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質量認證體系建設的思考
1、國家對食品葯品安全採取的措施有哪一些
國家對食品葯品安全採取的措施有:
(一)、食品安全措施。
1.加強食品安全監測。
制訂食用農產品產地區劃。建立農產品產地環境安全監管體系,系統調查農產品產地污染狀況,開展重點地區、典型農產品產地環境質量安全監控。強化對農業投入品的質量和環境安全管理。建立國家農獸葯殘留監控制度,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由目前的37個城市擴展到全國所有大中城市。建立原糧污染監控制度,開展原糧質量安全和衛生監測,建設糧食質量安全和原糧衛生監測網路。開展非食品原料風險監測,系統調查非食品原料污染情況,建立重點食品強制性標准全國專項檢查制度,實施電子標簽管理制度,建立和規范食品召回監督管理制度。完善食品安全衛生質量抽查和例行監測制度,建立食品質量監測直報點。完善國家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監測網路。
2.提升食品安全檢驗檢測水平。
整合並充分利用現有食品檢驗檢測資源,嚴格實驗室資質管理,初步建立協調統一、運行高效的食品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實現檢測資源共享,滿足食品生產、流通、消費全過程安全監管的需要,力爭使國家級食品安全檢測機構技術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促進檢驗檢測機構社會化,積極鼓勵和發展第三方檢測機構。
3.完善食品安全相關標准。
進一步加大食品安全標準的制訂修訂工作的力度,基本建立統一、科學的食品安全標准體系。推動我國食品安全標准採用國際標准和國外先進標準的進程,積極參與國際標准制訂修訂。根據我國食品生產、加工和流通領域具體情況,制訂具有可操作性的過渡標准或分級標准。
4.構建食品安全信息體系。
充分利用現有信息資源和基礎設施,建立國家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形成包括國家、省、市、縣四級的食品安全信息網路和國家對重點企業的食品安全要素的直報網路;建立高性能、易管理、安全性強的食品安全動態信息資料庫;建設國家食品安全基礎信息共享系統,形成服務於食品安全監測分析、信息通報、事件預警、應急處理和食品安全科研及社會公眾服務的網路協同工作環境。加快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統一發布制度。
5.提高食品安全科技支撐能力。
開展食品安全科學的基礎研究、高技術研究、關鍵技術研究和食品安全科研基礎數據共享平台建設,加強應用技術和相關戰略研究。跟蹤研究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標准、主要貿易國食品安全監管手段以及世界貿易組織《實施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協定》和《技術性貿易壁壘協定》通報評議。加強食品安全技術能力建設,初步建成既有自主創新能力又與國際接軌、開放的食品安全科研體系。加強食品安全人才隊伍和學科建設。
6.加強食品安全突發事件和重大事故應急體系建設。
完善食品安全應急反應機制,建立實施食品安全快速反應聯動機制。加強應急指揮決策體系、應急監測、報告和預警體系、應急檢測技術支撐系統、應急隊伍和物資保障體系,以及培訓演練基地、現場處置能力建設,提升政府應急處置能力。全面加大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督查督辦力度,健全食品安全事故查處機制,建立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回訪督查制度和食品安全重大事故責任追究制度,逐步完善國家食品安全監察專員制度。
7.建立食品安全評估評價體系。
逐步建立食品安全風險評估評價制度和體系,研究食品可能發生的危害後果及其嚴重性,以及危害發生的概率,並據此劃分食品的風險等級,其動態評估結果作為政府食品安全決策和管理的基礎。
8.完善食品安全誠信體系。
進一步增強全社會食品安全誠信意識,營造食品安全誠信環境,創造食品安全誠信文化。初步建立食品安全誠信運行機制,全面發揮食品安全誠信體系對食品安全工作的規范、引導、督促功能。逐步建立企業食品安全誠信檔案,推行食品安全誠信分類監管。完善「食品安全工作地方政府負總責,企業是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制度,加強行業自律,建立食品企業紅黑榜制度。
專欄8 食品安全誠信
食品安全誠信分類監管 建立食品生產經營主體登記檔案信息系統和食品生產經營主體誠信分類資料庫,廣泛收集食品生產經營主體准入信息、食品安全監管信息、消費者申訴舉報信息等,完善食品生產經營主體誠信分類監管制度。
量化分級管理 全面推行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強化食品衛生許可和監督管理。
9.繼續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
嚴厲打擊生產經營假冒偽劣食品行為,重點開展高風險食品安全專項整治,進一步提高與公眾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糧、肉、蔬菜、水果、奶製品、豆製品、水產品等重點品種和種植養殖、生產加工、流通及消費重點環節的食品安全水平。完善食品安全區域監管責任制,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對食品企業日常監管措施,探索農村小型食品生產加工、經營企業的有效監管模式,有效遏制使用非食品原料、濫用食品添加劑和無證照生產加工食品的違法行為。進一步加強食品市場監管力度,繼續整頓和規范食品廣告,重點整治中小城市食品廣告。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全面加強農村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指導和開展農村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建設農村食品現代流通網、社會監督網和監管責任網,全面提升農村食品安全保障能力。
10.完善食品安全相關認證。
建立健全「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的全國統一的食品認證體系,完善認證制度。建立農產品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制度,積極開展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等認證工作,加大推進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和飼料產品質量認證力度。對農業投入品生產企業、農產品加工企業、農業生產過程進行管理體系認證。完善良好農業規范、良好生產規范、良好儲藏和運輸規范、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綠色市場認證,提高食品企業自身管理能力。加快我國食品認證的國際互認進程。
