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繪科技創新
1、北京土地資源利用現狀如何?其特點、利用手段、經濟利益是什麼,請舉例說明
北京的西北部,北部,東北部,多山地,且為北京水源供給地,農業佔有率不多,多為山間種植果樹,平原種植農作物。
北京的西南部,南部,東南部,東部,有農業,但隨著經濟發展,多數農民已經不靠農業。
隨著城市擴大化,未來20年裡,北京農業用地會很少,取代的是現在作為郊區農業地區的新型衛星城。
2、國家測繪局2011年5月13日正式對外發布,歷時3年科技攻關,打破西方技術壁壘,由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牽頭承
(1)①創新是力量之源,發展之基。科技前進的每一步都是追求創新的結果。科技發展靠創新,科學的本質是創新。科技發展靠創新,社會生活的每一步都呼喚著創新。②與時俱進是時代發展的要求,不斷創新是科技發展的主旋律。
(2)「略」。
(3)①好奇心是創新的最初動力,生活中要把好奇轉化為興趣,進而發展為志趣,實現創新。 ②讓創新思維閃光:要善於觀察、大膽想像和培養自己的求異思維。善於觀察、見微知著,是產生創新思維的重要前提。想像是創新的先導。求異思維是孕育一切創新的源頭。 ③積累知識,勇於實踐。知識是創新的前提。另外必須學以致用、勇於實踐。
3、武漢大學的測繪怎麼樣
武大測繪,以前的武測,可以不誇張的告訴你:亞洲第一!武測自己當時就是211工程大學,測繪工程全國無敵,號稱亞洲第一。不過你要知道這樣一個事實:武測學生就業絕對沒問題,但是搞測繪的工作環境還是很苦的,所以也不是很多高分學生願意去。。。對於愛好測繪的同學,武大測繪工程絕對是最好的選擇!
國際測繪界的三強之一「武漢大學測繪學科整體水平達到國內領先和國際著名大學同類學科先進水平,成為在國際上有較大影響力和知名度的優勢學科。」2002年,專家在評估驗收「211工程」建設項目的測繪學科建設時如此評價。專家們指出,該校理論研究和技術創新面向測繪行業和國家經濟建設,解決了一系列關鍵技術問題,多項技術屬於世界首創;取得了一批達到國際領先或先進水平的重大標志性成果,極大地促進了我國測繪科學技術和產業的發展;在促進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和社會可持續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2001年國家重點學科評審中,武漢大學共有20個學科入選,而構成測繪學一級學科的三個二級學科———攝影測量與遙感、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分別以86%、100%、93%的得票率免答辯全部入選,充分顯示了學校在該領域的雄厚實力和顯著優勢。
正是武漢大學的這種優勢使我國成為國際測繪界公認的三強之一。世界銀行曾聘請澳大利亞昆士蘭技術大學的庫比克教授到武大講學,這位國際測繪界的知名教授在給世界銀行的評價報告中說:該校的攝影測量與遙感專業可以與世界上第一流大學的相應專業,如:美國加州大學、緬因州大學、荷蘭德耳夫特大學和德國斯圖加特大學相媲美。美國攝影測量與遙感學會前主席莫倫教授和奧地利維也納工業大學前校長克勞斯教授在訪問武大後都說:「真羨慕你們做了我們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學會前主席、日本東京大學村井俊治教授在日本雜志上著文稱贊武大先進的航測理論和技術,稱其「數字影像匹配和在遙感與GIS中應用數學形態學等要比我們日本強得多。」荷蘭國際航天測量與地學學院院長貝克教授來訪時說,貴校為國際科技合作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突出的貢獻,從而成為全世界的測繪之都。
4、大數據時代測繪地理信息如何發展
地理信息產業發展趨勢向好 「互聯網+測繪」將成行業新常態地理信息產業,是以現代測繪技術、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和網路技術相結合而發展起來的綜合性產業。既包括
GIS(地理信息系統)產業、衛星定位與導航產業、航空航天遙感產業,也包括傳統測繪產業和地理信息系統的專業應用,還包括LBS(基於位置服務)、地理信息服務和各類相關技術及其應用。
隨著網路技術的不斷發展,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地理信息軟體也應推動地理信息獲取、處理、管理和網路化分發服務軟體產品的集成,重點發展基於下一代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等,適應雲計算技術、時空技術、三維技術等的地理信息系統軟體產品。
地理信息產業總產值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地理信息產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底,行業內企業達2萬多家,從業人員超過40萬人,年產值近2,600億元。新應用、新服務不斷產生,互聯網搜索和電子商務提供商、通信服務提供商、汽車廠商等紛紛涉足地理信息應用領域,形成了遙感應用、導航定位和位置服務等產業增長點。
到2020年,政策法規體系基本建立,結構優化、布局合理、特色鮮明、競爭有序的產業發展格局初步形成,互聯網搜索和電子商務提供商、通信服務提供商、汽車廠商等紛紛涉足地理信息應用領域,新應用、新服務不斷產生,形成遙感應用、導航定位和位置服務等產業增長點。2016
年4360億人民幣,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0%,到2020年地理信息產業的總產值規模將達到9040.90億人民幣,未來10年,地理信息產業總產值將保持穩定高速的年均增長率,到2021年形成萬億元的年產值。
地理信息服務業服務總值持續快速增長,2020年將達1,736億元
地理信息服務業是地理信息產業的核心部分,近年來,隨著「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的提出,不動產統一登記等一系列國家重大項目和重點工作的啟動,國家現代測繪基準體系基礎設施建設的推進,基礎地理信息數據更新速度的加快,數字城市及智慧城市應用范圍的不斷擴大,地理信息服務總值持續快速增長。
同時,隨著地理信息的不斷發展,新應用、新服務不斷產生,互聯網搜索和電子商務提供商、通信服務提供商、汽車廠商等紛紛涉足地理信息應用領域,形成了遙感應用、導航定位和位置服務等產業增長點。參與主體的多樣化結合商業模式的創新,地理信息產業正逐步走向應用多元化、深度化的時代,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斷提高。
