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同創新分享
1、怎樣推動要素集合與協同創新
首先,構築讓創新人才安居樂業的生活保障體系。每個創新人才,都要吃飯、睡覺和生活,為創新人才提供優質、完善的公共服務,滿足其對教育、醫療、住房、文化等方面的需求,讓創新人才在城市能夠安居樂業,是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的一個普遍經驗,如波士頓在市中心設計、建造密集的小戶型公寓,讓那些單身的創業者有立足之地。這一點,對生活成本高企的上海來說,既是建設全球科創中心的挑戰,也應該是一個抓手。要從本土化、國際化、多樣化的視野出發,打造一流、優質的教育、醫療、住房、文化、社會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特別是在居住保障方面,要加大人才公寓的規劃建設,讓每個創新人才解除後顧之憂,實現安居樂業,全身心投入創新事業。
其次,健全保障創新活動及主體權益的法律法規體系。利益驅動是所有創新活動的動力之一,而依法保護創新成果商業化的動力及各自利益不受損失,營造有利於自主創新的法制環境,是全球科技創新中心應該具備的首要支持條件。例如美國矽谷有一系列與技術流動、人才相適應的法律環境,既有知識產權保護法,又有非常靈活的技術許可,既有鼓勵員工流動的勞動法(形成快速轉化僱主的能力),又有保護企業商業秘密的法則等,提高創新創業的預期,保護創新者的合法權益。對上海來說,當務之急,就是要破解制約科技創新的法律規章瓶頸,開展專題性立法調研,建立健全以知識產權保護、法律咨詢服務等為核心的法律支持體系,為高精尖的科技創新活動鋪平道路。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即培育極度尊重創新創業的價值觀體系。培育正向的社會價值觀念,對保護科技產業生態可持續性發展達成共識,形成特有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文化,是全球科技創新中心持續發展的重要思想文化基礎。例如矽谷的成功,與創新企業的自律開放(鮮有大公司利用資源拷貝或者壓制小公司的創業項目)、敢於冒險(鼓勵人才去創業和冒險,但同時也不會嘲笑失敗)、寬容失敗(科技初創公司徹底改變方向,投資者仍然願意往裡砸錢、願意等待,允許出現「優雅的失敗」,創業失敗從來不是一件丟人的事情)、堅守誠信(投資人與創業者彼此信任,創業者不會也不敢欺騙投資人)、互利互惠的合作精神(只要你的產品獨特、有價值,大公司就會願意跟小公司合作)等價值觀具有直接關系。這表明,科技創新中心同時也是創業中心,無法離開文化價值觀的支撐。為此,上海在建設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的時候,需要將創新與創業緊密結合,加大培育開放合作、寬容失敗、誠實守信、互惠合作等價值觀念體系,使之融入到每個創新主體的血液和行動之中。
2、協同創新的概念
「協同創新」是指創新資源和要素有效匯聚,通過突破創新主體間的壁壘,充分釋放彼此間「人才、資本、信息、技術」等創新要素活力而實現深度合作。
協同創新是一項復雜的創新組織方式,其關鍵是形成以大學企業研究機構為核心要素,以政府金融機構中介組織創新平台非營利性組織等為輔助要素的多元主體協同互動的網路創新模式,通過知識創造主體和技術創新主體間的深入合作和資源整合,產生系統疊加的非線性效用協同創新的主要特點有兩點: (1) 整體性,創新生態系統是各種要素的有機集合而不是簡單相加,其存在的方式目標功能都表現出統一的整體性;(2) 動態性,創新生態系統是不斷動態變化的因此,協同創新的內涵本質是:企業、政府、知識、 大學、研究機構、 中介機構和用戶等為了實現重大科技創新而開展的大跨度整合的創新組織模式,協同創新是通過國家意志的引導和機制安排,促進企業大學研究機構發揮各自的能力優勢整合互補性資源,實現各方的優勢互補,加速技術推廣應用和產業化,協作開展產業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產業化活動,是當今科技創新的新範式。
教育部「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簡稱「2011計劃」),自2012年啟動實施,四年為一個周期,旨 在建立一批「2011協同創新中心」,大力推進高校與高校、科研院所、行業企業、地方政府以及國外科研機構的深度合作,探索適應於不同需求的協同創新模式,營造有利於協同創新的環境和氛圍。
3、創新驅動發展 科技成果轉化有多種方式
創新是推動一個國家和民族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動整個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面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重大機遇和挑戰,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的趨勢變化和特點,面對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任務和要求,必須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思路和主要目標 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就是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破除一切制約創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和創造潛能,提升勞動、信息、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效率和效益,強化科技同經濟對接、創新成果同產業對接、創新項目同現實生產力對接、研發人員創新勞動同其利益收入對接,增強科技進步對經濟發展的貢獻度,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環境和制度環境。 ——堅持需求導向。緊扣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需求,著力打通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通道,著力破除科學家、科技人員、企業家、創業者創新的障礙,著力解決要素驅動、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的制約,讓創新真正落實到創造新的增長點上,把創新成果變成實實在在的產業活動。 ——堅持人才為先。要把人才作為創新的第一資源,更加註重培養、用好、吸引各類人才,促進人才合理流動、優化配置,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更加註重強化激勵機制,給予科技人員更多的利益回報和精神鼓勵;更加註重發揮企業家和技術技能人才隊伍創新作用,充分激發全社會的創新活力。 ——堅持遵循規律。根據科學技術活動特點,把握好科學研究的探索發現規律,為科學家潛心研究、發明創造、技術突破創造良好條件和寬松環境;把握好技術創新的市場規律,讓市場成為優化配置創新資源的主要手段,讓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力量,讓知識產權制度成為激勵創新的基本保障;大力營造勇於探索、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文化和社會氛圍。 ——堅持全面創新。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統籌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和經濟社會領域改革,統籌推進科技、管理、品牌、組織、商業模式創新,統籌推進軍民融合創新,統籌推進引進來與走出去合作創新,實現科技創新、制度創新、開放創新的有機統一和協同發展。 到2020年,基本形成適應創新驅動發展要求的制度環境和政策法律體系,為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提供有力保障。人才、資本、技術、知識自由流動,企業、科研院所、高等學校協同創新,創新活力競相迸發,創新成果得到充分保護,創新價值得到更大體現,創新資源配置效率大幅提高,創新人才合理分享創新收益,使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真正落地,進而打造促進經濟增長和就業創業的新引擎,構築參與國際競爭合作的新優勢,推動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新格局,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二、營造激勵創新的公平競爭環境 發揮市場競爭激勵創新的根本性作用,營造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環境,強化競爭政策和產業政策對創新的引導,促進優勝劣汰,增強市場主體創新動力。 (一)實行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 完善知識產權保護相關法律,研究降低侵權行為追究刑事責任門檻,調整損害賠償標准,探索實施懲罰性賠償制度。完善權利人維權機制,合理劃分權利人舉證責任。 完善商業秘密保護法律制度,明確商業秘密和侵權行為界定,研究制定相應保護措施,探索建立訴前保護制度。研究商業模式等新形態創新成果的知識產權保護辦法。 完善知識產權審判工作機制,推進知識產權民事、刑事、行政案件的「三審合一」,積極發揮知識產權法院的作用,探索跨地區知識產權案件異地審理機制,打破對侵權行為的地方保護。 健全知識產權侵權查處機制,強化行政執法與司法銜接,加強知識產權綜合行政執法,健全知識產權維權援助體系,將侵權行為信息納入社會信用記錄。 (二)打破制約創新的行業壟斷和市場分割 加快推進壟斷性行業改革,放開自然壟斷行業競爭性業務,建立鼓勵創新的統一透明、有序規范的市場環境。 切實加強反壟斷執法,及時發現和制止壟斷協議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等壟斷行為,為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拓寬空間。 打破地方保護,清理和廢除妨礙全國統一市場的規定和做法,糾正地方政府不當補貼或利用行政權力限制、排除競爭的行為,探索實施公平競爭審查制度。 (三)改進新技術新產品新商業模式的准入管理 改革產業准入制度,制定和實施產業准入負面清單,對未納入負面清單管理的行業、領域、業務等,各類市場主體皆可依法平等進入。 破除限制新技術新產品新商業模式發展的不合理准入障礙。對葯品、醫療器械等創新產品建立便捷高效的監管模式,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多種渠道增加審評資源,優化流程,縮短周期,支持委託生產等新的組織模式發展。對新能源汽車、風電、光伏等領域實行有針對性的准入政策。 