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
1、如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當今社會,創新已經成了保持競爭優勢的重要途徑。因此,各高等學校都高度重視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如何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已成為我們實驗教學過程中需大力研究和探討的問題。實驗教學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重在培養學生實驗操作技能,以及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目前的實驗教學僅局限於輔助教學形式,對學生的綜合能力、創造能力和研究能力等方面的訓練不夠。
一、設計性實驗對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作用
從實驗的性質來看,可分為演示性、驗證性、操作性實驗和綜合性、設計性、創新性實驗兩大層次。前者是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後者的綜合性實驗是介於兩層次之間的,設計性實驗才是培養實踐能力和研究能力的,而創新性實驗則體現了實驗效果的最高境界。
何為設計性實驗?其主要特徵是老師只給出實驗的對象、目標、要求、技術指標、完成期限和驗收方式,至於實驗的實現方案、技術路線、元器件的選擇、具體製作和調試方法、指標測試等則全部由學生自主完成。比如,各類電子大賽就是設計性實驗的一種具體體現,因為大賽規則中包含了基本要求和自主發揮的要求。自主發揮實際上融合了創新性實驗的內涵。所以說,設計性實驗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歸納起來有如下特點和效果:
1.由於設計性實驗的全過程是由學生獨立自主完成的,實驗的主動權在學生方,不可能存在等待、依賴思想,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這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前提基礎。
2.設計性實驗的要求不是通常驗證性、演示性實驗的簡單綜合,而是更多地貼近工程實際、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項目的設計和實現,含有創新因素,因此對學生既有挑戰性又有壓力,能激發學生的興趣,這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動力源泉。
3.學生通過設計性實驗中的任務分析、方案制定、電路構思、硬體設計、軟體編寫、分步試驗、製作實施、系統調試、指標測試、性能改進和報告撰寫等全過程的實踐和攻關,既能把所學的理論知識加以綜合運用,又能把研究視野擴展到相關的知識領域,接觸一些先進的元器件並加以運用。動手實踐的能力得到實實在在的訓練,發現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會有實質性的提高,創新素質在這種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得以形成和提升。
4.由於設計性實驗的實施必須獨立經歷從第一步到最後一步的全過程,每個人的方案和實施方式各異,從學生的整體來看,充分發揮了各人的原創能力、設計能力和實施能力,由此也萌發出來不少對工程和社會有實際貢獻的創作思路。設計性實驗的要求和技術指標也有利於促進學生之間在實施過程中的技術交流和問題的探討、相互啟發和取長補短,這種團隊合作解決問題的氛圍和條件是實驗指導老師的能力所無法提供和滿足得了的。
設計性實驗是學校提倡的實驗教學的方向,需要積極建設和實現,但目前存在一些有待理順和解決的問題:
其一是職能部門對課程的性質在認識觀念上有疏忽,對於理論加實驗的課程即使是簡單的演示性或驗證性實驗,也存在元器件的損耗和補充的問題,需要考慮實驗經費的支持,設計性實驗就更是如此。但往往在制定教學方案時沒有被納入預算,而被當作純理論課對待,沒有教學經費的支持,開展設計性實驗就成了一種美好的空想。
其二是設計性實驗的建設之所以未能廣泛開展,是受到電子元器件種類和數量供應的制約。因為,修課的學生多,為了發揮學生的潛能並達到各具特色的實驗設計效果,就必須提供足夠多的不同題目的設計要求和任務。這一方面需要老師挑起技術支持的重擔;而另一方面學校必須能夠提供足夠的各種元器件,這是設計性實驗順利開展的物質基礎和條件,需要認真考慮和對待。
二、以學生為中心,開展開放性實驗教學
開放性實驗教學側重於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和興趣,給學有餘力的學生一個自主發展和實踐鍛煉的空間。
組織學生參加開放性實驗,在教學過程中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中心;教師不僅指導學生,而且也從學生中獲得了新的思想和動力,真正體現了教學相長。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時間和精力自主選擇實驗項目,預約實驗時間,訓練自己實驗操作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實驗室盡最大努力為學生提供實驗條件和經費,指導老師和學生一起解決實驗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要求學生認真觀察實驗現象,及時記錄處理實驗數據,不斷擴展知識面。
針對一些自選實驗課題型,可以鼓勵學生多做市場調查,結合市場需求,將自己的課題按產品要求設計,在論文中還要附帶詳細的使用說明書,以便於進行市場推廣。從而使開放性實驗不僅僅局限於實驗,而是將其轉變為產品設計開發,這樣可以大大開拓學生思路, 提高實踐能力。
三、豐富大學生課外活動、組織學生參加各級各類電子競賽
建立學生創新中心,設立不同的產品設計和研究課題,學生還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一些小製作、小發明,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類電子設計競賽活動。定期進行學術專題講座,使學生普遍獲得較大的信息量,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電子信息技術。
另外,建立健全校外實踐基地,加強產學研合作。高素質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優越的條件和優良的環境,在完善基礎實驗設施的基礎上,建立健全校外實踐基地,建立學校與企業和科研單位的廣泛聯系,共同承擔人才培養的責任,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觀、實習和生產勞動,擴大學生的視野,增加他們與社會接觸的機會,了解科學技術的最新發展動態。
2、如何提高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培養
學校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全面實施個性化素質教育,是符合當前基礎教育改革重點,也是跨世紀教育變革的根本任務之一。近三年來,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雖然取得了長足進展,學校教育特別是課堂教學中長期存在的一些問題並未得到根本解決,諸如重書本知識傳授,輕實踐能力培養;重學習結果,輕學習過程;重間接知識的學習,輕直接經驗的獲得;重教師的講授,輕學生的探索;重視考試成績,忽視整體素質提高等弊端依然在教學實踐中普遍存在。這一切不僅造成學生學習興趣下降,學習負擔加重,探索精神萎縮,而且極大地妨礙了學生整體素質的全面提高,影響了教育方針的全面貫徹落實,影響了跨世紀一代新人的培養。
一、創新教學與實踐能力的發生機制
實踐活動對人的發展具有決定性意義,但並不是任何活動都對學生具有價值和發展性意義,那麼實踐活動是怎樣對學生的發展產生作用的呢?究竟什麼樣的活動方式對學生發展、素質生成最有價值呢?活動教學要實現以活動促發展的宗旨,就必須首先考察分析活動影響人的發展的各種內外因素,了解活動教學的發生機制,才能建立有效的教學策略。
實踐活動對人的發展影響程度取決於以下變數:活動主體因素和活動客體因素。具體說來,主體因素包括主體的身心發展水平、主體對活動的自主參與程度、主體的自我效能感等;活動客體因素包括活動目標的適切度、活動有無成效、活動方式的選擇、活動對象和范圍的確定、活動條件的提供等,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對學生的發展進程產生影響。
二、實踐活動的理念
1.堅持「以活動促發展」的指導思想
