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創新創業 » 大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大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發布時間: 2022-07-17 15:43:55

1、大學生怎樣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大學生如何培養創新意識和和素質

我的第一個建議是,在學習中,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持續積累扎實的基礎知識,是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根本。良好的基礎知識和學習方法是創新成果誕生的良好基點,開闊的視野是大學生進行創新活動條件。優秀的創新成果都是飽含科技含量的,沒有堅實的知識積累和深厚的知識底蘊,是不可能孕育出優良發明的。在大學期間,同學們一定要學好基礎知識,以及本專業要求的基礎課程。其原因是創新成果大都來源於基礎知識的深層次組合。另外,如果沒有打下好的基礎,大學生們也很難真正理解高深的應用技術。另外一個方面,學習的方法、開闊的視野也至關重要。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關鍵要培養科學的學習習慣和思考習慣。我們應該通過學術講座等方

式,使學生開拓視野,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第二個建議是,遇到問題試著從不同角度來思考。兩個推銷鞋子的推銷員,來到非洲。結果發現這里的人都不穿鞋子的。其中一個叫苦連天,這么個地方怎麼會賣得出鞋子呢?於是打包回去了。另一個卻喜出望外,他喜出望外,多麼大的一個市場啊。如果所有的人都穿鞋子,那麼我的市場該有多大啊。看看,當我們思考問題的角度不一樣時,得出的結論是不是差別很大?

第三個建議是,多問問題才能更深理解。我想這一點大家在高中的學習生活中的感悟是最深的!

第四個建議是動手實踐。大學裡面有很多實驗,那些都是書本上的知識,但是每當我做完實驗後,感覺對這些知識的理解就上了一個層次,真正實踐後就會對其有很深刻的影響,這些只有通過不斷的動手實踐練習才能得到的!

2、如何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在經濟全球化、科學技術更新周期不斷加快的當代社會,各國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不僅取決於人才的數量和結構,更取決於人才的質量。而人才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與創新能力緊密相關。目前,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已經成為我國今後一個時期發展的戰略目標,也是「十一五」時期引導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任務。而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發展科學技術文化,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因此,著力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造就一支適應未來挑戰的高素質人才隊伍,是新世紀賦予高等教育的重任。
那麼,作為當代大學生應如何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呢?
首先,大學生要明確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重要性,樹立培養創新的思想。物質是意識賴以產生的基礎,意識則是人形成思想、觀念並進而升華到精神的前提。而觀念是行動的先導,人們的行動總是在一定觀念的指導下進行的。只有正確的觀念才能產生正確的行動。因此,培育創新思想是培養和提高大學生創新能力不可缺少的前提,並應注重大學生創新觀念的更新。
其次,持續積累扎實的基礎知識,是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根本。良好的基礎知識和學習方法是創新成果誕生的良好基點,開闊的視野是大學生進行創新活動條件,優秀的創新成果都是飽含科技含量的,沒有堅實的知識積累和深厚的知識底蘊,亦是不可能孕育出優良發明的。在大學期間,大學生一定要學好基礎知識,以及本專業要求的基礎課程,否則很難真正理解高深的應用技術,提高創新能力。大學生可以通過參加學術講座等方式,開拓視野,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同時,也不僅僅依靠教材上的知識,更要敢於問「為什麼」,敢於打破陳規,敢於在別人的基礎上提出自己新的觀點、新的思路、新的方法。
第三,大學生要豐富自己的想像力。創新,在一定程度上即提出新的看法、觀點,也就是發揮自己的想像力。想像力是創造心理活動的起點和必經的過程,是完善其創造心理品質的重要環節。想像力對於創造的作用正如哲學家康德所說的:「想像力是一股強大的創造力量,它能夠從實際自然所提供的材料中創造出第二自然。」因此,豐富自己的想像力對於大學生提高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來說十分必要。
第四, 要自覺營造活躍的創新校園文化氛圍。馬克思主義環境理論認為,人類在改造環境的同時,環境也在深刻地影響著人類。體現創新教育要求的新型校園文化建設本身就是一項重大的創新實踐活動,創新人才的成長需要有平等、信任、寬容、進取的氛圍,這些都可以通過有意識的校園文化建設體現在課外活動安排、物質和精神的校園環境、學生社會實踐中,並透過這些方面對學生的創新人格發展產生直接或間接的、有意識的或潛移默化的持久影響。創新氛圍的營造能為創新行為提供環境支持,積極熱烈的創新場景可以使大學生本身產生創新的意識和靈感。一方面,大學生可以營建自己的創新團體,以社團和學生宿舍、班級為組織, 重點開拓和深入提高開闊視野、培養興趣、實際動手等方面能力。另一方面,大學生也要主動參與創新活動中,要積極利用好大學里的各種硬軟體方面的環境資源,如圖書館、實驗室等,這些場所通常是培育和激發創新靈感的絕佳環境;同時,還應主動走出校門,參加社會調研,讓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在社會實踐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並在實際活動中及時反饋,形成最後的成果。
最後,大學生要自覺探討有效的教學模式,並加強與老師的交流。傳統的教學方式是灌輸式的,有礙於學生創新意識的形成,有礙於學習積極性的提高。大學應當努力探討新的教學方法,以積極的態度、運用創造性思維、充分發揮自身潛力,來吸收已有文化成果、探索某些未知問題,並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從而發掘自身潛力。同時,大學生要積極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觀點,使自身興趣獲得優先培養,個性得到充分張揚,人性得以徹底解放。此外,師生間的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大學生應不斷加強與老師的交流,陳述自己對教育模式的看法,以及提出改革的建議。
創新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民族的希望在創新,創新的希望在青年。著眼未來,迎接知識經濟的挑戰,提高青年大學生創新能力勢在必行!

3、大學生的創新意識表現在哪些方面?

