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創新應用創新
1、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技術應用屬於什麼相關的行業成功因素
企業自主創新,首先要突破企業的傳統發展模式,實現從基於引進與簡單製造的經營到整合國外新興、突破性科學技術和商業資源,創造更高附加值、更環保的產品或服務的轉型。世界創新的典範3M公司一直在戰略上要求當年開發的新產品與新服務要為下一年的銷售收入創造10%的貢獻,這樣的戰略目標導致了3M每年開發的新產品高達1500件。少許的中國領先企業如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從早期的單純復制國外樣品,發展到生產高質量產品,進而努力掌握核心專利,更加積極制訂或參與制訂集裝箱的國際標准,已經反映了部分中國企業在創新競爭上的新認識、新作為。因此,增強戰略管理能力,增強戰略創新能力,加強企業戰略與技術創新的良性互動,是實施自主創新的重要條件,沒有企業戰略、產品設想、技術實現的戰略路徑分析,中國企業自主創新難以真正實現。
2、組織流程僵化阻礙自主創新的發展
實現企業自主創新,要重視繼續創新組織結構的優化。創新的實質是實現創意到商業化的有效延伸,因此,對組織的要求極為嚴格。傳統的中國企業延續的是工業社會的科層、等級制的組織結構,使得研發、生產與營銷的聯系等很容易割裂,即便高強度的研發也不足以沖破部門的藩籬,市場需求與技術供給難以得到真正的匹配,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卻在企業這一先進的組織難以實現。適合創新的企業必須根本改革企業的組織,使之成為面向顧客的流程化組織形式,以更快、更有效率地將創意孵化成有可製造、有商業價值的產品。將顧客的需求與企業自身的知識與技術供給連接,就需要企業不斷地進行組織變革。從這一層面看,創新與變革又是緊密相連的主題詞。海爾集團不斷調整組織結構,努力達成商流、產品流與物流的和諧統一,努力實現業務訂單與員工工作任務的匹配,甚至跨向透明的、「零」管理層的組織結構,對其創新的發生及最後的價值實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為此,企業不斷加強組織變革與創新,為新思想變成新價值搭建卓越的流程平台,組織結構進一步的面向顧客扁平化,減少組織的官僚控制,增強組織的服務功能,是促進中國企業自主創新的良訓。
3、資源不足限制自主創新的產生
創新就是創造性地實現資源的重新組合,這些資源包括了信息、資金、人才、品牌、知識產權等一系列有形與無形的資源。首先,實現企業自主創新,要求企業不斷豐富與擴大創新資源,特別是信息與知識源。為了加快這一進程,企業對內需要充分調動員工參與創新的積極性,逐步實現企業自主創新的全員參與。寶鋼集團每年人均四條的合理化建議,每年多人從事競爭信息開發的企業管理方式,就是國內企業在這方面的有益嘗試,豐田公司更是以每年人均35條的建議,成為世界上極具創新的企業。由於中國多數的企業管理高層並未真正形成尊重員工的良好作風,員工參與創新的積極性和活力難以為繼。只有開發出並真正實現IBM公司等「給員工充分的關心」之類的文化氛圍,才能從本質上迎取並發展來自員工的創意。在企業外部資源方面,則需要動態地確認自己的領先供應商及領先顧客,並與之建立戰略性的、真誠的信任與合作關系,包括建立與各類科研教學機構、政府以及非贏利性組織的廣泛而密切的關系,中國企業的市場研究能力仍然低下,在市場需求日益細分的情形下,僅僅依靠企業經營者的直覺是完全不夠的。
用於戰略與市場分析的情景分析、技術預見、競爭情報等工具手段,大部分中國企業不會應用。企業的信息資源總體比較匱乏,與IBM公司訂購了幾乎所有的計算機刊物以及我國深圳華為的圖書庫相比,中國企業的資料、信息庫需要極大的改進。
4、制度落後干擾自主創新的涌現
良好的制度與文化是創新產生的重要條件。首先,企業不應丟失精細嚴謹、規范扎實的制度氛圍,並且要努力保持企業戰略、組織流程與資源的高度匹配。因此,與傳統思維相反,適合自主創新的文化先是一種有紀律的文化。深圳華為、海爾集團等企業均具有嚴明的紀律,甚至有些軍事化管理的情調,但這是為了保證各類資源在企業的暢通無阻。此外,創新具有不確定性高、風險大的特徵。因此,在統一企業價值觀的同時,也要弘揚鼓勵嘗試、容忍失敗的文化。3M公司一方面追求創新的目標, 推出了「15%規則」(員工可以花15%的時間從事自己喜愛的探索工作)等措施,公司經理對正常的創新失敗做到「善意的視而不見」等文化氛圍,這是自主創新產生的關鍵。鼓勵寬松和諧、嘗試冒險的文化,是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層面。因此,自主創新的文化是一種獨特的二元文化,在保持統一性、協調性的基礎上,略微增加個性、寬容失敗的內涵,是企業實現自主創新的文化基礎。中國企業不善於構建二元組織文化,以及相應的文化創新,因此,也無法在保持統一性和個性的均衡,換言之,思想規范與產生具有生命力的新設想無法同時實現。
2、什麼是應用創新?
