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數控箱
1、數控車床 編程實例創新件
程序新件內容:
O1000 ; O1000
N1 (START UP) ; N1(初期設定)
G00 G99 ; 快速進給、每轉進給
M18 ; 工件隔板後退(OP)
G301 Z70.0 A5.0 ; 材料伸出 主軸70mm 背軸5mm
G128 A0 ; A軸原點復位
G28 U0 W0 ; X軸Z軸原點復位
M01 ; 任選跳躍
N10 (TURNING) ; N10(端面・外徑加工)
G154 ; 主軸側工件移動
T0101 M13 S1000 ; 刀塔No.1、補償No.1調出、主軸正轉1000min-1、切削液泵ON
G99 G00 X36.0 Z2.0 ; 每轉進給(mm/rev)、快速進給定位
G50 S2500 ; 將固定圓周速度控制的主軸最高轉數設定為2500min-1
G96 S100 ; 固定圓周速度控制(圓周速度100m/min)(OP)
G94 X-1.0 Z0.2 F0.1 ; 端面車削循環
G90 X31.0 Z-44.0 F0.15 ; 外徑車削循環
X26.0 Z-19.8 ;
X21.0 ;
X11.0 Z-9.8 ;
G97 G00 X213.5 Z-30.0 T00; 取消固定圓周速度控制(OP)、外徑車削循環取消、快速進給定位
M01 ; 任選停止
N20 (TURNING FINISH) ; N20(端面•外徑精加工)
T0202 M13 S1000 ; 刀塔No.2、補償No.2調出、主軸正轉1000min-1、切削液泵ON
G99 G00 X12.0 Z0 ; 每轉進給(mm/rev)
G96 S120 ; 固定圓周速度控制(圓周速度120m/min)(OP)
G01 X-1.0 F0.1 ; 端面切削
W0.5 ;
G00 X7.0 ; 快速進給定位
G01 X10.0 Z-1.0 F0.05 ; 倒角
Z-10.0 F0.1 ; 外徑(φ10)切削
X17.0 ; 端面切削
X20.0 Z-11.0 F0.05 ; 倒角
Z-20.0 F0.1 ; 外徑(φ20)切削
X27.0 : 端面切削
X30.0 Z-21.0 F0.05 ; 倒角
Z-42.0 F0.1 ; 外徑(φ30)切削
程序 內容
X36.0 ; 退刀
G97 G00 X213.5 Z-30.0 T00 ; 取消線速度恆定控制(OP)、快速進給定位
M01 ; 任選停止
N30 (CUT OFF) ; N30(切斷加工)
T0303 M13 S1000 ; 刀塔No.3、補償No.3調出、主軸正轉1000min-1 切削油泵ON
M21 ; 副軸夾頭松開
G99 G00 X36.0 Z-40.2 M56 ; 每回進給、快速進給量、主軸旋轉同期ON
G96 S80 ; 線速度恆定控制(線速度80m/min-1)(OP)
G100 A-305.0 ; A軸快速進給(高速)
G101 A-340.0 ; A軸快速進給(低速)
M20 ; 副軸夾頭夾緊
G01 X6.0 F0.06 ; 切削進給
X-1.0 F0.02 ;
M57 ; 主軸旋轉同期OFF
M5 ; 主軸停止
G100 A0 ; A軸快速進給(高速)
G00 X36.0 W0.1 ; 快速進給
G97 X213.5 Z20.0 T00 S1000 ; 線速度恆定控制OFF(OP)、取消固定線速度恆定控制
M01 ; 任選停止
N40 (BACK TURNING) ; N40(背面外徑加工)
G155 ; 背面側工件替換
T0404 M113 S1000 ; 刀塔No.4、補償No,4調出、
副主軸正轉、切削油泵ON
G99 G00 X32.0 Z-2.0 ; 每轉進給、快速進給
G96 S100 ; 線速度恆定控制(線速度100m/min)(OP)
Z2.0 ;
G01 X28.0 Z0 F0.1 ; 切削進給
X-1.5 ;
G00 W-0.1 ; 快速進給
G97 X120.0 Z20.0 T00 S1000 ; 線速度恆定控制OFF(OP)、補償取消
M105 ; 副主軸停止
M09 ; 切削油泵OFF
M01 ; 任選停止
N50 (WORK OUT) ; N50(工件排出)
M17 ; 工件轉向器前進
G100 A-220.0 ; A軸快速進給(高速)
M21 ; 主軸夾頭松開
G128 A0 ; A軸原點復位
M18 ; 工件轉向器後退
2、鍛壓機床數控化改造都有哪些內容方案?
鍛壓機械行業在傳統觀念當中就是粗放型的設備,盡管針對鍛壓機械行業的現狀增加了科技含量,不斷提升技術水平,但是依然難以改變粗放發展的模式。
數控機床比傳統機床有以下突出的優越性,而且這些優越性均來自數控系統所包含的計算機的威力。可以加工出傳統機床加工不出來的曲線、曲面等復雜的零件。
機床數控化還是推行FMC(柔性製造單元)、FMS(柔性製造系統)以及CIMS(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等企業信息化改造的基礎。數控技術已經成為製造業自動化的核心技術和基礎技術。
機床與生產線的數控化改造主要內容有以下幾點:
(一)是恢復原功能,對機床、生產線存在的故障部分進行診斷並恢復;
(二)是NC化,在普通機床上加數顯裝置,或加數控系統,改造成NC機床、CNC機床;
(三)是翻新,為提高精度、效率和自動化程度,對機械、電氣部分進行翻新,對機械部分重新裝配加工,恢復原精度;對其不滿足生產要求的CNC系統以最新CNC進行更新;
(四)是技術更新或技術創新,為提高性能或檔次,或為了使用新工藝、新技術,在原有基礎上進行較大規模的技術更新或技術創新,較大幅度地提高水平和檔次的更新改造。
機床數控化改造的內容
下面按第三種改造方式以車床數控化改造為例,結合機床改造中的實際操作情況介紹一下其改造的主要內容和主要結構形式。
1、進給軸的改造
普通車床的X軸和Z軸均由同一電機驅動,走刀運動經走刀箱傳動絲杠及溜板箱,獲得不同的工件螺距即Z軸運動;走刀運動經走刀箱傳動光桿及溜板箱,獲得不同的進刀量即X軸運動。普通車床數控化改造時一般都去掉走刀箱及溜板箱,改用進給伺服(或步進)傳動鏈分別代替,具體體現為:
Z軸:縱向電機→減速箱(或聯軸器)→縱向滾珠絲杠→大拖板,縱向按數控指令獲得不同的走刀量和螺距。
X軸:橫向電機→減速箱(或聯軸器)→橫向滾珠絲杠→橫滑板,橫向按數控指令獲得不同的走刀量。
