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創新論文
1、毛概課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實踐收獲500字論文
如何理解社會主義改革開放
1978年12月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由此開啟了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改革開放的30年,是中華大地發生巨變、社會主義欣欣向榮的30年,是中華民族在復興道路上邁出堅實步伐的30年。
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1、這一判斷是建立在事實基礎之上的,是對客觀事實的描述。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以一往無前的進取精神和波瀾壯闊的創新實踐,譜寫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頑強奮進新的壯麗史詩,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這樣一個變化,使一個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社會主義中國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使社會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大地上煥發出勃勃生機,給人民帶來更多福祉,使中華民族大踏步趕上時代前進潮流、迎來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2、這一判斷揭示了改革開放的必然性、唯一性。「關鍵抉擇」和「必由之路」說明我們黨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路是正確的。1984年,鄧小平同志說過,經過5年半的發展,這條路是可行的,增強了我們的信心。到了1992年,他更明確地說,不搞改革開放,死路一條。這告訴我們,改革開放是新路,是「必由之路」。在這條路上,我們越走越有信心。而只有沿著這條新路繼續前進,我們才能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3、這一判斷揭示了一個嶄新的結論。對改革開放作出「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嶄新的判斷,說明我們黨對改革開放的偉大意義和作用的深刻認識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過去我們常講兩句話:只有社會主義能夠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能夠發展中國。可什麼樣的社會主義能夠發展中國?發展中國的根本動力是什麼?怎樣才能實現發展?對這些問題,我們並不是很清楚的。基於30年改革開放的實踐,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鮮明地表達了我們黨堅持改革開放的政治立場和對改革開放偉大作用的深刻認識。這一判斷也標志著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境界。
解放思想是促進改革開放的先導,,使一些人從教條主義、本本主義和僵化半僵化狀態中解放出來,思想認識能夠跟上不斷發展變化的客觀世界,實現主觀認識和客觀實際相一致,達到實事求是。實踐證明,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每一次思想解放,都必將掃除前進道路上的障礙,把改革開放大大向前推進。胡錦濤同志指出,解放思想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本質要求,是我們應對前進道路上各種新情況新問題、不斷開創事業新局面的一大法寶。
改革開放把對內改革和對外開放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改革促進開放,開放反過來又促進改革,形成了改革與開放良性互動的局面。改革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必由之路,對外開放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要條件。改革與開放相結合,這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革的一個鮮明特點,也是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在社會化大生產條件下,任何一個國家,不論社會制度如何,都不能在與世隔絕的情況下發展自己的經濟。閉關自守、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能成功的,只能導致停滯和落後。只有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吸收人類一切文明成果,自覺置身於國際市場的競爭,一國的民族經濟才能更快地發展。我國對外開放有兩個亮點,一是開辦經濟特區,二是吸引外資。經過30年的努力,我國已經形成了從沿海到內地的全方位、寬領域、深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實行對外開放,引進了大量資金、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方法,促進了國內改革和與世界經濟接軌,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帶來了強大動力和活力。
保持改革、發展、穩定的良性循環,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三者之間的關系,是貫穿改革全過程的一個重大問題。改革是動力,改革才能促進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說,經濟發展問題實質上就是改革問題;發展是目的,是「硬道理」,是「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問題的最終解決還有賴於經濟的發展,發展反過來又會促進改革,是社會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的基礎;穩定是前提,是發展經濟文化和順利進行改革的必不可少的條件,沒有穩定的環境什麼都搞不成,甚至已經取得的成果也會失掉。改革、發展、穩定,既統一又矛盾,處理得好,能相互促進,處理得不好,又能相互損害。中國改革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把握好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穩定的程度,使三者之間保持平衡和良性循環。
改革開放,是我們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人民進行的一次新的偉大革命。新時期30年來,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就舉世矚目。事實雄辯地證明,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帶領人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條道路之所以正確、之所以能夠引領中國發展進步,關鍵在於我們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根據我國實際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我們要繼續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研究和探索,努力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
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改革開放,既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必然要求。改革的性質同過去的革命一樣,也是為了掃除發展社會生產力的障礙,使中國擺脫貧窮落後。從一定意義上說,改革也是一場革命。改革既從根本上改變束縛我國生產力發展的經濟體制,又涉及政治、文化、科教、社會等領域,是一場全面改革。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現代化,讓中國人民富裕起來,振興偉大的中華民族;就是要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賦予社會主義新的生機活力,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要在引領當代中國發展進步中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因此,這場改革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前提下,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對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築中某些不合理的方面和環節進行革命性的變革,進一步從體制機制上煥發出社會主義的生命力和優越性。如果說,我們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開辟了人民當家作主的中國歷史新紀元,那麼,我們黨領導的改革開放這場新的偉大革命,則開辟了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新時期。(字數2585)
