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正當時讀後感
1、大國崛起讀後感500字左右,不要太深奧
以史為鑒,可知興衰
------ 讀《大國崛起》有感
中國古代有這樣的一句話:「以史為鑒,可知以興替。」這是唐太宗的一句話。中華名族2000多年的歷史中,以史為鑒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近期,與這本書同名的歷史節目《大國崛起》,短短12集,卻歷時三年。一放送便得到了巨大的轟動和觀看熱潮,足以看出國人也非常在意全球的大國以及中國的發展命運。
世界上有很多先進古代文明。「江山代有才人出」,每一個時代都有大國,更准確應該是強國在獨領風騷,若不能順應時代的潮流而動,則必會被歷史的長河沖走,由強盛轉向衰敗。歷史上有很多大國,它們成功的經驗各不相同,失敗也是原因各異。總結大國成功的經驗,吸取大國衰敗的教訓,是所有胸懷中華名族偉大復興願望的國人所需要的。
為什麼中華文化么延綿不斷、源遠流長,足足有2000多年的歷史,卻被那些列強小國的經濟、科技所打敗呢?從螞蟻到大象的美國為什麼能成為世界之最呢? 帶著這些問題,我悄悄翻開了書本。
書本非常明確地列出了9個世界性大國,以歷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視野,解讀這漫長而復雜的15世紀。自15世紀開始500年的時間里,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等九個國家相繼稱霸世界,並日益成為超級強國的歷程,從政治、經濟、思想、宗教、藝術、軍事、外交等多個角度分析大國興衰的成敗得失。 但何謂「世界強國」?正如錢乘旦教授所說:世界強國在我看來應該是這么一個概念:「從資本主義世界體系開始形成的時候起,對世界整體發展的格局和變化產生過重大影響的國家。」
以下是對書本內容和對某些重要國家的分析:
·英國:號稱「日不落帝國」。英國對世界文明最重要的貢獻之一便是其對民主政治的探索,1215年的自由大憲章劃清了君主和貴族權利的界限,在政治不斷民主的前提下,輔之以伊麗莎白女皇的靈活外交和對海上探險,殖民貿易的鼓勵,英國在世界舞台上開始嶄露頭角。1688年的光榮革命洗滌了英國的歷史和國家文化,他們走上了君主立憲的道路。工業革命使英國工業化開始以驚人的速度全面展開他們有最成熟的現代化大工業體系,是第一個進入工業革命的國家。蒸汽機、青黴素、多利羊,他們的科技遙遙領先。
可當時稱霸世界的英國卻因為自己太過自信,沉醉在工業的發達進步中,與世界悄悄脫軌了。自由市場經濟的弊端也逐漸顯現,英國的發展開始減慢,最終喪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 中國應該學習英國,要具有先進而長遠的目光。大力發展人才注重科技,鼓勵大眾創新,緊跟世界步伐。但卻不應該學習其的自滿。中國當時清朝的「閉關鎖國」也是因為自認為良好,認為沒有任何國家比得上中國。關上的沉重的大門雖然阻擋住了危險的歷史洪波,卻使得中國與外界隔絕,停止了發展的步伐。
·德國:這個民族對長期戰亂的分裂的集體記憶,統一和強大,成為德意志發展的最大動力。由德國發起的兩次世界大戰,在人類文明史上寫下了最黑暗、最慘痛的一頁,無數生命和家園在戰火的劫難中消亡,這是全世界都不會遺忘也不能遺忘的歷史。但他們鐵血冷酷,心中有強大的慾望,這也是他們的厲害之處。
→ 兩次罪惡的世界大戰告訴了全世界:要靠實力說話。弱肉強食、適者生存不單是叢林准則,亦是政權更迭和歷史發展過程的不二法則。弱小的國家會被淘汰,強大的國家才會生存。 當然也告訴了我們,世界需要的是和平,而不是戰爭。
·日本: 日本的崛起之路從明治時代開始。新政府積極引入歐美和中國各種制度及廢藩置縣等等,這些各項改革被稱為明治維新。向中西方學習以強壯自己的理論便突破了中國古代閉關鎖國的腐朽思想。他們學什麼?學的是經濟制度和先進的生產力,學的是每個國家的精華。正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生產要素的周轉,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的普及,社會的富足,美國的經濟支持等幾個決定性的力量如先驅的馬車帶動日本走上大國之路。
→日本,同樣是亞洲,明明是個小小的島國卻可以有統領世界的力量。他們善於學習,注重教育,對於中國來說也是條不錯的道路。從小教起,人才可以成為國家的棟梁。對當時弱視教育的中國,四書五經,封閉禁錮人的思想;焚書坑儒,將很多的中華文化精華毀於一旦,真的是個很好的教訓。
·美國:美國是當今世界無可匹敵的政治大國、軍事大國、經濟大國,雄居世界、傲視眾強、睥睨八方。它在歐洲文明的基礎上,走出了一條獨創性地的發展道路,這個新興的工業國家以重大科技發明為基礎。他們雖然經歷南北戰爭,與蘇聯進行了,卻總會走出自己的道路。
→選擇適合本國特點的發展道路,是國家成熟發展很關鍵的因素。在幾百年來,西方主要大國的強盛無不是在歷史發展的重要關頭選擇了適合本國特點的發展道路,建立起適合本國國情的政治經濟制度。放眼歐美大國,無論是葡萄牙、西班牙通過海洋冒險成就霸權,抑或荷蘭憑借一系列現代金融制度創立商業帝國,還是率先發起工業革命推動自由貿易而成就的大英「日不落」帝國,以及法、德兩國的隨後興起等,這些強國的崛起都離不開制度改革和體制創新。
→ 想起了中國近代可悲的閉關鎖國政策,正是中國傳統的自閉,導致了中國從此落在了強國的後面,而且是一潰千里。在局限性和平的謊言下,國人的強國夢又被蒙蔽了。以前國民大革命期間,革命領導人只想著除掉軍閥,陳獨秀的向右傾思想蒙蔽了他們的雙眼。好在後來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開辟農村根據地,進行土地革命,開辟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接著,又取得紅軍三次反「圍剿」的勝利。與此同時,建立了中華蘇維埃政權。選擇了正確的道路是非常重要的。傳統的居家過日子思想已經過時,勢力的擴張才能換來強盛,這部呼喚擴張與競爭的書籍,第一次給了帝國主義列強一個公正的定位。
·以史為鑒,可知興衰。知道興衰後,中國到底要怎樣走才能成為大國呢?
