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珍面加盟費多少
1、面條的歷史,喜歡吃面條的進來看看
你好!
一: 面條的起源:
面條是一種用穀物或豆類的麵粉加水和成面團,之後或者壓或擀製成片再切或壓,或者使用搓、拉、捏等手段,製成條狀(或窄或寬,或扁或圓)或小片狀,最後經煮、炒、燴、炸而成的一種食品。
中國、阿拉伯及義大利都聲稱面條源於本國,但有據可考的關於面條的最早文字記錄是東漢時期的中國。
2002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葉茂林在青海省民和縣喇家遺址(約4000年前被地震掩埋)中發現了距今有4000多年歷史的面條,長約50厘米,寬0.3厘米,由粟製成,2005年10月的美國《自然》雜志刊登相關論文。
二: 面條的演變:
在我國,最初所有麵食統稱為餅, 其中在湯中煮熟的叫「湯餅」,也就是最早的面條。
漢劉熙《釋名•釋飲食》中有索餅;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中記有「水引餅」,是一種一尺一斷,薄如「韭葉」的水煮食品;唐朝又有稱為冷淘的過水涼面;宋朝飲食市場上的面條品種達10種之多,豐富多彩,有插肉面、澆頭面等;元朝出現了可以久存的掛面;明朝有製作技術高超的拉麵,還有山西等地製作特殊的刀削麵;清朝乾隆年間又有經過煮、炸後,再加入菜餚燒燜而熟的伊府麵,這些都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面條製品。
早期的面條有片狀的、條狀的。片狀的是將面團托在手上,拉扯成面片下鍋而成。到了魏、晉、南北朝,面條的種類增多。著名的有《齊民要術》中收錄的「水引」、「餺飥」,「水引」是將筷子般粗的面條壓成「韭葉」形狀;「餺飥」則是極薄的「滑美殊常」的面片。
隋、唐、五代時期,面條的品種更多。有一種叫「冷淘」的過水涼面,風味獨特,詩聖杜甫十分欣賞,稱其「經齒冷於雪」。還有一種面條,製得有韌勁,有「濕面條可以系鞋帶」的說法,被人稱為「健康七妙」之一。
宋、元時期,「掛面」出現了,如南宋臨安市上就有豬羊庵生面以及多種素麵出售。及至明清,面條的花色更為繁多。如清代戲劇家李漁就在《閑情偶寄》中收錄了「五香面」、「八珍面」。這兩種面條分別將五種和八種動植物原料的細末摻進面中製成,堪稱面條中的上品。
在古代中國, 食品衛生條件較差, 相對於其他食品而言, 經過煮沸的面條最為潔凈, 可以大大減少腸胃疾病的發生, 因此面條成為中國最常見的食品之一. 由於制條、調味的不同,從而使中國各地出現了數以千計的面條品種,遍及各地。
三: 面條的種類:
著名的面條有:北京的炸醬面、龍須面;山東的福山拉麵;濟南的大鹵面;蓬萊的小面;上海的陽春面;西安的臊子面;山西的刀削麵;蘭州的清湯牛肉麵(蘭州拉麵);武漢的熱乾麵;四川的擔擔面;廣州的雲吞面(有餛飩、面條合成);台灣的度小月擔仔面等。黃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區以其為主食,南方多用其作早點。米粉, 米線和河粉也與面條類似, 只是製作原料不同。香港的特色麵食則包括撈面、車仔面、蝦子面等。
謝謝!!
2、八珍面做法
原料
精粉300克,水150克,鹽5克。
輔料
銀魚、雞肉、魚肉、海參、蘆筍、紅椒、綠椒、小耳、油菜、魷魚卷、瑤柱各50克。
調料
精油、香油、精鹽、雞精、生抽、蚝油、白糖、雞精、料酒、胡椒粉、清湯、辣油、蒜片、蔥段、薑片各適量。
製作過程
1、將精粉加入鹽、清水和成面團,再加入少許水將面搋軟待用,將銀魚、雞肉、魚肉、蘆筍、海參、紅綠椒、木耳、瑤柱均切成細絲待用。
2、將餳好的面團用擀杖擀開,切成細條,稍餳5分鍾左右,拉成1米左右長條下入開水鍋中,煮熟後撈置盆里過水,然後碼油;油菜、魷魚卷用開水氽熟待用。
3、炒鍋上火加熱放油,待油熱後將魚肉絲、雞絲、蘆筍絲、海參絲、木耳絲等8種料絲、魷魚卷下入鍋中煸炒,再加入精鹽、雞精、蚝油、料酒、生抽、蔥段、蒜片、薑片、白糖、胡椒粉進行煸炒,待入味後再將面條加入進行煸炒,最後撒入油菜、滴入辣油、香油即可裝盤上桌。
特點:
高檔面席,鮮美香醇。
3、中國歷史上可以稱之為食神的有誰
第一肯定是蘇軾啦!
