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作共享創新
1、綠色創新協調開放共享是什麼
十八屆五中全會的重大貢獻和突出亮點,是確定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五大發展理念,是在深刻總結國內外發展經驗教訓、分析國內外發展趨勢的基礎上形成的,是針對我國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來的,是「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
「深刻變革」內涵體現在哪?
堅持創新發展,就是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解決發展動力問題。歷史發展經驗表明,一旦 「後發優勢」「比較優勢」等紅利漸趨用盡,一國進入到更加成熟的發展階段,創新能力不強就會成為制約經濟增長的「阿喀琉斯之踵」。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在《經濟發展理論》一書中提出了「創新理論」:技術不斷創新,產業不斷變遷,出現所謂的「創造性破壞」,是現代經濟增長的最重要本質。此次五中全會把創新擺在如此重要位置,勢必會引起利益關系調整和體制機制變革。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中國,急需一次思想和模式的深刻變革。同樣,理論、制度、文化創新,也將是一場建立「中國敘事」的變革。
堅持協調發展,就是實現辯證發展、系統發展、整體發展,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一段時間以來,我國城市化發展迅速,但農村現代化進程相對緩慢,農村仍有大量貧困人口;在唯GDP時代,經濟實現了高速增長,但引發了各種社會問題和矛盾;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硬實力」背後,是軟實力的相對不足,國民素質和文明程度有待進一步提高。協調發展,就是要改變單一發展偏好,打破路徑依賴,實現整體發展。
堅持綠色發展,就是在中國發起一次生態革命,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問題。無論是生態環境承載力的不足,還是人們環保意識、權利意識的增強,都要求國家調適發展理念,將綠色發展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中國共產黨念茲在茲的執政目標和努力方向,而生態美好是人民群眾心目中「美好生活」的重要內容。在人們的嶄新認知里,生態是否美好、能否盡享綠色,與幸福感息息相關。值得注意的是,近幾年由環境事件引起的「鄰避效應」和群體抗爭行為多次出現,嚴重威脅著社會穩定和地方秩序。堅持綠色發展,不僅是經濟領域的一場變革,也將深刻影響地方政治生態和社會治理。
堅持開放發展,就是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近些年,隨著國內企業的競爭力和影響力不斷增強,外界紛紛猜疑中國是否依然實行30多年一直奉行的對外開放政策。對此,「十三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開放發展」理念,就是告訴世界,中國會繼續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對於中國來說,現在的問題不是要不要對外開放,而是如何提高對外開放的質量和發展的內外聯動性。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需要更多地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提高制度性話語權。無論是「一帶一路」建設,還是牽頭設立亞投行,都有這方面的考慮。
堅持共享發展,就是著力增進人民福祉,增強獲得感,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呂氏春秋》有曰:「治天下也,必先公。」馬克思曾說「每個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是「目的本身」。然而,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的「蛋糕」不斷做大,分配不公問題、階層收入差距問題、城鄉發展不平衡問題凸顯,人們在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上面臨一些體制機制障礙。無論是共享發展,還是全面深改,都是要破除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體制機制障礙,打破既得利益阻力,實現全面小康。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中國共產黨長期執政才能牢固。
內在聯系體現在哪?