2、毛概論文題目都有什麼?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2010-2011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考試論文題目
1.論我國初級階段的分配製度和貧富差距關系研究
2..試論黨對非公有制經濟認識的變化
3.試論可持續發展戰略作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戰略的意義所在
4.論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與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關系
5.試論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確立對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的重大意義
6.全球化經濟條件下構建學習型社會的重大意義
7.如何理解我黨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構想的一貫性和連續性
8.論從「和平崛起」到「和平發展」的道路選擇
9.如何理解新的社會階層也是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
10.論大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11.「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基層黨建中的作用
12. 論保護我國弱勢群體的幾點建議
13. 關於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現狀研究
14.淺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5. 如何處理現階段我國人口、資源、經濟與環境關系研究
16. 論我國的政黨制度與西方的兩黨制或多黨制的區別
17. 論我國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在推進民主政治建設中的作用
18. 腐敗現象的原因分析及遏制腐敗的對策
19. 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意義
20. 如何構建當代大學生的榮辱觀
21. 科學發展觀與山西經濟社會發展的政策思路調整
22. 新時期如何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問題研究
23. 論「一國兩制」構想在中國和平統一戰略中的作用
24.如何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途徑探析
25. 論「和諧世界」理念在現代國際關系中的運用
3、急求一篇毛概論文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論文
我們黨的歷史上,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領導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經過長期奮斗,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進而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把一百多年來受盡外國侵略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變成了獨立的人民當家做主的社會主義新中國。這場中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革命,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
第一代領導集體艱辛探索奠定基礎
中國革命和建設勝利的過程,也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在民主革命時期,毛澤東領導中國共產黨實現了馬列主義與中國實際的第一次結合,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創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新中國成立以後,毛澤東又探索馬列主義同中國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實踐的第二次結合。蘇共二十大後,毛澤東提出「以蘇為鑒」,指出現在中國處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要求「進行第二次結合」,強調「在結合上下功夫」,「努力找出在中國這塊大地上建設社會主義的具體道路」。中央第一代領導集體為此進行了艱辛探索,奠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礎。
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建立,是一個富有中國特色的創舉。毛澤東創造性地走出了一條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的道路,為和平實現社會主義改造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的新經驗。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都曾設想過,無產階級取得國家政權以後,可以對資產階級採取「贖買」的辦法。但是,馬克思、恩格斯沒有機會實踐他們的設想。列寧雖在1918年和1921年兩次提出「贖買」的主張,但也因受到俄國資本家的抵制而失敗。只有毛澤東和中國共產黨人,在世界的東方大國採取「贖買」辦法進行社會主義改造並取得了成功。從歷史上看,中國民族資產階級曾經參加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在解放戰爭中政治上大部分中立,一部分有影響的人士表現進步,擁護新民主主義,故而中國民族資產階級作為一個集體參加了創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其代表人物參加了新中國的政府機構。解放後,由於帝國主義對新中國的封鎖,把一部分民族工商業者的市場和原材料、零配件來源切斷,一部分資金凍結,促使他們對於人民政府和國營經濟的依賴程度愈來愈深,愈來愈廣。人民政府實行國家資本主義政策,私營企業可以通過接受加工、訂貨、代銷等方式維持和發展生產,可以從企業盈餘中領取四分之一作為股息。這種富有獨創性的政策因對民族工商業者的生產和收入有利而為他們普遍接受。誠然,民族工商業者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曾同人民政府發生沖突,甚至發動猖狂進攻,但經過「三反」、「五反」運動,擊退了這些人的進攻,使他們認識到抗拒改造沒有出路。1953年6月,毛澤東提出了過渡時期的總路線:要在十年到十五年或者更多一點的時間內,基本上完成國家工業化和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1955年中國農村掀起社會主義高潮,有力地推動了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而這種改造,採取的是「贖買」的辦法,即在一定時期內,國家按核定的私股股額付給私方相當高的「定息」 (年息五厘),作為「贖買」的代價。1955年秋冬,在農業、手工業社會主義改造勝利發展的形勢下,毛澤東審時度勢,因勢利導,把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推向高潮———從個別公私合營進入全行業公私合營。到1956年底,私營工業人數的99%、私營商業人數的85%實行了全行業公私合營,基本上完成了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就這樣,中國這個世界人口最多的大國,以和平方式有秩序地實現了社會主義運動中先進的思想家和革命家以「贖買」 方法解決資產階級問題的偉大設想。由於發展迅猛,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難免有些簡單粗糙。但應該看到,中共第一代領導集體創造性地採用的「贖買」政策,確實取得了史無前例的、具有深遠意義的成功。
