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舞創新
1、蒙古族有哪些習俗?
蒙古族主要生活習俗如下:
1.蒙古包為蒙古民族的傳統住房。蒙古民族的傳統交通運輸工具主要有役畜和車輛兩種。役畜以馬和駱駝為主,車輛為勒勒車。蒙古族的飲食有糧食、奶食、和肉食。蒙古族不吃青牛肉。
2.蒙古族最大的傳統的節日性群眾集會為「那達慕」,蒙古語意為娛樂、游藝,起源於13世紀初。蒙古族的傳統節日有馬奶節、那達慕大會和新年(也稱白月)。
3.很多蒙古族牧民酷愛鑽花煙鍋(煙斗),曾有「一個煙鍋換一隻羊」之說。用五種金屬原料鑽成花﹑鳥﹑魚﹑獸等花紋圖案的煙鍋,再配上紅瑪瑙煙嘴和檀香木煙桿,不僅實用,還是十分精美的工藝品。
4.新中國成立前,蒙古族地區曾有過很多落後的婚姻習俗,如貴族一夫多妻﹑包辦婚姻﹑結婚前要由喇嘛念經或求神問卦﹑重聘禮﹑搶婚、收繼婚習俗等風俗。
新中國成立後,他們嚴格實行一夫一妻制,青年男女都是自由戀愛,自主擇偶,絕大多數家長接受和同意孩子的選擇,父母前往女方家「徵得同意」只是一種必要的程序。那些落後婚俗大部被廢除。
5.新中國成立前,蒙古族的喪葬一般有火葬﹑土葬和野葬(也稱天葬)。西部牧區常見的是野葬。人死後將屍體放在木輪車上拉著跑,直到掉下來為止。屍體置於荒野,被狼或野鷹吃掉,死者的靈魂即可以升天堂。
七天後,如果死者的屍體還在,被認為是不吉祥的,必須繼續請喇嘛念經﹑向喇嘛布施,替死者祈禱消災。
火葬主要是上層喇嘛,土葬則多為王公貴族以及農區或半農牧區的蒙古人。新中國成立後,蒙古族野葬形式消失,完全改用土葬和火葬,其喪葬方式的選擇主要取決於自己家族的習慣。
(1)蒙古舞創新擴展資料:
蒙古族一向有「音樂民族」﹑「詩歌民族」之稱。河套地區流傳有這樣一句話:「河套的民歌牛毛多,唱了三年,唱了一支牛耳朵。」反映了內蒙古民歌之多。蒙古民歌可分為長短調兩種體裁,蒙古民歌充分反映出蒙古族人民質朴﹑爽朗﹑熱情﹑豪放的性格,聽了使人有置身蒙古草原之感。
「好力寶」是內蒙古民間流傳很廣的一種演唱形式,有固定的曲調,唱詞是觸景生情的即興創作,深受群眾歡迎。另外還有「瑪哈塔勒(贊詞)」﹑「於熱勒(祝詞)」﹑「岱日勒其(對口唱)」﹑神話﹑童話、傳說﹑說書等內容和形式。
馬頭琴是蒙古人民最喜愛的民族樂器,因琴桿上端雕一個精緻的馬頭而得名。最早的馬頭琴稱為「奚琴」或「胡琴」,起源於東胡的「奚」(即庫莫奚),清末稱作「潮爾」。演奏形式多半是獨奏,或是自拉自唱。馬頭琴拉出來的聲音遼闊低沉,悠揚動聽,彷彿把人們帶進茫茫無邊的草原。
蒙古族舞蹈久負盛名,傳統舞蹈有馬刀舞﹑筷子﹑安代﹑馴馬手、小青馬等。通過草原馬上生活提煉而成的馬舞,造型挺拔豪邁,步伐灑脫輕盈,在一揮手、一揚鞭、一騰跳之間,都使人感到駿馬的縱越和蒙古人民剽悍﹑勇敢的性格,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2、青藏鐵路創造了哪九個奇跡
1、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
青藏鐵路是世界最長的高原鐵路,青藏鐵路由西寧至格爾木段和格爾木至拉薩段合成,全長1956公里。青藏鐵路格爾木至拉薩段,穿越戈壁荒漠、沼澤濕地和雪山草原,全線總里程達1142公里。當年國家領導人在青藏鐵路開工典禮上曾經感慨:修建青藏鐵路這條世界上海拔最高和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是人類鐵路建設史上前所未有的偉大壯舉。
2、海拔最高的高原鐵路
鐵路穿越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達960公里。經過長達5年的艱苦奮戰,10萬名築路大軍在「世界屋脊」抒寫了壯麗詩篇,建成了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鐵路——青藏鐵路。青藏鐵路穿越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達960公里,最高點為海拔5072米的唐古拉山埡口,被譽為「離天最近的鐵路」。
