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體系認證 » 體系認證中存在的問題

體系認證中存在的問題

發布時間: 2022-10-12 12:58:27

1、我國標准體系建設目前存在哪些問題

存在的問題:
1、參與國際標准化活動的能力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
在ISO和IEC制定的2萬多個國際標准中,中國為主提出或主導制定的國際標准只有73項;可見,我國參與制定的國際標准數量和范圍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巨大,在控制產業和技術、維護和提升國家競爭力、開拓全球市場,維護國家經濟利益與安全等方面,我國參與國際標准化活動的水平和能力還有待提高。

2、標準的適應性和有效性有待進一步提高。
長期以來,由於標准立項過程的市場驅動機制不強,企業參與標准制定的意識較為淡漠,標准制修訂過程缺乏開放性和透明性,標准實施狀況反饋機制缺乏,致使標准不能與市場、經濟和社會發展相吻合,不能真實、全面、有效地反映相關各方的利益,即使存在問題或不符合需求也難以進行修訂等。

3、標准化工作的執行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強。
對於全社會包括各級政府、企業、普通群眾、市場監管的相關部門等來講,「標准」制定出來後,最重要的是必須不折不扣地執行。只有這樣才能提升整個標准化水平和居民生活質量,加快國家經濟建設。近些年來,盡管許多行業都有所謂的「國家標准」,但是依然有許多問題被不斷地曝出,主要原因還是在於標準的執行力度存在問題。

4、部分標准尤其是涉及生命健康的安全標准之科學性有待進一步提升。
目前,我國的部分標准尤其是一些涉及生命健康的安全標准低於發達國家標准,監測的標准低,項目也少。日前鬧得沸沸揚揚的麥樂雞「橡膠門」事件,麥當勞方面聲稱,使用相關的兩種添加劑符合中國現行國家標准,但是英國的麥當勞就沒有發現這兩種添加劑,因為英國的相關標准不允許添加這兩種物質。也就是說,不同的國家對此有不同的技術標准,而一些發達國家較為嚴格,我國則相對寬松。

5、部分標準的檢測方法有待進一步改善。
目前,我國的標准還存在這樣一種現象,就是標准早就制定了,統一且都被認可的檢測方法卻仍在「難產」和「臨時抱佛腳」的等待之中。當年沸沸揚揚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之所以造成那麼大的惡劣影響,檢測方法的落後以及被鑽空子利用,事實上正是一個重要背景——因粗陋的「凱氏定氮法」以簡單的含氮量來測定牛奶中的蛋白質含量,於是,高含氮量的化工原料三聚氰胺被不法廠商當作「蛋白精」大量加入牛奶,而長期未被監管部門察覺。

2、ccc認證中嚴重不符合項和ISO9001:2008質量體系中嚴重不符合項分別有哪些?

3C重視安全,其中嚴重不符合項應包括:產品的一至性、產品的安全測試(依據國標針對產品做安全的試驗報告記錄)、主要原材料的管理(要第三方檢測機構的檢驗報告)、例行檢查(就是產品裝盒的前一道工序,看是否混入利器、雜物、對人身安全影響的其它東西)以上所說都要有記錄。具體要看生產什麼東西,然後參考國標

3、iso三標體系認證的弊端

三標認證的興起源於政府對一些特殊行業的特別關注.並非源於利益驅動.
你說的四個角度,我認為沒有存在弊端,是企業實施認證存在一些困難.
對於管理者,執行者,員工的自身素質,能力方法,都會有更高的要求,工作量的增加,面臨更復雜的生存環境,成本會在短期內增加,內部實施阻力的加大.
消費者,可能會不太認可企業責任的行為,因為他們在買單.
認證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非少數人在短時間內可實現的任務.
認證的水分大,緣於企業的人才,技術,資金的准備和投入不足,外部市場的不規則有關.
因此,基礎不足,上三標,只能是形式,讓第二方不信任.
環境,安全,許多企業重視不夠,並不會因為你有證書,市場會有多大變化,因為市場相信效率,數字,責任.
最後說一點,體系是管理平台,技術才是主演,兩者結合加上經濟控制,不能偏廢.
作出一個產品,檢驗合格,是技術問題,批次都合格
,是一個技術管理問題,顧客由不信到信任,這也是一個過程.
我不是達人,不能從四個方面進行論述.見諒.