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是以後一切進步和發展的基礎。除此而外,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領導集體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奠基作用還有許多方面:毛澤東《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問題》和《論十大關系》等著作,奠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礎;毛澤東領導建立的人民民主專政國家,主持制定的1954年《憲法》,確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政治協商制度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奠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本保證;毛澤東提出了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又總結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糾正了大躍進運動、人民公社化運動和貫徹執行總路線中出現的偏差和錯誤,制訂出一整套具體路線和具體政策,包括國營工業企業工作條例草案(簡稱《工業七十條》)、商業工作條例草案(簡稱《商業四十條》)、教育工作條例草案(共三個,分別簡稱《高校六十條》、《中學五十條》、《小學四十條》)、科學工作條例草案(簡稱《科研十四條》)、文藝工作條例草案(簡稱《文藝八條》)等,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築各個領域,都有了比較符合中國實際的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章程」;毛澤東開創了富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工業化道路,初步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培養了經濟文化建設等方面的骨幹力量,為改革開放新時期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奠定了物質技術基礎。在毛澤東領導下,我們始終不渝地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方針,實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到1976年毛澤東逝世時,中國同110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外交關系,恢復了在聯合國和安理會的席位,突破了中美之間長期對抗的局面,確立了中國在國際上政治大國的地位,為中國以後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創造了有利的國際條件。
毛澤東同志作為我黨第一代領導集體的核心,在他所處的歷史條件下,領導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為在中國實現、鞏固、完善和發展社會主義作出了艱辛探索。
一、毛澤東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具體主張
毛澤東為了探索一條適合中國特點的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他作了不懈的努力,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從中國實際出發進行理論分析和實踐試驗。他從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對建設中國社會主義作出了探索;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奠定了基礎。
從政治方面來看,毛澤東認為,中國社會主義政治的核心是實行人民民主專政,人民民主專政採取的國家政權組織形式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組織起來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同時實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毛澤東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國家學說,結合中國實際,創造性地提出中國特色的階級專政——人民民主專政。這是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的豐富和發展,是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
從經濟方面來看,具體表現在他對中國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探索中。他強調不要機械搬用外國經驗,要從中國是個大農業國的情況出發,以農業為基礎,正確處理重工業同農業、輕工業的關系,走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工業化道路。他創造性地提出「農、輕、重」的順序,已為實踐證明了它的正確性。毛澤東提出了社會主義建沒中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把立足點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這決不是不要外援,而是把基點放在依靠自己力量上。在這個方針指導下,我國勝利地克服過許多困難,其中包括帝國主義封鎖等造成的困境。
從文化方面來看,毛澤東主張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廣泛地吸收、批判地繼承古今中外一切優秀的文化成果,建立我{門自己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他提出的「雙百」方針,被寫入黨的八大文件,正式成為我國發展科學和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方針。他指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就是指藝術上不同的形式和風格可以自由爭論,用行政力量強制推行一種風格、學派,禁止另一種風格、學派,會有害於藝術和科學的發展。但這不意味著有一個客觀的標准。
二、毛澤東為鞏固社會主義提出的主要觀點
在如何鞏固社會主義問題上,毛澤東同樣創造性地提出了許多重要觀點。
他第一次提出了社會主義社會存在矛盾這一觀點,把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分成人民內部矛盾和敵我矛盾兩類。他認為,一方面從總體上看,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是非對抗性的,但另一方面,敵我矛盾也還存在甚至還可能激化。所以他提出,既不要混淆兩類不同矛盾,要特別注意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但也不能放鬆警惕,以為已經沒有敵我矛盾,可以高忱無憂了。這是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大發展。
毛澤東提出了要警惕帝國主義「和平演變」社會主義國家的陰謀的觀點,提出防止「和平演變」最重要的是黨內,特別是黨內的領導人、領導集團。與此相聯系,他一貫十分重視反對黨內腐敗現象的產生,並為此作了不懈的努力。他始終警覺地注意維護我國的安全,頂住了來自國外的軍事挑釁和種種壓力。
毛澤東關於如何鞏固社會主義的理論,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被繼承和發展了。他為鞏固中華人民共和國,鞏固社會主義制度所作出的巨大貢獻,是不可磨滅的。
三、研究毛澤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理論與實踐的現實意義
盡管毛澤東在探索中既有正確的方面也有錯誤的方面,但他在探索中留下的豐富的經驗教訓和思想財富,為今天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可貴的營養和借鑒。可以說,毛澤東的探索,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形成過程中,起到了奠基者的作用。
在毛澤東領導下,我國開拓了一條獨特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並取得了輝煌成就。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勝利和發展與毛澤東的領導是分不開的。毛澤東的功績是巨大的,他的理論與實踐在中國歷史上,特別是在新中國歷史上打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對於新中國後來歷史的發展具有決定作用。他的名字與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緊密相聯,通過研究毛澤東社會主義建設理論,肯定其居主要地位的有價值的方面,不僅僅是實事求是肯定毛澤東的歷史功績問題,而且關繫到社會主義中國的前途和命運。
我們今天研究毛澤東的社會主義建設理論,對於理解毛澤東思想與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統一性、繼承性、創新性,以及我們黨在社會主義實踐中的與時俱進性;對於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勝利實現偉大復興,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
4、周口師范學院毛概實踐論文
在上篇中我們提到了同學們在選材的普遍問題,可以說選材是寫人記敘文的一個坎兒,很多同學就摔倒在這里了,我們說選材創新不能只是塑造完美的人物,當然也要注意選材創新不等於描寫社會陰暗面,總體來說,我們的文章都是要積極向上的。審卷老師討厭那種大而空,而且不切生活實際的材料,如寫父親冒風雪騎著自行車送我去醫院,這樣的事情發生在21世紀幾乎是不太可能,打的已經變得非常便利了。那麼,我們怎樣選材呢?