「以實踐活動促發展」的主張是活動教學的立論基礎和實踐切入點,是活動教學的靈魂。它重視活動的獨特價值,強調活動在人的發展中的作用,主張活動是實現發展的必由之路。人的發展是在主體與外界環境相互作用中實現的,相互作用的中介便是主體的活動,正是主體積極主動的活動推動著主體發展的進程。對學生的發展來講,學生主體活動是學生認知、情感、行為發展的基礎,無論是學生思維、智慧的發展,還是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都必須經過學生主體自覺參與的、全身心投入的活動來實現。惟有活動,才能提供學生發展的最佳途徑和手段;惟有活動才能實現多種潛在的發展可能性向現實發展確定性的轉化,發展只有在一系列的活動中才有望實現,為此,教育教學的關鍵就是要創造出學生的真實活動,讓學生作為主體去活動,在活動中完成學習對象與自我的雙向建構,最終實現主動發展。2.突出以學習者為中心,以主動學習、主體實踐為特徵的方法論體系
2、活動教學重視活動在發展中的獨特價值,必然注重學習者「學」的活動。活動教學認為,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學習主體對學習客體主動探索。不斷創新,從而不斷發現客體新質,不斷改進已有認識和經驗,建構自己的認知結構的過程,而不是通過靜聽、靜觀接受現成知識結論的過程。為此,特別強調主動學習、主體實踐的教育價值,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學生親身的活動和實踐,變被動消極地學為主動積極富於創新地學,使學習成為學生主體的自主活動。這種主動學習方式主要以學生主動探索發現和解決學習問題為特點,包括探究學習、解決問題學習、交往學習、合作學習、體驗學習和有意義地接受學習等多種學習方式。通過學習者對學習對象的主動操作、親身體驗、探索、加工、改造和創造等實踐性活動來實現和完成。總之,這種學習過程不僅強調動腦思考,而且強調動手操作,親身體驗,注重多感官參與,多種心理能力的投入,在活動中學,在做中學,主動地學,創造性地學。
三、活動教學的實踐效應
活動教學不論是作為教育觀念的體現,還是作為一種具體的教學形式,其對教育教學實踐的改變必然具體地體現在課堂教學中。不同的教學方式使學生主體體現出不同的自主參與程度,處於不同的學習、活動狀態,產生不同的情緒體驗。因而,考查學生在課堂生活中的活動情形和活動狀態是將活動教學與其他教學區別開來的重要而有效的指標。據此,可在以下對比中對活動教學的課堂效應作一描述。
記憶水平的教學——學生處於被動應答狀態。以靜聽、靜觀、靜思的學習方式接受和記憶大量知識,處於消極、被動地位,缺乏積極主動的參與和動手做事的機會,教學氣氛死氣沉沉,學生易產生焦躁、煩悶、厭惡、冷漠等消極的情緒體驗。
適應水平的教學——學生處於自覺適應狀態。雖時有主動積極的思維參與,但這種思維為教師所把持與牽制,只是教師思維的再現與印證。教師被自身設計的教案與思路所奴役,對學生思維的獨創性不能放手。學生的情緒體驗表現出時而充滿激情和渴望,時而又表現出冷漠,無動於衷。
創新水平的教學——學生處於主動創造狀態。教師表現出較大的創造性,不再為預先設計好的教案所左右,對於超出備課范圍的意外問題和突發事件,能因勢利導將教學引向深入。
3、如何去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全部展開
創新教學方式,構建合作教育,引導教師打破傳統角色定位,樹立師生合作、平等、民主的新理念。
2.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習慣的形成是學生主動掌握知識的前提,掌握一定的知識是創新的前提。
3.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的創新意識。興趣是創新的源泉,思維的驅動力,是學習者的內在荷爾蒙。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增強思維的內在動力,解決學生創新思維的動力問題。
4.營造在縣城學習的環境,激發求知心理。
5.尊重學生個體,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需要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民主和自由權利。
6.營造多問氛圍,提高創新能力。課堂教學要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思考和提問。教師不僅要盡力創造提問環境,引導學生思考和提問,還要及時強化學生的提問。
創新能力是在智力發展基礎上形成的一種綜合能力,是人的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的發展,對人的創新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創新能力已經成為21世紀人才的必備素質之一。
4、應該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
現在對於學生的教學問題上,更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那麼平時的時候應該如何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呢?一起來看一下。
一、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如果想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可以通過科學課來進行,因為科學課的學科特點就是實驗教學,也是學生獲取科學知識以及發展科學能力的非常重要的一個途徑,在做實踐的過程當中,是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做,所以讓學生做實驗應當突出實踐性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平時的時候可以選擇跟學生生活有關的一些小實驗,另外配合課堂的教學讓學生們自己動手,另外還可以拓展試驗的空間也就是除了課堂之外,還可以讓學生在課外組織一個興趣小組活動,讓學生們自己更有針對性的通過一些實踐操作來培養學生自己的創新能力。
二、如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老師在學校提一些恰當的問題,情景是可以喚醒學生的學習熱情的,平時在教學活動中可以安排一些實際的教學情景,這樣可以使學生更加積極的進入到問題當中來,並且還可以自覺的參與一些實踐的活動,所以在平時的教學時,應該以課本提供的一些內容為載體,另外要給學生搭建一個比較自由活動的平台,讓學生自己去努力的創設,另外在教學當中,還應該用一些思考性和開放性的教學情景來吸引學生更加主動的參與操作活動,比如說讓學生剪、拼、折、捏、畫等等活動,讓學生體會學習的樂趣,並且還可以提高學生參與的能力,讓學生能感覺到自己也是這個活動的主角,在這些過程當中就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5、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一、當前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弊端及其分析
近年來,學校教育教學改革雖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但在傳統觀念的束縛和升學考試的重壓下,學校教育特別是課堂教學中長期存在的一些問題並未得到根本解決,諸如重書本知識傳授,輕實踐能力培養;重學習結果,輕學習過程;重間接知識的學習,輕直接經驗的獲得;重教師的講授,輕學生的探索;重視考試成績,忽視整體素質提高等弊端依然在教學實踐中普遍存在。這一切不僅造成學生學習興趣下降,學習負擔加重,探索精神萎縮,而且極大地妨礙了學生整體素質的全面提高,影響了教育方針的全面貫徹落實,影響了創新人才的培養。從新課程標準的角度來審視,當今的課堂在培養學生的素質上,特別是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方面存在著很多弊端,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1.弊端一:亂用權威,缺少交流。新課程改革後,學生們普遍反映,現在的課堂教學,形式多樣,經常開展討論、交流和合作學習,讓大家共同提高。但在平時的課改活動中,我們也看到有的教師面對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的多樣,怕課堂出「亂」,就制訂了煩瑣的課堂規范,課堂組織按照教師的指令,井然有序的進行,這樣就使整個課堂處於教師的嚴密控制之下。因為教師牢牢控制了課堂,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勢必受到制約,常常出現課堂討論不到位,活動放不開手腳等現象。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往往只有機械的討論和活動,討論不到位,活動不充分,思維不深入,這樣師生之間就不能真正達到情感互動和思維碰撞。這種模式使學生不會交流,不會思考,不會質疑,這種沒有交流的課堂效率極為低下。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無條件地尊重教師,甚至屈從於教師的權威,必然導致盲從和迷信,其直接後果就是學生缺乏創造性、主體性。
