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藝創新
1、注重創意創新 追求做強做大
楊春廣
巴林石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確立了文化產業定位。堅持用精明的文化人才來策劃巴林石產業;堅持用精心的文化行為來開拓巴林石市場;堅持用精湛的文化藝術來打造巴林石品牌;堅持用精彩的文化宣傳來弘揚巴林石名氣。用這「四個堅持」的文化活力,注重創意創新,追求做強做大,推進了持續發展。
1.產業發展現狀
巴林石從建礦開采迄今,已經走過了35年的歷程。伴隨著改革開放,與時俱進,產業發展由小到大,由弱變強,成為地方的支柱性文化產業之一,目前的主要發展成果體現在四個方面比較優勢上。
2012年中國珠寶玉石首飾年鑒
一是團隊優勢。巴林石集團公司是由原先的國營企業改革轉為股份制企業,由礦業公司、銷售公司、天寶公司、小額貸款公司等組成的統一領導、分工負責、和諧合作的企業團隊。全公司產、供、銷一條龍,年創產值2億多元,年實現稅收4000多萬元,是為地方財政貢獻率較大的文化企業。以巴林石經營輻射勾連,形成了市場格局,分布於赤峰市、內蒙古自治區、浙江、福建、遼寧、山東、北京、上海、深圳、台灣等各地的巴林石經營商戶和市場網點3000餘家,專營巴林石的從業者10000多人,年創產值20多億元。巴林石協會以巴林石集團公司為依託,是團結、引領巴林石經營者、愛好者、收藏家、藝術家等眾多人士,弘揚巴林石文化的社會團體,已發展副會長單位15個,會員1000多人。公司加協會的團隊,在全國寶玉石行業中,比起那些個體分散的類型,顯現出更有號召力和協調力的優越性。組織參加國際國內的寶玉石大展、大賽、文化產業博覽會等,巴林石團隊一呼百應,成為全國寶玉石文化的生力軍。
二是品牌優勢。巴林石獲得了「中國四大名石、中國候選國石、中國馳名商標、巴林石國家礦山公園、中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特色產業基地」等一系列的榮譽。僅就近三年統計,巴林石印章和巴林石雕件,參加國際國內大展大賽獲得金銀銅獎的作品有2000多件組,榮譽獎項烘託了文化品牌。巴林石集團公司堅持不懈地用文化創意、文化宣傳、文化打造來擴大品牌效應。建起了巴林石博物館和巴林石文化產業園,成為地方的標志性品牌建築;一年一度的巴林石文化節已經連續舉辦到第十三屆,成為地方的品牌性文化節慶活動;創辦的《巴林石》會刊已經發行到86期;編印的巴林石論文集、典藏集、鑒賞集等大型圖書40多集,發行10萬多冊;由中央及省市電視台拍攝的巴林石專題系列節目已達30集。通過參展、建館、創刊、辦節等多方面文化打造,為巴林石文化品牌擴大了名氣。品牌知名度的不斷攀升,引起了巴林石的價值翻了成百上千倍。
三是資源優勢。經國家地質部門勘探儲量,巴林石的自然資源得天獨厚。巴林右旗黨委和政府賦予巴林石集團公司獨家壟斷性的礦山管理權和礦石開采權,按限量開采每年產出200噸礦石計算,至少還能開采50年以上。巴林石五大類別(雞血石、福黃石、凍石、彩石、圖案石)百餘個品種,色彩豐富,軟硬適度,作為獨特優質的印章用石、雕件用石,具有異常珍貴的藝術價值、收藏價值和數倍翻番的增值升值潛力,這為巴林石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長續久用的資源保障,資源是巴林石文化產業做大做強的重要依託。
