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國外體系認證難度
1、急!!求一篇關於農產品的調查報告。
我國加入WTO已超過八周年。隨著入世保護期和後過渡期的結束,我國農產品市場已成為世界上最開放的市場之一。加入WTO對我國農業的影響和挑戰逐漸呈現,面臨國際競爭非常激烈。農產品進口貿易的壓力明顯加大,出口貿易的壁壘日益增多。在貿易自由化趨勢下如何進一步發展農產品進出口貿易,如何提高農業對外貿易質量和水平,是我國發展農業經濟亟待解決的課題。本文就我國農產品市場開放的現狀及其進一步發展對策問題作一粗略的探討。
關鍵詞:農產品市場;開放現狀;發展對策
一、入世後我國農產品進口貿易的作用及其影響
農業問題是世界貿易談判的焦點問題之一。烏拉圭回合將農產品貿易全面納入世界多邊貿易體制,多哈回合使農產品貿易自由化獲得實質性進展。多哈回合後,我國堅持兌現農產品市場准入的承諾,突出的標志就是大幅度降低關稅。
入世前,農產品關稅平均為23.2%。2001年入世後大幅度降低關稅,20D2年降到15.8%,2005年降到15.3%,2006年降為15.2%。在人世後5年的過渡期內,關稅從23.2%降到15.2%,降幅為8個百分點,其幅度之大是世界少有的。現在,我國農產品關稅水平已遠遠低於世界農產品平均關稅62%的水平,成為世界農產品平均關稅水平最低的國家之一,為國外農產品湧入我國市場打開了方便之門。據統計,2005年,我國農產品進口總額為271.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7.7%。
國外農產品的進入對增加國內市場供應和發展我國農業有一定的積極作用。正由於農產品進口的增加,解決了國內市場一些產品供需的缺口,填補了一些市場空白。例如,近幾年,我國一些大宗農產品如棉花、大豆、小麥等存在較大的供需缺口,進口這些農產品對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是必要的,僅廣西口岸2006年進口食用植物油就達12.1萬噸,價值5335萬美元,比2005年分別增長13.1%和15.7%。同時,一些農產品的進口也促進了市場競爭。由於發達國家農產品具有先進技術和現代化規模等優勢,迫使我國進行農業技術改造,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集約化、現代化進程,努力提高農產品技術含量和經濟效益。這有利於我國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轉變農業增長方式、提高農業技術水平、提高農產品質量和國際競爭力。
但是,農產品關稅下降也使我國農產品面臨著巨大的競爭壓力。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發達國家農產品由於補貼,使其具有價格優勢。據統計,進口小麥、玉米、大豆、棉花等農產品的到岸價格,比我國國內市場價格一般要低20%~30%,這些農產品進口使我國農產品顯然處於不利的競爭地位;另一方面,外國農產品進口,增加了市場供給,直接影響了農民收入和農民就業。據農業部測算,如國產大豆717.8萬噸被進口大豆替代,替代面積為5790.73萬畝,由此減少827.25萬個農民就業機會,總收入就損失111.34億元人民幣。
還必須看到,隨著農產品進口加快,還會直接增加農業貿易不平衡。鑒於我國農產品供需結構和農業資源稟賦的實際狀況,農產品對外依存度比較高,今後對農產品進口增加還不可避免。糧食、棉花、食糖、羊毛、棕櫚油等農產品的關稅配額數量還維持在較高水平上,配額使用率會提高,進口仍呈擴大趨勢,農產品貿易逆差可能經常發生。僅2004年農產品貿易逆差就達83億美元。
綜上所述,人世以來由於關稅降低提高了我國農產品市場開放程度。外國農產品進口既對我國市場保證供應、填補空白、促進競爭等方面起著積極作用,又對我國農業帶來較大的沖擊、加大市場風險等嚴峻挑戰。對此,我們要充分認識、正確對待。不能把我國農業面臨的某些困境歸咎於農產品進口,相反,它提示我國農業加快調整產業結構、提高科技水平、深化農業改革,提高農業國際競爭力的緊迫性和重要性。
二、入世後我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的發展特點及其原因
1.農產品出口貿易發展的特點 自入世以來,我國農產品出口在面臨國外技術壁壘影響和生產成本上漲壓力的環境下,由於發揮了其特有優勢,使之增長迅速,呈現如下特點:
第一,農產品出口保持較快增長勢頭,據統計,2006年1月~10月,我國農產品出口達245.6億美元,同比增長12.7%,全年達到300億美元。
第二,農產品出口結構進一步優化。目前,蔬菜、水果、淡水魚類、園藝產品、畜禽產品等出口增長較快。2006年,深加工出口額已佔農產品出口總額的47%。