4、ISO9001認證的常見問題

1.無文件化的管理辦法;
2.設計任務及進度要求未明確規劃;
3.職責劃分不明確;
4.設計已發生許多改變,設計計劃未更新;
5.無設計輸入;
6.設計輸入不齊或相互矛盾;
7.設計輸入的充分性與適當性未經評審;
8.設計輸出的表述太主觀、模糊或無允收准則;
9.輸出未能滿足輸入要求;
10.輸出的資料不全,未能滿足采購或生產所需
11.哪些為重要的產品特性不明確;
12.無設計審查記錄;
13.審查流於形式、空洞,未能識別問題;
14.該參加設計審查的人員未參與;
15.無設計驗證記錄或不全;
16.如何進行驗證無標准;
17. 新零件、新材料未驗證及承認
18.無設計確認記錄;
19.把驗證記錄當做確認的記錄,未站在使用的立場進行設計確認;
20.設計更改未經評審、驗證、確認。 1.無文件化規定;
2.未明訂相關單位的權責;
3.未訂定供應商選擇辦法;
4.未建立認可的供應商名單;
5.采購對象不是經認可的供應商;
6.需評鑒的供應商對象未依產品種類界定清楚;
7.未依供應商達成合約要求的能力來選擇;
8.已認可的供應商無評鑒或選擇的相關記錄資料;
9.供應商交貨的質量經常不良,未採取有效的改善措施;
10.對供應商交貨評核方式不適當或記錄不實;
11.供應商的資料未定期更新;
12.對供應商交貨評核的結果無後續的獎懲管理措施;
13.采購文件發出前,未經相關權責人員審核;
14.采購文件上對要求說明不明確;
15.未標明相關工程資料的適用版本;
16.末標明產品適用標準的標題、編號及發行版本;
17.要求供應商提供質量證明文件及記錄未在采購文件上寫明。 1.生產及安裝程序未規劃完整(如欠缺生產流程、設備布置;
2.生產及安裝程序書未涵蓋整個製程或未建立程序書;
3.生產及安裝的控製作業不完整,如欠缺: 特殊尺寸要求。 工作執行方法。 取樣方式。環境條件等。 4、作指導書末包括適當的生產和安裝設備、工作環境、參考標准/法規及質量計劃;
5.生產及安裝時,未規劃合適的檢驗與試驗站;
6.製程中未加以監控(如監控產品特性、作業程序、作業方式圍要設備控制、安全控制等);
7.製程安排不合理造成瓶頸及等候;。
8.設備的製程能力不合規范要求(如精密度、硬度等);
9.設備元制定維護保養計劃的辦法或程序或保養計劃並未執行。環境控制;
10.對於公共設施(如工〕,用水、壓縮空氣、電力等)未定期查證;
11.製程及設備的變更並無評估及核可;
12.未訂定書面的工作技藝基準或代表性樣品;
13.未規定特殊製程項目(加熱處理、電焊等);
14.特殊製程沒有核可的書面程序;
15.特殊製程人員沒有合格的資料證件及訓練記錄;
16.特殊製程設備未經確認即使用;
17.特殊製程中,未監測及控制其工藝特性,也末留存記錄(如熱處理升降)。 1.質量手冊中未顯示質量管理體系的文件架構;
2.實際運作文件與質量手冊中規定的文件體系不符;
3.質量手冊未識別並充分描述各過程的控制原則或與IS09001的要求不符
4.質量手冊未包括或連接到各相關程序書;
5.欠缺相關程序書與作業規范以符合質量手冊的要求;
6.系統涵蓋的范圍未描述7.部分外包過程未納入系統(二)文件控制。 1.無程序書;
2.文件核發控制未包括質量管理體系有關的所有文件及資料
3.無文件審核程序或由相關權責人員審核的規定;
4.已發行文件的審查或核准人員不符規定要求;
5.已發行文件上的編寫、審核、核准或發行日期欄空白;
6.兩份文件的名稱或編號重復;
7.文件分發對象沒有登記控制;
8.使用單位所持有文件與分發單位登記不符;
9.使用單位仍然使用或持有作廢文件;
10.作業場所使用非經正式發行的文件或表單;
11.作廢文件仍保留在工作檔案中,且沒有任何識別;
12.受控文件上未依規定蓋發行章;
13.從總公司來的質量文件沒有納入控制;
14.質量文件的原稿未適當保存及控制;
15.無文件變更的審核作業規定;
16.無法顯示文件最新修訂情況(如缺少總覽表或其他控製程序);
17.文件變更或修訂後,未在文件總覽表登錄;
18.文件變更或修訂後,未對原分發單位子以通知、分發或抽換;
19.文件變更後,其他相關影響到的文件或作業末配合檢討修訂;
20.使用人直接在文件上刪改不適用之處,未循正式程序修訂文件
21.文件模糊不清已無法辨認;
22.外來標難、規范未列管。 1.未建立質量記錄的控製作業程序書;
2.未明確列出哪些質量記錄需要控制;
3.主辦單位,提出方式(使用時機)未予以明訂;
4.相關或協辦單位未保存(收集)所需的記錄;
