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課程認證指標體系
1、課堂教學評價指標的體系包括哪些部分?
(1)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指在一節課教學活動中教師在教案中對認知目標、情感目標和能力目標的確定,以及教學過程中對上述目標的體現這兩個方面來進行價值判斷。
(2)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指教師對教學內容(包括知識、技能、思想、方法等)由書面文字加工後,轉化為課堂教學中」」導」」的形式的創造性的教育行為。
對教學設計的評價應從教師對教材的挖掘與處理,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實施,教學程序的設計與布局,知識系統的構建與施教,學科思想、思維能力的訓練與培養,以及學生素質的協調發展等方面進行價值判斷。
①知識傳授准確,基礎知識落實。教師傳授的基本概念、公理、定理、公式、法則等准確無錯誤,分析、推導、解題嚴謹規范,內容體系完整無缺陷、遺漏,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良好。
②教材處理恰當,重點突出,難點突破,思想教育寓於教學之中。教師對教學內容分量和深度的確定能切合學生實際,重點難點確定準確。教學中能突出重點,圍繞重點組織教學,難點分散且能突破。在教學中能結合教材內容有機地、恰到好處地滲透政治思想教育。
③教學程序設計符合認知規律。認識從實踐開始,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根據教材的體系與結構做到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表及裡。練習設計層次分明有梯度,容量適中,教學環節層次清楚,過渡自然,教學時間分配適當。
④知識傳播與能力培養有機結合。教師傳授知識要注意形成和不斷完善學生知識系統和結構。通過有效訓練,提高學生的基本技能。在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注意、理解、概括等能力的基礎上,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發展學生的創造力。
⑤注重學科的思維過程的培養,重視思想方法的訓練。教師要根據本學科思維特點,注意展現學科的思維過程。讓學生積極參與思維,掌握思維方法。結合所授內容,重視學科思想、方法的訓練,從而提高能力。
(3)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指教師和學生為實現教學目的和任務所採取的手段,包括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
對教學方法的評價,要從教師的教法所選擇的教學方式以及學生的主動性的學習方法,以及如何正確處理」」教」」與」」學」」、」」主導」」與」」主體」」的關系來進行價值判斷。
教學方式選擇恰當。教師選用的教學方式應服務於教學目標和服從於教學原則;選用的教學方式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水平;選用的教學方式要能充分展現本學科的思維特點、思想方法等。
面向全體學生,以練為主,注重信息反饋與矯正。教師應使絕大多數學生達到教學目標要求。在教學中,要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自主練習。從學生練習、答問中及時了解學生」」雙基」」掌握程度和思維過程,及時糾正學生在學習中產生的錯誤。注意調控使之取得最佳效果,要因材施教,分類指導。
(4)教學基本功。
教學基本功專指教師在完成課堂教學任務中所應具備和顯示的教學基本能力。教學基本功的評價主要從教學態度、語言文字的表述、操作技能、教學手段的運用和駕馭課堂能力來進行價值判斷。
2、統計學中的指標評價體系是什麼,如何建立指標評價體系
評價指標體系是指由表徵評價對象各方面特性及其相互聯系的多個指標,所構成的具有內在結構的有機整體。
(1)系統性原則。各指標之問要有一定的邏輯關系,它們不但要從不同的側面反映出生態、經濟、社會子系統的主要特徵和狀態,而且還要反映生態一經濟一社會系統之間的內在聯系。每一個子系統由一組指標構成,各指標之間相互獨立,又彼此聯系,共同構成一個有機統一體。指標體系的構建具有層次性,自上而下,從宏觀到微觀層層深入,形成一個不可分割的評價體系。