第三,農產品出口市場格局出現新變化。對歐盟、美國、東盟、韓國、中國香港市場出口保持較穩定增長,對中東、俄羅斯等新興市場的出口也有一定發展。
第四,農產品出口價格穩定上漲。商務部質量監控的30種出口商品中,2006年有19種產品價格上升。2006年1月~10月農產品價格指數比上午同期上升4.8%。
2.農產品出口貿易發展的原因 近幾年我國農產品出口貿易,出現上述特點,主要原因是:
第一,國家近幾年連續出台支持農業生產、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有關農產品出口的優惠政策,為農產品出口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第二,各有關部門,積極提供農產品公共信息服務。例如,推出歐盟等6個市場指南,茶葉等4個產品指南,啟用「農產品貿易專題」的新網址和標識,形成以商務部政府網站為平台,以政策發布、市場指南、產品指南、進出口統計數據、行業預警、海外快訊、市場動態為主體,以駐外機構、多地商務部門、行業組織、科研單位等渠道的農產品出口信息服務體系。
第三,各有關部門,行業組織和出口企業主動應對國外技術壁壘和貿易爭端,積極發揮四體聯動應對機制,建立農產品貿易預警機制,加強政府、行業協會及其農戶間的信息溝通,做好貿易摩擦和預警工作,積極拓展新興市場。
第四,各地加快改變外貿增長方式,推動農產品出口,例如,加大科技投入,推廣先進農業技術,增加農產品技術含量;大力調整產業結構,減少穀物、食用油、棉花等土地密集型不利於產品出口的種植面積,增加市場前景較好有利於出口的農作物種植面積;在東南沿海地區發展資金、技術密集型、附加值高的農產品生產,推動農業產業化、集約化、現代化進程,從而擴大了農產品出口。
三、入世過渡期後我國農產品貿易面臨的新環境及其對策建議
(一)我國農產品貿易面臨的新環境
隨著我國人世過渡期的結束,農產品市場開放程度的提高,發展農產品貿易面臨著既有利又不利的新環境。
1.發展農產品貿易的有利環境 從國際看,世界經濟貿易將保持平穩增長時期,世界農產品貿易將保持較快增長。據各經濟組織預測,今後世界經濟增長率將保持在4%左右,世界貿易量將增長7%左右,這顯然有利於農產品貿易。
從國內看,政府為解決「三農」問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制定了一系列促進農業現代化的政策措施,各部門也先後出台支農惠農政策,商務部近年來研究制定了農產品出口發展規劃及其配套措施,這對發展農產品貿易是十分有利的。
2.發展農產品貿易的不利環境 從國際看,發達國家對農業高補貼、高保護所形成的不公平的國際農產品貿易的環境沒有改變,而我國已承諾對農產品不再使用出口補貼。這在農產品進出口成本和價格上面臨著巨大的競爭壓力。同時,國外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技術壁壘制度化,反傾銷不斷出現,也加劇了我國拓展農產品出口貿易的難度。
從國內看,分散的小規模的傳統農業經營方式和農業技術低在短期內難以改變,農產品出口成本由於化肥和勞動力等價格上漲而上升,影響競爭力和出口的效益。
(二)發展農產品貿易的對策建議
發展農產品貿易是我國發展農村經濟、帶動農村就業、增加農民收入、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推動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重大舉措,對解決「三農」問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有重大意義,必須採取有效措施,推動其又好又快的發展,建議採取的對策措施主要有:
1.充分合理利用WTO農業規則,加強對農產品進口的調控 由於我國農產品存在供需結構矛盾,今後農產品進口貿易依存度還會提高。為增強農產品進口的有效性,避免盲目性,做好農產品進口的宏觀調控工作十分必要,這就需要充分合理利用WTO農業協議中關於市場准入的規定,嚴格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場准入制度,調整農產品關稅結構,完善進口關稅配額管理。2006年國家對進口關稅配額作了一定調整,如取消豆油、棕櫚油、菜籽油3種農產品的關稅配額,對凍雞等產品繼續實行從量稅、復合稅,並根據進口平均價格的變化適當調整從量稅。通過對關稅配額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實現農產品進口調控,使之既保證國內市場需要,又保證它穩定健康發展。
