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創新引領
1、如何做到堅持創新引領推動法治宣傳教育深入開展
1.增強全社會法治意識。全面實施普法規劃,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引導各族群眾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
把領導幹部帶頭學法、模範守法作為樹立法治意識的關鍵,完善國家工作人員學法用法制度,全面推行領導幹部任前法律知識考試制度,把憲法法律和重要法規規章列入各級黨委(黨組)中心組學習內容,列為黨校、行政學院、社會主義學院必修課,定期舉辦法治專題班,開展領導幹部法治知識培訓輪訓。搞好面向青少年的法治宣傳教育,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在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程。
健全普法宣傳教育機制,加強黨委和政府對普法工作的領導,充分發揮宣傳、文化、教育部門和人民團體在普法教育中的職能作用。實行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的普法責任制,建立法官、檢察官、行政執法人員、律師等以案釋法制度,加強普法講師團、普法志願者隊伍建設,注重運用少數民族語言文字開展普法。把法治教育納入精神文明創建內容,在城鄉社區廣泛開展案例普法和群眾性法治文化活動。健全媒體公益普法制度,辦好法治宣傳教育欄目,加強新媒體新技術在普法中的運用,提高普法實效。把法治宣傳有效融入法律服務之中,探索建立集法治宣傳、法律咨詢、人民調解、法律援助等職能於一體的法律服務平台。
2.繁榮法學研究和法治文化。優化高等教育資源配置,加強法學專業學科建設,不斷提高法學教育水平。加強法學研究,支持法學研究機構和陣地建設,加快建設法學方面的自治區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組織開展重大課題研究特別是民族工作法治理論研究。
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完善城鄉公共活動場所法治宣傳教育設施,支持和鼓勵法治文學、藝術、影視創作,引導各級各類宣傳文化單位、文化藝術表演團體創作更多群眾喜聞樂見的法治文化作品,增強法治文化的滲透力和影響力。
3.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堅持把法治和德治結合起來,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入開展「德潤草原·文明之行」等主題實踐活動,加大先進典型評比選樹宣傳力度,深化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教育和治理,增強法治的道德底蘊,強化規則意識,倡導契約精神,弘揚公序良俗,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修身立德,自覺做講修養、講道德、講廉恥的表率。
加強社會誠信建設,建立健全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等社會徵信體系和工作機制,健全公民和組織守法信用記錄,完善守法誠信褒獎機制和違法失信行為懲戒機制,使尊法守法成為各族幹部群眾的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
2、為什麼要以創新引領實體經濟轉型升級
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完善對基礎研究和原創性研究的長期穩定支持機制,建設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技術創新中心,打造科技資源開放共享平台。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切實落實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權,落實股權期權和分紅等激勵政策,落實科研經費和項目管理制度改革,讓科研人員不再為雜事瑣事分心勞神。開展知識產權綜合管理改革試點,完善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體系。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改革,實施更加有效的人才引進政策,廣聚天下英才,充分激發科研人員積極性,定能成就創新大業。
加快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全面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加快新材料、人工智慧、集成電路、生物制葯、第五代移動通信等技術研發和轉化,做大做強產業集群。支持和引導分享經濟發展,提高社會資源利用效率,便利人民群眾生活。本著鼓勵創新、包容審慎原則,制定新興產業監管規則。深化統計管理體制改革,健全新興產業統計。在互聯網時代,各領域發展都需要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信息網路。今年網路提速降費要邁出更大步伐,年內全部取消手機國內長途和漫遊費,大幅降低中小企業互聯網專線接入資費,降低國際長途電話費,推動「互聯網+」深入發展、促進數字經濟加快成長,讓企業廣泛受益、群眾普遍受惠。
大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深入實施《中國製造2025》,加快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應用,以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推動傳統產業生產、管理和營銷模式變革。把發展智能製造作為主攻方向,推進國家智能製造示範區、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深入實施工業強基、重大裝備專項工程,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推動中國製造向中高端邁進。完善製造強國建設政策體系,以多種方式支持技術改造,促進傳統產業煥發新的蓬勃生機。
持續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雙創」是以創業創新帶動就業的有效方式,是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和經濟結構升級的重要力量,是促進機會公平和社會縱向流動的現實渠道,要不斷引向深入。新建一批「雙創」示範基地,鼓勵大企業和科研院所、高校設立專業化眾創空間,加強對創新型中小微企業支持,打造面向大眾的「雙創」全程服務體系,使各類主體各展其長、線上線下良性互動,使小企業鋪天蓋地、大企業頂天立地,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競相迸發。
全面提升質量水平。廣泛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加強全面質量管理,健全優勝劣汰質量競爭機制。質量之魂,存於匠心。要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盡職業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眾多「中國工匠」,打造更多享譽世界的「中國品牌」,推動中國經濟發展進入質量時代。
3、為提高我國的科技創新能力,我國採取什麼措施?