11.加強進出口食品安全管理。
建立和完善進口食品質量安全准入制度,制訂科學合理與國際接軌的准入程序。在對食品風險分析的基礎上實施分類管理,提高進口食品檢驗檢疫的有效性。完善進口食品查驗制度,重點對食品中農獸葯、食品添加劑、致病微生物、有毒有害物質、標簽標識進行查驗。建立和完善「一個模式,十項制度」(即「公司+基地+標准化」管理模式,種植養殖基地備案管理等十項管理制度)的出口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充分運用世界貿易組織《技術性貿易壁壘協定》和《實施衛生和植物衛生措施協定》規則,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技術性貿易措施體系。制定進出口食品質量安全控制規范,制訂、修訂與食品檢測相關的檢驗檢疫行業標准。
12.開展食品安全宣傳、教育和培訓。
制訂食品安全宣傳教育綱要。加強食品安全法律法規、政策和標準的宣傳報道,普及食品安全基礎知識,提高全社會食品安全意識,增強消費者的自我保護和參與監督能力。加快建設食品安全培訓體系,對政府管理人員、執法者、企業管理與工作人員、新聞工作者、消費者進行多形式、多途徑的食品安全教育和培訓。
(二)葯品安全。
13.提升葯品安全監管水平。
(1)構建科學的葯品評價體系。加強葯品注冊管理法規建設,制訂葯物研究開發技術指導原則。整合葯品注冊管理資源,深化葯品注冊審評機制改革,嚴格葯品注冊審批程序,建立高效運轉、成本經濟的葯品注冊管理體制。加強對葯物臨床研究及臨床前的過程監督檢查,全面實現我國葯物非臨床試驗和葯物臨床試驗在《葯物非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范》和《葯物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范》的條件下進行。開展葯品評價技術方法學研究,強化和規范我國創新葯物與進口葯物的安全性評價技術,引導和鼓勵創新葯物研發。強化葯品標准管理,實施「提高國家葯品標准行動計劃」。建立完善生物技術產品科學評價體系。完善葯用輔料和直接接觸葯品的包裝材料和容器的國家標准體系。建立完善保健食品注冊檢驗評價體系。
(2)加強葯品生產質量監管。進一步完善《葯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認證制度,修訂《葯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提高《葯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的實施水平,逐步與發達國家《葯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接軌;強化葯品生產的動態監管,保證葯品生產質量,促進制葯工業健康發展;推行《醫療機構制劑配製質量管理規范》;加強中葯源頭監管,完善《中葯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實施管理體系,推行《中葯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保證中葯材生產質量;加強對葯用輔料和直接接觸葯品的包裝材料和容器的監管。
(3)完善上市後葯品監管體系。完善葯品不良反應監測網路,規范葯品不良反應和報告監測制度,強化葯品不良反應報告責任。制定實施《葯品再評價管理辦法》,制訂配套的技術規范與指南,對已上市葯品分期分批開展再評價研究。建立並完善上市後葯品監測、預警、應急、撤市、淘汰的風險管理長效機制。加強葯品不良反應監測機構建設,完善葯品不良反應監測體系,提高市(地)、縣級葯品不良反應監測能力。進一步完善處方葯與非處方葯分類管理制度,配合醫葯體制改革,全面實施處方葯與非處方葯分類管理,推動處方葯與非處方葯分類管理立法工作。進一步規范葯品包裝和說明書。修訂《葯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認證標准,完善《葯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認證管理辦法及跟蹤檢查制度,制定實施《葯品流通監督管理辦法》,促進現代物流發展。建立和完善葯物濫用監測網路及特殊葯品監管網路,對特殊葯品實現每一針、每一片流向的監管。建立麻醉葯品、精神葯品流弊和濫用突發事件的監測報告和預警制度,完善麻醉葯品、精神葯品依賴性和葯物濫用潛力的評價方法和評價標准。
(4)完善葯品檢驗體系建設。規范各級葯品檢驗機構職能;合理配置葯品檢驗資源;加強葯品檢驗檢測方法研究,搭建葯檢系統技術平台,普及快速檢測技術;建立與完善全國葯品技術檢驗信息管理和數據交換系統;完善送檢、抽檢、批批檢相結合的葯檢制度,改革葯品監督抽驗機制,提高葯品抽驗資金的使用效率。
(5)建立完善中葯標准規范和技術評價體系。建立完善中葯管理分類系統,制訂相應管理規范和技術評價標准;研究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符合中醫葯規律的中葯標准規范和技術評價體系基本框架,制訂完善中葯材種質標准、中葯材標准、中葯飲片標准和中成葯標准,建立中葯材種質資源收集、繁育技術規范、地道葯材種質特性鑒定技術規范;進一步完善生產加工中葯材、中葯飲片、中成葯過程中的標准和規范;制訂地道葯材質量保證體系;制訂中葯上市前技術審評標准和上市後再評價標准;制訂中葯對照物質研究指導原則,建立國家中葯標准物質庫。加大對民族葯的扶持和監管力度。積極倡導建立傳統葯物國際協調機制。
14.規范醫療器械安全監管。
(1)建立健全醫療器械監管法規體系。完善醫療器械法規體系,適時修訂《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制定實施《醫療器械流通監督管理辦法》,制定修訂《醫療器械注冊管理辦法》、《體外診斷試劑注冊管理辦法》、《醫療器械標准管理辦法》、《醫療器械分類目錄》、《醫療器械臨床試驗規定》等規章。
(2)加強醫療器械標准體系建設。完善醫療器械標准體系,制訂修訂醫療器械國家和行業標准500項;加強與國際標准化組織合作,提高國際標准采標率;建立醫療器械有關標准物質研製和試驗驗證工作機制。
(3)加強醫療器械檢測體系能力建設。加強國家和省級醫療器械檢測能力建設。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擴大檢驗機構的資格認可;提高醫療器械電氣安全性、電磁安全性和生物安全性的檢測能力;加強對高風險醫療器械的檢測。建立醫療器械的監督抽驗和評價性抽驗的工作機制和工作體系,拓展檢驗項目和檢驗范圍,規范抽驗行為,加大抽驗力度。
(4)加強醫療器械審評審批體系建設。建立並完善國家和省級醫療器械技術審評體系,建立審評專家咨詢隊伍,搭建醫療器械技術審評信息溝通交流平台;建立和完善統一的技術審評規范;規范醫療器械注冊審批行為。嚴格新型醫療器械和高風險醫療器械的臨床前研究的技術要求。健全醫療器械臨床試驗機構,開展符合醫療器械專業特點的臨床試驗機構資格認定工作。建立新型醫療器械和高風險醫療器械的臨床審批制度。