伴隨著信息技術的融合和發展,以移動技術為代表的普適計算推動了組織形態、社會形態的深刻變革,也改變了知識傳播與共享的方式,觸發了歐洲LIVING LAB、中國「三驗」應用創新園區(AIP)等應用創新模式的探索,為科技創新模式的嬗變提供了新的機遇。科技創新體系的逐步完善要求構建以用戶為中心、以需求為驅動的共同創新、開放創新平台,科技創新活動不再是實驗室里科研人員的專利,而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如何將科技創新活動從科研人員的實驗室搬到廣闊的社會實踐中去,推動科技創新從創新1.0到創新2.0的跨越,實現技術進步與應用創新的並駕齊驅,對於全面推動科技創新,構建創新型國家尤其重要。創新2.0模式也就是應用創新模式,是以AIP、LivingLab、FabLab為代表的以用戶創新為特徵的,知識社會時代的開放創新、共同創新模式。
應用創新,就是以用戶為中心,置身用戶應用環境的變化,通過研發人員與用戶的互動挖掘需求,通過用戶參與創意提出到技術研發與驗證的全過程,發現用戶的現實與潛在需求,通過各種創新的技術與產品,推動科技創新。應用創新要求建立暢通高效的創新服務體系,為技術與產品研發提供最貼近市場和用戶需求的信息,推動應用創新,並進一步提供技術進步的動力。同時,技術研發方通過以應用為核心,進行技術集成創新,培養產品設計能力、研發能力,逐步向產業上游發展,推動產業的更新換代,提升整個行業科技水平。目前在科技創新體系還更多的注重技術進步,對面向用戶的應用創新較少給予關注。科技成果的轉化率低、實用性和推廣性差等很多科技管理體系的弊病都與此相關,技術發展與用戶需求對接出現了問題,造成技術進步與實際應用之間的脫節。制度設計對於技術發展、產品轉化十分重要。當我們通過高新技術園區這種制度設計實現了產業的集聚、技術的集聚、人才的集聚的時候,我們卻沒有很好的在制度層面上解決技術的應用、轉化以及以用戶需求為中心的應用創新的機制,在科技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公共服務業的一線管理與服務方面缺乏動力。
為進一步完善科技創新體系,我們有必要在應用創新方面通過開放創新、共同創新平台,即應用創新園區的制度設計,來實現用戶、需求的集聚,實現以用戶需求為中心的各類創新要素的集聚和各類創新主體的互動。以高新技術園區和應用創新園區兩種制度設計的高度互補與互動,形成技術進步和應用創新的兩輪驅動、並駕齊驅,通過「雙螺旋結構」的互動全面推動科技創新將是探索健全和完善科技創新體系的一個重要探索。
宋剛,唐薔,陳銳,紀陽.復雜性科學視野下的科技創新[J]. 科學對社會的影響,2008,(2),28-33
http://www.mgov.cn/complexity/Complexity_Innovation.pdf
3、如何藉助產品創意方法輔助產品創新?
在目前這個求新、求變、充滿機會、充滿競爭、充滿挑戰、事事講求創意的年代,似乎很多東西只要加上「創意」兩個字,就好像自動升級一般,可以賣更貴、獲得更多注意。或許很多人會想,自己並不是個創意家、也不是個點子王,創意離自己很遠。不過,創意其實就在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舉例來說,嘗試走不同路線上班、結合不同食材煮飯等、出門旅行發現新事物,試著結合不同生活經驗並拓展生活經驗,用不同角度看事情等,每個人都可以是創意家。
談到創新、創意,就不得不提到蘋果教父——喬布斯。喬布斯認為,創意家之所以有很多想法、創意,不是因為他們有比較多的經驗,而是他們掌握了獲取創意發方法及工具,才能夠從自身經驗和工作中挖掘出點子。喬布斯說:「好的創意來源於生活,設計不出好產品的原因是因為缺乏方法及工具。」。創意不是知識的累積,而是看事物觀點與眾不同且有深刻的驚奇點。以下為大家介紹8種創意工具,供大家在進行「創意」時參考使用,如圖4-5所示。
圖4-5 8種創意工具
1. 頭腦風暴
頭腦風暴法(Brain Storming)由美國BBDO廣告公司的奧斯本首創,該方法主要由價值工程工作小組人員在正常融洽和不受任何限制的氣氛中以會議形式進行討論、座談,打破常規,積極思考,暢所欲言,充分發表看法,其目的在於產生新觀念或激發創新設想。採用頭腦風暴法組織群體決策時,要集中有關專家召開專題會議,主持者以明確的方式向所有參與者闡明問題,說明會議的規則,盡力創造融洽輕松的會議氣氛。一般不發表意見,以免影響會議的自由氣氛。由專家們「自由」提出盡可能多的方案。
2. 頭腦書寫法
