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裏海鮮創業
1、生鮮電商著名的成功案例有哪些?
在國內,至今還沒有生鮮電商成功的案例。雖然阿里和京東先後有對生鮮電商很重視,單依然沒有什麼大的緊張,所以未來還有待觀察。
在國外成功的電商案例有:
FreshDirect(生鮮直達):FreshDirect(生鮮直達)成立於2002年,為紐約市及周邊地區提供生鮮在線訂購服務;
PeaPod:PeaPod成立於1989年,是最早利用電子商務售賣食品雜貨(包括生鮮)的公司之一,總部在美國芝加哥以北不遠的小鎮司考基(Skokie);
RelayFoods:RelayFoods成立於2008年,原名Retail Relay,2010年改為RelayFoods,總部位於美國維吉尼亞州的夏洛特維爾;
Ocado(奧凱多):Ocado(奧凱多)於2002年1月正式商業運營,是一家英國的B2C網站,除了售賣生鮮外,也賣其它食品、玩具和醫葯產品等。
國內沒有生鮮成功的原因:
模式沒法把配送費掙出來;
生鮮是個嚴重非標的行業,品質穩定性很不好,重復消費的體驗差異大,直接降低復購;
生鮮O2O不是剛需,這個服務不具備非它不可的迫切性。
2、門店關張,總經理免職,阿里「親兒子」盒馬鮮生如何成長?
盒馬鮮生CEO侯毅對上海門店「更換胡蘿卜外包裝的日期標簽」做出道歉,表示盒馬上海區總經理負有管理責任,今天就地免職。公司已經開始在所有門店開展自查,進一步完善操作標准。在生活節奏加快的當下,時間成本的上升導致消費者開始進入碎片化購物階段,加上消費服務升級,「新零售」文化應運而生並逐漸發展為風向標。其中,盒馬鮮生作為阿里巴巴的試驗田,代表著阿里對線下超市完全重構的新零售業態,在生鮮新零售區域可謂是「焦點」對象。
據盒馬鮮生CEO侯毅於今年9月17日交出的首份成績單上顯示,盒馬鮮生在過去的32個月積累後,經營時間1.5年以上的成熟店坪效為5萬元,單店日銷超過80萬元,線上客單價75元,線下客單價113元。顯然,這份驚人數據讓人對這一新生的生鮮電商模式折服。可好景不長,11月15日爆出的「標簽門」卻將盒馬鮮生推上了風口浪尖,亦開始讓人重新審視快速成長的盒馬鮮生在業務管理上並未跟上?
現場撕換標簽被立案調查
「涉事工作人員系臨時工,我們已經開除」,相信對於這句話大家都覺得耳熟能詳。沒錯,這就是網路上戲稱的」臨時工頂起半邊天」,但不成想這一句話卻被盒馬鮮生給撞上,這也是繼「地域歧視門」後,又一持續在發酵的「標簽門」。
據《人民日報》報道,11月15日,上海有一市民在盒馬鮮生大寧店挑選蔬菜的時候,發現一名工作人員正在撕換標簽。細看之後其發現,撕下的標簽上顯示舊的日期是9號、10號、11號,與新換上的「11月15日」新標簽日期不符,換句話說就是這一批上架最早6天左右的蘿卜正在被推遲出生日。隨即,該市民向靜安區市場監管局舉報。而接到舉報的靜安區市場監管局對盒馬鮮生「標簽門」事件進行立案調查。據查,本次涉事胡蘿卜共180盒,截至11月14日,已累計銷售107盒,庫存剩餘73盒。執法人員要求當事人下架封存門店所有自製標簽的涉事商品。
而在此期間,據媒體報道稱,接到反饋的門店負責人曾對方先生表示,涉事工作人員是第三方外聘員工,其並沒有意識到日期不同系操作失誤,盒馬願賠付1000元現金,希望方先生能撤銷對此事件的投訴。除此之外,有消息稱該名涉事員工已經被開除。而後,該件事情被爆料後持續在網上持續發酵,消費者紛紛調侃:臨時工是萬年背鍋王。
3、盒馬鮮生的創始人是誰?
