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會審計創新
1、如何加強基層工會財務管理和審計
一、認真學習、嚴格落實新《工會會計制度》
首先,加強組織培訓。這次新會計制度的實施,對於工會財務系統是一個重大的任務,因此必須加強對基層工會的財務和經審人員培訓,同時加強指導、監督,組織培訓和實施,採取有效措施,解決執行中出現的問題。圍繞和結合各基層工會的各項工作,認真仔細研究,切實把新《工會會計制度》貫徹好、落實好。再次,做好新舊會計制度的銜接過程中的指導,根據新《工會會計制度》和《工會新舊會計制度有關銜接問題的處理規定》,落實並建立相應的資金管理制度,保證新舊制度轉換過程中貨幣資金的安全完整。加強工會財會電算化工作的同步銜接,規范工會財務電算化的操作,保證工會新制度的順利平穩過渡。
二、加強工會財務管理工作
加強工會的宏觀管理 ,主要是要通過工會財務對工會經費的使用方向、投資方向、資金流向和收支結構等方面進行決策、計劃、調節、監督和服務,確保證工會組織開展的各項工作與活動有序進行,要加強工會財務管理必須做好基礎工作:
一是了解各單位年度工工資總額情況,對存在的問題要採取相應措施和對策,及時、足額收繳工會經費。二是深入研究重大政策調整給工會組織的財務、財產管理帶來的影響。如企業解散、合並、剝離、分流等情況發生,都為工會組織的財務、財產管理帶來較大影響,作為工會財務管理部門要事先做好准備,對工會經費結余、固定資產做好清理和盤點,保證工會資產安全、完整不流失。
三、強化預算管理,科學評價執行效果
認真落實全面預算管理原則,新制度根據《工會法》和工會章程的規定,將工會經費的五項來源和支出全部納入預算管理,使工會預算內容更加合法、合規、完整、准確。根據全總提出的工作思路,工會協調勞動關系、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社會職能進一步突顯。工會經費的使用要適應新時期工會工作的新要求,突出反映工會維護職工權益、幫扶困難職工、就業培訓、法律援助、勞動爭議調處、勞動安全保護、工會自身建設等重點工作的資金投入情況。如使各項支出反映更全面、結構更合理,工會財務部門要對預算提出建設性意見和建議,這樣有利於工會領導決策保障分析、優化支出結構。
強化預算執行過程管理,要以「細」字入手,對基層工會、部門的每一項支出,嚴格預算,細化管理。強調過程管理,對工會組織每一項大的經濟活動都要提前介入,實現全過程的動態參與。一是積極、主動地融入到工會組織每一項大的經濟活動中,及時、有效地制止不規范行為,保證所有資金能夠得到正確使用。二是按照有利於各級工會履行維護職能的要求,切實管好用好資金,充分發揮財務的職能作用。三是要嚴格執行工會財務制度。做到熱情服務,費用節儉等。如在管理過程中切實加強與單位財務、人力資源部門的聯系,確保工會經費正確使用。
年終決算對工會資金使用效果給予科學、准確的評價和分析,及時提出改進工作意見和建議。有效防止經濟損失發生,使工會財務部門真正為工運事業服務。
四、加強經審監督,促進規范管理
加強基層工會經費審查監督工作,促進基層工會經審工作規范化、
智能化、信息化建設,全面實行台帳化管理。認真執行本級工會一年兩次經審會審查、年度工會經費預決算執行情況及經費收支審計。更好地規范工會經費使用管理。
堅持對下級工會年度財務收支進行審計,規范子公司工會經費收支情況的檢查及審計,積極落實審計建議和意見,把管好用好工會經費落實到實處。
五、堅持服務與指導相結合
以敬業、熱情、耐心的態度投入到本職工作中。做到熱情服務,做好會計法律法規的宣傳工作。在工作過程中及時將上級領導的要求貫徹落實到基層,把基層的意見、要求反饋上來。並將財務管理的觸角延伸到基層,做好指導與協調,為基層職工樹立起開拓創新、務實高效的新形象。
2、審計創新的看法
首先,要樹立創新審計精神和理念。理念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審計人員要拋棄那些不適宜、過時、陳舊的審計理念,樹立起符合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要求的新理念。第一,要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審計人員應自覺擯棄那些與時代要求不相適應的舊的思想、觀念、思路和做法對審計工作的束縛,積極適應形勢需要,及時掌握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和中央經濟會議精神,以及審計署「五年」規劃和全國審計會議的主要目標和新思路。只有這樣,才能正確地確立新時期的審計目標、審計對象、審計重點等,才能有效地搞好審計工作。第二,要樹立拼搏精神。創新是促使審計人員保持旺盛的進取精神,不斷的推進審計成果優質化進程。既然是新,就不是重復、照抄。審計人員要形成有創意的審計思路、選擇做成有創意的審計項目、審計信息和審計報告、審計公告等等,這要經過「擠壓摩擦」創造過程,創新就是積累與拼搏的結果。
其次,正確認識審計創新,抓住主要環節,講求成果價值。實現審計成果優質化需要的創新要同履行審計監督職責緊密相連。因此,制定創新與創優目標必須緊密結合,創新要滿足切實可行和價值可取兩方面要求。切實可行,是審計人員創新應在自己本職、熟悉、有積累的業務、事項范圍內進行;價值可取,是創新創優應考慮取得的成果是否有助於查處大案要案、確認大是大非,是否直取現行制度規定不足、針對機制體制缺陷,是否可以解決組織管理、技術業務和效益等方面的問題,以及是否可以開拓思路、總結經驗、擴大審計影響和服務大局等等。審計實踐是使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相協調、審計管理創新與審計業務創新相促進、審計內容創新與審計方法創新相配套、審計與審計調查相配合、真實合法性審計與效益審計相輝映的基礎。因此,審計人員在實施審計中開展創新應抓住兩個主要環節:一是創造性地開展審前調查,切實搞好審前調查,使審計實施方案制訂能夠符合實際,從而把握審計工作重點和規律,能夠不斷激發審計實施中創新的靈感和動力,為實施審計創新打下堅實的基礎。二是要善於抓住審計項目中影響審計工作發展和成果的關鍵問題與切入點,進行重點突破和創新。