改造後整個傳動鏈的傳動精度在保證機床剛性的前提下,與滾珠絲杠副的選擇和布置結構形式、機床導軌的精度情況等有很大的關系。
2、主軸部分的改造
車床主軸帶動工件以不同轉速旋轉是車削加工中的主運動,消耗機床大部分動力。普通車床由主電動機經皮帶傳動,經主軸變速箱帶動主軸旋轉,主軸箱經手動或自動變速獲得(9~24)級轉速,通過電磁或液壓離合器操縱主軸的變速和正反轉;而數控車床主軸箱由電主軸或傳統機械主軸單元加變頻電機和變頻器組成。普通車床在數控化改造時大部分情況下保留原主軸箱,不做改動或少做改動。如需改動則要注意以下幾點:
如原主軸含液壓操縱主軸的變速、正反轉和潤滑功能,則需對其增裝單獨普通電機加以驅動,避免液壓系統受到主電機正反轉或轉速變換而失靈。
如不需要原有機械變速換擋時,則需將主軸箱內齒輪組固定在一恆定的速度鏈上,摩擦片也應焊死以免因為誤操作出現事故。
機床能否進行螺紋加工是主軸部分數控化改造的另一重要部分,傳統車床加工螺紋時往往是通過掛輪組來完成,加工不同的螺紋則需不同的掛輪組,操作起來十分麻煩。
3、刀架部分的改造
目前數控車床刀架基本為電動刀架,其特點是定位更准確、迅速。老式傳統車床刀架多為手動、液壓驅動或少部分的電動,改造時可以根據需要對其加以更換。
電動刀架可分為卧式轉塔刀架(一般安裝8~12把刀)和立式電動刀架,立式電動刀架有四工位(或六工位),其中每一種刀架又有抬刀刀架(兩端齒盤)和免抬刀刀架(三端齒盤)之分。卧式轉塔刀架價格相對較貴,改造中常用立式四工位電動刀架。
4、潤滑部分的改造
老式傳統車床除主軸箱外,導軌、絲杠副、光桿等多用油槍定期注油潤滑和油脂潤滑,這對機床的導軌、絲杠副等的精度保持很不利,在同等驅動下機床運動的穩定性、靈活性也差一些。
5、機床防護
機床改造後整個防護分局部防護、半防護和全防護三種。
局部防護只對絲杠副、電機、走線等採取防護措施。半防護是在局部防護的基礎上增加切削的保護,即增加擋屑裝置。全防護即在局部防護的基礎上對整個機床加以封閉,此種防護最難處理,考慮的因素也很多如安裝位、防水、美觀等。實際操作起來以前兩種最多,也最易操作。
3、國內外數控機床的發展情況分析論文
當今世界,工業發達國家對機床工業高度重視,競相發展機電一體化、高精、高效、高自動化先進機床,以加速工業和國民經濟的發展。長期以來,歐、美、亞在國際市場上相互展開激烈競爭,已形成一條無形戰線,特別是隨微電子、計算機技術的進步,數控機床在20世紀80年代以後加速發展,各方用戶提出更多需求,早已成為四大國際機床展上各國機床製造商競相展示先進技術、爭奪用戶、擴大市場的焦點。中國加入WTO後,正式參與世界市場激烈競爭,今後如何加強機床工業實力、加速數控機床產業發展,實是緊迫而又艱巨的任務。
數控機床的技術特點及其發展條件
1948年美國空軍部門為製造飛機雜零件,提供設備研經費,由G&L公司與MIT合作研究四年,於1952年試制出世界第一台數控銑床,立即生產100台交付軍工使用。在成果上顯示了它是社會需求、科技水平、人員素質三者的結晶;在技術上則顯示出機電一體化機床在控制方面的巨大創新。
數控機床的技術特點
數控機床具有以下三大突出的特點:
利用二進制數學方式輸入,加工過程可任意編程,主軸及進給速度可按加工工藝需要變化,且能實現多座標聯動,易加工雜曲面。對於加工對象具有「易變、多變、善變」的特點,換批調整方便,可實現雜件多品種中小批柔性生產,適應社會對產品多樣化的需求。但價格較昂貴,需要正確分析其使用的經濟合理性;
利用硬體和軟體相組合,能實現信息反饋、補償、自動加減速等功能,可進一步提高機床的加工精度、效率、自動化程度;
是以電子控制為主的機電一體化機床,充分發揮了微電子、計算機技術特有的優點,易於實現信息化、智能化、網路化,可較易地組成各種先進製造系統,如FMS、FTL、FA,甚至將來的CIMS,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工業的生產率、勞動生產率。
數控機床發展的條件
任何事物都有其特點與發展條件,人們掌握後才能加速其發展。數控機床的發展條件主要包括:
它是機、電、液、氣、光多學科各種高科技的綜合性組合,特別是以電子、計算機等現代先進技術為基石,必須具有鞏固的技術基礎,互相配套,缺一不可。如不齊備,則數控機床難以順利發展;
數控機床是由主機、各種元部件(功能部件)和數控系統三大部分組成,還需先進的自動化刀具配合,才能實現加工,各個環節在技術上、質量上必須切實過關,確保工作可靠、穩定,才能保數控機床工作的精度、效率和自動化,否則,難以在生產實際中使用;
它是社會需求、科技水平和人員素質三者的結合,缺一不成。如果人員素質差、科技水平達不到,則難以滿足社會需求。人是一切活動的主體,需要各種精通業務的專家、人才和熟練技術工人,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否則,數控機床難以順利發展。
工業發達國家發展數控機床的主要經驗
數控機床出現至今的50年,隨科技、特別是微電子、計算機技術的進步而不斷發展。美、德、日三國是當今世上在數控機床科研、設計、製造和使用上,技術最先進、經驗最多的國家。因其社會條件不同,各有特點。
美國的特點是,政府重視機床工業,美國國防部等部門不斷提出機床的發展方向、科研任務和提供充足的經費,且網羅世界人才,特別講究「效率」和「創新」,注重基礎科研。因而在機床技術上不斷創新,如1952年研製出世界第一台數控機床、1958年創制出加工中心、70年代初研製成FMS、1987年首創開放式數控系統等。由於美國首先結合汽車、軸承生產需求,充分發展了大量大批生產自動化所需的自動線,而且電子、計算機技術在世界上領先,因此其數控機床的主機設計、製造及數控系統基礎扎實,且一貫重視科研和創新,故其高性能數控機床技術在世界也一直領先。當今美國不僅生產宇航等使用的高性能數控機床,也為中小企業生產廉價實用的數控機床(如Haas、Fadal公司等)。其存在的教訓是,偏重於基礎科研,忽視應用技術,且在上世紀80代政府一度放鬆了引導,致使數控機床產量增加緩慢,於1982年被後進的日本超過,並大量進口。從90年代起,糾正過去偏向,數控機床技術上轉向實用,產量又逐漸上升。
