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與創新作文素材
1、以創新也要有原則的作文素材
在一次鼓勵創新的報告會上,有一位學者畫了四種不同的圖形,讓人們在其中選出一種與其餘三種不同的圖形.於是人們便根據自己對此不同的認識,各抒己見.這樣,一道題得出了不同答案.這件事足以給我們這樣一個啟示:世界是千變萬化的,疑問是層出不窮的,答案是豐富多彩的.沒有創新,答案就會籠統單調;沒有創新,世界就不會豐富多彩;沒有創新,社會就不會發展進步.
創新是豐富生活的手段.沒有創新,我想,世界上第一盞電燈還沒有誕生,我們還要在煤油燈暗淡的光下生活一輩子;第一架飛機還沒有出現,人們要經過幾個月乃至幾十年的功夫歷經艱辛,長途跋涉才能到達目的地;沒有創新,社會便不會如此現代化,人們之間的聯系也不會如此緊密.創新對於我們來說是何等的重要!偉大的劇作家莎士比亞曾說過:"美是生活,美是創新."這一至理名言告訴我們,應該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去創造,去裝飾我們的生活.古之人尚知創造,今天我們又哪裡能拋棄創造,拋棄創新呢?創新是生活走向美好未來的重要保證,是社會發展的源泉.
創新是民族振興,國家富強的動力.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世界上各個國家都在爭相創新.不創新就會落伍,不創新就會滯後.我國的現實狀況要求我們要想求生存,要想使我們的國家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就更要加快創新的腳步要使創新落實到社會每個行業、每個角落.教育要創新,改革要創新,科技要創新.我們應當大膽實踐,勇於探索,克服前邊道路上的種種困難和挫折,向創新這個方向邁進.
我們的生活需要創新,我們的社會需要創新,我們的國家和民族需要創新.沒有創新就沒有豐富多彩的物質世界.我們要在創新中求生存,求發展.正如那位學者出的一道題會得出不同的有理有據的答案那樣,其實答案本是豐富多彩的,若是只能得出一種答案,那麼我們就要從主觀方面看看我們是不是思想僵化,是不是被局限在框框里了.因此,創新還應破除舊觀念,老框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邁出前進道路上堅實的步伐,走向新世紀.
2、哪個有以「創新」為話題的作文素材
古人說,寫文章「七分實,三分文」,又說,「胸藏萬江憑吞吐,筆有千鈞任翕張」。這都是強調材料在文章中的重要性。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行文前,它是形成主題的基礎;文成後,它是表達感情的載體,是支撐觀點的柱石。筆者認為,佔有材料要「多多益善」:「時」不分古今,「地」不論中外,「質」不管正反,「類」不擇點面、言行。而使用材料卻要「吹毛求疵」:要真(真實、確鑿)、要准(貼題、緊要)、要精(典型、有代表性)。筆者想通過本文,試圖對寫作材料的搜集、選擇、剪切三個環節談談中學生作文寫作材料運用的創新。 一、搜材創新 劉赤符教授在《寫作怎樣成才》中指出:「從事寫作必須具備較強的搜集材料的能力。培養搜集力首先要進行調查采訪的鍛煉……另一方面要學會通過閱讀,從書本中獲得豐富的寫作材料。其中包括廣博地閱讀、運用科學的方法、做好材料的記錄和整理工作。」 那麼中學生應怎樣廣泛地搜集材料創新材料呢? 1.要大膽。 文章的價值由它的內容決定。好文章必須是「內容充實」的文章。我們要本著「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原則,去「尋覓」素材。只要能「下鍋」就應算作「米」,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拿來」。有了東西才有選擇的餘地。沒有寫作材料,寫作水平再高也寫不出文章,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生活材料是學生創作靈感的源泉。生活中積累的材料是記敘文選擇的好所在,親身經歷的故事、感受,身邊的人和事,聽上輩人講的,以及鄉間的旁人逸事等,都是記敘文寫作的好材料。學生在生活中要善於發現並搜集這些材料,在自己的作文中才能解決「無米之炊"的苦惱。 2.要運用發散思維。 排除思想束縛,光靠膽大還不夠。膽大,解決的是敢想的問題,運用發散思維,解決的是會想的問題。什麼是發散思維呢?發散思維又稱輻射思維、分散思維和求異思維,是指從一個信息源(這個「信息源」指作文的「話題」)上開始,向多方面尋求思維結果的思維活動。這種思維活動的流程不是單向、單線的,而是多向、多線的。從總體上說,發散思維無一定的方向和范圍,不局限於傳統和陳規,強調思維主體主動尋找多種答案,強調思維的靈活和知識的遷移,以便通過這種思維活動,求得新穎的、與眾不同的思維結果。 3.要運用聚合思維。 朱光潛的做法,一半用的是發散思維,一半用的是聚合思維。其中的「把有關系的意思『溝通』起來,刪去那些關系不大的部分」和「把雜亂無章的小標題看一眼,仔細加一番衡量,把無關緊要的無須說的各點一齊丟開,把應該說的選擇出來。」就是運用聚合思維。運用聚合思維,也可以說「合並同類項」的方式,把聯系緊密的作文點集中到一起,這個能使眾多材料走到一塊的「統帥」,就是將要寫出來的文章的中心。所以說話題作文的做法是:先有內容,後有中心,再有寫作思路,最後下筆整理成文。 4.要反彈琵琶,升華主題思想。 作文時對某一事件的認識若能反彈琵琶,逆向思維,往往會別有洞天,使文章獨出新意,也會使文章的主題思想升華到一個新的高度。如《刺秦》一文便是用這樣的構思寫出來的精品。文中變「刺」為「不刺」,變「刺不中」為「不想刺中」。既忠於史實,又高於史實。大有郭沫若先生「失事求似」之遺韻。人物也由《荊軻刺秦王》中荊軻扶弱救困、反抗強暴的俠義形象,一變而為明大義、顧大體、識大局的仁人志士。作者在文中寫道:「我的心被撕扯著:百姓的苦痛是因為戰爭,假若秦統一天下可還會有戰爭?秦的國力乃諸侯之最強,六國自是無與爭鋒,殺了秦王於天下蒼生何益?太子的個人恩怨與天下生靈的命運哪一個更重要?我是太子的人,應該如何選擇?兩天煎熬,我的心一痛,終於有了選擇。圖窮匕現,我不用匕首去刺秦王,卻給了他逃跑的機會;環柱而走,我有九次機會,卻讓他能拔劍傷我;倚柱而罵,我要保持太子的尊嚴。侍臣殺我時,我想起了天下蒼生,他們沒有看見我眼角的那顆英雄淚。」 5.要追求材料內容的新穎。 獵取新奇,追求細小,是選材產生魅力的途徑。惟其新,才能引人入勝;惟其小,才能小中見大,巧中見新。首先要靠平時留心,注意報刊上的最新報道,最新成果,新奇事件。其次要靠臨場篩選,從比較中找出最切題意,最合時代精神,最能反映事物本質規律的材料。只有如此,才能寫出內容新鮮的文章,收到理想的效果。 二、選材創新 不是所有搜集到的材料都能派用場,寫文章還要選材,猶如裁縫做衣服要選衣料、木匠制傢具要選木料一樣:夏衣宜薄,冬衣宜厚。怎樣在作文中恰當地以獨到的眼光從素材庫存中選定材料,做到眼光獨具,個性凸顯呢? 1.寫出深度出新。 文章的內容如能超越一般的認知領域,顯示出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就能給人耳目一新之感。 從生活中、報刊新聞中大量獲取有時效性的材料。有以個人經歷為突破口,深挖細掘,探索心靈中隱秘的寶藏;有以敏銳的眼光抓住當今時事,細察社會發展軌跡的材料;有恰到好處地聯系課本知識,有如進入歷史的海洋去舀一勺水;有的也可借用已有的老題材,通過適當的技巧作相應的鋪寫,也能夠使文章「出新」。 2.寫出感悟出新。 能出新的「悟」,應是充滿個性的思考和別具慧眼的發現。武漢某考生寫的《本店微笑服務》就是一例。