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創新平台
1、什麼是廣東創新發展最重要的平台載體,要加快建設進度
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是廣東創新發展最重要的平台載體,要加快建設進度,做好區域協 同創新文章,打造帶動全省創新發展的強大引擎。
2、粵港澳融媒創新科技(廣州)有限公司怎麼樣?
粵港澳融媒創新科技(廣州)有限公司是2018-11-23在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廣州市天河區潭村路348號3107房(僅限辦公)(不可作廠房使用)。
粵港澳融媒創新科技(廣州)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440101MA5CJWYY2Q,企業法人周文,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粵港澳融媒創新科技(廣州)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二維碼技術;文化研究;鞋批發;鞋零售;服裝批發;服裝零售;日用雜品綜合零售;百貨零售(食品零售除外);小飾物、小禮品零售;箱、包批發;傢具批發;家居飾品批發;貨物進出口(專營專控商品除外);技術進出口;商品批發貿易(許可審批類商品除外);商品零售貿易(許可審批類商品除外);互聯網商品零售(許可審批類商品除外);化妝品及衛生用品批發;化妝品批發;冷凍肉批發;冷凍肉零售;黃金製品批發;黃金製品零售;蔬菜零售;花盆栽培植物零售;其他人造首飾、飾品批發;其他人造首飾、飾品零售;代收代繳水電費;日用燈具零售;科技信息咨詢服務;信息電子技術服務;圖書數據處理技術開發;文化傳播(不含許可經營項目);文化推廣(不含許可經營項目);商業特許經營;項目投資(不含許可經營項目,法律法規禁止經營的項目不得經營);安全技術防範產品零售;票務服務;策劃創意服務;裝卸搬運;生物技術開發服務;生物技術推廣服務;嬰兒用品零售;廚房用具及日用雜品零售;茶葉作物及飲料作物批發;文具用品零售;廣告業;水產品批發;旅客票務代理;玉石飾品零售;蔬菜批發;嬰兒用品批發;貨物檢驗代理服務;貨物報關代理服務;眼鏡批發;眼鏡零售;工藝美術品零售(象牙及其製品除外);玩具批發;玩具零售;白銀製品批發;白銀製品零售;玉石飾品批發;鉑金製品批發;鉑金製品零售;游藝及娛樂用品批發;游藝娛樂用品零售;金屬裝飾材料零售;海味干貨批發;海味干貨零售;紡織品、針織品及原料批發;紡織品及針織品零售;化妝品及衛生用品零售;化妝品零售;汽車銷售;汽車零配件批發;汽車零售;其他文化娛樂用品批發;文化藝術咨詢服務;向遊客提供旅遊、交通、住宿、餐飲等代理服務(不涉及旅行社業務);酒店管理;會議及展覽服務;舞台表演美工服務;舞台表演化妝服務;群眾參與的文藝類演出、比賽等公益性文化活動的策劃;軟體開發;傭金代理;互聯網商品銷售(許可審批類商品除外);水果批發;乾果、堅果批發;清掃、清洗日用品零售;工藝品批發(象牙及其製品除外);廚房設備及廚房用品批發;日用家電設備零售;水晶首飾批發;水晶飾品零售;燈具零售;帽零售;木質裝飾材料零售;陶瓷、玻璃器皿批發;陶瓷、玻璃器皿零售;場地租賃(不含倉儲);道路貨物運輸代理;文具用品批發;葯品研發;文化娛樂經紀人;影視經紀代理服務;音像經紀代理服務;增值電信服務(業務種類以《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載明內容為准);跨地區增值電信服務(業務種類以《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載明內容為准);固定電信服務;移動電信服務;糕點、糖果及糖批發;乳製品批發;乳製品零售;散裝食品批發;酒類零售;酒類批發;預包裝食品零售;糕點、麵包零售;葯品零售;米、面製品及食用油批發;西葯批發;中成葯、中葯飲片批發;醫療診斷、監護及治療設備批發;糧油零售;豆製品零售;調味品零售;中葯飲片零售;中葯材批發;熟食零售;非酒精飲料、茶葉批發;非酒精飲料及茶葉零售;散裝食品零售;演出經紀代理服務。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粵港澳融媒創新科技(廣州)有限公司對外投資1家公司,具有0處分支機構。
通過百度企業信用查看粵港澳融媒創新科技(廣州)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3、粵港澳科技創新聯合控股(深圳)有限公司怎麼樣?
