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休創新
1、如何做好新形勢的軍休工作
一、提高認識,找准服務管理工作的切人點。軍休所是廣大軍休幹部休養、生活、娛樂的重要場所。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城市建設的不斷發展,軍休幹部對軍休社區環境、衛生、治安、娛樂、交往等方面的需求日益提高。面對這種情況,軍休所必須針對軍休幹部移交地方後的心理變化和實際的需求,找准工作的切人點,通過建立健全組織機構和服務網路,構建和諧軍休社區。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把抓好和諧軍休社區建設擺上重要工作位置,做到「三納入」,即納入年度工作的整體規劃,納入班子的具體工作實施計劃,納人工作目標責任制,做到統一規劃,統一部署,統一落實。二是加強黨組織建設,強化黨組織的核心作用,建立健全軍休所黨總支、黨支部、黨小組三級黨
組織網路,全面建立黨建工作及書記聯席會議制度,及時了解組織建設及黨員思想情況,使軍休所黨的工作橫到邊、縱到底,覆蓋全面,進一步增強黨組織在打造和諧社區中的核心作用。三是建立健全服務網路。加強軍休所與轄區單位、社區居委會等相關部門的聯系,為軍休幹部提供便利服務;以信息化為手段,整合資源,建成信息傳遞、管理、服務、監督的聯動機制,努力形成較為完善的社區服務網路。四是推行軍休社區民主治理。進一步改革和完善社區管理機制,發揮軍休幹部的作用,完善軍休社區居民自治公約、自治章程等,真正將軍休社區事務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交給軍休幹部。
二、加強學習,全面提高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軍休工作人員的職責是全心全意為軍休幹部服務,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軍休幹部隊伍的穩定。面對新形勢新任務,軍休工作人員首先要提高思想認識,增強事業心、責任感,牢固樹立「愛軍休、愛崗
位愛本職」的意識,把軍休幹部當作自己的親人,愛崗敬業,無私奉獻,認真履行職責。二是要努力鑽研業務知識,學習有關規定及政策法規,吃透上級政策和指示精神,提高運用政策解決問題的能力。三是強化服務意識。服務工作是一項非常具體、細致的工作,在為軍休幹部服務的過程中要不惜力,做到腿勤、手勤、嘴勤,盡心盡力為軍休千部排憂解難。四是在軍休所建設中,要切實體現以軍休幹部為本的指導思想,想問題、謀建設、做決策、干工作,都要從軍休幹部的實際需要出發,不斷拓寬服務領域。五是要增強開拓創新意識,拓寬利用社會資源服務軍休幹部的渠道,提高軍休幹部生活質量。六是要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規范工作程序,強化工作流程,定崗定位,分工協調,增強工作的透明度,實行政策、經濟、管理「三公開」,做到布置工作有計劃、檢查工作有標准、完成工作有時限,建立健全工作機制,促進服務管理工作走上制度化、規范化軌道。
三、求真務實,在服務管理層次上下工夫。
軍休服務管理工作是一項具體細致的工作,來不得半點虛假,必須腳踏實地、勤勤懇懇去做。一是對軍休幹部的居住環境和身體健康狀況、思想動態、子女情況等都要掌握准確,登記造冊,不定期地深人家中,了解情況及需要幫助的事項,盡力為他們排憂解難辦實事。隨著軍休幹部年齡增長,各項服務需求越來越多,軍休工作人員要切實想其所想,急其所急,幫其所 需,使軍休所服務工作成為家庭養老和社區養老的重 要幫手。二是從豐富軍休幹部精神文化生活出發,廣 泛組織開展各種文化體育活動,充分發揮老年大學的 作用,成立各種球類、健身操、舞蹈隊等適宜老年人活 動的班組,開展「生活奔小康,身體要健康」為主題的 健身體育宣傳活動,在各種活動中陶冶情操,融洽軍 休幹部之間的關系;開展學習型社區創建活動,推進 社區居民文化道德素養進一步提升;充分發揮軍休干 部人才集中的優勢,打造文化品牌,建立「自我形成、 自我組織、自我管理、自我學習」的學習組織,樹立「學 習讓社區更文明,學習讓生活更精彩」的理念,營造濃 烈的求知氛圍,不斷提升工休人員的文化水平。三是 軍休所對軍休幹部提出的問題和建議要及時梳理,職 責范圍內能解決的立即解決,不能解決的及時向上級 匯報並及時予以答復;傾聽軍休幹部的心聲,用心聽、 用腦想、用力做,工作講方法、講原則、講政策,堅持政 策服務、耐心服務、熱情服務,通過良好的服務,真正 把黨和政府的關懷送到每名軍休幹部的心中。
2、師級軍休幹部回國幾日內交由?
師級軍休幹部回國幾日內交由規定
1、按照有關政策規定,依據省級民政部門下達的年度軍休幹部接收安置計劃和開具的《接收安置通知書》,辦理軍休幹部接收手續。 2、接收軍休幹部時,應與部隊移交單位、被移交人(或監護人)召開「三方」見面會,核對檔案材料和軍休幹部各種待遇項目,簽訂交接協議。 3、積極協助新接收的軍休幹部辦理落戶、組織關系等各種手續,按時上報新接收的軍休幹部花名冊和「三聯單」,及時將有關信息錄入軍休幹部信息管理系統。 4、組織召開新接收軍休幹部入中心(所、站)歡迎會,介紹有關情況,帶領參觀軍休家園,幫助盡快融入新的生活。 5、對接收的軍休幹部檔案資料,按照《檔案法》規定加強管理,指定專人負責,規范查閱程序,做好相關登記。
收起
法律意見
《軍隊離休退休幹部移交政府安置交接工作辦法》 ||第五條 軍隊離休退休幹部安置去向的審定條件,按照現行規定執行。年度安置去向審定的范圍和人數,由總政治部幹部部根據等移交離休退休幹部的人數、住房落實情況,商有關部門確定。 ||第六條 安置去向審定工作按照軍隊審定、地方審定的方式進行,由軍區級單位幹部部門和省級政府部門組織承辦。
3、如何做好新時期軍休幹部基層黨建工作
一、要加強基層黨員的思想建設
黨的思想建設是進行黨建工作任務的最為重要的方面,因此,在進行基層黨建過程中,要加強廣大黨員幹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們的綜合素養和專業能力。基層黨政機關要建立和完善黨的理論學習機制,針對基層黨員存在的問題,開展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大力宣傳科學的思想、方法以及知識,保證他們始終堅持社會主義信念;同時要黨員的廉政和法制教育,增強廣大黨員的黨性觀念。基層黨政機關要消除黨員中存在的拜金主義和以權謀私的思想,加強對讓門的道德觀念教育和引導,積極組織各種積極向上的文化活動,做好基層黨員的思想建設。另外,隨著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發展,要加強廣大的基層黨員幹部在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宣傳教育,針織落實到黨員幹部實際工作中去,不斷推動社會主義道德建設。
二、要加強基層黨員的作風建設
黨員的作風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黨的執政能力和外部形象,同時也嚴重削弱了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因此,在新形勢下,在基層黨建工作過程中出現很多的新問題和新情況,提高黨的作風廉政建設提供更高的要求和挑戰。因此,基層黨政機關要不斷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提高基層黨員的開拓創新意識。同時還要加強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的學習,培養良好基層黨員良好的學習風氣,堅決杜絕主觀主義、官僚主義作風,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原則,用科學的理論武裝廣大基層黨員幹部的思想,做好具體實踐工作的指導。還要不斷改進黨員幹部的工作作風,要堅決杜絕形式主義和教條主義,要真正的深入到人民群眾中去,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去的工作方法,保證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真正做到執政為民。基層機關領導要培養廣大黨員幹部具備良好的工作作風,提高工作效率,做到取信於民。
