年被評為國優產品,1998年被評為江西省第十屆運動會唯一指定產品.該廠目前又開發了"子龍"牌系列中秋月餅,餅乾等."子龍"牌凍米糖系列.
「龍共」田螺醬
「龍共」牌三星田螺辣醬採用傳統的曬醬、熬醬經驗和技術,選用上等的野生田螺肉, 經現代工藝和科學方法秘制而成的新一代極富地方物色的名牌產品.產品香辣鮮美,風味獨特,是佐餐調味,饋贈親友的佳品,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產品榮獲中國新技術、新產品博覽會金獎;第十一屆全國發明展覽會銀獎;98江西市場食品質量優勝產品; 江西市場質量上榜品牌首選產品;江西省質量協會質量信得過產品;江西省經貿頒發的97年優秀新產品證書. 該公司除生產"龍共"牌三星田螺辣醬外,還生產"龍共"牌芝麻辣醬、香辣豆腐乳、火鍋底料、豆豉辣椒及真空蘿卜等三星系列產品。
「一品齋」醬菜
一品齋醬菜以豐城特產雪裡紅、芥菜、黃豆為主要原料,博採民間傳統的囟腌工藝,結合現代食品加工技術精製而成."一品齋" 醬菜系列屬天然綠色食品,含有豐富的氨基酸、蛋白質、卵磷脂等微量元素,產品用料講究,配方獨特,加工精細,色鮮味美,是家庭佐餐,饋贈親友,外出旅遊之佳品. 醬豆王:選用優質黃豆,採用傳統的方法,結合現代科學技術精製而成.黃豆是含豐富蛋白質的蔬菜類食物,脂肪含量達18%,含不飽和脂肪酸和麻油酸,是人類維持健康所不可缺少的;所含的磷脂,對組成細胞膜和神經系統的活動都有重要作用.醬豆王不僅選料天然營養豐富,香辣可口,而且不含膽固醇,無人造香料及色素,是高纖維質的健康天然食品. "一品齋"香茹醬:選用天然曬醬採用民間工藝與最新高科技成果加工而成.含有豐富的亞麻油酸、不飽和脂肪酸、磷脂等.有對人體健康必須的18種微量元素,是高纖維的純天然食品. "一品齋"醬菜系列被評為"98江西市場質量優勝產品",榮獲98年江西優秀產品獎.產品投入市場後,暢銷不衰,已銷往全國各地,深受消費者青眯.
「老實人」瓜子
「良心品質,老實人瓜子」。
老實人瓜子突破傳統炒藝,出品全新口味瓜子。選自中國各地的上品瓜子,經過浸取、蒸煮、風干、包裝等工序,成為一品一的老實人瓜子,讓您在任何時間和地點,無論多麼出格,都可以來一包老實人瓜子。輕松品味忙碌中的悠然一刻。
「老實人」商標榮獲江西省著名商標。通過ISQ9001—2000版國際質量體系認證和QS質量安全體系誰認證。
小港甘蔗
豐城歷為江西省有名的甘蔗產區之一,甘蔗種植歷史悠久。《江西風物志》載:「江西的甜蔗多產於南昌、豐城……」。明《豐乘.物產》志引宋大中祥符《豐城圖經》亦載:「河東鄉村多產甘蔗。」
豐城地處贛江下游贛撫平原地區、土壤肥沃、雨量充沛,陽光充足,適宜甘蔗種植。小港、袁渡、拖船、河洲、淘沙、橋東、筱塘、孫渡、荷湖等鄉鎮歷為盛產地。尤以小港產量最高,居首位。該鎮位於贛江河畔東岸平原地區,甘蔗種植始於唐宋,盛於今。甘蔗生產連年發展,遍及全鎮鄉村戶家。甘蔗產量逐年遞增。1985年總產量3443.62萬斤,比1965年增長109.7倍,佔全縣總產量6750.77萬斤的51%。到2000年全市總產85211噸,其中小港畝產最高達9280斤,總產達3.8萬噸,佔全市總產近40%。最高年1996年達56%以上。
甘蔗品種主要有二大類:一是甜蔗,俗稱「果蔗」,是豐城地方傳統產品,居豐城蔗種之最大宗。它具有莖粗干長,皮薄色青,水多汁甜的特點,以供解渴為主。二是糖蔗,1958年從外地引進撫州蔗、廣東蔗、台灣紅皮蔗等品種推廣栽培,產量高,具有干長莖小,皮硬水多,蔗汁甜美的特點,主要供製糖用。甘蔗聞名省內外,暢銷南昌、南京、上海、福建、湖南、湖北、河南、廣西、廣東等省市自治區。
每到甘蔗收獲季節,昌贛公路兩旁田晨堆成「蔗山」,全國各地來往汽車絡繹不絕至此購買。在豐城城鄉市場遍布甘蔗推銷點。凡公汽車停靠站、鐵路火車站、水上航運站、渡口邊等交通要樞,均可看到農戶戶扛、手提甘蔗,沿車叫賣。上至新余、宜春、萍鄉,下到南昌,九江等城市街巷,到處可見豐城甘蔗銷售。
段潭荸薺
段潭鄉位於豐城市東北部,東與袁渡、白土兩鎮接壤,西與小港鎮毗鄰,南與筱塘鄉交界,北與南昌縣的廣福、三江兩鎮相連。該鄉土地肥沃,特產豐富。主要農作物盛產優質稻穀、紅薯、大豆、油菜、西瓜、花生、芝麻等。經濟作物有蔬菜、荸薺,尤其荸薺生產聞名遐邇,荸薺生產可追溯到明代,為本地的一大地方特產,最高年份占農田栽插面積的1/4,達7000餘畝,產量達萬噸,堪稱「荸薺之鄉」。
孫渡板鴨
孫渡板鴨,是江西省久負盛譽的地方名產。製成的板鴨外觀呈桃圓形,體肥、皮白、肉紅。食用時具有香、酥嫩、骨脆可嚼、餘味回甜等特點,風味獨特,是逢年過節擺筵設席,饋贈親友上乘佳品,又稱「南安板鴨」。
孫渡地處豐城市南部,境內湖、塘、庫、壩星羅棋布,河、溪、圳、港縱橫交錯,是水禽生產繁衍的天然場所,自然資源豐富,具有飼養水禽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近年來,全鎮養鴨專業戶達1200多家,其中戶養萬羽以上有70多戶,年飼養量超過200萬羽,故有「鴨鄉」之稱。
孫渡板鴨製作,是選用特種麻鴨,以傳統配方,經過宰殺、晾曬等工序加工而成。工藝設備先進,技術力量雄厚。每年自秋季宰殺腌制生產,直至冬季最後一批,整個涼冬季節都是生產旺季,年生產量達30至50萬只。其產品系列有:20#南安板鴨、香素鴨、鹽水鴨和醬鴨等。產品除暢銷全國各地外,還出口遠銷東南亞。
孫渡板鴨系列產品,利用真空保鮮包裝,食品外形及各類包裝美觀新穎,是國內外消費者走親訪友,請客饋贈的最佳食品。其20#南安板鴨,於1980年榮獲國家星火計劃博覽會優質產品獎。
張巷狗肉
張巷有一道歷史名菜—狗肉,到過張巷或了解張巷的人,無不對此津津樂道。雖不敢說名揚天下,但在豐城或者更大一些的范圍,可算婦孺皆知。
張巷人喜歡養狗。每家每戶都養狗。眼下,在張巷農村,由於養豬規模化,可能一村找不到一頭豬,但每家都有幾條狗。外地人如果沒有本地人陪同,不大敢貿然入村,因為狗的歡迎隊伍實在是寵大而熱烈。
張巷人喜歡吃狗肉,且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唐宋時期。狗肉是美味佳餚,壯陽極品。狗肉滾三滾,神仙站不穩;狗肉蒸一蒸,饞煞呂洞賓。一到冬季,狗肉大量上市,冬食狗肉乃大補。現在,六月天也吃狗肉,說是冬補夏涼。