在頭腦風暴會議中經常會發生的事情是團隊中的主要參與者發言並表達自己的想法,其他人然後進入關於這些少數想法的討論,並且他們就解決方案達成共識,而沒有考慮可能產生的許多其他想法。這是頭腦風暴過程的缺點之一,有些小組成員可能不會說出口,因為他們很害羞,或擔心他們的建議可能會被拒絕,其他人可能什麼都不會說,因為他們擔心他們的想法太過於無禮或大膽,性格較強的人可能會大聲地推動和捍衛自己的想法,而不聽別人的建議,而「保守」的人可能傾向於只提出安全的選擇。
頭腦書寫與頭腦風暴相似,他們都是為問題產生想法和解決方案的方法。然而,腦力寫作給予每個人平等的參與機會,並且它可以讓所有小組成員在沒有任何「阻塞」的情況下進行思考。一切都是匿名的,你不知道誰寫了哪些想法,所以有更多的自由去創造真正的創意,參與者被授權提出解決方案,否則他們可能認為這些解決方案過於不尋常,或者不會得到好評。
3. 故事版
故事板是軟體顯示效果的視覺草圖,用於視頻創作和廣告設計,表達作者的創意。故事板是傳統交互設計方法的重要補充工具,平時我們的原型設計僅僅局限於屏幕環境的設計,忽略了屏幕之外的使用情境,通過故事板繪制的關鍵使用場景有利於我們理解屏幕之外的用戶目標和動機。其實有經驗的設計師會在產品設計初期假想一些應用情境,只不過他們沒有畫在紙上而已。另外,故事板不僅僅是設計師頭腦中假想情境的具象化,他還可以使一些模糊的用戶需求更加具象更有說服力,在設計溝通的過程中能發揮巨大的作用。
4. 賓士法(SCAMPER)
賓士法(SCAMPER)由美國心理學家羅伯特·艾伯爾創作。賓士法特別適用於發散思維階段,一般在產品創意構思的後期往往會感覺創造力枯竭,尤其是在初始概念已經產生之後,繼續尋找新創意時往往會陷入束手無策的困境。此時,可以暫時忽略可行性和相關性,運用賓士法得到一些出人意料的創意。圖4-6是SCAMPER檢核表,這種檢核表主要藉幾個字的代號或縮寫,代表7種改進或改變的方向,能激發人們推敲出新的構想。
圖4-6 賓士法SCAMPER檢核表
創意者可以運用上述7種啟發方式,針對現有的每一個產品創意或概念進行提問,引發思考。可以藉助該方法產生更多的靈感或概念,然後再運用其他方法對所有的創意進行分類、排序,進而選出最具有價值前景的想法,之後再進一步深入設計。
5. 六頂思考帽
六頂思考帽是「創新思維學之父」愛德華·德·博諾(Edward de Bono)博士開發的一種思維訓練模式,或者說是一個全面思考問題的模型。它提供了「平行思維」的工具,避免將時間浪費在互相爭執上。強調的是「能夠成為什麼」,而非 「本身是什麼」,是尋求一條向前發展的路,而不是爭論誰對誰錯。運用德博諾的六頂思考帽,將會使混亂的思考變得更清晰,使團體中無意義的爭論變成集思廣益的創造,使每個人變得富有創造性。
六頂思考帽,是指使用六種不同顏色的帽子代表六種不同的思維模式。任何人都有能力使用以下6種基本思維模式。
l白色思考帽:白色是中立而客觀的。戴上白色思考帽,人們思考的是關注客觀的事實和數據。
l綠色思考帽:綠色代表茵茵芳草,象徵勃勃生機。綠色思考帽寓意創造力和想像力。具有創造性思考、頭腦風暴、求異思維等功能。
l黃色思考帽:黃色代表價值與肯定。戴上黃色思考帽,人們從正面考慮問題,表達樂觀的、滿懷希望的、建設性的觀點。
l黑色思考帽:戴上黑色思考帽,人們可以運用否定、懷疑、質疑的看法,合乎邏輯的進行批判,盡情發表負面的意見,找出邏輯上的錯誤。
l紅色思考帽:紅色是情感的色彩。戴上紅色思考帽,人們可以表現自己的情緒,人們還可以表達直覺、感受、預感等方面的看法。
l藍色思考帽:藍色思考帽負責控制和調節思維過程。負責控制各種思考帽的使用順序,規劃和管理整個思考過程,並負責做出結論。
六頂帽思維是革命性的,因為它把我們從思辨中解放出來,幫助人們把所有的觀點並排列出,然後尋找解決之道。使用六頂思考帽,我們可以理清思考的不同方面,而不是一次解決所有問題。我們可以集中考慮風險因素,其次是利益,然後是感受等等。我們可以讓一個人戴上帽子採用某種思維或者摘下帽子結束思考。六頂帽使我們能夠簡單並禮貌的鼓勵思考者在每個思考過程採用相等的精力,而不是一直僵化的固定在一種模式下。
6. SWOT分析
所謂SWOT(S是優勢、W是劣勢,O是機會、T是威脅)分析,即基於內外部競爭環境和競爭條件下的態勢分析,就是將與研究對象密切相關的各種主要內部優勢、劣勢和外部的機會和威脅等,通過調查列舉出來,並依照矩陣形式排列,然後用系統分析的思想,把各種因素相互匹配起來加以分析,從中發現機會。運用這種方法,可以對研究對象所處的情景進行全面、系統、准確的研究,從而根據研究結果制定相應的產品策略。
7. 大環境分析(PESTEL)