在經濟全球化和科技更新周期加快的當代社會,各國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不僅取決於人才的數量和結構,也取決於人才的質量。人才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與創新能力密切相關。當前,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已經成為我國今後一個時期發展的戰略目標,也是「十一五」期間指導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任務。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發展科技文化,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因此,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迎接未來的挑戰,是新世紀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務。那麼,作為當代大學生,應該如何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呢?首先,大學生要明確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重要性,樹立培養創新能力的思想。是物質意識的基礎,意識是人形成思想觀念進而升華為精神的前提。觀念是行動的先導,人的行動總是在一定觀念的指導下進行的。只有正確的觀念才能產生正確的行動。因此,培養創新觀念是培養和提高大學生創新能力不可或缺的前提,應重視大學生創新觀念的更新。其次,不斷積累扎實的基礎知識是培養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基礎。良好的基礎知識和學習方法是創新成果誕生的良好基礎,開闊的視野是大學生開展創新活動的條件。優秀的創新成果充滿科技含量,沒有扎實的知識積累和淵博的知識是不可能孕育出優秀的發明的。大學生在大學期間必須學好專業所要求的基礎知識和基礎課程,否則很難真正了解先進的應用技術,提高創新能力。大學生可以通過參加學術講座開闊視野,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同時,不僅要依靠課本上的知識,還要敢於問「為什麼」,敢於打破陳規,敢於在別人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觀點、新方法。第三,大學生要豐富想像力。創新,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提出新的觀點和看法,也就是發揮自己的想像力。想像是創造性心理活動的起點和必經過程,是提高其創造性心理素質的重要環節。想像力在創造中的作用正如哲學家康德所說:「想像力是一種強大的創造力量,它能從實際自然提供的材料中創造出第二自然。」因此,大學生有必要豐富自己的想像力,以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和意識。第四,要有意識地營造積極創新的校園文化氛圍。馬克思主義環境理論認為,人類在改造環境的同時,環境也在深刻地影響著人類。新校園文化建設體現了創新教育的要求,其本身就是一項重大的創新實踐活動。創新人才的成長需要平等、信任、包容、進取的氛圍。這些都可以通過有意識的校園文化建設體現在課外活動的安排、物質和精神的校園環境以及學生的社會實踐中,並通過這些方面對學生創新人格的發展產生直接或間接、有意識或潛移默化的持久影響。創新氛圍的營造可以為創新行為提供環境支持,積極熱情的創新場景可以使大學生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靈感。一方面,大學生可以建立自己的創新群體,以社團、學生宿舍、班級為單位組織,注重在開拓視野、培養興趣、做實際工作中發展和深化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大學生應積極參與創新活動,並積極利用好大學中的各種環境資源,如圖書館和實驗室,這些通常是培養和激發創新靈感的絕佳環境。同時,要主動走出校門,參與社會研究,理論聯系實際,在社會實踐中發現、思考、解決問題,並在實踐活動中及時反饋,形成最終成果。最後,大學生應自覺探索有效的教學模式,加強與教師的交流。傳統的教學方法是灌輸式的,阻礙了學生創新意識的形成和學習積極性的提高。大學應努力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吸收已有的文化成果,探索一些未知的問題並以積極的態度積極參與教學過程,運用創造性思維,充分發揮自身的潛力,從而發掘自身的潛力。同時,大學生要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讓自己的興趣得到先培養,讓自己的個性得到充分張揚,讓自己的人性得到徹底解放。此外,師生之間的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大學生要不斷加強與老師的溝通,陳述自己對教育模式的看法,提出改革建議。創新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民族的希望在於創新,創新的希望在於青年。著眼未來,迎接知識經濟的挑戰,提高青年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勢在必行!

4、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江總書記於1999年6月15日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說:「面對世界科技飛速發展的挑戰,我們必須把增強民族創新能力提到關系中華民族興衰存亡的高度來認識。教育在培養民族創新精神和培養創造性人才方面,肩負著特殊的使命。」「必須轉變那種妨礙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發展的教育觀念、教育模式……」。創新就是對現存的事和物進行改造,使之變成新的事和物,使其功能及性質達到更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如何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現談幾點膚淺的見解。
一、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創新精神是意識及觀念。表現為對知識的渴望及追求;不因陳守舊,有銳意改革的意識;自我價值的取向即自我認識;靈活有序的思維;及個人的意志毅力等等方面。這些因素構成了人們的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就是抓住各要素,通過學校的各種活動,植根於學生的頭腦中,形成牢固的意識及觀念,達到鄧穎超同志所說的:「人小志氣高,立志去創造。今天准備好,明天立功勞。」

1、教育學生確立知識就是力量,知識是創造的基礎思想

知識是創造的基礎,基礎知識越扎實,知識面越寬,創造能力就越強。印度宰相西薩·班·達爾發明了國際象棋,國王要獎賞他,問他要什麼,他說第一格放1粒麥子,第二格放2粒,以後每格都是前一格2倍,共64格放滿就可以了。國王以為一個宰相竟只想實現如此渺小的願望,十分生氣地下令獎他。結果一計算:1+2+22+23+34+……+261+262+363+=18,446,744,073,719,511,615粒麥子,等於全世界生產兩千年麥子的總和。這下嚇壞了國王。有一教師知道了,獻計給國王說:「打開倉庫讓他一粒一粒去數取吧!」為什麼?這位教師說:「取1粒麥子要1秒鍾,那麼宰相取齊賞給他的麥子要5800億年。難道你5800億年生產不了這么多麥子?他也沒有這樣的長壽吧!」國王聽後大喜。宰相知道了,也認為國王是個聖明君子,於是不要國王賞賜了。

大家熟知的三國故事孔明借箭,三天內做十萬支箭,還立生死狀,孔明靠什麼力量來完成這十萬支箭?是靠人力嗎?不是,是靠知識,靠他對天文氣象的知識!靠他軍事上的知識。

如何教育學生使自己知識豐富呢?首先要積累知識,要發揮大腦記憶功能及青少年記憶力強的特點,盡量多讀多積累知識;其次要樹立不斷學習的觀念,社會不斷發展,科技在進步,知識不斷更新,要跟上時代步伐就應不斷學習,永遠當學生;再次要培養自己的興趣,在接受人類基本文化遺產之後應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充分發揮。歷史上有不少的科學家由於種種原因,在校學習期間並不是科科都學得很好,但他有興趣的這一科卻學得特別好,後來就在這方面有成就。

在教育活動中還應創造讓學生運用知識的機會,體會到知識的作用。有一所小學的學生要去一個山坡植樹,老師先讓學生量出長寬,規定每隔5米種一棵,讓學生計算要種多少棵,還讓學生去分樹穴位,最後才去挖穴植樹。有的學生計對了,也有的計錯了,讓他們到實地去驗證,這體現了知識的作用。

2、鼓勵學生站在名人的肩膀上

人對待自己的工作,不管做了多久,多熟悉都應把它作陌生的來看待,永遠把它當作一種研究的對象,不要安於現狀,因陳守舊,不滿足前人的結論和成果,而應站在前人和名人的肩膀上,繼續開拓。這方面的例子很多,伽利略不迷信古希臘權威思想家亞里士多德的論斷:重量不同的物體從空中落地,快慢與其重量成正比,重者下落快,輕者下落慢,發明了自由落體定律。達爾文不迷信「上帝造人」的胡說,創立了進化論;哥白尼不信千年鐵律「地心說」而創立了「日心說」。數學中的運算都是從左至右,為什麼一定要這樣算呢?還有其它方法嗎?史豐收從小學二年級起就提出這個問題,能不能從右至左算?後來潛心研究,終於總結出史豐收快速演算法。

我們在教學中應積極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的意見,由過去的教師只做教學的「裁判員」改變為「導演」。把過去對一些答案、結論或學生的意見,只問「對不對呀」的提問方式改為「大家還有什麼意見呀?」。這雖然是一個簡單的變問,但會激發學生的熱情。有個老師組織學生學習寓言《愚公移山》後問大家有什麼感想。有學生說:「我們應該學習愚公大無畏精神及不怕困難的堅強意志,一干到底直至取得成功的毅力。」這時老師不問對不對,如果問這個同學答得對不對呀?學生的思維就停頓了。而這位老師卻徵求大家還有什麼意見。學生活躍了,有的說:「愚公的精神雖是好,但方法不好,應移民,搬家不比搬山省時、節錢嗎?」有的說:「修條公路都比移山易得多呀。」……這樣教學就是培養學生不固守前人的結論而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的好例子。