(5)加強醫療器械質量體系管理。制訂並分步實施醫療器械質量體系管理規范總則和無菌醫療器械、植入性醫療器械、有源醫療器械、無源醫療器械、有源非接觸醫療器械、體外診斷試劑實施指南和檢查員工作指南。開展醫療器械質量體系管理規范相關培訓,強化檢查員隊伍建設。逐步對第二、三類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實施醫療器械質量體系管理規范進行檢查,促進生產企業達到規范要求。
(6)加強醫療器械不良事件監測和再評價體系建設。制定實施《醫療器械不良事件監測和再評價管理辦法》和《醫療器械召回管理辦法》,並制訂相應技術指南和工作規范,建立健全報告體系,強化企業的報告責任和義務。搭建上市後醫療器械風險效益評價的技術平台,建立預警、召回等制度。
(7)加強對在用醫療器械的監管。加強在用醫療器械調研,制定在用醫療器械監管制度。加強對醫療器械使用年限、產品報廢標準的技術研究,建立在用醫療器械監管評價方法,提高在用醫療器械監管效率。
15.強化葯品、醫療器械市場監管。
(1)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葯品、醫療器械行為。集中力量重點查處涉及面廣、影響大、公眾反應強烈的制售假劣葯品、醫療器械大案要案,對構成犯罪的,及時移交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加強中葯材專業市場、中葯材和中葯飲片監管,深入整頓和規范其市場流通秩序。
(2)繼續整頓和規范葯品、醫療器械廣告。加強廣告審批隊伍素質建設,嚴格按照標准審查廣告內容,建立廣告監測網路,加大監測力度。加強有關葯品、醫療器械廣告管理法律、法規的宣傳,增強公眾對違法廣告的辨別能力,積極發揮社會監督作用。引導廣告主、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依法規范發布廣告,堵塞違法發布渠道。對嚴重違法發布廣告的葯品、醫療器械生產經營企業,依法予以嚴肅查處。逐步建立綜合治理機制。
(3)推進葯品、醫療器械誠信體系建設。完善葯品誠信分類管理,建立健全行政相對人誠信檔案系統;建立醫療器械生產企業誠信管理制度,加強質量誠信評價體系和誠信信息公示建設,建立和完善醫療器械生產企業誠信監管檔案,初步建立醫療器械誠信運行機制;建立涉及葯品、醫療器械產品審評、企業審批、認證檢查等專家和部門內部「信譽檔案」。
(4)深入推進農村葯品監督網和供應網建設。總結農村葯品監督網和供應網建設經驗,建立健全運行機制。建設農村葯品監督網和供應網要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特別是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相結合。制定符合農村葯品供應實際的引導政策和監管措施,鼓勵和引導建設符合現代物流發展方向的葯品供應網,支持指導農村基層醫療機構自采、自種、自用中葯材,保證農民用葯安全有效、方便及時。
16.加強葯品、醫療器械突發性群體不良事件應急能力建設。
加強葯品、醫療器械突發性群體不良事件監測、預警網路建設,提高應對葯品、醫療器械突發性群體不良事件的協調指揮和快速響應能力;提高重點地區的葯品、醫療器械檢驗機構應對突發事件的應急檢測能力。按照就地就近原則,強化對假冒偽劣葯品和醫療器械進行無害化處理。積極探索葯害事件賠償制度。
17.推進葯品、醫療器械監管信息化進程。
實施「3511」工程,促進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實現部門間業務協同,提升監管效率和水平。加快葯品和醫療器械的注冊、審評、企業認證、稽查等核心業務系統建設。拓展和完善公共服務系統,加快葯品、醫療器械監管政務公開建設步伐,不斷提高對企業和公眾服務水平。
18.改善葯品、醫療器械監管基礎設施。
統籌規劃,改善行政執法機構辦公和裝備條件,建設辦公業務用房,配備必要的執法裝備,經過五年左右建設,行政執法機構的辦公業務用房和執法裝備基本滿足執法需要,經濟發達地區可以適度超前。整合現有檢驗檢測資源,合理布局,改善實驗條件,配備儀器設備,整體提高技術支撐的硬體水平。
2、十部門發文促消費:多舉措促進汽車消費 加快發展住房租賃市場
劃重點
1多措並舉促進汽車消費,將更多補貼用於支持綜合性能先進的新能源汽車銷售,促進農村汽車更新換代。
2
3有條件的地方可對消費者交售舊家電並購買新家電產品給予適當補貼,推動高質量新產品銷售。
4擴大升級信息消費。加快推出 5G 商用牌照。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建設信息消費體驗中心。
5加強質量認證體系建設。充分發揮質量認證保障安全底線,對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環保的產品實行強制性認證。
相關解讀:十部門發文促消費,汽車、家電等板塊受益股一覽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民政廳(局)、財政廳(局)、住房城鄉建設廳(規劃國土委、規劃局、規劃國土局)、交通運輸廳(局、委)、農業農村(農牧、農業)廳(局、委)、商務主管部門、衛生健康委(衛生計生委)、市場監督管理部門:
為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順應居民消費升級大趨勢,進一步優化供給,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共同研究制定了《進一步優化供給推動消費平穩增長 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方案(2019年)》。現印發你們,請結合本地區本部門實際,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國家發展改革委
工業和信息化部
民政部
財政部
住房城鄉建設部
交 通 運 輸 部
農 業 農 村 部
商務部
國家衛生健康委
市場監管總局
2019年1月28日
附件:進一步優化供給推動消費平穩增長 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方案(2019年)
為深入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加快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若干意見》(中發〔2018〕32 號)和《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實施方案(2018-2020 年)》(國辦發〔2018〕93 號),著力引導企業順應居民消費升級大趨勢,加快轉型升級提升供給質量和水平,以高質量的供給催生創造新的市場需求,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推動消費平穩增長,特製訂如下方案。
一、多措並舉促進汽車消費,更好滿足居民出行需要
(一)有序推進老舊汽車報廢更新。按規定放開報廢汽車「五大總成」再製造再利用。有條件的地方可依託市場交易平台,對報廢國三及以下排放標准汽車同時購買新車的車主,給予適當補助。對淘汰更新老舊柴油貨車、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等大氣污染治理措施成效顯著的地方,中央財政在安排相關資金時予以適當傾斜支持。