盒馬鮮生創始人是侯毅;盒馬鮮生是阿里巴巴對線下超市完全重構的新零售業態。盒馬是超市,是餐飲店,也是菜市場,但這樣的描述似乎又都不準確。消費者可到店購買,也可以在盒馬App下單。而盒馬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快速配送:門店附近3公里范圍內,30分鍾送貨上門。
(3)阿裏海鮮創業擴展資料
盒馬鮮生
盒馬鮮生是阿里巴巴對線下超市完全重構的新零售業態。盒馬是超市,是餐飲店,也是菜市場,但這樣的描述似乎又都不準確。消費者可到店購買,也可以在盒馬App下單。而盒馬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快速配送:門店附近3公里范圍內,30分鍾送貨上門。
盒馬鮮生多開在居民聚集區,下單購物需要下載盒馬App,只支持支付寶付款,不接受現金、銀行卡等任何其他支付方式。
實際上,在強推支付寶支付背後,是盒馬未來將對用戶消費行為大數據挖掘的野心。阿里巴巴為盒馬鮮生的消費者提供會員服務,用戶可以使用淘寶或支付寶賬戶注冊,以便消費者從最近的商店查看和購買商品。盒馬未來可以跟蹤消費者購買行為,藉助大數據做出個性化的建議。
2018年8月11日,北京居然之家家居連鎖集團與盒馬牽手後的首個門店今日正式落地居然之家順義店。
實現盈利
2017年7月,盒馬鮮生創始人兼CEO侯毅在接受新聞采訪時表示,盒馬營業時間超過半年的門店已經基本實現盈利。侯毅原是京東物流負責人。
盒馬首家店上海金橋店目前每天平均營業額可達100萬元左右,已經實現單店盈利。
華泰證券2016年12月的研報顯示,盒馬上海金橋店2016年全年營業額約2.5億元,坪效(編註:每坪的面積可以產出的營業額)約5.6萬元,遠高於同業平均水平(1.5萬元)。
侯毅透露,盒馬實現用戶月購買次數達到4.5次,坪效是傳統超市的3-5倍。
此外,盒馬用戶的黏性和線上轉化率相當驚人。據侯毅透露,線上訂單佔比超過50%,營業半年以上的成熟店鋪更是可以達到70%,而且線上商品轉化率高達35%,遠高於傳統電商。目前,成熟門店如上海金橋店的線上訂單與線下訂單比例約為7:3。
服務對象
侯毅稱,盒馬未來主要將服務三類人群。第一,晚上大部分時間在家的家庭用戶。第二,基於辦公室場景推出針對性便利店或輕餐。第三,周末會去超市帶著孩子出去走走的用戶。
物流體系
與傳統零售最大區別是,盒馬運用大數據、移動互聯、智能物聯網、自動化等技術及先進設備,實現人、貨、場三者之間的最優化匹配,從供應鏈、倉儲到配送,盒馬都有自己的完整物流體系。
不過,這一模式也給盒馬的前期投入帶來巨大成本。公開報道顯示,侯毅曾透露,盒馬鮮生的單店開店成本在幾千萬元不等。
店內掛著金屬鏈條的網格麻繩是盒馬全鏈路數字化系統的一部分。
能做到30分鍾配送速度,在於演算法驅動的核心能力。據店員介紹,店內掛著金屬鏈條的網格麻繩是盒馬全鏈路數字化系統的一部分。
盒馬的供應鏈、銷售、物流履約鏈路是完全數字化的。從商品的到店、上架、揀貨、打包、配送任務等,作業人員都是通過智能設備去識別和作業,簡易高效,而且出錯率極低。整個系統分為前台和後台,用戶下單10分鍾之內分揀打包,20分鍾實現3公里以內的配送,實現店倉一體。
4、盒馬鮮生是否上市了
截止到2021年11月12日,盒馬鮮生已經上市了。