PESTEL分析模型又稱大環境分析,是分析宏觀環境的有效工具,不僅能夠分析外部環境,而且能夠識別一切對組織有沖擊作用的力量。它是調查組織外部影響因素的方法,其每一個字母代表一個因素,可以分為6大因素:政治因素(Political)、經濟因素(Economic)、社會文化因素(Sociocultural)、技術因素(Technological)、環境因素(Environmental)和法律因素(Legal)。
政治的穩定性及其所採取的政治主張及行為,將直接對整體的經濟環境帶來不同程度的正、負面影響,經濟水平所處的不同階段和經濟發展的不同速度又對其 所屬的社會文化及生活方式等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經濟為科技發展提供了物質保證,同時,技術革新又推動了經濟不斷向前發展,經濟、科技的飛速發展,就要新增剛涉足領域的相關立法以及完善和健全已知領域中相關法律法規,而環保是人類及世界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根本。
8. 德爾菲
德爾菲法,也稱專家調查法,1946 年由美國蘭德公司創始實行,其本質上是一種反饋匿名函詢法,其大致流程是在對所要預測的問題徵得專家的意見之後,進行整理、歸納、統計,再匿名反饋給各專家,再次徵求意見,再集中,再反饋,直至得到一致的意見。該方法是由企業組成一個專門的預測機構,其中包括若干專家和企業高級管理[張樂飛1] 者,按照規定的程序,背靠背地征詢專家對未來產品的意見或者判斷,然後進行預測的方法。
德爾菲法是為了克服專家會議法的缺點而產生的一種專家預測方法,依據系統的程序,採用匿名發表意見的方式,即專家之間不得互相討論,不發生橫向聯系,只能與調查人員發生關系,通過多輪次調查專家對問卷所提問題的看法,經過反復征詢、歸納、修改,最後匯總成專家基本一致的看法,作為預測的結果。這種方法具有廣泛的代表性,較為可靠。這種方法的優點主要是簡便易行,具有一定科學性和實用性,可以避免會議討論時產生的害怕權威隨聲附和,或固執己見,或因顧慮情面不願與他人意見沖突等弊病;同時也可以使大家發表的意見較快收集,參加者也易接受結論,具有一定程度綜合意見的客觀性。例如某公司研製出一種新興產品,市場上還沒有相似產品出現,因此沒有歷史數據可以獲得。公司需要對可能的銷售量做出預測,以決定產量。於是該公司成立專家小組,並聘請業務經理、市場專家和銷售人員等8位專家,預測全年可能的銷售量。 [張樂飛]
4、如何通過技術創新驅動產品創新?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句話向我們印證了「技術創新」的價值。對於科研人員而言,工作的核心和重點是老技術的性能提升和新技術的發明創造;對於產品經理而言,主要的工作是技術創新的應用,將技術創新轉化為產品推向市場,實現「技術創新」的價值。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有密切關系,又有所區別。技術的創新可能帶來產品創新,但也可能帶不來產品創新。產品的創新可能需要技術創新,但也可能不需要技術創新。[張樂飛1] 一般來說,運用同樣的技術可以生產不同的產品,生產同樣的產品可以採用不同的技術。產品創新側重於商業和設計行為,具有成果的特徵,因而具有更外在的表現;技術創新具有過程的特徵,往往表現得更加內在。產品創新可能包含技術創新的成分,還可能包含商業創新和設計創新的成分。技術創新可能並不帶來產品的改變,而僅僅帶來成本的降低、效率的提高,例如改善生產工藝、優化作業過程從而減少資源消費、能源消耗、人工耗費或者提高作業速度。另一方面,新技術的誕生,往往可以帶來全新的產品,技術研發往往對應於產品或者著眼於產品創新;而新的產品構想,往往需要新的技術才能實現。這在科技領域表現的尤為突出,以數字存儲技術創新應用為例,如圖4-8所示。
圖4-8 數字存儲技術創新應用
技術創新是一個從產生新產品或新工藝的設想到市場應用的完整過程,它包括新設想的產生、研究、開發、商業化生產到擴散這樣一系列活動,本質上是一個科技、經濟一體化過程,是技術進步與應用創新共同作用催生的產物,它包括技術創新和應用創新兩大環節。這樣理解的技術創新的最終目的是技術商業應用的市場成功。這一觀點並不僅僅關注技術創新中的市場導向,也關注技術開發本身。[張樂飛2] 由此可以看到,從科技與經濟一體化過程與技術進步與應用創新「雙螺旋結構」來理解技術創新,在理論上吸取了上述兩種觀點之精華,成為實踐指導。
