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創新創業 » 鞍鋼王創業

鞍鋼王創業

發布時間: 2022-06-17 18:01:54

1、鞍鋼王培忠怎麼了

不可能吧?

2、鞍山鋼鐵公司無縫鋼管廠的歷史

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俄國戰敗後簽訂了《朴茨茅斯和約》,日本奪取了原由俄國控制的長春至大連之間的南滿鐵路和旅大租借地。
1906年,日本為加強對東北的政治和經濟侵略,於大連設立了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簡稱滿鐵)作為在經濟上侵略中國東北地區的大本營。
1909年8月,滿鐵派人對鞍山地區進行非法的秘密探礦,先後調查了鐵石山、西鞍山、東鞍山、大孤山、櫻桃園、關門山、小嶺子、弓長嶺等十餘座鐵礦山,並發現了大石橋菱鎂礦、煙台粘土礦等資源,發現鞍山地區是開礦建廠冶煉鋼鐵的寶地。
於是滿鐵總裁中村雄次郎提出掠奪鞍山地區鋼鐵資源的計劃,由大漢奸於沖漢和日本人鐮田彌助出面,組建中日合辦振興鐵礦無限公司。
1916年7月中日合辦振興鐵礦無限公司總局在奉天成立,資本14萬日元,名義上中日投資各半,實則由滿鐵全額初資。在千山設采礦總局,兩年後總局遷鞍山。1917年獲得了大孤山、櫻桃園、東鞍山、西鞍山、王家堡子、對面山、關門山、小嶺子、鐵石山等8個礦區的開采權。其總面積達14578畝。1921年又獲得的白家堡子、一擔山、新關門山等3個礦區的開采權。僅在1926年—1933 年采量480萬噸。該總局經營到1940年宣布解散,並入昭和制鋼所。
1916年滿鐵在辦公司的同時開始鞍山制鐵所的建廠工作。1916年,日本政府批准建立鞍山制鐵所,1917年4月3日舉行「地鎮祭」, 動工修建高爐。1918年5月15日,「鞍山制鐵所」正式成立,八田郁太郎任鞍山制鐵所所長,建廠工程大部分在年底完成。1919年3月,煉焦廠開始生產焦炭。4月29日,1號高爐點火,標志鞍山制鐵所正式投產。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佔領了東北全境。1933年,日本政府在軍部支持下,將原定在朝鮮興建的昭和制鋼所改遷鞍山,由滿鐵全額出資,在鞍山制鐵所已有基礎上,興建制鋼廠、軋材廠,成為鋼鐵聯合企業。株式會社鞍山昭和制鋼所為日本法人,屬滿鐵的子會社,社長為伍堂卓雄。昭和制鋼所成立前與滿鐵簽訂了繼續僱用原鞍山制鐵所全部工作人員的協議,從而兼並了鞍山制鐵所。1936年6月4日,振興公司將大孤山等11個礦區的礦業權租給昭和制鐵所直接從事開采。1937年7月1日,昭和制鋼所接管了振興公司的產權債務。1940年12月7日,昭和制鋼所辦完了礦轉讓手續,徹底兼並了振興鐵礦無限公司,形成了采礦、選礦、煉鐵、軋鋼的連續生產作業系統。
隨著日本軍備規模的擴大,鞍鋼的生產規模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到1941年,已經具備年產生鐵250萬噸、鋼錠130萬噸、鋼材75萬噸的能力。其鋼鐵生產能力占日本控制的總生產能力的28.4%,規模僅次於九州的八幡制鐵所(今天的新日鐵)。當時滿洲國另外一個鋼鐵生產企業——本溪湖煤鋼會社(隸屬於日本大倉財閥),規模僅相當於昭和制鋼所的三分之一。
到1943年,昭和制鋼所的生產能力達到最高,當年生產鐵130萬噸、鋼84.3萬噸、鋼材49.5萬噸。據《鞍山志·鞍鋼卷》記載:「1935年—1945年,昭和制鋼所及滿洲制鐵會社鞍山工廠累計生產生鐵905.6萬噸、鋼547.4萬噸、鋼材327.8萬噸。 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者無條件投降後,8月26日,蘇軍到達鞍山。從1945年9月下旬到11月上旬,僅40多天時間里,蘇聯紅軍監押數萬名日本戰俘,將鞍鋼的機械設備連同其他一些物資共達七萬余噸拆卸運走。尤其是一些關鍵設備被竊取之後,整個工業生產能力下降為零,破壞極為嚴重。此外,蘇軍撤離鞍山後,社會秩序混亂,一些居民乘機拆卸並拿走了鞍鋼的一部分運輸皮帶、滾珠、油脂、小型馬達和電線等等,亦造成了一些損失。
國民黨資源委員會調查報告指出,鞍鋼的原有設備,完好的部分多被拆遷到了蘇聯的馬格尼托哥爾斯克、車里雅賓斯克等地鋼鐵工廠。一些拆遷時損壞的殘次設備下落不明,估計已經被回爐或報廢。
1948前蘇聯紅軍撤退後,在國民黨統治的22個月中,鞍鋼總共只生產了9500噸鋼,到被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時,已是千瘡百孔、滿目凄涼了。這期間,城市遭到嚴重破壞,鞍鋼破敗荒涼,市街蕭條零亂,水、電、煤氣停供,工人失業,居民外流,建成區僅剩9萬人口。1948年2月19日,鞍山解放,鞍山和鞍鋼才真正回到人民的手中。
1948年11月2日,人民解放軍攻克沈陽,東北全境宣告解放。1948年12月26日,東北行政委員會批准成立鞍山鋼鐵公司,同時宣布撤銷鞍山鋼鐵廠。 翌年4月鞍鋼在邵象華等專家努力下恢復生產。7月9日鞍山鋼鐵公司舉行開工典禮,並進行了大規模技術改造和基本建設。 鞍鋼成立後組建了機構:設4處、9部,29個廠礦。(即:秘書處、計劃處、人事處、經理處、制鐵部、運輸部、煉焦、化工、煉鐵、選礦、煉鋼、耐火、軋鋼、中型、鋼管、薄板、氧氣、發電、給水、燃氣、製造一廠、製造二廠、制釘、鋼繩、機修、電修、裝配、造廠及弓長嶺礦、小房身礦、櫻桃園礦、雙廟子礦等。此處設置了職工醫院,工業學校等。公司職工有10512人,其中有職員486人,技術人員418人,工人 9608人。) 為了盡快恢復生產,鞍鋼從沈陽、丹東等地接回保護下來的140多名工程技術人員,量才任用。成立了專家組,起草修復鞍鋼計劃方案。並做好遺留下的日本技術人員的工作,發揮這些人的技術特長,使鞍鋼生產能力到1949年底達到產礦石51萬噸,生鐵及鋼分別為20萬噸位,鋼坯50萬噸,鋼材30萬噸。為了解決設備緊缺問題,鞍山市發動了全市人民獻器材活動。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獻交器材1123種21萬件。1948年12月到949年 1月,鞍鋼職工4255名獻出器材62400件,從而解決了鞍鋼修復設備急需。接著又展開了生產立功競賽等活動,促進修復進度加快。1949年3、4月間有部分廠先後復工。4月5日煉出第一爐鋼。5月1日中央派賀龍出席煉鋼廠復工典禮。6月又煉出第一爐鐵水。年底基本恢復生產。1950年從全國各地調來500多縣地級以上幹部支援鞍鋼,從中南、華南招500多名文化素質高、有專業技術知識的工程技術和管理人員。這時期一邊堅持生產,一邊修復,想盡一切辦法,包括從湖北大冶、四川重慶等地將國民黨時期殘存的鋼鐵工業設備調集到鞍鋼,以及花費外匯通過香港向瑞士、瑞典購買重要器件設備,才使其恢復生產的。1950年3月27日中蘇簽定《蘇聯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關於恢復和改建鞍鋼技術援助協議書》。1952年3月19日政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黨組就全國鋼鐵工業的發展方針、速度與分布問題向中共中央提出報告,建議:1、集中全國力量,特別是技術人員,首先進行鞍鋼的恢復與改建,爭取迅速完工。2、確定大冶為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開始建設的第二個鋼鐵基地。3、大 冶的設計工作委託蘇聯進行。4、正式通知蘇聯,本溪在「一五」期間只恢復偽滿時留下現未開工的2座高爐、2排煉焦爐和相應的礦山、選礦等工程。中共中央於5月6日批示同意。5月4日中共中央作出《集中全國力量,首先建設鞍鋼》的決定。7月14日鞍鋼三大工程之一的無縫鋼管廠動工建設。由蘇聯專家進行技術指導並提供設備支援(由中國利用蘇聯貸款購買,多是從西里西亞繳獲的和蘇聯替換下來的翻新二手設備)。1953年3月19日,完全依靠自己力量修復的鞍鋼8號高爐開工。
到1952年殘存在鞍鋼的設備全部恢復生產。煉鋼煉鐵、焦爐、礦山、平爐、高爐、選礦及其他廠礦都已生產。這時期國家總投資達2.32億元。這時期總人數為6.76萬人,其中工程技術人員1629人。
1953年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國家集中力量建設鞍鋼。擴大鞍鋼生產規模,建設大型國有聯合生產企業,在原生產規模基礎上完成48項主要工程的改造改建和擴建;達到生產鐵250萬噸,鋼320萬噸,鋼材250萬噸。一五期間實現37項重點工程。其中包括大型軋鋼、無縫鋼管、煉鐵高爐三大工程。到1957年一五計劃完成、鞍鋼全面得到改造和擴建生產能力超過原計劃指標。這一時期出現了王崇倫,被譽為「走在時間前面的人」.1957生鐵產量達336.1萬噸,鋼291.07萬噸,鋼材192.39萬噸。國家投資17.59億元,上繳利潤 22.4億元。為此,鞍鋼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第一大型鋼鐵基地,被譽為祖國的鋼都。
鞍山鋼鐵公司成立,一五計劃時期(1953年底 ),鞍山鋼鐵公司大型軋鋼廠等三大工程建成投產.以鞍山鋼鐵公司為中心的東北工業基地形成了.翌年7 月 9 日在廢墟上開工,迅速恢復了生產,並進行了大規模技術改造和基本建設。現總佔地面積 176 平方公里,其中工業用地 129.19 平方公里。 集團公司擁有 6 座大型鐵礦山、 4 個選礦廠、 1 個煉鐵總廠、 2 個煉鋼廠、 13 個軋鋼廠和焦化、耐火、機械、動力、運輸、建設、綜合利用等輔助配套單位,以及技術中心、設計研究院、自動化公司等科研、設計單位。生鐵、鋼、鋼材的綜合能力均在 1000 萬噸以上。
建國以來,鞍鋼為國家的經濟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 1949 年至 2004 年,鞍鋼共生產鋼 3.21 億噸、生鐵 3.16 億噸、鋼材 2.22 億噸。上繳利稅 835 億元,相當於國家同期對鞍鋼投資的 15.4 倍,並向全國冶金行業輸送技術人才 5 萬餘人。 鞍鋼目前能夠生產 700 多個品種、 25000 多個規格的鋼材產品。全面通過 IS09002 質量體系認證,船用鋼通過 9 國船級社認證,石油管通過 API認證。 在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過程中,鞍鋼採用環保新工藝、新技術,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強環境治理,廠區上空呈現一片藍天。建成了日處理能力 22 萬噸的工業污水處理廠,每天可回收利用循環水 16.8 萬噸。 加強了礦山排岩場和尾礦壩的生態恢復治理,目前已完成礦山復墾面積 155 公頃,植樹 60 萬株。廠區綠化面積達到 34.2 %。鋼鐵主體通過 ISO14000 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和 OSHMS 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認證,鋼材產品按國際和國際先進水平標准組織生產有了可靠保證。
1995 年以來,鞍鋼按照「改革、改組、改造、加強企業管理」的要求,不斷深化企業改革,形成母子公司體制框架,現代企業制度初步建立。不斷探索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成立了鞍鋼集團新鋼鐵有限責任公司;創建了鞍鋼新軋鋼股份有限公司,其股票在香港和深圳上市。不斷進行大規模技術改造,走出了一條「高起點、少投入、快產出、高效益」的老企業技術改造新路子,主體技術裝備和生產工藝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形成了從熱軋板、冷軋板到鍍鋅板、彩塗板、冷軋硅鋼的完整產品系列。鞍鋼成為國內能夠生產轎車面板的少數鋼鐵企業之一和全球最大的集裝箱鋼板供貨企業。
建精品基地,創世界品牌,是鞍鋼人在市場經濟的錘煉中形成的堅定的經營理念和不懈的追求。到 2006 年,形成以汽車板、家電板、集裝箱板、管線鋼、冷軋硅鋼等為主導產品的 1600 萬噸鋼精品板材基地;到 2010 年前,使鞍鋼整體規模達到 2000 萬噸鋼以上,成為世界一流鋼鐵企業,進入世界 500 強。
該企業在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聯合發布的2006年度中國企業500強排名中名列第三十一,2007年度中國企業500強排名中名列第四十八。