2.弊端二:無所適從,放任自流。新課程實施以來,課堂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課堂上不再是老師唱主角,新的課堂中,師生「動」起來了,學生「活」起來了,這勢必增加了管理的難度。部分教師面對課堂變化,一時束手無策,不知該怎樣去管理。他們不敢再用「規矩」去約束學生不良行為,生怕被扣上「不尊重學生」的帽子,擔心違背了新課程理念。正因為在課堂教學管理上存在著認識誤區,部分教師對課堂教學管理缺少了以往的力度,或者教學管理不到位、不得法,無所適從。新課程下課堂教學一旦缺乏了有效的管理,勢必會出現這樣的情形:在課堂上學生想說就說,胡亂插嘴,旁若無人;或者人聲鼎沸,高談闊論,游離主題;或者想動就動,東張西望,自由離開座位。這樣課堂目標的落實和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勢必成了一句空話。
二、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
所謂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並非都要像科學家、發明家那樣,在學習活動過程中有什麼驚人的發現,有什麼偉大的發明,只要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不拘泥書本,不迷信老師,不死記硬背,敢於標新立異,大膽思維質疑,有所發現,有所發展地掌握所學知識,即是他們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體現。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途徑很多,其中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最根本的有效途徑。在課堂教學中必須堅持不懈的、多渠道、多方面的努力和探索。我在多年的教學過程中,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方面做了許多嘗試。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數學家陳景潤因為愛好數學而發明「哥德巴赫猜想」;瓦特小的時候觀察到壺里的水沸騰後壺蓋會跳動而深受啟發,長大後發明了蒸氣機。興趣是創造的動力,成功的先導,一個人的創造性成果,無一不是在對所研究的問題產生濃厚的興趣的情況下所取得的。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來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上要打破教材的條條框框,努力創新,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手段,發揮現代化教學手段集聲、像於一體的教學場面,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不斷獲取新的感受、新的想法、新的發現,進而激發其濃厚的學習興趣,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從而萌動創新意識。
比如在講授重力時,我對同學們說:千百年來,「蘋果」不知「落地」多少次了,而人們只看到「蘋果落地」就可以吃了,但有一個人──牛頓卻獨具慧眼看到了「重力」,並由此推廣到宇宙間的萬有引力,再介紹後來人們根據這一引力定律推導出了海王星的運行軌道,並導致海王星的發現。這樣,讓學生感受知識產生的過程及知識的力量所在,從而產生學習的興趣和創新的激情。同時也能讓學生感受科學家為追求真理而不怕艱辛、百折不撓的研究精神,從而激發學生知難而上,不怕挫折和失敗的堅強意志。從中充分開拓學生的創造能力,以及在創造背後所隱藏著的鮮明的個性。
2.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課堂教學是師生情感交流的情感場。加強師生情感的溝通,創造平等、和諧的學習環境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關鍵。為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我特別注重教室的布置、板報的設計、牆上懸掛條幅的選擇等,一些看得見、摸得著的物態文化,學生會在不自覺中的狀態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教育和啟迪,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創造能力。
幾年的課堂教學實踐證明,每一名學生都具有一定的潛在的創新能力。只是有的學生可能在這方面表現突出些,有的學生可能在那方面表現突出些。要想發揮學生的創新潛能和實踐能力,就應在教學過程中,為他們營造一個創新學習的氛圍,這就要求教師做到:一是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對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各種方法及手段,都應給予理解和重視,給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和空間,以便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發展,克服那種滿堂灌,一切都教師說了算的教學方法。二是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教態要和藹可親,語言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循循善誘,即要有嚴父般的諄諄教誨,又有慈母般的暖暖愛心,使學生在學習中敢想、敢說、敢做。即使學生說錯或做錯了,教師也不要諷刺挖苦學生,以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三是要多鼓勵少批評。鼓勵和支持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在學習過程中答錯了允許重答,答不完善允許補充,不明白允許發問,不同意見允許爭論,形成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師生共同參與,樂於探究的良好環境,在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中,努力把教學活動變成活躍學生思維,啟迪學生智慧,啟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創新的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潛能和實踐能力。
3.激勵學生質疑問難。要實施創新教育,我們就必須打破被動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渴望創新,追求創新,參與創新。幾年的教學實踐使我體會到:學生能夠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只有善於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學生才能產生創新意識,因此,教師首先要注意,捕捉那些善於質疑,敢於發問,思維敏捷,好奇心強的學生,並善於保護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克服老師主宰課堂,只有教師提問學生,不準學生向教師質疑的弊端,要把學生提問、講座作為一個重要的教學環節,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把學生的思維從狹窄的封閉的圈子裡解放出來。對能提出一些創見性問題的學生及時給予表揚。其次要根據學生好奇好問好動的年齡特徵和教材本身特點,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自己動手,互相討論主動質疑問難,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規律,歸納總結、解決問題。如在學習《大氣壓強》時,我模仿「氣功」大師,通過憋氣、運氣、跺腳、伸腰等一連串優美而誇張的動作,將一隻手插入半盆水中,然後大喊一聲,將臉盆用一隻手吸了起來。同學們看得目瞪口呆,不知老師用什麼辦法能把半臉盆水提起來。等老師把手伸出,原來手中有一塑料吸盤,這種吸盤可以貼在鏡子或牆壁上,可用來掛衣物等,用手將吸盤內空氣擠出後,利用大氣壓,便可把臉盆吸了上來。從而順利引出了《大氣壓強》,並揭穿了生活中的「空手取物」偽科學表演。使學生認識到多問幾個「為什麼」、「怎麼辦」就會發現處處有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4.重視學生的主動探究。以學生為本,讓學生在學習中能夠不拘泥課本,不依常規,標新立異、別出心裁、積極地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觀點、新思路、新設計、新意圖、新途徑、新方法。以「科學探究」為主要形式,通過探究性實驗增加學生探究過程體驗,學生能夠保持對自然界的好奇,領略自然現實中的美妙與和諧;能夠保持對科學的求知慾,樂於探索自然現實和日常生活中的道理。通過一個個探究性實驗,來辨析真偽引發認識沖突,激起探究的深入,從而達到成功的彼岸,體會成功的樂趣,為以後創造、創新奠定堅實的基礎。
