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質量認證體系如何完成
1、從哪些方面來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附農產品安全的重要性
1、從農產品生產環境抓起,加大環境污染的檢測和治理力度,保障農產品的環境安全。2、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體系,提高農產品安全監管水平,並積極做好農產品流通環節的質量管理。3、科學使用農葯、化肥以及其他農產品投入品,嚴格把控農產品生產加工標准化流程。4、致力於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培養,通過農副產品加工企業的「龍頭」作用,進一步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
一、從哪些方面來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
1、從農產品生產環境抓起,加大環境污染的檢測和治理力度,保證農產品環境安全。農業生產環境是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基礎,只有加快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和突出問題的治理,加大治土治水治環境力度,全面遏制農業生態環境惡化趨勢,才能穩步修復被破壞的農業生態。
2、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體系,提高農產品安全監管水平,同時積極做好農產品流通環節的質量管理。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的建設是採集記錄農產品生產、流通、消費等環節信息,實現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強化全過程質量安全管理與風險控制的有效措施。
3、科學使用農葯、化肥以及其他農產品投入品,嚴格把控農產品生產加工標准化流程。現代農業投入品的大量使用,客觀上改變了農產品的風味品質,但其無論毒性大小,都是有毒物質,使用技術或方法掌握不當,極易造成農產品農獸漁葯殘留超標、人畜中毒以及環境污染等問題。
4、致力於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培養,進一步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目前我國龍頭企業發展不是十分理想,而且分散的農產品生產方式也不利於監控生產過程,不利於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工作。而通過農副產品加工企業的“龍頭”作用,可將標准化生產的意識和觀念傳播給農民,將先進技術和設備引入農業生產,有利於農產品品質的保障。
二、農產品安全的重要性
1、農產品的安全,事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吃得好、吃得安全期待越來越強,因此滿足人民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需求使得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地位日益凸顯。
2、農產品的安全,事關現代化農業可持續發展。農業是我國的基礎產業,支撐著國民經濟建設與發展,農業的發展要以安全為保障,要提高我國目前的國際農業水平,就必須搞好農產業的安全生產和加工,因此農產品安全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保證。
3、農產品的安全,事關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對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有利於調整農業結構,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有助於與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對於新農村的建設至關重要。
2、產品質量體系認證應如何獲得?
產品質量體系認證是指企業根據自願原則向國務院產品質量監督部門或其授權的部門認可的認證機構申請產品質量體系認證,由認證機構發給產品質量體系認證證書的行為。 獲得產品質量或者質量體系認證,應當經過下列階段: (1)申請階段。提出申請的企業應當具備下列條件:產品符合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准要求;產品質量穩定,能正常批量生產;生產企業的質量體系符合國家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標准及補充要求。中國企業向認證委員會提出申請,外國企業或者代銷商向國務院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或其指定的認證委員會提出申請。 (2)審查階段。認證委員會通知認證檢驗機構對產品進行檢驗。在此階段,認證委員會對申請認證企業的質量體系進行檢查: 認證委員會通知承擔認證檢驗任務的檢驗機構對產品進行檢驗。 (3)核發證書。對認證合格的產品,頒發認證證書。經過質量認證頒發證書後,對認證標志企業可以使用。對外國企業的產品檢驗質量體系的審查,認證委員會可以根據雙邊及多邊協議委託外國認證機構代理。
3、如何推進農產品產地和產品認證工作
一是要加強配合,共同推進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工作。無公害農產品認證是落實「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的一項重要的保障措施,既涉及廣大農民的利益,又關系城鄉人民的安全健康,要充分依靠和發揮各級政府、認證機構和檢測機構、企業與廣大農民的積極性,共同合作,齊抓共管,上下一致,形成整體推進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工作的局面。