5.主辦單位未訂定應分發單位以作分發控制;
6.質量記錄無編號不易識別;
7.未編訂目錄、索引以利控制;
8.檔案分類不良、不適當,末視情況以性質、案別
9.檔案未編目錄、各檔案未訂子目錄;
10.未設立檔案室或檔案櫃管理;
11.取閱管理不良,如閱後未歸原位;
12.儲存場所不適當;或日期來分類
13.計算機軟體保存不良,元專用保存盒存放而致損壞
14.討時或無效的記靈夫子H鉑毀而餞晉—
14.過時或無效的記錄未予以銷毀而堆置;
15.記錄中斷,對質量作業未持續填報記錄;
16.留存不全;
17.來自供應商的控制記錄未留存;
18.借出、歸還無登記及催還制度;
19.計算機軟體未復制,於損壞或中毒時無備份;
20.保存期限規定不合理,不符法令規定,或未參照合約或產品壽命訂定。 1.未按預定計劃或定期執行;
2.審查的范圍過少,未作整體效果的評判
3.記錄留存不全;
4.審查輸入不齊;
5.無審杏程序或辦法;
6.審查輸出無資源及改善方面的意建。 1 未訂訂員工訓練辦法;
2.培訓辦法內容空洞,未具體訂定訓練對象、科目、時數、考勤、登錄等;
3.僅有新進人員訓練,未規劃在職人員訓練;
4.未通盤考量訓練需求,預做妥善規劃,訓練隨興而做;
5.訓練對象僅限於生產及品管人員,而未及於設計、采購、倉儲、行銷、J事等部門;
6.訓練課程內容偏頗,如只有專業工程課程,
7.高階主管未接受質量方面的訓練;而無質量方面課程;
8.訓練計劃常因遷就生產工作而延期、縮減或取消;
9.未檢討、評估訓練成效,以回饋至訓練計劃的訂定;
10.未明確界定那些影響質量的人員所需具備的資格條件;
11.影響質量的人員未能勝任工作;
12.法令規定的人員無合法上崗證;
13.未保存完整訓練及檢定及經歷、教育記錄;
14.訓練記錄未登錄於員工個人資料上; 1.界定及聲明質量方針的階層不夠高(最好為最高階層);
2.只籠統介紹、含糊不清而未明訂質量方針;
3.方針的聲明無管理階層簽署,廠內人員又大部分不了解;
4.質量方鍘『未包括承諾,或與組織整體經營宗旨不相關連;
5.質量目標過於抽象或流於口號化;未量化,無法評估;
6.質量目標沒有進行分解訂到相關職能或層次;
7.基層人員不了解質量方針或對其漠不關心,30%不了解質量方針;
8.質量方針空洞化,與質量目標不相連,而致無法實施及維持;
9.教育訓練或質量宣導未將質量方針列為所需的科目。 1.組織表及職責劃分未經正式程序予以發行;
2.組織表及職責劃分表沒有保持最新版,與現況不符;
3.組織表及職責劃分表訂定至公司級、而各部門乃至各崗位的組織及權責劃分不明確;
4.權責劃分過於簡單,未能明確完整地將權責標出;
5.未能提供內部溝通的證據及溝通效果不理想;
6.權責劃分過於簡單,未能明確完整地將權責標出;未能提供內部溝通的證據及溝通效果不理想;管理代表的資格不適任,應付式指派一掛名人員擔任,對管理體系不了解。 1.無台約審查程序書;
2.合約審查程序書未包含: 各項要求(如數量、價格、規格、交期等)的文書化規定; 解決任何與標單上不同的要求; 達成合約要求的能力; 合約變更的審查 3.已簽訂合約的相關疑問,未在製造前加以澄清解決;
4.業務人員未能將客戶需求提出作內部溝通;
5.合約更改處沒有簽章確認;
6.未審查工程、質量及交期是否能達成合約要求或不考慮法規的要
7.合約內容未充分轉移到製造命令;
8.合約變更時,未再行審查或與相關單位協調;
9.合約變更內容未通知所有相關單位;
10.電話或口頭訂單,未執行合約審查;
11.未規定合約審查記錄的保存年限;
12.合約審查記錄未予適當管理;
13.與客戶以電話、口頭及傳真等業務溝通的記錄末保存。 1.未建立產品的標識方法;
2.產品識別不能與設計或相關的文件有所關連(如引用規格樣、批號、爐號及相關的檢查或試驗等);
3.產品未依規定方法記錄或識別;材料等級、圖
4.方法識別物料、在製品(半成品)或成品的屬性(如無流程F伴隨產品,無適當的實體識別或區隔,合格品與不合格品混合堆放,無明顯的拘束;
5.產品的標識不明顯、不清晰;
6.標識材料生銹、腐蝕或破損;
7.標識非由權責人員確認;
8.產品的追溯性有特定要求時(如法規溯性特定的程序或方法;
9.每個產品或每批產品無特別的標識;標准、規格或合約等規定),無追;10.標識更換或產品組件更換時,未反映到記錄上;
11.當物料分割後,標識未移轉到各個分割部品。 1.未確定哪些基礎設施要控制;
2.未策劃維護的方法;
3.未實施維護並保留記錄;
4.未遵循法規要求;
5.未確定各場所哪些環境因素對質量有影響。