五大發展理念相互貫通、相互促進,是具有內在聯系的集合體。
創新發展,注重的是更高質量、更高效益。堅持創新發展,將使一國、一地區的發展更加均衡、更加環保、更加優化、更加包容。也就是說,創新發展對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具有很強的推動作用。
協調發展,注重的是更加均衡、更加全面。堅持協調發展,將顯著推進綠色發展和共享發展進程。更加註重生態保護、社會保護,是協調發展的題中之義。
綠色發展,注重的是更加環保、更加和諧。堅持綠色發展,將深刻影響一地區的發展模式和幸福指數。要想實現綠色發展,需要不斷地技術創新和理念創新。同時,綠色發展將顯著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使共享發展成為有質量的發展。
開放發展,注重的是更加優化、更加融入。堅持開放發展,將增強我國經濟的開放性和競爭性。開放發展是一國繁榮的必由之路。縱觀世界,凡是走封閉之路的國家,無一不是走向失敗國家的行列。開放發展,將使發展更加註重創新,更加重視生態文明的影響,更加有利於實現共享發展。
共享發展,注重的是更加公平、更加正義。堅持共享發展,是堅持其他四種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一切的發展,都是為了人的發展。堅持共享發展,將為其他四種發展提供倫理支持和治理動力。
五大發展理念缺一不可。哪一個發展理念貫徹不到位,發展進程都會受到影響。唯有統一貫徹,出實招、破難題,才能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2、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科學體現是什麼
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極大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為我們黨帶領全國人民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階段的偉大勝利,不斷開拓發展新境界,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其重大意義正如全會所指出,這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影響將十分深遠。
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的東西。發展理念是否對頭,從本質上決定著發展成效。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鮮明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集中體現了今後五年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這是我們黨的重大理論創新,也是這次全會的重大貢獻和突出亮點。把握「五大發展理念」這個貫穿於「十三五」規劃《建議》的靈魂和主線,就要在深刻認識新的發展理念的極端重要性和現實針對性的同時,深刻領會和把握其科學內涵。
創新發展,就是要更換「發動機」,注重解決培育發展新動力問題。隨著改革列車駛入深水區、爬坡道,可持續發展對「發動機」的要求愈來愈高,我們創新能力不強、「發動機」動力不匹配的問題日趨凸顯出來。從根本上解決動力不足的問題,就必須更換「發動機」,實現發展動力轉換。要把發展動力主要依靠資源和低成本勞動力等要素投入轉向創新驅動,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形成有利於創新的體制架構,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要緊緊抓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激發創業創新活力,拓展發展新空間,培育發展新動力,加快實現發展動力轉換。
協調發展,就是要「補短板」,注重解決發展不協調不平衡問題。管理學上有一個「木桶定律」,也叫「短板效應」,是說一隻木桶盛水的多少,並不取決於桶壁上最高的那塊木板,恰恰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當前,我們在社會事業發展、生態環境保護、民生保障等方面還存在著一些明顯的短板,比如農村貧困人口脫貧就是一個突出的短板。為此,我們要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問題,切實強化短板意識,堅持區域協調、城鄉一體、物質文明精神文明並重、經濟建設國防建設融合,在協調發展中拓展發展空間,在加強薄弱領域中平衡發展結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緊緊扭住短板,全力做好補齊短板這篇大文章。
綠色發展,就是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注重處理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問題。綠色發展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我們要從國家和民族永續發展的高度,從對全球生態安全的歷史擔當和對人民期盼的時代回應的高度,把握綠色發展理念的精髓,看待和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要從無節制的向自然單向索取,轉向有序有度利用自然,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不考慮生態和環境後果,盲目上馬高耗能、高污染的項目,雖然可以帶來暫時的政績和經濟效益,但無異於殺雞取卵、竭澤而漁,勢必給環境和社會帶來持久戕害。當前,我國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等問題十分嚴峻,人民群眾對清新空氣、干凈飲水、安全食品、優美環境的要求越來越強烈。為此,經濟發展決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低碳循環可持續發展,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努力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開放發展,就是要在「引進來」「走出去」上雙向發力,注重解決好發展的內外聯動問題。當前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世界經濟深度調整,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相互聯系相互影響日益加深,對外開放必須從軟體硬體上全面「提速升級」,充分考慮國內國際經濟聯動效應。