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教育創新
1、如何進行教師創新教育能力培養 10
培養提高教師的教育創新能力 方法如下
一、教師要學會學習,不斷追求新知識
教師的教育創新不是無源之水,也不是憑一腔熱情可做到的,必須以豐富的知識作為基礎。教師掌握的知識越豐富,知識結構越合理,就越能觀察和發現新問題,越能適應教育創新的需要。教育創新要求教師要有多方面的知識:不僅需要廣博的科學文化基礎知識,精深的專業知識,而且要有多學科的專業知識;不僅需要一般的教育科學知識,而且需要系統的方法論知識。同時要注意不斷了解現代科學發展的最新成果,及時掌握現代化教育教學技術和手段,並把它們運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為教育創新服務。因此, 面對知識更新周期日益縮短的時代特徵,教師本身要學會學習,不斷地吸收新知識,擴展教育視野,以滿足教育創新的要求。
二、教師要加強教育科研,用教育科研帶動教育創新
教育科研能力是在教育實踐的基礎上,又超越和升華於教育實踐的創新能力。教師要想使自己真正成為教育教學的研究者,首先必須要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不斷反思和探究,不斷創新自己的教育教學方法,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學風格和教育教學理論;其次,從創新的高度來看待傳統的教育教學理論和方法,及時研究和吸收新的教育教學理論和方法,尋找解決問題的新思路、新方法,做一個研究型的教師;再次,大膽開展教育教學創新研究,把研究的新成果及時運用到教育教學實踐中來,用實踐的結果再去檢驗自己的研究成果,並及時修正和完善自己的研究。通過「課堂」這所「實驗室」,能及時把教育教學創新研究付諸實踐,並能及時反饋信息,檢驗研究成果;最後,及時總結研究中的得失,歸納出符合規律性的東西,並把它推廣運用。這種教育科研的過程,實際上是一種教育創新的過程,是一種用教育科研帶動教育創新的過程。
三、教師要創新教學方案,從整體思路上提高教育創新能力
教育創新是一個全過程的創新,它包括確定教育教學目標、安排教育教學內容、運用教育教學方法等一系列環節。在這一系列環節中,教師事先要有個整體規劃,對每一個環節要進行創新設計,從而使整個教育教學過程都獨具匠心,充滿著創新的火花。教師在確定具體的教育教學目標時,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充分考慮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實際接受能力,把教材的共
性要求與學生豐富的個性特點有機地結合,從而最大限度地實現教育教學目標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不同發展水平和不同的個性特徵,靈活運用各種適當的教育方法,積極嘗試新的方法,因材施教。絕不能不顧學生的實際情況,照本宣科。由此可見, 設計一個最佳的教育教學方案不僅能使教師的已有知識經驗得到綜合運用, 更是教師創新能力的體現,教師要善於從整體設計教育教學方案中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創新能力。
四、教師要創新教學方法,從課堂教學上提高教育創新能力
教育創新要求改變教學方法,使教學達到「不教而教」的目的。 傳統的教學方法一般採用啟發式、情景式等,即使採用語音室、多媒體等教學手段,目的也只是為了方便教師傳授知識,讓學生學會知識。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缺乏創新能力,不能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終身學習的需要。教育創新要求教師不僅要教學生「學會」知識,還要教學生「會學」知識,要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要指導學生學會如何獲取知識、鞏固知識,如何創造性地將已有的知識應用到具體問題中去。
五、教師要創新問題情境,從問題情境中提高教育創新能力
良好的問題情境設計,可以使學生產生一種心理上的期待感,形成對問題探究的強烈熱情,這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活動的重要條件。為此,教師先要營造寬松、民主、自由的教育氛圍。形成有利於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環境。其次,教師要根據不同學科的特點,運用提問、操作、演示或實驗等方法來創新問題情境。這種問題情境要有一定的難度,學生必須通過努力才能完成,整個思考的過程就是一個創新的過程。教師要善於創設難度適中的問題情境,來調動學生思維活動的主動性和創新性。這樣,通過創新問題情境,也提高了教師的教育教學創新能力。 六、教師要創新師生關系,在新型師生關系中提高教育創新能力
在傳統的師生關系中,教師成了課堂的中心,主宰了整個課堂。教師不僅決定教學內容、方法,還決定了考試內容、方式。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消失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創新精神被扼殺了。課堂教學中,學生不能產生出創新的激情,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得不到發展。在實施教育創新時,我們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建立師生之間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民主、平等、合作的關系。教師要營造積極民主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質疑,積極討論;教師要有高度的熱情和技巧,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好奇心;教師要有寬容和開放的心態,成為學生探索知識的導航者。同時,我們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興趣盎然地進行學習,生動活潑地進行思考,從中培養、發展自己的創新品格和創新能力。只有轉變傳統的師生關系,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師生關系,教師的教育教學創新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發展。