2.充分運用惠農支農政策,提高農產品國際競爭力 加大農業支持力度,符合WTO農業協議規則。我國農業支持力度要進一步加強,深化和拓寬惠農支農政策。主要包括:(1)繼續加大農業投入,對關鍵區域和主要產品生產給予補貼,重點支持;(2)繼續推進「公司+基地」的生產經營模式,鼓勵農產品企業加強自有基地建設,實現農業產業化、專業化,標准化,全面提高出口產品質量安全水平;(3)加大農業技術投入與開發,提高農業科技推廣與應用的支持,不斷提高科技創新能力;(4)鼓勵龍頭企業充分利用國外農業資源,開展跨國投資經營,制訂海外營銷支持計劃,積極開拓國際市場;(5)建立和完善農業保險制度,擴大農產品出口信用保險的承保范圍,探索農業保險與出口信用保險相結合的風險防範機制。
3.認識和正確把握國際農產品市場狀況,積極調整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 我國農產品出口的國際競爭力要受多種因素影響。其中,國際市場上農產品供求狀況是一個重要影響因素。據預測,小麥、粗糧和大米貿易今後將有一定增長,水產品、園藝、生鮮蔬菜和畜禽產品出口雖存在技術壁壘和質量安全問題的障礙,但前景總體看好。從我國實際看,糧食雖不是我國比較優勢產品,但糧食生產不能放鬆,要積極調整其結構,增加優質品種生產。在不放鬆糧食生產的同時,要積極發展農業優勢產業的優勢,培育我國比較優勢產品,可以適當減少穀物生產,增加蔬菜、園藝、水果、水產、畜禽等產品生產,在優化農產品出口結構上下工夫。同時,要發展農產品深加工,增加出口產品附加值,增加深加工產品和名牌品牌產品出口。
4.充分發揮公共信息服務體系作用,提高服務助農水平 要使我國農產品貿易持續健康發展,有必要建立和完善農產品出口信息服務體系,並充分發揮它的積極作用。這就需要整合信息資源,跟蹤監測重點市場動態,建立有效的信息發布機制,及時發布市場指南、產品指南、進口的統計數據,行業預警、海外快訊等信息。同時,要繼續加大投入,豐富信息內容,不斷提高公共服務水平,更好地為農產品貿易服務。
5.利用和熟練掌握WTO有關條款,積極應對貿易爭端 入世以來,我國農產品出口不斷受到有關國家或地區的貿易救濟調查。據統計,至今有11個國家或地區共發起15起調查,涉案金額約5億美元,占同期總案件數和總涉案金額的比例分別為5%和6%。隨著國際農產品貿易的日益發展,競爭日益加劇,各國從自身利益出發,採用反傾銷和各種貿易壁壘來限制進口的爭端還會增加。應對日益嚴重的農產品爭端,政府部門要充分利用已建立的四體聯動機制,發揮農產品預警機製作用,加強政府,行業協會和農戶之間的信息溝通。同時,建立WTO農產品要求的質量標准體系,安全體系和認證體系,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堅持以質量取勝。此外,出口企業要積極協助政府部門收集貿易爭端信息,參與商會,協會組織應對貿易爭端,提升應對能力。
對外貿易是發展對外經濟關系的核心,農產品貿易是發展對外貿易的重要內容。我國一定要抓住機遇,發揮農產品貿易具有的自身比較優勢,沖破國外設置的各種貿易壁壘和障礙,使我國農產品市場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穩定健康地發展,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出積極貢獻。
2、關於認證的問題~
消費者在購買食品時會發現,有些食品標簽上印有「本企業通過ISO9001國際標准質量體系認證」字樣。什麼是ISO9001?ISO9001是ISO9000族標准所包括的一組質量管理體系核心標准之一。ISO9000族標準是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在1994年提出的概念,是指「由ISO/Tc176(國際標准化組織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技術委員會)制定的國際標准。 ISO9001用於證實組織具有提供滿足顧客要求和適用法規要求的產品的能力,目的在於增進顧客滿意。隨著商品經濟的不斷擴大和日益國際化,為提高產品的信譽、減少重復檢驗、削弱和消除貿易技術壁壘、維護生產者、經銷者、用戶和消費者各方權益,這個第三認證方不受產銷雙方經濟利益支配,公證、科學,是各國對產品和企業進行質量評價和監督的通行證;作為顧客對供方質量體系審核的依據;企業有滿足其訂購產品技術要求的能力。 凡是通過認證的企業,在各項管理系統整合上已達到了國際標准,表明企業能持續穩定地向顧客提供預期和滿意的合格產品。站在消費者的角度,公司以顧客為中心,能滿足顧客需求,達到顧客滿意,不誘導消費者。
一、安全食品新概念
1、無公害食品