只有在「提速升級」中增強駕馭和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和兩類規則的本領,才能在培育我國參與和引領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中掌握主動權、佔領制高點。因此,必須堅持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堅持內外需協調、進出口平衡、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引資和引技引智並舉。引進來,就要擴大開放領域,放寬准入限制,重點吸收外資搭載的技術創新能力、先進管理經驗以及高素質人才;走出去,就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帶動,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產品供給,推動裝備、技術、標准、服務走出去,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價值鏈、物流鏈,協同推進戰略互信、經貿合作、人文交流,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
共享發展,就是要把「蛋糕」分配好,注重解決好社會公平正義問題。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是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重要體現。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的「蛋糕」不斷做大,但分配不公問題還比較突出,收入差距、城鄉區域公共服務水平差距較大。為此,我們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從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公平正義問題入手,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增加公共服務供給,提高公共服務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健全再分配調節機制,明顯增加低收入勞動者的收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形成兩頭小、中間大的橄欖型收入分配格局;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注重機會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形成人人共享發展成果的良性生態鏈。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這五大發展理念,是相互貫通、相互促進的有機整體,統一於「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我們要深入領會,提高貫徹「五大發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自覺用新的發展理念規劃發展、引領發展、推動發展。
3、如何理解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這五大新的發展理念。要求2000字。
關於創新發展
創新,意味著經濟發展動力機制的轉換。創新發展理念不限於我們平常講的狹義上的科技創新。從《建議》提出的創新發展理念上看,至少包括以下多個內涵:首先是一個整體和全局的宏觀概念,內容極其豐富,豎到底、橫到邊,立體化、全覆蓋。正如全會提出的,「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第二是一個發展模式和發展類型的理論概括,這種模式,《建議》命名為「引領型發展」。這個新命名,發人深省,顯然是針對原先「跟隨」和「模仿」發展類型方面存在的問題。這種「引領型發展」,創新必須成為發展基點,在創新的體制架構下,更多依靠創新驅動、發揮先發優勢引領經濟發展;第三,在微觀層面上,要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釋放新需求,創造新供給,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第四,在中觀層面上,拓展發展新空間,形成沿海沿江沿線經濟帶為主的縱向橫向經濟軸帶,培育壯大若乾重點經濟區;第五,在產業布局上,涵蓋一、二、三產在內的各個產業創新戰略布局;第六,在戰略重點上,緊跟科技發展新趨勢,提出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實施一批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在重大創新領域組建一批國家實驗室,積極提出並牽頭組織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第七,在構建創新發展體制上,提出加快形成有利於創新發展的市場環境、產權制度、投融資體制、分配製度、人才培養引進使用機制;第八,在政府作用上,強調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提高政府效能,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建立健全現代財政制度、稅收制度,改革並完善適應現代金融市場發展的金融監管框架;第九,在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方式上,提出在區間調控基礎上加大定向調控力度,減少政府對價格形成的干預,全面放開競爭性領域商品和服務價格。這樣看來,創新發展放在五大發展理念之首,就有著統領發展全局的意義。創新發展,包括著發展本身的創新、改革方式的創新、宏觀調控的創新。創新發展,意味著動力機制的轉換,與傳統資本對利潤追求不同,創新的動力不能用經濟人動機來解釋,熊彼特對此做過專門的解釋。
關於協調發展
協調一般是指各主體之間行為的相互適應、避免相互掣肘。協調發展新理念,不僅包括部分之間的靜態協調,還包括部分與整體的協調整合。強調的是全局下和整體中多方面、各層次、全方位的動態平衡和結構優化;同時,協調必須促進發展,部分之間的協調,必須著眼於整體實力的提升,包括在協調發展中拓寬發展空間,在加強薄弱領域中增強發展後勁。《建議》強調,必須著眼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國家軟實力,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協調發展,涵蓋了區域協調發展、城鄉協調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軍民融合發展。而我們現實的經濟發展,各方面都還存在著大量的不協調,部門分割、地方封鎖、行政藩籬等掣肘的現象還處處可見,阻礙著經濟發展。從人類發展的歷史看,分工與協作產生新的生產力;在現代市場經濟中,這一原理會以新的表現形式發生作用;在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協調發展一定會釋放出新的生產力發展的巨大潛能。協調發展的本質是實現經濟按比例發展客觀規律的要求,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實現無計劃按比例,是一次偉大的創新,也面臨著極大的挑戰。