注重讓學生「在興趣中探究,在自主中學習」,帶給學生一種創造的激情。如在《光的傳播》一節時,以探究光的直線傳播條件為核心,重視光的直線傳播的應用,從教學模式上突出「探究」,讓學生參與以「探究」為目的的實驗活動。讓學生去想,去說,去做,去表達,去感悟。傳統教學常常將「光的直線傳播」作為介紹課來處理,忽略了課題的方法教育功能和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探索能力的培養。因此筆者力圖將本課題的教學變為師生共同參與的探究課。設計引入課題從常見的「人眼看物體」開始討論,以激發學生認識光的興趣並對學生進行勞動創造人類文明的思想教育。問題提出後,讓學生自行設計實驗,通過實驗研究,讓學生自己歸納出光的直線傳播的條件,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同時,對於一些抽象的物理現象通過現代化教學手段直觀化,讓學生從直觀的物理現象中自行探究得出結論。使學生始終處於積極參與探究的狀態之中,充分展現物理課教學的特點和魅力。由於教師在課堂上採取比較靈活的方法,使學生產生獲得知識的滿足感。在教學中教師不失時機地安排「個體探究」、「小組探究」、「集體探究」、「師生共同探究」的環節,讓學生體驗到「發現規律」的快樂,達到深化知識,弘揚個性,培養創新思維的能力。
5.挖掘教材中的創造性因素。新課標教材中很多知識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極好的教材,而且各知識點都是彼此的聯系,按一定邏輯順序組成的,是一個個相對獨立的整體。教師要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創造性因素,引導學生正確思維,大膽創新。
挖掘教材中的創新因素能改變傳統學習中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師知識傳輸的模式,形成了對於知識進行主動探求,重視解決實際問題的主動積極的學習方式,對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在學習《熱和能》一章時,可以擬訂「走進微觀世界」這個研究課題,讓學生登陸網站、翻閱圖書,豐富的圖片資料和形象的結構模型會展現一個異彩紛呈的微觀世界。「花香從何而來」、「原子、分子概念的發展簡史」、「快樂的水分子」……這些生動的小課題有對分子性質的描述,有對分子、原子發現歷史的探討,有對原子結構的概說,也有對生活現象與微觀世界的聯系……學生們用現代的眼光、用自己的智慧注視著微觀世界,比較著宏觀與微觀兩個世界的異同,不斷地收集整理,不斷地創造展示,通過《分子熱運動》和《內能》討論了地球資源的供不應求;通過《比熱容》和《熱機》感悟物理世界的神奇;通過物理與生活單元探討了物理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通過這些方法使學生鮮明地感覺到「原來物理的世界這樣精彩,原來物理世界離我們這么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探索,規律讓學生自己去發現,結論讓學生自己去歸納。學生在問題的解決過程中,掌握了新知識,創新能力也逐步形成和提高。
總之,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課堂教學的一個永恆的主題。創新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核心,是時代賦予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是進行教學改革,開創教育工作新局面的一個很重要的課題,作為一名教師應當立足實際,結合具體教學實踐從各個不同的方面努力探索,培養學生創新學習的途徑,探索其有效的培養方法,把開發學生的創新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實踐能力作為根本任務。只有這樣才能為國家培養出更多的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才能適應時代發現的需要。
滿意請及時採納,謝謝
6、為什麼要促進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首先,實踐能力是當前大學生就業的重要基礎之一,在產業結構升級的推動下,大量的本科生將逐漸走進傳統產業領域,從事一些技術崗位,而要想提升這些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就一定要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目前大量普通本科高校正在不斷提升實踐課程的授課比例,本科教育「職業化」也是一個重要的發展趨勢,而在這個大趨勢下,要想進一步加強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注重營造實踐場景。要想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一定要為學生營造一個可以鍛煉動手實踐能力的學習場景,場景對於學生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以計算機專業為例,把更多的課程(程序設計等)設置在機房上會有更好的學習效果,學生可以一邊學習一邊實踐。第二:注重實踐比賽。按照歷史經驗來看,實踐類的各種級別比賽對於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有比較積極的影響,除了一些高級別的比賽之外,一些普通級別的比賽也會激發學生提升自己的動手實踐能力。按照歷史經驗來看,有過較多參賽經歷的學生往往動手實踐能力都相對比較強。第三:加強與行業領域的合作。加強與行業領域的合作也會為學生提升動手實踐能力提供較大的幫助,目前很多高校都會與行業企業建立比較緊密的聯系,不少大型科技公司也會在高校設立自己的實驗室,這會為學生提升實踐能力提供幫助。
7、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以及實踐能力
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以及實踐能力江總書記於1999年6月15日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說:「面對世界科技飛速發展的挑戰,我們必須把增強民族創新能力提到關系中華民族興衰存亡的高度來認識。教育在培養民族創新精神和培養創造性人才方面,肩負著特殊的使命。」「必須轉變那種妨礙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發展的教育觀念、教育模式……」。創新就是對現存的事和物進行改造,使之變成新的事和物,使其功能及性質達到更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如何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現談幾點膚淺的見解。
一、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創新精神是意識及觀念。表現為對知識的渴望及追求;不因陳守舊,有銳意改革的意識;自我價值的取向即自我認識;靈活有序的思維;及個人的意志毅力等等方面。這些因素構成了人們的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就是抓住各要素,通過學校的各種活動,植根於學生的頭腦中,形成牢固的意識及觀念,達到鄧穎超同志所說的:「人小志氣高,立志去創造。今天准備好,明天立功勞。」
1、教育學生確立知識就是力量,知識是創造的基礎思想
知識是創造的基礎,基礎知識越扎實,知識面越寬,創造能力就越強。印度宰相西薩·班·達爾發明了國際象棋,國王要獎賞他,問他要什麼,他說第一格放1粒麥子,第二格放2粒,以後每格都是前一格2倍,共64格放滿就可以了。國王以為一個宰相竟只想實現如此渺小的願望,十分生氣地下令獎他。結果一計算:1+2+22+23+34+……+261+262+363+=18,446,744,073,719,511,615粒麥子,等於全世界生產兩千年麥子的總和。這下嚇壞了國王。有一教師知道了,獻計給國王說:「打開倉庫讓他一粒一粒去數取吧!」為什麼?這位教師說:「取1粒麥子要1秒鍾,那麼宰相取齊賞給他的麥子要5800億年。難道你5800億年生產不了這么多麥子?他也沒有這樣的長壽吧!」國王聽後大喜。宰相知道了,也認為國王是個聖明君子,於是不要國王賞賜了。
大家熟知的三國故事孔明借箭,三天內做十萬支箭,還立生死狀,孔明靠什麼力量來完成這十萬支箭?是靠人力嗎?不是,是靠知識,靠他對天文氣象的知識!靠他軍事上的知識。
如何教育學生使自己知識豐富呢?首先要積累知識,要發揮大腦記憶功能及青少年記憶力強的特點,盡量多讀多積累知識;其次要樹立不斷學習的觀念,社會不斷發展,科技在進步,知識不斷更新,要跟上時代步伐就應不斷學習,永遠當學生;再次要培養自己的興趣,在接受人類基本文化遺產之後應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充分發揮。歷史上有不少的科學家由於種種原因,在校學習期間並不是科科都學得很好,但他有興趣的這一科卻學得特別好,後來就在這方面有成就。
在教育活動中還應創造讓學生運用知識的機會,體會到知識的作用。有一所小學的學生要去一個山坡植樹,老師先讓學生量出長寬,規定每隔5米種一棵,讓學生計算要種多少棵,還讓學生去分樹穴位,最後才去挖穴植樹。有的學生計對了,也有的計錯了,讓他們到實地去驗證,這體現了知識的作用。