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大型互聯網企業積極進軍地理信息產業,給傳統的中小地理信息企業帶來了不小的競爭壓力,導致了企業競爭的加劇,但同時也為加快產業提質增效和地理信息企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強大外力。今後,產業的發展應是「互聯網+
」驅動下的有質量、有效益的創新發展。
地理信息服務業未來發展趨勢
產業鏈將進一步延伸
在大數據時代,基於物聯網、雲計算、互聯網技術發展的大數據技術將對地理信息服務業產業鏈的各個環節產生全方位的影響,引起地理信息服務業產業鏈結構的調整。
產業鏈結構的調整主要表現為產業鏈變長的趨勢。在大數據時代,地理大數據分析與挖掘可以直接創造價值,為用戶提供服務。而地理大數據分析與挖掘需要掌握專門的技術,可能還需要一定的行業背景,因此很可能發展成為一個獨立增值的產業鏈環節。此外,地理數據與其他大數據的集成,地理大數據的存儲、管理與運營都需要專門的設備和技術,在大數據時代,也很有可能發展成為一個獨立的產業鏈環節。
「互聯網+測繪」將成行業新常態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時代的深刻變革,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智能化技術的發展對測繪科學不斷滲透,地理信息服務業的產業結構、產品內容及服務范圍發生了重大變化,「互聯網+測繪」將成為地理信息服務業新常態。
行業內企業向綜合性和個性化方向發展
在大數據時代,以需求為導向的地理信息服務企業主要向兩個方向發展。一是綜合性,即地理信息服務企業提供的服務從單一內容的服務向多類型服務發展,從滿足單一需求向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發展,從提供某一種產業活動向提供多種產業活動發展。地理信息服務企業的綜合化發展趨勢同時也順應和體現了地理信息技術的發展趨勢。
近年來,3S技術趨於融合發展,地理信息服務領域的內外業一體化、軟硬體一體化也更加明顯,同時,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的發展,也使地理信息服務企業提供應用整體解決方案服務成為可能。二是個性化,在大數據時代,利用大數據發現需求、挖掘各類信息、解決各類問題的需求將迅速增長,公眾用戶的個性化產品發展空間廣闊。
5、測繪作為傳統學科,其未來的發展前景如何?
測繪行業,是不被別人重視的行業。其實測繪行業大有可為,特別是現在環保當先的形勢。國家上大的項目,大的工程,要佔用土地的,都要經過測繪。測測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對自然生態的影響,例如,這個項目在一座山上,那麼這個項目對這座山有什麼影響?!對這座山的水土有什麼影響?!對這座山的動物植物有什麼影響?!這是要預先估計到的!如果這個項目在一條河邊,那麼這個項目對這條河的河水、流量、流向以及這條河的生物有什麼影響?這些都是要預先評估的!如果這個項目在居民區,那麼這個項目對周圍的居民有什麼影響?等等如此類推,測繪測評這個行業不可缺!
6、省測繪局屬於什麼性質的單位,這個單位如何?測繪局和國土局的關系?
1、省測繪局的性質:省測繪局是省國土資源廳的下屬單位屬於事業編制,通常由財政撥款,應該是收入比較穩定的單位;
2、和國土局的關系:測繪局進行的是國土及相關工程測繪,不負責任國土管理事宜;國土局機關屬於行政編制,主要職能則是履行國土管理職責。
3、其主要職責如下:
(一)起草測繪地方性行政法規和政府規章草案,研究擬訂本省測繪事業發展規劃、測繪行業管理政策、技術標准並監督實施。
(二)負責組織和管理本省基礎測繪、行政區域界線測繪、地籍測繪和其他全省性或重大測繪項目,建立健全和管理本省測繪基準和測量控制系統,負責組織實施「數字湖北」地理空間框架建設工作,擬訂地籍測繪規劃、技術標准和規范,並按規劃組織管理地籍測繪,確認地籍測繪成果,會同有關部門擬訂省級基礎測繪規劃和年度計劃,指導市縣基礎測繪規劃及年度計劃編制。
(三)承擔規范測繪市場秩序的責任。負責測繪資質資格管理工作,負責全省測量標志的保護工作,審核並根據授權發布本省重要地理信息數據,組織查處重大測繪違法案件,負責有關行政復議,監督管理測繪成果質量和地理信息獲取與應用等測繪活動,組織協調地理信息安全監管工作,審批對外提供測繪成果和外國組織、個人來鄂測繪。
(四)承擔組織提供測繪公共服務和應急保障的責任。承擔地理信息管理的職責,組織、指導基礎地理信息社會化服務,監督管理地理信息的獲取與開發應用,管理測繪航空攝影。
(五)負責組織重大測繪科研項目及測繪科技創新相關工作,指導、組織、開展測繪基礎研究、重大測繪科技攻關、科技推廣和成果轉化,組織開展測繪對外合作與交流。
(六)負責管理基礎測繪成果,指導、監督各類測繪成果的管理,監督實施測繪成果的匯交、測繪成果資料的保密安全。
(七)承擔地圖管理的責任。監督管理本省地圖市場,承辦地圖編制管理相關工作,審查向社會公開的地圖、管理並審核地名在地圖上的表示。
(八)負責管理省級測繪事業經費和專項資金。
(九)承辦上級交辦的其他事項。
(6)測繪科技創新擴展資料:
省測繪局內設機構:
一、辦公室主要職責
1、負責機關文電、會務、機要、檔案等機關日常運轉工作;
2、承擔信息、保密、信訪、保衛、政策研究、政務公開、對外聯絡等工作;
3、承擔機關日常工作協調和督查督辦;
4、指導、協調測繪新聞宣傳工作;
5、協調機關電子政務及行政後勤管理工作。
二、規劃財務司主要職責:
1、歸口管理測繪發展戰略研究和測繪規劃工作;
2、組織編制測繪事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全國基礎測繪規劃、重點測繪項目規劃及測繪生產技術更新改造規劃;
3、擬訂全國基礎測繪年度計劃草案和國家測繪局固定資產投資計劃;
4、管理國家測繪事業費、專項資金等國家財政資金並監督檢查使用情況;
5、負責測繪部門預算、決算管理工作;承擔測繪部門政府采購、國有資產管理工作;
6、指導測繪綜合統計工作。
三、國土測繪司主要職責
1、研究擬訂全國基礎測繪、測繪質量監督管理的政策和規章制度;
2、組織起草國家基礎測繪和國家航攝規劃,管理國家基礎測繪項目立項工作,組織編制國家基礎測繪、國家基礎航空攝影及航天遙感影像訂購年度計劃;
3、負責國家基礎測繪、國界線測繪、行政區域界線測繪、地籍測繪和其他全國性或重大測繪項目的組織和管理;
4、管理、維護國家測繪基準和測量控制系統,承擔採用國際坐標系統、建立獨立平面坐標系統的審批和監管工作;承辦民用測繪航空航天攝影與遙感的監督管理;
5、歸口負責測繪衛星數據獲取的管理工作;
6、監督指導全國測繪質量和測繪計量檢定工作;
7、負責局屬單位測繪安全生產管理工作。
7、本次登頂在哪些方面實現技術創新和突破?