張巷人善於吃狗肉。張巷的狗肉與眾不同。別的地方的狗肉賣生的,張巷的狗肉賣熟的;別的地方的狗肉賣半熟的,張巷的狗肉賣全熟的;別的地方的狗肉是水煮熟的,張巷的狗肉是甑蒸熟的。那味道確實特別,筆者自覺筆頭太禿,搜腸刮肚也找不出合適的詞句來表述,只有品嘗過才能領略其美味。
由於吃的人多,銷量大,於是乎,張巷集鎮就有了條狗肉街,一天能賣掉一百多條狗。狗肉街上,攤位一個接一個,狗肉一堆挨一堆,冒著熱氣,飄著香氣,散發出勾魂的誘惑。賣主從不吆喝,一個個悠然自得、信心十足地等著顧客光臨,大有皇帝女兒不愁嫁的味道
張巷人吃狗肉很特別。人們趕街,接近晌午,到店裡打上幾兩白酒,到狗肉攤子上買上半斤狗肉,切得薄薄的一片,就著狗肉攤上的碗、醬油、辣椒粉,嘬一口酒,嚼一塊蘸著醬油的原汁原味的狗肉,樂悠悠的,美滋滋的,噝噝哈哈,吃得周身發熱,既過了燒酒癮,又品了狗肉味,且花錢不多。如果囊中不算羞澀,酒足肉飽之後,還買上一斤兩斤,提在手中,打著飽嗝,噴著香氣,飄飄然地回家犒勞家中老少。整條狗肉街像過美食節一般,人頭攢動、香氣漫天,路過者,十有八九會被這種場面粘住腳步,坐下來一飽口福。
2、古代傳遞信息的方式 和 各方式的優缺點
個人觀點~簡單羅列以下幾點、
口口相傳、人工運輸~人
就是當今所謂人肉系、傳話~
優點、所有事情經過渲染、更生動(史詩、文獻、故事);信件保存相對妥善(郵書)。
缺點、公正真是性有不足、往往添加個人觀點、會造成三人成虎、耳聽無憑(流言、謠傳);價格昂貴、人工運輸有差錯(郵書)。
鴻雁傳書、魚傳尺素~動物
盡管是千古佳話、但漏洞百出嘚方式~
優點、浪漫(多記於詩文、不用於現實生活中、所以真實性有待考證、難下定論)。
缺點、有點不靠譜、真的這么做啊、鴻雁是古代信鴿、方便、魚就困難叻。
結繩記事、說文畫字~物體
參看原始社會~
優點、在當時已是算先進。
缺點、在現在已是算落後。
詳細說說郵寄吧~
古時候一般來說郵差分兩種、官方派遣為民生嘚、還有素昧平生是老鄉嘚~
張籍有《秋思》一詩最妙、「復空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這里「行人」就是郵差、而「又」並不是到達嘚意思、「開封」亦非地名、是開啟封好嘚封條嘚意思。
託人捎信、是古代很有名嘚社會……怎麼說呢,就算是習以為常啦~
郵差住的是驛站、簡朴嘚~
這樣的方法優點是、
雙方、
郵差、掙點外快、一般是順路捎帶。
郵寄人、因為老鄉順路捎帶並不昂貴、能夠准確送入親人手中。
缺點、
比起當今完美的郵寄系統、
速度、效率、安全……
很多都不及現在~
社會是在進步噠~
3、六安有哪些美食小吃?
<
4、山東諸城的具體資料
諸城市地處魯東南,總面積2183平方公里,轄10處鄉鎮、3處街道、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107萬人口,1987年撤縣建市,是國務院確定的全國沿海對外開放城市、綜合改革試點市和鄉村城市化試點市,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首批省級文明城市。
諸城歷史悠久,人傑地靈。諸城因上古名君舜帝出生於城北的舜王街道諸馮村而得名。漢代置縣,宋代為密州州治所在地,蘇東坡在此任太守兩年,寫下了《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江城子·密州出獵》等千古絕句。諸城名人輩出,古有春秋七十二賢士之一、孔子的學生公冶長,《清明上河圖》的作者、宋代宮廷畫家張擇端,北宋金石學家趙明誠,清代宰相劉墉,《四庫全書》總閱竇光鼐等名士重臣;近有中國共產黨的「一大」代錶王盡美,一代詩翁臧克家,文學巨匠王統照、陶鈍、王願堅名垂青史。諸城還是全國罕見的恐龍化石寶庫,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鴨嘴恐龍化石就出土並陳列於諸城,因此,諸城又稱「龍城」。
諸城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北依世界風箏都濰坊,東臨濱海名城青島,南靠新興港口城市日照,是山東半島重要的交通樞紐。膠新鐵路和濟青高速公路南線貫穿諸城,市內6條干線公路四通八達,乘車1小時可達青島、日照兩大港口和青島、濰坊兩大機場。
諸城自然資源豐富。全市耕地面積160萬畝;水資源總量6億立方米;境內已探明的礦產資源20餘種,總儲量1.3億噸以上,其中沸石岩、明礬石、金紅石儲量豐富,且為山東所獨有,極具開采價值。
諸城是一個正在崛起的新興城市。改革開放以來,先後創造了商品經濟大合唱、貿工農一體化、農業產業化、中小企業改制、為民服務聯動、農村社區化服務與建設等聞名全國的「諸城經驗」,有力地促進了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2007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預計超過294億元,同比增長18%;財政總收入預計超過28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6.3億元,分別增長36.1%和34.7%。綜合經濟實力在2008年度全國百強縣(市)中列第42位,被省委、省政府表彰為「縣域經濟發展先進單位」,屬山東省經濟綜合實力30強。
工業發展迅速。成功培育起了汽車及零部件、食品加工、紡織服裝三大主導產業,實現產值、利稅分別佔全市工業總量的85%以上。同時,著力培植了精細化工、裝備製造、電子信息、造紙包裝、木器傢具、建築建材等新興產業,形成了新的經濟增長點。培強做大了福田、外貿、得利斯、新郎、桑莎、龍光、義和等一批骨幹企業,2007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展到602家,規模以上企業預計完成增加值151億元,利稅過千萬元的企業達到75家。全市擁有中國馳名商標5件、中國名牌13件、國家免檢產品13件,省著名商標29件、省名牌產品41件,省級優質服務品牌2件。知名品牌從層次到數量均居全省縣級市最前列。