三、要加強基層黨員的隊伍建設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基層黨組織要根據出現的新的問題、特點和變化,針對基層黨員幹部隊伍的現狀,加強基層黨員的隊伍建設。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首先,在選拔和配備幹部過程中,要保證幹部的廉潔自律,公正公開,人民群眾擁護;還要具備很強的工作能力;其次,要做好思想政治理論的培訓,採用科學的理論指導實際工作遇到的難題。還要加強對黨員幹部的經濟、科技方面的培訓,提升他們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更好的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最後,要改變傳統的落後工作方式,針對黨員幹部中存在的思想問題,做好合理的教育引導,做好依法管理,切實提高黨員幹部的執政能力,建立一支素質過硬、專業性強的隊伍,全心全意的為人民服務。
四、要加強基層黨員的制度建設
健全的管理制度是做好黨建工作的重要依據。但是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很多的管理的制度無法滿足新工作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基層黨政機關的執政能力,阻礙黨政工作的順利進行。因此,要不斷完善落後的黨建管理制度,保證基層黨組織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科學化;還要對當前的制度進行深刻的調研分析,根據工作中出現的新變化和新情況,要對現行的制度注入新的內容。另外,基層黨委要完善黨建工作目標管理、定期報告以及培訓等方面的制度,做好日常的黨建和民主生活等工作,不斷強化黨建制度建設,提高為民執政的效果,真實實現黨建工作的制度化建設,保證黨建工作有據可依。
4、如何做好軍休服務管理工作
近年來,隨著各項改革的不斷推進,軍休服務管理工作遇到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怎樣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樹立「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積極探索適應時代新的服務管理方法,解決軍休服務管理工作中遇到的新問題,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軍休工作現狀分析 隨著時間推移,軍休幹部逐步呈現出「雙高期」:高齡化和高發病率,生活自理能力越來越低。目前,離休幹部平均年齡83歲,退休幹部步入高齡的也近90%。 (一)從軍休幹部的具體情況來看:在政治上,心情比較舒暢,既享受社會老人的一切合法權益,又享有黨和國家的特殊政策,這是軍休幹部晚年政治上的雙重保障;在經濟上,比較寬松,這是軍休幹部晚年生活上十分可靠的物質基礎;在醫療上,離休幹部的費用實報實銷,退休幹部享受本地公務員醫療保險待遇,無經濟收入的遺屬和家屬也享受本地居民醫療保險待遇。 (二)從軍休幹部的家庭情況來看:90%以上的軍休幹部不與子女同住,有的雖同子女住在一起,可是子女都是雙職工,其中有的老伴也已去世。軍休幹部存在依存需求,人到老年,精力、體力、腦力都有所下降,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希望子女、老伴陪在身邊,得到他們的關心照顧。 (三)從軍休幹部的服務需求來看:自地方實行房改後,軍休幹部到地方自理住房的佔多數,大多選在離子女或親屬比較近的地方,居住比較分散。軍休幹部反映,最感到不方便的是「看病」和「日常維修」,生活和醫療已經成為軍休幹部關注的重點和熱點,同時更是軍休服務工作中的難點。 但與此同時,軍休工作還面臨著軍休幹部物質生活需求日益提高與生活自理能力日益下降的矛盾,軍休幹部年齡的不斷增長、身體健康狀況逐年下降與自我外出就醫不便的矛盾,以及隨著社會變遷的進程給軍休服務管理工作帶來困難等。所有這些,都是探討軍休服務管理新路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二、基本對策 一是整合社會資源,拓寬服務渠道。諸如與醫療機構聯系,在軍休幹部居住比較集中的地方,定期組織專門門診日活動;與社區聯系能否採取免費或半自費形式為軍休幹部提供家電、管道等日常家用設施的維修工作;與當地大型超市探討是否實行軍休幹部特殊送貨上門制度,一則方便軍休幹部,二則為超市賣場提供服務公益事業的途徑渠道。形成軍休社會化服務網路,利用社會資源,彌補軍休所自身的服務不足。 二是由粗放服務向細微服務深化。雖然軍休幹部的總體需求增多,但個體差異較大,有的需要一般服務即可,有的需要更為細致的服務,諸如推拿按摩、心理咨詢、法律服務等。因此,在社會化保障模式下,需要我們區分對象,因人而異,實行「差異化」服務,提升服務檔次,提供親情服務、人性化服務,盡可能滿足每個軍休幹部的生活需求。 三是建立完善聯絡員制,提高服務品位。針對軍休幹部分散居住的特點,實行「聯絡員制度」,即:由每個工作人員分片包干,經常走訪,發現問題及時解決。聯絡員制搭建工休之間聯系和溝通的橋梁,掌握休干思想動態、隨時了解休干亟需解決的問題,為他們解惑答疑。 三、設想和探討 一是在接收安置軍休幹部規模較大的居住點,探索建立「統分結合」的服務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原軍休所的資源和社區公共服務項目及福利功能等聯合建立老年「日間照料站」、如老年食堂、社區醫療保健站等,實行軍休、社會、社區優勢互補,雙向互動,解決軍休幹部日常生活難題。 二是對分散安置的軍休幹部,協調社區等部門,就近參與本居住地社區活動。分散居住軍休幹部除參加所里組織的集體活動外,聯系其居住的社區,可以拿出一部份資金為社區購買活動設備或作為活動經費。 三是利用現有所內的附屬面積,積極探索創新軍休幹部養老模式,以空巢老人為關注點、社會服務為支撐點,探索建立「軍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該文作者為高青縣民政局軍休所所長)
5、干休所發展問題研究
一、形勢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不改革沒有出路 軍休服務管理工作應當與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要求相適應,建立和完善國家保障與社會化服務相結合的機制是當今軍休工作發展的必然趨勢。中央2號文件明確提出:各地民政部門要根據安置管理工作實際,設置、調整軍隊離休退休幹部服務管理機構。這說明中央針對軍休工作的實際已做出了總體要求。事實也是如此,現有的服務管理體制是建立在計劃經濟體制基礎上的,這種體制下的軍休工作在過去20多年的工作中,得到了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重視,設立機構、編配人員、提供必要的保障和超常規做法,使前五批十多萬軍休幹部順利交接到地方安度晚年。這種管理體制高度體現了計劃性的特點,以國家保障為主體、以干休所為載體、以落實「兩個待遇」為中心的服務管理工作在市場經濟尚未成熟發展的情況下發揮了最大的作用和優勢。 但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社會的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社會服務的功能和方式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在社會保障機制日益完善的今天,社會化整體服務水平大大提高了,過去的封閉管理和小而全的自我服務方式已不能滿足當今軍休幹部的精神、文化和物質生活需求。換句話說,這種服務方式已不符合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實際上,近幾年來我市以推進軍休服務管理社會化為主要內容的軍休工作改革一直在不停地進行著,例如:我們由家街干休所原來冬季供暖是自己燒的一噸小鍋爐,自我保障自我服務,費力不少但效果不好,休干每年都為暖氣不熱有意見。同時,大連是個衛生城市,政府已明確規定四噸以下鍋爐不允許再使用。如果改換大鍋爐又會形成大馬拉小車現象造成浪費,實行鍋爐並網與社會化大保障體系接軌是必由之路。2002年冬,在干休所領導的努力下,在市民政局領導的關注和支持下,我們最終完成了鍋爐並網工作。這不但解決了暖氣不熱問題,而且符合了大連市城市發展的總體要求。鍋爐並網後,原鍋爐房改建成了活動中心,增加了休幹活動的室內空間,休干們非常滿意。另外,我市軍休系統在社會化服務改革方面的其它作法大家都看見了,當城市計程車非常方便,干休所車輛不夠用時,已進行了用車制度改革,把交通費發給休干,使休干用車更方便了;當城市居民能夠買到產權房時,民政局領導與市房改辦協調出台了軍休幹部購買產權房的優惠政策;當城市職工醫療保險體系完善後,退休幹部又進行了醫改參加醫療保險,看病拿葯更方便了;當城市職工實行工資由銀行發放時,軍休幹部也實行了工資由銀行代發。