盒馬鮮生是阿里巴巴對線下超市完全重構的新零售業態。盒馬是超市,是餐飲店,也是菜市場,但這樣的描述似乎又都不準確。
消費者可到店購買,也可以在盒馬App下單。而盒馬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快速配送:門店附近3公里范圍內,30分鍾送貨上門。
2017年7月14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和CEO張勇等人在盒馬鮮生品嘗剛剛出爐的海鮮。「盒馬鮮生」在阿里內部低調籌備兩年多,隨著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到店走訪,這個不為人知的阿里「親兒子」被推到了聚光燈下,正式成為阿里「動物園」在天貓、菜鳥、螞蟻金服之後的新成員。
價格優勢:
盒馬在價格上也具有一定優勢。盒馬鮮生超市和線上APP上的價格顯示,上海本地菜中常見的青菜、雞毛菜、生菜、韭菜僅需1.5元/包,空心菜、菜心、紅米莧、香芹、油麥菜、茼蒿菜僅2.5元/包,價格低於傳統菜場10%以上。這些菜品的重量都不低於480克。
沒有中間環節,每天從崇明、奉賢等地的蔬菜基地直采直供,經過全程冷鏈運輸並精細包裝後,直接進入盒馬鮮生超市冷櫃售賣,商品賣不完當晚銷毀。
不收取供應商一分錢的進場費,將全鏈條上節省下來的費用,直接補貼到消費者的身上,確保了盒馬在微利情況下將該模式可持續運作。
5、阿里巴巴的注冊地是在哪裡?
阿里巴巴的注冊地是在開曼群島。
阿里巴巴是由馬雲為首的18羅漢在1999年在浙江杭州成立,總部也是在杭州,這是大家都了解的,但大家不懂的是阿里巴巴在2014年在納斯達克(NASDAQ)上市,在上市前把注冊地改到了開曼群島。
開曼群島:在北美洲那裡,是英國在北美洲西加勒比的一個海外屬地,由三個島嶼組成,一個大開曼,一個小開曼,一個開曼布拉克,在世界上,開曼群島是一個金融中心,深得大公司的喜愛,把它稱作「避稅天堂」,我們國內非常有名氣的三大企業,阿里和百度,騰訊等注冊地都選在了那裡。
雖然阿里巴巴,騰訊等跨國企業的注冊地在開曼群島,但大家也不用擔心它們能躲避國家稅收,因為他們是以集團的形式在運行,在開曼群島可以說是一個外殼公司,但是擁有集團的控股權,集團下的子公司注冊地還是在我們國內的,就拿阿里巴巴來說,它旗下的,淘寶,天貓,餓了么都是在我們國內注冊的,還是要向當地繳稅的。
開曼群島的雖然是英國的所屬地,但它也是一個國家,在1962年成立,官方語言也是英語,國歌是天佑吾主(同英國),人口數量大概在60000人(2016統計),年平均氣溫24-30度,所以還是比較適合旅遊的。
其實開曼群島的資源是比較匱乏的,因為只是由幾個島嶼組成,面積也不是特別大,但是臨海,海鮮類資源比較豐富,盛產鯊魚,龍蝦,海龜,玳瑁,海綿,貝殼等水產品,喜歡吃海鮮的朋友們有口福了。
其實開曼群島最合適的是喜歡潛水的朋友們去,因為開曼群島可以說是四面環海,去那裡度假在別墅里就可以仰望大海,許多別墅底下就是游泳池,喜歡潛水的朋友有福了。
開曼群島的景色非常優美,因為那裡就是靠旅遊和金融帶動當地經濟發展,不像許多國家是靠工業發展起來的,所以當地環境並沒有受到多少污染,如果有剛結婚的夫妻就可以選擇去那裡度假。
6、阿里巴巴創業成長經歷給我們普通人提供了是么樣的益處?
