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創新不足
1、中國在創新方面的弱勢是什麼
(1)創新制度環境不佳;
(2)原始創新不足;
(3)企業創新效益不高;
2、我國在科技發展方面存在哪些不足
我國在科技發展方面存在的不足有:
1、科技進步主體錯位
在我國傳統科技體制下,政府是科技進步的唯一主體,企業作為政府行政機關的附屬物,僅僅是科技成果的被動受體。這種政府主導型科技進步機制的最大缺陷是,企業技術創新的動力和能力嚴重不足,科技進步缺乏充滿活力的微觀主體。這是導致我國長期以來科技發展嚴重滯後的根本性原因。
80年代以來,隨著科技和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企業開始向獨立的經濟主體和市場主體轉化,企業進行技術創新的積極性有所增強。但是,迄今為止,從總體上看,政府主導型科技進步機制仍未發生根本改變,企業作為科技進步主體的地位仍未真正確立。
2、科技成果的推廣擴散能力較差
技術擴散是指一項創新在最初的商業之後的繼續利用,它包括別的創新者使用採納這項創新,也包括原來的創新者擴大它的用途。技術擴散對提高新技術的經濟效益至關重要,它對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增強企業競爭能力,發揮著重要作用。
長期以來,由於科技體制改革滯後,我國科技成果與生產環節相脫節,科技成果的擴散能力較差,大批有實際經濟價值的科技成果被束之高閣,許多科技成果長期停留在樣品、展品或禮品階段,科技成果的利用率很低。
3、全民科技文化素質較低,科技人員數量較少
目前,我國每萬人中科技人員的比重不僅遠低於發達國家,而且也低於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科技人員的總體素質也不高,全國科技人員中,具有中、高級職稱的比例很小。
我國科技人員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和大專院校,處於生產第一線的企業科技人員太少,在工業企業中,從事技術開發的科技人員更少。目前,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擁有工程技術人員約178.5萬人,從事技術開發的不足36萬人,平均每個企業只有5人。
提高中國科技創新能力的辦法:
1、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把教育和科技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國家和各級政府要加大科技和教育的投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抓好人才的培養,建立國家科技獎勵制度,重獎有突出貢獻的科技人員,堅持對外開放等。
2、中學生要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培養自己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敢於質疑,善於質疑,培養自己的發散思維,多參加小製作、小發明,敢於創新,善於創新,把創新熱情與科學求實態度結合起來。
3、為什麼中國的創新能力不足
中國的模仿、剽竊極其嚴重,為當今世界之冠。這也是有歷史原因的。因為,新中國脫胎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封建欲孽還很嚴重,引進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的技術消化吸收需要時日,再加上中國人不思進取,當然就會這樣了。謝謝,記得採納哦。
4、中國的創新能力到底怎麼樣?
AI機器人索菲亞,因為能言善辯,表情豐富,從誕生起就成為了世界級紅人。2017年10月,索菲亞在沙烏地阿拉伯獲得公民身份,被視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標志性時刻。
第四次工業革命將給人類帶來什麼?中國創新在這一輪技術浪潮中又該如何取勝?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薛瀾在人文清華講壇,發表名為《第四次工業革命來了!》的主題演講,從全球視角為我們解讀第四次工業革命。
第四次工業革命將給我們帶來什麼?
第四次工業革命是由人工智慧、生命科學、物聯網、機器人等技術革新組成的,這些創新會帶來物理空間、網路空間和生物空間三者的融合。
跟前面三次的工業革命相比,第四次工業革命在技術發展和擴散速度、對人類社會影響的深度和廣度上,都是前三次工業革命遠遠不能相比的。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薛瀾從全球視角解讀第四次工業革命。
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很多技術革新已經來到了我們的身邊,對人類未來的發展帶來巨大的好處。未來我們能實現無人駕駛,可以在上班路上閱讀報紙,我們也可以享受到成本更低的太空旅行。其實,有更多對人類健康有巨大改善的事情正在我們身邊發生,清華大學程京教授的公司發明的耳聾基因檢測,幾乎每年都使1萬多兒童免受耳聾的痛苦。
第四次工業革命也給人類帶來了很多新的挑戰。牛津大學馬丁學院對美國就業情況的分析顯示,美國有近一半的工作,將很有可能在今後的十年、二十年被機器人,或者第四次工業革命帶來的自動化取代。
同時,一旦我們開始全面應用基因編輯技術,會不會導致定製嬰兒的出現?嬰兒出生之前,要不要考慮要一個IQ很高、長得更漂亮、個子更高的嬰兒,這也有一系列的倫理道德的問題需要考慮。
不管是人工智慧還是物聯網,數據安全已經成為全世界都非常關心的問題。今後政府保證公眾隱私的安全是必須要面對的挑戰。
中國的創新能力到底怎麼樣?
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來臨時,一方面,中國的創新取得了巨大的進展,另一方面,我們在很多技術領域還被「卡脖子」。我們應該如何評價中國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的創新水平?
邁入21世紀,中國的科研投入持續快速增長。
首先,中國科技投入持續增長,已經成為全世界科學研究的主力軍。從1981到2016年的統計數據來看,可以說中國科技投入是直線上升,已經位居全球第二。從產出來講,大概從2007年左右,中國學者在國際學術期刊發表的英文論文就已經超過了除美國以外的所有歐美國家。
其次,把知識轉變成商業價值,中國在這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步。目前中國的專利授權數量已是全球領先,這些專利很多是由我們國際領先的企業創造的,像華為、BAT、濰柴動力、三一重工、吉利、華大基因等等。
第三,從制度創新角度看,上述成功的背後,中國在制度創新上也做了一系列工作,比如我們形成了穩定多元的投入機制,目前中國的研發投入77%都來自於企業。
當然,我們還必須看到中國的創新還面臨很多的不足。
在科技方面,中國的創新在有些領域是領先的,但是發展極不平衡。現在中國的勞動生產率也只在全球排在九十幾,中國整體經濟的質量還是不高的。
在一些關鍵高技術領域,我們依賴也是相當嚴重。過去幾年,中國進口集成電路所花的錢比進口石油花的錢還要多。
創新治理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我們歷來強調創新的正面作用,但是對創新可能帶來的風險,對於創新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怎樣進行有效的規制,我們在這方面考慮不多。
中國創新為什麼還有這樣的差距?
中國市場化改革還不完善,還存在很多產權問題。包括信用體制的建設,中小企業的融資在內,我們目前出台的一浪高過一浪的改革政策,其實都是想解決這一基本問題。
我們的體制機制改革不到位,比如清華大學這樣的高校,很多科研機構作為事業單位的改革體制,應該說到現在改革還是滯後的。
在趕超戰略下,形成了很多慣性思維。一些私人企業已經賺的盆滿缽滿,在這種情況下,不投入更多資金搞創新,開發新產品,他們反而認為最穩當的盈利模式就是為跨國公司做代工。
從成長到成熟也需要時間。中國有一位技術專家曾經這樣寫到:「中國技術發展的歷史實際是一部技術引進在中國不斷消化的歷史。」我們強調創新能力,也就是從過去二三十年開始,因此形成比較完善成熟的創新體系還需要磨煉。
來源思客
5、為什麼中國沒有創新能力
中國沒有創新能力嗎?我感覺中國比其他國家的創新能力都要強。我愛我的祖國,我為我的祖國驕傲,我認為我的祖國非常強大,創新能力非常強。
6、中國人為什麼創新能力差?
<
7、中國創新不足嗎
缺乏創新人才,創新隊伍,創新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