七、教師要創新評價方法,從科學評價中提高教育創新能力
實施教育創新,我們要改革評價方法,使其更科學、更全面,更有利於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
教師要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作為評價學生、評價教學質量的重要標准。課堂教學中要調動學生創新思維,要善於對學生課堂創新學習做出激勵性評價。在課堂教學中要多使用具有表揚性質的言語,讓學生感到自己的創新努力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認可。這樣才能鼓勵學生不斷努力創新。這種評價方法的改變,也提高了 教師的教育教學創新能力。
實施教育創新,需要教師多角度,多層次地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教師自身的創新能力提高了,才能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才能更好地實施創新教育。
2、如何培養教師的創新教育能力
培養提高教師的教育創新能力 方法如下
一、教師要學會學習,不斷追求新知識
教師的教育創新不是無源之水,也不是憑一腔熱情可做到的,必須以豐富的知識作為基礎。教師掌握的知識越豐富,知識結構越合理,就越能觀察和發現新問題,越能適應教育創新的需要。教育創新要求教師要有多方面的知識:不僅需要廣博的科學文化基礎知識,精深的專業知識,而且要有多學科的專業知識;不僅需要一般的教育科學知識,而且需要系統的方法論知識。同時要注意不斷了解現代科學發展的最新成果,及時掌握現代化教育教學技術和手段,並把它們運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為教育創新服務。因此, 面對知識更新周期日益縮短的時代特徵,教師本身要學會學習,不斷地吸收新知識,擴展教育視野,以滿足教育創新的要求。
二、教師要加強教育科研,用教育科研帶動教育創新
教育科研能力是在教育實踐的基礎上,又超越和升華於教育實踐的創新能力。教師要想使自己真正成為教育教學的研究者,首先必須要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不斷反思和探究,不斷創新自己的教育教學方法,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學風格和教育教學理論;其次,從創新的高度來看待傳統的教育教學理論和方法,及時研究和吸收新的教育教學理論和方法,尋找解決問題的新思路、新方法,做一個研究型的教師;再次,大膽開展教育教學創新研究,把研究的新成果及時運用到教育教學實踐中來,用實踐的結果再去檢驗自己的研究成果,並及時修正和完善自己的研究。通過「課堂」這所「實驗室」,能及時把教育教學創新研究付諸實踐,並能及時反饋信息,檢驗研究成果;最後,及時總結研究中的得失,歸納出符合規律性的東西,並把它推廣運用。這種教育科研的過程,實際上是一種教育創新的過程,是一種用教育科研帶動教育創新的過程。
三、教師要創新教學方案,從整體思路上提高教育創新能力
教育創新是一個全過程的創新,它包括確定教育教學目標、安排教育教學內容、運用教育教學方法等一系列環節。在這一系列環節中,教師事先要有個整體規劃,對每一個環節要進行創新設計,從而使整個教育教學過程都獨具匠心,充滿著創新的火花。教師在確定具體的教育教學目標時,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充分考慮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實際接受能力,把教材的共
性要求與學生豐富的個性特點有機地結合,從而最大限度地實現教育教學目標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不同發展水平和不同的個性特徵,靈活運用各種適當的教育方法,積極嘗試新的方法,因材施教。絕不能不顧學生的實際情況,照本宣科。由此可見, 設計一個最佳的教育教學方案不僅能使教師的已有知識經驗得到綜合運用, 更是教師創新能力的體現,教師要善於從整體設計教育教學方案中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創新能力。
四、教師要創新教學方法,從課堂教學上提高教育創新能力
教育創新要求改變教學方法,使教學達到「不教而教」的目的。 傳統的教學方法一般採用啟發式、情景式等,即使採用語音室、多媒體等教學手段,目的也只是為了方便教師傳授知識,讓學生學會知識。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缺乏創新能力,不能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終身學習的需要。教育創新要求教師不僅要教學生「學會」知識,還要教學生「會學」知識,要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要指導學生學會如何獲取知識、鞏固知識,如何創造性地將已有的知識應用到具體問題中去。
五、教師要創新問題情境,從問題情境中提高教育創新能力
良好的問題情境設計,可以使學生產生一種心理上的期待感,形成對問題探究的強烈熱情,這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活動的重要條件。為此,教師先要營造寬松、民主、自由的教育氛圍。形成有利於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環境。其次,教師要根據不同學科的特點,運用提問、操作、演示或實驗等方法來創新問題情境。這種問題情境要有一定的難度,學生必須通過努力才能完成,整個思考的過程就是一個創新的過程。教師要善於創設難度適中的問題情境,來調動學生思維活動的主動性和創新性。這樣,通過創新問題情境,也提高了教師的教育教學創新能力。 六、教師要創新師生關系,在新型師生關系中提高教育創新能力
