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場創新葯
1、國內在做創新葯的制葯廠都有哪些?
新葯指的是國內未生產的的葯品,已生產的葯品改變了劑型、給葯途徑、新增適應症,這些都是屬於新葯這一類的,目前國內新葯研發如火如荼,如果是全新結構的新葯研發需要大量的開發人員和費用,完整的研發周期都是在十年之上,現在市面上的新葯的研發基本都是在國外原有基礎上,進行修改,該劑型、改給葯途徑、增加適應症等,目前國內me-too葯物居多,me-better葯物做的比較好的只有一些葯企大廠了,me-first階段說直白一點的還是非常少,但是國內現階段已經很多在研和上市的創新葯。
國內正在研發新葯的制葯廠可以在資料庫中查詢,在全球葯物研發中可以查詢國內在研發新葯的制葯廠有哪些。
資料庫收錄了全球已上市及處於不同研發階段的葯物詳細信息,包括葯物研發代碼、研發企業、適應症、治療領域、靶點、研發階段、工藝技術等信息,同時擴展葯物的研發狀態、關鍵性臨床以及銷售額信息。本資料庫可以幫助用戶掌握全球在研新葯市場變化;了解全球新葯研發趨勢;解決立項、評估等問題;制定企業的戰略規劃。
葯品研發企業
查詢方式可以通過條件篩選在,搜索欄下方是否國內原研,選擇「是」就能查詢到國內原研的葯品數據。
國內原研企業
在右側有查詢結果和全局分析,在查詢結果中按企業瀏覽,可以查詢國內在研發新葯的制葯廠數據,研發的葯品數量,處於臨床幾期,是否上市,都記載了比較詳細的數據信息,了解國內新葯研發狀況。
葯物企業瀏覽數據
點擊葯企名稱就能查詢相對應的研發的葯品,了解正在研發的廠家和正在研發的葯品數據。
葯企正在研發廠家
除了查詢國內新葯研詳情之外還能查詢國外的研發情況,關注臨床Ⅱ、Ⅲ期的葯物研發情況,國外Ⅰ期臨床的葯物,失敗率高,研發風險大,不適合作為研發的關注對象,篩選國外臨床研發葯物之後可以按1類新葯研發,國內1類新葯幾乎是「me better」「me too」類新葯,還有就是3類新葯只要葯品在國外已上市,做首仿製無論是政策紅利還是利潤率都是比較好的。
2、天價「救命葯」跌到「地板價」,中國創新葯如何開打翻身仗?
國內添加“救命葯物”一步步跌落,到現在跌倒了“地板價”,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迅速下滑,這對於我們老百姓來說是件天大的好事,進一步保障了老百姓大病看得起、治得好。可是你知道我國的創新葯為何能得以如此速度迅速發展么?
七八十年代的葯物平均價格水準是現在葯物價格水準的十幾倍,這是什麼概念,這意味著在那個年代百姓患上重病基本沒有能力承擔起天價的醫葯費,而現在國內救命葯價格一落千丈,百姓的生活得到了進一步保障,人人都能買得起葯、看得起病、救得了命。短短幾年內我國創新葯就取得了這么大的成績,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1、經濟發展戴佛那個科技水平發展
隨著國內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們國家的整體實力得到進一步加強,國家更富裕的同時就有了更多的錢能投入到醫療行業及醫葯研究行業,加速新型葯物的研製,從根本上降低救命葯的價格。同時經濟的飛速發展使得我國的整體國力進一步提升,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也得到了提高,更加方便我國同其他各國之間進行醫療研究行業的合作,加速新型葯物的研製。
2、科研人員的大量投入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思想水平普遍提高,不少年輕有為的青年積極投身到中國的醫療行業,這極大地促進了我國醫葯行業的飛速發展,從而進一步加速了我國創新葯開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這只是個開始,隨著社會的進步,意識的提升,相信我國在之後可醫葯研究行業肯定能取得更加長足的發展與進步,老百姓的生活及生命健康能得到進一步的保障。
3、創新葯具體包括什麼?
創新葯指含有新的結構明確、具有葯理作用的化合物,且具有臨床價值的葯品,不包括改良型新葯中2.1類的葯品。
4、2022年最有潛力的創新葯國產靶點有哪些?
