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中國創新
1、中國創新的例子
比如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天問一號探測器、九章計算機、嫦娥五號航天器、「奮斗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等。2021年7月23日,我國的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標志著我國邁向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中國創新的例子
2000年建成北斗一號試驗系統,使我國成為世界第3個擁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2012年建成北斗二號區域系統,為亞太地區提供服務。
實驗顯示,九章對經典數學演算法高斯玻色取樣的計算速度,比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算「富岳」快1000000億倍,從而在全球第2個實現了量子優越性。
「奮斗者」作為人類歷史上第4艘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實現了多項重大技術突破,核心部件國產化率超過96.5%,是我國的又一大創新之舉。
2、哪些事例來證明自古以來中國是有創新精神的
為了提高印刷速度,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為了更好書寫,蔡倫改進了造紙術;還有火葯、指南針的發明,都是很好的例子。
3、關於中國創新取得成功的事例100字
1、創新是海爾發展的不竭動力。
海爾集團始終堅持以技術創新作為發展的手段和依託,在十幾年的發展過程中,從引進技術到整合國內外資源、自主創新,堅持「技術創新課題來自於市場難題」和「設計創造高質量、高附加值」的研發理念;
通過技術創新使集團在中國市場和國際市場上取得長期的成功,營業額年平均增長率達到 78% ,持續保持在家電與其他相關領域的領先地位。
2、馬化騰
馬化騰從深圳大學畢業後就進入潤迅公司做軟體工程師,這段經歷使馬化騰明確了軟體開發的意義在於實用而不是寫作者的自娛自樂。後來,他聯合幾個在深圳電信、網路界有多年創業經驗的人開始創業,打造騰訊公司。
隨著用戶的增長,運營QQ所需的投入越來越大,馬化騰四處籌錢,在國內的銀行及投資商中屢屢碰壁後,馬化騰憑著6個版本、20多頁的商業計劃拿到了國外22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從此,QQ帝國雄踞互聯網。馬化騰還善於捕捉市場信息,勇於創新。
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發現韓國網路公司有一種給虛擬形象穿衣服的服務很受韓國網民歡迎,他立即聯合服裝服飾、手機、飾品公司共同開發了風靡「QQ族」的QQ秀,為騰訊帶來了驚人的利閏。同時鑒於網路游戲風靡世界的形勢,馬化騰投資運營了《穿越火線》等網路游戲,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3、齊白石
我國著名畫家齊白石,曾榮獲世界和平獎。然而,面對已經取得的成功,他並不滿足,而是不斷汲取歷代畫家的長處,不斷改進自己作品的風格。他60歲以後的畫,明顯不同於60歲以前。70歲以後,畫風又變了一次。
80歲以後,他的畫風再度變化。齊白石一生,曾五易畫風。正因為白石老人在成功後,仍然馬不停蹄地改變、創新,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完美成熟,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流派與風格。
4、袁隆平長期從事雜交水稻育種理論研究和制種技術實踐。1964年首先提出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復系」三系法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設想並進行科學實驗。1970年,與其助手李必湖和馮克珊在海南發現一株花粉敗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成為突破「三系」配套的關鍵。
1972年育成中國第一個大面積應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二九南一號A」和相應的保持系「二九南一號B」,次年育成了第一個大面積推廣的強優組合「南優二號」,並研究出整套制種技術。
1986年提出雜交水稻育種分為「三系法品種間雜種優勢利用、兩系法亞種間雜種優勢利用到一系法遠緣雜種優勢利用」的戰略設想。被同行們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5、詹天佑,字眷誠,江西婺源人。1861年(清咸豐十一年)出生在一個普通茶商家庭。兒時的詹天佑對機器十分感興趣,常和鄰里孩子一起,用泥土仿做各種機器模型。有時,他還偷偷地把家裡的自鳴鍾拆開,擺弄和捉摸裡面的構件,提出一些連大人也無法解答的問題。
1872年,年僅十二歲的詹天佑到香港報考清政府籌辦的「幼童出洋預習班」。考取後,父親在一張寫明「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的出洋證明書上畫了押。從此,他辭別父母,懷著學習西方「技藝」的理想,來到美國就讀。
4、為什麼說,現在中國工農業的成就是改革創新的有力見證呢?
