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創新創業 » 思路創新管理變革

思路創新管理變革

發布時間: 2022-06-23 16:43:45

1、如何創新工作思路、機制和舉措,

一、加強學習,在思想上創先爭優。保持思想上的先進性,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權力觀,牢記「兩個務必」,自覺踐行「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榮辱觀,抵制各種腐朽思想的誘惑和侵蝕,培養高尚的生活情趣,樹立人民滿意的形象。

二、增強責任感,在帶頭上創先爭優。走在前列,作出表率,爭創一流、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用共產黨員的標准嚴格要求自己,無私奉獻,吃苦在前,遇到困難不退縮,碰到問題不害怕,對於得失不計較,面對成績不驕傲。

三、開拓進取,在行動上創先爭優。不斷解放思想,破除因循守舊觀念,增強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做到工作思路有創新,目標任務有創新,工作措施有創新

(1)思路創新管理變革擴展資料

產生途徑

創新能力的產生在於學習,實踐,改進而不斷地認真努力,逐步產生新的工作感悟,產生進步正確新的工作能力。一個人的工作創新能力的產生在於人的革命精神和科學態度結合,和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確認識逐步提高進步有關,和人的教育背景,文化程度,工作環境,學習實踐,追求進步精神認識等等方面都有相關聯系性,提倡提高工作創新能力,會使我們的工作進步,做的更好。

提升方法

要提高個人的創新能力,需要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是要注意總結前人的經驗和教訓。任何一項創新都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如何利用前人的知識和智慧在創新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也只有如此,創新工作才可以少走彎路,才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2、如何應對新世紀對管理學的挑戰?新時期管理創新有哪些新的形式和特點

企業管理創新,最重要的是在組織高管層面有完善的計劃與實施步驟以及對可能出現的障礙與阻力有清醒認識。幫助企業主及CEO塑造此一方面的領導能力,使創新與變革成為可能。管理創新的內容也可以分為:管理思想理論上的創新;管理制度上的創新;管理具體技術方法上的創新。

科技創新體系由以科學研究為先導的知識創新、以標准化為軸心的技術創新和以信息化為載體的現代科技引領的管理創新三大體系構成,知識社會新環境下三個體系相互滲透,互為支撐,互為動力,推動著科學研究、技術研發、管理與制度創新的新形態。



(2)思路創新管理變革擴展資料:

有利因素

從組織結構因素看有機式結構對創新有正面影響;擁有富足的資源能為創新提供重要保證;單位間密切的溝通有利於克服創新的潛在障礙。從文化因素看充滿創新精神的組織文化通常有接受模稜兩可,容忍不切實際,外部控制少,接受風險,容忍沖突,注重結果甚於手段,強調開放系統。

在人力資源這一類因素中,有創造力的組織積極地對其員工開展培訓和發展,以使其保持知識的更新;還給員工提供高工作保障,以減少他們擔心因犯錯誤而遭解僱的顧慮;組織也鼓勵員工成為革新能手;一旦產生新思想,革新能手們會主動而熱情地將思想予以深化、提供支持並克服阻力。