文章描寫「誠信」商店笑著迎接賓客、笑著問話,笑著介紹,笑著送別甚至笑著耍賴的種種細節,敘說了「我」在「笑」的迷惑下被欺騙的經歷。文章選材之新不僅體現在事件本身,更體現在作者精闢的理性思考。結尾處,作者不是一嘆了之,而是由事而「悟」:「再美的微笑也掩蓋不了商品的假冒偽劣本質,最好的服務莫過於商品的質量保證。」作者不是簡單地否定「微笑服務」,而是在呼喚一種內外皆美的人文精神的回歸。這樣的感事悟理,視角新穎而不落俗套,給人啟迪。 3.寫出真情出新。 情貴真,而真情是個性化的。選取個性化的「情」入文,才能以新動人。要使學生深深地意識到:從司空見慣的東西中,發現新的東西,發現特別強烈、新奇的東西,從一些細微末節中發現那些具有重大時代意義的事物。以新的認識,新的觀點、新的角度,使讀者獲得新的啟發。獨創之意,應無所傍依,真正是「詞必己出,意自心來」。三、剪材創新 紛繁多變的當代生活是寫作的源頭活水,中學生只有保持投入生活的一腔熱情,緊跟時代,同現實生活息息相通,才能不斷激活對生活的新鮮感,寫出時代性強的鮮活文章。總結近幾年的高考作文剪材特色,可得出如下4條經驗。 1.剪材要緊跟時代氣息,關注熱點話題。 現實生活是豐富多彩的,當今社會新鮮事物、先進人物層出不窮,每天都有新現象、新信息、新問題出現,如果我們能夠注意積累這些讓人感動的事物、受人關注或蘊含哲理的事情,把他們加以整理並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變成鮮活的材料,那麼,我們的文章就會立足點更高、見解更為深刻。 2.剪材要著眼當代新風,表現真善美。 「文章合為時而著」,要高揚時代的主旋律,要弘揚正氣。對社會上的陰暗面要有正確認識,正如高爾基所說:「在陽光最明媚的日子裡,臟東西和爛東西總是格外顯眼,但是經常有這種情況,我們過分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與美好事物希望背道而馳的事實上,就看不到陽光,就感覺不到它那滋生萬物的力量了。」我們應去寫那些使我們高興的好事。在作文中寫一大堆牢騷話,只能反映作者思想的不成熟。 3.剪材要側重古今中外名人,展示民族的靈魂。 當議論需要佐證或敘寫需要旁及內容時,剪輯的眼光應多向古今中外名人掃描,展示各民族的靈魂。如《憑心靈選擇》:我感慨於陳寅恪堅硬的品格。他始終保持著一個人的獨立人格,尊重事實,保持著對史學、對民生的終極關懷。國民黨時期,他寫下「九鼎銘辭爭頌德」;十年動亂中,他又寫下「文章唯是頌陶唐」。由於他的堅貞不阿,他屢遭迫害,以至於哀嘆「淚眼已枯心已碎,莫將文字誤他生」,但他從未放棄一個知識分子的責任,寫成皇皇巨著《柳如是別傳》。作者選取了史學大師陳寅恪的鮮為人知的人生選擇來作論據,以深邃的目光來審視這位歷史人物。正是出於知識分子的責任,出於對民族、民生的關切,出於對歷史的嚴肅認真,陳寅恪心甘情願地選擇了艱辛道路,最終流芳百世。文章選材極具典型性和代表性,還帶有一定的「爆炸性」,使人們的心靈受到極大的震撼,很好地突出了中心觀點。 關注社會、關注人生、關注自我。在作文日益生活化的今天,中學作文教學就要重視引導學生提煉思想、培養積累能力,要多關注現實中的人和事,多思考典籍中的人物形象。熱點與古典作為連接古代與當代的兩頭,對文章寫作而言同等重要,歷來備受人們關注,因此作文出新,鑒往知今,發人所未發,寫人所未寫,首要的是寫作材料運用的創新。在作文時運用材料創新,方法還會有許多,需要我們在寫作教學實踐中慢慢體會和豐富。 王杏芳,浙江杭州市蕭山區第十一高級中學教師;虞誦南,浙江省「金研會」虞誦南寫作教學工作室高級教師。
3、繼承與創新作文素材反例
翁方剛和劉石庵是清代有名的書法家。翁方剛一生研究書法,講究筆筆有來歷,最佩服唐代虞世南、歐陽洵的書法。劉石庵則善於發展自己的個性,創造了一種豐腴厚重的書體。有人問翁,劉的書法如何,翁說:「他哪一筆是古人的?」劉不服,說:「我自己發揮自己的書法特色罷了,他哪一筆是自己的?」這是兩位書法家對待書法藝術的態度和觀點,其實,推而廣之,我們在繼承其他一切傳統與發揚自己個性特色的問題上也都有各自不同的看法和追求,請以「繼承前人的傳統與發揚自己的特色」為話題,寫一篇不少與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立意自定,題目自擬。[思路點撥]:「繼承前人的傳統」與「發揚自己的特色」二者之間存在著辯證統一的關系。既能「繼承前人的傳統」,又能「發揚自己的特色」,將二者辯證闡述,將是最佳立意。如果只「繼承前人的傳統」,而忽視「發揚自己的特色」,不敢創新,就會固步自封,更不能推
4、傳統與創新作文800字
繼承與創新
在生活中,要想獲得成功,創新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缺少了繼承,創新便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這樣,便難以成功。只有既懂得發揚自己的特色,勇於創新,又善於繼承前人的傳統,才會更易成功。
創新,並不是所謂的閉門造車,不是靠自己的主觀臆造去隨意地瞎編亂造,而是要注意繼承前人優秀的成果,在別人正確的理論指導下創新才會顯得更有意義。英國17世紀的科學巨匠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和運動的三大定律,創新不可謂不豐富。可當別人問及他為什麼會取得如此的成績時,他說:「如果說我看得更遠一些,那是因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雖然這只是一時謙虛之詞,但細細想來,如果沒有伽利略夜觀星空,如果沒有第谷數十年如一日研究天體的運行規律,那麼牛頓想要總結出物體運行的三大定律,似乎要大費周折了。可見,繼承和創新是不可分的,只有在取得其精髓去其糟粕的繼承中創新才是可取的。
馬克思作為世界無產階級的革命導師,用畢生的心血寫成了光輝巨著《資本論》,他的創新精神鼓舞和造就了一大批的仁人志士為社會的進步而奮斗。誠然,大英博物館的一桌一椅見證了他的冥思苦想之後的豁然開朗,之後的奮筆疾書,見證了他那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理論。但是如果沒有他翻前人之作時的專注,摘抄資料時的認真,聖西門、傅立葉他們的空想理論,他也不會成功的。甚至可以斷言,如果沒有他們,《資本論》也許不會這么快地完成,我們也許還要在黑暗中摸索著前進。可見,在繼承中創新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其實不用更多的證明,那指導我們走上富裕之路的鄧小平理論,那真知灼見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便雄辯地說明了繼承和創新的關系。
盲目的創新往往會弄巧成拙,讓人傳為笑談。君不見那「邯鄲學步」的鄭國人,總想學習別人的步法,以便自己跟本國的人走路不一樣,似乎是創新了,但是動機不純,方法不對,不知繼承,落了個爬回去的下場。前幾年的小品《如此包裝》也是說的這個道理,本來評劇便是一門值得繼承的藝術,可是那個「總監」非要進行「創新」,將原來風馬牛不相及的流行音樂與民族藝術強行配伍,結果是可想而知的。那「創新」出來的「四不像」讓我們津津樂道了好些年。若不得要領,便很容易犯同樣的錯誤。
繼承和創新是雨與水的關系,沒有了繼承如同只有魚沒有水,再好的創新也會成為空中樓閣,不會有長久的生命力;而只有水沒有魚似乎更表現出只有繼承沒有創新的死寂,毫無生氣。只有魚和水統一在一起,才會變得有生氣。正如創新和繼承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才會結出成功的果實一樣。