在傳統的師生關系中,教師成了課堂的中心,主宰了整個課堂。教師不僅決定教學內容、方法,還決定了考試內容、方式。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消失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創新精神被扼殺了。課堂教學中,學生不能產生出創新的激情,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得不到發展。在實施教育創新時,我們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建立師生之間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民主、平等、合作的關系。教師要營造積極民主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質疑,積極討論;教師要有高度的熱情和技巧,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好奇心;教師要有寬容和開放的心態,成為學生探索知識的導航者。同時,我們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興趣盎然地進行學習,生動活潑地進行思考,從中培養、發展自己的創新品格和創新能力。只有轉變傳統的師生關系,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師生關系,教師的教育教學創新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發展。
七、教師要創新評價方法,從科學評價中提高教育創新能力
實施教育創新,我們要改革評價方法,使其更科學、更全面,更有利於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
教師要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作為評價學生、評價教學質量的重要標准。課堂教學中要調動學生創新思維,要善於對學生課堂創新學習做出激勵性評價。在課堂教學中要多使用具有表揚性質的言語,讓學生感到自己的創新努力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認可。這樣才能鼓勵學生不斷努力創新。這種評價方法的改變,也提高了 教師的教育教學創新能力。
實施教育創新,需要教師多角度,多層次地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教師自身的創新能力提高了,才能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才能更好地實施創新教育。
3、作為一個有責任心和理想追求的教師,應該如何認識教育創新的必要性和艱巨性?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教育只有創新才能不斷發展,取得突破。只有不斷進行教育創新,才能造就一大批創新型人才,為科技創新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持。才能從根本上扭轉我國教育落後的局面,提高全民族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4、教師如何在教育教學中創新
教師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的方法:
一、更新觀念,讓教師樹立敢於創新的理念。
從新課程改革以來,我們還停留在起跑線上,別人已經取得成功的經驗,但更多教師對別人的成果處於觀望態勢,別說運用到我們的課堂中去。這就需要更新教師觀念,培養教師的創新意識。
二、合理規劃,讓教師在常規工作中體驗創新的成功喜悅。
三、把握機遇,讓教師培訓學習成為實踐創新的動力。
四、搭建平台,引領教師在競爭中進行業務創新。
5、如何看待教學創新
一) 關注新理念指導下的發展和創新原則
嘗試新的課堂教學模式要突出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立足於學生的發展,立足於創新,立足於更新教師教學理念,開拓嶄新的多彩的課堂教學模式。
1、關注人的發展,樹立為了每一個學生發展的新課程理念。關注發展就是關注學生的能力的提高,特別是指向未來的繼續學習的能力和培養可持續學習的意志品質、興趣、習慣和能力,並最終培養學生的不竭的創新能力,教師必須建立全新教學思路。教學的全過程都應該在圍繞學生發展上動腦筋。
2、推崇個性化的教學,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張揚個性,反對整齊劃一,給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以及自由度,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和想像,培養初步的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特別是創新思維訓練,提高創新思維能力。
(二) 關注教與學動態發展的原則
我們主張活的教學,在相互促進、互動交往的過程中獲得發展,關注師生「教與學」的過程,從雙方動態發展的狀況,來體現課堂教學過程的本質和新課程的基本理念。
一是要重視學習的過程,加強實踐和操作,提高實踐能力;二是重視教方法、學法,導規律。讓學生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認知,學會做事。
(三)關注「人文性」,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原則
在新理念的指導下,體現對人格的尊重與塑造,把情感、態度、價值觀作為教學目標,重視創造和諧的課堂氛圍,啟發誘導、激勵,立足綜合素質的提高。
新課改特別強調人文性理念,強調提高人文素養,塑造豐富多彩的人格。人文理念的核心就是尊重和順應人性、個性,保護人的尊嚴,關注人的情感和態度以及價值觀。倡導人文理念,會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的主體地位問題,從而,真正建立起新型的科學的師生關系和教學模式。人文理念指導下的教學目標,是要求最終使學生學會關心,學會理解,寬容與尊重,學會共同生活。
(四) 關注教師教學創新,倡導開放性評價原則
我們主張以學定教,教無定法,教學相長,為學服務。倡導豐富多彩的課堂,反對用整齊劃一的標准去窮盡可能發生的一切。課堂教學評價必須開放,實事求是,解放思想,因材施教,給被評價者留有廣闊的創意的空間。
三、 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的有關要求
