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創新創業 » 中國創新2017

中國創新2017

發布時間: 2022-06-17 05:55:22

1、2017年全球創新指數中國排名多少?

由康奈爾大學、英士國際商學院(INSEAD)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合編的2017年全球創新指數15日發布。中國在去年排名第25位,今年排名上升了三位,位居全球第22位。

這一排名顯示,瑞士繼續占據「全球創新指數榜」首位,緊隨其後的是瑞典、荷蘭、美國、英國。

據了解,中國在全球創新指數的總排名上繼續前移,在商業成熟度和知識與技術產出方面獲得高分。今年,中國在以下幾個指標上表現優異:研發公司的全球分布、商業企業的研究人才、專利申請量和其他知識產權相關變數。

「全球創新指數排名」是由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主導的,自2007年起每年發布一次。這一指數使用從專利申請量到教育支出等數十種指標,對全球大約130個經濟體進行排名。如今,這一排名已經成為全球企業和政策制定者的重要參考依據。

2、中國國家創新指數排名提升至多少位?

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今日發布《國家創新指數報告2016-2017》。報告顯示,世界內創新格局基本穩定,容中國國家創新指數排名提升至第17位,比上年提升1位。

中國創新資源投入持續增加,創新能力發展水平大幅超越了其經濟發展階段,遙遙領先於世界其他發展中國家,突出表現在知識產出效率和質量快速提升、企業創新能力穩步增強等方面。隨著創新資源的持續投入以及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中國創新效率將進一步提升,國家創新能力綜合排名將向創新型國家行列穩步邁進。

在40個參評國家中,中國國家創新指數綜合排名比上年提升了1位,繼上年超越澳大利亞之後,今年又進一步超越比利時,位居第17位。這表明我國國家創新能力繼續穩步提升。 

從具體得分看,中國國家創新指數達到69.8分,比上年提高了1.2分,與英國、法國、以色列等排名10-15位國家間的差距進一步縮小,從上年落後0.8-4.1分減小到0.3-2.6分。目前,中國與排在第16位的愛爾蘭相比,僅存在0.2分的微弱差距。從國家創新指數得分及排名變化趨勢看,中國創新能力提升前景仍十分樂觀。

3、從太空到深海,中國創新奇跡讓世人刮目相看是真的嗎?

天宮遨遊、蛟龍探海、天眼探空、悟空探秘、墨子傳信、大飛機一飛沖天!隨著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大力實施,中國創新經歷前所未有的「黃金五年」,干成了多件長期幹不成的「大事」。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的以天宮、蛟龍、天眼、悟空、墨子、大飛機等為代表的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讓世界目光再次聚焦耀眼的「東方奇跡」。

在一些西方媒體眼中,「世界的創新看東方,東方的創新看中國」已成為一種新主流、新習慣。——浩瀚太空,天宮天眼、悟空墨子齊給力。「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5年來,中國人對浩瀚宇宙的探索一往無前。

2016年中秋之夜,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順利升空。從無人飛行到載人飛行,從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從艙內實驗到太空行走,從單船飛行到組合體穩定運行……中國航天用20多年時間,跨越了發達國家近半個世紀經歷的路程。

經過一年緊張調試,直徑500米、全球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報告了它觀測宇宙奧秘所捕捉到的最新成果——確認了多顆新發現脈沖星,這開啟了我國天文望遠鏡原創發現的新時代。

2015年我國成功發射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目前正高精度地測量暗物質存在的間接證據,站在全球研究的最前沿探索宇宙起源的奧秘。

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於2016年8月發射,將「絕對保密」的量子通信從理論向實用化推進了一大步,為我國引領世界量子通信技術發展奠定堅實基礎。2000多年前的墨子不會想到,他的名字有朝一日會成為中國科技創新的一個標志。

——藍天之上,大飛機圓國人夢想。讓國產大飛機早日翱翔於藍天,曾經是數代中國人的夢想。2017年5月,國產大型客機C919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圓滿實現首飛!是我國民用航空工業發展的重要里程碑,中國從此不再是「沒有翅膀的雄鷹」。

如今,中國製造的世界最大的水陸兩用飛機AG600、大型運輸機運20、新一代隱形戰斗機殲20,將在藍天上組成耀眼的中國航空編隊。

4、中國創新指數升至全球多少位?