近兩年來,各行各業都受到COVID-19的沖擊,國內創新葯公司如雨後春筍一般涌現,靶點的研究與開發逐漸成為全國乃至全球的葯物研發競爭點之一,目前靶點的研究與開發越來越同質化,賽道競爭越加激烈,2022年葯企在選擇適合自己研發的靶點時,應瞄準國內最有潛力的「中國新」靶點。
回顧2016-2021年,短短6年,我國便已上市66款國產1類新葯上市(化葯和生物類似葯),國內Ⅰ類新葯受理數量逐年提高;其中,2020 年申請受理數量相較以往增幅最大(增長 83%),反映出 CDE 效率和市場活躍度的大幅提升;2021 年Ⅰ類新葯申請受理數量保持增長,申請受理數量同比 2020 年增長 68%,合計達到 1379 件。
葯融雲中國1類新葯靶點白皮書
在2016-2021 期間合計受理新葯(1649個)涉及的靶點有 520 個;其中新葯靶點同質化嚴重,前 6% (30) 的靶點涉及 41%(681) 的新葯,在這些熱門靶點,過半的靶點都與抗腫瘤靶點有關,其中神經系統用葯、免疫調節、感染類、消化系統用葯這四大領域相關靶點佔比較大。
從中國1類新葯靶點白皮書中得知,2016-2021期間國內新葯涉及靶點top30,僅6%的靶點受理新葯數量為41%。其中熱門靶點扎堆,賽道擁擠,同質化問題越來越嚴重,在2022年甚至未來急需發現「中國新」靶點。
賽道為先,靶點為王,需要拒絕同質化,找尋出研究價值更大,市場前景更優的靶點信息。
葯融雲中國1類新葯靶點白皮書
拒絕同質化扎堆 尋找「中國新」靶點
「中國新」靶點的意義:用全球葯物研發 IND 以上的靶點除去中國葯物 IND 以上所涉及的靶點,得到的就是「中國新」靶點;
靶點在全球范圍內已經有葯物處於 IND 以上階段,即在成葯性上獲得了一定的驗證;排除國內在IND以上葯物涉及靶點,即國內還沒有該靶點的葯物處於 IND 以上階段;排序後,得到「中國新」靶點中的熱門,研究價值更大;市場前景更優。
現代葯物研發,源於靶點的選擇,快速尋找到「中國新」靶點才是未來葯物研發企業的發展趨勢,,目前針對這些中國一類靶點白皮書總結了一些「中國新」靶點數據如圖,葯企可結合自身條件(方向、實力)等選擇最優的靶點。
葯融雲中國1類新葯靶點白皮書
葯融雲中國1類新葯靶點白皮書
通過以上數據可以分析選擇2022年國內最具有潛力「中國新」靶點,再利用當前政策鼓勵創新,拒絕盲目跟風熱門靶點,提倡差異化創新等,結合公司自身的戰略適配性,選擇有價值,市場前景更優的靶點信息進行深一步的研究。
賽道為先,靶點為王,拒絕同質化、跟隨政策創新和2022年國內最具有潛力「中國新」靶點,解決「新葯研發進度趕不上市場發展速度」的問題,面對大量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率先上市的一批葯品大概率有更高的市場份額。
通過中國「新靶點」結合葯融雲資料庫准確、高效、快速的掌握新靶點的信息、全球葯物研發不同階段佔比、申報、專利、處方工藝、原料葯用量、市場信息等等,查詢針對這些靶點開發的主要領域、市場、專利、原料葯等信息,再通過流行病學數據以及與公司自身的戰略適配性,來選擇靶點進行深一步研究。
5、創新葯政策
法律分析:創新葯物是指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專利的葯物。相對於仿製葯,創新葯物強調化學結構新穎或新的治療用途,在以前的研究文獻或專利中,均未見報道。隨著我國對知識產權現狀的逐步改善,創新葯物的研究將給企業帶來高額的收益。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 第十六條 國家支持以臨床價值為導向、對人的疾病具有明確或者特殊療效的葯物創新,鼓勵具有新的治療機理、治療嚴重危及生命的疾病或者罕見病、對人體具有多靶向系統性調節干預功能等的新葯研製,推動葯品技術進步。
國家鼓勵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和傳統中葯研究方法開展中葯科學技術研究和葯物開發,建立和完善符合中葯特點的技術評價體系,促進中葯傳承創新。
國家採取有效措施,鼓勵兒童用葯品的研製和創新,支持開發符合兒童生理特徵的兒童用葯品新品種、劑型和規格,對兒童用葯品予以優先審評審批。
6、恆瑞醫葯為什麼開始研究創新葯?
恆瑞醫葯對創新的理解是,公司科技創新一定要真正解決臨床需回求,尤其是強調創新的治療,答針對中國人的疾病。2014年,恆瑞醫葯耗時10年研發的阿帕替尼獲批在國內上市,這是繼艾瑞昔布之後,恆瑞醫葯第二個創新葯上市。如果說艾瑞昔布的獲批標志著恆瑞醫葯正式步入創新葯時代,那麼,阿帕替尼的獲批標志著公司全面進入創新葯的收獲時期。2015年,國務院印發《關於改革葯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的意見》,鼓勵以臨床價值為導向的葯物創新,優化創新葯的審評審批程序,對臨床急需的創新葯加快審評。數據顯示,恆瑞醫葯總計有7個品種進入優先審評名單。。歡迎追問請採納
7、恆瑞醫葯創新葯有什麼成果嗎?
