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是創新的基礎
1、結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如何理解「實踐創新是理論創新的源泉」?
結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理解,實踐創新是理論創新的源泉,因為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
2、什麼叫 實踐 與創新
如果寫書,可以寫一本,但現在需要簡單的說。
實踐:一般是針對理論而進行實際施行論證的過程。
比如:你在設計一種電腦管理軟體,編出程序後,給相關人員應用,相關人員用過後,將使用後的情況反饋,這就是實踐,就是一種過程。
創新:一般是指在舊的理論中,通過實踐總結後,有更好的方法,或者有新事物的理論產生。
比如:在開發一種新的產品中,發現有更多地方需要改進,從而可以提高生產效率,或者更改產品後,出現了一種更適合市場的產品。這就是創新。或者是研發部門通過市場調查,開發了一種市場上沒有的卻有廣大市場的產品。也屬於創新。
3、如何將創新與實踐相結合
理論與實踐相輔相成,二者缺一不可,是辯證統一的關系。理論是實踐的基礎。理論是前人實踐的總結,但需要在新的實踐中不斷完善。實踐是理論學習的目的。實踐出真知,實踐才是檢驗理論的唯一途徑。實踐是提高幹部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實踐,可以學到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會有思想性、經驗性和規律性的收獲。
4、文化創新的基礎是什麼?
文化創新的基礎是社會實踐。
社會實踐作為文化創新的動力和基礎,文化自身的繼承與發展,是一個新陳代謝,不斷創新的過程。
一方面,社會實踐不斷出現新情況,提出新問題,需要文化不斷創新,以適應新情況,回答新問題。
而另一方面,社會實踐的發展,為文化創新提供了更為豐富的資源,准備了更加充足的條件。所以,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動力和基礎。
文化創新的基礎和根基的區別:
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基礎,文化多樣性是文化創新的重要基礎。漠視對傳統文化的批判性繼承,其民族文化的創新,就會失去根基。
文化在交流的過程中傳播,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都包含著文化創新的意義。文化發展的實質,就在於文化創新。文化創新,是社會實踐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發展的內在動力。
5、談談對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關系的理解
三)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的辨證關系
1、實踐創新是理論創新的源泉和發展動力。
理論創新的來源:產生於實踐創新活動的需要。人類不是消極地依賴自然
環境所提供的現成的生存條件而生活,而是人以「自己的行動來改變世界」
(列寧語)使之符合自己的需要。實踐創新不斷生成人的新需要,開闊人改造
世界的范圍,改進人改造和利用自然的手段和條件,這些都是理論創新的素
①任平,交往實踐與主體際〔M」,蘇州大學出版社,1999,P329。
②李鐵映主編,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前沿報告(1999)!Cl,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Pl「。
的哲學探析二、創新的存在機制
材,沒有實踐的發展就不可能有理論的重大突破,因為理論創新作為一項創造
性、突破性的思維活動,它是根據實踐所提供的新的經驗材料來認識新事物、
發現新關系、揭示新本質、創造新概念和新學說,建立新體系。
實踐創新推動著理論創新。首先,實踐創新的客觀進行不斷提出一些以前
沒有提出過的,因而理論也沒有得到反映和研究的新問題。江澤民同志就要求
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立足國情,立足當代,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以深入
研究重大現實問題為主攻方向,從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獲取理論創
新的深厚源泉和強大動力,准確把握當今世界的發展趨勢,深刻認識當代中國
經濟社會發展的規律,理論創新的實質,是通過對現實問題的研究,發現事物
發展的規律或趨勢及其實現形式。」即實踐創新促成理論創新必要性的生成和
為理論創新提出了任務。其次,實踐創新所遇到和產生的新問題,不僅提出了
理論創新的新要求,而且還同時提供了理論創新的條件,為理論創新提供了可
資利用的材料和經驗,還為理論創新的進一步進行確定了方向和新的內容,恩
格斯說:「人在怎樣的程度上學會改變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樣的程度上發
展起來」①,「日益發展的工業使一切傳統的關系革命化,而這種革命又促使頭
腦革命化,②。
2、理論創新對實踐創新的指導和提升作用
理論創新雖在實踐創新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但理論創新不是完全盲目地
從屬於實踐創新,相反,它具有指導作用,這種作用是在實踐創新的基礎和水