四是審美需求優勢。巴林石具有獨特的天然美、藝術美、印章美、雕件美。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程度和人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審美需求不斷增長,需求是發展的原動力。人們對巴林石的需求除了使用價值外,更加看重的是它的文化藝術、審美價值、品牌名氣以及它們所標志的擁有者的社會地位。融入文化創意的巴林石系列產品能夠給人以美的享受,同時帶來文化的熏陶,使人身心愉悅,豐富的藝術內涵和不菲的經濟價值能夠帶給擁有者不一般的藝術品位和身份地位。巴林石能夠在相當程度上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精神、審美需求,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和發展前景。
2.未來發展對策
巴林石文化產業雖然已經奠定了堅實基礎,但繼往開來的持續發展依然任重道遠。在今後想發展、謀發展、務發展、推動持續發展的進程中,我們要在五個方面注重創意創新,追求做強做大。
第一,堅持文化興企戰略。多年的實踐證明,巴林石的經濟是文化經濟,巴林石的市場是文化市場,巴林石的效益是文化效益,巴林石的價值是文化價值,文化興則企業興。總結文化經驗,把握文化規律,今後將繼續完善、加強、堅持推行正確的文化打造戰略、文化宣傳戰略、文化市場戰略、文化人才戰略。巴林石全行業要把提高個人自身的文化素質和單位整體的文化素質,當做一項長久大計,予以高度重視,切實抓緊抓實抓好。要採取多種方式,堅持不懈地加強企業文化教育,使全行業形成人人學習文化、個個鑽研藝術的良好風氣,從而為提升巴林石的文化品位,弘揚巴林石的文化名氣,樹立巴林石的文化品牌,創造巴林石的文化價值,人人努力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第二,搞好文化創意。文化創意產業是科學、資本、經濟、文化、藝術的融合體,促成了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的重組與合作。創意者的文化價值觀、生活方式、思想理念、情感訴求、社會閱歷等諸多因素決定著創意產品水平的高低,其能否贏得市場,最根本的問題在於產品是否具有藝術感染力、情感親和力、精神震撼力。只有賦予文化產品這幾種力量,才會得到國內外消費者的認可。巴林石文化創意產品要提供給人們的不僅僅是一件簡單的藝術作品,必須是一種文化、一種品位、一個高階層的象徵,傳遞的是一種儒雅與高貴。我們要在文化界、書法界、繪畫界、篆刻界、雕刻界選擇具有一定名氣和創作潛質的專家和藝術家,組成文化創意智囊團,通過集群整合文化創意,為巴林石文化產業又好又快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第三,堅持文化創新。創意與創新是互為包容、密不可分的一種理念,都以創造為目的。創意,強調的是創造的設計,創新,強調的是創造的成果,創意與創新都以發展為取向,創意是發展的智慧,創新是發展的生命。巴林石行業的文化創新主要有三個環節:
2012年中國珠寶玉石首飾年鑒
一是制度文化創新,激活管理機制。現代企業管理歸根結蒂可以說就是制度文化建設。從管理機制上,要認真學習和運用現代企業管理的嶄新理念,致力追求管理水平的逐步升級,加快實現三個轉化:
(1)由粗放管理轉向科學管理,使巴林石從產、供、銷到收、藏、展及藝術創作,形成規范化、體系化的機制。
(2)由資源管理轉向市場管理。即注重資源的珍惜保護、合理採掘和有效作用,更注重市場開發、市場整頓和市場調節。
2012年中國珠寶玉石首飾年鑒
(3)由資本管理轉向「人本」管理。樹立「以人為本」的人才觀念和人氣觀念,注重文化、藝術、營銷、策劃、宣傳等方面的人才培養、發現、籠絡和集結,充分利用人才名氣為巴林石營造人氣興旺的社會氛圍。
二是藝術文化創新,激活生產機制。要真正提高巴林石產業的經濟效益,實現價值增值,就必須在藝術創新上多下功夫。①掌握價值規律進行產品創新。「物以稀為貴,石以奇為寶」,這是一條永恆的價值規律。運用這條規律,將日漸稀少的雞血石、福黃石、瓷白石,優質凍石、彩石等極品、珍品,作為獨特產品,持續強化藝術打造和文化宣傳,吸引高端客戶購買、收藏巴林石。②運用藝術規律進行產品創新。普通的石料經過藝術創作,每件產品的價值會成倍提升。要大力支持與鼓勵雕藝創作,注重把中低檔巴林石原料充分利用起來,推出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藝術精品;注重加強引導大眾文化消費,建立起巴林石行業獨樹一幟的藝術生產體系、文化市場體系和文化產業品牌體系。