為提高我國的科技創新能力,我國採取的措施:
1、 對科技創新的再定位。知識經濟時代,世界各國間的綜合國力競爭,將集中地體現在科技的創新上,一些重大科技創新所產生的產業輻射和帶動作用,必然成為一國經濟增長的第一推動力。
2、財政具有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增加財政的科技投入可以為科技創新提供物質保障。我國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完善科技獎勵制度和激勵機制可以調動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新性。
3、企業是市場經濟活動的主要參加者,以企業為主體可以充分發揮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作用。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以市場為導向可以在科技創新過程中優化人財物的配置。
長遠規劃:
1、京滬等地經費投入強度大
浙江通過抓重大項目開工建設,為穩增長、擴投資、調結構、惠民生、補短板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2、戰略性新興產業成重要載體
浙江省在發布「十三五」科技創新規劃時提到,要在信息經濟等若干戰略必爭領域形成獨特優勢,以「互聯網+」為特色的信息經濟率先進入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基本建成以信息經濟為先導、以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為主要平台的「互聯網+」世界創新高地。
3、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受重視
專家指出,「十三五」時期是中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決勝階段,要如期實現這一發展目標,就需要進一步加大國家財政科技投入力度,深入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等國家支持科技創新的優惠政策,以調動企業創新投入積極性,引導全社會持續增加研發經費的投入。
(3)提高創新引領擴展資料
多方入手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我國科技創新奮發圖強,持續跟進世界前沿,目前已進入跟跑、並跑、領跑「三跑並存」階段,但一些瓶頸制約尚未取得根本突破,科技創新尚未與經濟轉型升級完全適應。必須著眼經濟轉型升級,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用科技創新支撐引領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培育創新型企業。創新驅動經濟轉型升級要取得實效,關鍵是要發揮企業的創新主體作用,真正使企業的技術創新主體地位落到實處,變「要我創新」為「我要創新」。
要充分發揮大型企業的技術創新骨幹作用,努力打造一批掌握核心技術、引領行業發展、綜合競爭力居世界前列的創新型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集群。
促進創新鏈和產業鏈「雙向融合」。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有機結合,是創新驅動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應緊盯戰略性新興產業進行科技創新,不斷加快高科技產業化的進程。
充分發揮國家科技計劃、示範應用工程等的引領帶動作用,充分發揮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的載體作用,實現從研究開發到產業化的有機銜接。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無縫對接,加快形成技術成果、產品成果和產業成果。
集聚創新型人才。創新驅動經濟轉型升級,人才是根本。應為人才提供大顯身手、建功立業的平台,引導科技人才向關鍵行業、重點企業、科研和生產一線集聚。
鼓勵支持企業和學校、科研院所加強人才培養合作,結合產業布局和功能定位,建設一批創新型人才培訓基地,為創新驅動發展輸送更多創新型人才和高技能實用人才。
改革科技體制。創新驅動經濟轉型升級,制度是保證。必須適應經濟轉型升級的要求,加快科技體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縛創新活力的體制機制障礙。
切實加強科技體制改革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圍繞科技管理體制、決策機制、評價體系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攻堅克難,使科技創新的巨大潛力得到充分釋放。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關於促進科技創新的若干措施
4、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強化科技創新引領作用主要在哪些方面?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第六章強化科技創新引領作用
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加強基礎研究,強化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持久動力。
第一節推動戰略前沿領域創新突破
堅持戰略和前沿導向,集中支持事關發展全局的基礎研究和共性關鍵技術研究,更加重視原始創新和顛覆性技術創新。聚焦目標、突出重點,加快實施已有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部署啟動一批新的重大科技項目。加快突破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生物醫葯、智能製造等領域核心技術。加強深海、深地、深空、深藍等領域的戰略高技術部署。圍繞現代農業、城鎮化、環境治理、健康養老、公共服務等領域的瓶頸制約,制定系統性技術解決方案。強化宇宙演化、物質結構、生命起源、腦與認知等基礎前沿科學研究。積極提出並牽頭組織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建設若干國際創新合作平台。
第二節優化創新組織體系
明確各類創新主體功能定位,構建政產學研用一體的創新網路。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鼓勵企業開展基礎性前沿性創新研究,深入實施創新企業百強工程,形成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推進科教融合發展,促進高等學校、職業院校和科研院所全面參與國家創新體系建設,支持一批高水平大學和科研院所組建跨學科、綜合交叉的科研團隊。在重大關鍵項目上發揮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實施國家技術創新工程,構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發展市場導向的新型研發機構,推動跨領域跨行業協同創新。
第三節提升創新基礎能力
瞄準國際科技前沿,以國家目標和戰略需求為導向,布局一批高水平國家實驗室。加快能源、生命、地球系統與環境、材料、粒子物理和核物理、空間和天文、工程技術等科學領域和部分多學科交叉領域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依託現有先進設施組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依託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建設一批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支持企業技術中心建設。推動高校、科研院所開放科研基礎設施和創新資源。
第四節打造區域創新高地
引導創新要素聚集流動,構建跨區域創新網路。充分發揮高校和科研院所密集的中心城市、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作用,形成一批帶動力強的創新型省份、城市和區域創新中心。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支持北京、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5、如何更好的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引領作用