技術創新既可以由企業單獨完成,也可以由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協同完成,但是,技術創新過程的完成,是以產品的市場成功為全部標志,因此,技術創新的過程,無論如何是少不了企業參與的。具體從某個企業看,企業取何種方式進行技術創新,要視技術創新的外部環境、企業自身的實力等有關因素而定。從大企業來看,技術創新的要求具體表現為,企業要建立自己的技術開發中心,提高技術開發的能力和層次,營造技術開發成果有效利用的機制;從中小企業看,主要是深化企業內部改革,建立承接技術開發成果並有效利用的機制。對政府而言,就是要努力營造技術開發成果有效轉移和企業充分運用的社會氛圍,確立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重要地位。至於提供技術開發成果的科研院所和高校,需要強化科技成果轉化意識,加大技術開發成果面向市場的力度,使企業有可能獲得更多的、有用的技術開發成果。
應用創新是以客戶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通過產品團隊與客戶的互動挖掘需求,通過客戶參與創意提出到技術研發與驗證的全過程,發現客戶的現實與潛在需求,通過各種技術創新,推動產品創新。應用創新要求建立暢通高效的創新服務體系,為技術與產品研發提供最貼近市場和用戶需求的信息,推動應用創新,並進一步提供技術進步的動力。
資本對產品項目的投入和運作,永遠跳不出邊際效益遞減的規律,錢會越來越難賺;但惟有技術創新為一個企業、為社會帶來的邊際效益,可以不斷增加,因為技術進步是層層遞進的、無邊際的,事實上,人類文明就是靠技術進步來驅動的 ,而不是錢。
5、產品創新的創新途徑
內部研發是指企業主要通過自己的力量來研製新技術,開發新產品。內部研發絕對不是閉門造車,實際上,企業的科技能力是通過與相關方合作而長期積累的結果。正如帕維特(Pav爪,1986)所指出的,公司的技術積累的源泉反映了諸如供應商、用戶、生產工程以及政府出資的研究等來源的相互依賴性。
(一)自主創新
自主創新是由企業自己的研究與開發部門發明新產品或對老產品進行改良。不少大企業都有自己的科研部門,從事有關產品的基礎研究和應用開發,能夠積極參與市場的新潮流。在全世界各類日用品生產企業中,寶潔公司在產品研究與開發方面投入首屈一指。公司每年投入資金17億美元,有8300多名科學家,其中有2000名具備博士學位的研究員,在全球范圍內18個大型研究中心專門從事基礎研究、產品開發、工藝設計、工程與設備研製等工作,平均每年申請專利達20000餘項。寶潔進入中國後,與清華大學合作,於1998年4月在北京成立了大型的技術研究中心,專門研究適合中國市場的產品。諾基亞一貫認為,要在高科技領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下去,惟一途徑就是永遠走在別人的前面。為此,公司第一個打破了每兩年發布一個新產品的業界規律,而代之以平均一個多月就有一個新品種問世。
它的系列行動電話在優化基本功能的同時,從小處著眼不斷創新,填補了一個又一個市場空白,並且總是比競爭對手做得更好。因而掀起了一輪輪手機銷售的熱潮,在市場競爭中占盡先機。諾基亞公司猶如一個極富天賦的創造者,總是生氣勃勃且不斷創新。它的技術和產品代表的是創新和未來,領導了整個行業界的潮流。例如,它研製的用於提高話音質量的增強型話音編碼器被GSM移動通信行業採用,成為行業的規范;將紅外線裝置內置於手機,無需聯線即可完成手機與傳真機、電腦等設備的聯系;諾基亞公司積極參與第三代無線通信技術的開發和研製,在整個第三代無線通信技術的規范制定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諾基亞公司已與日本DoCoMo公司達成協議,共同開發第三代無線通訊的終端產品,並且已經成功進行了首次WCD-MA(寬頻CDMA,第三代移動通信標准)終端通話試驗。
(二)逆向研製
逆向研製也屬於內部研製的一種形式,也稱作技術破解,是指企業對其他公司的產品就性能、構造等內容進行研究,從中破解其製造工藝和技術配方,以期仿製和改進。之所以稱之為逆向研製,是因為正常的產品創新是將新的配方和工藝轉化為新產品,而技術破解是反其道而行之——從現有的產品中探索其內含的技術成分。技術破解涉及到商業倫理和法律問題,但是它仍然被作為企業間在市場之外進行競爭的
(三)委託創新
委託創新是指企業把開發新產品的工作通過契約的形式交由企業外部的人員或機構去完成。產學研相結合,是國家大力提倡的科技創新方式。許多企業將某一新產品項目或課題委託給高校或專門的科研機構進行研究開發。黑龍江省近年來涌現了大批富有實力的中醫葯企業,這與該省企業積極委託高校和科研機構創新有直接關系。肝脾康、排石飲液、前列閉爾通、珍芪降糖膠囊、刺丹沖劑、腦供氧含片等就是中龍醫葯集團、地王葯業、濟仁葯業、世一堂葯業、威格葯業、康寧葯業等企業委託黑龍江中醫葯大學研製成功的新葯品。對於那些內部科研人員不足、研究基礎薄弱或資源能力較差的中小企業,委託創新是最佳新產品開發途徑。