這些推進服務管理社會化的各項改革,贏得了大多數休乾的認可和滿意。所以,靠自我封閉服務管理是沒有出路的,推進軍休服務管理社會化是軍休工作的唯一出路。而軍休服務管理機構的改革與調整是推進軍休服務管理社會化改革的組織保證,意義十分重大。筆者認為,搞社會化服務不是把休干推給社會不管了,其根本目的是提高為休干服務的質量,實際上是服務方式上的轉變。為了適應軍休服務管理社會化改革的需要,軍休服務管理體制的改革調整勢在必行,今後軍休幹部還會逐年增多,5至6年內我省還要接收1萬名軍休幹部,過去小而全和封閉自我服務管理的模式已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不可能再建更多的干休所開展封閉自我的服務,這樣不但效果不好還會造成資源浪費。綜上所述,軍休服務管理體制不改革是不符合實事求是原則的,建立軍休幹部服務管理中心,取消干休所,成立服務站是當今軍休工作改革發展的實際需要。 二、軍休服務管理體制的改革調整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當前,軍休工作的改革與發展進入了關鍵時期,特別是服務管理體制的改革調整,機遇與挑戰共存,筆記認為機遇佔主導地位,只有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才能真正促進改革與發展。 所謂機遇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人們的思想觀念和認識在不斷變化。這是推進軍休工作改革與發展的最大優勢和前提。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無論是各級黨委和政府,還是軍休幹部和工作人員,對軍休工作的改革都有思想准備,並且具備了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二是政策調整始終在緊鑼密鼓的進行。現在,國家和軍隊的各項政策制度改革,已經從探索總結到全面推開的時候,應該說軍休工作的改革發展條件已經成熟。三是軍隊後勤保障社會化正在大力推進。中央軍委已批轉了《總後勤部關於實行軍隊後勤保障社會化若干問題的意見》,明確提出了飲食保障社會化、商業服務社會化、營房保障社會化、公務用車社會化、醫療保障社會化等。依託社會搞保障,利用市場找服務的氣候已經形成。四是社區建設迅猛發展。如今,社區服務水平不斷提高,不但實施了「星光計劃」,其它配套服務也在快速發展。我認為,「星光計劃」應該首先讓休干享受到。我單位為了爭取到「星光計劃」項目,跑前跑後兩年多才爭取了幾件室外健身器材,明顯看出了在這方面干休所的服務趕不上社區了。軍休工作者真的應該清醒了,不要認為自己的服務是最好的,應該多看看社會的發展,通過改革調整把軍休工作與老齡工作、社區服務相結合,充分利用社區建設的優勢和資源,把握機遇,提高對休乾的服務質量。五是政府公共管理改革在穩步推進。現在,政府對公共管理越來越重視,現已形成了政府、市場、第三部門三大體系。作為軍休服務管理者,首先要認清形勢,思考問題,否則工作就會被動。在機遇與挑戰並存的情況下把握好機遇是最重要的。 所謂挑戰,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社會形態和經濟體制發生了深刻變化。就社會形態而言,社會可分為三種形態:傳統社會,現代社會,還有一種是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變的社會,一般稱為「轉型」社會。我國不僅正處在轉型社會階段,而且同時還處於體制轉軌時期。社會「轉型」和體制「轉軌」交織在一起,幾乎同時進行,這在世界上還沒有先例。所以,我國改革開放的艱巨性是可想而知的,軍休服務管理體制的改革調整也是處在這一社會「轉型」和體制「轉軌」階段,由於社會轉型引發的城市管理體制的改革,社區建設的興起,戶籍制度的改革等等,無一不對軍休工作產生直接的影響。二是社會保障方式和社會保障機制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社會保障也分為三種形態:物質保障、貨幣保障和服務保障。當今的社會保障方式和保障機制的變化有兩個方面:一是由單一的國家保障轉變為社會保障;二是實行國家、用人單位及個人共同承擔保障責任和義務。這些變化對軍休工作的挑戰也是直接的。三是工作職能和工作手段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經濟全球化、信息網路化的形成,對政府的職能和管理方式帶來全面沖擊。具體表現在政府部門由管理、控制轉向服務,從依靠傳統、依靠經驗轉向科技和信息。為什麼要強調創新,如創新科技、創新體制和創新機制,為什麼要實施「電子政府、電子政務、數字政府」工程,這些變化對當今軍休工作的改革發展提出了新的課題。另外,從內部環境看,服務對象的規模、結構與需求發生了變化。軍休幹部逐年增加,服務需求越來越高,而工作人員的數量沒有增加,人員少了,要求高了,任務更重了。 總之,軍休工作內外部環境的深刻變化,為服務管理工作體制的改革發展提供了機遇和挑戰。我們必須抓住機遇,迎接挑戰。要求我們必須適應變化了的形勢,需要我們對已習慣了的工作思路、服務方式、政策規定及時做出調整,不改革調整,前進的步伐就邁不大,就只能加劇矛盾和增加工作難度。 三、對軍休服務管理體制改革調整的意見和工作設想 作為一名軍休工作者,我認為首先要看到當前的有利因素,抓住機遇,這樣可使我們增強工作信心。然後要剖析矛盾和問題,這樣有助於我們理清思路。面對任務日趨繁重、要求越來越高的新形勢,軍休工作者必須應對挑戰,順勢發展,這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要任務。要想抓住機遇應對挑戰,就要及時地進行體制改革與調整,我對軍休服務管理體制改革調整的意見和今後軍休工作的設想是: (一)贊成成立軍休服務管理中心,取消干休所,建立服務站。改革調整後雖然還屬於財政補助事業單位,但這樣不僅可以整合軍休資源,減少重復建設,避免資源浪費,而且可以解決工作人員少、任務繁重的實際問題。就是說不再建更多的干休所辦公樓,通過科學利用政策規定的軍休資源(附屬面積),建立相對集中的軍休幹部活動中心,發揮出政策規定附屬面積的最大使用效益。被合並的干休所改成服務站後,財務等人員減少了,其富餘的人員可以補充其它工作的人員不足。 (二)軍休服務管理體制改革調整後,軍休工作要實現如下轉變。在保障方式方面要從實物保障向貨幣保障轉變。實行住房保障社會化、管理物業化,醫療保障屬地化;在服務管理方式上要從自給自足的封閉運行和自我服務方式向直接和間接相結合的社會化服務方式轉變。藉助社會資源,豐富服務內容,拓寬服務領域,提高服務質量;在管理體制上的轉變要逐步與黨和國家老幹部工作體制接軌,與社區建設接軌,如「星光計劃」,軍休幹部應首先享受到;在圍繞建立民政部門宏觀指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服務管理機構市場化運作的運行機制方面,要逐步實現從自成體系的獨立運行機制向納入雙擁、老齡、社區工作軌道的轉變;實現已習慣的計劃運作向善於運用市場手段運作的轉變;服務方面從勞動密集型的傳統服務向知識技術密集型的現代化服務轉變。實現以上轉變,必須引進市場機制,再像過去那樣全方位的無償服務已經不必要了。但如何充分藉助社會資源和社區建設的成效,讓軍休幹部更好、更早、更多地享受改革開放的成果,使其提前進入小康社會,是我們軍休工作者應深入研究的課題。 (三)軍休服務管理體制改革調整後,要採取新的用人機制和分配機制。一是軍休幹部與工作人員數量按照10:1的比例配備,需要選擇熱愛軍休工作,服務意識強,有大局觀念,有責任心和進取心的工作人員。科以下幹部和職工必須要實行競聘上崗,用人單位應該有權選人用人,必須用制度管人、管事;對沒有服務思想,不能勝任工作,又不加強學習的幹部職工予以免職和辭退。二是現在干休所的工作人員工資待遇比較低,近年又開始上交養老保險,應適當增加工資和福利待遇,促進工作人員的積極性。成立中心後應該整合資源,將各干休所的附屬面積平均劃給各中心,要使經營創收的收入基本平均,同時軍休系統要統一制定出分配改革方案,將工資活的部分拿出來與經營創收收入一起進行再分配,可以存在差別,但總體差別不要太大。軍休工作人員的工資待遇能否有所提高和內部分配改革方案能否實施好,也應列入軍休服務管理工作評比的重要內容。 總之,形勢在發展,社會在進步,軍休服務管理體制的改革與調整勢在必行。所以,我們的思想必須先行,要認真研究和思考。但無論怎樣改革調整,其根本目的都是為了更好地為軍休幹部服務,為部隊服務,為國防建設服務,這是我們軍休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動搖。作為軍休工作者,要有一種不變的理念,就是考慮問題時必須樹立全局觀念、整體觀點,要有創新精神,要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沒有穩定,就不可能有發展,改革也不可能取得成功。我們的工作必須在保證軍休隊伍穩定的基礎上搞好各項改革調整和創新,使軍休幹部更多更好地享受到改革開放和社會發展所帶來的成果,完成好黨和國家交給我們的工作任務。