3、管理變革的趨勢有哪些

21世紀將成為完全意義上的信息時代。與此相關的,必將導致一場極其深刻的管理革命。對這場管理革命的豐富內涵及其深遠意義,目前還難以全面准確地把握,但從現在已經掌握的信息推斷,至少將出現如下管理變革的趨勢:
1、創新:未來管理的主旋律
所謂創新型管理,一是指為適應科學技術、經營環境的急劇變化,不斷進行戰略創新、制度創新、組織創新、觀念創新和市場創新,把創新滲透於整個管理過程之中,作為經常性的主要管理職責。二是每個經理人,都將成為創新者。自動化管理信息系統的建立,將把經理人從手工勞動中解放出來,從而使經理人將大部分時間用於創造性勞動,研究新問題、新動向、新思路,成為創新型的工作者。三是每一企業要為全體員工創造才能的自由發揮建立新的機制,面對未來,需要的是能夠激勵人們不避風險、不怕犯錯誤、勇於創新探索的管理機制。四是在激烈的競爭中一味模仿別人的企業是難以生存的。實踐證明,成功的企業,必將是具有個性化、
活力化特徵的創新型企業,是能夠創造出與眾不同的產品和獨具特色的經營方式的企業。
2、知識:最重要的資源
信息社會是智能化、知識化的社會,知識將成為企業獲取效益的主要手段。首先,每一
個現代企業,都必須高度重視知識資源的開發和有效運用,都應善於運用信息網路,把握世
界范圍內的新知識、新信息、新動向,充分利用全人類所創造的知識寶庫和精神財富,加快
自身的發展。其次,開發知識資源,還必須高度重視企業員工科學知識水平的提高和潛在能
力的發掘。每一個現代企業,必須著力培育員工,提高員工的科學知識水平,使之成為適應
時代要求的智能型勞動者,並充分發揮他們的潛在才能。再次,開發知識資源,還應高度重
視「外腦」的利用。由於當代管理影響因素復雜多變,企業領導人僅憑個人的知識和能力,
難以有效地解決重大戰略與管理問題,因而迫切需要藉助於眾多專家的知識和智慧,促進企
業的有效發展。
3、「學習型組織」:未來成功企業模式
未來成功的企業,將是「學習型組織」,即能夠設法使各階層人員全身心投入,並有能力不斷學習的組織。這一著名論斷,是當代管理大師彼得·聖吉在《第五項修煉》一書中首先提出的。
在這本暢銷全球且極具影響力的巨著中,不僅要求組織每一成員終身學習、不斷充實新知、超越自我,而且強調系統思考與知識整合的力量,強調為實現共同的遠景,凝聚集體智慧的團隊學習。但學習型組織的真諦,不僅僅是獲取知識和資訊,同時也高度重視人們心靈的根本轉變,讓每一成員活出生命的真正意義,從而大大增強組織革新與創造的能力,去不斷創造未來。
4、快速的應變力:時代的新要求
圍繞著提高快速反應力這一管理課題,要求大大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改革管理工作程
序、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風,突破常規,把效率作為衡量組織功能的首要標准。其次,必須以
敏銳的洞察力,時刻面對未來,觀測和預見未來,密切注視未來的變化趨勢和新動向,以超
前的意識、領先的經營理念和開拓創新精神,抓住時機,果敢決斷,力求適應未來的發展要
求。與此同時,必須建立效率高、適應性強的生產體系,把由工業時代大機器推動的大批量、
單一型生產,轉變為由市場驅動的靈活生產,以適應多樣化的市場需求。再次,在目前條件
下,盡管人們努力提高預見能力,但也難以完全預見未來的一切變化,難免會受到某些意想
不到的事件的沖擊,因而每一組織的結構,都應設有因應處理意外變化的機能。
5、權力結構轉換:變正金字塔為倒金字塔
過去的組織,多是典型的正金字塔型組織。金字塔的頂端,是企業的總裁,其次是中間管理層,金字塔的底層,則是從事生產製造、銷售服務的廣大員工。這種組織結構,已難以適應時代的要求。
將正金字塔型組織變為倒金字塔型,首先意味著由於員工的知識、能力、技術持續性的提升,
獲得了獨立處理問題的管理才幹。其次意味著組織的分權,把權力從領導者手中分散到組織成員手中,使他們可以直接處理自己職責范圍內的事物,不必再層層請示。再次,倒金字塔的上端是與用戶直接接觸的員工,意味著真正的頂層是廣大用戶。員工直接承擔為用戶服務的責任,領導者則支持、指導員工的工作,激發員工的智慧,並為員工服務。