指產地生態環境清潔,按照特定的技術操作規程生產,將有害物含量控制在規定標准內,並由授權部門審定批准,允許使用無公害標志的食品。無公害食品注重產品的安全質量,其標准要求不是很高,涉及的內容也不是很多,適合我國當前的農業生產發展水平和國內消費者的需求,對於多數生產者來說,達到這一要求不是很難。當代農產品生產需要由普通農產品發展到無公害農產品,再發展至綠色食品或有機食品,綠色食品跨接在無公害食品和有機食品之間,無公害食品是綠色食品發展的初級階段,有機食品是質量更高的綠色食品。
2、綠色食品
綠色食品概念是我們國家提出的,指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按照特定生產方式生產,經專門機構認證,許可使用綠色食品標志的無污染的安全、優質、營養類食品。由於與環境保護有關的事物國際上通常都冠之以「綠色」,為了更加突出這類食品出自良好生態環境,因此定名為綠色食品。
無污染、安全、優質、營養是綠色食品的特徵。無污染是指在綠色食品生產、加工過程中,通過嚴密監測、控制,防範農葯殘留、放射性物質、重金屬、有害細菌等對食品生產各個環節的污染,以確保綠色食品產品的潔凈。
為適應我國國內消費者的需求及當前我國農業生產發展水平與國際市場競爭,從1996年開始,在申報審批過程中將綠色食品區分AA級和A級。
A級綠色食品系指在生態環境質量符合規定標準的產地,生產過程中允許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學合成物質,按特定的操作規程生產、加工,產品質量及包裝經檢測、檢驗符合特定標准,並經專門機構認定,許可使用A級綠色食品標志的產品。
AA級綠色食品系指在環境質量符合規定標準的產地,生產過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學合成物質,按特定的操作規程生產、加工,產品質量及包裝經檢測、檢驗符合特定標准,並經專門機構認定,許可使用AA級有綠色食品標志的產品。AA級綠色食品標准已經達到甚至超過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的有機食品的基本要求。
3、有機食品
有機食品是國際上普遍認同的叫法,這一名詞是從英法Organic Food直譯過來的,在其他語言中也有叫生態或生物食品的。這里所說的「有機」不是化學上的概念。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合會(IFOAM)給有機食品下的定義是:根據有機食品種植標准和生產加工技術規范而生產的、經過有機食品頒證組織認證並頒發證書的一切食品和農產品。國家環保局有機食品發展中心(OFDC)認證標准中有機食品的定義是:來自於有機農業生產體系,根據有機認證標准生產、加工、並經獨立的有機食品認證機構認證的農產品及其加工品等。包括糧食、蔬菜、水果、奶製品、禽畜產品、蜂蜜、水產品、調料等。
有機食品與無公害食品和綠色食品的最顯著差別是,前者在其生產和加工過程中絕對禁止使用農葯、化肥、除草劑、合成色素、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質,後者則允許有限制地使用這些物質。因此,有機食品的生產要比其他食品難得多,需要建立全新的生產體系,採用相應的替代技術。
4、綠色無公害食品
綠色無公害食品是出自潔凈生態環境、生產方式與環境保護有關、有害物含量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經過專門機構認證的一類無污染的、安全食品的泛稱,它包括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
在綠色無公害食品認識上要注意如下幾個問題:
(1)綠色無公害食品未必都是綠顏色的,綠顏色的食品也未必是綠色無公害食品,綠色是指與環境保護有關的事物,如綠色和平組織、綠色壁壘、綠色冰箱等。
(2)無污染是一個相對的概念,食品中所含物質是否有害也是相對的,要有一個量的概念,只有某種物質達到一定的量才會有害,才會對食品造成污染,只要有害物含量控制在標准規定的范圍之內就有可能成為綠色無公害食品。
(3)並不是只有偏遠的、無污染的地區才能從事綠色無公害食品生產,在大城市郊區,只要環境中的污染物不超過標准規定的范圍,也能夠進行綠色無公害食品生產,從減輕農用化學物質污染的作用分析,在發達地區更有重要的環保意義。
(4)並不是封閉、落後、偏遠的山區及沒受人類活動污染的地區等地方生產出來的食品就一定是綠色無公害食品,有時候這些地區的大氣、土壤或河流中含有天然的有害物。
(5)野生的、天然的食品,如野菜、野果等也不能算作真正的綠色無公害食品,有時這些野生食品或者它們的生存環境中含有過量的污染物,是不是綠色無公害食品還要經過專門機構認證。
二、有機食品、無公害食品與綠色食品有何區別
除有機食品外,目前正在我國市場上推廣的認證食品還有無公害食品和綠色食品,這些產品有什麼區別呢?