(2)典型性原則。務必確保評價指標具有一定的典型代表性,盡可能准確反映出特定區域——高西溝的環境、經濟、社會變化的綜合特徵,即使在減少指標數量的情況下,也要便於數據計算和提高結果的可靠性。另外,評價指標體系的設置、權重在各指標問的分配及評價標準的劃分都應該與高西溝的自然和社會經濟條件相適應。
(3)動態性原則。生態一經濟一社會效益的互動發展需要通過一定時間尺度的指標才能反映出來。因此,指標的選擇要充分考慮到動態的變西北典型區生態脫貧途徑研究化特點,應該收集若干年度的變化數值。
(4)簡明科學性原則。各指標體系的設計及評價指標的選擇必須以科學性為原則,能客觀真實地反映高西溝環境、經濟、社會發展的特點和狀況,能客觀全面反映出各指標之間的真實關系。各評價指標應該具有典型代表性,不能過多過細,使指標過於繁瑣,相互重疊,指標又不能過少過簡,避免指標信息遺漏,出現錯誤、不真實現象,並且數據易獲且計算方法簡明易懂。
(5)可比、可操作、可量化原則。指標選擇上,特別注意在總體范圍內的一致性,指標體系的構建是為區域政策制定和科學管理服務的,指標選取的計算量度和計算方法必須一致統一,各指標盡量簡單明了、微觀性強、便於收集,各指標應該要具有很強的現實可操作性和可比性。而且,選擇指標時也要考慮能否進行定量處理,以便於進行數學計算和分析。
(6)綜合性原則。生態一經濟一社會的互動「雙贏」是生態經濟建設的最終目標,也是綜合評價的重點。在相應的評價層次上,全面考慮影響環境、經濟、社會系統的諸多因素,並進行綜合分析和評價。
3、有中國特色的國際課程體系有哪些?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三大國際教學體系:入讀英語國家大學的敲門磚—A-LEVEL證書專 , 進入世界各地名校的通行屬證——IB文憑, 錦上添花的美國大學先修課——AP課程。坦白來說這些課程在學術上的難度都是不小的,再加上全英文授課,能勝任的中國學生基本上都是學霸級別的。但是呢,最近聽說陳起永老師研發了一套IC課程,彌補了現有外來課程體系的適應性不足等缺點,克服跨文化轉換課程中(如數、理、化等科目),因語言障礙導致的學習困難。
4、論述教育評價指標體系的結構
(1)課程基本描述(課程名稱、英文名稱、學時、授課對象、開課單位等);(2)教學目標; (3)授課對象分析;(4)教材的選擇與分析;(5)課程講授(知識點與學時分配、重點與難點、教學方法設計);(6)作業設計(課程論文設計、大作業設計、實驗設計);(7)考試方法設計(考題設計、記載辦法及正態分布設計)。
5、博實樂教育有哪些特色課程體系?
經過較長時間的課程改革試驗,博實樂教育學校逐漸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以「基礎學科課程、綜合能力課程、個性特長課程」為結構的課程體系,初步改變了學科本位的課程體系。
6、評價數學教師的教學效果的指標體系包括哪幾個方面
教師教學工作評價辦法(試行)
一、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客觀公正地評價教師教學工作,激發教師教學的質量意識,規范教學要求,強化教學管理,全面提高我院教學質量,增強學生就業競爭能力,結合我院實際,特製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於我校從事全日制本專科教學工作的專任教師。
第三條 教師教學工作評價由院教師教學工作評價領導小組負責,各系(部)評價小組組織實施,教務處作為工作機構,負責制定考核辦法和指標體系。
院教師教學工作評價領導小組由分管院長擔任組長,教務處、高教研究中心、宣傳部、人事處負責人參加,負責審批評價結果和解決評價中出現的重大問題。院教師教學工作評價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教務處。
各系(部)評價小組由5-7人組成,系主任或分管教學工作的副主任擔任組長。評價小組的名單須報院教師教學工作評價領導小組審核、批准。
二、評價辦法與程序
第四條 教師教學工作評價指標體系包括四部分內容:系(部)評價小組評價、學生評價、同行評價、教學視導組評價。對高校教齡三年以上的教師,系(部)評價小組、學生、同行評價的權重分別為40%、40%、20%;對高校教齡三年及以下的教師,系(部)評價小組、學生、同行、教學視導組評價的權重為30%、30%、20%、20%。教師教學工作評價內涵主要是教學態度、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效果和教學研究與改革等五個方面。
第五條 教師教學工作綜合評價每年進行一次,其中學生評價每學期進行一次,兩學期的平均分納入綜合評價。系(部)評價小組、同行評價、教學視導組的評價每學年進行一次。
第六條 教師教學工作的評價結果根據得分分為四級:90分及其以上為優秀,89分-76分為良好,75分-61分為合格,60分為不合格(最終評價結果四捨五入取整)。