6、彈性系統:跨功能、跨企業的團隊
適應經營環境的快速變化,要求組織具有更大的彈性,並大大提高組織整體的綜合效能。
過去以分工為基礎的職能部門制,提高了管理工作的專業水平,但也帶來部門間互相割裂、
難以協調配合的弊端。由於各項管理活動相互交織以及經營環境日益復雜化,那種就生產抓
生產,就銷售抓銷售的分割式組織,已遠遠不能適應,任何重要環節的活動,都需要各類專
業人員的配合與協作。例如技術開發或產品設計,需要了解市場、了解生產狀況,需要綜合
匯集市場調研、生產、品控、營銷、財務、環保等多方面人才的智慧。為此,必須突破部門
分工的嚴格界限,為實現某一特定目標和任務,實現功能的重新組合,建立跨功能的機動團
隊,增強企業的活力、效能與系統整體合力。
7、全球戰略:新世紀企業
決戰成敗的關鍵
國際市場的競爭十分激烈,最突出的,一是產品競爭,在當今時代,只有創造出高品位、
高質量、獨具特色的國際名牌產品,才能牢牢佔領國際市場。二是高技術的競爭,擁有高新
技術,才能不斷創造出技術含量高、檔次高、附加價值高的新產品。三是規模實力的競爭,
正以排山倒海之勢向前發展的跨國公司,以其經濟、技術的強大實力,成為國際市場的主力
軍,將對世界經濟產生巨大而深遠的影響。面對如此激烈的全球化競爭,每一企業都應以強
烈的競爭意識和危機感,認真思考自己的全球競爭戰略。一方面,從世界水平的高度,努力
創造達到國際標準的一流產品、一流服務和一流管理;另一方面,則應努力發掘自身的優勢
和特點,集中力量創造相對優勢,尋求自己應有的位置和發展空間。
8、跨文化管理:管理文化的升華
管理活動與不同的文化相結合,形成不同的管理哲學和管理風格。例如:美國式管理強
調個人價值,強調嚴格的制度,理性決策技術和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潤等等,而日本式管理則
強調和諧的人際關系,上下協商的決策制度,員工對組織的忠誠與企業的社會責任等。
顯然,這種不同管理模式的特色,源於不同的文化。值得注意的是,美國通過對日本管理模式的研究和反思,企業經營觀念正在不斷變化之中,如重視企業的社會效益,人力資源的開發和員工隊伍的穩定等。日本也在檢討原有管理模式的不足,正在強化人事競爭機制,摒棄論資排
輩,讓員工相信,只要有能力,就能夠出頭,強調異質化、活力化、效率化經營等。同在一
個「地球村」,在管理文化上取長補短,相互融合是必然的趨勢。需要強調的是,跨文化的
管理,決不是文化的同一化,而是在保持本土文化基礎上兼收並蓄,不斷創新,建立既有自
己特色又充分吸納人類先進文化成果的管理模式。
9、「四滿意」目標:企業永恆的追求
所謂「四滿意」目標,簡稱「四意」目標,是指顧客滿意、員工滿意、投資者滿意和社
會滿意。「為顧客服務」,早已被許多企業奉為信條。其後又概括出TSM——全方位滿意管
理,提出方方面面達到顧客滿意。著名的IBM公司根據其價值觀,提煉出「為員工利益、為
顧客利益、為股東利益」的三原則,也取得了顯著成效。「四意」目標,則是在三原則基礎
上的擴展,從而更全面地體現了文明時代現代企業的經營宗旨,必將成為新世紀所有企業的
管理目標。作為現代企業,不僅要能創造出一流的產品、一流的服務、一流的營銷,同時還
要塑造企業良好的形象、很高的信譽和優秀的企業文化;不僅要創造出經濟效益,同時也要
創造社會效益——為人們生活質量、環境質量的提高和社會科學、教育、文化等事業的發展
作出應有的奉獻。
10、「沒有管理的管理」:管理的最高境界
所謂「沒有管理的管理」,並非取消管理,而是使管理進入更高的層次和更高的境界。
其一,全員管理將提到新的高度,人人都是經理人,都是重大決策的參與者,也都是決策的
執行者。其二,以人為本,順應人性,尊重人格,將會大大激發員工的主動精神,員工不再
被動的在管制束縛下工作而是主動自覺地完成自己應當做的事情。其三,通過管理文化,創
造一種高度和諧、友善、親切、融洽的氛圍,使企業融為一體。其四,順應形勢、順應社會
經濟運行的自然法則,塑造更為科學有效的管理機制,只有將管理達到如此境界,才能使領
導者擺脫日常管理事務,才能面對未來,縱觀世界審時度勢,籌謀企業發展的根本大計。