3、鞍山鋼鐵集團公司的發展戰略

戰略思想
在長大方式上,從投資新建為主向投資新建與兼並重組並重轉變;
在產業布局上,從內陸發展向沿海發展和國際化經營轉變;
在自主創新上,從核心技術的「追隨者」向「領跑者」轉變;
在對外輸出上,從單一的產品輸出向技術輸出和管理輸出轉變。
戰略目標
到2015年,年產鋼進入世界鋼鐵行業前10位,成為鋼鐵業特強、多角化產業協調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能夠引領世界鋼鐵工業發展的特大型跨國集團。
總體發展戰略
壯大鋼鐵主體:實施資本運作,構築核心優勢,做強做大采礦、黑色金屬冶煉及加工,鋼鐵貿易和冶金工程技術服務三項主業。
實施多角化經營:發展裝備製造、建築施工、耐火材料生產等相關產業,使之成為具有相當經營規模和較強競爭能力的經濟效益增長點。
拓展國際化經營:以優化和延伸產業鏈為核心,完善國際化經營體系,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拓展發展空間。
實現可持續發展:發展循環經濟,做到規模擴張、結構調整和挖潛增效相結合,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統一。
發展規劃重點
⑴加快鞍山、營口鮁魚圈、朝陽三大鋼鐵基地建設,優化產業布局。
⑵提升國際競爭能力、資源整合能力,推進聯合重組,提高鋼鐵主業的綜合競爭力。加強和完善產業鏈建設,對原材料、生產、銷售各個環節實施一體化管理;充分利用鞍山區位資源優勢,加強國內外鐵礦石、煤炭等戰略資源開發,為企業中長期發展提供資源保障;從戰略布局的角度,加強海內外鋼鐵廠的兼並重組和建設。
⑶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形成核心技術優勢,在鋼鐵行業關鍵、共性技術和可持續發展支撐技術領域實現新的跨越,在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產品開發領域取得新的突破。
⑷推進管理創新,以客戶需求為驅動,以價值創造為導向,以競爭力提升為核心,以戰略管理為主導,通過組織再造和流程再造,建立科學高效的現代管理模式。
⑸實現節能減排,開發應用先進的節能環保技術,改造現有的生產工藝裝備,建設生態文明型企業。
⑹提升企業文化,以「 創新、求實、拼爭、奉獻 」為核心,不斷豐富和發展具有時代特徵的企業文化內涵。 自主創新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體現。早在鞍鋼恢復生產後,廣大職工就開展了增產節約、技術革新和合理化建議活動,「萬能工具胎」、精軋機「反圍盤 」、「快速煉鋼法」等一大批新技術涌現出來,使當時的鞍鋼躋身世界先進行列。
到了「九五」以後,鞍鋼的創新達到一個新的高峰。這一時期,鞍鋼結合自身實際,始終堅持以我為主,致力於加強原 始創新、集成創新和消化吸收再創新,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要成果,實現了自主集成轉爐、連鑄、熱連軋、冷連軋等生產線,成功掌握了熱連軋、冷連軋等鋼鐵核心工藝技術,並成功輸出到凌鋼和濟鋼,可謂成果倍出。在此基地上,成功建設了鞍鋼鞍山基地西部500萬噸板材精品基地和鞍鋼營口鮁魚圈基地。
產學研銷一體化的產品創新機制,使鞍鋼開發出一大批具有世界競爭力的產品。鞍鋼形成了以上述高端產品為主導的熱連軋鋼板及鋼帶、冷軋薄鋼板及鋼帶、塗鍍板、寬厚 板及中板、冷軋硅鋼、大型軌梁、無縫鋼管和線材八大精品系列。在品種、規格、材質方面覆蓋汽車用鋼、石油用鋼、鐵路用鋼、橋梁及建築用鋼、電力用鋼、交通運輸用鋼、輕工家電用鋼和軍工用鋼等各個重要應用領域。成為目前國內能夠生產高檔汽車面板的鋼鐵企 業之一和全球最大的集裝箱鋼板供貨企業。
創新體系建設
通過多年的發展,鞍鋼集團形成了產、學、研、銷一體的自主創新體系,即以研發機構為主導,以主體廠礦為依託,以市場為導向,以國家級院校所 為協作,以知名專家為支撐,能充分調動科技人員積極性的自主創新體系。
成立了由兩院院士和國內鋼鐵行業著名專家組成的技術咨詢委員會,參與鞍鋼集團重大自主創新項目和中長期發展規劃的咨詢 工作。對科技重大項目實行分層目標管理,明確技術開發和產業轉化的目標,確定投入產出目標責任,將新產品開發、技術指標、自主知識產權及科技成果等內容納入考核評價體系。通過加強與國內外科研機構,知名學府和先進企業開展高水平、深層次的合作與交流; 強化從源頭到終端、從局部到整體的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閉合科技管理工作;完善科技人員工作業績評價辦法,實現了科研資源共享,最大限度地發揮科研資源的協同效用,推進了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和前沿技術研究工作。 企業發展戰略,注重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樹立循環經濟發展理念,積極開展綠色製造工藝技術的研究與應用,探索世界鋼鐵工業發展的新概念工廠模式,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企業。堅持技術進步與環境保護、節能減排同步進行,淘汰落後生產工藝和技術裝備,鐵、鋼生產實現了大型化、連續化和現代化,廢水、廢氣、廢渣實現再資源化,從源頭上減少污染物排放促進節能降耗。積極生產高強鋼、耐候鋼等一大批長壽高效的「綠色產品」。鞍鋼用實際行動較好地破解了企業發展與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呈現出產量規模擴大污染大幅度下降的良好局面。今日的鞍鋼已成為天藍水碧,樹木成林,綠草茵茵,鳥語花香的花園式工廠。
污水處理
採取系統內部水循環和系統間串接使用等方式,提高水資源循環利用效率,改造水凈化和循環系統,建成集中工業污水處理廠,處理後的水作為生產補充水回用生產中。收集尾礦庫溢流水用於礦山復墾灌溉。在2003年鞍鋼完成了遼河流域水污染治理任務,結束了選礦廢水污染河流的歷史。 鞍鋼鞍山基地
鞍鋼鞍山基地位於遼寧省鞍山市,為鞍鋼集團公司總部所在地。
鞍鋼鞍山基地始建於1916年,前身是鞍山制鐵所和昭和制鋼所。1948年鞍山鋼鐵公司成立,經過60年的建設發展,鞍山基地具備從采礦、選礦、煉鐵、煉鋼到軋鋼綜合配套,以及焦化、耐火、動力、運輸等單位組成的大型鋼鐵生產企業。主體生產工藝和技術裝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具有年產鋼1600萬噸的綜合生產能力,形成了從熱軋板、冷軋板到鍍鋅板、彩塗板,冷軋硅鋼、重軌、無縫鋼管、型材、建材等完整產品系列。
鞍鋼鞍山基地包括東部1100萬噸老區和西部500萬噸精品板材基地。對於東部1100萬噸老區,「九五」以來,鞍鋼堅持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通過實施「平改轉」、「全連鑄」、提鐵降硅、全冷礦入爐等,創造性地探索出了一條「高起點、少投入、快產出、高效益」技改之路,新建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 焦爐、高爐、冷軋、鍍鋅、彩塗板、冷軋硅鋼生產線,形成了從熱軋板、冷軋板、冷軋硅鋼到鍍鋅板、彩塗板的完整產品系列。完成了大型廠、厚板廠、無縫廠的改造,使從礦山、焦化、煉鐵、煉鋼、連鑄到軋鋼全流程的工藝裝備全部達到國內同行業領先水平,為產品質量的提高和品種結構的優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加速老區改造的同時,鞍鋼西部500萬噸鋼精品板材基地建設於2004年11月得到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正式批准。項目包括煉鐵、煉鋼、連鑄、熱連軋、冷連軋等為一體的高效、緊湊、節能、生態保護型的短流程生產線,能夠年生產鐵520萬噸、鋼500萬噸、鋼材460萬噸。工程於2006年5月17日正式竣工投產。
鞍鋼西部500萬噸鋼精品板材基地集鞍鋼自主技術創新之大成,所有大型設備均實現國產化,擁有完全的自主知識產權,整體技術工藝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建成後,使鞍鋼成為以汽車板、家電板、集裝箱板、造船板、管線鋼、冷軋硅鋼等為主導產品的精品板材生產基地,總體生產規模、產品結構和技術裝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躋身最具國際競爭力的鋼鐵企業行列。
至此,鞍鋼鞍山基地改造和建設基本完成,整體裝備水平躍入世界先進行列,總體產量規模達到1600萬噸。
鞍鋼鞍山基地全面通過ISO9002質量體系認證,船用鋼通過9國船級社認證,石油管通過API 認證,建築材料獲英國勞氏公司CE標志認證書。鞍鋼股份公司和鞍鋼集團礦業公司兩大主體單位。鞍鋼股份公司為鞍鋼集團控股上市公司,分別在深圳和香港上市。鞍鋼集團礦業公司為鞍鋼集團全資子公司。
鞍鋼營口鮁魚圈基地
鮁魚圈鋼鐵項目位於遼寧省營口市鮁魚圈區,是鞍鋼全流程自主設計、集成、施工建設的一座現代化精品鋼材生產基地。擁有能源動力、焦化、燒 結、煉鐵、煉鋼、軋鋼以及原料倉儲、成品碼頭、水庫、鐵路運輸、理化檢驗等公輔配套設施設備,具備年產650萬噸鐵、650萬噸鋼、200萬噸寬厚板和450萬噸熱軋板等系列鋼鐵產品的生產能力。主要生產未來市場需求有較大增長空間的高檔次、高附加值的高強度板、 造船板、艦艇板、橋梁板、容器板、工程機械板、管線板等專用中厚板及高端熱軋薄板等精品板材,滿足建築橋梁結構、造船、機械、壓力容器和管線等行業對高質量寬厚板及薄規格品種板材的需求,將板材產品生產規模化、系列化、高附加值化。特別是建設素有「軋 機之王」、世界上最大規格的5500mm寬厚板軋機,填補了國內空白,產品滿足了國民經濟的特殊需要。
鞍鋼鮁魚圈鋼鐵項目的建設堅持自主創新與集成創新相結合,加強集成創新和消化吸收再創新,大力應用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及國產裝備。在項目建設的各個系統各個領域大量運用鞍鋼自主創新和自主集成成果,實現了重點領域和關鍵 環節的一系列新突破,成為中國首個自主設計、技術總負責、工藝技術最先進、裝備水平和產品檔次最高的現代化全流程鋼鐵廠。
鞍鋼鮁魚圈鋼鐵項目建設的目標定位於世界一流鋼鐵精品生產基地和具有行業引領意義的實踐循環經濟與可持續發展的綠色概念鋼鐵工廠。在建設過程中,全面落實「減量、再利用、循環」的循環經濟「3R」原則,通過技術裝備大型化、現代化,全面實現清潔生產工藝,通過循環經濟運行模式 ,最大限度地增強對鐵素資源、能源、水資源和固體廢棄物的循環和再利用能力,年自發電量比例達到56%,水循環利用率達97.8%,固體廢棄物的綜合利用率達到99.3%,從根本上解決發展與環境的矛盾沖突。積極推進太陽能、風能、海水淡化等新能源的開發利用, 在廠區安裝3台風力發電機組,年總發電量將達到825萬千瓦時。在7處辦公樓安裝太陽能加熱設備,解決現場職工洗浴用熱水。研究實施海水淡化,滿足鮁魚圈分公司辦公大樓及管控中心的生活用水及雜用水需求。使鮁魚圈鋼鐵項目清潔生產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成為名副其實的綠色鋼鐵概念工廠。
2006年5月17日,國務院正式批准鞍鋼鮁魚圈鋼鐵項目,2008年9月10日正式投產運行。該項目的建成投產,優化了鞍鋼產品結構和產業布局,全面增強鞍鋼產品的競爭力,全方位滿足用戶在品種規格方面的不同需要,對遼寧實施「五點一線」發展戰略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具有重大意義和影響。鞍鋼鮁魚圈基地由鞍鋼股份公司鮁魚圈分公司管理。 走出國門,實施國際化經營,不僅是企業做大做強的需要,也是鞍鋼人放眼世界的不懈追求。
自1981年產品走出國門,鞍鋼開始了並不平坦的國際化之路。90年代以後,隨著鞍鋼的發展,進出口貿易總額有所增加。並且開始海外資源的探索,成立了鞍澳合資公司。同時,在全國冶金行業較早地開始了從印度、巴西采購進口鐵礦。鋼材出口量逐漸增加超過百萬噸的量級。進入新世紀,鞍鋼以產品出口為先導,逐步加大國際化經營的力度,使鞍鋼一大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附加值產品,如重軌、船板、冷軋板、無縫鋼管、鍍鋅板、彩塗板、冷軋硅鋼等成功走進國際市場,成為包括德國大眾、 美國通用、韓國現代造船等眾多國際知名企業的全球供貨商,用戶遍布美國、英國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總量在全國同行業居於前列,出口創匯額從1982年的1957萬美元提高到2008年的23.02億美元。鞍鋼產品的國際影響和信譽進一步提高,鞍鋼正在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世界品牌。
與此同時,鞍鋼加快營銷網路全球布局,先後建立香港公司、澳大利亞公司、歐洲公司、美國公司、韓國公司、日該公司、印度公司、中東公司等10個海外公司。同時加強國際化產業鏈布局,在西班牙與英國斯坦科公司合資建有鞍鋼西班牙有限公司,收購義大利維加諾公司60%的股權,使鞍鋼擁有首個海外鋼材加工中心。
此外,按照國家鋼鐵產業發展政策的要求,統籌考慮資源與市場,鞍鋼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通過資本市場的動作,成為澳大利亞金達必公司第一大股東;與美國GE公司、韓國STX公司、比利時貝卡爾特、英國維蘇威、日本美達王集團等國際知名企業進行戰略合作。 鞍鋼已經發展成為一個以鋼鐵為主體的大型企業集團。在機械製造、工程建設、電氣、設計、耐火、礦渣、自動化、綜合利用等領域,形成了富有特色和一定競爭優勢的產業。在鋼鐵主業大發展的同時,鞍鋼將這些原來依附主業的輔助產業也列入發展規劃,形成多角化發展的戰略格局。
在裝備製造工藝技術和新產品的研發方面,鞍鋼已形成了冶金成套設備、水電產品和專項產品三大類產品格局,產品出口到日本等國家和地區。成功地為三峽電站試制出70萬千瓦水輪機下環,具備了生產大型先進水輪機部件的能力,改變了此類部件依賴進口的局面。
鞍鋼按照與世界先進企業一起「登山」的原則,頻頻與世界頂級企業展開合作,在「非鋼」領域尋求突破。與比利時貝卡爾特集團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系,成立合資公司,專門生產及銷售高附加值的優質輪胎用鋼簾線。與通用電氣公司締結戰略夥伴關系,以提升自身在低壓電器產品製造和生產組裝方面的能力。與維蘇威中國控股有限公司合資組建耐火材料公司,共同開發靜壓耐火材料和功能性耐火材料等高品質產品。這些舉措,不僅盤活了原有非鋼產業資產,而且為鞍鋼發展找到了新的增長點。