在浮誇的中國互聯網界中、馬雲是一個異數,他似乎是所有網路公司老總的反義詞:他不懂電腦,不懂管理學,他不懂廣告,不許公司做廣告,他不僅不會高薪聘人,對進來的人還減工資,他說:「網路公司沒好日子了,中國新經濟就有希望了,現在熱鬧的是造工具的人。」他認為自己很傻,「像阿甘一樣簡單」。然而正是對這個公司,軟銀的孫正義,在6分鍾內,決定投資上億元。被國際媒體稱為繼雅虎、亞馬遜、易貝之後的第四種互聯網模式。因為所有的中國網路公司都是美國某一個模式的翻版,只有它是例外。馬雲給中國互聯網公司.吹來一股返璞歸真的清新之風。
一個頭腦簡單的孩子
馬雲從小就是一個傻孩子。小時候愛打架,打了無數次的架「沒有一次為自己,全是為了朋友」。「義氣,最講義氣」。打得縫過13針,挨過處分。被迫轉學杭州八中。由於家庭出身不好,家庭壓力大,父親脾氣火爆。馬雲在父親拳腳下長大,呆不住家卻特別愛交朋友。
他說:「我大愚若智,其實很笨,腦子這么小,只能一個一個想問題,你連提三個問題,我就消化不了。」從小,馬雲功課就不好,數學考過1分。只有英語特別好,原因竟然是:「爸爸罵我,我就用英語還口,他聽不懂,挺過癮,就學上了,越學越帶勁。」從13歲起,馬雲就騎著自行車帶著老外滿杭州跑。
從小到大,馬雲不僅沒有上過一流的大學,而且連小學、中學都是三四流的。初中考高中考了兩次。數學31分。高考數學21分。高考失敗,弱小的馬雲做起踩三輪車的工作。
直到有一天在金華火車站撿到—本書,路遙的《人生》,這本書改變了這個傻孩子:「我要上大學。」
1984年馬雲幾番辛苦考入杭州師范大學外語系——是專科分數,離本科差5分,但本科沒招滿人,馬雲幸運地上了本科。
到了大學,因為他的英語太好了,總是班上前五名,顯得沒什麼事可做,馬雲就做學生會主席,廣交朋友。
大學畢業後,馬雲在杭州電子工業學院教英語。1991年、馬雲和朋友成立海博翻譯社(HOPE,希望的中文譯音)。結果第一個月收入是700元,房租是2000元。
大家動搖的時候,馬雲一個人背著個大麻袋去義烏,賣小禮品,賣鮮花,賣書,賣衣服,賣手電筒簡。「喏,看見那個大陶狗嗎?當年我就賣過它。」筆者采訪馬雲時,他指了指吧台上的小玩意兒這么說。
兩年馬雲就干成了這件傻事,不僅養活了翻譯社,組織了杭州第一個英語角,而且他是全院課程最多的老師。如今,海博是杭州最大的翻譯社。「我當時認為一定會有需求,應該能成功。」
1995年馬雲30歲,他已經是抗州十大傑出青年教師,校長許諾他外辦主任的位置。奇怪的馬雲腦子里想的卻是「我一輩子就教給學生書面的東西嗎」?立馬不幹。
初次互聯網創業
1995年4月、馬雲成立中國黃頁互聯網公司,7月份上海才正式開通互聯網。黃頁成為中國最早的互聯網公司之一,這個公司專門給企業做主頁,一張主頁2000字,一張彩照,中英文對照,2萬元人民幣,馬雲在第三年就賺了500萬元利潤。1997年在經貿部的邀請下,馬雲帶著自己的創業班子北上建立國家經貿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的MOFTEC網站。馬雲稱:「在這之前,我只是杭州的小商人。為國家工作,我知道了國家未來的發展方向,學會了從宏觀上思考問題,我不再是井底之蛙。」在北京馬雲還參與了網上市場CHINAMA—RKET的開發。1998年底,馬雲決定離開經貿部,因為一個巨大的夢想誕生了。
1999年2月、無業遊民馬雲被邀請參加在新加坡舉行的亞洲電子商務大會。參加大會的人80%是歐美人,談的也是歐美式的電子商務。馬雲忍不住站了起來,講了一個小時:「亞洲電子商務步入了一個誤區。亞洲是亞洲,美國是美國,現在的電子商務全是美國模式,亞洲應該有自己獨特的模式。」