6、如何發揮社工在軍休服務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一、軍休服務管理工作中引入社會工作的重要性
軍休服務處是民政部門領導下的事業單位,承擔著軍隊離休退休幹部服務管理的具體工作。按照黨和政府關於安置軍休幹部的方針、政策和規定,落實軍休幹部的政治待遇、生活待遇;承擔對軍休幹部的服務管理、醫療保健的具體工作;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發揮軍休幹部作用,保持軍休人員穩定;開展各種文體活動,盡可能幫助軍休老幹部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使他們安度晚年。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社會結構、社會形勢都在發生深刻變化,服務對象的需求也在不斷升級。軍休服務管理工作是以落實軍休幹部兩個待遇為中心,對一些矛盾化解和情緒舒緩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和傳統的思想政治工作,服務方式單一,社會資源整合不充分,難以滿足服務對象日益增進的個性化、多樣化的需要,無法有效、系統應對和解決新的、復雜的問題。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變化,在軍休服務管理工作中引入社會工作的專業價值理念和工作方法,有利於深化軍休服務管理工作內涵,探索創新工作領域,提高服務質量,滿足服務對象的需求。
社會工作在歐美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已經形成很完善的理論與實踐體系。結合中國社會的實際,我們的社會工作處在當今大發展、大變革的一個時期,基於與歐美有所區別的政體與法律框架下,我國的社會工作在內容上有著創新發展的要求。無論是大學教授研究者,還是基層社會工作者,都處於探索、研究、分享與交流學習的態勢當中,社會工作是一門越來越引起社會重視的新學科。
社會工作是以利他主義價值觀為指導,以科學的知識為基礎,運用科學方法助人的服務活動。社會工作的核心理念是「助人自助」,即需求者在獲得必要的幫助後,能順利地回歸到社會當中,成為一個自然的人、社會的人。相對於一般的志願者或工作人員,社會工作者還能針對性地提供長期穩定的服務,而且過程更加規范。
二、軍休服務管理工作中所涉及的社會工作領域
在軍休服務管理工作中開展社會工作,具有其自身的優勢。工作對象主體趨同性強,以老年人群體為主,身份、經歷相似,經濟狀況相當,物質生活水平較高,文化素質高,對精神文化生活預期高。
軍休服務管理工作中所開展的社會工作是一種系統的社會工作,是針對軍休幹部的需要,綜合運用老年社會工作、優撫安置社會工作和社區社會工作的理論和方法,以影響軍休幹部發揮正常角色功能的生理、心理、社會因素為切入點,幫助軍休幹部,改善社會功能,提高生活質量,使軍休幹部有更好的社會適應和福祉的活動。
三、軍休幹部面臨的問題和需求
(一)軍休幹部面臨的問題(心理-社會層面)
1、角色失調:由軍隊到社會、由軍人到老百姓、由在職到退休,在實現角色模式轉換的過程中,由於心理上、行為上的慣性,軍休幹部在退休初期或者是很長一段時間不太容易適應新的角色模式要求。
2、地位下移:軍休幹部在離開職位、退出現役之時,也就相應地離開了職位和職業所賦予的各種權利和義務。盡管在政策上可以通過較高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盡力維持其原有的社會地位,但社會結構的正常錯動是不可避免的,從而造成事實上、更多是心理上社會地位向下流動的現象。
3、心理失衡:隨著社會地位發生的相對變動,軍休幹部將自己的利益得失與同輩群體進行對比時產生一種不平衡心態,即相對剝奪感心態。
(二)軍休幹部的需求
1、軍隊情結:軍休幹部們離退休前都是在軍隊服役幾十年的軍人,離退休後身心不可避免地留有革命大熔爐的印記,習慣於幾十年軍旅生涯所形成的「供給制」思維特點和「制式化」行為規范,具有鮮明的政治傾向性和特殊的榮譽自豪感,軍隊情緒深。
2、健康維護:多數軍休幹部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對醫療保障需求高。醫療保障問題是軍休幹部們最關注的問題。
3、居家安全與居家養老:軍休幹部群體中,隨著年齡的增長,空巢老人增多,獨居老人也不少,由於種種原因他們不願意去社會福利機構,對居家社區養老的需求不斷增強。
4、社會尊重與社會參與:軍休幹部是一個政治上相對強勢、生活上相對優勢的群體,離退休後更渴望得到社會尊重。政治優勢、經驗優勢、智力優勢豐厚,社會參與意識強。(如意願表達、利益維護等)
5、就業休閑:重新就業工作,發揮余熱;外出旅遊。
6、後事安排:如子女生活、財產處置、後事操辦等
四、軍休服務管理中開展社會工作所運用的方法
軍休服務管理工作說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其服務對象是軍休幹部。軍休老幹部群體以政治過硬、思想鮮明著稱,其中不乏高水平的政工幹部,而社會工作在做人的工作方面具有獨到的優勢,這個優勢就是專業的價值理念與專業的社會工作方法,它包括:個案工作方法、小組工作方法、社區工作方法等,其中個案工作方法和小組工作方法可直接運用,讓軍休老幹部在專業社工的服務中受益。
(一)生理方面
1、個案工作:為有特殊困難的軍休幹部家庭提供必要的幫扶工作,如進行心理支持、爭取社會資源等。
2、社區發展方法 :完善社區建設,為軍休幹部創造便捷的生活環境。如開設門診部,引進家政服務,完善社區功能環境建設。
3、社區教育方法:為軍休幹部提供與身體健康直接有關的治療、康復、預防等方面的服務,如營養咨詢、健康保健推廣活動等。
4、社區服務方法:為軍休幹部提供與身體健康間接相關的生活照料、家務助理、出行協助、事務管理、法律援助等方面的服務。(如控制疼痛包括音樂治療、藝術治療、寵物治療、戲劇治療,按摩做運動也常用來緩解身體上的疼痛--------長者痛症計劃)
(二)心理方面
1、個案工作:為在心理方面存在困擾的軍休幹部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與介入;為長期患病的老人及其家庭提供心理安撫和信息支持。
2、小組工作:為患絕症或瀕臨死亡的老人進行臨終關懷。(如預防老年人自殺-----生命教育小組)
3、個案工作與小組工作結合:為遭遇突發生活變故、喪親的老人進行危機介入和哀傷輔導。提供情感支持。(優質睡眠服務計劃)
(三) 社會方面
1、個案工作:激發軍休老幹部自身的專長及優勢,提供機會發展自己的興趣。從事政策宣傳、科普教學、撰寫資料、翻譯創作等工作,使其充分發掘自身潛能,認識自身的社會價值。(生命敘事)
2、小組工作:為空巢家庭成立互助小組,建立支持網路,開展小組活動,達到助人自助。開展興趣小組活動,完善人際關系,擴大生活圈,增進軍休老幹部間的交流溝通。(歌唱、舞蹈、葫蘆絲、太極拳小組)
3、個案與小組相結合:以家庭和鄰里為載體,開展小組活動(鄰里節),輔之以個案幫助,逐步強化軍休老幹部的社會支持系統,使其能夠感受到社會的關愛與家庭的支持。
4、社區工作:發展社區志願者隊伍,引導鼓勵軍休幹部發揮余熱,充當顧問的角色,把自己豐富的工作經驗和人生感悟傳遞給年輕人,讓他們少走彎路,繼續體現自己的價值。主動參與一些社區事務,比如擔當文明新風的宣傳員、衛生環境的監督員、社區治安穩定的巡邏員等。這樣不僅能讓自己「寶刀未老」,內心還能獲得被尊重和被需要感,從而活得更加有滋有味、豐富多彩。帶動社區居民參與社區建設,發展社會參與意識。開展形式多樣的社會活動,充實軍休老幹部的精神文化生活,從而逐步適應社會生活,融入社會生活。
五、軍休工作人員的特點與需求
(一)普遍需求
1、軍休服務處工作人員人數少,服務的對象人數多,工作壓力大且經常受到不被軍休幹部理解的困擾。
2、工作人員長時間面對軍休幹部群體,進行重復的工作,容易產生懈怠情緒,需要社會工作者的幫助,舒緩情緒。
(二)工作方法
1、建立社會工作督導制度,對工作人員進行社會工作專業知識培訓,讓他們更好地了解服務對象各方面的特點,尤其要掌握與服務對象溝通的技巧。使工作人員更好地理解服務對象所需。