平上產生的。也就是說,實踐創新越發展就越需要理論創新的指導,實踐創新
和理論創新就是在互動的作用機制中共同前進的。人類的早期就有了創新意
識,然而古代人類的創新水平很低,速度緩慢,創新的規模和空間狹小,所以
創新意識還處於萌芽狀態,創新意識對實踐的指導作用十分有限。進入農業社
會,由於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過程簡單,節奏緩慢,其從事的政治、經濟、文
化活動僅憑經驗就能進行,所以理論創新的作用還不太明顯。理論創新盡管在
農業社會已產生並有所發展,但由於受實踐的局限,其指導作用沒有發揮出應
①馬克思恩格斯選集IMI,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P329。
②馬克思恩格斯全集IMI.第3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一,72,P56一。
的哲學探析二、創新的存在機制
有的水平和地位。理論創新的指導作用只有到了近代才得到了充分的體現,特
別是現代化大生產,一方面實踐創新要求理論創新與其相適應,總結、提升創
新的結果,使其更趨合理性和普遍化;另一方面,實踐創新為理論創新作用的
發揮提供了物質技術基礎和社會經濟政治條件。
理論創新對實踐創新的指導作用是通過多種途徑實現的,其中之一就是通
過改進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實現其作用。任何人都用一定的思維方式來
思考問題並指導自己的行為,行為方式則是現實化了的思維方式,是思維方式
的具體體現。思維方式(方法)和行為方式貫穿於人們的一切創新活動中,對
創新活動有直接的指導作用。
理論創新對實踐創新的指導作用的途徑之二就是變革創新方法來實現的。
創新活動總是運用一定的方法來進行,方法是否得當,對創新能否順利進行及
其成功與否也有直接現實的影響。創新方法在農業社會還只是潛在的,沒有以
理論化或系統化的形式表現出來,創新方法要麼以經驗的形式承傳,要麼就被
僵化保守的「家族」觀念以「不可外傳」的祖訓而封閉起來。科學的發展大大
加速了方法的誕生,從亞里士多德的「工具論」到培根的「新工具」,及其後
來科學方法不斷產生,大量方法論思想不斷涌現,這些創新方法的應用和傳播
推進了實踐創新的發展和人的創造力的提高。這些思維方法和創新方法大致
有:靈感、想像、類比、歸納、綜合等創造技法,事實上,科學觀察、實驗、
科學抽象、理想構造、演繹、科學分析、系統方法、科學假設等都可作為創新
方法。
3、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是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是一對矛盾,實踐創新是理論創新的目的、動力和深
刻根源,理論創新作為實踐創新經驗的觀念升華和理論再現,又是進一步的實
踐創新的思想先導和精神動力,二者是具體的歷史的統一。一方面,理論創新
對實踐創新的指導作用並不意味著理論創新先於一切實踐創新而獨立存在,理
論創新本身是在實踐創新中形成的,是對實踐創新的科學概括和總結。另一方
面,理論創新又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它不完全亦步亦趨地反映實踐創新,它或
者具有超前性、前展性,或者往往滯後於實踐創新,因為「生活之樹常青」,
實踐和時代的步伐客觀地向前推進著。
的哲學探析二、創新的存在機制
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是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就要求理論要「與時俱進」,科
學的理論需要緊跟時代的脈搏,傾聽時代的呼聲,在實踐創新中得以發展和檢
驗。科學的理論創新又具有普遍性,但缺乏現實性,要使科學的理論創新轉化
為指導實踐創新的力量,必須使科學的理論被群眾所掌握,變為「物質力
量」,從而現實地推進實踐創新和社會發展。
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是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就要求在實踐中堅持解放思想、
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在實踐創新中檢驗和推進理論創
新,就要在理論上與時俱進,使理論創新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認真研究新情
況,解決新問題,總結時代的新特點,做出新的理論概括。並且要批判地繼
承、吸收、借鑒人類一切優秀文化成果,在實踐創新中作到繼承、吸收、借鑒
和創新的有機結合,努力營造創新環境,在科學世界觀和價值觀的指導下,使
創新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繼續閱讀
6、材料一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以「特約評論員」的名義發表了題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的文
①實踐是創新的基礎。深圳在建設特區的偉大實踐中,創造了許多個「全國第一」,如最早建立「勞務市場」「原材料市場」等,表明實踐是創新的基礎。(3分)
②刨新推動了實踐的發展。正是深圳在建設特區的過程中堅持創新,勇於創新,極大地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使深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3分)
7、創新能力的基礎是什麼?