(四)聯合創新
聯合創新是指企業之間將資金、技術力量等資源聯合起來,共同攻克技術難關,共同分享研發成果。對於大型的研發項目,聯合創新可以解決單一企業無法實現的技術突破。據報道,10多家日本公司,包括索尼、NEC等公司將成立一個社團,共同出資200億日元,聯合研製新一代半導體晶元生產設備,目標是在2003年推出聯合研製的新設備上市。此舉旨在與在開發晶元生產設備方面都走在前沿的美國和歐洲公司,如美國的因特爾、國際商業機器公司和德國的Infineon技術公司展開競爭。日本公司希望通過聯合能夠在全世界250億美元的先進晶元生產設備市場上占據最大的份額。②為了提高國內信息應用產品的研發能力,應對國際競爭,中國的信息產業,包括研究院所及計算機、信息服務、通信、網路、家電、微電子及軟體企業開始聯合起來,於2003年6月份共同組建中國信息產業商會數字化(3C產品)產業聯盟,該聯盟將按照不同的產品將硬體、軟體等相關廠商聯系在一起,組成不同的開發群體。這樣可以避免國內廠商單槍匹馬地在市場上競爭的局面,做到「產學研」優勢互補。 外部獲取是指企業不通過自己的研究和開發,而直接從企業外部獲取某種新技術、新工藝的使用權或某種新產品的生產權和銷售權。其形式有三:
(一)創新引進
創新引進是指企業直接購買新技術或者購買新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權。我國在引進技術方面提倡「一學、二用、三改、四創」的原則,即在學習和運用的基礎上,對引進的技術進行改造,使之更適應本國的生產和市場條件,在積累了足夠的技術經驗之後,實現技術和產品創新,創造獨立自主的知識產權。鑒於現代人講求個性、追新求變的心態,歐典企業在2003年春天決定將業已在德國、西班牙以及丹麥、瑞典等西歐、北歐流行的彩色強化地板,引進國內市場。首先,這類地板多達十幾種的時尚色彩,消費者既可以選其中一種顏色,也可用多種顏色「拼盤」;其次,這類產品可以通過鎖扣強化其穩定性,降低噪音分貝;再次,這類地板基材密度高,可以有效地適應地熱採暖系統,既保證熱量散發,同時在高溫下不開裂、不變形,吸水膨脹率僅為2%,甲醛釋放量極低。不難想像,這類新產品的引進立即贏得了市場的歡迎。
(二)企業購並
企業購並是指企業收購或兼並其他公司的股權,這樣就可以順理成章地取得對該公司的新技術和新產品的佔有權、使用權或控制權。寶潔公司進入其他國家市場時,除在少數國家採取新建企業外,大部分採取收購與兼並的方法。20世紀70年代,寶潔公司在進入加拿大、英國、菲律賓、沙烏地阿拉伯後,收購日本太陽屋公司,建立寶潔太陽公司,開始在日本生產和銷售寶潔產品;80年代在中國成立合資公司,在德國推出可重復灌裝的液體保潔產品;90年代,收購捷克斯洛伐克的RAKONA公司,並迅速推廣到匈牙利、波蘭和俄羅斯。90年代後期進入墨西哥等拉了美洲市場。在多元化經營方面,寶潔公司在1982年收購NorwichEaton葯品公司,進入非處方和處方葯品市場和健康護理領域;1987年收購Blendax系列產品生產線;1989年收購Noxell公司和其著名化妝品牌Clarion產品,由此進入化妝品和香水市場;1990年收購Shulton的產品線,拓展了男性個人護理市場;1991年收購著名的化妝品品牌MaxFactor和Beatrice,進一步在國際范圍內拓展其化妝品市場;1996年收購著名的美國嬰兒尿片品牌BabyFresh,鞏固了其在嬰兒保潔用品市場上的地位;1997年收購Tambrands公司,拓展其在女用保潔用品領域的全球業務。日本三菱化工公司收購了美國最大的媒介產品製造商沃玻梯姆公司,利用其技術優勢於2003年初推出了第四代可存儲DVD。
(三)授權許可
授權許可是指企業從其他企業那裡獲得生產和銷售某種產品的許可,這種方式不涉及技術所有權的易手。授權協議通常規定授權的范圍和期限,在此之外,授權方仍然有權利對其他企業發放同樣的授權許可。外部獲取策略的好處在於,企業不必花費巨大資金開發新產品,省卻了研製開發資金,並爭取了時間迅速參與新的市場。其次,新產品開發的失敗率極高,許多新產品的概念在實驗室階段就被否定了,此策略可以避免新產品開發的風險。再次,企業通過購並目標市場的同類企業,可以將競爭對手轉換成自身的力量,從而維護了企業的市場份額。但企業必須時刻關注科技發展動態,以便了解國際最新的科技發展水平。
6、企業如何進行產品創新
企業進行產品創新如下:
1 、提高科技水平,重視人才培養
