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研究創新
1、怎樣培養小學生的研究創新能力
1、不輕易否定和打擊孩子的想法。
在小學生的世界中,童言無忌,一切都是有可能的。
舉個例子來說,有位媽媽每次喝葯的時候都喊苦,孩子看到後心疼媽媽,就跟媽媽說,媽媽你頭抬起來,讓葯直接到嗓子眼,不經過舌頭就不哭了。結果媽媽說:「小孩子懂什麼。」
這樣一來,孩子想的點子就被大人無情的扼殺了,也否定了孩子的創造性思維。倘若媽媽能夠試一次,然後肯定自己的孩子,那麼孩子的成功,也會讓他把創新思維延伸到生活中的各個角落。
2、為孩子營造激發創新力的氛圍。
除了平時對孩子創新想法的鼓勵,父母可以嘗試多帶著孩子到沒去過的地方游覽、參觀、體驗。在實踐中感受刺激,體驗中嘗試創新。只要孩子覺得與眾不同,就可以加以引導和鼓勵。
3、讓孩子掌握創新的方法。
其實,創新也是有跡可循的。悶在屋子裡干想,也沒有什麼好創新的。一些簡單的方法也可以延伸出許多新奇的想法。
4、溫故知新,學思結合。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是知識的積累,是創新的基礎。博學才能全面了解和掌握,才能找到創新點,多思考,才能發現可以創新的位置。在生活中,家長要引導孩子先多了解知識,再去思考創作。
5、舉一反三,由此及彼。
創新是對之前所領會的知識的超越,不停留在溫故知新的層面,還可以更廣闊的延伸,特別是數學方面的內容,很容易由一條脈絡延伸出一整個系列,從不同角度出發,可以看到多種方法和思維方式,提高創新點。
6、進行聯想訓練。
想像力是創新的搖籃。在看到的事物上,要孩子多留意,利用身邊的人和事進行聯想。比如由黑板想到老師和粉筆,由花朵聯想到蜜蜂和春天……比如數學題可以逆向思維等等……經常受到聯想練習的孩子,其思維能力變得開闊,創新的火花也會不斷涌現的。
2、如何把研究型PPT轉為創新型PPT
首先要將內容從研究改為從創新切入。
研究型的內容和創新型的內容還是有很大差別的,不是一個方面,所以要改動還是比較麻煩的,建議先立好自己的切入點。
3、如何進行研究方法創新
D
4、如何進行高水平的科研創新
何謂創新?從字面上看,「新」就是新東西、新事物,「創」就是造,即把這個新東西、新事物創造出來。然而,「新」這個字很有講究,意義大不相同:一個學生在學校運動會上創造了一項新紀錄,這是一個「新」;另一個人在奧運會
上創造了一項新紀錄,這也是一個「新」,但這兩個「新」完全不能相提並論。所以,「新」有大小、高低之分,本文討論的創新,是指大的、高水平的創新。
科研選題的三個原則
第一,意義要重大。
一般來說,有重大發明創造的人多半胸懷大志,立志成就大事業,這就決定了選題的一個最重要原則――力求研究重大問題。這個問題是科技領域的大事,如果成功,將對科技發展做出大貢獻。有些人沒有這種想法,只希望有點經費,能做點研究,發表一些文章,有個職稱,也就滿足了。所以,創新的一個重要前提是心裡想著要做大事。但是,光有這點還不夠,還得能分清什麼是大事,是重大問題。
第二,研究的人比較少,競爭較為緩和。
有一些重大問題是人們很容易看到的,例如科技界普遍關注的一些大問題和難題。是否該選這樣的問題來做呢?應當說,如果條件允許,要敢於選這樣的問題。如果你在科學院、在重點大學、在重點實驗室,就要有這樣的勇氣。但就多數人而言,這樣的問題可能可望而不可及,硬往裡鑽是不明智的;特別是在起步階段,條件有限,這就應避開那些競爭過於激烈的問題,選那些研究的人比較少、競爭較為緩和的領域。科學研究是一門高超的藝術,太熱的地方擠不進去,太冷的地方不受重視。如何將一個冷門通過自己的努力轉化為一個熱門,這顯然需要技巧。
第三,技術手段於自己可行。
許多重大熱門課題常常要求大量人力、物力和很高的技術條件,多數人只能望而卻步。所以,選題時必須充分考慮自身條件,一定是自己的技術手段可以達到的。有一點要提出來討論:離開了現代化的高新技術條件,是否就一定做不成大事?筆者認為並非如此。不要總想著自己條件差,成不了什麼氣候,應相信,智慧和勤奮能彌補條件的不足。只要用心,找准一個好位置,就一定可以打開成功之門。
科研創新的三個途徑
筆者在教學和科研實踐中注意到,科研創新不外乎三個途徑:材料新、方法新、思路新。
第一,材料新。
使用新材料必有新發現。在遺傳學發展史上,Mendel用豌豆作材料研究遺傳開創了遺傳學,而Morgan則改用果蠅。從豌豆到果蠅,跨度非同尋常,這個新材料用的巧,讓M
organ 開創了細胞遺傳學,將遺傳學推向一個高峰。而後, Beadle
改用紅色麵包霉研究遺傳,開創了生化遺傳學。後來的人進一步改用細菌和病毒研究遺傳,一次又一次將遺傳學刷新。所以,使用新材料是一種既簡單又有效的創新方法。但因為是新材料,別人未曾研究過,自然有一定的不確定性,這就對研究者的智慧提出了考驗。
第二,方法新。
新方法有兩種:一種是自己設計和創造。使用新材料時,原有的方法可能不適用,研究者就需要先有一次方法的創新,上面遺傳學研究中的新材料都伴隨著新的研究方法。第二種是移植和借用。在遺傳學的早期,人們採用雜交的方法;後來,將細胞學引入,帶來遺傳學的第一次革命;進一步引入化學方法,將遺傳學向分子水平提升……在各個學科的發展中,每一次重大的突破都與新方法相伴。然而,新方法並非無中生有和從天而降,都是在原有基礎上革新改制而成,因此,研究者要學習和了解多種多樣的方法,然後根據自己的需要有選擇地加以改造。
第三,思路新。
創新能力的教育培養
創新能力的教育培養主要是大學的任務,因為大學培養的是人才,即創新能力較強的人。筆者認為,從培養創新能力出發,大學需要做很多事情,其中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最為重要。
在教學內容方面,中國的大學重視基本概念和內容深度,這不錯,但還應該充分突出「新」,即盡可能介紹新進展和新成果,以激發學生的求新意識和創新慾望。不新就會讓學生守舊,這就要求教師不能依賴教材,而是不斷到文獻中去尋找新材料。在突出新的同時,還要兼顧「廣」,即從學科出發,力求結構的完整性,各個層面都不能缺。現在有一種偏向:重現代,輕傳統,以高深為榮,將基礎扔掉,這是很有害的。
在教學方法方面,應改陳述為分析。筆者曾提出「分析式教學法」這一設想,以取代傳統的「啟發式」。啟發是一種淺層的分析,適用於中小學;分析則是一種深層的啟發,應為大學所用。採用分析式教學,重在交待來龍去脈,以形成一條思想路線,使學生在學到知識的同時,學到科學的思維方式。
突出創新能力的高等教育,在課程設置、教學管理、學生考核等各個環節都需要相應的革新,以達到對學生實施全方位培養的目的。目前,各個大學競爭激烈,特別注重教師的研究創新,而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並未給予特別關注,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總之,創新是科學研究方法論的核心,還需要更為廣泛和深入的探討。
(作者單位: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中國科學基金》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