關於綠色發展
綠色發展的本質是處理好發展中人與自然的關系。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但過去的高速發展,在獲得經濟增長帶來的巨大利益的同時,也極大地破壞了這個基本條件。不但經濟發展越來越受到資源短缺、資源告罄的制約,難以持續;而且基本生活條件也受到嚴重威脅,人們已經身陷其中、深受其害、難以忍受。所以,過去與發展不直接相干、甚至相悖的生態保護,今天必須與發展統一起來,形成緊緊結合在一起的復合概念——綠色發展。生態保護、環境建設本身就是一種發展,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正如《建議》指出的,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關於開放發展
經歷閉關鎖國的中國,已經感受到開放帶來的巨大利益,歷史已經給出明確結論: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但我們在開放上也還有許多需要改進、完善之處;還有許多短板需要補齊。特別是在經濟發展新常態的背景下,更要把開放發展作為新的發展理念。開放發展,把開放和發展合成一個概念,作為一種理念,意義深刻。正如《建議》指出的:必須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堅持內外需協調、進出口平衡、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引資和引技引智並舉,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產品供給,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
關於共享發展
共享是人類對理想社會的美好追求,是社會主義的真諦,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改革開放初提出的允許一部分人依靠辛勤勞動先富起來的大政策,就是要通過先富帶動後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在我們即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刻,提出共享發展理念,不僅是強調共同富裕發展目標的實現,而且賦予了發展動力、發展過程、發展方式和發展性質的新內涵。共享發展,不能僅僅理解為發展後對發展成果的共享,而是把共享賦予發展的全過程,形成共享式發展。正如《建議》指出的: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共享發展理念的指導下,要做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增強發展動力,增進人民團結,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五大發展理念,是一個彼此之間有聯系、成結構的體系,除分別認識理解外,還要整體把握。要看到,每個發展理念,都對其它發展理念有滲透、有體現,都不會孤立存在。
要從整體上認識和把握五大發展理念之間的內在關聯和整體結構
對新理念的牢固樹立和切實貫徹,前提是對五中全會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真正理解。因此必須對五大理念逐條分析,每一條都要明確其理念提出的針對性,在正向理解的同時,必須進行逆向思考,發現我們原有發展中的偏誤和短板,分析問題的成因,理解發展的新思路、新路徑;同時,要從整體上認識和把握五大發展理念之間的內在關聯和整體結構。
4、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 五大理念分別解決什麼問題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理念分別解決:發展動力問題、發展不平衡問題、人與自然和諧問題、發展內外聯動問題、社會公平正義問題。
1、發展動力問題
創新,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動力問題,在國際發展競爭日趨激烈和我國發展動力轉換的形勢下,只有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形成促進創新的體制架構,才能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
2、發展不平衡問題
協調,注重的是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只有堅持區域協同、城鄉一體、物質文明精神文明並重、經濟建設國防建設融合,才能在協調發展中拓寬發展空間,在加強薄弱領域中增強發展後勁。
3、人與自然和諧問題
綠色,注重的是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問題,只有堅持綠色富國、綠色惠民,為人民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才能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富強、中國美麗。
4、發展內外聯動問題
開放,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只有豐富對外開放內涵,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協同推進戰略互信、經貿合作、人文交流,才能開創對外開放新局面,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
5、社會公平正義問題
共享,注重的是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只有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才能真正體現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
5、什麼是協同創新
「協同創新」是指創新資源和要素有效匯聚,通過突破創新主體間的壁壘,充分釋放彼此間「人才、資本、信息、技術」等創新要素活力而實現深度合作。