想對產品進行創新,首要的前提就是要有充足的技術水平、較高素質的工作人員做保障。進行產品創新,就要求更高的科技,更先進的設備、儀器,更新的處理方法,所以需要擴大企業現有的知識儲備,豐富員工的知識經驗,使員工有能力投入到新的產品開發中去,還要吸收其他企業或成功案例的經驗與方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把對自己有用的部分應用到自己的產品開發中去。西蒙電氣1916年創立於西班牙,在全球低壓電氣及照明領域聲譽卓著,這不僅是公司重視科技水平的提高,也是公司重視人才培養的結果。公司始終把人放在第一位,認為人才是公司生存和發展的一切根本。因此在引進人才時主要考慮綜合素質,職工整體素質得到保障,有助於企業營造良好的技術創新的氛圍,擁有了高素質的人才、雄厚的科技基礎,和良性的市場運行模式。如今公司經過近百年的發展,至今已成為一傢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跨國企業。
2 、對產品外觀、結構等進行創新設計
隨著經濟的發展,消費者在選擇產品時越來越看重產品的外觀,所以企業在產品創新的過程中應根據自己企業的文化以及消費者的需求設計符合企業形象的、新穎產品,會吸引更多消費者的目光。除了外觀設計,企業還應通過對產品的工作原理、功能及結構的分析對其進行創新的設計,來獲得更具有競爭性的市場優勢。而且這種設計可以申請專利,保護性更強,競爭對手很難通過簡單的修改來模仿。這種設計的技術或功能特點都比較明顯,所以企業可以在市場競爭中牢牢的抓住客戶,為企業贏得更多利益。創新是西蒙電氣發展的源動力。公司目前在國內擁有發明專利13項、實用新型專利38項、外觀專利84項。公司一直致力於產品的不斷創新,擁有大量的工業知識產權,倡導時尚與技術的完美結合,追求產品的精益求精。公司先後獲得了「西班牙皇家傑出企業獎」、「西班牙產品設計大獎」、「科技創新獎」、「中國電氣附件產品研發中心」等多項榮譽。經過不斷創新,西蒙電氣的產品與世界各國偉大的建築同行,巴塞羅那奧運主體育場、俄羅斯克里姆林宮、中國國家體育場(鳥巢)、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等都選用了西蒙產品。
3、 注重觀念創新、方法創新
在堅持產品質量的基礎上,明確企業品牌的文化內涵,並進行品牌宣傳,發揮品牌效應。同時針對不同消費群體,生產不同的產品,滿足消費者的心理需要,同時及時對購買產品的消費者進行回訪,通過對消費者的回訪,了解產品的優勢和不足,針對消費者提出的意見或建議,進行修改。消費者作為消費大眾,他們的建議更能反映出普通民眾的消費意願,企業根據消費者的需求,進行產品的創新,會更容易得到市場的認可,在市場競爭中會更穩定的向前發展。例如,公司通過對消費者進行需求體驗和調查,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和喜好,調整公司產品系列,目前公司擁有從低到高多達三十種產品系列,滿足不同消費者的購買需求。如今的顧客更喜歡既彰顯個性、又喜歡搭配多種色彩,所以企業根據顧客的需求與喜好,推出多達16種色彩的搭配來滿足顧客的需求,同時也能獲得比較多的利潤。
7、創新應用包括哪些方面?
創新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即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理論創新是最重要的創新,是整個創新思想的核心,是其他一切創新的基礎。
在經濟和社會領域生產或採用、同化和開發一種增值新產品;更新和擴大產品、服務和市場;發展新的生產方法;建立新的管理制度。它既是一個過程,也是一個結果。
以現有的思維模式提出有別於常規或常人思路的見解為導向,利用現有的知識和物質,在特定的環境中,本著理想化需要或為滿足社會需求,而改進或創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徑、環境,並能獲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為。
創新能力的意義:
創新能力是民族進步的靈魂、經濟競爭的核心;當今社會的競爭,與其說是人才的競爭,不如說是人的創造力的競爭。
如果這個世界沒有創新能力,便不會有今日人類的文明,可能還同猩猩它們一起還過著鑽木取火的原始生活,如果愛因斯坦,愛迪生等人沒有創新能力,他們何以取得巨大的成就與收獲,如果一個人不具備創新能力,可以說是庸才;如果一個民族沒有了創新人才,那麼它便是一個落後的民族。
8、產品創新的基本模式是什麼?