4、王吉財的介紹

王吉財,1937年出生於河北省青縣。1957年以前在家務農,先後擔任過農業生產合作社的技術隊長、公安員。1958年到鞍鋼參加工業建設,被分配到燒結總廠當架工。

5、鞍鋼武鬥

1967年,誰挑起了武鬥?
1967年1月下旬,在內蒙古軍區門前靜坐的內蒙古工學院一學生遭受槍擊而死難,這是文化革命開出的第一槍。2月23日,西寧「八&S226;一八」紅衛戰斗隊(以青海汽車九個場的工人為主體)沖擊青海日報社,要求報社轉換立場,支持青海無產階級革命派的奪權行動。青海軍區副司令員趙永夫聯合駐青藏公路的二百零五師副政委張曉川,下令部隊開槍鎮壓占據青海日報社靜坐示威的群眾。當場死傷三百多人,製造了震驚河湟的大血案。這也只是全國武鬥的序曲。就在幾個月後,江青在接見河南「二&S226;七」公社的代表時肯定了「文攻武衛」。鄭州等地旋即成立了戰斗指揮機構,拉起龐大的武鬥隊伍,修築工事,配置武器,並於7月26日大規模洗劫了鄭州卷煙廠和開封化肥廠。致使三十七人斃命,二百九十人傷殘,三百人當了俘虜,二人被活埋。8月4日,王洪文策劃組織圍攻上海柴油機廠的對立群眾組織的行動。工總司調集十多萬人,近千輛各種機動車與船舶,從水陸兩路進攻。戰斗結局是俘虜、關押、致傷六百五十人,使工廠蒙受損失數十萬元。

無庸置疑,武鬥是當時執掌黨和國家權利的中央*,尤其是江青所鼎力支持,並教唆的。因為當時他們代表著黨中央,所以有極大的蠱惑力。雖然,內蒙古軍區門口的一槍,至今不明白是怎麼一回事,但卻促使了當時內蒙古軍區領導(劉昌等)和黨委領導(王逸倫等)的全面下台。隨後與其他事件一並引發了所謂「內人黨」三十萬人的冤案。至於趙永夫下令對手無寸鐵的青海九個運輸場的汽車司機和員工開槍,無論如何,也是不武,玷污了軍人的榮譽。雖然,他被審查、關押,游斗,幾乎被打死,後來還平了反。

歷史的真實是:最初, 「文攻武衛」的槍支彈葯是拿來的,而不是搶來的。由於4月6日,中央軍委頒布了林彪授意,毛澤東同意的『十條命令』,要求三軍支左部隊對群眾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全心全意支持無產階級革命派,以各種形式介入與干預地方的無產階級*。又加之江青等一力宣揚要以「革命的武裝反對武裝的反革命」,所以,除中央明令禁止的軍事禁區與機密要地外,所有警備區、武裝部,等於向群眾開放了武庫的大門。任憑群眾取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建國初期的舊軍械。這些武器庫本來是全民皆兵,武裝民兵的。到1967年8月、9月,由於開放了武庫,對立派的群眾組織又有介入地方文化革命的軍隊的支持,全國武鬥愈演愈烈,幾乎成了燎原之勢。

在鞍山,鋼鐵公司武鬥急劇升級。十數萬人挾裹其中,高爐、平爐被迫停產,整個工廠有癱瘓報廢危險。為了拯救這個全國重工業的命脈,周恩來不得不下令對鞍鋼實行軍管,以強行制止武鬥,並恢復生產。

西南地區動用了後備武庫中的坦克裝甲車。山西運城發生了數萬武裝農民圍攻城市的大規模戰役行動。本已瘡痍滿目的中國,狼煙四起,烽火連天,將要淹沒在一片血泊之中了。可是中央*意猶未盡。9月5日,江青接見安徽代表,仍大講「文攻武衛」。中央辦公廳於9月9日發出通告,號召全國革命群眾學習江青「九&S226;五」講話精神,以武裝的革命反對武裝的反革命,把無產階級*進行到底。有這樣的權威機構、權威人士推波助瀾,全國各地的文攻武衛組織更加合法化,也更加有恃無恐。數百萬中國傑出的青年在這場浩劫中就這樣拚死在自己人的槍口下,把自己奉獻為那偉大神祗神壇上的祭品,而後便永遠像輕煙一樣消散了。沒有人會記起他們,他們只是這場歷史誤會中的匆匆過客,以年輕的生命,寫下了將被後世御用歷史學家輕描淡寫的不經意的一筆……

與此同時,全國各地的武鬥正如火如荼地展開著。野戰軍與地方軍區,海空軍與陸軍因為各自支持著不同的革命幹部和群眾組織,因而,在「三支兩軍」中不可避免地由矛盾而對立,進而更激化與尖銳了對立群眾組織的矛盾斗爭。

在河北,局勢日益嚴峻。為著拱衛京師的安全,中央軍委從東北調來嫡系原十三兵團所屬部隊。以三十八軍駐守保定,其餘三個軍分駐張家口,天津,承德。但這支王牌軍卻與河北軍區在對待不同群眾組織上持相左的意見。導致了河北一派群眾武裝,重下白洋淀,開展了新時代的游擊戰爭。在高蠡、安國爆發了大規模武鬥,戰火將安國國棉廠一處棉花倉庫數萬斤棉花化為灰燼。

在旅大,海軍基地和旅大警備區各持己見,支持著不同的群眾組織。以至武鬥的雙方幾乎占據了市內的所有制高點,以據險抗衡,使一個美麗寧靜的濱海城市到處彌漫著戰火的硝煙。

在西安,軍校學生全副武裝(西北軍事電訊工程學院)聲勢浩大地接連向對立派據守的西城門發起強攻。猶如在重演解放戰爭中攻城略地的戰爭戲劇。

甘肅的紅聯與革聯,以及後來殺出的紅三司,在老幹部、省軍區、蘭州軍區的不同支持下,一遍一遍發起大規模械鬥,幾乎阻截了蘭新、蘭青、包蘭、隴海鐵路的交通……

在寧夏,繼8月5日永寧事件之後(當地武裝部長組織基幹民兵,真刀實槍地對對立組織打了一場血流成河的阻擊戰),又發生了8048部隊青銅峽青山機器廠反擊戰,對立組織吳忠材機廠攻堅戰,犧牲無算。

為了一己之私,為了小集團的政治利益和權勢,打著捍衛毛澤東思想,鞏固無產階級專政的旗幟,欺騙和誘導全國的青年學生、工人(武鬥主力)農民,使「伏屍百萬,流血飄櫓,天下稿素」。那些*的權貴們,真是,罄南山之竹,書罪無窮呵!