1、寫生活的小細節。要寫父母,其實是最容易的,每天生活在一起,注意一下生活的細節就可以找到無窮的材料,爸爸每天等你自習回家做夜宵
有時候很嘮叨,可是和你卻情同姐妹。看似不經意的東西,其實已經包含著爸爸媽媽的愛在里頭了。不論寫誰,我們都可以考慮從一些生活小細節入手,然後擴大加以描寫。
5、毛概社會實踐論文
你的毛概社會實踐論文准備往什麼方向寫,選題老師審核通過了沒,有沒有列個大綱讓老師看一下寫作方向?
老師有沒有和你說論文往哪個方向寫比較好?寫論文之前,一定要寫個大綱,這樣老師,好確定了框架,避免以後論文修改過程中出現大改的情況!!
學校的格式要求、寫作規范要注意,否則很可能發回來重新改,你要還有什麼不明白或不懂可以問我,希望你能夠順利畢業,邁向新的人生。
論文寫作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研究課題的基礎工作——收集資料。考生可以從查閱圖書館、資料室的資料,做實地調查研究,實驗與觀察等三個方面來搜集資料。搜集資料越具體、越細致越好,最好把想要搜集資料的文獻目錄、詳細計劃都列出來。首先,查問資料時要熟悉、掌握圖書分類法,要善於利用書目、索引,要熟練地使用其他工具書,如年鑒、文摘、表冊、數字等。其次,做實地調查研究,調查研究能獲得最真實可靠、最豐富的第一手料,調查研究時要做到目的明確、對象明確、內容明確。調查的方法有:普遍調查、重點調查、型調查、抽樣調查。調查的方式有:開會、訪問、問卷。最後,關於實驗與觀察,實驗與觀察是搜集科學資料數據,獲得感性知識的基本途徑,是形成、產生、發展和檢驗科學理論的實踐基礎,本方法在理工科、醫類等專業研究中較為常用,運用本方法時要做認真的全面記錄。
第二、研究課題的重點工作——研究資料。考生要對所搜集到手的資料進行全面瀏覽,並對不同資料採用不同的閱讀方法,如通讀,選讀,研讀。通讀即對全書全文閱讀,選讀即對有用部分、有用內容閱讀,研讀即對與研究課題有關的內容進行全面、認真、細致、深入、反復的閱讀。在研讀過程中積極思考。要以書或論文中的論點、論據、論證方法與研究方法來觸發自己的思考,竭力產生創見,要眼、手、腦並用,要發揮想像力,開拓創造性思維,進行新的創造。
在研究資料時,還要做好資料的記錄。對新鮮論點,好的見解,要完完全全摘錄;對能說明問題,有說服力的論據、好材料,要不加改動地摘錄;對過長的資料,可加以簡明扼要的概括,對這些資料都要分類整理。
第三、研究課題的核心工作——明確論點和選定材料。在研究資料基礎上,考生提出自己的觀點和見解,根據選題,確立基本論點和分論點。提出自己的觀點要突出新創見,創新是靈魂,切忌人雲亦雲。同時,還要防止貪大求全的傾向,生伯不完整,大段地復述已有的知識,那就體現不出自己研究的特色和成果了。
根據已確立的基本論點和分論點選定材料,這些材料是自己在對所搜集資料的加以研究的基礎上形成的。組織材料要注意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注意前後材料的邏輯關系和主次關系。
第四、研究課題的關鍵工作——執筆撰寫。考生下筆時要對以下兩個方面加以注意:擬定提綱和基本格式。
擬定提綱包括題目、基本論點、內容綱要。內容綱要包括大項 目即大段段旨、中項目即段旨、小項目即段中材料或小段段旨。擬定提綱有助於安排好全文的邏輯結構,構建論文的基本框架。
6、急求一篇毛概論文2000字
我從這門課中學到了什麼
-------實驗教學模式感悟
摘要:通過自主能力,團隊意識,思維方式三個方面對本學期的毛概課進行探討,比較其優點與缺陷,以及帶來的影響與作用.