德國政府一貫重視機床工業的重要戰略地位,在多方面大力扶植。特別講究「實際」與「實效」,堅持「以人為本」,師徒相傳,不斷提高人員素質。在發展大量大批生產自動化的基礎上,於1956年研製出第一台數控機床後,一直堅持實事求是,講求科學精神,不斷穩步前進。德國特別注重科學試驗,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基礎科研與應用技術科研並重。企業與大學科研部門緊密合作,對用戶產品、加工工藝、機床布局結構、數控機床的共性和特性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在質量上精益求精。德國的數控機床質量及性能良好、先進實用、貨真價實,出口遍及世界。尤其是大型、重型、精密數控機床。德國特別重視數控機床主機及配套件之先進實用,其機、電、液、氣、光、刀具、測量、數控系統、各種功能部件,在質量、性能上居世界前列。如西門子公司之數控系統和Heidenhain公司之精密光柵,均為世界聞名,競相採用。
日本政府對機床工業之發展異常重視,通過規劃、法規(如「機振法」、「機電法」、「機信法」等)引導發展。在重視人才及機床元部件配套上學習德國,在質量管理及數控機床技術上學習美國,甚至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日本也和美、德兩國相似,充分發展大量大批生產自動化,繼而全力發展中小批柔性生產自動化的數控機床。自1958年研製出第一台數控機床後,1978年產量(7,342台)超過美國(5,688台),至今產量、出口量一直居世界首位(2001年產量46,604台,出口27,409台,佔59%)。戰略上先仿後創,先生產量大而廣的中檔數控機床,大量出口,佔去世界廣大市場。在上世紀80年代開始進一步加強科研,向高性能數控機床發展。在策略上,首先通過學習美國全面質量管理(TQC),變為職工自覺群體活動,保產品質量。進而加速發展電子、計算機技術,進入世界前列,為發展機電一體化的數控機床開道。日本在發展數控機床的過程中,狠抓關鍵,突出發展數控系統。日本FANUC公司戰略正確,仿創結合,針對性地發展市場所需各種低中高檔數控系統,在技術上領先,在產量上居世界第一。該公司現有職工3,674人,科研人員超過600人,月產能力7,000套,銷售額在世界市場上佔50%,在國內約佔70%,對加速日本和世界數控機床的發展起了重大促進作用。
中國數控機床現狀及發展中的主要問題
數控機床的現狀
目前,中國機床工業廠多人眾。2000年,金切機床製造廠約358家(20.6萬人),成形機床製造廠191家(約6.5萬人),共計549家(27.1萬人)。其中生產數控金切機床的約150家,生產數控成形機床的約30家,共計約180家,占廠家總數的1/3。2001年金切機床產量19.2萬台,內數控金切機床17,521台,約佔9%。
總的來說:數控機床產量不斷增長,2001年為1991年的3.6倍;進口量增長較快,達29倍,出口量有所增加,但數目較小,為4.8倍;數控機床消費量增加較快,達7.9倍。產量滿足不了社會發展的需求。
從金額上看,2001年數控機床進口17,679台,計14.1億美元,出口2,509台,計0.44億美元,進口額為出口額之32倍。進口大、出口小。
中國發展數控機床存在的主要問題
中國於1958年研製出第一台數控機床,發展過程大致可分為兩大階段。在1958~1979年間為第一階段,從1979年至今為第二階段。第一階段中對數控機床特點、發展條件缺乏認識,在人員素質差、基礎薄弱、配套件不過關的情況下,一哄而上又一哄而下,曾三起三落、終因表現欠佳,無法用於生產而停頓。主要存在的問題是盲目性大,缺乏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在第二階段從日、德、美、西班牙先後引進數控系統技術,從日、美、德、意、英、法、瑞士、匈、奧、韓國、台灣省共11國(地區)引進數控機床先進技術和合作、合資生產,解決了可靠性、穩定性問題,數控機床開始正式生產和使用,並逐步向前發展。
在20餘年間,數控機床的設計和製造技術有較大提高,主要表現在三大方面:培訓一批設計、製造、使用和維護的人才;通過合作生產先進數控機床,使設計、製造、使用水平大大提高,縮小了與世界先進技術的差距;通過利用國外先進元部件、數控系統配套,開始能自行設計及製造高速、高性能、五面或五軸聯動加工的數控機床,供應國內市場的需求,但對關鍵技術的試驗、消化、掌握及創新卻較差。至今許多重要功能部件、自動化刀具、數控系統依靠國外技術支撐,不能獨立發展,基本上處於從仿製走向自行開發階段,與日本數控機床的水平差距很大。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缺乏象日本「機電法」、「機信法」那樣的指引;嚴重缺乏各方面專家人才和熟練技術工人;缺少深入系統的科研工作;元部件和數控系統不配套;企業和專業間缺乏合作,基本上孤軍作戰,雖然廠多人眾,但形成不了合力。
中國加速數控機床產業發展之路
中國今後要加速發展數控機床產業,既要深入總結過往的經驗教訓,切實改善存在的問題,又要認真學習國外的先進經驗,沿正確的道路前進。建議切實做好以下幾點:
中國廠多人眾,極需正確的方針、政策對數控機床的發展進行有力的指引。應學習美、德、日經驗,政府高度重視、正確決策、大力扶植。在方針政策上,應講究科學精神、經濟實效,以切實提高生產率、勞動生產率為原則。在方法上,深入用戶,精通工藝,低中高檔並舉,學習日本,首先解決量大而廣的中檔數控機床,批量生產,佔領市場,減少進口,擴大出口。在步驟措施上,必須使國產數控系統先進、可靠,狠抓產品質量與配套件過關,打好技術基礎。近期重在打基礎,建立信譽,擴大國產數控機床的國內市場份額,遠期謀求趕超世界先進水平,大步走向世界市場;
必須狠抓根本,堅持「以人為本」,加速提高人員素質、培養各種專家人才,從根本上改變目前低效、落後的狀態。人是一切事業成敗的根本,層層都要重視「培才、選才、用才」,建立學習型企業,樹立企業文化,加速培育新人,培訓在職人員,建立師徒相傳制度,舉辦各種技術講座、訓練班和專題討論會,甚至聘請外國專家、顧問等,盡力提高數控。300家機械廠技術改進 數控機床需求高
根國家計委投資研究所預測:「十五」期間,我國固定資產總投資額達到22萬億元,年平均增長幅度為37%。按以往固定資產投資與機械市場消費之間的互動關系推斷,「十五」期間,我國機械市場所孕育的商機高達320~400億元。
據預測,至2010年:
汽車市場將達4400~8000萬輛規模,其中轎車產量每增加1%,機械市場可增長0.54%;