要說的話是:當年作為一個少年,內蒙古軍區事件當天,我去過現場。為了記住這段歷史,親自在當年或者後二年內,實地到過寧夏各戰場。在吳忠材機廠,看到過守衛工廠的前固原軍分區司令員馬思義在二樓門口,被機槍射手打穿在牆壁上的腦漿。到過運城,考察過作為被攻擊堡壘的西安西門,領略過大連兩軍對壘的森嚴戒備,親自踏勘了青海日報社流血現場,見到過被街頭批鬥儆示的趙永夫,張曉川以及前十五軍政委,青海省省長王昭。在保定拜訪過三十八軍,見到過插隊地區的鄉黨—三十八軍副總參謀長張致善,他就是支左中被對立派打傷的三十八軍第七號人物 。

這是血寫的事實,不是墨寫的謊言。我們再現歷史,使後人以前車之覆,為後車之鑒。我們忠於歷史,是對人民、對後人的負責,不是文過飾非,欲蓋彌彰。(發表者: 摩天嶺嶺之鷹)

6、鞍鋼民企長遠鋼管廠怎麼樣?

鞍鋼民企長遠鋼管廠是1999-07-15注冊成立的集體所有制,注冊地址位於遼寧省鞍山市立山區強工路122號。

鞍鋼民企長遠鋼管廠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210300716410961R,企業法人王金奎,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鞍鋼民企長遠鋼管廠的經營范圍是:高頻焊管製造;通用零部件、螺旋管製造;鍍鋅管、采板壓型輕鋼結構製作安裝;鋼坯修磨清理;勞動力外包;經銷鋼材、建築材料、五金、日雜用品(不含煙花爆竹)、水暖器材、金屬材料、潤滑油、消防器材、燈具、裝飾物品、家用電器、其他家庭用品、文具用品、電氣機械、電料;儀器儀表生產;道路普通貨物運輸。(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鞍鋼民企長遠鋼管廠更多信息和資訊。