再次,努力學習,更新審計知識、方法和手段,推進審計理論和審計技術方法創新。只有努力學習,才能引發思考;只有深入思考,才能進行創新。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更新的頻繁性和審計監督內容、目標、重點等的變化,作為知識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的審計知識更新已是刻不容緩的事情。在全面掌握中央和各地制定的「十一五」規劃綱要的指導思想和主要內容的基礎上,審計人員必須努力學習和熟悉財稅、金融、國企、投資、土地和社會事業制度等知識和改革的基本思路;以及深入研究國內外審計發展的趨勢。按照審計署「五年」規劃的要求,在五年內要基本掌握或者說五年內50%的審計人員(或項目)要基本掌握經濟效益審計方法,實現「兩個並重」。審計人員必須與時俱進,努力學習和掌握效益審計、IT知識與技能,掌握人力資源會計和信息資源會計等新的審計知識,同時還應熟悉企業生產技術與營銷管理等有關的知識,通過知識更新來提高業務素質,創新性地開展審計工作。
3、如何加強審計工作創新
當前,內部審計已成為我國審計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著國家審計和社會審計不可替代的作用,進一步加強和實施內部審計工作就尤為重要。
我國內部審計工作現狀分析
從機構狀況來看,我國內部審計組織形式是在單位內設置獨立的職能部門,受單位或企業最高一級管理層的領導。而目前,有的企業或單位的內部審計機構從屬於財務部門領導或財務部門的一個分支機構;還有個別單位及企業將內部審計機構與監察或紀檢等部門歸屬在一起,組織形式不規范。
從人員現狀分析,內審人員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也不盡人意。我國目前現有內審人員
23萬餘人,這對於數以百萬計的單位來說,猶如杯水車薪,數量遠遠不夠。內部審計范圍廣,業務內容涉及多,現有人員的業務知識難以應對當前知識經濟時代的發展,內部審計人員的素質亟待提高。
從工作現狀來看,企事業單位內部審計主要針對單位財務收支活動或資金運作等會計資料的合理性、合法性進行審計或稽核;而對本單位的目標計劃執行情況,人力、物力、財力的使用情況,經濟效益情況,領導及各部門對國家方針政策的執行情況等監督得很少,缺少對企業進行宏觀經濟的監督。內部審計只對企業已發生的經濟活動進行檢查與評價,沒有對企業的經濟活動實施事前、事中、事後的全過程及全方位的審計監督,不能充分發揮審計監督的整體功能,也就無法建立完善的企業自我約束機制。
此外,一些單位管理層對內部審計的認識存在問題外,對審計人員的工作還存有偏見,認為審計工作就是審人的,內審就是對被審計人員的不信任。所以在審計過程中,被審計人員對內審工作配合不夠,甚至不配合。還有個別企業領導對內部審計工作不夠重視,把一些老弱病殘或無法安置的人員安排在內審部門。
開展內部審計工作應當注意的問題
內部審計自身的狀況與形勢發展的需求差距還很大,這就必須加強內部審計的自身建設,以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
首先,應當建立健全內部審計機構,保證內審工作健康發展。要加強企事業單位建立健全內審機構必要性的宣傳力度,引起管理層的充分重視,按照既有利於內審機構發揮作用,又節省審計資源的要求,合理配置人員,建立健全內部審計機構,確保企事業內審工作順利進行。
其次,要建立健全內審工作制度,規范審計行為。針對內審工作內向性、廣泛性、及時性、針對性和經常性的特點,制定具體的實施辦法,進一步明確內審工作原則、任務、職權和審計程序,明確內審人員的法律責任並規范其審計行為,有利於促進內審人員依法審計、照章行事,排除一切影響審計客觀公正的因素,提高審計工作質量。
再次,要加強學習,提高內審人員的素質。一切事業的成敗,決定的因素是人,決定內審事業成敗的是內部審計人員。人的關鍵又在素質,人的素質越高,適應形勢發展需要的能力就越強,
就越能有所作為。配備高素質的內部審計人員,才能保證內部審計名符其實地發揮監督制約作用。努力提高內審人員的素質,培養一支政治素質好、業務技能精、作風過的硬的內審隊伍。
最後,要利用先進的手段完善內部審計工作環境。現代內部審計必須利用先進的工作手段,改善工作環境,完善審計資料。內部審計要在企業快速轉型和運作中起到參謀作用,就必須擁有提供信息流的先進設施並熟練掌握運用,使內部審計在現代企業管理中充分發揮作用。
4、如何不斷創新審計方方式,方法
當前,我國的審計工作也已開始由傳統審計向現代審計轉軌,審計工作面臨著許多新的形勢和任務,需要在審計的理念、方式方法和技術手段等各個方面要有新的突破。為此,筆者認為基層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要適應新形勢下審計工作面臨的挑戰,應當從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協調能力和服務能力四個方面入手,全面加強審計能力建設。
一、提高學習能力,打牢履行監督職能的堅實基礎