新中國成立72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歷史的進程見證了我國的快速發展從之前的列強入侵,我國可以說是貧困潦倒,任人宰割。而如今的我們,真正的強大了起來,放眼世界,沒有任何國家敢小瞧我們中國。而這么大的成就可以說是離不開改革創新這一偉大的決策,新中國成立之後黨中央提出改革創新發展新中國是中國真正走向了發展的正軌,也是這一重大和偉岸的決策,讓我們在未來的幾十年裡,真正走向了強國大國的行列真正走向了世界,地球的中心,也真正讓我們中國在世界站了起來,讓中國人民在世界站了起來。
中國工農業在改革創新中的成就在百年前我們的手工業比較發達,因為我們的人口比較多,所以我們幾乎所有的事情都是靠人力,很少依靠外力的輔助,因為當時我們的經濟條件和科技水平都非常的有限,所以導致我們大多數都是自己親力親為,而經歷了改革創新,我國的工業有之前的工人手把手的去做機器,到現在我們的工人基本上不會再去手把手的去做,大多數就是看著機器自己運轉,自己去做,這也是改革創新的成就,再說我國的農業在百年前的農業幾乎都是自己用手去施肥,用大家的手去收割自己的糧食,而到了現在,我們眾多農業機器的生產也真正達到了施肥種植收割可以說是種植農作物的到收獲農作物,整個過程不需要太多的人力去支撐了。
工農業的快速發展,也總體體現了我國改革創新起的作用改革創新在工農業獲取的成就只是眾多行業中的冰山一角,只是說工農業在改革創新中比較有代表性。像是在改革創新中脫穎而出的行業還有很多,讓們一起去探索吧!
5、近年來中國創新的例子有哪些?
1、蛟龍號載人潛水器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是一艘由中國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製的載人潛水器。2010年5月至7月,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在中國南海中進行了多次下潛任務,最大下潛深度達到了7020米。2012年6月,在馬里亞納海溝創造了下潛7062米的中國載人深潛紀錄,也是世界同類作業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紀錄。
2、嫦娥四號登錄月球背面
嫦娥四號,是中國探月工程二期發射的月球探測器,也是人類第一個著陸月球背面的探測器;實現了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勘察,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
3、九章量子計算機
「九章」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團隊與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成功構建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求解數學演算法高斯玻色取樣只需200秒。2020年12月4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宣布該校潘建偉等人成功構建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
4、國產和諧號高速動車組
和諧號電力動車組是2004年中國引進德國、日本等國的高速動車組技術,在消化吸收再創新的基礎上,生產的高速動車組系列的總稱,是中國鐵路全面實施自主創新戰略取得的重大成果,標志著中國鐵路客運裝備的技術水平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5、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位於中國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境內,是中國國家「十一五」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靈敏度達到世界第二大望遠鏡的2.5倍以上,大幅拓展人類的視野,用於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化。
6、中國創新的例子有哪些?
1、北斗全面覆蓋:中國人的全球夢
7月31日,中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全面建成;作為是我國迄今為止規模最大、覆蓋范圍最廣、服務性能最高、與百姓生活關聯最緊密的巨型復雜航天系統,北斗系統由衛星、火箭、發射場、測控、運控、星間鏈路、應用驗證七大系統組成。從北斗一號工程立項開始,26年的發展歷程,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2000年建成北斗一號試驗系統,使我國成為世界第三個擁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2012年建成北斗二號區域系統,為亞太地區提供服務。2020年建成北斗三號全球系統,實現了中國人的「全球夢」。
2、天問一號的火星之旅
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由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從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此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工程目標是實現火星環繞探測和巡視探測,獲取火星探測科學數據,實現我國在深空探測領域的技術跨越;同時建立獨立自主的深空探測工程體系,推動我國深空探測活動可持續發展。