交通方面,「十五」期間僅西部鐵路開發就將投入1000億元,未來10年西部交通則將投資7000~8000億元,車輪車床、勾舌銑床、2m大型鋸床、螺旋焊管擴徑機械等專用設備大有用武之地;
水利工程未來5年將投資5300億元,環保一期投資1888億元,二期投資2600億元,相應機械設備需求巨大;
300家機械廠商將進行技改,求購數控機床數量十分可觀;
目前,國內有模具廠1.7萬家,年產值約220億元,預計到2005年產值將達到460億元,所需的機械偏向於高精度、高效率、高速化銑削設備、虛擬軸機床、復合加工機及慢走絲切割機等。 國產數控機床市場佔有率下滑即將有轉機。
隨著世界科技進步和機床工業的發展,數控機床作為機床工業的主流產品,已成為實現裝備製造業現代化的關鍵設備,是國防軍工裝備發展的戰略物資。數控機床的擁有量及其性能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志。加快發展數控機床產業也是我國裝備製造業發展的現實要求。
根據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組織用戶調查表明,航天航空、國防軍工製造業需要大型、高速、精密、多軸、高效數控機床;汽車、摩托車、家電製造業需求高效、高可靠性、高自動化的數控機床和成套柔性生產線;電站設備、造船、冶金石化設備、軌道交通設備製造業需求高精度、重型為特徵的數控機床;IT業、生物工程等高技術產業需求納米級亞微米級超精密加工數控機床;工程機械、農業機械等傳統製造行業的產業升級,特別是民營企業的蓬勃發展,需要大量數控機床進行裝備。
目前我國數控機床的數量和品種,尚不能完全滿足國內市場需求。據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總幹事長吳柏林(右圖)近日透露,《國家數控機床產業發展專項規劃》草案已經制訂完成,目前正由國家發改委修改,修改完成後,將報國務院領導審閱批准,然後正式施行。據了解,《規劃》施行以後,困擾我國機床工具業發展的數控機床產業化和自主開發能力偏低的問題將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決,國產數控機床國內市場佔有率連年下滑的局面將被扭轉。
國家政策扶持數控機床產業化基地建設
按照《規劃》,未來5年機床工具行業將營造20個數控機床產業化基地和為之配套的10個基礎功能零部件產業基地,基地企業將享受國家政策和資金上的支持。《規劃》中明確指出,數控機床產業化基地企業所開發生產的新產品和高檔數控機床產品實行增值稅返還政策。當問及在東北老工業基地改造中已經實行了消費型增值稅的大連和沈陽的企業是否會因此享受雙重稅收優惠時,吳柏林給予了肯定的回答。東北地區增值稅改革以後,全國其他地區,尤其是中西部地區增值稅轉型的呼聲很高。《規劃》實施後,東北以外地區的數控機床產業化基地企業很可能率先實行消費型增值稅,從而也得到雙重稅收優惠。
事實上,國家已經對機床工具行業的部分企業給予了增值稅返還政策,只是力度太小,新政策有望加大力度。但是吳柏林認為,應該按照企業生產新產品和高檔數控機床產品銷售額的比例進行返還,並且返還比例在3%~5%。
吳柏林還談到了進口關稅問題。「做功能部件,需要進口一些零件和散件,目前零件和散件的進口關稅還是很高,這就增加了企業的生產成本。但是另一方面,整機進口關稅卻可以大幅度地往下降,甚至可以免稅。」他說,「在若干關稅政策方面還有待調整。」 另據了解,《規劃》還將對進入產業化基地的企業給予國債項目資金的支持。對企業技術開發中心和技術工程研究中心的初期建設,以及首台、首套新產品,也將給予一定的風險補貼。
調整產業結構 加強功能部件開發製造能力
中檔數控機床產業化程度低是《規劃》要解決的問題之一。「中檔數控機床我們能做,但是我們做出來的東西,從質量、交貨期,到售後服務,都缺乏市場競爭力。」吳柏林說,「不要說跟歐美比,就連中國台灣我們現在都比不過。他以中檔數控機床中典型的普通立式加工中心作例子:2004年內地約消耗了1萬台,但是大陸所有企業加起來共生產2000台左右,而只有八九個生產加工中心工廠的台灣竟向大陸銷售了3300台。這說明我們的競爭能力差,產業化水平低。」
在發展專業化生產方面,吳柏林認為,提高產業化水平,從政府導向來說,還是要大力提倡專業化生產。「搞機床,尤其是普及型或經濟型機床,大而全、小而全的生產方法是不行的。」 他還特別提到我國機床產業結構中的一個問題,就是主機廠多,關鍵功能部件專業生產廠少且弱。以數控系統來說,我們的數控系統80%以上是進口的。不僅價格高,進口周期也不能滿足主機廠的要求。而且,使用進口的東西組裝起來的機床,可靠性和質量也會受到影響。
吳柏林因此認為,提高產業化水平,首先要調整產業結構,加強功能部件的開發和製造能力。其次,企業的技術改造也要加強,而這方面過去企業欠賬太多。「製造高精度的機床,用低精度的普通機床去做,難度是很大的。」
提升高檔數控機床開發能力
如果說中檔數控機床我們還能做,只是產業化水平低的話,那麼在高檔數控機床方面,開發能力不足的問題就顯得尤為突出。《規劃》明確了以企業為主體提高開發能力的方針。吳柏林提到有希望進入國家數控機床產業化基地的企業,像大連、沈陽、北京、上海、濟南、秦川、齊齊哈爾的幾家企業,都具備一定的水平,而且這幾年發展勢頭很好。「如果國家再扶持一下,它們可能很快就能上來。」
但是,提高開發能力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拿數控系統來說,現在西方大的公司對我們採取封鎖加傾銷的市場戰略。首先是封鎖,封鎖不成就傾銷。其數控系統在中國市場以十分昂貴的價格出售,獲取了高額利潤。一但中國企業開發出同樣產品,他們就立即大幅降價,甚至降到中國企業的成本價以下。在這種情況下,國家就更要給國內企業以扶持,就像當初美、德、日等扶持本國企業那樣。
另一方面,吳柏林提醒企業也要從主觀上重視開發的投入。「前幾年國內機床企業多數處於虧損狀態,無力進行科研和技術開發,現在過上了紅紅火火的好日子。但是你不能只顧生產那些萬元一台的小機床。那樣的話,幾百萬美元、幾百萬歐元一台的機床你永遠都開發不出來。」
專家指出,機床企業如欲進入產業化基地,其技術開發投入不得低於產品銷售收入的5%。如果達到了這個指標,將可每年享受國家給予的一定程度的補貼。按照《規劃》的目標,到「十一五」末期,國產數控機床以銷售額計的國內市場佔有率將提高到50%以上,同時,國產全部機床產品的國內市場佔有率也將提高到60%以上。
4、如今我國數控機床的發展如何?