2、鼓勵學生站在名人的肩膀上
人對待自己的工作,不管做了多久,多熟悉都應把它作陌生的來看待,永遠把它當作一種研究的對象,不要安於現狀,因陳守舊,不滿足前人的結論和成果,而應站在前人和名人的肩膀上,繼續開拓。這方面的例子很多,伽利略不迷信古希臘權威思想家亞里士多德的論斷:重量不同的物體從空中落地,快慢與其重量成正比,重者下落快,輕者下落慢,發明了自由落體定律。達爾文不迷信「上帝造人」的胡說,創立了進化論;哥白尼不信千年鐵律「地心說」而創立了「日心說」。數學中的運算都是從左至右,為什麼一定要這樣算呢?還有其它方法嗎?史豐收從小學二年級起就提出這個問題,能不能從右至左算?後來潛心研究,終於總結出史豐收快速演算法。
我們在教學中應積極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的意見,由過去的教師只做教學的「裁判員」改變為「導演」。把過去對一些答案、結論或學生的意見,只問「對不對呀」的提問方式改為「大家還有什麼意見呀?」。這雖然是一個簡單的變問,但會激發學生的熱情。有個老師組織學生學習寓言《愚公移山》後問大家有什麼感想。有學生說:「我們應該學習愚公大無畏精神及不怕困難的堅強意志,一干到底直至取得成功的毅力。」這時老師不問對不對,如果問這個同學答得對不對呀?學生的思維就停頓了。而這位老師卻徵求大家還有什麼意見。學生活躍了,有的說:「愚公的精神雖是好,但方法不好,應移民,搬家不比搬山省時、節錢嗎?」有的說:「修條公路都比移山易得多呀。」……這樣教學就是培養學生不固守前人的結論而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的好例子。
3、引導學生形成天生我必有才,有才必有用的意識
心理學家經過長期的觀察分析,人有千分之三為弱智的,而絕大多數的人的智力都是差不多的,也就是說天生我必有才,問題在於每個人所處的環境、所受的教育和個人的努力不同,其發展的方向就不同而矣。不管做哪一行都有其創造的機會,也就是說行行出狀元。唐代書法家王羲之一日在長安大街步行,見到一個姑娘,搓面拉麵,雙手靈巧,嘆息這樣的巧手不去學書法真可惜。旁邊一個老太婆聽了說:「人人都去寫字,全城人不都餓死了嗎?」這個故事說明社會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的,而且每做一行都有自己創造的對象,都可象這姑娘一樣巧手拉金絲。荷蘭生物學家列文克,出身貧賤,當過學徒,擺過雜攤,後來當了市政廳的門房。他的業余愛好就是磨鏡片,人們笑他沒出息,他把人們的取笑付諸腦後。有一次他透過兩片鏡觀看東西,奇怪地發現它變大了,由此而發明了顯微鏡。
要使學生認識自己,關鍵是教師承認學生。對學生的點滴進步給予鼓勵,讓每一位學生看到自己的才幹,嘗到成功樂趣。有個老師組織學生學習「串」字,懂得讀音及其義後,讓學生分析字形,怎樣記牢它。很多學生都講了,其中有一位平時很差的學生說:「『串』字象街上賣馬蹄一樣,兩個馬蹄子中間用一條竹絲穿起來就是『串』字。」老師馬上表揚了他有創造精神。從此,這個學生上課肯動腦筋,常發表一些與眾不同的意見,得到表揚,成績也慢慢好起來。
4、啟發學生打開思維的大門
思維是人的智力核心,平時說開拓學生智力很大程度是指發展學生的思維。思維是創造能力的重要因素,一個人能善於觀察,大膽想像,認真分析與歸納,才會產生創新的意念。
善於觀察大膽想像是發展思維的重要途徑。有資料表明,人們獲得知識有一半源於觀察,而發明創造都善於觀察,從微小的現象中悟出大道理的。阿基米德從入浴缸沖涼見到溢出的水發明了阿基米德定律,瓦特在煲水過程中觀察沸騰的水冒出的蒸氣沖著壺蓋在不停地跳動而發明了蒸汽機;牛頓觀察蘋果落地這一現象發現了萬有引力;門捷列夫看玩牌,發現了元素周期表。這都是善於觀察大膽想像的結果。
觀察和想像能力靠我們在教學中去培養。首先要讓學生明確每一個活動的目的要求,其次指導好方法,最後讓學生大膽展開想像。教學的過程中不要追求結論,應著力於學生獲得知識過程的方法的培養。有一位老師組織學生學習能被2整除的數的特點。他先出了三組題:10÷2
11÷2 12÷2…… 19÷2; 20÷2 21÷2 22÷2……
29÷2;30÷2 31÷2 32÷2……39÷2讓學生計算後分辨出哪些是整除的,不是整除的劃去。再讓學生觀察能被2整除的數有什麼特點,經過一番討論很易得出了結論。老師為了訓練學生觀察與想像的能力,可就一些常見的事和物進行觀察而展開想像。如竹是大家常見的,觀察竹後你想到什麼:「象徵人的品質虛心有節」;「為了人民的利益粉身碎骨在所不辭」;「不怕嚴冬浩雪,四季常青」;也有學生說似一些沒主見立場的人「隨風飄」。同一事物由於想像的作用得出不同的結論,這就是訓練思維的好方式。
5、培養學生不到長城非好漢的精神
不到長城非好漢是一種大無畏精神,是人的意志及毅力的表現,是為工作、事業、科學獻身的精神。缺乏這種精神的人就會象人們所說的眼高手低,心想干一番大事,但做起事遇到困難就氣餒了,最終一事無成。
凡有貢獻的科學家,他們工作起來都是廢寐忘餐的,甚至到生命最後一刻也不會忘記科學。德國化學家歐立希研究一種治療螺旋體菌感染的特效葯時,失敗605次都不放棄,終於在606次成功,因此這種葯取名為「六零六」。諾貝爾為了研究炸葯,他弟弟炸死在工作間,自己也被炸得鮮血淋淋。美國動物學家卡爾.施密特在南美野外考察被毒蛇咬傷。由於無醫無葯,知道自己不行了,還堅持記錄著被毒蛇咬傷後的身體變化情況,直到停止呼吸。
要培養學生這種精神,一方面要鼓勵學生看到自己的成功及進步,另一面也應讓學生去面對一定的困難,在困難中磨煉自己的意志及毅力。現在學校推廣的「分層教學法」,對不同的學生要求不同,訓練的內容不同,份量不同,使各層次的學生經過努力都能完成學習任務,看到自己是有能力的;但新的挑戰就在面前,有一定的難度任務,要經過艱辛的努力才能完成,久而久之就會養成一種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
二、如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實踐能力指學生動口、動手去做的能力。內容相當豐富,本文所討論的是學生的創新實踐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首先應要用創新的一些基本技法武裝頭腦,然後要有可行的制度及措施。
(一)創造的基本技法
創造的方法,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總結方法。1949年創造學的奠基人美國奧斯本發明的世界第一種發明創造法—「潛力激勵法」以來,有人總結了300種,也有人總結100種,我國許立言等提出十二個聰明的辦法,上海和田小學也總結了指導學生創造發明的十二法。現綜合各家,介紹一些基本技法,以指導學生開展創新實踐的活動。
1、加一加
加就是把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品合起來,得出一個新產品,把原來各產品的優點集中到一件產品中。這種創新的產品舉目皆是。鉛筆和橡皮擦,原來是分開的,使用起來很不方便,美國威廉把它合起來,製成帶有橡皮的鉛筆成為一種新產品。八十年代我市有一個小學生,母親常等他放學後才清洗地板,他沖水她掃地,他覺得這很費事,他後來把水管套在掃把上,打開水龍頭就掃,邊掃地邊沖水一個人即可。他把這個「帶水管的掃把」寫成小發明,參加全省小發明競賽獲得獎勵。
2、減一減
這方法的思路恰與前面的相反。它是在某一產品中減少一部分或幾部分,使其功能得到充分發揮,達到最佳狀態,或出現新的功能和新產品。比如減少一兩部分、減輕、減小、減少時間、減少次數等。
北京航空大學附中初一學生王宏宇(13歲),每晚回家開門後要摸黑入室去拉燈。怎樣才能減少摸黑的時間,減其它裝置呢?能不能做到門開燈亮呢?經過苦心研究終於成功發明了「自動開燈裝置」。
3、改一改
改就是將原來的產品改變。或改變它的形狀,或改變它的性質,或改變製造的材料,或改變它的顏色。有的整體改,有的改其中一部分或幾部分,從而產生新的產品。
有個班主任編學生的座位時,讓學生按高低排隊,然後個子矮的坐前面,個子高的坐後面。但有幾個個子高的近視,看不清黑板,坐上前又擋後排學生視線。因此有個學生想出了把固定高度的凳改一改,變成了可放高放低的凳,高個子坐前面也不擋視線了。後來這種凳子迅速被推廣使用。陝西省西安市四十一中初一(3)班學生杭曉東(13歲)把普通的衣架改為帶扣的衣架,晾起衣服來風吹不掉。
4、變一變
變是將一物品的部分或全部變一變。或改變它的材料,或改變它的性質,或改變用途,或改變形狀、顏色、氣味等。通過變一變形成新的產品,出現新的優點新的用途。
水管也許是人們最早用竹、木來做,或用泥燒制而成;人們把這些材料變為用鐵做出美觀耐用的鐵水管;為了防銹,減輕重量,人們又用塑料做成水管;但易老化斷裂,於是又把它變為用塑料及金屬合在一起的新型水管,內外層為塑料中間為鋁,這種管目前很受歡迎。
5、縮一縮
縮就是縮小,把一件物品縮小而產生新的產品,通過縮小也可以擴大產品的用途。微型收音機、小汽車等,舉目都可見到縮一縮的產品。呼和浩特市十四中初二(1)班學生張宏斌把平時所見的望遠鏡縮小,發明了「針孔望遠鏡。」
6、擴一擴
擴就是擴大,是創新的一條重要思路,把原產品擴大為新的產品。一方面是以其體積外形進行擴大;二是從其性質及用途進行擴展,使其產品的功能得到充分發揮及綜合利用。
旅遊時戴的太陽帽就是在原來的基礎上將帽舌擴展以遮住太陽的;海邊泳灘上的太陽傘也是將傘擴大後的產品。洗衣機原來只是會洗衣服,還要人去放水,洗干凈後又要擰幹才晾;將其功能擴展裝上電腦變成全自動洗衣機,可自動排放水,洗干凈後還會將衣服中的水脫干。四川省隆昌縣城關中學初三學生范雪梅(15歲)發明「盆傘架」,這種架能放洗臉盆,又能放傘,就把架的用途從一個擴展到兩個。
7、仿一仿