4、企業創新與變革的意義

企業要適應互聯網時代下新的市場、新的商業環境,要轉型發展,離不開創新。只有創新才能使企業產生突變,才具備「應萬變」的適應能力,以應對快速變化的市場。從宏觀層面來看,創新可分為基礎技術型創新、工程技術型創新、客戶中心型創新和效率驅動型創新,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和以用戶為核心觀念的不斷深入,企業逐漸將關注點放到提效這件事上,用效率提升驅動企業創新改革的效率驅動型創新成為焦點。

所謂效率驅動型創新就是提出新思路、新方法顛覆現有低效的運營方式,藉助互聯網新技術將想法落地實現改革。雲視訊就是在互聯網背景下誕生的新技術,作為未來的基礎通訊技術,解決了組織間遠程溝通難、互動性差、效率低的痛點。雲視訊技術的應用能優化企業內各個溝通、協作環節,對提高運營效率大有幫助。雲視頻會議系統具備讓公司組織架構靈活化、人才引入全球化、培訓體系完善化、客戶服務精細化等優點。

組織架構靈活化

以往企業為保證部門間擁有良好的溝通、協作環境,大多採用集中部署辦公區的方式,但隨著經濟全球化浪潮沖擊國內市場,為適應業務分散化趨勢,企業不得不推行分布式辦公模式,傳統低效的溝通、協作方式限制了企業發展。雲視頻會議系統完美解決了遠程溝通難的痛點,全球領先的編解碼技術保證互聯網或移動互聯網環境下實現高清視頻互動連接,全國各地的辦事處、分公司通過網路就能進行實時面對面視頻溝通交流,工作效率更高。

人才引入全球化

人才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保證,人才引入策略是企業發展戰略的重要一環,線下面試的招聘方式受地域限制,HR只能在本市或臨近城市招攬人才,使企業陷入「造血」能力不足的困境。遠程招聘徹底改革了招聘方式,HR用雲視頻會議系統發起遠程面試,將邀請卡通過郵件、簡訊、微信等方式發給候選人和用人部門負責人,各方用手機、電腦、微信小程序等一鍵就能加入其中,隨時隨地開啟高清視頻面試。遠程招聘極大縮短了人才引入周期、擴大篩選邊界,讓招聘效率更高。

培訓體系完善化

新員工入職培訓、企業文化宣講、員工業務能力提升等都離不開培訓,完善的培訓體系是企業建立核心競爭力的必要措施。雲視訊技術未普及前,企業培訓多採用線下組會、文字材料自學、非同步視頻等方式,效果並不理想。講師使用智能培訓系統在總部培訓室就能與全國同事建立高清互動視頻連接,互聯網環境下都能享受1:1真人沉浸式教學體驗。在線答題、課堂反饋等功能讓講師實時了解課堂效果和學員知識點掌握情況。教學效果可量化讓企業培訓更高效。

客戶服務精細化

強調以客戶為中心是每家企業的宗旨,但真正將服務落到實處的並不多,精細化客戶服務能力可以保證銷量穩步上漲。以往業務員和客戶多以電話溝通為主、出差見面拜訪為輔,效果不佳。雲視頻會議系統顛覆了傳統客戶服務模式,不用出差,在工位就能和客戶建立高清面對面視頻連接,屏幕共享功能讓雲會議室內全部設備都能同步顯示文件、圖片、應用程序界面。溝通結束後還能在雲文件夾內回看完整溝通過程,不錯過任何重要細節。

互聯網是效率的代名詞,推動了經濟的高速發展,但也給企業生存帶來了巨大的挑戰,老闆們必須時刻緊盯業務流程和環節,利用新技術不斷優化不合理之處,從而實現以效率驅動企業創新變革的目的。雲視頻會議系統因其高效連接的特性,已成為了企業提效強力有的抓手。未來,以小魚易連雲視頻會議系統為基礎開發的遠程招聘、智能培訓、視頻客服、溝通會商、視頻會議等應用場景將被廣泛應用於企業和政府機構。

5、什麼是管理創新,創新的意義是什麼?