目前,我國是全球最大的機床消費市場,國內的數控機床保有量已達1300萬。據相關數據顯示,近十年我國機床役齡10年以上的占機床總量的50%以上,十年以下的自動、半自動機床甚至不到20%。隨著用戶對產品質量要求的提高,數控儀表車床製造廠商不得不提升工業生產技術水平,從而提升製造裝備能力,因此,機床下游用戶對生產設備自動化的需求願望越來越強烈,研發高效率、高精度金屬加工設備成為了機床企業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從國內一些大型國際機床展現場反饋的信息來看,這種趨勢也是更為明顯,從最近四屆金銘國際 ( 東莞) 機床設備及工業自動化展覽會的情況看,有關自動化的生產設備更受用戶青睞。比如代表一個國家工業自動化水平的重要標志——工業機器人,一些著名廠商生產的機器人系列,在金屬切削方面,搬運、上下料、去毛刺等機器人採用了模塊化結構,加裝延長臂後可使作用空間最大化。但一個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是,目前,國外機器人品牌占據國內90%的市場,國內企業佔有不到10%的市場份額。國外機器人綜合能力很強,比如材料的關鍵部分連接、裝配工藝、軟體演算法等,因此,我國高端、智能、自動化機床製造行業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目前,我國還有很多傳統製造業使用的都是傳統的數控機床,隨著工業製造行業向半自動化及自動化生產發展不可逆轉的趨勢,按照現有機床總數的3%的年退役概率算,每年數控機床的新興市場需求就將達到40萬台,巨大的行業市場給機床製造企業帶來非常好的機遇。國內製造裝備企業要加快應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裝備的研發與改造,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相信國內高度自動化智能化的機床設備在製造業的各個領域應用終將成為現實。
5、數控機床都有哪些型號
有:簡式數控車床CKD6140,CKD6150系列,CKD6140H,CKD6150H系列,CKD6140,CKD6150,CKD6163,CKD6171,CKD6180D系列。
6、濟寧創新數控設備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濟寧創新數控設備有限公司成立於2014年09月02日,主要經營范圍為數控設備加工銷售(版憑權建設項目環境影響批准加工)等。
法定代表人:申灌明
成立時間:2014-09-02
注冊資本:5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70811200041427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山東省濟寧市海南東路6號
7、大天數控創新開發的復合機床有哪些
一、大天數控立項的背景和意義
1、復合機床立項的背景
風電、核電、水電、高鐵等新興產業的大型基礎零件;航空發動機製造中涉及各種結構復雜的整體機匣、葉片、葉盤;飛機製造的機翼、機身、尾翼大件的加工,需要在多種大規格數控加工中心、鏜銑中心和坐標磨床上獨立進行。此類復雜零件在製造過程中面臨以下主要問題:工藝過程復雜,某些零件需要數十至數百個工序才能完成加工。
因此,新能源、航空航天、汽車等行業復雜形狀零件對切削加工過程的高效、高精有著極為迫切的需求。目前合理的加工工藝是在數控復合機床上(包括高精高效高檔數控復合機床),工件一次安裝完成平面的粗/半精/精加工,或完成孔系的粗/半精/精加工,或完成孔系的高效加工。
2、復合機床技術先進性
復合機床是面向復雜形狀工件加工,將控制坐標多軸化,用工序集成的方法提高生產效率與加工精度,提高機床的附加價值的一種高效裝備。採用復合機床實現一次裝夾完成大部甚至全部加工工序,減少安裝定位誤差,提高了工件加工精度,有效避免了多工序加工中零件上下料裝卸,縮短了加工周期,同時節約了裝備成本和作業面積。日本森精機公司對發動機葉輪的不同加工方式進行對比後發現,採用復合加工機床比傳統銑削中心+車床加工能提高效率30%左右,同時降低電能消耗20%以上。預計現有的加工中心和數控車床一半以上將被數控復合加工機床替代,並可達到加工中心匹敵的生產、銷售規模。
3、數控復合機床開發的意義
高精高效高檔數控復合機床是提高新興產業大型基礎零件,復雜形狀工件加工效率、保證精密質量要求的重要設備,能一次裝夾實現鑽孔、鏜削、精磨等工序。相關統計顯示,目前我國需求量最大的是各種數控復合裝備(包括高精高效高檔數控復合機床),特別是大型數控復合機床。目前,大型復合機床製造技術主要由德、日、美、瑞、意等少數國家掌握,我國市場需求主要依賴進口。本項目對促進我國高端數控設備的研發與產業化具有重要意義,符合當前技術和產業發展趨勢,主要表現在:
(1)國家重視高檔數控機床的開發:我國「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製造裝備」科技重大專項在2009年度、2011年度共支持超過10項相關課題;充分體現了國家對高檔數控復合機床國產化高度重視。本項目的開發一是促進企業技術進步與產業發展,提高相關生產企業的技術檔次和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2)浙江省歷來重視高檔數控設備工程化和產業化,浙江省科技重大專項長期支持包括復合機床在內的高檔數控設備和關鍵功能部件的科技攻關。基於我省既有的行業優勢,利用已取得科研成果和工程化成果,開展產學研合作,繼續深入開展高檔數控機床的研究開發,進行產業化生產驗證,形成復合機床產業集群,有利於促進我省製造業向高端和前沿轉型。
(3)項目實施能夠建立和培養一批數控復合機床設計和工程技術隊伍。項目將吸引一批國內外從事數控領域技術研究開發、設計和試驗的優秀專業技術隊伍,為我省培養大批高檔數控專業人才,為今後高檔數控機床的自主研發提供有效的設計方法和經驗。
二、大天數控復合機床的系列化開發
項目所開發機床的系列化、多樣化,需要研究各種型號的復合機床的快速重構及功能的柔性配置技術。本項目擬先研究數控龍門復合機床基本型的設計及配置技術,然後將其擴展形成立式數控龍門復合機床、立卧數控龍門復合機床、五軸聯動復合機床、五面體加工復合機床。本部分研究內容包括:基本型、立式與立卧復合機床柔性配置與功能系統的優化設計。