仿就是模仿。仿一仿就是從一種事物的外形、性質、用途得到啟示,創造新的產品。可以仿自然界的任一個可以借鑒的事物,現在有一門學科叫仿生學,就是專門研究如何仿自然界的事物而創造新產品的;仿也可仿別的的產品及經驗。有傳說日本人從外國購進機器先拆,第一部就仿,第二部就是自己創新的產品了。
魯班是仿照植物的葉子發明鋸。現在市面上五花八門的兒童玩具都是仿生物,仿動畫卡通片制出來的新產品。
8、代一代
代就是用一種東西代替另一種東西而產生新的產品。代可全部替換,也可代一部分或幾部分,使其性能更優,價格更低,更適合人們的需要。
裝水的桶,過去是用木做,後來用鐵皮代替了木,現在用塑料代替鐵皮做成了塑料桶更是價廉物美。隨著社會的發展,到處可見到用塑料代替過去用鐵和木做的產品。
9、反一反
反就是反過來的意思。從思維的角度解釋為逆向思維。把問題或事物的形狀、性質、用途倒過來想一想,從事物的正反、上下、左右、前後、里外、橫豎、大小、因果等顛倒過來思考,得出新的結果及產品。
法拉第把電能產生磁的現象反過來思考,那麼磁能產生電嗎?經過努力終於在1821年制出世界第一台電機。「吸塵器」是從「吹塵器」反過來思考而創造出來的。開始人們在清潔時是用一種叫「吹塵器」的把灰塵吹走,但吹得灰塵滿天飛,反過來把灰塵吸入就制出了「吸塵器」。在教育方法中,我們的老師經常說,我國歷史悠久,地大物博,資源豐富,這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很好的。但日本的教師經常說,日本地窄人多,自然資源缺乏,日本要生存、發展大家就必須好好讀書,學好科學技術。這也不失為一種激勵學生勤奮讀書的好方法。
10、聯一聯
聯就是聯合。將一件或幾件物品聯起來成為一種新的產品。將相關物品的功能優勢進行聯合,形成新的功能優勢。同時還應把一件物品的材料、性質、用途、價值、事物發展的各種條件及規律進行聯系來分析了解,從而構思出新的產品。
噴池早就在城市、庭院及公園里佔有一席的位置了。但過去它只能按人為的安排,高低、大小、形狀均是定形的。音樂利用擴聲器傳送到嗽叭中,將聲音放大,為大多數人享受。彩燈五顏六色,為都市、賓館、庭院增添色彩。如何將噴泉的大小高低隨著音樂的大小變化而變化,噴出來的水花有五光十色呢?使人們享受到大自然的景色,增強視聽效果呢?於是人們把噴池、音樂、彩燈聯起來,做成音樂彩色噴池。北京鐵六中董建川(15歲),看到人們扛氣瓶上樓梯就聯想到車,如果有一種車能推上樓梯不是可以減輕人的負擔嗎?這種車能像手推車那樣把車輪做成圓形的嗎?當然不可以,又應怎麼樣的呢?他又聯想到小狗爬樓梯的情景,終於發明了「爬樓梯車」。湖南津市湖南拖拉機製造廠子弟學校初一學生易成城,自己常削鉛筆易斷、不勻稱及不圓滑。見到木工師傅刨木,刨得這么平滑,就聯想到削鉛筆,最後發明了「削筆刀」。
11、搬一搬
搬就是把其它產品的全部或一部分搬過來,使原來的產品功能起了變化,或者更優,或者用途擴大,變成一種新的產品。
放大鏡搬家做成了照相機,投影儀;收音機有一條可伸縮的金屬棒做天線,將它搬到教室來成了老師的教鞭,把它搬到電視機上成了電視機的天線等。這些都是搬一搬而創新的產品。
12、定一定
定就是限定,將一件事或物品的性質、用途、功能限制在一定的范圍內,以滿足人們生產、生活的需要,從而產生新產品,或新的制度。
電梯的升降都有極限的,最高不能超過限定的高度,最低也是要到達規定要求,因此就要有一種叫行程開關的半成品,行程開關可使電梯到某一高度自動斷電。瑞典科學家攝爾休斯規定水結冰時的溫度為零度,沸騰時的溫度為100度,兩者之間平均分為100份,每等份為1度,這就製成了攝氏溫度計。四川南溪縣第一中學初三學生戴便飈(14歲)在家裡養雞,每天要給水它喝,天天都要加幾次水。如何保證容器經常都有水呢?於是他就發明了「吸水器」。
以上列舉了12種創造發明的技法,不僅是自然科學常用,而且社會科學也普遍使用的,如教育教學改革也使用這些方法創造很多新經驗。五十年代黑龍江推廣小學「集中識字法」,南京反一反推出了一種「分散識字法」;上海推廣「成功教育」,有人變一變,推出「愉快教育」;上海育才中學的教改經驗是「讀讀、講講、議議、練練」簡稱為讀、講、議、練,把它擴一擴為「啟、讀、講、議、練」等等。這些創造發明的成果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到處可見,並不陌生。
(二)怎樣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實踐能力就是要讓學生具體動口、動手,從事實際的工作能力。能力的形成及成長不是講出來的,是在實際的工作中逐步成長的。美國一對富有的高齡夫婦得子,萬分高興,什麼事都不讓他干,都是父母代勞,由父母餵食,他連食飯的能力都沒有,到了25歲時被稱為「25歲嬰」。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一定要創造機會讓學生實踐,就象毛澤東主席講的在游泳中學游泳。很多學校的經驗表明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就要做到一改、二學、三實踐、四立制。
1、改變教育觀念和教育模式
江總書記在1999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號召我們「必須轉變那種妨礙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發展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模式」。那麼現在妨礙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發展的是什麼?是一種死記硬背填鴨式的傳統教學模式。我們一定要樹立新的教育觀念,就是要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努力去開拓智力,培養能力,發展思維力。在老師的教學過程中,是更多地指導學生把握學習方法,學會求知的本領,使學生懂得自己如何去學習,使學生越學越活。
素質教育要求廣大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觀念要有一個較大的轉變。教學上要求人人達到同一標准,轉變為教學促進人人得到發展;對學生要求科科學好轉變為各科達到基本的要求同時發揮各人的特長;教學手段從單一的粉筆加嘴巴轉變為多媒體教學;教學的形式從單一的課堂教學轉變多種形式教學,實行課內、課外結合,校內、校外結合;考核的方法從考死記硬背改為考知識與能力相結合;評估的內容從單一分數評定轉變為從思想、身體、知識、技能、心理素質等全面評價學生。使學生全面地、健康地成長。
2、學習創造工程學的知識
創造工程學從創立到現在已有幾十年的歷史,但並沒有象其他學科那樣被普及,為人人知曉,過去也許大多數人認為創造、創新這都是專家們的事,一個普通勞動者,能按領導分配的任務,做好自己的工作就是一個好公民;還有一個社會環境就是中國過去一直都是計劃經濟,不存在什麼競爭,所以企業不創新,由於沒有競爭意識,沒有創新的才能,所以一進入到市場經濟就有不少企業「死火」了;再有就是我國人民也有一個傳統觀念,就是聽話,按吩咐去做。有人進行過這樣的對比,中國人送子女入學時反復叮囑:「要守規矩聽老師的話。」猶太人送子女入學則對孩子說:「多想問題,向老師多提幾個問題。」由於種種原因,形成了長期很少人過問創造方面的知識。
江總書記在1999年的教育工作會議上講:「我們的勞動力素質和科技創新能力不高,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和國際競爭增強的一個主要因素。」我們應該大力普及創造工程學的知識,讓在校學生都了解和掌握一些創造的知識,並能運用到實踐中去。為了達到一目的,學校應開一些專題,介紹一些科學創造工程學的知識及指導學生進行運用。
3、開展「六小」實踐活動
實踐能力不是講出來的而是干出來的,學校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最好的形式是開展小考察、小改革、小發明、小製作、小種養、小創作(論文)的「六小」活動。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直接參與去做,從做中增長才幹,組織得好也會出成果。長沙市九中組織學生開展科技活動中創造發明的項目不少,且有相當多的數量申請了國家專利,也有不少的發明應用於生產中去,投放了市場。
小考察是組織學生帶著一定的目的到一個地區或一個單位去進行調查研究的實踐活動。這活動對學生認識社會,了解社會很有益處;可以培養學生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組織小考察時應先明確目的,了解考察范圍,擬定考察題綱及具體做法。今年1月有一所中學利用放寒假的時間,組織全校同學以鎮分組,開展「知我家鄉」的考察。主要考察本鎮范圍內的工農業生產及自然環境等,使全校同學受到一次愛家鄉教育,也學到小考察的一些基本辦法。
小改革是組織學生對一些制度、管理措施及方法提建議、出措施。這種實踐活動能培養學生隨著形勢的需要不斷改進,不要做刻舟求劍的人,同時也培養學生當家作主的精神。學校是社會的一角,應充分利用這一陣地來培養學生的小改革的意識及實踐。有一所學校植了一塊草坪,怎樣管理呢?向學生徵集管理意見,在三天內收到四百多份建議,參予率達到學生人數的64.2%。學校把這些建設整理後再交學生討論,形成了一份制度,實施後證明,這是一份很好的制度。不管學生提出的建議多幼嫩,只要他們能參與討論,進行思考,提出了自己的見解都是一種鍛煉。