當前社會發展變化很快,知識更新非常迅速,審計機關作為專業性要求很高的業務單位,對審計幹部的要求也非常高,要求審計幹部不僅要有強烈責任感和事業心,而且必須要掌握經濟、法律法規、管理、財務、工程等多方面知識。因此,認真學習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基層審計隊伍尚不能很好地適應經濟與審計的發展需要。有的財務知識比較豐富,對審計相關法規,審計技巧卻了解不多;有的實際操作能力較強,而政策理論水平不高,綜合分析能力、文字表達能力欠缺;有的傳統財務審計比較精通,而計算機知識掌握不深;有的善於做具體工作,但組織協調能力缺乏。以人為本,強化素質是審計工作的基礎。因此,作為基層審計機關,要將學習由任務與需要演化成每位審計幹部的習慣和追求,大幅提升學習能力,全方位提升審計幹部綜合素質,要利用脫產學習、業務講座、組織集訓、實踐鍛煉等多種形式,抓好審計人員的教育和培養。作為基層審計幹部,要從傳統的「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堅持在職自學新知識、新技能,把工作崗位當作學習的平台,學習中有工作問題研究,工作中有學習成果運用;要從專業知識到市場經濟知識學習,從微觀技術操作到宏觀經濟分析,從現狀分析到未來世界走勢預測,從黨和國家大政方針政策到地方區域特色,全部納入學習范圍。要通過學習,更新陳舊的思維方式,提高政治理論水平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強抵制腐敗思想和不良風氣侵蝕的能力;不斷增強工作的預見性、針對性和有效性,努力達到業務精通、技能嫻熟,成為善於發現、分析和處理重大及潛在問題,適應審計事業發展的復合型人才。
二、提高創新能力,不斷改進審計方式方法
創新是審計事業發展的不竭動力,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和重要保證。新的歷史時期,隨著形勢的不斷發展變化,審計工作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必須緊跟時代潮流,更新審計理念,堅持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不斷改進和加強審計工作。
(一)創新審計工作思路,樹立審計為經濟社會科學發展服務的理念
劉家義審計長指出:「審計的本質就是國家經濟社會運行的免疫系統」。審計「免疫系統」是指國家審計機關受人民的委託,依法、獨立、專門、主動去預防、揭示和查處問題,促進國家經濟社會健康、安全運行。審計工作要切實發揮經濟社會運行的「免疫」作用,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靈魂和指南,牢固樹立科學的審計理念。因此,基層審計機關要緊緊圍繞黨委政府工作中心,從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目標中確定審計工作的發展目標,從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科學發展的要求中尋找審計工作的切入點和著力點,正確處理好監督與服務的關系,為更好地履行審計監督職責、推動審計事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二)加強制度建設,改進審計方式方法,提高審計監督的效果
任何制度的建設都要經歷從建立到不斷完善的過程,任何制度的內容和形式都需要根據地方一個時期的中心任務的變化不斷豐富和發展。這些年來,經濟運行的新環境使得審計的范圍越來越廣。然而,由於審計仍處於逐步發展和完善的過程中,而且審計工作一直以事後監督為重點內容,無論是財務收支審計、預算執行審計,還是政府投資審計、經濟責任審計(開展更多的是離任審計),審計監督大多是在被動地搞「秋後算賬」。因此,在具體落實上,有些審計項目成效不明顯,與經濟發展的要求和人民群眾的期望還有一定的距離。這就需要基層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不斷研究新情況,加強審計制度建設,加大審計方式方法的創新力度,重視事前審計,抓好事中審計,強化事後審計,在拓寬審計思路上見成效。
(三)加強審計信息化建設,運用現代審計手段,提高審計工作效率
當前,財務軟體的使用和普及,給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和業務處理方式帶來了重大變革,因此,與此相關的審計工作要加強審計信息化建設,結合實際,全力推進。
一是大力加強計算機基礎設施建設。要繼續在計算機基礎設施建設上加大資金投入,夯實審計信息化基礎。通過引進、推廣審計軟體,加快計算機輔助審計步伐,為提高審計工作效率和質量提供技術保障;通過區域網建設,提升機關辦公自動化水平;通過資料庫建設,為提高管理水平提供技術支持。
二是大力培養計算機審計人才。要加大計算機審計的教育培訓力度,不斷深化並拓寬學習培訓內容。同時,建立各類培訓的跟蹤反饋機制,查找存在的問題及原因,不斷提高培訓質量,盡快培養一批既懂審計業務又掌握計算機與網路技術,能熟練運用各種現代審計技術的審計專業人才。
三是大力拓展計算機審計領域。與審計實務相結合,促進提高審計工作的效率和質量,是審計信息化建設的根本價值所在。基層審計機關應用計算機技術與網路技術的眼光應重在審計的運用,要充分利用現有物質基礎和各項研究成果,高度重視計算機在審計實務中的應用。要結合各自的工作對象和特點,大力推廣運用比較成熟的審計軟體,提升審計業務的信息化水平,提高運用現代審計手段的能力。
三、提高協調能力,圓滿完成各項審計任務