那是什麼模式?馬雲沒有說、因為這是他要做的事。和所有的互聯網精英不一樣,馬雲從小就沒有生活在頂尖的那部分人當中,他活在平常的普通人當中,所以他決定和目前所有的電子商務不同,他不做那15%大企業的生意,只做85%中小企業的生意。用馬雲的話說:「只抓蝦米」。很簡單,大企業有自己的專門信息渠道,有巨額廣告費,小企業什麼都沒有,他們才是最需要互聯網的人。
「如果把企業也分成富人窮人,那麼互聯網就是窮人的世界。因為在互聯網上大企業與小企收發布多少PAGE是一個價錢。」馬雲說,「而我就是要領導窮人,起來鬧革命。」馬雲生長在私營中小企業發達的浙江,從最底層的市場滾打過來,深知中小企業的困境,被壓榨,被控制。「例如市場上一支鋼筆訂購價是15美元,沃爾瑪開出8美元,但是是1000萬美元的訂單,供應商不得不做,但如果第二年沃爾瑪取消訂單,這個供應商就完了。而通過互聯網,這個小供應商就可以在全球范圍內尋找客戶。」
夢想與追求
馬雲要做的事就是提供這樣的世界,將全球的中小企業的進出口信息匯集起來。「小小企業好比沙灘上一顆顆石子,但通過互聯網可以把一顆顆石子全粘起來,用泥凝土粘起來的石子們威力無窮。可以向大石頭抗衡。而互聯網經濟的特色正是以小搏大、以快打慢。」
「我要做數不清的中小企業的解救者。」馬雲更現實的考慮是、「亞洲是出口導向型經濟,是全球最大的出口供應基地,中小型供應商密集、眾多的小出口商由於渠道不暢,被大貿易公司控制,而只要這些小公司上了阿里巴巴的網就可以被帶到美洲、歐洲。」
「在現在的經濟世界,大企業是鯨龜,大企業靠吃蝦米為生。而小蝦米又以吃大鯨魚的剩餐為生,互相依賴。而互聯網的世界則是個性化獨立的世界,小企業通過互聯網組成獨立的世界,產品更加豐富多彩,這才足互聯網真正革命性所在。」
要做到這個目標,馬雲心目中的阿里巴巴網站必須足全球性的,否則阿里巴巴只做國內就變成沒有買家的賣家。而且阿里巴巴必須迅速覆蓋全球,否則失去第一就失去意義。阿里巴巴只有做成中因人的全球性網站。馬雲沒有退路。
馬雲認為目前所有的電子商務是大企業的電於商務,而亞洲獨特的電—戶商務不是BTOB(BUSINESST0BUSINESS)而應是商人對商人(BUSINESSMANTOBUSINESSMAN)。這是亞洲人獨創的模式。在阿里巴巴就是為中小企業免費登信息,「以後也將永遠免費」。馬雲彷彿又回到小時候的義氣狀態。
「你這不是商人的做法。」
「是的,我不是商人,我是企業家。」馬雲說。
馬雲被自己的夢想所激動,1999年3月10日,阿里巴巴公司在馬雲家中創業。《亞洲華爾街日報》總編曾在當時去過阿里巴巴、「沒日沒夜地工作,尾子的地上有一個睡袋,誰累了就鑽進去睡一會兒。」他笑稱「阿里巴巴是中國電子商務的阿里媽媽」。
選擇杭州的理由非常簡單、由於遠離北京、深圳這些IT中心、人力資源相對便宜。創辦初期、一位香港IT高手TONNY、想加盟阿里巴巴、馬雲說:「每月500元。」TONNY說:「這個錢我連給加拿大女朋友打電話都不夠。」
馬雲掉頭走了。TONNY在和阿里巴巴幾個同行聊了聊後說:「我還是在這兒干吧。」有趣的是現任的COO蔡崇信是瑞典AB公司的副總裁、耶魯大學經濟與法學博士。在一次業務訪問後決定加阿里巴巴,AB公司因此決定投資阿里巴巴。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倒也不亦樂乎。
在拒絕38家風險投資後。馬雲接受高盛為首的投資集團500萬美元的投資。