5、9000質量體系認證過程中應注意什麼問題

1、首先要全體員工明確,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並不是誰強加給本企業、本部門的差事,即不是「人家要我干」,而是「自己需要干」。只要弄明白了這一點,那麼,改善觀念與做法,就會在執行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在全體員工中逐漸產生、形成,工作自覺性也會自然地激發起來。2、通過各種培訓、教育,讓幹部、意識到:ISO9000質量是涉及企業所有員工必須全員參與的:是建立於「上下一體」的經營基礎上的。它注重:「質量、現場、成本、效益」這一求實意識。

6、tuv認證最容易出現的問題

TUV認證一般分三種的:
第一種是:產品認證,這個就是拿產品進行檢測,主要出現的問題就版是產品權不合格,出現後可以選擇整改,再重新測試,不過重新測試需要收費。
第二種是:體系認證,這個一般是ISO9001,ISO14001..,主要出現問題就是別太多,可以有幾個一般不符合項,要是超過數量,就得重新審過,也要重新交費,主要注意點就是按體系標准要求把相關文件准備好,如果做不好也要找專門的咨詢公司來協助。
第三種是:驗廠審核,這個一般是按你們買家要求,一般是審員工考勤、消防、環保之類,這類審核較難通過,一般是要專業的輔導公司來協助,因為要是不合格,會在網上也有不合格的記錄的,其它買家也能看到這個記錄。望採納

7、質量管理體系認證iso9001問什麼問題

ISO體系認證的相關問題:

1、前期准備工作:建立了文件化的質量管理體系;質量管理體系運行三個月以上;至少進行過一次內部質量管理體系審核與管理評審,且內審已覆蓋所有的 場所和標准條款;提供質量手冊及程序文件。

 2、與相關人士進行信息交流。通過人員互訪、電話、傳真、電子郵件等方式相互了解,確定實施認證的初步意向和可行性。

3、提交認證申請。有意向的申請組織填寫《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申請表》及其附件《認證信息調 查表》,認證公司進行評審通過後,將與申請組織進一步聯系,必要時進行現場訪問, 了解受審核方的基本情況和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與實施情況, 並作出書面報價。

4、簽訂合同。在獲得申請組織明確的合同簽定意向並通過了合同評審後,雙方簽訂《質量 管理體系認證服務合同》 , 認證公司將指定審核組長自合同生效日起負責審核活動的開展與實施。

5、進入第一階段審核(預評審)。受審核方將正式發布的質量管理體系手冊、程序文件送交認證公司,由審核 組長根據認證要求在組織現場進行文件審查,並將審查結果書面告知受審核方。 如有不符合處,受審核方應作修改直至滿足相應要求為止。 

7、進入第二階段審核(現場審核)。審核組將按照認證計劃實施現場審核。審核要求覆蓋申請認證全部范圍並符 合 ISO9001 質量管理體系標準的全部要求。以抽樣審核的方式進行。第二階段 審核將開出不符合項,並要求實施糾正。現場審核將給出書面的審核報告,宣布現場審核結果,告知是否予以推薦注冊。

8、進入發證後的監督(監督審核)。在證書有效期內安排3次監督審核。第一次監督審核在 6-9 個月內進行(從初審完成日期計算),以後每一次不超過 12 個月,基本程序參照初次現場審核進行。根據監督審核結果,認證公司將作出保持、擴大、縮小、暫停、注銷認證的決定。

9、進入復評(換證審核)。認證證書有效期屆滿時, 獲證方至少應提前 3 個月向認證公司提出復評申請, 復評合格後,換發新證書,復評程序與認證程序一致。復評可與有效期內的最後一次監督審核結合進行。 


(7)體系認證中存在的問題擴展資料

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是被全球認可的質量管理體系標准。ISO9001是國際標准化組織融合現代管理學最新的理念精華,推出的最新質量管理體系標准,更加適用於各種類型、各種行業的組織。

ISO9001為組織提供了一種切實可行的的方法,以體系化模式來管理組織的質量活動,並將「以顧客為中心」的理念貫穿到標準的每一元素中去,使產品或服務可持續地符合顧客的期望,從而擁有持續滿意的顧客。

希望可以對你有幫助!

8、企業要通過ISO體系認證應該注意那些方面?

  1 關於過程識別
ISO9000:2000標准強調了過程識別、過程式控制制和過程改進。企業在貫標過程當中往往忽視這個環節。通常的做法為,企業各部門首先要識別其主要工作、主要過程、在充分了解過程的基礎上評價過程,確定過程是否存在風險,對易產生風險問題的環節進行過程監控,使過程處於受控狀態,使過程的輸出穩定。另外還要注意過程改進,ISO9000八項原則中強調持續改進是永恆的目標,因此企業要不斷的改進過程,不斷完善過程,從而使企業的管理水平提升。