粵港澳科技創新聯合控股(深圳)有限公司是2016-09-21在廣東省深圳市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注冊地址位於深圳市龍華區大浪街道同勝社區華繁路110號嘉安達大廈2303。
粵港澳科技創新聯合控股(深圳)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440300MA5DLD0D4L,企業法人尹小坤,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粵港澳科技創新聯合控股(深圳)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一般經營項目是:一類醫療器械、教育器材、日用品、化妝品、保健品、電子產品研發與銷售;投資興辦實業(具體項目另行申報);資料庫管理;資料庫服務;網路技術研發;網路平台的技術研發;經營電子商務;國內貿易(不含專營、專賣、專控商品);經營進出口業務(法律、行政法規、國務院決定禁止的項目除外,限制的項目須取得許可後方可經營);藝術品行業投資;藝術品(不含象牙及其製品)、收藏品(不含文物)、古玩、字畫、工藝品的展覽展示策劃;市場營銷策劃;文化活動策劃。(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許可經營項目是:銷售醫葯,診療服務。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百度企業信用查看粵港澳科技創新聯合控股(深圳)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4、打造世界級創新平台和增長極,中央明確這些重點區域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0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
會議強調,要加快落實區域發展戰略,完善區域政策和空間布局,發揮各地比較優勢,構建全國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源,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打造世界級創新平台和增長極。要扎實推進雄安新區建設,落實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措施,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廣東體改研究會副會長彭澎對第一財經分析,經濟進入到新常態後,科技創新、人才等要素對經濟高質量發展十分關鍵,高質量發展需要藉助科技的力量,加快高端製造業和新興產業的發展。
彭澎說,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高校院所集中、科研水平最高、人才最為集聚的地方,同時,這三個地方的製造業最為集聚,金融也最為發達,要素集聚在這三個地方最為突出,因此以這三個地方為龍頭,打造世界級創新平台和增長極,對全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將發揮十分重要的龍頭引領作用。
會議強調,要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綜合承載能力。
提高中心城市的綜合承載和資源優化配置能力,就是為了突出中心城市的引領作用。去年以來,中央已經多次強調發揮中心城市、城市群的帶動引領作用。
今年8月26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指出,當前我國區域發展形勢是好的,同時經濟發展的空間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為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形式。會議指出,加快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動力系統,增強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經濟發展優勢區域的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
今年11月5日,《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全文發布。《決定》稱,要優化行政區劃設置,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綜合承載和資源優化配置能力,實行扁平化管理,形成高效率組織體系。
浙江大學公共服務與績效評估研究中心主任胡稅根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做大做強中心城市有利於資源集聚,提高中心城市科研、創新以及服務周邊地區等方面的能力,更好地帶動周邊地區的發展。
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陳耀認為,中心城市通過要素集聚,通過整體功能,對城市群有重要的引領作用,通過引領城市群的發展,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避免了過去主要靠政策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方式,更能發揮市場規律的作用。
彭澎說,中心城市也分幾個層面,像中西部的幾個國家中心城市,不單帶動本省,而且對整個大區的帶動能力都比較強,同時也是科教、人才等要素最為集中的地方,這些城市是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這三大經濟圈之外布局的重點,可以和三大經濟圈一起,引領帶動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
彭澎認為,中心城市集聚資源的能力強,帶動力強,要發揮帶動引領作用,需要有更大的發展空間,要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綜合承載能力。一方面可以通過行政區劃調整,比如中心城市並入周邊地區的方式,實現擴容。另一方面,可以建立更多的飛地,加強與周邊地區的一體化發展。尤其是加快城市群、都市圈的軌道交通建設,提升相互之間的聯動。
與此同時,中心大城市周邊可以進一步放鬆落戶限制,引導人口向中心城市周邊集聚。彭澎說,中心城市、中心城區有很強的創新能力,周邊地區有勞動力和製造業,兩者結合帶動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同時,中心城市進一步做大,也會產生更強的消費能力,進一步促進經濟增長。
5、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前景如何?