一個相助的高人
1999年10月的一天,馬雲被安排與雅虎最大的股東、被稱為網路風向標的軟銀老總孫正義見面。出於剛融完資,馬雲沒有再融資的計劃。
一推門進去。馬雲原以為是一對一的見面,結果一大屋子人,包括摩根士坦利的人。原定1個小時的講述,馬雲剛講了6分鍾自己公司的目標。孫正義就從辦公室那一頭走過來「我決定投資你的公司。」
馬雲說:「孫正義是個大智若愚的人,他神色木訥,說的英語很古怪,幾乎沒有一句多餘的話。彷彿武俠中的人物。在這6分鍾內我們都明白對方是什麼樣的人,一,都是迅速決斷的人;二,都是想做大事的人;三,都是能做到自己想法的人。」
孫正義的經歷非常曲折,小時候曾四處從垃圾箱中尋找垃圾養豬為生,父親卻從小鼓勵他「你是個天才」。孫正義從社會最底層滾爬出來,從小有許多狂想卻能一一實現。他說過:「一個夢想,和毫無根據的自信。一切都是從這兒開始的。」
12月8日,馬雲又坐到孫正義的對面,這次雙方都不帶律師,都是單刀赴會。整個過程不到3分鍾。馬雲獲得孫正義3500萬美元的投資。
馬雲後來知道,軟銀每年接受700家公司的投資申請,只對其中70家公司投資,而孫正義只對其中一家親自談判。
幾天之後,簽約之前。令人吃驚的是——馬雲反悔了。更令人吃驚的是馬雲不是嫌錢少而是嫌錢太多。這是讓人們大呼傻瓜的事:同樣的投資比例,馬雲不要3500萬美金只要2000萬美金。「錢太多了,我不要。」
馬雲認為:「只需要足夠的錢,太多的錢是壞事。」孫正義的助手立刻跳了起來,這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孫正義的錢竟然嫌多,「這是不可能談下去的!」談判陷入僵局,然而馬雲仍然堅持自己的主張——「只要2000萬」。
在暴跳如雷的孫正義助手面前,馬雲給孫正義發了一個電子郵件,他說:「……希望與孫正義先生手牽手同闖盪互聯網……如果沒有緣分作,那麼還會是很好的朋友。」5分鍾後,孫正義回復:「謝謝您給了我一個商業機會。我們一定會把阿里巴巴名揚世界,變成雅虎一樣的網站。」
為什麼到手的錢不要?馬雲說:「是的,我在賭博,但我只賭自己有把握的事。盡管我以前控制的團隊不超過60人,掌握的錢最多200萬美金,但2000萬美金我管得了,過多的錢就失去了價值,對企業是不利的,所以我不得不反悔。」
所有傑出的企業家都足可以不眨眼地做出十幾億元的投資決定,同時又會節省每一分他認為應該節省的錢。正是對錢的價值的尊重,才會使他讓投資實現最大的價值。
阿里巴巴之道
阿里巴巴盡管有上千萬的資金,但從不做大的廣告推廣(據了解,初期阿里巴巴在《中國經營報》和《國際商報》做過20萬元廣告,此後沒有做過,最近可能會有調整),也從本開國內的新聞發布會。馬雲認為「廣告如果是錢能做到的事,錢能做到的事還要做企業的人干嗎?」阿里巴巴只靠口碑傳播不做廣告,「做得好讓客戶去說,而不是自己去說。」(目前阿里巴巴會員已達到20萬並以每天2000個的速度增加)阿里巴巴每一頁列印紙都是正反兩面用的。
阿里巴巴對員工薪酬從不按市場價格定價。幾乎所有進來的員工與管理者都比原公司收入減少一大半,從8000元、9000元降到3000元是常事,跳到阿里巴巴的雅虎搜索引擎發明人吳炯到了阿里巴巴不僅工資降了一半。還失去了每年7位數的雅虎股權收入。為什麼這么做?一,因為資金來自風險投資,必須節約。二,阿里巴巴不希望用唾手可得的利益吸引人才,而是用自己的企業文化。馬雲自稱:「從不主動挖別的網路公司牆角。」
阿里巴巴不僅從未用高薪吸引人,而且馬雲還對員工說股權那是騙人的,公司失敗一分錢不值,而公司成功全在你們手上。