3、穿越凍土裡程最長
青藏鐵路是世界上穿越凍土裡程最長的高原鐵路,鐵路穿越多年連續凍土裡程達550公里。青藏鐵路是世界凍土區工程建設領域第一次大規模地、全面地綜合應用多種工程措施解決凍土問題的典範。這些全新的解決思路和工程科技創新,標志著青藏鐵路多年凍土工程實踐已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4、創高原鐵路最高時速
青藏鐵路建成通車後,列車在凍土地段行駛時速將達到100公里,這是目前火車在世界高原凍土鐵路上的最高時速。建成後的青藏鐵路凍土地段時速將達到100公里,非凍土地段達到120公里,這是目前火車在世界高原凍土鐵路上的最高時速。
5、世界第一高隧
風火山隧道位於海拔5010米的風火山上,全長1338米,軌面海拔標高4905米,全部位於永久性高原凍土層內,是世界上海拔最高、橫跨凍土區最長的高原永久凍土隧道,有"世界第一高隧"之稱。青藏鐵路開工前,西方媒體預言:青藏鐵路根本過不了風火山,因為風火山地下全是長年凍土,冰厚達150多米。2002年10月19日,青藏鐵路風火山隧道勝利貫通。
6、世界上最長的高原凍土隧道
在海拔4767米的昆侖山口附近,坐落著世界上最長的高原凍土隧道--全長1686米的昆侖山隧道。昆侖山高大雄偉,橫貫亞洲中部,被稱為"亞洲脊柱""龍脈之祖"。據了解,當初在修建昆侖山隧道的時候,由於缺氧,施工人員背著5公斤重的氧氣瓶,邊吸氧邊工作,一年光氧氣就能消耗12萬瓶。
7、海拔最高的火車站
唐古拉車站海拔達5068米。青藏鐵路唐古拉車站地處青藏高原腹地,海拔5068米,距離拉薩約600公里。唐古拉車站屬於客貨兩用綜合車站,是青藏鐵路全線海拔最高處的中間站,同時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火車站。
8、最長的高原凍土鐵路橋
青藏鐵路第一長橋達11.7公里。在中國最大"無人區"--海拔4600多米的可可西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邊緣地帶,一條美麗的"彩虹橋"飛架於昆侖雪山下,這就是全長11.7公里的號稱青藏鐵路第一長橋的清水河特大橋,也是世界上最長的高原凍土鐵路橋多個橋孔還為藏羚羊等野生動物提供了自由遷徙的通道。
9、最高的鐵路鋪架基地
青藏鐵路安多鋪架基地海拔4704米在西藏那曲地區安多縣北部,有一處佔地8000多平方米、海拔4704米的青藏鐵路鋪架基地--安多鋪架基地,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鐵路鋪架基地。西藏境內530多公里鐵路所需的全部軌排和預制橋梁,都由安多鋪架基地負責生產。鋪架基地在鐵路建設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主要負責各種鋪架材料的儲備,用鋼軌和枕木生產出軌排,預制橋梁,以及機車等大型設備的整修准備。
(2)蒙古舞創新擴展資料:
青藏鐵路被列為「十五」四大標志性工程之一,名列西部大開發12項重點工程之首。中國國外媒體評價青藏鐵路「是有史以來最困難的鐵路工程項目」,「它將成為世界上最壯觀的鐵路之一」。
青藏鐵路的建成運行使中國內地主要城市與尼泊爾貿易的陸路運輸時間從12至18天縮短到一周以內,推動尼泊爾落後的北部山區的經濟發展,幫助尼泊爾獨立自主地出現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同時,青藏鐵路加強國內其他廣大地區與西藏聯系,促進藏族與其他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增強民族團結的需要。
3、蒙古族舞蹈的創新體現在哪些方面???好急···可以幫我回答么??