7、王進喜的簡介

王進喜6歲靠討飯為生,10歲給地主放牛,15歲到玉門油礦做苦工,直到玉門油礦解放。1950年春,他成為新中國第一代鑽井工人,先後任司鑽、隊長等職,1956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8年9月,他帶領鑽井隊創造了當時月鑽井進尺的全國最高紀錄,榮獲「鋼鐵鑽井隊」稱號。1959年9月,王進喜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光榮出席了全國工交群英會。群英會期間,他得知東北發現了大油田,異常興奮,找到當時的石油部領導,積極要求參加石油大會戰。1960年3月,王進喜率隊從玉門到大慶參加石油大會戰,組織全隊職工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運和安裝鑽機,用「盆端桶提」的辦法運水保開鑽,不顧腿傷跳進泥漿池,用身體攪拌泥漿壓井噴,被譽為「鐵人」。 同年4月11日、4月29日,會戰指揮部先後兩次號召全體會戰職工向鐵人王進喜學習。王進喜先後任1205鑽井隊隊長、鑽井指揮部裝建大隊、鑽井二大隊大隊長、鑽井指揮部副指揮、大慶革委會副主任、中共大慶核心小組副組長等職務。1964年12月,出席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1969年4月,出席黨的「九大」並被選為中央委員,受到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的親切接見。1970年11月15日,患胃癌醫治無效逝世,年僅47歲。 鐵人精神是「愛國、創業、求實、奉獻」大慶精神的典型化體現和人格化濃縮,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得到歷屆中央領導的充分肯定,深受社會各界的廣泛 承認和高度評價。 「蘇聯有巴庫,中國有玉門;凡有石油處,就有玉門人」。  建國40周年之際,他與雷鋒、焦裕祿、史來賀、錢學森一起被中共中央組織部命名為「建國以來在群眾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產黨員優秀代表」。世紀之交,他同孫中山、魯迅、雷鋒、焦裕祿、李四光、毛澤東、鄧稼先、鄧小平、袁隆平一起被評為「百年中國十大人物」,寫入中華民族的光輝史冊。
編輯本段個人履歷
1923年10月8日,王進喜出生於甘肅省玉門縣赤金堡,乳名「十斤娃」。 王進喜
1950年春,玉門礦招工,王進喜通過考試成為新中國第一代鑽井工人。 1956年4月29日,王進喜加入中國共產黨。6月任貝烏五隊(1205隊前身)隊長。11月,在玉門油田試驗鑽機「整拖搬家」成功。 1958年9月,王進喜帶領全隊月鑽井進尺5009.3米,創當時全國最高紀錄。10月,榮獲石油工業部頒發的「鑽井衛星」紅旗。 1959年10月1日,王進喜參加建國十周年國慶觀禮,第一次見到毛主席。10月26日至11月8日,在北京參加全國工交「群英會」。 「鐵人」王進喜
1960年3月15日,王進喜帶領1205隊(貝烏五隊)從玉門出發,赴大慶參加石油大會戰。3月25日,到達大慶薩爾圖火車站。4月2日,「人拉肩扛」安裝鑽機。4月9日到11日,大慶油田首次技術座談會號召向鐵人王進喜學習。4月14日,組織全隊破冰取水,薩55井開鑽。19日完鑽,用時5天零4小時,創造了新紀錄。4月29日,王進喜參加「五一」萬人誓師大會,喊出「寧肯少活二十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口號。7月1日,在油田萬人大會上,被樹立為「五面紅旗」之一。10月,被任命為鑽井指揮部裝建大隊大隊長。 1961年2月,王進喜調任鑽井指揮部生產二大隊大隊長。秋,在解放村建起大慶第一所小學。 1964年12月21日,王進喜出席全國三屆一次人代會。12月26日,參加毛主席71歲生日宴會,毛主席稱贊鐵人是「工業帶頭人」。 1965年4月,王進喜被中共大慶會戰工委任命為鑽井黨委常委、鑽井指揮部副指揮。7月24日,參加石油部政工會,首次提出「全國每人每年半噸油」的奮斗目標。 王進喜
1966年2月16日,王進喜參加全國工交工作會議和工交政工會議。同月,被國務院任命為大慶石油會戰指揮部副指揮。4月6日,被石油工業部授予「石油工業部五好標兵」。6月4日至7月25日,出訪阿爾巴尼亞。9月3日,帶領石油工業部報捷團赴京,向黨中央、國務院報捷。10月1日,登上天安門城樓,參加國慶觀禮。12月30日,去北京反映「文革」中大慶的情況。 1967年1月4日,王進喜在北京向周總理當面匯報大慶油田形勢。1月10日,回到大慶,積極傳達周總理指示精神,呼籲要堅持抓革命、促生產。3月初,受到批鬥。3月下旬,周總理在北京宣布王進喜在大會戰中立了大功,不準再批鬥。 1968年4月27日,王進喜被推選為鑽井革委會副主任。5月31日,被推選為大慶革委會副主任。 1969年2月,王進喜擔任大慶黨的核心小組副組長。4月,參加黨的「九大」,被推選為主席團成員,並被選為中央委員。 1970年3月18日,王進喜在北京向周總理匯報了大慶情況和油田生產存在的問題,周總理批示大慶要「恢復『兩論』起家基本功」。4月,到玉門參加全國石油工作會議。4月19日,在解放軍301醫院被確診為胃癌晚期。10月1日,以中共中央委員身份登上天安門城樓參加國慶檢閱。11月1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47歲。11月18日上午,大慶油田舉行隆重追悼大會。11月18日下午,在北京八寶山公墓舉行向王進喜同志遺體告別儀式。
編輯本段人物生平
不屈的童年
王進喜,1923年10月8日出生於甘肅省玉門市赤金堡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母親何占信,父親王金堂。40歲得子的王金堂,看到出生的是一個男孩子,心裡非常高興。按照當地的習俗,父母把孩子和包孩子用的篩子放在秤上一稱整好十斤,於是就給孩子起名「十斤娃」。十斤娃名字聽起來非常雄壯,可身材瘦小。十斤娃長大後,按照王家的家譜往下排,起名王進喜,希望他歡歡喜喜去上學,學到本領後重整家業。在災難 吳剛版王進喜
深重的舊中國,王進喜受盡苦難。1929年,玉門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災荒。為了活命,6歲的王進喜用一根棍子領著雙目失明的父親沿街乞討。 1932年,軍閥馬步芳要建羊毛廠,王金堂被強迫出勞役。9歲的王進喜讓父親坐在牛車上,趕車把羊毛送到百里之外的酒泉。為了掙錢給父親治病,10歲的王進喜和幾個窮孩子一起到虎狼出沒、氣候變化無常的妖魔山給地主放牛。王家有幾畝地被區長以借為名長期霸佔。12歲的王進喜不畏強權,前去討要。雖然只要回了幾丈白土布,卻是王進喜與惡勢力抗爭的一次勝利。14歲時,為了躲兵役,王進喜淘過金、挖過油。1938年,15歲的王進喜進舊玉門油礦當童工,年齡雖小,卻干著和大人一樣的重活,還經常挨工頭的打罵,但他不甘屈辱,奮起反抗。王進喜常因反抗而受懲罰。師傅知道後,給他講駱駝「攢勁」的故事,告訴他要講究斗爭方法,培養「耐力」。王進喜心中充滿了對自由生活的嚮往。正是這苦難的經歷和惡劣的生存環境,煉就了他剛毅堅韌、倔強
艱苦創業
1960年2月,東北松遼石油大會戰打響。玉門闖將王進喜帶領1205鑽井隊於3月25日到達薩爾圖車站,下了火車,他一不問吃、二不問住,先問鑽機到了沒有、井位在哪裡、這里的鑽井紀錄是多少,恨不得一拳頭砸出一口油井來,把「貧油落後」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面對極端困難和惡劣環境,會戰領導小組作出了學習毛主席《實踐論》和《矛盾論》的決定。王進喜組織1205隊職工認真學習「兩論」。通過學習,王進喜認識到:「這困難,那困難,國家缺油是最大困難;這矛盾,那矛盾,國家建設等油用是最主要矛盾。」1205隊的鑽機到了,沒有吊車和拖拉機,汽車也不足。王進喜帶領全隊工人用撬杠撬、滾杠滾、大繩拉的辦法,「人拉肩扛」把鑽機卸下來,運到薩55井井場,僅用4天時間,把40米高的井架豎立在茫茫荒原上。井架立起來後,沒有打井用的水,王進喜組織職工到附近的水泡子破冰取水,帶領大家用臉盆端、水桶挑,硬是靠人力端水50多噸,保證了按時開鑽。薩55井於4月19日勝利完鑽,進尺1200米,首創5天零4小時打一口中深井的紀錄。 《王進喜》 陳玉先 繪