2、定期開展素質拓展活動,幫助工作人員舒緩壓力,同時增進工作人員之間團結協作的能力,增強凝聚力。
3、組織工作人員開展小組活動,研究工作中遇到的困難,集思廣益,共商解決辦法。通過這種小組活動,既使工作人員釋放了心中的疑惑,又拓寬了工作思路,為創新工作思路提供支持。
4、組織工作人員開展參觀、學習等活動(相同部門之間的學習交流),鼓勵他們參加志願服務。特別是年輕的工作人員,通過各種活動,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樂觀積極地面對工作、生活。
六、軍休服務管理工作中社會工作的發展與建設
為軍休服務處工作人員提供社會工作培訓,鼓勵他們參加全國社會工作者專業等級考試,能夠將社會工作的理念、方法、技巧廣泛應用於日常工作中,提高整體服務管理水平。定期召開經驗交流座談會,總結成功案例的經驗,同時對於特別難處理的個案,社會工作者可與軍休服務處的工作人員共同協商,群策群力,提出一致的處理辦法,從而促進軍休服務管理工作的發展與服務質量的提高。
軍隊離休退休幹部,他們為黨和國家作出了特殊貢獻,是人民的功臣,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對於他們的不可磨滅的歷史功勛,我們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我們的子孫後代,都是決不會忘記,也決不應當忘記的,對於他們的晚年生活,我們一定要很好地安排照顧,基本政治待遇、生活待遇不變,並注意很好地發揮他們的作用。真正使軍休老幹部在「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中安度晚年。
在軍休服務管理工作中引入社會工作服務,運用專業知識、技巧、態度及價值觀,有針對性地制訂服務計劃,提供有品質的、精細的軍休社工個案服務,並將鏈接社會資源,建立軍休幹部鄰里互助、社區關懷、社會關注的支持系統,使之形成對地方生活的歸屬感。同時,進一步總結和研究軍休社工試點的經驗,凝練適合軍休幹部特點的社工服務模式。可以幫助服務對象改善社會功能,提高生活質量。同時社會工作這個新機遇也能拓展軍休服務管理工作思路,完善服務管理工作機制,創新服務管理工作手段,開創軍休服務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7、如何做好軍休服務社會化,拓展服務管理新內涵
准確理解軍休服務管理社會化的內涵和實質,對於我們順應社會化改革規律,把握社會化改革方向,掌握社會化改革主動權,有著積極的意義。弄清軍休服務管理社會化,首先應明白什麼是社會化。我理解,社會化是一個內涵豐富、外延廣泛的概念,不同領域、不同角度對其理解、認識不同。從人與社會的關系來看,社會化是自然人接受社會生活,學習社會規則,成為社會人的過程;從國家與社會的關系來看,社會化是政府之外的「第三部門」對社會公共事務的廣泛參與;從單位管理與社會管理的關系來看,社會化是與單位化相對而言的。單位化的顯著特徵是從職工的醫食住行到生老病死都由單位保障和管理,人們游離於市場,游離於社會,而社會化則是政社分離,該社會管理的內容、項目全部從單位中剝離出來、交於社會;從社會保障、社會福利等社會工作與社會的關系來看,社會化有兩層含義,一是社會事情社會辦。公共事務,公眾參與,成本共擔,利益共享;二是單位和社會從封閉到開放,從隔絕到統一,實現一體化。由於我國正處在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過渡階段,因而在我國談社會化,還有一層「現代化」的含義。
那麼,什麼是軍休服務管理社會化呢?雖然我們對軍休服務管理社會化改革探索實踐已經十幾年了,但一直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說法。實際上,軍休服務管理社會化是一個內涵、外延不斷變化的動態概念,它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而誕生,隨著社會保障機制的變化而變化,其實質是圍繞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創新服務管理方式、體制和機制,引進社會服務,發揮老幹部作用,建立與社會保障機制相銜接、與社會發展進步相協調的國家保障與社會化服務相結合的新型服務管理模式。這種新型模式的基本特徵是,服務於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宗旨沒有變,以國家保障為主體的根本性質沒有變,高於一般保障水平的特殊地位沒有變。要說有變化的話,那就是保障的形態、服務的方式和採取的手段與以往不同了。國家保障是前提和基礎,社會化服務是手段和形式,兩者的有機結合是順應形勢,乘勢發展,進一步提高軍休服務保障水平的有效途徑。
軍休服務管理社會化與社會領域社會化既有共性的特徵,又有嚴格的區別。一是主體不同。社會領域社會化的主體,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以一定組織形式出現的法人;既包括市場經濟活動的參與者,也包括市場經濟運行的調控者。而軍休服務管理社會化的主體主要是各級民政部門、服務管理機構以及軍休幹部本人。在推進軍休服務管理社會化中,軍休幹部既是社會化的參與者,又是社會化的受益者。二是內容不同。社會領域社會化無所不包,可以說是涉及角角落落,涵蓋方方面面。而軍休服務管理社會化則具有很強的指向性,核心是利用社會資源,豐富服務內容,拓寬服務領域,提高服務質量,創新軍休服務管理的方式、體制和機制。三是要求不同。軍休幹部地位特殊,軍休工作政策性強。因而,軍休服務管理社會化應以適應國家和軍隊的改革為主,不宜超越其它領域社會化的進程。不同領域社會化有著不同的目的,如企業把職工的醫療、養老等交於社會,其目的是為了增強參與市場競爭能力,而軍休服務管理社會化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滿足廣大軍休幹部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讓他們更多、更快、更好地享受我國改革開放的成果。
8、軍隊離休退休幹部服務管理中心怎麼樣
軍隊離退休幹部安置管理工作
主要內容摘要:
介紹軍休工作的發展過程和做好軍休工作的重要意義,目前接收安置軍休幹部的基本情況和要求,對軍休幹部服務管理的主要政策和工作要點,以及下一步主要工作和進一步改善的探索。
目的與要求:
了解軍休工作的有關內容和工作要點,把握有關政策和工作方法, 啟發和探索進一步做好軍休安置管理工作的思路。
一、概述
軍隊離休退休幹部(簡稱軍休幹部)的安置管理工作(簡稱軍休工作)是直接服務於軍隊和國防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主要職能是對軍休幹部接收安置並實施服務管理。就工作而言,是指國家對軍隊幹部退出現役,離休、退休後移交地方政府安置,政府對其晚年生活做出妥善安排的組織管理活動。就制度而言,是指以軍休幹部為對象,以國家和社會提供養老、福利、服務為主要內容的一種社會保障制度。這個概念至少包括以下幾個含義:一是建立這樣一種制度以保障軍休幹部的晚年生活是國家意志的體現;二是實施這個保障制度是政府的責任,也是民政部門的職責;三是其工作對象是軍休幹部;四是其目標是對他們要妥善安置管理。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中央軍委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做好軍隊離休退休幹部移交政府安置管理工作的意見》(中辦發〔2004〕2號)中強調:「軍隊離休退休幹部為中華民族的獨立解放、為國家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做好軍隊離休退休幹部移交政府安置管理工作是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是一項長期的政治任務,是政府和軍隊的共同責任。各級黨委、政府和軍隊各級組織要切實加強領導,把這項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本地區社會發展計劃,作為開展軍民共建活動和評選『雙擁模範城(縣)』的重要內容。」
軍休安置工作在建國後大體上有如下幾個主要過程:
(一)軍隊幹部退休制度建立過程。(1958年—1980年)
這一過程的主要特點是,軍隊幹部退休制度正式建立,並逐步規范。軍隊退休幹部在確定安置去向時,原則上可以就地安置,也可以易地回原籍安置,並明確解決住房的相應措施。由於這一過程主要是為了建立軍隊幹部退休制度,對安置去向沒有限制性的規定,所以到地方安置的軍隊退休幹部比較少,大部分仍留在部隊進行內部管理。