農業基礎雄厚。是全國農業產業化的發源地,全國糧食、主料煙、瘦肉型豬生產基地,現已發展起肉雞、生豬、黃煙、糧油、蔬菜、棉花、淡水養殖、桑蠶、食用菌、萬壽菊等十二大主導產業。2007年預計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90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787元,分別增長22.6%和12%。
對外開放不斷擴大。目前已與6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關系,日本住友、伊藤忠、仁木,韓國尚真、興亞,美國泰森、沃爾瑪,馬來西亞金獅,以及北汽福田、中國紡織品進出口總公司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在諸城建立了獨資或合資合作企業。2007年引進招商引資項目270個,到位資金54億元,其中實際利用境外資金6300萬美元;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6.8億美元,增長15%,其中出口5.8億美元,增長16%。
服務業發展領域不斷拓寬。先後建起了龍城市場、密州商城、九龍商貿城、龍海水產城等一大批骨幹市場和商業網點,其中龍海水產城規模居全國同行業第一。2007年,預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2億元,同比增長15.7%。加快發展現代旅遊業,拉起了以恐龍文化為主調、名人文化為主線、以「六山七水八園」(馬耳山、障日山、大山、常山、竹山、盧山、濰河、涓河、扶淇河、蘆河、牆夼水庫、三里庄水庫、青墩水庫、萬畝板栗園、萬畝桃園、萬畝梨園、萬畝茶園、萬興植物園、大源園林、密州園林、松島鹿園)為主體的現代旅遊城市框架。
城市建設日新月異。以「四城聯創」為切入點,不斷提高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城市功能日趨完善,城市品位明顯提升。科學制定並深入實施了中心城地區空間發展規劃,拉起了「一中心、四個副中心」城市發展框架,規劃建設了近百棟高層樓宇;對濰河城區段進行了綜合治理,改造成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完成了城區主要道路以及206國道城區段、央贛路、薛館路、平日路拓寬改造和城市四個出入口綜合改造,完成管網配套356公里;高水平實施了城市美化、綠化、亮化工程,城市面貌煥然一新。
5、經典散文隨筆精選:那載有印記的「匾」
刁鋪是古鎮,舊時的寺廟、祠堂或民宅老屋中,有不少匾額。這些室內的“匾”,多為表彰、紀念、祝壽類,它集字、印、雕、色之大成,是民俗文化中的精品。有數塊匾,是我“所見”或“所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些舊“匾”,對了解家鄉的或宗族的人文歷史,頗有價值。
一、“覺路宏開”寄託前輩期望
刁鋪龍王廟大殿中原來有一塊匾,匾文是四個大字:“覺路宏開”。字體端正,渾厚剛健,望之巍然大觀,令人起敬。建國後,龍王廟變成了環溪小學,我在那裡度過了六年小學學習生活。那時的“龍王殿”已成了學校的“少年堂”,在此上大音樂課(兩個年級四個班合上,李覺眠教音樂課)、集會、文藝演出……我們抬頭看到匾,認識這四個繁體字(“覺”就是教音樂的李老師名字里的字),但不知道是什麼意思。我不喜音樂課,常常仰頭望著匾發呆:“覺路”,為什麼要在路上睡覺呢?童年的我愛胡思亂想,一次,手裡正在玩一張“醒獅牌”商標畫兒,突然想:舊中國像“睡獅”躺在路上,受洋人欺侮。後來,睡獅覺醒了,推翻了三座大山。現在,雄獅站起來,要展開新中國的“宏圖”了,我高興得手舞足蹈起來。因為“破壞了課堂紀律”,我被音樂老師罰站了一節課。
1962年師范畢業後,我到刁鋪薛李小學任教。學校也是一座廟,叫“圓覺庵”,也有一個“覺”。慢慢明白了,“覺”是佛教用語,“佛”的意譯即覺,覺悟。佛教中的“覺”,有本覺、始覺、相似覺、隨分覺、究竟覺……。圓覺,指覺行圓滿,達到“佛”的最高境界。覺路,覺悟之路,大德大慧之路。有一些廟宇門上的楹聯即“覺路宏開登上界,迷津普渡入仙鄉”。
2008年,環溪小學八十周年校慶前夕,我在鎮上采風時,一位老鎮民告訴我,環溪小學創建初期,“龍王廟”(龍慧庵)的住持印谷法師曾捐贈一筆巨款(大約是“2000”大洋),學校用這筆款,在梓潼殿舊屋北側,建了一排八間(4個教室)“人字梁”瓦屋。這是古鎮教育歷史上的一件大喜事,有了漂亮的新校舍,學校由“私立”改為“公立”,稱“縣立環溪小學”。泰興縣教育局為了表彰印谷禪師熱心教育、捐資助學的義舉,特頒贈“覺路宏開”之匾。因字體和邊框花紋均“鍍金”,鎮民皆稱“金匾”。這時,我才恍然大悟,縣教育局贈匾原來另有含義。“覺路”,覺悟之路,文明之路,這也是教育領導和家鄉父老期望少年兒童走上求學之路,成才之路,走上大展宏圖的人生之路。
1988年,我在萬菊生先生(原環溪小學教導主任、後任刁鋪鎮成人教育輔導員)的幫助下,根據老校友的回憶曾整理出環溪小學一首老校歌。老校歌是1942年,由李煦春寫詞,吉雲翰(女,1915-2014,原環溪小學女教師)作曲。不少老校友至今還能唱上幾句。校歌的前四句是“溪水縈繞,大道旁校。環境啟予,宏我懷抱。”聯系“覺路宏開”,我想,當年李老先生寫歌詞時,也許是看過這塊匾的吧。“大道”不正是“覺路”嗎?“宏我懷抱”,不正是“宏開”嗎?教育界的老前輩,期望的都是“今日兒童兮他年英豪,建國為民兮一肩挑”(老校歌詞)。
可惜的是,“覺路宏開”匾已消失了。大約是1964年,徐邦德校長將龍王廟大殿改建為“大辦公室”,這塊匾也改成了“新匾”,請鎮上的大筆先生紀筱雲(醫生)寫了四個大字“百年樹人”。「」時期,新匾也消失了……半個世紀過去了,“覺路宏開”一直印在我的腦海中。丹桂飄香時,我站在環溪小學的主幹道“東方大道”上,默默祝福:溪園大道,覺路宏開。老師們,努力吧,當好今日學子的領路人!學子們,努力吧,路在腳下,前程輝煌!