2 關於質量目標
標准要求企業在相關職能和層次上建立質量目標。質量目標應包括滿足產品要求的所需內容。因此企業在制定目標時要考慮產品要求,包括性能、法律法規要求;要考慮過程,ISO9000標准強調識別過程、評價過程、了解過程的現有狀況,並在此基礎上制訂適宜的目標;目標要體現改進,並為實現改進策劃適宜的方法。如企業要提高一次交檢合格率,那麼首先要統計現有的水平、狀況,分析影響一次交檢合格率的原因,並針對原因採取改進措施,從而使合格率提高。以往審核時經常發現企業的目標已經完成,甚至現有的目標值遠遠高於企業制定的目標,這樣的目標是不適宜的,不能體現過程改進。

3 關於文件和記錄

標准要求應編制和保持質量手冊,對程序文件的要求只提出必須建立6個程序,即文件控製程序、記錄控製程序、內部審核控製程序、不合格品控製程序、糾正措施程序和預防措施程序。以上程序集中在第4章的文件要求和第8章的測量分析和改進之中。由於ISO9000:2000版標准適用於不同類型、不同規模、不同產品的組織,因此其對程序文件的要求也側重在文件建立和改進、完善方面,對產品實現過程以及過程式控制制方式,需要企業自己去識別。企業識別時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 顧客及其相關方的要求
☆ 相關的法律、法規及標准要求
☆ 主要過程活動
另在編制文件和記錄時,首先要進行策劃,審核時經常發現文件編寫缺乏依據。如工藝文件、檢驗文件的編寫與技術要求不一致,記錄編制不便於操作,如檢驗記錄中未明確技術要求及看不出記錄結果是否符合要求。

4 關於設計和開發
設計和開發輸入的主要內容應當包括功能和性能要求,很多企業在確定設計輸入時對產品的功能和性能要求識別不是很充分,如專用車設計,其專門用途應當是主要設計輸入,有些企業僅是把一般的通用法規和標准要求作為設計輸入,對專用車的特殊要求沒有納入設計輸入中考慮。
對設計和開發輸入和輸出的關系不理解,如某企業發現設計輸入中要求制動距離是100Km/h時≤53m,而輸出中是80Km/h時≤50.7m。輸出應當是以能夠針對設計和開發輸入進行驗證的方式提出。
設計和開發驗證中對驗證結果出現不滿足輸入要求的情況應當採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審核中發現有對可靠性的驗證達不到要求時沒有相應措施。
設計和開發確認,多數企業將公告型式試驗或者鑒定等作為確認,實際這些都是政府行為,並不能滿足標准關於確認的要求。應對樣品進行充分試驗,依據是企業的技術規范,而不是國家標准。
設計和開發階段是由設計和開發策劃活動來確定的,一般設計和開發階段應當是與實際進行的項目相適應的,在這方面很多企業的設計階段不能結合自身特點定義。

5 關於檢驗和不合格控制
對產品的特性進行監視和測量的依據應當是企業的技術規范。整車出廠檢測按照7258進行,零部件出廠檢測按照國家標准進行都是不正確的做法,沒有起到企業的出廠檢測的應有作用。如整車對於制動、排放等,國家標準的要求都是遠低於企業產品的技術規范要求的,按國家標准進行檢測控制放行就失去了最終檢驗的意義了。
對於維修站的發動機大修和中修,修理完成的車輛的排放性能是一項重要的質量特性,很多維修站對維修車輛的排放檢驗沒有給以足夠的重視,如無排放檢驗記錄,本身無檢驗手段而沒有做出必要的檢驗安排等。
採用抽檢的方式對大批量的產品進行檢驗是一個常用的做法,但批次抽檢出現不合格時很多企業僅對發現的不合格進行處理,而不去追溯該批產品的整批合格情況,這樣很容易導致不合格產品最終出廠。

6 關於特殊工序
特殊工序是指輸出不能由後續的監視或測量加以驗證的工序。汽車行業的典型特殊工序包括焊接、油漆、熱處理等。對於特殊工序,為了確保工序產品質量,應當對工序的工藝參數進行監控。對特殊工序控制不嚴導致的後果往往是隱性的,不能及時發現,所以企業應當特別強調對特殊工序的監控。實際審核活動中發現有些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對特殊工序的理解不到位、控制不嚴。
對特殊工序的另外一個要求是對特殊工序的工藝參數進行確認,一般企業都能正確處理特殊工序確認,但是對特殊工序再確認的時機把握多數不是很好。

7 關於測量和監視裝置
為確保企業測量設備的測量結果有效,對測量設備應當對照能溯源到國際或國家標準的測量標准,按照規定的時間間隔或在使用前進行校準或檢定。實際審核中經常發現對測量設備的識別、分類不到位,未將測量設備根據對產品實現過程影響的程度進行分類管理。如將監控工藝參數的測量設備與一般的顯示工作狀態的儀表採用同等方式進行管理。另外對測量設備校準周期確定考慮不充分,有的企業將校準周期均定為一年或兩年,未根據測量設備的精度及使用頻次確定。再有對無法溯源到國家標準的測量設備制訂的自校規程大多缺乏依據,也未對自校測量設備制訂校準周期。

