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創新創業 » 為實現創新發展

為實現創新發展

發布時間: 2022-06-26 17:18:37

1、為實現國企高質量發展,創新方面應該怎麼做?

你這樣會被你領導發現的,你的領導可能也在百度~其實現在大家都在探索階段。一方面要對內做好企業管理,另一方面要對外做好經營。管理呢要控制純費用支出,可以年初做個預算,嚴格按預算支付。對創新型投入呢不要肉疼,本來搞研發是很費時間和金錢的,但是往往是科技比較有價值,比如無人機呀,大數據呀。經營呢要把握先天壟斷的優勢,壟斷的能並都並進來,財務報表好看了融券方便,融券比融資成本低,錢不怕多,有錢人會更有錢,企業也一樣,流動性資金充裕的企業更有投資機會。最後一點呢大家都有的機會就不算好機會,真正的機會要自己創造的,就是要圍繞政府背景同時轉換角色,拿政府項目走出去,引進來相結合,在實現社會效益的同時也增加了自身的經濟效益。

2、為實現科技創新,我國採取了哪些措施?

1. 對科技創新的再定位

知識經濟時代,世界各國間的綜合國力競爭,將集中地體現在科技的創新上,一些重大科技創新所產生的產業輻射和帶動作用,必然成為一國經濟增長的第一推動力。當今世界,在某些發達國家中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經達到了70-80%,甚至更高。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在21世紀誰擁有更多的科技創新成果,誰就將牢牢地把握世界經濟和政治發展的主動權。

入世之後,我們固然可以利用wto所制定的對發展中國家有益的條款開展一些技術領域的交流和合作,但同時,wto規則對知識產權、科學技術項目的保護措施和有償使用條款,也給中國的科技創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集中地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加入wto後,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將使我國普遍存在的「盜版」現象、「假冒產品」現象受到空前的制止和打擊,這固然具有長遠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但在當前我國人口眾多、消費者購買力普遍不足的情況下,無疑將會使眾多的科技創新成果普及失去廣泛的群眾基礎,對企業而言,則意味著生產成本的空前增加,意味著產品競爭力的大大下降;二是加入wto後,我國產品的出口將受到大量國際貿易技術壁壘的影響。這就意味著,今後我國的技術商品在進入發達國家時,將受到涉及電子貿易、網上招標、商品標識、計算單位、條形碼等領域的大量法律、法令、條例、規定、技術標准、認證制度、檢驗制度等貿易壁壘的嚴格制約,凡不符合要求的,都將被限制進口和入關。這不但大大影響了我國出口貿易的增長水平,而且也使出口企業面臨嚴重的市場銷售危機。

因此,無論是我們自身的發展需求,還是入世後外界對我們的壓力環境,都促使我們把科技創新放在一個事關存亡的戰略高度,也只有這樣的定位,才能促使我們充分發揮自身潛力,積極地為科技創新事業的發展創造一切有利條件。

2. 科技創新的發展潛力評價

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們黨「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指引下,在「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中,我國科技發展水平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同當今世界發達國家相比,按照世界經濟一體化的標准來衡量,我國的科技實力從總體上來看還是相當落後的。據統計,當前我國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僅有30%左右;中國企業中的生產設備僅有24.6%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卻有30%處於國際落後水平;中國大中型企業技術創新經費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僅為5.3%,研究與發展人員投入佔全部職工的比重僅為1.09%;中國每萬人的授權專利僅為0.73項,等等。這些數字均大大低於發達國家的水平,有些甚至低於世界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這就是當前我國科技發展的基本國情,也是我們推進科技創新的根本立足點。

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樂觀地看到,在21世紀,在我國加入wto並進一步與世界經濟接軌的大環境中,科技創新事業的發展潛力是非常巨大的。這主要是基於以下幾點認識:

2. 1 政局平穩、社會安定、民族團結創造了科技創新賴以發展的良好環境

改革開放20多年來,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和平與發展是人心所向,增加收入和改善生活成為老百姓最朴實的要求。在這樣的氛圍中,科技創新事業的發展無疑具有最廣大的群眾支持基礎,而有了最廣泛的群眾支持,科技創新就有了最根本的保證。

2.2 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為科技創新提供了最廣大的需求空間

近些年來,中國經濟能保持7%以上的速度增長,可以說科技創新功不可沒,而進入21世紀的中國經濟,同樣離不開科技創新所提供的巨大支持。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中包括農業、基礎產業、加工工業、第三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在內的各主導產業對科技創新的需求幾乎是全方位的、無止境的,這就為我國科技創新的成果轉化提供了最大的市場需求。

2. 3 多渠道、全方位的投資格局為科技創新提供了必要的物質支持

加入wto後,國際投資更容易、更多地進入中國,我國政府對科技創新的投資規模也日趨擴大,加之逾來逾多的大中型企業(尤其是私營企業)具有了更大的投資能力和更多的投資選擇,中國科技創新所需要的風險投資資金已經得到了最充分的保證。這種多渠道、全方位的投資格局,不但提供了科技創新所必須的物質支持和資金保障,也為科技創新創造了一個資源流向更合理、競爭環境更激烈、科研成果轉化更有效的良性發展條件。

2.4 科技發展水平的落後使我們同時具有了「後發優勢」

加入wto,標志著我國在對外開放中與世界各國將進行更廣泛的交流與合作,在這個過程中,其它國家一些成熟的科學研究體系、科學研究方法,甚至一定范圍內的科技創新成果,都應該成為我們學習和借鑒的對象,使我們在這些領域的探索中少走一些彎路,從而降低我們的研究成本,這種「後發優勢」在一定時期內對像我們這樣的落後國家是非常寶貴的學習機會,我們一定要打破過去在姓「資」、姓「社」問題上的種種困惑,主動出擊、擴大交流與合作,盡快趕上世界科技發展的步伐。

3. 科技創新與多種要素的良性互動

科技創新事業不是孤立的個體,而是社會發展總系統中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在促使其它要素變動的過程中,同時也受到其它要素的影響和制約。因此,科技創新事業的發展,必須堅持與多種要素的良性互動。

3.1 思想創新是科技創新的前提

這里所說的思想,不僅僅包括一個自然人在進行科技創新過程中所必需的智力因素,更重要的是指一種觀念、一種意識。如,wto是以一整套國際貿易規則為基礎的世界貿易組織,因此,「規則意識」就需要我們在原有的意識體系中進行創新並樹立起來,從而適應一種全新的模式。思想創新是創新的前提,也是創新的源泉,在當今世界,誰最先、最好地進行了思想創新,誰就掌握了包括科技在內的一切創新的先機。

3.2 資源流動是科技創新的動力

「流動才有活力,流動才生效益」這是市場經濟的法則,也是科技創新的動力所在。無論是人力資源還是資金資源,只有通過流動,達到它所能發揮最大效力的最佳位置,才可能創造出最大的科技創新成果。因此,我們必須盡快建立健全一整套促進人才和資金充分流動的機制和途徑,最大限度地為科技創新提供有效的動力支持。

3.3 教育的發展進步是科技創新的基礎

沒有人才就沒有科技的創新,而沒有教育事業的發展進步就無從培養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因此,科技的創新必然以大力發展教育事業為基礎。當前,我國在教育投入、教學內容設置、在校師生比例、教師學歷、教師工資水平等各方面都同發達國家有很大的差距。在這種條件下,要求我們的教育部門培養出像發達國家那麼大比例的高素質人才隊伍幾乎是不可能的,又怎能要求我們的科技創新能力在短時間內就趕上發達國家的水平呢?因此,我們必須在經濟發展的同時,盡可能地加大對教育的支持力度,為科技創新培養出更多更好的人才。

3.4 制度創新是科技創新的保證

這里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沒有制度創新,持續的科技創新規模幾乎是不可能出現的;二是沒有制度創新,科技創新即使已經完成,也不可能順利地轉化為經濟效益和生產力,從而使科技創新失去了其應有的價值。反之,積極的制度創新,不但為科技創新的完成提供了方方面面的制度保證和實現途徑,也為科技創新事業的健康、公平、有利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

3、如何實現企業發展戰略創新 增強企業未來實力?