二、“進士”故地遙思北宋文昌
刁鋪東南角有個潘家莊(2013年拆遷後已消逝),莊上潘氏祠堂曾有一塊大匾:“二世八進士”,這是潘氏家族,也是刁鋪古鎮份量最重的匾,它告訴世人:北宋時期,這里就是詩禮傳家,顯赫一方。
奇怪的是,多少年來,小村幾乎成了被人遺忘的角落,“進士搖籃”更是鮮為人知。2010年,《高港文史》編委讓我寫一篇北宋名賢潘及甫的文章,我很為難,因為資料太少了,縣志上只有短小的“簡介”,且生卒年不詳。我反復翻閱縣志後,最感興趣的是三點:潘及甫是泰興“開科第一人”,北宋八位進士全出在潘家;潘及甫乃胡瑗得意子弟,又是其妹婿;潘及甫是高港人,其“死後葬口岸伏龍橋”。我在現口岸街道範圍內,查不到相關線索,突然想起了刁鋪“潘庄”。舊時,潘庄屬“口岸區”,古時屬“柴墟”。到潘庄,我認識了80多歲的退休老人潘茂旺,是他講述了“二世八進士”之匾。潘老“開蒙”上私塾,是在潘氏祠堂的大廳里。開學第一天,十多個小孩先拜孔子,再拜先生。先生是大泗人,叫王振芝。王老先生指著匾說:“潘家的祖先,光榮啊!八位金榜題名,名揚天下。你們也要好好讀書,將來蟾宮折桂,光宗耀祖,蘭桂齊芳!”潘老從小就記住了這塊大匾,紅底金字,字字閃光。這塊匾不知道在祠堂里懸掛了多少年。1957年10月,泰興縣撤區建鄉,許庄要建“鄉政府”……一個決定,將“潘氏宗祠”拆了,磚瓦、木料全部運往許庄,“二世八進士”之匾也隨著宗祠一起消逝了。
我在退休教師潘宏鑫的幫助下,尋找到民國時期的榮陽堂《潘氏族譜》。在族譜中,我尋覓到“八進士”的印記。
潘及甫,潘回之三子,字憲臣,“宋慶歷二年壬午舉楊寘榜進士”“為楚王宮太學教授賜五品服改太常博士遷左朝散郎”。
“生於宋大中七年甲寅(1014)十月初二,歿於元祐八年癸酉(1093)十月廿七”。
“配胡氏”(即胡瑗之妹)“合葬遵化鄉(今刁鋪)伏龍原之先壠”。
潘希甫,潘回之次子(與潘及甫同榜進士),“任處州軍推官”。
潘晬,潘及甫次子,“熙寧三年庚戌舉葉祖洽榜進士,左朝議郎”。
潘穎,潘及甫五子,“治平四年丁未舉許安世榜進士,任建寧令”。
潘熙,潘吉甫(潘及甫長兄)之子,“元豐五年,壬戌舉黃裳榜進士”。
潘顗(熙寧九年進士)、潘永頁 、潘頡(兄弟同榜,元豐二年進士),均為潘及甫堂兄弟之子。
我特別興奮的是老譜中收錄了潘及甫和他父母的墓誌銘,這些資料,為我寫《北宋名賢潘及甫》提供了素材和依據。
在潘茂旺的幫助下,我又解開了“伏龍橋”之謎。在刁鋪與江都交界處有一條河叫“龍兒河”,此河向北經二橋、廟灣往東與濟川港相通,往西經揚橋、嘶馬,通往長江。在西萬庄與袁灘之間,有一座橋叫“伏龍橋”(此橋仍在,但已北移)。橋附近舊時有十多戶人家,叫“花子街”。這里原屬泰興縣刁鋪,現屬江都浦頭鎮。伏龍橋的東側稱為“龍地”,其中有潘氏祖先的大片墓地。潘茂旺先生小時候,每年清明都要隨父母來掃墓,他記得有一座紀念潘及甫的牌坊,楹聯是“興華須有凌雲志,報國應懷赤子心”。當時,牌坊已損壞,剩下兩根石柱和一道橫梁。1958年,平田整地時,墓地、牌坊俱已“平掉”。因缺乏文物保護意識,當地村民提及舊時的情景,嗟嘆不已。
我和幾位老人,站在“潘氏宗祠”遺址,交談了好久。我在等記者前來攝影時,閉目凝神,彷彿穿越時空,見到了先哲們的身影,負笈赴湖、寒窗攻書、言辭倜儻、立學教人、孜孜不倦……我想起了范仲淹在泰州留下的詩句:“芝蘭一相接,豈徒十步香。德星相聚會,千載有餘光……”北宋的鄉賢,群星燦爛,文壇閃光,至今令人心馳神往。
三、“佛國長春”歷經歲月滄桑
前文中,我提到過薛李村的“圓覺廟”,廟中也有一塊珍貴的匾:“佛國長春”,同樣是紅底金字。這是泰州南山寺常住綱領執事、圓覺庵第二任住持本昌(也有資料稱“本蒼”)和尚六旬壽辰時,泰州一位武官張克謨贈送的賀匾。
南山寺是具有千年歷史的古剎名寺,清代光緒年間,南山寺住持明魁和尚和僧徒法正承擔了復興寺院的重任。圓覺廟中興第一祖明慧和尚,為了實現明魁和尚大願,樂任輔弼,舍圓覺庵為南山寺下院。後來,本昌和尚擔任圓覺庵住持後,繼承明慧衣缽,繼續為南山寺的復興作出了貢獻。
本昌祖籍刁鋪屠橋村,生於咸豐二年(1852)。他是一位大德高僧,為了弘揚佛法,不遺餘力培養僧才,僅在刁鋪地區就有僧徒17名。1911年,本昌和尚六十壽辰時,僧俗各界均為其祝壽。因為本昌已任南山寺要職,德高望重,當時賀匾應較多,主要賀匾存於南山寺,早已消失了。所幸的是分存於下院圓覺庵的“佛國長春”匾和紫竹庵的“俯宏六度”匾卻倖存下來。紫竹庵位於觀五村的東首,因主殿未損,匾尚掛在原處,落款是“泰興縣典史龍家馳”。
“佛國長春”匾卻歷盡艱險,能留存下來實為不易。
1945年,刁鋪鎮上的國民黨駐軍以“修築軍事設施”的名義,拆去“圓覺庵”,先拆去前排六間房屋,運走了磚瓦木料。後來因故停工,後排殿房保留下來,掛在正殿的“佛國長春”匾躲過了一劫。
1958年,刁鋪公社決定在薛李村的圓覺庵中創辦“農業中學”。大躍進年代,這是作為政治任務來完成的,雷厲風行,日夜奮戰,進行改建。廟中的僧人全部安排在“一隊”“二隊”(圓覺庵所在地的生產隊)村民家中。住持心濤和尚在僧徒的幫助下,趁忙亂之際將已卸下放在院牆邊的“佛國長春”匾運送到村民李文龍家中。當時心濤和另三位僧人都安置在李文龍家的一間破屋中,心濤和尚將匾作為鋪板,上麵糊上舊報紙,再鋪上稻草、褥單,誰也不知道其中奧妙。