3、引導學生形成天生我必有才,有才必有用的意識

心理學家經過長期的觀察分析,人有千分之三為弱智的,而絕大多數的人的智力都是差不多的,也就是說天生我必有才,問題在於每個人所處的環境、所受的教育和個人的努力不同,其發展的方向就不同而矣。不管做哪一行都有其創造的機會,也就是說行行出狀元。唐代書法家王羲之一日在長安大街步行,見到一個姑娘,搓面拉麵,雙手靈巧,嘆息這樣的巧手不去學書法真可惜。旁邊一個老太婆聽了說:「人人都去寫字,全城人不都餓死了嗎?」這個故事說明社會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的,而且每做一行都有自己創造的對象,都可象這姑娘一樣巧手拉金絲。荷蘭生物學家列文克,出身貧賤,當過學徒,擺過雜攤,後來當了市政廳的門房。他的業余愛好就是磨鏡片,人們笑他沒出息,他把人們的取笑付諸腦後。有一次他透過兩片鏡觀看東西,奇怪地發現它變大了,由此而發明了顯微鏡。

要使學生認識自己,關鍵是教師承認學生。對學生的點滴進步給予鼓勵,讓每一位學生看到自己的才幹,嘗到成功樂趣。有個老師組織學生學習「串」字,懂得讀音及其義後,讓學生分析字形,怎樣記牢它。很多學生都講了,其中有一位平時很差的學生說:「『串』字象街上賣馬蹄一樣,兩個馬蹄子中間用一條竹絲穿起來就是『串』字。」老師馬上表揚了他有創造精神。從此,這個學生上課肯動腦筋,常發表一些與眾不同的意見,得到表揚,成績也慢慢好起來。

4、啟發學生打開思維的大門

思維是人的智力核心,平時說開拓學生智力很大程度是指發展學生的思維。思維是創造能力的重要因素,一個人能善於觀察,大膽想像,認真分析與歸納,才會產生創新的意念。

善於觀察大膽想像是發展思維的重要途徑。有資料表明,人們獲得知識有一半源於觀察,而發明創造都善於觀察,從微小的現象中悟出大道理的。阿基米德從入浴缸沖涼見到溢出的水發明了阿基米德定律,瓦特在煲水過程中觀察沸騰的水冒出的蒸氣沖著壺蓋在不停地跳動而發明了蒸汽機;牛頓觀察蘋果落地這一現象發現了萬有引力;門捷列夫看玩牌,發現了元素周期表。這都是善於觀察大膽想像的結果。

觀察和想像能力靠我們在教學中去培養。首先要讓學生明確每一個活動的目的要求,其次指導好方法,最後讓學生大膽展開想像。教學的過程中不要追求結論,應著力於學生獲得知識過程的方法的培養。有一位老師組織學生學習能被2整除的數的特點。他先出了三組題:10÷2 11÷2 12÷2…… 19÷2; 20÷2 21÷2 22÷2……

29÷2;30÷2 31÷2 32÷2……39÷2讓學生計算後分辨出哪些是整除的,不是整除的劃去。再讓學生觀察能被2整除的數有什麼特點,經過一番討論很易得出了結論。老師為了訓練學生觀察與想像的能力,可就一些常見的事和物進行觀察而展開想像。如竹是大家常見的,觀察竹後你想到什麼:「象徵人的品質虛心有節」;「為了人民的利益粉身碎骨在所不辭」;「不怕嚴冬浩雪,四季常青」;也有學生說似一些沒主見立場的人「隨風飄」。同一事物由於想像的作用得出不同的結論,這就是訓練思維的好方式。

5、培養學生不到長城非好漢的精神

不到長城非好漢是一種大無畏精神,是人的意志及毅力的表現,是為工作、事業、科學獻身的精神。缺乏這種精神的人就會象人們所說的眼高手低,心想干一番大事,但做起事遇到困難就氣餒了,最終一事無成。

凡有貢獻的科學家,他們工作起來都是廢寐忘餐的,甚至到生命最後一刻也不會忘記科學。德國化學家歐立希研究一種治療螺旋體菌感染的特效葯時,失敗605次都不放棄,終於在606次成功,因此這種葯取名為「六零六」。諾貝爾為了研究炸葯,他弟弟炸死在工作間,自己也被炸得鮮血淋淋。美國動物學家卡爾.施密特在南美野外考察被毒蛇咬傷。由於無醫無葯,知道自己不行了,還堅持記錄著被毒蛇咬傷後的身體變化情況,直到停止呼吸。

要培養學生這種精神,一方面要鼓勵學生看到自己的成功及進步,另一面也應讓學生去面對一定的困難,在困難中磨煉自己的意志及毅力。現在學校推廣的「分層教學法」,對不同的學生要求不同,訓練的內容不同,份量不同,使各層次的學生經過努力都能完成學習任務,看到自己是有能力的;但新的挑戰就在面前,有一定的難度任務,要經過艱辛的努力才能完成,久而久之就會養成一種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

二、如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實踐能力指學生動口、動手去做的能力。內容相當豐富,本文所討論的是學生的創新實踐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首先應要用創新的一些基本技法武裝頭腦,然後要有可行的制度及措施。

(一)創造的基本技法

創造的方法,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總結方法。1949年創造學的奠基人美國奧斯本發明的世界第一種發明創造法-「潛力激勵法」以來,有人總結了300種,也有人總結100種,我國許立言等提出十二個聰明的辦法,上海和田小學也總結了指導學生創造發明的十二法。現綜合各家,介紹一些基本技法,以指導學生開展創新實踐的活動。

1、加一加

加就是把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品合起來,得出一個新產品,把原來各產品的優點集中到一件產品中。這種創新的產品舉目皆是。鉛筆和橡皮擦,原來是分開的,使用起來很不方便,美國威廉把它合起來,製成帶有橡皮的鉛筆成為一種新產品。八十年代我市有一個小學生,母親常等他放學後才清洗地板,他沖水她掃地,他覺得這很費事,他後來把水管套在掃把上,打開水龍頭就掃,邊掃地邊沖水一個人即可。他把這個「帶水管的掃把」寫成小發明,參加全省小發明競賽獲得獎勵。

2、減一減

這方法的思路恰與前面的相反。它是在某一產品中減少一部分或幾部分,使其功能得到充分發揮,達到最佳狀態,或出現新的功能和新產品。比如減少一兩部分、減輕、減小、減少時間、減少次數等。

北京航空大學附中初一學生王宏宇(13歲),每晚回家開門後要摸黑入室去拉燈。怎樣才能減少摸黑的時間,減其它裝置呢?能不能做到門開燈亮呢?經過苦心研究終於成功發明了「自動開燈裝置」。

3、改一改

改就是將原來的產品改變。或改變它的形狀,或改變它的性質,或改變製造的材料,或改變它的顏色。有的整體改,有的改其中一部分或幾部分,從而產生新的產品。

有個班主任編學生的座位時,讓學生按高低排隊,然後個子矮的坐前面,個子高的坐後面。但有幾個個子高的近視,看不清黑板,坐上前又擋後排學生視線。因此有個學生想出了把固定高度的凳改一改,變成了可放高放低的凳,高個子坐前面也不擋視線了。後來這種凳子迅速被推廣使用。陝西省西安市四十一中初一(3)班學生杭曉東(13歲)把普通的衣架改為帶扣的衣架,晾起衣服來風吹不掉。