二是要強化統一管理,提高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的有效性。統一管理,統一規則,統一標准,統一合格評定程序是提高農產品認證一致性和有效性的基礎。農業部、國家認監委等部門發布的《無公害農產品管理辦法》、《無公害農產品標志管理辦法》、《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程序》和《無公害農產品產品認證程序》為統一管理、統一合格評定程序提供了法規依據。各級政府和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部門、認證機構、檢測機構應當自覺維護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工作的統一性,在統一框架內,按照國家有關法規嚴格自律,堅持誠信,客觀、公正地對無公害農產品進行評價,切實提高認證質量。
三是加強對獲證無公害農產品的監管力度,確保無公害農產品質量。加強對獲得認證的無公害農產品的監管力度,是確保認證有效性的重要手段。無公害農產品涉及人體健康,是廣大消費者十分關注的消費品。為此,國家認監委將會同農業部等有關行政執法部門,對獲證的無公害農產品進行專項監督抽查,組織對生產和流通領域的獲證產品質量進行跟蹤檢查,定期公布抽查結果。要通過完善法規建設,完善市場監管機制,依法強化市場監督,確保無公害農產品質量,使認證工作規范有序地進行,在公開、公平、透明的環境中健康發展。
四是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農民無公害生產意識。要通過各類新聞媒體廣泛宣傳無公害農產品認證、有機農產品認證等先進管理方法和技術,使農民改變思想觀念和生產方式,了解產地環境、生產過程中科學使用各種生產資料對農產品質量的重要作用,從注重產量的提高轉到注重質量上來,把無公害生產、有機生產、綠色農業變為農民的自覺行動,增強他們實施農產品認證的意識,引導他們積極爭取農產品認證。
4、農產品檢測機構如何認證
農產品檢測機構跟食品檢測機構認定程序基本一樣,可以參考《食品檢驗機構資質認定管理辦法》(http://ke.baidu.com/view/5279862.htm)中第二章資質認定條件與程序去申請,另外對申請單位的條件要求比較高,場地、環評、人員、管理體系、檢測設備等都有要求,具體的要求可以問認監委或質監局
5、農產品質量安全制度體系包括哪些內容
「五大體系」:
一是建立和完善農業生產質量標准體系。為規范農產品生產標准,圍繞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按照建立與國際通行標准接軌的標准化生產體系的要求,先後在全市制定推廣了42種優勢農產品標准化生產技術操作規程、12種綠色食品生產技術標准、35種出口農產品良好農業操作規范(GAP),在生產、加工、貯藏、流通等環節全面推行標准化管理。農產品標准已覆蓋糧油、果品、蔬菜、食用菌、畜產品和水產品等多個領域,初步形成了較為完善的質量標准體系。
二是建立農業標准化生產示範體系。積極組織實施「綠卡行動計劃」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提升工程」,大力推進農業標准化基地建設。市發改委與財政、農業、海洋與漁業、畜牧、林業部門聯合下發了《煙台市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優先發展水果、海珍品、蔬菜、食用菌、生豬、奶牛等16種優勢農產品,通過增加財政投入、減免稅費和減少行政事業性收費,加大了對優勢農產品產區和農業標准化生產基地的支持和扶持力度。市政府制定出台了《煙台蘋果和大櫻桃產業發展規劃》和《關於開展農業產業化百強龍頭企業創建活動的意見》,連續四年,每年安排1000萬元資金,用於煙台蘋果、大櫻桃、萊陽梨等優質果品的基地建設;每年安排500萬元貸款貼息資金,對百強龍頭企業建設標准化基地等方面給予重點扶持。市政府制定出台了《關推進農業品牌化建設的意見》,用4年的時間,在果品、蔬菜、水產、畜牧等優勢產業建設60個特色品牌農產品基地。農業標准化基地,全面推行統一環境質量、統一生產技術、統一農資供應、統一監測方法、統一產品標識等「五統一」操作規程。在全市形成了萊陽、海陽的蔬菜,棲霞、招遠、龍口的果品,蓬萊、長島、萊州、開發區的水產養殖,福山、芝罘的大櫻桃,牟平、棲霞的食用菌,萊州的種子、花卉等一批特色產業帶和優質農產品基地。
三是建立農產品質量認證和檢測體系。加大了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的開發及認證工作力度。全市累計通過農產品質量認證的產品達到481個,其中,綠色食品188個,無公害農產品293個,有機食品2個。煙台蘋果、龍口粉絲、煙台葡萄酒和煙台大櫻桃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萊陽梨、海陽白黃瓜、煙台蘋果和煙台大櫻桃獲得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為加強農產品質量檢測,先後投資8500多萬元建立了4個市級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8個縣級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站),重點支持46個省級龍頭企業設立了質檢中心,20個較大農產品批發市場建立了農產品速測檢測點。龍大集團投資3000多萬元建立的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2004年4月通過了中國實驗室國家認可委員(CNAL)認可,能夠對550多種農葯殘留、60種抗生素、23種添加劑、5種重金屬、11種微生物等指標進行精密檢測。2008年1月又投資62萬美元,從美國引進最先進的葯殘檢測設備LC/MS/MS,使龍大的葯殘檢測項目、檢測方法始終與日本最新標准同步。