關鍵詞:概論 自主能力 團隊意識 思維方式
正文
一.前言
從小學到大學一路上來,各式各樣的感想也寫過不少,但要為一門上過的課寫感想,卻還真的是頭一次.雖然新鮮,但我的的確確感到有東西可說——作為對一整個學期毛概課的總結,我有太多收獲可以一一敘述評點.
為全面、完整起見,全文將分為三部分從不同角度論述這門課帶來的一些思考.
二.正文
(一) 自主能力
曾經有人戲稱我們是「小白鼠」的一代:自小學入學以來,我們時時刻刻都處在教育改革的風口浪尖.無論是素質教育、減負還是勞技課、IB課程與創新能力,無一不強調的是我們的自主能力的培養.培養自主能力固然好,然則在應試這一主流道路上,這所有大刀闊斧的改革必然面臨早夭的命運——或是流於形式,或是索性瞞天過海棄之不顧.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一旦邁過高考這道坎,我們面臨的又是就業與社交,這令先前對自主能力的冷落有了直白的體現:應試技巧固然重要,但最終幫助我們安身立命的還是對新知識自主的獲取與學習.我想這也可以說明為什麼大學學生會、社團的發展如此蓬勃,大學課堂遠比初、高中來得靈活、自主,因為每個人都明白學生們在進入社會前缺乏的是什麼.
7、毛概小論文,八九百字就行了,兩篇
一為什麼說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是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
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從根本上說,這是由社會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決定的。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後,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已經占據統治地位,但是社會生產力水平還很低。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個主要矛盾貫穿我國社會主義階段的整個過程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尤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要把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擺在首要位置。從我國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情況來看,發展生產力更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這是因為:
第一,只有大力發展生產力,才能建立起社會主義雄厚的物質技術基礎,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最終戰勝資本主義制度。
第二,只有大力發展生產力,才能更好的實現社會主義生產目的,提高和改善勞動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
第三,只有大力發展生產力,才能在高度物質文明的基礎上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第四,只有大力發展生產力,才能從經濟上保證國家的獨立自主。 發展生產力的前提是解放生產力,只有解放生產力,才能發展生產力。解放生產力包含兩層含義:一是通過社會革命,摧毀舊的生產關系,建立起新生產關系,從而使生產力獲得解放。所以,革命是解放生產力。二是從根本上改變束縛生產力發展的傳統的僵化的經濟體制,建立起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使勞動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不再受束縛和壓抑,使有限的社會資源能夠得到合理配置,從而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
二、為什麼說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
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央黨校發表的重要講話中指出, 改革開放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創新充滿活力的體制機制的必然要求,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必須堅定不移加以推進。這一重要論述,是對我國29年來改革開放取得輝煌成就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又是對我國在新時期、新階段更加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的政治要求與庄嚴宣示。
從歷史地位看,改革開放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道路。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的主旋律,是我們強國之路,是必需堅持的基本國策。鄧小平同志曾指出「改革開放是決定中國命運的一招」,其原因就在於我國社會主義的原有體制嚴重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在黨的改革開放方針政策的指引下,我們黨實現了工作重點的轉移,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沖破了束縛生產力發展的體制障礙,推動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初步建立,形成了對外開放的全新格局,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道路。
從發展成果看,改革開放實現了我國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歷史性跨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社會生產力得到了極大的解放與發展。1978~2006年,我國GDP從3624億元增長到21.09萬億元,財政收入從1132億元增長到3.94萬億元。目前,我國GDP位列世界第四位,外貿進出口總額居世界第二位,國家外匯儲備居世界第一位,谷類、肉類、棉花等主要農產品,鋼鐵、煤炭以及電視機、電腦等主要工業品產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在高速的經濟增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的同時,我國基本實現了由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本性轉變;確立了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各種體制機制更加充滿活力;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實現了從封閉型經濟體系向開放型經濟體系的轉變;綜合國力顯著提升,國際影響力和民族凝聚力大大增強;社會政治穩定,人民生活總體上實現了由溫飽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得到了越來越充分的展示。
從發展前景看,改革開放為中國未來的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我們在感受到改革開放帶來的新變化、新氣象的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是前無古人的偉大創舉,我們還面臨很多困難和問題,如生產力不發達的狀況並沒有根本改變,城鄉發展和地區發展不平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夠完善,民主法制不夠健全,社會主義制度還不夠成熟。只有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才能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始終充滿生機和活力;才能使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體制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才能更好地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我們走過的路程已經表明,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社會的發展還將證明,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才能鞏固成果、再創輝煌。
望採納
8、求一篇毛概論文 三千字左右,有摘要,有關鍵詞,有參考文獻的,寫的好的我會追加懸賞啊!