審計工作如果沒有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沒有被審計單位的積極配合,沒有機關內部各科室的溝通協調,做好工作的難度就會很大。因此,基層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必須具備很強的綜合協調能力,對審計監督工作進行有效的領導與組織,實行科學的審計管理。
(一)科學安排審計計劃
審計計劃在審計工作中起著統領全局的作用。科學的審計計劃,要根據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從宏觀上把握經濟運行中的重大決策和有關事項的動態,抓住黨委政府關心、群眾關注的影響全局的關鍵環節和重大問題,明確工作目標,確定審計項目。科學的審計計劃能使審計部門合理控制審計成本,有效規避審計風險,提高審計效率與質量。
(二)合理調配審計力量
審計計劃確定之後,要在提高審計人員整體素質的基礎上,將分散的各專業審計人員整合為綜合、系統的有機整體,針對具體審計業務的復雜程序,有針對性地選擇審計人員,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要把預算執行審計與經濟責任審計、績效審計等相關業務結合起來,對審計結果進行轉化利用,優化審計信息資源;要充分發揮社會審計力量的作用,對一些項目實施委託審計,對專業技術性強的審計項目,可外聘專家參與審計。
(三)加強與有關部門的溝通
審計的發展及審計的質量與監督的效果,不僅取決於審計部門和審計人員的本身,在很大程度上還受到審計對象及審計環境等外部因素的制約。基層審計機關要注重保持與同級紀檢監察、組織人事等職能部門的良好協調關系,使審計機關自身能夠及時了解新的相關大政方針和政策規定,使有關部門了解審計工作情況,支持審計部門依法履行職能。同時,在黨風廉政建設、幹部隊伍建設等規章制度的制定方面,要及時將審計監督納入其中,注重發揮監督合力。
(四)加強與被審計單位的交流
審計工作只有得到被審計單位的積極配合才能順利完成,審計人員開展審計工作時不能將上級機關角色帶入審計工作當中,而必須堅持客觀公正的原則,遵守審計職業道德和審計工作制度。同時,基層審計機關要加大審計宣傳力度,宣傳審計工作的建設性作用,使被審計單位了解審計工作,消除誤解,端正認識,進而理解、支持和配合審計工作。
(五)突出審計重點
突出重點是審計工作的方法策略,把握審計監督的主要方面,在重要崗位、重點內容、關鍵環節上下功夫,帶動審計整體功能的發揮。一是財政財務收支審計。深化對本級政府財政預算執行和對下級政府的財政決算審計。從源頭上制止財政資金使用的隨意性,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二是經濟責任審計。通過審計,對黨政領導幹部任期經濟責任進行定性定量分析和准確評價,為組織、紀檢部門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三是重點部門、重點單位和重點項目的審計。當前要特別關注重大基建投資、重大土地出讓等項目,維護國有資產的安全和完整,提高國有資金的使用效益。四是事關民生資金的審計。「三農」資金、扶貧資金、社保資金事關社會穩定及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事關群眾的切身利益。要重點關注民生資金的管理和安全,切實加強對民生資金的審計,確保黨的惠民政策得到貫徹落實。
四、提高服務能力,促進各項財經法規和審計結論落到實處
審計是民主和法制的工具。審計工作的根本目的是通過審計,發現財經管理中規范性、制度性和體制性的問題,並通過解決這些問題,推動經濟社會健康運行。因此,基層審計機關要注重在審上下功夫,在幫上動腦筋,在促上見成效,實現審計監督與審計服務的統一。
(一)堅持依法從審,確保審計質量
審計質量是審計工作的生命線,審計質量關繫到審計職能的發揮,是檢驗審計能力的根本尺度,沒有審計質量,審計監督就會流於形式,對被審計單位財政財務管理就起不到應有的監督作用,也就無從談為被審計單位提供幫促服務的問題。基層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在審計項目實施過程中,要嚴格執行審計准則和各種規程,建立健全審計承諾制、審計責任制和審計考評等制度,把審計項目實施過程的各個環節都納入質量控制與監督的視野,確保審計方案周密,審計程序規范,審計取證細致扎實。要強化組織紀律觀念,對於審計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及時請示匯報,確保每個項目都經得起歷史的檢驗。
(二)注重綜合分析,提出有價值的審計建議
審計建議是審計機關為黨委政府加強經濟管理提供決策服務的主要載體,能否提出有價值的審計建議,已經成為提升審計工作層次和水平的重大課題。當前,審計工作還較多的停留在微觀審計層面上,要從宏觀角度去發揮審計的作用,從體制、機制、政策和法律法規上去研究問題。因此,廣大審計人員要勤於思考,不斷提高辯證思維能力,每查出一個問題,都要進行由個別到一般、由特殊到普遍、由現象到本質的審計分析研究,從微觀上入手,從宏觀上把握。對於反復出現的問題,要從規律上找原因;對於普遍出現的問題,要從制度上找漏洞。在系統、深入地分析之後,從更高的層次上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三)加大審計決定執行力度,鞏固審計監督成果
