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疑創新
1、科學中,創新精神和懷疑精神有什麼不同?
「懷疑精神和創新精神是對立統一關系,所以,既對立又統一。」因為他們是對立統一關系,所以既對立又統一。這是把自己的觀點換個詞重說一遍。這不是推理、論證。
「懷疑本身也是創新,創新離不開懷疑。」創新的確離不開懷疑,但懷疑是「是什麼、為什麼」的階段,而創新則是「怎麼樣」的階段。創新本身是懷疑說不通。不過這句好歹是在解釋它關於統一性的觀點,但對於對立性沒有提到。
「因為對立統一關系是矛盾的基本屬性,兩方面本就是同時存在的。」看到這句話隱含的前提了嗎?就是創新與懷疑是對立統一的。但其實這個問題這位網友並沒有說明白。
「可是創新不是有批判和發展,可見這是一種趨勢,不能看成是必然結果。」創新精神用趨勢來說,說得過去。 辯證統一
2、高二哲學:懷疑精神和創新精神它們二者的關系
我覺得,創新精神是提出新觀點、新方法、做出新發明這樣理論或實踐上的創新與發展,或者想要達到這樣的慾望。懷疑有時是創新的前提。這可以說是具有統一性。但我不知道創新精神與懷疑精神對立在哪裡。
網友「術術373952415」的回答:
「懷疑精神和創新精神是對立統一關系,所以,既對立又統一。」因為他們是對立統一關系,所以既對立又統一。這是把自己的觀點換個詞重說一遍。這不是推理、論證。
「懷疑本身也是創新,創新離不開懷疑。」創新的確離不開懷疑,但懷疑是「是什麼、為什麼」的階段,而創新則是「怎麼樣」的階段。創新本身是懷疑說不通。不過這句好歹是在解釋它關於統一性的觀點,但對於對立性沒有提到。
「因為對立統一關系是矛盾的基本屬性,兩方面本就是同時存在的。」看到這句話隱含的前提了嗎?就是創新與懷疑是對立統一的。但其實這個問題這位網友並沒有說明白。
「可是創新不是有批判和發展,可見這是一種趨勢,不能看成是必然結果。」創新精神用趨勢來說,說得過去。但問題是,榆木你的反問是批判,並沒有表達出要發展的意思,你的反問只是因為沒有理解他的意思。
3、懷疑與創新的例子
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物理學提出質疑,發現了慣性定律
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02-15-1642-01-08)。義大利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科學革命的先驅[1] 。伽利略發明了擺針和溫度計,在科學上為人類作出過巨大貢獻,是近代實驗科學的奠基人之一。
歷史上他首先在科學實驗的基礎上融匯貫通了數學、物理學和天文學三門知識,擴大、加深並改變了人類對物質運動和宇宙的認識 。伽利略從實驗中總結出自由落體定律、慣性定律和伽利略相對性原理等。從而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物理學的許多臆斷,奠定了經典力學的基礎,反駁了托勒密的地心體系,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學說 。他以系統的實驗和觀察推翻了純屬思辨傳統的自然觀,開創了以實驗事實為根據並具有嚴密邏輯體系的近代科學。因此被譽為「近代力學之父」、「現代科學之父」。其工作為牛頓的理論體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
伽利略倡導數學與實驗相結合的研究方法,這種研究方法是他在科學上取得偉大成就的源泉,也是他對近代科學的最重要貢獻 。
4、懷疑和創新作文高中
創新,需要放飛想像的翅膀。我們做每件事都要勇於創新,不應該讓我們的思想受到束縛,應該盡全力放飛想像的翅膀,才能不斷地開拓進取,取得成功。所以,創新在我們生活中往往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有了它,我們便能步上成功的階梯。
早在中國的古代,就有一位勇於創新的人物,他就是距離我們2000多年的一位偉大數學家——祖沖之。他小時候學習數學時,從書上看到「周三徑一」,意思就是:圓的周長是它的直徑的三倍。祖沖之就想:為什麼是三倍呢?於是他跑到街上去量車輪,事實並不像書上所說的「周三徑一」。於是祖沖之想:不是三倍會是多少呢?這個問題也伴隨著他的一生。祖沖之傾注了畢生的心血,最終將圓周率精確在了3.14l5926和3.1415927之間,他也成為世界歷史上第一個將圓周率精確到七位小數的人。他的事跡說明:創新,需要放飛想像的翅膀。
這種勇於創新的精神遍布世界各地。在l00多年前的西方,也有一位大名鼎鼎的科學家,他就是牛頓,他賴以成名的就是他所發現的萬有引力。一次,牛頓在一棵蘋果樹下看書,突然一個熟透的蘋果掉下來,正好砸在牛頓的頭上,於是他想:蘋果成熟了為什麼不往天上掉,而往地上掉呢?圍繞這個問題,他展開了一系列研究,最後發現了震驚全世界的「萬有引力」這一定律。他的事跡同樣說明:創新,需要放飛想像的翅膀。
這兩位聲振全球的偉人的事跡向我們指出了創新的重要性。如果沒有這種勇於創新的精神,就沒有今日人類的文明。我們都必須學習這兩位偉人,在人生道路上,不斷地創新,不斷地開拓進取,才能在漫漫人生道路上取得成功。
創新,需要放飛想像的翅膀。
5、獨立思考懷疑創新的事情