筆者想到那一年“吃大食堂”,鎮上好多古匾被砸後塞進了大灶的烈火之中……“佛國長春”匾又躲過了一劫。1961年,“農業中學”撤並後,圓覺庵又變成“薛李小學”的校舍。薛李大隊將廟東邊的幾間廂屋留下來,其中兩間做生產隊倉庫,兩間安排“僧人”的住房。
心濤帶著僧徒宗昆、宗侖和小沙彌惟清(俗名李文友),住入原廟東廂房。臨走前,心濤和尚把度過了半個世紀的“佛國長春”匾藏入李文龍家放草的小屋中,藏得嚴嚴實實。心濤法師叮囑文龍的母親,要嚴守秘密。1964年,薛李小學遷址,圓覺庵殿屋全部拆毀;1966年,「」初期,廂屋中僧人屋中翻個“底朝天”,神像、經書、香案、箱擔……全毀,僧人還俗參加農業勞動。村中草屋底下的“佛國長春”卻安然無恙,再次躲過一劫。
2011年,隨著改革開放,落實宗教政策,不少寺廟修復了。這時,我才知道“佛國長春”匾尚在,屈指一算,整整“百歲”。
2013年,我領著省佛教協會副會長、泰州南山寺新任住持大初法師,到村民李文龍家去看“佛國長春”匾。寶匾因在草堆中50餘年,多處蛀蝕損壞,好在字體完整,金字閃光,印鑒可辨……瞬時,我們肅然,默誦“阿彌陀佛”。李文龍是殘疾人,他是我在薛李小學任教時的學生,他母親年老力衰,見到我更是十分熱情。不久,通過協商,母子倆爽快地答應,將寶匾歸還南山寺……大初請寧波專業工匠對舊匾作了精心處理,百年古匾和南山古剎,再現輝煌,一起祝福佛國長春。
四、“聖手佛心”承載家族榮光
我在薛李村采風時,提到古匾,堂弟章慶廣說當年章氏家中也有一塊古匾,藍底金字,他印象中是揚州官府或官員所贈,書“聖手佛心”四個大字。2012年,我走訪薛余茂、薛余來、詹海青等幾位耄耋老人,他們都親眼見過古匾,並給我講述了傳奇般的故事……
薛李村實際上是由薛家莊和東李庄組成的(西李庄隸屬於大豐社區)。我的祖輩就居住在東李庄,現在東李庄(薛李三組)還有好幾戶章氏家庭。
我翻閱了章氏族譜(殘本)得知,遷善鋪(今刁鋪)章氏原籍徽州(今安徽省績溪),一世祖章起仁(1395-1462),字文彬,攜家人先遷至和縣,後居南京。第十一世祖章海鸞(1703-1755),字鶴儕,號友松,“邑庠生”,清代“雍正年間拔取第五名,入和州學。”明、清時期,我們的祖先在安徽和縣、烏江和江蘇南京、江浦、江寧、京口(鎮江)一帶生活了300多年。章海鸞在和州辦學授課,頗有名氣,官府中一些官員將子弟送來入學,“都司裘公、糧道李公皆遣子受業。”一個偶然的場合,淮安城守李遇春經“裘公”“李公”引薦,認識了章海鸞,立即聘為淮安“署內教授”。數年後,李遇春“遷升他任”,我們的十一世祖海鸞公卻丟了飯碗。也許是文人的自命清高,他改稱“章鶴儕”,“游 學淮揚,售詩字行,堪占籍泰興南城越街”。譜載:鶴儕公“縱情詩酒,工八分書,有鸞舞蛇驚之態”,章鶴儕(海鸞)成了章氏真正的遷泰始祖。
章海鸞之子章念祖(1739-1786),字大復,號雲峰,乾隆年間人,登仕郎(小小的九品官),他將家定居於刁鋪薛李村(當時稱“北李庄”)。章念祖長子章坦,長孫章銘,曾孫章江,詩禮傳家,三代俱為“太學生”“國學生”。章銘(1797-1845),字著常,號硯堂,終身從教。舊時稱祖父的祖父為高祖,“高祖”之父為“天祖”,章銘則是我的天祖,他在薛李及周邊鄉村中頗有名氣。近兩年我發現,薛李的薛氏、大豐社區的霍氏、廟灣的嚴氏……多家族譜上都有他撰寫的“譜序”或“傳記”,署名“硯堂章銘”。章銘之長子、我的高祖章江(1818-1860),家豫章,“太學生”,授泰興城“醫官”。他的醫術高超,尤以治療疑難雜症而聞名。有的傳言,豫章先生自製葯丸救治了一些生病的難民;有的傳言,豫章先生用草葯燒成湯葯,降伏了春荒時流行的瘟疫;也有人說,豫章先生曾用秘方秘葯,治好了一位揚州城裡的官太太的重病……於是,揚州官府或城裡官員贈送章家“聖手佛心”金字匾。
章氏家族,在薛李村從乾隆年間到咸豐年間,發展到鼎盛時期。豫章公弟兄五人,他為長兄,稱之“大房”。大房就有房屋前後四進,前三進均為四合院,院內有皂角樹、桂花樹。門廳、敞廳裝飾講究,“聖手佛心”匾高懸於敞廳之中。在村中,儼然是大戶人家。到了我曾祖章權一輩,因時局動亂,加之近房家族紛爭,家道式微。我的祖父和伯祖父、叔祖父一起,離開了薛李村,去鎮上創業。
據堂弟章慶廣講,家中的古匾後來傳到了一位近房的堂叔家,堂叔在泰州木器廠工作。也是大躍進年代,這塊匾就消失了,因上一輩人俱已離世,“聖手佛心”匾誰也沒有提過。這塊已超過160年的古匾,如果能再現,那簡直是奇跡了。
因為是章氏家族之事,所以寫得冗長了。我是想讓後輩知道,章家歷史上曾有一位慈善的、敬業的“醫官”。即使傳奇故事有誇張成份,“聖手佛心”,四個金字,畢竟承載著家族的榮光。
【本文作者:章慶生(微信公眾號:泗水文心)】
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6、附近的茶館誰上了紅網?