為實現企業發展戰略創新,就要重新分析市場的需求亮點和趨勢,重新分析出現的挑戰和機遇,重新分析自身的優勢,重新分析關鍵的環節和步驟。因為過去的許多分析已經過時,或者當時的分析本身就有重大缺陷與錯誤。實現企業發展戰略創新,就要指定新的經營手段、新的人事框架、新的管理體制、新的經營戰略、新的重大措施、新的重大步驟等。戰略無定式。就本質而言,每個企業制定出來的發展戰略應該是一致的;就內容、重點、結構而言,不同企業的發展戰略很少有共同之處。企業普遍面臨發展戰略創新任務,例如,很多企業都需要從新定位。有些企業經營內容本來就與自身特長嚴重脫節。諸如此類企業如果不重新定位,發展前景很難光明。再如,很都企業都需要重新解決靠什麼經營的問題。靠壟斷地位、行政保護、資金實力、現成技術都已經不能解決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為了從根本上改善經營狀況,只能依靠不斷的創新。實現企業發展戰略創新不只是提出新的發展戰略,還要實施新的發展戰略。像其他創新一樣,企業發展戰略創新不能只停留在認識階段,還要進入到實踐階段,假如沒有風險、沒有困難、沒有助力去實踐,將毫無意義。企業發展戰略創新不是一次性的行動,而是長期化的行動。情況是在不斷地變化,認識需要不斷地提高,實施任何一項戰略客觀上都需要一項過程。這就需要在制定了新的企業發展戰略之後,不但要深入組織實施,而且要不斷地加以完善和微調,必要時還要進行重大調整,重大調整之後又要組織實施。專家們把這個循環往復的過程稱為「企業戰略管理」。企業發展戰略創新的過程,就是企業戰略管理過程。企業發展戰略創新要靠領導。領導人主要應該通過正確的戰略領導。企業戰略管理是企業領導人的本職工作。領導對企業職責,首先就是要對企業發展戰略負責,對企業發展戰略創新負責,歸企業戰略管理負責。先進的企業領導人,應該是企業發展戰略家,企業發展戰略創新家和企業戰略管理家。如何制定新的企業發展戰略1、制定新的企業發展戰略,一靠戰略意識,二是靠戰略知識,三是靠戰略信息,四是靠戰略智慧,五是靠戰略咨詢。企業管理者缺乏戰略意識,不重視企業發展的全局問題、長遠問題,不重視謀略,就談不上企業發展戰略創新,更談不上企業戰略管理。要借鑒國內外優秀企業在戰略發展方面的經驗,學習相關企業戰略的精闢理論和生動案例,這些將有助於制定新的企業發展戰略。2、制定新的企業發展戰略首先需要進行戰略分析。為此,必須充分佔有戰略信息,戰略信息是與企業整體與長遠發展相關的重大信息。研究新的企業發展戰略,不能不尊重實踐經驗和書本知識,也不能搞經驗主義和本本主義;必須從實際出發,該應用的應用,該修改的修改,該組合的組合,該自創的自創。高明的企業發展戰略是智慧的結晶,而不是經驗和知識的堆積。企業管理者由於存在觀念、知識、信息、智力、行業、地區、角色、精力等各方面的局限,往往缺乏戰略創新的能力。為了解決這個矛盾,應該從企業的外部尋求咨詢服務。企業發展創新基於企業管理者觀念的轉變。企業管理者都或多或少地存在怎樣搞好企業的舊觀念,這些觀念可能曾經是企業發展輝煌的源泉,現在卻成了企業發展的障礙。企業發展的最大敵人是管理者的舊觀念。企業管理者要想研究制定新的發展戰略,應該首先想自己的舊觀念宣戰。3、企業發展戰略創新也源於企業管理者的動力、魄力和毅力。這種創新不是局限性創新,而是整體性創新;不是短期創新,而是長期性創新。從某種意義上講,企業發展戰略創新是企業再造工程,是一項具有很大風險、困難和阻力的系統工程。企業管理者實施這樣的工程,如果沒有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沒有排除各種困難和阻力的魄力,沒有堅忍不拔的毅力,只能半途而廢。企業發展戰略創新還要靠群策群力。企業廣大員工非常關心企業的發展前途,在他們當中蘊藏著戰略智慧,新戰略制定後也要通過他們實施。因此,企業發展戰略創新必須尊重廣大員工的意願,集中廣大員工的智慧和力量。