本次珠峰高程測量工作重點在以下五方面實現技術創新和突破:
一是依託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開展測量工作;
二是國產測繪儀器裝備全面擔綱本次測量任務;
三是應用航空重力技術,提升測量精度;
四是利用實景三維技術,直觀展示珠峰自然資源狀況;
五是登頂觀測,獲取可靠測量數據。
北京時間5月27日凌晨2:00許,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活動宣布正式開始沖頂。登山隊員從海拔8300米的突擊營地出發,預計5月27日上午登上珠峰峰頂。
(7)測繪科技創新擴展資料
2020珠峰高程測量
從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了解到,測量登山隊員16日14時從海拔5200米的珠峰登山大本營出發,再次向珠峰發起挑戰。
國家體育總局登山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勇峰說,如果天氣條件允許,測量登山隊有望於22日登頂。
據了解,從珠峰登山大本營出發,一般要經過約一周時間才能到達峰頂,期間要經過位於海拔5800米、6500米、7028米、7790米和8300米的五個營地。沖頂當日,登山者一般於凌晨從海拔8300米的突擊營地出發,上午天氣相對好時登頂,隨後下撤。
此前,由於攀登路線積雪過深,有流雪危險,登山隊推遲了原定的攀登計劃,9日從海拔6500米的前進營地下撤休整。12日,修路(即在山體上鋪設路繩以保證後續登山者安全攀登)隊員嘗試打通從海拔8300米至峰頂的路線,但因高空風力過大,也決定下撤。
據了解,測量登山隊此次同時參考西藏氣象部門提供的珠峰北坡,以及瑞士專業登山氣象機構提供的南坡天氣預報,以綜合判斷沖頂最佳天氣時機。
8、劃重點丨測繪地理信息「十三五」規劃說了啥
一、發展現狀與面臨形勢(一)「十二五」主要成就發展方向更加明確。確立了「全力做好測繪地理信息服務保障,大力促進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盡責維護國家地理信息安全」的發展定位,明確了測繪地理信息總體發展思路。發展基礎更為堅實。統籌建成2200多個站組成的全國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網,基本形成全國衛星導航定位基準服務系統。實現我國陸地國土1:5萬基礎地理信息全部覆蓋和重點要素年度更新、全要素每五年更新,基本完成省級1:1萬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建設。「資源三號」衛星影像全球有效覆蓋達7112萬平方千米,後續星研建進展順利。「天地圖」實現30個省級節點、205個市(縣)級節點與國家級主節點服務聚合,形成網路化地理信息服務合力。333個地級城市和476個縣級城市數字城市建設全面鋪開。全國智慧城市試點取得階段性成果。完成了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形成了天空地一體化的數據獲取能力。測繪科技創新能力穩步提升,機載雷達測圖系統、大規模集群化遙感數據處理系統、無人飛行器航攝系統等方面建設取得重要突破,研製的30米解析度全球地表覆蓋數據產品在國際上產生重要影響。全面改革扎實推進。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取消和下放1/3行政審批事項。政企分離和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積極推進。積極引導地理信息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共建科技創新平台。修訂印發《地圖管理條例》,推進《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修訂。國家版圖意識宣傳教育不斷深化,地圖市場特別是互聯網地圖市場更加規范。服務成效日益彰顯。形成1000多個基於「天地圖」的業務化應用。累計開發數字城市應用系統超過5600個。為APEC會議、第三次經濟普查、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不動產登記等重大事項和各級政府決策、環境治理等重要方面提供高效有力的技術支持與產品服務。地理信息產業形成千億級的產業規模。(二)「十三五」發展形勢經濟社會發展對測繪地理信息提出新需求。「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等重大戰略實施,為創新地理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模式,全方位做好支撐保障提出更高要求。拓展我國經濟發展空間、實施「走出去」戰略和促進海洋經濟發展,需要進一步拓展測繪地理信息覆蓋范圍。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推進「多規合一」,需要加快提升測繪地理信息工作的深度和廣度。落實「互聯網+」、「中國製造2025」、「促進大數據發展」等行動計劃,為發展地理信息產業提供了更加廣闊的舞台。總體國家安全觀賦予測繪地理信息新使命。地理信息作為國家重要的基礎性、戰略性信息資源,在維護國家安全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今後一個時期,為應對地緣政治壓力、保障邊境地區穩定、維護我國海洋權益和全球戰略利益,需要進一步加強海洋、邊境地區乃至全球的地理信息資源開發建設。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為測繪地理信息發展注入新動力。我國測繪地理信息技術與以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融合,催生各種地理信息新應用、新產品和新服務。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現代測繪基準體系、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台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機載雷達、無人機、傾斜攝影等新型技術裝備在測繪地理信息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將極大地提升生產服務的質量和效率。二、總體要求(一)指導思想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按照「加強基礎測繪、監測地理國情、強化公共服務、壯大地信產業、維護國家安全、建設測繪強國」的總體發展思路。(二)基本原則——堅持科學發展。——堅持深化改革。——堅持法治建設。