馬雲的錢全投在客戶、人才、員工身上。巨額資金用於客戶服務,往往一項就達500萬元,還有員工培訓,員工好了,客戶才能好。馬雲一有錢就會去找人。雖然拿不出高薪,但馬雲用的是前程和熱情。馬雲認為優秀的人才才能吸引來優秀的人,這種速度才是要比拼的。直到今年4月底,阿里巴巴才花完第一輪投資,第二輪投資仍然一分錢沒動。「我已經竭盡全力去花錢了,」馬雲說,「從小窮慣了,也就習慣把錢花在刀刃上。」和許多入認為互聯網是泡沫相反,馬雲認為互聯網是一場長跑,美國在第一輪100米領先,並不意味著勝利,亞洲機會在後面。既然是長跑,必須屏住每一口氣,節省每一筆錢。阿里巴巴要做50年的打算。必須同時有兔子般的速度和烏龜般的耐心。
與此同時,馬雲又是超越於金錢之上的。一個青年員工稱:「馬雲和所有的人都沒有距離,這是讓人最吃驚的,馬雲和所有的人都是零距離。」馬雲每次告別時會堅持和每一個員工一一道別。每一個新來的員工,他都會主動談心。
「阿里巴巴是個不穿衣服的公司,沒有別的公司一層層的框架外套,剝開一層還有一層,我們這兒一眼看到底。」一位部門經理稱。馬雲不僅會告訴你小時候數學補考過幾次,也告訴員工:「把復雜的事情簡單化,要用胸懷去對付。男人需要胸懷,女人也需要胸懷,男人的胸懷是氣出來的,是冤枉出來的。」
7、阿里巴巴的創業歷程
阿里巴巴的創業歷程
一、1999年3月10日由中國互聯商網業先驅成立,以杭州為研究發展基地,9月10日在香港設立國際總部。
二、2000年9月9日,在杭州成立阿里巴巴中國總部。
三、1999-2000年,阿里巴巴從軟銀,高盛,美國富達投資等機構融資2500萬美金。
四、2002年,阿里巴巴B2B公司開始盈利。
五、2003年,在馬雲位於杭州的公寓中,個人電子商務網站淘寶成立。發布在線支付系統—支付寶。
六、2005年,阿里巴巴集團與雅虎美國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系。同時,執掌雅虎中國。
七、2006年,阿里巴巴集團戰略投資口碑網。
八、2007年,一月:以互聯網為平台的商務管理軟體公司阿里軟體成立。 十一月:阿里巴巴網路有限公司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網路廣告平台阿里媽媽。
九、2008年,六月:口碑網與中國雅虎合並,成立雅虎口碑。九月:阿里巴巴集團研發院成立。
十、2009年,七月:阿里軟體與阿里巴巴集團研發院合並 。八月:阿里軟體的業務管理軟體分部注入阿里巴巴B2B公司 。作為「大淘寶」戰略的一部分,口碑網注入淘寶,使淘寶成為一站式電子商務服務提供商,為更多的電子商務用戶提供服務。九月:成立阿里雲計算。
十一、2010年,五月:阿里巴巴集團宣布,從2010年起將年度收入的0.3%撥作環保基金,以促進全社會對環境問題的認識。十一月:淘寶商城啟動獨立域名。
十二、2011年,六月:阿里巴巴集團將淘寶網分拆為三個獨立的公司:淘寶網、淘寶商城和一淘,以更精準和有效的服務客戶。
十三、2012年,一月:淘寶商城宣布更改中文名為天貓,加強其平台的定位 。六月:阿里巴巴網路有限公司正式從香港聯交所退市 。七月:阿里巴巴集團宣布將現有子公司的業務升級為阿里國際業務、阿里小企業業務、淘寶網、天貓、聚劃算、一淘和阿里雲七個事業群。
(7)阿裏海鮮創業擴展資料
電商巨頭阿里巴巴集團在美國首次公開募股(IPO)舉行的首場路演以火爆開場。這與15年前阿里巴巴在資本市場遭到的冷遇形成強烈反差。