經過近四十年的精誠合作,大珠三角地區實現了長足發展,為今日的粵港澳大灣區奠定了堅實基礎。自二十世紀末「灣區經濟」概念提出以來,灣區已經成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技術和體製革新的增長極。無論是從人口集聚還是城市分布來看,灣區及其直接腹地都是承載現代文明的核心區域,粵港澳大灣區為這一論斷做出了新的注腳。
通常認為,粵港澳大灣區涵蓋十一個城市,包括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以及九個珠江三角洲的城市:深圳、東莞、惠州、廣州、佛山、肇慶、江門、中山和珠海。大灣區總面積達5.6萬平方公里,人口總數6800萬人,人口密度為988.73人/平方公里。大灣區經濟總量近2萬億美元,位居世界第四大灣區,僅次於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和東京灣區。
從國內來看,大灣區不僅是中國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先行區域,更是推動中國經濟和社會持續向前發展的核心帶動力量;從國際來看,粵港澳大灣區的整體發展趨近世界前沿,核心城市諸如香港、澳門、深圳、廣州的國際化水平業已達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準,對高端人才、精密科技、跨國資本、總部經濟等現代經濟和社會發展要素的吸引力日益加強。但粵港澳大灣區也同時面臨新的挑戰和新的機遇:
1 新時代粵港澳大灣區面臨的挑戰
粵港澳合作初期,廣東腹地極其落後,歐美地區則是高度發達,從而為港澳發揮(特別是香港)「中轉站」「中間人」角色創設了條件。但是,粵港澳近四十年的合作發展道路呈現出兩個鮮明的特徵:一是持續擴大的區域分化,二是核心城市的同質化競爭趨勢愈演愈烈。一方面,先行一步的粵港澳地區和後發的中西部地區的差距仍然巨大,粵港澳灣區不同城市之間的發展差距同樣巨大,城鄉之間的貧富分化趨勢仍未在根本上得到逆轉。
另一方面,核心城市之間的趨同性導致競爭多與合作,甚至引發了誰是龍頭城市的紛爭,兩地之間的爭議也越來越多,這對粵港澳灣區的深度合作顯然是不利的。新時代下,粵港澳大灣區的持續發展首先面臨國內其它高速增長地區的競爭,其次面臨歐美發達地區經濟持續低迷的市場限制,傳統協作發展方式不再可行。已經發展到一定高度的粵港澳大灣區不得不在面臨國內外雙向競爭的背景下,爭取進一步深化分工格局,一方面在更高價值環節獲取競爭優勢,另一方面也要擴大市場規模,尋求新的合作與發展空間。
2 「一帶一路」倡議賦予粵港澳大灣區的機遇
在後全球化時代,伴隨著地方保護主義和民族主義的抬頭,全球化進程開始遇阻,全球分工體系和治理秩序面臨新的變化。以開放為命脈的粵港澳大灣區必須因應形勢,整合區域力量,以新的姿態更好地推進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進程。「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正是中國主動重塑全球治理體系,尋求全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
粵港澳近四十年的融合發展經驗印證了開放與合作對於區域繁榮的重要性,珠三角從封閉走向開放與合作,走向與國際市場緊密融合,其成長與世界環境息息相關。國際市場分工格局演變為珠三角的發展創造了條件,開放、年輕、包容的珠三角抓住了這次機遇,通過積極融入國際市場,承接國際產業轉移,自身產業體系逐漸得以建立、發展,區域分工體系日趨完善,地區融合發展程度不斷提高,這也是粵港澳大灣區在未來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關鍵。