創新是重要的,但是繼承同樣是重要的。你要想獲得成功,繼承和創新是必不可少的。「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沒有了繼承便是無源之水,而沒有了創新便是一潭死水,只有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才會真的「清如許」了。
[點評]:文章開頭以簡潔的語言闡明觀點,既要勇於創新,同時又要善於繼承前人的傳統。選擇了最佳的立意。然後以典型事例來具體論述「繼承」與「創新」的辯證統一關系,同時指出如何進行創新,提醒我們千萬不要陷入「創新」的誤區。文章結尾以凝練的語言進一步強調「繼承」與「創新」的關系。全文舉例精當,結構緊湊,思路清晰,是一篇難得的佳作。
5、作文素材200字左右「繼承與創新」
作文素材——繼承與創新
書法家的創新故事(藝術要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
米芾是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年輕時學習書法很刻苦,他借了很多晉代和唐代名家真跡來臨摹,當他把古人的真跡和自己臨摹的作品一道歸還原主時,連主人也分別不出真假來。別人對他說:「你寫字太像古代的人,惟獨沒有自己的面貌,這樣是不會有成就的,希望你要發揮自己的特長,不能食古不化。」他聽後慢慢沖破古人的束縛,發揚自己的長處,到晚年終於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6、創新的作文素材
有關創新的作文素材(通用36篇)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那麼關於創新的作文應該如何擬寫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分享有關創新的作文素材,希望大家喜歡!
創新的作文素材 篇1
鄭板橋的書法之所以聞名,被稱為「板橋體」,是因為他的作品有它自身的特色,是獨一無二,無可替代的,設想鄭板橋當初如果只是用隸書或行楷,即使模仿名人的筆跡再出色,也不會在書法界有如此大的成就吧!
例如現在經營餐飲業,競爭很激烈,隨時有被時代淘汰的可能性,據網上統計,業績好、受顧客歡迎的,大多數是主題餐廳。有在一片黑暗中進食的餐廳,有專門以白領女性為顧客的餐廳,考慮到白領女性的煩惱,特地提供免費營養減肥套餐,並提供一次性拖鞋,除去她們穿高跟鞋的不適。這些餐廳之所以能在金融危機影響下,保持較好的業績,因為他們的主管經營有道,知道如何突出店中的特色,迎合顧客的需要。
又如英國十六、七世紀的著名畫家喬治?摩蘭,他的油畫作品起初被當做貢品運往中國的時候,人們以為遠看還行,可近看一無是處,只看得見一片片的顏料。正是因為這種特色,他的油畫作品還是漸漸別國人所接受了,甚至以有他的作品收藏為榮。
其實,我們自身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由於現在上海著力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因此今年財經大學、海事大學、海洋大學都非常熱門,許多人是有從眾心理的,即使自己的孩子不喜歡,也硬逼著他們填上這所學校。我認為這樣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當我們自身的特色和別人的特色一樣時,那也就不可稱其為「特色」。反之,只要根據自己喜歡的專業來填報學校,即使這門專業是冷門,只要自己有興趣,就可以學得很好,說不定畢業後會成為各公司爭奪的人才呢!
做人也是如此,有諺語說:「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只要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值得去做的事,那就放手一搏,努力去做吧,又何必在意別人的眼光呢!活出自己的特色就好。
但特色並不等於個性,在做任何事之前,要考慮是否侵犯了別人的利益,要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
培養出屬於自己的特色,我相信可以活得更精彩,生活也會充滿樂趣。
創新的作文素材 篇2
我從小喜歡集郵。我看見郵票,就從信封上剪下來,貼到我的集郵本上。據說,像我這樣的中國的集郵迷,已經多達三億。
在眾多的集郵愛好者之中,北京的劉超是特殊的一位。他不是泛泛的收藏郵票,而是把目光投向郵票上的帽子。比如,「中國古代科學家」郵票中李時珍戴的帽子;「八一」紀念郵票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海、陸、空軍帽子;關漢卿紀念郵票上關漢卿的帽子;「中國人民志願軍凱旋歸國」紀念郵票上志願軍戰士的帽子;杜甫紀念郵票上杜甫的帽子;兒童特種郵票那12個孩子戴著12種不同式樣的帽子他專門收藏這些跟帽子有關的郵票,接著他去查閱資料,去請教歷史學家、戲劇家、文學家,深入研究帽子,透過郵票這小小的窗口,讓人們看到了中國帽子的演變史!他舉辦了《新中國郵票上的帽子》專題郵展,引起參觀者莫大的興趣。
我所感興趣的不在於這郵展本身,而在於劉超獨創的視角:他展出的郵票,都是普普通通的郵票,然而獨具慧眼的他吹響了「帽子」郵票的「集結號」,產生了平中出奇、凡中顯異的效果,成為三億集郵愛好者中惟一的「帽子郵票專家」。他異彩耀人,一舉榮獲「中華全國郵票展覽」銀質獎!劉超出奇制勝,給了收藏迷們以深刻的啟示,不要忙忙碌碌於收與藏,還要善於思索,善於創新,善於想出不同於眾的新點子。
從劉超的「帽子」郵票,我聯想起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在中國,會拉小提琴的人不計其數,會哼越劇的人也數不勝數,然而青年作曲家何占豪把越劇跟小提琴結合起來,創一代之新,一炮打響,一舉成功。
當時,何占豪還只是上海音樂學院小提琴專業的一名學生,還未學過作曲。他從小在浙江一個越劇團中長大,熟悉越劇。他的思想上沒有什麼框框,大膽把越劇與小提琴結合起來,與同學陳鋼一起寫出了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當時,這在一般的作曲家看來,幾乎是不可想像的事!然而,《梁祝》之所以會蜚聲中外樂壇,就在於它一新耳目,別具風格。何占豪說:「我的創作,大的風格必須是中國的,小的風格必須是我何占豪個人的。」這句話集中地體現了他的獨創精神。
其實,就京劇來說,「四大名旦」――梅蘭芳、程硯秋、荀慧生、尚小雲,他們各自成為一大流派,成功的緣由同樣是「獨創」兩個字。在眾多的畫家中,徐悲鴻的馬,黃胄的驢,齊白石的蝦,李可染的牛,也是由於富有獨創精神,自成一家,各樹一幟。
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情,莫過於踩著別人的腳印走。這種因循守舊的人,就像老是圍著碾子打轉轉一樣,永遠不能走別人所沒有走過的路,創造別人所沒有創造的東西。正因為這樣,作為作家,我一直把這樣的格言奉為創作原則:既不重復別人,也不重復自己。我要努力寫出「人人眼中有,個個筆下無」的作品。只有敢於創一代之新,才能跨入成功之門。
哦,獨創可貴,貴在創新。
創新的作文素材 篇3