審計決定是審計成果的最終反映和體現,全面落實審計決定既是審計工作的出發點,又是審計工作的落腳點,同時還是樹立審計權威的有效手段。一是要以高度的責任感,重視和抓好審計決定的落實工作。敢於堅持原則,不徇私情,真正做到審計環節一個不能丟,審計程序一個不能少,審計執法到位,切實把審計決定落實當作審計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二是要建立考核約束機制。把審計決定落實情況作為基層審計機關內部年終考核評比的重要依據,實行審計組長負責制,對審計決定落實不到位的,審計組長要陳述原由。同時,還要把審計決定落實情況納入各單位部門目標管理進行考核,切實加強對審計決定落實情況的跟蹤檢查和審計移交案件情況的督促落實。三是爭取領導的支持。積極爭取人大、政府的支持,對一些審計處理難、審計決定落實難的問題和情況及時向黨委、人大及政府匯報,及時採取措施加以解決。對拒不執行或不完全執行審計決定的,要予以通報,紀檢、監察機關對其單位負有直接責任者給予行政處罰。對重大違法違規問題,除給予必要的經濟處罰外,還要追究有關責任人員的責任,經濟案件線索應及時移送司法機關和紀檢、監察等部門進行查處。
總之,加強審計能力建設是時代的要求,是審計事業發展的要求。基層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要緊緊圍繞黨委政府工作中心,不斷加深對審計工作客觀規律的認識,積極應對審計工作面臨的挑戰,全面提高自身素質和工作能力,以創新為動力,發展為主題,服務為宗旨,推動審計工作不斷發展。
5、新常態下如何做好審計工作的創新發展
2015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和國務院關於加強審計工作意見的關鍵之年,面對新形勢、新要求,審計工作要著力從加強對公共資金、國有資產、國有資源、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履行情況的審計出發,不斷提高依法審計能力,提升監督服務水平,在「新常態」下,努力實現審計宏觀作用更加突出、職責履行更加到位、審計方法更加先進、審計成果更加豐富、審計隊伍建設更具實力,為構建規范健康的經濟運行秩序和促進縣域經濟社會健康發展作出新貢獻。
探索創新,實現「全覆蓋」。堅持把審計創新轉型作為審計事業發展方向,努力創新審計組織方式,加大統籌審計工作力度,善於藉助有限的資源滿足審計工作需求,通過審計資源的優化配置,做到上下統籌、整體推進,積極探索「有深度、有重點、有步驟、有成效」的審計全覆蓋。按照跟進審計和做深財政審計的要求,進一步強化財政管理、預算執行、財政收入征管等審計,增強財政審計的整體性、宏觀性和建設性。加強對「三公」經費的審計,進一步揭示部門單位在財政財務管理上不規范和違紀違規的問題,促進部門單位加強支出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抓好經濟責任審計規范化建設和計劃管理工作,以規范權力運行、推進依法行政為目的,建立健全評價、結果運用、問責和整改等制度,更好地發揮在監督權力運行、加強幹部管理、推動廉政建設、促進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加強對涉農惠農專項資金、社會保障資金以及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教育、科技、醫療衛生等專項資金的審計,切實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促進各項惠民政策的落實。積極在計算機審計、績效審計、跟蹤審計方面進行探索和創新,進一步加強聯網審計,提高審計查找案件線索的效率和能力。
服務大局,找准「結合點」。堅持把審計工作融入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主動找准做好審計監督工作和服務縣委、政府中心工作的結合點、著力點,加強審計監督。圍繞穩中求進的總基調,從審計財政財務收支的真實性、合法性、效益性入手,進一步加強對中央關於宏觀調控、結構調整、保障和改善民生、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規范和節約用地等政策措施貫徹落實情況的跟蹤審計,加強對教育、醫療、就業、社會保障等重點民生項目和資金的審計,堅決查處擠占挪用、滯留、亂收費等分割群眾切身利益的行為,進一步突出審計重點,著力監督檢查各項政策措施的執行情況,注重揭露和查處在貫徹各項決策部署過程中失職瀆職、弄虛作假、不作為和亂作為等行為,糾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問題。要通過審計跟蹤政策貫徹落實情況,及時反映政策實施效果和政策目標實現中存在的新情況、新問題,確保國家各項方針政策在基層的貫徹落實。
質量立審,把握「生命線」。堅持把審計質量作為審計工作的生命線,切實把依法審計貫徹到審計工作的全過程。按照「工作有標准,做事有規則,辦事講程序,考核講績效」的規范化管理工作機制,細化工作流程,統一標准程序,嚴格執行審計項目復核、審理制度,細化審理操作規范,建立健全審計項目目標責任制和重大審計質量問題責任追究制,實現審計質量檢查工作制度化和常態化。堅持「全面審計,突出重點」的方針,樹立國家利益與群眾利益高度統一的責任觀,積極推進審計工作重點的轉變,把維護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根本出發點,增強審計工作的針對性、超前性和預見性。圍繞部門依法理財用財及相關職責履行情況,突出對住房、教育、醫療、社保、就業等相關部門決策和審批事項的審計,突出對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牽涉相當數量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決定、重要政策通過審計。要切實把好審計項目計劃關、依法審計關和跟蹤落實關,使審計成為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利器。