與企業產品創新密切相關的主要因素是消費者的需求、市場競爭態勢以及科學技術發展水平。據此,現代企業的產品創新的主要模式包括,消費者驅動模式、技術驅動模式和競爭驅動模式。
1、產品創新的消費者驅動模式
從事創新工作的人都有一個深刻的體會,即市場需求是產品創新之母。因此,企業在開發新產品之前,應該以市場需求為基礎,確定創新的課題,發掘新產品,這是體現企業經營觀念是否以市場為導向的一個根本問題。產品創新的消費者驅動模式是指新產品設想來源於市場的需求,所形成的概念、樣品等,再經消費者鑒別和篩選,最終開發出市場歡迎的新產品模式。這是一種最普遍的產品創新模式。在這種模式中,市場既是起點又是終點,技術開發和工藝開發都圍繞著滿足消費者需求而展開。由於這種創新的目標明確,創新的過程清晰,因此,消費者驅動模式風險較小,應用面極廣。當然,來自市場的創意一般只是改進型和完善型創意,創新的新度多為適應,首創較為少見。消費者驅動模式所創造出來的新產品是需求拉動型新產品。
2、產品創新的技術驅動模式
技術創新是產品創新的基礎,即使新產品設想來源於市場需求,要把設想變為現實,把概念轉化為新產品都必須以技術的某種形式的創新為支撐。可以說,沒有技術創新就不可能出現產品創新。如果產品創新過程起源於某種技術變革,那麼,這種創新就屬於技術驅動的創新模式。產品創新的技術驅動模式是指創新設想來源於新技術,來源於實驗室,通過篩選評價,尤其是商業前景的分析後,進而開發出具有先驅性的新產品的創新模式。由這種模式創造出來的新產品的新度一般是首創,投放市場的時機總是選擇率先進入。技術進步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動力,技術驅動模式也是產品創新的最基礎的模式。由該模式創造出來的新產品屬於技術推動型新產品,其所冒的風險較大,開發中可能碰到的困難最多,一旦成功,能夠獲取的收益也最大。這里所說的技術主要指科學技術,同時也包括生產技術、營銷技術等。不同技術的開發難度不同,如果是科學技術驅動,必然涉及產品的原理、結構的改變,開發困難不僅在企業內部,不僅僅是技術和生產方面的問題,而且要擴展到市場上,涉及創造市場需求的問題。因此,運用技術驅動模式的關鍵,是要在技術進步與市場需求之間建立起溝通的橋梁,要讓新產品去發掘潛在的市場需求,去創造新的市場需求。
3、產品創新的競爭驅動模式
產品創新是企業進行市場競爭的主要手段之一。運用產品創新參與競爭有兩種思路,一是主動出擊,即通過主動創造新產品來奪取市場份額,取得期望的發展水平。動用產品開發的消費者驅動模式和技術驅動模式都屬於主動出擊模式。二是被動適應,即為了不致被競爭對手擠出現有的市場而開發新產品。這里所談的產品創新的競爭驅動模式就是一種被動適應的開發模式,但有時也是極為奏效的創新模式。產品創新的競爭驅動模式是指創新設想來源於競爭對手,通過對競爭對手的新產品進行模仿或改進而開發出有競爭力的新產品的模式。這也是常見的一種新產品開發模式,從內容上看,競爭驅動模式並無特殊之處,無非是創意來源不同。它要求把競爭對手作為學習的楷模,強調「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日本人在運用這一模式方面堪稱絕妙之至,電視機、照相機、電冰箱等許多現代科技產品都起源於美國和歐洲,但完善於日本,並為日本的經濟騰飛做出了巨大貢獻。
產品創新的動力機制:
產品創新可分為全新產品創新和改進產品創新。全新產品創新是指產品用途及其原理有顯著的變化。改進產品創新是指在技術原理沒有重大變化的情況下,基於市場需要對現有產品所作的功能上的擴展和技術上的改進。全新產品創新的動力機制既有技術推進型,也有需求拉引型。改進產品創新的動力機制一般是需求拉引型。需求拉引型,即:市場需求一構思一研究開發一生產一投入市場。
產品創新源於市場需求,源於市場對企業的產品技術需求,也就是技術創新活動以市場需求為出發點,明確產品技術的研究方向,通過技術創新活動,創造出適合這一需求的適銷產品,使市場需求得以滿足。在現實的企業中,產品創新總是在技術、需求兩維之中,根據本行業、本企業的特點,將市場需求和本企業的技術能力相匹配,尋求風險收益的最佳結合點。產品創新的動力從根本上說是技術推進和需求拉引共同作用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