(三)發展目標到2020年,形成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測繪地理信息管理體制機制和國家地理信息安全監管體系,構建新型基礎測繪、地理國情監測、應急測繪、航空航天遙感測繪、全球地理信息資源開發等協同發展的公益性保障服務體系,顯著提升地理信息產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使我國測繪地理信息整體實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開創測繪地理信息事業發展的新格局。——地理信息資源更加豐富。統籌建成2500個以上站點規模的全國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網,陸海一體的現代測繪基準體系進一步完善。獲取「一帶一路」沿線及重點區域的地理信息資源。海洋地理信息資源開發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基礎地理信息、地理國情信息、應急測繪保障信息等資源實現有效融合。——公共服務保障更加有力。基礎測繪成果供給更加有效。向相關行業和社會公眾提供高精度位置服務的能力全面形成。地理國情監測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實現監測業務常態化。基本建成4小時抵達80%陸地國土和重點海域、覆蓋全國的應急測繪體系。「天地圖」具備全球地理信息服務能力。建成一批智慧城市時空信息雲平台。——自主創新能力明顯提高。科技體制改革、自主創新和成果轉化等取得重大突破,市場導向的技術創新機制更加健全,人才、資本、技術、知識自由流動,企業、科研院所、高校、事業單位協同創新,科技創新資源配置更加優化,自主創新效率顯著提升。測繪地理信息標准體系更加科學完善。——依法行政能力全面提升。測繪地理信息法律規范體系更加完備,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測繪地理信息市場體系基本形成。——產業競爭能力顯著增強。地理信息產業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2020年總產值超過8000億元,培育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和較好成長性的創新型中小企業,形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自主品牌。三、重點任務打造由新型基礎測繪、地理國情監測、應急測繪、航空航天遙感測繪、全球地理信息資源開發等「五大業務」構成的公益性保障服務體系。(一)推進新型基礎測繪建設按照陸海兼顧、聯動更新、按需服務、開放共享的要求,構建以北斗衛星以及自主技術裝備為主要支撐的現代測繪基準體系。1、加快現代測繪基準體系建設 實現我國地心坐標框架的動態維持與更新,形成覆蓋全國的分米級實時位置服務能力,全面提升基準和位置服務水平。統籌開展全國似大地水準面精化工作,建成新一代全國統一的厘米級似大地水準面。完善國家重力基準,開展重力空白區航空重力測量,構建新一代高階重力場模型。建立國家測繪基準資料庫,提升測繪基準成果的管理和社會化服務水平。強化國家、行業及地方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的統籌管理、資源整合、數據共享,加強測繪基準服務機構建設,制定相關管理制度、建設標准和技術規范,形成一體化管理和協同服務機制。深入推進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應用,拓展測繪地理信息領域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業務范圍、產品體系和服務模式。2、加強基礎地理信息資源建設擴大高精度基礎地理信息覆蓋范圍,實現省級基礎地理信息對陸地國土必要覆蓋,市縣級基礎地理信息對全國縣級以上城鎮建成區全面覆蓋。完善基礎地理信息數據聯動更新機制,持續做好國家級基礎地理信息重點要素年度更新,省級基礎地理信息按需更新,城市重點區域大比例尺基礎地理信息及時更新。進一步加強邊疆地區、農村地區、自然災害頻發地區基礎測繪工作。持續推進我國海島(礁)測繪工作。組織開展海洋地理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戰略研究和規劃編制工作,沿海地區根據需要組織開展沿海灘塗、近海海域等測繪工作。持續開展極地測繪工作,提升服務極地考察活動能力。繼續推進內陸水體水下地形測繪。加快開展地下管線測繪,構建地下管線信息系統。3、開展新型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建設優化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模型與結構,豐富數據內容,拓展社會、經濟、人文、資源、環境等要素,建成綜合性強、應用面廣、標准化程度高的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體系,形成全國基礎測繪成果「一個庫」。選擇合適地區開展新型基礎測繪試點。探索建立基於地理實體的成果採集和管理模式,逐步推動現有國家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向地理實體資料庫的轉型,實現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的集成應用和聯動更新。(二)開展地理國情常態化監測形成一批具有影響力的監測成果。1、開展基礎性和專題性監測對我國陸地國土范圍的地形地貌、植被覆蓋、水域、荒漠與裸露地等自然地理要素以及與人類活動密切相關的交通網路、居民地與設施、地理單元等人文地理要素開展基礎性監測。適時開展「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及國家級新區建設格局、全國地級以上城市空間格局、生態安全屏障建設、海岸帶保護利用狀況等專題性監測。開展地理國情監測服務於空間性規劃「多規合一」和主體功能區建設,推進地理國情監測服務於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預警評價、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等生態文明體制改革重點領域。2、形成常態化監測支撐體系充分利用各種對地觀測技術手段,建立空天地多方位、立體化的地理國情監測網路。構建地理國情信息時空資料庫,建立地理國情信息在線服務平台。開展統計分析、數據挖掘和開發應用,形成多樣化的監測成果。完善地理國情監測的內容指標、技術規范、工藝流程,形成地理國情常態化監測能力。逐步完善地理國情監測組織實施、部門協作及信息發布等機制。推動各地將地理國情監測納入年度計劃和部門預算管理。(三)加強應急測繪建設1、建立應急測繪業務體系根據國家應急規劃和應急體系建設要求,完善應急測繪體制機制,重點加強聯動響應、資源統籌、數據服務以及日常運維等機制建設。