美國的金門大橋以建築奇偉、氣勢恢弘而著稱於世。在金門大橋附近有一座刻意模仿它而建造的大橋――彎曲大橋,除外觀外,其寬度、實用價值等均勝於金門大橋,但知名度遠遜於金門大橋。原因何在?有人意味深長地說:「這就是第一和第二的區別。」區別是什麼呢?金門大橋經過設計師長期思考醞釀才設計建成,具有獨特風格,是創新的橋;而彎曲大橋只不過是金門大橋的翻版,是模仿的橋。它們的造型相似,內涵卻大有區別,因為模仿僅是停留在淺層次的思維活動,而創新則是更高層次的思維活動,所以它更高級、更被人們重視。正是創新推動著人類社會前進。
創新需要勇氣。創新需要打破原有的禁錮,需要冒風險。而模仿徘徊於別人的老路,無風險更無需勇氣。開一代山水畫風的張大千,少時臨摹前清著名畫家石濤的作品,能以假亂真,但他並不滿足於這些,毅然放棄模仿別人的作品,以無窮的勇氣開創了自己的山水畫法,震動了畫壇。如果他沒有勇氣停止製造石濤「贗品」,沒有勇氣自己探索,那世上就多了一位平庸的畫家,少了一位彪炳畫史的巨匠。
創新更需要高度的智慧。巴爾扎克說過:第一個把少女比做鮮花的是天才,第二個則是庸才,第三個便是蠢材。的確,創新的作品總能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因為它經過了人腦思維活動,由量變到質變的飛躍,是智慧的結晶。而模仿只是淺層次的再創造,如果把創新比做撰寫一篇文章的話,模仿也只是將其化為鉛字,再印出幾篇來而已。
但這並不是說我們要一味地排斥模仿。模仿也是一種實踐活動,人們可以從模仿中獲得創新的靈感,找到創新的途徑。但不能囿於模仿。齊白石曾說:「學我者生,似我者死。」這個「學」字反映出從模仿到創新的過程。「似」便是滿足於模仿而不前行了。如果彎曲大橋設計者「學」而不「似」,想必世上又能多了一種奇觀吧。
當前改革開放,新事物不斷涌現,我們需要模仿,但更需要創新,我們應放下包袱,開動機器,以百倍的勇氣和創新的精神,修建一座真正有中國特色的通往美好未來的大橋!
創新的作文素材 篇4
創新是世界進步的動力。有了創新精神,那麼就有了前進的希望。小鳥飛行需要翅膀,世界要進步需要創新,創新就是進步的翅膀。
空氣是污染的一大種源,一個人一次能呼出升的二氧化碳,那中國有13億人,一天將呼出多少二氧化碳啊!那這些二氧化碳該如何處置呢?看到這里,人們的心中肯定浮現出了「空氣凈化器」這個詞,然而,空氣進化器的作用僅是杯水車薪,這下可怎麼辦?我的心中早有了一種答案?D?D
我們可以發明一種磁懸浮式的「新能源汽車」。它的能源可不再是油能,電能或者混合動力,它的能源就是?D?D空氣中對人體有害的物質。
這種車為圓形,整體車身的空間很大,能與小型載物車相媲美。它運用的玻璃為「鋼絲玻璃」,除了特製的玻璃錘能把它敲碎,其他東西更本敲不碎它。這塊玻璃擁有顯示屏的功能,能顯示出導航、地圖等功能。這塊玻璃還能自動成為遮陽鏡,避免強烈的太陽光與車燈光對司機的眼睛造成傷害。它的程序十分簡單易懂,但十分實用:它沒有方向盤,方向盤的功能全部濃縮到那個與車型相同的操縱桿上:你把操縱桿的頭往哪兒轉,車頭也和操縱桿一起調轉車頭。兩個車燈中,還各隱藏了一個測距速攝像頭,如果與前車距離到一定距離,它會自動停下。它的安全系統非常好:只有輸入密碼,才能開門,並只有錄入的指紋才能對啟動按鈕產生響應。如果指紋不匹配,它會發出靜電流,並對車主的手機發出警報提醒。還有,它的車身含有一種名叫「納米」的顆粒,它們會相粘合,變成一張看不見,摸不著的網,罩在車身外。這張網,富有彈性,如果與其他車與它相撞,它會把其他車彈開,既不會對他人造成傷害,自己也很安全。這張網還能擋住灰塵,即使你開了一年,這輛車也一塵不染。它的發動機比較特別,它能把空氣分解,把有害物質化成自己發動能源,排出清新的空氣,以此得到運行的能源。還有,發動機裡面還含有克的一種叫「磁」的一種礦石,它能與新型馬路里的磁相斥,得到懸浮。
朋友們,勇於創新吧!它幾乎是一切成就的催生劑。
創新的作文素材 篇5
總覺得讀書人是幸福的,因為他們除了擁有現實的世界之外,還擁有一個更為浩瀚也更為豐富的精神世界。閱讀不僅使人多識魚蟲草木之名,而且還可以上溯遠古,下及未來,飽覽存在與不存在的奇風異俗讀書帶給我們的幸福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的,但是以上種種,不都是我們從書中讀來的嗎?前人的思想注入我們的頭腦,我們所認知的世界也不過是前人的視角體現而已,除此之外,我們還有自己的什麼東西呢?
有一位老師,在課上問了一個問題:「彎彎的月亮像什麼?」「小船!」孩子們異口同聲地回答。老師很滿意,但是她卻沒有注意到角落裡有個小女孩,欲言又止的樣子,其實她想說「彎彎的月亮像桔子瓣」。可她最終沒有說出來,這就在無意間扼殺了一顆純真又充滿想像的心靈。
這是一個很能觸動我們心靈的故事,難道我們不應該反思嗎?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們的思維方式越來越單一了,對於許多問題早已習慣輕而易舉地得到答案,但同時卻失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失掉了創新能力。久而久之,我們的頭腦接受了這種方便的學習方法,思維便被禁錮了,只知道低下頭就是真理,卻看不見頭頂上更為廣闊的天空。
在我們身邊漸漸找不到那些像牛頓、愛因斯坦一樣平凡而偉大的人物了,因為人類的創新意識在安逸中漸漸退化了,一慣的墨守成規只會使人類止步不前。所以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呼喚創新。如果沒有創新,就不會有用生命捍衛真理,使愚昧的世俗接受《日心說》的哥白尼;如果沒有創新,達爾文就不會寫成《物種起源》,揭示人類誕生的奧秘。人類創新的例子數不勝數,也正是由於不斷地創新,人類才能從野蠻的原始社會一步步發展到文明發達的21世紀。
「所謂真正的智慧,都是曾經被人思考過千百次,但想要使它們真正成為我自己的,一定要經過我自己再三思考,看到它們在我個人經驗中生根為止。」這便是我們在讀書中應該遵循的原則,我們不能死讀書,而是應該學會思考,更要學會創新,只有這樣才能夠突破前人的思維,才會有所成就,才會推動社會不斷向前發展。
創新的作文素材 篇6
生活中,我們往往習慣了走別人走過的路,我們以為不用披荊斬棘,不用摸索前行,會是安逸舒適的一段旅程。然而,我們卻總是忽略了:踩著別人腳步走路的人,永遠不會留下自己的腳印。正如那句俗話一樣: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勇士,而第二個吃螃蟹的人卻是庸人。所以,在前進的道路上惟有創新、另闢蹊徑,我們才能開拓出一片更加明亮的藍天。
正如我國國畫大師張大千,他不論是在花鳥、人物,還是在山水畫上都有很高的造詣,他的畫風粗獷、豪放,人們一看便銘記在心。他早年在國外留學時,曾經舉辦個人畫展,並邀請了極富盛名的畢加索前去觀賞指導。畢加索在來來回回看了好多遍後問道:「你的畫呢?我怎麼一幅也沒有看到?」張大千疑惑不解,心想:展會上所掛的幾百幅,不都是我的畫嗎?他怎麼就沒有看到呢?過了好一會兒才明白,原來畢加索是指沒有看到他自己風格的畫,盡管自己模仿了各種流派的各位大師,盡管自己模仿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卻只能是「別人第二」,永遠都生活在別人的光環抑或是陰影之下,如果自己善於創新、做自己,便就是真正的「自己第一」了。
路就在自己腳下,有時前方的腳印看似順利,卻也可能是一個萬丈深淵,切不可一成不變、循規蹈矩,只有善於創新,才能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國外曾有一支探險隊,成功地穿越了幾百年來曾吞噬過無數探險者生命的沙漠,原因很簡單:他們完全依照自己的方向感和隨身攜帶的儀器,而不是順著以前探險隊員所留下的骨骸前行。他們也驚奇地發現,沙漠中的舊屍骸中往往還有很多新的屍骸,也就是說,人們之所以一直走不出沙漠,是因為他們總是在重復著前人完全錯誤的道路!