1. 政治的逐步優化是大國崛起的前提。
有良好政治基礎和穩定政治綱領的國家是發展的前提要求。在英國,英國爆發內戰,英吉利共和國的成立,以及後來光榮革命的勝利,最終實現了議會決議高於王權,建立君主立憲。在法國,人民起義攻佔巴士底獄,接著又開展法國大革命,建立國民議會,推翻了君主專制。在德意志,戰爭是德國統一,德意志聯邦成立,以及二戰後德國的再次實現了統一。在日本,明治天皇重新掌握了行政大權,天皇神權日益強化。在俄羅斯,1860年的農奴制度的廢除,資產積極革命的爆發,開始改革,以及一戰引發的十月革命,最終導致蘇維埃政府的誕生。這些國家的人民都為了良好的生活,去創造更好的政治生活,國家才會有所發展。
2. 法律的完善和依法治國的公平性,有良好的人權保障。
在美國,《大憲章》維護了個人人權,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在俄羅斯,統治者引進法制,起草法典。由此可見,人權的保障,法律體制的建立及完善對於大國的崛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3. 廣泛的對外貿易,科技的發展,以及擁有獨特的經濟發展模式。國家對人才、教育、科技成果的重視是大國崛起的關鍵。
國家與國家之間只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亞太經濟組織在中國與其他亞洲國家的聯手創造經濟,在經濟領域綻放出無限的活力,足以可以打到美國的經濟。在美國,積極引進工業成果,人才等才實現科學技術的飛躍,電力的應用,引發二次工業革命。成立國家專利局,對於專利制度的確立,國家給與了立法保護。在英國,由於紡織業的高速發展,刺激了新型紡織業的發明、動力機器的發明。國內的專利申請也開始盛行,同時期英國也積極開展科技高新發展戰略,加重了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國內出現的著名的科學家也推動了夾帶科學的發展。在日本,二戰雖戰敗,但科學技術、人才等軟實力商存,才使其重新進入強國行列。
以史為鑒,可知興衰。《大國崛起》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是中國以後的發展道路趨勢,跟增強了我的責任與使命感。歷史彷彿是一種潮流,潮水飄忽不定。在這潮流中,有的選擇順應,有點選擇逆反。不可懷疑的是,順應時代潮流才能得生。看來,中華名族的偉大復興之路,還有好遠好遠。
ps:是高中時寫的,希望保存在網路上發揮它的價值!
2、求一篇關於創新創業書籍的讀後感,3000字左右
LZ是中南的嗎?可以說,你要的東西好難搞的,你只給這么點分,誰會答啊。。。打3000字就是不小的挑戰了。。。
3、課堂內外創新作文中,如果有一天讀後感
我最喜歡的書就是《課堂內外》,它是一本雜志。
《 課堂內外》共有6個不同的板塊,分別是:《童話城堡》、《趣味網路》、《小作家再線》、《幻想大接力》、《創新小博士》和《歡樂大轉盤》。
在《課堂內外》里,我能學到許多知識,就像在看一本網路全書。比如,以前我以為早晨的空氣最好,看了《課堂內外》才知道早晨的空氣最不好,晨練也對身體最不利。因為植物夜裡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早晨有陽光了,植物才能進行光合作用,直到中午空氣中的氧氣才漸漸變多,所以最佳鍛煉時間是10點到16點,我們的體育課也正好在這個時間上。
通過《 課堂內外》,我還能讀到童話故事,學會做有趣的實驗,懂得很多科學道理,寫作水平也得到提高……
總之,我最喜歡《 課堂內外》,對它可以說是百看不厭。
4、創新成就未來讀後感
當第一道閃電劈開世界,當第一艘航船征服大海,當第一道腳
印走在新路。一切都在向未來前行。墨守成規,只會落後。勇於創
新方能成就未來。
材料中的野兔因不敢走沒有自己腳印的路而走老路,最終喪命
於路上等待已久的陷阱。如果你是野兔,你該怎麼辦?
走在熟悉的路上往往給人一種安全感,但這種假象的安全又能
持續多久?中國古代由秦一統到唐宋盛至明清衰,都同樣沿用了封
建中央集權制。同樣的制度,不同的結局。秦創中央集權制,重在
創新,走在了世界進程的前列。唐宋革新制度,鼓勵創新學習,造
就聞名中外的大唐盛世。明清卻守舊用舊,大興文字獄,打壓新思
想,緊閉國門,最終導致了落後挨打。沿用舊制度,用起來得心應
手,但卻十分落後,缺乏創新。我們應學會站在巨人的肩上,更應
在肩上學會向上攀爬更高的境界。晚於我國發展的西方列國,卻因
不斷向前,開創新制度,開發新科技,最終遙遙領先贏在了新世紀
的起跑線上。所以,墨守成規,只會落後。勇於創新,方能遺世獨
立。
世界上赫赫有名的科學家都有著勇於創新的精神。貝里斯不相
信廣為流傳的鹽酸促消化液分泌,另闢新路,最終發現了第一種激
素,成為著名的生物學家。休伯特從人們都在使用的吹塵器中大膽
想像將塵土吸進機器,發明了現在大家所常用的吸塵器,解決了吹
塵器的治標不治本,也造就了他的顯赫家世。愛因斯坦,由一個在
屋頂上工作的人,突發奇想。經過十年的潛心研究,提出了相對論
,成為享譽全球的天才。這些聞名於世界的先進人物都因其有創新
思維,不拘於現時的理論,從前人的其礎上大膽創新,最終成名於
世界。反觀偉大的牛頓,早期的他能從一個蘋果的掉落發現了重要
的萬有引力,著有牛頓三大定律。但在晚年,他思想發生退步,禁
錮在自己的已有成就驕傲自滿,迷信於虛無縹緲的神學第一動力,
最終止步不前。所以,勇於創新,才能成就未來。
社會在不斷更新進化,就像生物在不斷進化。生物因有多種基
因突變而存貨在自然選擇下,而我們就應有不斷向前的創新精神才
能存活於社會。現在,由於計算機而開創的信息時代中,網購正起
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單一的實體店已經在逐漸被淘汰,而新型的
網路實體一體化的直銷店正悄然崛起。由於人們的環保意識不斷增
強,重污染高耗能的產業正面臨新興環保的高科技產業的威脅。在
這種嚴峻的形勢下,你還能選擇墨守成規,甚至選擇草帽蓑衣石作
器的原始生活嗎?