按照上下協同、部門協作、軍民融合的原則,合理劃分保障區域,明確保障職責,布局國家應急測繪業務體系,建立健全應急測繪標准。加強應急測繪業務機構以及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重點增強國家和省級應急測繪專業力量。2、強化應急測繪綜合保障加強國家航空應急測繪能力,建設12個國家航空應急測繪保障區,重點裝備高性能無人機航空測繪應急系統。增強國家應急測繪現場勘測能力,建設3支國家應急測繪保障分隊,重點裝備多功能、集成化的地面採集與處理設備。提升國家應急測繪數據處理能力,重點加強數據快速處理、制圖、存儲和服務等系統建設。提高國家應急測繪資源共享能力,建成國家應急測繪資源數據共享網路及平台,豐富國家應急測繪基礎底圖資料庫。各地針對當地特點和需求,開展區域性應急測繪保障能力建設,加強協作,實現軍地、部門、區域應急測繪資源的高效共享和協同服務。(四)統籌航空航天遙感測繪進一步建立健全國家航空航天測繪遙感影像資料獲取的統籌協調和資源共享機制,實現多種類、多解析度航空航天遙感影像對重點區域的及時覆蓋,對陸地國土的全面覆蓋,以及對境外區域的有序覆蓋。1、加強航空航天遙感影像獲取和管理實現優於2.5米解析度衛星影像每年全面覆蓋陸地國土一次。獲取我國500萬平方千米優於1米解析度影像。加大城市地區優於0.2米解析度的航空影像獲取力度。推進機載激光雷達、傾斜攝影、航空重力等新技術生產應用。加強航空航天遙感影像獲取的統籌規劃,建立國家基礎航空攝影定期分區更新機制、航天遙感影像數據分級分區獲取機制。完善航空航天遙感影像的保管、提供、使用制度以及資料信息定期發布制度。2、強化航空航天遙感影像應用服務建立和完善系列測繪衛星應用系統,提升衛星測繪數據獲取、處理、提供的業務能力。完善航空航天遙感影像產品體系,加大立體測繪影像產品、專題應用產品及增值產品的開發力度。推進多感測器、多視角、多時相遙感影像數據的標准化處理,基於傾斜航空攝影測量、衛星立體測繪等技術,建設高識別度、高容量、高現勢性的三維實景中國影像資料庫及信息服務系統,形成常態化的航空航天遙感影像產品生產和分發服務能力。探索建立測繪衛星用戶委員會機制,理順衛星用戶與衛星運營單位之間的關系,促進衛星測繪應用的深度和廣度。(五)推進全球地理信息資源開發建立全球地理信息數據採集、管理與在線服務一體化的生產技術支持體系。1、加快全球地理信息資源建設加強全球地理信息資源建設的頂層設計,確定建設重點、細化建設內容、明確技術路線。加快形成全球多尺度地理信息數據快速採集與處理能力,逐步拓展全球地理信息資源的覆蓋和更新范圍。完成「一帶一路」沿線及重點區域約4500萬平方千米多解析度數字正射影像、數字地表模型及地理名稱等數據生產,開展中巴經濟走廊、東盟非盟等重要區域的數字高程模型、核心矢量要素、多時相地表覆蓋等數據生產。加快建立多解析度、多時相的全球地理信息資料庫,形成多尺度、多類型、多樣式的全球地理信息產品。2、強化全球地理信息服務應用依託國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台,構建境外分布式數據中心,形成全球地理信息服務能力。強化與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的集成,完善邊境地區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網,形成高精度位置服務能力。構建國產衛星海外接收站及處理系統,提高全球衛星資源接收處理能力。制定全球地理信息數據產品、生產工藝及應用服務標准規范。構建全球地理信息資源快速處理、高效管理、動態更新與實時服務的技術裝備體系。四、能力建設全面提升公共服務有效供給能力、基礎設施裝備保障能力、地理信息產業競爭能力、創新驅動發展能力和協調融合發展能力。(一)提升公共服務能力構建以「五大業務」為支撐的公益性服務體系,建立起保證基本公共需求和增強按需定製服務相協調的服務架構。1、加強公共服務的有效供給面向全社會對測繪地理信息的基本公共需求,深化供給側改革,強化新型基礎測繪和航空航天遙感測繪等普惠性服務的有效供給。擴展基礎測繪成果內容,發展以地理實體為主要表現形式的公共產品。推出標准化的三維實景影像產品,拓寬應用領域、提高應用頻次。加強服務流程信息化建設,簡化成果提供審批程序,提升公共服務效率。開展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等重大戰略的區域性地圖產品、反映國家輝煌成就地圖產品、國家大地圖集、城市地圖集等系列專題地圖編制工作。2、拓寬公共服務的發展空間針對經濟社會發展對測繪地理信息的多樣化需求,拓展定製化專題服務的領域。圍繞區域協調發展、國土空間開發、自然資源資產管理、生態環境保護、新型城鎮化建設等開展重要地理國情監測,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實施和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事項的落實。強化城市地下、水體水下應急測繪保障能力,做好基於地理空間的孕災環境分析和監測服務。拓展全球地理信息資源應用服務領域。在繼續做好數字城市地理空間框架建設基礎上,健全數字城市維護更新和管理應用的長效機制,推進智慧城市時空信息雲平台試點示範應用,提升對城市精細化管理的支撐能力。探索建立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等新型測繪地理信息公共服務供給模式,加強政府與企業在地理信息資源開發服務中的合作。3、提升網路化綜合服務水平強化「天地圖」公益性服務的戰略性地位。建設「天地圖」國家數據中心、區域數據中心,融合集成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地理國情信息時空資料庫、國家應急測繪基礎底圖資料庫等信息資源,整合政府部門權威信息和全球熱點地區重要信息,加強地理信息大數據開放共享和深化應用。加強涉密版、政務版「天地圖」的統籌建設,發揮其以地理信息聚合部門數據、促進部門之間信息共享的基礎平台作用。充分利用市場機制推動公眾版「天地圖」建設,惠及群眾生產生活。推出覆蓋全行業、一站式的地理信息資源目錄服務系統。(二)提升基礎設施裝備保障能力以加強重大技術裝備建設為重點,進一步完善測繪地理信息基礎設施,推動生產、服務技術體系的網路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改造,滿足「五大業務」協同發展的迫切需要。1、加快裝備現代化積極推動「資源三號」後續光學衛星和雷達衛星、重力衛星等的立項、研製和發射,逐步形成多源航天遙感數據獲取體系。加快建設多解析度、多感測器、全天候綜合航空遙感體系,大力發展長航時航空遙感平台,促進無人飛機、輕型飛機、浮空器等新型平台和機載激光雷達、重力儀、傾斜攝影儀等新型感測器的推廣應用,配套建設數據傳輸和通信指揮系統。加快推進地理信息地面獲取技術裝備的更新換代,提高水下、地下測量裝備水平。加強數據規模化快速處理系統建設,提高多源海量數據綜合處理的自動化、智能化和實時化水平。