改進互聯網、金融、環保、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等領域的監管,支持和鼓勵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發展。 (四)健全產業技術政策和管理制度 改革產業監管制度,將前置審批為主轉變為依法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為主,形成有利於轉型升級、鼓勵創新的產業政策導向。 強化產業技術政策的引導和監督作用,明確並逐步提高生產環節和市場准入的環境、節能、節地、節水、節材、質量和安全指標及相關標准,形成統一權威、公開透明的市場准入標准體系。健全技術標准體系,強化強制性標準的制定和實施。 加強產業技術政策、標准執行的過程監管。強化環保、質檢、工商、安全監管等部門的行政執法聯動機制。 (五)形成要素價格倒逼創新機制 運用主要由市場決定要素價格的機制,促使企業從依靠過度消耗資源能源、低性能低成本競爭,向依靠創新、實施差別化競爭轉變。 加快推進資源稅改革,逐步將資源稅擴展到佔用各種自然生態空間,推進環境保護費改稅。完善市場化的工業用地價格形成機制。健全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實現勞動力成本變化與經濟提質增效相適應。 三、建立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 發揮市場對技術研發方向、路線選擇和各類創新資源配置的導向作用,調整創新決策和組織模式,強化普惠性政策支持,促進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和成果轉化的主體。 (六)擴大企業在國家創新決策中話語權 建立高層次、常態化的企業技術創新對話、咨詢制度,發揮企業和企業家在國家創新決策中的重要作用。吸收更多企業參與研究制定國家技術創新規劃、計劃、政策和標准,相關專家咨詢組中產業專家和企業家應占較大比例。 國家科技規劃要聚焦戰略需求,重點部署市場不能有效配置資源的關鍵領域研究,競爭類產業技術創新的研發方向、技術路線和要素配置模式由企業依據市場需求自主決策。 (七)完善企業為主體的產業技術創新機制 市場導向明確的科技項目由企業牽頭、政府引導、聯合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實施。鼓勵構建以企業為主導、產學研合作的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更多運用財政後補助、間接投入等方式,支持企業自主決策、先行投入,開展重大產業關鍵共性技術、裝備和標準的研發攻關。 開展龍頭企業創新轉型試點,探索政府支持企業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的新機制。 完善中小企業創新服務體系,加快推進創業孵化、知識產權服務、第三方檢驗檢測認證等機構的專業化、市場化改革,壯大技術交易市場。 優化國家實驗室、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布局,按功能定位分類整合,構建開放共享互動的創新網路,建立向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有效開放的機制。探索在戰略性領域採取企業主導、院校協作、多元投資、軍民融合、成果分享的新模式,整合形成若干產業創新中心。加大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大型科研儀器和專利基礎信息資源等向社會開放力度。 (八)提高普惠性財稅政策支持力度 堅持結構性減稅方向,逐步將國家對企業技術創新的投入方式轉變為以普惠性財稅政策為主。 統籌研究企業所得稅加計扣除政策,完善企業研發費用計核方法,調整目錄管理方式,擴大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優惠政策適用范圍。完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辦法,重點鼓勵中小企業加大研發力度。
4、創新,協同,綠色,開放,共享 英語怎麼說
I
5、如何做好協同發展,轉型發展,創新發展
我這邊推薦一下我們公司的「四維度三步驟」互聯網轉型方法論(比較長,也比較全),應該能回答您的問題:
(一) 互聯網轉型四維度:轉思維、創模式、改機制、建平台
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需要從四個維度入手:轉思維、創模式、改機制、建平台。四個維度必須相互配稱和相互促進,從而推動傳統企業轉型為基於互聯網的新型企業。
1、轉思維
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最難也是最關鍵的首先是理念思維的轉變。一方面,過去越是成功的企業思維轉型的阻力越大;另一方面,各種所謂「互聯網思維」的炒作也讓人難辨真假。因此,轉思維中有幾個關鍵點:
○ 企業需要結合自身的行業及業務特性與互聯網的新基因相結合,建立起適合企業發展轉型要求的新型文化理念。
○ 企業轉型落地管理層的共識是基礎,因此需要通過各種培訓研討宣導、行動式學習引導,幫助企業管理團隊突破思維禁錮,統一思想,建立共識;
○ 企業往往只有部分高管有居安思危的意識,因此需要在整個管理團隊中樹立轉型緊迫感,為轉型變革推動做好鋪墊。
2、創模式
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必須基於對用戶需求與市場環境變化的深度洞察,從而對企業的業務價值鏈和盈利模式進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再設計。