不管在哪個時代,在哪種領域,創新永遠都在主流位置。時間
不會因為一個人而停止,世界也不會因你而停止運行。日新月異的
時代,我們只有跟上它的步伐,才不會淹沒在人海茫茫,成為別人
的墊腳石。無論是大到國家,社會還是小至產業,個人都需要不斷
的創新。
材料中的野兔,你為何不嘗試勇闖新路呢?闖一闖不一定就會
成功,但一味守舊,你永遠也跳不出死亡的怪圈。
「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變成了路。」走在未知的路
上,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世界這么大,你敢出去闖一闖嗎?勇於創新成就未來
5、改革創新:實現中國夢讀後感
「誰沒有夢想,誰都有目標……」歌里唱的好,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標,每一個人的夢想,匯聚成了中華名族的夢想,我們億萬的華夏兒女,更是每一個人都期盼著祖國的飛黃騰達。
在周末,我讀了《中國夢》這本書,從孫中山的強國夢,到鄧小平韜光養晦的大智慧;從中國性格的魅力,到中國道路的自信;從國際關系的重新定位,到中國崛起的大目標、大戰略。我被這本書深深地吸引了。國家強大,是所有中國人的夢想。曾經的中國是多麼的強大,無論是經濟、政治、文化還是整個社會,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引領世界潮流。而現在,中國人到其他發達的國家旅遊,居然會被別人看不起!這讓每個中國人都感受到無比的恥辱。試問,誰不喜歡一直領先,誰喜歡落後挨打,誰喜歡只有美好的回憶而沒有美好的將來呢?
而夢想不等於空想,要想實現中國夢,需要通過每個中國人的努力,我們並不需要做出一番大事業,那離現實太過遙遠,我們只需要默默地站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好自己的事情,讀書的人好好讀書,工作的人好好的工作。我相信,沉睡的巨龍總有蘇醒的那一天!
通過閱讀《中國夢》,我看到了鴉片戰爭以來,歷代中國人為振興中華民族而作出的努力,我激動的心難以平復。可是,那時候的探索歷程幾經波瀾,直到新中國的成立,中國人才真正有底氣為自己那個夢想而奮斗。
人民群眾相信中國共產黨能夠帶領人民實現那個偉大而神聖的中國夢,引領中國走向新的輝煌。我相信在共產黨的帶領下,中國夢不是夢。也許要實現這個夢要十幾代或者幾十代人的付出,但是只要我們的夢想還在,我們的夢想之火一直在燃燒,再困難的挫折都阻擋不住我們前進的腳步。我們依然走在路上,走在夢想的路上。
6、築夢路上讀後感600第一節創新末來
讀後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簡述原文有關內容。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並為後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系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亮明基本觀點。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3)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4)圍繞基本觀點聯系實際。一篇好的讀後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於聯系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聯系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系、前後脫節。
以上四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7、高科技築夢新時代未來水下城市讀後感?
夢想,需要靠自己去打拚。在築夢人生的旅途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灰太狼為了吃羊,抓小羊就是他的夢想;奧特曼打怪獸,維護世界和平就是他的夢想。
夢,需要我們勇敢去追求。每個人都應該有夢想去尋找一個溫暖的避風港;每個人都應該有夢想照亮前進的道路,指引方向;每個人都應該有夢想駛向成功的彼岸。
同學們為了自己的夢想去拼搏,既然有自己的夢想,就要努力地去實現它,即使很累,也要盡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完成。
背負著民族的希望,我們的黨從艱難中誕生,在艱難中生存發展。白色恐怖中,凡共產黨員和追求共產主義的進步人士,都有掉頭的危險。一次次武裝起義,一次次反圍剿,我們的黨和軍隊,都是在付出了巨大犧牲後才生存下來的,當走完兩萬五千里長征,數萬人的紅軍僅僅剩下了兩萬多人,有名的、無名的,躺在雪山草地里的無數紅軍戰士,用血肉之軀托起了民族的希望,換來了我們今天的中國夢。
為了新中國,無數共產黨人和革命者視死如歸,流盡了自己的最後一滴鮮血。毛澤東、李大釗、周恩來、朱德等等,這些共產黨的創造者、領導者和革命者,他們或清貧,或富貴,但為了砸爛舊世界,建立新中國,拯救災難的人民,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走到了一起,選擇了艱苦奮斗,不惜犧牲自我。
《築夢路上》,再現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歷史、前進足跡,對全黨、全國人民都是一堂最生動的黨史教育課。只要用心觀看,用心理解,我們就不難理解「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首高亢贊歌、這句人民肺腑之言的深刻涵義。
吃水不忘挖井人,觀《築夢路上》,今天,無論黨員幹部、還是廣大人民群眾,唯有感謝黨恩,堅定跟黨走的信念,才能更築民族復興偉大中國夢。
培根說過「順境中不無隱憂和煩惱,逆境中不無慰藉和希望。築夢旅途上難免會遇到一些挫折,只要你不放棄,那麼夢想也不會放棄你。」永遠不要對自己說「不可能」,一切皆有可能!前進吧!