8 關於采購與供方評價
標准提出對供方及采購產品的控制的類型和程度應取決於采購的產品對隨後的產品實現和最終產品的影響。審核時經常發現企業未根據采購產品對成品的影響程度進行劃分,未分清輕重主次,而是眉毛鬍子一把抓。對供應商的評價方式也是千篇一律,未根據其重要程度去劃分,導致企業對供方的評價缺乏針對性和有效性。很多企業對供方評價之後的重新評價做的都不是很好。

9 關於自我完善機制
內審、管理評審、糾正預防措施和數據分析是建立自我完善機制的重要手段。很多企業對建立自我完善機制都不夠重視。從發現企業運行中存在的問題的角度考慮,內審比外審的深度和廣度都要高,雖然外審也能發現一些企業中存在的問題,但內審在這方面的作用應當是更加明顯的。審核中發現企業對內審活動的作用存在很多偏見,對內審員的素質要求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很多內審都往往流於形式。糾正預防措施和數據分析多數中小企業都做得不太好,實際審核中很少發現企業有真正自主針對體系運行中的問題採取糾正預防措施的,對體系運行中採集的數據則很多都是光統計不分析,而且數據採集方法往往缺乏有效策劃,不能識別出真正影響企業體系運行績效的數據。

實施審核和認證
11.0 審核的准備工作
質量審核的對象是受審核方的質量體系、產品、過程(工序)、服務等。質量審核按其對象可分為:質量體系審核、產品質量審核、過程(工序)質量審核、服務質量審核。
質量審核按其性質和目的可分為:內部質量審核和外部質量審核。
質量審核按其審核者主體可分為:第一方審核,由組織內部人員進行;第二方審核,由顧客或其代表進行;第三方審核,由認證機構或其它獨立審核機構進行。
平時在質量審核中遇到最多的是質量體系審核。
質量審核的依據是來源於國際水平的國家標准或行業標准和企業/組織規定的標准要求。質量審核的依據視審核的對象、目的、組織、審核者的主體不同而有所不同,可能會涉及到下述一部分或全部:
(1)部分組織採用的相關質量體系標准、供方的質量體系文件(包括技術文件和質量計劃);
(2)質量保證標准和/或需方對供方質量保證能力的要求及供需雙方簽署的技術協議、合同等;
(3)國際慣例認證標准,包括質量體系認證標准和產品認證標准或者其他認證標准,未必都是ISO 9001、9002、9003質量保證模式標准;
(4) 其他質量審核依據。
國際上通用的質量認證型式可分為八種:
(1)型式試驗,按照規定的試驗方法對產品樣品進行試驗;
(2)型式試驗,加上事後在公開市場購買樣品或到轉運站抽樣進行復查試驗;
(3)型式試驗,加上通過供方的樣品復查試驗進行事後監督;
(4)型式試驗,加上通過對市場及供應抽取樣品的復查試驗;
(5)型式試驗,加上對供方質量體系進行評審,並在以後對供方質量保證能力作復查,同時從供方及公開市場抽樣作復查試驗進行事後監督。這種認證型式是最復雜、最全面的產品認證型式;
(6)評定供方的質量體系。這種認證型式已普遍被國際上所接受,是目前國際上最流行的一種認證型式,即質量體系認證;
(7)批量試驗;
(8)全數試驗;
質量認證按其對象可分為質量體系認證、產品質量認證、服務質量認證,按其性質可分為強制性認證和自願認證。
質量體系認證的特性是:
(1)認證對象是質量體系;
(2)認證的基礎是質量體系的已等同轉化為現行國際慣例的國際標准和/或其它認證標准;
(3)認證方法是質量體系審核;
(4)體系認證是第三方活動。
質量體系認證的作用有六個方面:
(1)提高需方對供方的信任,在市場上增加可信性,利於增加訂單;
(2)有利於需方選擇合格的供方;
(3)減少需方或其它方對供方的重復檢查評定,可節約重復檢查費用;
(4)有利於保護消費者利益;
(5)增強國內外市場競爭能力;
(6)促進企業健全質量體系。
質量體系認證的前提是認真貫徹ISO9000標准和/或其它質量體系標准,且供方質量體系已符合申請的質量保證模式保證(一般是ISO9001或ISO9001或ISO9002或ISO9003)和必要的補充要求,再加上申請范圍的產品質量穩定,能正常批量生產。
質量體系認證的准備工作重點有以下四個方面:
(1)培訓出一支既懂得技術又懂質量管理的骨幹隊伍,其水平不低於持證內部質量審核員。在管理者組織下,開展內部質量審核,必要時可邀請外來專家幫助,至少進行2~3次,發現問題認真制訂對策,落實糾正措施並驗證效果。
(2)試運行,不斷完善質量體系文件,直至符合要求。
(3)合理地配備人員、資源;
(4)企業可按實際需要邀請有關專家指導或參加試運行和/或內部質量審核。
11.1 審核及認證的過程
11.1.0 質量體系認證的主要過程及審核依據
質量體系認證的主要過程分五個階段:
(1)提出申請:
申請者(多半是組織)按照規定的內容和格式向質量體系認證機構或其審核機構提出書面申請,並提交質量保證手冊和其它必要的信息。
(2)體系文件審核:
質量體系認證機構或審核機構指定專人對申請者的資料進行文件審核。只有當文件審核通過後方可進行現場審核。
(3)體系現場審核:
質量體系認證機構或其審核機構指派審核組對申請者進行現場審核。審核組通過收集客觀證據,檢查評定質量體系的運行等與質量手冊規定是否一致,證實其符合質量保證要求的程度,作出審核結論,向質量體系認證機構提交審核報告。
(4)審核發證;
主要是審查審核報告、批准發證及公布注冊名錄。
(5)監督管理:
主要是獲得注冊認證後對監督復查和證書期滿後的重新審核。
質量體系審核的依據應包括:
(1)相關的質量保證模式標准(一般是ISO9001、9002、9003);
(2)質量手冊或質量管理手冊或質量保證手冊;
(3)程序文件;
(4)質量計劃;
(5)合同或協議;
(6)有關的法律、法規。
由於質量體系審核的主體者有第一方、第二方、第三方審核之分,所以其審核依據也有所不同,可能只涉及上述依據中的一部分或全部。
11.1.1 申請及審核主要過程
質量體系認證的申請主要過程有兩個方面:
(1)選擇合適的認證機構。在合同或用戶沒有明確要求的前提下,供方可以根據市場的需求,結合所在行業的特點,選擇社會信譽良好,審核嚴格、公正的國家授權的認證機構,切忌抱著容易通過審核或者審核價格盡可能低的想法去選擇認證機構。選擇國外認證機構須慎重,一方面價格昂貴,另一方面國外認證機構對中國企業了解較少,較難溝通,未必會給企業帶來更大收益。而且現在我國的認證機構已同國際簽訂互認協議,更沒有必要「舍近求遠」。當然,有些企業為了爭奪國際市場或專為國外企業/組織服務,那又另當別論。法律、法規作出規定或需方要求指定認證機構時,也只能服從。
(2)了解選定認證機構對體系認證要求,認真填寫申請表,報送規定的文件資料。
質量體系審核的過程主要有五個階段:
(1)提出審核階段;
(2)審核准備階段;
(3)現場審核階段;
(4)審核報告階段;
(5)糾正措施跟蹤和驗證及認證後監督階段。(以下簡稱「跟蹤和驗證及認證後監督階段)。
11.1.2 主要工作內容
提出審核階段主要工作內容有二個方面:
(1)委託方或審核方向認證機構或其審核機構提出書面申請,每個審核機構有其規定的申請表式和步驟,委託方可以索取,並認真准備;
(2)認證機構或其審核機構正式受理申請,其准則是根據提供的材料滿足可以進行審核的必要條件,包括質量文件的完整程度,以及其它准備工作的進行情況。
審核准備階段的主要工作內容有五個方面:
(1)指定審核組長,組成審核組;
(2)文件審查,修改至合格;
(3)到受審核方初訪;(視具體情況定)
(4)制訂審核計劃;
(5)編制審核文件。
現場審核階段的主要工作內容有四個方面:
(1)首次會議;
(2)現場檢查;
(3)審核組內部交流及匯總;
(4)與受審核方溝通。
審核報告階段的主要工作內容有三個方面:
(1)審核組起草審核報告及其附件;
(2)末次會議,由審核組長宣布審核結果;
(3)認證機構或其審核機構批准正式提交的審核報告。
跟蹤和驗證及認證後監督階段主要工作內容有五個方面:
(1)糾正措施的跟蹤和驗證,直至符合規定要求;
(2)批准注冊;
當受審核方所有不合格項均已糾正並符合規定要求,認證機構方可批准注冊認證;
(3)頒發證書;
(4)認證後監督;
證書有效期一般為三年,通常每半年或一年進行一次監督復查;
(5)期滿申請換發證;
證書期滿前,受審核方須重新提出申請換發證,並接受認證機構或其審核機構的重新審查,如再次獲證,一般仍為每半年或一年監督復查一次。
見附表: 檢驗、測量和試驗設備的控制
產品搬運程序
進貨物資檢驗指導書
審核工作日程安排
11.1.3 審核過程中有何主要的事項
實施審核的主要內容是進行現場審核。它是整個審核工作中最主要的環節。這里重點闡述在現場審核過程中一般要注意的事項:
(1)樣本策劃合理
審核員對審核范圍內的事物或活動,應抽取相應的樣本,證實相應審核對象是否符合要求,樣本應合理,以確保審核的系統性、完整性;審核過程的抽樣須隨機抽樣且要由審核員親自抽取。但體系要素與質量有關的主要部門不存在抽樣問題,必須全部接受審核。
(2)審核員須辯識影響產品質量和體系運行的關鍵過程;
(3)審核員須辨識影響過程質量的主要因素,並能掌握評定這些因素是否處於受控狀態的方法;
(4)重視控制結果,審核員不能囿於自己的見聞和經驗習慣;
(5)注意相關影響,須綜合考察,不可孤立評價;
(6)營造良好的審核氣氛,不介入受審核方的內部爭論;
(7)審核組長要控制好審核全過程的節奏;
(8)要依靠檢查表,若有偏離須謹慎對待;
(9)與審核方共同確認事實,不能單方面硬性確認。
11.1.4 審核結束後要注意事項
現場審核結束後即進入審核結果輸出階段,此時一般要注意以下四點:
(1)合格或不合格要以事實為依據
合格或不合格要以可以重復、可以追溯的客觀事實為依據,不能摻雜任何主觀、推理、假設或想當然的觀念;
(2)不合格事實要得到受審核方確認
審核員出具的不合格報告,應得到受審核方確認並予以簽字認可,但須注意,要求受審核方簽字認可的僅是不合格事實,而不是結論,結論和性質制定是審核員的許可權。如果受審核方提出補充證據,證明審核員對不合格事實陳述有誤,審核員經過補充調查核准,應予以修正,同時也應查明補充證據沒有在現場及時提供的原因;
(3)道聽途說不能作為證據;
(4)審核組內要相互溝通,統一意見,以防止片面性。