我們簡單歸納了以下「互聯網+」轉型的模式:
○ 第一種是「以用戶為核心「的內部組織和供應鏈流程重構,即從傳統的以廠商為核心的B2C模式,轉變為以用戶個性化需求為中心的C2B模式,並建立供應鏈全程用戶參與互動,典型如海爾模式和紅領模式。
○ 第二種是對原有價值鏈的延伸,更緊密地整合產業鏈上/下游,減少交易環節降低多方成本;或者製造業服務化轉型以向用戶提供更多增值服務等。如米其林通過在輪胎上安裝感測器,並運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從而可以為司機提供駕駛方法的改進建議和培訓,幫助其降低油耗。
○ 第三種是從整個行業的格局來考慮產業鏈的重構,以及通過跨界將相關聯資源間建立連接,打造新的平台生態圈。如滴滴打車,首先是整合各計程車公司的調度系統,建立行業化的新平台,繼而進一步激活專車等社會閑散資源,徹底改造了原有的生態系統。
3、改機制
新的商業模式落地實現必須匹配相應的組織機制改變,如美的講的:「組織改造不了,互聯網改造都是空的!」
互聯網給了人們更大的自主權。在互聯網的影響下,整個社會朝去中心化、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參與感、自我成就感、價值認同成為最大的動力。在這種社會趨勢下,組織機制變革出現幾個大的方向:
○ 組織邊界模糊化。如管理大師查爾斯·漢迪提到的聯邦制和三葉草組織、各種異業聯盟、跨界合作和平台型企業的出現,小米的粉絲員工化和社會化供應鏈等,這些實踐都在強調去除組織藩籬,通過互聯網更有效的整合資源,共享共贏;
○ 組織內部劃小經營單位,管理去中心化。如海爾進行的「企業平台化、員工創客化」改造;華為的「縮小經營單位,讓前方聽得見炮火的人指揮戰爭」等,其核心是激發組織活力,提升對市場環境和用戶需求的響應能力;
○ 人力資源價值管理和利益分享機制,如萬科推行的事業合夥人機制,阿里巴巴的人力資本合夥人制度等,充分的提升每個員工的價值創造和創新創業能力。
4、建平台
無論是商業模式還是組織機制的落地實現都需要基於移動端和PC端的IT平台支撐。全方位用戶互動、良好的用戶體驗、全流程的高效支撐,持續的用戶數據資產積累等是關鍵。如AMT與夥伴安客誠一起幫助海爾建立基於大數據的全方位用戶互動平台,從而提升對用戶的洞察能力,實現基於大數據的精準營銷和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的及時交付。
(二) 互聯網轉型落地三步驟:「找准轉型方向、明晰轉型路徑、保障轉型落地」
互聯網轉型給很多企業管理者帶來的最大困惑是:可選的方向很多,但每種選擇都面臨大的風險,如何做好戰略決策?如何找到合適的資源來做?如何調動整個團隊的一致努力?因此,互聯網轉型需要通過「找准轉型方向,明晰轉型路徑」做好頂層設計,需要各種轉型落地保障機制來推動小步快跑,不斷夯實轉型成果。
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三步驟(來源:AMT研究院)
1、找准轉型方向
找准轉型方向需要以外部環境分析、資源/能力現狀評估、利益相關方價值訴求為基礎,以標桿及技術創新趨勢研究為引領,結合行動式學習式的充分研討,促成管理團隊的群策群力,從而對未來的轉型方向和商業模式形成共識,並樹立緊迫感,增強行動的信心。
其中對資源/能力現狀的准確評估是確定轉型方向非常重要的一環。當外部環境對所有人是均等的,企業自身掌握的「資源/能力」就起到重要的作用。企業需要認真思考多年在傳統領域積累的優勢與核心能力,如何嫁接到新的互聯網商業模式。
2、明晰轉型路徑
轉型變革的有序落地,需要將轉型目標分解落實到業務發展策略、資源配置策略、組織管理機制優化、運營及IT平台搭建等具體的行動計劃,同時充分考慮各項任務之間的優先順序以及關聯依賴關系,保證轉型變革中的協同有序,形成清晰的轉型實施路徑圖;最後通過落實階段目標、責任主體,切實推動行動。
3、保障轉型落地
在轉型的具體推進實施階段,需要建立轉型落地保障機制,具體包括常設的轉型變革項目辦公室,根據外部環境的變化及時對實施路徑圖進行調整優化,推進轉型中的問題解決等,從而實現轉型變革的迭代式、常態化管理。
——————————————
希望能就您對於「如何做好協同發、轉型發展、創新發展」的問題有所幫助。
6、什麼是協同創新
「協同創新」是指創新資源和要素有效匯聚,通過突破創新主體間的壁壘,充分釋放彼此間「人才、資本、信息、技術」等創新要素活力而實現深度合作。
協同創新是各個創新主體要素內實現創新互惠,知識的共享,資源優化配置,行動最優同步、高水平的系統匹配度。而協同創新的有效執行關鍵在於協同創新平台的搭建,可以從兩方面對協同創新平台進行宏觀布局。
一是面向科技重大專項或重大工程的組織實施,建設一批可實現科技重點突破的協同創新平台,二是面向產業技術創新,建設國家層面支撐產業技術研發及產業化的綜合性創新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產業化。
(6)協同創新分享擴展資料根據教育部「2011計劃」重大需求的劃分,協同創新中心分為面向科學前沿、面向文化傳承創新、面向行業產業和面向區域發展四種類型。
主要特點有兩點:
1、整體性,創新生態系統是各種要素的有機集合而不是簡單相加,其存在的方式目標功能都表現出統一的整體性;
2、動態性,創新生態系統是不斷動態變化的,因此協同創新的內涵本質是:企業、政府、知識、 大學、研究機構、 中介機構和用戶等為了實現重大科技創新而開展的大跨度整合的創新組織模式,協作開展產業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產業化活動,是當今科技創新的新範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