注重成效,增強「免疫力」。堅持把轉化審計成果作為懲治腐敗、樹立權威提高整改成效的有力舉措,要充分發揮《審計報告》、《審計要情》的職能作用,及時向縣委、政府上報重要審計項目的進展情況,突出「快審快報、一事一報」特色,著力構建下情上傳的「快速通道」。堅持審計結果公告制度,把審計監督與社會監督結合起來,不斷提高審計工作的開放性和透明度,促進依法行政和政務公開。要走出財務收支的視野,深化審計內容,擴大審計張力,從著眼「屢查屢犯」的個性、微觀性問題轉向關注普遍性、較為宏觀層面的問題,更多地從體制、機制、制度以及管理、決策、效益方面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措施,發揮審計在經濟和社會運行中「免疫功能」和建設性作用。要把整改落實貫穿於年度審計工作全過程,實行強化服務促整改、建立台賬促整改、適時提醒促整改、領導批示促整改工作制度,達到以審計整改促進制度完善和以審計整改促進項目資金規范管理的目的。
建好隊伍,當好「安全員」。堅持把自身建設作為提高履職能力的重要基礎,要進一步創新方式,深挖潛力,強基固本,完善審計職業教育培訓,著重加強審計技術方法、法律法規、政策動態等專業知識學習培訓和實戰鍛煉,著力提高審計幹部的依法審計能力、監督保障能力、宏觀服務能力和促進發展能力,培養「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當好經濟發展的「安全員」。同時,也要堅守廉政防線,一方面嚴格依法履行審計職責,努力做到審計行為合法、內容合法、程序合法、處理合法,既不能濫用職權,也不失職瀆職;另一方面要堅定理想信念,做到愛崗敬業、廉潔奉公,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嚴格執行審計「八不準」紀律,自覺抵制各種腐敗的侵蝕,爭做經濟「衛士」、領導「謀士」和反腐「鬥士」。
6、工會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策略有哪些?
(1)加強認識,為了使領導幹部的任期經濟責任審計評價工作順利開展並取得顯著效果。一方面,我們應加大審計工作宣傳力度使各級領導了解和掌握經濟責任審計的法律法規,以進一步推動社會各界對任期經濟責任審計的認識和支持,認識到任期經濟責任審計中審計評價工作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應在完善審計制度實行審計評價操作規范化上下工夫在組織和制度上保證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落實,促進工會經濟活動規范運作和工會系統的黨風廉政建設。
(2)鑽研適合經經濟責任審計的審計評價技術和方法,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從20世紀三四十年代開始,為了防止企業內部舞弊行為的發生,出現了內部控制理論,它使審計技術有了新的發展。這時的審計人員對業已存在的審計抽查技術作了本質上的改變。即把審計抽查建立在首先對內部控制制度評價的基礎上,而不是簡單的為了減少工作量而進行抽查。這樣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使有更多的時間可以用在擴大審計分析的范圍上,從而能更好的完成審計的目標。任期經濟責任審計評價與傳統的財務審計評價相比較,有著更高的要求。要達到這種要求,就必須有適應其審計環境的審計評價技術和評價方法。而當前的問題恰恰是缺乏適用於任期經濟責任審計評價的技術和方法,尤其是定量方法。這是因為任期經濟責任審計發展的時間還不長,其方法和技術還有待人們去研究。只有適用於任期經濟責任審計評價的評價技術和方法進一步發展了,任期經濟責任審計評價的實踐活動才會進一步發展。
(3)建立工會幹部經濟責任審計檔案。進行工會領導幹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時,針對任期較長的領導幹部,可結合平時的年度考核,班子考核,結合群眾來信,群眾監督。實行審計與考核相結合,事中審計與事後審計相結合的策略,並根據每次審計結果分別建立領導幹部個人任期經濟責任審計檔案。有些地方已經具體採用和實施了這種方法,建為制度,而且收到不錯的效果。
這種做法的優點是:有利於調節審計資源,合理分布審計力量,避免離任審計時的「時間差」問題。由於實施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前,審計組已經掌握了被審計對象的基本情況,增強審計過程的針對性,從而大量縮短審計時間,提高審計評價的效率。建立工會領導幹部任期經濟責任檔案,使得審計人員在進行審計評價時,有更加充分的審計資源。
(4)戰鬥力的保證——強化審計隊伍建設。任期經濟責任審計要求高,責任大,涉及的問題較復雜,風險也較大。要履行好審計的職責,達到審計目的,必須強化審計隊伍建設。審計人員必須堅持依法獨立、客觀公正、廉潔審計,過好人情關,同時必須加強人員培訓,掌握相關專業技術知識。並在此基礎上充實審計力量,為提高任期經濟責任審計評價質量提供組織保證。
7、新常態下的審計工作有哪些創新手段
堅持「三個結合」,即堅持統籌安排審計計劃,規范審計內容及形式,做到任中審計與離任審計相結合、重點部門審計與部門分類管理相結合、經濟責任審計與離任交接審計相結合,確保實現對重點部門、單位及關鍵崗位領導幹部任期內至少審計一次的要求。