1、基本型復合龍門機床的結構特點:頂級剛性機床門式結構,刀庫與主軸復合安裝
2、立式復合龍門機床的結構特點:橫樑上配置兩個立式主軸裝置
3、立卧復合龍門機床的結構特點:復合機床配置立式與卧式主軸裝置
4、五軸聯動復合龍門機床的結構特點:立式復合機床配置五軸頭或五軸工作台
5、五面體復合龍門機床的結構特點:立卧復合機床工作台上配置數控工作台
(一)高精高效基本型龍門
性能特點:
GQ系列是一種新穎刀庫與主軸復合的龍門機 床,Y向比850加大20%,加工范圍獲得擴展,結構更緊湊,剛性優良,精度高,佔地小,是主流立加1055/850高速高精加工的更新換代產品。
結構特性:
1、喉深比立加小38%,主軸剛性好;工作台100%支撐,切削穩定性好,加工精度高,適用於高速切削、重切削與高精切削。
2、高精輕小龍門採用8000rpm主軸,高速輕小龍門採用12000rpm以上主軸,主軸不採用ZF齒輪箱。
3、圓盤式或斗笠式刀庫與主軸復合在在滑鞍上,提高換刀速度。
4、X向為橫梁行程,前開門操作方便,操作習慣與立加一致。
(二)立式復合龍門機床
性能特點:
GQB系列以立式雙主軸復合結構為特點,採用BT40/BT30/電主軸,作為模具龍門與大中型立式加工中心的升級產品,具有效率翻倍的優勢。
結構特點:
具有輕小龍門的結構特性與立式雙主軸復合。適用范圍:適用軸對稱與中心對稱分布的模具與零件加工,帶刀庫適用相同零件的復合高效加工。
(三)立卧復合龍門機床
性能特點:
立卧復合多主軸加工生產效率高,特別適用於提高箱體類零件孔系中心線同面度與垂直度。
結構特點:
1、立卧多主軸復合,工件一次安裝同時對兩個面加工;生產效率高;數控系統採用發那科系統。
2、立卧主軸復合用於加工立式與卧式孔系的箱體零件,加工精度提高。
3、可以發展淬火、檢測、磨削等多功能復合龍門;發展高速復合龍門、高精復合龍門。
4、可以發展自動掃描、自動檢測、故障自動診斷等智能化復合機床。
(四)五軸聯動復合龍門機床
結構特點:
1、機床基型為立卧復合加工中心,具有立式與卧式復合加工的優良性能。
2、在立式主軸上可以安裝五軸銑頭,實現五軸聯動的立卧復合高效加工。
3、在機床上可以安裝回轉工作台,實現五軸聯動的高效、低成本復合加工。
(五)五面體復合龍門機床
機床特點:
1、適用於底座、箱體與異形零件安裝後,同時對工件上面與側面復合加工,提高生產效率。
2、適用於工件一次安裝在數控回轉工作台進行五面體或任意多面體加工,減少定位誤差,提高加工精度。
3、本機床採用卧式主軸裝置或伸縮式主軸對工件進行切削,比現有五面體機床方案剛性好,能實現底座、箱體等零件的高精高效五面體加工。
8、數控機床的創新
近年來,為了更好滿足機床用戶對數控機床「高速、高精、復合、智能、環保回」的要求答,國內外數控機床企業不斷研製出具備智能化功能的各類數控機床。特別是近年來,隨著機床設計技術、互聯網與信息技術、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數控加工逐漸呈現出網路化與智能化的趨勢,數控機床的智能化功能也越來越成熟。
9、創新數控hk850加工中心新機多少錢
要看什麼系統和什麼配置
10、數控機床發展史
20世紀中期,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自動信息處理、數據處理以及電子計算機的出現,給自動化技術帶來了新的概念,用數字化信號對機床運動及其加工過程進行控制,推動了機床自動化的發展。
採用數字技術進行機械加工,最早是在40年代初,由美國北密支安的一個小型飛機工業承包商派爾遜斯公司(ParsonsCorporation)實現的。他們在製造飛機的框架及直升飛機的轉動機翼時,利用全數字電子計算機對機翼加工路徑進行數據處理,並考慮到刀具直徑對加工路線的影響,使得加工精度達到±0.0381mm(±0.0015in),達到了當時的最高水平。
1952年,麻省理工學院在一台立式銑床上,裝上了一套試驗性的數控系統,成功地實現了同時控制三軸的運動。這台數控機床被大家稱為世界上第一台數控機床。
這台機床是一台試驗性機床,到了1954年11月,在派爾遜斯專利的基礎上,第一台工業用的數控機床由美國本迪克斯公司(Bendix-Cooperation)正式生產出來。
在此以後,從1960年開始,其他一些工業國家,如德國、日本都陸續開發、生產及使用了數控機床。
數控機床中最初出現並獲得使用的是數控銑床,因為數控機床能夠解決普通機床難於勝任的、需要進行輪廓加工的曲線或曲面零件。
然而,由於當時的數控系統採用的是電子管,體積龐大,功耗高,因此除了在軍事部門使用外,在其他行業沒有得到推廣使用。
到了1960年以後,點位控制的數控機床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因為點位控制的數控系統比起輪廓控制的數控系統要簡單得多。因此,數控銑床、沖床、坐標鏜床大量發展,據統計資料表明,到1966年實際使用的約6000台數控機床中,85%是點位控制的機床。
數控機床的發展中,值得一提的是加工中心。這是一種具有自動換刀裝置的數控機床,它能實現工件一次裝卡而進行多工序的加工。這種產品最初是在1959年3月,由美國卡耐•;特雷克公司(Keaney&TreckerCorp.)開發出來的。這種機床在刀庫中裝有絲錐、鑽頭、鉸刀、銑刀等刀具,根據穿孔帶的指令自動選擇刀具,並通過機械手將刀具裝在主軸上,對工件進行加工。它可縮短機床上零件的裝卸時間和更換刀具的時間。加工中心現在已經成為數控機床中一種非常重要的品種,不僅有立式、卧式等用於箱體零件加工的鏜銑類加工中心,還有用於回轉整體零件加工的車削中心、磨削中心等。
1967年,英國首先把幾台數控機床連接成具有柔性的加工系統,這就是所謂的柔性製造系統(FlexibleManufacturingSystem——FMS)之後,美、歐、日等也相繼進行開發及應用。 1974年以後,隨著微電子技術的迅速發展,微處理器直接用於數控機床,使數控的軟體功能加強,發展成計算機數字控制機床(簡稱為CNC機床),進一步推動了數控機床的普及應用和大力發展。
80年代,國際上出現了1~4台加工中心或車削中心為主體,再配上工件自動裝卸和監控檢驗裝置的柔性製造單元(FlexibleManufacturingCell——FMC)。這種單元投資少,見效快,既可單獨長時間少人看管運行,也可集成到FMS或更高級的集成製造系統中使用。