9、質量體系建立要注意哪些問題!

企業建立質量管理體系,應以正確的質量管理指導思想為基礎,以科學的質量管理原則為指導,以質量管理手冊為表現形式,通過對質量管理體系的科學評價,經過連續不斷的評價、修正,再評價、再修正完成。

1、確立企業建立質量管理體系的指導思想。質量管理體系是企業整個管理體系的一個子系統,其建立的目標必須符合企業發展的戰略目標,成為企業成功發展的保證。

2、明確企業建立質量管理體系的具體職能和體系結構。在正確的指導思想指導下,應用「質量環」工具,分析確定企業建立質量管理體系的職能范圍。在應用「質量環」分析時,要根據本企業產品的特點,分析產品質量產生、形成和實現的過程,從中找出可能影響產品質量的各個環節,研究確定每個環節的質量職能。

3、以文件的形式建立企業質量管理手冊。企業的質量管理手冊由闡明該企業的質量方針,並描述其質量管理體系的文件組成。質量管理手冊涉及了企業有關質量管理的全部活動,以標題和范圍反映其應用領域。

一般情況下,企業質量管理手冊包括或涉及質量方針;影響質量的管理、執行、驗證或評審工作的人員職責、許可權和相互關系;質量管理體系程序和說明;關於手冊評審、修改和控制的規定等內容。

4、對經過實踐運行的質量管理體系進行評價。評價的目的是為了確定企業質量活動及其有關結果是否符合計劃安排,以及這些安排是否達到了預期目標。評價的方法是通過對構成質量管理體系各要素的審核來進行的。根據審核目的不同,質量管理體系審核有內部審核和外部審核兩種類型。

5、根據評價結果對質量管理體系進行進一步改進。企業開展質量管理體系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給企業質量管理體系改進提供依據。實踐證明,企業產品質量能否使顧客滿意,並為企業帶來效益,取決於該企業所建立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性和運行效率。



重要性

1、參加隱蔽工程驗收和分項工程技術復核工作,檢查評定分項工程質量等級,及時辦理有關質量檢查記錄手續。

2、提出處理意見和防範措施,檢查督促質量整改的落實情況,參加工程質量事故的調查分析工作。

3、對施工現場出現的質量問題負主要責任,協助項目經理及技術負責人對本工程施工質量管理工作。

4、以有關工程質量評定標准和驗收規范為依據,對各項工程的工程質量進行檢查監督。

5、負責技術資料的監督、檢查及收集,做到技術質量資料的完善與工程施工進度目標的完成。

6、嚴格遵守公司財務制度,杜絕本工程的一切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

熱點內容
我要開店淘寶 發布:2020-09-09 12:06:51 瀏覽:854
十大相機品牌 發布:2020-08-29 10:57:46 瀏覽:788
淋浴器十大品牌 發布:2020-08-29 01:52:31 瀏覽:627
開店寶支付 發布:2020-09-15 10:25:50 瀏覽:560
技術專利申請 發布:2020-08-27 21:42:43 瀏覽:545
怎麼掃條形碼 發布:2020-08-29 10:28:31 瀏覽:538
怎麼保護知識產權 發布:2020-08-29 01:30:26 瀏覽:535
濟南創新谷 發布:2020-09-10 04:19:14 瀏覽:533
淘寶開店照片要求 發布:2020-09-09 12:08:29 瀏覽:532
開店美發 發布:2020-09-02 20:04:55 瀏覽: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