茶庵鋪鎮茶戶採茶。
紅網時刻常德11月6日訊(通訊員 楊春龍)茶葉產業是桃源山區鄉鎮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是農民增收致富的優勢產業。2016年至2021年,在各級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桃源縣以14個茶葉企業和8個茶葉專業合作社為主體,在茶庵鋪、楊溪橋、鄭家驛、西安、觀音寺、夷望溪等6個鄉鎮51個村,先後有30個現代農業(茶葉)特色產業園被納入省、市、縣級創建名單,其中: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個、省級現代農業特色產業園8個、市級現代農業特色產業園1個、縣級現代農業特色產業園20個,創建總投資8105.6萬元,其中省市投資1715萬元,地方配套資金2057.3萬元,園區業主自籌資金4333.3萬元。基地(核心區及輻射區)建設規模127213.6畝,綜合產值288671萬元,帶動就業19290人,帶動農戶65104人,帶動園區茶農人均收入突破2萬元。全縣農戶人均茶葉收入佔全年總收入的34.92%。基本形成了以茶葉產業園推動全縣茶產業和茶區鄉鎮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新格局。
茶葉特色產業園主要集中在桃源西南雪峰山脈與武陵山脈交匯地帶,五星級景點桃花源周邊,這里山青水秀,生態環境優越,10萬畝省級良種「桃源大葉」遍布其間。「桃源大葉」茶催生了古洞春、百尼茶庵、君和、神仙界等一批省、市級龍頭企業。2016年,自古洞春茶業創建省級現代農業特色產業園以來,先後有多個業主跟進,掀起現代農業(茶葉)特色產業園創建熱潮。產業園全面推進茶園基地建設、茶葉加工、市場營銷、產業融合、技術創新等項工作,為美麗鄉村建設和促進農民增收起到了積極引領和示範作用。
戴道晉副省長視察楊溪橋鎮岩吾溪村。
多功能茶園提質增效 一株「桃源大葉」茶,成就了桃源茶產業。產業園區茶園建設堅持標准統領,嚴格執行桃源大葉茶技術規范[HN常德(035-039)-2011]、《桃源紅茶加工技術規程》(HNZ176-2018)等標准,認真貫徹茶樹病蟲「綠色防控」理念,按照「一控兩減三基本」要求,建成8萬畝路相通、渠相連,旱能灌、漬能排標准化茶園,推廣2萬畝以殺蟲燈為主的綠色防控技術,5000畝以滴灌系統為主的水肥一體化技術。80%以上的鮮葉實現機械化採摘,80%以上的茶園實現了機剪、95%以上的茶園實現了機防。按照「生態立縣,旅遊活縣」的戰略目標,推進茶產業與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百尼茶庵茶業松陽湖「茶海」,君和茶業烏雲界里寶山「天空之鏡」,春峰茶業岩吾溪研學實踐教育園,神仙界公司休閑茶莊園等產業園,按高標准創建標准化綠色、有機茶產業基地,既為公司生產加工提供優質原材料,又打造出集採茶、制茶、品茶、購茶、茶藝表演等為一體的生態旅遊線路,多條茶旅線路與桃花源景點有機銜接,年接待遊客87.76萬人次,帶動全縣創造茶旅產值1.87億元。2020年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以「湖南:向短板發力,築牢扶貧基礎」為題,播放了我縣產業扶貧基地——君和茶業里寶山茶園茶農採摘茶葉的視頻。
標准化加工擴容升級加工產業園布局以規模茶園為中心,以初、精製加工企業為載體,近年來,改擴建現代化加工廠房16座,新增標准化(含清潔化、機械化、連續化、自動化)加工生產線40條,干茶保鮮庫800立方米,年鮮葉加工能力達到30萬噸,新增產能78.6%,解決了茶農鮮葉賣難問題。2020年,由省農業農村廳、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總工會聯合主辦的首屆「湖南紅茶」茶葉加工職業技能競賽在我縣百尼茶庵茶業和君和茶業成功舉辦,2021年,受省農業農村廳委託,由省茶葉學會、省紅茶產業發展促進會聯合舉辦的「湖南紅茶品質提升綜合技術研修班暨第五屆全國茶業職業技能競賽湖南區選拔賽」在我縣君和茶業舉辦,助推我縣茶葉產業園建設全面提擋升級。產業加工園區不但擴大加工規模,還注重培養提升員工加工技能,古洞春茶業鄭啟明榮獲首屆全國紅茶加工製作大賽銀獎,湖南「十大傑出制茶工匠」;在2020年常德市首屆紅茶手工制茶大賽上,劉老樹茶業劉化雲、羅亞明獲冠軍;2020年首屆「湖南紅茶」茶葉加工職業技能競賽,君和茶業詹偉競賽成績在全省72名參賽選手中名列第11位。
網銷渠道不斷拓寬產品營銷,創響品牌搶先機。全縣以建設產業園為契機,高舉「桃源紅茶」建設大旗,大力實施茶葉品牌帶動戰略,做大做強「桃源紅茶」、「桃源野茶王」、「桃源大葉茶」三個地標公用品牌。全縣有31個茶葉經營主體被批准使用「桃源紅茶」地理標志,「生態茗片 桃源紅茶」廣告牌橫跨長張高速,「桃源紅•湖紅韻•紅中國」宣傳主題,唱響北京第二屆世界茶節。各茶業園區企業制定技術標准,塑造品牌核心價值,精心打造公用品牌下的企業品牌,新增「胡婆寨」、「一峰尖」、「岩吾溪」等注冊商標18個。2016年來,我縣積極參加省內外茶葉展博會,開展茶企、茶商聯誼對接活動,已經連續舉辦了六屆桃源紅茶節,邀請全國各地茶商、多家主流媒體和自媒體宣傳、推介桃源茶葉,與國內客商集中簽約近50億元,先後有福建、陝西、廣東、新疆、北京、湖北、上海等地茶商與園區企業建立貿易合作關系。縣域茶葉企業、茶葉合作社在全國大中城市、重點路段建有100多家自營、直銷店,打造自己的產品品牌。全縣開展桃源茶進賓館、進茶館、進餐館、進超市、進機關等「五進」活動,倡導桃源人喝桃源茶。此外,各產業園經營業主通過「互聯網+茶」電子商務平台,線上、線下,全方位、立體式開展茶葉銷售。
第八屆中國國際農發基金南南合作研討班暨第九屆。