鴻星爾克有一句廣告語:「不是我喜歡標新立異,我只是對一成不變不敢苟同。」成大事的人,往往都是在新的道路上獨自起程。因為不滿於麵粉和食油的現吃現配,人們發明了干吃面;因為不滿於傳統洗衣的不方便,人們發明了乾洗劑。因為他們懂得創新,才在商海中獨占鰲頭。
我們所說的創新,並不是所謂的閉門造車,不是靠自己的主觀臆造去隨意瞎編亂造,而是注意繼承前人的優秀成果,只有學會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開拓創新,才能走的更遠。
學會創新,學會尋找另一片藍天!
創新的作文素材 篇7
有這樣一句話:「第一個形容女人像花的人是天才;第二個形容女人像花的人是庸才;第三個形容女人像花的人是蠢材。「的確,對舊事物的唾棄和對新事物的熱忱,對人類而言,像血管中流動著的汩汩的血液一樣,與生俱來。造物主造出的人類,可以有不同的外貌、性格、習慣、嗜好,卻無法擺脫一個共同的惡習,「喜新厭舊「。
一個疑問,可以有千萬種豐富多彩的答案。然而,最好的答案只有一個那便是最具有創新性的。在眾多答案的比較中,人們必定會厭倦某一種千篇一律,而一旦有一種創新,它便是最受青睞的。
科技需要創新。當無數個宗教信仰者守護著「地心說「來愚昧生靈時,哥白尼揭穿了他們的陰謀;當無數個聰明的腦袋推崇著牛頓的經典體系以視為物理學大統一時,愛因斯坦打破了他們的美夢。新科技的生產必然是一種創新,創新就必然會有出路。讓我們的思路回到一個小小的文件夾上來,它的產生者愛立信會計紙業有限公司可用彈丸之地來形容,面對市場上文件夾的厚重使用不便的問題,他們推出了一種輕便靈活的文件夾,投入市場後供不應求。當其他企業開始效仿時,他們又推出了一種更新型的產品。對於企業而言,創新是血液,是競爭中制勝的法寶。而不斷的創新,又推動了科技的進步。
哲學家的心中,新事物符合歷史發展規律,具有無比旺盛的生命力和遠大的發展前途。新事物必將代替舊事物,這是發展的趨勢,歷史的必然。因此,不必覺得新事物就必須帶有一種負罪感,更不必為舊事物的大勢已去而惋惜,記住,一切都自然,一切也都必然。當微軟公司瞄準市場正積極研製適合消費者的微型軟體時,IBM公司還在為巨型計算機而大傷腦筋,因此,有了IBM公司的失敗,當然,比爾.蓋茨成了首富。
創新需要勇氣,創新必須付出艱辛。有商鞅的五馬分屍,才有秦王朝的如日中天;有羅斯福遭政客的排擠,才有美國的恢復和強大;鄧老師一生一波三折的不平命運,才有如今邁向新世紀的中國。因為新,才不平凡,才需要勇氣,才需要付出。也因為新,才值得付出。
答案確實豐富多彩,但永恆的卻是創新。永恆在未來中孕育,創新在永恆中成長,對於人類而言,創新更是永恆。
創新的作文素材 篇8
雪融化了是什麼?朋友,或許你我為什麼要提出這個問題很好奇。「是」朋友,你先別說,聽我說。
在古代中國人想到如果能將笨重的竹片上的文字,請到又輕又巧的東西上那有多好;唐太宗支持創新,叫人民要創新;蘇東坡在歷史的文壇中,他不畏艱難,支持創新;愛迪生見人們生活在黑暗的世界中,就想到了要研究出「晚上的太陽」。結果中國人研究出了紙,唐太宗創造了唐朝的「開元盛世」,蘇東坡文壇中畫下了他幾道文采,而愛迪生發明了電燈。
他們都在人生中畫下了他們精彩的瞬間。他們為什麼會成功的?之所以他們會成功,是因為他們,支持創新,永不放棄,最終,他們最終登上了人生中的巔峰。
三流是盲從,二流是模仿,一流是創新。在這三個選擇中,我們應該選擇創新,如果你認為人生中不需要創新,那就是大錯特錯了。大清時期,清朝皇帝認為自己的裝備已經很厲害了,不需要創新,就緊閉國門,不與外界相處。結果在清朝末期,英法聯軍攻進北京城,免得著他們的洋槍洋炮,科技發達的武器,他們卻只能用那落後的冷兵器起來抵抗,這不是很可悲嗎?那麼如果我們不創新,那麼我們就可能像清朝一樣,變成受人宰割的羊羔。
如今再看我們的繁華盛世,是這樣走過來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支持創新,他一次又一次地想方設法將自己衰敗的國家變得強盛起來。先後製造了原子彈,發明了無籽西瓜、雜交水稻。宣傳「創新是一個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在生活的廢墟上創造新的生活。」從此,「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最終成為了東亞正在怒吼的雄獅。從我們國家崛起更能看出創新的重要,所以我們應該創新,否則將會被歷史淘汰。
創新,能讓人生變得精彩。
創新,讓人們登上人生的巔峰。
創新,能創造歷史的奇跡。
創新,是取得金鑰匙的法寶。
創新,能開辟強者的天地。
「現在你能告訴我正確的答案嗎?」
「春天。」你毫不猶豫的說。
正確答案到底是什麼呢?讓我們展開創新的翅膀,一起來想想這一道題的答案吧。
創新的作文素材 篇9
故宮它很老了,經歷了千百年的風霜,見證了代代皇位的更替,竟算圈圈年輪仍然在畫,他卻好似一點也不在乎故宮攜手時代上演故宮逆生長,他不在正襟危坐,他走了親民的路線,故宮活了起來,受到了眾多年輕人的追捧,吸引了更多的人關注故宮文化博物館,然而有人說這是對古老傳統文化的不尊重,所以若要繼承發展便要得到最大多數人的支持,我們懷著敬意擁抱故宮的創新。
7、繼承與創新作文素材現代
兩個書法家,一個在學習前人中僵化,一個在自我獨創中漂泊。其實,真正的藝術是繼承與創新的有機結合。
沒有繼承,創新就沒有了依據。正如沒有土地,草木就沒有了根基,一切的枝繁葉茂,春華秋實便無從談起。在繼承中,中國文化貫穿著歷朝歷代的縮影,從唐詩的意境到宋詞的音韻,從曲劇的情節到小說的豐盈,沿襲下來的一部《紅樓夢》震撼了多少心靈?如果沒有繼承,「集大成」的「中國封建社會百科全書」將會成為一部揭露黑暗封建統治的論文,毫無意趣,看得見明清,卻看不見歷史。
沒有創新,繼承就沒有了動力。正如沒有浪花,大海便沒有了生命力,一切的急流勇進,劈波斬浪都會茫然失措在一絲風也沒有的平靜里。在創新中,雜交水稻昂然屹立在狂風暴雨里,試想若只是順其自然生長,水稻只能抗倒伏而低產或是易摧折而高產。是創新,讓雜交稻以絕對的優勢解決了十億人口的糧食問題。這只是創新的一個階段,我們看得到的階段。而人類農耕文明從刀耕火種,從牛耕;從自然取種,從自西域引進新品種到今日機械化作業,人工優化作物品種。這期間,不知要經歷多少次的創新!