4、我國實現創新發展的優勢和劣勢是什麼

(1)優勢:①黨和國家高受重視科學技術發辰。②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內性: ③新中國成立以容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建設取得成就,為科技創新提供了物質保障:④中華民族形成的偉大的民族精神是戰勝困難取得成功的巨大精神力量;⑤經過廣大科拔人員頑強拼搏,已在航天等領域,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積累了一定的創新經驗。
(2)劣勢: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科技的總體水平同世界先進水平相比仍有較大差距,關鍵技術自給率低,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優秀拔尖人才比較匱乏;科技投入不足,體制機制還存在不少弊端.

5、大企業如何通過產業孵化實現創新發展?

大企業通過產業孵化實現創新發展做到以下方面:

一、產城融合發展趨勢

以前傳統園區大多通過優惠政策和低廉的土地成本來吸引企業入駐,但是由於周邊配套不足,導致大量園區企業和員工形成入園、回城的「潮汐」現象。隨著產業園區的演化和發展,園區需要承載大量多元化的功能,這使得城市要素和生產活動在園區內聚集。

進而推動產業園區的城市化進程,推動園區經濟與城區經濟逐漸走向融合。因此,一些園區為了順應這一趨勢,從單一生產型園區逐漸規劃發展成為集生產與生活於一體的新型城市。

二、園區物業資產自持配套發展趨勢

在國家鼓勵物業資產自持、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要求園區自持等政策,倒逼產業園區的盈利模式、運營模式發生改變,從原先開發模式走向運營模式。

並且,產業園區通過物業資產自持能保持後續園區品質管理、准確一貫的產業定位,有利於培育先進產業集群、落地地區產業規劃等,促進園區內在價值提升。

三、園區服務細化與標准化發展趨勢

眾所周知,產業園區的核心是產業發展。但在市場評價中,通常出現了一種錯配現象:產業園區服務即是房地產銷售和租賃。這種現象導致對外無法獲得相應的市場估值,對內難以建立有效的績效組織。中商認為產業園區若想創新升級則亟需有效的價值發掘和價值表達。



除了載體業務,產業園區應積極提高產業孵化、產業運營、產業服務的能力,真正具備產業導入的能力。產業園區的政策已大致相同,而軟服務則各不相同,未來產業園區可從三大方面建設服務體系:

1、市場服務,整合市場化、社會化服務機構資源提供科技金融、人才服務、技術創新、市場營銷、科技中介以及其它各類專業服務等;

2、園區服務,依託自有資源直接面向企業提供的多元化服務,包括:空間載體服務、基礎設施服務、公共設備設施服務、物業及城市配套服務、園區文化構建服務等;

3、政務服務,整合各級、各條線政府資源,提供政務辦理一站式服務等。



四、盈利模式多元化發展趨勢

隨著「新經濟」的快速發展,園區物理空間成為「共享資源」,對應的園區盈利模式也由傳統的「物業租售模式」向「投資共生模式」、「服務模式」轉變。

通過成立產業投資基金,入股入園企業,同時提供專業化的服務,共同享受入園企業的成長收益,園區開發運營企業和入園企業形成利益共同體。



五、園區運營專業化發展趨勢

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現有產業園區普遍存在空心化、同質化、招商盲目化的現象。中商認為,產業園區運營主體不僅在專業度尤其是主營方向需要提升,還要在產業服務、資源積累、政策理解、供應商整合等有深刻理解,集中優勢資源服務於園區產業的發展。