技術創新活力增強產業園建設必須依靠科技支撐,這是產業園主們的共同認知。在產業發展初期,領銜參與創建茶葉特色產業園的公司、合作社就與湖南農業大學、湖南省茶葉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簽訂了技術服務協議,並聘請有中高級職稱和大學以上學歷人員組成的科研及技術推廣隊伍,有從事多年茶園培管的技術人員,也有專攻茶葉加工技術的工匠。古洞春茶業「桃源大葉3號」、「桃源大葉4號」研究已經取得較大進展,岩吾溪茶業與湖南農業大學開展的茶葉控氟技術試驗開始啟動,機采、機剪、機耕、機防技術全面推進,技術標准不斷完善。2017年以來,古洞春茶業研究出茶飲料、茶製作等發明專利和茶葉翻炒、篩分、揉捻、提香裝置等實用新型專利共計10項;神仙界茶業「一種手築紅茯磚茶的制備方法」發明專利經初步審查合格,已進入實質審查階段。園區企業研製的產品獲得多個大賽獎項,2020年,在第十屆「中綠杯」名優綠茶產品質量推選大賽上,君和茶業研製的「君和雲露」綠茶獲得金獎,金陽茶業研製的「野茶王」綠茶獲得銀獎;在第十二屆湖南茶業博覽會上,百尼茶庵茶業研製的野茶獲得「茶祖神農杯」綠茶金獎、益峰尖茶業研製的「一峰尖」紅茶獲得「茶祖神農杯」紅茶金獎;在第二十二屆中國中部(湖南)農業博覽會上,君和茶業研製的「君和•雲鼎(桃源紅茶)」獲得金獎;在農業農村部、重慶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第十八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上,匠者茶業研製的紅金芽、君和茶業研製的野生紅茶榮獲金獎。2021年,君和茶業研製的「君和」牌雲領1028、君和玉露在中國茶葉流通協會主辦的「華茗杯」2021綠茶、紅茶產品質量推選活動中獲得金獎;匠者茶葉研製的「湘匠者牌紅金芽紅茶」在「黃山杯」首屆全國傳統名茶產品質量推選活動中獲得紅茶金獎。
產業融合譜寫新篇一是創新產業內鏈。公司、合作社流轉農民土地創建產業園,主要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茶農」的模式聯結茶農,茶農能得到土地租金、打工薪金,脫貧區農民還能得到分紅利金。此外君和茶業創新推出「委託培管+負面清單」模式,對於達到採摘質量標準的鮮葉以高於市場10%的價格收購,年底公司提取20%的純利潤給予分紅和獎勵,對採摘不合格的鮮葉,降價收購並取消分紅和獎勵,近兩年來公司給予農戶分紅和獎勵57萬余元。匠者茶業推出「一地生四金」模式,公司將財政資金以股份形式量化到合作社貧困人員,貧困人員與基地扶貧項目簽訂利益聯結機制協議,讓農戶在一塊茶地上同時獲得「租金、務工薪金、專項本金、分紅利金」,簽訂協議的173戶近5年內可得幫扶分紅22萬元。二是推進茶旅融合。春峰茶業創建的省級現代農業特色產業園,地處常德市美麗鄉村——楊溪橋鎮岩吾溪村。近幾年,在省市縣農業農村部門和鎮村兩級的支持下,公司籌資近1000萬元,建成了生活館、體驗館、茶展館、遊客接待中心,建築面積達到5000多平方米,還建起了1.2公里的觀光走廊和旅遊設施,日可供1000人食宿及開展研學旅行、休閑度假活動,每年有大批的中小學生和遊客到這里開展研學、勞動實踐教育和旅遊休閑觀光活動,2017年,央視七台《最美中國鄉村行》欄目組到實地采訪,並在當年全國「兩會」期間播出,反響強烈。百尼茶庵茶業、君和茶業、春峰茶業開發「茶旅+民宿」、「茶旅+文化」、「茶旅+研學」等茶旅新業態,以茶興旅、以茶促旅,實現了茶葉產業與旅遊、教育、文化等新產業新業態融合發展,帶動本地茶農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
躬耕茶園,撒播希望。將茶資源優勢轉化為茶產業、茶文化、茶旅遊、茶研學等融合發展優勢,建設美麗、幸福的新鄉村,是桃源縣現代農業(茶葉)特色產業園規劃的目標,喜迎山鄉巨變,未來可期!
來源:紅網時刻常德站
作者:楊春龍
編輯:姚曉雅
本文為常德站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s://cd.rednet.cn/content/2021/11/06/10371582.html
7、成都旅遊必去的十個景點
成都旅遊必去十大景點
成都,一座讓你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豐富的自然景點以及人文景點包圍著這座古老的城市,如果你想一一游覽,可能需要花費過多的時間。為了讓大家能領略到成都的獨特魅力,經過多方面的整理資料以及遊客的回訪,我們為大家匯總了成都旅遊十大必去景點,趕緊來看看吧!
一、九寨溝:童話世界
「黃山歸來不看山,九寨溝歸來不看水」。沒有一個到過九寨溝的人,會否認它超凡的魅力。人們說,如果世界上真的有仙境,那就是九寨溝。九寨溝四季景色都十分迷人,春時嫩芽點綠,瀑流輕快;夏來綠蔭圍湖,鶯飛燕舞;秋至紅葉鋪山,彩林滿目;冬來雪裹山巒,冰瀑如玉。
二、都江堰:古代水利工程
位於成都平原西部的都江堰建於公元前256年,是世界上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也是世界自然文化遺產,正因為都江堰的存在,使川西平原成為「水旱從人」的「天府之國」。游覽都江堰的同時可以學習到很多水利知識,給你超出想像的智慧啟發。
三、樂山大佛: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
舉世聞名的樂山大佛坐落於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交匯之處,是8世紀人們在一座山岩上雕鑿出來的,是世界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像,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他頭與山齊,足踏大江,雙手撫膝,氣宇非凡。沒一個到樂山和這座「世界大佛」親密接觸的遊人,都會對古代雕塑師那堅韌的毅力和高度的智慧表示出由衷的贊嘆和欽佩。坐在大佛腳下,包攬江色,體味人與自然交相輝映的勝景,也是人生不可錯過的體驗。
四、峨眉山:峨眉天下秀
峨眉山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秀美的山色和神話般的佛國勝景構成了峨眉山獨有的「仙界風光」。春天的時候,峨眉山中可以看到山花爛漫的美景;冬天裡,這里又有成都地區少見的冰雪風光。峨眉山就像一部古書,有著理不清讀不透的深意;峨眉山又像一座神秘多姿的綠色寶藏,等著旅遊者去探尋它的真、它的美。
五、青城山:青城天下幽