截至12月14日,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144天,飛行里程約3.6億公里,距離地球超過1億公里,距離火星約1200萬公里,飛行狀態良好,已成功完成地月合照、探測器「自拍」、三次中途修正、一次深空機動、載荷自檢等工作。天問一號預計明年2月中旬接近火星後,實施「剎車」制動進入環火軌道,為火星著陸作準備。
3、九章量子計算,創造中國速度
九章計算機200秒的「量子算力」,相當於目前「最強超算」6億年的計算能力;12月4日,《科學》雜志公布的中國「九章」計算機重大突破,讓世界矚目。在谷歌「懸鈴木」計算機之後,九章練字計算機再次成功實現「量子計算優越性」的里程碑式突破。
去年9月,美國谷歌公司宣布研製出53個量子比特的計算機懸鈴木,對一個數學問題的計算只需200秒,而當時世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頂峰」需要2天,因此他們在全球首次實現了量子優越性。中國量子計算機取名「九章」,是為了紀念中國古代著名數學專著《九章算術》。
實驗顯示,九章對經典數學演算法高斯玻色取樣的計算速度,比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算「富岳」快一百萬億倍,從而在全球第二個實現了量子優越性。
4、嫦娥五號挖土歸來
這個不必多說,嫦娥五號攜帶月球樣品成功返回地球,是40多年後,再次有人類航天器重返月球並採回樣品。對中國和全球航天界,這都是一項巨大的科學成就。歷經23天,嫦娥五號成功攜帶月球樣品返回地球;歷經11個飛行階段,20餘天的在軌飛行過程,採集1731克的月球樣品返回地球。月球表面自動采樣封裝是嫦娥五號任務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個環節。
嫦娥五號在月面選定區域著陸,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采樣與封裝。此次嫦娥五號的任務完成,中國已成為航天大國。40多年來,全球航天領域科學家一直希望能更深入地研究月壤,此次帶回來的樣品,也將為中國對於宇宙研究提供很多的參考。
5、嫦娥上天,「奮斗者」下海
載人深潛10909米後,「奮斗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成功完成萬米海試並於11月28日勝利返航。10月10日,「奮斗者」號從海南省三亞市崖州灣南山港碼頭啟航,前往西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海域實施萬米深潛試驗任務。
10月27日,「奮斗者」號下潛首次突破萬米,並於11月10日創造了10909米的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11月13日,「奮斗者」號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載人潛水器與著陸器在萬米海底的聯合作業,並進行了視頻直播。
作為人類歷史上第4艘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奮斗者」實現了多項重大技術突破,核心部件國產化率超過96.5%;此次的研製及海試的成功,顯著提升了我國載人深潛的技術裝備能力和自主創新水平,推動了潛水器向全海深譜系化、功能化發展,為探索深海科學奧秘、保護和合理利用海洋資源提供了又一利器,為引導公眾關心認識海洋、提升全民海洋意識、加快建設海洋強國作出了突出貢獻。
7、今天中國工農業發展取得的成就,是否就是改革創新的有力見證?請舉例說明?
今天中國工農業發展取得的成就,是否就是改革創新的有力見證?距離改革開放已經過去了40多年,在這么多年中我們從無到有,從落魄到輝煌,一路走來諸多點點滴滴的不易匯聚成為當下飛速發展的中國,是很多年輕人都不曾體會過的富強,沒有親眼見過中國的改革創新導致當下一些年輕人對於我們國家的成果並沒有太多的了解,今天就以工農業為例,講述一下這幾十年來我們國家改革發展帶來的最直接的成果。
首先先從農業說起,在新中國建立初期,我國的糧食問題還是一大困擾,人口基數過大的中國由於糧食產量不多,導致每年都會有人過著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並且在自然災害的那幾年中,中國面臨著一個至暗時刻,雖然擺脫了壓迫,但是由於天災帶來的影響,糧食顆粒無收,有的是因為蟲病,有的是因為天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方面我們可以問一問老一輩的人,他們對於那個時代深有體會。
而在中國改革創新的時代引領下,農業迎來了屬於自己的春天,科學技術的改造讓農業的畝產量迅速上升,人們那往日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也得到了有效改造,同時新的承包制度的出現,讓農民種田更有積極性,雙重作用下,我們一改往日的陰霾,生活也逐漸富裕了起來。
而在工業方面同樣如此,早先的手工業,重工業等方面很多一部分都是依靠著人力,而改革創新的引領下,人的雙手被逐漸解放,機器替代了手工勞作,我們的工業取得了迅猛的發展,產量翻了一番不說,機械化水平的提高大幅增加了我們社會GDP總量,我們走上了飛速發展的道路。
8、近年來中國創新的例子是什麼?