進一步完善測繪產品質量檢驗和測繪儀器計量檢測體系。探索建立衛星測繪應用系統等基礎設施建設的多元化投入機制。2、推進生產服務體系信息化加快生產流程的信息化改造,提升生產服務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整合核心技術、重大裝備、資料數據等方面資源,建設生產管理信息平台,形成生產原始資料數據集中管理、分布式處理、生產質量統一監管和生產成果集中入庫管理的信息化測繪地理信息生產布局。加強網路基礎設施建設,依託國家電子政務內外網資源,構建國家、省、市三級互聯互通的測繪地理信息傳輸網路。3、增強安全防護能力建設國家互聯網地理信息安全監管平台,形成由國家級互聯網地圖監管中心和省級互聯網監管分節點組成、上下聯動的監控網路。加強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建設和運行的安全管理,同步規劃、設計和建設相關安全基礎設施。加快開展網路基礎設施核查分類,完成網路基礎設施更新改造,大力推進行業等級保護和分級保護工作,加強關鍵網路基礎設施和重要信息系統安全保障。完善地理信息定密和新技術測繪成果公開使用政策,加強新型地理信息成果保密處理技術研究,促進地理信息安全使用。加強國家版圖意識宣傳教育,提高公民對地理信息安全維護的意識和能力。(三)提升地理信息產業競爭能力推動地理信息產業向價值鏈高端延伸,向精細化和高品質轉變。1、發展地理信息產業重點領域大力發展測繪遙感數據服務,開展測繪航空航天遙感數據的商業化獲取和增值服務,建成較為完整的測繪航空航天遙感數據獲取、處理、服務產業鏈,培育3-5 家測繪遙感數據服務龍頭企業。推動地理信息系統通用軟體開發應用,推進高性能遙感數據處理軟體以及行業領域應用軟體的產品化和產業化,培育2-3家以地理信息軟體開發和集成為核心業務的龍頭企業。引導和推進現代高端測繪地理信息技術裝備製造業的資源整合,緊密結合「中國製造2025」行動計劃,發展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端遙感技術裝備和高端地面測繪裝備生產製造企業。推進地理信息與導航定位融合服務類企業兼並重組,促進產業鏈各環節均衡發展。支持面向中亞-西亞、俄蒙日朝韓、東盟的北斗產業化應用。加快推進地理信息與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的融合,支持發展以移動通信網路、互聯網和車聯網為支撐,融合實時交通信息、移動通信基站信息等的綜合導航定位動態服務。積極發展測繪基準服務業。繁榮地圖出版業,發展地圖文化創意產業,形成地圖文化產業集群。2、優化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環境適度放寬地理信息成果使用許可和增值開發政策,支持充分利用基礎地理信息資源開展社會化應用和增值服務。建立健全地理信息獲取、處理、應用以及安全保密監管等相關配套制度措施。加快國產測繪遙感衛星數據有關政策研究制定,推進遙感數據的商業化應用。堅持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持續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健全市場准入和退出機制。繼續推進地理信息產業分類標准、產業單位名錄庫和統計指標體系建設,逐步完善統計工作機制。充分發揮相關學會、協會在促進產業發展中的作用。充分利用產業基金、產業基地等支持企業創新創業。(四)提升科技自主創新能力推進重點領域科技創新,提高測繪地理信息標准化水平,深化國際交流合作,提升科技創新的引領和推動作用。1、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完善測繪地理信息科研項目管理、科技成果登記與信息公開公示、成果轉移轉化統計和報告等制度,健全科學研究、信用評價、創新團隊認定、科技人才評價等方面的政策。優化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創新組織體系布局,加強測繪地理信息領域科研基地(平台)建設,積極開展創新聯盟、協同中心、創客或眾創空間等新型創新平台建設,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強化企業的技術創新主體作用,鼓勵參與制定科技規劃、政策和標准,支持申報國家和地方人才計劃、牽頭實施國家科技項目。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平台,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和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的科技型中小型地理信息企業。支持野外觀測台站、檢校場、大型科研儀器設施等科研條件平台的建設與共享。加強地理信息技術和知識產權交易平台建設。2、加強科技攻關和標准化以支撐重大工程和成果廣泛應用為重點,統籌優勢科技力量,著力開展地理國情監測、海洋測繪、全球地理信息資源開發、地下空間測繪等關鍵技術攻關。加強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以及移動互聯網等高新技術在測繪地理信息領域的應用研究,支持對大地測量基準、位置智能感知、遙感機理、數據挖掘與地理信息網路安全等方面的原始創新。加快測繪地理信息新型智庫建設,加強發展戰略研究。構建新型測繪地理信息標准體系。建立跨部門測繪地理信息標准化協調機制。完善測繪地理信息標准制修訂程序,重點研製地理國情監測、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等方面的標准,促進標准制定與科技創新和重大工程的相互轉化,發揮標準的技術考核作用。加強科技標准宣傳貫徹。開展測繪地理信息標准化綜合試點。3、深化國際交流合作推動地理信息技術、裝備、標准、服務「走出去」,積極接納發達國家的地理信息產業外包業務,開拓非洲、南美、東南亞等新興經濟體市場,深度融入全球地理信息產業鏈、價值鏈。繼續引進、消化、吸收國際先進技術,深化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及人才國際交流。積極參與全球及區域性測繪科技合作計劃和國際測繪地理信息標准制訂,爭取主導編制4項國際標准,參與制修訂國際標准化組織(ISO/TC211)主導的30%以上國際標准。根據受援國意願和我對外戰略需要,研究推動向相關國家提供測繪項目、技術、人才等方面的援助。(五)提升協調融合發展能力促進各地區測繪地理信息事業協調發展。進一步打破軍民測繪地理信息領域技術、標准和行業壁壘,加強軍民測繪融合發展。鼓勵各有關領域、行業根據需要加強測繪能力建設與數據資源共享,提升全國測繪地理信息協調融合發展水平。1、推進區域測繪協調發展圍繞國家區域發展重大戰略,推動形成西部、東北、中部、東南沿海和京津冀等五大區域測繪地理信息協調發展格局,支持建立五大區域測繪地理信息發展聯盟。