據報道,按照公開定價區間,此次融資額最高可達240多億美元,有望成為美股有史以來最大的IPO。從無人問津到門庭若市,阿里巴巴集團演繹了一段商業傳奇。
作為一家創始於「中國創意」、根植於「中國需求」、仰仗「國際融資」的企業,它今日的成功體現了創新、技術和資本的完美結合,而根植於中國這片廣闊的市場以及搭上中國改革的快車更是這家企業實現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
創新,在當今許多人看來就是科技上的硬突破,然而又有多少企業,死抱著硬創新中上萬的專利走向沒落?柯達、諾基亞、摩托羅拉……名單還在不斷拉長。
其實,阿里巴巴不少小玩鬧似的創新,核心技術都是現成的,並非大突破。只要開發者根據用戶心理需求,加以創新利用,就會變得競爭力十足。這樣的創新,何樂而不為?正如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雲所說:「活出來的才是好技術。創造社會價值,讓無數人受益才是好技術。」
互聯網技術為阿里巴巴這樣的新興企業騰飛插上了翅膀。阿里巴巴興業之初的上世紀九十年代末,互聯網技術及其商業應用在中國尚處於起步階段。線上經營的特點使阿里巴巴得以超越實體店的種種局限,輕裝上陣,集中力量做強技術與渠道。
於是,同一時期中國商界上演了戲劇性一幕:當家樂福、沃爾瑪等國際零售巨頭憑借強大的資本實力和公關能力鯨吞蠶食大型零售賣場之際,阿里巴巴等電商卻在潤物細無聲地締造和經營一個由萬千小微構成的線上商業帝國。
馬雲及其企業對互聯網技術有著深刻的理解。在他看來,互聯網不僅僅是一種技術,一種產業,更是一種思想,一種價值觀。
它比以往更為開放,更懂得分享,更懂得承擔責任,更是透明。所以它是一種價值,是一種文化。他堅信這種先進的價值體系、先進的文化、先進的產業技術,一定會引領未來。
阿里巴巴今日的成功歸於中國創業者開拓進取的創新實踐,歸於國際投資者的精明與遠見。但更重要的是,它藉助於市場力量、中國需求和創新精神的巨大能量,與中國市場經濟繁榮、中國需求不斷擴大、營商環境優化的機緣與必然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當前,中國決策層正大力推進簡政放權改革,先照後證試點,取消或下放行政審批事項,減輕企業稅費負擔,減少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等改革措施。其目的,就是為了讓中國經濟容納、滋養更多像阿里巴巴一樣的創新型企業,破除一切不必要的體制束縛,鼓勵技術創新、組織創新、管理創新。
正是看好中國廣闊的市場前景,馬雲決定把企業重心仍然放在中國。馬雲和其他高管在回答有關國際業務擴張的問題時表示,比起海外市場,阿里巴巴仍主要專注於中國業務,中國的網路用戶僅占人口的一半,且僅有一半用戶進行網購,市場潛力巨大。
阿里巴巴的成功,對中國成千上萬的中小創新型企業既是激勵,也是夢想。中國政府通過簡政放權,對小微企業、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提供政策和資金上的傾斜,為這些企業和產業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洶涌而至的改革大潮撲面而來,類似馬雲和阿里巴巴成功的故事仍將在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