第七條 有下列情況之一者評價結果按降一級處理。
1、出現教學事故一次(含一次)以上者;
2、具有五年高校教齡的教師,每一年開設課程(含選修課)不足兩門或未開設必修課者(跨學期課程按學期計算課程門數)
第八條 有下列情況者直接定為不合格:
1、出現Ⅱ、Ⅲ教學事故兩次者,或出現Ⅰ級教學事故一次者;
2、參與測評的學生中有半數以上學生對其教學效果的總評價為不滿意及其以下者。
第九條 學生評價
1、學生評價必須在課程考試前進行。
2、參與評價的學生不得少於該教師授課學生總數的2/3。
3、學生評價由各系(部)安排人員組織學生認真填寫測評表,並及時回收與統計,去掉三個最高分和三個最低分後,計算出平均分。
4、系(部)在進行測評前,首先要對學生進行宣傳和動員,認真學習教學工作評價指標體系內涵,認真對待評價工作,嚴格掌握評價標准,客觀地反映教師教學情況和質量,使評價工作真正起到對今後教學工作的促進作用。
第十條 同行評價
同行評價應側重於教學內容的規范性和先進性、教學方法和方式的適用性和科學性以及作業批改、論文指導、試卷批改的准確性和認真程度等,在聽取教師個人自我評價以及聽課、查看作業、學生論文、試卷等基礎上,填寫同行評價表,去掉一個最高分和一個最低分後,計算出平均分。
第十一條 系(部)評價
各系(部)評價小組根據平時聽課、召開學生座談會、檢查學生作業、學生試卷、教師教案以及了解教師教學方法的改革情況等,對教師的教學工作進行全面評價,並進行測評,計算出平均分。
第十二條 教學視導組評價
教學視導組主要對高校教齡三年以下的教師評價,主要從教學態度、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基本功等方面進行教學規范程度的評價,評價結果記入總分。對高校教齡三年以上的教師評價結果,記入系(部)教學工作總體評價結果之中。
第十三條 系(部)評價小組要根據評價的指標體系,對教師教學工作的各項評價分數進行綜合折算,確定相應的等級,並通知教師本人,聽取教師意見,受理教師本人的申訴與重新核實,提出處理意見。《教師教學工作綜合評價表》以及《教師教學工作綜合評價結果匯總表》一式兩份,一份留系(部)存檔,一份報教務處教學研究科。
所有考核結果均由教務處教學研究科記入教師本人業務檔案,輸入淮陰師范學院教師教學工作評價資料庫,以作為教師年度考核、聘任、職稱晉升以及獎懲的依據。實行教學工作評價結果公示制度,各系(部)在年度考核前,以適當的方式公示評價結果。
三、評價結果的運用
第十四條 教師教學工作評價為「優秀」等第者,年度考核方可評為「優秀」。
第十五條 教師教學工作評價為「不合格」等第者,年度考核直接定為「不稱職」。
第十六條 凡申報高一級職稱的教師,其上一年度教學工作評價結果須在「良好」等第以上,破格晉升高一級職稱者,其任現職期內教學評價結果必須有1/2以上為「優秀」等第。
7、學校如何進行特色課程建設?
素質教育推進緩慢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沒有形成多層次、開放、結構化的管理機制和信息系統,為中小學和幼兒園提供可落地的解決方案,形成特色課程建設和教學創新的可持續發展機制。
8、標准認證課程是什麼
課程標準是規定某一學科的課程性質、課程目標、內容目標、實施建議的教學指導性文件。課程標准與教學大綱相比,在課程的基本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實施建議等幾部分闡述的詳細、明確,特別是提出了面向全體學生的學習基本要求。 課程標准和課程目標的區別:課程標準是一個指導性文件,包含課程目標。課程目標是課程標準的其中詳細表達教學目的的一部分。 課程目標是指課程本身要實現的具體目標和意圖。它規定了某一教育階段的學生通過課程學習以後,在發展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期望實現的程度,它是確定課程內容、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的基礎。從某種意義上說,所有教育目的都要以課程為中介才能實現。
9、課程評估指標包括哪些內容
課程教學質量評估指標體系一級指標體系包括「教學思想與態度」、「教學基本要求」、「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評價」四大類;
二級指標突出研究型教學的特徵,強調以研究帶動教學,要求教學內容及時反映或聯系學科發展的新思想、新概念和新成果;
突出過程性評估的特徵,包括課下學習指導、課下學習內容安排、課程考核方式等內容,體現「教有方法、教無定法」的思想,注重因材施教,靈活運用啟發式、案例式、討論式、探究式等教學方法,以及對學生創新意識與能力培養方面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