蘇東坡出生於北宋的黃金時期——仁宗景佑三年,故鄉是歷來有豐富物產的美食天堂四川,據說蘇軾的母親可是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蘇東坡出生於北宋的黃金時期——仁宗景佑三年,故鄉是歷來有豐富物產的美食天堂四川,據說蘇軾的母親可是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
比如,他發明了「東坡肉」
世人皆知「東坡肉」,殊不知這道美食橫空出世,全仰賴蘇公堅定地走群眾路線,才得到了境界的升華。蘇東坡任徐州知州時,黃河十年九澇。宋神宗熙寧十年(1078年)夏,黃河在澶州決口,一個月就圍困徐州。蘇東坡身先士卒,率領禁軍武衛營經過70多個日夜的艱苦奮戰,終於築起抗洪堤,保衛了徐州。徐州的老百姓紛紛給他送上豬肉羊肉,以表感謝之意。蘇公清廉,酒肉推辭不掉,就指點家人做成紅燒肉,回贈給抗洪的百姓。於是,徐州多了一道「市菜」——回贈肉。
僅兩年後,蘇東坡貶謫湖北黃岡。此地雖然荒蠻,卻也令他自得其樂,因為這里有一個美食元素:豬肉。黃岡豬肉多,價廉味美,當地人卻不熱衷。蘇公卻在這個物美價廉的美食中找到了天堂。他詩中雲:「黃州好豬肉,價賤等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他自美。每日起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可見,世界上並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沒過幾年,蘇東坡復出政壇,任杭州太守。這一年五六月間,浙西大雨不止,太湖泛濫,幸虧蘇公及早修浚兩湖,築堤防汛,不僅使杭州的老百姓免於洪災,而且西湖上還多了個交通便道——蘇堤。過年的時候,百姓們聽說蘇東坡在徐州、黃州時最愛吃的是紅燒肉,紛紛擔了酒和豬肉給太守送年貨。蘇公又使出了回贈肉的殺手鐧,給廚工批了個條子「酒肉一起送」給那些修浚西湖的農民工。結果,廚工粗心看成了「酒肉一起燒」,用美酒將豬肉燒得紅香酥爛,香飄西湖,令人垂涎欲滴。經過幾番錘煉發展,這道紅燒肉終成正果,得到了「東坡肉」的美名。
東坡餅
羊蠍子也是蘇東坡發明的喔
59歲時貶惠州,蘇公迎來了仕途最低潮的時期。他將精力轉移到美食上,很快,他發現惠州其實是個很美好的地方:「惠州風土食物不惡,吏民相待甚厚。」這里氣候溫和,物產豐富,他自己耕種了品種繁多的菜園子,有美味堪比蒓菜的藤菜和百吃不厭的荔枝。而他的大家風范,充分體現在不拘程式,銳意創新。比如當地有鹽場,蘇東坡就發明了鹽煽的吃法。做出來的鹽焗雞皮酥,肉爛,骨香,味濃。
更令他得意的創造則是烤羊蠍子。惠州商業落後,市集零落,好歹肉鋪每天宰一隻羊。蘇東坡暗中囑咐屠戶「留點大梁骨給我。」大梁骨就是我們今天吃的羊蠍子,蘇公烹羊蠍子可謂精心,先煮熟,抹上薄薄一層酒和鹽,在火上烤至微焦。羊蠍子上的絲絲肉星,酥脆焦嫩,入味三分,吃起來彷彿有蟹肉香味。
今日,羊蠍子火鍋熱遍全國,其實在一千年前,蘇東坡便已憑著他天才的創造力,發掘出羊蠍子這美味。當時是自願也罷,無奈也好,把凡物變得不平凡,就是天才和庸人的區別。
蘇公不僅好吃、會吃、會做,而且喜歡把他發現、創造、偶得的美食用詩詞文記錄下來。天長日久,集腋成裘,這些寫美食的佳作,不僅成了留給後人的文學財富,也更鞏固了蘇公的品牌美名。