4、變一變

變是將一物品的部分或全部變一變。或改變它的材料,或改變它的性質,或改變用途,或改變形狀、顏色、氣味等。通過變一變形成新的產品,出現新的優點新的用途。

水管也許是人們最早用竹、木來做,或用泥燒制而成;人們把這些材料變為用鐵做出美觀耐用的鐵水管;為了防銹,減輕重量,人們又用塑料做成水管;但易老化斷裂,於是又把它變為用塑料及金屬合在一起的新型水管,內外層為塑料中間為鋁,這種管目前很受歡迎。

5、縮一縮

縮就是縮小,把一件物品縮小而產生新的產品,通過縮小也可以擴大產品的用途。微型收音機、小汽車等,舉目都可見到縮一縮的產品。呼和浩特市十四中初二(1)班學生張宏斌把平時所見的望遠鏡縮小,發明了「針孔望遠鏡。」

6、擴一擴

擴就是擴大,是創新的一條重要思路,把原產品擴大為新的產品。一方面是以其體積外形進行擴大;二是從其性質及用途進行擴展,使其產品的功能得到充分發揮及綜合利用。

旅遊時戴的太陽帽就是在原來的基礎上將帽舌擴展以遮住太陽的;海邊泳灘上的太陽傘也是將傘擴大後的產品。洗衣機原來只是會洗衣服,還要人去放水,洗干凈後又要擰幹才晾;將其功能擴展裝上電腦變成全自動洗衣機,可自動排放水,洗干凈後還會將衣服中的水脫干。四川省隆昌縣城關中學初三學生范雪梅(15歲)發明「盆傘架」,這種架能放洗臉盆,又能放傘,就把架的用途從一個擴展到兩個。

7、仿一仿

仿就是模仿。仿一仿就是從一種事物的外形、性質、用途得到啟示,創造新的產品。可以仿自然界的任一個可以借鑒的事物,現在有一門學科叫仿生學,就是專門研究如何仿自然界的事物而創造新產品的;仿也可仿別的的產品及經驗。有傳說日本人從外國購進機器先拆,第一部就仿,第二部就是自己創新的產品了。

魯班是仿照植物的葉子發明鋸。現在市面上五花八門的兒童玩具都是仿生物,仿動畫卡通片制出來的新產品。

8、代一代

代就是用一種東西代替另一種東西而產生新的產品。代可全部替換,也可代一部分或幾部分,使其性能更優,價格更低,更適合人們的需要。

裝水的桶,過去是用木做,後來用鐵皮代替了木,現在用塑料代替鐵皮做成了塑料桶更是價廉物美。隨著社會的發展,到處可見到用塑料代替過去用鐵和木做的產品。

9、反一反

反就是反過來的意思。從思維的角度解釋為逆向思維。把問題或事物的形狀、性質、用途倒過來想一想,從事物的正反、上下、左右、前後、里外、橫豎、大小、因果等顛倒過來思考,得出新的結果及產品。

法拉第把電能產生磁的現象反過來思考,那麼磁能產生電嗎?經過努力終於在1821年制出世界第一台電機。「吸塵器」是從「吹塵器」反過來思考而創造出來的。開始人們在清潔時是用一種叫「吹塵器」的把灰塵吹走,但吹得灰塵滿天飛,反過來把灰塵吸入就制出了「吸塵器」。在教育方法中,我們的老師經常說,我國歷史悠久,地大物博,資源豐富,這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很好的。但日本的教師經常說,日本地窄人多,自然資源缺乏,日本要生存、發展大家就必須好好讀書,學好科學技術。這也不失為一種激勵學生勤奮讀書的好方法。

10、聯一聯

聯就是聯合。將一件或幾件物品聯起來成為一種新的產品。將相關物品的功能優勢進行聯合,形成新的功能優勢。同時還應把一件物品的材料、性質、用途、價值、事物發展的各種條件及規律進行聯系來分析了解,從而構思出新的產品。

噴池早就在城市、庭院及公園里佔有一席的位置了。但過去它只能按人為的安排,高低、大小、形狀均是定形的。音樂利用擴聲器傳送到嗽叭中,將聲音放大,為大多數人享受。彩燈五顏六色,為都市、賓館、庭院增添色彩。如何將噴泉的大小高低隨著音樂的大小變化而變化,噴出來的水花有五光十色呢?使人們享受到大自然的景色,增強視聽效果呢?於是人們把噴池、音樂、彩燈聯起來,做成音樂彩色噴池。北京鐵六中董建川(15歲),看到人們扛氣瓶上樓梯就聯想到車,如果有一種車能推上樓梯不是可以減輕人的負擔嗎?這種車能像手推車那樣把車輪做成圓形的嗎?當然不可以,又應怎麼樣的呢?他又聯想到小狗爬樓梯的情景,終於發明了「爬樓梯車」。湖南津市湖南拖拉機製造廠子弟學校初一學生易成城,自己常削鉛筆易斷、不勻稱及不圓滑。見到木工師傅刨木,刨得這么平滑,就聯想到削鉛筆,最後發明了「削筆刀」。

11、搬一搬

搬就是把其它產品的全部或一部分搬過來,使原來的產品功能起了變化,或者更優,或者用途擴大,變成一種新的產品。

放大鏡搬家做成了照相機,投影儀;收音機有一條可伸縮的金屬棒做天線,將它搬到教室來成了老師的教鞭,把它搬到電視機上成了電視機的天線等。這些都是搬一搬而創新的產品。

12、定一定

定就是限定,將一件事或物品的性質、用途、功能限制在一定的范圍內,以滿足人們生產、生活的需要,從而產生新產品,或新的制度。

電梯的升降都有極限的,最高不能超過限定的高度,最低也是要到達規定要求,因此就要有一種叫行程開關的半成品,行程開關可使電梯到某一高度自動斷電。瑞典科學家攝爾休斯規定水結冰時的溫度為零度,沸騰時的溫度為100度,兩者之間平均分為100份,每等份為1度,這就製成了攝氏溫度計。四川南溪縣第一中學初三學生戴便飈(14歲)在家裡養雞,每天要給水它喝,天天都要加幾次水。如何保證容器經常都有水呢?於是他就發明了「吸水器」。

以上列舉了12種創造發明的技法,不僅是自然科學常用,而且社會科學也普遍使用的,如教育教學改革也使用這些方法創造很多新經驗。五十年代黑龍江推廣小學「集中識字法」,南京反一反推出了一種「分散識字法」;上海推廣「成功教育」,有人變一變,推出「愉快教育」;上海育才中學的教改經驗是「讀讀、講講、議議、練練」簡稱為讀、講、議、練,把它擴一擴為「啟、讀、講、議、練」等等。這些創造發明的成果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到處可見,並不陌生。