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吧! 最好把夢想比作燧石,它受到的敲打越厲害,發射的光輝就越燦爛。
《築夢路上》讀後感500字2
你的夢想是什麼?當工人、醫生、科研人員,還是農民、記者、勘測人員……不論干什麼,都是要成為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我們現在是小學生,正在為實現自己的夢想努力學習,一步一個腳印,行進在逐夢路上。
《築夢路上》這本書不僅告訴了我們這個道理,還告訴了許多另外的道理,幾乎每一篇都藏著一個道理。
第一章主要講的是「創新」。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科學家們為了祖國的發展、人類的未來,在創新的道路上執著前行。我們應從他們身上汲取這種精神,向著一個目標,鍥而不舍地去追求,百折不撓地去努力。
第二章講的是近來農村的變化。
雖然現在城市和農村還是存在較大的差異,但是現已經有所變化了。我們需要的是城市和農村手拉手,比翼雙飛,需要的是發達地區伸出援助之手,與貧困地區一起進行幸福生活的「大合唱」。手牽手,大家一起走,這樣實現中國偉大復興的夢就指日可待。
第三章的內容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綠色是一切文明的起源和搖籃,「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從我做起,從你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從現在做起,做綠化美化環境的有心人。將來,中國一定會因為有我們而更加美麗。
第四章告訴我們: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我們都同在一片藍天下,同住一個地球村。雖然我們語言不同,國籍不同,信仰不同,但是彼此心連心,手拉手,在這個開放的世界,讓我們張開手臂,攜手同行,共同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第五章,我知道了,「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我們要用愛去感恩,用愛去回報,用愛去孝敬,用愛去奉獻,這是一種大愛,一種情懷。他們普通、平凡卻讓人驚嘆和感慨,因為他們的精神偉岸,小小一滴水映出了太陽的輝,假如在我們的周邊,能匯聚起無數這樣的小小水滴,那麼大海一樣的風采就自然形成。
逐夢路上,我們披荊斬棘,無所畏懼,勇敢前行,逐夢路上我們齊心協力,眾志成城,一路高歌。
《築夢路上》讀後感500字3
人們常常會問,你有夢想嗎?你的夢想又是什麼?懵懵懂懂的我一直搞不懂夢想是什麼,是開在心底深處最美的花朵嗎?還 是自己內心深處最強烈的渴望和追求?又或者是每個人生活的動力!
直到看了《築夢路上》這本,我覺得夢想不再是不切實際的幻想,而是真正意義上的奮斗目標。而我們偉大的祖國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也在為夢想而努力建設我們美好的家園,正因為有了夢想,為了實現自己的價值,為了祖國美好的明天,所以各行各業的人都為之付出努力。
你看,現在有我國自主設計的研發的大飛機,有神舟載人飛船遨遊太空,有蛟龍號潛水器深度第一。當奧運會在我們中國舉辦,當G20在我們的省會杭州召開,當舟山成為新區,當我們的家鄉建設得越來越好,當一座座大橋連起海的兩端,當高速公路貫穿每一個城市,當高鐵開通,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變得不再遙遠,當黑臭的河道成為美麗的公園,當清晨爺爺奶奶在公園里打太極,當我們坐在干凈明亮的教室里郎朗讀書,這一切的一切不都是千千萬萬中國人用自己的知識和汗水在築一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嗎!
踐行「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制、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24個字組成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我們最出彩的中國人。
你看,現在我們的祖國就像一列飛馳的列車,在不斷地前進,前進的道路上需要源源不斷地的能源。而我們每一個中國人就是那個能源。
我們當代少年正是這個後備軍,生力軍。實現中國夢的重任都落在了我們青少年的身上。當代小學生更要珍惜今朝,勤奮學習,鍛煉能力,長大後能為祖國這副美妙的畫卷上添上自己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奔跑吧,少年!為自己的夢想而努力,為實現中國夢而加油!
《築夢路上》讀後感500字4
羅曼羅蘭曾經說過,人生應有兩盞燈,一盞是信仰之燈,一盞是理想之燈。夢想,需要靠自己去打拚。 在逐夢人生的旅途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夢想,需要我們勇敢去追求才能實現,每個人都應該有夢想照亮前進的道路,指引方向;每個人都應該有夢想,駛向成功的彼岸。
眾所周知,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的游擊隊在小米加步槍的的時代,依然努力與敵人抗爭;眾所周知,當劉翔在奧運比賽摔倒後,用另一條腿跳完了全程;眾所周知,屠呦呦為了研究青黴素,沒日沒夜的泡在實驗室里,還曾得了中毒性肝炎,終於提取到了青黴素,為廣大瘧疾民眾帶來了福音。等等這些,都是為了或大或小的夢想而努力的拼搏著。
同學們為了自己的夢想去拼搏,考上理想的學校;公司職員為了升職,去奮斗,去努力;國家領導人為了給百姓一個更美好的生活而奮斗。既然有自己的夢想,就要努力地去實現它。即使再累,也要盡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完成。
有很多東西,只要你一鬆懈,它就稍縱即逝。有信心,才會有意志去拼搏。培根說過,順境中不無隱憂和煩惱,逆境中不無慰藉和希望。逐夢路上難免會遇到一些挫折,只要你不放棄,努力拚搏創新,那麼夢想也不會放棄你。
回看「十二五」,輝煌成就終成過往,放眼「十三五」,光明新篇即將開始。相信大家的心中都有一個強國夢,但這些夢不是光靠想想就能實現的,需要我們大家共同努力。
近五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浙江全省人民團結奮斗、頑強拼搏、開拓創新,在經濟社會發展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這些成果,不正是我們浙江兒女聯手共創的嗎?
看看這些名字:虞洋、魏振興、徐文榮、屠呦呦、劉若鵬、李超、吳靜鳴等等……,不得不說,創新就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興則國興,創新強則國強。他們將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做的漂亮完美,像那些前輩那樣,他們也開創了一片新天地。
祖國要永續發展,就要在科技創新的引領下,開啟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時代,不斷催生新技術、新模式、新產業、新發展。我們中學生也要不斷接受挑戰,培養創新思維,培養創新精神。因為我們是祖國的未來,國家的希望!
《築夢路上》讀後感500字5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夢想。這個夢想可能很大、很遙遠,也可能很小、很現實,但每一個人都要為自己的夢想去努力。有了夢想,才有奮斗的目標。在追夢的路上肯定會有障礙,把前面的路擋住,你需要全力把它搬開,才會實現夢想,才會成功。
我的夢想是當一名歌星,我一直在為我的夢想而努力。雙休日,大家都在玩游戲的時候,我在學習唱歌。
過年了,要回老家了,在車上要坐一兩個小時,我也會珍惜這些時間,拿起平板電腦邊聽邊練,非常入神。到家的時候,媽媽叫我了好幾遍,我才聽見。每次到KTV,點歌最多的總是我,我都會好好的演唱。平時沒事的時候我也會唱一唱歌。我喜歡唱歌,我想當一名歌星!