大美食家——袁枚
《隨園食單》一書是清代一部系統地論述漢族烹飪技術和南北菜點的重要著作。
《隨園食單》出版於1792年(乾隆57年)。全書分為須知單、戒單、海鮮單、江鮮單、特牲單、雜牲單、羽族單、水族有鱗單 、水族無鱗單、雜素單、小菜單、點心單、飯粥單和菜酒單十四個方面。在須知單中提出了既全且嚴的二十個操作要求,在戒單中提出了十四個注意事項。接著,用大量的篇幅詳細地記述了我國從十四世紀至十八世紀中流行的 326種南北菜餚飯點,也介紹了當時的美酒名茶。從選料到品嘗都有所敘及。從中可以看出,中國菜餚幾百年來沒有多少根本性的變化,他推崇的美食,如今仍然廣受追棒,非常實用。
《隨園食單》是提高烹飪技術、研究傳統菜點以及烹制方法的指導性史籍。自問世以來,這部書長期被公認為廚者的經典,英、法、日等大語種均有譯本。
《隨園食單》文字簡單清爽,人人都可照著去做,有趣的是,作者還將某菜做法,出自何人何家大都寫了出來。實在是一本美食家的必讀之書。
還有比如陸游,可以看看《陸游飲食詩選注》
(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也有飲食部分關於吃
大美食家李漁
李漁不僅懂美食,而且創美食。如皋位於江蘇中部,兼有南北交匯的飲食習慣,南方主食米,北方主食麵,米飯和面條在如皋居民飲食中扮演主要角色。在兩種主食上李漁發揮了傑出的聰明才智。
人們主食中的米飯和面條可謂淡而無味。李漁卻能別出心裁,另闢蹊徑,使之生色。有佳客至,他便在米飯將熟之際略澆一點薔薇、桂花之露。食者以為是穀米之香,驚詫世上竟有如此好米!
李漁手創「五香面」與「八珍面」更是令人拍案叫絕。在形形色色的麵食中,面條備受人們的歡迎。然而,我國大多數地區面條的烹制方式,一般只偏重於湯水的味而忽視了面條本身的滋味,這實在是委屈了「吃面」兩字呢!
「五香面」與「八珍面」的烹制方法在李漁所撰的《閑情偶寄》中有過精彩的描述。所謂「五香」,那是醬、醋、椒末、芝麻屑以及焯筍、煮蕈、煮蝦的鮮汁,合為五香。先以椒末、芝麻屑二物拌入麵粉中,後以醬、醋、鮮汁三物和為一處,以此作拌面之水。拌時需極均勻,麵皮極薄,切成的面條越細越好,然後以滾水下之,其精美之物盡在面中,食時任你咀嚼,其風味與平常的吃面,不大相同,那是真正的吃面呢!再說「八珍面」,它的製作是取雞、魚、蝦三物之肉曬至極干,與鮮筍、香蕈、芝麻、花椒四物共研成極細之末,和入面,與鮮汁共為八種,故稱「八珍」。在製作「八珍面」的時候,需注意的是,雞、魚之肉,務取其精,稍帶肥膩者是不能用的。因為麵粉和油即散,難免切不成絲。至於鮮汁,不能用煮肉之湯,而須用筍、蕈、蝦汁,這也是為了忌油的緣故。
梁秋實——《雅舍談吃》
《雅舍談吃》是梁實秋先生一生在飲食文化方面才華的集中展示。「饞,則著重在食物的質,最需要滿足的是品味。饞,基於生理要求,也可以發展成為近於藝術的趣味。」
《汪曾祺談吃》
汪曾祺(19201997)江蘇高郵人。1939年考入西南聯大中國文學系。在小說散文化方面,開風氣之先。從古至今的文人中好美食者為數也不少,喜美食又善於動手者,先生是也。汪曾祺先生不僅為文有大名,做菜也是一把好手。汪曾祺(19201997)江蘇高郵人。1939年考入西南聯大中國文學系。在小說散文化方面,開風氣之先。從古至今的文人中好美食者為數也不少,喜美食又善於動手者,先生是也。汪曾祺先生不僅為文有大名,做菜也是一把好手。