據專家介紹,無公害食品是按照相應生產技術標准生產的、符合通用衛生標准並經有關部門認定的安全食品。嚴格來講,無公害是食品的一種基本要求,普通食品都應達到這一要求。
綠色食品是我國農業部門推廣的認證食品,分為A級和AA級兩種。其中A級綠色食品生產中允許限量使用化學合成生產資料,AA級綠色食品則較為嚴格地要求在生產過程中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肥料、農葯、獸葯、飼料添加劑、食品添加劑和其他有害於環境和健康的物質。從本質上講,綠色食品是從普通食品向有機食品發展的一種過渡性產品。
有機食品是指以有機方式生產加工的、符合有關標准並通過專門認證機構認證的農副產品及其加工品,包括糧食、蔬菜、奶製品、禽畜產品、蜂蜜、水產品、調料等。有機食品與其他食品的區別主要有三個方面:
第一,有機食品在生產加工過程中絕對禁止使用農葯、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質,並且不允許使用基因工程技術;其它食品則允許有限使用這些物質,並且不禁止使用基因工程技術。如綠色食品對基因工程技術和輻射技術的使用就未作規定。
第二,有機食品在土地生產轉型方面有嚴格規定。考慮到某些物質在環境中會殘留相當一段時間,土地從生產其他食品到生產有機食品需要兩到三年的轉換期,而生產綠色食品和無公害食品則沒有轉換期的要求。
第三,有機食品在數量上進行嚴格控制,要求定地塊、定產量,生產其他食品沒有如此嚴格的要求。
總之,生產有機食品比生產其他食品難度要大,需要建立全新的生產體系和監控體系,採用相應的病蟲害防治、地力保持、種子培育、產品加工和儲存等替代技術。
3、請問有機產品的認證嚴格嗎?
有機認證科普之什麼是有機認證?
產品、食品安全一直以來都是政府和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蔬菜水果等農產品的要求越來越高,市場上的「有機蔬菜」「有機水果」等等的熱度一路攀升,受到很多人的喜愛。那麼到底什麼是有機認證呢?
什麼是有機認證?
有機認證是有機農產品認證的簡稱。有機認證是一些國家和有關國際組織認可並大力推廣的一種農產品認證形式,也是我國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統一管理的認證形式之一。推行有機產品認證的目的,是推動和加快有機產業的發展,保證有機產品生產和加工的質量,滿足消費者對有機產品日益增長的需求,減少和防止農葯、化肥等農用化學物質和農業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促進社會、經濟和環境的持續發展。
有機認證的優勢?
1.順應國際市場發展,抓住新機遇的需要。
我國有機食品有著巨大的國際市場和潛在的國內市場。國際上對我國有機產品的需求逐年增加。
2、企業提升社會形象、開拓市場、提高競爭力、創造效益的需要.
有機產品在國際上有廣闊發展空間,而提倡企業進行有機產品的認證,可促進生產者和經營者自覺了解有機產品的相關知識和要求,在整個生產、供應、銷售中自覺遵守有機產品標准,使生產者和經營者的努力,可以轉化成可觀的經濟效益。
所有的農產品、食品都能申請有機認證嗎?
不是所有的農產品、食品都能申請有機認證。《有機產品認證實施規則》規定,申請有機認證的產品必須在《有機產品認證目錄》中。具體目錄請上國家認監委網站查詢或者咨詢SRS。
有機產品是怎麼認證的?
有機產品是由有資質的認證機構按照《有機產品認證實施規則》規定的程序進行認證一般認證程序請點擊:有機認證流程
有機證書的有效期多久?需要多久檢查一次?
有機產品認證證書有效期為1 年。只要申請有機認證,就要接受 認證機構每年至少一次的現場檢查。其中部分獲證組織還要接受認證 機構在風險評估基礎上安排的監督檢查。獲證組織應至少在認證證書 有效期結束前3 個月向認證機構提出再認證申請,認證機構應當在認 證證書有效期內(特殊情況下最遲有效期後的三個月內)進行再認證 檢查。
什麼樣的機構能夠開展有機認證?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認證認可條例》《有機產品認證管理辦法》相關規定,經國家認監委批準的認證機構才能開展有機產品認證。比如SRS.
為什麼選擇SRS做有機認證?