小發明就是組織學生開展一些簡單的科技活動,在這個活動中大膽設想,進行創新。組織學生對某一件物品進行觀察,分析它的優缺點及其用途。然後怎樣去發展其優點,克服缺點,並提建議和方案,這個建議及方案就是發明創造的方案。開展這些活動可以先簡單後復雜,找一些易於發現易於製作的入手,讓學生看到自己創造力,以逐步激發創造發明的熱情及積極性。
小製作是組織學生利用科技活動及業余時間進行一些模型製作,或開展一些編織活動。如製作航模,飛機模型,小收音機及一些電器,農村可根據實際進行一些木器製作及竹器編織。通過這些活動可培養學生細致及堅強的毅力,也可在實踐中豐富所學的知識,增強運用知識的能力。組織這些活動要注意為學生力所能及的,不要半途而廢,挫傷積極性。
小種養最最適合農村中小學的活動,也是縮短教育為當地服務的距離的最好形式。利用學校的農場,或在校園內不影響校園整體規劃的情況下劃出一些土地,讓學生開展小種養活動。如每班種一棵香蕉,從種植、管理直到收獲都由學生自己親手做。這種種養不同於農戶,應增強科技含量,有一個學生種一棵番薯,用它跟月光花嫁接,結果一棵番薯收五十多斤。前年報道信宜鎮一農戶種一棵深薯收60斤。那麼誰能超過他呢?誰能種出一米長的豆角嗎?通過這些活動增長才幹。學生在學校學到的種養技術也會應用到家裡的農業生產上。
小創作是組織學生開展文學方面的創作。如寫小論文、小說明文、小小說、詩歌、書法、照相、畫畫等,與學科緊密結合。很多學校都有文學社,他們自己寫稿,自己編輯出書出報紙,都是一種很好的實踐活動。信宜市綜合成人中專學校有一個學生叫李婉裕,自己出了一本書《永遠的山杜鵑》。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楊干華、茂名市政府秘書長盧忠仁對此十分支持,楊干華親自為該書題寫書名,盧忠仁為該書作序。該書填補了信宜市在校學生出書的空白,終究是一次成功。
上面六種活動是學校組織學生開展創新實踐中的主要活動,是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基本形式。
4、建章立制,持之以恆
任何事物的發展,只有健全的制度作保障,才得以良性的發展。學生創新實踐能力是一種經過長期培養逐步成長的,不是一兩次活動就能立竿見影的。而這種能力又是在活動中發展,它是以乘方的形式增長,創新實踐活動越多,能力增長就越快,用進廢退。所以學校應建章立制,有制度來保證創新實踐活動的正常開展,有措施來激發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
為了保證學生實踐活動的開展,關鍵要有一支輔導隊伍。因此,學校應充分挖掘學校的人力資源,發揮教師隊伍中的各人優勢組成一支輔導隊伍。其次學生要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一些項目,組成興趣小組,自覺參與。對各種活動學校要統籌安排陣地及活動時間,做到輔導教師落實,參加學生落實,活動內容落實,活動時間落實,活動地點落實。
要保證學生實踐活動的落實及持續開展,還要有相應的激勵措施,對學生活動的成果進行評比獎勵。也可以擬定一個科技節,或每年每期進行一次成果展覽評獎。對成績突出的學生給予獎勵,對指導開展活動有成績的老師也應給予表彰。
8、如何培養並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
有人說:環境太平凡了,不能創造。平凡無過於一張白紙,白石老人揮筆畫他幾筆,便成為一幅名貴傑作。平凡也無過於一塊石頭,到了米開朗琪羅、羅丹的手裡,卻可以成為不朽的塑像。
很多人為自己不能創造出新的事業和生活而找出各種各樣的理由。
有人說:環境太平凡了,不能創造。平凡無過於一張白紙,白石老人揮筆畫他幾筆,便成為一幅名貴傑作。平凡也無過於一塊石頭,到了米開朗琪羅、羅丹的手裡,卻可以成為不朽的塑像。
有人說:生活太單調了,不能創造。單調無過於身陷囹圄,但就是在監牢中產生了《易經》、《卜辭》,產生了《正氣歌》,產生了蘇聯的國歌,產生了《尼赫魯自傳》。單調又無過於沙漠,而雷賽布競能在沙漠中造出蘇伊士運河,將地中海與紅海貫通起來。
可見平凡單調,只是懶惰者之遁詞。我們是要在平凡中造出不平凡;在單調上造出不單調。
因此,我們可以很客觀地說: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讓我們大步向著創造之路邁進吧!
那麼,怎麼才能進行「創造」呢?「產生新思想」是創造最重要的前提。只要你依循下面的步驟,就一定能產生新思想。
①最初的觀念:你有一個問題要解決或有一件事要做;你想找一個更好的工作;你的房子需要重新裝飾一下;你想把你們公司里的廢料做成有用的副產品等等,這些都屬於最初的觀念。
②准備階段:現在你要調查一下發展這個處在萌芽狀態的觀念的所有可能的方法。盡可能多地收集有關那方面的資料,閱讀有關書籍,記筆記,和別人交談,提出問題。要善於接受新的事物。這些都是開動我們想像力的跳板。
③醞釀階段:這一階段應該讓你的潛意識活動起來。散散步,睡個午覺,洗個澡,做做其他的工作或消遣消遣,把問題留到以後再解決。如作家埃德娜·弗伯一次說過的:「一個故事,要在它自己的汁液里慢慢燉上幾個月甚至幾年,才能成熟。」
④開竅階段:這是創造過程的最高階段,也是創造過程中最令人興奮和愉快的階段。腦子豁然開朗起來,一切東西都突然變得井井有條。以查爾斯·達爾文為例,他一直在為進化理論收集材料,然後有一天,當他坐在馬車里旅行時,這些材料都突然一下子融為一體了。達爾文寫道:「當解決問題的思想令人愉快地跳進我腦子里時,我的馬車駛過的那塊地方我還記得清清楚楚。」
⑤核實階段:不管你的見識多麼高明,但開竅時得到的啟示並不一定靠得住。這時便要發揮理智和判斷的作用。你的預感或靈感都要經過邏輯推理加以肯定或否定。你要回過頭來盡可能客觀地看待你的設想。然後徵求別人的意見,對自己的設想加以修正,使之趨於完善。經過核實,你往往會得出更新更好的見解。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還可以通過有意識地鍛煉,培養開闊的思路,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下面是專家總結的幾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①相信自己有創造力。
激發創造力最大的絆腳石,是認為自己缺乏創造力。但是,即使是最偉大的創新點子,也並非是無跡可循、難以捉摸的。以電視游樂器發明人諾南·巴希奈為例,他的靈感即來自游戲與電視。這兩項現代人最喜愛的東西,經他一結合,變成了價值1億美元的點子。其實,這只不過是一個平凡的聯想。
②多讀些參考書。
增加你的一般知識的有效方法是每天在睡覺前看看科普讀物。請記住:幾乎所有真正有藝術創造力的人,都曾經努力擴大他們的一般知識和專業知識。
③經常光顧工藝品商店。
從日新月異的文具、五金百貨等造型上你也許會突然獲得靈感或得到某些啟示。它的那些商品的巧妙布局常常會展現出許多你從未想過的作品題材。
④培養你的想像力。
找一篇你從未讀過的短篇小說,讀完第一段,然後試著自己接下去把小說寫完。寫完後,再去讀原小說的其餘部分。你會發現你的文學想像力比你預料的要大得多。
⑤置身新領域。
一個年輕人請教管理專家彼德·杜拉克如何成為好主管。杜拉克回答:「學拉小提琴吧。」他的意思是,任何讓你置身新領域,或迫使你擺脫原先安適怠惰的活動,都可能將你的想像力激發出來。最好的活動是磨練平時不常用的另外半邊腦。有時這類活動會形成神奇的組合。
⑥對你的日常生活進行重新安排。
把那些原來不相連的事物安排在一起:晚會上不常在一起的人們。午餐中不放在一起吃的食物,房間里的物品,以及每天發生的事情。通過對這些習以為常的事情加以變動,你往往會發現一些新的、有趣的組合。
⑦抬頭看看你每天經過的那些建築物。
對於那些我們認為非常熟識的建築物,卻很少有人能描述一下它們的第二層是什麼樣子。你可以沿著你通常去商店、學校或辦公室的路線走一次,再反向走一次,沿途仔細觀察整個的建築物,你會有與以往不同的感受。
⑧多一些思考。
靜靜地躺著是非常養神的,在這些大腦平靜的時刻,你的潛意識的創造性思維將會異常活躍。你可以漫不經心地看著某些使人安詳的景物:白色的雲彩,龍飛鳳舞的書法,一道道帆布上的油彩,風格鮮明的東方地毯,綠色的植物,或金色的陽光。
⑨從一個新的角度觀察、考慮。
用望遠鏡或者放大鏡重新觀察和發現你周圍的環境或事物,從一個高建築物上觀察你生活或工作的地方將會使你有新的發現和新的感受。你是否這樣問過自己:我們是誰?我們正在做什麼?對於這些問題我們通常只有過於破碎和內向的認識。換一個角度對它們進行看待,會使我們有一個更新和更廣的認識。把諸如擴大、縮小、取代、重組、顛倒、合並等動詞列一張表,設法把每一個動詞都依次運用到你要解決的問題上,試試看是否行得通。
⑩隨時准備好。
你最好隨身帶一本筆記本、一支鋼筆或鉛筆,如果有條件的話,最好帶一架微型盒式錄音機或錄音筆。新的念頭一出現,便及時地把它寫在紙上或錄在磁帶上。
科內爾大學的天文學家、作家卡爾·塞根每次一聽到心靈的「敲門聲」便記錄下來。他不論走到哪裡,都隨身帶著一台盒式錄音機,「有時敲擊聲彬彬有禮,也有時敲擊聲急促而持久。」塞根說,「總的說來,我發現自己被捲入激情,處於一種興奮狀態,我會坐在飛機上,聽整整一章的『敲門聲』。」
准備一個地方專門收集存放與每個不同的科目有關的思想記錄。這個思想庫可以是文件夾,寫字台抽屜,甚至是空鞋盒。當你有了好的念頭,便把它手下來放好。然後當你准備就緒,開始認真考慮的時候,你就會有許多過去的設想作為基礎。就讓時間來為你服務吧!啟示往往是在半夜裡不知不覺地溜進你的大腦的。如果你正在設法解決一個難題,你把解決問題的障礙寫下來,然後把它們丟在一邊去睡覺,不要再去想它們,讓你的潛意識起作用。當你一覺醒來時,往往已經有了新的設想或解決辦法。
要隨時准備好筆,在靈感降臨時,不要找不到筆,或者你找不到白紙,或者你缺少顏料,或者你忙得脫不開身。隨時隨地組織安排好自己的工作,不論靈感何時降臨,你都能夠從容應付!