從而提高產業園區的核心競爭力。因此,中商咨詢集團產業研究專家分析產業園最終要回歸到產業的本身,通過專業的品牌打造和管理輸出搭建平台,以高效的資源配置手段和系統化的園區布局,深度挖掘產業的內在價值,打造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

中商咨詢集團則完美的做好了助力地方政府、產業園區進行產業定位、精準招商、監管運營的准備。

6、為了實現建成創新型國家的目標,國家應如何努力

現如今,在很多場合,很多地方能看到創新二字。大到我們的神七飛天,小到生活中的廣告語「有創意才夠味」,處處都體現著創新。我的生活中離不開創新,那麼一個國家的發展更離不開創新。所以胡XX主席在第一次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提出了我們要建設創新型國家。
創新,對於處於改革開放時代的中國人來說,並不是一個陌生的詞。20多年來,我們的一切發展成就,無不與創新緊緊聯系在一起。鄧XX同志強調,要善於學習,更要善於創新。江XX主席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十六大以來,以胡XX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十分重視創新。2005年10月,胡XX同志在十六屆五中全會上,明確提出了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大戰略思想;2006年1月,他又在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指出,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用15年左右的時間把我國建設成為創新型國家。創新對於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我們來說可謂是意義重大。
當今時代,人類社會步入了一個科技創新不斷涌現的重要時期,也步入了一個經濟結構加快調整的重要時期。在世界新科技革命推動下,知識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國民財富的增長和人類生活的改善越來越有賴於知識的積累和創新。自主創新能力是國家競爭力的核心,是我國應對未來挑戰的重大選擇,是統領我國未來科技發展的戰略主線,是實現建設創新型國家目標的根本途徑。建設創新型國家,必須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指導方針,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自主創新之路。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了一批重大的自主創新成果:「兩彈一星」橫空出世,神舟飛船遨遊蒼穹,超級雜交稻成功培育,中文激光照排技術發明推廣……今天,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科技人才已達3200萬人,其中研發人員105萬人,研發投入總額已躍居世界第六位,並有比較完整的學科體系,生物、納米、航天等重要領域的研發能力躋身於世界先進行列。可以說,經過多年的改革發展,我們已經具備了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基礎和良好條件,有信心有能力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自主創新之路。
同時,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不高,人均資源相對不足,進一步發展還面臨著一些突出的問題和矛盾
目前,我國科技的總體水平同世界先進水平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還有許多不相適應的地方,主要是:關鍵技術自給率低,自主創新能力不強;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科技水平還比較低,高新技術產業在整個經濟中所佔的比例還不高,產業技術的一些關鍵領域存在著較大的對外技術依賴,不少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產品主要依賴進口;科學研究實力不強,優秀拔尖人才比較匱乏;科技投入不足,體制機制還存在不少弊端
那麼就要求我們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全面發展,維護國家安全,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需要大力發展我國科技事業。我們必須從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全局出發,深刻認識加快我國科技事業發展的重大意義,切實貫徹落實好規劃綱要和中央決定。
探索與創新,是21世紀的主旋律,是時代對我們的期望。我們作為新世紀下成長的大學生,接受著各方面的信息,同時也被各種各樣的知識革新所沖擊著。我們不僅有前人為我們留下的寶貴財富,同時我們還有互聯網,媒體等各方面的資源可以利用。可以說我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以,作為當代的大學生,我們更應該開拓思路,激發我們活躍的思維,為建設創新型社會而努力奮斗。