重點關注專項資金使用管理、棚戶區拆遷改造、離退休人員補助發放、惠民資金落實等,集中審計力量深查深挖重點事項,以點帶面實現審計目標全覆蓋。
正確處理好審計全覆蓋與重點審計、審計效果三者之間的關系,突出對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等政策措施落實情況,以及公共資金、國有資產、國有資源、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履行情況進行跟蹤審計。
從摸清情況入手,為實現審計全覆蓋提供資料依據;從強化管理入手,為實現審計全覆蓋提供效率支持;從整合資源入手,為實現審計全覆蓋提供人力支持,促進全區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
8、如何開展工會經審工作的思考
工會經審工作是工會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證工會經費合理使用、有效使用的重要手段,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工會組織的不斷壯大,工會經費和資產總量的不斷增大,對工會經費收支和財產管理實行審查監督顯得越來越重要,各級工會經審組織如何圍繞工會工作全局,更好地履行好經審監督職能,是廣大工會經審幹部亟需研究和破解的重要課題。
工會經審工作的開展,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上級工會要求,結合地方工會經審工作自身實際,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工作思路,健全經審工作制度,提高工會經審隊伍素質,加強經審監督、檢查,保證工會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努力開創工會經審工作新局面。
1、加強領導,強化宣傳,提高對經審工作的認識。經審會成員是經職代會、工代會選舉出來的,是職代會賦予的神聖使命,能充分體現職工當家作主的主人翁精神,為廣大職工群眾服務。因此,要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增強工會領導自覺接受監督的意識,工會領導要尊重並支持經審會依法開展各項審查審計監督活動,幫助經審會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經審幹部要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對經費的收支實行全方位、全過程的監督,切實起到把關作用,使有限的經費發揮最大效益。
要繼續重視經審調研和信息報道工作,把調查研究作為一項重要工作擺上日程,圍繞經審工作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通過相互交流、溝通信息,探索新形勢下工會經審工作的規律,不斷總結經驗,找出差距,才能提高工會經費審查開展和管理的水平;通過對經審信息員隊伍建設,對經審工作的經驗總結、信息傳遞、以及反映工會經審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探討解決問題的辦法等,來宣傳工會經審工作,擴大經審工作的影響力。
2、抓好培訓,規范工作,提高經審工作的水平。針對基層工會經審人員隊伍變化頻繁的狀況,可採用集中培訓、以會代訓和開工作交流會等形式,組織學習新時期經審工作的形勢和發展前景、經審工作的職能、作用、權利等內容,重點對基層工會審計方法、操作程序、審計中應注意的問題及如何做好經審工作進行詳細講解,提高經審人員的政策水平、業務水平和依法監督的能力,激發做好經審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加強對經審規范化建設百分考核,市總要求基層工會對照標准進行自查和互查,通過抓好基層工會經審工作規范化建設,進一步加強經審組織建設、健全經審工作制度,完善和細化百分考核內容,使其更貼近基層實際,更具操作性。上級工會適時進行督促檢查量化考核,從而推動經審工作創新與發展,提高經審工作的水平。
3、規范台賬,加強回訪,加大經審工作的成效。工會經審台賬最能反映經審工作情況的記錄,經審工作台賬應做到年初有工作計劃,年中有各項審計工作、經審工作建設的記錄,年末有分析總結。要按照「審結捲成、定期歸檔」的要求,強化檔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編研和統計,建立經審資料信息庫,實行項目檔案責任制,確保經審檔案真實完整,同時,上級工會要定期進行經審台賬記錄、資料歸集工作的檢查和指導。
審計質量是工會經審工作的生命線,審計報告應做到評價恰如其分,實事求是,指出問題客觀准確,建議意見針對性強,便於操作和落實。被審工會要對指出的問題限期整改,對提出的建議意見要制定相應的整改措施書面上報,上級工會經審組織及時檢查落實情況,完善督查回訪制度。在審計回訪中,如發現無正當理由未按規定期限和要求執行審計決定和審計意見,責令其落實整改,對整改不及時、不到位,屢整屢犯的作通報,促進整改措施的落實到位,進一步加強監督力度,提高審計質量和效果。
4、體現作為,提升效能,發揮經審工作「審、幫、促」的作用。要處理好經審工作中審、幫、促之間的關系。審計是手段,幫助是出發點,促進工作是目的。在開展審查監督工作中,充分發揮「審、幫、促」作用,「查處」和「幫促」並重;依法審計並幫助被審工會針對存在的問題找出解決辦法,及時糾正,促進工會經濟活動規范化。各級工會除了做好本級審計、對下一級審計等常規審計外,要擴大對基層工會財務的審計面,檢查基層工會經費收、管、用情況,在檢查的同時,做好指導和服務工作,促進基層工會的建賬、經費到賬和經費管理使用工作。