近年來中國創新的例子是:
1、「華龍一號」全球首堆商業運行
我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躋身世界前列,上萬名建設者常年奮戰,5300多家設備製造企業大力協同,自2015年5月開工以來,「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便開始了「加速跑」,並終於在5年多後交出成績單。
2、「海牛Ⅱ號」下鑽231米
刷新深海鑽機鑽探深度紀錄,高7.6米、「腰圍」10米、體重12噸,在南海超2000米的深水成功下鑽231米,刷新世界深海海底鑽機鑽探深度。這一紀錄的創造者,是湖南科技大學牽頭,我國自主研發的「海牛Ⅱ號」海底大孔深保壓取芯鑽機系統。
3、「深海一號」海中送氣
年供氣量可達30億立方米,向著更深、更遠的「深藍」挺進,永遠沒有終點。
6月25日,我國首個自營勘探開發的1500米深水大氣田「深海一號」在海南陵水海域正式投產。這標志著我國海洋油氣勘探開發邁向「超深水」。
4、白鶴灘水電站首批機組投產
實現100萬千瓦滿負荷發電,在現場沸騰的歡呼聲中,金沙江白鶴灘水電站首批機組完成72小時帶負荷連續試運行,正式投產發電。
左岸1號機組、右岸14號機組兩台百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高速轉動,將金沙江的水能資源轉化為電能,源源不斷送往華東地區。
5、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下線
僅3分半鍾從零加速到時速600公里,硬朗飄逸的雙側堆疊棱線、獨特的「抱軌」結構、更強大的爬坡能力。
由中國中車承擔研製、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統在青島成功下線,這是世界首套設計時速達600公里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統,標志我國掌握了高速磁浮成套技術和工程化能力。
9、求「由亞運會看中國的自強和創新」 演講稿 (高中)
亞運會創辦至今,幾乎與新中國的發展同步。亞運會的興旺壯大,伴隨著中國不斷強盛的歷史進步。亞運會這面鏡子,折射出中國體育向著「更高、更快、更強」奮進的軌跡。 新中國從不缺少發展體育事業的熱情,缺少的是展示自己的舞台。盡管曾以觀摩團的身份出現在1951年第一屆亞運會上,但由於國際環境的原因,中國運動員直到1974年第七屆德黑蘭亞運會才真正踏上亞運賽場。之後,在1982年第九屆新德里亞運會上,中國體育代表團終於超過30年來獨佔8屆亞運會金牌榜首位的日本,亞洲體育格局從此發生重大轉變。
1990年北京亞運會,是中國競技體育真正崛起的一道分水嶺。
很多人至今仍清晰地記得,北京亞運會之於北京,之於中國,有著怎樣的意義。那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承辦大型國際綜合性運動會,也是新中國第一次向世界敞開胸懷,展示自己。
體育事業的進步,離不開國家的繁榮昌盛和民族的興旺發達。新中國在國際大型綜合體育盛會上的每一次飛躍,都與國家的歷史命運休戚相關。
「為參加亞運會,我們奮鬥了24年;為舉辦亞運會,我們准備了14年。」時任北京亞運會組委會副主席的何振梁回憶當年,感慨萬千。
舉全國之力,人人參與。「那個時候,所有的中國人都懷著自豪感和強國夢,北京亞運會的吉祥物是熊貓『盼盼』,官方的說法是『寓意盼望和平、友誼,盼望迎來優異成績』,其實對大多數國人來說,更期盼的是祖國的富強。」曾任北京工人體育場黨委書記的張國林談起北京亞運會,仍激動不已。
20年後,亞運盛會再次來到中國,舉辦地點從「心臟」北京變成了南方的經濟重鎮廣州。
「廣州無需民眾捐款也足以承辦一屆史上規模最大的亞運會。」依靠改革開放30多年積攢起來的雄厚實力,廣州人底氣十足,信心滿滿。
有數據為證:1989年,中國GDP為15677億元;2009年的廣州,GDP超過9000億元,是20年前全國GDP的60%;而廣東省2009年的GDP更是達到了39081億元,是20年前全國經濟總量的兩倍半。
就在廣州亞運會開幕6天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宣布,中國超越德國、法國、英國,成為世界第三大投票權國。剛剛圓滿落幕的上海世博會,更為世界了解中國全面實力和巨大潛力提供了廣闊舞台;美國未來學家奈斯比特曾預言:「已經開始騰飛的中國經濟……到2010年,會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經濟大國。」就世界GDP排名來看,這已成真。
今晚的開幕式入場式中,在旗手金紫薇的引領下,本屆亞運會規模最大的中國體育代表團步入會場。
在北京奧運會賽艇項目女子四人雙槳比賽中,金紫薇和隊友一起為中國代表團獲得第29枚金牌。這是中國賽艇乃至亞洲賽艇選手在奧運會上奪取的第一枚金牌。
北京奧運會,見證了中國成為世界體育大國的輝煌時刻,也由此開啟了中國向世界體育強國邁進的征程。
今天,金牌已不再是中國人的強心劑;體育逐漸開始回歸其本質:推廣全民健身,增強人民體質。
從北京奧運會、第十一屆全運會到廣州亞運會,中國體育賽事的組織者思路開始發生明顯變化,不再單純地把運動會作為承載金牌角逐的舞台,而是藉助運動會的契機推動全民健身的普及。神州大地掀起前所未有的健身熱潮,全民參與體育、共享體育的熱情不斷高漲。
廣州亞運會「迎接亞運會,創造新生活」主題的重要體現,就是要向民眾倡導一種健康陽光、積極向上的生活理念。「廣州亞運會將是一場大眾的節日。體育最大的魅力,是變成了一種生活方式,使公眾從中得到健康快樂。我相信這屆亞運會和北京亞運會將有很大不同。那個時候我們非常需要金牌第一來證明自己,但現在的中國,已經不單純需要用獎牌來證明了。」廣州亞組委宣傳部副部長曾偉玉的一席話,意味深長。
10、什麼代表中國的"創新名片"?