目前,FMS也從切削加工向板材冷作、焊接、裝配等領域擴展,從中小批量加工向大批量加工發展。
所以機床數控技術,被認為是現代機械自動化的基礎技術。
那什麼是車床呢?據資料所載,所謂車床,是主要用車刀對旋轉的工件進行車削加工的機床。在車床上還可用鑽頭、擴孔鑽、鉸刀、絲錐、板牙和滾花工具等進行相應的加工。車床主要用於加工軸、盤、套和其他具有回轉表面的工件,是機械製造和修配工廠中使用最廣的一類機床。
古代的車床是靠手拉或腳踏,通過繩索使工件旋轉,並手持刀具而進行切削的。1797年,英國機械發明家莫茲利創制了用絲杠傳動刀架的現代車床,並於1800年採用交換齒輪,可改變進給速度和被加工螺紋的螺距。1817年,另一位英國人羅伯茨採用了四級帶輪和背輪機構來改變主軸轉速。
為了提高機械化自動化程度,1845年,美國的菲奇發明轉塔車床;1848年,美國又出現回輪車床;1873年,美國的斯潘塞製成一台單軸自動車床,不久他又製成三軸自動車床;20世紀初出現了由單獨電機驅動的帶有齒輪變速箱的車床。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由於軍火、汽車和其他機械工業的需要,各種高效自動車床和專門化車床迅速發展。為了提高小批量工件的生產率,40年代末,帶液壓仿形裝置的車床得到推廣,與此同時,多刀車床也得到發展。50年代中,發展了帶穿孔卡、插銷板和撥碼盤等的程序控制車床。數控技術於60年代開始用於車床,70年代後得到迅速發展。
車床依用途和功能區分為多種類型。
普通車床的加工對象廣,主軸轉速和進給量的調整范圍大,能加工工件的內外表面、端面和內外螺紋。這種車床主要由工人手工操作,生產效率低,適用於單件、小批生產和修配車間。
轉塔車床和回轉車床具有能裝多把刀具的轉塔刀架或回輪刀架,能在工件的一次裝夾中由工人依次使用不同刀具完成多種工序,適用於成批生產。
自動車床能按一定程序自動完成中小型工件的多工序加工,能自動上下料,重復加工一批同樣的工件,適用於大批、大量生產。
多刀半自動車床有單軸、多軸、卧式和立式之分。單軸卧式的布局形式與普通車床相似,但兩組刀架分別裝在主軸的前後或上下,用於加工盤、環和軸類工件,其生產率比普通車床提高3~5倍。
仿形車床能仿照樣板或樣件的形狀尺寸,自動完成工件的加工循環,適用於形狀較復雜的工件的小批和成批生產,生產率比普通車床高10~15倍。有多刀架、多軸、卡盤式、立式等類型
立式車床的主軸垂直於水平面,工件裝夾在水平的回轉工作台上,刀架在橫粱或立柱上移動。適用於加工較大、較重、難於在普通車床上安裝的工件,一般分為單柱和雙柱兩大類。
鏟齒車床在車削的同時,刀架周期地作徑嚮往復運動,用於鏟車銑刀、滾刀等的成形齒面。通常帶有鏟磨附件,由單獨電動機驅動的小砂輪鏟磨齒面。
專門車床是用於加工某類工件的特定表面的車床,如曲軸車床、凸輪軸車床、車輪車床、車軸車床、軋輥車床和鋼錠車床等。聯合車床主要用於車削加工,但附加一些特殊部件和附件後,還可進行鏜、銑、鑽、插、磨等加工,具有「一機多能」的特點,適用於工程車、船舶或移動修理站
看機床的水平主要看金屬切削機床,其他機床技術和復雜性不高,就是近幾年很流行的電加工機床,也只是方法的改變,沒什麼復雜性和科技含量。
我國的數控磨床水平不錯,每年都有大量出口,因為它簡單,基本屬於勞動密集型。
金屬加工主要是去除材料,得到想得到的金屬形狀。去除材料,主要靠車和銑,車床發展為數控車床,銑床發展為加工中心。高精度多軸機床,可以讓復雜零件在精度和形狀上一次到位,例如,飛機上的一個復雜零件,以前由很多種工人:車工、銑工、磨床工、畫線工、熱處理工用好幾個月干,其中還有報廢的,最新的復合數控機床幾天甚至幾個小時就全乾好了,而且精度比你設計的還高。零件精度高就意味著壽命長,可靠性好。
由普通發展到數控,一個人頂原來的十個,在精度上,更是沒法說,適應性上,零件變了,換個程序就行。把人的因素也降為最低,以前在工廠,誰要時會車渦輪、蝸桿,沒個10年8年的不行,要是誰掌握了,那牛得很。現在用數控設備,只要你會編程,把參數輸進去就可以了,很簡單,剛畢業的技校學生都會,而且批量的產品質量也有保證。
自美國在50年代末搞出世界一台數控車床後,機床製造業就進入了數控時代,中國在六十年代也搞出了第一代數控機床,但後來中國進入了什麼年代,大家都知道。等80年代我們再去看世界的數控機床水平,差距就是20年了,其實奮起直追還有希望,但國營工廠不思進取,到了90年代,我們再去看世界水平,已有30年的差距了。中國改革開放前走的是蘇聯的路子,什麼叫蘇聯的路子,舉個例子來講:比如,生產一根軸,蘇聯的方式是建一個專用生產線,用多台專用機床,好處是批量很容易上去,但一旦這根軸的參數發生了變化,這條線就報廢了,生產人員也就沒事做了。在1960-1980年代,國營工廠一個產品生產幾十年不變樣。到了1980年代後,當時搞商品經濟,這些廠不能迅速適應市場,經營就困難了,到了90年代就大量破產,大量職工下崗。現代的生產也有大批量生產,但主要是單件小批量,不管是那種,只要你的設備是數控的,適應起來就快。專業機床的路子已經到頭了, ;西方走的路和前蘇聯不一樣,當年的「東芝」事件,就是日本東芝賣給蘇聯了幾台五軸聯動的數控銑床,讓蘇聯在潛艇的推進螺旋槳上的製造,上了一個檔次,讓美國的聲納聽不到潛艇聲音了,所以美國要懲處東芝公司。由此也可見,前蘇聯的機床製造業也落後了,他們落後,我們就更不用說了。雖然,美國搞出了世界第一台數控機床,但數控機床的發展,還是要數德國。德國本來在機械方面就是世界第一,數控機床無非就是搞機電一體化,機械方面德國已沒問題,剩下的就是電子系統方面,德國的電子系統工業本來就強大,所以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德國就執機床界的牛耳了。
但日本人的強項就是仿造,從上世紀70年代起,日本大量從德國引進技術,消化後大量仿造,經過努力,日本在90年代起,就超越了德國,成為世界第一大數控機床生產國,直到現在還是。他們在機床製造水平上,有一些也走在了世界前面,如在機床復合(一機多種功能)化方面,是世界第一。數控機床的核心就在數控系統方面,日本目前在系統方面也排世界第一,主要是它的發拿科公司。第一代的系統用步進電機,我們現在也能造,第二代用交流伺服電機。現在的數控系統的核心就是交流伺服電機和系統內的邏輯控制軟體,交流伺服電機我們國家目前還沒有誰能製造,這是一個光學、機械、電子的綜合體。邏輯控制軟體就是控制機床的各軸運動,而這些軸是用伺服電機驅動的,一般的系統能同時控制3軸,高級系統能控制五軸,能控5軸的,五軸以上也沒問題。我們國家也由有5軸系統,但「做秀」的成份多,還沒實用化。我們的工廠用的五軸和五軸以上機床,100%進口。