(二)持續優化新能源汽車補貼結構。堅持扶優扶強的導向,將更多補貼用於支持綜合性能先進的新能源汽車銷售,鼓勵發展高技術水平新能源汽車。落實新能源貨車差別化通行管理政策,提供通行便利,擴大通行范圍。
(三)促進農村汽車更新換代。有條件的地方,可對農村居民報廢三輪汽車,購買 3.5 噸及以下貨車或者 1.6 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給予適當補貼,帶動農村汽車消費。
(四)穩步推進放寬皮卡車進城限制范圍。在評估河北、遼寧、河南、雲南、湖北、新疆 6 省區放開皮卡車進城限制試點政策效果基礎上,穩妥有序擴大皮卡車進城限制范圍。
(五)加快繁榮二手車市場。進一步落實全面取消二手車限遷政策,嚴防限遷政策出現回潮。對二手車經銷企業銷售二手車,落實適用銷售舊貨的增值稅政策,依照 3%徵收率減按 2%徵收增值稅。
(六)進一步優化地方政府機動車管理措施。已實施汽車限購政策的地方,要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優化機動車限購管理措施,有條件的地方可適度盤活歷年廢棄的購車指標,更好滿足居民汽車消費需求。
二、補足城鎮消費供給短板,更好滿足城鎮化和老齡化需求
(七)加快推進老舊小區和老年家庭適老化改造。有條件的地方可對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無障礙通道、適老化家居環境、適老輔具等方面進行補貼,調動市場積極性。
(八)進一步滿足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住房消費需求。加快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發揮國有租賃企業對市場的引領、規范、激活和調控作用,支持專業化、機構化住房租賃企業發展。將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納入住房保障范圍。支持部分人口凈流入、房價高、租賃需求缺口大的大中城市多渠道籌集公租房和市場租賃住房房源,將集體土地建設租賃住房作為重點支持內容。
(九)完善托幼等配套政策鼓勵居民按政策生育。鼓勵地方政府通過採取提供場地、減免租金等政策措施,加大對社會力量開展3 歲以下嬰幼兒托育服務的支持力度。持續促進家政服務提質擴容。
(十)加強城市養老設施建設提升養老服務供給水平。加大城市養老服務用地供給,加強城市閑置資源轉化利用,規劃建設一批、改建擴建一批養老服務機構。升級改造大城市郊區、周邊地區養老服務機構,建設一批社區醫養結合服務中心,增加社區護理床位供給。
三、促進農村消費提質升級,拉動城鄉消費聯動發展
(十一)著力挖掘農村網購和旅遊消費潛力。充分發揮郵政系統、供銷社系統和信息進村入戶工程現有農村網點布局優勢,引導電商企業在鄉鎮和農村建設服務網點,開展品牌消費、品質消費系列活動。建立健全住宿餐飲等鄉村旅遊和服務標准,開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精品發布推介活動。
(十二)持續暢通城鄉雙向聯動銷售渠道。鼓勵地方特別是中西部地區和「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政府,與電商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挖掘優質特色農產品,加強品牌培育,集中展示銷售。有條件的地方可針對本地優質特色農產品網路銷售進行補貼。大力發展連鎖化、品牌化便利店。確定一批重點城市開展城鄉高效配送專項行動。
(十三)優化農村消費市場環境。加大農村流通產品監督抽查覆蓋面,強化消費領域大數據在打擊假冒偽劣方面的應用,擴大農村對合格產品的消費使用。積極開展有機產品認證,提升食品農產品供給質量。
四、加強引導支持,帶動新品消費
(十四)支持綠色、智能家電銷售。有條件的地方可對產業鏈條長、帶動系數大、節能減排協同效應明顯的新型綠色、智能化家電產品銷售,給予消費者適當補貼。
(十五)促進家電產品更新換代。有條件的地方可對消費者交售舊家電(冰箱、洗衣機、空調、電視機、抽油煙機、熱水器、灶具、計算機)並購買新家電產品給予適當補貼,推動高質量新產品銷售。
(十六)積極開展消費扶貧帶動貧困地區產品銷售。各級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金融機構、大專院校等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採購貧困地區產品,推動幫扶省市與貧困地區建立長期穩定的供銷關系,鼓勵民營企業採取「以購代捐」「以買代幫」等方式采購貧困地區產品和服務。
五、擴大優質產品和服務供給,更好滿足高品質消費需求
(十七)打造中高端消費載體。改造提升重點城市步行街,加快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認定公布一批中華老字型大小品牌。抓緊出台商品交易市場發展平台經濟的指導意見,促進商產融合。
(十八)擴大升級信息消費。加快推出 5G 商用牌照。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建設信息消費體驗中心。推動開展信息消費體驗周、城市行、技能培訓等各類活動,推廣典型案例經驗,培養信息消費習慣。
(十九)加快推進超高清視頻產品消費。加大對中央和地方電視台 4K 超高清電視頻道開播支持力度,豐富超高清視頻內容供給。支持廣電網路和電信網路升級改造,提升超高清視頻傳輸保障能力。有條件的地方可對超高清電視、機頂盒、虛擬現實/增強現實設備等產品推廣應用予以補貼,擴大超高清視頻終端消費。
(二十)促進離境退稅商品銷售。優化離境退稅服務網點布局,鼓勵增設退稅商店,研究完善退稅代理機構條件,提高離境退稅服務便利化水平。
六、完善政策體系,進一步優化消費市場環境
(二十一)持續完善消費基礎設施。推進實施中小城市、農村以及邊遠地區、林牧區、海島等區域基礎網路完善工程,進一步為擴大和升級信息消費提供支撐。加快補齊道路、停車場、能源、電信、物流、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等方面建設短板,推進廁所革命、垃圾和污水治理等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二十二)加強質量認證體系建設。充分發揮質量認證保障安全底線,對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環保的產品實行強制性認證,將防爆電器、家用燃氣具、500 升以上大冰箱等 3 類產品列入強制性產品認證目錄范圍,推進落實強制性產品認證改革方案,促進認證制度簡捷便利。鼓勵企業開展自願認證,健全認證採信機制。
(二十三)持續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全面實施修改後的個人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落實好專項附加扣除政策。進一步提高相對低收入群體的待遇。