「克隆猴」是最新的一張「創新名片」。
中國和世界的媒體,這兩天被兩只活潑可愛的猴子攪得不亦樂乎。中國科學院宣布,克隆猴「中中」和她的妹妹「華華」在中國誕生!
從第一隻克隆羊到第一隻克隆猴,人類已經探索了21年。靈長類動物的克隆難題一度像不可逾越的高山,讓學術期刊《科學》認為現有技術「行不通」。克隆猴姐妹的橫空出世,宣告這一世界難題已被攻克,生命科學實現重大突破。帶著不可思議的傳奇,中國科學家們又一次迎來高光時刻,世界又一次通過創新之窗感知新時代的中國。
克隆猴「中中」和「華華」在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非人靈長類平台育嬰室的恆溫箱里得到精心照料(1月22日攝)。
在中國向世界不斷遞出的「創新名片」中,「克隆猴」是最新的一張。近年來,從「蛟龍」入海到「天宮」飛天,從「天眼」探空到「墨子」傳信,從「悟空」探秘到國產大飛機直上九霄……一個個重大成果,見證著中國邁向創新型國家的堅實步伐,也一點一滴地刷新著世界對中國的印象。
「創新名片」,讓世界看到一個活力迸發、潛力深厚的中國。不久前出爐的《中國國家形象全球調查報告2016—2017》顯示,中國的創新能力越來越贏得國際認可,其中高鐵、載人航天技術和超級計算機的認可度居於前列。在國外媒體對中國的描述中,「世界創新工廠」「創新之龍」等說法越來越多見。「中國已經不再是那個只能批量生產他國創新產品的國家了,中國製造正在轉型為中國創造。」一位「洋記者」的感慨,道出了很多人的共同印象。
「創新名片」,讓世界發現一個文明進步、開放包容的中國。近日,一個法國小伙的視頻在網路上熱傳。在中國生活8年的他,早已習慣微信支付,回國後對使用現金和銀行卡大呼頭疼,渴盼將微信引入法國。視頻很有喜感,也不乏現實感。因為好用,所以不舍;因為享受,所以喜歡。中國創新,不僅有「高大上」的重要突破,也有「接地氣」的新產品、新技術和新業態。
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一帶一路」沿線各國青年評出的中國「新四大發明」——高鐵、支付寶、共享單車、網購。高鐵為聯通世界提供高效安全的工具,支付寶給生活帶來很大便利,共享單車傳遞著綠色健康的出行方式,網購則帶來無限商機與消費選擇。很多在華的外國人紛紛表示,「新四大發明」是他們最想帶回國的生活方式。創新改變生活,創新也在定義未來。中國的「創新名片」,展現了一種便捷、時尚而又開放、共享的生活方式,這正是其最打動普通人的地方。
潘建偉院士曾用「筍」來比喻中國量子計算領域的發展:筍尖剛長出來時進展較為緩慢,一旦長起來便越來越快。這何嘗不是中國創新的一個隱喻?當「中」字型大小創新成果如雨後春筍般涌現,當中國邁著改革開放的堅定步伐擁抱世界,一種共識也在各國人民心中紮根生長:和平的、可親的、文明的中國,是世界的機遇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