繼承與創新就像歷史長河的兩岸,有了岸,歷史才源遠流長,奔涌不息。無論缺了哪一邊,都會使歷史乾涸。我們需要繼承,我們只有繼承;我們呼喚創新,我們學會創新。歷史的變遷與沿革中,對於尚未形成完整的價值體系的人來說,繼承是一種指導,一種啟蒙。繼承告知人們前人走過的路,而這是沒有必要從新探索的。當路已到盡頭,眼前是一望無際的荒漠草原時,你已熟諳行路的技巧。
這時,創新便是你的指南針,在人生這塊未知的土地上將道路延伸。學會繼承,我們是幸運的,在繼承中,我們變得理智;學會創新,我們是幸福的,在創新中,我們變得清醒。就像那兩個書法家,學習前人是他博採眾長,總結出構書造字的一般規律,因而理智;自我獨創,是他意識到個體的存在,獨立人格使他清醒。我們與其批判他們是兩個極端,應該中和,不如將他們看成兩個階段,認識由繼承向創新的過程。這樣,繼承與創新才統一起來,人生也因其而豐富多彩。
8、接受新事物的作文素材
1.論新事物的接受與拒絕
在當今科技日新月異的社會,幾乎每時每刻都有新的事物出現在我們的眼前,如前些年的克隆羊「多利」,最近的「奔騰4」面市,面對它們,我們應該接受還是拒絕呢?我認為我們應該「創新」地接受.
其實,達爾文的《進化論》中也存在著這樣的觀點.生物之所以能進化都是因為其後代在接受其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了創新,如果不相信的話就請看看自己的樣子和祖先猿人的樣子的區別,相信這樣之後,你不會再懷疑.還記得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嗎?他在接受前人對光的認識所提出的理論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思考,最後提出了光的粒子二象性.
如果這幾個例子還不能說服你的話,你就試想一下,為什麼我們會從奴隸制社會發展到今天的社會主義社會呢?不就是因為創新地接受嗎?前者接受了原始社會的文明,並在此基礎上不斷創新、改造,而後者又在前者的基礎上不斷地創新、改造,也就是說,我們這個社會主義社會還會被後人不斷地創新、改造,進而到達一個更完善的社會.
也許你會說,這些都離我們太遠了,那麼你一定還記得幾年前你在上電腦課時學「dos」命令嗎?一大堆復雜、繁索的命令擺在面前,一不小心敲錯一個鍵就會前功盡棄,又要從新輸過一遍,令人煩不勝煩.而現在則方便多了,科學家們在「dos」命令的基礎上進行改造,把他們編在每一個功能鍵里,只要輕輕一按便可以省了你不少時間.也許你還會說,這樣不就使操作者沒有了思考嗎?又錯了,這正是為操作者更好地思考而准備的.當他們學會了這些知識便可以在前人創新所留下的基礎上繼續創新,然後出現新事物,後人又在他們的基礎上不斷地創新,又出現新事物,如此不斷地循環,推動著社會的進步.
你平時在報章上看到的「日新月異」這個詞就是因為人們對新事物創新地接受才出現的.可見,創新地接受比墨守成規地拒絕更能推動社會的進步.
2.在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中,都有創新與守舊的影子.選擇創新還是守舊?是人類必須面對的問題.
守舊,顧名思義,就是堅守舊傳統,信仰舊觀念,按舊的方法做事.之所以有守舊現象,是因為無知,見識淺短和接受一些舊的思想,而不順應歷史發展潮流,切合實際,用舊的方法看待問題·解決問題所造成的.守舊的多半是書獃子和沒有見識的人.雖然他們身份有異,但都同時犯了一個錯誤:沒能看清歷史發展潮流,緊跟社會的步伐.
在科學界,守舊的人,往往會墨守陳規,不能有充分大膽的設想,從而阻擋了科學探究的進程.在政治界,守舊的人目光短淺,往往會誤國誤民.總的來說,守舊是阻礙社會進步的絆腳石,守舊的人也不會有什麼成就.
創新,指創造·發現新興的事物.創新也是要在前人探究成果的基礎上,通過人大腦的充分想像與邏輯思考,進一步發現事物的其它方面.為事物灌注一份新的氣息,使之與原物有所差異.也可打破傳統的觀念,創立有根據又新穎的理論,也稱之為創新.創新的人具有過人的只會,非凡的想像力一級敢於打破傳統觀念的勇氣.
善於創新的人也會有所成就.
創新是社會發展的動力,也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伽利略打破傳統封宗教以地球為宇宙中心的理念,促進了科學進步.從而萬古流芳.比爾蓋茨放棄哈佛學位,致力於當時並不吃香的電腦行業,成為了世界首富.因為創新,電燈取代了蠟燭,樓房取代了平房,空調取代了風扇.因為創新,人類社會日益進步.
發展中國家為何落後?因為它們守舊.發達國家為何發達,因為它們敢於創新,善於創新.創新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長盛不衰的秘訣,也是一個人生存的需要.因此,在守舊與創新面前,我們應毫不猶豫的選擇創新,擁有善於發現創新的眼光,敢於創新的勇氣.為國家,為全人類,為世界,做出貢獻!
3.在生活中,要想獲得成功,創新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缺少了繼承,創新便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這樣,便難以成功.只有既懂得發揚自己的特色,勇於創新,又善於繼承前人的傳統,才會更易成功.
創新,並不是所謂的閉門造車,不是靠自己的主觀臆造去隨意地瞎編亂造,而是要注意繼承前人優秀的成果,在別人正確的理論指導下創新才會顯得更有意義.英國17世紀的科學巨匠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和運動的三大定律,創新不可謂不豐富.可當別人問及他為什麼會取得如此的成績時,他說:「如果說我看得更遠一些,那是因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雖然這只是一時謙虛之詞,但細細想來,如果沒有伽利略夜觀星空,如果沒有第谷數十年如一日研究天體的運行規律,那麼牛頓想要總結出物體運行的三大定律,似乎要大費周折了.可見,繼承和創新是不可分的,只有在取得其精髓去其糟粕的繼承中創新才是可取的.