(二十四)進一步加大消費者權益保護力度。深入開展放心消費創建活動,推動大型零售企業進行線下購物無理由退貨制度試點。運用多種方式和載體,全面啟動消費投訴公示工作,督促經營者誠信經營。聯合開展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和預付卡治理專項行動,凈化消費環境。
各地區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優化供給、推動消費平穩增長對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義,切實強化組織領導,突出保障協調,推動政策切實落地生效。
3、如何建立質量管理體系
這個題目比較大,需要一本書才能比較完整系統地回答。
但是,根據問題的目的,可扼要建議如下:
1)為了滿足客戶要求、或者企業形象需要
通常這種情況涉及到第三方認證或者第二方審核,比較簡單的方法就是找一個相匹配的質量管理咨詢機構,花點錢;可以較快地完成相關認證工作——他們是吃這碗飯的、拿到證書或者通過客戶審核是最快速高效的。但是,建立了這么個體系,並不意味著質量管理水平立馬提高,只是外部的一個認可而已。大多數的情況是,由於企業管理者不是真正理解到質量管理體系的要義,所謂的體系會流於形式,甚至於在一定程度上做無用功,影響企業效率。
2)為了提升公司內部質量管理水平
這種情況通常是企業管理者真的有點想法,不管是因為來至外部的壓力,還是確確實實由於產品質量的問題影響到公司的利潤。正如開題所說,這是一個很大的題目,要系統地建立一個質量體系,涉及到企業的方方面面。要入門,可以具體找一兩本相關的書來逐步深入。書大體可分為兩類,一類為質量管理體系的,另一類屬於管理思想的。前者主要給你講具體怎麼做,後者則告訴你為什麼要這么做。要建立好一個真正的質量管理體系,兩者的知識和理解缺一不可。
通常在質量管理體系方面,無論是企業管理者、還是質量專業人員,在實際工作中可能存在如下一些概念理解上的差異,最後總讓人感覺質量管理體系處在一個游離狀態,與企業實際經營活動若即若離:
1)質量管理說到底是個管理活動。人們說到質量管理,會不由自主把質量當作核心。這個概念既對也不對。因為從實際的活動來說,是屬於管理行為的,而不是直接去提升產品的質量。所以在思考問題上,要按照管理的思維去理解去操作。有時,人們會把質量管理與把產品質量做得很好劃上等號,而如果從管理的概念來說,質量管理只是為了達到一定的質量目標而策劃、組織、執行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動的總和——從這個角度來說,質量管理的結果是達到質量管理的目標,不完全於等同於優質,盡管優質產品也可以是質量管理目標的一部分。
2)質量管理與質量管理體系。通常我們提到質量管理體系,其實是質量管理專業化和模式化的一種結果;質量管理體系從質量管理的一種模式。所以,也同時意味著質理管理水平和質量管理體系不能直接劃上等號。同樣,無論是否建立質量管理體系,對於大多數的組織來說,質量管理本身是存在的。在建立質理管理體系過程中,一種比較好的方式,就是整理一下組織目前的質量管理狀態,再結合企業的實際發展需要,增加、或者改善相關管理活動。那種大刀闊斧、大張旗鼓的方式,比較傷筋動骨,其實是不太符合企業正常發展的。充分認識到組織自身產品或服務的質量特性、和與企業當前發展狀態相適宜的質量管理方法,是質量管理的關鍵。
3)質量與交貨、利潤及其它組織目標之間的關系。在很多實際場合,人們很容易把質量和交貨、潤及其它目標對立起來。為了保證質量,不能按時交貨,需要增加成本,甚至要犧牲環境、等等。這也是導致質理管理體系工作游離於組織主體經營活動最主要的原因。其實,要正確認識它們之間的關系,主要有這么3個關注點:第一、綜合目標,也就是多個目標,需要統一取捨,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協調;第二、企業的資源是有限的、客戶的容忍度也是一定的,為了達到最佳的契合點,平衡是必要的;第三、時間的維度,長期與短期的利益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去權衡。人們在實際工作當中,為了降低風險,有一個總的傾向就是會單方面突出自己所負責的工作是最重要的——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爭取到資源和/或提高工作的優先順序,甚至久而久之會產生一種大家都信的錯覺——而事實上,這種重要度可能要打折扣的,於是,具體經營活動中,會有不少」不重視質量「的說法——應該大多數是個誤會。充分理解質量在企業總體目標下的作用和地位,是確保質量管理工作不會走偏的基礎。
4、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國家推行建築工程什麼制度
質量體系認證制度。
公司質量保證體系
1.公司成立以總經理為首的質量管理委員會,全面負責公司的質量管理和監督工作,定期召開質量調度會,及時掌握工程質量動態,分析存在的質量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方法,不斷提高工程質量。
2.公司成立工程部下設質檢科,具體負責各項規章制度的落實工作,監督檢查各工程的質量管理情況,配合分公司、項目部搞好質量管理,完成公司下達的質量目標。
(4)加強質量認證體系建設的思考擴展資料
《建設工程質量管理》
第二章 建設工程質量的監督管理
第七條
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必須加強對勘察設計、施工、監理、構配>生產單位的資格(質)等級、生產許可證和業務范圍的管理,監督各單位在資格(質)等級和允許的業務范圍內從事活動。
加強對建設單位與發包工程項目相適應的技術、經濟管理能力和編制招標文件及組織開標、評標、定標能力的審查。建設單位不具備上述能力的,應委託建設監理或咨詢單位代理。
5、申請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資料如何填寫?
質量管理體系應具有符合性慾有效開展質量管理,必須設計、建立、實施和保持質量管理體系。組織的最高管理者對依據ISO9001國際標准設計、建立、實施和保持質量管理體系的決策負責,對建立 ?? 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合理的組織結構和提供適宜的資源負責;管理者代表和質量職能部門對形成文件的程序的制定和實施、過程的建立和運行負直接責任。 編輯本段質量管理體系應具有惟一性質量管理體系的設計和建立,應結合組織的質量目標、產品類別、過程特點和實踐經驗。因此,不同組織的質量管理體系有不同的特點。 編輯本段質量管理體系應具有系統性質量管理體系是相互關聯和作用的組合體,包括 ?? 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①組織結構——合理的組織機構和明確的職責、許可權及其協調的關系;②程序——規定到位的形成文件的程序和作業指導書,是過程運行和進行活動的依據;③過程——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實施,是通過其所需請過程的有效運行來實現的;④資源——必需、充分且適宜的資源包括人員、資金、設施。設備、料件、能源、技術和方法。 