經過十數年在醫葯創新方面的布局,恆瑞醫葯已經開始進入收獲期,斬獲阿帕替內尼、吡咯替尼兩款靶向葯容物,以及腫瘤免疫類葯物卡瑞利珠(PD-1單抗),都迅速成長為年銷售額10億元級別的大品種。後續其布局了眾多潛力品種,外界認為,其布局的寬度和深度都是極具競爭力的,部分靶點已不僅是「中國新」而是「全球新」。2020年,英國醫葯資訊公司IDEA Pharma發布2020年醫葯創新指數(Pharmaceutical Innovation Index)和醫葯發明指數(Pharmaceutical Invention Index)排行榜,恆瑞醫葯首次上榜,分別位列全球第13位和第15位。恆瑞還入選全球制葯企業TOP50榜單,位列第47位
8、創新葯物的研究意義
創新葯物研究對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傢具有重大的意義。在國家(2006-2020)的中長期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中,專門有「重大新葯創制專項」,目的是創制一批對重大疾病具有較好治療作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葯物,降低對國外新葯的依賴。
9、新醫保目錄鼓勵創新葯119種葯品平均降價一半,醫保買葯價格真的很低嗎?
一年一度的國家醫保談判結果正式公布,七成葯品談判成功,平均降價一半。三個國產廣譜抗癌葯PD-1抑制劑進入目錄,但此次尚未考慮將天價罕見病葯品納入醫保。
12月28日,國家醫保局在京舉行新聞發布會公布了2020年醫保談判結果。本次醫保目錄調整,共對162種葯品進行了談判,119種談判成功,談判成功率為73.46%。談判成功的葯品平均降價50.64%。同時,還有29種葯品被調出目錄。最新一版醫保葯品目錄內共計2800種葯品,其中西葯1426種,中成葯1374種,中西葯比例基本持平。
國家醫保局醫葯服務管理司司長熊先軍在發布會後接受包括第一財經在內的媒體采訪時表示,基於醫保基金的承受能力有限,沒有考慮將天價罕見病葯品納入醫保。三個新入目錄的國產PD-1價格都低於去年進入目錄的信迪利單抗注射液。對於進口PD-1全部沒有談判成功的原因,熊先軍認為,主要是企業的價格預期與國家醫保局的預期不一致。
奧咨達醫療器械服務集團東區市場總經理詹金城則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此次醫保目錄談判數量堪稱有史以來「最為廣泛」:即調入96種獨家及23種非獨家,其中,14種全年銷售額超過十億元的獨家葯品成功被談判調降;未來,醫保目錄可以針對性地對單價高昂的「孤兒葯」做更進一步的降價談判。
談判葯平均降價超50%,新冠治療葯被納入
本次談判成功的119種葯品,葯品平均降價50.64%。
新版醫保葯品目錄預計將在2021年3月1日起正式實施。包括抗癌葯專項准入在內,國家醫保局成立以來已開展了3次醫保目錄調整工作,今年是採用「申報制」以來的第一次調整。從今年起,我國醫保葯品目錄動態調整機制基本建成。
與往年相比,本次調整的一個重要特點是談判降價調入的葯品數量最多,惠及的治療領域最廣泛。最終談判調入的96種獨家葯品,加上直接調入的23種非獨家葯品,共涉及31個臨床組別,占所有臨床組別的86%,患者受益面更加廣泛。
不同於前幾輪調整將「所有已上市葯品」納入評審范圍的做法,今年首次實行申報制,即符合今年調整方案所列條件的目錄外葯品才可被納入調整范圍。目錄外葯品的調整范圍實現了從「海選」向「優選」的轉變。根據申報條件,共計704種目錄外葯品申報成功。最終23種(非獨家)葯品被直接調入目錄范圍,138種(獨家)葯品被納入談判范圍。
今年醫保談判的另一個特點是首次嘗試對目錄內葯品進行降價談判。評審專家按程序遴選了價格或費用偏高、基金佔用較多的14種獨家葯品進行降價談判,這些葯品單葯的年銷售金額均超過10億元。經過談判,14種葯品均談判成功並保留在目錄內,平均降價43.46%。
此外,為了支持新冠疫情的防控,本次調整已將利巴韋林注射液、阿比多爾顆粒等最新版國家新冠肺炎診療方案所列葯品全部納入國家醫保目錄,以實際行動助力疫情防控。