在伽利略之前,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認為,物體下落的快慢是不一樣的,它的下落速度和它的重量成正比,物體越重,下落的速度越快。比如說,10千克重的物體,下落的速度要比1千克重的物體快10倍。
1900多年以來,人們一直把這個學說當成不可懷疑的真理。年輕的伽利略根據自己的經驗推理,大膽地對亞里他選擇比薩斜塔作實驗場。
那是1590年的一天,他帶了兩個大小一樣但重量不等的鐵球,一個重一些,是實心的,另一個輕一些,是空心的。伽利略站在比薩斜塔上面,望著塔下。塔下面站滿了來觀看的人,大家議論紛紛。有人諷刺說:「這個小夥子的神經一定是有病了!亞里士多德的理論是不會有錯的!」但伽利略毫不理會。
實驗開始了,伽利略兩手各拿一個鐵球,大聲喊道: 「下面的人們,你們看清楚,鐵球就要落下去了。」說完,他把兩手同時張開,人們看到,兩個鐵球平行下落,幾乎同時落到了地面上,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了。
伽利略的試驗,揭開了落體運動的秘密,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學說。這個實驗在物理學的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其實,這個實驗人人都會做到,但為什麼別人不去做,甚至反對這樣做呢?那是因為他們對創新思維產生了嚴重的惰性。可見, 只有打破陳舊,才能創新未來。6、朱熹的格物致知是否具有懷疑創新的科學精神
朱熹的格物致知所包含的格自然之物並非僅僅從整體上探討自然界一般的理。還具有格具體的自然之物,對自然之物進行分門別類研究,把握具體自然事物之理的含義;同時,格物致知過程中還包含著歸納、類推、創造性思維的科學方法.體現出懷疑、創新的科學精神。可見,朱熹的格自然之物不僅是自然哲學的研究,也包括自然科學的研究。這樣,朱震實際上把科學研究納入他的格物致知的范疇。
第一,深入觀察各種自然現象。
第二,運用類推,獲取新知。朱熹在科學研究中經常運用「以類而推」的方法,用已知的東西對自然現象進行類推解釋。
第三,闡發前人的科學成果。
7、關於懷疑,思考,創新,理想追求,真正的友情的名人事例50字左右
哥白尼
伽利略
顛覆地心說
——勇氣可嘉
2牛頓
為近代人類搭建了全新的物理科學體系,使人類完成了一次歷史性的跨越
愛因斯坦,相對論證明了牛頓體系不過是相對論體系的一個有條件近似
——創新力驚人
3
布魯諾和胡德,為堅持信仰而被活活燒死
——理想追求得一塌糊塗
4俞伯牙與鍾子期,伯牙為知音仙逝,摔琴悼念
——友情無價啊
8、有關懷疑與創新作文
人們說有成就的人有「學問」,既然是「學問」,那麼就要既「學」且「問」.「問」從何來?從疑而來.只有多疑、善疑、質疑、探疑,才能獲得淵
博的學識,用之於我們的事業.所以我們說:學貴質疑.明朝學者陳獻章說:「學貴置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說的正是這個道理.
人
們常常把知識比作海洋,海洋是無邊際的,知識也是無止境的.一個人,無論他有多大的學問,總會有無知的地方,而多疑、善疑、質疑、探疑則是獲取新知識的途
徑.正是基於這一點,法國偉大作家巴爾扎克說:「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就毫無疑義地是問號,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於逢事都問個為什麼.」的確如此,如果達
爾文沒有對「特創論」的懷疑,就不會有「自然選擇學說」的確立;如果哥白尼沒有對「地心說」的懷疑,也不會有「日心說」的創立.所以說,只有「疑」才能使
得我們的智慧之樹開出艷麗的花,結出豐碩的果.
但是,我們必須明白,「疑」是建立在豐富的知識和認真思考的基礎之上的,絕不是無端的猜疑或隨便的
懷疑.達爾文對「特創論」的懷疑,並不是一時的心血來潮,而是他隨「貝格爾」號帆船環球旅行五年,觀察和採集了大量的動植物標本,考察和研究了無數的地質
資料,經過綜合探討之後,才向根深蒂固的「特創論」發出了強有力的挑戰.這是一場真理對謬誤的挑戰,其結果自然是真理勝利.可見,任何有效的懷疑,都依賴
於對事實的仔細分析和對理論的深入研究.
可是我們有許多青年,他們不善於發現.他們相信,凡是書上寫的便是正確的,凡是前人說的便是真理.他們迷
信書本,崇拜前人,不敢越雷池一步.這樣的人,自然不會有什麼發現,更不可能有什麼創見.他們對於社會的進步沒什麼貢獻,還可能成為社會前進的絆腳石,阻
礙人類文明的發展.這樣的人多了,我們的社會就不會進步,人類的文明就會停滯不前.所以我們必須提倡懷疑精神.半個多世紀以前,魯迅先生就曾通過《狂人日
記》倡導這一種精神.如今,歷史的年輪已轉過一周又一周,我們也早該拿起反向思維這把鋼槍,作為我們向科學進軍的武器了.
地質學家李四光曾對他的學生說:「不懷疑就不能見真理.」這句話對我們也同樣適用.我們要增長知識,尋求真理,就必須多疑、善疑,而且要質疑、探疑.這才是我們打開知識大門的金鑰匙.年輕的朋友們,勇敢地拿起這把鑰匙,去打開科學的大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