編輯本段質量管理體系應具有全面有效性質量管理體系的運行應是全面有效的,既能滿足組織內部質量管理的要求,又能滿足組織與顧客的合同要求,還能滿足第二方認定、第三方認證和注冊的要求。 編輯本段質量管理體系應具有預防性質量管理體系應能採用適當的預防措施,有一定的防止重要質量問題發生的能力。 編輯本段質量管理體系應具有動態性最高管理者定期批准進行內部質量管理體系審核,定期進行管理評審,以改進質量管理體系;還要支持質量職能部門(含車間)採用糾正措施和預防措施改進過程,從而完善體系。 編輯本段質量管理體系應持續受控質量管理體系所需請過程及其活動應持續受控。 質量管理體系應最佳化 組織應綜合考慮利益、成本和風險,通過質量管理體系持續有效運行使其最佳化。 編輯本段質量管理體系的特點(一)它代表現代企業或政府機構思考如何真正發揮質量的作用和如何最優地作出質量決策的一種觀點。 (二)它是深入細致的質量文件的基礎。 (三)質量體系是使公司內更為廣泛的質量活動能夠得以切實 ?? 質量管理體系過程方法管理的基礎。 (四)質量體系是有計劃、有步驟地把整個公司主要質量活動按重要性順序進行改善的基礎。 任何組織都需要管理。當管理與質量有關時,則為質量管理。質量管理是在質量方面指揮和控制組織的協調活動,通常包括制定質量方針、目標以及質量策劃、質量 控制、質量保證和質量改進等活動。實現質量管理的方針目標,有效地開展各項質量管理活動,必須建立相應的管理體系,這個體系就叫質量管理體系。它可以有效達到質量改進。ISO 9000是國際上通用的質量管理體系。 編輯本段質量管理體系的實施采購標准 你在准備實施前,需要一本標准。你需要讀懂,讀通。 參考相關文獻和軟體 有許多有關質量出版物,軟體工具幫助你理解,實施並注冊質量管理體系。 組建隊伍制訂策略 你通過與最高管理層制訂策略,組織策劃全面實施體系。質量管理體系的職責在於高級管理層,所以在開始實施體系時需要高級經理參與。 考慮培訓 無論是質量經理還是高級經理負責實施體系,都需要提高ISO 9001:2000,總體意識。小組活動,研討會和培訓課可以起到幫助作用。 選擇顧問 你可以得到保持中立的顧問建議如何更好地實施質量管理體系。他們有豐富的經驗實施QMS並保證你少走彎路。 編輯本段選擇認證公司認證公司是第三方機構,如BSI。可以前往並有效地審核貴公司質量管理體系,如果符合標准,BSI將頒發證書。由於種種市場原因,選擇認證公司可能是一個復雜的過程。考慮的因素包括:工廠經驗,地理范圍,價格和服務水準。關鍵是找到最適合你需要的認證機構。找BSI你可能站的更高些。 編輯本段撰寫質量手冊質量手冊是高級別文件,它要列出你對質量管理的要點。WHAT,WHAY和HOW在業務中實施質量管理體系。 建立支持性文件 建立程序文件以支持質量手冊。清晰簡練,列出為完成一項工作的要點,WHO,WHAT和HOW。 實施你的質量管理體系 實施的關鍵是溝通和培訓。在實施階段,所有執行程序的人都要收集記錄已證明;規定的做到了,做到的符合規定。 預審核服務 預審核服務通常是在體系實施後6周進行。目的是找出哪些區域 ?? 認證證書沒能達到標准。這將使你在初審之前考慮改進的方向。 獲得認證 你與你的認證機構安排初審。在此階段認證機構將審核你的質量管理體系,並建議是否發證。 編輯本段後續審核一旦你獲得認證並拿到證書,你就可以對外宣傳(但需遵守使用原則)你的企業已成功獲得認證。為保證認證資格你需要繼續實施所有質量體系。認證機構定期對標准執行情況要進行檢查(監督審核)。 認證有效期3年,三年後需要再次評價(復評),復評合格更換認證證書。 編輯本段質量管理體系建立的步驟建立、完善質量體系一般要經歷質量體系的策劃與設計,質量體系文件的編制、質量體系的試運行,質量體系審核和評審四個階段,每個階段又可分為若干具體步驟。 質量體系的策劃與設計 該階段主要是做好各種准備工作,包括教育培訓,統一認識,組織落實,擬定計劃;確定質量方針,制訂質量目標;現狀調查和分析;調整組織結構,配備資源等方面。 一、教育培訓,統一認識 質量體系建立和完善的過程,是始於教育,終於教育的過程,也是提高認識和統一認識的過程,教育培訓要分層次,循序漸進地進行。 編輯本段第一層次為決策層,包括黨、政、技(術)領導。主要培訓: 1.通過介紹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的發展和本單位的經驗教訓,說明建立、完善質量體系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2.通過ISO9000族標準的總體介紹,提高按國家(國際)標准建立質量體系的認識。 3.通過質量體系要素講解(重點應講解「管理職責」等總體要素),明確決策層領導在質量體系建設中的關鍵地位和主導作用。 編輯本段第二層次為管理層,重點是管理、技術和生產部門的負責人,以及與建立質量體系有關的工作人員。 這二層次的人員是建設、完善質量體系的骨幹力量,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要使他們全面接受ISO9000族標准有關內容的培訓,在方法上可採取講解與研討結合。第三層次為執行層,即與產品質量形成全過程有關的作業人員。對這一層次人員主要培訓與本崗位質量活動有關的內容,包括在質量活動中應承擔的任務,完成任務應賦予的許可權,以及造成質量過失應承擔的責任等。 二、組織落實,擬定計劃 盡管質量體系建設涉及到一個組織的所有部門和全體職工,但對多數單位來說,成立一個精乾的工作班子可能是需要的,根據一些單位的做法,這個班子也可分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成立以最高管理者(廠長、總經理等)為組長,質量主管領導為副組長的質量本系建設領導小組(或委員會)。其主要任務包括: 1.體系建設的總體規劃; 2.制訂質量方針和目標; 3.按職能部門進行質量職能的分解。 第二層次,成立由各職能部門領導(或代表)參加的工作班子。這個工作班子一般由質量部門和計劃部門的領導共同牽頭,其主要任務是按照體系建設的總體規劃具體組織實施。 編輯本段第三層次成立要素工作小組。根據各職能部門的分工明確質量體系要素的責任單位,例如,「設計控制」一般應由設計部門負責,「采購」要素由物資采購部門負責。組織和責任落實後,按不同層次分別制定工作計劃,在制定工作計劃時應注意: 1.目標要明確。要完成什麼任務,要解決哪些主要問題,要達到什麼目的? 2.要控制進程。建立質量體系的主要階段要規定完成任務的時間表、主要負責人和參與人員、以及他們的職責分工及相互協作關系。 3.要突出重點。重點主要是體系中的薄弱環節及關鍵的少數。這少數可能是某個或某幾個要素,也可能是要素中的一些活動。 編輯本段確定質量方針,制定質量目標質量方針體現了一個組織對質量的追求,對顧客的承諾,是職工質量行為的准則和質量工作的方向。制定質量方針的要求是: 1.與總方針相協調; 2.應包含質量目標; 3.結合組織的特點; 4.確保各級人員都能理解和堅持執行。 編輯本段現狀調查和分析現狀調查和分析的目的是為了合理地選擇體系要素,內容包括: 1.體系情況分析。即分析本組織的質量體系情況,以便根據所處的質量體系情況選擇質量體系要素的要求。 2.產品特點分析。即分析產品的技術密集程度、使用對象、產品安全特性等,以確定要素的採用程度。 3.組織結構分析。組織的管理機構設置是否適應質量體系的需要。應建立與質量體系相適應的組織結構並確立各機構間隸屬關系、聯系方法。 4.生產設備和檢測設備能否適應質量體系的有關要求。 5.技術、管理和操作人員的組成、結構及水平狀況的分析。 6.