1、含義

管理創新是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於1912年首次提出了「創新」的概念。 管理創新則是指組織形成一創造性思想並將其轉換為有用的產品、服務或作業方法的過程。也即,富有創造力的組織能夠不斷地將創造性思想轉變為某種有用的結果。當管理者說到要將組織變革成更富有創造性的時候,他們通常指的就是要激發創新。

2、意義

市場經濟的發展一日千里,企業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特徵,各國經濟通過商貿往來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相互融合。我國已加入WTO,融入世界經濟的大潮中,現代資源、技術、信息、人才和商品在全球范圍內流動,企業競爭日趨激烈。

市場經濟的法則是優勝劣汰。企業在競爭中要想占據優勢地位,出路只有一條,那就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提升管理水平,實現管理創新。

企業必須盡快創新自身的管理體制,適應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要求,才能在競爭中站穩腳跟,在競爭中求得發展。創新是一種理念,更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內在要求。只有通過管理創新才能使企業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更加規范合理,實現人、財、物等資源的有效配置。

(5)思路創新管理變革擴展資料:

為使管理創新能有效地進行,還必須創造以下的基本條件:

1、創新主體(企業家,管理者和企業員工)應具有良好的心智模式

這是實現管理創新的關鍵。心智模式是指由於過去的經歷、習慣、知識素養、價值觀等形成的基本固定的思維認識方式和行為習慣。創新主體具有的心智模式:一是遠見卓識;二是具有較好的文化素質和價值觀。

2、創新主體應具有較強的能力結構

管理創新主體必須具備一定的能力才可能完成管理創新,創新管理主體應具有:核心能力,必要能力和增效能力。核心能力突出地表現為創新能力;必要能力包括將創新轉化為實際操作方案的能力,從事日常管理工作的各項能力;增效能力則是控制協調加快進展的各項能力。

3、企業應具備較好的基礎管理條件

現代企業中的基礎管理主要指一般的最基本的管理工作,如基礎數據、技術檔案、統計記錄、信息收集歸檔、工作規則、崗位職責標准等。管理創新往往是在基礎管理較好的 基礎上才有可能產生,因為基礎管理好可提供許多必要的准確的信息、資料、規則,這本身有助於管理創新的順利進行。

6、如何實現管理創新實踐?

為使管理創新能有效地進行,還必須創造以下的基本條件:

創新主體應具有良好的心智模式

創新主體(企業家,管理者和企業員工)具有良好的心智模式是實現管理創新的關鍵。心智模式是指由於過去的經歷、習慣、知識素養、價值觀等形成的基本固定的思維認識方式和行為習慣。創新主體具有的心智模式:一是遠見卓識;二是具有較好的文化素質和價值觀。

創新主體應具有較強的能力結構

管理創新主體必須具備一定的能力才可[4]能完成管理創新,創新管理主體應具有:核心能力,必要能力和增效能力。核心能力突出地表現為創新能力;必要能力包括將創新轉化為實際操作方案的能力,從事日常管理工作的各項能力;增效能力則是控制協調加快進展的各項能力。

企業應具備較好的基礎管理條件

現代企業中的基礎管理主要指一般的最基本的管理工作,如基礎數據、技術檔案、統計記錄、信息收集歸檔、工作規則、崗位職責標准等。管理創新往往是在基礎管理較好的基礎上才有可能產生,因為基礎管理好可提供許多必要的准確的信息、資料、規則,這本身有助於管理創新的順利進行。

企業應營造一個良好的管理創新氛圍

創新主體能有創新意識,能有效發揮其創新能力,與擁有一個良好的創新氛圍有關。在良好的工作氛圍下,人們思想活躍,新點子產生得多而快,而不好的氛圍則可能導致人們思想僵化,思路堵塞,頭腦空白。