科技部直屬的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18日發布的《國家創新指數報告2016—2017》(以下簡稱「報告」)顯示:中國國家創新指數排名超越比利時,提升至第十七位,比上年提升1位,處於第二集團領先位置。


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副院長武夷山介紹,按照國家創新指數可將參評的40個國家劃分為3個集團。綜合指數排名前15位的國家為第一集團,均為公認的創新型國家。其中美洲1席、亞洲4席、歐洲10席;第十六位至三十位為第二集團,主要是其他發達國家和少數新興經濟體;第三十位以後為第三集團,多為發展中國家。


報告顯示,中國創新能力發展水平遙遙領先於世界其他發展中國家,突出表現在知識產出率和質量快速提升、企業創新能力穩步增強等方面。


報告還顯示,中國SCI論文數量達28.1萬篇;國內發明專利申請量達96.8萬件,國內發明專利授權達26.3萬件,位居世界第一位。創新資源方面,中國研發經費投入佔全球的15.6%,位於美國之後居第二位。

加油!中國會越來越強大的!

5、中國的創新是如何走向全球的

進入新時代,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科技創新需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
2013年9月,國務院印發《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對治理空氣污染作出全面部署。時隔四年,2017年12月27日,由南方電網公司負責建設的滇西北—廣東±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正式投運,標志著國家大氣污染防治重點輸電通道全部完成建設。
由南方電網公司等單位完成的「特高壓±80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榮獲2017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該輸電技術是世界上電壓等級最高、輸電容量最大、送電距離最遠、技術水平最先進的輸電技術,也是實施國家「西電東送」戰略的核心技術。
新發突發傳染病始終是全球安全的重大威脅和人類面臨的嚴峻挑戰。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對2003年在中國爆發的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記憶猶新,那時她暗下決心,要創新新發突發傳染病防治的「中國模式」和「中國技術」。
為了有效應對新發突發傳染病,以李蘭娟為牽頭人的項目組承擔國家任務,創建國家平台,匯聚國家力量,發揮舉國體制優勢,協同攻關。2013年春,長三角地區突發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疫情,項目組快速行動,在發現新病原、確認感染源、明確發病機制等方面取得了六項重大創新和技術突破,成功防控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疫情,該技術榮獲2017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李蘭娟團隊的研究成果不僅造福中國人民健康,還走出國門,成功援助非洲控制埃博拉病毒疫情,使我國在國際新發突發傳染病防治領域從「跟隨者」成為「領跑者」。
源頭創新——重大基礎研究「多點開花」 引領世界前沿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創新是關鍵,而基礎研究是源頭創新。
近年來,中國科技創新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不僅注重在傳統領域著力,而且矢志在前沿領域突破,這也體現在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中。
「與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曾經多次、連續空缺形成鮮明對照的是,2013年以來,每年都有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產生,今年已經是連續第五年,並且還產生了兩項獲獎項目,這種情況上一次發生在200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有關負責人介紹。縱觀近些年國家自然科學獎的獲獎情況,項目研究領域從之前較為集中的基礎物理學,擴展到化學、生物學,呈現「多點開花」之勢。
由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李家洋團隊完成的「水稻高產優質性狀形成的分子機理及品種設計」項目,獲得2017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該項目對進一步提升水稻的產量及品質具有重大意義,引領相關領域國際前沿研究。
由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朱日祥團隊完成的「華北克拉通破壞」項目,解決了克拉通這一地球上最古老的板塊為什麼會失去穩定性這一難題,榮獲2017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這一成果連續兩年被湯森路透與中科院聯合發布的《2014研究前沿》和《2015研究前沿》評為地球科學領域前十大熱點之一,也是唯一由中國科學家主導的地學研究前沿,提升了中國固體地球科學的國際影響力。
創新載體——凸顯企業創新主體地位 引領產業升級
企業是經濟活動的基本單元,也是技術創新的重要載體。解決技術創新與市場需求錯位問題必須激發各類企業自主創新的活力和積極性。
「今年技術發明獎通用項目中,企業參與完成的佔81.6%,比去年提高13.5%,為近五年最高,說明企業在原始創新中的參與度大幅提升。」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有關負責人表示,企業以重大項目為依託,技術創新主導作用進一步增強。
產學研合作是我國科技體制改革的核心內容。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跟當地的高校、研究院深入開展合作,形成功能互補、良性互動的協同創新格局,引領產業升級轉型。
肝臟和乳腺疾病是重大公共衛生問題,早期診斷是提高治癒率的關鍵,但傳統B超在一些方面存在檢測效果差的瓶頸。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與當地企業聯合開發的高端超聲影像產品,實現了高端超聲產品國產化,使我國醫學超聲實現了由普通彩超向高端彈性超聲的跨越。「超聲剪切波彈性成像關鍵技術及應用」獲2017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創新,正帶來越來越多的改變與驚喜。一大批「頂天立地」的創新型企業正在搶占產業之巔,推動著「中國號」巨輪揚帆遠航。

6、英國《金融時報》如何評價現在中國的創新浪潮?