毛澤東思想對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指導意義
【 正 文】
關於全球化肇端的時間,迄今並無十分一致的看法,但卻沒有人能夠否定近二十年來、尤其是冷戰終結以來全球化浪潮對人類社會所造就的巨大影響。正是在這一大背景下,伴之以科技的迅猛發展、電腦的普及和信息時代的驟臨,當代中國社會及其所處的國際環境正發生著深刻的變化。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也因此面臨多方面的挑戰: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處於主導地位的不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中,一方面要利用經濟全球化加速本國的發展,另一方面又要有效地維護國家的經濟主權和經濟安全;面對兩種社會制度之間更加隱蔽、間接和復雜的矛盾和斗爭,必須做到既要加快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建設,吸收人類一切先進文化的成果,又要鞏固社會主義制度,堅持文化和意識形態的獨立性。同時,在全國范圍內的社會分層和利益調整,社會組織和社會生活方式日趨多樣化,人們的政治觀念、政治覺悟發生深刻變化、政治需求與政治參與擴大的情況下,執政黨必須做到對社會民眾分化的利益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具有更強的維護社會穩定和進行社會整合的能力。
毫無疑問,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發生的這些新的變化,對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精神核心內容的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提出了新的考驗。能否與時俱進地不斷進行理論創新,關繫到黨能否堅持先進性和增強創造力。中國共產黨進行理論創新的最新成果——「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其形成的理論基礎,正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因此,充分認識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價值與現實意義,就顯得非常重要。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由於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系列新變化,導致一些人對誕生於革命年代的毛澤東思想的當代價值產生困惑甚至懷疑。對此,我們固然可以從毛澤東思想的基本立場、觀點、方法的指導意義或獨創性的內容來回應前述的困惑。
譬如說,從關於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三個「活的靈魂」,關於新民主主義革命,關於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關於革命軍隊的建設和軍事戰略,關於政策和策略,關於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關於黨的建設等方面,來闡述毛澤東思想的價值,這種回應是必要的,但又是不夠的。由於這個問題是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社會變遷帶來的,因此,還必須把握變動中的現實,理解毛澤東思想與當代中國社會發展的關聯度,找准全面理解毛澤東思想的切入點,在觀照歷史與現實的基礎上正確把握衡量毛澤東思想的價值尺度,並在理論上釐清毛澤東思想與作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之間一脈相承之聯系,從而明確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價值與現實意義,使毛澤東思想成為中國共產黨旗幟上永不褪色的內容。
一、現實與毛澤東思想的生命力:開放的理論與變動的實踐
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顯著特徵的當代中國現實,是在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以及經濟全球化潮流的大背景下發生的。面對這些深刻變動中的現實,毛澤東思想仍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與恆久的指導意義。
(一)毛澤東思想與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
毛澤東思想誕生於革命與戰爭的時代,而當代中國所處時代的主題和特徵是和平與發展以及經濟全球化。顯然,這兩個時代是不能也是無法割裂的,後者是前者歷史演繹的必然結果。對於近代以來的中國而言,毛澤東思想連接了前後兩個不同的時代。
毛澤東思想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民主主義理論,在深刻分析近代中國國情的基礎上,圍繞著「中國進行什麼樣的革命、怎樣奪取中國革命的勝利」這一主題,系統回答了包括革命的對象、動力、領導權、道路、步驟、前途等有關中國革命的一系列基本問題,為奪取中國革命的勝利指明了方向。在毛澤東思想的指引下,中華民族結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隨後又通過實施過渡時期總路線,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順利完成了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中國人民革命的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為進行國家的現代化建設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創造了前提,開辟了道路,並極大地改變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實踐證明,毛澤東思想成功地解決了處於戰爭與革命時代的中國的一系列基本問題。作為發展中的社會主義的大國,中國是維護國際和平、促進世界發展的重要力量。因此,中國共產黨在毛澤東思想指引下領導人民所取得的勝利,不僅為中國在和平與發展時代背景下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了基礎,而且也促進了時代主題本身從戰爭與革命向和平與發展的轉換,從而迎來了世界歷史發展的新的時代。