1、學習能力。獲取、掌握知識、方法和經驗的能力,包括閱讀、寫作、理解、表達、記憶、搜集資料、使用工具、對話和討論等能力。
2、分析能力。把事物的整體分解為若幹部分進行研究的技能和本領。事物是由不同要素、不同層次、不同規定性組成的統一整體。
3、綜合能力。強調把研究對象的各個部分結合成一個有機整體進行考察和認識的技能和本領。綜合是把事物的各個要素、層次和規定性用一定線索把它們聯系起來,從中發現它們之間的本質關系和發展的規律。
4、想像能力。以一定知識和經驗為基礎,通過直覺、形象思維或組合思維,不受已有結論、觀點、框架和理論的限制,提出新設想、新創見的能力。
5、批判能力。表現在兩個方面,在學習、吸收已有知識和經驗時,批判能力保證人們不盲從,而是批判性地、選擇性地吸收和接受,去粗取精、去偽存真。
6、創造能力是創新能力的核心,它是指首次提出新的概念、方法、理論、工具、解決方案、實施方案等的能力,是創新人才的稟賦、知識、經驗、動力和毅力的綜合體現。
7、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提出問題和凝練問題,針對問題選擇和調動已有的經驗、知識和方法,設計和實施解決問題的方案,對於難題,能夠創造性地組合已有的方法乃至提出新方法來予以解決。
8、實踐能力是特指社會實踐能力。提出創造發明成果,只是創新活動的第一階段,要使成果得到承認、傳播、應用,實現其學術價值、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必須要和社會打交道,實踐能力就是為實現這一目標而進行的各種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
9、組織協調能力的實質是通過合理調配系統內的各種要素,發揮系統的整體功能,以實現目標。對於創新人才來說,要完成創新活動,就要協調各方,當擁有一定資源時,就可通過溝通、說服、資源分配和榮譽分配等手段來組織協調各方以最終實現創新目標。
10、整合多種能力的能力。創新人才的寶貴之處不僅在於擁有多種才能,更重要的是能夠把多種才能有效地整合在一起發揮作用。整合多種能力的能力是能力增長和人格發展的結果,這需要通過學習、實踐和人生歷練。能否完成重大創新,擁有整合多種能力的能力是一個關鍵。
8、文化創新的基礎和根基分別是什麼?基礎和根基有什麼區別(高中政治)
1、文化創新的基礎是指社會實踐:
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動力和基礎。文化自身的繼承與發展,是一個新陳代謝,不斷創新的過程。
一方面,社會實踐不斷出現新情況,提出新問題,需要文化不斷創新,以適應新情況,回答新問題。
而另一方面,社會實踐的發展,為文化創新提供了更為豐富的資源,准備了更加充足的條件。所以,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動力和基礎。
2、文化創新的根基是指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是文化創新的根基。著眼於文化的繼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創新必然要經歷的過程。
一方面,體現時代精神,是文化創新的重要追求。其表現在為傳統文化注入時代精神的努力中。
而另一方面,離開了文化傳統,空談文化創新,對於一個民族和國家來說,如果漠視對傳統文化的批判性繼承,其民族文化的創新,就會失去堅實的根基。
3、文化創新的基礎和根基的區別是指:
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基礎,文化多樣性是文化創新的重要基礎。漠視對傳統文化的批判性繼承,其民族文化的創新,就會失去根基。
文化在交流的過程中傳播,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都包含著文化創新的意義。文化發展的實質,就在於文化創新。文化創新,是社會實踐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發展的內在動力。
(8)實踐是創新的基礎擴展資料:
文化創新的作用:
文化創新可以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文化源於社會實踐,又引導、制約著社會實踐的發展。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檢驗文化創新的標准所在。
文化創新能夠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傳統文化才能煥發生機、歷久彌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滿活力、日益豐富。文化創新,是一個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證。
9、理論創新是實踐創新的基礎,對與否? 給的解釋上說他否認了實踐決定認識,不太懂,能不能具體解釋一下
應該是實踐是理論的基礎吧,因為理論的創新始於問題,而問題的解答靠實踐
10、如何體現實踐和文化創新的關系的
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動力和基礎。
文化創新可以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是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文化創新能夠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文化創新是一個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證。
文化創新的源泉和根本途徑是社會實踐;文化創新又不斷推動著社會實踐的發展,文化源於實踐,有引導制約社會實踐的發展。
例如:人們下地幹活是一種社會實踐。從社會實踐中能為了方便快捷而創新工具等,這也是文化創新,文化創新的源泉和根本途徑是社會實踐,從生活中取材再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