協同創新是各個創新主體要素內實現創新互惠,知識的共享,資源優化配置,行動最優同步、高水平的系統匹配度。而協同創新的有效執行關鍵在於協同創新平台的搭建,可以從兩方面對協同創新平台進行宏觀布局。
一是面向科技重大專項或重大工程的組織實施,建設一批可實現科技重點突破的協同創新平台,二是面向產業技術創新,建設國家層面支撐產業技術研發及產業化的綜合性創新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產業化。
(5)協作共享創新擴展資料根據教育部「2011計劃」重大需求的劃分,協同創新中心分為面向科學前沿、面向文化傳承創新、面向行業產業和面向區域發展四種類型。
主要特點有兩點:
1、整體性,創新生態系統是各種要素的有機集合而不是簡單相加,其存在的方式目標功能都表現出統一的整體性;
2、動態性,創新生態系統是不斷動態變化的,因此協同創新的內涵本質是:企業、政府、知識、 大學、研究機構、 中介機構和用戶等為了實現重大科技創新而開展的大跨度整合的創新組織模式,協作開展產業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產業化活動,是當今科技創新的新範式。
6、創新協調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是什麼?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長遠的導向,具有戰略性、綱領性、引領性。新發展理念,指明了「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的發展思路、發展方向和發展著力點,要深入理解、准確把握其科學內涵和實踐要求。
1、創新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動力問題。我國創新能力不強,科技發展水平總體不高,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不足,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遠低於發達國家水平,這是我國這個經濟大個頭的「阿喀琉斯之踵」。
2、協調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我國發展不協調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突出表現在區域、城鄉、經濟和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等關繫上。
在經濟發展水平落後的情況下,一段時間的主要任務是要跑得快,但跑過一定路程後,就要注意調整關系,注重發展的整體效能,否則「木桶」效應就會愈加顯現,一系列社會矛盾會不斷加深。
3、綠色發展注重的是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問題。我國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問題十分嚴峻,人民群眾對清新空氣、干凈飲水、安全食品、優美環境的要求越來越強烈。
4、開放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現在的問題不是要不要對外開放,而是如何提高對外開放的質量和發展的內外聯動性。
我國對外開放水平總體上還不夠高,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能力還不夠強,應對國際經貿摩擦、爭取國際經濟話語權的能力還比較弱,運用國際經貿規則的本領也不夠強,需要加快彌補。
5、共享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我國經濟發展的「蛋糕」不斷做大,但分配不公問題比較突出,收入差距、城鄉區域公共服務水平差距較大。在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上,無論是實際情況還是制度設計,都還有不完善的地方。
發展歷史
2015年10月,總書記在關於《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的說明中指出: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的東西,是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
2015年10月29日,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鮮明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新發展理念符合我國國情,順應時代要求,對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厚植發展優勢具有重大指導意義。
2016年1月29日,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新發展理念就是指揮棒、紅綠燈。
2017年10月18日,總書記強調,要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在「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前增寫「貫徹新發展理念」。
2021年1月28日,總書記主持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強調: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 確保「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開好局起好步。
7、如何理解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
創新,放在之首,並且放在發展的核心,創新是民族之魂,中國的發展走到今天,走極端道路不行,因為中國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基礎建設已經完成,要實現質的突破,要靠創新來引領發展,舊的發展模式已經不行。所以,以創新來引領,這本身是新常態的要求,是實現突破的要求。
協調,協調就是個有機體,就是解決一個最大效益的問題。
綠色,就是實現低投入、高產出,就是宜居,就是提高生活品質。
開放,是改革開放以來幾十年取得經驗的體現、著眼點,只有堅持開放的道路,才能走得更快、上得更高。中國要走向大國,大國不開放是不行的,閉關鎖國不會成功,所以要開放。
共享,就是發揮社會制度優越性,讓全民享受發展中的紅利。所以唯有共享,才能體現制度的優越性,才能讓人民感覺到發展的意義和價值。
「五大理念」就是解決怎麼發展和發展為了誰的問題,這個本質搞清,發展就不會走偏,「五大理念」就會緊緊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