毛澤東思想並不僅僅是為了革命與戰爭而生的,而恰恰是為了消除戰爭、進而實現和平與促進發展而生的。爭取在和平的環境中發展國家的經濟、政治和文化,實現民富國強,正是這一理論的價值所在。因此,在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中,除了關於中國人民革命和建國的理論之外,還有相當一部分內容直接與社會主義建設、改革和國家的現代化有關,至今仍然發揮著指導作用。尤其是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貫穿於毛澤東思想科學體系的各個組成部分,其立場、觀點和方法,對於新的歷史條件下的創新,包括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創新,將起著長遠的指導作用。可見,時代主題的變化,不僅不會導致毛澤東思想的不合時宜,反而會更加充分地層現其持久的生命力。
(二)毛澤東思想與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對外開放
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使得政治全球化與文化全球化問題凸顯,網路的普及導致強勢國家、民族與政治團體之價值觀與意識形態的輻射效用劇增。在這種情況下,相對弱勢的國家與民族,一方面必須主動實行對外開放,以積極應對全球化之大潮,從而通過跨越式的發展來趕超現代化的先發國家;另一方面,又要避免在目前西方發達國家力圖主導的全球化中被「邊緣化」,淪為大國的附庸,並導致與發達國家差距的進一步拉大。不難看出,近代以來現代化進程中的後發外生型國家在對外開放問題上所面臨的兩難抉擇,在現時代仍然沒有終結。對於中國而言,這一現象表現得尤為突出。而毛澤東思想,很大程度上正是在拒斥半邊緣化即半殖民地化與「衰敗化」的革命過程中形成、發展起來的,並引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從而成功地阻斷了近代以後「中國被邊緣化」進程,推動它由被動捲入現代化向主動進行現代化建設轉變;同時,毛澤東思想中經由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路徑設計,關於中國工業化、現代化道路的探索,又體現出積極的開放姿態與包容精神。因此,曾經成功指引中國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的毛澤東思想,同樣可以正確指引當代中國在全球化境況下,通過深化改革和全面開放,成功實現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
(三)毛澤東思想與改革
1978年以來的改革對中國社會所產生的深遠影響有目共睹。從模式選擇來看,改革顯然是對延續二十多年的蘇聯式社會主義發展模式的否定。但是,對蘇聯模式的否定決不意味著對毛澤東思想的否定。蘇聯模式是中國共產黨人在20世紀50年代初期的一種必然的歷史選擇。但是,幾乎在實施蘇聯模式的同時,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就已經開始了對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探索中所取得的正確的理論成果成為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從內在邏輯來看,毛澤東思想與當前的改革的關系,並不是相悖的,而是相一致的。
從毛澤東思想與改革的歷史關聯來看:毛澤東思想直接指引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次革命——通過新民主主義革命與社會主義改造的進行,使中國社會實現了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經新民主主義社會至社會主義社會的歷史性巨變;而1978年以後的改革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的第二次革命」,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與發展,當然是關聯於而不是脫離於歷史上的第一次革命的。改革以毛澤東思想及其當代形態——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也是毛澤東思想生命力的鮮活體現。
從毛澤東思想與改革的哲學關聯來看:對於社會主義制度下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之間是否存在矛盾的問題,毛澤東以前的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並未做出明確的回答。1957年2月,毛澤東在《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講話中,首次提出並系統分析了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問題。毛澤東認為,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之間的矛盾,仍然是推動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基本矛盾,其性質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礎上的矛盾,是非對抗性的矛盾,其特點是「又相適應又相矛盾」,可以「經過社會主義制度本身,不斷地得到解決」。實踐證明,毛澤東關於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學說,不僅為當時的探索提供了方法論的指導,更重要的是為今天正在進行的改革奠定了哲學基礎。
從毛澤東思想與改革的模式關聯來看:中國是一個脫胎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經由新民主主義走上社會主義道路、人口眾多的東方大國。在這樣的國度里進行社會主義改革,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只能選擇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路徑和模式。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揚棄既有的以城市為中心的俄國革命模式,成功地找到了以農村為中心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過渡時期,黨又順利地走過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1956年前後,毛澤東又提出了要「以蘇聯為鑒戒」,走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歷史任務。毫無疑問,黨在中國革命和建設中所作的歷次探索,無不體現了毛澤東所倡導的創新精神、所強調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這種創新精神,無論對於當時的革命與建設,還是對於今天的改革,都是有指導意義的,並將繼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不斷前進提供不竭的動力。