四是建立農業投入品監管體系。農產品質量安全投入品是關鍵。2009年市政府發布實施了《煙台市農葯經營使用監督管理辦法》等一系列規范性文件,大力推進農資連鎖經營、農技農資結合、協會服務、企業直銷、龍頭企業帶動等農業投入品有效服務模式,從源頭上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萊陽市以配送中心為平台,設立農資連鎖超市,在企業、村莊設立連鎖專供點,實行「統一進貨、統一配送、統一價格、統一服務」的服務模式,有效地提升了放心農資的配送能力和水平。目前,全市化肥、農葯集中配送率分別達到85%和80%以上。
五是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市委、市政府要求,利用三年的時間,建立健全市、縣、鄉三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逐步建立村級服務站點。目前,全市已有煙台市和3個縣市區經編委批准,成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科(或辦公室),8個縣市區成立了農業綜合執法大隊,加強了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管。機構設置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執法機構、檢驗檢測機構分別設置;一種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執法機構、檢驗檢測機構合署辦公,實行一個機構三塊牌子。結合產業特點和鄉鎮機構改革,在鄉鎮農技推廣機構增加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職責,實行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與農技綜合服務站一個機構兩塊牌子。2008年4月,市政府下發了《關於深化改革加強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2009年市政府又把「加強農技推廣體系建設與改革,完善公益性職能經費保障機制,完善鄉鎮或區域性農業技術推廣公共服務機構,逐步建立村級服務站點」寫進了煙發〔2009〕1號文件,明確規定每個村至少設立一名技術員,三年完成。目前全市共有縣鄉農業技術推廣機構133個,在編人員1800多人。
6、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包含哪三大體系?
1、建立和完善農業生產質量標准體系。為規范農產品生產標准,圍繞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按照建立與國際通行標准接軌的標准化生產體系的要求,先後在全市制定推廣了42種優勢農產品標准化生產技術操作規程。
2、建立農業標准化生產示範體系。積極組織實施「綠卡行動計劃」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提升工程」,大力推進農業標准化基地建設。
3、建立農產品質量認證和檢測體系。加大了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的開發及認證工作力度。全市累計通過農產品質量認證的產品達到481個,其中,綠色食品188個,無公害農產品293個,有機食品2個。
(6)農產品質量認證體系如何完成擴展資料:
1、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經國務院批准,農業部從2001年4月啟動「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率先在北京、天津、上海和深圳四個城市進行試點。在試點的基礎上,於2002年7月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推進「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的實施。
「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著重強調三個方面的推進措施:一是強化生產過程管理,即強化生產基地建設,凈化產地環境,嚴格農業投入品管理,推行標准化生產,提高生產經營組織化程度;二是推行市場准入制,即建立檢測制度,推廣速測技術,創建專銷網點,實施標志管理,推行追溯和承諾制度;三是完善保障體系,即加強法制建設,健全標准體系,完善檢驗檢測體系,加快認證體系建設,加強技術研究與推廣,建立信息網路,加強宣傳培訓。
2、CAC標准: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制定的被世界各國普遍認可的食品安全標准。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是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和世界衛生組織(WHO)共同創建的,其宗旨在於保護消費者健康,促進食品貿易公平開展,協調所有食品標準的制定工作。CAC擁有165個成員國,中國是成員國之一。
3、例行監測制度: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制度是推進「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的重要措施之一,2001年從北京、天津、上海、深圳四個試點城市的蔬菜農葯殘留和生豬「瘦肉精」污染定點監測工作開始實施,進而逐步擴展到全國37個城市全年5次的蔬菜農殘、16個城市畜產品污染和5個城市水產品中葯物污染定點監測。
7、農產品質量檢驗的一般程序有哪幾個步驟?
農產品質量檢驗的程序一般為:(1)抽樣(2)檢驗(3)等級確定以上三個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