化創意為行動。
所有的構思都必須付諸實行,才能真正具有價值。不要吝於將創意付諸行動。試試看哪些點子行得通,哪些行不通,然後你就會驚異,自己想像出來的點子,竟然對這個世界有所幫助。肯定自己的創造能力,並付諸實行,你也能夠成為創意天才。
9、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1、轉變教育觀點,培養創新意識
教師觀念的轉變是實施創新教育的關鍵和前提,教師觀念不改變就不可能培養出具有創新意識的學生。首先,要認識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地位和作用,教與學的關系,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以飽滿的熱情參與課堂教學活動。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通過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藉助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夥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構建而獲得。
因此,教師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應是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評價者,而不是知識的灌輸者,不要把教師的意識強加於學生;而學生是教學活動的參與者、探索者、合作者,學生的學習動機、情感、意志對學習效果起著決定性作用。
其次,在教學方法上也要改變傳統的注入式為啟發式、討論式、探究式,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處理所獲起的信息,使新舊知識融合貫通,建構新的知識體系,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中獲得成功的喜悅,滿足心裡上的需求,體現自我價值,從而進一步激發他們內在的學習動機,增加創新意識。
2、營造教學氛圍,提供創新舞台
課堂教學氛圍是師生即時心理活動的外在表現,是由師生的情緒、情感、教與學的態度、教師的威信、學生的注意力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所產生的一種心理狀態。
良好的教學氛圍是由師生共同調節控制形成的,實質就是處理好師生關系、教與學的關系,真正使學生感受到他們是學習的主人,是教學成敗的關鍵,是教學效果的最終體現者。
因此,教師要善於調控課堂教學活動,為學生營造民主、平等、和諧、融合、合作、相互尊重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心情下學習,鼓勵他們大膽質疑,探討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親其師,信其道,師生關系融洽,課堂氣氛才能活躍,只有營造良好的教學氣氛,才能為學生提供一個鍛煉創新能力的舞台。
3、訓練創新思維,培養創新能力
創新思維源於常規的思維過程,又高於常規的思維,它是指對某種事物、問題、觀點產生新的發現、新的解決方法、新的見解。它的特徵是超越或突破人們固有的認識,使人們的認識「更上一層樓」。因此,創造思維是創造能力的催化劑。提問是啟迪創造思維的有效手段。
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善於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使學生在課堂上始終保持活躍的思維狀態。通過特定的問題使學生掌握重點,突破難點。愛因斯坦曾說:「想像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想像是指在知覺材料的基礎上,經過新的配合而創造出新形象的心理過程。通過想像可以使人們看問題能由表及裡,由現象到本質,由已知推及未知,使思維活動起質的飛躍,豐富的想像力能「撞擊」出新的「火花」。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誘發學生的想像思維。
4、掌握研究方法,提高實踐能力
科學的研究方法是實現創新能力的最有效手段,任何新的發現,新的科學成果都必須用科學的方法去研究,並在實踐中檢驗和論證。因此,教師要使學生掌握科學的探究方法,其基本程序是: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
課堂教學中主要通過實驗來訓練學生的實踐能力,盡量改變傳統的演示性實驗。驗證性實驗為探索性實驗;另外還可以向學生提供一定的背景材料、實驗用品,讓學生根據特定的背景材料提出問題,自己設計實驗方案,通過實驗進行觀察、分析、思考、討論,最後得出結論,
這樣才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和創作能力。有時實驗不一定獲得預期的效果,此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失敗的原因,找出影響實驗效果的因素,從中吸取教訓,重新進行實驗,直到取得滿意的效果為止。這樣不僅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而且還培養學生的耐挫能力。
5、教師應具備的能力和知識結構
現代社會,知識重量的增長及更新換代加速、新學科的涌現,促進了教學內容的更新和課程改革,呼喚著教育終身化。不斷學習成為現代人的必然要求。教師成為知識的傳授者,更要適應現代教育的發展需求,不斷學習新知識、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繼承是學習;創新也是學習。
教師要提高自學能力必須要做到:能有目的學習;能有選擇的學習;能夠獨立的學習;能在學習上進行自我調控。最終走上自主創新性學習之路,以學導學,以學導教。
同時,教師知識結構必須合理,現代社會的教師不能僅用昨天的知識,教今天的學生去適應明天的社會,作為教師除了掌握有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要有心理學,教育學知識,要掌握現代信息技術,才能適應現代發展的需要,才能更好地去當好先生而去教好學生。
6、利用新的信息,觸發創新靈感
現代社會,教師要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最新信息的能力。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新技術、新成果的不斷涌現,瞬息萬變的信息紛至沓來,令人目不暇接。只有不斷地獲取並儲備新信息,掌握科學發展的最新動態,才能對事物具有敏銳的洞察力,產生創新的靈感。
否則,創新將成為無水之源、無土之木。因此,要引導學生通過各種渠道獲取新信息,如:通過圖書館、電視、報紙、互聯網、社會調查等獲取信息,為創新奠定堅實的知識基礎,這樣才能在科學的高屋建瓴,運籌帷幄,駕馭科學發展的潮流,才能使創新能力結出豐碩的成果。
(9)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擴展資料
實踐教學體系構建應遵循以下3條基本原則:
1、特色性原則
特色是學校生存和發展的源動力,為此,確立以素質教育為核心,技術應用能力培養為主線,應變能力培養為關鍵,產學研結合為途徑,與時俱進的人才教育培養模式這是我院實踐教學體系構建中遵循的原則。
2、實用型原則
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要充分體現專業崗位的要求,與專業崗位群發展緊密相關。以此為原則組成一個層次分明、分工明確的實踐教學體系。如實驗、實訓教學平台可分為基礎實驗技能訓練平台、專業崗位技能訓練平台、專業崗位實踐平台三大步進行構建。
3、混合型原則
混合型體現在教師類型的混合、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混合、教室與實驗室的混合等方面,淡化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專業教師與實踐指導教師、教室與實驗室的界限,打破原來按學科設置實驗室的傳統布局,對實踐教學設施進行重新整合,形成一體化混合實踐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