三是文化宣傳創新,營造社會氛圍。巴林石的品牌,巴林石的知識,巴林石的價值,巴林石的名氣,都特別需要文化宣傳來擴大社會效應。要繼續加強與中央、省市、自治區以及赤峰市新聞媒體的溝通合作,通過專題片、專題版面、專題文章等多種方式,大造社會宣傳輿論。同時,繼續辦好《巴林石》會刊,提高質量,擴大影響。繼續編輯出版巴林石專著、巴林石文集等,通過持之以恆的宣傳、宣傳、再宣傳,讓巴林石的印章文化、雕藝文化深入人心,成為傳創文明、承載財富的文化使者。
第四,堅持求真務實。巴林石文化創意產業是政府、龍頭企業、藝人和個體工商戶通力合作、整體運行的一個「局」。政府在產業的發展中擔負著制定政策、培育規范市場、扶持企業、協調各業、布局開拓、資源配置、形象推廣和發展決策等使命。巴林石文化創意產業只有在黨委政府的支持下才能有效地實施資源開發,才能順利地開拓巴林石專業市場,才能獲得相關行業的鼎力支持,才能進行強有力的輿論宣傳,才能獲得更多的發展機遇。因此,要爭取各級政府在資金、稅收、人才引進與培育、知識產權保護和土地利用等方面出台相關優惠政策,盡快完成巴林石市場交易平台、巴林石融資平台、巴林石特色旅遊平台、巴林石網路交易平台等平台建設。
巴林石集團公司要在現有的基礎上搞好自身建設,提高管理水平,發揮龍頭企業的領軍作用。緊密依靠當地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積極培育和發展以巴林右旗和赤峰市為產業基地,以全國各地的寶玉石市場為輻射的市場網路,逐步擴大國際市場,進一步促進各種石文化的交流與合作,通過市場培育和建設,力爭建成在全國具有較高知名度的巴林石都。
第五,堅持人才戰略。人才是文化創意產業最關鍵的要素。巴林石文化創意產業要做強做大,必須依靠一大批懂文化、懂藝術、懂創作、懂經營的創意人才。巴林石全行業要真正樹立起發現人才、培養人才、聚攏人才、重用人才的強烈意識,把培育和引進人才作為一項長遠大計常抓不懈,建立起善待人才、獎勵人才、推崇人才的組織機制。同時,與赤峰學院合作,建設巴林石文化產業人才培訓基地,招收學員,讓他們置身於文化的新環境、新起點,學習和掌握新技術、新工藝,成長為適應新時代新需求的新人才。通過培養管理人才、礦業人才、經營人才、藝術人才等人才隊伍,壯大人才實力,依靠人才實力豐富文化創意,堅持藝術創新,打造藝術精品,將巴林石的資源優勢真正轉化為藝術優勢,巴林石文化產業就會越做越強,越做越大。
2、創新和創意的區別是什麼?
創新和創意的區別:創意是想出新點子,創新要將這些點子運用到現實中,創意富有想像力,令人興奮,並充滿樂趣,創新則是一項艱辛的實踐。
創新和創意的含義
1、創新是指以現有的思維模式提出有別於常規或常人思路的見解為導向,利用現有的知識和物質,在特定的環境中,本著理想化需要或為滿足社會需求,而改進或創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徑、環境,並能獲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為。創新是以新思維、新發明和新描述為特徵的一種概念化過程。
2、創意是創造意識或創新意識的簡稱,亦作「剙意」。它是指對現實存在事物的理解以及認知,所衍生出的一種新的抽象思維和行為潛能。
3、什麼是創意,創新和創業
創新:破的是「舊」的點,
創造:破的是「物」,從無到有,
創意:破的是「意念」「點子」,是思維,
發現發明:破的是「見」,感官上看到了,思想上明白了,概念上突破了,
創業:破的是個」業「,是積累,是生存。
4、創意,創新,創造,創業的關系分別是?