1、 確立教學目標
課堂教學目標,應從情感、態度、價值觀,知識與能力,方法與習慣三個維度去確定,應立足於學生的發展,要重視教學目標的層次性,使不同水平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
(1)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促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觀;挖掘教材的思想性,向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科學思想方法的啟蒙教育;發展學生健康的個性;養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2)知識與能力目標
能全面揭示本課的知識點,無知識性、科學性的錯誤;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積極的自我體驗與自我調控能力的培養,能進行智力(主要指觀察力、思維力、記憶力、想像力及創造力)訓練;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3)學習方式、方法與習慣目標
①培養學生自學、認真讀書、認真思考的習慣;培養學生預習和復習的習慣;培養學生獨立完成作業、勤動筆的習慣。
②促使學生改變學習方式。改變學習方式有利於學生潛能的喚醒,開掘與提升,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有利於培養學生和諧合作精神,促進學生認知、情感、態度與技能等方面的發展;有利於學生獨立的求異思維和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發展。
③嘗試多種學習方式:
A、自主學習:
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是相對於被動學習而言的,是學生在高度思維獨立的情況下高質量的學習。不要把學生的自學當作自主,而學生的獨立思維和問題意識沒有得到尊重和張揚。
正確的自主學習方式是強調「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監控」。其特徵為,由學生參與確定對自己有意義的學習目標和學習策略,由內在動力支持和調控,能從學習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教師必須給學生以充分的自主時間和空間。學生真正有不受干擾的獨立思考,產生獨立的見解或獨創性。
B、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指教學條件下學習的組織形式的變化,它是相對於「個體學習」與「競爭學習」而言的。合作學習將個人之間的競爭轉化為小組之間的競爭,這將大大改變學生因長期處於個體的、競爭的學習狀態而可能變得冷漠、自私、狹隘和孤僻的個性心理。這樣看來,合作學習有利於培養學生合作的精神、團隊的意識和集體的觀念,又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與競爭能力。在合作學習中積極參與,高密度的互動和積極的自我意識、領導意識,使教學過程遠遠不只是一個認知的過程,更是一個審美的過程。我們看到許多所謂的合作學習其實就是形式上圍坐在一起的個體學習,根本不存在合作,不存在合作的價值和結果。正確的合作學習方式是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共同努力,互助、分工共同完成某項任務。其要素有:積極承擔在完成共同任務中個人的責任;積極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別是開展面對面的互動和有效的溝通,尋求有效性的途徑,對於各人的看法和完成的任務進行小組加工,對共同活動的成效進行評估。合作動機和個人責任是合作學習產生良好教學效果的關鍵。
C、探究式學習:
探究學習即是發現學習,是相對於接受學習而言的。 接受學習是將學習內容直接呈現給學習者,而探究學習中學習內容是以問題的形式來呈現的。和接受學習相比,探究學習具有更強的問題性、實踐性、參與性和開放性。經歷探究過程以獲得理智和情感體驗,從而,建構知識,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是探究學習要達到的三個目標。探究學習也有助於發展學生優秀的智慧品質,如:熱愛和珍惜學習的機會,尊重事實與客觀,審慎地對待批判性思維,虛心地承認差距和失敗,追求和關注美好的事物等。
正確的探究學習方式是在教學中創設一種類似於開辟學術研究的情境和氛圍。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實驗、操作、調查、信息搜集與處理、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技能,發展情感與態度,特別是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發展。
自主、合作、探究具有獨立的意義和操作方式。但他們之間又具有密切的內在聯系。學生的學習必須真正是獨立的思維和情感體驗。合作的前提是自主,是在充分自主的基礎上共同完成一項任務。而探究是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的方式。在教學中,絕非每一節課都要體現自主、合作、探究三種方式。它絕對不是程序,不是模式,只是學習的三種方式。自主和探究學習不等於教師不再講授,合作學習不等於從此不再搞單獨的質疑和答疑活動。一定要避免理論和實踐上的極端傾向。
2、 抓好教學實施
(1) 把握教學內容的選擇
①能正確理解教材,善於利用、活用和開發教材,體現創造性。教材處理恰當,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抓住關鍵。
②要挖掘教材中素質教育的因素,和人文性、教育性,能針對兒童的特點和思想實際,以潛移默化、熏陶感染的方式進行思想教育;要具有訓練性和綜合性,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要發展智力,培養能力,在引導學生在反復實踐中形成能力。
新課程要求教師具備開發課程資源的能力,資源來自生活、自然和學生自身。學生可以在自然和生活中自由地展示他的智慧和情感,學會自主、學會選擇、學會創造。