其中1968年到1978年在民政部撤銷期間,軍休工作劃歸財政部管理。
(二)軍休幹部按批次接收安置過程。(1980年—2004年)
這一過程的主要特點是,配合軍隊精簡整編,退休制度逐步完善,推行了離休政策並區分了人員范圍,軍休安置管理形成了獨立的政策和工作體系。為此,與前一過程相比,其主要特徵:一是有計劃有規模的成批次接收安置軍休幹部;二是軍休幹部增加了離休和退休的待遇區分;三是建立了專門的軍休安置管理機構,逐步制定了一系列軍休安置政策。
全國的軍休幹部移交安置工作實際上是從1982年10月民政部、總政治部發出的通知正式開始的。我省主要是從1985年開始啟動這項工作的。
這一過程,主要是採取批次接收安置的方式,先後共接收安置了5個批次。由於當時地方尚未進行房改工作,軍休幹部安置到地方的主要問題是住房問題,因此由中央撥款,地方或軍隊承擔批次內計劃安置的軍休幹部住房的建設任務,等住房建好後再通知軍休幹部進住。這一過程接收安置軍休幹部比較緩慢,主要原因就是批次內軍休幹部選擇安置地點和住房建設時間的問題。同時,為了解決建房用地問題,要求接收安置軍休幹部人數較多的地方要相對集中建房、實施集中管理,所以便形成了目前我省11個設區市所具有的軍隊離休退休幹部休養所(簡稱軍休所)。各級民政部門還設置了軍休安置管理內設機構或專管人員。由於在我省安置的軍休幹部人數較少,所以在縣(市)安置的軍休幹部沒有成立軍休所而是由縣(市)民政局直接管理。
軍休幹部的接收安置還包括退休士官(志願兵)的接收安置。另外,軍隊無軍籍退休退職職工(簡稱無軍籍職工)的接收安置在這一過程中也陸續開展,到目前為止,共接收安置了4批次。無軍籍職工的安置是分散型的,居住形式多為住原房。
(三)軍休幹部按年度接收安置過程。(2005年—現在)
這一過程的主要特點是,為了加強國防建設,加快軍隊現代化建設的步伐,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將軍休幹部按批次計劃接收安置改為按年度計劃接收安置。其目的是,加快接收安置進度,實現軍休幹部接收安置工作良性循環。這一過程除了在形式上將批次安置改為年度安置外,更主要的是結合軍隊住房改革,軍休幹部的安置住房均以貨幣化取代了原來的集中建房和集中管理的模式,所以這一過程的軍休幹部在移交安置後均是分散居住的。
綜上所述,軍休工作是保障軍隊和國防建設,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發展的形勢,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一項長期的政治任務。
二、目前接收安置軍休幹部的基本情況和要求
(一)目前接收安置總體任務的完成情況。
(略)
(二)當前接收安置工作的難點。
年度計劃接收安置工作具有一定的難點,一是時間緊,二是任務重,三是難度大。
所謂時間緊,就是當年中央下達的接收安置計劃任務不容延緩,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即10月底前移交安置完畢,當年的任務,當年要完成。
所謂任務重,就是要在實行年度計劃安置的五年內,全國要接收安置完滯留軍隊的10多萬名軍休幹部,就我省而言,從2005年到2007年的三年間,平均每年安置119人,是2004年以前平均每年安置人數的2-3倍。
所謂難度大,就是這些滯留在軍隊的10多萬名軍休幹部中,有相當一部分曾經是部隊在移交時的難點對象,或者因個人問題或者因家庭問題需要組織上給予照顧解決的。有的是准備列入移交計劃而未能列入的,有的是已列入移交計劃而未能辦理移交的。因此,近幾年來的移交安置任務是比較繁重的。
(三)目前在接收安置時需注意的基本要點。
除了具體工作人員在實際接收安置中要掌握的有關政策、移交手續、相關待遇的落實等操作知識外,作為主管人員,要熟悉和靈活把握好以下的基本要點:
1、堅持「成熟一個接收一個」的原則。只要軍休幹部移交時有關條件成熟,不論人數多少,隨時來要隨時接收安置。其中,還包括已列入往年移交安置計劃而尚未移交辦理手續的軍休幹部。
2、堅持「三見面」的交接方法。在移交安置過程中,要有部隊、民政部門、本人共同協商同意後方可辦理移交安置手續。特殊情況本人不在場時,應有本人對移交有同意態度的簽字。採取「三見面」的交接辦法,是軍地雙方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一條有效經驗,減少了矛盾,加快了交接速度。
3、對有狂躁型精神病患者,以及因傷殘、病重正在治療尚未痊癒者,暫不予接收,待病情基本穩定後再予接收安置。
4、每年的移交安置任務,必須在當年10月底前完成。過了10月份,均停止辦理移交手續。
軍休幹部移交安置工作的主要依據是民政部、總政治部《印發<軍隊離休退休幹部移交政府安置交接工作辦法>》(政聯〔2006〕11號)文件。軍隊無軍籍職工移交安置工作的主要依據是民政部、財政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總後勤部《關於印發<關於加強和改進軍隊無軍籍退休退職職工移交安置工作的意見>的通知》(民發〔2005〕135號)文件。
三、對軍休幹部服務管理的主要政策
保障軍休幹部晚年生活的政策有很多,但主要精神就是要確保軍休幹部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簡稱兩個待遇)的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中央軍委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做好軍隊離休退休幹部移交政府安置管理工作的意見》(中辦發〔2004〕2號)就是當前做好軍休工作的綱領性文件。
(一)政治待遇。
軍休幹部政治待遇主要包括閱讀文件,聽報告,參加重大慶典和重大政治活動,黨員軍隊離休退休幹部逝世後骨灰盒可覆蓋黨旗,軍隊離休幹部逝世後骨灰盒可覆蓋軍旗,授予離休幹部《離休幹部榮譽證》、功勛榮譽章等。
移交政府安置的軍休幹部的生活待遇按照安置地國家機關同職級離休退休幹部的規定執行。
地方政府每年可以採取不同形式慰問軍休幹部。
(二)生活待遇。
軍隊離休幹部生活待遇的具體項目包括:離休費、副食品價格補貼、生活補貼、糧油調價補貼、教齡護齡補貼、地區生活補貼、交通費、探親路費、榮譽金、防暑降溫費、保留福利補貼、保留伙食補貼、少數民族補貼、政府特殊津貼、傷殘保健金、生活補貼、住房補貼、公勤費、護理費、住院伙食補助費、電話補貼費、水電補貼費、軍糧差價補貼、冬季取暖補貼費、軍人職業補貼費、服裝費、早期回國定居專家生活津貼等等。
軍隊退休幹部生活待遇的具體項目包括:退休費、副食品價格補貼、生活補貼、糧油調價補償、早期回國定居專家生活津貼、保留福利補助、保留伙食補貼、少數民族補貼、防暑降溫費、政府特殊津貼、傷殘保健金、生活補貼、住房補貼、護理費、住院伙食補助費、電話補助費、探親路費、水電補貼、教護齡補貼、冬季取暖補貼、軍人職業津貼、軍糧差價補貼等等。
上述內容可能對個別人會有所出入。在這里之所以表達出來,主要原因:一是使大家了解黨和國家對軍休幹部的生活待遇是很充分的,在生活待遇保障上是十分重視的;二是這些生活待遇的具體內容比較復雜,每項具體內容要靠我們認真地去落實,不能因為由於我們工作人員在某一點上的誤差而失去軍休幹部對我們的信任,失去黨和國家對軍休幹部關心和關懷的效果。
四、如何做好軍休服務管理工作
在做好軍休服務管理工作中,除了在前面第三條所講的要認真落實軍休幹部「兩個待遇」外,還有很多的具體事務工作要盡心而努力地去實施。
我省的軍休工作二十多年來能夠在穩定和諧中不斷進取,在穩步推進中謀求發展,取得了明顯的成績。追根求源,主要原因:一是中央對軍休幹部的政策比較到位,無論是政治待遇方面還是生活待遇方面都有比較完善的政策加以保障,例如僅2007年國家有關部門對軍休幹部在生活待遇的提高和改善方面就先後出台了11份文件;二是全省各級黨委、政府領導能夠高度重視,無論是在解決接收安置方面的問題,還是在落實有關政治和生活待遇等方面的問題,尤其是在醫療保障方面,都能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給予相應的保障和一定的優惠,使軍休幹部在移交時放心、安置後安心;三是在全省民政系統有一支勤奮努力的軍休服務管理隊伍,這個隊伍包括在11個設區市設立的14個軍休所、各縣(市、區)對軍休幹部(含退休士官)和無軍籍退休職工的服務管理站點,以及各級民政部門的有關領導和安置管理機構的工作人員。經過長期的實踐和探索,結合本地實際,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軍休服務管理的制度、經驗和工作程序。尤其是在一線的工作人員,無論是夜晚還是節假日,無論是酷暑還是嚴冬,只要軍休幹部需要,能夠做到有求必應。在工作中,他們能夠重政治、講感情、交朋友,成為軍休幹部的貼心人,羸得了軍休幹部的信賴。