青城山是中國道教的發源地之一,素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譽,是中國道教十大洞天中的「第五大洞寶仙九室之天」。2000年青城山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山內有全國最為集中的道教宮殿建築群,珍藏著大量古跡文物和近代名家手跡。在此,你可以盡情享受「青城天下幽」的神采,領悟道家無為而治的文化。
六、武侯祠:丞相祠堂何處尋
武侯祠是中國影響最大的三國古跡,也是中國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祠廟,主要由惠陵、漢昭烈廟和武侯祠三大部分組成。祠內古柏森森,亭閣迴廊,環境幽雅,殿宇宏偉。蜀漢歲月雖已逝去,諸葛武侯的氣節依然長存於武侯祠這片紅牆碧瓦之處。而祠外的錦里街讓你彷彿回到清末民初的成都,盡情領略舊時成都人的生活精華。
七、成都大熊貓繁育基地
成都大熊貓繁育基地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建立於大城市的大熊貓繁育基地。大熊貓繁育基地內建有大熊貓博物館,是世界上唯一為珍稀瀕危野生動物建立的專題博物館。在大熊貓館、蝴蝶館以及脊椎動物館三大相對獨立又有聯系的展館裡面,展出著各類珍貴的圖照、資料以及采自四川的各類野生動物標本實物。
八、杜甫草堂:詩聖故居
杜甫草堂是中國唐代大詩人杜甫流寓成都時的故居。公元759年冬天,杜甫為避免「安史之亂」。攜家由隴右入蜀,營建茅屋而居,稱「草堂」。杜甫在此居住近四年,創作並流傳至今的詩歌有240餘首。成都杜甫草堂是現存杜甫行蹤遺跡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最具特色和知名度最高的一處。
九、金沙遺址
金沙遺址被稱為21世紀中國首項重大考古發現,它是研究古蜀文明的一塊重要基石。金沙遺址博物館是在考古現場原址上修建的專題性博物館,館內寬闊優美,布局別有匠心,讓人感覺漫步在一個都市園林中。走進金沙遺址博物館您就可以深切體會到它為什麼被稱為「中國一流的博物館」,其建築的宏偉別致,展陳方式的新穎獨特,將完全刷新您腦中對一般博物館的舊印象。
十、西嶺雪山:窗含西嶺千秋雪
成都西嶺雪山風景秀麗、氣候宜人、距成都僅120公里。它是中國目前規模最大、設施最好的大型高山滑雪場、擁有大型雪上游樂場和大型滑草場、高山草原運動游樂場,雲海、日出、陰陽界、日照金山、森林佛光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高山奇觀。在西嶺雪山,即可領略大自然的奇美,也可以在運動中不斷超越自我、超越極限。
拓展:成都美食
1、串串香
串串香,起源於四川成都,是四川地區特色傳統小吃之一,也是草根美食最大眾化的'體現,它實際上是火鍋的另一種形式,所以人們又往往稱其為小火鍋。「串串香」名字的由來是因為這是一種以竹簽串上各種菜,將其放進滾燙的火鍋中涮著吃的小吃。串串香以其獨特的魅力和鮮明的特色遍布於全國眾多城市,「麻辣燙」亦是其變體,可以說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串串香的存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串串香已成為四川味道的代表之一。
2、缽缽雞
缽缽雞,這個已經有了上百年歷史的美食,享譽全國,它主要使用陶器缽來盛放,所以叫缽缽雞,缽缽雞最主要的佐料就是辣椒,其次還有許多其他的調料,最主要的還有去掉骨頭之後的雞片肉,攪拌之後,特別入味。缽缽雞皮脆,但是肉質鮮嫩,以辣椒為主料的它少不了勁辣,不甜不咸,味道適中。
3、麻婆豆腐
麻婆豆腐是一道非常具有四川特色的美食,用四川俗稱的「灰貓兒」加肉末和郫縣豆瓣燒制而成,出鍋是加上豆粉收汁,撒上蔥花,一道滾燙,麻辣的麻婆豆腐就可以出鍋了。
4、擔擔面
擔擔面是四川成都和自貢著名的地方傳統麵食小吃,據說源於挑夫們在街頭挑著擔擔賣面,因而得名。擔擔面是將麵粉擀製成面條,煮熟,舀上炒制的肉末而成。成菜面條細薄,鹵汁酥香,咸鮮微辣,香氣撲鼻,十分入味。2013年,擔擔面入選商務部、首次評選的「中國十大名面條」。
5、龍抄手
龍抄手創始於本世紀40年代,當時春熙路「濃花茶社」的張光武等幾位伙計商量合資開一個抄手店,取店名時就諧「濃」字音,也取「龍鳳呈祥」之意,定名為「龍抄手」。龍抄手的主要特色是:皮薄、餡嫩、湯鮮。其原湯是用雞、鴨和豬身上幾個部位肉,經猛燉慢煨而成。原湯又白、又濃、又香。
6、麻辣兔頭
麻辣兔頭又叫雙流老媽兔頭,從開店至今已有十年歷史,於2003年向國家商標總局注冊了「老媽兔頭」頭像圖案。麻、辣、香的,深受蓉城及外地消費者的喜愛。
7、夫妻肺片
夫妻肺片是一道四川名菜,由郭朝華、張田政夫妻創制而成。通常以牛頭皮、牛心、牛舌、牛肚、牛肉為主料,進行鹵制,而後切片。再配以辣椒油、花椒面等輔料製成紅油澆在上面。夫妻肺片,製作精細,色澤美觀,質嫩味鮮,麻辣濃香,非常適口。
8、鍾水餃
在四川,水餃只是作為一種小吃,因此餡心多用肉製作,製作也講究得多,配上特製的好湯和調料,互相補充,相得益彰。以前,成都賣水餃的攤店不少,其中以「鍾水餃」最為有名,這是因其水餃皮薄、餡嫩、味美之故。
9、三大炮
三大炮是著名的四川地區傳統特色小吃,主要由糯米製成,由於在拋扔糯米團時,三大炮如「彈丸」一樣,發出「當、當、當」的響聲,分為「鐵炮」,「火炮」,「槍炮」,故名總稱「三大炮」。吃時配以「老蔭茶」,別有風味。三大炮有香甜可口、不膩不粘又化渣的特點,且價廉物美。
10、冒菜
冒菜是一道以肉類、豆製品、青菜、海鮮、菌菇類作為主要食材製作而成的菜品,起源於成都,具有四川特色的傳統小吃。冒菜最為講究的吃法為"干碟",即在小碟中放置乾的辣椒粉,加上鹽,味精等的調料,將鍋里燙好的菜在干碟里輕輕一蘸,然後就可以送進嘴裡,味道又香又辣,甚為可口。冒菜價格低廉,麻辣鮮香,既解饞又下飯,贏得了群眾的喜愛。
成都歷史文化
方言
成都市方言分布情況:青羊區、錦江區、金牛區、武侯區、成華區、龍泉驛區、青白江區和金堂縣的大部分地區講西南官話-成渝片;邛崍市、崇州市,大邑縣、蒲江縣和新都區、溫江區、都江堰市、郫縣、雙流區、新津區的大部分地區講西南官話-灌赤片岷江小片;部分地區講東北官話;錦江區、金牛區、成華區、龍泉驛區、青白江區、新都區、溫江區等區和各個縣市的少數鄉村講客家語(該地稱土廣東話),以市郊洛帶鎮為中心的周邊十幾個鄉鎮最多;金堂縣少數鄉村講湘語;都江堰市部分地區講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