管理創新應結合本企業的特點

現代企業之所以要進行管理上的創新,是為了更有效地整合本企業的資源以完成本企業的目標和任務。因此,這樣的創新就不可能脫離本企業和本國的特點。在當前的國際市場中,短期內中國大部分企業的實力比西方企業弱,如果以剛對剛則會失敗,若以太極拳的方式以柔克剛,則可能是中國企業走向世界的最佳方略。中國企業應充分發揮以「情,理,法」為一體的中國式管理制度的優勢和特長。

管理創新應有創新目標

管理創新目標比一般目標更難確定,因為創新活動及創新目標具有更大的不確定性。盡管確定創新目標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但是如果沒有一個恰當的目標則會浪費企業的資源,這本身又與管理的宗旨不符。

管理者如何才能提高公司的管理創新能力呢?

有意識地進行管理創新。很多公司建立了研發實驗室,或是為某些個人指定了明確的創新職責。但有多少公司建立了專門的組織架構來培育管理創新?要成為一個管理創新者,第一步須向整個組織推銷其觀念。

創造一個懷疑的、解決問題的文化。當面臨挑戰時,公司員工會如何反應?他們會開始懷疑嗎?他們是會藉助競爭者採用的標准解決方案,還是會更深入地了解問題,努力發現新的解決之道?只有最後一條路才能將公司引向成功的管理創新,管理者應當鼓勵員工尋解決問題而非選擇逃避。

尋求不同環境中的類比和例證。公司應該向一些高度彈性的社會體系學習,如議會民主制度、城市等。如果公司希望提高員工的動力,就應該去觀察、學習各種志願者組織。鼓勵員工去不同的國家工作也非常有價值,這可以開闊員工的視野並激發思維。

培養低風險試驗的能力。有一家公司的管理人員不斷鼓勵員工及團隊提出管理創新辦法。但他們很快意識到,要想使能動性轉化為有效性,就不能放任所有的新主意在整個組織內蔓延。他們規定,每種創新只能在有限的人員范圍和有限的時間內進行。這既保證了新創意有機會實施,同時也不會危害到整個組織。

利用外部的變革來源來探究你的新想法。當公司有能力自己推進管理創新時,有選擇地利用外部的學者、咨詢顧問、媒體機構以及管理大師們,會很有用。他們有三個基本作用:新觀念的來源;作為一種宣傳媒介讓這項管理創新更有意義;使公司已經完成的工作得到更多的認可。

持續地進行管理創新。真正的成功者決非僅進行一兩次的管理創新。相反,他們是持續的管理創新者。通用電器就是一個例子。它不僅成名於其「群策群力」原則和無邊界組織,還擁有很多更為古老的創新,例如戰略計劃、管理人員發展計劃、研發的商業化等。