(二)怎樣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實踐能力就是要讓學生具體動口、動手,從事實際的工作能力。能力的形成及成長不是講出來的,是在實際的工作中逐步成長的。美國一對富有的高齡夫婦得子,萬分高興,什麼事都不讓他干,都是父母代勞,由父母餵食,他連食飯的能力都沒有,到了25歲時被稱為「25歲嬰」。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一定要創造機會讓學生實踐,就象毛澤東主席講的在游泳中學游泳。很多學校的經驗表明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就要做到一改、二學、三實踐、四立制。

1、改變教育觀念和教育模式

江總書記在1999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號召我們「必須轉變那種妨礙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發展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模式」。那麼現在妨礙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發展的是什麼?是一種死記硬背填鴨式的傳統教學模式。我們一定要樹立新的教育觀念,就是要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努力去開拓智力,培養能力,發展思維力。在老師的教學過程中,是更多地指導學生把握學習方法,學會求知的本領,使學生懂得自己如何去學習,使學生越學越活。

素質教育要求廣大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觀念要有一個較大的轉變。教學上要求人人達到同一標准,轉變為教學促進人人得到發展;對學生要求科科學好轉變為各科達到基本的要求同時發揮各人的特長;教學手段從單一的粉筆加嘴巴轉變為多媒體教學;教學的形式從單一的課堂教學轉變多種形式教學,實行課內、課外結合,校內、校外結合;考核的方法從考死記硬背改為考知識與能力相結合;評估的內容從單一分數評定轉變為從思想、身體、知識、技能、心理素質等全面評價學生。使學生全面地、健康地成長。

2、學習創造工程學的知識

創造工程學從創立到現在已有幾十年的歷史,但並沒有象其他學科那樣被普及,為人人知曉,過去也許大多數人認為創造、創新這都是專家們的事,一個普通勞動者,能按領導分配的任務,做好自己的工作就是一個好公民;還有一個社會環境就是中國過去一直都是計劃經濟,不存在什麼競爭,所以企業不創新,由於沒有競爭意識,沒有創新的才能,所以一進入到市場經濟就有不少企業「死火」了;再有就是我國人民也有一個傳統觀念,就是聽話,按吩咐去做。有人進行過這樣的對比,中國人送子女入學時反復叮囑:「要守規矩聽老師的話。」猶太人送子女入學則對孩子說:「多想問題,向老師多提幾個問題。」由於種種原因,形成了長期很少人過問創造方面的知識。

江總書記在1999年的教育工作會議上講:「我們的勞動力素質和科技創新能力不高,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和國際競爭增強的一個主要因素。」我們應該大力普及創造工程學的知識,讓在校學生都了解和掌握一些創造的知識,並能運用到實踐中去。為了達到一目的,學校應開一些專題,介紹一些科學創造工程學的知識及指導學生進行運用。

3、開展「六小」實踐活動

實踐能力不是講出來的而是干出來的,學校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最好的形式是開展小考察、小改革、小發明、小製作、小種養、小創作(論文)的「六小」活動。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直接參與去做,從做中增長才幹,組織得好也會出成果。長沙市九中組織學生開展科技活動中創造發明的項目不少,且有相當多的數量申請了國家專利,也有不少的發明應用於生產中去,投放了市場。

小考察是組織學生帶著一定的目的到一個地區或一個單位去進行調查研究的實踐活動。這活動對學生認識社會,了解社會很有益處;可以培養學生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組織小考察時應先明確目的,了解考察范圍,擬定考察題綱及具體做法。今年1月有一所中學利用放寒假的時間,組織全校同學以鎮分組,開展「知我家鄉」的考察。主要考察本鎮范圍內的工農業生產及自然環境等,使全校同學受到一次愛家鄉教育,也學到小考察的一些基本辦法。

小改革是組織學生對一些制度、管理措施及方法提建議、出措施。這種實踐活動能培養學生隨著形勢的需要不斷改進,不要做刻舟求劍的人,同時也培養學生當家作主的精神。學校是社會的一角,應充分利用這一陣地來培養學生的小改革的意識及實踐。有一所學校植了一塊草坪,怎樣管理呢?向學生徵集管理意見,在三天內收到四百多份建議,參予率達到學生人數的64.2%。學校把這些建設整理後再交學生討論,形成了一份制度,實施後證明,這是一份很好的制度。不管學生提出的建議多幼嫩,只要他們能參與討論,進行思考,提出了自己的見解都是一種鍛煉。

小發明就是組織學生開展一些簡單的科技活動,在這個活動中大膽設想,進行創新。組織學生對某一件物品進行觀察,分析它的優缺點及其用途。然後怎樣去發展其優點,克服缺點,並提建議和方案,這個建議及方案就是發明創造的方案。開展這些活動可以先簡單後復雜,找一些易於發現易於製作的入手,讓學生看到自己創造力,以逐步激發創造發明的熱情及積極性。

小製作是組織學生利用科技活動及業余時間進行一些模型製作,或開展一些編織活動。如製作航模,飛機模型,小收音機及一些電器,農村可根據實際進行一些木器製作及竹器編織。通過這些活動可培養學生細致及堅強的毅力,也可在實踐中豐富所學的知識,增強運用知識的能力。組織這些活動要注意為學生力所能及的,不要半途而廢,挫傷積極性。

小種養最最適合農村中小學的活動,也是縮短教育為當地服務的距離的最好形式。利用學校的農場,或在校園內不影響校園整體規劃的情況下劃出一些土地,讓學生開展小種養活動。如每班種一棵香蕉,從種植、管理直到收獲都由學生自己親手做。這種種養不同於農戶,應增強科技含量,有一個學生種一棵番薯,用它跟月光花嫁接,結果一棵番薯收五十多斤。前年報道信宜鎮一農戶種一棵深薯收60斤。那麼誰能超過他呢?誰能種出一米長的豆角嗎?通過這些活動增長才幹。學生在學校學到的種養技術也會應用到家裡的農業生產上。

小創作是組織學生開展文學方面的創作。如寫小論文、小說明文、小小說、詩歌、書法、照相、畫畫等,與學科緊密結合。很多學校都有文學社,他們自己寫稿,自己編輯出書出報紙,都是一種很好的實踐活動。信宜市綜合成人中專學校有一個學生叫李婉裕,自己出了一本書《永遠的山杜鵑》。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楊干華、茂名市政府秘書長盧忠仁對此十分支持,楊干華親自為該書題寫書名,盧忠仁為該書作序。該書填補了信宜市在校學生出書的空白,終究是一次成功。

上面六種活動是學校組織學生開展創新實踐中的主要活動,是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基本形式。

4、建章立制,持之以恆

任何事物的發展,只有健全的制度作保障,才得以良性的發展。學生創新實踐能力是一種經過長期培養逐步成長的,不是一兩次活動就能立竿見影的。而這種能力又是在活動中發展,它是以乘方的形式增長,創新實踐活動越多,能力增長就越快,用進廢退。所以學校應建章立制,有制度來保證創新實踐活動的正常開展,有措施來激發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

為了保證學生實踐活動的開展,關鍵要有一支輔導隊伍。因此,學校應充分挖掘學校的人力資源,發揮教師隊伍中的各人優勢組成一支輔導隊伍。其次學生要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一些項目,組成興趣小組,自覺參與。對各種活動學校要統籌安排陣地及活動時間,做到輔導教師落實,參加學生落實,活動內容落實,活動時間落實,活動地點落實。