從世界最大的無現金交易總量到世界最快的大數據計算速度,從世界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到世界最先進的高鐵網路,從世界最多產的人工智慧科學論文到世界最領先的光伏產業鏈,中國在許多行業突破科技瓶頸,成為世界的領跑者。

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中國創新捷報頻傳,國際領先的重大科技成果不斷涌現,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興起,很多新產業新業態引領世界潮流。展望2018年,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虛擬現實等新技術將繼續快速發展,與實體經濟進一步融合,催生更多新業態,不斷壯大發展新動能,凝聚起更為強大、更為持久的創新力量。

2018年,我國將牢牢把握新一輪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推動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虛擬現實等新技術繼續快速發展,與實體經濟進一步融合,催生更多新業態,拓寬發展新空間,壯大發展新動能,凝聚起更為強大、更為持久的科技創新力量。

7、2017中國金融科技創新峰會在哪裡舉辦?

「金融科技的發展要達到兩個目的,一是提升金融的包容性,二是加強風險的管控。」12月12日,在第十四屆中國企業發展論壇在京舉辦——2017中國金融科技創新峰會上,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中國銀行原副行長張燕玲表示。

2017年,金融科技成為最熱門的細分領域之一,根據麥肯錫的數據,在強勢資本的支持下,全球已有超過2000家的金融科技公司,其中,中國的金融科技公司表現搶眼。以移動支付為例,央行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移動支付業務257.1億筆,金額157.55萬億元。

「近年來,隨著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的迅速發展,金融科技有效降低了服務成本、提高了服務效率,並觸及了以往無法或難以覆蓋的長尾人群,由此推動了普惠金融的發展,並已經在全球范圍內形成了一股創新力量。」中國企業聯合會原執行副會長馮並表示。同時,他指出在高速發展的同時,金融科技所固有的去中心化、低進入門檻和高效便捷等特點也帶來了特定的風險,這也在深刻地推動著金融監管方面的變革。

與會嘉賓一致認為,金融科技在中國已經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近年來,隨著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的迅速發展,金融科技將有效降低服務成本、提高服務效率。

8、中國創新能力多次得到認可是真的嗎?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報告通過對咖啡、太陽能電池板及智能手機這3個行業的案例分析,揭示出全球銷售的製成品中,近1/3的價值源於品牌、設計及技術等無形資本:2000年至2014年間,知識產權等無形資本份額平均占所銷售製成品總值的30.4%,在2014年達到5.9萬億美元。

《2017年世界知識產權報告:全球價值鏈中的無形資本》顯示,中國在該報告所分析的3個行業領域中均表現亮眼。以智能手機行業為例,中國的華為公司、中興通訊等連續多年穩居全球企業PCT國際專利申請排行榜前三,市場佔有率節節高升,迅速成為全球高端智能手機主要生產商。

「作為用以保護無形資產的重要工具,知識產權的地位在世界經濟中日益重要,成為企業維持無形資本競爭優勢的手段。」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總幹事弗朗西斯·高銳表示,「當今全球價值鏈中的無形資本將逐漸決定企業的命運和財富。它隱藏在我們所購買產品的外觀、感受、功能和整體吸引力中,決定了產品在市場上的成功率。」

報告對中國創新能力的相關結論,在此前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17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也得到了印證:中國的創新能力在全球排行榜中排名第22位,連續兩年成為唯一一個躋身前25強的中等收入經濟體。

「中國製造不再是簡單的加工組裝,現在正在涌現出越來越多的擁有高價值知識產權的中國創造。」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賀化介紹,近年來中國的發明專利年申請量、國內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相繼突破100萬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連續6年位居世界第一。

9、中國的創新能力到底怎麼樣?

AI機器人索菲亞,因為能言善辯,表情豐富,從誕生起就成為了世界級紅人。2017年10月,索菲亞在沙烏地阿拉伯獲得公民身份,被視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標志性時刻。

第四次工業革命將給人類帶來什麼?中國創新在這一輪技術浪潮中又該如何取勝?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薛瀾在人文清華講壇,發表名為《第四次工業革命來了!》的主題演講,從全球視角為我們解讀第四次工業革命。

第四次工業革命將給我們帶來什麼?