一、蒙古族舞蹈的傳承、發展和創新是時代的召喚
歷史的波濤穿透了無數次社會的變遷,蒙古族舞蹈文化在歷史的長河中潛移默化的發展和變化著。面對新時代的審美變遷,面對傳統價值觀與現代思維的沖撞,隨著西方文化在中國的傳播,傳統的審美觀受到很大的沖擊。生活內容、思維理念、信仰愛好和審美需求都發生了全然不同的變化。因此,歷史積淀形成的傳統風格模式,對新生活、新理念、新的時代精神的彰顯已經力不從心。"粉墨當隨時代"的舞蹈藝術,首先應該對"傳統的既成模式",也就是"舞蹈形式感"的改造,新的創作思維、結構方法以一種新的審美原則,創作出具有新時代氣息和形象的舞蹈作品。我們必須以蒙古族傳統風格化的舞蹈圖式和韻律為依據,作為舞蹈創新的動機源點,因為那是蒙古族人民獨特的精神和性格的形象積淀,在這基礎上,用現代生活情感、審美意識,發展和創造出具有個性化、多樣化的民族舞蹈作品,使蒙古族舞蹈藝術更加豐富多彩而發揚光大。
二、創作借鑒現代編舞技法,豐富傳統舞蹈的單一性
傳統民間舞蹈有較鮮明的特定風格和模式,正是這一點在創作中,各種新的生活、新的情感的表達與典型形象的塑造受到束縛,所以編導在不改變其主體風格和蒙古族舞蹈特定的審美心態的前提下,藉助現代的、先進科學的編舞技法,在動作結構上改變其固定的單一性,打破傳統的動作連接邏輯,開發多方位、多角度的動作變化,展開一個更大的創作空間,讓傳統舞蹈動作元素和動機不再單一和重復,而是通過空間、幅度和力度的多變性,節奏的更加豐富,使舞蹈的內在邏輯呈現出豐富的可能性,在舞蹈畫面的運行方向和調度線條,以及造型定位上,可選擇不對稱性、自由性、出乎意料的變化性和新奇感,打破原有民間舞的單一規整性,從而加強視覺藝術的魅力,使蒙古族藝術更加絢麗多姿。
三、現代音樂給傳統民間舞注入新活力
現代音樂的發展和豐富性,推動了傳統民間舞的固定形態和動勢風格的發展變化,使舞蹈散發出時尚的氣息,現代音樂的結構立體交叉,結構豐富多彩,音樂配器新穎、獨特,富有靈動的新激情,能引導舞蹈編導進入的新的想像空間,引發新的創作靈感和沖動。
現代音樂創作手法多樣,變化奇特,它的融入會給傳統蒙古族舞蹈新作品的創作注入新活力和生命力。
四、傳統風格與現代人思想個性的相融
現今,有許多民族民間舞蹈,已從單一展現風俗、傳統形態的層面,提高到了開始關注現實生活、生命與真情的高層面。在當下的蒙古舞創作中,傳統風格的語匯模式,一定程度制約著鮮活的形象塑造,特別是年輕一代的舞蹈人,他們迷茫、不知去向何方?傳統的模式已不能滿足他們的創作和表演慾望,他們激情滿懷、嚮往無限,我深深地理解他們的同時,也感悟到創作的方向應該是傳統舞蹈風格模式與新時代的生活圖景、人物個性的相互融合,建構出新時代特徵的民族舞蹈語匯形象。在此必須強調,是建立在蒙古族傳統舞蹈風格上的創新,如果我們在享用自由的天空之時,放棄了生根的民族文化土壤,根無所系,便無從滋養,就會隨風漂浮的無影無蹤。因此,保護和傳承好濃郁的傳統舞蹈風格特色的同時,創新和宣洩新時代的精神情感,需要的是"生命化創作原則"的融入,使新的藝術理念和具有時代個性的舞蹈作品更加多姿多彩。讓傳統蒙古族舞蹈的現代步伐更加扎實有力,讓蒙古族舞蹈之舞台藝術更加鮮艷奪目,在創新發展和求索進步的同時,牢記:"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http://www.nmonline.com.cn/s/ProctShow_other_share.asp?ID=480&ClassID=95
4、蒙古族舞蹈類型和種類有哪些?