與往年相比,今年醫保談判成功率較高,葯品降價幅度略低。熊先軍表示,醫保談判不追求葯品降幅,也不追求談判成功率,談判成功率高的原因是談判前期和企業溝通到位,專家組將測算的要點讓企業掌握,這樣企業所出的價格會靠近醫保局的價格,同時也有一些企業對葯品的自主定價本來就不是很高。這樣下來,談判的降幅就不會很大。
「醫保局沒有將一些定價較貴的葯品納入目錄是向葯企發出明確信號:即便不在醫保目錄中,葯企也要基於中國是發展中國家的國情來制定合適的葯品價格。」熊先軍說。
詹金城認為,從全局來看,此次醫保目錄針對162種的葯品進行針對性的降價談判,是堅持了「保基本」的原則,以使得醫保基金支出穩定、可控,而手段則是把價值不高的葯品調整出去、再降低費用過高的葯品。
一位葯企銷售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此次醫保談判將2020年上市的新葯也納入其中,這是一大亮點,有助於創新葯獲批上市後實現快速放量,體現了國家層面對葯物研發創新的鼓勵。
癌症用葯的保障水平提升
PD-1是本次醫保談判的一大看點之一。此前備受市場的關注抗癌葯PD-1/L1中,參與談判的三款國產葯物全部入圍,進口的則無緣進入醫保目錄。
從談判結果來看,三個國產廣譜抗癌葯PD-1抑制劑——百濟神州的替雷利珠單抗(商品名:百澤安)、君實生物的特瑞普利單抗(商品名:拓益)和恆瑞醫葯的卡瑞利珠單抗(商品名:艾瑞卡)都進入了醫保目錄之中。而進口的PD-1產品——默沙東的帕博利珠單抗(商品名:可瑞達,俗稱「K葯」)和百時美施貴寶的納武利尤單抗(商品名:歐狄沃,俗稱「O葯」)則談判失敗。
熊先軍表示,三個國產PD-1產品的具體談判價格不方便透露,但可以肯定的是,比信達PD-1(信迪利單抗注射液,商品名:達伯舒)去年的談判價格低。而且對於這些PD-1產品也沒有限制特別的適應症,都以已經批準的適應症為准。
「進口PD-1談判失敗的原因,主要是企業價格預期與醫保局的預期不一樣,因為進口企業還要考慮國際價格的問題,但國內企業主要是考慮中國的價格和市場,談判價格他們可以承受。」熊先軍說。
市場頗為關注三款國產PD-1進入醫保談判後的價格,第一財經記者分別向恆瑞醫葯(600276.SH)、百濟神州等入圍企業了解情況,多數回復是「以國家醫保局公布的為准」。不過,第一財經記者獲悉,此次君實生物(688180.SH、01877.HK)進入醫保的PD-1葯特瑞普利單抗是80mg規格的,歷經五輪報價後,最終談判成功的醫保價格是每支906.08元,計算下來一年治療費用是7.07萬元,原本該葯一年的治療費用在慈善援助基礎上是9.36萬元,因此降幅約24.47%。
2018年,國家醫保局成立伊始,就組織開展了抗癌葯專項准入談判,最終17種葯品談判成功納入目錄,並於今年底協議到期。這17種抗癌葯中,3種葯品有仿製葯上市被納入乙類管理。14種獨家葯品按規則進行了續約或再次談判,平均降幅為14.95%,其中個別一線抗癌葯降幅超過60%。經測算,14種抗癌葯降價,預計2021年可為癌症患者節省30餘億元。同時,本次調整還新增了17種抗癌葯,其中包括PD-1、侖伐替尼等新葯好葯,目錄內癌症用葯的保障水平明顯提升。
英國阿斯利康制葯公司中國副總裁黃彬在發布會上表示,由於中國人口基數大,疾病患者人數眾多,人口老齡化日益明顯,加上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中國的市場潛力巨大。通過醫保政策和一系列配套鼓勵政策,醫保談判葯品的可及性明顯得到提升,使企業看到了以量換價的空間和機會。因此,企業在確保實現合理商業回報及可持續醫葯創新的同時,能夠以最低的價格供應最好的新葯。
整體上看,對於通過談判進入醫保的葯品來說,雖然成功進入了,接下來如何打通進醫院的「最後一公里」,仍面臨一場硬仗要打。
「我們這次經過這次醫保談判後,降價七成左右。對我們來說,應該有助於提高銷量。相比之下,進醫保後,打通醫院渠道可能會稍微通暢點。」廣州一位葯企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有PD-1企業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雖然公司的產品此次進入醫保,但接下來的進院工作同樣不能掉以輕心。「進了醫保後,但進院可能沒有那麼容易,因此這是我們接下來要攻克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