馬克思作為世界無產階級的革命導師,用畢生的心血寫成了光輝巨著《資本論》,他的創新精神鼓舞和造就了一大批的仁人志士為社會的進步而奮斗.誠然,大英博物館的一桌一椅見證了他的冥思苦想之後的豁然開朗,之後的奮筆疾書,見證了他那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理論.但是如果沒有他翻前人之作時的專注,資料時的認真,聖西門、傅立葉他們的空想理論,他也不會成功的.甚至可以斷言,如果沒有他們,《資本論》也許不會這么快地完成,我們也許還要在黑暗中摸索著前進.可見,在繼承中創新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其實不用更多的證明,那指導我們走上富裕之路的鄧小平理論,那真知灼見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便雄辯地說明了繼承和創新的關系.
盲目的創新往往會弄巧成拙,讓人傳為笑談.君不見那「邯鄲學步」的鄭國人,總想學習別人的步法,以便自己跟本國的人走路不一樣,似乎是創新了,但是動機不純,方法不對,不知繼承,落了個爬回去的下場.前幾年的小品《如此包裝》也是說的這個道理,本來評劇便是一門值得繼承的藝術,可是那個「總監」非要進行「創新」,將原來風馬牛不相及的流行音樂與民族藝術強行配伍,結果是可想而知的.那「創新」出來的「四不像」讓我們津津樂道了好些年.若不得要領,便很容易犯同樣的錯誤.
繼承和創新是雨與水的關系,沒有了繼承如同只有魚沒有水,再好的創新也會成為空中樓閣,不會有長久的生命力;而只有水沒有魚似乎更表現出只有繼承沒有創新的死寂,毫無生氣.只有魚和水統一在一起,才會變得有生氣.正如創新和繼承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才會結出成功的果實一樣.
創新是重要的,但是繼承同樣是重要的.你要想獲得成功,繼承和創新是必不可少的.「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沒有了繼承便是無源之水,而沒有了創新便是一潭死水,只有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才會真的「清如許」了.
4.創新是現代工作中經常提到的一個新的理念,也是與世界接近的一個鏈子,我們應該能夠更深入的理解和運用它.不管是從事高新技術工作還是基層工作,而要推動它的進步,都需要將創新理念溶入到工作和生活實踐中,從而提高自己的創新意識和能力.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我們需要創新,創新不僅僅是在工作中得到鍛煉,而是我們需要認真的去製造創新.創新是在原本的基礎之上,再加上自己的思維創造出來的東西.
創新讓我們的創作慾望有了新的空間,對知識的求新有了更高的熱情,它能讓我們的腦細胞能夠有更活躍的因素存在,它能讓我們對生活更有激情,更能體會到生存的價值.不管怎樣,我們都始終要充滿激情的去生活.具有創新的意識,才能讓我們在工作或是在生活中有所發現,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發現自己,也能從中培養自己多方面興趣,提高自己的知識層次.
創新是一個企業、民族、甚至是國家的希望所在.在日新月異、競爭激烈的年代裡,我們個人要有危機感,要有競爭的意識,而就必須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在現實生活和工作中,很少有人將各種主意、構思表露出來,並付諸於實踐,這樣做實際上埋葬了許多初萌發的創新閃光點,習慣了用新思維去思考問題.而實際上激發出一些創新構思相對而言是比較容易的事情,而真正利用這些構思所做出卓有成效的實際創造性工作相對很難.在實際堅持理念工作中,我們要堅持到底,你就一定可以嘗到成功果實的甜味.
而我也相信,任何一個想好好生活的人都會去考慮怎樣去創新,創新念頭也是一種力量,它能讓你淋漓盡至的發揮你的潛力.其實任何一個人的身上都有優勢,而你怎樣為你的優勢找一個舞台,那很重要.這個舞台能讓你與他們拉開距離.再者,我認為我們學來的知識和技能是為社會服務的.當他不能發揮作用的時候,我覺得我們花了那麼多的精力所學來的東西可能就是一種浪費.可是當一旦你有了創新的這種意識.你就一定會被它的魅力所吸引,你就會行動.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經很迷茫,因為我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也不知道自己學習的目的是什麼.這樣的心情我根本沒有辦法學進去,因為我沒有目標也沒有動力!我們知道任何一項創新都需要一個過程,當你有了這個相法以後,行動了,而未能一下子成功,你需要堅持,不懈的堅持下去,你就一定能完成你最初的夢想!
5.創新是荊棘叢中一束鮮花,要想采擷它的芬芳,必須不謂尖刺的危險,創新是無涯海角的一汪清泉,要想品質它的甘醇,就須不謂風餐露宿的勞苦,創新是險峻高山的無限風光,攀登創新的險峰,就需要跋山涉水的勇氣….一個與眾不同擁有創新頭腦的人,他們雖總是與眾不同,被別人稱為「瘋子」,但最終他們這些「瘋子」總能站在成功的頂峰,莎士比亞曾說過:「推陳出新,是我無尚的決竅.」是的,只要你擁有創新的思維和不怕困難的勇氣,那麼最終你會登上成功的最高點!
如今,社會正經歷著巨變,人人都看到創新的重要性,但不是人人都有創新的舉動,究其根本,是因為人們沒有創新所需要的勇氣,在大多數的眼中,一提起創新,我們就會想起大發明家愛迪生,炸彈之父諾貝爾,經歷多少寂寞孤獨呢?而且這些擁有創新精神的人還經歷了無數的孤獨、寂寞……就拿炸彈之父諾貝爾來說吧?最終是由諾貝爾和他弟弟、父親一起製作的,在製作時,兩次實驗都無情地奪走了他父親和弟弟的生命,但是諾貝爾始終沒有放棄,經過了無數次的失敗,他在孤獨與寂寞的鞭策下終於發明了炸彈,被人民譽為炸彈之父,這便證明了勇氣+創新=成功!
所以,創新,必須忍受孤獨和寂寞,王國維曾經說過:「人生的第二大境界是什麼?就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有哪一項重大發現是在歌舞之中的鬧市誕生的呢?有哪一項偉大的狀舉,是在燈紅酒綠的交酬之中完成的呢?孤獨和寂寞帶來了清醒的頭腦,同時也帶來了身心和健康的折磨,不少人難以忍受這種孤獨和寂寞而輕生,只有真正的創新人才有勇氣守住那些孤獨和寂寞,就拿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來說吧!他才60多歲就瘋了,十幾年後又好了,它就是經受不住孤獨和寂寞的煎熬,最後本來是一個貴族人家,最後因貧困潦倒而在痛苦中死去.
要創新就必須戰勝前時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將近半個世紀以前的中國第一批核物理專家,他們做一項舉世無雙的創新,獎金短缺,資料空白,技術為零,設備簡陋,沒有一台計算機,用手算出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數據,他們忍受荒無人煙的折磨,忍受風沙雨雪的折磨,前進路上一個又一個困難被他們克服,誰又不能說他們不是一群偉大的創新者呢?