機床是一個國家製造業水平高低的象徵,其核心就是數控系統。我們目前不要說系統,就是國內造的質量稍微好一點的數控機床,所用的高精度滾珠絲杠,軸承都是進口的,主要是買日本的,我們自產的滾珠絲杠、軸承在精度、壽命方面都有問題。目前國內的各大機床廠,數控系統100%外購,各廠家一般都買日本發那科、三菱的系統,佔80%以上,也有德國西門子的系統,但比較少。德國西門子系統為什麼用的少呢?早期,德國系統不太能適合我們的電網,我們的電網穩定性不夠,西門子系統的電子伺服模塊容易燒壞。日本就不同了,他們的系統就燒不壞。近來西門子系統改進了不少,價格方面還是略高。德國人很不重視中國,所以他們的系統漢語化最近才有,不像日本,老早就有漢語化版的。
就國產高級數控機床而言,其利潤的主體是被外國人拿走了,中國只是掙了一個辛苦錢。
美國為什麼沒有能成為數控機床製造大國呢?這個和他們當時制定產業政策的人有關,再加上當時美國的勞動力貴,買比製造劃算。機床屬於投資大,見效慢,回報率底的產業,而且需要技術積累。不太附和美國情況。但後來美國發現,機床屬於戰略物資,沒有它,飛機、大炮、坦克、軍艦的製造都有問題,所以他們重新制定政策,扶植了一些機床廠,規定了一些單位只能買國產設備,就是貴也得買,這就為美國保留了一些數控機床行業。美國機床在世界上沒有什麼競爭力。
歐洲的機床,除德國外,瑞士的也很好,要說超高精密機床,瑞士的相當好,但價格也是天價。一般用戶用不起。義大利、英國、法國屬於二流,中國很少買他們的機床。西班牙為了讓中國進口他們的機床,不惜貸款給中國,但買的人也很少??借錢總是要還的。
韓國、台灣的數控機床製造能力比大陸地區略強,不過水平差不多。他們也是在上世紀90年代引進日本技術發展的。韓國應該好一點,它有自己製造的、已經商業化了的數控系統,但進口到中國的機床,應我們的要求,也換成了日本系統。我們對他們的系統信不過。韓國數控機床主要有兩家:大宇和現代。大宇目前在我國設有合資企業。台灣機床和我們大體一樣,自己造機械部分,系統采購日本的。但他們的機床質量差,壽命短,目前在大陸影響很壞。其實他們比我們國產的要好一點。但我們自己的差,我們還能容忍,台灣的機床是用美金買來的,用的不好,那火就大了。台灣最主要的幾家機床廠已打算把工廠遷往大陸,大部分都在上海。這些廠目前在國內的競爭中,也打著“國產」的旗號。
近來隨著中國的經濟發展,也引起了世界一些主要機床廠商的注意,2000年,日本最大的機床製造商「馬扎克」在中國銀川設立了一家數控機床合資廠,據說製造水平相當高,號稱「智能化、網路化」工廠,和世界同步。今年日本另外一家大機床廠大隈公司在北京設立了一家能年產1000台數控機床的控股公司,德國的一家很有名的企業也在上海設立了工廠。
目前,國家制定了一些政策,鼓勵國民使用國產數控機床,各廠家也在努力追趕。國內買機床最多的是軍工企業,一個購買計劃里,80%是進口,國產機床滿足不了需要。今後五年內,這個趨勢不會改變。不過就目前國內的需要來講,我國的數控機床目前能滿足中低檔產品的訂貨。
美、德、日三國是當今世上在數控機床科研、設計、製造和使用上,技術最先進、經驗最多的國家。因其社會條件不同,各有特點。
1.美國的數控發展史
美國政府重視機床工業,美國國防部等部門因其軍事方面的需求而不斷提出機床的發展方向、科研任務,並且提供充足的經費,且網羅世界人才,特別講究「效率」和「創新」,注重基礎科研。因而在機床技術上不斷創新,如1952年研製出世界第一台數控機床、1958年創制出加工中心、70年代初研製成FMS、1987年首創開放式數控系統等。由於美國首先結合汽車、軸承生產需求,充分發展了大量大批生產自動化所需的自動線,而且電子、計算機技術在世界上領先,因此其數控機床的主機設計、製造及數控系統基礎扎實,且一貫重視科研和創新,故其高性能數控機床技術在世界也一直領先。當今美國生產宇航等使用的高性能數控機床,其存在的教訓是,偏重於基礎科研,忽視應用技術,且在上世紀80代政府一度放鬆了引導,致使數控機床產量增加緩慢,於1982年被後進的日本超過,並大量進口。從90年代起,糾正過去偏向,數控機床技術上轉向實用,產量又逐漸上升。
2.德國的數控發展史
德國政府一貫重視機床工業的重要戰略地位,在多方面大力扶植。,於1956年研製出第一台數控機床後,德國特別注重科學試驗,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基礎科研與應用技術科研並重。企業與大學科研部門緊密合作,對數控機床的共性和特性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在質量上精益求精。德國的數控機床質量及性能良好、先進實用、貨真價實,出口遍及世界。尤其是大型、重型、精密數控機床。德國特別重視數控機床主機及配套件之先進實用,其機、電、液、氣、光、刀具、測量、數控系統、各種功能部件,在質量、性能上居世界前列。如西門子公司之數控系統,均為世界聞名,競相採用。
3.日本的數控發展史
日本政府對機床工業之發展異常重視,通過規劃、法規(如「機振法」、「機電法」、「機信法」等)引導發展。在重視人才及機床元部件配套上學習德國,在質量管理及數控機床技術上學習美國,甚至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自1958年研製出第一台數控機床後,1978年產量(7,342台)超過美國(5,688台),至今產量、出口量一直居世界首位(2001年產量46,604台,出口27,409台,佔59%)。戰略上先仿後創,先生產量大而廣的中檔數控機床,大量出口,佔去世界廣大市場。在上世紀80年代開始進一步加強科研,向高性能數控機床發展。日本FANUC公司戰略正確,仿創結合,針對性地發展市場所需各種低中高檔數控系統,在技術上領先,在產量上居世界第一。該公司現有職工3,674人,科研人員超過600人,月產能力7,000套,銷售額在世界市場上佔50%,在國內約佔70%,對加速日本和世界數控機床的發展起了重大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