創新和創業是相輔相成的、無法割裂的關系。創新是創業的手段和基礎,而創業是創新的載體。創業者只有通過創新,才能使所開拓的事業生存、發展並保持持久的生命力。
作為大學生創業,更需要有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技能、創新品質,才能在嚴酷的市場環境下開辟創業之路。可以說創新是創業者實現創業的核心。
但是,僅僅具備創新精神是遠遠不夠的,創新只是為創業成功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准備,如果脫離了創業實踐,缺乏一定的創業能力,創新精神也就成了無源之小,無本之體。創新精神所具有的意義,只有作用於創業實踐活動才能有所體現,才有可能最終產生創業的成功。
相關內容解釋:
隨著經濟的發展,投身創業的人越來越多,《科學投資》調查研究表明,國內創業者基本可以分成以下類型:
(一)生存型創業者
生存型創業者大多為下崗工人,失去土地或因為種種原因不願困守鄉村的農民,以及剛剛畢業找不到工作的大學生。這是中國數量最大的創業人群。
一般創業范圍均局限於商業貿易,少量從事實業,也基本是小型的加工業.當然也有因為機遇成長為大中型企業的,但數量極少,因為國內市場已經不像20多年前。
(二)主動型創業者
主動型創業者又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盲動型創業者,一種是冷靜型創業者。前一種創業者大多極為自信,做事沖動。這種類型的創業者,大多是博彩愛好者,喜歡買彩票,喜歡賭,而不太喜歡檢討成功概率。
這樣的創業者很容易失敗,但一旦成功,往往就是一番大事業。冷靜型創業者是創業者中的精華,其特點是謀定而後動,不打無准備之仗,或是掌握資源,或是擁有技術,一旦行動,成功概率通常很高。
(三)賺錢型創業者
賺錢型創業者除了賺錢,沒有什麼明確的目標。他們就是喜歡創業,喜歡做老闆的感覺。他們不計較自己能做什麼,會做什麼。可能在做著這樣一件事又在做著那樣一件事,他們做的事情之間可以完全不相干。
甚至其中有一些人,連對賺錢都沒有明顯的興趣,也從來不考慮自己創業的成敗得失。奇怪的是,這一類創業者中賺錢的並不少,創業失敗的概率也並不比那些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的創業者高。而且,這一類創業者大多過得很快樂。
5、活動策劃中的創新點
在很多活動策劃中許多策劃人員往往為了活動的創新點而絞盡腦汁,其實究其根源則是對活動的本體重點並沒有一個清晰且准確的分析,簡單地說,活動策劃就相當於傳播主題分析、內容管理、受眾分析、形式策劃、目標管理的過程。
廣義上的活動策劃不單單指活動的創意,在充分了解受眾之後,根據活動的目的和受眾的需求,制定傳播策略、確定概念與主題,通過一定的形式將預先定製的內容傳遞給受眾。
活動這一傳播平台有非常明確的特殊性,它與廣告一樣強調創意的力量,而一個活動可傳播的內容要比一條電視廣告豐富得多,表達的形式和可以運用的傳播介質也幾乎是無限的;它與網路傳播一樣強調互動性,但卻是與受眾面對面的溝通,體驗是直觀的、豐富的。通常是以創新的、直觀的、多元化的呈現方式和體驗式的、互動的內容來實現傳播效果的最大化,因此,策劃中應該將重點放在精準傳播、創意創新、互動體驗這三點上。
1、精準傳播
即對目標受眾及傳播訴求的精準定位。通過對傳播主體和受眾這兩個終端的分析,精準的把握傳播主體和受眾需求,為傳播主體的訴求以及受眾的行為習慣和吸收信息的方式之間搭建橋梁,定製活動內容,讓傳播受眾能夠更清楚、更明白的理解傳播主體的需要,並被傳播內容所影響。精準傳播就是根據多元化、立體式的傳播訴求確定相應活動概念及參與者,結合豐富的傳播介質及體驗式的傳播內容,以最直觀的方式,將信息傳遞給最需要的群體,從而達到精準有效的傳播效果,實現傳播價值的最大化。
2、創意創新
活動的創意直接影響傳播的效果。活動傳播以創意為導向,通過內容創意、形式創意等方式為受眾創造體驗,以保證傳播效果。無論在時長還是物理空間上,一個活動傳播介質豐富多樣,能夠傳播的信息量非常大,在這個快速消費信息的時代,活動在創意與創新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主要表現在傳播策略、活動概念、活動形式及活動內容的獨特性與新穎性等重點上。
3、互動體驗