7、如何激勵自主創新,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一、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必須始終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我們黨始終高度重視科技進步和創新。從「向科學進軍」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從「科教興國戰略」到「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黨領導我國科技事業在實踐中探索出一條底蘊深厚、前途廣闊的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展現出強大的生機和旺盛的活力,昭示了我國經濟社會和科技發展的光明前景,成為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作出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大戰略決策,制定和實施《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明確提出「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新時期科技工作指導方針。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強調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貫徹到現代化建設各個方面。2008年,我國把科技支撐作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一攬子計劃的四大措施之一,科技在克服現實困難、創造未來繁榮中的支撐引領地位進一步強化。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關鍵的是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創新能力。2012年7月,黨中央、國務院召開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對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作出全面部署,提出了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要求。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已寫入黨的十八大報告。這是我們黨在我國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作出的重大抉擇,開啟了我國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邁向科技強國的新征程。

沿著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我國科技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就,創新型國家建設成效顯著。黨的十六大以來的10年,是創新鑄業的10年,面向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社會和諧和國家安全等重大戰略需求,科技發揮了重要的支撐引領作用;是創新鑄劍的10年,載人航天、探月工程、載人深潛、超級計算機、高速鐵路等實現重大突破,一批影響重大的關鍵核心技術和原創成果相繼涌現;是創新鑄基的10年,科技改革穩步推進,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高,我國整體科技實力邁上新台階,與主要發達國家不斷接近,一些方面甚至成為領跑者;是創新鑄魂的10年,全民科學素質不斷提高,創新政策體系、文化環境和社會氛圍不斷優化。實踐證明,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是符合我國國情、符合科技經濟發展規律的正確道路。

新的發展時期,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建設創新型國家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同步走、同向行的關系,創新驅動發展的成效直接影響到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成效。當前,距離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還不到10年,時間緊迫、任務艱巨、使命光榮。我們必須認真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奮力投入到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的新實踐,努力在創新驅動發展上有新的重大作為。必須始終堅持立足國內,充分激發廣大科技人員的創新創造活力,把自主創新作為科技發展的戰略基點,為創新驅動發展提供不竭的技術源泉。同時不斷擴大科技開放合作,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自主創新,提高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更加重視協同創新,在開放合作中提升我國科技水平。

二、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必須著力強化科技創新對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

在當代中國,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質要求就是堅持科學發展。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戰略抉擇。必須著力增強創新驅動發展新動力,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不斷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推動經濟社會科學發展。

從國際上看,世界范圍內新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新突破。全球知識創造和技術創新的速度明顯加快,新科技革命的巨大能量正在不斷蓄積。以新技術突破為基礎的產業變革呈現加速態勢,正在深刻改變著世界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形態。國際金融危機加快催生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科技創新已成為經濟結構調整和持續健康發展的決定性力量,許多國家都將創新提升到國家發展的戰略核心層面,全球進入了空前的創新密集時代。我們必須更加自覺地把握機遇、應對挑戰,以科技創新的新成果開辟社會生產力持續提高的廣闊空間。

從國內看,創新驅動成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最根本、最關鍵」的力量。我國以較少的人均資源佔有量和脆弱的生態環境,承載著巨大的人口規模和實現持續快速發展的壓力,面臨著節能減排、應對氣候變化等嚴峻挑戰。經過多年來的艱苦努力,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但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依然突出,經濟結構問題已經成為一個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的問題。經濟結構問題與科技創新能力、人才隊伍水平密切相關。如果沒有創新能力特別是科技創新能力的大幅提升,就難以真正完成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發展方式的轉變,影響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因此,必須緊緊依靠科技創新,不斷提高科技進步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中的戰略支撐作用,實現創新驅動發展。

推進創新驅動發展,促進科技實力提升是基本前提,促進自主創新能力提升是關鍵所在。要進一步統籌落實好科技、教育、人才三個規劃綱要,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把科技進步與國家發展戰略、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緊密結合起來,立足長遠,超前部署,強化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社會公益技術研究,提高科學研究水平和成果轉化能力,搶占科技發展制高點,不斷夯實我國從科技大國邁向科技強國的堅實基礎。