1960年4月29日,1205鑽井隊准備往第二口井搬家時,王進喜右腿被砸傷,他在井場堅持工作。由於地層壓力太大,第二口井打到700米時發生了井噴。危急關頭,王進喜不顧腿傷,扔掉拐杖,帶頭跳進泥漿池,用身體攪拌泥漿,最終制服了井噴。房東趙大娘看到王進喜整天領著工人沒有白天黑夜的干,飯做好了也不回來吃,感慨地說:「你們的王隊長可真是個鐵人哪!」 余秋里得知後,連聲稱贊大娘叫得好。在第一次油田技術座談會上,余秋里號召4萬會戰職工「學鐵人、做鐵人,為會戰立功,高速度、高水平拿下大油田!」 1960年4月29日,「五一」萬人誓師大會上,王進喜成為大會戰樹立的第一個典型,成為大會戰的一面旗幟。號召一出,群情振奮,戰區迅速掀起了「學鐵人、做鐵人,為會戰立功」的熱潮。 1960年7月1日,會戰指揮部召開慶祝建黨39周年和大會戰第一戰役總結大會,突出表彰了王進喜、馬德仁、段興枝、薛國邦、朱洪昌,他們被樹為大會戰的「五面紅旗」。一個鐵人前面走,千百個鐵人跟上來。大會戰出現了「前浪滾滾後浪涌,一旗高舉萬旗紅」的喜人局面!1960年,王進喜帶領1205鑽井隊連續創出了月「四開四完」、「五開五完」的好成績,到年底,共打井19口,完成進尺21258米,接連創造了6項高紀錄轟轟烈烈的石油大會戰很快取得了顯著成果。1960年6月1日,大慶油田首車原油外運。1960年底,大慶油田生產原油97萬噸。
科學求實
王進喜是吃苦耐勞的實幹家,也是科學求實的典範。在科技領域,他以「識字搬山」的意志克服意想不到的困難,刻苦學習,帶領工人們以創造性的勞動,創出一個又一個優異的成績。1961年2月,王進喜被任命為鑽井指揮部生產二大隊大隊長,負責管理分布在大荒原上的12個鑽井隊。他經常身背干糧袋,騎著摩托車或步行,深入到各井場,調查研究,檢查工作,幫助基層解決各種實際問題。當了大隊長後,他深感沒文化開展工作困難,拜機關幹部為師,抓緊一切機會學文化。他說:「我認識一個字,就像搬掉一座山。我要翻山越嶺去見毛主席。」經過兩年多的時間,鐵人已經可以獨立地看報、讀文件、學「毛選」,甚至可以列出簡單的發言提綱了。 王進喜學習技術知識始終堅持學以致用。他說:「干,才是馬列主義。不幹,半點馬列主義也沒有!」他帶領工人們不斷地從實際需要出發搞技術革新。為提高鑽井速度,他和工人改革游動滑車。為打好高壓易噴井,他帶領工人研究改進泥漿泵。為提高鑽井質量,他和科技人員一起研製成功控制井斜的「填滿式鑽井法」。他還在多年的鑽井工作中摸索出一套高超的「鑽井絕技」,能根據井下聲音判斷鑽頭磨損情況。他對待工作嚴細認真,一絲不苟,經常向工人強調:「干工作要為油田負責一輩子,要經得起子孫萬代的檢查」。1961年春,部分井隊為了追求速度,產生了忽視質量的苗頭,連鐵人帶過的1205隊也打斜了一口井。為了扭轉這種情況,4月19日,油田召開千人大會,對鑽井質量問題提出嚴肅批評,這個日子被人們稱為「難忘的四一九」。事後,已擔任大隊長的王進喜帶頭背水泥,把超過規定斜度的井填掉了。他說:「我們要讓後人知道,我們填掉的不光是一口井,還填掉了低水平、老毛病和壞作風」。
無悔奉獻
王進喜
鐵人王進喜從普通工人成長為領導幹部,但他功高不自傲,始終保持謙虛謹慎的作風,對工人和家屬關懷備至,而對自己和家人卻嚴格要求,一輩子甘當黨和人民的「老黃牛」。他說:「我從小放過牛,知道牛的脾氣,牛出力最大,享受最少,我要老老實實地為黨和人民當一輩子老黃牛。」 1964年年底,他當選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出席大會並代表工人做了《用革命精神建好油田》的發言,受到與會代表的熱烈歡迎。從北京回來後,他依然保持謙虛謹慎的習慣,說,我是個普通工人,沒啥本事,就是為國家打了幾口井。一切成績和榮譽,都是黨和人民的,我自己的小本本上只能記差距。他一邊參加勞動一邊聽取群眾意見,解決工人的實際問題,成為大家的知心朋友。他看到天冷時工服不保暖,工人挨凍,就到縫補廠建議把棉工褲後腰加高加厚,給工人做皮背心和皮護膝。鑽井生產、生活特別是住房、吃糧面臨困難時,他利用工余時間帶領職工和家屬開荒種地,燒磚、割葦,蓋「干打壘」住房,讓工人和家屬「吃飽肚子去會戰」,「回來有個窩」。大隊駐地離市鎮比較遠,工人和家屬買糧、郵信、看病都不方便,他又帶領職工家屬想方設法辦起了商店、糧店、郵局、豆腐坊、衛生所等,建起了設施比較齊全的生活基地。鑽工子女沒處上學,整天在荒原上玩耍,他帶領人們在大隊機關附近支起一頂帳篷,建起了大隊級第一所小學——帳篷小學。後來,人們為了紀念王進喜,把這所小學命名為「鐵人小學」。他到阿爾巴尼亞訪問期間,還惦記著鑽工們的困難,利用補助的一點外匯特意買了兩個「熱得快」,帶回來給職工燒開水、熬中葯。鑽工陳國安病了,在大慶治不好,他利用開會機會把他送到省城醫院治療。生產骨幹張啟剛因工犧牲後,他和1205隊的職工經常給他的老母親寄錢和糧票,一直供養到老。 鐵人王進喜對自己和家人要求非常嚴格。鐵人家是個大家庭,全家10口人,弟妹子女還要上學。為了維持全家生計,王進喜叫老母親管賬,精打細算過日子。會戰工委和各級黨組織都想盡辦法對困難職工給予補助,像王進喜這樣的情況可以享受每月30元的「長期補助」,但王進喜自己從來不花,他把這些錢都補助給困難職工了。大隊派人給他家送去豬肉和麵粉,他都一律拒收。工人們想把他家鋪炕用的葦草換成席子,他老母親也不讓。鐵人患有嚴重的關節炎,上級為照顧他,給他配了一台威力斯吉普車。王進喜自己很少坐,就用它來給井隊送料、送糧、送菜,拉職工看病,完全成了公用車。可老母親病了,是鐵人的大兒子用自行車推著去衛生所。與他的愛人同期來油田的家屬多數已轉成正式職工,他的愛人卻一直是家屬,在隊里燒鍋爐、喂豬。他甘當黨和人民的「老黃牛」,為我們樹立了廉潔奉公、無私奉獻的公僕形象。
鞠躬盡瘁
1965年4月,王進喜被任命為鑽井指揮部副指揮。1965年7月,在石油工業部
第二次政工會上,王進喜應邀作了報告,他在發言中首次提出了:「要讓我們國家省省有油田,管線連成網,全國每人每年平均半噸油」的奮斗目標。「文革」開始後,大慶油田生產受到嚴重干擾和破壞。1966年12月31日,王進喜毅然到北京向周總理匯報大慶油田生產的嚴峻形勢。返回大慶後,他走遍油田,貫徹總理的指示精神,大聲疾呼「大慶生產一天也不能停」。一些人羅織罪名,對他進行殘酷迫害。他說,想讓我承認大慶紅旗是黑的,那是痴心妄想,刀架脖子我也不承認!在周總理的謀劃下,繼鞍鋼之後,大慶實行了軍管。周總理指示軍管會把王進喜送到基層連隊保護起來。 1968年5月,大慶革命委員會成立,王進喜被推選為大慶革委會副主任。1969年2月,中共大慶黨的核心小組成立,王進喜擔任副組長。1969年4月,黨的「九大」在北京召開。王進喜作為大慶的代表出席了這次大會,並當選中央委員,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見。「文革」期間,大慶油田出現了地層壓力下降、原油產量下降,原油含水上升的「兩降一升」嚴峻形勢,王進喜焦急萬分。在油田呼籲得不到支持的情況下,就到北京向燃化部和國務院匯報。周總理在《當前大慶油田主要情況報告》上批示,「大慶要「恢復『兩論』起家基本功」。油田生產被動局面逐步得到扭轉。為了把散落在草原上的物資器材回收回來,王進喜於1969年7月,集中30多人,成立了廢舊物資回收隊,帶領工人們風里雨里,為國家回收散失的廢舊物資。形成了今天仍被我們頌揚的「回收隊精神」。 1970年春節前,王進喜受周總理委託,到江漢油田慰問,並做了大量的解放幹部、穩定隊伍的工作。1970年4月5日,全國石油工作會議在玉門召開。王進喜作為特邀代表參加大會。他在會上大聲疾呼要恢復光榮傳統,充滿信心地提出「大慶產量要上四千萬噸,全國產油一億噸」等一系列遠大的奮斗目標,引起與會者的強烈反響。玉門會議期間,王進喜胃病發作。後經解放軍301醫院檢查確診為胃癌晚期。病中的鐵人心裡想的仍然是油田生產建設和廣大職工家屬。得知油田生產不穩定,他想還是因為主要幹部解放不出來。叫警衛員方廷振代筆寫信給大慶當權者,叫他們趕快解放宋振明。