(2)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
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對陶冶學生的情感、完善學生的人格、愉悅學生的生活、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都具有重要的意義。要注重用熱愛學生的情感、愉快的心境、和藹的表情、親切的動作、溫和的語調、激情的語言來創設輕松、活躍、平等、和諧的人際氛圍和學習氛圍,創設利於學生自主學習、主體作用發揮的學習情境,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3)安排適當的課堂教學活動
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學語言具有啟發性,問題設計新穎、開放,問題情境的創設具有新意和挑戰性,答案不唯一,呈現問題形式多樣,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主要是培養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實踐和將所學知識用於實踐的能力。教師要從學科實際、學生實際出發,聯系學生生活進行教學。在實踐活動中,教師要恰當地指導學生將所學知識和技能靈活地應用於實踐活動。
(4)重視對學生的關注與評價
要關注學生的主體發展,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為學生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提供參與教學活動的廣闊時空。鼓勵學生大膽質疑。針對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教學、提問、指導要分層進行,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學的實際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現實反映及學習需求,適時調整教學的難易度,真正做到以學定教,教為學服務。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進行多元化激勵性評價,通過評價鼓勵學生質疑探究,發揮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潛能。
(5)呈現教學能力、素質、機智與情態
講授正確;語言、風格良好,即教師的語言准確、清晰,語速適中,語調適宜;教態自然大方,儀表端莊,舉止得體;要善於駕馭課堂,即做到活而不亂,有序而不呆板,教學機智靈活。
(6)優化教法、學法和現代教育技術手段
教師的「教」要建立在學生「學」的基礎之上,能根據學的需要設計教的內容,教學方法選擇與運用的出發點是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讓學生學會學習。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應用要恰當,講求實效。
3、有良好的教學效果
(1)學生學習態度積極、興趣濃郁。積極思考,大膽質疑,能提出獨到見解,積極參與各種學習活動。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2)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合作意識、交往技能得到增強,學會傾聽、積極探究、交流、協作、分享。師生、生生互動、自主、合作、探究的效果好。
(3)各層次學生的知識、創造力、實踐能力、學習方法等方面在不同程度上學有所得,同時獲得成功的心理體驗,感受生活的樂趣。
4、有鮮明的教學特色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所表現出來的自身的教學特點,同時也表現出所教對象的特點。教學要個性化,有令人稱道的特色。
四、關於「三段五步」教學法的說明
「三段五步」教學法是我鎮今後將著力推進的一種課堂教學方法。「三段」即「自主學習,合作交流,鞏固拓展」,「五步」即「導入定向、嘗試實踐、點撥歸納、應用延伸、檢測評價」。
1、導入定向就是以簡潔的語言、有趣的方式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對本節課的濃厚的興趣,並提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任務。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科內容,有針對性地採取「導入」的方法,如猜謎、講故事、讀兒歌、做游戲,或以激趣性、激勵性語言設置懸念等,語言要簡潔、明快、有感情。「定向」要抓住課程的切入點,既要與「導入」相銜接,又要明確提出本節課的任務,為下一步「嘗試實踐」指明方向。
2、嘗試實踐,即在教師分派任務後,學生個人或小組合作,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質疑釋疑,相互交流。
3、點撥歸納,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後,交流經驗體會,在教師的點撥下,全體學生一起解決某些疑難問題,再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
4、應用延伸,即對當前的知識體系進行應用,使課本上的知識從理論探討轉向實際操練,並適當插入一些延伸的知識,既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又能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
5、檢測評價,實際上就是對本節課學生所掌握的知識技能進行小結。檢測可以在學生之間或師生之間進行,可以通過書面或口頭,以個人搶答、小組競賽等形式呈現。評價,既可以對檢測的結果進行評價,也可以對個人或全班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進行評價。
實行「三段五步」教學法可以拓寬學生在課堂上自主探究的時間和空間,通過個人自主學習、小組合作交流,達到鞏固知識、拓展思維的目的。