媽媽的夢想是陪我快快樂樂地長大,媽媽一直在為她的夢想而努力。我考試沒有考好,我告訴了媽媽,他不會很兇地說:"你怎麼回事,考成這樣,你說說你,好好去反思。"而是說:"是不是粗心了,下次要細心看題,看完題了再做。"然後跟我一起分析錯題。她想讓我高興、快樂的度過童年。10月1日開始放假,她基本每天都帶我去一個地方玩,讓我開心的度過童年。
我有一個同學他的夢想是當一名畫家,他也一直為她自己的夢想而努力。在學校上美術課,他每次都格外認真畫畫,每一次老師都會給很高的分數。因為這樣,老師每次有特別的活動很多都會讓他來參加。下課啦,很多人都在玩游戲,可他就在座位上畫畫,我去看看他畫的動物,可真是栩栩如生。
假如有一個小男孩,他的夢想是當一名宇航員,他也為自己的夢想而努力。首先,他要勇敢,不能怕高,不能害怕野生動物,不然發現了新生物,就一走了之,這個宇航員沒有什麼用處。還要有堅持的毅力,因為成為一個宇航員,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有永不放棄的精神,才可以成功。
功夫不負有心人。要憑自己堅強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實現夢想哦!
8、求記敘文 散文 小說 議論文 創新作文各一篇+讀後感(每個都要)【短!!!】
讀《駱駝祥子》有感
這部小說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為背景,以人力車夫祥子的坎坷悲慘生活遭遇為主要情節,深刻揭露了舊中國的黑暗,控訴了統治階級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它展示出一幅舊中國的真實圖景,生活氣息濃郁,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好勝要強的祥子指望做一個「自由的洋車夫」,並與劉四爺的女兒虎妞成親,不久虎妞難產而死。拉車二強子的女兒小福子卻對祥子產生感情,可是因窮困卻不能他們結合。當對未來充滿希望的祥子來找小福子時,小福子已死。好強的祥子最終也被吃人的社會吞沒。
我彷彿看到了天橋、鼓樓、白塔,是牌樓、街道、小巷,是車廠、大雜院和熙熙攘攘的人群,這就是幾十年前的老北京,但是這兒沒有絲毫田園詩一般的快樂, 而是祥子的那雙大腳馬不停蹄地跑過大街,穿過小巷,烈日下,雨雪中處處有他艱難的身影。兵匪的鞭子,楊先生的盤剝,劉四爺的臭罵,孫偵探的明搶,洋大夫的冷漠,這是一座千真萬確的地獄!最後虎妞慘死了,小福子上吊了,老馬頭倒斃在街頭,祥子也終於窮途潦倒,逐漸消失在一座城門洞里……這就是一二十年代北京底層廣大勞動大眾的生活,這逼真的描寫讓我體會到了人力車夫們不可逾越的悲慘命運,讓我深刻地認識了「地獄究竟是什麼樣子」。
祥子的悲劇,是他所置身的社會生活環境的產物。小說通過祥子周圍人物及人際關系的描寫,真實地展現了那個黑暗社會的生活面目,展現了軍閥、特務、車廠主們的丑惡面目,以及由他們織成的統治之網對祥子們的壓迫與被壓迫關系的一種變形反映。
讀《童年》有感
馬克西姆.高爾基的《童年》舉世聞名。在一個很平凡的星期天下午,我翻開了它。情緒也隨著書上一行行黑色的宋體字忽起忽落……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動著我:四歲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到專橫的、瀕臨破產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卻經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處處護著他。在外祖父家,他認識了很多「安安靜靜」的親戚,其中包括兩個自私、貪得無厭的、為了分家不顧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還有兩個都叫薩拉的表哥。朴實、深愛著阿廖沙的「小茨岡」(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擋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盡管會被抽得紅腫。但強壯的他,後來卻在幫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時給活活的壓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個典型的俄羅斯小市民的家庭里度過的:貪婪、殘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鬥角;為爭奪財產常常為一些小事爭吵、斗毆……但在這個黑暗的家庭里,有一個勤勞、堅強、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給阿廖沙講好聽的神話故事,也潛移默化地教他做一個不想丑惡現象屈膝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樣。周圍殘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時甚至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會發生那樣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還認識很多其他的人:搬進新房子後的幾個房客、隔壁的三少爺,等等。阿廖沙從家人的一些「奇怪」的舉動中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和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有那麼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麼叫做「打」,因為我們從沒有經歷過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許是一種無法想像的痛苦吧。當然,除此之外,我們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間的勾心鬥角,為爭奪財產而打架斗毆之類貪婪、兇狠的事情。更不會發生殘忍的把某個無辜的人無端地折磨致死這類想都沒想過的「恐怖事件」。
天哪,如此比較,我們的童年和阿廖沙的有著天壤之別。我們每天生活在蜜罐兒里,被甜水泡著,被金燦燦的錢堆著……我們是多麼幸福呀!我們從來不用考慮衣食住行,這讓大人么操心就足夠了,還輪不到我們呢。