二、毛澤東思想與當代中國的發展:直接的價值與意義
按照歷史的縱向劃分,毛澤東思想包括關於新民主主義革命、關於新民主主義社會、關於社會主義改造、關於社會主義建設四大方面的內容;而按照理論的橫向歸類,則包括經濟、政治、文化、外交、軍事、統一戰線、黨的建設等多方面的內容。不管是縱向的劃分,還是橫向的歸類,貫穿於毛澤東思想各個組成部分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的三個基本方面——實事求是、群眾路線與獨立自主,猶如「活的靈魂」,將毛澤東思想中所包含的各個方面的內容聯接為一個統一的整體。
如果用全球化背景下當代中國發展的標尺來量度毛澤東思想的價值與意義,可將其分成四類:第一類,如關於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領導權、動力、對象、性質與前途、道路等問題的論述,主要是一種存留於歷史的珍貴遺產;第二類,如貫穿於毛澤東思想各個組成部分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即「活的靈魂」,具有長久的指導價值;第三類,如關於新民主主義社會和關於社會主義改造的思想,由於其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與實踐的復雜關聯,需要進一步梳理與解讀,以發掘其中曾被忽視的價值,澄清被誤解的問題;第四類,是針對中國社會而提出的關於經濟、政治、文化、外交、黨建等方面的「正確的理論原則與經驗總結」,則對當代中國的發展具有直接的價值與意義,同時構成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直接來源。
第一,關於毛澤東思想與當代中國的經濟發展。毛澤東思想中包含著豐富的關於中國經濟發展的觀點。例如:關於以農輕重為序、協調處理各種經濟關系的中國工業化道路的思想;關於在綜合平衡中穩步前進、統籌兼顧和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的經濟建設的指導方針;關於正確處理公有制內部及其與其他經濟成分之間關系的經濟體制改革思想;關於計劃與市場及其相互關系、商品與價值規律、中央與地方的關系以及企業內部的改革等一系列涉及經濟運行機制和管理體制的思考等。這些與發展中國經濟密切相關的思想觀點,對當代中國的經濟改革與經濟發展仍具有積極意義。此外,近年來已經引起廣泛關注的新民主主義經濟思想,也應予以充分的重視。
第二,關於毛澤東思想與當代中國的政治發展。當代中國的政治發展,只能建立在人民民主專政、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等各項不可移易的基本制度之上,而關於這些基本制度的闡述,正是毛澤東政治思想的基本內容。同時,毛澤東等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是國家政治生活的主題的思想,關於造成一個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紀律又有自由,既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的思想,關於擴大民主、反對官僚主義的思想,關於制定比較完備的法律、健全中國法制的思想,關於我國人民政治生活中判斷言論和行動是非的標準的思想等等,對當前的社會主義政治體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設具有顯著與直接的現實價值。
第三,關於毛澤東思想與當代中國的文化發展。毛澤東思想中的文化觀點主要包括:關於「向科學進軍」,關於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關於知識分子工作,關於思想道德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關於「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文化工作基本方針等等。這些思想對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同樣具有積極的意義。
第四,關於毛澤東思想與當代中國的外交。毛澤東外交思想主要表現在獨立自主、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以及三個世界的劃分等方面,20世紀70年代初期中美關系的改善集中體現了上述外交思想的靈活應用,而這又為1978年以後的中國外交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第五,關於毛澤東思想與黨的自身建設。毛澤東思想中關於黨的自身建設的理論經過了長期的形成與發展的過程,構成了一個科學的體系。結合當前黨的執政條件的變化,毛澤東黨建思想中一些理論觀點值得關注。例如,對黨的自身建設所處客觀環境的分析;把思想建設放在黨的建設的首位的觀點;拓展黨的群眾基礎的觀點;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原則;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實施黨的建設的偉大工程等等。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毛澤東還適時提出了在執政條件下如何加強黨的自身建設這一重大問題,並就這一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有價值的觀點,其中包括「兩個務必」、反對官僚主義,防止特權階層,培養千百萬無產階級革命事業接班人等等。這些觀點對於今天的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實施,仍然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理解毛澤東思想的切入點:「中國化」的歷史與邏輯
能否全面理解毛澤東思想,找准一個合適的切入點至關重要,這直接影響到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價值與現實意義能否在現實中得到展開與廣泛認同。從近現代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邏輯來看,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是其必然選擇;相應地,也應以其作為權衡毛澤東思想價值的切入點。
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發展存在多維的歷史進程:中國現代化之維,近代以來中國社會形態轉型之維,中國近現代政治思想及其實踐運動發展之維,等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正是這多維歷史演進的必然結果,而毛澤東思想則處於這一宏大的歷史定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