「三段五步」教學法是課堂教學改革的一種探究性模式,教師要根據學科特點、學生年齡特點、教材內容以及授課班級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各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不要盲目套用。教師個人要在「三段五步」大框架下,潛心鑽研,大膽實踐,逐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課堂教學模式,並升華為理論成果。
創新課堂教學模式,需要我們努力加強自身的修養,積極開展互幫互助互學活動,認真學習、借鑒、吸取他人經驗,解放思想,勇於探索,不斷實踐,滿腔熱情地投入到課堂教學改革中去,以我們的激情和充滿睿智的方法去激活課堂、感染學生,使學生的素質得到全面發掘,使我們的課堂更加精彩。
6、教師應如何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
教師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的方法:
一、更新觀念,讓教師樹立敢於創新的理念。
從新課程改革以來,我們還停留在起跑線上,別人已經取得成功的經驗,但更多教師對別人的成果處於觀望態勢,別說運用到我們的課堂中去。這就需要更新教師觀念,培養教師的創新意識。
1、以專業成長與創新精神為核心,在教師中大力倡導「四種精神」。即忠於事業的奉獻精神、不斷開拓的進取精神、團結奮進的協作精神、勤奮踏實的實干精神。同時,學校要定期對教師進行有主題的培訓並留相應的培訓作業(反思、案例、讀書心得等);要通過現代化工具如博客與教師進行更廣泛而自由的討論;通過徵集教學的論文和課案促進教師思考等等,使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盡快的接受新的教育理念,盡快地站穩講台,逐步成長為教學骨幹。
2、通過專家引領,夯實教師教學教研教改的基石。學校應定期邀請校外專家來校開展教育教學輔導及學術講座,使教師能面對面的與專家進行教學探討和學術交流;或者組織教師集中觀看名家的教育講座光碟,從中感悟和不斷吸收教改和教學實踐前沿的新理念。
3、開展教學比武,為教師搭建砥礪技藝的平台。開展教學比武能使授課教師深入鑽研教材、分析學生情況、選擇教法,吸取學科組成員的智慧,展示了一節節鮮活的、高效的、人文的、智慧的課堂。教師們積極聽課,虛心學習,課後進行評課,就自己的所思所悟進行廣泛交流,提出可供借鑒之處和今後課堂教學的努力方向,能營造學校教學研討的濃郁氛圍,能為教學質量的提高注入了新鮮的源頭活水。
二、合理規劃,讓教師在常規工作中體驗創新的成功喜悅。
1、抓細備課。要把每個教師個人鑽研和集體備課有機結合起來,青年教師要規范備課、詳細備課,先聽師傅課再上課,這樣可盡快縮短成長周期。對老教師的備課,要求不能放鬆,也強調備學情,備方法,這樣才能求實效。集體備課要制度化,對集體備課效果要進行捆綁式考核,定期召開新老結對經驗介紹會,及時總結經驗。
2、抓活課堂。提高教學效率的關鍵在於提高學生掌握知識和能力的達成度。為此,教師要向四十分鍾要效益,每堂課師生情緒要飽滿,互動面要廣,思維空間要大,並留有一定時間練習消化,當堂鞏固。「活」不僅在於運用現代教學手段,課堂氣氛活躍,更在於知識呈現方式靈活,提問多樣,思維深刻,學生參與率高,讓每個學生都有最大收獲。
3、抓精作業布置與批改。作業是鞏固知識形成技能的重要環節,是反思教學改進教學重要依據,杜絕教師誤批現象,教師要建立「錯題檔案」記錄,把學生常錯的典型試題進行簡單地登記、分析、歸納、小結,記錄在「教師作業批改記錄」本中。為科學有效地指導學生學習提供一手資料,形成典型的學生作業案例。
4、抓實質量分析。精細分析每階段每學科教學策略及具體舉措;精細分析考試質量,分析到每門學科、每個學生、每道題、每個知識點。每次月考或學科競賽結束後,要以學科組、年級組為單位,精細分析考試質量,重點查擺問題,尋求改進措施。
三、把握機遇,讓教師培訓學習成為實踐創新的動力。
1、運用班主任學習理念,指導班級管理工作。我校班主任都是參加各級培訓後選聘的,我們首先要求班主任工作中必須滲透學習的管理理念,其次工作方法較以前要有所改進,管理方式要有明顯的變化。在新學期班主任制定的工作計劃中,學校領導班子對每個人的工作計劃進行審閱,並對照以前的工作計劃看變化,探討每個班主任工作計劃的可執行性,操作性不強的責令班主任修改,審閱通過後每個班級的管理必須按計劃落實,由政教處每月考評一次落實情況。在學校的督促下,七年級已經形成了學生學習小組管理模式,即每個學習小組為一個學習團隊,小組學習由組長負責並與其他小組競爭。
2、運用教師學習理念,指導教學工作。每年我們參加各級各類培訓的教師幾乎占教師總數的30%,為了充分發揮教師學習的主動性,我們要求教師學習後主動匯報,除了匯報學習內容外,要擬定一份指導教學的工作計劃,由教導處和教科室審閱計劃的可執行性,並在其以後的教學工作中跟蹤指導,落實計劃,同時要求師徒共同分析,觀察其成長。通過學習我校一大批優秀教師脫穎而出,改變以往陳舊的教學方法,取得較為明顯的成績。
四、搭建平台,引領教師在競爭中進行業務創新。
一所健康,充滿陽光的學校肯定是一所公開的學校,一所公開的學校肯定是一個充滿競爭的學校。我校一直全力打造一個公開競爭的環境,激發教師的渴望燦爛的心態,讓教師的業務創新能力在競爭中充分的發揮出來。
1、從2001年開始,無論是初一新生入學分班,還是二、三年級分班,學校都採取了「學生由計算機編班,教師由班主任隨機抽取聘任」的做法,並規定,任何人都不允許調班,這樣,所有的班級,所有的教師都在同一個起跑線上,競爭有了公平性、可比性、挑戰性。
2、為了防止教師在提高成績而在時間上打爭奪戰,消磨戰,杜絕上課拖堂,提前上課。強逼強做等不公平的競爭現象,學校下大氣力落實教改,引導教師打造「高效課堂」。
3、為了促進教師的成長,我校教師一切以工作論英雄,無論是年輕的教師還是老教師,無論其工作時間長短,貢獻大小,也無論是領導還是群眾,只按要其成績優秀,工作出色,那麼學生就認可,同事就認可,領導就認可。教師的評職晉級,評先表模等條件公開透明,絕不論資排輩,對於每位教師,學校堅持做到「五不」,不輕易表態、不輕易下結論、不施小恩小惠,不封官許願、不以感情左右好惡。在這樣的一個公開的環境中,教師的心情舒暢,人際關系和諧,工作積極性極大的調動起來,只有干不好的,沒有不好好乾的。
4、學校每月都對教師的德、能、勤、績進行一次考核,並將結果張榜公示,接受監督。在同一起跑點上,要想贏得別人,不僅是個人簡單教學效率的競爭,更是教師開拓精神的競爭,只有敢於創新,努力創新才會取得成功。
當然,一切因為時間變得因循守舊,墨守成規,一切又因為學習而更新觀念,日新月異。教師業務創新能力的提升應該是引領的問題,每所學校都有成功的案例,在此每個教師都是具有創新精神的,也會在教育教學中取得較好成績。
7、教師如何提高創新能力?