隨著資源稟賦和國內外發展環境的變化,粵港澳大灣區還要著眼於世界分工格局演變,適時轉變發展策略,搶抓先行機遇,發揮本地的比較優勢,爭取占據世界分工體系的更有利位置。改革開放近四十年來,中國在經濟領域的成績舉世矚目,但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增長模式的外生性根深蒂固,資源粗放利用,環境污染加劇,區域分化嚴重。隨著現行制度紅利和人口紅利的逐漸耗盡,經濟下行的壓力加大。
為了實現經濟和社會的持續發展:對內,中國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加強制度體系和治理現代化建設;對外,中國需要承擔更多的大國責任,應對保守主義興起和全球化收縮的趨勢,平衡國際秩序,促進世界持續和平發展,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互聯互通。粵港澳大灣區就是在中國內部經濟轉軌以及外在國際壓力驟增的背景下,獲提升為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國家策略之一。
適逢「一帶一路」倡議從理論走向實踐,這就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深度融合提供了絕佳的歷史機遇。粵港澳大灣區有能力,更有必要主動融入國家整體發展戰略,尋求對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新平衡,實現可持續的發展。
6、粵港澳大灣區,是怎麼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把“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作為推進大灣區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強調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化粵港澳創新合作,構建開放型融合發展的區域協同創新共同體,集聚國際創新資源,優化創新制度和政策環境,著力提升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建設全球科技創新高地和新興產業重要策源地,賦予了大灣區在引領支撐創新驅動方面重要使命。
粵港澳大灣區能否成為全球第一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未來必然是世界第一,網上所謂行政區劃地區競爭等負面因素,並不會對這個結果造成致命影響,宏觀層面上,這些負面因素,都屬於短時間周期。粵港澳大灣區上承接中國的規模優勢,下面對國際最活躍的環南海經濟區,輻射南亞非洲,最重要的,雙重人口紅利優勢,從內地和粵東西北吸收低端勞動人口,從全國各地吸收知識人群,質量雙重膨脹,最終必然成為一個人口約1.3億左右,人均gdp世界前列,全球最富的地區。這個過程,甚至國家和廣東犯一些不算大的政策錯誤,也不會影響最終結果。國家搞平衡扶周邊湖南江西廣西的措施,會讓灣區的基礎更扎實。
粵港澳大灣區的意義何在?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既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嘗試,也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有利於豐富“一國兩制”實踐內涵,進一步密切內地與港澳交流合作,為港澳經濟社會發展以及港澳同胞到內地發展提供更多機會,保持港澳長期繁榮穩定。促進三方發展,往後深圳名正言順成為大灣區中心和核心,國家戰略城市,意義大於直轄市,深圳建立國際金融中心,對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造成沖擊,感覺是將深圳變成中心。
粵港澳大灣區如何發展?