要保證學生實踐活動的落實及持續開展,還要有相應的激勵措施,對學生活動的成果進行評比獎勵。也可以擬定一個科技節,或每年每期進行一次成果展覽評獎。對成績突出的學生給予獎勵,對指導開展活動有成績的老師也應給予表彰。

5、如何培養大學生自主學習與實踐創新能力

新的時代對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人們愈來愈重視具有自主學習、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自主學習和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已經成為現在當務之急,因此,探討大學生自主學習和科研創新能力培養的方法,同時解決在現有教學模式下大學生自主學習和科研創新面臨的困境。
關鍵詞:大學生、自主學習、實踐創新
近年來,在高等學校教學改革過程中,加強大學生自主學習已經成為高等教育界的一種共識。現代高校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確立一種新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主動、雙向、探索、研討的過程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提高自學能力、創新能力、合作能力、研究能力、實踐能力。
按照現代學習理論的觀點來看,充分調動學生的自覺學習、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學會學習的意識、習慣、能力、方法,已經成為現代教育的一個本質要求。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不斷進步,立足於中國的國情,大學生自主學習和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是未來社會不斷發展的必然要求,因此,需要引導當今的大學生努力朝著這些方面發展。經濟全球化的這一世界發展的趨勢為大學生的學習與未來的教育發出了新的挑戰,在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背景下,對大學生學習能力培養提出了更高更強的要求。在建設創新型國家過程中,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強調要致力於建設創新型國家,並作為應對當前全球性挑戰的重要任務。大學生自主學習和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是大學生成才的重要環節。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的進步與創新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力量,而這些,取決於大學能不能培養出大批優秀的人才來促進社會的發展。但是目前大學生中普遍存在著學習依賴性嚴重,目標模糊,動力不足,創新能力不強,實踐性弱,急功近利等現象。人才來源於教育,提高大學教育的質量,提高大學生學習實踐創新能力,適應社會的新變革,成為學習的主人,培養科研創新能力,成為大學生必須具備的重要能力。
(一)影響大學生自主學習和實踐創新能力的因素
在自主學習方面,我們主要從學習動機、學習目標、學習方法、學習興趣、
學習條件和社會環境五個方面歸結影響大學生自主學習的因素:
(1)學習動機的性質一方面決定著學習的方向和進程,另一方面也影響著學習的效果;
(2)學習目標是學習的導航燈和助推器,只有目標堅定、明確,才能成功跨越學習道路上的種種障礙。自覺性強的學生能根據實際情況及時做出調整;
(3)學習方法是提高學習效果的有力保證,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會更容易挖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4)採用多種方法激發自己的學習興趣,並使這種興趣貫穿於整個學習過程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大學生的學習條件及教師採取的教學方法會對學生產生影響。另外,社會因素的普及與滲透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大學生的自主學習。
在實踐創新方面,我們應該從大學生主體因素、學校的組織因素和社會環境因素三個方面來分析影響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因素。
(1)大學生主體因素是大學生實踐能力形成和發展的核心。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①動機與態度。良好的實踐動機,會使大學生在某種精神力量的支配下參加實踐活動,迸發積極性和堅強意志,克服困難,去沖破實踐過程中的各種阻力,達到既定的目標。②廣義知識。廣義上的知識既包括實踐活動中需要的專業理論知識,也包括按照一定程序或步驟行事的實踐知識,還包括與人交往中表現出來的溝通技巧、合作性等社會知識等。③實踐經驗。實踐經驗來自於親身實踐的經歷和體驗,是大學生對自身實踐活動默會的結果。
(2)學校組織因素。大學生是受教育者,「教育的核心問題就是教會學習者思考,學會運用理性的力量,成為一個更好的問題解決者」。高校對於實踐教育的態度和對大學生實踐的定位直接影響著大學生實踐能力。學校管理層只有從戰略高度認識實踐育人的重要性和意義,才會投入資源加強校內外實踐基地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才會建立健全各種相應的制度,調動學校各方面的積極性。
(3)社會環境因素。大學生實踐能力的發展是一個潛在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現實社會環境對學生實踐能力起著抑制或促進作用。社會的經濟環境表現為影響學生實踐能力的物質環境,而社會的政治環境、文化環境往往通過師生的外在感受影響其心理環境。
(二)大學生自主學習和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的途徑
1.為了加強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我們也應該採取一系列的措施,比如: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自主學習觀念的培養、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學校教師的引導監督。
①在自主學習動機的培養方面,首先,大學生要明確自身的奮斗目標,對自己有一個准確的定位,確定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其次,學校也應該充分發揮作用,介紹專業的發展現狀及前途、社會需求、就業形勢等,使學生對所學的專業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對社會需求有一個准確的把握,從而激發學習動力。
②在自主學習觀念的培養方面,大學生必須培養正確的學習觀念,形成「我要學」的思想,擺脫過去對學習認識的不足,使學習的觀念深入人心,實現由「學會」到「會學」的轉變,進而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形成對知識的自我駕馭能力。
③在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過程中,首先,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良好的師生互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其次,自身的學習習慣是自主學習成敗的關鍵,培養了正確的學習觀念,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自主學習變成現實。
④在學校教師的引導監督下,學校要發揮資源優勢,對大學生開放所需要的資源,使有限的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用。
2. 大學生實踐與創新能力培養的基本途徑
培養大學生實踐與創新能力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必然要求,我國高校應轉變思想,借鑒國內外成功經驗,結合自身發展需要,構建以培養大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體系。
(1)樹立現代教育理念
培養大學生實踐與創新能力,高校首先應該轉變觀念,樹立「以人為本, 以人才為本」的教育理念和正確的學生觀,著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與創新能力,教師的作用在於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式,側重於促進大學生主動性和獨立性的發展。
(2)深化課程與教學改革,課程與教學的改革是高校培養大學生實踐與創新能力的突破口,改革的目的正是強化大學生的實踐與創新能力培養力度。首先要改革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另外,真正實現課程選修制,糾正學生專業選擇的盲目性。最後,改進教學方法,實行「啟發式」和「討論式」的教學方法,啟發
式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辯論能力等實踐能力;此外,運用「討論式」教學,有利於激發大學生的學習熱情,充分發揮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加強實踐環節和實驗教學,加強大學生動手能力與實踐技能的培養,有利於促進科學知識型人才向科學知識使用技能型人才的轉變。
(4)構建科學的實踐與創新能力評價機制與激勵機制,著眼於發現和發展大學生的創新潛能和實踐能力,切實關注大學生發展中的個性差異。
總之,培養大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實踐創新能力要從大學生的自身現實水平的實際出發,充分調動其積極性和主動性。大學生作為當代社會的一個特殊群體,肩負著歷史的重任。
在樹立終身教育理念、建立學習型社會的背景下,自主學習和實踐創新已被提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提高大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是新世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大學生作為社會未來發展的主力軍,只有具備了自主學習和實踐創新的能力,才能適應信息化時代高速的知識更替,跟上時代的步伐,在未來發展中成就自己,更好地為社會和人民服務。