提高教師的教育創新能力應做好以下幾點:
一、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觀念,不斷追求新知識 。
教師掌握的知識越豐富,知識結構越合理,就越能觀察和發現新問題,越能適應教育創新的需要。教育創新要求教師要有多方面的知識:不僅需要廣博的科學文化基礎知識,精深的專業知識,而且要有多學科的專業知識。同時要及時掌握現代化教育教學技術和手段,並把它們運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為教育創新服務。因此,教師本身要學會學習,不斷地吸收新知識,擴展教育視野,以滿足教育創新的要求。
二、教師要創新教學方法,從課堂教學上提高教育創新能力 。
教育創新要求改變教學方法,使教學達到「不教而教」的目的。傳統的教學方法一般採用啟發式、情景式等,目的也只是為了方便教師傳授知識,讓學會知識。被動地接受知識,缺乏創新能力,不能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終身學習的需要。教育創新要求教師不僅要教「學會」知識,還要教「會學」知識,要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要指導學會如何獲取知識、鞏固知識,如何創造性地將已 有的知識應用到具體問題中去。
三、教師要創新問題情境,從而提高教育創新能力 。
良好的問題情境設計,可以使產生一種心理上的期待感,形成對問題探究的強烈熱情,這是培養創造性思維活動的重要條件。為此,教師先要營造寬松、、自由的教育氛圍。形成有利於創新能力培養的環境。要根據不同學科的特點,創新問題情境。這種問題情境要有一定的難度,必須通過努力才能完成,整個思考的過程就是一個創新的過程。教師要善於創設難度適中的問題情境,來調動思維活動的主動性和創新性。這樣,通過創新問題情境,也提高了教師的教育教學創新能力。
四、教師要創建新型師生關系,提高教育創新能力
在傳統的師生關系中,教師成了課堂的中心,主宰了整個課堂。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消失了,的主體地位、創新精神被扼了。課堂教學中,不能產生出創新的,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得不到發展。在實施教育創新時,我們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建立師生之間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合作的關系。教師要激發的求知、好奇心;教師要有寬容和開放的心態,成為探索知識的者。同時,我們要充分體現的主體地位:使興趣盎然地進行學習,生動活潑地進行思考,從中培養、發展自己的創新品格和創新能力。只有轉變傳統的師生關系,建立、平等、合作的新型師生關系,教師的教育教學創新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發展。
五、教師要創新評價方法,從科學評價中提高教育創新能力
實施教育創新,我們要改革評價方法,使其更科學、更全面,更有利於創新能力的發展。教師要把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作為評價、評價教學質量的重要標准。課堂教學中要調動創新思維,要善於對課堂創新學習做出激勵性評價。在課堂教學中要多使用具有表揚性質的言語,讓感到自己的創新努力得到了和同學們的認可。這樣才能鼓勵不斷努力創新。這種評價方法的改變,也提高了教師的教育教學創新能力。
總之,實施教育創新,需要教師多角度,多層次地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教師自身的創新能力提高了,才能更好的為祖國的教育事業貢獻力量。
8、教師如何提高創新能力
一、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觀念,不斷追求新知識 。
教師掌握的知識越豐富,知識結構越合理,就越能觀察和發現新問題,越能適應教育創新的需要。教育創新要求教師要有多方面的知識:不僅需要廣博的科學文化基礎知識,精深的專業知識,而且要有多學科的專業知識。同時要及時掌握現代化教育教學技術和手段,並把它們運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為教育創新服務。因此,教師本身要學會學習,不斷地吸收新知識,擴展教育視野,以滿足教育創新的要求。
二、教師要創新教學方法,從課堂教學上提高教育創新能力 。
教育創新要求改變教學方法,使教學達到「不教而教」的目的。傳統的教學方法一般採用啟發式、情景式等,目的也只是為了方便教師傳授知識,讓學生學會知識。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缺乏創新能力,不能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終身學習的需要。教育創新要求教師不僅要教學生「學會」知識,還要教學生「會學」知識,要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要指導學生學會如何獲取知識、鞏固知識,如何創造性地將已 有的知識應用到具體問題中去。
三、教師要創新問題情境,從而提高教育創新能力 。
良好的問題情境設計,可以使學生產生一種心理上的期待感,形成對問題探究的強烈熱情,這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活動的重要條件。為此,教師先要營造寬松、民主、自由的教育氛圍。形成有利於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環境。要根據不同學科的特點,創新問題情境。這種問題情境要有一定的難度,學生必須通過努力才能完成,整個思考的過程就是一個創新的過程。教師要善於創設難度適中的問題情境,來調動學生思維活動的主動性和創新性。這樣,通過創新問題情境,也提高了教師的教育教學創新能力。
四、教師要創建新型師生關系,提高教育創新能力
在傳統的師生關系中,教師成了課堂的中心,主宰了整個課堂。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消失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創新精神被扼殺了。課堂教學中,學生不能產生出創新的激情,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得不到發展。
9、教師應具備怎麼樣的創新能力
教師應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創新能力,一、教師要學會學習,不斷追求新知識
教師的教育創新不是無源之水,也不是憑一腔熱情可做到的,必須以豐富的知識作為基礎。教師掌握的知識越豐富,知識結構越合理,就越能觀察和發現新問題,越能適應教育創新的需要。教育創新要求教師要有多方面的知識:不僅需要廣博的科學文化基礎知識,精深的專業知識,而且要有多學科的專業知識;不僅需要一般的教育科學知識,而且需要系統的方法論知識。同時要注意不斷了解現代科學發展的最新成果,及時掌握現代化教育教學技術和手段,並把它們運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為教育創新服務。因此,面對知識更新周期日益縮短的時代特徵,教師本身要學會學習,不斷地吸收新知識,擴展教育視野,以滿足教育創新的要求。