管理基礎工作情況分析。即標准化、計量、質量責任制、質量教育和質量信息等工作的分析。 對以上內容可採取與標准中規定的質量體系要素要求進行對比性分析。 編輯本段調整組織結構,配備資源因為在一個組織中除質量管理外,還有其他各種管理。組織機構設置由於歷史沿革多數並不是按質量形成客觀規律來設置相應的職能部門的,所以在完成落實質量體系要素並展開成對應的質量活動以後,必須將活動中相應的工作職責和許可權分配到各職能部門。一方面是客觀展開的質量活動,一方面是人為的現有的職能部門,兩者之間的關系處理,一般地講,一個質量職能部門可以負責或參與多個質量活動,但不要讓一項質量活動由多個職能部門來負責。目前我國企業現有職能部門對質量管理活動所承擔的職責、所起的作用普遍不夠理想總的來說應該加強。在活動展開的過程中,必須涉及相應的硬體、軟體和人員配備,根據需要應進行適當的調配和充實。 編輯本段質量體系文件的編制質量體系文件的編制內容和要求,從質量體系的建設角度講,應強調幾個問題: 1.體系文件一般應在第一階段工作完成後才正式制訂,必要時也可交叉進行。如果前期工作不做,直接編制體系文件就容易產生系統性、整體性不強,以及脫離實際等弊病。 2.除質量手冊需統一組織制訂外,其它體系文件應按分工由歸口職能部門分別制訂,先提出草案,再組織審核,這樣做有利於今後文件的執行。 3.質量體系文件的編制應結合本單位的質量職能分配進行。按所選擇的質量體系要求,逐個展開為各項質量活動(包括直接質量活動和間接質量活動),將質量職能分配落實到各職能部門。質量活動項目和分配可採用矩陣圖的形式表述,質量職能矩陣圖也可作為附件附於質量手冊之後。 4.為了使所編制的質量體系文件做到協調、統一,在編制前應制訂「質量體系文件明細表」,將現行的質量手冊(如果已編制)、企業標准、規章制度、管理辦法以及記錄表式收集在一起,與質量體系要素進行比較,從而確定新編、增編或修訂質量體系文件項目。 5.為了提高質量體系文件的編制效率,減少返工,在文件編制過程中要加強文件的層次間、文件與文件間的協調。盡管如此,一套質量好的質量體系文件也要經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多次反復。 6.編制質量體系文件的關鍵是講求實效,不走形式。既要從總體上和原則上滿足 ISO9000族標准,又要在方法上和具體做法上符合本單位的實際。 編輯本段質量體系的試運行質量體系文件編制完成後,質量體系將進入試運行階段。其目的,是通過試運行,考驗質量體系文件的有效性和協調性,並對暴露出的問題,採取改進措施和糾正措施,以達到進一步完善質量體系文件的目的。在質量體系試運行過程中,要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1.有針對性地宣貫質量體系文件。使全體職工認識到新建立或完善的質量體系是對過去質量體系的變革,是為了向國際標准接軌,要適應這種變革就必須認真學習、貫徹質量體系文件。 2.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體系文件通過試運行必然會出現一些問題,全體職工立將從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和改進意見如實反映給有關部門,以便採取糾正措施。 3.將體系試運行中暴露出的問題,如體系設計不周、項目不全等進行協調、改進。 4.加強信息管理,不僅是體系試運行本身的需要,也是保證試運行成功的關鍵。所有與質量活動有關的人員都應按體系文件要求,做好質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傳遞、反饋、處理和歸檔等工作。 編輯本段質量體系的審核與評審質量體系審核在體系建立的初始階段往往更加重要。在這一階段,質量體系審核的重點,主要是驗證和確認體系文件的適用性和有效性。 1.審核與評審的主要內容一般包括: (1)規定的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是否可行; (2)體系文件是否覆蓋了所有主要質量活動,各文件之間的介面是否清楚; (3)組織結構能否滿足質量體系運行的需要,各部門、各崗位的質量職責是否明確; (4)質量體系要素的選擇是否合理; (5)規定的質量記錄是否能起到見證作用 (6)所有職工是否養成了按體系文件操作或工作的習慣,執行情況如何。 2.該階段體系審核的特點是: (1)體系正常運行時的體系審核,重點在符合性,在試運行階段,通常是將符合性與適用性結合起來進行; (2)為使問題盡可能地在試運行階段暴露無遺,除組織審核組進行正式審核外,還應有廣大職工的參與,鼓勵他們通過試運行的實踐,發現和提出問題; (3)在試運行的每一階段結束後,一般應正式安排一次審核,以便及時對發現的問題進行糾正,對一些重大問題也可根據需要,適時地組織審核; (4)在試運行中要對所有要素審核覆蓋一遍; (5)充分考慮對產品的保證作用; (6)在內部審核的基礎上,由最高管理者組織一次體系評審。 應當強調,質量體系是在不斷改進中行以完善的,質量體系進入正常運行後,仍然要採取內部審核,管理評審等各種手段以使質量體系能夠保持和不斷完善。 編輯本段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程序1.質量體系認證的申請: 1.1.申請人提交一份正式的應由其授權代表簽署的申請書.申請書或其附件應包括: 1)申請方簡況,如組織的性質、名稱、地址、法律地位、以及有關人力和技術資源。 2)申請認證的覆蓋的產品或服務范圍。 3)法人營業執照復印件,必要時提供資質證明、生產許可證復印件。 4)咨詢機構和咨詢人員名單。 5)最近一次國家產品質量監督檢查情況。 6)有關質量體系及活動的一般信息。 7)申請人同意遵守認證要求,提供評價所需要的信息。 8)對擬認證體系所適用的標准其他引用文件說明。 1.2.認證中心根據申請人的需要提供有關公開文件。 1.3.認證中心在收到申請方申請材料之日起,經合同評審以後30天內作出受理、不受理或改進後受理的決定,並通知委託方(受審核方)。以確保: A.認證的各項要求規定明確,形成文件並得到理解; B.認證中心與申請方之間在理解上的差異得到解決; C.對於申請方申請的認證范圍,運作場所及一些特殊要求,如申請方使用的語言等,認證機構有能力實施認證; D.必要時認證中心要求受審核方補充材料和說明。 1.4.雙方簽訂「質量體系認證合同」。 當某一特定的認證計劃或認證要求需要做出解釋時,由認證中心代表負責按認可機構承認的文件進行解釋,並向有關方面發布。 1.5.對收到的信息將用於現場審核評定的准備。認證中心承諾保密並妥善保管。 2.現場審核前的准備 2.1.在現場審核前,申請方的ISO9000標准建立的文件化質量體系,運行時間應達到3個月,至少提前2個月向認證中心提交質量手冊及所需相關文件。 2.2.認證中心准備組建審核組,指定專職審核員或審核組長作為正式審核的一部分進行質量手冊審查、審查以後填寫《質量手冊審查表》通知受審核方,並保存記錄。 2.3.認證中心應准備在文件審查通過以後,與受審核方協商確定審核日期並考慮必要的管理安排。在初次審核前,受審核方應至少提供一次內部質量審核和管理評審的實施記錄。 2.4.認證中心任命一個合格的審核組,確定審核組長、組成審核組代表認證中心實施現場審核。 A.審核組成員由國家注冊審核員擔任。 B.必要時聘請專業的技術專家協助審核。 C.審核組成員、專家姓名。 由認證中心提前通知受審核方並提醒受審核方對所指派審核員和專家是否有異議。