聽說家屬基地有臭蟲,他託人買來敵敵畏,讓來看望他的人帶回大慶。 1970年10月1日,王進喜抱病參加國慶觀禮,以中共中央委員身份檢閱遊行隊伍。國慶節剛過,鐵人的病情急劇惡化。臨終前,他用顫抖的手取出一個小紙包,交給守候在床前的一位領導同志。打開紙包,裡面是他住院以來組織給他的補助款和一張記賬單,一筆一筆記得清清楚楚,一分也沒有動。王進喜說:「這筆錢,請把它花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我不困難。」在場的人無不為之動容,流下了感動的淚水。臨終前,弟弟王進邦守候在病榻邊,王進喜手拿300元錢交給他,強忍劇痛,斷斷續續地說:「看情況,我可能看不到咱媽了,媽這一輩子很苦,你就多替我盡孝道吧」。 1970年11月15日23時42分,王進喜同志因醫治無效不幸病逝,享年47歲。18日,在北京八寶山革命烈士公墓舉行了向王進喜同志告別儀式。黨和國家領導人李先念等以及中組部、石油工業部、黑龍江省的領導,大慶油田、玉門油田的幹部、群眾來向鐵人告別。王進喜的骨灰被安放在北京八寶山革命烈士公墓。新聞媒體紛紛報道了鐵人王進喜逝世的消息和他的英雄事跡。1972年1月27日,《人民日報》在顯著位置刊發了長篇通訊《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戰士——鐵人王進喜》,高度評價了王進喜偉大的一生。大慶油田做出了「向鐵人王進喜同志學習的決定」。學習鐵人精神,繼承鐵人遺志,大慶人決心把他未竟的事業進行到底!
編輯本段鐵人精神
鐵人精神內涵豐富,主要包括:「為國分憂、為民族爭氣」的 王進喜
愛國主義精神;「寧可少活20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艱苦奮斗精神;「干工作要經得起子孫萬代檢查」「為革命練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學求實精神;「甘願為黨和人民當一輩子老黃牛」,埋頭苦乾的奉獻精神等。鐵人精神無論在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有著不朽的價值和永恆的生命力。社會學家艾君認為,「鐵人」的本質盡管是一個先進人物的代表,但他體現著一種精神,也就是我們傳誦的「鐵人精神」。他認為,「鐵人精神」是一面旗幟,凝聚著工人階級的樸素情感。「鐵人精神」是一種力量,凸顯了一種堅韌不拔創業的勇氣。「鐵人精神」是一種標志,凝縮著一個民族不畏困難的民族氣概。 鐵人精神具體表現 1)大慶精神 ; 2)為國爭光、為民族爭氣的愛國主義精神; 3)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艱苦創業精神; 4)講求科學、「三老四嚴」的求實精神; 5)胸懷全局、為國分憂的奉獻精神; 6)鐵人精神:推進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
編輯本段鐵人詩話
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勁大,天大困難也不怕。 北風是電扇,大雪當炒麵,天南海北來會戰,誓奪頭號大油田。干!干!干! 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寧肯少活20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編輯本段鐵人詩作
《世界冠軍要咱當》 大地回春練兵忙,磨好刀槍整好裝。 只待戰令一聲下,躍馬揚鞭上戰場。 莊稼喜雨花朝陽,會戰全靠共產黨。 中華民族站起來,世界冠軍要咱當。 日前,一首《世界冠軍要咱當》的詩歌,在李國昌老先生收藏的1961年2月23日的《戰報》上被發現,鐵人研究者認定:該首詩,是迄今為止在公開出版物上查到的第一首王進喜的署名詩歌,是最新發現的由王進喜本人創作的完整詩歌,它清晰再現了老一輩石油人戰天斗地的會戰豪情。 在鐵人紀念館老館書記、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研究會常務理事劉仁的陪同下,記者來到李國昌老先生的家中,看到了這張1961年2月23日彌足珍貴的《戰報》,由於年代過於久遠,報紙老舊泛黃,但在二版上,清晰可見署名王進喜的詩歌——《世界冠軍要咱當》。 記者看到,報紙二版的通欄標題為《賽詩會豪言壯語·大會戰再比英雄》,整版刊登了鑽井、採油、油建三大系統在1961年春節賽詩會上抒發的豪言壯語。 署名王進喜的詩歌《世界冠軍要咱當》,位於報紙左側偏上位置,是組詩《新春立下英雄志·會戰盛開英雄花》的第二首詩,該詩分上下兩闕,八句共計56個字,全文如下: 大地回春練兵忙,磨好刀槍整好裝。 只待戰令一聲下,躍馬揚鞭上戰場。 莊稼喜雨花朝陽,會戰全靠共產黨。 中華民族站起來,世界冠軍要咱當。 該
除了「鐵人」,他還有一個「工人工程師」的稱號,他們總結出的「三老四嚴」等制度成為當時全國工業系統學習的榜樣。以王進喜為代表的新中國石油工人,由苦難的舊社會解放出來,在新社會里表現出強烈的主人翁意識。據大慶油田負責人宋振明說,王進喜率領的12O5鑽井隊在1953年到1959年7年間,共完成鑽井進尺71000米,等於舊中國1907年到1949年42年鑽井進尺的總和。 從1960年6月1日大慶運出第一批原油,到3年之後大慶油田會戰結束,中國石油結束了用「洋油」的時代,實現基本自給。毛主席非常高興,於翌年發出「工業學大慶」的號召。盡管這是在探索中國工業化道路上的一種嘗試,但是以王進喜為代表的大慶人的奮斗精神仍是永遠值得學習的。 王進喜在技術上也肯於鑽研,他曾帶領夥伴用40年代的老鑽機,克服技術上的困難,打出全油田第一口斜度不足半度的直井,創造了用舊設備打直井的先例。他與工友們發明了鑽機整體搬家、鑽頭改進、快速鑽井等多項技術革新,對改進鑽井工藝技術做出突出貢獻,被油田黨委授予「工人工程師」的稱號。王進喜等人的經驗和做法有很多成了油田的規章制度。如「三老四嚴」(即當老實人、說老實話、做老實事,嚴格的要求、嚴密的組織、嚴肅的態度、嚴明的紀律)和「回訪」制度等,還在全國工業系統推廣。  缺少拖拉機、吊車,就用繩子、撬杠把60噸的鑽機一寸一寸地運到井場;沒有水罐車,他帶領工人硬是用臉盆端來了幾十噸水開了鑽 石油,相當於現代工業化社會的血液。在舊中國,外國人給中國扣上「貧油」的帽子。全國解放後,雖然李四光等地質學家從理論上認定中國有較多的石油資源,但在物質條件極差的情況下要進行鑽探和開采仍是難而又難。50年代前期美國石油年產量達3億噸,中國的石油年產量不過10O萬噸。身為石油工人,王進喜等英雄的中國工人,正是在這種為國爭氣的背景下,投入了如同軍事斗爭一般的石油大會戰。 在玉門油田的一段時期,很多鑽機因為沒有鑽頭而停鑽。當時還沒有國產鑽頭,靠進口來不及,王進喜便組織青年突擊隊從廢料堆里找到許多舊鑽頭,架起大鍋煮去油污和泥沙,擦去銹,修修配配,拼裝成可用的鑽頭,用了半年打了5口井,給國家節省了開支,又不耽誤生產,經驗在全油田推廣。 王進喜剛到大慶時,腳下荒原一片,朔風呼嘯,滴水成冰,吃的是苞米面炒麵,住的是四壁漏風的馬棚。沒有公路,吊車、拖拉機不足,設備在火車上卸不下來。他當時說,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他帶領全隊30多個人用繩子拉,撬杠撬,木塊墊,將60多噸重的鑽機一寸一寸地運到井場。打井需要水,可當時沒有水管線,沒有水罐車,為了搶時間他決定用臉盆端。有人說這是「瞎胡鬧」,沒見過哪個國家端水打井。他說:「有,就在中國。」他表示,就是尿尿也要讓機器動起來。硬是用臉盆端來了幾十噸水開了鑽。他與工人們日夜奮戰在井場上,餓了就啃幾口凍窩頭,困了就躺在鑽桿上睡一覺,他率領的1205鑽井隊被譽為「硬骨頭鑽井隊」。 「鐵人精神」是什麼?工人們總結得好:不怕苦、不怕死,不為錢、不為名,一心為國家,一切為革命。 1961年王進喜當了大隊長,1965年又當了鑽井指揮部副總指揮,卻仍然以普通工人自居。他家人口比較多,身體也不好,黨委決定每月補助些錢,他說什麼也不要,實在推 參考資料:網路