著力培育創新主體,提升自主創新能力。通過宣傳、引導、落實扶持政策等措施,積極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全區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已達35家,佔全市總數的37%,有56家企業被新認定為科技型中小企業,佔全市總數的22.1%。積極搭建產學研合作橋梁,推進企業多元化、多方式進行產學研合作,提升創新能力。目前區內80%以上的規模企業與高校、院所建立了合作關系,僅科技大學、農業大學、醫學院等駐泰高校或院所創辦和聯合創辦的企業就近60多家。對接區域市場需求,積極支持輸變電、汽車及零部件、礦山裝備、儀器儀表、電子信息、醫葯等行業,重點支持生物醫葯、新材料、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進行科技創新。目前,15個項目獲得立項,獲得財政科技扶持資金2493萬元。積極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推進企業提升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能力,不斷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和核心競爭力。全區專利擁有量達到1500餘件,其中發明專利150餘件。
6、為什麼說創新引領國家和民族發展的未來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這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明確要求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貫徹到現代化建設各個方面。到2020年,我國的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大幅上升,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第一,提出這項戰略任務是確保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需要。轉變發展方式取得重大進展,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護環境的基礎上,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兩番,就一定要緊緊依靠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的有力支撐,一定要改變我國人均勞動生產率低、附加值低,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物耗能耗高、生態環境代價高的現狀。必須更加註重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科技進步,創造自主核心知識產權,創造自主世界著名品牌,提高製造產品的附加值、發展增值服務,鼓勵發展跨國經營、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集團。必須在發展勞動密集產業的同時,加快振興裝備製造業、高技術產業和以知識和創新為基礎的現代服務業,加快實現由世界工廠向創造強國的跨越,提升我國在全球產業分工中的地位,大幅提升自主創新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提高節能環保水平,實現人均高生產率、高收益率和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低物耗、低能耗、低排放,提高我國經濟的整體素質和國際競爭力。
第二,提出這項戰略任務是應對世界科技革命和提高我國競爭力的需要。國際競爭從根本上說是科技的競爭,特別是自主創新能力的競爭。當今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發展,不斷引發新的創新浪潮,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更新換代的周期越來越短,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世界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紛紛把推動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國家戰略,大幅度提高科技投入,加快科技事業發展,重視基礎研究,重點發展戰略高技術及其產業,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以利於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持久動力,在國際經濟、科技競爭中爭取主動權。我國人均能源、水資源、土地資源的供應嚴重不足,生態環境十分脆弱,對經濟發展構成日益嚴峻和緊迫的瓶頸約束。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企業面臨著越來越激烈的國際競爭壓力,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根本出路。
經過多 年努力,我國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高,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大大增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國家創新體系初步形成,科技事業蓬勃發展。我國已建成世界上少數國傢具備的、完整的科學技術體系,有充足的科技人力資源,已經具備較強的科技實力。據測算,我國科技綜合創新指標已相當於人均國內生產總值5000至6000美元國家的水平,在生物、納米、航天等一些重要領域研發能力已躋身世界先進水平;中華民族重視教育、辯證思維、集體主義精神和豐厚的文化積累,為我國未來的創新提供了有利條件。
7、如何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1.政府加大科學投入,特別是基礎科學以及航天、生物、新能源等高科技領域的投入。
2. 政府應大力扶持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創新能力、全球知名品牌的重點企業。
3. 政府采購時,要首先考慮采購擁有民族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
4.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5. 大力改善科技人員的待遇,用高薪吸引優秀人才。
6.對自主創新企業給予稅收優惠政策。
7. 進一步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結合的創新體系。
拓展資料自主創新能力就是擁有自主創新的能力。從創新源泉看, 創新可以分為引進吸收後的模仿創新和自主創新。自主創新並不是什麼都要由我們自己研究、發明和開發。
8、領導和推動改革必須提升創新力,主要應加強哪些方面
要提抄升運用新發展理念指襲導實踐、推動工作的能力。落實新發展理念,首先必須解決好理論武裝問題,真正從思想上把對新發展理念的自覺自信植根靈魂深處,做到知行合一,貫穿到各項工作之中。
要提升引領新常態、推動改革創新的能力。落實新發展理念,要堅持以改革創新為引領,加快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培養戰略新興產業、應對經濟下行壓力,根本的就是要依靠改革創新,以創新培育發展新動力、拓展發展新空間、推動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
要提升依法行政、依法辦事的能力。落實新發展理念,要靠良好的法治環境來保障。新發展理念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深刻變革,只有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踐行,才能落地生根。
要提升履職盡責、擔當作為的能力。落實新發展理念,最終要體現在幹事創業、推動發展上。如果不擔當不盡責、不善為不會為,再好的理念也是一句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