如以上人員與受審核方可能發生利益沖突時,受審方有權要求更換人員,但必須徵得系認證中心的同意。 2.5.認證中心正式任命審核組,編制審核計劃,審核計劃和日期應得到受審核方的同意,必要時在編制審核計劃之前安排初訪受審核方,察看現場,了解特殊要求。 3.現場審核: 審核依據受審核方選定的認證標准,在合同確定的產品范圍內審核受審核方的質量體系,主要程序為: 3.1.召開首次會議: A.介紹審核組成員及分工。 B.明確審核目的,依據文件和范圍。 C.說明審核方式,確認審核計劃及需要澄清的問題。 3.2.實施現場審核. 收集證據對不符合項寫出不符合報告單.對不符合項類型評價的原則是: A.嚴重不符合項主要指:質量體系與約定的質量體系標准或文件的要求不符;造成系統性區域性嚴重失效的不符合或可造成嚴重後果的不符合,可直接導致產品質量不合格。 B.輕微的(或一般的)不符合項主要指:孤立的人為錯誤;文件偶爾未被遵守造成後果不嚴重,對系統不會產生重要影響的不符合等。 3.3.審核組編寫審核報告做出審核結論,其審核結論有三種情況: 1)沒有或僅有少量的一般不符合,可建議通過認證。 2)存在多個嚴重不符合,短期內不可能改正,則建議不予通過認證。 3)存在個別嚴重不符合,短期內可能改正,則建議推遲通過認證。 3.4.向受審核方通報審核情況、結論。 3.5.召開末次會議,宣讀審核報告,受審方對審核結果進行確認。 3.6.認證中心跟蹤受審方對不符合項採取糾正措施的效果。 4.認證批准 4.1.認證中心對審核結論進行審定、批准自現場審核後一個月內最遲不超過二個月通知受審核方,並納入認證後的監督管理。 4.2.認證中心負責認證合格後注冊登記頒發由認證中心總經理批準的認證證書,並在指定的出版物上公布質量體系認證注冊單位名錄。 公布和公告的范圍包括:認證合格企業名單及相應信息(產品范圍、質量保證模式標准、批准日期、證書編號等)。 4.3.對不能批准認證的企業,認證中心要給予正式通知,說明未能通過的理由,企業再次提出申請,至少需經6個月後才能受理。 5.認證范圍的擴大、縮小和認證標準的變更 5.1獲證企業若需擴大或縮小體系認證范圍時,由獲證方提出書面申請,提出以擴大或縮小認證范圍相應的質量手冊,由合同管理部審查接受後,需擴大認證范圍的簽訂擴大認證范圍合同,需縮小認證范圍的,辦理原合同更改手續。現場審核時將負責審核擴大認證范圍相關要素和部門、生產車間,具體實施按《質量體系認證(審核)實施與控製程序》進行。審核通過後,給予更換認證證書,證書內更改覆蓋范圍,註明換證日期,但證書有效期不變。 5.2獲證企業需變更體系認證標准時(主要指認證標准由GB/T19002-1994idtISO9002:1994改為GB/T19001-1994idtISO9001或GB/T19003-1994idtISO9003:1994改為GB/T19002-1994idtISO9002:1994)須由獲證方提出書面申請,並提供與認證標准相適應的質量手冊。現場審核員審核認證標准變更的要素及相關部門,具體實施按《質量體系認證(審核)實施與控製程序》進行,審核通過後給予更換認證證書,更改認證標准,註明換證日期,但證書有效期不變。 編輯本段質量管理體系的維護——持續改進「持續改進」是質量管理體系的精神,是指增強滿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環活動,它要求組織不斷尋求改進的機會,以改善產品的特性和提高用於生產或交付產品的過程的有效性和效率。改進措施可以是日常的改進活動,也可以是較重大的改進項目。組織應對以下5項活動進行策劃和管理,以持續改進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性。 a) 評審質量方針:組織可通過更新和實施新的質量方針來激勵員工不斷努力,營造一個不斷改進的氣氛與環境。 b) 評審質量目標,明確改進方向。 c) 對現有過程的狀況(包括已發生的和潛在的不合格),進行數據分析和內部審核分析,確定改進的方案,不斷尋求改進的機會。 d) 實施糾正和預防措施以及其他適用的措施,實現持續改進 e) 組織管理評審。 體系的維護始終是遵循"PDCA」運行模式的。
6、為何說以認證認可促進全面質量提升?
26日從國務院政策吹風會上獲悉:截至2017年底,我國累計頒發各類有效認證證書175.3萬張。其中,管理體系認證85.5萬張(質量管理體系認證48.9萬張)、產品認證89.3萬張、服務認證0.5萬張。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劉衛軍介紹《關於加強質量認證體系建設促進全面質量管理的意見》有關情況,。
近年來,我國質量認證制度不斷完善,行業機構蓬勃開展,但也存在社會認知與應用程度不高、認證服務供給不足、認證評價活動急需規范等問題。
對此,意見提出,力爭通過3—5年努力,使我國質量認證制度趨於完備,各類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的質量管理能力明顯增強,主要產品、服務尤其是消費品、食品農產品的質量水平明顯提升,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質量品牌。
具體落實方面,今年認監委將以提高認證認可供給質量為主線,重點開展五大質量提升行動:
第一,百萬企業認證升級。以ISO9001標准換版為契機,推動100萬家企業學用質量管理先進標准方法,完成45萬家獲證企業體系升級換版工作,樹立一批質量標桿企業。
第二,高端認證質量惠民。大力推行高端品質認證,引導市場增加高質量產品、服務供給,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在食品和消費品領域,重點開展有機食品、智能家電、兒童用品等產品認證,擴大內外銷「同線同標同質」實施范圍,逐步增加「三同」企業及產品數量。在裝備製造領域,重點開展機器人、新能源汽車及充電樁、車聯網北斗導航、城軌交通裝備等認證。在健康、養老、金融、教育等服務業領域開展認證。
第三,認證服務地方行業行動。鼓勵各部門各地方出台質量認證促進政策,積極探索推動認證認可在政府監管、污染防治、精準扶貧等領域的應用。
第四,中國認證、全球認可。截至2017年底,我國已加入21個認證認可國際組織,簽署13份多邊互認協議和117份雙邊合作互認文件,國際互認范圍覆蓋全球經濟總量95%以上的經濟體。今年,將深化「一帶一路」認證認可合作機制,推動綠色、有機等國內認證制度獲得國際互認。
7、如何管理車間,做好車間主任?
1、要做一個讓人心服口服的基層管理者必須具備以下五要素:1、能力強,有威信。2、品德好,樂助人。3、能吃苦,做榜樣。4、有鐵桿(骨幹),能呼應。5、善溝通,互信任。
2、當然還有常規的基層管理要領:
1)、辦事要公道。辦事要公道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卻非常難。我國由於過去長期受傳統的小農經濟和計劃經濟的影響,公平常常被錯當成平均主義,所以需要基層管理者在分配工作中做到辦事公道,獎罰分明,分配利益時也要做到公道,只有這樣才能夠服眾。
2)、關心部下。缺乏對員工在工作、生活上的關心和了解,員工自然也會不滿意你。
3)、目標明確。目標明確是做領導的一個最重要和最起碼的前提。作為一個基層管理者,目標也應非常明確,否則就純粹是一個糊塗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