9、《中國工會審計條例》從何時起施行
《中國工會審計條例》從2011年4月8日起施行。
全總1985年頒布的《工會各級經費審查委員會組織通則》和1990年頒布的《基層工會經費審查委員會工作條例》等已難以適應當前工會經審工作需要。為此,全總決定起草《中國工會審計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並得到了國家審計署的支持。《中國工會審計條例》已正式下發,該條例首次界定了工會審計的定義,明確了「統一領導、分級管理、分級負責、下審一級」的工作體制和「依法審計、服務大局、突出重點、注重實效」的工作方針,標志著工會經審制度體系建設邁出了關鍵性一步。《條例》共八章六十條,針對審計機構和人員、審計職責、審計許可權、審計程序、工作保障、相關責任等方面進行了詳細規定。
一、充分認識《條例》的重大意義
《條例》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和工會審計工作需要,對工會審計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提出了全總對全國工會經費審查工作的總體要求,形成了工會審計的基本理念,制定了工會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規范;強化了工會經費審查委員會的機構設置和人員配備;明確了工會審計的職責范圍和審計程序。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指導性和可操作性,對規范工會審計行為,提高審計質量,防範審計風險,確保工會經費、各專項資金以及工會資產的安全完整和效益具有重要意義。全市各級工會組織要切實把《條例》的學習貫徹作為當前工會經費審查的重要工作來抓。要採取報刊、電視、網路等新聞媒體,舉辦培訓班、專題講座、牆報、宣傳單等形式,廣泛宣傳《條例》,使各級工會和社會各界充分理解、大力支持、積極配合工會經費審查工作,為工會經費審查工作的順利開展創造良好的氛圍。
二、認真領會《條例》的基本精神《條例》
(一)是明確了工會審計的概念,確定了工會審計實行「統一領導、分級管理、分級負責、下審一級」的工作體制和工會審計應遵循「依法審計、服務大局、突出重點、注重實效」的工作方針;
(二)是對工會審計機構的產生和人員配備提出了明確要求;
(三)是規范了工會審計的職責、許可權和程序;
(四)是提出了各級工會應當為審計工作的開展提供必要的工作保障;
(五)是明確了相關責任。《條例》將經費使用效益和資產經營效益列入審計范圍,增加了審計人員的審計許可權和工作保障內容,賦予了經費審查委員會七項許可權,這充分體現了全總全面加強對工會經濟活動的審計監督,促進工會經費審查工作進一步規范化的新要求。
《條例》是全國工會經費審查工作的法律規定,是組織開展經費審查工作制度依據。全市各級工會和工會經審組織(一)是要以《條例》的頒布實施為契機,通過舉辦培訓班、專題講座等形式,組織全體人員認真學習,深刻領會《條例》的主要內容和精神實質,使工會領導幹部了解《條例》,工會經審幹部精通《條例》,廣大工會會員熟知《條例》。(二)是各級工會經審組織要對《條例》的各項條款進行認真研究,准確理解,全面把握《條例》的每一項具體規定和要求,明確《條例》賦予的權力和義務,切實履行好《條例》所賦予的監督職責。(三)是結合工會審計工作實踐狠抓落實,做到把學習貫徹《條例》與進一步做好工會經費審查規范化建設工作結合起來,認真按照《條例》規定的審查審計程序,規范經費審查工作行為,強化依規審計的理念。
三、促進工會經費審查工作規范發展
學習貫徹《條例》,其根本目的在於促進工會經費審查工作全面、規范地開展。它是一項抓基層、打基礎、管長遠的工作,全市各級工會要緊緊抓住學習貫徹《條例》的契機,對照《條例》的相關規定,查找差距,制定措施,不斷推動工會經費審查工作在組織建設、制度建設、審查審計、檔案管理、調研指導、專用經費管理使用等方面的規范化。要把工會經費審查規范化建設逐步向基層延伸,向薄弱環節延伸,按照下管一級的原則,一級抓一級,切實抓出成效,使之走向法制化、規范化、制度化軌道。
四、不斷提高工會經費審查工作質量和水平
要通過學習《條例》,促進工會經費審查工作的整體質量和水平有一個較大的提高。
(一)是要提高創新能力。要認真對照《條例》規定,對原有的工會審計理念、審計手段、審計方式方法等進行修訂調整,努力實現高效、務實、全面的審查審計監督。
(二)是要提高分析問題能力。工會經費審查幹部要通過對帶有普遍性問題的分析、總結和提煉,從中找出帶有規律性的問題以及存在問題的原因,從制度、體制和管理層面提出解決問題的意見和建議。
(三)是要提高審計人員素質。要通過集中培訓、專題講座、優秀審計成果評選、審計技能及專業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不斷提升工會經費審查人員的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
(四)是要提高審計工作質量。要始終把審計質量當做頭等大事、當做審計生命線抓緊抓好。採取切實措施加強審計管理,認真抓好審前調查、審計實施、審計處理和審計回訪等關鍵環節的管理,建立健全科學規范的審計質量控制體系,切實提高審計工作的質量和水平,保障工會經濟活動的規范、安全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