二、教師要加強教育科研,用教育科研帶動教育創新
教育科研能力是在教育實踐的基礎上,又超越和升華於教育實踐的創新能力。教師要想使自己真正成為教育教學的研究者,首先必須要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不斷反思和探究,不斷創新自己的教育教學方法,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學風格和教育教學理論;其次,從創新的高度來看待傳統的教育教學理論和方法,及時研究和吸收新的教育教學理論和方法,尋找解決問題的新思路、新方法,做一個研究型的教師;再次,大膽開展教育教學創新研究,把研究的新成果及時運用到教育教學實踐中來,用實踐的結果再去檢驗自己的研究成果,並及時修正和完善自己的研究。通過「課堂」這所「實驗室」,能及時把教育教學創新研究付諸實踐,並能及時反饋信息,檢驗研究成果;最後,及時總結研究中的得失,歸納出符合規律性的東西,並把它推廣運用。這種教育科研的過程,實際上是一種教育創新的過程,是一種用教育科研帶動教育創新的過程。
三、教師要創新教學方案,從整體思路上提高教育創新能力
教育創新是一個全過程的創新,它包括確定教育教學目標、安排教育教學內容、運用教育教學方法等一系列環節。在這一系列環節中,教師事先要有個整體規劃,對每一個環節要進行創新設計,從而使整個教育教學過程都獨具匠心,充滿著創新的火花。教師在確定具體的教育教學目標時,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充分考慮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實際接受能力,把教材的共性要求與學生豐富的個性特點有機地結合,從而最大限度地實現教育教學目標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不同發展水平和不同的個性特徵,靈活運用各種適當的教育方法,積極嘗試新的方法,因材施教。絕不能不顧學生的實際情況,照本宣科。對教育內容的安排更需要進行創新,要把教材內容創新性地進行「拆分」,然後再根據需要重新「組合」,使「課」真正成為蘊含審美價值、洋溢審美情趣的立體動態的藝術。使「上課」成為孩子們的「享受」。在具體的教育實踐中,教師通過引導、點撥、講授、討論等多種形式,採用現代化的教育教學手段,使學生從內心需求出發,忘我地參與到教育教學進程中來。由此可見,設計一個最佳的教育教學方案不僅能使教師的已有知識經驗得到綜合運用,更是教師創新能力的體現,教師要善於從整體設計教育教學方案中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創新能力。
四、教師要創新教學方法,從課堂教學上提高教育創新能力
教育創新要求改變教學方法,使教學達到「不教而教」的目的。傳統的教學方法一般採用啟發式、情景式等,即
使採用語音室、多媒體等教學手段,目的也只是為了方便教師傳授知識,讓學生學會知識。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缺乏創新能力,不能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終身學習的需要。教育創新要求教師不僅要教學生「學會」知識,還要教學生「會學」知識,要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要指導學生學會如何獲取知識、鞏固知識,如何創造性地將已
有的知識應用到具體問題中去。
五、教師要創新問題情境,從問題情境中提高教育創新能力
良好的問題情境設計,可以使學生產生一種心理上的期待感,形成對問題探究的強烈熱情,這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活動的重要條件。為此,教師先要營造寬松、民主、自由的教育氛圍。形成有利於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環境。其次,教師要根據不同學科的特點,運用提問、操作、演示或實驗等方法來創新問題情境。這種問題情境要有一定的難度,學生必須通過努力才能完成,整個思考的過程就是一個創新的過程。教師要善於創設難度適中的問題情境,來調動學生思維活動的主動性和創新性。這樣,通過創新問題情境,也提高了教師的教育教學創新能力。
六、教師要創新師生關系,在新型師生關系中提高教育創新能力
在傳統的師生關系中,教師成了課堂的中心,主宰了整個課堂。教師不僅決定教學內容、方法,還決定了考試內容、方式。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消失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創新精神被扼殺了。課堂教學中,學生不能產生出創新的激情,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得不到發展。在實施教育創新時,我們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建立師生之間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民主、平等、合作的關系。教師要營造積極民主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質疑,積極討論;教師要有高度的熱情和技巧,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好奇心;教師要有寬容和開放的心態,成為學生探索知識的導航者。同時,我們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興趣盎然地進行學習,生動活潑地進行思考,從中培養、發展自己的創新品格和創新能力。只有轉變傳統的師生關系,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師生關系,教師的教育教學創新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發展。
七、教師要創新評價方法,從科學評價中提高教育創新能力
實施教育創新,我們要改革評價方法,使其更科學、更全面,更有利於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教師要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作為評價學生、評價教學質量的重要標准。課堂教學中要調動學生創新思維,要善於對學生課堂創新學習做出激勵性評價。在課堂教學中要多使用具有表揚性質的言語,如「做的不錯」「你有進步了」「你真棒」等,讓學生感到自己的創新努力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認可。這樣才能鼓勵學生不斷努力創新。這種評價方法的改變,也提高了教師的教育教學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