1、頂碗舞
鄂爾多斯蒙古族從元代承傳下來的傳統民間舞蹈。形式新穎,動作優美,氣質高雅,風格獨特,具有濃郁的民族特點。在整個蒙古族民間舞蹈發展史上占據重要的位置
2、筷子舞
具有代表性的傳統民間舞蹈形式之一。表演者兩手各握一把筷子,手持筷子的細頭,擊打筷子的粗頭。動作有雙手胸前交叉擊打筷子,也可擊打雙肩;雙手腹前交叉擊打筷子;雙手胸前擊打筷子,接一手打肩一手交叉打腿。
3、盅子舞
流傳於鄂爾多斯的一種舞蹈。每逢佳節、喜慶歡宴之際,人們在酒足食盛之時,拿起桌子上的酒盅舞蹈起來,以表達喜悅之情。每一隻手持兩個盅子,擊打出各種快、慢、碎、抖等聲音,隨著音樂舞動的雙手用盅子擊打出各種節奏。
4、角斗
流傳在自治區以摔跤之鄉著稱的錫林郭勒草原的一種模擬性舞蹈。由一個人表演兩個人摔跤的生龍活虎般的拼搏動態,而且表現得比生活中的摔跤還要生動、靈巧、幽默、滑稽,所以深受群眾的喜愛。
5、普修爾樂舞
又稱托普修爾樂舞。巴拉特蒙古用蒙古語跳民間舞稱為貝.貝伊勒,漢語意為身體的律動。
5、首都體育學院舞蹈系好不好?
首都體育學院沒有舞蹈系,只有武術與表演學院,下面有一個舞蹈與音樂教研室。舞蹈專業的成績還是不錯的。
首都體育學院於2010年開設舞蹈專項課程,自專業建立以來一直從事體育類院校的舞蹈專業的教學與研究工作,進行了多項專業課題的研究與探索:2011年校級教育教改重點課題《體育院校舞蹈教學創新與改革研究》、2009年院級教材建設課題《中國民族民間維吾爾族舞蹈》、2008年北京市教育教改課題《體育專業藝術課程設置的改革》、2008年院級教材建設課題《中國民族民間舞蒙古族舞蹈》等。
2012年9月3日學院成立舞蹈與音樂教研室至今,目前共有舞蹈專業教師4名,音樂專業教師2名,其中副教授一名、二級演員一名、講師一名、助教三名,教師碩士學位以上比例佔83.3﹪。該教研室承擔著學院表演專業的舞蹈實踐與理論所有相關課程,其中包括中國古典舞、中國民族民間舞、芭蕾舞、現代舞、流行舞、舞蹈理論及音樂課等等。
2011年我專業舞蹈作品《苗.朵兒》獲北京第十二屆舞蹈比賽專業組表演、三等獎、創作二等獎。2012年2月我專業舞蹈專項六名學生表演的苗族群舞《苗凳情》獲得由美國國際飛揚藝術中心舉辦的第七屆矽谷國際華人藝術節舞蹈比賽表演金獎,並且被評為最受觀眾喜愛獎;蒙古族群舞《筷子舞》榮獲表演銀獎。與此同時,專業特色舞蹈啦啦操雖處於起步階段,但現已在全國體育院校居於前衛,在全國比賽中名列前茅。其中我專業學生在2011年《青島啤酒炫舞激情啦啦操》獲全國第4名、2012年《青島啤酒炫舞激情啦啦操》獲全國第3名的佳績;2011年《舞蹈啦啦操》獲北京啦啦操聯賽北京分賽區2項冠軍;2011年《舞蹈啦啦操》獲全國總決賽2項冠軍等。
6、關於蒙族舞蹈中筷子的介紹
「筷子舞」流傳於伊克昭盟鄂托克旗和烏審召旗,原是婚禮、喜慶節日歡宴時,在弦樂演奏及人聲伴唱中,由男藝人表演的單人舞蹈。
表演者右手握一把筷子,用它敲打手掌、肩部、腰部、腿部等處,擊打的同時肩部環繞聳動,腕部靈活翻繞,敲打聲輕脆,節奏鮮明,情緒熱烈。「筷子舞」因用筷子伴舞而得名,多在喜慶宴會上由男子單人表演。
(6)蒙古舞創新擴展資料:
筷子舞的表演形式
伊克昭盟人民具有代表性的傳統民間舞蹈形式之一。表演者兩手各握一把筷子,手持筷子的細頭,擊打筷子的粗頭。
動作有雙手胸前交叉擊打筷子,也可擊打雙肩;雙手腹前交叉擊打筷子;雙手胸前擊打筷子,接一手打肩一手交叉打腿;一手打肩一手轉圈打擊地面蹲轉;雙手胸前打筷子接一手順著打腿,再雙手胸前打筷子接一手交叉打肩等。
腳下舞步有平步行進與後退,亦有點地步行進後退,或各種轉和跳躍動作隨舞者即興而做。慢舞穩 重深沉,快舞則飄灑矯健。
情緒高昂時筷子繞身飛舞,可在各種動作上擊打身體的各部位,場面輕松熱烈。筷子舞凝結著蒙古族人民熱愛生活的情意和美化生活的智慧,也是蒙古族人民的精神生活組成部分。
7、元代的蒙古族舞蹈發展怎樣?