是啊!勇氣+創新=成功,這條公式已經證明了事實,生活中像瘋子的人,他就會比別人多一些創新精神,生活中又何償不是這樣的呢?就在上次「小石頭吉祥物」為咱們學校設計吉祥物,同學們要不畫老虎,要不畫龍,要不就畫什麼蝶….都是千第一篇律,而平常被人稱「癲式學生」的我,上課專心,下課就瘋瘋癲癲的我,真是的!他們這些人沒有一點兒創意,這獎項獎金有1000多塊,夠我在校門口的小吃店每天只5塊錢燒烤200天了,我才不能跟他們一樣哩!於是在星期五晚上,我在也不玩,把自己關在書房裡,設計吉祥物!嗯_既然是小石,我就應該以石頭為基礎,該畫什麼好呢?我又陷入一片沉思….「下面為你播報下一條新聞,胡錦濤發出爭當『五心少年』….」只聽新聞聯播的聲音,靈感便油然而生,他們那些同學希望學校像龍一樣,我何不以『五心少年』為主呢?以『點』字為原型,也寫出了我們學校「點石成金,養石成玉」的理念,於是我便埋頭苦幹又開始創作了.這創新真是給了一生巨大的財富啊!
生活可以沒有魚肉,但卻需要創新,沒有筆紙,但卻不能沒有思考,交友可以沒有煙酒,但卻不能沒有真誠.賺錢可以沒有利潤,但卻不能沒有勇氣.如果說創新是一株幼苗,勇氣就是澆灌它的陽光雨露,惟有勇氣才能長出一株株的創新的參天大樹,讓我們用創新去發出大陸,用創新建設屬於我們自己美好的未來.以創新為話題的作文 第六篇:談創新
有一個詞在網路這個交流平台上總是被屏蔽_抄襲.所以我一般用借鑒加上引號來代替這個詞.當然與之相對的還有一個為人所津津樂道的詞,創新.
何為創新?創造新的東西,便是創新.歷經前人所沒有經歷過的,那便是創新.創新不僅僅是個人,還有民族,還有世界.創新的力量,便是支持著一個人活下去的動力,那是支持一個國家站著發展的動力,那可是推動了一個時代被尊崇的榮耀.
其實我想說一句真實的話.與國界無關,與尊嚴也無關.
很多人說不支持國產就是賣國.其實不然,這樣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國產怎麼支持.動漫抄襲,產品抄襲,很多人大言不慚的稱自己為國漫、國產救星,那麼你們怎麼拯救?不思索怎麼創新,只會一味的貶低外國產品?好吧,謾罵也是創新.那麼,只會一味的貶低外國產品不去行動這叫創新?其實貶低國內產品的人也有錯,你們爭吵的這些功夫,已經夠國外有多少東西被創造出來上市了.
我其實很期待「中國製造」可以變成「中國創造」,我也曾歡欣的想過,如果真的創造出來會如何,我也這樣的希望過,中國不要因為那些丟人現眼的傢伙而背負上抄襲的罵名.
我希望創新,我也希望自己可以成為創新的主力大軍.
創新,每個人都可以創新,只要你願意創新,如果你想有創新的能力.你暫時比不上別人不要緊,那麼為什麼不努力?為什麼要去抄襲?為什麼不用創新去證明自己.
有些人讓自己的名字成為抄襲的代名詞,被人嘲諷還好意思去告別人保護自己的版權.有些人甚至支持抄襲者,說被抄襲是那些原創者的榮幸.這算什麼呢?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人怎麼可以活下去,一個沒有創新力量的民族又如何屹立於民族之林?一個沒有創新的時代又如何永遠留在後人的心中?
創新並非遙不可及,只是人們不願去觸碰它可以帶來的輝煌,他們選擇與它背道而馳,獲得短暫的榮耀,卻背負上了道德和法律的枷鎖,永世不得翻身.
創新真的就這么難么?創新所帶來的,為何不去接受.創新是不竭的動力,它的力量真正顯現的時候,連天地和時光都要為它停下腳步,為它高唱贊歌.
創新的力量可以使一個時代成為榮耀,可以使一個國家挺起脊樑,可以使一個人收獲他所沒有的榮耀和地位,創新的力量可以從頭到尾的改變一段本無法觸及的命運.
它讓我相信未來,它讓一個國家有未來,它讓世界為之震撼,它讓時代為之崛起.
9、繼承傳統文化作文素材
繼承與創新」材料作文導寫
——荊州市Ⅰ檢作文寫作指導
湖北省松滋市第四中學 周志軍
【題目設計】
在跟隨齊白石學藝的過程中,生性聰慧的許麟廬漸漸得到了老師的真傳,「東城齊白石」這個美譽讓許麟廬非常得意並多少有些飄飄然,這時候白石老人的一句話點醒了他:「學我者生,似我者亡」。 許麟廬牢記恩師的教誨,博採眾長,悟出了「尋門而入,破門而出」的八字心得。齊白石作畫如寫楷書,古樸凝重;許麟廬反其道而行之,以狂草筆法入畫,形成了今天獨特的大寫意畫風。
要求選准角度,明確立意,自選文體,自擬題目;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寫作指導】
2009年湖北高考作文「站在 的門口」,考生可以寫當下的情況,也可以回憶過去,展望未來,給考生相當大的自由度,易於寫出個性,展現人文素養。但過於寬泛的題目,無形之中會助長愈演愈烈的猜題、套題之風,也給學生套作、宿構,甚至抄襲以可乘之機。為了遏制這一不良風氣,對中學作文教學及高考作文備考起積極的推導作用,荊州市質檢採用新材料作文的題型,可謂用心良苦。從材料的內涵來看,許麟廬所揭示的學習繼承與保持個性、發展創新的關系,與湖北正在進行的新課程改革中的理念緊密相關,與我國處在改革發展關鍵期學習發達國家、保持中國特色、爭取創新發展的國情高度契合。這有利於引導高中生關注現實生活,思考現實生活,寫好現實生活。
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大致要經歷以下幾個過程:
一、審讀材料,提煉關鍵詞
首先要認真閱讀原材料,這是寫好新材料料作文題的前提和基礎。此題的內容可以概括為一句話:許麟廬牢記恩師齊白石的教誨,博採眾長,經過創新,在藝術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在此基礎上,則要對能體現材料的中心的重要語句進行分析。
追答:
重要的句子是齊白石、許麟廬的話。「學我者生,似我者死」是從執教者的角度對學生提出要求:走不出前人的框架,自然不會有自己的天地;學習不能一味模仿、生搬硬套,而要有所創新,要有自己的特色。「尋門而入,破門而出」,是從學習者的角度告訴我們:要重視前人,繼承前人的成果,博採眾長;更要在學習的基礎上,發揚個性,發展創新,才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把這兩句話結合起來,則給我們這樣的啟示:重視前人,繼承傳統,固然無可厚非;但是,任何一門技藝和學問、個人與集體、國家與民族又總是要向前發展的,墨守成規,不敢越雷池半步,只會使之失去生命力;創新是一個藝術家的生命之所在,也是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屹立於世界之林的後繼動力和立身之本。
當然,從新材料作文寫作的特性出發,在寫作時也可以根據材料的多層性選一個角度來深入品析,達到「淺者淺得,深者深得」的效果。同學們可以多角度解讀材料:
(一)從齊白石對許麟廬的教誨角度。齊白石並沒有把弟子拘囿在自己的領域,而是要求弟子有所突破,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代宗師的胸懷氣度,更能領悟到什麼是真正的教育:著眼於人的發展,使人得到最大發展的教育才是好教育。從而,反思現實教育中存在的扼殺學生個性與創新能力,不能使學生得到長足發展的情形。
(二)從「尋門而入,破門而出」的角度。「門」可以是進步某一領域的門徑,可以是某種方法,某種模式,某個老師……但它是我們進入這一領域的最有效的方法,最可靠的經驗……從而領會到創新的前提是夯實基礎、繼承傳統,不能盲目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