非常簡單,直接聯通地鐵,然後房價狂漲。接著呢?周邊房子也會漲,這樣能給我們一個更大的生存空間。面積越大,空子越多,選項就越多。先解決住房問題後,才是後面的發展問題。大灣區應該繼續倡導服務型政府,放權讓利,市場主導,但需要有一定的管控,不能亂發展。反正大灣區大有可為。
7、廣東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專項規劃正加快編制
記者29日從廣東省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專場記者會上了解到,廣東全面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各項專項規劃正在加快編制。
廣東省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舉全省之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以規則銜接為重點,加快編制大灣區建設專項規劃,攜手港澳建設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
廣東省發改委主任葛長偉在記者會上介紹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最新進展。廣東省實施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的實施意見和三年行動計劃已經編制,近期將發布;粵港澳大灣區三地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也在加快推進,其中虎門二橋去年全線主體貫通,今年將迎來通車。
葛長偉介紹,今年廣東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的重點工作舉措主要有:在大灣區規劃綱要和實施意見的基礎上,編制相應的專項規劃,包括創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方案、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專項規劃、生態環境保護體系規劃等。
廣東將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重點加快軌道交通建設。廣東正在編制粵港澳大灣區城際軌道交通規劃,預計今年上半年可以出台。
攜手港澳共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也是廣東今年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工作的重點。廣東省財政廳向大會提交的2019年預算草案報告顯示,廣東今年將安排1億元支持粵港澳聯合實驗室和協同創新平台建設,實施大灣區科技聯合資助計劃,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8、粵港澳大灣區是否要打造世界級創新中心?
據香港媒體6月16日報道,理論上來看,這是一個將中國南部一些城市融合起來的乏味的經濟整合計劃。但實際上,中央政府的大灣區計劃已經成為當地帶有國際意味的流行語,至少當地一些年輕人是這樣認為的。
20多歲的丹尼爾·林(音)生長在南部城市深圳,他說他和朋友們都支持這一計劃,並稱自己為大灣區人。
廣州大學生維基·劉(音)也持同樣看法,她說居住在這一地區的人們把自己看做某種宏偉計劃的一部分。
她說:「我們現在認為大灣區,特別是深圳,與首爾和東京一樣國際化,不過經濟和技術發展更具創新性,更有活力。」
報道稱,粵港澳大灣區計劃是中央政府連接香港、澳門與廣東9市的計劃,目的是將珠三角地區打造為舉世無雙的創新中心,與舊金山灣區及東京灣區一較高下。
報道稱,它將成為中國未來經濟增長引擎,克服基礎設施瓶頸及行政壁壘,實現貨物、人員甚至信息的自由流通。
報道稱,過去幾十年,中國南方已經發生了轉變,從20世紀80年代的廣袤農村轉變為如今的高科技製造業中心。這一轉變很大程度上由來自香港和澳門的資本推動,並通過廉價勞動力和土地開發持續至21世紀初。
報道稱,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時,香港的經濟產值相當於內地整體產值的五分之一。現在內地有了一批可與之媲美的城市,包括毗鄰香港的深圳。
深圳去年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為2.2萬億元人民幣,與香港2.66萬億港元(約合2.18萬億元人民幣——本報注)的經濟規模相當。
深圳是中國一些領先科技公司所在地,包括互聯網巨頭騰訊、無人機製造商大疆以及通信巨頭華為,並成為來訪國際要人必到之地,例如德國總理默克爾。
報道稱,分析人士表示,這種經濟實力為更高水平的融合奠定了基礎。
中山大學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教授鄭天祥表示,內地不斷崛起的經濟實力使北京有信心把香港和澳門進一步納入其軌道。
大灣區共涵蓋6800萬人口和5.6萬平方公里土地,不僅包括香港、澳門、廣州和深圳,還包括珠海、佛山、中山、東莞、惠州、江門和肇慶。
報道稱,這些城市去年GDP超過10萬億元人民幣,相當於亞洲第五大經濟體,集裝箱總吞吐量位居世界第一,是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以及東京灣區總量的4.5倍。到2030年,這一區域GDP將增至4.6萬億美元,居全球所有灣區之首。
但是這些城市提供的不僅僅是經濟實力。深圳智庫綜合開發研究院副院長郭萬達表示,每一個城市在這個計劃和更廣泛的國家改革中都發揮著獨特的作用。
鄭天祥和郭萬達說,一旦大灣區總體規劃最終出台,將大大推動人員、後勤、資本和信息在這一地區的流動,克服長期阻礙香港、澳門和廣東政府融合經濟、文化、政治和法律體系的挑戰。
來源: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