盡管如此,軍休工作也並非是一帆風順。隨著社會不斷地發展進步,軍休工作相對黨和國家的要求還存在著一些差距,一些工作還相對滯後,主要體現在:有些政策還有待於進一步完善;一些軍休所服務設施經過長期的使用存在老化和破舊現象,不能充分為軍休幹部提供學習和活動的環境;有的服務管理人員的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還有待於進一步的提高;有的地方對軍休幹部的服務管理只滿足於發放工資福利,在實施有關保障和開展各類活動方面比較欠缺。因此,只有不斷加強和改進軍休服務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形勢的發展,才能使軍休幹部的思想情緒更加穩定和晚年生活更加充實。
(一)對軍休幹部「兩個待遇」要落實到位。
(二)重要節日要堅持走訪慰問,平時要及時徵求軍休幹部的意見,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關心他們的晚年生活。
(三)服務管理工作人員要有較強的素質,要選調有能力、講感情、會做思想工作的人員擔任服務管理機構的領導工作。
(四)經常組織軍休幹部開展力所能及的各類活動。
五、對下一步完善軍休服務管理工作的打算和探索
(一)啟動實施軍休幹部住房制度改革。
明年,我省將根據國家的部署,認真落實國家六部委就軍休幹部住房制度改革問題下發的兩個政策性文件,啟動和實施軍休幹部房改工作。這項工作政策性強,廣大軍休幹部對此十分迫切也十分敏感,來不得絲毫的誤差和漏洞。為此,在貫徹執行過程中要按照民政部關於「先易後難、寧慢勿亂、穩中求快」的原則進行。
為了妥善做好這項工作,我們初步打算:一是將不同年代安置、不同住房類型的軍休幹部再進行一次梳理,分門別類地加以區分,做到大體上心中有數,便於後續工作的開展;二是組織部分有關工作人員去外省調研學習,取得相關的工作經驗;三是會同省有關部門轉發國家六部委的兩個文件,取得這些部門的工作支持;四是由於民政部正在組織修改完善《軍休幹部售房信息管理系統》軟體和《政策問答》工作手冊,這些都是在房改工作操作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待操作軟體和工作手冊下發後,省廳將組織對各設區市相關工作人員進行一次培訓,正式啟動軍休幹部房改工作。
(二)探索和創新軍休服務管理機構的體制,改進服務管理模式。
目前,各設區市對軍休幹部的服務管理模式:一是在市城區的軍休幹部由軍休所管理;二是各縣(市)的軍休幹部直接由民政局管理。
這種模式在新的形勢下產生的問題:對軍休所而言,由於批次安置改為年度安置後,軍休幹部在軍休所外分散居住的越來越多,改變了過去以「點」(即軍休所)的集中管理形式為「面」的分散管理形式,逐漸淡化了軍休所的概念。這種變化又容易引起在服務管理上的不便,不利於軍休所的工作。對各縣(市)而言,軍休幹部是直接由民政局實施服務管理的,由於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較少、流動性較大,頻繁更新的工作人員對軍休幹部的實際情況、工資結構、工資調整和有關政策都難以熟悉和掌握,在某些方面容易產生失誤和不到位的現象。
探索和創新的思路:結合我省的實際情況,可以由設區市成立「軍隊離休退休幹部服務管理中心」,原則上撤銷原有的軍休所,在軍休幹部居住相對集中的片點,設立若干個「服務站」(為「中心」的下設機構)。同時,賦予服務管理中心對全市各地軍休工作具有業務指導的職能,對全市軍休幹部的工資調整和有關的政策待遇由該中心統一核算和確定,再交給各縣(市)具體操作執行。各縣(市)民政局軍休工作人員對有關業務如果有什麼問題,可直接向中心詢問。軍休幹部人數較多的縣(市),也可考慮設立「服務站」。
目前,國家對這一問題已經在著手考慮,同時也在考慮新設服務站點的活動場所和服務設施的資金投入問題。希望各設區市和有條件的縣(市)早有考慮和打算,最好有個規劃和設計,一旦國家真正實施起來,可以立即跟上去。
(三)充分利用社會、社區的服務功能,改善和加強對軍休幹部的服務管理。
無論是現行的軍休所服務管理模式,還是上述設想的中心管理模式,都存在著對軍休幹部的服務管理問題。尤其是水、電、氣、工資發放等服務管理,以及健康保健、健身活動、文化生活等等,如果僅僅依靠軍休所的工作人員,一是人力不足,二是質量不高,三是專業性不強。即使是組織活動,在時間上和次數上也是很有限的。因此,如何將社會、社區的各種服務功能提供給軍休幹部,盡量使一些生活中的問題實現社會化的服務,讓軍休幹部能夠更有效地得到服務,更多地參與各類活動,這是我們在管理中需要認真思考的。值得注意的是,這里所說的使服務功能社會化,決不意味著把對軍休幹部的服務交給社會就行了。之所以要考慮利用社會化服務功能,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軍休服務工作的有效性、廣泛性、經常性的問題,而我們工作人員的管理方式也將擴展為主要體現在指導、引導、協調、組織等方面。如何做好這方面的工作,大家都可以結合當地實際,積極地去思考、探索和實施,只有實踐了、體驗了,才會有更深該的認識,才會更有效地做好我們的工作。
9、責任擔當意識不強整改措施
根據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安排部署,為切實解決自己在「四風」方面存在的問題,結合對照檢查、徵求群眾意見、座談交流及專題民主生活會查擺出的問題,制定了整改措施,並根據整改清單逐項落實.現將整改落實情況匯報如下:
一、整改的問題
1、理論學習不夠深入。只注重學習,沒深入思考,只了解表面,不了解精髓,只掌握政策,沒積極思考如何有效地落實好政策,在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時,只注重學習掌握其精神內容,未深入研究其精神實質與工作實際結合的問題。
2、調查研究不夠。只是在軍休幹部中開展調查研究,很少到基層群眾中去調查了解情況。
3、工作方法欠缺。在與老幹部座談時,只談工作和政策落實情況,沒有與老幹部深入交流思想,了解生活狀況,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在與老幹部的座談中只注重其物質生活、對其精神生活了解的少,關心他們的精神文化娛樂需求的少。
4、聯系群眾不夠密切。很少深入基層,或者下基層後,大多隻在鎮辦或村(居)委會了解情況,很少到群眾中去了解他們的困難,傾聽他們的呼聲。
5、為群眾服務的意識不強,工作創新不夠。只是做好領導和上級安排的工作,不主動去了解群眾訴求,不主動想辦法落實
好黨的政策,不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創造條件分析解決問題,在遇到群眾有困難時,只是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給與答復解決,而不去想方設法通過其他變通的方式解決好他們的實際困難。
6、工作不夠大膽,擔當意識不強。遇到復雜或易產生矛盾的問題,趕緊找領導匯報,不積極主動自己想辦法解決,工作動力不足。
7、工作求穩,安於現狀。不願吃苦出力,領導安排自己業務范圍外的工作就不高興、有牢騷;
8、對老幹部關心不夠,交流溝通的少;
9、缺乏進取精神。滿足於現在的學識和見解,創新意識不強,幹事動力不足,在軍休幹部要求所里幹部參與門球運動時,由於幹部職工參與的積極性不高,而自己也沒有積極地做好他們的思想工作,關心支持軍休幹部的健身娛樂活動。
10、偶爾有吃請現象。以前在機關工作期間,有接待上級或者接受鎮辦的宴請,現在與朋友和同事之間也偶爾有吃請現象。
11、厲行節約不夠。宴請中有剩飯剩菜現象。
二、整改目標
通過整改落實,積極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增強自己在加強理論學習、堅定理想信念、牢固宗旨意識、強化群眾觀念、密切聯系群眾等方面的意識和能力,進一步弘揚優良作風,解決突出問題,保持清廉本色,強化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密切干群關系,切實轉變作風,提升為民務實清廉形象。
10、如何為部隊老幹部做好服務保障工作
堅持以人為本,不斷強化中心的職能作用,扎實做好以組織開展活動為重點的軍隊離退休幹部服務保障工作,切實為軍休幹部解難題,辦實事,解除軍休幹部的後顧之憂,使他們老有所養、老有所教、老有所為、老有所樂。許多軍休老同志感慨地說:現在的活動越來越多,身體越來越好,人也越來越年輕啦。
一、堅持服務宗旨不動搖,不斷規范服務行為