7、管理學中管理應進行哪些方面的變革與創新

創新原理是對現有事物構成要素進行新的組合或分解,是在現有事物基礎上的進步或發展,是在現有事物基礎上的發明或創造.創新原理是人們從事創新實踐的理論基礎和行動指南.創新雖有大小、高低層次之分,但無領域、范圍之限.只要能科學地掌握和運用創新的原理、規律和方法,人人都能創新,事事都能創新,處處都能創新,時時都能創新. 如果滿分的文化是100分的話,創新就是101分的文化,最後的那個1分就是人無我有,人有我精的東西。
一、創新——我們的選擇
茫茫廣宇無始無終的自然存在著、演化著。地球只是廣宇中微小的自然存在物; 人或者人類僅是地球上千萬種生物之一。自然先於人類而存在,人類本身不僅是自然界的組成部分,而且是自然界進化的客觀產物。當具有自我意識思維與主觀能動性的人類誕生之後,人類就一刻也沒有停止過對產生他的自然界以及整個宇宙進行認識、利用,以造福自身。豈今已走過自然、農業進入工業、知識等文明形態。從採摘刀耕的遠古到知識價值增值的今天,其動力是什麼?
究竟是什麼啟動了人類的原始靈性,打開了人類對客觀世界進行思索之門?馬克思說:「自然界沒有創造出任何機器,沒有製造出機床、鐵路、電報、走錠精紡機等等。他們是人類勞動的產物,是變成了人類意志駕馭自然的器官或人類在自然界活動的器官的自然物質。是物化的知識力量。」
我們可以毫不猶豫地說:推動人類發展的原動力是深隱在人類大腦這塊因自然因素與內在需求相結合而導致高度復雜的自然物質之中的創新意思與創新能力。
創新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原動力,是人類生存進化的內在客觀需要,是經濟發展的唯一途徑,是人類社會文明與進步的必然選擇。
二、創新的特徵和作用
(一)什麼是創新 1、創新的來歷
「創新」一詞最早出現在《南宋?後妃傳》中,意思是創立或創造新東西。
新華詞典中說創新是拋棄舊的,創立新的。其實,對舊的不完全是拋棄,更確切的應是揚棄。
創新的英文是「innovation」,起源於拉丁語,它有三層含義:更新、創造新的東西、改變。
管理學家彼得德魯克認為:創新是有系統地拋棄昨天,有系統地尋求創新機會,在市場的薄弱之處尋找機會,在新知識的萌芽期尋找機會,在市場的需求和短缺中尋找機會。以企業家的精神組織企業的創新活動。
以開創一個新的工業為目標,而不是以發明一個新產品或者修改一個舊產品為目標。創新是賦予資源以新的創造財富能力的行為。
創新作為一種理論,形成於20世紀。著名的創新學者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熊彼特,在1912年第一次把創新引入了經濟領域。他從經濟的角度提出了創新,認為創新是一種生產函數,實現從未有過的組合。
1912年熊彼特在《經濟發展理論》一書中首先提出創新的概念。他提出「創新」(innovation)就是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 , 他從企業的角度提出了創新的五個方面:
—產品創新:引進一種新產品或產品的新特性;
—工藝創新:採用一種新的生產方法;
—市場開拓創新:開辟一個新市場;
—要素創新:要採用新的生產要素。
—制度、管理體制的創新:實現企業的一種新組織。
在熊彼特看來,一個正常、健康的經濟,不是處於平衡狀態,而是不斷受到新技術的「干擾」。
2、創新的內涵
(1)創新是人類生命體內自我更新、自我進化的自然天性。(生物學角度)
生命體內的新陳代謝、自我更新是生命的本質屬性。生命的緩慢進化就是生命自身創新的結果。
(2)創新是人類心理特有的天性。(心理學角度)
探究未知是人類心理的自然屬性。反思自我、訴求生命、考問價值是人類客觀的主觀能動性的反映。
(3)創新是人類自身存在與發展的客觀要求。(社會學角度)
人類要生存就必然向自然界索取它的需要。人類要發展就必須把思維的觸角伸向明天。
(4)創新是人類社會文明與進步的標志。(社會學角度)
外在標志是先進的科學技術物化後生產工具的誕生。內在標志是人類大腦思維的高度進化。
(5)創新是人類與自然交互作用的必然結果。(人與自然的關系)
3、創新的定義
創新是指人類為了滿足自身的需要,不斷拓展對客觀世界及其自身的認知與行為的過程和結果的活動。或具體講,創新是指人為了一定的目的,遵循事物發展的規律,對事物的整體或其中的某些部分進行變革,從而使其得以更新與發展的活動。
如:人類的工具變遷;郵政工具的變遷;
創新的本質目的:滿足人類自身的需要。
創新的主體:人類。
創新的客體:客觀世界(包括人類自身)。