加大跨行政區域的測繪地理信息工作統籌力度,通過建立跨行政區域測繪地理信息聯席會議制度,推進跨行政區域的基礎測繪、地理國情監測、應急測繪等方面合作,促進地理信息產業集群發展。鼓勵發達地區對相對落後地區進行幫扶,為貧困地區提供精準測繪地理信息服務。加大對新疆、西藏和四省藏區援助力度,在技術、人才等方面加強對邊遠地區、少數民族地區測繪地理信息工作的支持。2、深化軍民融合發展加強國家層面的宏觀統籌與頂層設計,做好規劃銜接和項目、需求對接、完善工作協調機制,實現軍民力量整合、資源聚合、信息融合。推進國家空間基準、航天遙感測繪、海洋測繪以及高精度位置服務等重點領域的統籌共建,加強測繪基礎設施、北斗系統、地理信息、科技資源等方面的共享應用,建立跨部門跨領域地理信息資料成果通報匯交和位置服務站網共享機制,以及應急保障、國防動員等方面平戰結合機制,形成軍民兼容的測繪技術標准體系。按照國家軍民融合示範要求推進測繪地理信息領域的試點示範工作,引導多種力量參與測繪地理信息領域軍民深度融合發展,形成富有特色的軍民融合發展模式。鼓勵地方立足實際推進測繪地理信息軍民深度融合發展。五、實施保障(一)完善管理體制機制全力抓好地理國情監測、應急測繪以及不動產測繪、地下管線測繪、海洋地理信息資源開發等方面職責職能的落實。(二)加強法規制度建設完成《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修訂,健全地理信息安全、地理國情監測、地理信息共享應用、應急測繪等方面的法規制度。完善測繪地理信息資質、市場監管和信用管理的掛鉤政策。研究制定政府購買測繪地理信息公共服務的指導性目錄和制度,推動測繪地理信息公共服務承接主體多元化。健全衛星測繪應用政策,推動建立多元投入機制。強化測繪地理信息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完善與國土資源等綜合執法工作機制,有效提升測繪地理信息行政執法力量和效能。(三)優化生產服務組織結構(略)(四)強化人才隊伍支撐(略)(五)抓好規劃組織實施(略)劃重點丨測繪地理信息「十三五」規劃說了啥
9、測繪前景怎麼樣啊
測繪學院專業介紹
學院提出以物理大地測量學、衛星大地測量學、地球物理大地測量學、精密工程測量、城市空間信息工程、工程形變與災害預報、極地測繪遙感信息學和圖象工程學等8個主要學科發展方向,已成為培養高素質、創造性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測繪工程與地球物理學專業的高級人才和應用型專門人才的搖籃。
測繪工程專業
測繪工程專業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綜合學科。本專業培養具備空間定位、信息科學和計算機科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與技術知識,並研究利用這些技術測定地球與其它星體形狀、建築物(構築物)的三維特徵及其與指定參考系的關系、地球重力場及其內部物理特徵、運動物體的特徵及其多維參數,研究這些技術在工程、工業和人類生活中應用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培養能掌握空間信息獲取、處理、分析、表達與應用的基本原理與方法,掌握現代空間測量技術、數字攝影測量與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與地圖學的基本理論,具有堅實的數學、外語、計算機應用基礎和良好業務素質的高級測繪科技人才。
測繪工程專業分為城市空間信息工程、大地測量、測量工程、衛星應用工程、攝影測量與遙感、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等六個專業方向。為適應寬口徑、厚基礎、能力強、素質高的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目標的要求,學院在測繪工程專業實行不分專業方向招生、一二年級打通培養、三年級開始分方向選課、學生自願選擇專業方向,培養學生一專多能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測繪工程專業(城市空間信息工程方向)
培養目標:培養測繪工程專業特色的具備城市空間信息學和工程決策管理學的基礎理論、專門知識和基本技能,適應城市規劃、智能交通、城市管理、城市可持續發展、環境保護和城市災害監測、預報與防治等要求的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能力的創造、創新、創業型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城市可持續發展導論、城市地理學、城市化與城市體系、現代城市管理科學、空間信息採集技術、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空間資料庫原理、地理信息系統原理、城市空間信息學、城市規劃原理、城市環境分析與評估、城市時空基準、城市防災減災、城市地理信息系統工程與實踐、城市數字測圖原理與技術、房地產評估、城市空間信息分析技術、城市空間信息可視化的等。
畢業生適用范圍:本專業方向的畢業生可從事城市空間信息的收集、分析、整合、評價、決策、電子政務、電子商務等領域的教學、研究、管理和工程技術工作。
測繪工程專業(大地測量方向)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地面測量、空間測量、海洋測量、攝影測量與遙感等方面的知識,能在國民經濟各部門從事國家基礎測繪建設、國土資源考察調查、環境保護與災害預防及地球動力學等領域從事研究、管理、教學等方面的高級工程技術專業人才與管理人才。
主要課程:大地測量學基礎,空間測地理論與技術,影像與制圖,物理大地測量學,地球物理大地測量學,海洋測繪,高等測量平差,地球內部物理,地震地質學基礎,全球地球動力學,天體力學等
畢業生適用范圍:本專業方向的畢業生可在國土資源相關部門、海洋、航空航天部門、測繪部門、地震地質部門單位等從事技術與管理工作,也可以在政府部門、教學和科研單位從事相關工作。
測繪工程專業(測量工程方向)
培養目標:重點圍繞精密工程測量與工業測量、變形監測、測量自動化、數字化測圖、工程信息系統與工程管理等方面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三創能力」的高級工程技術專業人才與管理人才。
主要課程:大地測量學基礎,空間測地理論與技術,影像與制圖,工程測量學,數字攝影測量學,地理信息系統原理,高等測量平差,變形監測與數據處理,工程與工業攝影測量學,不動產測量與管理,工程監理,工程制圖,地震地質學基礎等。
畢業生適用范圍:本專業方向的畢業生可在城市建設規劃與管理、交通(包括公路、鐵路與水運)、國土與房產、工業企業、海洋、建築、水利、電力、石油、冶金、國防、測繪、工程勘察、城市與企業信息管理等部門,從事測繪及相關信息工程的規劃、設計、實施與管理工作,也可以在政府部門、教學和科研單位從事相關工作。
測繪工程專業(攝影測量與遙感方向)