我們的專家團隊有10至20年有機領域的工作經驗,具有農業研究、教學、檢查和認證的背景。我們在全球許多國家工作,並相信有機農業有助於環境保護、健康安全食品的生產和可持續性發展。我們有牢固的中德夥伴關系,並能有效且高效地合作。我們熟悉國際規則和私有可持續性標準的要求,了解在中國所需的加工檢查技能和知識,以及存在的困難,能為客戶提供可靠和可信的驗證服務。
SRS可根據您定製質量標准提供專屬品質保障。包括原產地保障、品種保障、可追溯性確認、特殊生產標准確認、質量參數達標確認、有機生產監督、產品免受污染的確認或可持續資源管理的確認。
我們的優勢在於我們身處歐洲和中國,可隨時與您見面會談,制訂和完善方案,我們致力於幫助您實現您的商業目標。
提供高附加值產品的分銷商明白,僅僅看產品是否經過認證,有時並不能保證達到它的預期質量。
作為一個擁有超過10年有機檢查和認證經驗的專家團隊,SRS為所有對有機感興趣的利益相關方提供服務。我們致力於嚴格的檢查服務、高質量和可靠的認證服務,以SRS標簽來彰顯產品的完整性。我們致力於透明和公正,排除一切利益沖突。我們不斷自我檢視,參與同行評審,歡迎反饋與建議,力求不斷進步。
SRS標志所代表的高標准和可靠性享譽歐盟和全球許多國家,是消費者值得信賴的認證品牌,擁有SRS認證證書,將助您輕松拓展國際市場。
4、國內外通用食品認證體系有哪些?
ISO22000食品安全體系認證
haccp體系認證。
這倆基本都是國際通用
具體看你出口某個國家或其他的需要做當地的相關檢測認證。
如果是有機食品認證也可以做有機認證
5、各種認證GAP,FDA,Kosher,HACCP,ISO2200,IFS,BRC等有什麼關系啊?農產品出口需要上述什麼認證?
它們都是不同的認證,它們本身沒有什麼關系,但一般體系是相通的。給你大致解釋一下。GAP是良好農業規范,是農業基地管理方面的認證;FDA是美國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的縮寫,有些出口美國的產品要通過FDA認證。KOSHER是猶太認證,通過這個認證你的產品就可以賣給猶太人,是潔食認證,現在很流行,22000是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認證,如果你企業實施了HACCP管理,也可以做這個認證,ifs是德國的食品安全認證,BRC是英國的食品安全認證。
你的企業認證越多越好。
6、何謂農產品質量認證體系?
農產品質量認證體系是農產品質量的認證機構依據國家和地方的有關標准和認證規定,對區域內的農業生產環境、技術規程、產品質量等方面進行科學、可靠的監測後,確認其符合相關等級標准,為進入相應等級市場提供有效准入憑據的一種地方性認證實施體系。對於認定合格的產品、生產基地等頒發相應的證書。
農產品質量認證工作的程序:
提出申請→初步檢查→檢驗評定→頒發認證證書→監督復查農產品質量認證主要是對農產品的質量是否合格或質量達到哪種等級進行鑒定。大體上農產品可實行三級認證制度,即准入級、優質級和出口級。
准入級農產品,應符合「標准」規定的最低標准,屬於強制實行的標准,不發證書,生產者必須執行。
優質級農產品,經生產者申請,由認證機構根據「標准」審查合格後,發給質量認證證書和發放相應的標志。
出口級農產品,經生產者申請,由認證機構對其生產過程進行審查合格後,發給准予出口農產品的產品認證證書和標志,並向外界推薦此類農產品。
7、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壁壘分析
加入世貿組織以來,我國農產品出口遭遇到前所未有的貿易壁壘。據商務部調查,我國90%的農業及食品出口企業受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影響,每年損失約90億美元。國外實施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已成為制約我國農產品出口的最大障礙。
技術性貿易壁壘源源不斷近年來,技術性貿易壁壘對農產品國際貿易的影響越來越大,我國農產品出口因此受到很大影響。對中國實行技術壁壘最多的是歐盟、美國、日本,佔95%以上,其中歐盟為41%,日本為30%,美國為24%,這些國家採取技術壁壘的主要方法是增加檢疫項目、提高檢驗標准等。目前,我國農產品和食品行業已成為遭受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最多的產業。
2002年1月,歐盟以從中國進口的部分動物源性食品中含有氯黴素殘留和中國農葯殘留體系未達到其要求為由,全面禁止從中國進口動物源性產品(腸衣和公海捕獲直接運抵歐盟市場的魚類產品除外)。後經中歐雙方多次交涉與磋商,歐盟決定自2004年8月31日起正式解除對中國輸歐部分動物源性產品的禁令。解禁產品主要包括蝦類(養殖蝦、小龍蝦等)、腸衣、兔肉、蜂蜜、蜂王漿等。但由於2004年初中國爆發了禽流感,歐盟沒有對禽肉解禁。2004年9月,歐委會宣布,鑒於在某些亞洲國家仍有禽流感發生,亞洲禽流感疫情尚不明朗,決定把對包括中國在內的10個亞洲國家禽產品進口禁令的截止日期由2004年12月15日延長到2005年3月31日。2005年1月,歐委會又將禁令延長至2005年9月30日。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動物源性產品出口的形勢依然十分嚴峻。目前,由於禽流感、口蹄疫等原因,歐盟仍未解除對我國主要動物源性食品及禽類產品的進口禁令,日本、韓國等也沒有恢復我國凍雞等禽肉生品的進口,俄羅斯不僅繼續對豬肉、牛肉和禽肉進口實施關稅配額管理,而且在去年9月又宣布禁止我國肉類產品輸入,這些都限制和影響了我國肉類產品的出口。