推進創新驅動發展,促進經濟實力提升和發展方式轉變是首要任務。要更加註重圍繞產業發展需求部署創新鏈,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突破重大技術瓶頸,充分發揮自主創新示範區和高新區的示範輻射帶動作用,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強技術集成和商業模式創新,加快共性技術突破和成果轉移轉化,促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

推進創新驅動發展,促進綜合國力提高是根本目的。新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對科技的需求日益多元化,科技工作的領域越來越寬、責任越來越大。我們要緊緊圍繞農業發展、民生改善、社會管理、文化繁榮、生態文明和國家安全等方面的重大戰略需求,充分激發全社會的創新創造活力,促進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更好地服務於科學發展和社會和諧。

三、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必須不斷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

我國過去30多年的快速發展靠的是改革開放,我國未來發展也必須堅定不移依靠改革開放。充分釋放創新驅動發展的活力,不斷增強創新驅動發展的能力,根本動力也在於改革開放。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要求我們堅持把改革創新精神進一步貫徹到科技領域,努力在科技改革發展上取得新的重大進展,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

科技體制改革始終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全過程。多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圍繞促進科技與經濟結合,黨中央、國務院採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市場導向的創新格局在發展中日益完善,市場配置科技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不斷增強。技術創新、知識創新、國防科技創新、區域創新和科技中介服務體系建設全面推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取得顯著進展。激勵企業和科技人員創新創業的政策環境不斷優化,科技與金融結合日益緊密。這是我國科技體制改革帶來的根本性重大變化。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面對新形勢新要求,一些突出問題仍然制約著科技創新,特別是科技與經濟結合的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一方面,經濟社會發展對科技創新的需求牽引還不足;另一方面,科技創新的支撐引領能力還需要進一步提高。企業技術創新能力還不強,科技創新的基礎也還不牢。

解決好制約科技創新的突出問題,根本出路在於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意見》,在繼承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的基礎上,提出了新時期科技改革發展的總體思路、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黨的十八大進一步強調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我們要堅決落實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切實加快科技改革發展步伐。

始終堅持把解決科技與經濟相結合問題、增強企業創新能力作為中心任務,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快建立企業主導產業技術研發創新的體制機制,完善市場導向的創新格局。積極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完善知識創新體系,加強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技術創新和應用推廣的有機銜接,促進科技資源開放共享,加強統籌協調和協同創新,提高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促進科技管理科學化和資源高效利用。統籌各類創新人才發展,完善人才激勵制度,建設高水平創新創業人才隊伍,以人才強促進科技強,帶動產業強、經濟強。

完善落實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配套政策,總結推廣相關試點政策,積極研究制定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有關政策措施。完善科技創新評價標准、激勵機制、轉化機制,不斷形成激勵創新的正確導向。深入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不斷健全科技政策法規體系、創新法治環境和多元化科技創新投入體系。大力倡導創新光榮,強化科學道德建設,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質,培育創新文化土壤。不斷優化科技創新政策環境,把全社會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創新發展上來,努力實現創新驅動發展。

熱點內容
我要開店淘寶 發布:2020-09-09 12:06:51 瀏覽:854
十大相機品牌 發布:2020-08-29 10:57:46 瀏覽:788
淋浴器十大品牌 發布:2020-08-29 01:52:31 瀏覽:627
開店寶支付 發布:2020-09-15 10:25:50 瀏覽:560
技術專利申請 發布:2020-08-27 21:42:43 瀏覽:545
怎麼掃條形碼 發布:2020-08-29 10:28:31 瀏覽:538
怎麼保護知識產權 發布:2020-08-29 01:30:26 瀏覽:535
濟南創新谷 發布:2020-09-10 04:19:14 瀏覽:533
淘寶開店照片要求 發布:2020-09-09 12:08:29 瀏覽:532
開店美發 發布:2020-09-02 20:04:55 瀏覽: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