但擁有著這些,我們並不知足。我們總是奢求更多。因為,在我們眼裡,大人們掙錢是那樣的容易,似乎都不費吹灰之力。我們多天真啊。的確,我們不用像阿廖沙那樣只十一歲就到「人間」獨自闖盪。但讀過《童年》之後,我們應該悔過自己曾經的奢侈,我們應該不再浪費,我們應該學會珍惜。
那麼,就從現在開始吧。我們不再奢侈,不再浪費;我們開始為長輩著想,體諒他們;我們更應該開始滿足自己的幸福生活。為了以後,為了將來,為了我們到「人間」的那一天。
永不放棄
—讀《魯濱孫漂流記》有感
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有著很多的困難險阻,也有許多磨難與坎坷會阻擋自己的腳步,使自己不能前進,如果永不放棄任何事物都會被你自己征服。
古人雲:騏驥一躍,不能十步;怒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不知不覺中,眼前突然出現一片汪洋大海,遠處有一座孤僻的小島,在靜靜的小島中,只有鳥兒在歌唱,山羊在奔翔,樹木在生長,花兒在吐露著芬芳。漸漸地,波濤洶涌地海面上,出現了一葉扁舟,劃行著,狂風把他的船掀翻,只有他一個人漂流到這座荒蕪人煙的小島上。
這個撐舵之人就是聽過作家笛福筆下的《魯濱遜漂流記》中的主人公——魯濱遜。
他一個人在這僻靜小島上頑強生活,有一種聲音一直在腦海里不停地回盪著:「放棄吧,這樣生活著有什麼意義?不會有人來救你的。」但堅持的信念很快打敗了這種想法。魯濱遜堅持著,將面臨的困難一個個消滅,最後終於得到了回到文明社會的機會。
其實,我們也應該這樣,遇到坎坷,應該去克服,永不放棄,這樣,興許會使自己變得更堅強更勇敢。永不放棄,堅持不懈,這樣才能獲得光明獲得成功。
相信我吧,堅持到底,奮斗到底,只要如此,勝利才會屬於你的。因為,堅持到底,奮斗一生的寶葫蘆,他會幫助你走過一生的。
回答者: vcrpjj200 - 魔法學徒 一級 8-15 20:48
永不放棄——《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
讀完《魯濱遜漂流記》這本精彩的小說後,我好久不能自拔,好像我隻身一人流落到小島上,書中情節困繞著我,激勵著我,一個高大威猛的形象時時浮現在我的眼前,他就是勇敢的探險家、航海家魯濱遜。他憑著頑強的毅力,永不放棄的精神,實現了自己航海的夢想。我也有過許多夢想,但我缺少的就是這種永不放棄、永不言敗的精神和對生命的熱愛。
我彷彿看到輪船甲板上站著這樣的一個人:他放棄了富裕而又舒適的生活,厭惡那庸庸碌碌的人生,從而開始了一次與死神決斗的生存大挑戰。種種的不幸與困難並沒有壓倒魯濱遜,反而使他更加堅強。上蒼給予魯濱遜的困難,對於他也更具有挑戰性!風暴海嘯,全船人除了魯濱遜一人之外無一倖免,真正的生存挑戰才剛剛開始!流落孤島後,他並沒有怨天憂人,慌亂失措,這一點讓我由衷的佩服。他為了找到合適的住所,在岸上跑了一整天,在一個山岩下找到了一個棲身之所。魯濱遜在小山下搭了一個帳篷,而且盡量大些,裡面再打上幾根木樁來掛吊床。第二天,他把所有的箱子、木板、以及能做木排的材料堆成一個臨時性圍牆,作防禦工事。但只過了十幾天,突然發生塌方。魯濱遜不但把落下來的鬆土運出去,還裝了天花板,下面用柱子支撐起來,免得再次出現塌方的災難。永不放棄,魯濱遜奠定了生活的基礎。
一次,魯濱遜無意中掉在牆角的谷殼,竟然長出綠色的莖干,不久,長出了幾十個穗頭,這真是老天的恩惠。從此,魯濱遜一到雨季就撒下半數種子來試驗,以得到更多的糧食。最糟糕的一次試驗,大麥與稻穗的收成僅獲了半斗而已。但是,經過這次試驗使魯濱遜成了種田高手,他知道什麼時候播種,一年四季播種兩次,收獲兩次。流落孤島的魯濱遜憑著對生命的珍愛和對生活的熱愛,永不放棄,他有了生活的口糧。而現在的我,生活在通訊發達的信息時代,更應學會自救——解救我的思想觀念、升華我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造船回鄉,魯濱遜又花費了數年的時間,無數的心血。光砍樹就是數月。但由於事先沒有考慮周全,船離海邊太遠,他怎麼也無法讓船下水。這下,數年的心血白花了,一切希望都破滅了。直到「星期五」的出現,這個希望才重新油然升起!魯濱遜是個偉大的人,堅毅的人,頭腦豐富的人,他孤身一人在這個荒無人煙的孤島上生活了27年。他敢於同惡劣的環境作斗爭,勤奮勞動,把小島經營得有條不紊。永不放棄,救人救已,他在逆境中鍛煉了自己,成就了一番不平凡的事業。這本書教會我們只有堅持才能勝利,只有實幹才能讓我們擺脫困境,實干比信念更重要…… 我相信我的人生也會隨著這本書而重新起航,在人生的航海中,勇敢前進,永不放棄
讀完這本書,有這樣一個問題總是出現在我的腦海里——什麼才是人生中最大的財富?對!就是敢於同命運挑戰。那怎樣才能擁有這筆財富呢?我認為,就應像魯濱遜一樣,抓住身邊的一切事、物與機遇,還要有一顆感恩的心,實干加永不言敗的精神。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
主人公魯濱遜生於比較富裕的家庭,但他毅然拋棄安逸舒適的家庭生活,甘願與海浪為伍,去實現自己的航海夢想。他航行到過倫敦,到過非洲,還到過巴西,途中曾被海盜劫持做過奴隸,但最後終於化險為夷。一次,他在去往非洲購買奴僕的航行中,不幸遇上大風暴,全船覆沒,只有魯濱遜倖免於難,飄流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小島上,從此開始他長達二十八年的孤島生活。在蒼涼寂寞的荒島,魯濱遜以他勇於冒險、敢於創造的精神,獨自一人與困難和艱險斗爭,終於創造出了自己的一片天空。在荒島上,魯濱遜用自己的雙手建立了房屋、籬笆,還學會了做衣服、器具等生活必須品。他把還把山羊、鸚鵡等野生的動物圈養起來,用剩餘的一點種子經過反復的播種,吃到了自己的糧食。他還搭救了一名年輕的土人,並給他取名為「星期五」,把他收作僕人。終於,他把原本荒涼的小島建造得美麗而富饒,自己非但沒有被困境壓倒,反而過上了自得其樂的生活。一直到第28個年頭一艘英國船來到該島附近,魯濱遜幫助船長制服了叛亂的水手,才返回英國。這時他父母雙亡,魯濱遜收回他巴西庄園的全部受益,並把一部分贈給那些幫助過他的人們。
《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讓我大開了一次眼界,也讓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只要我們像魯濱孫一樣,在困境面前毫不退縮,有他那種不畏困難的精神,在絕境中求生的信念,有什麼事情我們不會成功呢?又有什麼事情能比魯濱遜所遭受到的更糟呢?