農產品出口門檻越來越高當前,國際食品、農產品貿易摩擦是國際貿易中的焦點之一,世界各國越來越重視技術性貿易壁壘的作用,紛紛把技術性貿易壁壘作為貿易的調控手段。根據近年來日本、歐盟、美國等發達國家針對農產品實施技術性貿易措施的情況看,中國農產品出口面對的技術性貿易壁壘,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發達國家都制定了完整的食品安全、動植物衛生檢驗檢疫的法律、法規和標准體系,這些法律既規范著國內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同時也將不符合標準的國外產品擋在了國門之外;第二,葯物殘留標准要求越來越嚴;第三,苛刻的標簽制度與包裝要求;第四,對環境保護的要求越來越高。發達國家制定了一系列環境保護法規,對進口農產品形成了通常所說的綠色壁壘。
在國際貿易中,中國農產品出口之所以容易遭遇技術性貿易壁壘,原因在於:
一方面,根據WTO/TBT、WTO/SPS的有關規定,在涉及國家安全、保護人類健康和安全、保護動植物生命和健康以及保護環境的前提下,各國可以制定本國的標准和規則,甚至可以實施超出國際標準的技術性措施。顯然,這給許多國家隨意制定農產品技術標准留下了合理的空間。
另一方面,農產品貿易的技術性限制措施,原本是為了保護國家經濟安全,保護人類、動植物的生命或健康,保護環境,防止經濟欺詐行為。但長期以來,技術性貿易壁壘具有的合理性和靈活性被一些實行農業貿易保護主義的國家所利用,使國際農產品貿易環境日趨惡化,其後隱藏著的是深刻的政治內涵。
眼光向內尋找破解答案目前,技術性貿易壁壘已經成為發達國家實行農業保護最主要、最有效的手段。從近年來中國農產品出口的情況來看,技術性貿易壁壘已直接使中國農產品出口遭受巨大損失,其擴散效應造成的間接損失更是難以估計。與其他貿易限制措施不同,技術性貿易壁壘最大的特點就是具有隱蔽性,一旦出現,影響巨大,而且損失很難避免。
在分析我國農產品出口遭遇技術壁壘的原因時,國內很多部門和企業往往只分析外部原因,不分析內部原因。不可否認,近年來發達國家對中國出口的農產品的品質、衛生、安全等技術要求越來越嚴格,技術標准越來越高,但除了上述原因之外,其主要問題還應該從自身尋找答案。
首先,缺乏食品安全立法和有效的農產品質量標准與監控體系;其次,動物疫病防治體系不健全;第三,農獸葯法律法規不健全,農獸葯生產、銷售和使用管理部門分割,監控脫節,違禁葯品濫用;第四,目前中國大部分動植物出口產品生產仍然以農戶分散種養為主,規模小,技術水平低,難以實行標准化生產,無法有效控制種養過程中的疫病和農獸葯殘留問題,使產品得不到品質保證;第五,農產品加工度低,技術創新薄弱,缺乏品牌產品;第六,農產品出口企業競爭力不強。
措施積極方能應對壁壘隨著國際經濟進入貿易摩擦高發階段,國際農產品貿易環境越來越復雜,技術性貿易壁壘仍將是中國農產品出口所面臨的主要貿易壁壘,知識產權壁壘、動物福利壁壘、食品反恐壁壘、輿論壁壘等新型貿易壁壘也呈上升之勢。可以說,在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內,中國農產品出口所面對的國際環境仍然十分嚴峻。因此,針對當前我國農產品出口所面臨的嚴峻形勢,必須積極採取應對措施,這些措施包括:
一是要進一步提高對促進農產品出口重要性的認識,加強部門協作,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保證體系,強化農產品源頭管理,推進農業標准化,提高農產品質量,促進農產品出口;二是要扶持出口農產品的行業組織建設,提高出口企業行業自律,增強企業誠信意識,建立出口農產品安全誠信體系;三是農產品出口企業要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努力開拓國際新市場;四是要盡快建立和完善對農產品出口技術性貿易壁壘的預警機制;五是要參照國際規法,構建中國的技術性貿易保護體系;六是要積極參與WTO新一輪多邊貿易談判,建立嚴格、公平合理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和動植物衛生檢疫新規則,約束發達國家泛濫的技術性限制措施,為中國農產品出口營造公平競爭的國際環境。
通過採取上述措施,為我國農產品出口創造良好的國際國內環境,全面提高中國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促進農產品出口持續、快速和健康發展。
8、什麼是有機食品?有機農產品如何認證?