培養目標:培養能夠滿足信息時代數字測繪體系以及航天航空、農業、環境、交通、軍事等相關領域對測繪新型高級工程技術專業人才與管理人才的需求,能夠掌握攝影測量、數字測圖與數字地圖學等主要基本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以及在相關國民經濟建設各領域中的基本應用。
主要課程:大地測量學基礎,空間測地理論與技術,影像與制圖,數字攝影測量學,地圖學,地理信息系統原理,高等測量平差,計算機圖形學,數字圖象處理,遙感原理與應用,電子地圖原理與應用等。
畢業生適用范圍:可從事數字測繪和國家基礎地理信息建設、應用與開發,以及在航天航空、農業、環境、交通、軍事、國土資源管理、規劃等相關領域中測繪信息的獲取、處理和應用。
測繪工程專業(衛星應用工程方向)
培養目標:衛星應用工程方向是測繪學科與近幾十年來高速發展的空間技術相結合的一個綜合性非常強的方向,其基礎理論與技術涉及大地測量、慣導、電子、激光、遙測遙感、天體力學、空間物理、空間技術等;其應用涉及測繪、交通、國防、航空航天工程、環境監測、大氣探測等眾多領域;具體應用包括空間信息數據的採集與分析、導航與制導、目標跟蹤與識別、衛星定軌、大氣基本參數獲取等。本專業方向培養從事衛星在測繪、導航、航空航天、空間探測、空間對地觀測等方面應用的高級工程技術專業人才與管理人才。
主要課程:衛星大地測量學、誤差理論與數據處理、物理大地測量、空間測地技術及應用、影像與制圖、組合導航、天體力學、攝影測量學、數字圖像處理、模式識別、無線電通訊與導航、數字與模擬電路、最優控制等。
畢業生適用范圍:本專業方向的畢業生可在測繪相關部門、航空航天部門、導航系統設計製造單位、衛星定位導航技術開發應用單位等從事技術與管理工作,也可以在政府部門、教學和科研單位從事相關工作。
測繪工程專業(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
培養目標:培養能夠滿足信息時代地圖制圖以及地理信息系統設計及應用的新型高級工程技術專業人才與管理人才,學生主要學習測繪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地理科學、信息技術等方面的基本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以及在相關國民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各領域中的基本應用。
主要課程:大地測量學基礎,空間測地理論與技術,影像與制圖,數字攝影測量學,地圖學,地理信息系統原理,GIS設計與應用,計算機圖形學,數字圖象處理,遙感原理與應用,電子地圖原理與應用,地理信息科學,空間分析等。
畢業生適用范圍:本專業方向的畢業生可在測繪相關部門、城市規劃部門、土地資源管理部門、地理信息系統設計部門、地圖設計部門從事技術與管理工作,也可以在政府部門、教學和科研單位從事相關工作。
地球物理學專業
本專業是一個融地球物理、現代測繪於一身的的新型地球物理專業,具有國際競爭力、屬於交叉邊緣學科。既要有主幹學科的支持,又要有眾多相關學科的支持。主要研究地球的物理學性質,培養能掌握地震學、地球重力場、地球固體潮、地球自轉、地磁場、地電、板塊構造以及勘探地球物理等地球物理學各分支的基本理論、觀測儀器、觀測方法和數據處理方法,能夠獨立完成地球物理的各種觀測和數據處理任務,並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專業課程:地球概論、地球物理力學基礎、大地測量學基礎,最小二乘法與時間序列分析、地質學概論、地球重力學、空間大地測量理論基礎,地球物理大地測量學,地球內部物理,勘探地球物理,地球物理常用軟體、全球地球動力學等。
畢業生可在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地震局、測繪局、地質部門、物探部門及相關工程部門工作。畢業生就業形勢良好。
10、無人機測繪有什麼優勢?這方面做得比較好的品牌有哪些?
公司簡介
深圳市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 2006 年,如今已發展成為空間智能時代的技術、影像和教育方案引領者。成立以來,大疆創新的業務從無人機系統拓展至多元化產品體系,在無人機、手持影像系統、機器人教育、智能駕駛等多個領域成為全球領先的品牌,以一流的技術產品重新定義了「中國製造」的內涵,並在更多前沿領域不斷革新產品與解決方案。我們以創新為本,以人才及合作夥伴為根基,思考客戶需求並解決問題,得到了全球市場的尊重和肯定。目前,大疆全球員工達14000人,除深圳總部外,在北京、上海、西安、香港、東京、洛杉磯、舊金山、鹿特丹、法蘭克福等地設有辦公室,支撐著全球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銷售與服務網路。
文化理念
大疆創新致力於成為持續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科技公司。
我們以「做空間智能時代的開拓者,讓科技之美超越想像」為使命,致力於通過領先的產品與技術能力,與客戶、夥伴攜手推動產業健康良性發展,讓未來的智能機器人心明眼亮有智慧,覆蓋與人類活動緊密關聯的整個空間,讓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更美好。
社會貢獻
為世界帶來全新視角
大疆創新經過六年積累,於 2012 年開創民用無人機行業,帶來了劃時代的無人機系統與影像解決方案;其面向大眾消費者的手持影像系統,與專業雲台相機系統、攝像增穩系統,不斷刷新消費級與專業級的視頻創作體驗,開啟了全球「天地一體」的影像新時代。
重塑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
大疆創新為用戶帶來創新、可靠的產品,並迅速進入影視傳媒、能源巡檢、遙感測繪、農業服務、基建工程、前沿應用等多個領域,為各行各業提供了高效、安全、智能的工具。同時,我們致力於成為公共安全和應急救援中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在地震、火災、危化物品泄露、爆炸、突發疫情中提供強有力支持。
培養社會的科技創新力量
大疆創新持續深耕機器人教育領域,致力於為社會培養復合型科研人才。大疆創新發起並承辦了 RoboMaster 機甲大師賽,推出了教育機器人產品,受到全球科技愛好者的追捧,並與眾多國內外學校、研究機構密切合作,搭建出一套由課程、產品、賽事及相關服務構成的全棧式機器人教育解決方案。我們正與全社會一道拓展教育新邊界,成就新一代技術人才。
我們堅信,人是科技發展的目的,而非工具。我們秉持「秉持公心、求真品誠、激極盡志、反思自省、積極正向、知行合一」的價值觀,鼓勵每一個人在做事的過程中發現自我、磨礪自我、收獲成長。
通過創造最好的高科技產品,大疆創新將不斷培養和成就德才兼備的人才,為志同道合的夥伴們打造實現夢想、超越自我的精神家園,為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