這部小說是笛福受當時一個真實故事的啟發而創作的。1704年蘇格蘭水手賽爾科克在海上與船長發生爭吵,被船長遺棄在荒島上,四年後被救回英國。賽爾科克在荒島上並沒有作出什麼值得頌揚的英雄事跡。但笛福塑造的魯濱遜卻完全是個新人,成了當時中小資產階級心目中的英雄人物。
作者笛福曾這樣點評魯濱遜:形象為不安於現狀,勇於行動,勇於追求,不畏艱險,按照現代文明的模式,開辟新天地的創造者。很多人都只想滿足於現狀,最好是不經過任何風波就過著幸福的生活,而他們卻不知道沒有經過大風大浪的人是經不過任何打擊和挑戰的。有些人雖經過了一番考驗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可一旦東西失去了,他們就再也振作不起來了。因為他們怕再一次為遇到難解決的問題而大費周折。《誰動了我的乳酪》里的小老鼠——咻咻和匆匆在失去了好不容易得到的乳酪後,並沒有任何猶豫,馬上穿上鞋子去開始自己新的尋找。這樣,他們的心態和心境才會更平靜和從容因為他們懂得去追求,所以他們的遠方就在不遠處。
的確,魯濱遜也是一樣的,如果他沒有離開家,而是按照他父親的只是做事、生活,那麼他的人生一定沒有那麼精彩。在他的眼中就只會有金錢,還有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他也就不會懂得用自己的雙手去製造東西,去捍衛自己的家園。但他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了,雖然他一次次的遇到困難,有一段日子甚至還被當成奴隸。但他勇於向世界挑戰:他離家出走,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奮斗;他勇於和大自然斗爭:在經過大浪後也沒被淹沒,在荒島上用自己的雙手開辟出屬於自己的家園;他勇於去行動:在荒島上看見俘虜快被野人殺後吃掉,拚命去救他,就一個素不相識的人;他勇於去追求:追求自己想要的事物,自己想過的生活,經歷大自然的挑戰和重重磨難。
我們也應該向魯濱遜這樣,要敢勇於向世界挑戰,不被打垮,壓力越大則能夠越堅強,這才是我們的目標,要勇於斗爭、勇於行動、勇於挑戰、勇於追求,這樣才能創出一個堅強的自我,一個依靠自己的雙手生活的自我。 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
長篇小說《魯濱遜漂流記》一直深受著廣大學生的青睞,帶著對這本書的好奇,一同隨著主人公走進了這本書中。
全篇著重描寫了魯濱遜在荒島上通過自己的勞動克服重重困難,最終戰勝了惡劣的環境,與土著人星期五共同回到了家鄉,過上了幸福生活的故事。
我最欣賞的不是魯濱遜的勤勞與勇敢,而是他那驚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可想而知,一個孤零零的大活人獨自在荒島上生活了十幾年,沒有人陪伴他,甚至於最基本的,與一個人簡簡單單地說會兒話都做不到。整個荒蕪的島上沒有房屋,沒有稻田,只能靠他自己辛辛苦苦地打造出一片天地。
其實魯濱遜也是一個常人,他沒有什麼驚人的本領可以在這凄涼的環境中久久地掙扎。可是他承受住了這個打擊,發揮出超出凡人的心理承受能力。為了重新拾起勇氣,魯濱遜寫了一張厲害差異表,把種種可能都分析出來。無論是出於消極還是積極,這使得他能夠冷靜下來,從只會空想的日子裡解脫了出來,學會從絕望中尋找希望,從而勇敢地去面對現實,去改善現狀。
但是比起魯濱遜來,我們這些當代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似乎太糟糕了。不要說像魯濱遜一樣經歷那樣的磨難,即使是一些不順心的芝麻大小般的事情也會輕易地被其打倒。經常從報紙和電視上得知,每年都會有許多學生離家出走甚至是自殺,其中的起因往往只是和父母吵了幾句、考試沒有取得理想的成績,或者是老師批評嚴厲了些,有些人甚至還抱著「視死如歸」的氣勢,其實這正是心理脆弱的表現,是多麼的可笑並且可悲呀!
其實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經常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小學的時候,我有一次因為一件小事情而被老師批評,由於想到我出發的意圖是好的,心中有著說不出來的委屈,那幾天上課總是走神,恨不得逃離這個深淵般的學校,走得越遠越好。現在回想起來真是可笑之極,因為當時的年齡小,心理承受能力差,所以才會冒出那麼多荒誕的念頭,其實換個角度思考,被老師批評也不是一件壞事,雖然是被冤枉的,但是如果自己做事再小心謹慎一點,也不至於被人誤會,所以當我們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向好的一方面去想,就會有許多意想不到快樂等著你去收獲!