有機食品是指生產環境無污染,在原料的生產和加工過程中不使用農葯、化肥、生長調節劑等化學合成物質,不採用基因工程技術,應用天然物質和無害於環境的生產方式生產、加工形成的環保型安全食品。
有機農產品認證基於有機農產品的生產和加工標准及合格評定程序,是技術認證和管理體系認證的雙重表現形式。以技術為先導,以管理為保證。許可使用有機食品標志(圖3)。
9、如何做SGS認證?關於農產品的
SGS是一家認證機構,它可以做管理體系認證諸如驗廠,也可以做產品認證(可以發CE,GS證書),再則是化學測試。
做SGS化學測試時間一般要7個工作日..
一般情況下,是指SGS的化學測試.
只要提交樣品,填寫申請表就可以了
化學測試是按產品的原材料來區分的,一般是一種材料壹千多人民幣。
檢驗原因——許多國家實施"全面進口監管計劃"COMPREHESIVE IMPORT SUPERVISION SCHEME(CISS ),這些國家的進口法規規定,進入這些國家的貨物必須由SGS在出口供貨國進行裝船前檢驗。SGS介入的目的是協助CISS國家政府對海關和(或)外匯管理系統的管理。
實施CISS的國家包括:安哥拉、阿根廷、玻利維亞、布基那法索、蒲隆地、柬埔寨、喀麥隆、中非、剛果共和國、象牙海岸、厄瓜多、幾內亞、肯亞、馬拉維、馬里、茅利塔尼亞、墨西哥、巴拉圭、秘魯、菲律賓、盧安達、塞內加爾、剛果民主共和國、尚比亞。
辦理SGS檢驗可按下列程序:
1、 出口成交。
出口商按正常的貿易程序與進口商達成出口交易,進口商再把有關這筆交易的情況通知本國的SGS聯絡辦公室,同時通知出口商需請SGS-CSTC驗貨。SGS-CSTC收到進口國SGS聯絡辦公室的通知(檢驗編號)後,傳真(郵寄)給出口商一份註明"SGS檢驗編號"(I.O.NO.)和SGS-CSTC"ICN"編號的空白驗貨申請表(RFI),通知出口商提交單據,安排驗貨。
2、申請檢驗。
為安排檢驗,出口商需填寫帶有SGS檢驗編號的驗貨申請表(RFI),連同下列單據一起傳真(寄)給離驗貨地點最近的SGS-CSTC分公司。
這些單據包括形式發票、形式裝箱單及零備件清單、產品技術規格資料、樣本、信用證、製造商測試報告(機器/設備)、製造商分析報告(化工/醫葯/石油/染料產品)、衛生證書(食品)、植物檢疫證書(全部農產品)、廠檢分析單(全部鋼鐵材料及其初級產品)。
所有提交給SGS-CSTC的單據均要註明SGS檢驗編號(此編號見驗貨申請表)。
在驗貨申請表上應列明供貨商的詳細資料,如聯系人及聯系電話、驗貨時間、驗貨地點等,以便SGS-CSTC與之聯系,安排檢驗。
出口商須在檢驗日期的3個工作日前,把RFI 和上述單據交給SGS-CSTC分公司。
3、SGS-CTSG進行檢驗。
由CISS國家法規要求的裝船前檢驗,SGS-CSTC不向出口商收取任何費用。
4、 SGS-CSTC出具證書所要求的最終文件。
SGS-CSTC完成檢驗後,出口商須按國別把最終文件分別傳真(寄)給SGS-CSTC上海經濟事務部(EAD)。所有提交給SGS-CSTC的文件都應註明SGS檢驗編號(此編號見驗貨申請表)。
5、如何獲得SGS安全標簽。
如果出口商收到的信用證上要求"在出口商的發票上貼SGS安全標簽"(Security lable),出口商可提交一份最終出口發票給最近的SGS-CSTC分公司,並去領取安全標簽,或要求SGS-CSTC將安全標簽郵寄給出口商。請注意,只有在完成以上1-4程序後,SGS-CSTC才會簽發安全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