6、如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當今社會,創新已經成了保持競爭優勢的重要途徑。因此,各高等學校都高度重視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如何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已成為我們實驗教學過程中需大力研究和探討的問題。實驗教學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重在培養學生實驗操作技能,以及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目前的實驗教學僅局限於輔助教學形式,對學生的綜合能力、創造能力和研究能力等方面的訓練不夠。

一、設計性實驗對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作用

從實驗的性質來看,可分為演示性、驗證性、操作性實驗和綜合性、設計性、創新性實驗兩大層次。前者是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後者的綜合性實驗是介於兩層次之間的,設計性實驗才是培養實踐能力和研究能力的,而創新性實驗則體現了實驗效果的最高境界。

何為設計性實驗?其主要特徵是老師只給出實驗的對象、目標、要求、技術指標、完成期限和驗收方式,至於實驗的實現方案、技術路線、元器件的選擇、具體製作和調試方法、指標測試等則全部由學生自主完成。比如,各類電子大賽就是設計性實驗的一種具體體現,因為大賽規則中包含了基本要求和自主發揮的要求。自主發揮實際上融合了創新性實驗的內涵。所以說,設計性實驗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歸納起來有如下特點和效果:

1.由於設計性實驗的全過程是由學生獨立自主完成的,實驗的主動權在學生方,不可能存在等待、依賴思想,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這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前提基礎。

2.設計性實驗的要求不是通常驗證性、演示性實驗的簡單綜合,而是更多地貼近工程實際、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項目的設計和實現,含有創新因素,因此對學生既有挑戰性又有壓力,能激發學生的興趣,這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動力源泉。

3.學生通過設計性實驗中的任務分析、方案制定、電路構思、硬體設計、軟體編寫、分步試驗、製作實施、系統調試、指標測試、性能改進和報告撰寫等全過程的實踐和攻關,既能把所學的理論知識加以綜合運用,又能把研究視野擴展到相關的知識領域,接觸一些先進的元器件並加以運用。動手實踐的能力得到實實在在的訓練,發現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會有實質性的提高,創新素質在這種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得以形成和提升。

4.由於設計性實驗的實施必須獨立經歷從第一步到最後一步的全過程,每個人的方案和實施方式各異,從學生的整體來看,充分發揮了各人的原創能力、設計能力和實施能力,由此也萌發出來不少對工程和社會有實際貢獻的創作思路。設計性實驗的要求和技術指標也有利於促進學生之間在實施過程中的技術交流和問題的探討、相互啟發和取長補短,這種團隊合作解決問題的氛圍和條件是實驗指導老師的能力所無法提供和滿足得了的。

設計性實驗是學校提倡的實驗教學的方向,需要積極建設和實現,但目前存在一些有待理順和解決的問題:

其一是職能部門對課程的性質在認識觀念上有疏忽,對於理論加實驗的課程即使是簡單的演示性或驗證性實驗,也存在元器件的損耗和補充的問題,需要考慮實驗經費的支持,設計性實驗就更是如此。但往往在制定教學方案時沒有被納入預算,而被當作純理論課對待,沒有教學經費的支持,開展設計性實驗就成了一種美好的空想。

其二是設計性實驗的建設之所以未能廣泛開展,是受到電子元器件種類和數量供應的制約。因為,修課的學生多,為了發揮學生的潛能並達到各具特色的實驗設計效果,就必須提供足夠多的不同題目的設計要求和任務。這一方面需要老師挑起技術支持的重擔;而另一方面學校必須能夠提供足夠的各種元器件,這是設計性實驗順利開展的物質基礎和條件,需要認真考慮和對待。

二、以學生為中心,開展開放性實驗教學

開放性實驗教學側重於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和興趣,給學有餘力的學生一個自主發展和實踐鍛煉的空間。

組織學生參加開放性實驗,在教學過程中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中心;教師不僅指導學生,而且也從學生中獲得了新的思想和動力,真正體現了教學相長。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時間和精力自主選擇實驗項目,預約實驗時間,訓練自己實驗操作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實驗室盡最大努力為學生提供實驗條件和經費,指導老師和學生一起解決實驗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要求學生認真觀察實驗現象,及時記錄處理實驗數據,不斷擴展知識面。

針對一些自選實驗課題型,可以鼓勵學生多做市場調查,結合市場需求,將自己的課題按產品要求設計,在論文中還要附帶詳細的使用說明書,以便於進行市場推廣。從而使開放性實驗不僅僅局限於實驗,而是將其轉變為產品設計開發,這樣可以大大開拓學生思路, 提高實踐能力。

三、豐富大學生課外活動、組織學生參加各級各類電子競賽

建立學生創新中心,設立不同的產品設計和研究課題,學生還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一些小製作、小發明,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類電子設計競賽活動。定期進行學術專題講座,使學生普遍獲得較大的信息量,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電子信息技術。

另外,建立健全校外實踐基地,加強產學研合作。高素質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優越的條件和優良的環境,在完善基礎實驗設施的基礎上,建立健全校外實踐基地,建立學校與企業和科研單位的廣泛聯系,共同承擔人才培養的責任,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觀、實習和生產勞動,擴大學生的視野,增加他們與社會接觸的機會,了解科學技術的最新發展動態。 

7、大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什麼意義

創新符合人的自然發展規律,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是追求真理精神的體現,是實現自身價值的需要,更是社會經濟與科技發展的迫切需要。大學生是我國現代化經濟建設的主力軍,我國未來的發展前景,取決於當代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但由於我國現存教育體制的弊端,現在的大學生相當一部分習慣於中學時代的應試教育,早已變得懶惰僵化,考前死記硬背,考後所有淡忘的過程。除了上課,他們很多時間在網吧的電腦前虛度,長時間的電腦游戲,網路聊天和視頻觀看,使他們學習的思維反應能力更加遲鈍,興趣也缺乏。作業不是摘抄網上,就是其他同學的,沒有消化吸收的空間和時間。他們懶於思考,疏於總結經驗教訓,只要通過考試就萬事大吉。創新意識淡薄,更不用說實踐能力了,因而加強對大學生的創新教育成為各大高校就業指導的重要內容之一。

8、如何提升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大學生創業的隊伍在不斷地壯大,而唯有有創新精神的大學生能夠在眾多項目中突圍成功,但是大多數的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以及能力還是有待提高的,那麼,大學生如何提高創新創業能力?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1、 提高創新創業意識

很多大學生往往不重視創新創業實踐,這只是因為大學前的教育告訴他們課堂上的東西是最重要的,課本學習比社會活動更重要。生活中處處有新知,大學生作為「七八點鍾的太陽」,應該在老師教學的第一課堂之外,積極開辟自己的第二課堂。只有首先有了提高自身能力的意識,大學生們才會在課餘思考實踐的問題,才能投身到課余實踐中來。課余實踐的機會多了,才能結合理論產生創新思維,再利用創新思維指導實踐,實現「意識到實踐,實踐到意識,意識再到實踐」往復循環的認識飛躍。

2 、參加實踐活動提高素養

有了創新創業意識之後,大學生應該積極參與各個類型的實踐活動,為自己創新創業積累經驗材料。有效的實踐活動主要有四種:

(1)科研訓練:在導師幫助下進行科研訓練可以充分利用大學的實驗室和科研資源,引導自身對於科學前沿的認識,提高實驗動手能力。

(2)學科競賽:主動參加學校或者教育部門組織的學科相關競賽(軟體設計競賽、智能車設計比賽等)能極大的提高快速學習能力,並檢驗自身時間管理和項目安排的能力。

(3)素質教育:多參加讀書會,借閱專業以外的書籍拓展自己的知識面;積極參加文藝體育活動,參加辯論隊或演講比賽,鍛煉口才;培養一個人文的興趣愛好,例如繪畫、攝影、徒步等。

(4)實習培養:積極參加校外兼職活動,鍛煉職業技能,了解盈利鏈的整個運作;參與產業基地或者公司實習,在拓展社會資源的同時摸清公司的基本運營流程。

3 、選擇合適的創業實踐方向

有了創新創業意識,廣泛參與實踐活動之後,學生會對自身的優勢和劣勢、興趣和短板有充分認識。結合自身興趣和能力優勢,選擇創新創業相關的方向。在確定方向之後,深入了解相關方向的理論知識,鑽研相關方向的實踐活動。例如對編程有興趣的學生,可參加多個軟體編程項目組,邊完成項目邊鞏固編程知識,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對學科前沿知識有熱情的大學生,可積極聯系導師,爭取進入實驗室的機會,學習實驗方法和科研技巧等。合理安排好校內學習和課余鑽研的時間,在項目中學習,在學習中進步。在一個方向上積累了足夠的經驗,就可以准備自己創新創業的課題了。

4 、組建創新創業學生團隊

現代社會已經脫離了單打獨斗,團隊合作對於創新創業來說是必要的前提。團隊初期組建的方式主要有三種:興趣組合式。要求每一個組員對同一個課題有著極大的興趣和熱情,這樣保證了團員的工作效率和積極性。團員的尋找可以在校內相關社團展開,也可以在網上論壇和社交部落上尋找。零件拼湊式。這需要組團人對整個課題有初步的規劃,按照初期的計劃表根據需求找到相關優勢的人才。例如一個賣產品的項目,需要研發產品的人和營銷產品的人,這兩類要求可以分開來找。導師推薦制。如果課題由具有經驗的導師指導,可以讓他充當組團人來組織整個團隊,因為他有相關項目經驗,知道什麼樣的團隊能成功。

在創新創業實踐的前期要找好自己在團隊內的角色。團隊的隊長需要具備責任心、耐心,還要有可以作為全隊榜樣的干勁和鬥志,副隊長需要協調好組員之間的關系,普通組員各司其職,該出力的時候不要扯全隊後腿,負責撰寫報告的組員要緊跟項目進展。

5 、在項目中鍛煉職業技能

大學生應該充分利用項目的機會鍛煉自身,發展職業技能。大學生一般都是通過嘗試不同的實踐活動最終確認創新創業實踐的方向,在這個方向上又經過長期的理論准備和反復實踐,不妨利用這個方向上的積累優勢給自己擇業增加籌碼。例如以科研為目標的同學,要在項目中鍛煉好自己的科學精神,打好理論基礎,學會寫合格的研究文獻;參加軟體硬體項目的同學,可總結自己在項目中的實踐經驗,提高動手能力和項目開發水平,縮短就業時的實習期;在項目中負責營銷和對外聯系的同學,要總結好自己項目管理和對外公關的經驗,為將來從事同類型的工作打下基礎。

9、為什麼要促進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首先,實踐能力是當前大學生就業的重要基礎之一,在產業結構升級的推動下,大量的本科生將逐漸走進傳統產業領域,從事一些技術崗位,而要想提升這些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就一定要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目前大量普通本科高校正在不斷提升實踐課程的授課比例,本科教育「職業化」也是一個重要的發展趨勢,而在這個大趨勢下,要想進一步加強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注重營造實踐場景。要想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一定要為學生營造一個可以鍛煉動手實踐能力的學習場景,場景對於學生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以計算機專業為例,把更多的課程(程序設計等)設置在機房上會有更好的學習效果,學生可以一邊學習一邊實踐。第二:注重實踐比賽。按照歷史經驗來看,實踐類的各種級別比賽對於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有比較積極的影響,除了一些高級別的比賽之外,一些普通級別的比賽也會激發學生提升自己的動手實踐能力。按照歷史經驗來看,有過較多參賽經歷的學生往往動手實踐能力都相對比較強。第三:加強與行業領域的合作。加強與行業領域的合作也會為學生提升動手實踐能力提供較大的幫助,目前很多高校都會與行業企業建立比較緊密的聯系,不少大型科技公司也會在高校設立自己的實驗室,這會為學生提升實踐能力提供幫助。

10、大學生如何發揚創新精神

1.加強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組織能力。
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學生不再是一個被動的接受者而是活動的主體。在這種情形下,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他們對現實的感覺和認識的深度、廣度都不是在封閉的環境下所能比擬的。他們身上具備的各種基本素質和潛能會得到發揮,合作意識和組織能力得以加強,因而容易產生創造性火花,表現出創造舉動。
要讓大學生在實踐中培養和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大學生應該主動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適當增加實踐環節,豐富實踐內容。一方面要堅持實踐內容和形式的多樣性,以實現多側面、多領域鍛煉;另一方面要強調實踐的創新性,提高實踐的層次,每一次實踐不能只簡單地重復過去,只有在內容和形式上都比過去有所發展,有所突破,才能有所創新。同時,大學生還應注意提高對每次實踐活動的利用率,注重在群體實踐活動中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提高自己。
2.充分利用現有環境進行實踐創新訓練。
1、學生社團是創新訓練的平台。
目前的環境在很多方面也給大學生提供了實踐創新訓練的條件,充分利用好這些環境,就能為大學生提供很多實踐創新訓練的機會。比如,在學校里的各類學生組織。這些組織能夠為學生提供很多的實踐機會和創新實踐。此外還有學生會等組織,這些組織是很豐富的。充分發揮這樣的環境作用能夠有效提高大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
2、團隊是實踐創新訓練的載體。
由於當今社會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社會工作也是越來越復雜,團隊協作,發揮團隊的力量才能完成各種復雜的工作。在我們大學里,我們也可以看到任何形式的組織實際上都是一個團隊,大部分的工作也都是由團隊成員協作完成的。

熱點內容
我要開店淘寶 發布:2020-09-09 12:06:51 瀏覽:854
十大相機品牌 發布:2020-08-29 10:57:46 瀏覽:788
淋浴器十大品牌 發布:2020-08-29 01:52:31 瀏覽:627
開店寶支付 發布:2020-09-15 10:25:50 瀏覽:560
技術專利申請 發布:2020-08-27 21:42:43 瀏覽:545
怎麼掃條形碼 發布:2020-08-29 10:28:31 瀏覽:538
怎麼保護知識產權 發布:2020-08-29 01:30:26 瀏覽:535
濟南創新谷 發布:2020-09-10 04:19:14 瀏覽:533
淘寶開店照片要求 發布:2020-09-09 12:08:29 瀏覽:532
開店美發 發布:2020-09-02 20:04:55 瀏覽: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