曾經聽過一個名人說過:苦難對於弱者來說是萬丈深淵,而對於強者來說則只是一塊不起眼的墊腳石。這句話鼓舞著我向人生的光明看齊。是呀,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只要調整好心態,就能夠把所有的煩惱一掃而光,把困難化為前進的動力。困難來臨時,我們要認真冷靜地分析這件事產生的原因,並且有針對性地加以排除和克服,而不是盲目地發泄和不切實際地空想,這樣做不但徒勞無獲,而且是在浪費時間和精力,對你的傷害將會更深一層。
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我們更要具備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這樣才能信心百倍地迎接將來的每個挑戰,並且出色地去完成自己的工作! 魯濱遜漂流記》有感
《魯濱遜漂流記》是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的作品。在中學時,我曾讀過這本書,同時也喜歡上了它,尤其是書中的主人公魯濱遜。
《魯濱遜漂流記》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魯濱遜離家三次航海經歷,在巴西買了種植園;第二部分,也就是小說的主體,是魯濱遜在荒島回來以後的事情,主要經歷是由陸路從葡萄牙回英國途中遇狼的故事。魯濱遜的這個典型人物的一切特徵主要是在第二部分得到了充分的展示,這一部分是全書最引人的,是全書的精華。
魯濱遜是喜愛勞動的人,他憑一己之力,在沒有船的情況下,把破船上的東西往島上搬,是非常困難的。但是他終於想出了辦法搬東西,把兩手搬得動的東西全部搬了下來。他沒有錯失時機,所以當破船最終被風暴摧毀時,他覺得坦然,因為他沒有偷懶。
在上段敘述中,我學到了很多,只有憑自己的努力,獲得想要的,才會覺得坦然。
同時,魯濱遜也是個堅毅人,他沒有助手,工具不全,缺乏經驗,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花很大的勞動,費好大的時間。雖然他並不是每次都會成功,但他也不曾灰心失望。最後他有船用,有麵包吃,有陶器用,有種植園,有牧場,有兩處住所……這些沒有一件不是費了很多力氣,克服了許多困難才得來的。他對任何事都不灰心,所以他擁有很多。他就是這樣與自然進行斗爭,改變自己的處境。
一個人離開人群生活了那麼久,終究是一件不平常的事,而魯濱遜卻在荒島上孤獨的生活了二十八年之久,吃、穿、住,樣樣得靠自己。這樣的精神,實在令人佩服。而反觀自己,在父母身邊生活了十幾年,幾乎什麼都依靠父母,想想真是太不應該了。我很希望自己也能有魯濱遜那樣的堅毅、不服輸的精神。
9、新疆大學創新學分的讀後感怎麼寫
以下是讀後感寫作方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讀後感的寫法
寫讀後感最重要的一點是要讀出所讀書籍或者文章的「眼睛」,它是你展開來寫的基礎、中心和出發點,這個問題我們已經在上一講里說過了,這里就不多講了。其次,寫讀後感,有它一定的規矩,有的書上把它歸納為「引、議、聯、結」,四個字,想公式一樣。對於這些規矩我們不可以不學,考試時只要內容有創意,套用這種公式未嘗不可;但我們也不要受其所限,寫成千篇一律的「八股文」,也可嘗試在結構上有自己的創意,有自己的個性。但不管怎樣,讀後感也離不開「讀」——對原文的引述、概括、評價等等,離不開「感」——自己的感想。只要把這兩個字表達好了,就是好的讀後感。
三、寫讀後感的基本技巧
在讀過一篇文章或一本書之後,把獲得的感受、體會以及受到的教育、啟迪等寫下來,寫成的文章就叫「讀後感」。
讀後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簡述原文有關內容。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並為後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系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亮明基本觀點。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3)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4)圍繞基本觀點聯系實際。一篇好的讀後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於聯系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聯系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系、前後脫節。
以上四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四、寫讀後感應注意的問題
第一是要重視「讀」
在「讀」與「感」的關系中,「讀」是「感」的前提、基礎;「感」是「讀」的延伸或者說結果。必須先「讀」而後「感」,不「讀」則無「感」。因此,要寫讀後感首先要讀懂原文,要准確把握原文的基本內容,正確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關鍵語句的含義,深入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第二是要准確選擇感受點
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會有許多感想和體會;對同樣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更是會產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啟迪。以大家熟知的「濫竽充數」成語故事為例,從諷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領悟到沒有真本領矇混過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餡」,認識到掌握真才實學的重要性;若是考慮在齊宣王時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領導者要有實事求是的領導作風,不能搞華而不實,否則會給混水摸魚的人留下空子可鑽;再要從管理體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進一步認識到齊宣王的「大鍋飯」缺少必要的考評機制,為南郭先生一類的人提供了飽食終日混日子的客觀條件,從而聯想到改革開放以來,打破「鐵飯碗」,廢除大鍋飯的必要性。
一篇讀後感,不能寫出諸多的感想或體會,這就要加以選擇。作為初學者,就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又覺得有話可說的一點來寫。要注意把握分析問題的角度,注意聯系自己的實際情況,從眾多的頭緒中選擇最恰當的感受點,作為全文議論的中心。
10、《創新與創業精神》讀後感
《創業的國度》這本關於創新和創業精神的書,深入探討了以色列在創新、創業方面的驚人成就及其原因,深受啟發,深感震撼。雖然現在以色列的科技奇跡已經眾所周知,但是當這一切第一次呈現在人們面前時,大家還是充滿困惑,為什麼這一切都不發生在以色列?為什麼如此不起眼的土地存在如此多混亂的同時還有如此多的創新?
這么一個人少,國小的國家,竟然發展成為繁榮興盛的大國,他們是靠著自力更生,團結奮進,艱苦奮斗,並結合著聰明的大腦思維才能擺脫困境,才能從困窘的環境下強壯起來。「創新,將會是國家迅猛壯大的原因。」一個國家沒有創新能力,就沒有了前進的動力;一個國民,他沒有創新意識,只懂得搬照前人的知識,那麼他只能停滯不前。日本是一個小國,他們之所能夠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迅速發展成世界第二經濟大國,靠的就是創新,以色列人不缺乏創新人才,所以國家經濟才得以發展。
C!S5Ff;Bp+H.^ B0
宿遷地處淮河流域,是傳統的農業大市。盡管由於自然環境、生產生活方式、歷史傳承等因素,宿遷人在創事創業上缺乏一定的創業文化和精神。但以色列創新創業的精神依舊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宿遷地處蘇北,今年來交通發展與城鎮建設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大中企業與高科技企業是發展的主導,但並不完全符合目前宿遷的發展。我認為就目前來看,大力推動發展中小企業是宿遷可行道路之一。社會發展一部分靠的是老百姓的消費,老百姓主要是在中小企業裡面,中小企業掌握中國消費者的空間,也就是說中小企業掌握經濟的命脈。
中小企業的發展,靠的是全民參與與全民創業。可能做到全民創業不太現實,但可以更大范圍地激活創業主體,推動以「百姓創家業、能人創企業、幹部創事業」為主要內容的創業文化建設。全面推廣「三來一加」、「創業行動村村行」等創業模式,正如繆書記所言,積極鼓勵農民「內轉外輸」創業、在外人員「鳳還巢」創業、科技人員兼職創業、待業下崗職工、殘疾人員、高校畢業生、轉業軍人等自主創業,激活民間資本由「休閑態」向「市場態」轉變,挖掘本地優勢,激發內生能量。
"t7vDXb)[}7|0
艱苦創業決定發展,創業精神激勵艱苦創業,創業文化培養創業精神。宿遷人長期以來已經形成了吃苦耐勞、堅毅剛強、大氣豪爽、深明大義、質朴熱情的優秀文化傳統。相信我們保持傳統,積極營造創業氛圍,宿遷的發展會更加迅猛、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