創新的過程:不斷拓展和改變對客觀世界(包括人類)認知與行為的動態活動本身。
創新的核心:就是創新思維。
創新的關鍵:就是改變。
創新的結果:兩種。其一物質的,其二非物質的。
如:燧人氏鑽木取火;秦王朝的建立;
(二)創新的特徵
創新是由人、新成果、實施過程、更高效益四個要素構成的綜合過程。是創新主體為某種目的所進行的創造性的活動。它的特徵有:
價值取向性;明確目的性;綜合新穎性;高風險、高回報性。
1、明確目的性
人類的創新活動是一種有特定目的的生產實踐。比如:科學家進行納米材料的研究,目的在於發現納米世界的奧秘,提高認識納米材料性能的能力,促進材料工業的發展,提高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如:航天事業的研究和發展
2、價值取向性
價值是客體滿足主體需要的屬性,是主體根據自身需要對客體所做的評價。創新的目的性使創新活動必然有自己的價值取向。創新活動的成果滿足主體需要的 程度越大,其價值越大。一般說來,有社會價值的成果,將有利於社會的進步。如:倫琴射線與X光透視
3、新穎性
新穎性,簡單理解就是「前所未有」。用新穎性來判斷勞動成果是否是創新成果時有兩種情況:
一是主體能產生出前所未有成果的特點。科學史上的原創性成果,大多屬於這一類。這是真正高水平的創新。
二是指創新主體能產生出相對於另外的創新主體來說具有新思想的特點。例如:相對於現實的個人來說,只要他產生的設想和成果是自身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同時又不是按照書本或別人教的方法產生的,而是自己獨立思考或研究成功的成果,就算是相對新穎的創新。
二者沒有明顯的界限,只有一條模糊的邊界。
3、新穎性
「一個人若能達到發明或思考對自己來說是新東西的程度,那麼就可以說他完成了一項創造性行為」
——照相機的發明者愛德華?蘭德
「一個三歲的兒童發現他能用積木做什麼事情;或者一個六歲的兒童發現他能夠把五分錢和五分錢加起來成為什麼成果,即使世界上人人都知道這種事情,他也是一個發明家。」
——杜威
4、高風險、高回報性
任何一項改革創新都具有很大的風險性,而創新實驗的成功,就具有高的社會回報性。
例如:人工牛黃的誕生。
(三)創新的作用
1、滿足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需要。
2、深化了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知。
3、提高了人類對客觀世界的駕馭能力。
比如:高空電線上的積雪清除方法、菌草代木代糧食用菌的誕生、倫琴射線與X光透視 、 放射性元素的發現與核能的利用
三、創新的基本原理
1、創新的第一原理:創新是人腦的一種機能和屬性——與生俱來。
如:斯佩里的腦部功能定位說。
大腦是創新的源泉 。人的一切心理現象或者創新意識、創新精神等都是人腦的一種基本功能,是與人類自身進化而同步形成的客觀天賦。 2、創新第二原理:創新是人類自身的本質屬性——人人皆有。
如:微軟的組織創新。
獻身創新事業的人們,創新是人的本性,創新是人類的本質,創新是人類與自然交互影響中形成的一種自然稟賦。
3、創新的第三原理:創新是可以被某種原因激活或教育培訓引發的一種潛在的心理品質——潛力巨大。
如:創新學家奧斯本對電風扇的改進希望
人的潛在創新能力一旦被某種因素激活或教育引導,都可能導致巨大創新能量的發揮。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熱點內容
我要開店淘寶 發布:2020-09-09 12:06:51 瀏覽:854
十大相機品牌 發布:2020-08-29 10:57:46 瀏覽:788
淋浴器十大品牌 發布:2020-08-29 01:52:31 瀏覽:627
開店寶支付 發布:2020-09-15 10:25:50 瀏覽:560
技術專利申請 發布:2020-08-27 21:42:43 瀏覽:545
怎麼掃條形碼 發布:2020-08-29 10:28:31 瀏覽:538
怎麼保護知識產權 發布:2020-08-29 01:30:26 瀏覽:535
濟南創新谷 發布:2020-09-10 04:19:14 瀏覽:533
淘寶開店照片要求 發布:2020-09-09 12:08:29 瀏覽:532
開店美發 發布:2020-09-02 20:04:55 瀏覽: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