8、鞍鋼弓長嶺礦業公司現在總經理是誰?

公司經理 王義達 鞍鋼集團弓長嶺礦業公司是鞍鋼集團的全資子公司,是鞍鋼的鐵料基地之一,是集采選燒生產、設備大修、加工製作、非礦產業開發為一體的特大型礦山企業。現有職工13293人;主要產品有球團礦、鐵精礦、富礦、石灰石、水泥等。其中鐵礦石生產能力800萬t,鐵精礦生產規模380萬t,球團礦生產能力400萬t(其中在建200萬t)。

9、鞍鋼股份有限公司招聘信息,鞍鋼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數據來源:以下信息來自企業徵信機構,更多詳細企業風險數據,公司官網,公司簡介,可在釘釘企典 上進行查詢,更多公司招聘信息詳詢公司官網。



• 公司簡介:



鞍鋼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8-09-14,注冊資本723480.784700萬人民幣元,法定代表人是王義棟,公司地址是中國遼寧省鞍山市鐵西區鞍鋼廠區,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與稅號是912100002426694799,行業是製造業,登記機關是遼寧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經營業務范圍是黑色金屬冶煉及鋼壓延加工;煉焦及焦化產品、副產品生產、銷售,鋼材軋制的副產品生產、銷售;煤炭、鐵礦石、廢鋼、錳鐵礦、鈦鐵礦、生鐵、鐵合金、有色金屬銷售,球團的生產銷售,鋼鐵產品深加工,電力供應、輸配電;化肥、工業氣體、醫用氧(液態)、通用零配件生產、銷售;計量儀器、儀表檢定;冶金原燃材料、鐵合金加工;金屬材料(不含專營)批發、零售及傭金代理(不含拍賣),倉儲,技術咨詢、開發、轉讓、服務;標准物資、小型設備研製,理化性能檢驗,檢驗試樣加工,化檢驗設備維修,貨物運輸代理服務,裝卸搬運服務,自有房屋租賃,金屬絲繩及其製品製造,進口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國家禁止進口的品種和項目除外)。(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鞍鋼股份有限公司工商注冊號是210000400006026



• 分支機構:



鞍鋼股份有限公司鮁魚圈鋼鐵分公司,注冊號是企股遼營分字第000411號,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是912100002426694799




• 對外投資:



鞍山發藍股份公司,法定代表人是徐世帥,出資日期是2011-03-18,企業狀態是在營(開業),注冊資本是14000.000000,出資比例是15.00%

鞍鋼實業集團包裝鋼帶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是張冷,出資日期是2008-01-04,企業狀態是注銷,注冊資本是3573.000000,出資比例是30.00%

鞍鋼鋼材加工配送(大連)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是王洪春,出資日期是2013-05-08,企業狀態是在營(開業),注冊資本是20000.000000,出資比例是100.00%

上海歐冶化工寶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是林長春,出資日期是2011-03-21,企業狀態是在營(開業),注冊資本是1487.121200,出資比例是10.09%

鞍鋼鋼材加工配送(長春)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是李新民,出資日期是2006-07-11,企業狀態是在營(開業),注冊資本是17623.518000,出資比例是100.00%

鞍鋼鋼材配送(合肥)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是王凌昊,出資日期是2011-03-22,企業狀態是在營(開業),注冊資本是10100.000000,出資比例是100.00%

株洲冶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是黃忠民,出資日期是1993-12-20,企業狀態是在營(開業),注冊資本是52745.791400,出資比例是1.90%

成都鞍鋼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是邱榮江,出資日期是2006-11-07,企業狀態是注銷,注冊資本是300.000000,出資比例是100.00%

鞍山鞍鋼氧化鐵粉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是袁雪峰,出資日期是2012-08-29,企業狀態是在營(開業),注冊資本是200.000000,出資比例是30.00%

鞍鋼股份—大船重工大連鋼材加工配送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是沙孝春,出資日期是2004-11-25,企業狀態是在營(開業),注冊資本是38000.000000,出資比例是50.00%

國汽(北京)汽車輕量化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是張進華,出資日期是2012-10-30,企業狀態是在營(開業),注冊資本是4350.000000,出資比例是6.90%

鞍鋼金固(杭州)金屬材料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是金佳彥,出資日期是2014-08-26,企業狀態是在營(開業),注冊資本是20000.000000,出資比例是49.00%

廣州鞍鋼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是李強,出資日期是2007-01-15,企業狀態是在營(開業),注冊資本是10000.000000,出資比例是100.00%

鞍鋼鋼材配送(武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是冉茂宇,出資日期是2008-06-26,企業狀態是在營(開業),注冊資本是23733.000000,出資比例是100.00%

鞍鋼沈陽鋼材加工配送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是成恩興,出資日期是2002-06-12,企業狀態是在營(開業),注冊資本是15700.000000,出資比例是100.00%

上海鞍鋼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是解生輝,出資日期是1998-07-14,企業狀態是在營(開業),注冊資本是10000.000000,出資比例是100.00%

黑龍江龍煤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是王智奎,出資日期是2004-12-20,企業狀態是在營(開業),注冊資本是832633.191700,出資比例是0.96%

鞍鋼鋼材加工配送(鄭州)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是馬榮材,出資日期是2014-03-20,企業狀態是在營(開業),注冊資本是12250.000000,出資比例是100.00%

廣州南沙鋼鐵物流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是李強,出資日期是2011-07-03,企業狀態是在營(開業),注冊資本是16000.000000,出資比例是45.00%

天津鞍鋼鋼材加工配送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是喬立峰,出資日期是2005-12-21,企業狀態是在營(開業),注冊資本是4347.000000,出資比例是51.00%




• 股東:



鞍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出資比例67.28%,認繳出資額是486768.033000

社會公眾股(A股),出資比例17.71%,認繳出資額是128132.751700

境外上市外資股(H股),出資比例15.01%,認繳出資額是108580.000000




• 高管人員:



謝俊勇在公司任職董事

李鎮在公司任職董事

馬連勇在公司任職董事

林大慶在公司任職監事會主席

劉曉暉在公司任職監事

馬衛國在公司任職董事

王義棟在公司任職董事長

吳大軍在公司任職董事

袁鵬在公司任職監事

馮長利在公司任職董事


熱點內容
我要開店淘寶 發布:2020-09-09 12:06:51 瀏覽:854
十大相機品牌 發布:2020-08-29 10:57:46 瀏覽:788
淋浴器十大品牌 發布:2020-08-29 01:52:31 瀏覽:627
開店寶支付 發布:2020-09-15 10:25:50 瀏覽:560
技術專利申請 發布:2020-08-27 21:42:43 瀏覽:545
怎麼掃條形碼 發布:2020-08-29 10:28:31 瀏覽:538
怎麼保護知識產權 發布:2020-08-29 01:30:26 瀏覽:535
濟南創新谷 發布:2020-09-10 04:19:14 瀏覽:533
淘寶開店照片要求 發布:2020-09-09 12:08:29 瀏覽:532
開店美發 發布:2020-09-02 20:04:55 瀏覽: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