中心在點多面廣、工作人員少、服務管理難度大的情況下,不斷強化服務觀念,把全心全意為軍休幹部服務作為第一要務,拓寬工作思路,努力把中心建成軍休幹部之家,為老幹部工作生活提供周到的服務保障。
一是為軍休幹部建立檔案資料。全面調查了解軍休幹部的基本情況,把他們的主要經歷、家庭狀況、健康狀況、愛好特長、個人需求等情況登記造冊,輸入電腦存檔。中心把軍休幹部的服務需求作為工作重點,擺在重要位置,中心工作人員努力熟悉了解每一個軍休幹部的情況,使服務工作更有針對性。
二是設立軍休幹部服務聯系卡。將中心的職能任務、聯系電話、服務項目、擬開展的活動內容和形式等印製成聯系卡。徵求軍休幹部對年度工作安排的意見,對開展文體活動有什麼要求,中心把軍休幹部反饋的信息匯總後進行綜合分析,及時調整工作思路和服務方向,真正做到想軍休幹部所想,辦軍休幹部所需。
三是堅持經常走訪制度。在堅持重大節日走訪、慰問老幹部的同時,中心把軍休幹部的冷暖、需求當成大事抓緊抓實。為更及時、跟個准確了解掌握軍休幹部的需求,中心工作人員每月通過電話、走訪等形式與各所軍休所保持聯系,及時了解、掌握軍休幹部的思想動態和服務要求,共同研究服務工作。配合各干休所召開老幹部座談會,了解他們的生活、身體狀況和對中心開展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二、從軍休幹部最需要的事情著手,為軍休幹部提供親情化、全方位的服務
中心堅持把「以人為本」的理念貫穿服務工作的全過程,堅持把事關軍休幹部切身利益的服務需求作為第一信號,拓寬服務內容,創新工作方式,較好解決了老幹部的後顧之憂。
一是圍繞「老有所養」,積極解決軍休幹部的後顧之憂。近年來,一些軍休幹部處於對中心的信任,經常向中心咨詢有關政策待遇問題,中心從不推委,立足服務前移、服務延伸,在向市安置辦公室積極反映的同時,主動配合干休所做好解釋說明工作。中心還與干休所共商建設軍休幹部文化室、活動室,為軍休幹部訂閱有關文件和報刊雜志,使他們享受應有的政治待遇。軍休幹部大多年紀偏大,行動不便,健康狀況普遍不好,為方便軍休幹部軍休幹部就醫,中心在各干休所落實軍休幹部醫療制度的同時,與一家民辦醫院簽定協議,將市區的四個軍休所作為定點服務單位,每年為軍休幹部進行一次全面的身體檢查,每季度上門巡診,隨時應軍休幹部預約提供上門醫療服務。該醫院還為軍休幹部建立了個人健康檔案,使軍休幹部的就醫更加方便、及時和准確,保證了軍休幹部老有所醫,受到了他們的普遍歡迎。針對軍休幹部年齡偏大,家用電器知識缺乏,生活多有不便的情況,中心積極組織開展「家電維修進社區,真情服務軍休干」活動,與「海爾星級服務中心」簽定協議,將市區的四個軍休所作為定點服務單位,重大節假日前往干休所上門服務,平時隨時到老幹部家中免費維修家用電器,並為老幹部講解家用電器安全使用方法,給軍休幹部的生活帶來很大便利。這項活動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准備向各縣(市)干休所延伸,使更多的軍休幹部受益。
二是圍繞「老有所為」,積極為軍休幹部發揮余熱搭建平台。軍休幹部接受黨的教育幾十年,思想覺悟高,綜合素質好,參政議政能力強,中心配合市安置辦公室、各干休所積極引導他們關心國家大事,參與所務管理。去年6月組織了有300餘名軍休幹部參加的形勢報告會,邀請有關專家宣講國內、國際形勢,開闊了軍休幹部的政治視野,增強了他們的政治責任感和民族自尊感。軍休幹部閱歷豐富,歷史光榮,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活教材。中心配合干休所先後與多家駐軍和中小學校建立了掛鉤聯系,鼓勵軍休幹部發揮余熱,深入部隊官兵和學校師生中宣講革命傳統,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
三是圍繞「老有所樂」,積極組織軍休幹部開展健康有益的文體活動。為了陶冶軍休幹部的生活情操,豐富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使他們在老有所樂中老有所學,老有所為,中心把開展健康有益、豐富多彩的文化體育活動當策劃能夠服務保障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配合各干休所充分發揮好文化室、活動室的作用,針對老幹部特點,積極動員軍休幹部參加老年大學的學習,參與社會活動、開展書評影評、撰寫回憶錄等,同時組織開展了健康有益的文體活動。去年以來,中心配合市安置辦公室、各干休所組織了數次軍休幹部釣魚比賽,市區4個干休所120餘名軍休幹部踴躍報名參加,在今年全省組織的軍休幹部釣魚比賽中,徐州市軍休幹部代表隊奪得了團體總分第一名。中心還把釣魚比賽現場進行錄相,刻錄成光碟,發到軍休幹部手中,深受他們的喜愛。結合慶祝國慶55周年,舉辦了全市軍休幹部書法、繪畫、攝影作品展覽,活動期間專門邀請徐州市書法美術界知名畫家擔任評委,現場揮毫潑墨,對軍休幹部的參賽作品進行點評,參展的140餘幅作品集思想性與藝術性於一體,展示了新時期軍休幹部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與時俱進、求實創新的時代風采,受到徐州市各新聞媒體的廣泛關注。為增強軍休幹部的身體素質,豐富軍休幹部的生活,今年六月,中心配合市安置辦公室舉辦了全市第四屆軍休幹部健身運動會,比賽根據軍休幹部年齡偏大,行動不便的特點,設置了氣球接力、射擊、撲克牌、保齡球、乒乓球、釣魚、中國象棋等比賽項目,運動會集娛樂與競技於一體,共有90餘名軍休幹部參加體育代表隊,他們發揚團結、友誼、協作的精神,互相支持,互相鼓勵,現場氣氛活躍,其樂融融,展現了老有所樂的動人場景。
三、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服務隊伍,開展軍休幹部服務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軍隊離退休幹部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保障好他們的晚年生活,是中心光榮的責任。中心堅持內強素質、外樹形象,努力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
一是建好服務工作隊伍。政治思想好、業務素質高、服務意識強、工作作風實是對老幹部工作從業人員的基本要求。中心重視自身隊伍建設,著力在強化服務意識、增強責任心、提高綜合素質和工作效率上下功夫。同時,配合安置辦公室、干休所,通過以會帶訓、座談討論、經驗交流、集中培訓等方式提高軍休工作人員的實際工作能力,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效果。為適應軍休工作信息化和干休所現代化辦公的需要,中心與徐州奧博計算機培訓中心建立聯系,分批對市區四個干休所的工作人員進行計算機辦公自動化培訓,有效提高了服務工作效率。
二是完善服務工作制度。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是做好軍休服務工作的重要保障。中心自成立以來,堅持依靠制度和計劃為軍休幹部安排豐富多彩的活動,確保他們兩個待遇的落實。中心每年初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指定出全年工作計劃和活動安排,多方面聽取意見,每月按照計劃逐項落實好服務工作內容,每季度小結組織開展活動的情況,查找問題和不足,半年、年終總結回顧工作,積累經驗,謀劃新一階段工作,做到周有工作碰頭,月有工作檢查,季有小結匯總,有效促進了軍休幹部活動中心各項工作的落實。
三是擴展服務工作網路。新形勢下軍隊離退休幹部工作面臨著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對中心組織開展工作和活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為適應新的形勢任務要求,中心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與時俱進,求真務實,更新思想觀念,改革服務工作方式,擴展服務工作網路,充實服務工作內容,使軍休幹部活動中心由單純地組織活動向全方位提供服務轉變,提高了服務工作質量。中心還積極與駐軍、學校、社區、街道、醫院、派出所等相關單位和部門建立雙向互動聯系,形成了軍休幹部為主體各干休所為依託、軍休幹部活動中心搭建平台、社會單位廣泛參與的軍休服務工作機制,組織軍休幹部宣講革命傳統,發揮余熱;同時,動員社會單位和組織關心軍休幹部服務工作,熱情為軍休幹部送溫暖、獻愛心,最大限度地解除軍休幹部的後顧之憂,為軍休幹部提供連好的環境、優質的服務,確保軍休幹部服務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地向前發展。