活動傳播最有力度的特點就在於結合感性和理性,以雙向的、感性的、情感的傳播方式與受眾共鳴,讓受眾在主動體驗與互動中獲得傳播內容。因此,體驗是活動中非常關鍵的點,即使是一個傳統的會議場合,聽眾在聽,講者在講,這個過程中也要注重受眾會在其中獲得什麼體驗和感受。無論是內容的設計還是形式的設計,都要以受眾的參與度及給予受眾什麼體驗為前提考慮。
一場活動的預算、資源、時間、目標等都是有明確限制的,活動的策劃就是要保障主辦者在這個限制范圍內,最大程度地實現活動的傳播效果,因此,活動中所有過程和因素都應該被考慮在策劃范圍內,只有經過對活動本體的不斷深度解構才能了解主辦方活動的內在需求,只有在這樣的基礎上才能完成對活動的深度創新,通過這樣的前期准備而策劃出來的活動將更加貼近真實的還原活動的最初設想及意圖。
6、創業,創新,發明三者有什麼聯系和區別
創業,是開辟創立一個事業。比如你想做電商,就是創業。
創新,是指你在某個領域內創造出別人沒有想出來也沒有做出來的東西。也可以說別人沒有想到的想法。
發明,是你獨有的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方法、以及相關的工具儀器等
創業可以說跟下邊的兩個詞沒有多大關系。
創新確實跟發明有關系,發明一定是具有創新意義的,而創新就不見得就有有價值的成果了,也就是說沒有實際意義了。
7、舉例說明 創新創業創意的聯系和區別?
舉例說明 創新創業創意的聯系和區別?
一、創新的概念
1912年,奧地利經濟學家熊彼特(J.ASchumpeter)最早提出了「創新」的概念。1939年,他完善了自己的理論,提出創新就是「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也就是說,把一種從來沒有過的關於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新組合引入生產體系。
1985年,被譽為「現代管理之父」的彼得·德魯克(Peter F.Drucker)發展了創新理論。他提出,任何使現有資源的財富創造潛力發生改變的行為,都可以稱之為創新。Drucke主張,創新不僅僅是創造,而且並非一定是技術上的;一項創新的考驗並不在於它的新奇性、它的科學內涵,或它的小聰明,而在於推出市場後的成功程度,也就是能否為大眾創造出新的價值。
二、創業的概念
在學術界,尚沒有就「創業」的定義達成完全一致,表1列出了目前創業學研究領域中的主要流派及其特點。但近年來以下兩個要點基本得到了公認:其一,創業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事件;其二,機會追求是創業的核心要素。
表1 創業學研究領域中的主要流派及其理論特點
學派
基本主張
「風險」學派
創業者要承擔以固定價格買入商品並以不確定的價格將其賣出的風險。
「領導」學派
創業者就是生產過程的協調者和領導者。
「創新」學派
創業是實現創新的過程,而創新是創業的本質和手段。
「認知」學派
從創業者的認知特性、人品特徵、成就感動機、冒險傾向等角度來研究創業。
「社會」學派
強調宏觀的社會環境和社會網路對於企業創業的影響。
「管理」學派
認為創業是一種管理方法,包括:戰略導向,把握機會,獲取資源,控制資源,管理結構報酬政策等6個方面。
「戰略」學派
把創業過程視為初創企業或者現有企業成長過程中的戰略管理過程。
「機會」學派
強調從「存在有利可圖的機會」和「存在有進取心的個人」這兩者相結合的角度去研究創業。
三、創新和創業的聯系與區別
由於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和國家政策導向的因素,「創新」與「創業」已成為了近年來我國學術研究的熱點。且很多研究者都因循「創新」學派的觀點,過於強調創新和創業的內在聯系,主張「創業是實現創新的過程,而創新是創業的本質和手段」。
瑞典管理學家Kaj Mickos(2004)則認為,「創業不是創新,創新也不是創業。創業可能涉及創新,或者也並不涉及;創新可能涉及創業,或者也並不涉及」。結合實際,我們很容易就可以發現,Mickos的主張更為客觀。創新和創業的關系如圖1所示。
圖1 創新和創業的關系
圖中,「創新型創業」是「創新」和「創業」的交集部分,也是無外力幫助的情況下,創業中最具可持續發展性的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