汪曾祺是一位把口腹之慾和高雅文化之間的距離拉得最近的人,他自稱喜歡逛菜市場:「到了一個新地方,有人愛逛百貨公司,有人愛逛書店,我寧可去逛逛菜市。看看生雞活鴨、新鮮水靈的瓜菜、彤紅的辣椒,熱熱鬧鬧,挨挨擠擠,讓人感到一種生之樂趣。」
汪老是一位風雅獨特的美食家,之前與著名作家陸文夫被人稱為「南北人文美食家」。想來這樣的稱謂冠在汪老身上是非常合適的。與其他人文美食家相比,汪老不僅寫的一手關於吃的美文,美味佳餚也吃過不少,自然是見多識光,而且還能烹飪一手好菜。這應該說是難能可貴了。著名作家鄧友梅在《漫憶汪曾祺》一文中有這樣的回憶:路邊有個小酒鋪賣羊尾巴油炒麻豆腐。他下班路上常拐進去「吃一盤麻豆腐」,他約我去,由他付錢,麻豆腐之外每人還要二兩酒。他並不勸酒,只是指著麻豆腐對我說:「光吃麻豆腐太膩,要潤潤喉。」說完就抿口酒。從這段文字便可窺出汪老與民間特色小吃的情結。
《唐魯孫談吃》
唐魯孫,本名葆森,魯孫是他的字。1908年9月10日生於北京,1985年在台灣病逝。滿族鑲紅旗後裔,珍妃的侄孫。畢業於北京崇德中學、財政商業學校,曾任職於財稅機構。
年輕時隻身外出謀職,游遍全國各地,見多識廣,對民俗掌故知之甚詳,對北平傳統鄉土文化、風俗習慣及宮廷秘聞尤所瞭然,被譽為民俗學家。加之出生貴胄之家,有機會出入宮廷,親歷皇家生活,習於品味家廚奇珍,又遍嘗各省獨特美味,對飲食有獨到的品味與見解,有美食家之名。
周作人的《知堂談吃》
知堂在《知堂談吃》中說:「我們於日用必需的東西以外,必須還有一點無用的游戲與享樂,生活才覺得有意思。我們看夕陽,看秋河,看花,聽雨,聞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飽的點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雖然是無用的裝點,而且是愈精煉愈好。」(見《北京的茶食》)
還說:「喝茶當於瓦屋紙窗之下,清泉綠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飲,得半日之閑,可抵十年的塵夢。喝茶之後,再去繼續修各人的勝業,無論為名為利,都無不可,但偶然的片刻優游乃正亦斷不可少。」(見《喝茶》)
韓奕——《易牙遺意》
明代的食療家-韓奕,因推崇名廚易牙,而寫了本「易牙遺意」意思是易牙遺留下來原意。這本書分為十二類,共記載了150多種調料、飲料、糕餅、面點、菜餚、蜜餞、食葯的製作方法,全書分為脯、蔬菜、糕餌、湯餅等十二類,內容非常豐富。實為仿古代食經之作,此書菜餚有五大特色:濃淡適中、適應面廣、接受度高;製作明了;具有歷史的考究;更有重要的史記價值。
4、南京的新科GPS地圖更新
南京市龍蟠路華山飯店西3樓 025-81621020
或者打一下新科的全國售後電話:400-828-2800
5、八珍熟食店加盟費多少
你好,餐飲是被稱之為永遠的朝陽行業,是始終的有市場的,但是現實中會有越多的人會抱怨餐飲是難做的,可以參考於以下兩點:
目前餐飲店的數量林林總總,相互之間的競爭是相當大的;
在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人們在飲食方面的口味會變得越來越挑剔的;
如果你打算進入到餐飲行業,建議選擇一個有特色的,是食客們喜歡的,是會有回頭客再選擇品嘗的,而我們恰恰就是做這樣的美食。並且關於這個是不高的,僅僅需要幾萬塊錢就可以開店了!