第四次工業革命是由人工智慧、生命科學、物聯網、機器人等技術革新組成的,這些創新會帶來物理空間、網路空間和生物空間三者的融合。

跟前面三次的工業革命相比,第四次工業革命在技術發展和擴散速度、對人類社會影響的深度和廣度上,都是前三次工業革命遠遠不能相比的。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薛瀾從全球視角解讀第四次工業革命。

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很多技術革新已經來到了我們的身邊,對人類未來的發展帶來巨大的好處。未來我們能實現無人駕駛,可以在上班路上閱讀報紙,我們也可以享受到成本更低的太空旅行。其實,有更多對人類健康有巨大改善的事情正在我們身邊發生,清華大學程京教授的公司發明的耳聾基因檢測,幾乎每年都使1萬多兒童免受耳聾的痛苦。

第四次工業革命也給人類帶來了很多新的挑戰。牛津大學馬丁學院對美國就業情況的分析顯示,美國有近一半的工作,將很有可能在今後的十年、二十年被機器人,或者第四次工業革命帶來的自動化取代。

同時,一旦我們開始全面應用基因編輯技術,會不會導致定製嬰兒的出現?嬰兒出生之前,要不要考慮要一個IQ很高、長得更漂亮、個子更高的嬰兒,這也有一系列的倫理道德的問題需要考慮。

不管是人工智慧還是物聯網,數據安全已經成為全世界都非常關心的問題。今後政府保證公眾隱私的安全是必須要面對的挑戰。

中國的創新能力到底怎麼樣?

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來臨時,一方面,中國的創新取得了巨大的進展,另一方面,我們在很多技術領域還被「卡脖子」。我們應該如何評價中國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的創新水平?

邁入21世紀,中國的科研投入持續快速增長。

首先,中國科技投入持續增長,已經成為全世界科學研究的主力軍。從1981到2016年的統計數據來看,可以說中國科技投入是直線上升,已經位居全球第二。從產出來講,大概從2007年左右,中國學者在國際學術期刊發表的英文論文就已經超過了除美國以外的所有歐美國家。

其次,把知識轉變成商業價值,中國在這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步。目前中國的專利授權數量已是全球領先,這些專利很多是由我們國際領先的企業創造的,像華為、BAT、濰柴動力、三一重工、吉利、華大基因等等。

第三,從制度創新角度看,上述成功的背後,中國在制度創新上也做了一系列工作,比如我們形成了穩定多元的投入機制,目前中國的研發投入77%都來自於企業。

當然,我們還必須看到中國的創新還面臨很多的不足。

在科技方面,中國的創新在有些領域是領先的,但是發展極不平衡。現在中國的勞動生產率也只在全球排在九十幾,中國整體經濟的質量還是不高的。

在一些關鍵高技術領域,我們依賴也是相當嚴重。過去幾年,中國進口集成電路所花的錢比進口石油花的錢還要多。

創新治理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我們歷來強調創新的正面作用,但是對創新可能帶來的風險,對於創新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怎樣進行有效的規制,我們在這方面考慮不多。

中國創新為什麼還有這樣的差距?

中國市場化改革還不完善,還存在很多產權問題。包括信用體制的建設,中小企業的融資在內,我們目前出台的一浪高過一浪的改革政策,其實都是想解決這一基本問題。

我們的體制機制改革不到位,比如清華大學這樣的高校,很多科研機構作為事業單位的改革體制,應該說到現在改革還是滯後的。

在趕超戰略下,形成了很多慣性思維。一些私人企業已經賺的盆滿缽滿,在這種情況下,不投入更多資金搞創新,開發新產品,他們反而認為最穩當的盈利模式就是為跨國公司做代工。

從成長到成熟也需要時間。中國有一位技術專家曾經這樣寫到:「中國技術發展的歷史實際是一部技術引進在中國不斷消化的歷史。」我們強調創新能力,也就是從過去二三十年開始,因此形成比較完善成熟的創新體系還需要磨煉。  

來源思客

熱點內容
我要開店淘寶 發布:2020-09-09 12:06:51 瀏覽:854
十大相機品牌 發布:2020-08-29 10:57:46 瀏覽:788
淋浴器十大品牌 發布:2020-08-29 01:52:31 瀏覽:627
開店寶支付 發布:2020-09-15 10:25:50 瀏覽:560
技術專利申請 發布:2020-08-27 21:42:43 瀏覽:545
怎麼掃條形碼 發布:2020-08-29 10:28:31 瀏覽:538
怎麼保護知識產權 發布:2020-08-29 01:30:26 瀏覽:535
濟南創新谷 發布:2020-09-10 04:19:14 瀏覽:533
淘寶開店照片要求 發布:2020-09-09 12:08:29 瀏覽:532
開店美發 發布:2020-09-02 20:04:55 瀏覽: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