蒙古族本是一個從事游牧業而且能歌善舞的民族,有不少優美的民間舞蹈,元代以前,宋代民間舞蹈發展很興盛。但是到了元代,民間舞蹈活動卻大大減少了,尤其是漢族民間舞蹈發展遠不抵宋代那樣活潑興盛。這與元代統治階級的統治政策有密切關系。入主中原的蒙古族統治者,推行等級化的統治制度與民族歧視政策,他們既壓制漢人,同時又害怕本族人聚眾造反,對於活躍於民間之民俗性的舞蹈活動十分懼怕,在當時的刑法中有不少禁令,如《元史·刑法志》五十三條規定:「諸民間子弟不務生業,輒於城市坊鎮演唱詞話,教習雜技,聚眾淫謔並禁治之。……諸棄本逐末,慣用角抵之戲,學攻刺之術者師弟子並仗七十七。諸亂制曲為譏議者流。」禁令中將「演唱詞話」「教習雜技」「慣用角抵」「學攻刺術」「亂制詞曲為譏議」一並禁止。另外還規定:「聚眾裝扮,鳴鑼擊鼓,迎神賽社,為首的笞五十七,為從者減一等。」我們從這些禁令的反面可以看到,元代的民間舞蹈活動還是普遍存在的,否則統治者不會出此嚴令。
元代統治階級不僅壓制漢族民間舞蹈,對蒙古族民間舞蹈也加以打擊,認為是魔鬼的娛樂,曾發布禁令,違者罰牲畜,罰苦役等。
然而,為了粉飾太平,在一些重要節日,如春節、元宵節,可以有一些舞隊演出活動,但內容大多是宋代流傳下來的節目,如《迓鼓》《村田樂》《獅舞》《鮑老舞》等。創新的舞蹈很少見到。
8、蒙古族舞蹈的國內外研究狀況
薩吾爾登
頂碗舞
是新疆蒙古人最主要的民間舞蹈,在各地蒙古族居區廣為流傳,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新疆蒙古人無論男女老少,幾乎人人都會跳薩吾爾登。薩吾爾登既是新疆蒙古人民間舞曲和歌舞曲的曲牌名稱,同時又是民間舞蹈的統稱。薩吾爾登常在喜慶節日、男婚女嫁、迎賓送客的家宴等娛樂活動時跳。 安代蒙古人傳統民間歌舞。是古代"踏歌頓足"、"連臂而舞"、"繞樹而舞"等集體舞形式的演變和發展。安代的表演形式,在場院里幾十、上百人不等,圍成大圓圈,圈裡由兩名歌舞能手對歌對舞,眾人呼應踩腳、甩動衣襟伴舞伴唱,形成熱烈,歡騰的場面。解放後廣大舞蹈工作者通過搜集、整理、改編、創新,使古老的安代發展為反映生活,表現時代的新的藝術形式。形式基本有兩種:一種是在廣場上自娛性的集體舞,一種是在舞台上表演性的。
頂碗舞
鄂爾多斯蒙古人從元帝國承傳下來的傳統民間舞蹈。形式新穎,動作優美,氣質高雅,風格獨特,具有濃郁的民族特點。在整個蒙古人民間舞蹈發展史上占居重要的位置。能歌善舞的鄂爾多斯蒙古人在婚宴和喜慶佳節的聚會上1人或2人頭頂茶杯或碗狀小油燈或碗,碗里盛滿清水或奶酒;雙手各拿兩個酒盅或一束竹筷在歌聲和樂聲中翩翩起舞。頂燈、頂碗舞的動作沒有固定的套數、掌握好基本動作和擊盅、打筷子的規律之後,舞者現場即興發揮,情緒越激昂,動作、舞姿的變化越豐富多彩,充分展現出舞者的技藝、智慧和民間舞蹈豐富、靈活、多變的特性。
筷子舞
具有代表性的傳統民間舞蹈形式之一。表演者兩手各握一把筷子,手持筷子的細頭,擊打筷子的粗頭。動作有雙手胸前交叉擊打筷子,也可擊打雙肩;雙手腹前交叉擊打筷子;雙手胸前擊打筷子,接一手打肩一手交叉打腿;一手打肩一手轉圈打擊地面蹲轉;雙手胸前打筷子接一手順著打腿,再雙手胸前打筷子接一手交叉打肩等。腳下舞步有平步行進與後退,亦有點地步行進後退,或各種轉和跳躍動作隨舞者即興而做。慢舞穩 重深沉,快舞則飄灑矯健。情緒高昂時筷子繞身飛舞,可在各種動作上擊打身體的各部位,場面輕松熱烈。筷子舞凝結著蒙古族人民熱愛生活的情意和美化生活的智慧,是蒙古族人民精神生活的組成部分。