6、八珍伊面怎麼樣
面館,香腸炒麵疙瘩不錯,價格適中,環境相對於同等價位還是挺清爽的
7、八珍粉的標准配方
八珍粉配方黨參15克、白術30克、茯苓30克、山葯30克、白扁豆30克、苡米30克、芡實15克、蓮子肉30克、生山楂15克、炒麥芽15克。把這些葯材讓中葯店代為粉碎研成末,自己回家再用細密的篩子過濾一遍。八珍糕的做法教程:1、先把這些葯研成粉末,再把糯米、大米研成粉末。2、然後和葯末混合,按照我們前面寫的葯量,大米和糯米的重量分別是二百克,然後把這些米粉和葯末放入水中,和成面,可以加一點白糖。3、然後放在籠屜內蒸,蒸熟了以後切成糕,烘乾,以便於存放。
8、八珍面的做法
原料
精粉300克,水150克,鹽5克。
輔料
銀魚、雞肉、魚肉、海參、蘆筍、紅椒、綠椒、小耳、油菜、魷魚卷、瑤柱各50克。
調料
精油、香油、精鹽、雞精、生抽、蚝油、白糖、雞精、料酒、胡椒粉、清湯、辣油、蒜片、蔥段、薑片各適量。
製作過程
1、將精粉加入鹽、清水和成面團,再加入少許水將面搋軟待用,將銀魚、雞肉、魚肉、蘆筍、海參、紅綠椒、木耳、瑤柱均切成細絲待用。
2、將餳好的面團用擀杖擀開,切成細條,稍餳5分鍾左右,拉成1米左右長條下入開水鍋中,煮熟後撈置盆里過水,然後碼油;油菜、魷魚卷用開水氽熟待用。
3、炒鍋上火加熱放油,待油熱後將魚肉絲、雞絲、蘆筍絲、海參絲、木耳絲等8種料絲、魷魚卷下入鍋中煸炒,再加入精鹽、雞精、蚝油、料酒、生抽、蔥段、蒜片、薑片、白糖、胡椒粉進行煸炒,待入味後再將面條加入進行煸炒,最後撒入油菜、滴入辣油、香油即可裝盤上桌。
特點:
高檔面席,鮮美香醇。
9、中國歷史上的食神,或者說廚神是誰
廚神中被公認的,又有歷史記載的,一個是彭祖,一個是伊尹,一個是易牙,這些人或有烹飪理論流傳後世,或有高超烹飪技藝,在中國烹飪開創時期佔有重要地位,成為廚師的始祖。
1、彭祖
彭祖後來成為封疆大吏,緣因他的精湛廚技。據史書上說,皇帝嫡裔的堯帝,吃了彭祖的美味「雉羹」後,在驚異和贊賞之際,就動起了重用這個本家人的念頭。
2、伊尹
伊尹精通烹割之道,還做了一味魚肉之醬獻給湯商,並得到商湯的歡心。伊尹就從調味開始,談到各種美食,告訴商湯,要成為天子,就必須施行仁道,和湯商交談,以烹飪之術來比喻治國之道。
3、易牙
易牙長於調味,善逢迎,烹制的菜餚酸咸甘淡各異,皆美味可口,齊桓公有時半夜還要起來品嘗易牙做的菜餚。
(9)八珍面加盟費多少擴展資料:
傳說中還有一位人物被奉為廚神,他就是詹王。
一次,隋文帝問詹王,什麼東西最好吃,他回答是鹽。隋文帝便以戲君之罪殺了他。之後,御廚們嚇得做菜都不敢放鹽了,隋文帝吃菜沒有滋味,這才醒悟過來,於是封詹廚師為詹王。
由此廚業便奉詹王為祖師,尊為「詹王大帝」。另有一說,這位詹王是名叫詹鼠的流浪漢,根本不是什麼御廚。
隋文帝因飯菜不好吃殺了不少廚師,因此無人敢來做飯,只好張榜招賢,詹鼠誤揭皇榜被召入宮。隋文帝問他:什麼最好吃,他說:餓最好吃。
隨後領隋文帝出城找「餓」,等隋文帝真的餓了,就拿出蔥花餅給隋文帝吃,文帝才明白只有餓了飯才好吃,於是封詹鼠為詹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