盅子舞
流傳於鄂爾多斯的一種舞蹈。每逢佳節、喜慶歡宴之際,人們在酒足食盛之時,拿起桌子上的酒盅舞蹈起來,以表達喜悅之情。每一隻手持兩個盅子,擊打出各種快、慢、碎、抖等聲音,隨著音樂舞動的雙手用盅子擊打出各種節奏。
角斗
流傳在自治區以摔跋之鄉著稱的錫林郭勒草原的一種模擬性舞蹈。由一個人表演兩個人摔跋的生龍活虎般的拼搏動態,而且表現得比生活中的摔跤還要生動、靈巧、幽默、滑稽,所以深受群眾的喜愛。表演者要穿特製的服裝,身著蒙古袍的兩個小假人擺好摔跋姿式(抱腰狀)縫在一起,使兩袍子成筒狀套在身上,紮好腰帶上身向前弓腰180度,兩個貼在一起的假頭正好頂在腰背上,用套上馬靴的雙手當作其中一人的雙腳,在歌聲或鼓點中做摔躍的各種抱、踢、蹁、鉤等技巧。
圈舞
蒙古人民間流傳的舞蹈。兩腳交替悠晃步,粗礦奔放的跳踏步, 蒙古族舞蹈
明快瀟灑的下身或側身跑跳步等幾種動作組成。上身動作有甩手,與人背後拉手,眾人手拉手,圍著圓圈跳舞,所以通常人們又稱布里雅特民間舞蹈為圈舞。慢板跳得抒情柔和,快板跳得歡快敏捷,跳躍性強。民風淳樸,具有遠古色調,感情熱烈豪放。
9、關於音樂方面的論文 800個字
音樂的魅力
真的,我只能說人真的很脆弱,而音樂最直接抵達內心深處所埋藏的情感。《二泉映月》這首曲子,我聽過很多次,而獨獨在中秋節的紫藤聽了後,我卻大大反常。
跪坐開始時,我就隱隱約約得覺得旋律十分熟悉,卻始終沒有意識到是《二泉映月》到第二種風格的《二泉映月》展現時,我開始反常……那有一搭無一搭的斷斷續續的二胡聲,揪得心痛之後,我有一種沖動,想站起來的沖動,去關掉,因為我實在是聽不下去了.那二胡拉出旋律太悲愴太蒼涼,在那時斷時續,實際卻是連續成一體的嘶啞的聲音中,我不能站起來,情不自禁的留下淚來,一滴又一滴緩緩流過面頰,流過嘴角,從下巴流下,滴到手上。每眨一下眼睛,就一滴淚水凝結,慢慢滑落。我抬起頭,望向天花板,希望把注意力分散,放到別的事物。但是,這些努力都是徒勞,那種影響力太強了。我無法阻擋,無法將它屏除在心外。它像一股魔力吸引著我,卻又讓我無法抗拒,覺得是一種煎熬,彷彿我在親身經歷那樣一種磨難從而因來我本能的反抗。音樂慢慢的消逝,但是這樣的氛圍卻一直環繞著我……
我自認為我是一感情不外露的人,也是一個內心堅強的人,為音樂而傷心落淚,這是第一次。記得老師說,日本演奏家小澤說過聽《二泉映月》要跪著聽。我也只是在跪著時,才對此首曲子產生了共鳴,才真正認識《二泉映月》,而是它的版本都將它的色彩變得絢麗失去了蒼涼的意境。
音樂會擾亂內心的平靜,影響人的情緒,音樂是有生命力的,它是人生閱歷的再現。它或輕快、或活潑、或深沉、或清亮、或憂郁、或神秘……凡此種種,都向人們訴說著它的故事,它的經歷……
音樂是美的,真正理解音樂的人,為它痴迷,為它歡笑,為它流淚,這就是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